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销售的内部控制措施(共15篇)
产品销售的内部会计控制,中国企业主要通过授权,签约,收款,发货,审核,对账,清理好几个环节,按其操作的先后次序进行
一、授权
企业计划部门或企划部门审核销售部门提出的产品销售计划,批准将发生的产品销售业务,并签字盖章以示审批授权产品销售产品销售业务经办人员规定经办权限
二、签约
销售人员根据销售计划和授权与买方客户草签产品销售合约;审计稽核部门审核大宗产品销售草签合约,并签发稽核意见,销售部门依据合同法与客户正式签约
三、收款、开票
财务会计部门审核销售合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后,根据销售合同约定规定的时间和收款方式收取款项,并开出发票和提供发货单,出纳人员根据销售合同将有关单据送交银行办理托收;如合约规定收款期,应跟据发票记入应收账款账户。
四、发货
仓管员审核销售发票的提货联(提货单,发货单)的完整性和手续的完备性后,发出货品并且据以登记仓库账册
五、审核
会计部门负责产品销售账务的会计要审核销售发票运货单,收款凭证,审核销售折扣和折让是否有依据,已按规定审批,则签字以于审核,并编制会计分录传达室票在该传递前,会计部门主管或其授权人审核该票的完整性、处理手续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六、记账
负责记录产品销售账的会计,根据审核无误的发票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产品销售明细账,并加以核对,总账会计账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
七、对账
在稽核人员的监督下,产品销售账的会计要与货仓的保管人员定期核对产品销售明细账,货仓产品实物账,产品销售总账,对产品的账面结存和实存进行账账、账物、账表核对,并互相取得对方签证以于示以账
八、清理
1 蒸发系统流程介绍
从预蒸发来的质量分数为83% 的经尿液泵送到一段蒸发加热器 ( 401-C) 加热, ( 401-C采用0. 4MPa蒸汽加热) , 然后进入一段蒸发分离器 ( 401-F) 蒸发分离。浓缩后质量分数为95% 的尿液进入二段蒸发加热器 ( 402-C) 加热, ( 402-C采用0. 8 MPa蒸汽加热) 。为了提高尿素强度, 在一、二段U管中加入甲醛。经过402-C加热后的尿液进入二段蒸发分离器 ( 402-F) 蒸发分离, 通过二段蒸发后尿液质量分数达到99. 7% , 最后通过尿液熔融泵 ( 401-J / JA) 送至造粒塔造粒。一、二段分离器顶部出来的水汽混合物被送到蒸发冷凝器中冷凝, 冷凝液进入氨水槽 ( 701-F) 回收, 未被冷凝的气体由喷射泵抽出送入 ( 305-E) 洗涤后, 经烟囱 ( 702-F) 吸收后排入大气。
蒸发装置还有一套洗涤系统, 用701 - F内的稀氨水对一、二段蒸发分离器进行洗涤, 从而降低尿素在分离器中生成缩二脲的量。对分离器改造后, 为确保气液相的分离效果, 在分离中增加了“百叶窗”, 洗涤液首先进入二段, 洗涤后温度为25℃、质量分数15% 的尿素稀溶液送到一段作为洗涤液。为了提高洗涤液温度, 在调节阀 ( FV-405 阀) 后进入402-F管线上增加了0. 9 MPa的蒸气。经一段洗涤后温度为60℃、质量分数35% 的尿素溶液送到尿素贮槽 ( 303-F) 回收。蒸发系统流程示意图见图1。
2 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的因素
尿素产品的国家控制指标有: 缩二脲、水分、粒度、甲醛含量, 详见表1。
2. 1 影响缩二脲的因素
尿素产品中缩二脲含量的多少与系统负荷及工艺操作有较大关系。负荷越低, 产品中的缩二脲含量相对偏高。在工艺上, 缩二脲的生成与工艺物料的游离氨含量、操作温度、停留时间有关。停留时间长, 缩二脲形成的也多。当游离氨含量较高时, 产生的缩二脲少, 而操作温度高对应的缩二脲也高。
合成系统中: 缩二脲为0. 3% 左右。
循环系统中:缩二脲为0.4%左右。
蒸发系统中:
尿液储槽缩二脲为0. 5% ~ 0. 6% 。
蒸发一段缩二脲为0.8%左右。
蒸发二段缩二脲为0. 9% 左右。
2. 2 影响水分的因素
影响尿素水分的因素较多, 主要包括一、二段蒸发温度、真空、蒸发后的尿液浓度、蒸发负荷、环境温度、湿度等。尿液进行蒸发的必要条件是: 在加热的条件下, 不断供给热量, 不断移走尿液闪蒸所产生的气体。因此, 温度和真空是对水分控制的关键因素。
2. 3 影响粒度的因素
蒸发负荷、喷头转速是影响粒度的主要因素。在生产中不同的负荷要对应不同的喷头转速, 喷头的正常转速为: 180 ~ 240 r/min ( TX302 /303) , 转速过高有可能使离开喷头的尿液尚未来得及固化就碰到塔壁, 从而造成粘塔; 转速过低会使尿液过于集中或在离开喷头时就粘在一起, 下落冷却不好形成结块, 使刮料机臂上粘结尿素严重。因此, 喷头转速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粒度。
2. 4 甲醛含量的影响
甲醛加到一、二段蒸发之间的熔融尿素里与尿素作用, 在碱性介质中生成脲基甲醇 ( NH2CONHC2OH) 或脲基二甲醇 ( HOCH2NHCONHCH2OH) 脲醛聚合物, 改变尿素内部结构, 从而改变了尿素产品质量。该脲醛聚合物有水解性质, 水解出的NH3、CO2同样可被作物吸收, 所以也是一种好的缓释肥料。同时, 甲醛的加入提高了尿素产品的粒度和强度, 减少了尿素造粒时的粉尘和包装、运输过程中的粉尘。但是, 甲醛加入量的高低对尿素产品和尿素系统有极大的影响: 加入量低, 尿素产品的粒度和强度降低, 从而增加了尿素造粒时的粉尘和包装、运输过程的粉尘; 加入量过高, 工艺冷凝液中甲醛含量上升, 对水解系统造成不利影响。所以, 根据很多厂家的经验, 控制在0. 15% ~0. 3% 为宜, 冬天和销售旺季少, 夏天和销售淡季多。
3 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
3. 1 降低产品缩二脲的措施
缩二脲的生成与游离氨含量、操作温度、停留时间有关。
1) 在合成系统中, 操作温度高, 但游离氨含量较高, 只要控制住停留时间, 那么产生的缩二脲就不高。因此, 在生产中, 在保证循环系统不窜气的情况下, 尽量控制汽提塔在低液位操作。
2) 在循环系统中, 主要是控制停留时间, 要保证精馏塔在低液位操作。
3) 在蒸发系统中, 工艺物料游离氨含量较少, 缩二脲的产生对温度和停留时间较为敏感。要求蒸发一、二段温度严格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尽量使尿液储槽尿液在低液位操作。严格控制蒸发负荷, 不得使尿液满入402-F内。因此时尿液质量分数在99. 7% , 游离氨相当少, 而尿液温度在140C°左右, 尿液满入402-F后, 停留时间增加, 缩二脲会大量产生。
3. 2 降低产品水分的措施
3. 2. 1 蒸发温度的控制
温度控制较高对产品的水分较为有利, 但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相对的, 温度控制过高将导致缩二脲的生成, 反之, 温度控制过低对缩二脲较为有利, 又将导致产品的水分超高。因此, 对蒸发系统温度控制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 必须根据负荷调整蒸发加热器的温度, 防止偏高或过低, 目前主要是通过TIC-403 与PIC-405、TIC-404 与PIC-406 串级控制来调整蒸发系统的温度。当蒸发负荷FI601 ≥85 t/h时, TI404 控制在139 ~140℃ 之间, PIC406“PV”≥0. 42 MPa; 当FI601 <85 t / h时, TI404 控制在138 ~ 140℃ 之间, PIC406“PV”≥0. 38 MPa; 操作过程中尽量保持LV405, LV404“OP”值在90% 以上。生产中还应避免蒸汽冷凝液在401-C、402-C壳侧积存, 以及0. 4 MPa和0. 8 MPa蒸汽压力波动而引起产品水分超标。因此, 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一、二段蒸发的温度, 另一方面必须要确保蒸汽冷凝液的排放畅通, 防止蒸汽压力过低造成产品水分超标。
3. 2. 2 蒸发真空的控制
真空控制是产品水分的关键过程, 真空高, 尿素水分低, 真空低 ( 差) , 尿素水分高。在生产中蒸汽压力对真空的影响很大, 要控制好0. 4 MPa的蒸汽压力。洗涤系统的洗涤效果也影响蒸发真空, 洗涤不好“百叶窗”容易堵塞, 这时虽然二段真空高但是二次蒸汽无法抽出, 这也将影响产品水分。在进二段蒸发器的调节阀FIC-405 阀后引入一根0. 9 MPa过热蒸汽来提高洗涤液温度增加洗涤效果, 生产中要控制好洗涤系统。
3. 3 提高产品粒度的措施
为了保证产品的粒度, 除了控制好蒸发系统温度、真空外, 还改用新型喷头, 根据不同的负荷及时调整喷头转速。加强皮带粒子温度的监控, 在夏天下雨时及时关好皮带系统及散装库的门窗, 并在产品到包装前增加筛分以便提高产品的粒度。
3. 4 甲醛含量的控制
产品的粒度的控制是产品质量的关键, 甲醛的加入也是一个控制过程, 在夏天气温高, 负荷高时, 甲醛控制在0. 25% ~ 0. 35% , 而冬天或负荷低时控制在0. 15% ~ 0. 25% 之间。
参考文献
[1]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日产2300吨尿素生产工艺手册[M].云南水富: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2012.
