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国际企业管理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813国际企业管理(精选7篇)

0813国际企业管理 篇1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升药品零售企业的药学服务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药学服务是指零售药品零售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专业化指导性服务,主要包括: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信息,保障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合理。

第三条 从事药学服务工作的人员必须是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或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专业知识培训合格的人员。

第四条 药品零售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本企业实施药学服务细则。

药学服务管理

第五条 药品零售企业在营业时间内应有执业药师或药师在岗,为公众提供药学服务,提供的药学服务应与企业的经营范围相适应。

第六条 药品零售企业店内应具备必要的药学服务硬件条件,至少包括相对独立的药学服务咨询台或咨询区,备有药学工具书及资料,鼓励开发使用药学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第七条 药品零售企业要为特定的患者建立药历,及时跟踪用药信息,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导,并对其隐私严格保密。

第八条 鼓励药品零售企业主动为社区、街道、乡村、机关、学校、企业、家庭开展药学服务,开展合理用药的宣传,开展家庭过期药品的回收,指导和帮助市民清理家庭小药箱。

第九条 药品零售企业除应按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外,还应建立以下制度:

(一)用药咨询与指导制度;

(二)药学信息收集制度。

药学服务内容

第十条 提供药学服务的人员应在工服明显位置佩戴统一的身份标识。身份标识至少应包括佩带者姓名、岗位、单位名称、职称、本人免冠照片。

第十一条 执业药师及药师是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主体,要严格按照处方调配处方药,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和药学咨询服务,进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等工作。

第十二条 执业药师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应当做到:

(一)介绍药品知识。正确介绍药品零售企业内所经营药品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注意事项、同类药品的不同特点。

(二)开展用药咨询。主动了解病情、病史、用药情况、过敏史等;熟悉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建立药学信息系统及患者档案。

(三)合理推荐药品。推荐药品应符合:适宜的适应症、适宜的药物、适宜的患者、适宜的给药途径和剂量;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从药物经济学角度保护患者用药利益。

第十三条 执业药师及药师应当对顾客所持的医师处方内容进行审核、调配、核对。对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或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的处方,应当拒绝调剂。对于含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的处方和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

第十四条 执业药师及药师应当在职在岗,不得将自己的《执业药师资格证书》、《执业药师注册证》、身份标识、印签交于其他人或机构使用;不得在药品零售企业、医疗机构只挂名而不现场执业;不得同意或授意他人使用自己的名义向公众推销药品或提供药学服务。

第十五条 执业药师及药师应当积极主动参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各类培训,不断拓展知识面,完善和扩充药学服务专业知识,关注与执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

变化,提高药学服务能力。

药学服务监督 第十六条 各辖区食药监管部门应当负责监督本辖区药品零售企业及其药学服务行为,应将药品零售企业的药品质量和药学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与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

0813国际企业管理 篇2

结合国家规定与目前国际货运市场的服务范围,现将目前市场中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总结归纳如下:

(1)纯粹代理人业务,在本业务中货运代理单纯的完成代理人工作。在国际货运运输中的代理人工作主要表现为货物运输代理、承运人代理、通关业务代理、保险代理、商务代理等工作,这些代理工作业务的特点是不承担任何经营责任,只是纯粹的代理责任,收取代理费和佣金,利润较低。

(2)运输契约承运人业务,国际货运代理人充当契约承运人角色,较为代表的有水运无船承运人、空运集中托运人、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等,国际货运代理在从事这类业务时,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代理人,而变成了运输中的相关当事人,业务范围较代理人业务扩大许多,而且需要签发自己的提单,负责货运的全程运输及安全,赚取利润差额,利润有所提高。

(3)国际快递运营商业务,是世界上目前诸多知名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所提供的业务服务。快递业务兴起时间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是目前很多企业青睐的货运服务种类。国际快递业务速度快、投递准确、服务水平高,可以为客户提供门到门的全程信息跟踪服务和各种定制化服务。国际快递业务目前发展情况良好,利润空间表现良好。

(4)国际物流业务经营人服务,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综合服务,包括物流核心功能在内的所有服务内容,较之以往的运输服务外,新增了仓储、分拨、包装、加工、回收等各项物流服务。国际物流业务服务是目前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中的最高级别,目前只有部分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具备了向客户提供国际物流业务服务的能力,而目前市场中客户对其需要的程度却较高,市场表现出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发展空间远远高于前三者,利润度极高。

2 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经营人

广义的国际物流是指物资在国际间的流动。进出口商品的运输贸易,来料与进料加工,展览品在不同国家的巡展,国际邮件的快递业务和国际援助与捐赠等不同国家之间的物品流动都包含在国际物流的范畴内。而狭义的国际物流则特指国际商品贸易过程中为了完成国际贸易业务的交换活动而开展的国际物流活动。在整个国际物流的活动中包装、运输、仓储、装卸、通关、信息交换等要素构成了国际物流的核心要素。

国际物流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性。国际物流包括众多的核心要素,包装、运输、仓储、装卸、通关、信息交换等要素构成了国际物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也表现出来覆盖范围的广泛性。同时国际物流业务的地理距离跨度较大,业务延伸范围较广,复杂多元化的国际物流系统,形成了国际物流广泛性的特征。

(2)多样性。在国际物流运输中联合运输方式非常普遍,较之单一运输方式下的国内运输,国际物流的运输方式种类繁多,几乎涵盖了各种运输方式。在这其中水运和航空运输占据首位,国际陆运和国际铁路运输也占有一定的份额。而由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组成的跨越国界的国际多式联运也成为了国际物流运输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际物流运输方式多样性的特征。

(3)风险性。如前面所提到的国际物流运输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这两项特征也使得国际物流领域的运行过程中风险重重。因为运输距离长、涉及的领域广、运输种类多元化的原因,以及在运费结算方面又会遇到各国货币间的金融汇兑风险,使得国际物流业务领域中充斥着较之国内物流业务更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4)信息性。在运营范围广,运输方式多样性和业务风险性强的多重因素引导下,国际物流的管理方式呈现了电子信息化的重要特征。电子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成为了国际物流业务管理手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物流参与部门如政府通关部门、运输管理部门及业务操作部门都无一例外地使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交流沟通,电子信息化的普及度也成为了衡量国际物流业务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国际物流涵盖着国际贸易物流与非贸易货物物流两部分,货物跨越国界间的物流活动都被纳入了国际物流的范畴。至今国际物流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表现出了物流统一化和国际化的趋势,突破了国界的限制表现出了:广泛性、多样性、个性化、信息化等特点。根据前文对国际货运代理主要业务范畴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国际物流经营者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代理人阶段→契约承运人阶段→物流经营人阶段,从业务经营难易程度分析,是由易及难,而从利润空间分析则是由低及高,步步提升的发展状态。一般的国际货运企业需要经历低级阶段发展完成后,才有能力向更高阶段继续发展,新旧阶段循序渐进。而留在原始阶段未能完成发展的企业将面临异常激烈的竞争,发展到新阶段的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业务空间和更高的利润率。

