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评价分析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以企业财务管理为研究背景完成企业集团的财务评价系统研究。论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网络会计、财务管理信息化、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以及财务评价系统进行论述、最后利用TOPSIS方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模型,对系统实施整体果进行评价。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企业财务评价分析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业财务评价分析论文 篇1:

核心竞争力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为了保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要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情况出发,并努力培育出新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在核心竞争力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评价;分析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

核心竞争力研究最早起源于1957年,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来看是由资源基础理论衍变而来,它的战略思想是在资源基础范围之内的,其区别于资源基础理论的不同点在于,核心竞争力强调的是能力对企业的作用,认为能力的集合体是企业,然而传统资源基础理论认为能力是资源的一种,并没有强调能力的作用。

企业保持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特征:

(1)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能力系统中来说是重点,可以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也可以从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在市场中进行拓展,并在创新的过程中保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优势。企业可以在新开发的产品领域充分利用核心竞争力,较大的满足了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点提供帮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可以保证全部产品都获得收益,保证企业可以得到多元化的发展。

(2)价值性。价值性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使企业向顾客提供其需要的核心价值,可以更好的维护顾客的利益,主要包括了价值的保障、创新和提高;第二,就是价值的增值,是对现有产品的不断升级的过程。

(3)动态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与企业的管理模式、产业动态、资源等变量密切相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势必会发生变化,一般要经历从产生、成长、成熟、再到衰亡的阶段,可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具备一定的动态性。

2.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构成:

(1)组织要素。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组织要素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组织是其主要的精髓部分,企业运营的效果直接受到了组织结构的影响,因此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2)技术要素。企业在技术方面的能力是其主要的技术要素,主要可以划分为生产能力、研发能力、管理能力三个部分,其中生产能力是指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能力,研发能力是指企业研发新产品的能力,管理能力是指用于服务、产销、研发产品的能力,这三个部分是密不可分的。企业要获得长期的发展,技术是动力的源泉,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3)文化要素。企业文化可以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必要的保障,如果企业不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这个企业就不会长远的发展下去,企业文化可以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可以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可以说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高低。

二、核心竞争力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1.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

从实际情况来看现有评价方法有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缺乏针对性,内容比较广泛并且没有突出重点。很多企业在构建核心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都是从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入手,这样虽然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企业的核心能力,但是建立评价指标的专家不会全面的对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进行研究,导致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重心偏离,指标的权重分配和选取受到的主观影响也会较大,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然而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整个核心竞争力中占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单独建立一个有关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缺乏比较性,不利于进行深入研究。大部分企业在选取核心能力指标的时候都是选用的定性指标,例如企业的信息共享能力、分权程度、目标协同能力等,这些指标大多数都是通过专家的主观判断选择的,不同专家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不利于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无法让企业对自身的竞争力有更好的了解。

2.构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原则

为了保证构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在构建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指标要具有代表性。设计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要突出重点,为了方便评价的进行,要保证数量上少而精。在保证评价系统完备的前提下,要选取一些关键性的评价指标,删除一些对评价体系无关紧要的指标,发挥出指标的导向作用。

(2)指标要具有科学性。企业选取评价指标得时候要围绕评价目的,这样一方面可以将企业财务能力的现状做出客观的反映和评价,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能力的特征和内涵也可以得到清晰的反映。企业设置评价指标的时候要满足财务能力的基本理论,在选择指标的时候要保证指标的科学性。

(3)指标要具有可行性。企业构建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指标有一定的可测性,还要保证评价指标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企业的一部分财务能力是可以通过数字来量化反映,一部分不可以通过数字来量化反映,因此企业在选择评价指标的时候,要注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这样得出的评价结果才更客观、更真实。

