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贯彻“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理念,对构成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实训教学”三个要素和“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研究创新实践”、“岗前培训”五个模块的核心活动内容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并对该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与运行作了科学的论证和探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践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践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践适合素质教育的创新理念

对教学模式的把握,不仅要知道其结构方式和运行程序,能够“照着做”,而且要掌握其蕴含的教学思想或意向,充分实现其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教学要素变换或创造出更合适的新教学模式。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文拟对我国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和概括,并逐一展开教学示例,以此使人们对现行的历史教学模式有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为建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素材。最近几年,高中教材、新课标、高考模式等从形式到内涵都在发生巨大变革,这就使得传统的高中教学的课堂方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探索培养具有创新型、综合型的人才,追求高效课堂模式势在必行。

我实施的翻转课堂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翻转课堂”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时机,利用教学视频,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和掌控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完全由自己掌握,弄懂知识点就快进跳过,疑惑不懂的知识点可以重复观看,直到完全理解为止。

翻转课堂凸显的最明显优势就是全面提升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具体表现在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思辨探究。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中的教练,使教师有时间与学生针对知识的难点疑点进行探讨交谈,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也使教师有机会近距离真实地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呈现出学生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活跃局面,让每位学生既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又可以感受到团队协作的氛围,培养集体荣誉感。翻转课堂模式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及反复性。

我实施的翻转课堂主要由课前的预习和学习,课中的交流、答疑和巩固等环节构成。

1.学生课前环节:学生在这一环节要完成的任务是预习和学习。学生在独立预习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手中的视频和导学案,开始课前学习,同时完成预习自测题。自动记录在学习平台上的收获及发现的自己无力解决的知识疑点。也就是说,在课前,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讲课视频,由于视频可以随意暂停、重播,因此很方便学生自学。在此过程中学生把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拿到课堂上解决。在课堂上,学生真正获得解放,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可以把遇到的问题与同学或老师分享,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或教师的指导,解决问题。并且学生之间的进度不一定相同,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教师课前环节:在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我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内容,集体制作导学案,作为学生预习和学习时重要的辅助材料,需要包括相关知识、学习方法指导及预习自测等内容。同时,录制教学视频,教师根据要实现的目标及视频教学需要呈现的内容,收集资源和创建视频。视频录制的重心主要在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重点难点知识的梳理,一般时长5分钟左右。录制视频时应尽可能考虑不同学生和班级的差异,体现针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

3.课堂环节: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与教师针对学生预习学习时发现的疑点和难点而展开的能力生成过程,包括合作探究、释疑拓展、自主纠错、反思总结等。学生和教师一起平等参与,积极思考。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答疑解惑的同时可以适当进行恰当拓展和延伸。而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疑惑、做错的题,可以通过互动环节加以解决。

我实践的翻转课堂模式,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几乎可以称之为一场革命,值得不断学习和实践。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所形成的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策略体系。新课改以来,研究“有效教学”课堂模式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几乎所有一线教师都非常关心这一论题。现代有效教学理念认为,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作者:周立军

实践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管理探究

摘要贯彻“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理念,对构成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实训教学”三个要素和“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研究创新实践”、“岗前培训”五个模块的核心活动内容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并对该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与运行作了科学的论证和探究。其旨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化工安全行业输送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化工安全工程 实践教学体系 工程素质

1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围绕化工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成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在制订实践教学方案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①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内容体系。

1.1 实验教学

化工安全工程本科教学的实验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置的,并以综合性、工程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模式为主体建成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实验教学体系。主要的实验室有:爆炸性能检测实验室、燃烧性能检测实验室、热反应模拟室、样品制备实验室、理化性能检测实验室、热分析实验室、腐蚀性能测定室、闪燃点测定室和样品干燥室等。通过本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火灾动力学、材料燃烧特性分析、危险品化学、化工过程安全以及安全模拟等实验和研究,并可承担危险化学品鉴别和分类等工作。

1.2 实习教学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是让学生在实际化工安全生产环境中将校内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换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到化学与化工实业公司、化工厂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化工安全生产知识、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防火防爆、防毒防尘、防触电和防机械伤害、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化工安全生产基本操作、化工安全生产中的传热、固液气物料的技术处理、化工安全生产反应器等事项的观摩与实习,不但可以增进学生对化工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典型化工安全生产实例、科学管理等内容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能增长实践工作能力,提高工程素质。

1.3 实训教学

根据化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培养目标所要求达到的工程素质和能力,遵循从单项到综合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按照自身定位创建特色。将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训教学内容分为火灾安全性能化系统设计、通风与防尘系统设计、压力容器安全系统设计、化工安全系统综合设计。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相结合,形成一个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且具连续性、阶梯式提高的实训教学体系。工程素质与能力训练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亲身实践等方法,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基本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工程能力进行训练。有关实训内容还要与国家规定的化工安全工程专业职业资格等级考试相结合。

