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之现状分析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这些年来,通过各级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广大干警的努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尊重和支持。但是由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起步晚,立法不完善,加之正值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使得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力度不大。由于立法的缺陷,民事行政检察从案件的受理、立案、调查、取证、抗诉、到行政机关、审判机关调卷以及民事行政检察人员以何种身份参加诉讼,法律均未做明确规定,即便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也只是检察机关的独家之言,致使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程序不明,操作无据,工作无力。如为了顺利调取审判机关的卷宗,多是通过领导协商或者与当地法院签有调取档案协议。依法监督弱化为“同意“监督、“关系“监督,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力度大打折扣。
2、法院的审判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审判制度和审判机制的改革,建立了一系列的办案责任制,从而提高了审判人员自身素质,解决了一些影响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问题,使民事行政案件审判质量明显提高。再则,近些年来法院大多数案件多以调解结案,所以相对案件的服判率升高。加之近年来,检察机关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事行政案件审判质量的提高。因此,民事行政错案的发生有所减少。
3、检察机关对民事法律监督的范围过于狭窄。现行民事诉讼法,仅规定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有抗诉权,除此之外的民事调解、民事案件的执行以及对国有资产流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等问题的监督尚处于软弱状态。在实践中,人民法院以调解方式审结的民事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调解错误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而这些民事行政案件,目前无规定可由检察机关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检察机关案件来源少。
4、抗诉范围有限,受理条件趋严。随着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深入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在受理范围、条件和抗诉标准的规定上较过去更严格。从高检院制订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来看,检察机关对申诉案件的受理范围和抗诉的标准限定在《民诉法》和两高的司法解释的规定范围内。这样的规定,极大地限制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审判活动的监督,削弱了检察机关的监职责,不利于在群众中树立民行检察监督的威信。比如《办案规则》中规定,申诉人向检察机关申诉时,出具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新证据,人民检察院也不能抗坼;申诉人在判决、裁定生效后两年内末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的,检察机关不予受理等。
5、抗诉再审改判难、执行回转难,使当事人产生畏难情绪。对于抗诉案件上级法院一般交由原审法院再审,有的原审法院片面认为案件通过再审被改判就是办了错案,对法院的声誉及法官个人的利益均有影响。因而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同时,再审案件又必须经过审委会讨论,再审法官往往碍于原承办人的情面,难以下手改判。另外,即使有的案件经检察机关抗诉,法院作出了有利于申诉人的判决,但由于时间比较长,执行回转难以实现,申诉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因此使申诉人产生申请抗诉的信心不足。
6、民事行政案件背后司法腐败查处困难。查处民事行政案件背后的司法腐败问题,是各级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都作为一项目标任务列入责任制考核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纠正一些显失公平的案件就很不容易,而真正能够打开缺口,揭开枉法裁判背后的交易则更是困难。目前各地此项工作都进展不大,这也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不力的主要表现。
二、阻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原因
阻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发展的因素固然存在自身重视不够的因素,但更多原因是在于立法和制度上的不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检察规定了2条,其中第10条属于原则性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第6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五条,但也仅仅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行为实行监督,有抗诉权及提请抗诉权。法律将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局限于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这种单一的监督形式,抗诉的法律效果是人民法院应当再审。而对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的受理、监督的范围和提请抗诉案件的审级、抗诉案件的再审结果及再审程序等问题,法律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严重阻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开展,究其原因:
(一)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依据定位低。侦监、公诉、反贪、渎检等业务部门工作声威并举,一方面是工作开展时间长,但最重要的还是有法可依。全国人大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对四部门的职责、权能作了
详细明确的规定,因此,工作开展起来自然阻力要小。而针对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原则性和高度概然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即便有《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但对审判机关、行政机关没有法律效力,因而给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基层检察机关不享有抗诉权,不利于基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发展。现行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只赋予了基层人民检察院有提请抗诉权,没有直接的抗诉权。实践中,基层检察院是民事行政案件中当事人接触最直接的机关,最熟悉情况,也最方便调查取证,最易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监督。大量的民事行政案件申诉在基层,而基层检察院却没有抗诉权,这样做既加大了上级检察机关的工作量,也制约了基层检察机关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当事人诉讼,不利于社会和谐。
(三)基层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案件法律监督周期长,给申诉人造成一定的困惑。由于法律没有规定基层检察院的抗诉权,而只有建议和提请抗诉权,因此,基层检察院不能自己掌握诉讼时限,何况法律又规定抗诉不影响原判决、裁定的执行,加之抗诉改判难,改判后执行回转更难,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当事人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产生一定的疑虑,这也是当前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案源匮乏的主要原因。
(四)对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的权能未作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了在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时,检察机关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相应的在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民事诉讼活动中,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国家和集体财产的保护者,却没有被法律赋予代表国家提起公诉和参与诉讼的权力,这无疑大大削弱了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活动中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
三、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机制之完善
