写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论文(精选8篇)
①“人”,即人的管理。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生产车间岗位的人员需求程序应是非常规范的。车间新需求的员工,根据公司所荐人员的详细材料,先形成定岗的初步意向,然后到辅助岗位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在这段磨合期中,车间以责任感强弱为该员工最基本的评价基准,然后根据该员工的操作技能水平、熟练程度等情况进行总评,形成书面资料,反馈给公司,以落实定岗。对初评不能担当本岗位者,车间通过以培训、再教育等途径来提升该员工的综合能力,以达到胜任的目的。如再不能胜任的员工,则谢绝录用。
在日常生产中,车间管理者要注重与员工进行沟通,通过表扬、鼓励、奖赏等激励方法增加员工的工作信心和激情。
②“机”,即机器设备的管理。机器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条件,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首要保障。作为一名生产车间管理者,应根据设备保养的复杂性,对每台设备定制 “设备责任牌”,落实专人负责。公司不定期开展现场管理检查,并建立相配套的奖罚制度,使每个设备责任人形成自觉保养设备的良好习惯。员工在交接班的时候,必须有机器设备运行情况的交接记录,一旦发现机器设备运行异常便可及时报告、及时维护。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安排机器设备操作培训或理论培训,以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
③“料”,即物料的管理。物料管理是安全生产中的基本因素,由于化学物料的特殊性, 物料性能的转换相当快,也就是说,从低温到高温,从低压到高压,由稀变稠等一系列反应,伴着一种物料的加入,只在瞬间便可完成。车间从领料人员开始着手,应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工艺流程,通晓每种物料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对一天所需物料能做到计算精确。对于不适存放的物料,严禁在车间停留,做到现领现用。领料人员必须对仓库原料进行及时检验,严禁将不合格原料领进车间。为此,车间还应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培养员工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
④“境”,即环境的管理。环境可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也是创造优质产品的前提。作为一名生产车间管理者,应结合“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的5S管理思想,以现场管理为出发点,通过开展自查与互查的方式,结合车间实际制定相应细则。车间各种用品、工具的摆放应当规范,并成为一种习惯。生产车间管理者应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合理化建议”活动,发现、探索各类提高现场管理的有效建议,并对相关建议进行分析,完善,付诸实施,以达到不断改进的目的。
⑤“法”,即操作法,指导书。操作法是引导操作的路线,在操作过程中路线不能变。有的操作工特别是新员工对操作法常有疑惑,作为生产车间管理者,除了解释,还应派出经验丰富的老操作工进行手把手教导,直到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为了减少安全隐患,车间还应根据原始记录、显示记录仪,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提醒操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做到操作与规定完全一致。针对每个不同岗位,车间还应制定各岗位的职能考核细则,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奖罚根据考核细则所规定的条例进行,进一步提高操作工在操作工序中的细心程度。
总之,作为生产车间管理者,一定要认清:安全生产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而是长期不断的持续性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还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①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必须坚定不移。首先是管理层要更新观念,破除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保守思想;其次是要在员工身上下功夫,卡死职工素质关、上岗关和思想关,一切按标准办事。要善于研究职工思想动态,把隐患消除在岗前、岗下;再就是要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工作,做到严而不死,注重感情投入,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
②安全管理必须注重对作业过程的控制。一是要建立管理考核机制,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现场作业过程的检查和监督,真正发现和处理动态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消除形式主义;二是对基层部门考核检查,做到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在深入现场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结果检查,杜绝片面性。
③安全管理必须实现由外部管理向班组自我管理转变。首先要建立班组考核机制,建立车间考核班组、班组考核小组、小组考核岗位的逐级考核框架,把责、权、利下放班组,将责任和权力变为压力和动力,以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自觉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中的自控、互控、他控。实现班组的自我管理,才能真正从基础上夯实筑牢第一道防线。
1.1 播种技术
林业的发展首先就离不开造林, 而对于造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则是要对种子进行选择和播种, 这是造林的难点, 种子日后长势是否良好, 这与科学的对种子进行选择、处理和保存及播种技术都是息息相关的。
1.2 种子的保存
选择好种子并采集完成后, 需要对种子进行科学的保存, 这就需要对种子进行脱粒、净化、精选后才能进行储藏, 如果是直接购买的种子则可以直接进入储藏环节。
1.3 种子的播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育苗技术也有了不断的改进, 目前普遍采用无性繁殖育苗技术来进行种子的育苗, 此种主要是进行离体繁殖, 即将树木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和花芽、花药等材料用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 也有采用林林种子精量播种技术的, 但这种技术有一定的适应性, 对于苗圃中的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树种的育苗非常适用, 其应用的范围还较窄, 应用的规模还不大。
2 幼苗抚育技术及管理
2.1 发芽期管理
种子在发芽时需要用草覆盖在种子上, 在发芽期间要注意保持经常观察, 当发现发芽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时, 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草一点点的揭掉, 在种子逐渐全部都发芽了的时候, 才能将草全部揭掉。
2.2 苗期管理
当种子发芽后即开始进入了苗期, 苗期处于很娇弱的状态, 其抗逆性较差, 所以需要人们进行悉心的照顾, 需要对其早晚进行定时的浇水, 在夏季阳光强烈时则要做好遮阳的措施, 保护苗木免受强烈阳光的直射, 使其受到伤害。另外在苗木生长时, 还要根据苗木的长势对其间苗、补苗, 从而使其保持整齐的生长, 当苗木过了夏季进入秋季后则不能再对其进行灌水和施氮肥了, 要对其施磷肥, 从而使其根部得以正常生长。
苗木的灌溉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当树种处于苗期和幼苗期时, 其对水分的需求不多, 要注意不能灌溉过量了, 而在生长期内, 由于其需要快速的生长, 所以要进行多次的灌溉, 以保证供应上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二是苗木在不同时期其根系的分而深度也有所不同, 灌溉时要以达到根系的分布深度为宜。三是灌溉还要根据土壤的情况进行, 对于砂土地由于其保水性差, 所以灌溉的间隔期要短, 而对于保水性好的土壤则要保持较长的时间间隔。四是当气候干燥或是干旱季节要对苗木进行大量的灌溉, 以保证其生长所需水分, 否则则需要少量灌溉。
冬季比较寒冷, 气温变化无常, 所以对于弱小的苗木在进入冬季后要做好相应的防寒工作, 要不然则会导致苗木受到冻害。在冬季防止苗木受冻时多采用土埋、盖草、设风障和暖棚的方法来进行苗木的防寒。对于春旱不太敏感的苗木通常采用覆草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苗木水分的蒸腾, 同时在春季起苗前一周左右进行撤草。
3 造林技术与管理
3.1 造林所用地的管理
首先要选好造林地, 将造林地进行清理。其次, 要按照造林的要求进行挖符合要求的树穴、找好株行距。等到造林季节的来临, 要先将完整的苗木起苗, 并分出苗木的等级, 选择1~2级的苗木进行造林, 因为这样的苗木抗性好, 生长状态好。选好的苗木要及时送到造林地进行造林, 保障其有比较高的成活率。最后, 在栽树的时候要保证苗木根系的舒展性, 裸根苗木要进行打浆, 还要浇足够的定根水, 将穴土踩紧培成馒头型。
