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强化论文

2022-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1年3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科研组织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着力提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高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带动行业和地方科研组织高质量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强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强化论文 篇1:

加强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的管理探析

【摘 要】积极分析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背景和意义之后,对于我国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和归纳了现阶段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科研机构知识產权管理工作策略,希望可以为强化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关键词】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产权管理

科研机构是指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有一定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一定数量、质量的研究人员,有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长期有组织地从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机构。要想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效能,就应该积极从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的角度入手进进行研究探析。

1.加强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科研机构肩负着科学技术研究的工作,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强化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促进生产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社会朝着更加和谐的发展方向发展。

2.我国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取得较大发展,但是,实际上由于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不善,使得科学技术理论研究工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断弱化,其突出表现就在于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失调。在我国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主要采用了挂靠式和独立式的管理方式来运行。具体来讲,挂靠式是以科技主管部门为挂靠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从性质上来看它们是没有专门知识产权的,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也界定在科研成果的奖励和鉴定方面;另外的独立模式,是指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往往有着健全的配套体系,包括经费来源,有着一定数量的专业工作人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给予科研机构创造了比较良好的政策,资金环境,使得我国科研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专业性程度越来越高,并且知识产权管理也朝着流程化和事务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3.我国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缺陷和不足

3.1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贯穿整个科技创新过程,要想保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组织机构体系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实际上,我国国内大部分的科研机构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使得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下去。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申请来讲,往往在课题验收之后,由于部门协调,组织体系不健全的原因,使得后期的知识产权维护、转让和推广工作陷入无人管理的状态。

3.2管理方式粗放化

通过对于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构成的调查发现,很多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都是以兼职的身份参与的,不具备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技术基础,也缺乏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理论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难以掌握科研专利的动态信息,也难以深刻理解知识产权的分布情况,由此使得科研工作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不断降低。

3.3管理目标不明确

我国科研机构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质量的评定似乎倾向于从论文发表数量上,往往忽视了专利的转化,尤其在知识产权工作流程不明确的背景下,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都难以形成体系。另外一方面知识产权质量管理意识淡薄,从表面上看专利申请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这些专利是否去运用到实际生产实践,并且转化为实际的利润,很少有人去探究这样的问题,为此部分科研机构甚至出现了为了项目资金而去进行专利申请的情况。从根本上来讲,这些都是由于管理目标失衡造成的。

3.4人才队伍不专业

科研机构组成人员,是做好一切知识管理工作的行为主体,其知识产权质量管理意识越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经验越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越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将更加有效。而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参与到科研机构知识管理工作的人员,经验不足,技能不强,职业道德缺乏,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难以将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下去。

4.强化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策略

知识产权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来讲应该将其纳入到科研管理体系,贯穿于科研管理活动中。由此倡导以全程管理的方式,对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行跟踪性管理,以保证各个科研机构的知识专利都能够切实的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一般情况下,知识产权全程管理主要涉及到知识产权信息的分析和诊断,报告与评审,申请和保护,维持和评议,转让和分配等几个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4.1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管理观念

明确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价值观,是做好一切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尤其是参与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人员,使得其高度认识到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以便更好的去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其二,政府社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社会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以便知识产权管理成为理所应当的意识。

4.2健全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体系

积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体系,使得其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集中一切知识产权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规划和组织,以全过程管理的方式去做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具体来讲,其一,依据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的实际需求,设立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其二,组织组成内部成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以培训或者教育的方式使得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提升,以使得组织的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得以实现;其三,积极做好组织内部管理工作,以从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管理方式去进行招聘和选拔,以保证各个组织内部成员的专业素质达到工作需求。

4.3不断夯实知识产权管理的物质基础

知识产权管理费用主要包括专利申请费、审查费、维持费和代理费以及对专利申请人和单位的奖励费用和用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办公费用等。充裕的知识

产权管理资金能够激发科研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保障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此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积极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纳入到政府预算管理中去,给予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相应的物质基础;其二,科研机构应该积极面对市场,积极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实现与各个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使得科研机构能够获得更加多的资金渠道。

4.4建立健全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评价体系

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评价体系,是对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行考核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保证其科学性和高效性,知识产权管理不仅仅要考虑专利的数量,还应该考虑专利的质量;不仅仅要考虑知识管理人员的权责,还应该考虑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由此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对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组建专家团队,总结和归纳国内外评价高效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构建完善的知识產权管理评价体系;其二,综合考虑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评价结果,以此为出发点,找到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缺陷和不足,以使得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研机构应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树立正确的科研知识产权管理观念,积极培养专业的科研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成员,构建系统化的组织体系,给予知识产权管理相应的资金支撑,以保证各项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相信随着在此方面经验的不断积累,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的效果将会(下转第265页)(上接第214页)不断展现出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具体来讲,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管理观念;其二,健全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体系;其三,不断夯实知识产权管理的物质基础;其四,建立健全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评价体系。希望在这样的基础上,强化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措施。希望通过以上的措施,科研机构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管理观念,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体系越来越健全,知识产权管理物质基础越来越夯实,知识产权管理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科研机构在促进技术发展方面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 [科]

【参考文献】

[1]李文波.国立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的知识产权问题.中国科技论文,2003(4):61-64.