3 国际货运企业转型国际物流企业的必然性

现行的国际货运代理业主要从事货物运输、进出口单证制作、代客户进出口报关、报检等业务。然而现代的国际物流则必须在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上,从联系货主开始,中间要提供商品生产和加工地点、商品储存保管、装卸、包装、租船、订舱、配载、投保、制单、报检、报关、集港、运输、结汇、跟踪货物位置,直至货物到达指定目的地的最终用户手中等一系列服务。

国际物流业与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存在着“质”的区别: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与货主之间是短期的关系或一次性的交易行为,而国际物流企业则要与货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可以将现代国际物流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即:货物流动、实物存储、信息流动和管理协调(计划、实施和有效控制的过程)。也就是说现代的国际物流企业应该能提供以上四个部分的服务。反观国际货运企业目前的服务可以看到,国际货运企业仅仅能向货主提供仓储、制单、运输、分拨等简单服务,这属于初级服务,是服务中的低层服务。中级服务应该参与货主的订货处理、采购和生产计划,更大规模的进入客户的生产、制造、销售环节。最高层次的服务应该能帮助货主实现在生产销售环节中的各项控制和管理,包括生产控制、质量控制、销售渠道开拓及市场信息收集等。而国际物流企业则可以为客户提供中、高级物流服务。

通过上述分析看到,国际货运代理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国际物流经营人的成因基础。从业务发展轨迹角度来看,国际货运代理人从事国际物流业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会有大量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顺应客户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来开展国际物流业务。从目前国际物流经营人的“出身”看,绝大多数是由前期经营状况较好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发展而来,他们在经营传统业务的同时开始发展综合国际物流业务,并逐步加大为客户所提供的现代物流服务业务的比重。从利润空间方面分析,追求利润更大化,避免激烈的竞争一直是企业经营的目标和方向,物流业务的提供可以使企业有效地避开激烈竞争,追逐到更大的利润。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转型从事综合国际物流业务是社会分工专业化和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侯利帧.探讨国际货运代理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型[J].中国外资,2013(1).

[2]王之秦.物流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J].中国储运,2013(3).

0813国际企业管理 篇3

一、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以顾客满意为宗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管理团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断地识别顾客,持续满足并超越顾客要求,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才是企业生存的基础。IS09000族标准确定了“顾客满意”这一宗旨,同时电指出了企业发展还需要在顾客、股东、员工、社会、供方等相关方的需求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方可持续发展这一规律。企业应把追求顾客价值最大化,与顾客满意有机结合起来,关键是把这些观念融人到企业精神文化之中,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质量手册的方针目标之中,要从企业战略高度为企业找好位、定好调。标与质量目标

目标管理(MBO)活动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最为重要的管理活动。设定目标尤其是战略目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活动。目标体系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大量环境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现代管理中的预、决策技术来进行。只有经过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才能形成企业质量管理子系统的方针目标。因此,不是轻易或草率地制定一套目标(尤其是质量目标),或指标系统与业绩考核评价甚至奖惩挂钩,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或一个过程网络来讲,真正识别和确定对业绩提升起关键作用的目标和指标(通常称KPI一关键绩效指标),是一件非常不易之事,仅仅通过研讨或评审是不够的,要站在企业总体目标分解的基础上,将目标和指标分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调平衡”,并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确认。各级目标的确定和分解过程还应包括确定和分解目标、实时监测、汇总统计、差异分析、业绩评价以及必要时对实施目标调整等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使目标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在制定目标后,管理团队必须仔细研究企业流程和价值链,重新定位管理思路,在企业信息化平台上,重新设计生产流程、工作流程、业务流程,并将企业组织机构定位在扁平型模式。理顺工作关系和工作接口,清理并评估现有文件,确定资源需求,只有这样企业管理才能变得系统和透明。用一个好的过程管理来确保好的结果。IS09000族标准为组织重构和流程再造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能够帮助企业迅速识别有关体系控制、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改进等方面的过IS09000构造质量管理平台

流程再造与组织重构之后,就要制定出相应职能部门和具体业务部门的职责、权限、工作关系及担当流程节点的责任人的职务说明、岗位说明(必须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结合起来)。这样过程网络中各环节才能明确要求,从而将顾客需求、法规要求、组织自身的要求等相关方的有关要求转换成组织的各项规定(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作业标准、资源要求、工作记录要求、测量规程、检验规程、绩效考核要求等)。一般来讲,企业中80%以上的问题是由管理原因造成的。究其原因,一是管理没有标准,二是职责不清楚。明确职务要求,按照管理标准去工作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达到上述要求,企业的IS09000质量管理平台就已搭成。依据IS09000族标准有关管理体系等级评价标准衡量,这应是一个三级水平的管理平台。

IS09000族标准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质量管理平台框架,它由组织结构、规章、程序、作业指导书和惯例、资源等构成的。要发挥其效能,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在平台操作时及时发现和改进平台本身的缺乏,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可是,许多企业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不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执行,而为了获得或保持IS09000证书,在迎接审核时“制造”一些“证据”,这种两张皮的“管理夹生”企业应该改正,否则企业的质量形象将受到巨大损失。

四、把价值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与IS09000结合,并实施监测和评价

价值链、客户关系理论是当今现代管理的精华。将这些理论与IS09000标准所提出的“供方一组织一顾客”这一链式模型相结合,必将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营销策略和管理标准提出非常有价值的经营管理理念。企业在寻找和确定了目标顾客以后,必须选择好关键供应商与其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共同理解和满足顾客要求,直到在组织与供方、顾客之间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各方共同增值,达到各方价值最大化。