3.2 幼林期的抚育技术与管理
3.2.1 幼树抚育技术及管理。
5月中旬左右, 我们要对幼树进行松土、除草, 并将土培成馒头形状, 将造林地中的杂草杂灌清除干净, 使幼树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这样利于幼树的生长。同时在7月份和9月份分别再进行1次相同的抚育, 这样的抚育工作要进行3年, 第2年只要2次即可, 分别在6月和8月分别进行1次, 第3年进行1次即可, 在7月份对幼树进行抚育。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杂灌杂草的清除工作要长期进行, 一直到林分郁闭。杂草是苗木的劲敌。有些杂草还是病虫害的根源, 因此育苗必须及时清除杂草。除草必须掌握及时, 即“除小除了”, 既省工又省力。一般采用人工方法除草, 但劳动强度大, 工作效率低。为了减轻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要大力提倡机械化除草。化学除草剂除草的效果也很好, 不少苗圃都在试用中, 但对操作者有一定的危害。
3.2.2 幼树防寒管理。
新造林的幼树抗逆性较差, 冬季天气又特别寒冷, 温差较大, 因此对其一定要做好防寒工作, 防止幼树受到伤害。其防寒技术与育苗期防寒技术是一样的, 也是应用根茎培土、幼苗覆土、架设风障、用石灰加硫合剂对树枝涂白、覆盖塑料薄膜等技术进行防寒以及养护管理等。
3.2.3 造林地环境的保护。
造林之后, 要专门设置护林人员, 禁止有人到幼林地进行放牧, 防止牲畜进入幼林地把幼树踩踏、啃食等, 给新造林地造成林分苗木的不必要损失。同时, 还要加强防火管理。尤其是进入冬季之后, 林区中的植物干枯, 遇到明火时特别容易燃烧。
3.3 成熟林的经营技术与管理
当苗木长到成熟期时, 大片的成熟林即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时可以进行适当的采伐。采伐的过程中要根据林木的不同情况进行, 选择适宜的成熟林木进行间伐。这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林木的生长状态, 同时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 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在这个阶段的管理也十分重要, 因为成熟的林木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所以可能导致一些盗林的行为发生, 在这时期加强对成熟林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首先做好成熟林的防火措施, 成熟林长势都非常好, 在天气干燥时候很容易发生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 则会导致经济效益受到较大的损失。其次, 在这个时期要加强巡逻和看护作业, 避免发生乱砍乱伐的行业。
4 结束语
林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每一位林业人员的共同重视, 不仅要抓好育苗的整个过程中, 同时还要保证造林的进行。近年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 育苗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 一些新的育苗技术对于有效的提高苗木的产量, 减少育苗的成本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林地的选择和保护, 加强林业苗木信息的宣传和发布, 使林区环境得以保护, 这对提高林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加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富足生活的同时, 也使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受到严重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被打破, 同时环境还在不断恶化当中。在这种背景下,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林业的发展, 开始把目光集中在林业对环境的保护上面, 使之成为当前我国的一项重要课题。林业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所以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 使生态系统实现平衡发展, 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 也是关系到社会持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事情。文章从林业生产的育苗生产技术入手, 分析了幼苗抚育技术和管理, 并进一步对造林技术和管理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林业,技术,管理
参考文献
[1]季汉新.依靠科技振兴林业一“七五”期间我区林业科研获奖成果评述[J].内蒙古林业, 2009 (6) .
[2]袁正科.夏合新.瞿茂生.石之林.郭翠莲.湖南林业科研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J].湖南林业科技, 2011 (3) .
上海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与呈现形态
黄昌勇(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教授):我认为开埠后,上海逐渐形成三个城市文化空间:第一是开埠以前形成的以老城厢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空间;第二是以闸北、南京路、淮海路、衡山路和北四川路为代表的近代上海文化空间;第三是以闸北、普陀一带为代表的民族工业生产的文化空间。这三个空间是有特点有联系的。
租界时代的上海,文化空间沿着苏州河扩展,形成上海文化空间的第一次跨越。这一次租界的越界,沿着北四川路到美租界,包括后来租界向杨树浦扩展,形成一个新的租界,都是沿着苏州河这样一个空间进行跨越的。我认为这次跨越基本上是以经济为主的跨越,形成一个新的工业带。文化方面仍然是以公共租界为中心。第二次跨越在1992年浦东开放之后,浦东的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主,文化建设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我个人观点,从金融科技开始向文化的转变,就构成了上海文化空间的第二次跨越,我觉得这里面黄浦江起了一个非常大的作用。我认为在文化性格上苏州河和黄浦江各有特点,苏州河是面向历史的,黄浦江是面向现代的,苏州河是内敛的,黄浦江是开放的,苏州河是代表上海,黄浦江要呈现世界性,它构成我们今天对上海文化空间的一种认识、一种宏观的把握。所以我认为世博会对上海文化空间的构成意义非常巨大,构成第二次跨越。
此外,我越来越觉得现在上海的文化建设有一个制约,我认为在上海和北京文化发展的比照之下,我们丧失一些信心。北京正式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它避开了上海。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国际化和城市中心是什么,我们没有定义。上海的文化可能更多是一个交流和市场的问题,这可能是上海文化发展最大的一个特点,这样也符合上海文化空间的生产。北京更多是以中国为主,上海是以国际为主的,是全球化的,这可能是两者最大的区别。这个观点我曾在北京的论坛上讲过,他们还是赞同的。我认为上海的文化观更注重市场,北京更注重政府行为,所以两地的文化未来发展到底怎么样,还很难说,我们不能光看获奖指标多少、产值多少,这些是表面指标,不能代替一切。
张英进(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文学系教授):我对城市空间这个议题非常感兴趣。列斐伏尔对空间理论有很大贡献,他在我们原来的物理空间之外强调经验的空间,这个经验空间不一定是看到的空间,实际上每个居住在城市的居民与世界的联系,通过这个城市空间的可移动性,有相互关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生产可生产物,空间是可以生产出来,不单是生产,还是再生产。列斐伏尔一直强调人跟街道、跟城市空间的互动,他提出日常生活的概念: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在城市中行走、步行,这个很重要,步行完全是人的身体和城市接触,你可以真正感受到这个空间。
从这个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到,空间的意义不单指经济方面,很大程度上指文化方面,这边我要谈再生产的命题。我个人认为再生产就是在原有的已经制造出来的物理空间里,重新创造不同的意义,我这里的意思是一定要超越现在。大部分人一谈到空间就是说经济,甚至是消费,但在消费空间之外,我们怎么创造个人意义上的文化,并意识到再生产不单是改造原有的空间,产生新的功能,很大的部分还包括这个功能是否能够被使用这些空间的个体所认同,包括个体跟这些空间的互动,互动可以产生不同意义。
第三,空间可以是平行,可以是另类的,而且是共生共存的。在这边就强调一下,再生产空间文化中,什么东西是对本地的使用这些空间来说,具有具体意义,有自己品牌的,什么东西是真正国际的又属于你自己的。新天地的出现,大家认为是一个新的天地,其实新天地打造的是老的天地,问题是现在新天地在中国有多大的效应。其实其消费功能跟上海其他空间比,不一定有意义,主要是强调空间生产和再生产当中,我们一定要考虑到人的主体因素,不要只考虑到消费者,要超越消费者。我们现在主导思想是消费,消费之外,还有其他意义,希望我们在考虑空间生产时,可以考虑到其他的意义,超越经济、政治、消费以外的,更符合人居、幸福指数、安稳指数、和谐指数等这些文化意义。