当前,我国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程序,法律规定不完备,制度规定不具体,缺乏统一的操作规程,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开展,只有不断改革完善现行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机制,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的需要。当前,完善民事、行政法律、法规框架的构建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机制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一)以立法形式完善现行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法律。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监督无法可依。因此,应以立法的形式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
法》进行补充规定,以更加明细的法律条文,将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从案件的受理、立案、抗诉条件、方式、权限及检察机关在再审程序中的角色与定位都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使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于法有据。
(二)以立法形式赋予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具体权利。如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参与权、调阅审查卷宗权、调查取证权等。检察机关可以采取积极参与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民事行政案件的诉讼活动与调取审判卷宗相结合的方法,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进行监督。此外,法律应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有权指定或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鉴定,有依据法定职权进行调查取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责。
(三)以立法形式赋予检察机关参与诉讼权。民事行政诉讼虽然是基于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诉讼,但法律规定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因此,任何法律实施的过程,检察机关对其实施监督则于法有据。结合检察机关推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检察机关以诉讼监督人的身份参与重大民事行政案件的诉讼,可以及时了解、发现诉讼过程中发生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有效地防止违法生效裁判造成的司法不公,防患于未然。检察机关在诉讼中监督审判活动并有权提出参诉意见,能够有效监督诉讼活动和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四)以立法形式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公诉权。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诉讼是指检察机关以国家名义将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益等类型的民事、行政案件提交审判机关依法审理。《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了检察机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力,以保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不受损害。同样,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受到损害时,检察机关有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特别是国有资产流失案,公共利益受侵害无人保护现象等。因此,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对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公诉的权利显得越加迫切和重要。
(五)以立法的形式赋予检察机关上诉程序抗诉权。从法律监督的实质效果看,上诉程序启动抗诉权比审判监督程序抗诉能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如果检察机关获得诉讼参与权和提起民事行政公诉权,相应地也就获得了上诉程序抗诉权,那么,由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行政诉讼,在作出一审判决和裁定后,检察机关认为裁判错误,则有权提出上诉程序的抗诉,以启动二审程序。
长期以来, 民行检察监督的有关制度滞后于民行检察监督实践, 结合民行宣传工作的严重滞后, 以致影响了民行检察监督的实际效用, 也浪费了有限的民行检察资源, 使这项工作一直处于一种疲软状态。本人对2009年以来民事行政案件的检察监督情况作了一个统计, 对比如下: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 法院民事案件连年上升, 与检察院对民事行政案件监督的案件数量急剧下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而同时, 当事人因不服法院裁决而不断发生的上访事件可以证明法院判决存在不公现象有增无减。遭遇这些不公时, 大部分老百姓为争取公平与正义付出艰辛努力, 但最后仍无果而终, 一些人为了讨回正义不惜倾尽家财甚至负债累累逐级上访。我们更可以想象, 由此带来两个必然的后果:其一, 老百姓对司法的公正性失去信心和信任, 对检察监督存在的必要提出质疑, 导致民行案件数量和质量每况愈下, 不尽人意;其二, 群众矛盾激化,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形成当前民行检察现状之原因
(一) 再审程序设在原审人民法院不合理
按照法律规定, 抗诉一律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 受理抗诉的该级人民法院一般作出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的规定, 再审抗诉案件能否跳出旧辙, 得到依法公正地纠正, 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①经过原审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们讨论的原裁决能否摆脱先入为主的影响, 汲纳检察机关抗诉的意见和观点;②检、法两家的关系是否融洽。实践中曾出现过某基层检察院初查过某基层法院法官涉嫌枉法裁判罪的线索, 使检、法两家冲突升级, 该法院甚至对检察院的抗诉案件到了“凡抗不改”的抵触状态。③改判一个案件意味着法官办一件错案, 法院能否克服保护主义这一情感因素;④是否具有敢于纠错的大肚, 克服自高自大的绝对审判权思想。只有同时具备这些因素条件, 再审权的真正公平才有可能, 检察监督的有效行使才成为可能。
(二) 缺少错案评议监督机制
司法实践中, 造成错案的原因不外乎两种, 一是由于法官认识偏差造成失误, 另一种是法官道德品质差, 徇私枉法造成错案。目前, 各级法院内部均有关于对法官办错案的惩罚规定, 难免是一种“手举得高打得轻”的象征性教育, 对错案出现的原因缺乏调查、分析和总结, 甚至有少数法官在“灰色因素”作用下恶意的偏向一方当事人, 偏离公正与公平, 也不影响其提拔重用, 从而在制度上不能真正有效地扼制司法不公甚至枉法裁判等现象的发生, 对错案评议 (主要包含对恶意错案承办人的惩罚) 的监督权仅置于法院内部管理, 显然是机制配置的不合理。
三、改变现状之对策
(一) 制度设计和机构设置等方式摆脱司法不公因素
通过当事人申诉或检察院抗诉而启动的再审程序, 由原审法院进行再审, 司法实践中, 这些案件的再审过程中是否能汲取检察院的意见依法予以纠正, 取决于前面所述的4个方面 (如前述) 因素决定, 如何摆脱这些因素的影响, 应该将再审权设在第三方, 即游离出对本案行使抗诉权的检察机关和对本案行使审判权的原审人民法院, 打破原审判决中可能影响案件公正性的情势, 在省级区域内设立一个独立的再审法院, 专职负责对上诉、申诉、抗诉案件 (不仅是民事的, 还应包括刑事的) 的再审工作, 从而从制度上创建一个尊重事实与法律、有错必改、能有效实现公平正义的机制。检察机关以抗诉的身份参加, 并由专人负责, 监督权由人大执行, 因为一切权力来自人民, 也受人民监督, 这也符合《宪法》原则。
(二) 建立错案评议监督机制
由人大牵头组成对案件的检查和评议工作小组, 实行不定期对申诉、上诉、抗诉案件进行检查, 分析错案形成的原因并对之进行调查, 并把错案责任纳入到作为其个人晋级提拔的参考因素和对法院年终工作评议的参考因素, 提高对“恶意”错案的案后风险, 从制度上约束某些法官, 不会、不能也不不敢草率办案、马虎办案、甚至取舍认定事实, 偏向一方当事人下判。
(三) 完善检察监督体系
将调解、执行纳入检察监督范畴是民行检察监督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节约司法资源, 促进社会和谐, 基层法院的调解率一般是保持在50%以上, 分宜县法院民一庭一直近两年都是80%的调解率, 其中不免存在法官利用调解方式徇私情、谋私利的现象, 检察机关对此提出抗诉, 法院却以“于法无据”作挡箭牌, 使自愿调解成为没有监督的真空地带;把执行明确纳入监督范围, 部分地区对于两高签订的关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试点的文件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但是会签文件显然执行力不强, 检察机关提起监督的起点必须是申诉人的申诉, 而且适合的原因也有限地规定于六条当中。
(四) 完善支持起诉和公益诉讼制度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利益和群众集体利益的维护者, 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国有资产流失、矿藏资源的浪费与流失、土地的浪费等, 都理应肩负起神圣的监护职责, 但法律的滞后甚至空白, 都使检察监督感到于法无据、难以尽力, 而扼腕叹息。我相信通过全国立法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共同努力,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在理论上不断探讨, 在立法上不断完善, 我们的检察监督一定会在法律体系这个舞台上演绎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卢云主编.《法学基础理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第397页.