将价值链管理(V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理论应用到IS09000族质量体系中,建立的“链式模型”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想持续的满足和超越顾客要求,仅关心自身的经营管理是不够的,必须在识别和增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选择和培育与组织发展密叨关联的供方,明确对其评价和控制的要求,“共同增值和发展”才是成功企业的明智选择。

及时实施监视测量,将管理当中的控制理论应用到质量体系之中,实时控制可以保证控制的有效和及时,尤其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企业,抓落实必须抓好实时控制。

IS09000族标准所提出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成熟程度”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模型就是科学评价质量体系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企业每年可以安排一些内审员使用该评价标准评价企业管理的各子系统是否按要求做了,效果如何(内容),并将评价结果报告最高管理者评审;可以请某个外部的“第三方”组织(认证机构)派人用该标准逆行评价。企业的管理团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达到肯定成绩、提高信任,寻找差距、改进管理的目的。

当企业通过认证机构的审核取得IS09000认证证书之后,此证有时具有“市场准人证”的功能,而多数企业采取“IS09000广告工程”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荣誉度,使企业及其产品的晶牌增值。而品牌,尤其知名品牌是需要综合竞争力支撑的,包括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市场信誉、商标、专利、企业文化等。一旦没有了这些实质内涵,只取得IS09000证书,充其量只能称为“IS09000厂—告工程”。因此,企业应抓住IS09000标准的贯标活动,认真考虑预期目标、资源投入和最终效果等方面。只有做到目标明确、策划周密、认识统一、人员到位、措施有力和坚持不懈,IS09000族标准才能真正帮助企业获得成功。

五、文化创新构建特色管理模式

当今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文化管理,而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企业伦理,企业应夯实基础,煅造晶牌,文化创新,再造特色管理模式。管理无定式。其实,IS09000族标准作为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应该成为企业的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而不应成为企业的一项新的“管理工作”。IS09000族标准决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还需要结合行业特色、企业实际、企业文化和工厂技术,在观念创新、机制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构成的企业文化创新体系内,应用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吸取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多管齐下,而不是简单的“单打独斗”。只有这样,IS09000族标准对企业创新管理,构建特色管理模式所发挥的作用及效能方能达到最大化。

0813国际企业管理 篇4

关键词: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商标国际化经营战略,市场竞争

当前,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色。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国企业实行跨国性质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作支撑。在获得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 包括商标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从过去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情况看, 总体上我国企业仍处于低层次水平,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部分原材料相对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因素, 而几乎没有负载高附加值的国际知名品牌。

在企业经营环境处于全球化竞争的格局下, 从长远和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角度看, 我国企业实施商标海外注册战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国际化的商标在占领国际市场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取得商标专用权, 有利于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最终实现国际化经营目标。企业跨国经营中商标战略的选择既是企业跨国经营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决定着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方式。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企业均十分重视商标在国外确权。例如, 美国史克公司在120多个国家注册了2.5万件商标, 雷诺士·纳贝斯公司则在100多个国家注册了1万多件商标。日本索尼公司在国外注册了5000多个商标。就我国企业来说, 随着加入WTO, 企业已经进入了全球竞争时代。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即是WTO对成员国的要求。我国企业应当在占领国内市场的同时,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企业商标的国际注册就是开展国际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手段之一。

一、企业商标国际注册战略

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调查研究产品拟出口国家或地区情况, 制定海外注册规划

企业应当紧密联系自身产品和经营状况, 确定重点申请商标注册的国家或地区, 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 也需要确定商标注册的产品类别。在选择注册的商标时, 无疑应注意适合所在国或地区消费者需要以及符合法律的规定。

(二) 重视在国外及时注册策略的运用

企业涉及产品出口、特别是开拓国际市场时, 在商标注册或使用问题上需要做到“人马未到, 粮草先行”, 而不能等到产品已经打开一定销路后再考虑商标问题, 否则很难避免抢注事件的发生。我国过去不少企业的知名商标被国外不法厂商抢注, 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忽视了商标的海外及时注册。这样造成企业巨大经济损失是不难想象的。例如, 我国“芭蕾”化装品长期畅销日本、东南亚地区, 在我国香港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一外商在国外以300美元的成本抢先注册, 该公司最后不得不花费20万美元才赎回本应属于自己的“芭蕾”商标权。过去国外一些不法商人专门就我国已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在其所在国抢先注册, 然后冒充我国产品在当地销售或者在我国产品打入该国市场时索要高额的商标许可费, 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产品出口。其教训是深刻的。

商标权确权的方式主要有注册在先和使用在先两种形式。企业应针对这一特点实施不同的策略:

对于像日本、意大利等实行注册在先的国家来说, 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注册申请。但这种注册不一定要等到产品开始出口时才启动, 而应在产品出口前办理, 因为商标在产品销售国申请到获准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 在注册国的选择上, 也不一定限于目前的产品销售国, 对于企业将来准备出口的国家或地区, 也可以先行注册, 以做到未雨绸缪。在商标注册的方式上, 联合商标策略、防御商标策略都可以有条件地适用于在其他国家的注册。

对于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实行使用在先的国家来说, 则应当注意将商标实际使用于投入出口国的商品中, 并且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 如销售合同、产品广告宣传材料、发票等。通过有效地保留证据, 可以通过所在国家的法律程序, 如异议、宣告无效、争议裁定, 对抗他人的注册申请在先的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并重新获得自己的商标权。如果本企业的商标是驰名商标, 则还可以通过国际公约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规定获得商标权。

(三) 企业商标国际注册的策略

企业商标国际注册需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充分利用国际公约提供的便利条件。虽然申请人可以直接向所在国申请商标注册, ①但由于我国已经在1989年10月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1995年12月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 我国企业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该协定和议定书的规定申请商标的国际注册。根据该协定和议定书的规定, 任何一个缔约国的国民都可以通过本国的商标主管当局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提出注册申请要求。申请人可以就在本国已经获得商标注册的商标或已在本国申请注册的商标通过本国注册当局向国际局申请。国际局在对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后, 如认为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即通知要求注册的成员国主管机关。在国际注册的效力上, 申请人通过其原属国向国际局提出申请后自动适用于全体成员国。但是, 成员国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书面通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 该注册申请延伸到本国的条件是商标注册人提出明确的要求。国际注册效力在一定期限内与国内注册或申请也存在一定关系, 即在国际局规定的有效注册之日5年内, 如果国内注册或国内申请被撤销、放弃、取消、宣告无效等, 那么国际注册在任何成员国将不再受到保护。但5年届满后, 国际注册不受国内注册或申请的影响, 即此时国际注册和国内注册或申请是相互独立的。

