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国际贸易摩擦问题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主要从重商主义的视角来解释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原因,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根源主要体现在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上,致使美国认为中国长期贸易顺差损害了其利益,故多次对中国的产品出口进行不合理的反倾销调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浅谈企业国际贸易摩擦问题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浅谈企业国际贸易摩擦问题论文 篇1: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贸易文化差异研究

摘要:文化差异在跨文化国际贸易中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造成跨文化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因素,又是贸易企业发展跨文化贸易的优势所在。因此,如何处理和转化文化差异因素使之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这是我国民营企业跨文化国际贸易发展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关键所在。在此,本文从分析跨文化国际贸易和文化差异对其的影响着手,重点研究我国民营企业国际贸易文化差异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差异;跨文化国际贸易;对策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国际贸易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不过也由于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这也给我国民营企业跨文化国际贸易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因文化差异所引发的国际贸易问题更加复杂,我国民营企业往往由于不熟悉东道国的文化习俗、政策法律等而遭遇文化壁垒、贸易摩擦,从而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民营企业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对此,如何处理和转化文化差异因素使之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国际贸易的竞争优势,这是我国民营企业跨文化国际贸易发展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关键所在。

1.跨文化国际贸易

所谓的跨文化,顾名思义即指不同文化归属(两种及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及作用。而一国的企业跨越国界进行经济资源(商品、服务、技术等)的转化和交易的活动将其称之为国际贸易,所以跨文化国际贸易是指在国际跨文化环境下一国贸易主体超越国界进行经济资源传递和交易。其中,文化及文化差异是跨文化国际贸易区别于国际贸易的关键点,在企业跨文化国际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

因此,关于跨文化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发生在跨文化国际环境下的贸易交换活动;二是贸易主体具有两种或以上不同的文化背景;三是文化差异是国际贸易双方的竞争保障和优势,从而在不同文化交互过程中探索到贸易双方可接受的实用贸易模式。在跨文化国际贸易中不可避免会因文化差异而产生贸易摩擦和冲突,对此我国民营企业应正视这些摩擦和矛盾,在尊重的基础上沟通、理解、融合进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当中,有效利用文化差异因素来实现行业、企业和政府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在跨文化国际贸易中实现和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目标和综合效益。

2.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着各自的文化底蕴、文化认同,这些影响和决定着不同国家和民族在语言、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性,极具独特性、延续性和非物质性的各国、民族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异同形成了文化差异,因各国自然环境和历史进程差异的长期存在,所以文化差异也将长期存在,并长期影响着不同文化背景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于跨文化国际贸易的民营企业来说,文化差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变量影响因素,民营企业在打入和拓展国际贸易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这一长期存在影响因素。基于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跨文化国际贸易的民营企业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来实施和调整贸易战略,以此尽量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和矛盾,有效促进民营企业跨文化国际贸易的进行和拓展。

3.我国民营企业国际贸易文化差异的对策

3.1尊重策略

尊重、认同、信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异文化,这是我国民营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跨文化差异问题的基本前提。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在跨文化国际贸易的沟通与交流过程中需要充分实行尊重策略,重视在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中营造尊重异文化的良好氛围,从而树立和培养企业员工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尊重、认同及理解。这样企业员工在进行跨文化国际贸易沟通中就能传达出对异文化贸易群体的尊重,从而为贸易双方形成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以便于贸易合作的顺利进行。

3.2宏观调控策略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还不太成熟,因而在跨文化国际贸易中需要寻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在政府宏观调控和优惠政策的发展形势下实现民营企业跨文化国际贸易的发展壮大。首先,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情况,我国政府需要加快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合理把握市场开放进程,积极发挥政府在国内外市场的调控作用,以提高国内民营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其次,政府积极发挥税收宏观调控和产业导向作用,根据国际贸易市场需求来引导国内民营企业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和项目,以优惠政策、指导活动来扶持和促进我国民营企业与国际贸易相接轨。最后,完善和强化政府的信息指导,构建有效预警机制和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提高政府服务功能,从而降低我国民营企业在跨文化国际贸易中的负面效应。