[2]彭世忠, 郭剑.“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 载《现代法学》, 2003年10月第25卷第5期:第135页.
——门源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很高兴作为本次会议发言单位,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感谢州检察院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相互学习和进行交流的平台。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介绍一下我院近年来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开展情况,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民事行政检察以“解决合理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司法公正、促进和谐稳定”为工作内涵,涵盖了作为三大诉讼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两大诉讼的内容,在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类案件中,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何积极有效地履行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法律监督职能,为维护司法公正,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尤其就目前而言,民事行政检察业务工作相对于其他检察业务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薄弱,现行法律就检察机关如何履行民事行政法律监督职能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遵照执行的具体详尽的法律规定、操作规程和运行机制。为积极有效地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海北州人民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根据我院的工作实际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拓展民事行政法律监督范围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几年的努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显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
一、案件办理情况 2006年至今,我院共受理审查申诉人不服人民法院民事判决裁定申诉案12案24人,其中,借款合同纠纷5案15人;民间借贷纠纷1案2人;财产纠纷2案2人;人身损害赔偿3案4人;劳务合同纠纷1案1人;受理申诉后,立案审查11案23人,终止审查1案1人,息诉6案8人,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5案15人;再审后改判4案14人,申诉人开庭前撤诉1案1人。
二、主要做法
(一)探索创新,积极作为,不断提升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我院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2006年9月我院制定出台了《门源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申诉指南》,指南载明了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受案范围、申诉要求、申诉条件等内容,为解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提供了具体明确的诉讼途径。2007年底,我院与县人民法院共同制定出台了《门源县人民检察院、门源县人民法院民事行政检察与审判工作联系制度》,该制度内容包括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检、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实行监督等内容,该制度的形成有利于司法工作机制高效有序运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民事行政检察服判息诉工作,2008年初,制定出台了《门源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息诉工作暂行规定》,该规定包括息诉工作的原则、方法、工作程序、基本规范等内容,是今后我院开展息诉工作必须遵循的工作规范,使民事息诉工作 不断趋于规范化。2008年上半年制定和设计了《民事行政申诉风险告知书》、《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书》,实行告知制度,有利于民事行政案件申诉人及早知晓申诉过程中自身的权利、义务,充分预见民事、行政申诉过程中的风险,便于申诉人在行使权利时进行合理选择。
建立督促起诉工作制度。2009年底制定出台了《门源县检察院督促起诉工作制度》,设计了八种开展督促起诉必备的法律文书。2010年4月13日,我院与国有资产管理机关、国有企业、有关部门和单位召开了门源县检察院民事督促起诉工作联席会议。会议的召开使大家明确了对检察机关民事督促起诉工作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法律监督职能,并就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保护公众利益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民事督促起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的工作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有力地推动了我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发展,为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本地经济建设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海北州人民检察院的大力支持和县委、人大的充分肯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同时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确保案件质量,树立检察权威
我院在办理每一起民事申诉案件时,认真审查,反复研究,充分论证,力求找好切入点,加强抗诉说理性。在提请抗诉案件的“准”字上下功夫,在“会”字上求方法,在“敢”字上显权威,确保案件提请抗诉后获得改判,保住了案件质量这条生命线,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近年来,凡是提请抗诉后再审的案件均获得改判。
2007年3月23日,我院接到杜辉昌、李辉、宋贤胜等10人不服门源县人民法院关于判决杜辉昌等10人承担宋贤锋在门源县信用联社贷款30万元本息连带责任的申诉。此案申诉人中有林场职工,有教师,有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农民,涉及人员广,诉讼标的大,且近几年门源县信用联社因借贷关系而引起的与借款人、保证人之间的诉争较多。鉴于本案的特殊情况,我院立即决定受理此案,进行审查。经审查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我院及时做出了立案审查的决定。后对有关事实、证据进行了必要的调查核实。在立案审查、调查过程中,贷款人门源县信用联社提出反驳意见,认为10名保证人既然签订了保证合同,意思表示明确,保证人应当承担归还贷款本息的连带责任,检察机关的做法不利于保护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影响了信用联社的商业信誉,在上级政府指示充分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合法利益政策背景下,这种做法不符合政策要求,并通过有关渠道打招呼、说情甚至施压。而人民法院也认为原审判决判定10名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于法有据,检察机关的做法是吹毛求疵。但我院办案干警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冲破阻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查证和还原了该案的事实真相:
2003年12月18日,宋贤锋从门源县信用联社申请贷款30万元,因未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于2004年12月26日又向信用联社申请贷款30万元,贷款期限为10个月,准备以“新贷还 旧贷”。贷款前宋贤锋先后找杜辉昌、李辉、宋贤胜等10人,要求为其贷款提供保证,称该笔贷款共找了保证人30名,现已疏通好了信用社方面的关系,只是办个手续,没什么风险。信用联社营业部工作人员在办理和审批该笔贷款过程中,没有对各保证人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同意杜辉昌、李辉、宋贤胜、朵平、张志财、赵彦福、“李明”以个人工资,李志忠、赵永刚、裴建明、陶德寿、宋贤智以个人家庭财产为宋贤锋贷款进行保证。并在以上各保证人前往联社营业部办理贷款保证手续时,明示此笔贷款需有30名保证人保证才能办理。在申请和办理该笔贷款过程中,宋贤锋骗取仙米林场职工赵彦福的工资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又虚构一名为李明的人,私自刻制了旱台学区的财务专用章,同办理贷款工作人员伪造了谈话笔录、保证书、授权书等,将二人作为30万元贷款的“保证人”。宋贤锋于贷款到期前变卖财产后出走。2006年6月信用联社将宋贤锋及12名保证人列为被告,向门源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决宋贤锋承担偿还贷款本息的责任,李辉、杜辉昌等12名保证人承担偿还贷款本息的连带责任。门源县人民法院于2006年8月18日缺席判决宋贤锋承担偿还信用联社贷款本息30万元的责任,李辉、杜辉昌、宋贤胜、朵平、张志财、赵永刚、陶德寿、李志忠、裴建明、宋贤智承担偿还贷款本息的连带责任。