[2]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日产2300吨尿素生产知识问答[M].云南水富: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2008.
摘 要:量检具的测量水平对产品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本文以发动机缸盖阀座跳动检测为例,说明量检具在阀座制造中的应用及其改进。
关键词:量检具;气门阀座跳动检测;圆度仪
1 概述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发动机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零部件,而影响发动机性能的核心部件则是缸盖,尤其是缸盖阀座部位的加工质量,更是影响整个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受夹具刚性不足、刀具磨损、切削参数设置偏差较大,都可能影响缸盖阀座的加工质量,导致变形或振纹,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燃烧室泄漏,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2 量检具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检具是根据不同产品的检测要求和特点而设计和制造的一种专用检测工具,包括专用夹具和测量附件两部分,具体则包括定位装置、夹紧装置、测量装置和辅助装置等。测量结果用以评定产品是否合格。利用检具,可对产品的尺寸、角度、几何形状、装配精度、扭矩等参数进行测量。当产品生产规模较大,某尺寸或参数检测频次较高时,工件结构复杂,使用通用量具难以测量时;测量形位公差时应使用检具测量。
3 量检具的应用及其控制
气门阀座加工质量的监控可通过测量气门阀座跳动公差来实现,跳动公差的检测方法直观,一般采用专用的夹具即可实现,因此阀座跳动检测技术发展较快。
3.1 機械式阀座跳动检具
第一,测量原理。机械式阀座跳动检测技术含有人工操作部分,因此测量误差较大,但测量链短,结果便于观察,成本低,因此仍有广泛的使用价值。机械式阀座跳动检测原理为:检具前侧以光滑圆柱心轴对导管孔轴线进行模拟,后侧用杠杆机构和一钢球(或杠杆千分表的表头)与阀座锥面进行接触,手工旋转检具,同时观测检具上千分表的示值变化。千分表示值在一周内的最大差值就是阀座相对于导管孔的跳动误差。
第二,误差分析。由机械式阀座跳动测量检具的测量原理可知,测量精度主要由模拟导管孔轴线的心轴的型式、产品自身的加工精度两方面因素决定,误差主要来自于心轴和导管孔之间的配合度。
第三,改进措施。改进心轴型式,提高心轴制造精度是降低测量误差的有效途径。将原有的圆柱心轴改为锥度心轴或带锥组合心轴可降低测量误差,但改进后的缺点是测量不方便,若用力过猛,可能会发生锥面与孔卡住的现象。因此,后又改进为光滑圆柱心轴分组使用的方案,减少了配合间隙带来的误差。
3.2 气动式阀座跳动测量检具的使用及控制
气动检测阀座跳动的测量检具发展较快,至今已经历了单喷嘴-双喷嘴-三喷嘴-五喷嘴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单喷嘴气动式跳动测量检测原理:将气动喷嘴布置到阀座或导管孔定位轴心的截面上,以球冠模拟阀座中心,以光滑圆柱心轴模拟导管孔轴心,以此为测量基准旋转检具一周,指示表上的示值变化量即是阀座跳动测量值。评价:与机械式测量检具一样,仍存在较大的误差,但读数较为方便,减少了读数误差。
双喷嘴气动跳动检测原理:两个气动喷嘴分别设置在阀座锥面和导管孔的截面上,并利用布置在导管孔下截面上的定心簧片消除心轴和导管孔的间隙,利用电动机旋转检具,消除了人为误差,提高了测量精度。
三喷嘴气动式阀座跳动检具原理:阀座锥面一个、导管孔上下截面各一个,共布置三个气动喷嘴,其中锥面的喷嘴采用一个气动传感器,导管孔上两个喷嘴共用一个气动传感器。而且导管孔截面上的两个喷嘴的直径不同,采取对向布置的方式,利用定位销在零件上进行辅助定位,测量精度进一步提升。
五喷嘴气动式阀座跳动检测原理:阀座布置一个球形接触式气动喷嘴,导管部分配两个测量截面,四个独立孔式气动喷嘴,喷嘴180°,配置专用定位板以固定检具手柄。五喷嘴气动式阀座跳动检具集跳动、同轴度、圆度测量于一体,带有SPC统计分析功能,可实现实时监测。测量时以阀座部分加工成的一段圆弧面为测量基准,通过扫描阀座所得数据计算其圆度,然后结合导管孔相对气门阀座的同轴度的测量值计算阀座的跳动。五喷嘴气动式阀座跳动检具的测量精度和速度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且故障率低,是阀座跳动检测的发展方向。
3.3 电感式阀座跳动测量检具的使用及控制
电感式阀座跳动检测原理与气动阀座跳动检测原理一样,但在检具锥面上和导管孔上截面布置的是电感测头,下截面布置有弹性体的定位中心点,因此测量精度较高,可达到0.1μm,该仪器的误差来源于导管孔下截面的单边弹性体。其他误差来源为电感式检具重量较重,需要人工扶持手柄,易产生人为误差。电感式检具采用接触式测量,容易造成导管孔损害,故障率相对于气动检具来说要高一些。
3.4 圆度仪测量阀座跳动
测量原理:先利用气门导管孔调平工件,然后以导管孔圆柱的测量结果作为基准,对阀门圆锥面进行扫描,最后计算阀座的跳动和圆度。阀座圆度的好坏对阀座密封性影响较大,若跳动检具能实现高精度的阀座圆度的测量,可有代替阀座气密性检查工具的可能。
圆度仪应用于测量阀座跳动之初,需要依靠用专用支架靠人工对零件进行调平,且测针缺乏专业性,降低了测量结果的效率、精度和可重复性。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圆度仪的调平实现了自动化,专用测针的制造、测量软件的开发,极大的提高了圆度仪测量的精度、效率和重复性。
4总结语
量检具的发展对产品质量的监测具有直接影响,阀座是发动机缸盖部位的关键环节,在加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质量监测工作,这就需要高精度、易操作、可重复的检具,以便对加工质量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为后续工艺的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量检具的使用和改进,对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冠男.YQ集团发动机新产品全过程质量管理方案的设计[D].吉林大学,2013.
[2]任三平,袁野.量检具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J].现代制造工程,2002(02):38-40.
[3]叶宗茂.缸盖气门阀座加工质量检测方案[J].现代零部件,2012(12):51-57.