3.3协调策略

在国际贸易文化差异的摩擦和冲突中,政府和民营企业会遇到无法插手和解决的贸易问题,这时就需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重要的协调作用。关于跨文化国际贸易中的发展情况、信息情报等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向政府和相关民营企业传递,从而帮助政府和民营企业及时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形势。同时,进出口商会具有组织企业应诉的职能,我国民营企业在跨文化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中的状况可以通过进出口商会来了解、协调和解决。因此,我国的民营贸易企业需要和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建立良好关系,在行业协会和进出口商会的组织和带领下分析和制定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规划,积极以协调策略来维护跨文化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3.4识别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多元文化共存和相互影响的局势,为帮助民营企业高效转化文化差异的竞争优势,我国民营企业需要积极采取识别策略来把握和分析对自身贸易发展有利的文化信息。因此,我国民营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跨文化国际贸易信息系统,以打造一个能够持久收集有效文化信息的网络平台,通过该平台来手机国内外的文化信息,进而提高民营企业对国际贸易文化环境的深入认识。

深入分析和把握国际贸易文化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有效避免和化解由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国际贸易矛盾及冲突,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寻找到更多的市场机会,从而抢占国际贸易市场。

3.5沟通策略

平等、良好的沟通是实现国际贸易双方顺利合作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对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贸易伙伴来说尊重异文化和积极沟通是双方信任和展开贸易合作的基础。鉴于文化差异是造成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的一大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降低和解决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贸易问题,我国民营企业需要积极采取沟通策略来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交往环境。而充分尊重贸易伙伴所属的文化特色与价值,这是我国民营贸易企业与不同国家贸易伙伴建立良好沟通的保障,贸易双方只有在良好沟通的条件下才能寻找到最佳的贸易合作模式。

4.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和认识到文化差异在跨文化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造成跨文化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因素,又是贸易企业发展跨文化贸易的优势所在。为此,在面对国际贸易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时,我国民营企业需要充分尊重不同文化的特色和价值,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来避免和化解跨文化贸易问题,同时努力创造跨文化贸易的竞争优势。(作者单位:新余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小英.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乡镇企业科技,2014(3):162-163.

[2]赵婧,杨柳.论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商业经济(哈尔滨),2013(4).

[3]刘晓岩.浅议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3(10):14-14.

作者:张海鲲

浅谈企业国际贸易摩擦问题论文 篇2:

论重商主义与中美贸易摩擦

【摘要】本文主要从重商主义的视角来解释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其原因,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根源主要体现在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上,致使美国认为中国长期贸易顺差损害了其利益,故多次对中国的产品出口进行不合理的反倾销调查。然而,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中美之间的市场是存在互补性的,所以中美之间贸易进行是合理的,而中国并非是因重商主义的思想而对美国实现长期贸易顺差,这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中美之间贸易摩擦问题解决的入手点也应该是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双方贸易渠道。

【关键词】重商主义 中美贸易摩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出口的产品、贸易的对象越来越多,中国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一些国家把中国当成了反倾销的对象,在与中国的贸易活动过程中进行诸多阻挠,制约我国产品的出口。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地位,究竟这种顺差对中方是利是弊?对美方是利是弊?究竟中美贸易摩擦的存在对双方国家存在怎样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重商主义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这些问题,并试图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文献综述

对于重商主义以及贸易摩擦,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已经做了深入和细致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这些因素主要是源于美国方面。于铁流和李秉祥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美国违背贸易理论限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造成的,主张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利用WTO规则来减少贸易摩擦。陈泰锋也提出中美贸易摩擦源于美国的出口产品保障措施及对中国产品不断进行反倾销调查。 然而更多的学者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并非是单方面的原因,而更多的是中美双方的原因。尹翔硕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由于市场竞争的不完全和中国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力。 李丽认为,摩擦是中美贸易双方的结构差异、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等经济因素以及美国贸易政策等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这些学者的分析,我们可大致发现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主要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与此同时,不少外国的学者也对中国对外贸易模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Amar Bhidé以及Edmund Phelps通过对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研究发现,一方面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中美技术水平分布的不均衡,另一方面,美国技术水平较高,产品更新速度快,然而新产品的扩散需要时间,这使得中美的商品需求结构不同,进而导致了中方的贸易顺差。另外,Alan G.. Ahearne和John G..Fernald等认为,亚洲国家普遍存在汇率偏低的情况,目的是刺激出口,这使得一些欧美国家的贸易压力大增,如此频发的贸易摩擦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今,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美经济水平以及市场发展水平的局限,同时还有两国之间的政治因素。本文立足于前人的研究结果,着重从重商主义的视角对中美两国的经济政治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商主义思想