[2]潘葆铮.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其管理建议.海峡科技与产业,2005(2):27-30.

[3]傅正华,林耕,李明亮.我国技术转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第1 版),2007,1.

[4]郭燕青.对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分析.大连大学学报,2003,6.

[5]张克让.技术转移的特征模式及基础要素浅析.科技导报,2002,1.

[6]赵沁平.深化产学研结合, 加大高校技术转移力度为产业结构调整做出更大贡献,国际产学研联合高层论坛论文集.

[7]李文波.国立科研机构技术转移的知识产权问题.中国科技论坛,2003(04).

[8]易杨,杨为国.职务发明创造奖酬制度透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7.

[9]包海波.大学和研究机构技术转移活动的激励机制分析.科技与经济,2005(06).

作者:杨云标

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强化论文 篇2:

多部门联合推动科研组织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2021年3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科研组织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着力提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高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带动行业和地方科研组织高质量发展。

科研组织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成果产出的重要源头,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是实现科研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科研组织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举措。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着力提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能力,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和高价值专利的产出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效益还不够高,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偏少。截至2020年底,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的95.8%,其中,企业、大专院校、科研组织是最为主要的职务发明成果产出主体。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强化对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工作分类指导,2013—2016年相继出台了企业、科研组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推动企业、科研组织和高校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以强化管理能力建设促进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和效益运用。2020年2月,联合国资委,面向中央企业出台了推进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联合教育部、科技部,面向高校出台了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政策文件。

《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十二条任务,涵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全链条,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提升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机制,推动科研组织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搭建科研组织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加强科研组织与各类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的深度合作,打造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新模式新机制,实现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最大化。

《指导意见》强调,坚持知识产权保护导向,强化创新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加大知识产权运用力度,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机制,支撑科研组织高质量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探索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提高知识产权运营水平,加强产业间合作共享,保障产业技术安全。

为强化专利質量和转化绩效导向,《指导意见》提出,在部门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任、人才评价等环节中,进一步突出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绩效等指标,坚决杜绝简单将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作为考核指标。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强化论文 篇3:

谈中国大学生科研训练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摘 要: 国外高校有着悠久的科研历史,国内高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伴随着出现了如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这是由于相关意识薄弱和制度缺失所造成的。清华大学作为正面代表,已经取得一系列相关成果,值得其他高校学习借鉴。中国高校根据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教育和知识产权成果运用等措施,争取建立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科技转化为目标的较为系统的管理和较为完善的保护。

关键词: 科研训练 知识产权 保护意识 保护措施

一、大学生科研训练的背景

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强国建设是我国当今的两大主题,在振兴国家经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两大战略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共同推动着科技创新不断发展。

(一)高校科研的发展概况

各国高校作为其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础,不仅具有国家未来科学技术人才摇篮的作用,而且在一直创造出适应科技进步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在某种意义上说,该国高校科研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科技未来发展的走向。

我国研究型高校众多,不仅拥有众多的专业的科研人员,部分还将科研训练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可以说其具备国内高校中顶尖的科研水平。

下面笔者就以国内外研究型高校为例,了解世界上高校科研的发展概况。

1.国外研究型高校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国外研究型高校不仅历史悠久,特点显著——首先是科研工作长期处于学校工作的核心地位;其次是学校总体师资水平高;再次是学校经费充足;然后是有着较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国际交往及学术活动十分活跃;最后是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同感强、学术声誉及社会地位高,获取资助和捐赠的能力强。

或许正是这种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优待的方式让国外研究型高校一直处在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之中,不断推陈出新,让其一直走在世界科研的前列。

2.国内研究型高校的现状

中国的研究型高校虽然起步较晚,但因国家的大力资助等因素,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211工程”和“985工程”等的实施,以及教育部的“双一流”高校实施办法,都让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取得历史性的发展,其中研究型高校的资助比例占高校总资助的一半以上,使其成了知识创新的主力军,因此对于其中知识产权的保护,特别是大学生的科研成果保护就显得十分必要,因为这不仅是在保护高校科技发展之根本①,而且是在强化整个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点②。

(二)大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校的主要群体——大学生无论在何时都会是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知识产权素质影响其在科研创新中作用的发挥。

或许正因为如此,一些高校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工作,而且是希望在训练过程中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素质。

笔者在参与此类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发现科研训练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产权问题,甚至存在一些知识产权纠纷,但目前还没有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使大学生科研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变得必需。