控 制 措 施
一、组织管理
1、领导措施
县是个农业大县,境内没有大型污染企业,空气质量良好,是生产无公害各类药材的理想境地。近年来中药材是该县农民增收的龙头产业,由原来的小面积试种,经过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作用,农民尝到了甜头,现已发展成为大面积种植,根据全球市场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加快农业无公害步伐,在县农业局的组织协调下,由对本乡16个行政村10个行政村,11个行政村,共计37个行政村,种植总面积达到2000公顷以上的中药材进行无公害中药材基地认定和无公害中药材认证申报,本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人员充足,并配有100吨电子磅一台,大型药材采收机一台,分级分类电筛两台,大型仓库两座。多年来为中药材种植户充分的销售起到很大作用。本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上主要依靠县科技局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对种植户培训技术,指导基地种植户按照无公害中药材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种植,无公害基地涉及到3个乡镇36个行政村,分别成立了无公害中药材种植领导小组,村委主任任组长,副主任或有经验的老种植户为副组长,已经受益的种植户为主要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农科站具体负责各行政村也成立相应的组织,各乡镇根据需要确定2-3个信誉好、服务周到,严格按照经营法规办事的门市部作为基地农资供应点,农业科技局执法大队,加强对这些门市部的检查监督力度,完善各级规章制度,杜绝劣假农药和高毒、剧毒农药的销售,保证无公害中药材产品的顺利生产,各乡镇或行政村派专人参加省、市组织的无公害中药材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员监督制。
2、技术推广措施
在技术推广上,主要依靠县农科中心、各乡镇农技中心推广站、各村农民技术指导员、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和外聘高级专家。进行讲学,不断加大科技力度,采取分片包村,统一行动,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地种植户进行培训,指导种植户进行无公害中药材种植生产,每村确定一名档案记录员,对投入品的投入,对产品的种植采收,销售情况做好记录保存,做到有据可查。
整个无公害中药材的种植生产,一是在省、市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部门的监督指导下。二是在县农业部门组织协调下。三是在基地种植户的努力进行,千方百计搞好无公害中药材基地的建设和生产。
二、技术管理措施
一是选用优良品种,主要选用回收当年新种优种。
二是配方施肥,根据土壤化验结果,进行科学施肥,以增施底肥为主,尽量施用精制有机肥,追肥为辅,多施氮、磷、钾,补给中微肥,适时喷施叶面肥,不施“三证”不全的化肥。
三、投入品管理制度
一是严格控制中药材种子的来源,在发展新种户时,种子的购买引进一定要经过技术员或老户的检验认可,方可种植。
二是在化肥、农药的管理和使用上,要选用合作社办公室指定的门市部,符合国家标准和“三证”齐全的化肥和农药,技术上在指导员的指导下统一施药施肥,要注意抓住适期,科学用药,交替用药,不用高毒、剧毒农药和有害的化学物质用药,要掌握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用药应在采收前30天进行。
新种地基肥用精制有机肥
幼苗期追施含碳高的尿素
中后期追施复合肥
准备收集种子的多用磷钾肥
准备收根的加用叶面喷施块根宝
四、产地保护措施
1、在生产无公害中药材的生产区域内绝不允许有污染的企业上马。
2、禁止使用对无公害中药材基地环境有影响化学制剂、生活垃圾及污水灌溉,有计划地制定各种病虫害防治措施,科学施肥。
3、及时回收田间废弃的农药空瓶,还使用没有完全腐熟的农家肥,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对农田造成污染。
4、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检查,并对所提的意见及时整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五、产品检验措施
检查井盖是通往地下设施(自来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消防、环境卫生系统)出入口的封闭物,其主要作用是方便地下设施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由于其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检查井盖根据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铸铁检查井盖、混凝土检查井盖(包括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复合材料检查井盖、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检查井盖以及菱镁检查井盖等类型。因检查井盖的质量和使用管理问题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检查井盖的质量问题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检查井盖没有一个较好的质量保证,会给百姓出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一、各类检查井盖的优缺点
铸铁井盖发展较早,由生铁铸造加工成型,其承载能力和耐候性较好;缺点是生产成本较高,生产过程对环境有污染;一旦破碎就全部塌落,安全防护作用全失;部分生产企业唯利是图,偷工减料,致使产品的承载能力无法保障;井盖与井座接触面缺少机器加工,导致接触不良引起较大跳动噪声;另外,由于铸铁井盖具有回收价值,不法分子见有利可图,将铸铁井盖偷盗、砸烂后卖给废品回收店,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钢材价格的上涨,铸铁井盖被盗现象日趋严重。
随着铸铁井盖被盗现象的日趋严重,混凝土检查井盖(包括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复合材料检查井盖、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检查井盖以及菱镁检查井盖等无回收利用价值的复合材料检查井盖逐渐代替了部分铸铁检查井盖。这些井盖有的使用了再生材料,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因其无回收利用价值,所以很好地解决了铸铁检查井盖丢失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新式检查井盖防盗不耐用”的现象。
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具有制作成本低、承载能力好、回收价值小、防盗等优势,因此其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量,但它的缺点是笨重、开启困难、操作不灵便。
玻璃钢检查井盖使用玻璃钢钓鱼竿下脚料,节能环保,因具有材质轻、强度高、抗疲劳、耐腐蚀、不易脆性破坏、易加工成型、防盗、破损后不易整体塌落等优点而逐步得到推广。但是因其自重轻、嵌入深度小、井盖和支座间隙大、易造成倾翻。
硅塑复合材料检查井盖包括: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和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两种,主要由粉煤灰、废旧塑料、粒料、钢筋、铁条等融合成型,其优点是成本低、节能环保、材料再生利用、防盗,缺点是材料融合性差、承载能力低、破损后整体塌落。
菱镁复合材料检查井盖由菱镁土、改性剂、加强筋模型浇制而成,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防盗,缺点是吸水率高、冻融性差、耐候性能差、加强筋使用竹筋承载能力低、抗冲击能力差。
各类井盖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缺少应有标识,尤其是承载能力等级标识,轻型与重型混淆不清,重承载部位使用轻承载能力井盖,形成重大安全隐患。
二、存在的其他问题
现行的标准体系不统一,分属城建部和国家发改委建材局两部门管理,强度等级的划分不一致。目前颁布实施的检查井盖标准有5个,分别是国家建设部颁布的CJ/T211-2005《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CJ/T 3012-1993《铸铁检查井盖》、CJ/T121-2000《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JC/T1009-2006《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检查井盖》、JC889-2001《钢纤混凝土检查井盖》,菱镁复合材料检查井盖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各标准对承载能力等级划分和承载要求有所不同,对使用等级的划分、标识符号、使用场地规定不统一,对标志标识除JC889-2001《钢纤混凝土检查井盖》作为强制性条款外,其他标准均未作强制性规定,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尤其是出现轻型产品用于重载车道等现象。
三、建议采取的措施
一是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检查井盖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尤其是承载能力等级的划分及对应的标识符号、适合使用场地等做统一规定,其中的承载能力等级标识应作为强制性条款予以规定;针对不同性质的产品规定其适用场所。
二是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和销售。
三是质监部门应与城建部门联手加强检查井盖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使用单位的质量监管,必要时可以实行许可证性质的准入制度。四是城镇规划和建设部门应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检查井盖的设置做好布局,尽量避开重载机动车道和车辆易通行的场所,选择人行道、绿化带等场地设置检查井盖;关键部位使用双层井盖,二层承重至少要求1吨静载荷以保证第一层井盖破损后行人的人身安全。五是政府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检查井盖的产权单位应加强对在用检查井盖的维护保养和监管,对存在缺陷和破损检查井盖及时维护和更换。
1、问题:焊接件焊点过大、过深。
措施:问题分析为点焊机参数设置不合理,请总厂点焊组高工对点焊机参数进行重新设置后问题得到解决,点焊压力由原来的0.2Mpa下调到0.15Mpa,点焊时间由原来的6调整为3,同时对完成点焊的外壳进行外观检查,对有焊渣、焊瘤的要用角磨机进行研磨,保证外观清洁美观。
2、问题:焊接件变形,有加强筋的机壳加强筋位置偏移,导致固定孔未完全漏出。
措施:高工经确认后指出原因为点焊机电极结构不合理,下部电极有延伸角度,进行点焊工作时受压外张导致加强筋位移或者外壳变形,决定将电极结构更改为总厂现用结构,可有效改善这种情况。
3、问题: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责任落实不到人,互相推诿。
措施:实行新的半成品流转制度,下道工序有责任对上道工序进行监督,工件转到该道工序后如发现质量问题,该到工序有权拒绝接收,如若接收,再发现质量问题,不管是不是前道工序问题,责任归该道所有。
4、问题:部分产品焊点、铆点数量和位置与图纸不符,导致焊接、铆接不牢固或装配时发生干涉