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积极实施出口导向型对外贸易战略。近几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从2004年的95539.1亿元到2009年的150648.1亿元,涨幅高达55109亿元。同时,我国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2004年顺差为2667.5亿元,到了2009年已经达到13411.3亿元。然而,长期的贸易顺差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见得是好事。

首先,长期顺差会恶化贸易条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商品出口价格下降了20%-30%,而进口商品价格却没有明显回落。因为贸易货物的结构问题,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出口原材料和一些初级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的主要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或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贸易附加值较低。虽然我国的出口商品数量巨大,但是实际上获取的利润却十分微薄。对于那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会被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他们掌握着这些产品的定价权,控制着市场,并从中获取高额利润。所以中国的贸易顺差是以牺牲本国的资源或者说是以通过廉价劳动力换来的。

其次,中国持有大量外汇存在风险。一直以来,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元外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但是近几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持有的这些外汇也就相对贬值了,这笔损失仅从外汇账户上的记录已无法真实反映,除非用等量的商品交易来平衡。不仅如此,人民币的升值使得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市场,抬高了市场价格,滋生经济泡沫,使得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加剧。

最后,过度强调“出口创汇”对我国国内产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对美国的贸易属于出口偏向型增长,经典贸易理论认为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对其他国家有利;而进口偏向型增长则与之相反。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使我国出口创造的利润微薄,降低国民整体福利水平,陷入一种“贫困化增长”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这种观念导向以及政策倾斜,很容易导致产业之间的不均衡发展,虽然有利于出口的产业发展,而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长此以往,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三、重商主义思想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体现

在17世纪的威廉·配第以后,重商主义虽然早已退出主流经济学舞台,但事实上重商主义却仍然对现金的经济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由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可知,国际贸易只要存在相对优势产品,即使是所谓的贸易弱国与贸易强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从总体上来看,整个世界的收益还是增加了的。所以不应该因为中国在贸易中的顺差地位而对中国的出口进行阻挠,这并不利于整个经济体的发展。

1980年7月2日,美国对中国薄荷醇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这拉开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序幕。由于对华贸易逆差数额巨大,美国政府不断指责中国利用不合理的汇率政策向美国倾销产品,进而妨碍了美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以农产品为例,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到美国,价格比较低,便被美国政府认为是倾销行为,对各种出口企业提起诉讼,或者征收高额的关税。其实,美国用重商主义的思想强加在与我国的对外贸易上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因为中国对美国的这种贸易顺差的根源并非仅仅是“少买多卖”这么简单。

首先,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性产品,而美国则主要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这是符合双方国情的,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价格较低,所以劳动密集性产品相对而言是优势产品,而美国则正好相反,在国际间存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双方进行贸易实质上是一种优势互补,是可以增加总体福利的。然而美国却对中国实施出口限制,限制了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形成贸易的不对称,使得巨额的贸易顺差产生。

其次,中美两国本身就存在着大量的差异,中国的传统观念是以节俭为上,而美国则提倡消费,甚至是透支消费。在不同的收入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有极大的差异。中国人均收入大大低于美国,低收入群体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必须保证足够的生活必需品,中等收入的人们也倾向于把钱存到银行而非进行大量的消费,这就导致了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巨大,从而生产起来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而美国不同,消费生活必需品,所以在同等条件下,美国必然选择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中国对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并没有美国那么大。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中国对美顺差也是正常的。

再次,就是市场与生产力迅速发展带来的矛盾。一国的贸易与市场份额分不开。经过了几次技术革命,各国对于市场尤其是国外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所改变,因为生产力的提高而产出的更多的商品必须要有大量的需求去满足,因此寻找、发现、占领新的市场是大势所趋。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新市场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中美双方在这个市场问题上一直在进行博弈,所以,由此产生的矛盾也就是不可避免。中国的市场巨大,美国对于中国垂涎三尺,但是中国的开放程度远不能令美方满意,而这种对于开放程度的衡量就体现在中美贸易差额上,所以,美国也想方设法来制造各种摩擦阻碍中国的出口,旨在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到中国产品的冲击,然而实质上对于美国本国产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最后,我们可以从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看到一点原因。美国的贸易逆差有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其本国的财政政策。从里根总统时期开始,美国奉行低税率政策,希望刺激投资的增加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这种高投资和低储蓄,会使得美国的账面上是收支不平衡的。实质上,这样的不平衡不一定导致本国贸易的恶化。另一方面,美国的国内收支的不平衡并不仅仅是因为对外贸易的不平衡,也有可能是这种投资和储蓄的不对等造成的,也就是说美国经济的恶化也并非完全是因为对外贸易的原因。