3.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

企业在对财务管理能力指标进行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战略。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受到企业对于不同财务战略选择的影响,因此企业可以选取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地位两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目标由企业的治理结构来确定,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也受到其一定的影响,我们对企业财务战略方向的了解可以通过企业治理结构的分析来掌握。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股权集中度和公司控制权和所有权的情况来对企业治理结构进行评价,其中如果企业股权的集中度如果适中,那么就可以使中小企业股东与企业控股股东的利益相一致,有利于保持企业的运营能力和提升企业的治理效率;同时企业控制权和所有权设置可以反映出总经理的控制地位的独立性,如果企业实现了两权分离,即总经理和董事长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来担任,将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从财务地位的指标来看,在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对财务职能的定位十分重要,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评价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依据是财务地位的确定。

(2)财务基础工作。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财务基础工作,财务工作质量的效率受到了财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化的影响,较高的财务基础工作能力水平能够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信息质量和制度建设与管理两个指标对财务基础工作进行评价。

一方面财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所需要的财务信息,才能够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主要要考虑两点:第一点要考虑到披露财务报告是否及时,高质量财务信息的特征是及时性,及时发布财务信息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二点是财务数据质量的高低,如果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没有发生相关的会计差错的公告,那么就说明企业的财务数据的质量较高。

另一方面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的关键在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为了保证企业对财务活动的有效控制,企业要建立有效的财务制度。

4.评价体系构建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加强基础财务制度的建设。在核心竞争视角下基础财务制度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因此企业要加强基础财务制度的建设: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是一种最为普遍的管理规范,企业可以通过详加描述关键点的方法,充分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全过程。企业在设置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从整合和优化企业现有资源为主要目的,充分利用好企业现有的资源,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企业要在事前明确目标,做好整个程序的梳理工作,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企业在事中实施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办事;企业在事后要做好考核和跟踪的工作,并将工作结果及时的反馈给上级部门,做好财务控制工作。因此企业要在制定责任分工、组织结构、资产保护、授权批准、预算管理、职工素质、会计计量等方面后,将重点落实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上,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改善,进一步控制好企业财务风险。

(2)加强财务规章制度的建设。企业在建设财务规章制度的时候,要满足企业管理方面的相关要求,在最大限度上开展调研,不断完善企业各项财务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了预算、财务、对外担保、资金、资产等方面,为了促进企业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企业要定期对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同时企业也要定期对企业执行财务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问题,使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得到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其次,重视对企业基础财务能力的培育。通过培育企业基础财务能力,可以为企业积累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在核心竞争力下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优势,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企业基础财务能力:

(1)树立危机意识。危机意识应该贯彻于企业的整个经营的全过程中,要培养团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在内部要开展危机教育,加强提供财务信息人员、财务执行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对财务危机的关注程度,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具备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2)合理筹集分配资金。为了提高企业的筹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筹资观念和培育良好的外部筹资环境来实现,企业在投资方面,可以培育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要注重股利分配政策的实施,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股东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企业也要根据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分配政策进行适度的调整。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核心竞争力视角下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要努力的构建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保证企业可以得到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爱民,魏志华.融资约束、财务柔性与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理论分析及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3(11).

[2]王利炜.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会计之友,2013(15).

[3]林俐.中小企业融资偏好与资本结构优化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4]魏金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状态空间模型的构建及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3(24).

[5]王思遥.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4(10).

[6]魏丽芳,胡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途径分析[J].时代金融,2015(08).

作者:董译阳 马云平

企业财务评价分析论文 篇2:

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评价分析与研究

摘 要:本文以企业财务管理为研究背景完成企业集团的财务评价系统研究。论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网络会计、财务管理信息化、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以及财务评价系统进行论述、最后利用TOPSIS方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模型,对系统实施整体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财务信息系统;TOPSIS;评价体系

一、引言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切入点,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后面简称为财务系统)建设,推动集团企业内部子系统集成和对外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而提高集团企业协作能力。然而,我国集团企业在当前的财务信息化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财务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模块集成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够完善和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等。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与预期往往存在巨大的落差。面对以上问题,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价财务系统实施的绩效。本文从加快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进一步完善财务信息系统评价理论研究角度完成研究。