措施:要求工人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对产品进行焊接和铆接,加强检验力度
5、问题:部分盖板装配尺寸偏小,装配不上
措施:折弯时务必保证装备尺寸,可大不可小,必要时适当缩小折弯尺寸
6、问题:围板折弯时折弯角度达不到90°,影响下步操作
措施:进行折弯操作前务必对折弯机进行调整,保证折弯角度,折弯角度达不到时可适当加深上模下压尺寸
7、挡风板高于外壳,盖板装配不上
对挡风板外形、尺寸、结构重新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技术更改,模仿镀铝锌外壳,对挡风板去角。
8、外壳组合外观不合格
外壳组合进行铆接或焊接后要对外观进行检查,对于侧板和围板缝隙过大的、角外翘的要用木槌轻砸进行修理。
9、问题:工序混乱,产品质量好坏参差不齐
“分期付款”、“零利率购车”……, 2011年品牌经销商们都不约而同将金融按揭产品, 作为对抗车市低迷的一个重要工具。但随着2011年上半年三次紧凑的加息潮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持续上调, 日渐趋紧的金融信贷环境对经销商资金链形成严重冲击。
►►二、汽车经销商授信业务面临的风险分析
1.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及购车者贷款难
从汽车经销商层面来看, 汽车流通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 经销商的资产负债率都在60%左右, 其运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但面对2011年以来融资的高成本和信贷紧缩政策, 汽车经销商获得贷款的难度加大, 成本进一步提高, 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资金流通压力剧增, 甚至迫使个别经销商不惜借助民间借贷资金来进行经营的维持;从购车者层面来看, 各种各样的汽车按揭业务成为左右终端汽车销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汽车金融做得比较好的经销商, 按揭比例高达40%, 差一点的也在20%左右, 而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按揭业务的收紧, 将影响一大批购车群体。
2.行业风险——初创期投入成本过高和市场竞争激烈
从汽车经销商前期投入成本因素来分析, 汽车经销商的发展往往受制于制造商的发展需要, 特别是品牌制造商在选择销售代理时往往提出专卖店建设等苛刻条件, 经销商为应对竞争, 率先拿到经销权, 往往不经详实地调查当地市场的保有量和经营利润率, 不惜成本, 投资四位一体“4S”等专卖店。“4S”模式的出现虽然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但增加了汽车经销商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一旦受政策影响出现销售下滑或滞销, 将会给经销商的资金运作带来致命一击。从市场竞争因素来分析, 主要竞争源于同品牌经销商的竞价竞争, 而当前同城、同区域的同品牌的经销商众多, 仅仅依靠价格进行竞争, 还没有过渡到依靠管理、营销、个性增值服务等非价格手段进行竞争和创造利润。盈利模式单一, 汽车专卖店的高成本初始投资, 车价、车市销售持续走低使银行授信潜藏着极大风险。
3.互保风险——盲目或过度授信突出
目前汽车市场整体销售呈现下滑趋势, 加上各种调控措施的实施, 如地方政府的限购、年初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出等, 使汽车市场进入了震荡时期。此时, 汽车经销商贷款风险也将进一步暴露, 大型汽车销售集团多头授信风险突出, 汽车销售公司集团内部担保现象有所上升, 银行对部分股东信息并不能够完全掌握, 今天汽车市场政策调控而带来的交易量惨淡, 给汽车经销企业的资金链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这种销售市场下滑的情况对担保人及被担保人均是同时存在的, 一旦一家公司出现问题, 极有可能出现多米诺股牌的效应, 银行授信的风险难以控制。
►►三、汽车经销商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措施与建议
1.实行严格准入与退出机制, 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一是根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数额、销售收入等情况, 应采用审慎操作、循序渐进的准入原则, 准入客户选取省内综合排名前十位, 经营规模较大, 在当地市场份额较高, 有成熟的销售网络, 管理水平高和商誉良好的汽车经销商予以扶持。二是对于一些无固定资产抵押, 风险较高, 纯粹依赖银行贷款运转的经销商或侵占、挪用汽车消费贷款的经销商, 要及时采取退出机制。
2.强化贷后管理, 及时调整授信控制总量
一是要关注国家关于汽车消费的新政策、新动态及银行车贷方面的优惠措施。注意收集国家鼓励/限制汽车购买的政策措施, 如各种与购置汽车、燃油等相关的税费的增加以及车贷新动向, 对汽车销售行业产生的影响。二是要了解经销商实际控制人的最新情况。通过人行个人征信系统和关联人群, 掌握法人代表 (或实际控制人) 及主要管理者个人品德、经营能力、管理观念等情况, 了解高级管理人员的家族关系, 了解经销商集团客户经营的不良记录。三是要强化对企业资金流和物流的核实。一方面是要求经销商贷款资金采取“受托支付”的方式直接进入其上游制造商账户, 争取制造商寄出的汽车合格证能够由银行保管, 保证贷款资金的真实用途;另一方面, 要求经销商售车回款进入贷款专户后, 再释放汽车合格证, 以便准确掌握汽车的销售情况。四是要实地检查核实经销商经营情况。要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和频率, 实施对存货车辆盘点、会计凭证的检查, 加强对抵、质押车辆跟踪监控, 密切关注其价值波动情况, 减少非法转移、变卖、灭损的可能性;要加强对其应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投资、投资收益、预付款项、库存等关联科目进行核实, 对重要数据要核实总账、明细账, 查看原始凭证是否与实物相符。
参考文献
[1]贾涛.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与金融创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5
[2]林毅夫, 孙希方.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5;7
【关键词】石油;安全管理;企业文化
1、目前石油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众多石油企业安全事故频发,比如中石油兰州石化就因为重大爆炸事故造成了两人死亡,这些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石油企业自身的人力和财力,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这些安全事故带来的伤害,我们必须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能等事故发生了在后悔莫及,将安全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在心理上树立安全意识。
1.1一些石油销售企业的各种设施过于陈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就像是广大职工身边的一颗随时可能会爆炸的定时炸弹,必须要引起重视。
1.2很多石油销售企业的规模较大,拥有很多的员工,但是不管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还是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都比较薄弱,对于安全培训也不够重视,不积极参加。
1.3由于现在的加油站或者油库往往分布都比较分散,同时数量众多,很多加油站甚至处在偏远的山区内,较为庞大的加油业务量以及距离等因素,都为石油销售和车辆安全带来了隐患。
1.4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石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也不应该停止在从前,应该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来使安全管理工作进入网络时代,同时也会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
1.5目前很多石油销售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漏洞,尚且不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仍然有不足之处,同时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时可能不够到位。
2、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2.1大部分情况下石油销售企业发生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企业内部存在着安全隐患,在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中安全管理措施存在问题,但是其员工却没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但是这些安全事故最大的受害者往往也是这些员工,这些底层的劳动者。他们身处社会底层,默默的付出劳动却得不到企业应有的保护,也享受不到应有的权益。
2.2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对于事故的惩罚力度不够。很多安全事故发生都是因为在产生了安全隐患的时候,仅仅是采取了罚款等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真正起到威慑的作用,所以对于安全问题的惩罚必须加强力度,让企业可以安全、正常的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
2.3石油销售企业内部虽然也设立了相关的安全管理部门等,也有制定安全制度,但是在落实方面却存在很大问题。企业员工也是如此,人人虽然都知道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条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并不一定按照规则去做。
3、石油企业采取的安全措施
针对这些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以及体现出的问题,石油销售企业不能坐视不理,应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3.1企业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第一是石油销售企业要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保证企业员工都可以参加法律所规定的工伤保险,这样在受到了意外事故的伤害后企业员工可以享受到相应的保障,确保了员工应该享有的利益。
第二是在石油销售企业内应该专门去设置安全管理等部门,同时应该定期举行安全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安排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同时通过安全事故模拟等各种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第三是不能仅仅开展安全培训,在企业的员工参加培训后还要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上岗工作的资格或者其他资格。