于炜(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城市文化形态的呈现,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个是现实性文化空间的两级延伸。这一类的空间,一方面从私人文化空间建设的角度,不断偏远、私立;另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城市公共空间,比如剧场、电影院、运动场馆会所不断地扩大延伸,城市也有中心,副中心,这是大家都比较共识的呈现。另外一个就是跟我们时代背景非常合拍的虚拟化文化空间,现在虚拟化的物质空间已经和现实性、物质文化空间相提并论,有的时候甚至是超过或者是覆盖。
其次,关于上海文化空间发展的基本构成,第一类是事业类文化发展空间,我们传统性的剧场、图书馆等等都属于传统型的;第二类就是产业化的,如创业园,这些都是新兴的文化;第三类我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副业类或者民族类文化途径,我认为是一个潜力的文化。在上海,农民画,朱家角,召稼楼等,我认为都是潜力股。
最后谈谈未来上海文化空间的发展会具备哪些特征?我认为,一,技术和艺术支持下的虚拟交互性,就是说我们这个信息化时代,数据化生存,尤其是前不久上海提出的智慧上海,实际上智慧就是文化的体现。智慧上海有几大体现,比方说智慧经济、智慧流动、智慧环境空间、智慧公众、智慧居住、智慧管理这六大坐标,这是欧盟智慧城市报告里面的一个标准。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觉得上海未来的城市文化空间发展,这个特征会非常突出。二,我们人造的文化空间,包括我们现实的实体空间,包括网络的实体空间,自然生态绿色的体现,还有人造文化空间运作和生产再生产的低碳环保机制和可持续协调发展体现。三,空间布局上的雅俗共享或者共生性,北美一个国家的学生的文章中提到,在他们那个地方,文化空间已经不是割裂得那么清楚,就是说,文化空间、商业空间以及城市的其他空间兼容性特别强。四,我认为未来文化生产时空恒久性,就是文化空间和文化时间两个之间要协调发展。文化空间比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考验。我们一定要反对短命的文化空间,反对水土不服的文化空间,反对格格不入的文化空间,最后我们更要坚决反对割裂历史文脉的文化空间的生产、再生产。
陆兴华(同济大学欧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的国际性、上海文化的国际性怎么打造?我举一个简单例子,不久前我去印度较长时间,我们调研了很多城市。到孟买时,他们跟我们说孟买和上海是一样的,从来都是好兄弟,上海就是孟买。我们连忙调查它的国际性,发现那里火车站、大学、图书馆一些国际机构全部都有。这在我个人看来是非常尴尬的事情,大家要的上海文化空间里面的国际性,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我们这个大都市,不是等待或者找到的,而是发明的,我们上海的国际性不是派一个代表团到国外去参观一下,造成很多经费超标后获得的。上海的国际性是我们上海人自己,在没有材料的情况下,自己发明出来的。什么东西、什么行当没有材料就可以发明出来?我认为是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
nlc202309010603
展示很容易达到国际性:把周围的背景全部拉黑,我要突出这个东西,把周围的全部覆盖,十五分钟里面上海是国际的,撤销背景以后,上海就不国际了。所以我觉得,上海空间的国际性里有很矛盾的东西。很多上海人,很多上海文化空间,认为自己有好产品,有那么多优点,再加上有国际性,很完美了,那就错了。国际性是我们这个上海城市文化空间要向人类共同性靠拢,我们在15分钟里面,灯光下面,要替全人类说话,是这么一个姿态。
上海文化空间的个案解读
张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系主任,教授):论及杨浦地区的文化空间的产生与建构,五角场是个绕不过去的地方。五角场有很多大学,似乎理所当然是杨浦最有“文化”的地方。其次因为杨浦沿江一带过去虽曾是租界的势力范围,但却一直是个工业区,除了众多的工厂码头,并无其它可以称得上是“文化空间”的地方。而真正把杨浦的文化空间与五角场联系在一起的当是国民政府时期的“大上海计划”的实施。这个1929年7月由上海特别市政府通过的以建设“华界”的“市中心区”的规划,在建造了市政府新厦及各行政机构办公楼等政治空间的同时,还刻意建构了“华界”上海或曰杨浦的最早的文化空间,如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等。虽经历史变幻与风雨侵蚀,这一庞大的建筑群落早已不复当年模样,但主要的楼堂馆舍却依然存在。可是,若不经意中从这些建筑遗迹前走过,会觉得它的高大宏伟的中式建筑风格好像与上海这座城市给人的印象格格不入,更与多年来有关上海的文字和影像中所有意无意塑造的“摩登”上海的形象不那么一致。它就像是一块建筑飞地,既因“上海”显得陌生,却又因“中国”让人觉得亲切。但无论其怎样让人疑惑,它却的确是上海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当年国人针对西人所生产出来的“租界”上海所生产出来的崭新的城市空间,也是通过“大上海计划”所着力“形塑”的“华界”或“中国”上海的形象。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个计划,前此仅为“租界”的上海方才因之一跃而成为“大上海”。
“大上海计划”的营造者借用中国传统的建筑语言与文化所欲展现的更多的是其政治面相,它力图向世人证明,中国与中国的文化能够在西方的侵袭下继续屹立在东方。但是,这种“中国固有之形式”的设计却并非中国所“固有”,相反,其实际上却很“现代”或者很“西化”。虽然从外面看起来有起翘的大屋顶、琉璃瓦,或大红柱子,却并非真正的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宫殿建筑,它的内里却是钢筋混凝土,供暖供热更是一律应用西式器材,对空间的处理与安排也与西洋建筑相同。因此,将西方的“现代性”内置与将东方的“民族性”外挂,就构成了此一时期民国大型公共建筑的主要特点。同时,“华界”上海或杨浦这一时期的文化空间其实与政治空间是合一的,或者说只能作为政治空间的附属物存在。我以为,“大上海计划”之所以值得如此深究,是由于我认为“租界”上海并不是中国对上海这座现代城市的“想象”,而“华界”上海才是国人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解。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围绕“大上海计划”所发生的梦想也戛然而止。之后的五角场在一系列变革之后更像是一个简陋的内地小镇。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五角场快速发展,再次成为东上海的中心,只不过与“大上海”计划所生产的那个公共的政治与文化空间不同,它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商业性的文化空间。大家在这里购物、娱乐、休闲、交流,在这一新的商业文化空间中完成对自我的建构和身份的认同。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时代也在这一过程中悄然结束,转型为社会主义的消费社会。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企业由国营和集体所有制改制为合资及民营,那里的工人对企业的全面依赖逐渐减弱为单方面的劳动关系,其对企业的认同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大多仅在劳动时间与企业保持关系,之外的时间内则将自我与企业剥离,并逐步将自己“还原”为单独的社会个体,参与文化活动时也以个人及家庭为主。因消费行为的“无身份性”及其所具有的“文化性”,使消费成为个人业余“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由此,商业性的“销品贸”(shopping mall)也转变为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最重要的文化空间。显然,这个空间所具有的公共性及广泛的参与性是之前的任何类型的文化空间所不具备的。它也因此更具有日常性和“去”节日性,以往的那种节日性的和仪式性的文化空间已不再在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所构筑的沪东工人文化宫等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空间日渐衰落,并逐渐向商业性的文化空间转化。
汤惟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1908年上海终于拥有了一所带250个座位的电影院——“虹口活动影戏园”。作为公共租界的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的电影管理,最初就体现在对影院营业执照的发放上。通过执照的发放,工部局有效地控制了影院和电影的放映。利德尔,1919年时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总办,收到了12月8日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哈钦森的来信,代英国商务参赞索取上海租界电影院情况,来自“伦敦外交部”的这份“商业调查表”,也较为准确地勾勒出1910年代末上海公共租界范围内电影放映场所的分布结构。这份统计表明,上海公共租界中心地带的大众娱乐在“一战”中后期呈现了的新样式——综合性游乐场。自黄楚九、经润三1912年在新新舞台屋顶上开设玻璃厅“楼外楼”始,上海租界在几年内就出现了一批规模不等的游乐场,或为独立建筑,或设在南京路新开张的几家大型百货公司内。据《上海文化娱乐场所志》记载,1912至1920年间开设的游乐场达10家之多,这些游乐场,往往内设多个剧场书场,演出各地戏曲、曲艺、歌舞、杂技、文明戏,备有舞厅、弹子房、屋顶花园、溜冰场、哈哈镜等供人娱乐,有的附设餐饮部以备游客享用,有的甚至还安装了当时少见的电梯等设备。游乐场的票价并不太高,往往一张票可以在一天内玩遍整个游乐场,对市民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游乐场中,放映各类影戏自然也是必备项目。相较正式的独立影戏园(电影院),游乐场的观影因不需另外买票而使成本低了得多,这势必会赢得相当数量的观众。这种类型的电影放映场地,与当时租界当局颁布的《建筑规章》和《影戏院执照章程》条文有所冲突,工部局最终“法外开恩”,同意破例颁发给营业执照。然而,“花世界”游乐场在那之后不久发生过一起震动上海滩的火灾,导致三死十二伤。沪上报纸对此竞相报道,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还建议,“故上海之游戏场,如在楼上设影戏,宜不准发给执照”。火灾、混乱、惊恐,此刻以创伤的形式重新书写了电影场作为上海现代游乐空间的意义。胶片盒里窜出的火苗,最终要工部局的执照来扑灭,《字林西报》的强烈吁求声,也许正在提醒我们去关注欲望与治理这一组形塑早期中国电影并互相纠结的力量。