关于承担宋贤锋在门源县信用联社贷款30万元连带责任的判决,申诉人提出该判决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经过审查发现,申诉人的焦点集中在贷款保证合同存在瑕疵,应否认定 有效和无效的问题上。我们认为:尽管该保证合同存在瑕疵,但当事人为借款人提供保证的意思表示真实,十个保证人均向信用社提供了个人身份证明,填写了保证书等,十个人不能完全推脱保证责任。如果只在保证合同的瑕疵问题上争论意义不大,不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发现,除该案中的保证合同确实存在严重瑕疵外,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在办理该笔贷款业务过程中,还存在违规失职等很多问题。人民法院的原审判决没有考虑贷款人的严重失职和重大过错行为,不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全面考虑、综合评定,而简单地将所有责任和风险判决由各保证人承担,属适用法律不当,判决显失公正。申诉人的部分申诉理由成立。我院认为,门源县信用联社应当承担一部分民事责任,并依法向海北州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州检察院经认真审查后,认为我院的抗诉理由成立,遂向海北州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此案再审后获得改判。再审判决门源县信用联社自行承担三十万元贷款的利息损失五万余元。在办理此案时,我办案人员不仅注意案件的细节问题,还根据我国民事法律的立法精神和原则,找准了抗点,抓住了切入点,观点明确,说理透彻,态度坚决,使得该案提请抗诉后获得改判。
在海北州人民检察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多起民事抗诉案件在身后获得改判,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引起审判机关对民商事案件质量的高度重视,人民法院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调解结案力度,民商事案件的审判质量明显提高。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裁定申诉不断减少。高 质量的民事抗诉案件,不仅树立了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权威,而且强化了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的沟通与协调,增强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主动性。
(三)既讲监督,又讲配合,不断拓展监督范围
公正的判决应当以公正的执行作为最圆满的结局。执行是民事诉讼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人民法院判决确定的当事人权利义务最终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执行活动是否公正依法有效地进行,事关法律的严肃性,事关人民法院的执法公信力,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根据《门源县人民检察院、门源县人民法院民事行政检察与审判工作联系制度》的规定,本着审慎、稳妥的态度,对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进行临场监督。去年至今,我院先后对人民法院的10起民事行政执行案件活动进行了现场监督,执行标的达10万余元。通过对人民法院民事执行过程的监督,既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促进和保障了人民法院正常的执行活动,维护了审判权威,进一步拓展了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范围,收到“一举多赢”的社会效果。
(四)抗诉与息诉并重,办案与服务并行
做好息诉服判工作,实行息诉说理制度。对于不符合提请抗诉条件的案件,力求认真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疏导工作。向当事人宣传有关民事行政法律知识,讲解有关民事诉讼程序、规则、要求,并对案件进行会诊和评析,答疑解惑,做到以法明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结案时向当事人送达不提请抗诉理由说明书,说明书力求言之有物,论之有据,闻之有理,讲究逻辑性,强化说服力,最终达到息诉服判的目的。
如:我院于2010年1月4日受理申诉人马德良与被申诉人沙阿舍离婚一案,经审查核实:申诉人马德良与被申诉人沙阿舍于2002年结婚,婚后生育一女儿,因感情不和,沙阿舍于2009年2月向门源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与马德良离婚,婚生女由沙阿舍扶养,马德良支付扶养费。门源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准予沙阿舍与马德良离婚,婚生女儿由马德良抚养,抚养费自理,马德良给付沙阿舍经济帮助款3500元。申诉人马德良不服,以判决显失公正为由向我院提出申诉,请求提请抗诉。
经我院审查认为:门源县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的确存在一定问题,既判决由申诉人马德良抚养婚生子女,抚养费自理,又判决其给付沙阿舍经济帮助款3500元。根据法律规定,父母双方都有抚养子女的义务,申诉人与被申诉人离婚并未造成被申诉人生活困难,且被申诉人很快出嫁,找到了生活出路,被申诉人在判决生效后向人民法院就3500元经济帮助款提出强制执行申请,申诉人不服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很明显,该案的争议焦点是应否判决申诉人给付被申诉人经济帮助款3500元。鉴于此案诉讼标的较小,案情简单,争议不大,办案人员对申诉人进行思想疏导,希望他能息诉服判。申诉人表示如果对方放弃强制执行申请,本人愿意放弃申诉。承办人员又对双方当事人做了大量工作,并与人民法院原审承办人员进行沟通,指出该判决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原审承办人员配合我院办案人员对被申诉人再作思想工作,讲明利害关系。最终被申诉人提出撤销强制执行申请,放 弃了原审判决确定的3500元经济帮助款的请求权(其余部分维持原判),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最后县人民法院作出终结执行此案的决定。此案的成功办理,既维护了法院判决的严肃性,节约了司法资源,又体现了司法和谐的原则。
(五)推行人性化的办案方式,实行民事行政检察服务承诺制。在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时,注重照顾特殊群体,对年老体弱、身患残疾、经济困难的申诉人,采取上门办案、实地回访等形式,使这些特殊的申诉人享受更大的便利,减少他们在维权过程中的诸多不便。近几年来,我院所办理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从未发生过缠诉、重复申诉、涉检上访等现象。
(六)坚决服从党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我院党组高度重视和支持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检察长经常性地向县委、县人大介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职能和作用,汇报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开展情况。去年年底我院就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向县人大常委会和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专题汇报。人大领导和代表对我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尤其是对民事执行监督工作和督促起诉工作的开展,表示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当地党委和权力机关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几年来,在海北州人民检察院的正确领导和我院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离上级院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着很大差距,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线索匮乏;行 政抗诉案件一直处于空白;干警的业务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技术装备滞后,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民行检察工作的需要。以上问题的存在,有各方面的原因。如:近三年来,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3件,今年元至七月份无行政案件;近几年人民法院加大调解结案力度,据最新统计:2010年元至7月份门源县人民法院判决结案率仅为15%;民行科现有办案人员三名,只能使用内网一台,尚未达到人手微机一台的基本需求。在主观方面,尽管在民事行政检察职能的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宣传方式单一,方法不够灵活,效果不佳,群众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1、积极办理行政抗诉案件,力争解决行政抗诉案件空白的问题。