第四是对于那些安全设施过于陈旧的石油销售企业,要将这些陈旧设备进行更换,使用新的设备和技术等。
第五是加强保卫和管理,比如對于石油销售企业来说库站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对于这种重要的场所相应的防护工作也应该更加严格,库站的值班人员警惕性和安全意识要更加提高,相应的检查和巡逻工作要落到实处,对于视频等监控信息要收集和保护好,以便到了需要采取特殊手段的特殊时期可以有依据可循。
第六是企业要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人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定期开展的风险评估、危险识别以及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让石油销售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4、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
对于石油销售企业来说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做好安全文化建设,根据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人为原因而导致的,所以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拥有关注安全和关爱生命的意识,并本着这个意识开展工作,在安全管理部门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平时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积极参加,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相关的安全管理部门一定要将将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放在首位,作为工作的重点。
4.1企业领导首先要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将“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放在首位,切实起到自身的领导作用,在企业内建设期专门的安全文化建设部门,建设其相关的安全管理体制,同时重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安全意识这一点给予高度重视。
4.2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也需要不断提高,首先要自觉遵守企业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在工作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要及时上报领导以便及时解决。
4.3安全方面的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共同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应该伴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想要更好的跟上科学技术的步伐,企业员工对于引进新工艺和新技术方面也要非常熟悉。
4.4不论是领导还是企业员工,都要加强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理解,真正将安全文化的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让企业员工在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熏陶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安全文化,进一步提高安全素质;同时用良好的安全意识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行。
4.5做到奖惩分明,对于那些企业中安全意识好并且为企业安全建设做出了贡献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引导其他的员工向他学习,对于那些破坏了安全建设的员工要进行相应的惩罚,给其他员工一个警戒。
5、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开展
在安全生产中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人们的工作就不会有企业,更不会有企业的效益,所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做到“以人为本”。例如中海石油企业就是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的宗旨,企业对于员工的生活和生产条件非常重视,全心全意的为员工营造更为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结束语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石油销售企业中来说由于石油自身的特质,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的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和利益,所以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大力加强安全管理是每一个石油销售企业都应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高莉莎,宋少华.中石油销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对策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13:223.
[2]张希旭.石油销售企业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防止措施[J].石油库与加油站,2010,01:28-30+47.
查明和消除现存或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对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发生和再发生。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体系和产品的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3 引用文件 《质量手册》 《管理评审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程序》 4 职责
4.1 企管办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管理。
4.2 生技部技术科负责技术性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3 各职能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有关信息收集和实施职责内的纠正和预防措施。5 要素控制
5.1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范围
A、质量体系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B、产品质量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C、工序质量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D、客户投诉,经查证属我方责任的。E、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F、品管工作中发现的批量不合格。G、技术工作中发现的差错。I、其它各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J、质量体系运行中,各部门自己发现的不合格项。5.2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分工 5.2.1企管办负责ADE项。5.2.2 技术科负责CG项。5.2.3质检科负责BF项。5.2.4各职能部门负责IJ项。
5.3 当出现下列不合格情况时,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之前,应查明不合格的原因和可能造成不合格的因素。
A、与产品加工、储存、搬运有关的物资、工艺、工具、设备、检验阶段发生失效、故障、不合格的。
B、体系不合格或不适宜。C、程序性文件不当或缺失。D、工序控制不当。E、培训不到位。
F、工作条件、环境发生变化。G、未按规定程序运行。
5.4 管理者代表适时组织企管办等有关部门对各责任部门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整改单”的发送及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重点检查验证情况。5.5 纠正和预防措施经验证确认有效后,各责任部门应及时将更改情况报企管办,由企管办按有关程序对相应文件资料作永久更改,具体更改由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5.6 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应进行必要的跟踪。
5.7 “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整改单”由企管办负责发送及保管。文件和记录
沿海发达省份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措施及江苏对策
以来,山东、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和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并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江苏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出口大省,应当借鉴沿海发达省份的措施,进一步扩大和促进全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
作 者:卜海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刊 名:江苏农村经济 英文刊名:JIANGSU RURAL ECONOMY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关键词:产品创新;价值分析;政策保障
中国企业产品创新的关键是要对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同盟,使链上节点企业达到同步协调运行,实现技术、信息、组织、决策的集成,达到既发挥资源效益取得低成本和低风险效应,又满足顾客定制化与时效性要求的目的。把共生组合视为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加以分析,重视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作用,力求全局优化。区域企业产业集群的成长,存在于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内各企业产品创新的“定位”及其内部功能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创新空间竞争的态势。
一、中国企业产品创新的保障机制设计