为何早期影院较多集中在偏离上海租界中心地带的苏州河以北?为何此时中心城区的电影放映以游乐场形式为主,而迟至上世纪二十年代才出现较为密集的影院分布?这样的“前史”和有关三十年代“上海摩登”的叙述之间,能否在前述空间化的表述中找到合理的贯穿线索?这有待于我们对早期影史的细致的再读与再阐释。
吴驷(《申江服务导报》创意策划部主任):我想谈谈人民广场。其实最早的时候,它是中国近代的体育文化中心,里面不仅有跑马场还有足球场、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到了19世纪末慢慢被赌博行业替代。如果我们把外滩称为城市的一个演示厅的话,能定位一个城市的真正价值的是它的广场。我们在欧美看城市建筑时,都是以广场为视角。人民广场经历了很多变化,从被收回改造成一个人民公园,之后又变成了政治广场,包括后来一系列演变,最后你会发现它很混乱,一直没有找到核心价值,体现城市的价值取向。但是人民广场其实是非常有历史传承的,非常有代表,尤其是跑马厅的历史,包含着艺术的游戏,体育游戏,审美的游戏,有着游戏的创造功能。
nlc202309010603
还有人民广场旁边的大世界,跟游戏主题也非常切合。它是上海的象征。大世界已经沉寂了很久了,现在到底要干什么,市里面也很焦虑,如果这里变成一个简单的博物馆,就死掉了,如果变成一个很娱乐的场所,又怕搞坏。方案一堆又一堆,实际上核心的迷茫在什么地方?缺少那种真正有创意的游戏项目。我认为,首先要更改博物馆的概念,博物馆到底要干什么?伦敦搞创意是最成功的,把博物馆变成一个艺术场所,每半年就可以鼓捣一个新的东西,什么都有,在那里当代艺术已经完全和游戏、和儿童的创意连在一起。
雷启立(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我去参观或者去琢磨过一些创意园。我发现创意园大多会有酒吧,还有一些店卖小设计、小玩意,甚至是些小的首饰、指甲等,都是一些置换性的小物件。那么在这个时候,这样一种状态其实与我们脑海中的创意园区是不匹配的,我们觉得园区里展现的应该是跟这个伟大时代相连接的东西,可是看到的却是那么碎片化、那么无足轻重的东西。这引起我很大的困惑。
我觉得其实今天新媒体的很多特点与创意园区的特点也是类似的。新媒体的内容不再是以前的艺术性,而是点对点很碎片化的东西,那它带来的是什么?对个人而言,它铸造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很多人也会讲到,这样一个碎片化的东西,可能会形成一个人的不深刻,或者是容易情绪化。那么在文化方面呢,则可能是转瞬即逝,难以有一个长远的大的变化。
张屏瑾(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助理,讲师):要讨论现代文学史中的上海写作的核心风格,在我看来,应该走向城市诱惑、冲动、变化多端和荡人心魄的层面。曾经就是这些极不确定的、带着新生物的几分野蛮生命力的东西,吸引了那些踏上黄浦滩头、怀着热爱、极想有为的年轻人,让他们在还没有形成任何思想界限的状态下,充分合作、交流,彼此欣赏、保护和爱慕。在种种坐稳了的时代来临之前,摩登、邪僻的上海景观给予人独特的震惊感,使他们急于树立自我以应对之。与其说他们热爱这座城市,不如说他们惧怕它,用文字治疗自己的内心创伤。我想,害怕在无限扩张的景观世界中失控,是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走出的情意结,也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各种主题播种下了不断再现的动机。
上海的一批现代派作家(通常说的“新感觉派”),以及周围一些同仁和我们通常理解的左翼作家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对都市也有着共同感觉。一方面,生活模式的改变,随着建筑、交通工具等生活载体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感觉不一样了,乡村伦理的失效,新的人际感受,困扰着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年轻人,让他们觉得自己和身边的人、事、风景都很难把握。另一个是都市强烈的视觉对比、贫富差距、华洋分殊造成的斑驳色彩。“上海,建造在地狱上的天堂!”这几乎成为了这批年轻人的共识。他们从各个角度表达了这个意思,诗歌、小说、电影,无论对于谁,都市感觉都是相当重要的资源和动力。
从现代文学的总体成果来看,无论是现代派作家还是左翼文学作家,还有别的一些写作者,他们的作品在今天看都是比较幼稚的,但他们有一点共同的好处,就是能够去抓最新鲜的感觉,并迅速地将其形式化,确实能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如果从写作的成熟度来讲,今天的作家当然要远远超过他们的现代文学前辈,但读起来总还有点不满足,似乎还没有逾越八十年代的表达。我觉得当代作家的历史题材小说都越来越好了,韵味越来越丰富,对历史的眼光也越来越复杂。但写到当代生活时,总觉得缺乏某种当代性。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今天叙事形态的文字表达受到视觉冲击很厉害,上海的新感觉派小说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拨试图把文字视觉化的小说,在新感觉派小说里叙事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而表现上海的《子夜》的开头如果没有那一段视觉化意味十足的表达,也不会那么有感染力。诉诸感官,这是视觉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今天城市给我们的印象已经再直接不过,文字承担的功能,或散发的魅力,相应地也该表现出另一种样子。
引入都市空间的视角,意思并不是说要给都市文学以更多的篇幅,更重要的是从城乡空间关系的变化中去解读文学作品,而不是简单分类。当然,空间关系的表述还不止于城/乡二元,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地域文化的表述也必得转换成空间关系的探索,才能体现现代中国的整体结构性问题。在这个结构关系中,作家的某种流动才会凸显意义,比如东北的流亡作家来到上海,不仅仅是生存方式上的改变,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空间感觉的变化,有一些新的问题意识会发生。
王小龙(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艺术人文频道首席导演):如果你在电视台工作就一定避免不了无数次回答一个问题,收视率是怎么来的?我解释不了,大家有机会可以打开它的周报、日报、研究报表,我敢保证,你肯定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但偏偏现在业内有无数人愿意拿它说事,拿它估算一个栏目还能存活多久。在中国一个谎言要继续下去,最好就是大家把它夸大到不可辨认琢磨的奥特曼。收视率就是下一个电视的谎言。央视索福瑞媒体研究号称是中国最大的市场研究机构,称“最大的”没有问题,但所谓的“世界领先”是什么意思?这家公司的“世界领先”是谁来判定的?这个前提必须要告诉我们。在中国,种种数据是怎么回事,我想大家比我清楚,对这个机构所发布的数据,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我们大家共同在维护它。这个工具可能是很好的,在欧洲、在美国也是这样用,但它们的文化背景和我们这里是一样的吗?我们的体制和欧美是一样的吗?不具备应用条件的工具,不如说是垃圾。
仅仅30年间,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电视台的一个国家,从中央到城市,到地级市到县级台,现在都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你问问周围的人,多少人还在看电视?如果我们的坐标是以先进国家为参照,你们回忆一下去过的国家,法国有几个电视台,美国有几个电视台,德国有几个电视台,也就是说用不了多久,我们几乎就可以看到,剩下一个中央电视台就可以了,实际上都卖不出去。之所以今天各个电视台还在苟延残喘,是因为社会上有相当多的流动资金需要打广告。盲目的发展,盲目的扩张,造成电视业的盲目发展,特点就是它的不职业,不专业。你偶尔打开电视看一下,你没有发现你在看业余电视吗?我发现跟我们的中国的足球水平差不多。
其实对我来说,我相信制造业,相信自己产品的力量,相信自己的手艺,但是我们还能坚持多久?2002年我参与创办纪实频道,2008年参与创办艺术人文频道,我们不停在做,艺术人文频道成立三年多来,我们制作了《莎士比亚长什么样》等纪录片,我们还对国外的艺术活动进行了直播,比如之前我们又直播了纽约举办的“911”音乐会,但把这些努力都加起来,三天就可以播完,所以我常常感觉有一点失落。
沈琦华(《时代报》专副刊部主任):大家感觉好像新闻浩瀚,但它有很强的局限性。中国的媒体试图在被划定的界限内,不断突破边界,试图突破原来的空间。当然有一些媒体是能够做到的,但是他们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其实大家可以感觉到,从这几年来说,媒体的空间越来越紧张了。
新闻这样一个状态,现在面临一种转型。有一样新的媒介出现——微博。其实微博的出现对于日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提升报纸的空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是一种延伸,这种延伸也踩到了我们新闻的边界。微博在试图不停地突破边界。你可以在微博上看到、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内容。大家应该关注这样一种传媒形态,微博的出现是整个的传媒体系一个很大的打破。