2、采取有效措施拓展案源,不断拓宽民行检察监督新领域。
3、根据我院制定的《民事督促起诉工作制度暂行规定》,积极稳妥地开展督促起诉工作,切实保护国有资产、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年内力争办理一至两件民事督促起诉案件。
4、规范和强化民事执行活动监督,切实保障正确裁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5、尝试对民事调解案件进行监督。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时,树立调解优先的理念。
6、在门源县四镇八乡设立检察联络点,逐步推行以民事行政检察为主的联络员制度。
我院将以这次召开的全州第一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在海北州人民检察院和院党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准确把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法律监督属性、职能定位和基本要求,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坚持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创新工作机制,明确监督范围,规范监督程序,强化监督效果。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为门源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创新执法理念,全面提升民行检察工作的定位
新的执法形势下,民行检察工作迫切需要在理论创新的平台上履行职能。我院领导率先统一“四要四不”思想,即对民行检察工作“要并重抓,不能偏;要靠前抓,不能等;要务实抓,不能虚;要依法抓,不能滥”,引导民行干警以新的理念破解发展中的新问题,寻求工作上的新突破。一是强化机遇意识。我院审时度势,视民行业务为检察工作新的“增长点”,先后通过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择优选任民行检察部门的正、副职负责人,在力量配备上倾斜;配设民商法律资料库、电脑,对接待室和公开审查室优先安装空调等,加大硬件投入;检察长刘必宁坚持刑检、自侦、民行检察“三足鼎立”,亲自抓计划、抓业务、抓协调,在组织领导上加码。从而抢机遇、打品牌,推动民行检察工作与时俱进。二是强化创新意识。面对法律规定的某些滞后,我院不等不靠,创新思维,创新工作,以有为求有位。高检院《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试行规则》刚刚下发,我院探索总结出“一个窗口对外”、“两个转变”同行、“三个告知”并举、“四个环节”把关的工作模式,被盐城市院推广。《检察日报》在显著位置以“大丰民行检察思路新”为题,作了专门报道。三是强化精英意识。我院突出以检察调研为载体,积极发现和培养民行检察人才,使他们的执法水平能与时俱进,为民行检察工作的长足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三年来,我院民行检察干警先后在《人民检察》、《江苏检察调研》等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调研文章42篇,展示了新时期“学习型”民行检察官的风采。民法典草案首次提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后,我院立即从网上下载草案内容,组织民行干警先学一步,着力抢抓业务学习的主动。四是强化科学意识。我院尊重民行诉讼规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稳妥地推进民行检察工作。如对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案件,不盲目介入,而是慎重筛选案源,积极创造条件,为适时提起诉讼、参与诉讼和支持诉讼做好准备。由于坚持理性思维,保证了我院民行检察工作“不错位”、“不移位”、“不越位”,始终在健康的轨道上稳步发展。
二、创新办案机制,全面规范民行检察工作的程序
(一)积极推行律师、法律工作者代理申诉制。民行案件的办案数量必须保持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应有的社会效应。我院在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推行律师、法律工作者代理申诉制度。在辖区的8个律师事务所和17个镇司法所设立“民行申诉案件受理点”,由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提供“三书一证”,即授权委托书、申诉书、判决书(或裁定书)以及相关证据,代理申诉,有效地扩大了案源。三年来,我院共受理由律师、法律工作者代理申诉的民行案件115件,占受理总数的60。
(二)灵活落实主诉检察官责任制。借鉴法院助审员、审判员可以兼任书记员的做法,我院对原先的民行主诉检察官制度作了相应的调整,经规定程序,先后任命了4名主诉检察官,明确主诉检察官独立承办案件。对其需要的事务人员不加固定,组成“定而不死、活而不乱”的4个办案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既遵循了主诉检察官强化责任的核心要求,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民行部门检力不足的实际困难。2002年,我院民行主诉检察官人均办案8件,每案平均用时14天,工作效率和办案质量大幅提高。
(三)不断完善公开审查制度。公开是公正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我院在设置公开审查室、设计民行检察工作程序图、制作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书的同时,大力开展检务公开活动,进一步增加民行检察工作的透明度,方便群众申诉,以公开促公正。期间,我院制定的“民行检察十公开”,被高检院转发。在公开审查中,重点突出公开听证,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抗前证据开示,坚持“四要四让”,即公开证据、公开不涉密的事实、公开适用的法律、公开双方意见,让承办者心明,让胜诉者心安,让败诉者心甘,让旁听者心服。2002年来,通过庭前证据开示,促进双方当事人当场和解的案件共有4件,以最小的投入、最快的速度了结当事人的诉累。
(四)大力健全办案协调制度。一是加强内部协调。高检院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民事行政申诉,由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统一受理”。为此,我院及时加强了民行部门与控申部门的联系,先后建立统一登记、案件移送、情况通报和归口答复等内部工作制度。在控申部门实行“首办责任制”以后,民行检察部门又主动配合,推行“个案联系责任制”,明确由承办人员负责与控申部门的首办责任人进行联系、协调反馈,直至处理结束。二是加强与法院的协调。我院民行检察部门总结多年的出庭经验,就出席再审法庭的称谓、席位摆设、出庭任务等问题,与法院审监部门再三磋商,草拟了《关于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市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再审法庭的暂行规定》,并顺利付诸实施。通过庭前交换、庭中阐述和庭后沟通,进一步规范了出庭工作,提高了出庭质量。省院民行处在全省推广了我院这一做法。三是加强与权力机关的协调。在认真办理人大交办案件的同时,我院加强了与市人大内司委的联系,坚持“一月一报”,使民行检察工作始终置于人大监督之下;坚持“一案一报”,促进案件质量的提高;坚持“一事一报”,依靠人大监督帮助改善民行检察的外部执法环境,保证了民行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监督形式,全面加大民行检察工作的力度
议意见
发布日期:2008-11-23
访问次数: 716 字号:[ 大 中 小 ] 越城区人民检察院:
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检察院潘浩检察长所作的《关于越城区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2005年以来,区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依法履行民事行政检察职能,认真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控告案件,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积极探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新方法,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会议指出,我区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扩大社会宣传、提高社会知晓度、加强沟通、提高办案效率等方面尚待改进。为进一步推进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开展,会议要求:
一、要加强宣传,进一步扩大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社会知晓度。要进一步加大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晓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了解民行检察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程序,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扩大民行检察工作的影响力和知晓度,从而不断拓展申诉案源,更好履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法律实施、维护司法公正的职能,提高新形势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地位,进一步发挥民行检察的监督作用。