1.相关人员知识产权知识缺乏、保护意识薄弱

由于缺乏正规的相关知识产权课程学习,多数相关人员并无系统的知识体系,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认识水平较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薄弱,缺乏紧迫感。

笔者根据一定范围的调查了解到,一些大学生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认为自己参与的科研训练成果没有保护的必要,笔者认为此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甚至是所有高校的科研存在问题的根本所在。这种保护意识的缺乏,究其根本是大学生科研甚至高校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为只有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才会使相关知识产权变得更具价值,从而获得更多的关注,进而推动相关人员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一些高校相关机制缺乏或混乱

部分高校对本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都沿用“知识产权管理分散在学校众多职能部门中”的行政管理模式,并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在科研中或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较容易产生知识产权保护的空白地带。

根据笔者一定范围的了解调查可知,只有一些高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而且其中不乏一些虽有规定但无落实的情况。

这一现实正是高校相关人员知识产权知识欠缺和保护意识薄弱的直接体现,也是大学生科研水平无法真正有所提升的重要障碍,更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高校科研的重视程度其实远远不够,其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大学生科研知识产权保护成果

大学生科研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一些问题,但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些制度管理上的成果。下面笔者将从清华大学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入手介绍这些前人已研究出的成果。

(一)清华大学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近些年来清华大学已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全面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这不仅推动了本校大学生科研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强化,更为其他高校对大学生科研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提供了榜样,可以说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科研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1.设立专门知识产权的管理和服务机构

清华大学早在1996年便成立了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之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体系③,全方面多层次地对该校的知识产权,尤其是对之前保护力度薄弱的大学生科研的知识产权进行了立体的保护。通过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例如从每年科技开发部签下的科技合同不下千份,专利申请也是多达数百等看,该管理保护体系确为一个行之有效、值得其他高校借鉴的保护成果。

2.自行协商、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相结合

高校可以按照专利、著作权、商標和技术秘密等进行分类,对侵权情节一般,造成损失和影响不大的纠纷,可采取直接与侵权人进行交涉后双方自行解决或通过相关部门进行调解。正是由于该方法较为快速灵活且成本低,成为大多数纠纷的首选,在一定情况下着实是一种经济而高效的选择。

由于知识产权问题依法受到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和法院的管辖,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去相关行政部门或法院依法维权。例如,清华大学每年收到工商协查或自身向工商部门投诉二十余件,多数维权成功;清华每年主动维权的案件以商标侵权为主,其他如专利、技术秘密案件和著作权等案件,却主要是以被告身份出现,可见高校知识产权的维权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然此两种方法较前一种更繁复,却是高校维权更有效的武器。这三种维权方式共同构成高校维权的一个保护体系,让高校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方法有效维权。

三、大学生科研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和展望

高校对于大学生科研的知识產权保护制度的健全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它不仅需要高校自身的不断完善,而且需要政策及社会大环境的鼎力支持。目前我国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逐渐增强,这为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上述可知,在已取得的成果中,以管理层面为主。下面笔者从不同方面入手,借助相关学者的成果,谈谈对该方面的一些建议和展望。

(一)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教育

1.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高校培养的目标体系

高校不仅要树立文理并重互补的培养理念,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培养目标体系之中,还要把知识产权课程设置成本科生的必修课,并组织编写较高水平教材和相关种类齐全的教学参考书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要对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实务进行系统介绍,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并探索建设一个所有需要保护大学生科研知识产权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促进相关信息交流,提升保护水平。

此类建议,正是站在清华大学之前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参与科研的大学生本身的意识和能力建设,这是加强该方面保护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2.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知识产权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建设,是让师资队伍更加重视大学生科研的知识产权保护,让大学生科研真正融入高校,为其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打造这样的师资队伍,需要各高校积极培养或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并选派一些优秀教师出国考察和深造或去国内相关出色的高校学习,学习其相关知识产权教学和管理经验,还可以鼓励相关教师攻读知识产权的相关学位。

(二)加强大学生科研的知识产权运用

1.重视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陈旧”教材已经落后于实际,各高校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在情况允许时,及时把相关方面的新成就传授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用于科研。这样高校在加强相关科研的同时,也能促进科研知识产权更好地保护。这种将大学生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的方式,可以让高校在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真正关注大学生的科研成果,去尝试建立相关保护和管理机制,也能让参与科研的大学生获得丰富的精神财富,进而使高校整体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得以提升。

2.完善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机制

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是知识产权经济利益获得的前提,也是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目的。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园的科技成果“孵化器”作用。高校科技园要处理好产出、学习、研究之间的通力合作,并与所属高校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模式,例如国外建立技术许可办公室的模式(OTL)④。它通过收入分配,平衡不同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从而不仅支持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而且调动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使OTL有更充足的许可技术储备。