我再讲一下《时代报》,它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张免费的报纸,我们是在地铁里发。《时代报》经营得非常好,有很多的媒体要问,你们不是说以内容为王吗?你们为什么以渠道为王?我们其实是在文化空间上有突破。当时我们进地铁时是很简单的,地铁这个空间刚刚形成,每天有200—300万人通过这个渠道去上班,我们觉得这个空间需要有一份东西,有这样一个文化形态的东西。
张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副编审):我想谈谈外语出版,实际上外语出版对我们上海文化的构成有很大的影响。上海这座城市太特殊了,它是一个杂交品种。1843年时,英国的传教士就进来开书馆,开始翻译书籍。刚才提到了一份报纸——《字林西报》,在将近90年的时间里,对我们上海乃至整个的中国影响很大,它曾经是在中国地方出版影响最大的一份英文报纸,原来的对象是外国侨民,但是我们相信中国的文化人肯定也受它影响,当然后来我们也办了一些东西。在特殊的历史传承的空间里面,这些国外的报纸,还有英文的杂志等等,对我们都是有影响的。
现在,外语出版物中很多都是教材、辅导书类的,它对我们上海市民提高英语能力可能有帮助,但我觉得它在宣传上海本地的文化或者它对上海现状的反映这方面是有缺失的,充满了功利性。
如果我们这个国际性都市,要培养更多具有一定外语素养的市民,我们的英文报刊就要多介绍我们自己的文化、生活。我感觉现在上海的外语出版中引进了很多,但是缺的是能用外语写作的作品,用外语写上海生活的报纸。前几年我认识一个美国人,是外语老师,他一直在上海,一直用英文写作出版,向外面介绍我们的上海文化,为上海真正的国际化努力。但是很可惜,他最后是死在上海的。现在上海城市的外语出版有很多问题,我也有责任,因为我是其中的一部分。
楼主,看了你的问题,觉得不对,安全生产事故整改报告怎么写。如果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那就不应该是整改了,而应该是调查和和处理,整改报告《安全生产事故整改报告怎么写》。需要整改的,应该是安全生产隐患。不知道楼主是想要《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还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整改报告》。如果是《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则写明事故的发生经过、抢救经过、事后调查经过、事故原因认定、责任追究、吸取到什么教训等。如果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整改报告》,则写明单位的现状、存在的隐患、如何消除隐患等。2010Baidu百度知道开放平台
我作为机电科技术员,对本所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我将组织、参加本班组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实施《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并郑重承诺如下:认真履行科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章守纪,并按岗位要求做好变电所的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保养工作。
一、井上下电路系统(照明、通讯、动力)的线路必须有秩序的悬挂,保证井下供电系统安全供电。
二、各类电气设备必须有防护装置,消灭电气失爆、消灭明接头、鸡爪子、羊尾巴等失爆隐患。
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检修任务。
四、做好省电工作,消灭长明灯,做好设备清洁卫生,实现文明生产。
五、井下严禁带电检修,检修和搬迁电气设备必须切断电源,悬挂“正在施工、不准送电”的警示标志牌。
六、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及停送电操作规程。处理故障时,必须严格按照停电、送电、挂接地线、停电装置悬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警告牌等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施工安全。
七、必须熟悉业务范围内的高低压供电系统,做到“熟知本岗位、牢记系统” ,杜绝电气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
八、加强业务范围内的高低压供电系统的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汇报矿值班领导,努力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九、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事故,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十、按时参加学习及各种活动,对供电系统的合理性提出合理化建议,认真搞好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提高岗位的业务水平。
如违反上述承诺,我愿意承担相应处罚。
承诺期限:20__年1月1日——20__年12月31日。
机电工程师:___________ 技术员:___________
安全生产承诺书5
为了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加强我公司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把上级安全主管部门和总公司对我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落到实处,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指导下,严格遵守本岗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本人郑重承诺如下:
一、全矿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总目标
1、人身伤亡事故控制目标:无重伤以上事故发生,为零。
2、事故控制目标:不发生一次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1、施工必须有设计,无设计不得强令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设计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必须符合国家《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要求;严格按照规程组织施工,并将规程贯彻到每个施工人员;坚决杜绝违章指挥和因技术差错而造成生产技术事故。
2、生产技术科员,要根据本科室的职能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严格要求自己。
3、根据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合理分配本科室人员的工作,充分挖掘每位员工潜能,调动每位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个专业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团队,更好地为安全生产服务。
4、参加我公司每月至少两次的全矿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检查总结会,对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会议提出的安全隐患整改措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积极献计献策。
5、认真协助编写本科室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认真组织落实;经常学习安全生产有关知识,总结工作经验,查缺补漏,更好地完成主管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更好地为生产单位服务。
6、要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所管辖范围内的每一个人,要充分了解每个人的工作情况,并经常深入工作现场指导工作。对管辖范围内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要主动向主管领导汇报,征求解决办法,不得擅自做主;每个月在安全生产例会上对管辖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向主管领导汇报。
7、按照公司具体分工,层层落实抓好各自所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实行问责制,出现问题谁主管谁负责。
8、各职能科室科员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绩效,年末由主管经理统一进行评比,奖励与处罚按照公司有关安全管理奖惩制度执行。
生产技术科主要负责人(签字):
生产技术科科员(签字):
二0__年八月十五日
么写
项目名称:河南绿色建筑材料生产项目商业计划书怎么写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一章 执行摘要