二、要创新工作理念,进一步提高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效果。要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拓展监督领域,完善办案程序,加快工作节奏。要切实加强抗诉监督,突出办案重点,坚持抗诉和息诉并重的方针,切实发挥好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定纷止争作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努力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和谐稳定; 要继续加大民事行政检察的法律监督力度,把审查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和查处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三、要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营造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环境。要加强与法院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在调卷、开展民事督促起诉、提高再审效率等环节上加强配合,为民行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对于不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要配合人民法院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对于应当提请抗诉的案件,要采用再审检察建议、抗诉等多种形式,灵活地进行检察监督,从而达到既维护法律尊严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使民行检察工作与审判工作既互相监督又互相配合。
**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依照法律规定,承担民事、行政审判监督职能。以立足于为人民服务、向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努力为和谐社会多做工作为宗旨。本科受理审查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已经作出判决裁定并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案件的申诉。只要申诉人是案件的当事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在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二年内提出
请求,或者二年后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请求的,申诉人提交申诉书、生效的判决书或裁定书、证据材料后,本科均依法律规定受理并且予以办理。
本科现有科长一人,检察员一人。针对本科工作情况,特别通过设立公开投诉电话、散发大量注明办公电话号码的宣传材料等方式方便群众申诉,对于群众反应强烈的意见和问题作出分析,并尽全力以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他们予以帮助。
二、具体工作情况:
本科在受理审查案件的同时,时刻关注建立和谐社会的稳定工作,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作为衡量民行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使民行检察工作的业绩最终体现到服务法律、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上来。例如九月份审查的一起申诉案,经过对当事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认为此案不符合民事行政检察管辖范围。鉴于申诉人只是对执行期间过长而表示不满,审查法院的判决、裁定后确认其在实体及程序上并无错误,但确实存在执行时间过长的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矛盾,维护生效判决权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认为应该为此创新工作思路,对当前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进行有益探索,借以拓展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新渠道。经过研究后决定以《检察意见函》形式向法院发出督促,要求其提高执行效率,尽快执行到位。此函已被法院接受,经向申诉人反馈,其表示满意,达到较好效果。在平时工作中,对人民法院判决正确无误的和不符合抗诉条件的申诉人,认真做好息诉工作,积极向他们宣传法律规定,着力化解诉讼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平息纠纷,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为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
自**区开展执法评议活动以来,本科更是积极响应,我带领全科干警开展了一系列贯彻执行活动。我们不定时地深入到乡村、社区、公司等地,给辖区内的群众进行各方面的法律服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方式向他们讲解我们的法律,让法制服务进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听到他们的心声。特别是张贴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诸如“有理的官司打不赢,快到**检察院找民行”、“不服判决怎么办,请找**检察院”等等,以此让老百姓了解我们的工作性质及工作内容。通过宣传,人民群众对我们民行工作的认知度、民事行政诉讼案件的申诉常识得到了明显提高。此外我们利用宣传栏,在单位的大门外的宣传栏内张贴宣传材料,就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的性质、任务及相关法律知识等进行广泛宣传,使群众感到身边有“检察”、处处有法制。
近期,我带领全科的干警到了所辖的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民宣讲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认真倾听了群众呼声,及时答复、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回应、满足群众提出的要求。在辖区内的办事处,当我们把宣传材料交给办事处的负责人时,负责人说:“这太好了,老百姓通常都是冤死不报官,对法律也是一知半解,你们的宣传真是太及时了。”在办事处所辖的村庄进行宣传,让其了解民行科的职能,让老百姓敢于“报官”,村民看了宣传材料后讲:“以前连检察院是干什么的都不太清楚,别说民行科了,现在终明白了,还有专门为咱老百姓做主的地方啊。以后遇到窝心的官司有地方说理了。” 在徐州市福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厂房内,袁美群董事长满怀期待地对我们说:“我们这样的公司,少了法律的帮助真是寸步难行,对于你们的到来,我们真是欢迎至极,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们的公司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走访、宣传,我们惊喜的发现,许多群众愿意主动咨询申诉相关事宜了,切实拓宽了我们的工作空间,也使我们工作起来倍感有劲。届时,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法律的威严与公正,让执法中不和谐的音符在民行工作中不再出现,让老百姓充分认识法律并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能够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严格按照民事行政办案流程规定,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以公正执法为前提,以服务大局为主线,以人民满意为目标,认真履行民行检察职能,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本科将更加主动地学习,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最快的速度以新的精神面貌干好本职工作,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
专业论文
民事行政检察保护公益的困境及出路
民事行政检察保护公益的困境及出路
摘 要 为积极应对侵害公共利益现象,新民诉法增加的第55规定。但具有法律监督权的检察院能否为公共利益说话?如何为公共利益说话?案源在哪里?本文阐述民事行政检察具有保护公益的职责,指出民行检察保护公益的案源困境并分析民行检察保护公益的案源范围,以期为破解民行检察保护公益的案源困境提供思路。
关键词 民行检察 公共利益 案源
作者简介:卓荣华,莆田市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152-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讯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侵害公共利益(即公益)的案件,如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公害案件、不合理利用土地案件、破坏土地资源案件、垄断经营案件等,特别是食品安全频发,水质严重污染等案件,造成人人自危,缺乏安全感,损害了所有国人的利益。2013年起施行的新民诉法增加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对侵害公共利益现象,具有法律监督权的检察院能否为公共利益说话?如何为公共利益说话?案源在哪里?
