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舞弊案的爆发将人们的关注焦点从外部的环境转移到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上来。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浅析内部审计模式对上市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

摘 要:全球蔓延的财务舞弊案件把内部审计从幕后推向了台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引起了监管层和理论界的重视。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其质量和效率与公司治理的水平密切相关。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方式和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内部的地位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治理水平。本文通过探讨内部审计模式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最后提出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设置,在这样的内部审计框架中,最优选项应是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

关键词: 内部审计 模式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一、引言

世界范围内日渐猖獗的财务舞弊案将内部审计从幕后推向了台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逐步受到了管理层和学术界的关注。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公司治理水平。内部审计要发挥效用首先必须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从制度上杜绝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内部审计人员才能有效的履行职责,真正地参与到公司治理当中去。

然而,我国正属于经济转轨型国家,上市公司内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公司治理水平差异很大,内部审计机构设立情况良莠不齐,审计水平和能力无法与公司业务发展相匹配。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方式逐渐成为公司治理中的重中之重。本文是从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为上市公司设立与其规模相匹配的内部审计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内部审计模式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理论基础

在现代公司治理的构成中,内部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内部审计人员担当着管理咨询、评价的角色,从而实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公司盈利、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等目标。而内部审计在公司中隶属关系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的有效度。

1.两种内审模式:独立内部审计模式与非独立内部审计模式。非独立内部审计模式,指内部审计机构作为财务部门的一个分机构进行工作,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范围受到抑制,对于经营管理层的串通舞弊行为束手无策,无法对公司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内部审计公司治理的过程中不能发挥其职能作用,或仅能发挥有限的作用。

独立的内部审计模式,指相对于非独立内部审计模式而言,内部审计人员有着较高的独立性,审计工作范围不受限制,能够有效地对各种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与评价,为经营决策提出有力的审计建议,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融入到公司治理过程中,对公司治理目标的达成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三种隶属关系:总经理领导、董事会领导以及监事会领导。在独立内部审计模式中,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哪个层级的部门,与此同时,这种独立性和客观性又关系着内部审计的质量,并从而影响到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

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即指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总经理负责,直属于总经理领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中具有较高的独立地位,内部审计人员对各职能部门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向总经理反映,提出中肯建议,为经营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咨詢服务,既降低了企业代理成本又削弱了企业承担的风险,内部审计有效地发挥了价值增值功能。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这样的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即内部审计部门对于经营管理者的蓄意舞弊行为无法监控。

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即指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直属于董事会领导。这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能渗透到公司各个经营层面,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除了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外还能帮助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因为此种模式下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高级管理者行为进行独立有效地监督与评价,对高管层有较强的威慑作用,从而更好的解决了董事会与高级管理者之间受托责任关系,降低了代理成本,提高了公司获利能力,保证了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

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即指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监理事会,直属于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部门完全独立于高管层和董事会,直接向监事会报告,此种模式独立性很强,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中处于较高的地位,有权对企业所有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有力地提高了公司经营活动的合理合法性,股东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但是,因为监事会只是作为独立的监督机构,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制约,执行力和有效度会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与公司经营管理完全没有交集,如两条平行线版,则无法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咨询服务。但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元素,关键的职能就是咨询和建议,依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为企业管理者出谋划策,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此种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虽然得到了保障,但内部审计完全脱离企业经营管理,不能为经营管理者决策提供建议和依据,不利于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削弱了公司治理效应,很难实现公司治理目标。

三、相关建议

通过前面分析,我们知道财务部门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独立性差,内部审计有效度低。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有限。独立的内部审计模式中,董事会领导模式独立性高、有效度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不受限制,最能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内部审计真正参与到公司治理过程中。据此,我们建议如下:

1.设置隶属于审计委员会的内部审计机构。首先在公司内部设立审计委员会,该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而在其下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由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审计委员会由精通会计、审计、经营管理等相关专家组成,既能为内部审计部门提供专业指导,又能替内部审计部门做好董事会和高管层的沟通和相关事宜的交涉,进而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上保障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2.强化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现代企业管理界逐步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任何一家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经营目标都需要离不开有效的公司治理,而公司治理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内部审计将直接影响公司治理效应。而如何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关键又在于内部审计模式的确立。故而要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议我国上市公司要完善公司组织结构,在董事会下下设审计委员会,建立审计委员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不仅健全了公司治理框架,为内部审计工作营造优良的内部控制环境,更大程度上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越冬.内部审计职能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J].审计研究,2010(3):42-48

[2]宋云博,刘建民.浅议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J].经济师,2009(8):226

[3]赵瑜.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11.

