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会计财务控制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部财务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建立内部财务控制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计法》的需要,也是会计履行其基本职能的需要。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才能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防止错误和舞弊,增强竞争力,确保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的增值。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内部会计财务控制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内部会计财务控制论文 篇1:

浅析如何建立健全中小学内部会计财务控制制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小学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阐述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健全中小学内部会计控制的四个关键控制点。

关键词中小学会计财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正因为内部会计控制对一个单位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各行各业都在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投入的资金逐年加大,教育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伴随着资产总量的增加,各个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是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一些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较薄弱的表现及成因

(一)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内控会计制度没有健全,有的单位有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财务人员的配备不完整,职责分工没有相互牵制;银行印鉴的保管,没有互相制约;在现金支付的过程中,没有相关健全的手续;在采购合同订立、采购的过程中没有必要的质量、价格的把关;在资产验收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入库、领用、保管等环节的把关。这些管理上的漏洞给了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资金挪用,国有资产流失。

(二)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人们的习惯认识中中小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相对来说机构规模较小、人员少,从上至下的工作中心是教学,与经济工作关系不大。其财务工作只要做到“钱够用、不出错”就行,一直以来都是“在学校不能教书的人才去做会计”,致使财务人员的配备比较随意,根本不考虑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且在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会计的地位和待遇都比较低。有的小学校编制少,财务人员是教师兼职,他们本身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仅限于“把账做平、把钱对上账”,认识不到岗位的重要性,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会计工作的绩效。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执行制度不到位、不彻底。

周围环境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认识不够,再加上财务人员本身的不足,导致学校的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现金管理、采购与付款、资产的验收与使用等涉及到的一些重要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严格的职责制度,即使有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存在偏差,或根本不按规章制度办事。

3.经费的来源问题。

中小学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日常运转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于上级拨款,改善办学条件的大部分物资设备都来自于上级调拨,这是造成“重买轻管”的根本原因。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二、加强中小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几个关键点

新《會计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财政部也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照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感到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已非常必要。要做好这项工作,真正发挥其作用,除了思想上的重视和人员的配备以外,还应突出以下几个关键控制点:

(一)资金收付的内部控制

资金收付工作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1.要重视选择合适的人员,各学校安排的会计人员一定要是有责任心、肯学习、肯钻研、热爱会计事业的专业人员。2.办理现金收支的有关人员应相互制约,做到账、款、物分管;会计、出纳分离;银行印鉴分开保管等。3.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未经授权的人不得审批;被授权的人只能在权限范围内行事;所有的财务开支不经批准不执行;已批准的不得擅自改动。

(二)资产增减的内部控制

由于学校的固定资产不必提折旧,又存在“重买轻管”的思想,所以人们更加重视的是货物购入的时间早迟、能否实用,对事后的验收、领用等环节重视不够,造成购入、验收、付款、领用程序颠倒,大量资产状况不明,增加、减少不及时入账,账实不符的现象。同时,对资产疏于管理,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被盗和毁损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化公为私。因此加强控制,建立以财务部门监督、保管部门管理、使用部门配合共同负责资产的安全、完整的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应建立实物资产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保管、领用、盘点、处置、报废等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资产被盗、损坏或挪用。

(三)采购过程的内部控制

采购工作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环节,与财务工作息息相关,是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对于属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内的物资设备采购实行政府采购,对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外的设备和零星物品的购置由学校自行采购,无论是政府采购还是自行采购都应在请购、审批、订立合同、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建立关键控制点。1.要使各环节的人员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2.对各岗位订立责任制度并加以落实,制度到人,责任到人,以堵塞采购业务中的漏洞,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四)日常公用支出的比例控制

学校的日常公用支出主要由办公经费和教学经费组成,一般来说前者完全是费用性的,不会转化为任何成果;而后者则是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耗费,可转化成服务和成果,是实现责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之一。可见前者的比例应相对稳定,后者比例应逐步提高。具体来说,增加教学经费是以降低办公经费为基础的,这就要求对管理过程中特别是经费使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在强化制度管理的同时,对每一项费用确定科学的费用标准,制定相应的措施,及时堵塞漏洞,实现优化支出结构,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教育是立国、兴邦之本。中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资金的来源和使用都将会是多渠道的,资金的总额也会随着国民经济逐步增长。如何管好用好这部分经费,使之在教育领域更好发挥作用这也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而提高认识,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其基础和保障。

作者:周良崇

内部会计财务控制论文 篇2:

对高等学校内部财务控制的思考

内部财务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建立内部财务控制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计法》的需要,也是会计履行其基本职能的需要。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才能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防止错误和舞弊,增强竞争力,确保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的增值。