二、财务评价系统概念分析

财务系统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对原系统的全新的建设与改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研究者以预期的设定目标从经济的、技术的、生态环境的、社会文化等着四个方面进行评审与选择以后合理的全新的评价方案,这是一个最优化的最满意的财务评价系统方案,主要包括一下六个步骤:首先是需要明确系统评价的目标集合与约束的不同条件,第二是需要明确财务评价系统的对象集合和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是需要确定财务评价系统的技术以及相应的评价背景资料,第四是进行财务系统评价的可行性指标分析,第五是完成财务评价经济技术方面的评价,最后是进行财务的综合评价。按照财务评价的过程还可以将评价分为四种阶段,分别是财务应用前评价、财务应用过程中评价、财务应用后的评价以及全程跟踪的评价过程。

三、企业财务系统评价技术分析

1981年C.L.Hwang和K.Yoon提出的TOPSIS方法,这是一个对于现在的情况进行优劣品质评价的方法,这一方法是根据可数的限定的评价项目以与最终的理想的目标进行对比排列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可以运用有效的函数呈现出逐层递减或者递增的趋势变化,是一种趋近与最终的最理想的排列顺序的方法,这种方法又成为优劣解距离法。下面对这个评价方法的原理、理解以及模型的建立进行。

1.关于TOPSIS评价方法原理。主要通过检验财务评价对象以及最有、最烈的求解的距离的排序的过程,如果财务评价对象最靠近最优解同时又最远离最劣解,则为最好;否则为最差。其中最优解的各指标值都达到各评价指标的最优值。最劣解的各指标值都达到各评价指标的最差值。

2.关于TOPSIS评价方法中理想解和负理想解。TOPSIS法其中“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是TOPSIS法的两个基本概念。所谓理想解是一设想的最优的解(方案),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好的值;而负理想解是一设想的最劣的解(方案),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坏的值。方案排序的规则是把各备选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做比较,若其中有一个方案最接近理想解,而同时又远离负理想解,则该方案是备选方案中最好的方案。

3.关于TOPSIS评价法模型建立。本模型构建的基本思想:基于归一化后的原始数据矩阵,采用余弦法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别用最优矢量和最劣矢量表示),然后分别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间的距离,获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

4.TOPSIS法模型建立基本步骤如下:设有n个评价对象,m个评价指标,原有数据形式见下表。

(1)指标属性趋同化处理、可将低优指标和中性指标全转化为高优指标X′ij,方法是:

公式1

并适当调整(扩大或缩小一定比例)转换数据

(2)趋同化数据的归一化

公式2

(3)确定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最优方案Z+由Z中每列中的最大值构成:Z+=(maxZi1,maxZi2,…,maxZim);最劣方案Z-由Z中每列中的最小值构成:Z-=(minZi1,minZi2,…,minZim)

(4)计算每一个评价对象与Z+和Z-的距离D+i和D-i

公式3

公式4

(5)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Ci

公式5

表明评价对象优越。

(6)按Ci大小排序,给出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朝.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6-7.

[2]张朝虎.ERP系统实施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2-04.

[3]卢向华.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的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02):28-32.

作者:冯源

企业财务评价分析论文 篇3:

商业地产上市企业财务风险评价实证分析

摘 要:根据企业财务风险模型,对沪深两市商业地产上市企业2017年财务报表进行研究,构建财务风险指数,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形成了由资本结构风险、盈利风险、收入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四个维度十三个三级财务风险指数构成的商业地产上市企业财务风险指数体系,并建立商业地产上市企业财务风险指数模型。根据模型能计算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数,为其利益相关者进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商业地产 财务风险指数模型 因子分析

自20世纪末中国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开始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和社会化的住房体制以来,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0年的4.14%,持续升高至2018年的6.65%,与此同时,房地产业增加值指数(上年=100)一直保持在101以上,最低为2008年的101,最高为2007年的124.4,2018年为103.8。由此可见,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既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也彰显其对金融业的依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2017年高达79.1%,危机蕴藏其中。

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受城市行政级别、地理位置、经济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冰火两重天”现象,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自2016年9月以来,从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的“五限”到“购租并举”“租售同权”,政府调控政策频繁变动。