2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实训教学三个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还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研究创新实践”、“岗前培训”五个模块的核心活动内容。我系设置的安全工程(化工安全)专业是根据“滨州市十大产业链”之一的“油化工和盐化工产业链”发展趋势和周边地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实践教学目标上,以全面推进工程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承上启下、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学程的纵向体系。在各个实践教学阶段和环节,根据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研究创新实践、岗前培训五个模块构建学生的能力和工程素质结构,同时突出“三个要素”功能,开设不同的实验、实习实训、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是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学生工程素质培养和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见图1)

3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与运行

3.1 注重实践教学软件建设,规范实践教学体系管理与运行

3.1.1 组织管理

实施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基本文件,主要包括:

(1)实践(含实验、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按照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实践教学大纲由安全工程专业教研室在充分征求相关实验中心(室)、实训与实习基地等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编写、修订、审核,然后报学校教务处审核并汇编成册,作为系级组织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文件和依据。

图1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框架

(2)实践(含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指导书。所有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实习、实训项目与内容,必须符合其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并有适合学生使用的实验、实习、实训教材(讲义)或指导书。其选用原则严格按照学校教材选用的有关规定执行。

应该指出,针对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其教材(讲义)或指导书应包括:实验目的、能提供的主要设备、对实验结果的要求等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具体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善方案并完成实验;而演示性、验证性等实验教材(讲义)或指导书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使用方法、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3.1.2 实践(含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方案管理

实践教学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文件。通过对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与建立,根据学生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要求,按照知识服务于能力的原则,制订本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确定工作任务和目标。经系实践教学督导组讨论定稿,再报学校教学委员会审批后,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方案和大纲要求安排实施各环节的实践教学任务。

3.1.3 实践(含实验、实习、实训)教学制度管理

结合系与师生实际,以及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特点,制订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制度,以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3.1.4 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管理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要求主要做到五个落实:即方案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场所落实和考核落实。对化工安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主要抓好四个环节:即实习准备环节、安排落实环节、实习指导环节、阶段总结环节。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应用能力,而建立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模块与实践教学环节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我系构建的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和目标中,有五个小循环和一个大循环:

(1)第一个层次的小循环:主要是指在基础实验室、微机室中进行的基本技能训练。通过一些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使学生了解专业,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由知识积累初步向能力生成的转化过程。其评价的标准是实验操作规范和根据大纲要求的技能考核结果来衡量。

(2)第二个层次的小循环:主要是指在专业实验室进行的专业技能训练。这个层次的训练是以专业实验和“系统设计”为载体进行的。评价标准是相关系统设计与实施过程的效果和最终的测评结果。

(3)第三个层次的小循环:主要是指在专业实验室进行的综合性实验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综合技能训练。这个层次的训练是以化工安全综合系统设计和化工安全专业调查与实习实训,以及以化工企事业单位管理为主进行的全方位培训。评价标准是以学生工程素质的初步形成来衡量。

(4)第四个层次的小循环:主要是指在专业实验室进行的设计型实验和科研训练、科研制作、开发创新,以及结合毕业设计(论文)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毕业实习。这个层次的训练是基于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的。评价标准是以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等来衡量。

(5)第五个层次的小循环:主要是指在化工安全生产模拟实验室、化工企事业单位等场所进行的化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与实际生产操作训练。这个层次的训练是基于培养学生岗位意识、提高从业技能、增强毕业生社会竞争力,是以化工企事业安全卫生、危险化学品性质与存放、化工生产安全防护、喷涂设备的操作规程、油漆的防火和泄露等为主要培训内容。评价标准是以学生考取化工安全相关岗位资格证来衡量。

上述五个层次的循环构成了产学研一体,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开放模式,并将汇入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大循环中去: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通过我系各个相关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以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形式对社会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智力支持,将教学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推向社会,并服务于当地及周边地区发展需求;反过来,通过该传递路线的逆向过程和化工安全岗位技能鉴定与该实践教学体系中的“质量监控”模块的衔接,及时将化工安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相关行业出现的新岗位、新标准引入到我系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中来,带动该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目标的不断更新、改善和提升。

3.2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平台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2.1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要了解化工企事业的运作管理情况,又要掌握实践教学规律,即必须具备“双师”素质。②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再好的实(践)验设施也无从发挥作用,实践教学也就缺少灵魂和活力,实践教学的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因此,近3年来,我系采取多种途径来建设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1)招聘引进,优化结构;(2)进修和内部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3)鼓励教师到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兼职,建立青年教师实践技能轮训制度;(4)外聘与从化工安全生产一线中选聘相结合,增大外聘兼职教师或具备生产实践技能的技师在任课教师中所占的比例。由于这些兼职教师大都在某个领域或某门技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并且实践经验丰富,请这些有一技之长的专家、工程技术能手来系上课或短期讲学,全系师生受益匪浅。