[4]王奇杰.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5):123-128.

作者:申小梅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论文 篇2:

从内部审计的三大发展趋势浅谈其增值功能

【摘 要】 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舞弊案的爆发将人们的关注焦点从外部的环境转移到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上来。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本文对内部审计的三大发展趋势进行了解读,包括重新介入内部控制、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以及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并在这三大发展趋势中解析了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发展趋势; 增值功能

一、研究背景

2001年底,美国最大的天然气和能源批发交易商、资产规模高达498亿元的安然公司宣告破产,这次事件在美国乃至世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安然事件方兴未艾,2002年6月,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又爆出财务舞弊丑闻,并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多达338家上市公司、共计有4 093亿美元的资产申请破产保护。紧接着,美国国会迅速出台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该法案是美国证券立法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法案,在加强会计职业监管、完善公司治理、加强证券市场监管以及确保审计独立性等方面都颁布了一些新的强制性的规定。系列财务丑闻让美国各界人士审视财务舞弊和欺诈行为产生的根源,有了良好的外部立法、监管体制和成熟的审计技术,为什么舞弊和欺诈行为还会不断发生?人们将关注的焦点从外部的环境转移到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上。2002年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的揭露应归功于世通公司的内部审计师。辛西亚·库珀等三位世通公司的内部审计师披露了自2001年初以来世通公司高层将总额38亿美元的费用支出计在资本支出项下这一严重违规行为,如果这38亿美元费用按照当期费用计入成本,世通公司2001年和2002年第一季度将变为亏损。由此不难看出,内部审计发挥着巨大作用。与内部审计发挥积极正面作用相对的是,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的世界级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退出了历史舞台。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日益体现出来。

二、对内部审计三大发展趋势的解读

2003年9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IIA)总部前执行副主席理查·钱伯斯先生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内部审计高级研讨班演讲的专题《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中提到了内部审计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重新介入内部控制;二是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三是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2004年6月,时任IIA理事会主席的鲍勃·麦克唐纳维在中国内部审计演讲的内容中再次提到了国际内部审计的上述三大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不是个体学者的研究讨论,而是IIA对外界统一的提法。同时人们不由疑惑为什么这三大发展趋势中没有现今流行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内容呢?当人们解读这三大发展趋势后就会发现这并不影响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实现,前两大趋势重视的是企业制度的建设,而后一趋势则强调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试想,如果制度建设加强了,管理漏洞堵住了,人员的素质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那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自然而然减少了,即使出现了风险也有措施来控制和防范。

三、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解析

IIA在1996年6月提出了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而之前,IIA在1990年将内部审计定义为: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及为本组织服务所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以协助本组织成员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比较这两次定义,不难发现当今内部审计的性质和宗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内部审计的性质已由原来的“独立评价活动”转变为现在的“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内部审计的宗旨已由原来的“检查与评价组织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转变为现在的“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可见,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接下来,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的三大发展趋势来解析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一)重新介入内部控制

“SOX”法案第302和404条款明确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应包括对内部控制的评价部分。SOX法案颁布之后,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成为美国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强制披露内容,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领域中的职能得到再次强化和提高。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的制定与实施的责任不仅仅是管理人员、内部审计或董事会,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内部审计为现代内部控制提供咨询服务不能仅关注“硬措施”的实施,还应关注“软环境”的构建。现代内部审计比较推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简称CSA(Control Self-Assessment),这个自我评价体系体现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软环境”的关注,既是为现代内部控制提供咨询服务的有效手段,又能够对企业所有成员进行内部控制教育,提高其企业风险管理(ERM)责任感。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用来评价企业关键经营目标、围绕该目标存在的风险和为管理该风险而设计的内部控制的一套新兴的审计技术方法体系,最早由加拿大的海湾资源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运用,大大推动了该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IIA2002年对北美4 500位来自各种组织的内部审计负责人进行了内部审计增值实务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CSA被列为“当前内部审计最佳实务”的第二位,而在“未来将越来越重要的实务”中排名第一。

CSA就是在内部审计机构的推动下公司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以及所属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性和效果性,以期能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CSA把传统的只是由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内部控制评价转由公司各部门参与作业的人员亲自评估,帮助他们认识到内部控制不只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也不仅仅是高管层应关心的问题,应该是组织所有成员的事。它要求从整个业务流程中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汇总进行反馈。在这样的评审方法下,内部审计机构不再是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角,但它与管理层的协作可使审计重心从传统的事后评价活动向管理控制系统持续、交互作用的方向转变。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而言,他们能广泛接触各部门的人员,熟悉各部门的控制流程,更易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提高组织的竞争力,从全局的角度为企业增值。