负债高居不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由于受政府调控政策频繁变动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房地产开发周期长、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慢等影响,在经营活动中承受着比其他行业激烈又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财务风险。商业地产企业利益相关者急切需要分析财务风险,为加强资金运动管理提供依据,以规避财务危机,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并实现财务目标,以应对快速变动的经济环境。

1 文献综述

财务風险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的度量问题,国内外学者先后从不同的维度建立模型,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度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Z-score模型、F分数模型、日本开发银行Z模型、多元线性模型、Logistic模型、神经网络模型。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较其他行业激烈,财务风险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我国学者对房地产企业也纷纷对其进行了研究。盛光明、周会(2005)在对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成因、环节基础上,以2004年中报全部7家ST房地产类公司T-1年、T-2年、T-3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对Z计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Z计分模型对我国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是有效的;陈舒航(2010)根据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外部环境建立财务风险评判指标,对专家咨询意见予以量化,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张红、李洋、黄硕(2013)运用多元判别法对Z-Score基准模型修正构建了稳健性较强的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FRE;程言美、程杰(2013)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在2010年的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陶学梅(2016)根据X房地产公司内外环境建立了包括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功效系数法予以评价,评定财务风险等级 。

综合上述研究发现:(1)由于企业所处内外环境的变化,财务风险将呈现不同的特征,其度量模型也随之发生变化;(2)由于旧版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对风险定义的影响,许多财务风险模型以偏离预期目标而出现的负面影响为基础建立。本研究根据中国沪深两市房地产板块上市公司2017年财务状况数据为依据,建立商业地产上市企业财务风险指数评价模型。

2 财务风险指数模型实证分析

从财务风险定义出发,应用石丽(2020)的研究成果:企业财务风险模型和企业财务风险指数模型,根据沪深两市房地产板块共129个企业,剔除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停牌15个企业,共114个企业2017年度公示财务报表数据,商业地产上市企业财务风险指数评价模型。

2.1 三级财务风险指数确定

根据财务风险理论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经过定性分析选取资产负债率等32个反映财务状况的财务指标,通过114个房地产上市企业2017年财务指标数值进行相关分析,最后选取了13个反映财务状况的三级财务状况指标,分别是 x11=负债总额/期末股东权益总额、 x12=期末总资产/期末股东权益总额、 x13=期末总负债/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每股市价×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数)、 x14=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x21=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 x22=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x2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x24=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x25=本年净利润增长额/上年净利润、 x31=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x32=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营运资金、 x4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42=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根据各指标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确定其预期财务指标数据,对第k个企业的财务指标 x11、 x13、 x14、 x24、 x25、 x32、 x42采用(1)计算财务风险指数fijk,对 x12、 x21 、 x22、 x23、 x31、 x42采用(2)计算财务风险指数fijk,财务风险指数f11、 f12、 f13、 f14、 f21、 f22、 f23、 f24、 f25、 f31、 f32、 f41、 f42,形成商业地产上市企业财务风险指数模型的三级评价指标,从而获得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数据矩阵F。

(1)

(2)

2.2 二级财务风险指数确定

2.2.1 因子分析的可行性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财务风险指数进行降维,以确定各风险指数的层次。首先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对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数据矩阵F,用R语言进行因子分析的统计检验,得到KMO值为0.73,大于0.5,适合使用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近似值为1675.716,自由度为78,概率P值为3.198185e-298,BartlettP值小于等于0.01,表明Bartlett检验显著,因子模型合理;财务风险指数f11、 f12、 f13、 f14、 f21、 f22、 f23、 f24、 f25、 f31、 f32、 f41、 f42的MSA(Measures of Sampling Adequacy)分别为0.7、0.71、0.85、0.85、0.71、0.69、0.79、0.75、0.77、0.61、0.55、0.56、0.65,都大于0.5,适合使用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对样本量有一定要求,但具体样本量尚没有定论。本研究采用的114家房地产上市企业财务指标数据,样本容量为114,既满足统计学家Gorsuch建议的一个测量项目对应5个被试的样本量标准(13×5=75个样本),也满足胡中锋和莫雷(2002)提出的样本量不低于100的建议。

