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概念分析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水利工程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同时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革新与完善,充分运用好各类资源,保证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达到提高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行政许可概念分析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行政许可概念分析论文 篇1:

智慧消防给社会火灾防控带来的助力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火灾防控的工作也正在逐渐创新防控模式,要通过智慧消防的方式增强火灾防控力度,以此来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智慧消防能降低火灾的防控难度,能有效的提高火灾防控的意识与救援工作的效率,智慧消防带来的防控助力,能让火灾防控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

关键词:智慧消防;火灾防控;概念;助力方法

引 言:

在科技手段与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被普遍应用的今天,火灾的防控工作同样需要融入智能化建设,这样才能提高火灾防控的质量,增强火灾救援的效率。所谓的智慧消防就是把智能化的科技手段融入到消防工作中,这样能系统化的进行火灾防控管理,还能让防控工作更加完善,有利于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更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

一、智慧消防的整体概念分析

在通常情况下,火灾防控需要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这样才能实时的记录火灾情况,能对发生火灾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合理的对应策略。而智慧消防能够更加完善的进行数据记录与分析,能更便捷的进行数据整理,这样不仅能增强火灾防控管理体系的建立,还能让火灾防控工作更加有效率。智慧消防可以通过信息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可以在发生火灾的第一时间进行报警处理,对火灾的具体情况进行初步分析,这样能让消防人员在赶到火灾现场的时候能够提前有所准备。智慧消防可以帮助消防人员进行人员定位,还能进行逃生提示,这些功能可以有效的帮助消防人员进行火灾救援。智慧消防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对火灾进行监督,这样才能在火灾的防控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二、火灾防控的消防管理概念

在大型的建筑中,火灾隐患是最主要的危险事故发生方式,因此,在火灾的防控工作中,需要有一定的消防管理概念,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火灾防控工作。火灾的预防是消防工作中主要的内容之一,任何的建筑都应当注重火灾预防,以此来确保建筑的安全,政府的监管部门应当合理的对建筑中的消防设施进行排检抽查,要对建筑的火灾预防措施进行设计考察,这样才能保障火灾预防工作的顺利发展,才能有效的防止火灾的发生。消防设计审查是消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需要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必须申请消防行政许可的建筑进行审查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建筑中的消防工作进行到位,保障建筑的整体安全。

三、智慧消防给社会火灾防控带来的助力及有效改善措施方法

(一)做好火灾预警工作

智慧消防在火灾防控中的应用能起到良好的火灾预警作用,消防部门应当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火灾防控处理,利用GIS技术、可视化室内地图等技术对城市中的火灾预防进行远程的监督管理,GIS技术可以准确的定位报警位置与火警单位的位置,能进行实时监控,这样就能提早预测火灾,做好火灾预警工作。同时智慧消防可以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合理的消防救援方案,能全面的对城市进行火灾防控,对火灾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火灾防控的设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各个防控装置都需要保持通畅联通,这样才能做好火灾的预防控制工作,才能减少火灾的发生。[1]

(二)增设消防监测系统

在火灾防控中,应当借助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与科技手段等方式进行防控处理,要增设消防监测系统,这样才能对消防设施与火灾防控技术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随时了解消防栓水压是否稳定,防火门的状态是否正常,有了这些信息数据,就是更好的进行火灾防控管理,就能使用技术手段进行防控干预,以此来保障消防安全。消防管理人员需要运用智慧消防的方式对各个部门进行指挥与管理,这样就能全面的对消防设施进行动态监管,保障消防救援的及时到位。

(三)提升消防智能管理

在现代社会的火灾防控管理中,需要提升智能化管理方式,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消防人员识别,监督消防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一旦出现离岗超时或者工作懈怠的情况,就能通过智能系统进行反馈,这样有利于对消防人员进行综合管理,还能提高火灾防控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四)加强消防监督工作

消防的监督工作需要通过智慧消防的管控方式进行数据记录与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监督作用。现阶段应当更好的改进防火监督工作,要提出针对性的整改建议,这样能有效的提高监督效率,还能更好的提高火灾防控水平。在过去传统的消防监督工作中,管理人员只能通过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数据记录,这不仅影响了工作的进度,还会出现漏洞问题,而智慧消防系统的出现,能有效缓解这一现象,能更好的帮助消防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统计。智慧消防需要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管理,还要进行火灾分析与救援措施选择,这样能让消防管理更加便捷化,还能更加科学有效的进行火灾防控,保障消防水平可以稳步提升。[2]