(二)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

“SOX”法案颁布后,作为对“SOX”法案的积极响应,2002年7月23日,IIA在给美国国会的建议中指出:“一个健全的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有效治理体系的四个主要条件的协同之上的,这主要的四个条件是:董事会、高管层、外部审计师、内部审计师。”2002年8月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宣布了根据公司治理建议修改的新上市标准,同时接受了IIA的建议,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并与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并列成为公司治理的“基石”。IIA于2006年颁布的指引中再次重申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应发挥的作用:一是独立、客观地评价组织治理机构的适当性及具体治理活动的有效性;二是充当治理变革的倡导者,提出或倡导改进措施,以改善组织治理结构及治理实务,最终致力于改善组织运营。内部审计是通过对公司治理的其他三大主体发生作用而实现对内部治理的改善,即内部审计是作为其他治理主体可依赖的有价值的资源来发挥作用的。内部审计是“透视整个公司的窗口”,有效地整合资源,使组织达到增值目的。增值渠道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措施

从理论上分析,在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层之间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中,内部审计行使监督评价职责,可以增加财务信息及非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治理问题,有助于契约的签订和执行。内部审计最有资格监督信息的真实性,其基本宗旨之一便是通过审计手段向有关部门或人员提供真实信息,既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序,又可对代理人形成间接的约束,以利于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影响。

2.内部审计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

审计委员会设在董事会下,保证了其一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审计委员会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代表董事会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和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进行独立的评价和监督。同时审计委员会委员的聘用和报酬都由董事会决定,这样就降低了被高管层控制的可能性,从而加强了对高管层的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企业的管理部门,归属于审计委员会领导,不但增强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提高了其地位,而且可以真正地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3.内部审计是弥补外部审计不足的有力助手

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案例的发生使人们意识到外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保证,外部监督体系尚不完善。IIA对公司治理采取了更多的措施,不断强化内部审计治理职能。内部审计工作会对外部审计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产生影响,包括影响外部审计人员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评估风险、搜集实质性证据时所执行的程序。完善的内部审计可以使股东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防范决策风险,可以协助外部审计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以降低审计风险和监管风险等。

(三)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

由于安然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对账外负债业务的揭示以及世通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对38.5亿美元费用违规列入资本支出项目的揭示,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了公众和监管部门的肯定。内部审计师在帮助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也变得备受关注,如何加快内部审计人才建设以提高内部审计师的素质显得异常重要。

1.应加快实现内部审计职业化

内部审计职业化是指内部审计应当作为一种非自由化的社会职业存在和发展。这要求内部审计应当具有能够自我管理的独立组织;应该具有自己的人才资格认定机制、执业质量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职业化是为了形成社会公认的内部审计人才标准和人才市场,如现在国际公认的注册内部审计师(CIA),CIA需经IIA组织的考试取得。这样有助于企业能聘用到合格的内部审计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内部审计职业的社会价值。

2.应加快内部审计师审计理念和策略的转变

内部审计人员应同企业经营的目标保持一致,本着以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对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针对普遍性、连带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董事会提供具有建设性和全局观念的审计报告。而且,内部审计师应该清楚地知道影响特定组织和行业持续发展的各种要素,并具备审计这些要素的知识。内部审计师应该精通专业技术,认识企业风险管理及其执行与运作环境的重要性,应用其技术防范和降低风险,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组织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增加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玉.后安然时代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综述[J].审计研究,2005.

[2] 瞿旭.基于价值增值的治理导向型内部审计研究[M].大连出版社,2007.

[3] 张涛.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之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vol11(1).

[4] 李钧.内部审计如何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J].时代经贸,2008,vol6(100).

[5] 谢德仁.审计委员会制度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J].会计研究,2006.

[6] 张巧良,张磊.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探究[J].会计之友,2005.

[7] 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透视[J].审计研究,2003.

[8] I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Booklet,Sydney Australia,2004.