与直接向所在国申请商标注册相比, 商标国际注册具有省时、省力、费用较低等优点。从时间上看, 在注册手续完备的情况下, 一般等到3-4个月的时间国际局可以发放商标注册证。从程序上看, 国际注册程序比较简单, 手续简便, 一次可以指定多个国家, 而不必向拟获得商标权的各个国家逐一申请。从费用来看, 国际注册费用主要有基础注册费、附件注册费 (如需要) 、补充注册费等, 可以免除在国外的代理费, 而这笔费用往往比较高。因此, 原则上说, 如果我国企业选择的是马德里协定成员国的方式, 那么最好采用马德里国际注册的方式。

不过, 马德里协定及其议定书在适用范围上仍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发达国家没有参加, 成员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对于该协定的非成员国来说, 仍需要通过商标代理机构进行国际注册。此时企业应特别注意利用一些国家与我国签定的贸易协定中涉及商标注册的条款, 以便于注册申请。

原则上说, 商标国际注册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和手段。但是, 对于我国一些缺乏国际上声誉度较高的商标的企业来说, 为在短期内达到开拓国际市场的目的, 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用外方的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 以借用外方商标的声誉打开销售市场。如我国万宝公司为美国阿万梯公司提供小冰箱7万台, 用的是阿万梯公司的商标。后来万宝公司又利用该商标出口30万台, 大大增加了出口量。不过应注意, 企业如欲开展国际化经营, 使用外商商标只能是权宜之计, 最终仍需要使用自己的商标并力图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知名度。比较现实的办法是在初始阶段使用外商商标的同时也使用本企业的商标, 借外商商标信誉提升本企业商标信誉。在时机成熟后则应独立使用自己的商标。

二、企业商标国际化经营战略

商标国际注册是企业实施商标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基本路径。但国际注册的商标要变成具有国际声誉的驰名商标, 需要经过国际化经营的不断努力才能实现。就我国企业来说, 不但商标的国际注册数量非常有限, 而且在实施商标国际化经营战略方面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偏差, 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实施商标国际化经营战略, 真正在国际市场中立足。

在国际市场, 我国不少企业在竞争战略上习惯于依靠价格参与竞争。②这种在国际市场以低价策略打开国际市场的价格战略, 在过去我国加入WTO前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今天, 其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依靠这一战略不能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模式。这是因为, 一则低价策略导致了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采取反倾销措施, 在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尚未为WTO多数成员认可的情况下, “反倾销”问题仍然将是阻碍我国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二则低价策略会给产品销售地区造成“低价低品质”的不良印象, 这会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外无法与拥有知名商标的外国企业相比。可见, 低价格战略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战略方面的作用很有限, 我国企业在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下对此必须给予充分的认识。

另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则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方面, 我国企业长期习惯于定牌加工、生产。这种模式又称为帖牌战略 (OEM战略) , 其基本含义是某一厂家根据另一厂家的要求生产产品, 委托厂家自己不生产产品, 具体的加工、生产任务由被委托厂家完成。产品出口到国外用的则是委托厂家的商标和其他标识。客观地说, 贴牌战略对于我国很多商标知名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具有明显的优势, 如避免技术开发风险, 通过为国外企业加工、生产产品从而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利用外方的商标声誉打开国际市场。但也应看到, 这种战略也有很多弊端, 特别是对大中型企业来说如此。与外方从定牌加工、生产获得的利润相比, 实施贴牌战略的国内企业利润很低, 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再考虑到部分贴牌加工、生产的产品很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 通过这种模式获得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也很有限。③另外, 如果长期依赖于外方的提供的产品市场, 一旦国际市场变化时, 国内这些企业可能难以承受。

上面的讨论表明, 价格战略和贴牌战略在新形势下对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作用很有限。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 笔者主张应重视商标国际化经营战略问题。企业只有通过在国外注册商标才能真正使自己“走出国门”, 才有了在国际市场立足的“身份”与发展壮大的资本。商标国际化经营战略则是在国际商标注册的基础上的发展。企业获得国际注册商标后, 在进行国际商标战略决策时应以国际市场为背景, 赋予商标以正确的定位, 不断培育和扩大商标在国际上的影响, 最终实现通过商标信誉度的提高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国的企业真正成为国际性知名企业。

从国际经验看, 实施商标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 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企业向国外市场渗透并最终取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经验。国外跨国公司品牌国际化经营战略通常经历了产品输出、资本输出和品牌输出三个阶段。通过品牌的输出, 可以在不付出多大投资的情况下凭借品牌的影响力和高信誉度赢得品牌进入国消费者的认可, 获得巨大利益, 并占据品牌输入国市场。一些国外名牌进入中国的惯用手段是以合作的名义将我国的名牌在共同举办的合资、合作企业中作价入股, 然后有意将中方品牌搁置不用或只用于抵挡产品上, 如美国的保洁公司就是运用这一战略驱赶我国其他名牌洗衣粉的。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企业品牌随着企业向国外的发展而在世界各地被接受和认可, 并最终形成全球驰名品牌。特别是在家用电器、电子、汽车行业, 日本厂商的品牌如松下、本田、三菱、东芝、日立、索尼等早已是全球家喻户晓的驰名商标。

我国也有少部分企业, 特别是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在开展商标国际化经营战略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或对商标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给予了必要的重视。如海尔集团公司就十分重视这一战略。张瑞敏指出:创牌是海尔出口的目的, 出口创汇和出口创牌有本质区别:出口创汇以创汇为导向, 容易受客户制约;出口创牌以创牌为导向, 通过树立用户的信誉实现超出创汇意义上的价值。他还指出, 一个国家如果自己的名牌, 只有自己的加工能力, 就会永远受人家剥削;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名牌, 在国际贸易中就必须依赖别人, 而一旦树立了自己的名牌, 这种关系就会变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优势互补, 互利互惠, 达到双赢的目的。④该公司随着产品种类和出口国家和地区的不断扩大, 加强了商标注册规划, 加大了在国外的商标确权。公司目前已在100多个和地区申请注册了商标, 这无疑为公司步入国际市场, 争创国际名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如, 雅倩公司在《巴黎公约》、《马德里协定》成员国, 如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进行了广泛的商标国际注册, 为该公司开拓海外市场也提供了重要保障。还如“恒源祥”公司坚持以商标扩展市场, 运用无形资产调动有形资产, 建立战略联盟向国际化市场迈进。该公司领导认为, 现代市场竞争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说是商品商标的竞争, 跨国经营更是如此。在商标的旗帜下, 管理和组织技能、市场营销技术及技术创新等无形资产才能产生重要作用。如果缺乏这种优势, 在国际市场上就难以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国内近些年来的一些知名商标在跨国公司以合资、收购、投资、控股等手段的运作下, 逐步被国外的名牌替代, 国内的这些名牌之所以难以抵御国外品牌的冲击, 是因为国内企业忽视商标战略, 更不注意从参与国际经营的角度培育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商标, 而是各自为战, 加大了市场竞争成本。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战略联盟、跨国经营、品牌战略是相互关联的重要因素。⑤