(五)提供实战应用帮助

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应当立即赶往现场,智慧消防可以对人员与车辆进行科学调度,根据火灾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最佳的救援方案。火灾现场的情况可以通过无人机进行智能监控,这样能更好的帮助消防救援人员进行现场施救,智能化的技术能对火情做出具体评估,这样不仅能加快救援时间,还能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让消防救援可以更快速的进行。智慧消防还能利用VR技术对火情进行现场侦测,这样有助于远程的指挥工作顺利进行,通过远程指挥与现场救援的有力结合,能提升消防工作效率,让救援更加快速安全。

(六)消防巡查系统应用

现代科技的进步速度已经今非昔比,在进行火灾防控的时候,可以运用智能科技手段对建筑物进行整体3D室内建模。这样有利于消防巡查系统的应用,还能更全面的掌握建筑结构,制定最佳的火灾防控方案。巡查系统不仅能对建筑中的消防设施进行巡查,还能对巡查与维保人员的位置进行锁定,能够实时的上传动态信息,用智能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确保巡查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简而言之,要想做好日常生活中的火灾防控工作就需要融入智慧消防的理念与方式,用科技化的手段进行火灾防控,这样不仅能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还能有效的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性,让群众免收火灾危害。通常情况下,火灾隐患是随处可见的,智慧消防需要加强预防火灾的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有火灾防控意识,这样再利用智慧消防加强火灾防控工作的力度,就能有效的解决消防问题,进一步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孟君.火灾防控中智慧消防技术手段的运用探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1,7(10):78-79.DOI:10.16859/j.cnki.cn12-9204/tu.2021.10.038.

[2]莫少萍.關于智慧消防助力现代社会火灾防控的分析[J].今日消防,2020,5(06):8-9.

作者:陈黎州

行政许可概念分析论文 篇2:

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水利工程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同时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革新与完善,充分运用好各类资源,保证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从而达到提高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1、水利工程管理概念分析

水利工程管理项目主要是指国家所投资运行的相关工作。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性质大都为非营利性项目。早在上世纪末,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就开始实施“三项制度”,也就是水行政许可稽查、水政执法巡查、重大水质违法案件挂牌督办等工作制度,并从传统的水利工程岁修方法转变为大规模基本维修以及建设为主。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实施的三项制度为主要表现的水利管理工作体制。

2、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完善

水利工程作为一个利国利民的项目涵盖了防洪、供水、发电、种植、旅游等功能要素,而这些不同功能要素将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划分为了社会公益型和生产经营型两大类,这种管理体制的分离导致了水利工程中政企不分、政事交叉、管理职责不清的状况,管理错位或者缺位,给水利工程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2.2、质量管理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虽然存在着明确的管理目标,可是工程质量管理方法的落实却不完善。一是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都由同一个部门承担,这会导致建设职责模糊的问题,某些地方出现问题却无法确定责任主体,从而影响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二是水利工程管理项目繁多,管理关系复杂,导致工程质量管理不能深入;三是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很多地方没有依照国家的要求和规范实行,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的缺乏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要求和技术标准得不到保证,这都是现阶段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的普遍现象

2.3、水利工程配套不系统

水利工程如果想更好的获得水利效益和工程效益就需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长期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主要集中在主体水利工程之上,对于水利工程的附属工程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缺乏重视,这会造成水利工程在配套设施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功能性、系统性的隐患,对水利工程主体功能充分发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很可能会因为配套设施的不系统性而造成水利工程各类效益的缩减

2.4、安全管理的问题不够重视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虽然有相关制度的约束和相关技术的支撑,但是还是会出现一些安全性问题,水利工程的标准化管理贯彻不到位,不能担负起安全生产的重大责任,出现很多的安全隐患,管理人员都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对于技术人员的技术审核缺乏实质性的审核,没有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没有完善的安全隐患防治方案,没有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给水利工程的管理理下了安全的隐患。

2.5、水利投入不足

从现阶段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状况来分析,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效、工业可持续发展,从而稳定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順利进行。目前的水利投入资金和政策还无法满足新形势经济发展提出的需求。城镇、农村财力较为紧张,尤其是农村水利节水灌溉、灌区改造工程和浓水配套以及财政投入无法配合,从而难以实现上级规定的各项配套资金能够及时到位。

2.6、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们常说,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管理的效果,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也不例外。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收入并不高,高水平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出现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新进的管理人员在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管理能力上存在经验的不足,这些对水利工程管理的不完善提供了条件,更严重的会导致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和经济损失。