在过去的岁月中,传统建筑材料为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要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净化环境、消除污染、开发资源、节约能源,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的生存空间。为加快绿色建筑材料发展,应加强宣传信息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加强行业领导和法制建设;加强研究和开发工作。发展绿色建筑材料,这是我国建筑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2l世纪我国建筑材料工业的战略目标。谁拥有绿色建筑材料,谁就拥有未来的建筑材料市场。我们要加快步伐,用健康、安全、舒适、美观的绿色建筑物,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第二章 绿色建筑材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绿色建筑材料在国外的发展
为了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1978年德国发布了第一个环境标志“蓝天使”,使7500 多种产品得到认证。美国环保局(EPA)和加州大学设置了室内空气研究计划,研究和制订了评价建筑材料释放VOC的理论基础,确定了测试建筑材料释放VOC的体系和方法,提出了预测建筑材料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1988年加拿大开始环境标志计划,至今已经有14个类别的800 多种产品被授予环境标志。丹麦、挪威推出了“健康建筑材料”(HMB)标准,国家法律规定,对于所出售的涂料等建筑材料产品,在使用说明书上除了标出产品质量标准外,还必须标出健康指标。瑞典也积极推动和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并已正式实施新的建筑法规,规定用于室内的建筑材料必须实行安全标签制,并制订了有机化合物室内空气浓度指标限值。另外,芬兰、冰岛等国家于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1988年日本开展环境标志工作,至今已经有2500 多种环保产品,十分重视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
二、绿色建筑材料在国内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质量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使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开发及使用愈来愈深入和广泛。建筑与装饰材料的“绿色化”是人类对建筑材料这一古老的领域的新要求,也是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环境标志是于1993年10月公布的。1994年5月17日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1994年在6类18种产品中首先实行环境标志,水性涂料是建筑材料第一批实行环境标志的产品。1998年5月,国家科技部、自然基金委员会和863计划新材料专家组联合召开了“生态环境材料讨论会”,确定“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并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今后要继续朝着节约资源、节省能源、健康、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开发越来越多的、物美价廉的绿色建筑材料产品,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保证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章 绿色建筑材料市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通过研究、开发、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绿色建筑材料发展则相对比较缓慢,可喜的是我们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践。虽然我国于1993年公布了环保标志,但我国的建筑材料行业在实施绿色环保标志时仍处于一种试验性阶段。获得绿色建筑材料环保标志的产品比较少,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15.2%的中国人认为目前绿色产品的品种还不够丰富,尚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消费的需求。目前,实行环境标志的建筑材料产品包括“水性涂料”、“低铅陶瓷制品”、“无石棉建筑制品”、“粘合剂”、“磷石膏建筑材料制品”、“塑料门窗”造木制板材”、“建筑用塑料管材”等。水性涂料是我国建筑材料行业第一批首先实行环境标志的产品,在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中有关水性涂料的技术发点是:产品的性能指标、安全指标,应符台各自产品的要求;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类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使用铅、铬、镉及其化合物的颜料着色。由国家科委、国家建筑材料局等有关单位组织编写的“生态建筑材料研究”已经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纲要”,正在实施中。90年代初在北京和上海相继召开了第一次环保(健康)材料研讨会和“绿色建筑材料”专题研讨会。2000年10月在天津市举行了“WTO与中国建筑材料世界论坛会”和“中国绿色建筑材料产品推介会”,与会专家学者和生产企业界人士就绿色建筑材料的国外发展状况、中国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现状和问题、中国绿色建筑材料产品状况等发表见解.对促进中国绿色建筑材料理论和实践将大裨益。第四章 绿色建筑材料前景分析
一、绿色消费成为时尚
在全球环境保护、维护生态浪潮的冲击下,21世纪绿色消费正在成为时尚。据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统计,目前,“绿色消费”总量的规模至少2 000亿美元以上,预计到2000年将增加到3 000亿元左右。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陆续实施了绿色计划,带有环保和绿色标志的产品和厂商日益博得消费者的青睐。据国外研究机构调查发展,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在购买物品时考虑环境问题,77%的消费者表示:企业的环保形象影响他们的购买活动。在欧美国家,半数以上的消费者在购物时要考虑商品的“绿色程度”,并愿为之多支付30%~100%的费用。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专题调查表明:中国53|8%的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三成居民欢迎绿色建筑材料。许多国家已经作出明文规定:中国53.8%的消费者愿购买绿色产品,三成居民欢迎绿色建筑材料。许多国家已经作出明文规定,凡无“绿色标志”的商品,在进口时要受到数量和价格方面的跟制,这就是国际贸易中新兴的“绿色壁垒”。中国加入WTO,这无疑为中国建筑材料制品进入世界大市场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同在。
二、绿色建筑材料需求量巨大
世界人口飞速增长,解决众多人口的居住问题,并且要达到安全舒适有利于健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艰巨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材料。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不完全统计.全国近几年装修工程呈直线上升的趋势,1994年为600亿元,1995年为850亿元,1996年则突破了l 000亿元,预计2000年将达到2 000亿元,可见,室内装修已成为家庭和公共场所投资的热点,装修热将成为一个相当时期潜在的巨大市场,这无疑为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第五章 绿色建筑材料未来发展方向
一、环保型绿色建筑材料
传统工艺中,生产1t普通硅酸盐水泥,排放的C02约为It、S02约为0.74kg、粉尘约130kg,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影响了人体健康。开发研制环保型绿色材料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
二、资源节约型绿色建筑材料
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着资源,尤其是士地资源的严重不足。传统建筑材料的生产消耗资源量大,以乍产l亿块黏土砖为例,需耗用黏土资源21.7万m3,相当于毁田约108亩(按挖土深3m计算)在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短缺的人口大国,鉴于不可再生天然资源的有限性,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建筑材料显得尤为重要迫切,也具有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这类建筑材料包括:可回收使用的材料;天然、大量的可再生材料:生产过程消耗低的材料;可再循环使用的材料:耐久性高的材料等。
三、节能型绿色建筑材料 节能型绿色建筑材料制造过程能耗低,使用过程中有助于降低建筑物和设备的能耗。目前我国建筑材料生产的平均单位能耗远高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2,只要在生产领域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将现有能耗水平降低50%。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2020年房屋建筑材料工业的几项发展目标,包括材料制造能耗降低40%、在使用中的能耗降低70%等。
四、功能型绿色建筑材料