统计检验结果和研究样本量显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数据适合進行因子分析。

2.2.2 因子提取

对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数据矩阵F运用因子分析作碎石图,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发现:从平均线来看,应选择3个公共因子,从特征值大于1准则来看,应选4个公共因子。

对13个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Kaiser标准(特征值大于1准则),提取4个公共影响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9.49%,所提取4个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见表1。

2.2.3 因子命名与解释

对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数据矩阵F进行斜交旋转,提取四个公共因子,对斜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进行分析,发现第一个公共因子中f11、 f12、 f13、 f14反映了企业资本结构偏离预期而发生的风险,其载荷分别为0.9865、0.9818、0.8772、0.8367,大于其他指标的载荷,因此第一个公共因子F1命名为“资本结构风险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中f22、 f23、 f24、 f25反映了企业盈利偏离预期而发生的风险,其载荷分别为0.9479、0.9451、0.8966、0.6965、0.5322,大于其他指标的载荷,因此将第二个公共因子F2命名为“盈利风险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中 f31、 f32反映了企业收入偏离预期而发生的风险,其载荷分别为0.9949、0.4829,大于其他指标的载荷,因此将第三个公共因子F3命名为“收入风险因子”;第四个公共因子中f41、 f42反映了企业偿债能力偏离预期而发生的风险,其载荷分别为0.9926、0.4767,大于其他指标的载荷,因此将第四个公共因子F4命名为“偿债能力风险因子”。F1、F2、F3、F4构成二级财务风险指数。

2.3 权重的确定

2.3.1 二级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二级评价指标权重即确定因子权重,可依据主因子的贡献率ai来确定。根据表1主因子的贡献率采用公式:

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二级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w=(0.4178,0.3062,0.1785,0.0975),见表2。根据权重计算结果资本结构风险对房地产上市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盈利风险、收入风险、偿债能力风险。

2.3.2 三级财务风险指数权重确定

因子分析过程中因子得分是对不可观测的公因子做出的估计值,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则是根据各财务风险三级评价指标的取值经过数学变换得出的反应各主因子取值的回归系数矩阵,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2。根据因子提取、因子命名和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将各主因子(二级指标)以其归属的观测变量反应其回归方程,具体如下:

(3)

(4)

(5)

(6)

对各公共因子的回归系数公式:

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三级指标在其二级指标的权重向量分别为

财务风险指数体系总目标——房地产上市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总权重采用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见表2。

2.4 商业地产上市企业财务风险指数模型

研究结果表2表现为财务风险指数模型可用公式(7)(8)(9)(10)(11)。

(7)

(8)

(9)

(10)

(11)

3 结语

依据商业地产上市企业财务风险指数模型对2017年度114家沪深上市房企财务风险指数进行评价,发现财务风险集聚现象明显,呈现出行业集中趋势特征,部分企业财务风险出现极值现象,企业要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应对频繁变动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企业财务风险受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的影响,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会体现出其不同的特征,将2017年上市房地产企业作为样本,探寻商业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规律,体现了企业财务风险柔性评价思想,其结论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石丽,鲁杰.企业财务风险指数体系构建思路[J].中国商论,2019(23).

[2]盛光明,周会.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陈舒航.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0(4).

[]张红,李洋,黄硕.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3(3).

[4]程言美,程杰.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6).

[5]陶雪梅.X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南宁:广西财经学院,2016.

[6]傅德印.主成分分析中的统计检验问题[C].2007-第十四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2007.

[7]李素红,陈立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4).

[8]高喜兰.企业财务风险程度评价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11).

[9]张煌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7).

作者简介:石丽(1970-),女,汉族,云南麻栗坡人,副教授、会计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调研教学。

作者:石丽

上一篇:小班班级计划(精选2篇)下一篇:竞选学生会干部演讲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