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3.1、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为了做好水利工程管理,首要的是从水利管理部门做起。一是,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其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从而在工作时得到学习和提高。二是,要加强水管各部门的协调沟通能力,明确各方责任。在水管部门中经常存在各方主体责任不明确现象,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改善,如将责任好目标具体化分给各个部门等。三是,建立专门的进度追踪制度。为了做好水利工程的实施监控,需要建立完善的进度追踪制度,实施监控工程的进度和出现的问题,并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2、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主要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与要求进行,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质量管理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贯穿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全部过程,对于质量管理的复杂性,水利工程监管部门和施工方应该高度重视质量管理的正确引导,在工程的建设全过程都要进行全方位管理。并且根据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更新质量管理手段,摒弃传统的单一行政管理,实行科学、合理的综合型管理,综合法律、行政、文化、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质量管理体制的革新,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3.3、搞好水利工程配套

水利工程的整体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才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主体作用和工程价值在水利工程立项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配套设施,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整个水利工程的系统功能,而且还能够防范水利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和隐患,使水利工程的整体性得到完善,进而水利工程系统性的优势才能够最大化的得到发挥。

3.4、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管理

为增强安全管理实效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以制度形式来加强安全施工和安全管理。其次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应当贯穿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全过程,通过培训来培养员工的安全观念、增加员工的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为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再次要加大场地安全检查力度。

3.5、通过管护资金设立来保障管护经费渠道的通畅性

管护经费筹措渠道堵塞、无法管护经费逐渐成为当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公益性项目遭到损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项目市级、区级地方财政资金中需要设置一定比值的资金,或者是在项目招标剩余资金数额中提取10%的资金来建立相关的工程管护基金,并将其纳入到财政专户管理工作中。同时还要能够尽可能发挥财政管护资金所具有的引导作用,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来对资金加以筹措,激励区域项目城镇、社区投入相应的资金来做好项目管护运行工作。

3.6、增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设备都完善、维护好之后,最重要的是将管理人员的素质整体提高。任何一种管理模式、任何一个管理体系,终究管理者都是人,在制定好有序的管理模式之后,想要将它实现就必须得做到管理者自身遵循,能够严格要求自身和被管理者都遵循管理规定。专业技能素养得到发展,增强其管理经验。将水利工程的运作、管理团队整体有序的、系统的增强。

总之,针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对于提高水利工程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亚合甫江·阿不来提.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6:233.

[3]赵立强.浅析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4,01:294.

作者简介

佟保根,男,江苏徐州市人,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高级项目管理师,现任徐州市铜山区防汛抗旱管理处主任。

作者:佟保根 董现苏

行政许可概念分析论文 篇3:

支架式教学范式在高职法律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正面临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难题,作为文科类的法律课教学质量问题尤显突出。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路径。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生成的教学范式,通过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对提高高职院校法律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高职法律课教学 教学设计 应用

[作者简介]吴国亮(1973-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徐艳群(1974- ),女,江西新余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江西 南昌 330013)

[

一、支架式教学范式的基本理论

支架式教学思想源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第一个是实际发展水平,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显示的能力水平;第二个是潜在发展水平,即儿童在成人的指导、帮助或同伴合作条件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出,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由此,维果斯基引出了辅助学习的理念,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技能,如对注意的调节以及符号思维等,最初往往受外在因素的调节、辅助,而后才逐渐内化为学习者的心理工具,即学生的自主、自律能力,是外部调节、辅助或者是他律逐步内化的结果。

认同这些观点的研究者认为,“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学习者的所有学习过程中,合适的教学应该遵循从外部辅导到学生内化的顺序。教师首先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再逐步撤除支架,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调节。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提出支架式教学范式,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来形象地描述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被看做是一座建筑,学生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建造新的能力,建构自己。教师所要搭建的概念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当前国外流行的支架式教学,实际上融合了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理论观点,以理论整合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自主为旨归。典型的教学环节包括五个方面:(1)搭建支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问题情境中所蕴涵的意义,抽取出问题的实质,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相互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支架式教学范式在高职法律课教学中的设计

(一)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1.分析教学内容。行政听证是行政机关作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益的重大事项或者重大决定之前,充分听取相对人意见的活动。行政听证制度是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和现代行政程序的核心制度,是现代制度所追求的公正性与民主性的集中表现。

2.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整个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把教学目标有效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行政听证制度”而言,教学目标具体内容有:(1)知识目标,包括学习掌握行政听证制度的含义、理念、功能的内容;掌握行政听证制度的基本要求;(2)能力目标,通过模拟分析案情,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合作学习,树立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培养执法为民的思想意识。