纳米材料因其特有的颗粒尺寸和表面特性及其光催化、抗菌、除臭、消毒等性质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已有一些成绩。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纳米技术与工程应用的结合将为人们开辟出建筑材料向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生态建筑材料发展的广阔领域 第六章 产品介绍 第一节 产品介绍 第二节 产品性能 第三节 技术特点 第四节 产品的竞争优势 第五节 典型客户 第六节 盈利能力 第七节 市场进入壁垒分析 第七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产品与技术
一、专利等级
二、产品主要用途
三、本项目所采用之工艺路线图
四、本项目建设可创造的成本优势 第二节 研发分析
一、已有的技术成果及技术水平
二、公司研发能力
三、未来研发计划
第八章 产品制造(项目产品、技术及工程建设)第一节 产品制造
一、生产方式
二、生产设备
三、成本控制
第二节 项目主要产品及规模目标
一、主要产品质量指标
二、本项目主要产品特点
三、本项目主要产品工艺流程
四、本项目主要产品产能规划 第九章 项目建设计划 第一节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一、建设规模与目标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三、项目建设布局与进度安排 第二节 厂址选择
一、项目建设地点
二、区位优势分析
三、厂址选择及理由 第三节 原材料保证 第四节 建设工期计划 第五节 主要设备选型 第十章 市场营销 第一节 企业发展规划
一、企业发展目标
二、企业发展策略
三、企业发展计划
四、企业实施步骤 第二节 企业营销战略
一、整体营销战略
二、产品营销策略
三、精细化战略规划 第三节 市场推广方式 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基本财务数据假设
一、2009-2012年基本财务数据
一、2012-2016年财务数据预测
二、销售收入预测与成本费用估算 第二节 盈利能力分析预测
一、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二、现金流量表
三、相关财务指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第三节 敏感性分析 第四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十二章 资金需求 第一节 资金需求及使用规划
一、项目总投资
二、固定资产投资(土地费用、土建工程、淀粉糖装饰、设备、预备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建设期利息)
三、流动资金 第二节 资金筹集方式
一、本项目拟采用的融资方式
二、项目融资方案
三、资金其他来源 第三节 详细使用规划 第四节 投资者权利
第十三章 资金退出 第一节 融资方案
一、资金进入、退出方式
二、退出方式可行性 第二节 投资退出方案
一、股权融资退出方案
二、债权融资退出方式 第三节 投资回报率 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分析 第二节 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五章 管理
一、绿色建筑材料组织结构
二、管理制度及劳动合同
三、人事计划
四、薪资、福利方案
五、股权分配和认股计划 第十六章 结论 附录
附录一 财务附表 附录二 公司营业执照 附录三 产品样品、图片及说明 附录四 公司及产品的其它资料 附录五 专利技术信息 附录六 竞争者调查 图表目录
湖南立得皮革有限公司利用从原邵阳制革厂搬迁到本市新厂区的机会, 对猪皮和牛皮加工生产线进行节水和清洁生产改造。在国家发改委和湖南省科技厅的支持下, 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需要, 设计并实施节水和清洁生产线改造项目, 主要措施是加强用水管理、调整和改革生产工艺, 研制节水节能湿加工设备, 做好操作液和废液的循环使用, 提高中水回用率等。
1 原生产线用水和污染情况分析
湖南立得皮革有限公司年加工猪皮220万张、牛皮200万张, 主要产品是猪皮鞋里革、绒面革, 牛皮鞋面革、沙发革、箱包革等。
1.1 用水情况分析
制革生产过程的主要用水来自于准备工段, 其次是鞣制工段。整理工段用水量很少, 可以不予考虑。猪皮革生产过程中, 水洗工序一般有16~18道以上, 其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35%。冲洗地面等用水量约占9%, 两项合计占约44%。此外, 耗水量8~10%以上的工序有复鞣、浸灰、脱毛和浸水等工序, 合计约占26%。从工序分布来看, 湿加工单元用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99.5%, 干加工单元仅占0.5%。牛皮制革准备和鞣制工段的耗水情况与此类似, 总的耗水量略高于猪皮制革。
1.2 污染情况分析
制革生产过程的主要污染来自于准备工段, 大约83%的生物耗氧量 (BOD5) 、73%的化学耗氧量 (CODCr) 、60%的悬浮固体、68%的中性盐以及76%的有毒物质都是在准备工段中产生的。准备阶段废水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制革原料皮产生的废弃物, 如:被溶解的毛及表皮 (角蛋白) 、胶原蛋白 (皮质) 或被乳化的脂肪;二是由制革生产过程中带入的化工材料产生的污染, 如:用于脱毛浸灰的硫化碱和石灰、脱灰的铵盐、浸酸的中性盐和铬鞣的铬盐等[1]。
2 节水改造的主要措施
2.1 制订用水标准, 加强用水管理
公司建立起节水和清洁生产工作一把手负责制, 制订用水标准, 加强用水管理。各车间主任向一把手签订用水责任状, 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节水工作落实到位, 具体措施如下:
(1) 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奖惩措施, 提高全体员工的节水意识。
(2) 制定合理的用水标准, 制定用水指标考核奖惩办法, 并严格按标准执行。
(3) 加强用水设备和供水仪表、管道的维修管理, 明确责任, 保证设备和仪表能够正常运行。
(4) 对生活及办公区域排放的清水、冷却设备的冷却水等进行收集处理, 然后用于制革生产。
2.2 节水工艺改造
在生产工艺中尽量减少或取消流水洗, 对要求洗清的工序采用闷洗加流水洗的方法, 既可节约用水, 洗涤又干净。闷洗的浑浊液, 直接排入废水处理池;流水洗的清液, 排入回收池, 贮存, 经净化后回用。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生产用水, 工艺操作实行“少浴、无浴化”。常规工艺中, 复鞣、中和、染色加脂、填充等处理后均要水洗、换液, 其目的是为了克服因材料的渗透、结合性能不佳, 或配伍性能不好导致的负面影响。但若鞣前处理得当, 使皮纤维得到较好的分散, 复鞣剂、染料、加脂剂等透入革内与革纤维结合的几率增大, 吸收率增加, 也使得中和复鞣、染色加脂可以同浴进行, 亦可选用渗透吸收性能好、相容性佳的材料同浴或分段加入, 简化工序, 实现节约用料、用水。工艺路线采取“删、减、并”, 实施“一体化工艺”。如:脱灰与软化一体化、复鞣与中和一体化等[2]。
2.3 采用节水设备和计量装置
2.3.1 安装专利计量装置, 做到计划用水
为了做到计划用水, 立得公司发明了一种测量水塔的水位高度、储水量和水温的装置, 可以随时掌握水塔的储水情况, 做到在生产中准确控制生产用水的温度和用水量, 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2.3.2 采用节水节能超载转鼓
制革的湿加工过程大都在转鼓中进行, 不同的转鼓消耗的水量和化工材料量是不一样的, 立得公司原用2500×2200转鼓, 属高能耗、低效率、低装载率的设备。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试验研究, 研制了一种节水节能超载转鼓, 这种转鼓外观上与普通转鼓相似, 但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 (1) 超载转鼓利用鼓壁上装有高度较高的倾斜挡板, 在装载量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搅拌浴液和翻转皮坯。 (2) 配置浴液鼓外循环系统和过滤毛回收装置, 有利于在脱毛过程中毛从鼓内浴液中循环到鼓外过滤器中自动分离出来, 而普通转鼓没有配置这种装置。 (3) 普通转鼓一侧鼓轴开孔, 因此, 鼓内装载的皮坯和浴液水平面不能超过轴孔, 否则, 浴液会通过轴孔流到鼓外, 使得皮坯装载有限。而超载转鼓轴孔与鼓外管道连在一起, 形成密封系统, 鼓内装载的皮坯和浴液水平面可以超过轴孔。因此, 使用超载转鼓可以提高皮批装载量, 达到节约水、电和化工材料的目的, 且维修成本小于普通转鼓。经测算, 超载转鼓比普通转鼓节水40%左右, 同时节约化工材料30%左右。在新厂区安装超载转鼓25个, 技术参数如下:
规格型号:4m×4m
转鼓自重:8000 kg
总载重量:7000 kg
装皮重量:2000 kg
转速:1~6转/分钟, 变频调速
电机功率:22 k W
3 实施清洁生产技术
3.1 清洁生产工艺改造
由于制革的污染物主要产生在鞣前工段, 对制革的鞣前工段重要的工序, 如脱毛、浸灰、浸酸的清洁化进行研究开发, 根据皮的不同特点进行工艺的设计, 形成节水与清洁生产线, 使各工序节水节能与清洁生产有机统一。
3.1.1 猪皮革清洁生产工艺改造
猪皮革清洁生产工艺改造路线:原料组批→浸水→去肉→助剂预处理→包酶脱毛→无硫无灰膨胀→脱碱→酶软化→低盐浸酸→低铬高吸收鞣制 (或无铬鞣) →挤水、削匀 (磨革) →复鞣、染色加脂一体化→出鼓。
解决的关键技术:猪皮干法酶脱毛的条件控制, 要求毛和表皮完全去除、生皮胶原纤维充分分散、成品革绒毛细致、丰满弹性好;低盐浸酸要保证正常铬鞣;实施节水、清洁生产工艺要保证生产稳定和产品质量。
3.1.2 牛皮革清洁生产工艺改造
牛皮革清洁生产工艺改造路线:原料组批→浸水→脱脂→酶助脱毛→助剂脱毛→无灰膨胀→中和→软化→水洗→弱浸酸→低铬高吸收鞣制 (或无铬鞣) →磨革→复鞣、染色加脂一体化→出鼓。