3.2.2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③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多要素、多层面、多形式、范围广泛的综合体系。根据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核心内容和特点等,该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由实践教学信息监控、实践教学督导监控和实践教学管理监控三个子系统构成。三个子系统的各个功能不同,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构成一个联络有序的整体。

实践教学信息监控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通过建立系级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实践教学信息反馈等常规实践教学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的实践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通过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制度,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整体质量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为系改革实践教学管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实践教学管理监控的主要任务包括三点:一是搜集、分析和整理校内外的实践教学教改动态,为系领导进行实践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通过有效地管理,使系的各项实践教学决策迅速有效地得到贯彻实施;三是改革与完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由实践教学信息监控、实践教学督导监控和实践教学管理监控组成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其内容包含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管理过程。通过相关的政策、制度、措施、细则的有机运行,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定要合乎规范,遵循实践教学规律,体现科学性与实用性。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既要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全部要素和核心内容实施监控,又要有重点地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点进行监控。

(2)实践教学信息监控的运行机制。实践教学信息监控是根据监控对象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对策的过程。实践教学信息反馈是否及时、准确和完整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是否有效。我系化工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践教学信息监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实践教学督导组组织的经常性的实(验)践教学秩序检查。主要任务是检查教师是否按实践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实(验)践教学,纪律要求是否严格以及其他一些实(验)践教学情况;二是学生实践教学信息员搜集情况。各班由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学生参加组成实(验)践教学信息员组织,主要任务是搜集教师的实(验)践教学情况、学生的实(验)践学习情况和对实(验)践教学的意见、建议等。实践教学信息员定期填写“实践教学工作情况表”,每两周一汇总,由系学生会汇总后送系教学与科研科,经系主任核实,对一些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对少数教师实(验)践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及时反馈。关于来自实践教学基地的信息的监控主要是通过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反馈制度来进行。系成立由系学生科科长及各班团支部书记组成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小组,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等情况。

(3)实践教学督导监控的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督导监控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实践教学督导组组织实施。系实践教学督导组成员其职责主要有督促、指导实践教学管理与改革方案的实施和落实;督促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与规范化建设;督促与指导实践教学方案的制订与执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研究和质量的评估等工作;搜集、分析、研究来自实践教学基地对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是实践教学督导组的又一项主要工作。通过科学的评估,能有效地引导、推进实践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4)实践教学管理监控的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管理监控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系实践教学督导组的协调作用,通过不断改革与完善系实践教学督导组机构建设与管理方法,把安全工程教研室有效地组织起来,使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有序运转,规范协调,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实行系、教学与科研科、教研室三级监控体制。系级实践教学管理监控,主要根据系的整体工作布局,通过每周一次的系级教学工作会议,具体落实实践教学工作任务。实践教学管理监控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各项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把多种约束和压力变成教师自觉行动的动力。 (下转第13页)(上接第11页)

化工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没有统一的模式。我系是贯彻“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理念,对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实训教学”三个要素和“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研究创新实践—岗前培训”五个模块的核心活动内容进行了有机地整合;对该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与运行作了科学的论证和探究。其旨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油化工盐化工产业链”的发展输送应用型人才。

滨州学院基金资助教学研究立项项目(BZXYJYXM200741;BYJYZD200901)

注释

①范小花,易俊.化工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20.

②陈胜利,刘苇,曾谊晖.“双师型”教师资格评价标准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2):45-47.

③陈立君,杨丽艳,姜晓冰.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3):52-54.

作者:黄宝圣 胡相明 刘学文

实践教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3:

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数学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

摘要:伴随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阐明公共基础学科实践教学的内涵及意义,并结合公共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特点,设计较为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公共数学

文献标识码:A

“应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随着社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现状研究显示,虽然我国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初步的成效,但实践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尤其是在以公共数学课程为主基础课程教学环节,并不能完全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质与要求。究其原因,传统教育模式下,理论课程缺乏实践引导,实践课程缺乏理论支撑,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尽管近年来高等院校大力发展实践教学,但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系统的构建与管理,这也是为何高校亟需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缘由之一,对此,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一、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内涵与公共基础学科实践教学的意义

应用型人才是将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教育主要强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决策设计,通过技能操作最终形成具备一定社会效益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实践教学是根据认知的本质和规律、实践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教学本身的目的和要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协作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实践教学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是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综合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复杂过程。实践教学不只是专业学科的任务,不能将其单纯的理解成附于理论知识之上的实际操作环节,它同样是基础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同时需要实践引导理论的飞跃;专业学科实践操作验证理论的同时,需要其进一步提升科学认知水平,进而转化生产。因此公共基础学科理论中融入实践因素,以实践为目的,搭建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平台,能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成学生综合分析、逻辑论证、协作实践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公共基础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原则