四、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几点建议

第一、我国要着重发展市场经济。历史告诉我们,市场的力量才是最最强大的,要推动贸易的发展,减少贸易摩擦,最直接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发展市场。两个国家之间,如果市场可以充分发达,形成经济的相互依赖,那么双方进行贸易的摩擦也会随着市场自发的调节。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当然对于美国也是十分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我们的市场足够开放,能够使得国外产品在进口中得到相应的公平竞争地位,那么,这些纠纷也就自然而然的减少了。

第二、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我们国家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这些初级产品经过简单的加工工序,没有太多的科技含量,却还因质量问题被起诉。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的技术条件确实还不够好,在原料的处理和加工等方面达不到标准;二是我国质检部门把关不严。因此,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指导生产,同时,在质量检测方面严格把关,注重产品的创新,使得产品的竞争力提升,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加强国力,重视与别的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对话。一国的实力直接决定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目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还未能与美国相比,所以在贸易谈判中往往处于下风。对于一些贸易规则的制定以及标准的制定,我们的参与度有限。如果我们的综合国力能有进一步的提升,那么,我们就有在公平的原则下,制定出更利于中国的规则,这将有助于我国的贸易谈判。所以从这一方面说,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是很重要的。

第四、扩大内需,减少对于出口的依赖。虽然出口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把出口看得过重,我们生产力提高生产出来更多的产品,不应完全依赖国际贸易,扩大国内需求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赵晓,柳阳.再论中国崛起之“国际经济摩擦时代”[J].国际经济评论,2005(02).

[2]程莉.重商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经济贸易中若干问题之反思[J].经济师,2009(041).

[3]郑茜.浅谈新时期重商主义的表现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经济师,2009(05).

[4]林松.反思我国对外贸易重商主义倾向[J].商业时代,2006(24).

[5]邹小宇,朱宇.中美贸易摩擦:历史、原因和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9(03).

[6]肖明名.重商主义的弊端与我国贸易政策的调整[J].经济师,2009(04).

[7]陈松洲.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繁爆发的原因探析[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03).

作者简介:黎艳艳(1990-),女,广西南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2009级本科生。

(责任编辑:唐荣波)

作者:黎艳艳

浅谈企业国际贸易摩擦问题论文 篇3:

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及控制对策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顺利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中去,我国国际贸易也变得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阴影仍没散去,我国国际贸易中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因此,本文围绕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展开讨论,以期能够为我国国际贸易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减少或者规避贸易风险。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国际贸易的参与率越来越高。虽然说我国国际贸易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同时,国际贸易中也面临着不少的风险,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阴影仍未完全散去的大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面临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

一、国际贸易风险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所谓国际贸易,它指的就是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商品和劳务等方面进行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联系方式,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依赖关系的总体反映,其基本构成就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对外贸易的总和。那么,我们怎么来识别贸易风险呢?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风险调查法和风险模拟法来进行识别。风险调查法主要代表为:头脑风暴法和得尔菲法。而幕景论证法是风险模拟法的一种具体化运用。(1)国家政策层面的贸易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企业会不可避免的遭遇到不同的政策带来的隐形风险,从而给各个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会产生贸易摩擦甚至一些反倾销事件等,从而使得国际贸易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多变。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使得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同时,区域性经济模式又使得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甚至还有意设置了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有意识的把一些国外竞争者挤出国际市场,存在着故意排挤国外企业的嫌疑。(2)贸易操作层面的贸易风险。在各个国际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交易双方都要签订贸易合同。而国际贸易中的合同条款是关键中的关键,它里面包含着很多专业术语,这些贸易方面的专业术语都是贸易惯例,严格规定了贸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操作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操作层面的风险是不容小觑的,我们应该使得贸易合同中的专业术语保持内容上和称呼上的一致性,避免被不法外商利用。(3)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贸易风险。在进行国际贸易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货币汇率的变动。这是因为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必然会碰到贸易结算问题,它与国内贸易一般使用本币进行结算不同,国际贸易中的贸易结算并不是简单的本币结算,它存在着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折算问题。而我们知道,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而变化的,从而影响到国际贸易中的利润分配,间接或直接影响了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的风险。