解决的关键技术:保毛脱毛的条件控制, 要求牛皮在无硫化物无石灰状态下毛和表皮能完全去除、生皮胶原纤维充分分散, 牛皮成品革柔软、得革率高;低盐浸酸要保证正常铬鞣;蓝皮的片、削, 绷板操作的稳定性和质量的保证。
3.2 采用保毛脱毛工艺
保毛脱毛是先用酶预处理, 使毛根松动后, 加入少量石灰对毛产生免疫作用, 然后加入硫化钠、硫氢化钠破坏毛根, 使毛脱落。该工艺减少了石灰和硫化钠的用量, 废液中少量的硫化物和石灰可循环使用, 系统中无硫化物和石灰排出。对于牛皮脱毛, 浸水时控制p H在9~10, 加入碱性浸水酶Nowolase SG和脂肪酶Nowolase DG, 为脱毛做好准备。用达威隆UHA和UHB做脱毛剂, 膨胀时加入达威隆OPF增加皮纤维分散效果。当90%以上的毛从皮上脱落, 残留的毛用手很容易拔掉后, 循环浴液, 过滤除去毛渣。
对于猪皮脱毛, 由于猪毛的利用价值较大, 先用机器拔毛, 辅以蛋白酶松动毛根, 既可提高猪毛的价值, 又减轻了脱毛的负担。猪皮拔毛的最大问题是拔毛时将毛孔拉破, 影响正面革或正绒革的质量。要避免这个问题, 在浸水和脱脂时加入脂肪酶和蛋白酶, 加强脱脂并使毛根松动, 拔毛时就不会损伤粒面。拔毛后的猪皮用干法保毛脱毛, 即在猪皮的肉面涂 (或淋) 脱毛糊, 再肉面对肉面进行堆置。要注意脊背、臀部和边肷分别处理, 脊背和臀部多涂 (或淋) 脱毛糊, 边肷部位少涂 (或淋) 脱毛糊;在涂灰前要进行挤水, 注意严格控制带毛皮的水分, 使脱毛糊不会乱流。
3.3 采用无铬鞣工艺
由于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有强烈的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铬盐的使用对生态环境、人畜造成极大危害, 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如制革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铬盐, 排放出去会对水质造成极大的破坏。另外, 铬鞣法制造的皮革成品革中三价铬也会因为外在条件影响而转化为六价铬。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 解决皮革工业的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 尤其是铬污染;然而解决铬污染的根本办法只能是彻底摒弃铬鞣。
为了减少铬的污染, 部分产品采用无铬鞣制, 如猪皮鞋里革、箱包革采用合成鞣剂与植鞣结合鞣制。经过整理后皮革柔软, 成革纤维组织紧实, 延伸性小, 成型性好, 板面丰满富有弹性, 革的粒面、绒面有光泽, 可塑性好, 颜色从本色的浅肉粉色到淡褐色, 可做成各种花色的植鞣猪皮鞋里革、箱包革。
牛皮革部分品种采用醛植结合鞣法, 如缩纹革先用戊二醛预鞣, 再用荆树皮栲胶植鞣, 并加强填充, 使革身饱满, 皮纹突出。对于进口蓝湿牛皮则先进行脱铬软化处理, 再采用醛植结合鞣。生产的缩纹皮革美观、大方、粗犷, 特别适合制造高档环保的家具革、沙发革、包袋革等。
4 研制废水治理与中水回用系统
对于制革废水, 采用下列原则进行处理和利用:
(1) 清浊分流, 净化回用;
(2) 分类治理, 净化回用;
(3) 循环利用, 如脱毛浸灰液采用循环使用, 中水回用等;
(4) 综合废水, 治理达标后排放。
4.1 建立洗涤液和废液循环利用系统
对水洗液进行清浊分档处理, 水洗的“浊液”污染物浓度高直接排入污水池处理, 水洗清液则排入回收池, 经处理后再次用于浸水、脱灰、水洗等工序。将浸灰液和复灰液收集, 用泵送入格栅过滤器中过滤, 除去毛渣、泥渣等固型废物, 然后将灰液送入收集池中。根据工艺要求, 补加一定量的材料和助剂等, 重新用于脱毛后的膨胀及复灰工序。
4.2 含铬废水的回收利用
含铬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铬化合物, 排放出去既造成原料的浪费, 又污染环境, 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 既节约了原材料及用水, 又避免了铬的污染。
首先将鞣制车间的含铬废水进行收集、初压滤, 部分滤液直接用于鞣制, 大部分滤液入铬液集水池, 将集水池中的含铬废水加碱控制p H值在10左右, 生成氢氧化铬沉淀, 然后用压滤办法分离沉淀物, 能实现铬99%的分离。
4.3 中水回用系统
关于中水回用, 王坤余等的初步研究表明:制革厂排放的中水完全可用于制革鞣前各工序, 可节约70%~80%用水量。处理后的废水若不重复利用, 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3]。
制革废水经过生化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与制革用水相比, 其悬浮物、有机物和无机盐浓度偏高。由于制革大部分工序对水中无机盐要求不高, 因此悬浮物和有机物是中水回用的处理对象[4]。本方案采用化学絮凝→沉淀→过滤的方法去除悬浮物和有机物, 再加入消毒剂除去水中的微生物, 可以用于浸水、浸灰、脱灰、浸酸、蓝湿皮回软、复鞣等工序, 经测算可节约20%~25%的制革用水。
4.4 综合废水治理
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生产废水→隔油池→调节池→化学反应池→初沉池→氧化沟→二沉池→反应池→气浮池→清水池→排放或处理回用。
制革废水按照整体规划, 清浊分流, 分类治理的原则, 尽量净化回用或循环使用, 不能回收利用的综合污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处理。首先对制革污水进行预处理, 通过隔油池→初沉池→格栅池→调节池→沉淀池→压滤等物理方法, 初步去除废渣等悬浮物和胶体。加入混凝剂, 既可增强悬浮物沉降效果, 又为后续的生物氧化工艺提供有利的运行条件。污水经过物理方法处理去除悬浮物和胶体后, 还要用化学方法除去有害物质。如对于铬, 采用加碱沉淀的方法从污水中分离。对于硫化物则采用硫酸锰催化氧化, 并加入硫酸亚铁生成沉淀去除。最后采用氧化沟法, 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综合废水, 进一步降低CODCr和BOD5值等。经污水处理厂终端处理后, 出水口排出的水清澈无味, 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5 结语
湖南立得皮革公司节水与清洁生产线改造项目现在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其中制革节水、铬的回收利用、无铬鞣猪皮鞋里革、箱包革等项目通过了邵阳市科委的鉴定和验收。评价认为湖南立得皮革公司节水与清洁生产线改造项目, 在相同产量下节约生产用水55%以上, 废水排放总量减少60%以上, 减少硫化物80%、CODCr58%、BOD567%及污泥60%~65%, 皮革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相关标准, 感官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要求。
摘要:通过节水和清洁生产工艺的改造, 加强用水管理, 研制高效节水节能设备, 建立废水治理与利用系统等措施, 达到了节水和清洁生产的目的。在相同产量下节约生产用水55%以上, 废水排放总量减少60%以上, 减少硫化物80%、CODCr58%、BOD567%及污泥60%65%, 皮革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相关标准, 感官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要求。
关键词:节水技术,清洁生产,废水治理,工艺改造
参考文献
[1]刘萌, 但卫华, 但年华.节水制革的方法与途径[J].西部皮革, 2012, 34 (18) :25-29.
[2]雷明智.猪皮服装革节水工艺探讨[J].皮革化工, 2004, 21 (4) :30-31.
[3]王坤余, 等.节水技术与制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皮革, 2006, 35 (01) :20-23.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件事。写什么事呢?可以写在学校学到的本领,如画画、速算、弹钢琴、做手工等;可以写在家庭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做饭、洗碗、干农活儿等;也可以写在业余生活中学到的本领,如骑自行车、下棋、游泳等。可以是以前学的,也可以是最近学的;可以是跟老师、长辈学的,也可以是跟同学、同伴学的;还可以是通过观察、模仿自学的。总之,必须是你亲自做过、亲身经历过的事。这么多事可写,写哪一件呢?要选择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来写,这样才能写出具体生动的作文来。
本次习作应注意以下三点:
1.把过程写完整。要把一件事说清楚、讲明白,就必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这样才能让读者完整地了解这件事。在例文《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中,小作者从羡慕(起因)到“初学”(经过)再到“终于学会了”(结果),把时间、地点、人物写得非常清楚,文章结构非常完整。
2.把“学”的过程写具体。重点要把“怎样学的”写具体,这件事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例文《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中,小作者把学骑自行车的过程——从动作、语言以及内心活动写得非常具体,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国美电器:全生命周期与全过程管理11-07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技术经济管理论文09-30
活动过程怎么写11-01
过程与结果作文07-20
高考作文过程与结果07-01
销售过程与应对技巧07-16
“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理解与设计07-02
教学过程中市场营销论文05-29
rup软件开发过程论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