企业产品创新需要产业集群的成长,各产业集群优势互补、优势叠加、通过构建共生组织的条件、模式和共生组织的功效,并且利用企业地的生态位、环境功能区位将企业产业集群链式组合的维度、功能资源的维度和目标市场的维度进行有效的叠加,形成中国企业产业集群的功能网链。这首先取决于产品创新的保障机制的设计。其逻辑发生点在于:
1.集群成员公平性。公平性为链式组合集群中信任提供合作基础,它包括分配上的公平和管理上的公平。表现在以下元素:品牌、架构、资金实力、市场地位、信息共享、贡献率等。
2.集群成员的信誉和能力。信誉既是影响企业集群的消费群、决定经营绩效的因素,也是缔结战略合作成员信任程度 衡量标准。施信者对受信者的信任是建立在受信者能力及信誉两者的综合评价之上的。有实力但缺乏信誉的合作方难以赢得信任;信誉虽好却不具备合作所需的能力,也难以获得其他合作方的信任。合作方的能力体现于实力,技术水平、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等多种评价指标。
3.集群成员的数量。集群成员间只有加强交往频率,彼此反复交往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使彼此可以考察对方的可靠性。而反复交往机会的多寡又与交往对象的数量有关。通常交往的频率与交往对象的数量呈反方向变化,从而致使信任度与双方关系的排他性成正比,同交往的伙伴数量呈反比。
4.集群成员间利益的依赖程度。企业的产业。集群成员间的依赖程度越高,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就越高。产业链集群关联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一个旅游合作方可能与多个组织集群。根据成员之间参与程度的不同,集群可划分为股权式战略联盟与契约式战略联盟。前者涉及股权的参与;后者是借助契约建立的、不涉及股权参与的合伙形式,共同致力于创造和分享市场价值。
5.优化存量结构。企业产业链壁垒特性决定了产业链集群“优生”重于“优育”,由于资产专用性导致的沉淀成本;政策性退出壁垒;固定成本退出壁垒;劳动力安置成本;违约成本;市场功能性缺陷形成的障碍等。与其事后对合作方进行高社会成本的“优育”,不如事前注重投资项目的“优生”。
6.专业化经营:塑造核心能力与回避价格竞争。企业资源核心资源具有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集群化经营是培养旅游业核心能力的起点,通过经验、资金、人才、销售网络的积累形成别人无法模仿的、能创造独特价值的核心能力。集群化经营的最重要作用在于通过产品创新差异化来避免因产品直接替代引起的削价竞争。
二、中国企业产品创新的实现机制分析
1.遵循企业产业链合作共生的形成规律和演进机制。时下我国的企业产业链的合作是由政府主导而成,但理想的产品创新产业链合作共生是旅游企业有目的性的区域集聚,有一定的自发性。企业产业链合作共生的形成和发展需明确政府的职能边界。政府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应起到辅助左营,即提供基础的必要设施、良好的公共服务以及公平的市场环境。公共行政服务是其最主要的职能。政府的公共职能主要包括:协助集群内各共生单元的宏观市场进行需求分析,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数据资料;为人力、金融和技术等主要要素的市场建立创造条件;激励并引导公共服务机构发展,即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咨询机构、公正、会计服务机构等;通过政府活动促进企业间的各种交流和合作,倡导企业集群文化和企业产业经营和创新氛围;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致力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若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强制聚合当地产业,就会失去产业集群产品创新的精髓。若想从战略意义上确定产品创新发展的方向,突出发挥引导产业链的形成和提供公共产品功能,需提升产品创新发展支撑系统。首先要打破地域限制,构建区域产品创新发展空间布局,建设产品创新网络系统,让产品创新资源和要素合理流动和共享,推动合作区域间产品创新服务一体化,促进高效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的形成,实现网络的协调效应。同时,要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资源配置功能,整合资源产品,把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与区域产业相关的各项要素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使中国企业不同特色和不同类型的上游、中游、下游地域企业相互联合与协作,实现产品创新精品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各个体单元在孤立状态难以实现的最佳功能,发挥企业产品创新整体优势。
2.强化产业链条各节点内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与互动。产业链条各节点内的联系与互动,有协作、合作、竞争三种形式,主要靠行业协会和链式组合的产业集群文化认同两条路径来实现,要能够在集群愿景、集群品牌、集群宣传与营销、集群服务标准与期待、集群文化建设、集群治理等方面取得各个节点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只有这样,企业产业链条各节点间的联系与互动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形式与实际的统一。
3.建立支持供应链管理的产品创新信息系统 。一般来说,企业可通过构建Intranet和Extranet两个层次的信息系统实现供应链信息的集成管理:(1)内部信息系统。企业的Intranet是管理的有力工具,它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联接起来,以便于企业内各部门信息实现实时共享。对供应链的管理同样也离不开这一强大工具,与供应链相关的数据存储、事务处理、协作计算等都建立在企业的Intranet上,与外部交换信息也是以Intranet提供的信息为基础。(2)外部信息系统。Extranet是扩展的Intranet,它将Intranet管理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思想扩大到集群,将集群视为一个广义上的企业以实现广泛的信息共享。Intranet保证了集群的信息集成,而Extranet则提供了集群集成信息的途径。Extranet使信息系统能够集成产业集群间的信息,包括来自供应商的价格信息、客源信息,来自企业服务商的服务反馈信息等等,进而优化形成集群的整体行为,如缩短提前预订期、改进产品服务等,也使企业集群管理层的决策和计划水平达到纵观全局的高度,使供应链的优化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而局限在某一地区。地域限制的打破意味着供应链可在集群范围内选择合作伙伴,也意味着企业可以接受来自集群范围内的供应链的邀请。供应链集成管理意味着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连接和合作,每个节点企业在加入集群供应链之后必须考虑自身在规模与能力、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组织管理和实践、生产、市场销售与分配、财务等方面与供应链系统的兼容性,并在一定范围内做出调整。 产品创新信息系统推动了信息在各旅游集群内外部的无缝链接,形成了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从而为供应链各节点在集群企业间实现分布式并行工作,为快速响应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技术基础。
4.培育产品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决策层要根据企业所属产业链的内在衍生机理,针对企业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在动态中追求与产品创新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平衡、互补和自我优化、持续改进;应通过价值联系协调经营行为,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的耦合式连接以进一步加强合作方与产业链下游渠道、客户环节的有效联系,构建稳定的产业价值链,构建产业竞争优势和自身竞争优势的合理均衡;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集中资源打造核心优势,并以此引领相关企业参与和协作,获得营销链的协同效率;在集群之间的协同合作中,加快形成相关产品配套协作网络,依靠网络竞争优势,强化区域企业发展的协同效应,提升整个区域产品创新产业竞争力,挖掘出核心层与支撑层、辅助层的差距,培育产品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通过系统整合理念与方法,从目标定位、主题定位、市场定位、重点选择、路径选择、顺序选择以及配套构架。找到一种“动力机制”和“带动机制”,通过“龙头突破”、“薄弱突破”、“联动互动”等等方法,形成整合运作的动力链,达到培育产品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晓明 李松志:中部地区产业链优化路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3).
兖矿鲁南化肥厂是兖矿集团煤化分公司下属的一家专门从事化工生产与科技研发的企业, 2007年, 企业利用兖矿集团自主知识产权新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 建成了原料及动力调整项目, 使企业达到年产80万t尿素、20万t甲醇的生产能力。其尿素Ⅰ装置于1972年9月建成投产, 设计尿素产能为11万t/a;尿素Ⅱ装置于1993年建成投产, 设计尿素产能为13万t/a;尿素Ⅲ装置于2007年建成投产, 设计尿素产能为40万t/a。
改造之前, 尿素Ⅱ系统成品合格率100%, 一等品率达到90%以上。2009年尿素Ⅱ系统进行扩产改造后, 蒸发系统改为三段蒸发, 增设闪蒸加热器, 闪蒸槽更新, 更换二段蒸发加热器。改造后, 尿素成品质量不稳定, 水分、缩二脲均有波动, 一等品率仅为50%。在夏季6~8月份, 随着气温升高, 粒度下降趋势明显, 达到厂内控指标96%以上的仅占71%, 产品结块现象尤为突出, 影响产品销售。
1 影响产品中Bi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系统负荷
系统扩产改造后, 蒸发改为三段蒸发。闪蒸槽容积增大为原来的四倍, 增设闪蒸加热器, 换热面积80m2, 才用0.3MPa饱和蒸汽作为热源。蒸发系统管道均由Φ108×4.5加粗至Φ133×6。改造后, 系统生产负荷一直较低, 设备管道扩容后, 致使尿液在蒸发系统的停留时间增加, 导致系统缩二脲含量升高。
1.2 蒸发系统的温度
蒸发系统是尿素Bi产生的主要工序, 是前系统缩二脲生成速度的1.56~2倍, 占产品中Bi含量的50%。因为在蒸发系统中, 尿素浓度增大, 游离氨含量少, 导致缩二脲生成速度加快, 且温度越高缩二脲的生成速率越快。这就要求控制好蒸发二段温度和真空度。
因系统负荷小, 二分塔液位波动较大, 蒸发系统过料不稳, 温度波动大, 二段蒸发温度在138~145℃之间波动频繁, 严重影响缩二脲的生成量。
1.3 蒸发系统积液
闪蒸槽扩容后, 下料口比原下料口下降0.5m, 下料管道进行了移位, 在位差不变的情况下, 管道缩短25m。运行过程中, 闪蒸下料阀全开时, 蒸发系统过料极不稳, 必须用下料球阀开度进行人工控制, 而闪蒸槽未增设视镜, 液位无法直观的判断。为了保持蒸发系统过料稳定, 阀门开度偏小, 造成闪蒸槽积液, 造成Bi含量升高。
2 H2O含量的主要因素
2.1 温度