企业实施商标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但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给予充分注意的:

(一) 正确的商标定位策略

“从一定的意义来说, 今天的企业进入了战略竞争的时代, 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⑥商标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定位应当是推进商标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为此需要通过独特的商标形象培植富有个性特色的产品形象和市场形象, 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对手所不及的特定优势。

(二) 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与企业商标美誉的培育息息相关, 特别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方面,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形象, 而这种形象最终负载在企业商标之中。企业文化的塑造可以使企业产品无论是在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都能保持与体现自己独到的特色, 满足消费者的特定需求与偏好, 并通过商标被消费者所接受。可见, 商标的培植与企业文化塑造也有关。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一样:“如果一个产品是围绕某种文化建立的, 这个品牌的全球化行为就相对更加容易一些”。⑦

(三) 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与广告策略

市场营销策略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 确定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 从而达到销售商品, 获取利润的目的”。⑧市场营销策略如产品组合策略等在很多方面与商标战略有关, 企业应当逐渐适用。广告策略也是拓展商标国际化经营的途径之一。企业为达到占领国际市场目的, 在适当的时候和特定地域内, 广告宣传也应跟上。

注释

1  在申请实践中, 一般应委托所在国的商标代理人进行, 因为多数国家规定, 非本国国民申请商标注册须委托本国商标代理人办理。

2  在国内市场, 企业的价格竞争策略也比较明显。很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差, 主要将竞争目标放在国内对手上, 动用价格战。前几年彩电行业的价格战即是一例。价格战使企业忽视了利用商标开拓国际市场, 也忽视了利用开发专利手段获得市场独占权。DVD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价格战只能使企业重视产品的产量、价格, 而不是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全球竞争环境下, 企业以价格战略作为生产经营主要战略, 将会是企业战略定位上的严重失误。

3  当然, 有些定牌生产却是针对技术比较先进的产品的。如近些年来垄断了很多核心技术的国外跨国公司、技术联盟让我国没有多少专利筹码的企业利用外国技术生产配件、组装产品, 然后贴上外方的品牌打入国际市场。但在这种情况下, 我方仍是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的, 因为外方在合同谈判时通常将成品、配件的价格定得很低, 而将专利许可费和品牌使用费价格定得很高。我方在整个产品生产链中获得得利润只能是处于低端。这种技术和品牌的双重剥削, 值得我国企业警惕。

4丁晓钦.在创建世界工厂过程中实施知识产权优势战略[J].国际经贸探索, 2003 (3) .

5刘瑞旗.以商标为纽带实施企业商标扩张策略[J].中华商标, 1998 (1) .

6李有爱.莫在战略上栽跟头[J].中国商人, 2001 (10) .

7迟双明, 柳传志.决策联想的66经典[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2:247.

企业福利的国际观察 篇5

无论“八国集团”、“金砖国家”、“新钻11国”,还是任何一国的企业,其福利制度的设置,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共性是都以企业为本位而设计,福利的目标是要为本企业的发展服务,福利的主办者也是企业。在项目设置上,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法定福利部分,二是企业自主设置的福利部分。

自主部分最具地域性和传统,比如,美国比较注重退休和储蓄计划,日本比较重视住宅、娱乐设施,中国比较注重生活服务等。

美国的薪酬制度

美国的企业福利制度建设比较完善,包括企业依法建立、由政府管理和企业自愿建立两种情况,其中企业自愿建立的福利制度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美国企业庞大的福利制度中,政府依法管理的企业福利只是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目的之一是维护社会稳定,对每个企业来说都一样,是企业对社会的法定义务。根据美国的法律要求,法定福利主要有工伤事故补偿、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和停薪产假等。

美国不像其他国家,由国家提供全民医疗保险而导致企业的直接医疗保险负担较小,美国国家的部分则没有,完全由企业承担,这是一大特点。美国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和需要自主向职工提供的福利主要有退休金、人寿保险、医疗及有关费用的支付、带薪休闲、其他福利等。

企业设计企业福利的出发点,是从本企业的需要即利润最大化为核心来考虑的。这一点从美国企业福利的内容中可以看得比较清楚。当企业经过预测确认自己希望吸引何种类型的职工时,便给符合此种条件的职工设计提供一套相应的优惠福利,他们经常在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福利及市场上的“标准做法”基础上, 设计提供独特福利,以吸引或留住所需人才。

而美国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员工也会采取各种方式或技巧,同企业就有关福利待遇问题进行谈判。同时,企业员工福利与社会联系性强,大多数企业都把员工的退休金计划和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收入统一考虑,福利经费是来源于员工自己劳动创造的财富。由于美国社会福利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较高,其公民并非必须依靠企业内部福利才能生存,所以企业员工福利体系更多地是起补充作用,但是美国企业每年为职工福利所支付的费用,依然占到了总成本的38%。

欧洲:民富国穷

欧盟人口占世界9%,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25%,而福利开支却占世界50%。

高福利成了欧洲标志性符号,缓和了社会矛盾,被称为“社会稳定器”。自从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又使欧洲深陷“高福利、高失业、高债务和低增长”的泥潭,也让人们开始对高福利社会进行深入的反思。

在欧洲高福利社会中,国家作为绝大部分福利项目的提供者,承担主要责任,但是,近年来的经济增速放缓,劳动人口数量减少,国家承担员工福利已经成为大部分欧洲国家的负担,企业员工福利作为对政府和社会提供的社会保障的一种补充,越来越为企业员工所重视。