3.创设教学情境。新课程的实施,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基于问题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教师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力”也随之成为重要的专业能力。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作用于学生,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本次情境设计是由学生模拟组织一场“黄山门票调整的价格听证会”。黄山风景区当前执行的是2009年5月1日起调整的价格,教师借助多媒体将黄山门票调价听证会的图片、文字资料展示给学生,由学生分组讨论,而后分析、总结,最终领悟听证制度的程序价值和基本环节。

(二)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教学过程

1.搭建“脚手架”——概念分析。“脚手架”的搭建既是为了在教学中凸显与学生“现有水平”的联系,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现有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转化。教师给学生讲授什么是行政听证,可以引用《圣经》里“耶和华因亚当和夏娃偷食了禁果而对亚当、夏娃以及蛇做出惩罚”的记载,这一古典传说既具有故事性又富有哲理,为学生搭建“审判听证”这一“脚手架”,吸引学生思考被称为“人类第一次审判或上帝举行的听证”所体现出来的听证最基本的内涵及程序价值,进而引导学生建构行政听证这一制度概念。

2.进入情境——设置悬念情境、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通过之前所展示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师将学生引入2009年2月16日黄山门票价格上调听证会的现场情境,根据学生特点,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一组15人),每一大组又为分三个小组(5人一组),每一大组分别由每小组的学生代表黄山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听证会代表。此时可向学生设问:(1)为什么一个风景区的门票上调价格要举行听证会呢?(2)听证会的各方分别代表的是谁的利益?

3.独立探索——引导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始探索。教师对上一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答案予以肯定和表扬,并设置进一步的情境,将学生引入下一个问题的思考。情境:2009年黄山门票听证会有20名代表来自消费者、经营者、社会团体、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其中消费者代表是按照听证程序公开征集、随机抽样产生的,所占比重极小。提问:(1)听证会代表应如何产生,应来自于哪些行业和区域?(2)假设听证会代表本身不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为什么?(3)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为时要不要遵循听证程序?如何组织听证?这些问题是在借助学生已掌握的基本法律原则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问题探索。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一步步撤去给学生的学习支撑,把任务逐步交给学生自己完成。

4.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在这一环节,代表不同方的学生分组展开积极讨论,思考自身所代表的利益方及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理由。有学生指出,听证会代表应本着公正、公开的原则,由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公民遴选产生,是代表消费者声音的,若仅由当地政府部门召集部分代表组成,显然难以代表普通民众的意愿。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应就门票上调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及理由进行充分的陈述。而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则认真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质证,最终进行分析论证,平等地尊重双方的意见。每一大组的学生自主地组织按听证程序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过程。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独立思考和这一过程的协作学习,将行政听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行政听证参加人、主持人、听证的组织过程、听证的法律效力、程序价值等问题全部挖掘归纳出来,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5.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是由学生各组展示自己成果,体会成功并相互评价的环节,对于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一下阶段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效果评价首先由学生自身对于行政听证的性质、适用范围、主体、实施程序等问题的认识进行评价,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其次由同学相互评价,表扬在探索过程中的创导者,对于听证代表的遴选等问题,提出立法完善意见的学生进行肯定和认可;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要求每个学生能认识到行政听证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机关告知相对人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并予以记录等内容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

三、支架式教学范式在高职法律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为经济建设培养应用性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技能的掌握和获得。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教师、学生、知识三要素的关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高职院校法律课教学应该符合建构主义倡导的“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支架式教学范式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应用。

通过上述教学实例的分析可见,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支架的搭建者,又是攀登者;教师既是脚手架,又是推手,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支架式教学范式需要教师构建讲授知识内涵和外延的框架,学生借助独立思索、协作学习和讨论,合理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然而,支架式教学范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学生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最近发展区”水平有着不同层次,教师如果不能准确适当地运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搭建不同层次的支架,将不利于学生沿支架向上攀登,影响创新思维的发展,限制学生的能力发挥。支架式教学范式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对于这一教学模式理论上认识不足,加之不能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渗透、有效运用,则会使教学模式过于形式化,难以发挥其应有效果。

总之,将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范式——支架式教学与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其他教学理论有机整合,在高职法律课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中渗透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对于丰富高职法律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法律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单冬.基于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范式——支架式教学实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8).

[2]孙建香.论支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6).

[3]郝兆兰.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在高职数学中的应用[J].职业,2009(29).

[4]李利.支架式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8(4).

[5]杜军.“支架式”教学应重视“脚手架”的搭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4).

作者:吴国亮 徐艳群

上一篇:专科自我鉴定(精选2篇)下一篇:教育信贷风险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