尿素的结晶温度为132.7℃, 蒸发系统规定指标:一段蒸发的操作温度一般为128~132℃, 二段的操作温度控制在139~142℃。控制温度过高, 缩二脲含量升高;控制温度过低, 系统的真空度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尿液浓度低, 尿液中水分含量高, 影响喷头造粒。
2.2 真空度
蒸发二段测压点在二表冷气相管道上, 通常情况下真空表能达到-0.097~-0.092MPa (表压) , 但二段蒸发分离器内实际真空较低, 仅为9 300Pa。真空低的原因有:① 升压器喉管内结晶物位及时冲洗, 造成抽吸能力下降;② 二分离出气入升压器管道有多处砂眼, 影响二段蒸发分离器内真空。
3 影响产品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
尿素的外观质量主要包括尿素产品的粒度、粉尘、结块等, 主要与喷头的特性, 喷头的操作及下塔温度等有较大关系。
1) 造粒喷头:
不同尺寸、结构, 开孔率的喷头, 对尿素粒度及粉尘含量都有较大影响。
2) 喷头转速:
改变喷头传动部分的电机皮带轮直径, 将改变喷头转速, 不同的转速下, 尿素粒度不同。
3) 工艺操作:
工艺系统开停车、负荷的波动、工艺操作指标的改变, 都使尿素颗粒及粉尘含量产生相应变化。
4) 包装料仓的结构:
进入料仓前后的尿素, 粒度及粉尘含量相差较大, 料仓边角处易沉积大量粉尘, 造成局部坍塌, 使成品袋内尿素粉尘含量超标。
4 采取的措施
4.1 缩二脲的控制措施
系统低负荷时, 高压圈氨碳比控制在3.5~3.6, 二段压力控制高限0.23MPa, 提高尿液的氨分压, 减少缩二脲的产生。
班产低于200t时, 退出闪蒸加热器, 一、二段蒸发温度保持低限操作。
根据闪蒸洗涤器洗涤液下液温度变化, 调整闪蒸下料球阀的开度。闪蒸洗涤器下液温度正常指标为70~75℃, 当温度超过75℃, 并且有上升趋势时, 表明闪蒸槽已经带液, 需适当开大闪蒸下料球阀的开度。当一、二段蒸发温度无大幅度波动, 闪蒸洗涤器下液温度恢复正常时, 此时的阀门开度为最佳阀位。
控制好造粒阀开度, 防止开度过大造成熔融泵拉空导致不打量, 或开度过小致使液位拉不下来造成积液, 影响产品缩二脲含量。
4.2 水含量的控制措施
系统负荷较小时, 改为副产0.7MPa蒸汽。因1.0MPa蒸汽管网用户较多, 压力受用户影响比较大, 波动较频繁, 导致温度波动较大。改为副产0.7MPa蒸汽后, 蒸汽压力平稳, 温度趋势基本保持直线, 保持了蒸发系统的稳定运行。
调整高压圈水碳比, 在保证高压系统温度、压力指标条件下, 尽量保持低限, 减少蒸发系统负荷。
在二段蒸发分离器气相管入升压器前设取压点, 安装水银压力计, 便于观察二段蒸发分离器实际真空度。真空下降时, 及时冲洗升压器。
更换二段蒸发分离器入升压器虾米腰段管道, 消除漏点。
为确保保持二段真空度, 蒸发冲洗方法采用连续冲洗与间断冲洗相结合。升压器喉管的冲洗水阀保持微开 (J41W-16P DN15) 。
4.3 外观质量的控制
采用在尿液中添加脲醛, 在一段蒸发分离器下料管加入脲醛稀溶液, 提高颗粒强度。
夏季气温高时, 尽量选用小孔径喷头, 春秋冬三季可以选择适当大一些孔径的喷头。因为喷头孔径大, 生产的粒子直径较大, 对塔式造粒而言, 在有效下落高度下, 颗粒越大冷却的效果越差, 粒子不能充分冷凝, 出现外壳凝固, 内部未凝固, 下落到皮带上, 粒子破碎, 产生粉尘。
在入料仓进口处增设固定筛, 将皮带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筛分出来, 避免进入料仓。在料仓积聚后, 容易形成大块脱落。
定期更换喷头。生产过程中, 产生的一些填料碎末, 垫片碎末和尿液槽积聚的杂质, 最终都汇集于喷头处, 需要及时清理, 以保证产品粒度, 还可以避免喷头因小孔堵塞, 造成喷射半径增大, 造成粘塔现象的发生。
5 总 结
将2009年1至5月与2010年1至5月的产品质量一等品以上产品合格率进行统计如表1。
由2009年与2010年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 2010年1~3月较2009年1~3月份产品一等品以上产品率明显偏低, 但经过2010年3月份采取一系列措施后, 4~5月份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分别较去年同期一等品以上产品合格率提高0.92%和5.39%。
1)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 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但水份和缩二脲仍不能达到未扩产改造时的水平, 水份、缩二脲含量仍相对较高。
2) 生产过程中, 需要根据负荷调整闪蒸下料球阀的开度, 操作难度大。
下一步需要对全系统进行全分析, 分段取样, 查找问题。同时对闪蒸至一段蒸发加热器“U”型管高度进行重新计算, 合理布置, 在闪蒸下料球阀全开的条件下, 满足负荷变化时, 蒸发稳定运行。
摘要:尿素能量系统优化改造后, 产品质量波动较大。随后对蒸发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改造, 主要包括二段蒸发加热器更新, 增设闪蒸加热器, 在尿素溶液中添加脲醛和优化操作方法。经过以上改造后, 尿素产品一等品以上产品合格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缩二脲,蒸发冲洗,脲醛,喷头
参考文献
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耗量也逐年增加。据报道,我国猪、禽的饲养量、存栏数均居世界第一,肉类、禽蛋的销量也为世界第一,然而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从“瘦肉精”到“瘦肉精”的替代物——莱克多巴胺,从上海的“多宝鱼”到河南的“红心蛋”,一次次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隐患,由此带来的公众对畜产品品质安全的信任危机也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动物饲养产业链中各个相关环节的安全管理,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动物营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饲料原料
饲料原料的霉变饲料原料贮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也容易生长繁殖霉菌,这些霉菌大部分属于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受霉菌污染的原料的营养价值严重下降,还可使饲料变色、变味、结块、适口性不好,影响动物采食量,甚至危害动物的健康。
饲料原料的化学性污染饲料饲草中的农药残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其主要来源于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特别是一些高毒的残留农药,如果滥用,对生态环境、人体及动物健康都会产生很大危害,这些农药有蓄积性,且排泄缓慢,在猪肉及内脏中易残留,人食后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饲料原料的工业“三废”污染工业污染化学物质中的重金属,如铅、镉、砷、汞等可以污染土壤、水域,进而污染植物。在植物体内富积,再通过饲料、水进入动物肌体形成蓄积,从而威胁动物生产产品的安全,进而通过动物源性食品又危害到人的食品安全。
细菌和病毒对原料的污染饲料厂采购原料时要对原料产地的畜禽疫情有所了解,避免采购来自疫区的饲料原料,尤其是动物性饲料原料,如肉骨粉、血粉、羽毛粉
等。如果是来自疫区患传染病的带菌、死亡畜禽或未经严格消毒加工而制成的原料。则饲料原料必受污染,并且常会造成疫情扩散和通过食物链导致人的感染。
2、饲料生产中的添加剂
因为我国关于饲料生产经营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畜产品及饲料的国家标准不够普及,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利等因素,造成一些违法经营者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向饲料中加入国家禁止加入的化学物质,如加入安眠酮类、某些激素、克伦特罗、抗菌药物等;他们还把只需加入微量或只准加入微量的元素锌、砷、铜等大量加入。致使畜产品中残留大量安眠药、性激素、克伦特罗、砷、锌等化学物质,既危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又损害我国畜产品的出口信誉。
3、兽药残留
在国内,磺胺类、四环素类、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在畜禽中已大量产生抗药性,临床效果越来越差,使用剂量也大幅度增加。体内的逐渐蓄积导致各种器官病变,甚至癌变。兽药残留对人体有许多种危害。除变态或过敏反应为急性毒性外,一般表现为慢性毒性,如致畸胎、致突变、致癌、肠道微生态失衡、耐药性转移与传播、二重感染等。这些作用一般是人摄入低量残留一段时间后,残留物在体内逐渐蓄积所致。比如氯霉素能导致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环素类药物能够与骨骼中的钙结合,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主要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导致眩晕和听力减退;磺胺类药物能够破坏人体的造血机能。使用“瘦肉精”会在动物体内(主要是内脏产生药物残留,人若食用,会导致出现心跳加速、手颤及心律不正常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心脏病复发甚至死亡。
二、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1、强化饲料,兽药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控制
加强引导饲养户遵守《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的要求。各畜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兽药使用标准》、《饲料使用准则》、《饲养管理准则》等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生产,确保饲养过程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饲料标签》标准以及各种饲
料、兽药产品标准及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有效控制兽药等有害有毒物质在畜产品中的残留。
2、加强流通环节监控
流通环节监控是把好畜产品质量的最后一关,对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要。首先,要严格执行动物运输检验检疫制度,对异地销售的畜禽一定要严格检
疫,防止疫情扩散。其次要加大市场环节的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执法重点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畜产品质量问题高发地,防止有质量问题的畜产品从这些地方流入市场。最后,要结合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在畜产品生产体系中,实行质量档案制度,对原料、成品饲料、添加剂、畜禽谱系、饲养过程、防疫、疾病治疗用药、屠宰、加工、贮运等全过程有准确完整的记录,所有记录应归档保存2年以上。一旦发现畜产品不安全因素,可以追根溯源。
3、加强检疫监督,强化动物疾病控制
加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和《动物防疫条例》的实施,随着近年来人畜共患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规范和防治技术的出台,加速了一些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或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动物疫病控制和净化,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畜产品生产的《兽医防疫准则》,提高动物疫病的防治意识,加强动物病疫的全程监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疫病免疫。