欧洲企业福利也分法定福利和由企业主动提供的两部分。

企业的法定福利,主要是指按照员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在各个国家,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用有很大差异。企业福利负担占工资比例较大的国家有法国、德国、瑞典等,而作为福利国家典范的丹麦却只有12%。

另一方面,企业和员工的负担比例方面,各个国家也有很大的差异。法国、意大利、瑞典以及芬兰的企业负担高达80%;德国与欧洲外的美国、日本持平,基本上保持50%左右;而丹麦却不到10%。其普遍的特征是,社会保险费用负担占工资比例高的国家,企业的负担也较高(德国除外)。

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社会保险资金主要是由个人缴费、企业缴费以及国家税收补充三部分构成。然而其比重却大不相同,瑞典和法国主要是以企业缴费负担为主,分别是50%和60%左右;丹麦,企业和个人负担较轻,70%来源于税收;英国、德国虽然没有丹麦那么高,但是税收负担也达到了50%。

瑞典和法国的社会保障财源主要来自于企业缴费;丹麦、英国、德国主要来自于税收。

日本:建立“命运共同体”

与美国人一生中平均更换工作7次不同,日本的劳动制度是“终身雇佣”制,大学、高中、中专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从十八至二十二三岁之间进入企业,只要这家企业不倒闭,就一直在其中工作下去。

这种长期劳动关系形成一种日本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是职工的终生依靠,个人的发展和成就同他所服务的企业紧密相联,职工是企业的“家庭成员”, 企业同职工是“命运共同体”,其劳资关系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所以,日本企业设立企业福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职工进行“全面照顾”,对职工本人、职工家属、子女,统统给予福利待遇。

日本企业提供企业福利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职工对企业产生并持续维持较彻底的生活依附感和“命运共同体”认识,强化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归属感及对企业的忠诚度。

日本的企业福利项目也大体包括法定福利和法定外福利两个部分。法定福利主要包括健康保险、厚生年金保险、雇佣保险、工伤保险、儿童补贴基金、船员保险、劳动基本法法定补偿、残疾人雇佣资助金等,在企业福利中约占62. 2%;法定外福利主要包括住宅、医疗保健、生活困难补助、互助会、保险文化、体育、娱乐等,这方面的费用支出约占企业总福利费用支出的37. 8%。

不管企业规模大小,他们在法定福利项目方面差别不大,而在法定外福利方面,各企业之间特别是大企业同中小企业之间有较大差别。

部分亚洲国家及地区

新加坡在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方面的发展时间较长,体系较为健全。新加坡实行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以自助为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其特征是政府不提供资助,除公共福利和文化设施外,费用由雇主和雇员负担。

企业员工福利项目大体包括法定福利(含养老金)和法定外福利两部分。法定福利主要包括健康保险、企业年金、雇佣保险、工商保险、劳动基本法法定补偿、残疾人雇佣资助金等;法定外福利主要包括住宅、医疗保健、生活困难补助、互助会、保险文化、体育、娱乐等。

我国台湾地区,法定福利包括加班费、资遣费、奖金、带薪休假、职业灾害补偿、退休金等;非法定福利包括劳工安全方面的安全设施、性别工作平等、职工福利金等,这些福利有效地减少了劳动者对薪资的依赖,留住了企业顶尖人才,强化了企业竞争力。

香港地区由于社会福利体系发展时间较长,有着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所以香港的企业除了提供类似于欧美国家的法定福利保障之外,近些年将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企业员工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员工为企业更好地创造财富;同时还提供健康保险计划、弹性休假、员工辅助计划、住房福利计划、教育辅助及培训计划等非法定福利。

中国企业在非洲陷入的福利陷阱

关于非洲企业福利制度研究目前未见,但是可从中国企业在非洲陷入的福利陷阱窥见一斑。随着国家推行企业“走出去”战略,大量中国企业走进非洲。非洲国家独立较晚,深受西方国家的影响,在劳工法上较为严格,独立之初大多便成为了国际劳工组织的会员国。

中国公司提供的福利待遇与发达国家在非企业相比不具优势,因此也时常受到一些媒体的批评。虽然中国公司会提供交通补贴、津贴和激励奖金等,但是在如养老金、医疗援助和住房补贴的福利措施等方面,中国公司做得还不够。

业界有人提出,“走出去”战略要加强对“福利溢出”效应的评估,重视造福当地经济与社会,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和企业形象。

小企业抢吃国际“蛋糕” 篇6

打破心理障碍

发展中国家企业在进军国际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当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与国内不同,且国内市场需求更殷切时,企业多数会产生放弃进军国际的念头。有些企业虽然已具备世界水平的技术与销售能力,但是因为身处落后地区,因此没有自信心到国际上放手一搏。还有一些企业则因为在国内市场非常成功,所以对进军国际过分自信,最终“败走麦城”。如何摆脱心理障碍呢?专家的建议:借助内功和外力,即来自企业内部的推动力与源于外部的拉动力。下面的例子是明证。

借助内功

对于在国内无往不利,而轻视国际挑战的企业,应该让它的员工了解国际市场上残酷的竞争,从而激励员工的斗志,形成一股推动力,助企业最终成功立足国际。三星集团的彩电和录像机在韩国市场上所向披靡,可是在美国市场却怎么也销不动。“三星”的领导人急了,马上率领100名资深经理前往美国一探究竟。在商场里,“三星”的经理一看到商品陈列的情况全傻了眼。货架上满是飞利浦、东芝、日立等著名品牌的产品,而三星的产品被放在了不起眼的角落里。“三星”经理们原有的盲目乐观顿时烟消云散。回国后,他们铆足了劲儿,踏踏实实地改革,终于让“三星”成为了世界级品牌。

印度“舍麦思”小锅炉公司是利用内功的另一个典范。它并未被眼前利益所蒙蔽,而是勇往直前地走向国际,并获得了成功。“舍麦思”公司原本生产的锅炉,非常符合当地市场的需求,而且内需空间巨大。但是该产品与国际需求相比,尺寸偏小。为了打入国际市场,公司权衡再三,还是决定暂时牺牲在国内市场的统治地位,全身心投入欧美市场。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如今该公司已是全球第六大小锅炉生产商,它用国内市场上的小损失,换取了国际市场上的大回报。