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分析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必须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并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制度。目前,虽然各高校大都建立了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但具体实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更为严重的是还存在着无章可循、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现象,使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高校领导层对于内部财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模糊,生怕内部财务控制会束缚、控制他们分管的事务,使自己难以施展才能。即使有的实施了内部财务控制也无非是一些制度而已。对内部财务控制重要性和紧迫感认识不够,导致了内部财务控制有据难依,造成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设计上脱节,执行中有漏洞。

2. 内部财务控制滞后。我国现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还不完善,许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执行情况差。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未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考核和奖惩力度疲软,从而人为地削弱了执行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财务控制的项目不够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对外投资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不够规范,普遍缺乏风险意识,不考虑投资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决策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二是内部财务控制约束的对象不够全面。在实施内部财务控制时,有些高校约束的主要是对财政经费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而对各校办产业及后勤实体等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约束得很少。三是内部财务控制的范围不够广泛。如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经费的内部财务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特别是创收经费等的内部财务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财务纳入内部财务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对基建帐务的处理是以其行业会计制度为依据的,难以对基建进行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对于这些对照制度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工作中“人”的因素取代了按章办事,随意性不断加大,严重影响到会计信息的正确性、真实性。

3.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高校对会计人员过分强调服务意识,弱化了会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也给审批人员(一支笔)一种误导,只要有经费指标我就能审批,对于会计人员的监督避而不谈。会计人员稍微提出疑问或者发现弄虚作假,往往得不到各级部门和有关人员的理解和支持。若会计人员失去了记载经济业务事项内容审核的职能,对会计经济业务的内容审核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一些违法收支的监督多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上。即使出了问题,有关领导的干预也使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监督缺乏刚性。

加强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势在必行

由于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直接后果有:(1)严控的支出费用项目失控。如: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电话费、车辆维持费都属于严格控制支出的费用项目,但在实际业务活动中,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导致这些费用逐年上升,挤占教学业务费。(2)货币资金控制不力,出现“小金库”现象。(3)财产物资内部控制薄弱。固定资产及材料采购、验收、保管等职责未严格分离,材料的领用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改造的固定资产不作帐务处理,造成资产账实不符及国有资产流失。(4)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失真的会计信息掩盖了学校经济活动的真相,甚至成为经济腐败的温床。

完善我国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1.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内部财务控制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内部财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因此,各个高校应当转变原有的观念,把对内部财务控制的认识统一到这些规定上来,树立正确的内部财务控制意识。当前主要应着重树立八种意识,即全面预算控制意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意识、授权批准控制意识、会计系统控制意识、信息化技术控制意识、财产保全控制意识、风险控制意识、内部报告控制意识。

2.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就是为了保证高校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完整、安全,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内部财政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遵循六个基本原则,即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和高校内部实际情况、具有广泛约束性、符合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实行内部牵制原则、讲究成本效益原则、实行动态的信息反馈原则,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货币资金及实物资产管理制度、重大事项管理制度。

3. 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必须与其他内部管理控制有机结合。内部财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离开管理控制来谈财务控制,纯属无稽之谈。从会计和财务的“合”到“分”的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出财务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会计和财务作为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经历了从“合”到“分”再到“合”的过程,作为信息化的、系统化的高校会计管理向内部管理的其他领域和业务领域不断渗透,使内部财务控制已经涵盖了财务控制的全部内容。

由于社会信息化建设以及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除了与财务的融合外,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与其他内部管理控制联系也更加密切,彼此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即内部财务控制也不断向人事、行政、业务等领域渗透,形成全方位的控制系统。也就是说,一方面高校内部控制的各个内部管理控制方面都是具体的控制,有自己的体系、方法、控制过程和对象;另一方面,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对象具有全面性和复杂性,几乎与每一种内部管理控制方式都发生联系。所以,内部其他管理控制如果离开了内部财务控制,管理是不完整的,容易出现在某一管理方面失效,并造成管理漏洞。

4. 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必须建立完善监督和评价机制。高校应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这是由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政府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要求。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内部财务控制设计是否严密有效,能否防止、发现和更正可能出现的差错和舞弊;二是内部财务控制措施是否一贯有效实施,包括如何执行,是否一贯执行收支业务的合法性及资金核算、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进行严格监督,还应对学校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程序以及投资项目的会计核算、投资收益、投资管理等情况进行定期审计或审计抽查,对内审发现的问题必须严肃处理。此外,还必须对内部财务控制作出评价,并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董 恒

内部会计财务控制论文 篇3:

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摘 要]母子公司企业集团是我国企业集团的主流形式,作为多个法人的企业联合体,其财务控制问题较为复杂,既包括单体企业财务控制问题,也包括母子公司间的财务控制问题,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需要建立由单体企业财务控制机制与母子公司间的财务控制机制相结合的财务控制体系,并与母子公司治理机制相融合。对此,本文系统地阐释母子公司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的构成与要求,提出完善母子公司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集团;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母子公司治理机制

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具体模式有两种:一是“金字塔型”的持股型结构,又称母子公司模式。这种模式一般由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多个核心企业(子公司)及若干个在资本、技术、市场等方面具有密切联系的非核心企业(子公司或孙公司)所组成。集团公司(母公司)通常是一个实力强大、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资本运作企业,其他企业(子公司或孙公司)则是由集团公司(母公司)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务协作等纽带控制和联接的具有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功能的专业化或多样化经营实体,各成员企业之间既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又实行统一领导和分层管理的制度,由此形成一个多层次、规模巨大、实力雄厚、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的企业联合体。这是标准的产权控制模式,也是国际上包括我国企业集团的主流模式。二是“环形”的交叉持股型结构。这种模式一般是由若干个“金字塔型”集团重组后所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企业联合体,或称“命运共同体”,具体来说,“金字塔型”集团中的成员企业(或者是主要成员企业),依次循环交叉持有股份,形成环状型的持股系统。这是特殊的产权控制模式,也是日本企业集团的典型模式,在其他国家包括我国较为罕见。因此,本文所讨论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主要针对前者而言。

企业集团作为企业联合体,其本身并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其整体权益要通过明确的产权关系和集团内部的契约关系来维系。集团公司与核心企业(母公司或子公司)基于生产、销售、资金和管理上的绝对优势,控制其属下成员企业(子公司和孙公司)按照企业集团的总体目标协调运行,并为其属下成员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管理、市场和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但是,基于各自的利益要求,成员企业之间难免产生利益冲突或矛盾,基于成员企业之间的内在关联,某一成员企业的成败也必然会影响或危及到其他关联企业。这就需要企业集团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母子公司治理机制,包括母子公司管理组织制度、集权与分权制度、激励与监督制度等,以便从制度设计上有效地提高企业集团战略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投融资管理、财务监督与控制管理、技术创新与发展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本文将围绕其中的一项重大问题——企业集团财务监督与控制问题展开讨论,旨在研究和提出一套嵌入在母子公司治理制度体系之内的企业集团财务监督与控制制度体系,以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监督与控制的制度效率,促进企业集团有效运行、健康发展。

一、母子公司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构成与要求

母子公司企业集团作为多个法人构成的企业联合体,其财务控制主体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且有层级性。不同的财务控制主体所进行的财务控制,其内容与要求也不尽相同,需要建立不同的财务控制制度与机制。这就要求,构建有效的母子公司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必须按照财务控制主体不同,将其财务控制分为两种,即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和成员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针对不同的财务控制,按其内容与要求,建立两种不同的财务控制制度,由此形成一个母子公司既统一管理,又分权而治,两种财务控制制度与机制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母子公司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这个系统,要嵌入到母子公司治理体系中,与母子公司治理机制融合,从而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率。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是母公司基于所有权而对子公司进行的外部控制,具有所有权监管经营权的属性,需要从集团母公司开始,并以集团母公司为核心,按照持股多少与层级,逐级建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外部控制制度与机制。主要控制内容与方式包括:一是制度建设控制,即:母公司基于股东身份,要求独资、控股和参股子公司依法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与之相融合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强调制度效率;二是战略控制,即母公司利用股东会投票机制,控制子公司董事会的重大投融资决策和利润分配方案等,同时派出人格化代表进入子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策与监督机制,落实母公司的财务战略,监督子公司的财经活动;三是审计监督,即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与报告定期审计监督,对主要责任者定期进行责任审计,包括离任审计。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控制与监督,保证母子公司既相对独立,又统一管理,以维护母公司权益和集团的整体利益。

2.各成员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各成员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是各成员企业基于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而进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具有企业内部治理与管理的属性,需要在企业内部治理与管理制度框架内建立财务控制制度,形成以会计核算与监督为基础、内部审计和董事会与监事会监督相结合的财务控制系统。主要控制内容与方式包括:一是决策控制。即在企业内部治理与管理制度框架内,对企业重大经济决策建立有效的财务分析、评价与风险控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企业因重大决策失误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二是过程控制。即在企业管理制度框架内,建立严格的财务会计制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全过程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严防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三是审计监督与反馈控制。即在企业内部治理与管理制度框架内,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报告制度(包括合并报告制度),内部审计与董事会独立审计、监事会财务审计以及纪委监察制度相融合的审计监督制度,对企业经营活动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定期审计,并进行反馈控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或可承受程度。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核心,而各成员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是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控制的基础或延伸,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共同决定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的务实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母子公司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效率。母子公司企业集团作为多法人的联合体,既面临着母子公司各自的所有者如何管理和监督经营者这一古老的公司治理问题,也面临着母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协调与控制问题。