作者:肖雨潇

财务舞弊控制内部审计论文 篇3:

现代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构建

摘 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寻加强内部控制的合理方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控制弱化,是解除现代企业制度健康发展羁绊的根本途径。从现实看,我国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较差,许多企业亏损严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低,会计造假现象普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相关法律的遵循性差,如制假造假、偷税漏税等时有发生。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内部控制建设的滞后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就构建现代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体系和完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内部监督机制;财务舞弊;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是控制主体竞争的体现。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寻加强内部控制的合理方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控制弱化,就成为解除现在企业制度健康发展羁绊的根本途径。 从现实看,我国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较差,许多企业亏损严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低,会计造假现象普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相关法律的遵循性差,如制假造假、偷税漏税等时有发生。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内部控制建设的滞后是其主要原因。

一、现代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现状及评析

(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在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缺少行使内部审计的内在动力。主要缺陷为:

1.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

审计署明文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这表明内审无权监督单位负责人。企业内部审计的做法主要按照企业厂长(经理)的指令对本级各部门、下属各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一开始便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财务审计为主导,很少以积极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点和定位都不高,与国际内审发展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2.企业管理层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导致内部审计机构人员不稳定

有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审计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企业负责人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有规模的企业还没有设立审计机构,甚至还没有专职审计人员。有的企业内部审计仅靠单一的监督职能且监督力度不大,内审部门没有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及时拓展,审计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内审机构及人员的地位,出现了“无为而无位”的不利局面。

3.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手段落后,审计方式过于传统、僵化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及审计理念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企业审计人员大多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面前还有些无所适从。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监事会的缺陷

通过调查,我国企业的监事会存在明显的问题,具体可表现为:(1)成员弱:据上市公司1997—1999三年数据,从我国股份监事会成员组成看,文化程度偏低,大专以下的竟占72%,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代表比重低;政工干部比重高,专业人士不足;工程、经济干部比重低,会计、法律干部比重更低。(2)地位低:监事会成员中大量的内部代表都是公司高层领导的属员,乃是监事会权威性不高、监督作用不强的重要原因。(3)外部代表少:据统计,我国监事会中,内部代表竟占73.4 %。这么多的内部人掌握着监事会,对于其进退都由董事会尤其是董事长和与董事长关系密切的总经理控制的监事们,在监督由董事会领导的企业时,怎能没有后顾之忧?(4)监事会被架空:我国的监事会只是事后监督,掌握会计信息不够及时、不够深入,与董事会、经理层信息不对称。监事会是会议制,据调查,监事会成员中,专职监事仅占5%—8%,而且没有办事机构,成为空架子。(5)监督权威差:监督机构软弱无力,甚至成为花架子。多数企业由内部人控制,监督者在不同程度上受制于内部人,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三)监督机构重复设置,职能弱化

按照我国的传统和《公司法》规定,公司设立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的监事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除规定加强监事会外,还引进独立董事领导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从而造成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监事会职责的重复。

因此,我国公司内部经济监督弱化的根源,一是监督者权威性、独立性差,二是多头监督。为了强化财务监督,提高监督地位而试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出发点很好,问题在于原有的监督力量不去充分发挥,却另起炉灶,建立不够科学的制度,加剧多头监督,未能解决监事会弱化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片面引进英美法系国家的经验,而忽视我国应当统一监督机制的现实。

二、构建统一的内部监督体系

内部经济监督职能发挥的好坏不在于机构的多少,而在于机制是否完善。监督者的失职,甚至与被监督者同流合污,原因众多,根源在于由被监督者拿钱,聘请监督者监督自己的机制缺陷。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作机制”。要按“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对企业改革,必须强调监督、决策、经营管理三权分设、相互协调,通过监事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达到监督有效、运行流畅的操作机制。

(一)内审部门改由监事会领导

内审部门由监事会领导,对监事会负责,为监事会服务而非经理层。只有这样监事会才能掌握并监控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应规定经理不得干涉内审部门的人事变动,其任免权归监事会。内审部门定期向监事会提交审计报告及审计意见书,监事会还可以不定期要求内审部门对财务实行审计。该审计应包括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还有一些专项审计。另外在(基本准则)关于内审的定义中加入咨询活动方面的内容。这样,既保证了其定义的完整性,又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相一致。在监事会会议中,监事会通过内审报告等资料或通过咨询来确定监事会提案,并且该提案应列入股东大会审查范围。监事会在查看审计报告后,认为有必要时,可以提议召开股东大会。

(二)强化监事会的构成

针对目前我国内部人控制严重、控股股东通过控制董事会和经理层牟取私利,侵害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这一国情,我们认为在监事会成员的构成中不应有控股股东的代表。在董事会中控股股东已占绝对优势,其利益已有充分保障,因此,应明确监事会的监督主体是非股东(主要指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中小股东、职工和其他监督机构。在监事会中,每一种利益的代表人数都不得占绝对优势,而通过各种利益所有者之间的相互制衡、相互监督,使监督机制更加公开,更加公平。