借助外力

要在国际上出人头地,经营好海外分公司也很重要,而选派合适的驻外经理更是成败的关键。

巴西有名的“娜透拉”(Natura,音译)化妆品直销公司,在国内市场独领风骚,连国际名牌露华浓、雅丝兰黛、宝洁、资生堂都敌不过它。可是在国际上,该公司连邻国阿根廷、智利、秘鲁这样的小市场都没能攻下来。因为,它不舍得将国内有经验的经理派往海外攻城掠地,而只是招募一些没有经验的海外侨胞负责各地市场。因此,它的海外市场一直没有起色。

和“娜透拉”不一样,印度“恋拜西”制药厂很注重海外经理的选择。该厂将厂内重要的经理派驻海外市场的各个重要区域,而且注意聘请国外的资深经理。“恋拜西”曾重金从对手手中“挖”来一位英国人,让他全权负责欧洲地区的业务。由于感恩公司对自己的充分信任,那名经理不仅帮助欧洲分公司在欧洲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使分公司的进步拉动了母公司的成长。“恋拜西”正是依靠来自海外各分公司的这种外力,成为了一家跨国药厂。

师敌之长以制敌

如今的国际市场早已被先进场者瓜分贻尽,实力稍逊一筹、入场又迟的企业该怎么办?菲律宾的快乐蜂连锁店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的例子。它先虚心地向对手学习,累积一定实力后,等时机一成熟,立即向海外扩张,攻陷了竞争对手设置的重重封锁,成功登陆海外市场。

1981年,“快乐蜂”还没来得及考虑出击海外时,美国的“麦当劳大叔”就杀到了家门口。“麦当劳”的连锁店一在马尼拉开张,许多人就说“快乐蜂”的11家店“性命”难保了。可是,“快乐蜂”偏不信这个邪,决心和“麦当劳”斗一斗。它认真学习“麦当劳”品质管理、成本控制的经验,1990年,“快乐蜂”的分店扩张至65家。此时,它开始推出与“麦当劳”有别的服务项目,区分市场空间。例如,它推出了适合本地口味的较甜的汉堡、新口味鸡块,以及迎合孩子胃口的意大利面条。“快乐蜂”非但没有失去老顾客,还招来了新顾客。

眼见时机成熟,“快乐蜂”开始进军海外。最初,它并不选择“麦当劳”已牢牢控制了的区域,而是先切入汶莱、关岛、越南等西式快餐不盛行的市场。在累积足够国际化经验后,“快乐蜂”才飞到西式快餐发达的区域,在“麦当劳”的眼皮底下抢市场。不过,在这些地方“快乐蜂”很注意策略,不让顾客产生它与“麦当劳”雷同的感觉。在印尼,它推出了一种混合椰奶与米饭的快餐;在香港,它推出了香菇鸡饭。这两种快餐,在麦当劳店中是见不到的,却非常受顾客欢迎。90年代初,“快乐蜂”在10个国家开了24间分店,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和中东。这个成绩虽不能和“麦当劳”相比,但是“快乐蜂”也因此在全球快餐业崭露头角。

颠覆原有市场规则

澳大利亚的“哈迪”酒业公司尽管也是一个市场的迟到者,但是它却勇敢地颠覆了原有的市场规则。多年来,酒业市场里,每一家公司几乎只销售自己牌子的酒,因此市场里酒的品牌琳琅满目,消费者常常挑得眼花,而且还记不住什么酒是什么口味。作为一个晚进场者,“哈迪”开始时也是按“市场的牌理出牌”,可是却成绩平平。为了扭转劣势,“哈迪”决定豁出去了,它先提高海外分公司的等级,让它们全权负责销售、配销和广告事宜,不让中间商或零售商再参与其中。接着,除了卖自己的酒,“哈迪”还要求海外分公司与当地知名的酒商签约,由“哈迪”替这些公司卖酒。

这样,超级市场不用再和多家酒业公司打交道,只要找“哈迪”就行。消费者也不用费神记住自己喜欢的酒的牌子,只要找“哈迪”就行。“哈迪”的经营规模也日渐壮大,7年内,它在欧洲的业绩增长了12倍。

国际企业采购新模式 篇7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国际采购模式的创新有着巨大影响。目前,在典型的生产企业中,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费用之比大约是4:1,而在80年代中期该比例约是3:1。可以预见,随着国际市场的一体化趋势加剧,国际分工的加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和专业化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生产企业将会做更多的国际采购业务和更少的内部增值活动。而互联网在采购中的运用,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保证企业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避免了暗箱操作等灰色采购行为的发生.它不但弥补了传统采购模式的弊端,而且有着传统采购模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创新国际采购模式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传统国际采购模式特点

(一) 是典型的非信息对称博弈过程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在国际采购活动中将价格的选择放在首要地位。采购一方为了能够从多个竞争性的供应商中选择一个价格最佳的供应商,往往会保留私有信息。而供应商也在和其他的供应商竞争中隐瞒自己的信息。这样,采购供应双方都不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这就是非信息对称的博弈过程。

(二) 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在传统国际采购过程中,国际采购被认为是相对独立的活动。采购部门仅比较关心生产活动是否顺利进行,而很少参与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关心制造成本的节约,产品品质改善等活动。而且,供应商的选择也往往过分注重原材料的基本价格,不考虑其他供应要素。

(三) 无法对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事前控制

传统的采购模式下,很多产品只能通过样品来确认产品的质量,但是这却不能保证供应商的整批货物的质量,而且其间还涉及到装运过程中的货物损毁问题,这就将采购方、供应方、运输方三者牵涉其中。出现了问题也只能通过退货,索赔等方式来补救,然而采购方整个生产流程被打乱,损失在所难免。

(四) 供需合作关系中竞争多于合作

在传统国际采购模式中,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临时性的,或者短时性的合作,而且竞争多于合作。由于缺乏合作与协调,采购过程中各种抱怨和扯皮的事情比较多,很多时间消耗在解决日常问题上,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做长期性预测与计划工作,供应与需求之间这种缺乏合作的气氛增加了许多运作中的不确定性。

(五) 采购模式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钝

由于供应与采购双方在信息沟通方面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采购一方也不能改变供应一方已有的订立合同,因此采购一方在需求减少时库存增加与需求增加时出现供不应求,重新订货需要增加谈判过程,因此供需之间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没有同步进行,缺乏应付需求变化的能力。

(六) 采购周期过长

这其中一方面是由于采购提前期长,同时由于原料采购是跨部门和组织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手工记录和发送,特别是难以控制供应商的行为。在传统的国际采购过程中,采购方内部部门间的审批,核定过程冗长,导致信息流速度缓慢、效率不高。