第一,建立健全母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财务控制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相融合。也就是,母子公司都要依法建立股东会(独资公司除外)、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独立、各有分工、各负其责的公司管理体制,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在各方面包括财务控制方面各自不同的权利和责任,由此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经营决策权与监督权和执行权的有效分离与制衡,为建立和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提供坚实的企业法人治理与管理组织制度基础。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并努力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在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少数股东具有绝对或相对控制权,董事会可能既受制于大股东,又受制于管理层,导致大股东可能滥用控制权甚至与管理层合谋,董事和董事会难以独立于大股东和管理层而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在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股东会可能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较为严重,导致股东会难以发挥作用,董事会和监事会难以有效履行其善意经营与监督责任。三是在母子公司之间,母公司凭借其控股地位可能会利用关联交易来增加自身利益,导致其他股东利益乃至公司利益受损。四是在国有股权比重大、国有产权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由于国有股权代表缺乏自然人股东所具有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要求与能力,导致国有股权可能成为“廉价投票权”或者滥用控制权。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创造性地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同时要改革和完善国有产权监管体制,根除国有产权缺位、错位与越位问题。

第二,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建立健全母子公司内部财务监督制度。母子公司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包括经济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制度、会计核算与监督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纪检监察制度、独资子公司财务总监外派制度、财务监督人员岗位交流制度与考评制度等,这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的重要基石。基于这些制度,要切实加强企业经济决策的财务分析与评价,统一集团内部会计核算规则与方法,提高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人员及工作的独立性。此外,要整合监督资源,构建审计监督、纪检检查与监事会监督协调合作机制,以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率。

2.强化预算控制,提高财务控制的科学性。预算控制是企业财务控制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全面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控制方法。

各公司必须着力提高预算编制水平,防止或消除预算编制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一是在组织分工与协调方面,要有一个权威部门牵头,按照各部门业务工作的需要来制定、协调并完善计划,防止预算编制工作难以落实。二是在编制方法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适应的预算方法,如零基预算、固定预算、弹性预算等,防止预算编制工作被简化为一种在过去基础上的外推和追加,从而使预算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控制作用,甚至偏离了方向。三是在预算审批环节,要重点审查预算编制方法和数据来源,防止预算审批走过场,甚至以主观想象为根据任意削减或增加预算。在此基础上,要严格监督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否则,再好的预算也失去了价值。

3.完善集团内部财务报告制度,增加透明度。信息不对称,既是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也是上述各种制度安排能否发挥有效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如何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必然是公司治理和财务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一般地,为了保证控制主体能够及时获得各种必要的公司信息,能够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正确决策,并对有关人员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企业集团内部必须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或报告制度。主要包括:一是要依法或依据公司章程明确规定各公司信息披露或报告的方式、内容、时间、渠道、责任主体和不同责任主体所要承担的各种责任等问题,保证信息披露或报告制度的科学性与完备性。二是要依法或依据公司章程规定集团内部统一使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与审计制度等,保证各公司所披露或报告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有效。应该说,有效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独立审计制度,是保证信息披露制度能够发挥有效作用的基石。没有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有效的独立审计制度,即使建立了严格的信息披露或报告制度,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可能不全面、不真实或不及时。相反,利用相关的财务会计政策和独立审计政策而提供一些能够粉饰公司业绩、掩盖公司风险的财务信息,更会产生一定的欺骗性或误导性,在客观上起不到积极作用。因此,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必须以科学有效的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和独立审计制度为前提。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良好的制度建设,还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此,一是建立一套切合实际、务实有效的财务监督人员选用标准,包括政治素养、专业素质、职业背景、身心状况等多个方面,保证所选用财务监督人员能够胜任专业性强、压力大、责任要求高的财务监督工作。二是加强人员队伍培训,不断提升人员素质,满足日益复杂变化的工作要求。三是建立以收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与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构建一样,要改进财务监督人员的收入结构,提高其收入水平,规范其职务消费标准,使之成为激励和约束财务监督人员自觉自律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郑跃.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J].企业会计,2014,07.

[2]张娜.我国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研究[J].经营战略,2014,20.

[3]张战平.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财务与管理,2014,07.

[4]张巧兵.论公司治理视角下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构建[J].财经界,2014年第19.

[5]李角奇.公司治理国际比较分析及中国公司治理目标模式创新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8.

责任编辑 宫秀芬

作者:李角奇 魏亚男

上一篇:地铁施工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学校教育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