一、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内销的优惠措施。从年起,新办的农产品内销生产加工企业(特指青梅系列产品,荔枝、龙眼等水果烤干及罐头生产企业,下同)除按规定享受我县鼓励工业发展优惠政策外,同时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新办的农产品内销生产加工企业,其注册登记、用地建设报批等手续办理由所在地乡镇(区)经贸办负责给予全程服务办理,投产后3年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税收的县级收入部分,由县财政全额奖励给企业,用于支持企业扩大再生产。
2、在红星、太平、霞葛、官陂等大宗水果主产地,建设农产品内销生产加工企业,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和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3、对于年加工青梅、荔枝、龙眼等水果5000吨以上的内销企业或固定资产投资额逾300万元的,其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由县财政给予贴息2年,年贴息额不超过15万元。对于生产规模更大的,由县工业领导小组进行个案研究。
5、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创品牌。新办及现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营销企业和营销大户,凡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作产品销售广告,县财政负责承担广告费用的50%;凡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1万元奖励;对新获得有机或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每个产品,县财政给予5000元奖励。
6、鼓励现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其内销部分的生产销售享受新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内销企业的政策优惠。
二、鼓励农产品运销的优惠措施。(特指本地产的水果及其加工产品)
1、经批准在县域内兴建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水果专业批发商场,其征地、建设期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属县级收入部分一律减半征收。三年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属县级收入部分先征后按50%奖励给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4、县财政将协调各金融单位,每年安排部分资金,专项用于扶持水果营销企业和营销大户。
县委扶持农产品内销优惠措施陈老师兽药残留是指动物在应用兽药后, 在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或其代谢物以及有毒理学意义的药物杂质的残留[2,3]。兽药残留虽不能将人致死, 但经常摄入低剂量的残留物, 在人体内慢慢蓄积会导致各种器官的病变, 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反应。因此, 消费者对此问题极为重视, 兽药残留已成为动物产品的一种贸易性技术壁垒。
1 兽药残留风险
1.1 毒性作用
人若长期食用含有兽药残留的动物产品后, 药物在体内不断蓄积。当浓度达到一定量后就会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毒理作用, 如抗菌消炎的磺胺类药物可在肾小管、肾盂、输尿管等处析出结晶, 引起肾损害[4];提高瘦肉率和生产性能的盐酸克伦特罗 (瘦肉精) 可引起人头疼、心动过速和肌肉疼痛等[5]。
1.2 过敏反应
一些抗菌药物如四环素、青霉素、磺胺类及其某些糖苷类药物具有抗原性, 刺激抗体的形成, 可引起过敏反应, 如磺胺类药物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呋喃类药物可引起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四环素可引起荨麻疹、血管水肿等[5];青霉素对严重过敏者可引起休克[6]。
1.3 细菌耐药性
动物经常使用某种抗菌药物后, 可使耐药菌株大量繁殖, 而这些耐药菌株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 当人发生这类疾病时, 会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从而延误正常的治疗过程, 甚至导致治疗失败[7]。学者发现, 长期食用低浓度的抗生素会引起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至今尚未解决耐药性微生物从动物性产品转移到人体内对人体所产生的危害[5]。
1.4 菌群失调
正常情况下, 人体肠道内的菌群维持共生状态的平衡[8]。某些菌群可生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而抗生素药物长期或过多使用后, 会打破这种平衡, 造成腹泻和维生素的缺乏, 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1.5 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现已证明很多兽药具有“三致”作用[7]。如苯并咪唑类、硝基咪唑类药物具有致畸性和致突变性[5,9];克球酚、呋喃唑酮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 雄激素致使肝肾功能障碍或肝肿瘤, 女性出现男性化, 毛发增多, 月经失调等;雌激素致使男性出现女性化, 女性生殖器官畸形或癌变[10]。
2 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所 (FDA) 和美国兽医中心 (CVM) 调查结果显示, 造成兽药残留的原因归纳以下几点。
2.1 不遵守休药期有关规定
1970年FDA和1985年CVM调查显示, 造成兽药残留原因中不遵守休药期的比例分别占76%和51%[5]。为了追求最大利益, 导致休药期过短, 不仅影响动物产品出口贸易, 造成经济损失, 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2 不正确使用兽药
未遵照用药规定用药。如药剂量、用药部位、用药途径和用药动物等, 而造成休药期延长, 致使兽药残留。
2.3 屠宰前使用兽药
屠宰前为了缓解疾病的表面症状, 逃避宰前检查, 或是使用激素类药物以提高畜禽生长速度而造成动物体内兽药残留。
2.4 使用未批准药物
1970年FDA和1985年CVM调查显示, 使用未批准药物所占兽药残留的比例分别占6%和17%[5]。
2.5 饲料加工过程受到兽药污染或运送出现错误
1970年FDA和1985年CVM调查显示, 饲料加工或运输错误的在兽药残留原因中占12%, 大于药物的贮藏器没有充分清洗干净的占6%[5]。
2.6 厩舍粪池中所含兽药
厩舍粪池中和药物生产厂的废渣、废水及动物排泄物中均含有一定兽药, 可引起污染或再污染。
2.7 动物产品保鲜过程中添加药物
为了经济利益, 一些商贩添加抗微生物制剂, 以使动物产品达到保鲜的目的, 这样就不可避免造成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
3 控制兽药残留的措施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
近几年, 兽药残留问题引发争议,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存在诸多问题, 虽然已颁布一些相关法规, 如《兽药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4号) 》、《兽药国家标准和部分品种停药期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78号公告)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3号)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最高限量》等, 但尚不完善, 而且各省制定的法规标准不一, 使兽药生产、贮藏、销售无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 因此, 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以准确掌握动物产品和兽药的产量和质量状况, 从源头切断兽药残留, 消除危害。
3.2 加快立法工作, 加大执法力度
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必须严格的执行才能显示其存在的价值, 否则只能是一纸空文[11]。例如, 允许使用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必须按安全休药期使用, 治疗用药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的规定使用, 但近些年兽药残留时间持续不断发生, 尤其是已明令禁止使用的瘦肉精仍被不法商贩所使用, 面对这些兽药残留事件, 相关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检查和处罚力度, 一经查出, 立即取消营业资格并在经济上给予处罚。
3.3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基层生产者的意识
我国的养殖业多数是由小规模、分散的基层生产者联合起来的,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使用兽药预防和治疗疾病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需要通过各种方式, 加强宣传教育, 使基层生产者认识到兽药残留的危害性, 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严格遵守《兽药管理条例》使用兽药, 从源头上控制兽药残留的产生。
3.4 加强药物残留分析方法, 加快新药物的研发
目前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多数是仪器分析法, 仪器检测不仅成本高、周期长, 而且操作复杂, 不适宜大规模监控[12]。因此, 国家需要加大科技投入, 研制一种快速、准确、方便的快检设备, 以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13], 从而有效控制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问题。此外, 国家还应加大研制在功能上可替代的、无污染、无残留、无抗药性、安全的兽药或饲料添加剂, 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4 小结
【产品销售的内部控制措施】推荐阅读:
如何成功销售你的产品11-09
产品销售经理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09-21
产品销售计划05-25
销售人员的激励措施06-22
五金产品销售合同06-19
农产品销售合同09-30
白酒产品销售策划方案06-19
产品销售及服务协议09-12
产品销售市场开发方案11-06
产品销售顾问专业简历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