一、民行检察保护公共利益的法律职责
(一)从理论来看,民行检察应有保护公益职责
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通过维护国家法律正确统一实施,保护公共利益。有的认为检察机关现代监督理念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坚持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有的认为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应处于“国家公诉人”的地位……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案件,检察机关应参与监督。
有的认为民事抗诉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有的认为对于执行检察监督案件,检察机关要对涉及国家、社会公益案件提起异议之诉。
有的观点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检察机关只能在国家或公共利益范围内提起抗诉,高检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规定的抗诉范围过于宽泛,民事抗诉范围应限制在涉及国家和公共利益的案件,检察院自行发现的案源也应限制在涉及国家和公共利益的案件。可见,即使是主张“弱化”民行检察监督的观点,也认为民行检察具有保护公共利益职能。此外,在我国现阶段,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度一致,一般说来,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利益就是维护国家利益。
(二)从我国检察史来看,我国检察机关具有保护公益职责
1949 年底公布的《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第三条规定:“5.对于全国社会与劳动人民利益有关之民事案件及一切行政诉讼,均得代表国家公益参与之。”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我国《检察院组织法》第四条关于检察院职权的规定包括“对于有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民事案件有权提起诉讼或者参加诉讼。”
2011年两高关于《关于对民事审判活动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第三条、第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确实存在损害两益的应当提出抗诉。
2011年两高会签了《关于在部分地方开展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作为监督内容之一。
2012年新民诉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高检院对各级法院或地方各级检察院对同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两益的,应当提出抗诉或检察建议。
(三)从我国台湾地区及现代各国的检察制度来看,它们都注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保护公益
我国台湾地区,检察官应本于公益,依职权或申请积极参与民事及非讼事件。现代各国的民事检察制度,在内容上注重保护公益。在设计民事检察制度时,往往都把公共利益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如法国检察官有权以政府专员身份参与任何行政诉讼案件,对于公益遭受损害有权提起诉讼;英国检察官对于一些涉及公益的行政案件,可以通过公共利益诉讼的方式进行监督。
二、民行检察保护公益的案源困境
(一)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涉及公益案件申诉渠道的弊端
对于损害公共利益的调解案件、执行案件,信息不对称使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不能申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国人心态,使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不愿申诉;在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与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不会申诉。
(二)民行检察自行发现涉及公益案源的问题
对于损害公共利益的执行案件,法院执行案件数量相当庞大,对每一起案件都进行法律监督,不切实际。有的建议民行检察要争取得到人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与法院建立通报制度,受理涉及公共利益的民行案件。但民行检察受理阶段应该由法院还是由检察院来认定哪些案件涉及公共利益? 同时,应该警惕:民行检察在拓展案源时,扩大理解“公共利益”; 民行检察在监督法院、行政机关时,缩小理解“公共利益”。
(三)公益的范围难以界定
公共利益的范围不好确定。正如有的观点所言,将“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作为民行检察监督条件,但由于在理解和界定“两益”上存在严重困难,难以操作,可能导致该规定难以落实。
三、民行检察保护公益的案源范围
虽然公共利益是不确定的法律概念,“政治学视角(民主理论)、法学视角(法治理论)、经济学视角(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理论等)、哲学视角(公共哲学)等常见视角在界定公共利益方面难如人意。”
但是“不确定法律概念在法律用语中,随处可见,甚至较确定法律概念为数更多。公序良俗、诚实信用、公共利益等为典型之不确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法律概念;出生、结婚、停止营业等则属确定法律概念之适例。”
“所谓不确定的法律概念是谓法律条文中,常使用一些概念不甚具体、明确的用语,让法律适用者(如行政机关、法院及人民)可以斟酌实际情形来决定了解其内容。” 可见,界定公共利益是可行的,必要的。
就公共利益的规定而言,我国在不同立法文件中存在不同称谓的现象,如我国最早规定公共利益的1954年《宪法》使用“公共利益”,又如2007年我国《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行政处罚法》第一条、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三条;有的法律仅使用“社会公共利益”,如《合同法》第七条;有的法律同时使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如《采购法》与《信托法》第五条; 有的法律同时使用“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如《法官法》第八条。且绝大多数是采用概括式定义,只提出了在执行法律过程中要考虑公共利益。
2011年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规定采用列举式的立法。考虑到民行检察工作的可操作性,下文列举一些具体类型,希望对破解民行检察保护公共利益的案源困境,有所助益。
(一)行政类
相对于民事检察,行政检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较少。德国学者哈特穆特?毛雷尔在《行政法学总论》中明确提出“行政的出发点是公共利益”。
德国学者拉德布鲁赫曾经从正面对行政之实质意义界定如下:“行政包括一切法律上及事实上行为,此等行为在于对公益之持续维护,而公益则源自国家存立目的及其文化任务。” “立法创制法律,司法和行政则以不同方式遵守法律。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司法所实现的是争议中的法律,行政实现的则是公共利益。”
然而,国家行政职权不行使,法院不受理非诉强制执行案件,导致社会不公平,公共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生态类
生态环境及各种资源遭受破坏,若行政主管部门不作为或乱作为,就使公益受损。2003年,四川省阆中市检察院提起环境保护的公益诉讼,获得法院支持。各地检察院不断探索提起公益诉讼方式,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并产生一定的经验效果。
(三)经济类
1.消费者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消费者,由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经济实力等无法与企业相抗衡,且具体到个体消费者而言,可能数额及其微小,但总数却可能很大,从权利救济的角度来说,给个体消费者带来的获益并不多。但从侵权人非法获利角度看,如果不主张权利,就将损害公共利益。
2.反垄断
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行为侵害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损害公共利益,民行检察应介入调查,体现了检察监督的社会功能。
3.国有资产
国家财产受损,而缺少主张权利的主体或者行使国有财产管理权的主体怠于行使权利,甚至积极侵害国家财产,且我国现阶段国有资产流失情形严重,应遏制这一不利趋势。
注释:
江伟,张慧敏,段厚省.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改革论纲.民事检察制度热点问题探索.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90-91.叶青,黄一超.中国检察制度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43-266.蔡福华.民事抗诉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47-48.何小敏,吴世东.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职能管见.人民检察.2004(1).邵世星.民事检察与公共利益保护.中国检察官.2012年(4).杨立新.民事行政检察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4.林贻影.两岸检察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215.邵世星.民事检察规律的比较研究与启示.人民检察.2012(9).谢志强.行政检察制度比较研究.河北法学.2010年(9).孙加瑞.修改中如何巩固和发展司改成果――完善民事检察制度需要解决的十大问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5).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粤高法发[2003]20号 二00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2003年8月6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在广州召开了全省部分法院和检察院参加的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工作座谈会。省委政法委、省人大内司委、省公安厅、省司法厅有关同志及部分法学专家、律师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权力。自《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我省各级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规定,对民事审判活动、行政审判活动积极履行检察监督职责。我省各级人民法院也依法严格、稳妥地开展了民事审判监督工作。检察院和法院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为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全省各级法院和检察院要进一步规范民事、行政审判监督工作。根据“精审监”的原则,正确处理纠正确有错误的裁判和维护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的关系。
与会人员以《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以下简称《办案规则》)等规定,就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现将讨论的意见纪要如下:
一、关于检察建议的问题
检察建议是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原则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种监督方式,已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办案规则》所确认,并得到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的认可。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案件审判活动中,或者已审结的案件中存在需要纠正的问题,可以依法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人民检察院在提出检察建议时,应注意检察建议的准确性,以提高检察建议的采纳率。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建议未被人民法院采纳的,同一检察院不就同一案件再次提出检察建议。对于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被驳回或人民法院已再审的案件,当事人对驳回的通知或再审的裁判仍不服,向人民检察院申诉,检察院不再提出检察建议。检察院如认为法院的裁判有错误的,可依抗诉程序办理。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避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维护法院生效裁判的既判力,人民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应在民事、行
政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人民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应当制作《检察建议书》送交同级人民法院。
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检察建议,由人民法院立案机构统一受理,不得退回。检察建议属再审内容的,人民法院收到该类建议后,应当对案件进行复查,认为人民检察院对个案提出的检察建议正确,符合再审立案条件的,可依法启动再审程序;人民法院认为人民检察院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检察建议正确的,应及时改进工作。人民法院在接到人民检察院对案件问题提出检察建议后,没有特殊情况,一般应在6个月内将处理情况告知提出检察建议的人民检察院。
二、关于民事、行政抗诉的问题
人民检察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和《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对下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提起的抗诉,可由作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的同级人民法院接受。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一般应函转作出原生效裁判的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下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上级人民法院的来函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启动再审程序。如果人民检察院对生效的再审判决提出抗诉的,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可要求同级人民法院提审,同级人民法院一般应考虑提审。根据法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不适用抗诉程序处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不应提出抗诉。已提出抗诉的,由人民检察院撤回。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应提前七天通知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院不派员出席法庭的,按撤回抗诉处理。向抗诉机关申诉的对方当事人经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依照《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缺席审理;经依法传唤,向抗诉机关申诉的一方当事人表示撤回申诉申请的,抗诉机关应当撤回抗诉,按撤诉处理;经依法传唤,当事人均不到庭,应当裁定终结再审程序,但原审判决严重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检察人员应出席再审法庭,宣读抗诉书,发表出庭意见,不应中途退庭。检察人员发现庭审活动违法的,应在开庭后书面向再审法院提出建议或纠正意见。
已裁定再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和《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的审理期限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应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再审终结后,再审法院应将判决、裁定书送达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
三、关于人民检察院查阅、复印案卷的问题
人民检察院在提出检察建议或提起抗诉时,需要查阅案卷的,人民法院应当积极配合,热情接待,及时为检察人员安排阅卷场所,并尽量提供其他便利条件。由于法院的案卷既要保证上级法院调卷审查和本院立案再审的阅卷审查,又要保障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查阅的权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检察院能否调(借)人民法院档案的电话答复》的规定,案卷不调借出人民法院。因人民法院处理案件的事实依据全部在正卷中,副卷中没有事实材料,处理的结果和适用的法律依据则载明在裁判文书中,故检察人员办理民事、行政案件阅卷的范围是正卷的有关内容。检查人员在查阅案卷材料时,可以摘抄或者复印有关材料,由法院档案管理机构加盖印章证明材料来源。检察院查阅材料可直接与法院审监庭联系。
发布部门:广东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3年08月25日 实施日期:2003年08月25日
【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之现状分析】推荐阅读:
民事行政检察科工作职责06-08
第十章民事行政检察09-27
浅析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完善对策06-05
当前汽车4S店的经营现状分析07-17
当前检察机关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09-29
当前营养现状07-20
当前维稳工作形势分析06-01
刑事/民事/行政上诉状09-27
关于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06-12
民事、行政案件申请再审案件举证责任指引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