(三)长期贷款人进入监事会

我国现行法律禁止商业银行向债券业和非金融业进行股权投资,这些行业的企业董事会中不应有任何来自商业银行的代表。当企业陷于债务困难时,一般并不改变企业的治理机制以更好地代表和保护债券人的利益。长期贷款人也是投资者,在“内部人控制”严重的中国,如果没有代表参加监事会,其利益很难得到有力保障。控股股东在董事会占绝对优势,并且在信息获取上也占优势。通过债权人派代表参加监事会,并提高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可保证利益共享,保证债券人的利益。这一点类似于德国、日本等二元制国家。债权人监事由主要的债权人直接推荐即可,最好是1—2名。

(四)加强监事会中职工代表的作用

在当代,职工逐渐成为人力资本,其作用越来越大。提高和扩大职工监事的作用,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德国《企业章程法》规定:监事会成员16—20人,股东和雇员代表各占一半,并分任正副主席。从正面看,德国监事会强大,职工参加监督好,值得借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体现工人阶级的主人公地位,发挥职工的积极作用。职工监事应由工会推荐改为公开竞选,因为在公开竞选中,职工对自己的能力有更清楚的认识,而且职工更有内在主动性。除此之外,《公司法》应保护职工监事不受董事、经理控制。职工监事在位期间和卸任后一年以内,原来的职位不得有太大的变更。这既消除了董事的报复行为,也遏止了董事和职工监事同谋的可能性。

(五)设置独立监事

建立独立监事制度,独立监事比独立董事更有超然性和独立性。应确保独立监事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职责。为了解决目前符合条件人员不足的问题,可以聘请符合条件的身体较好的离退休专业人士出任。独立监事和长期贷款人代表的介入,能够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削弱内部人控制。董事会是控股股东利益代表,主要行使决策权,监事会是债权人、中小股东和职工的利益代表,主要行使监督权,监事会内部三者相互制衡、相互监督,保证公开性、合法性。

(六)独立监事数人和内部审计负责人组成审计委员会,独立发布审计报告

建议由独立监事数人和内部审计负责人组成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有权独立发布审计报告。独立监事领导并掌握审计委员会的控制权,能够削弱内部人控制。美国公司审计委员会全由独立董事组成,我们认为应当吸收内部审计负责人参加,使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掌握本企业信息充分的特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审计委员会的能力。审计委员会的隶属有董事会和监事会(如荷兰)两种模式。为建立统一的、坚强的监督体系,强化审计监督的独立性,显然以隶属于监事会为宜。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与监事会结合,形成统一、独立的多层次的监督系统,形成新的有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内部监督的加强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内部经济监督系统与外部监督系统协同实现监督职能。

三、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措施

(一)法律方面的建设

当今中国实行的法律法规在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以及信息发布方面存在着很多漏洞,对各类会计造假行为的监督力度不强。企业改革应当打破过去的做法,从源头上发挥监控作用,修改现有的法规和制度。一是要制定会计法的实施细则,保证会计法实施的有效性。二是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公司法规制度,赋予我国公司监事会的业务状况调查权、代表公司权、人事监督权、股东大会提案权。三是要明确监督责任、完善激励机制。

(二)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手段、方法的建设

在任命机制方面,也该强调其独立性,监事会成员独立于董事会和经理对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方面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应该在监事的提名上做出明确规定,以避免由董事会或经理提名监事的情形出现。职工监事的提名和选举自当归于职工代表大会,而股东监事的提名则应归于单独或合并持有一定股权的股东或一定人数的股东集合。同时,监事会也应承担起部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责任,因此,在投票方法上可以采用累加表决制。

在资格认定制度方面,为保证监事能胜任主要内容为财务监督和经营管理人员行为合法性监督的监事会工作,至少应当要求监事必须具备法律、财务、会计或宏观经济等某一方面专业知识,其中至少得有一人具有公认的会计师或审计师资格。

(三)加强内部审计与监事会结合

将多个职能部门合并成一个部门,由监事会统一领导,在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和目的的前提下,对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重组,确定科学的控制点,以尽可能减少控制环节,简化控制程序,提高控制效率,降低控制成本。

参考文献:

[1] 陈汉文,等.帕蚂拉特财务舞弊事件分析及其启示[J].财会通讯,2004,(3).

[2] 杨宗儒,李延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制衡机制的探讨[J].南方经济,2004,(3).

[3] 李维安,张亚双.如何构造适合国情的公司治理监督机制[J].当代经济科学,2002,(3).

[4] 李耀.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研究[J].财经研究,2002,(4).

[5] 黄彤.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与职责划分[J].会计月刊,2004,(3).

[责任编辑 李 可]

作者:李让红,魏祥健

上一篇:房屋出租合同三篇下一篇:上半学期总结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