(七) 易导致库存积压和缺货并存的状况

由于采购周期过长,采购计划又不稳定,极易形成库存积压和缺货停工的两难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企业不仅浪费了企业员工的生产能力,如果造成延期交货,还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以致失去顾客。

(八) 采购成本较高

在传统国际采购模式下,由于信息不充分,容易导致中间商过多,使采购方难以掌握供应商的信用程度,应付款控制困难,这使得商品的生产成本很低,而贸易成本却很高,不可避免地损害最终消费者和采购企业的利益。

三、电子商务与国际采购模式创新

(一) 电子商务为国际采购模式创新提供契机

电子商务泛指通过Internet从事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各种商品,服务及金融交易,包括生产、交换、消费和投资各种经济环节中所有活动)。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人们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户能以非常简洁的方式完成过去较为复杂的商务活动,服务质量可以大大提高;电子商务能够规范事务处理的工作流程,将人工操作和电子信息处理集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不仅能提高人力和物力的利用,也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严密性。

首先,网络采购打破了企业传统采购方式中的时空限制。企业完全可以依据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搜索信息和比价,而不用考虑地球另一端的企业还正在夜间;比价的范围也拓展到全球供应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来发现价格。

其次,网络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接近于完全竞争的供应市场结构促使供应商定较低的价格;采购活动应用网络实现流程再造,减少了中间环节,缩减了采购过程中的人力物力需要。

另外,网络采购过程透明、信息公开。将采购规程固定化在应用程序中,借助网络来处理业务流程,促使采购规范化和制度化,避免了“暗箱操作”等不正当行为。

(二)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国际采购创新的基本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采购相对于传统手工操作的采购方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极大地推动了企业采购网络化的开展。而处于不同市场环境,具有不同内在特征的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网络采购模式。这些采购模式创新,如果从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系形式来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1. 自用采购网站模式

此类网站大多数都是由买方管理并具有一定的私下性质的封闭系统,与最初的EDU系统相类似。自用采购网站模式的功能并不是停留在信息上网及网络营销阶段,而是把企业与供应商接触的最前端——整个采购业务都搬到互联网上。一般包括询价、确认供应商、招标准备、价格谈判、签署合同以及支付等等的网上实现。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电子采购系统是这种模式最为典型的应用。它能够自动联系客户,协调业务,每年可节省5-7亿美元的采购费用。该系统自动地将正确的图表和附件放入询价表,在2个小时内供应商就能得到通知并网上反馈。

此类采购模式创新的最大好处是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了直接的一对一的联系。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双方更注重长远的互利,甚至共同控制存货,决定利润分成等。

它的另一项好处是买方市场势力增强,出现了哈格尔二世所说的“买方制定规则时代”。市场势力是指影响成交价格的能力。当买主较少,而供应商越多,讨价还价的能力就越强,买方市场势力就越大。

2. 采购联盟网站模式

(1)横向采购联盟网站模式

具有相似需求的企业往往出于战略联盟的考虑,共同建立采购网站以共享供应商资源,集中需求以取得对供应商市场的势力,创新出横向采购联盟网站模式。

横向采购联盟网站模式创新的特点之一是其集中功能。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由于采购数量小,采购信息发布往往引不起供应商足够的注意和重视,若其自建采购网站,可能吸引不了足够数量的供应商参与,效果就不明显。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调查,在新建的1000个左右的B2B交易网站中,只有大约100个真正进行了交易。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小企业的网站集中不到足够的供应商资源。而横向采购联盟网站却可以集中需求,集中信息发布。

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进一步增强了买方的市场势力。相同的需求使买方企业走到一起,特别是有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其中时,就能垄断需求市场。联盟有势力来定义和设置规则,能迫使供应商签约或面临失去生意的危险。

横向采购联盟网站模式创新的核心是买方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关系。横向采购联盟网站的各个参与者必须有合作与共赢的意识,解决好信息保密与披露的平衡,既要取得集中的好处,又要妥善与联盟伙伴,与供应商的信息交流。

(2)纵向采购联盟网站模式

纵向采购联盟网站模式,使得采购方能够集中精力致力于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其余生产环节都交由其供应商通过国际采购来完成,这种采购模式有利于双方形成稳定长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于制造商/买主,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强化数据信息的获取和管理控制。对于供应商/卖主,可以保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对用户要求更好地了解,提高运作质量,提高零部件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对买主交货期改变的反应速度和柔性,获得更高的利润。

3. 中介采购网站模式

中介采购网站模式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一是超过临界数量的买方和卖方信息。中介网站不仅要以较多的需求量吸引提供此类商品的供应商在网站上发布产品信息,连通供货渠道,而且需要以全面及时的产品内容和服务特色吸引众多买方的参与。买方在众多中介网站中选择时,注重的是网站的供应商数量、服务质量和信息内容。二是迅速获得信息并及时发布,提供最新信息。一般采用供应商直接管理网上信息的方式,供应商既要及时更新其产品信息,可能还要以一定的费用以取得信息发布的资格。买方企业愿意参与中介网站是为了更方便有效地获取专类的市场信息,享受众多的供应商提供的多种可选择的产品。

(三)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国际采购模式的选择

目前,已经出现在企业实际应用中的集中采购模式创新都各具优势,并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企业采购要向网络转型,最大限度地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便捷和利益,就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的采购模式。

当大型企业是垄断或垄断竞争性买主时,企业往往采取自用或联盟的策略来建立采购网站,因为其市场地位决定了能够拥有足够的供应商资源,获取更多的采购经济效益。

对众多的中小企业,一般加入采购联盟网站或者中介采购网站更合理。通常采购产品为专用的原材料或零部件时,采购联盟形式能够满足企业对产品的特定需要。

如果现有的中介网站已经吸引了很多的买主与卖主,买方企业很可能直接选择加入。而类似需求的买方企业已经组建了采购联盟时,一般会加入到联盟网站中。因此,企业的采购模式的选择受到先行企业的采购模式的影响。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国际采购模式的创新有着巨大影响,无疑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佳的途径和契机。企业传统采购方式向网络采购方式转型,应结合自身实际,科学选择自用采购、采购联盟以及中介采购网站等采购模式,从而保证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保证企业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强管理,避免暗箱操作等灰色采购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国际企业,采购,新模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金融办公室班子述职报告下一篇:一棵树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