那么,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无论是何种类型,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就是:(1)客观性。国际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应该来说,诱发国际贸易中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源于国际贸易中各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市场经济主体的认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都使得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有了存在的可能性。此外,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有时也通过一些偶然性事件表现出来,因此,这些国际贸易风险又具有抽象性和不确定性。(2)无意识性。事实上,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产生往往是在贸易主体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因而导致了这些国际贸易主体又无意识的承担了这些风险带来的后果。具体来说,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不容乐观,经营主体到处都有可能遭遇到贸易风险发生的可能,国际环境日渐复杂化,这些贸易主体如果不具备强烈的主观意识,就很难准确的预测到贸易风险,从而无法避免或降低贸易风险带来的后果。这里的无意识性主要是指经营主体判断失误、贸易方式错误、忽略了某些贸易环节以及对贸易环境等的分析欠妥等多个方面。一旦形成了贸易风险,经营主体是无意识接受的,他们必须无条件的承担各种贸易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却并不包括经营主体故意为之的贸易风险。

二、国际贸易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分析

既然我们知道,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是大量存在的,无论是自然风险、经营风险、利率风险等一般性风险,还是国家风险、外汇风险、技术风险等特殊性风险,我们都需要尽快采取一定的防范与控制对策来积极进行应对。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对策有:(1)慎重选择贸易对象。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选择好国际贸易的交易对象,对交易对象的资信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这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个前提,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掉很多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这种资信调查主要涉及的就是企业的真实性,就是要摸清楚对方的底细。具体来说,对企业进行资信调查就是要查看并验证对方企业的营业执照的正本和副本,考察对方资产信用的真实性和履约能力,对其主体资格要分辨清楚,同时调查清楚对方企业的信誉度如何。应该来说,这种资信调查是必要和关键的。(2)利用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转移。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性手段来转移有关贸易风险,也许会承担必要的损失,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总的来说,这种技术转移风险也是必要的。应该来说,国际贸易中转移风险的具体措施是多样化的。我国外贸主体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国际因素,选择合理的转移技术手段来规避贸易风险。这些技术规避手段包含了恰当投保货物运输保险、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善于使用国际保理业务、合理采用银行保函以及适当采用备用信用证等。这些技术规避手段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把一些风险通过技术手段转移出去。(3)合理使用贸易结算方法。由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各国企业必然会遭遇不同的货币结算问题,它与国内贸易的本质是一样的,都会使用物流和资金流。但是,它们又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这就是国际贸易中会涉及到不同的货币折算,从而大大影响到各国企业的最终利润所得。因此,我们就要在国际贸易中选择合理有效的结算方式来进行贸易结算。一般来说,国际贸易中应该选择同时满足双方安全的结算方式,这样的结算才是最佳的。当前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支付方式就是汇付、托收和信用证支付三种,我们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其目的就是要大大降低贸易风险。(4)努力提高国际贸易产品的质量,从而切实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并不是简单的依靠价格竞争,更多的转向了产品以及服务等多方面的质量竞争。因此,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时候,一定要谨记,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不同于以往,我们要切实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由粗放型的经济模式转向集约式的经济模式,重视对于技术的进步与开发,不断依靠技术进步来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加工深度,不断突破国际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动符合国际标准,从而大大降低各种贸易中的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5)严格依照国际贸易惯例,强化国家之间的合作。应该来说,我国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我们要能够依据国际通则、准则和规则来调整自己的国际贸易战略,在签订合同,交付货物和办理结算的过程中,严格依据这些国际惯例。同时,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复杂性,认真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等,并辨识风险形成过程,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多方面协调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各个国家提供有效的投资环境。

总之,国际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参与国或地区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贸易风险。我们要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并控制好各种贸易风险,使用平衡法、本币计价法、易货交易法、签订货币保值条款等来防范外汇风险,广泛咨询收集贸易中的对方相关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金融工具规避风险,从而为我国企业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高海宇.国际贸易术语和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1(6)

[2]王琦智.浅谈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措施[J].华章.2011(26)

[3]王耀宁,张强.国际贸易风险规避策略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

作者:刘忠略

上一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探讨论文下一篇:关于计算机管理的网络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