这样让大学生的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物质财富,才能真正调动大学生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积极性,进而让高校更加重视对该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

四、结语

大学生科研的知识产权保护,虽然已经取得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成果,正如清华大学所采取的设立专门知识产权的管理和服务机构以及通过自行协商、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相结合等等,但清华大学的措施是建立在其自身有着顶尖的科研能力和科研保护价值以及有着较高保护意识的师生及管理人员,而这些不一定在所有高校满足,因此这些措施不能在所有高校所适用,甚至部分高校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知识基础仍然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笔者希望在此方面,各高校能在充分汲取前人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创新,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问题上应当争取,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科技转化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中国大学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同时加强相关知识普及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从而实现大学生科研训练知识产权的较为系统化管理和较为完善的保护,进而减少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的产生。

注释:

①学者杨湘清、姚利民、周绪红在作品《高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析》中提出高校是非营利机构,科技是高投入活动,高校不可能用有限的公共投资全部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因为高校的主要活动是教学。保护知识产权可以使高校将其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进行有偿转让或者出卖,获取研发资金和利润回报,从而激励高校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并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创新实力,促使其将科技优势转化和提升为市场竞争优势,最终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化,所以说保护其知识产权是高校科技发展之本。

②学者韩宁和李玉玲在作品《浅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完善》中提到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包含的面较广,但无论从知识产权纠纷还是科研转化的方向来看,知识产权管理不仅要加强分类管理,而且必须重点突出,即强化发明专利的管理。在高校科研成果中,发明专利不仅代表学校的科研水平,而且在科研转化过程中能保证转化的质量。当然这种强化发明专利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忽视其他知识产权的作用,而是要通过发明专利的经济带动作用完善整个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③具体是由主管校长任组长,组员全由学校职能部门领导组成,并设立清华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执行机构,负责管理学校日常的知识产权工作,还在各系、所、校机关各部、处和各校属单位指派一名主要负责人分管本单位的知识产权工作并下设一名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另外,由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负责本校的技术合同的审核和管理;由科技处交流科负责国际合作合同的审核、管理;由学校出版社负责版权合同的审核和管理;学校科技成果的鉴定、上报登记及专利的各项管理工作由科技处的成果科负责;而学校的专利代理和代办软件登记则由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负责;并由专门的律师事务所负责学校的法律咨询、诉讼代理等法律事。最后设立专利基金,用于鼓励学校的科研创新工作。

④该模式是美国斯坦福大学1970年首创的,其激励政策是在许可协议签订后,在现金收入中先扣除15%的份额作为OTL行政管理费、专利费和其他支出的弥补,其余收入作为纯收入进行分配。其中1/3分给发明者,1/3分给发明者所在的系,1/3分给发明者所在的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汉东.创新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N].文汇报,2013-4-22(00B).

[2]吴汉东,于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5(7):152-155.

[3]杨湘清,姚利民,周绪红.高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3(2):92-95.

[4]吴汉东.古罗马法对知识产权的理论贡献[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4-6.

[5]吴汉东.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支撑创新驱动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5-4-27(011).

[6]马修水,沈徽青.普通高校科研管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3(1):111-130.

[7]王宗光,李婷.浅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其相关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9):143-146.

[8]韩宁,李玉玲.浅析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完善[J].知识产权,2011(3):52-55.

[9]吴汉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6-13(B04).

[10]李力.试论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几个问题[J].知识产权:31-34.

[11]吴汉东.试论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价值及其经营方略[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2):1-6.

[12]吴汉东.为什么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J].人民论坛,2006(6):11-12.

[13]张武军,翟艳红.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132-133.

[14]吴汉东.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J].法学,2004(10):77-89.

[15]吴汉东.知识产权保护论[J].法学研究,2000(1):68-79.

[16]吴汉东.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本质与知识创新目标[J].法学研究,2014(3):95-108.

[17]刘红建,徐红,邢宝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情报科学,2003(11):1148-1150.

[18]陶遵丽,谷维龙,蒋志文.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水利论坛,2003(1):37.

[19]冯云翔,白莽.科研型高校知識产权保护的若干问题[J].科技与管理,2002(2):88-90.

[20]费艳颖.加强理工科大学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7(3):137-144.

[21]赵纯善.清华大学知识产权保护措施[J].科技与法律,1999(2):114-118.

[22]方琳瑜,丁望斌.中国研究型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8(6):45-48.

[23]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4]梅元红,刘嘉.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策略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5):109-113.

[25]亨利·埃兹科维茨,劳埃特·雷德斯多夫,著.夏道源,译.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

[26]凯文·G.里维特,戴维·克兰,著.陈斌,译.尘封的商业宝藏:启用商战新的秘密武器——专利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51.

作者:覃楚翔

上一篇:诚信创业感恩社会演讲稿下一篇: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