应用型本科教育公共基础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注重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培养,基本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性原则

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技术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也适应社会需要,确保培养出的人才模式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要求。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则。作为公共基础学科,应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基础理论对专业技能的支撑作用,行之有效的将理论基础知识向专业知识的转化与升华,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必备能力的需求。

2.实用型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公共基础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应以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实践训练平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实用技术型人才。

3.混合型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包括教学环节、教师队伍、硬件支持等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系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师类型、教室与实验室等各方面都要求统筹兼顾,达到整体最优化的效果,从而保证实践教学体系高效、高质量运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公共数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是学生检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认知社会职场、适应团队合作与竞争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基础学科作为学生掌握基本实践能力、储备科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平台,应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系统渐进的构建一个实现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教学与科研产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知识素质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下文主要描述公共基础学科实践教学所包括的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管理体系以及教学保障体系四个主要职能模块,具体内容以公共数学课程为例,概述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基本框架。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设计符合专业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素质以及技能发展方向及具体规划。鉴于公共基础学科面向对象的广泛普遍特点,在制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时,应综合各专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技能及素质方面的基本需求,确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及技能目标。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素质、技能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基础学科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针对实践教学总体目标进一步拆解,具体到实际教学内容与后继课程的联系,相应实践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设定相应的实践辅助规划,以保证在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下的目标机制,能够起到引导驱动作用,充分发挥实践目标体系在整个基础学科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例如公共数学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是以提高学生处理随机问题必备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总体目标,鉴于课程是各经管专业的学科基础,因此尝试将原有系统知识模块化,分别实现应用型人才在相关专业实践时所需的随机问题辨别归纳能力培养、随机系统逻辑分析能力培养、统计应用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等分项目标。根据目标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融入数学建模、计算机模拟等关键手段,为金融分析、风险管理、保险精算、统计决策等后继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提供必备基础。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内容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在制订公共基础学科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时,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应围绕应用型本科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到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构成应用型本科教育公共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互联系,但它并非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时,必须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的形成机制与规律,既要注意与理论教学的联系与配套,又要注意它本身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由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以“能力本位”来组织教学,因此在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实践教学内容时,本着分层培养、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原则,将培养学生逻辑判断能力、综合论证能力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融入到专业能力实践中,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及科技创新能力融入到素质拓展实践中,三大模块界限分明,但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运行中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课堂教学实践是公共数学课程实践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设计要求在课堂组织形式上不单纯的是将例题、案例与专业知识结合,更重要的是突破传统教育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要学习目的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将基于主题构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贯穿理论与实践课堂。理论课堂的基本分析逻辑训练,实践课堂上的计算机仿真模拟训练,均为整个教学周期需要完成的综合技能训练做铺垫。基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知识模块教学过程中,以实践问题、实践项目为牵引,具体涉及每堂课每个教学单元,并贯穿整个教学周期。从学期初期明确具体的实践活动主题,到中期实际理论教学环节,直至末期实践课堂上针对具体统计活动的实现,大至知识结构体系的涵盖,小至知识要点的渗透,都以完成具备专业实践特色的活动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鼓励个性发展的创新实践。素质拓展实践与专业能力实践依赖于课堂教学实践产物的转化与升华,结合基础学科理论指导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逐步以具体时间主题、专业项目为主线,以探究学习模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实现由“学习者”向“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借助完善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以及网络平台,逐步提升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在专业调研报告、创新实训项目、专业课程设计中验证理论自身的科学价值,并以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大赛等具体形式检验理论与实践结合效果,真正意义上实现产、学、研融汇一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科学化、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公共基础学科的实践教学兼容理论与实践的特性,决定了管理机制应该更加灵活,继承传统教学管理科学严谨的层级关系,进一步分工明确,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确保实践教学各项措施平稳落实运行。

完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衔接紧密、相互辅助、协调一致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强化“四级”组织管理功能,由主管院长实施决策及领导职能,教务处、督导处实施宏观管理与调控职能,系、部实施具体实践教学的组织与运行功能,实践指导教师实施具体教学内容的指导及执行功能。通过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各级组织相互关系、相互权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为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规范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学院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实践教学相关文件、制度以及具体教学工作的落实及运行监控工作。基础学科实践教学课程负责人与相关专业负责人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独立、完整的综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大纲,并结合大纲编制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考核标准等运行组织文件系统。由学院做好实践教学整体计划,涵盖经费、场所以及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监督系统,切合实际的做好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安排落实、中期检查以及后期考核评定等四个重要环节。学院宏观建立于实践教学配套的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各系、部根据学院实践教学要求及目标,结合本学科及专业特点,对相关制度进一步补充细化,并严格执行,从而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教学监管工作有制度可依,组织管理工作到位、职能分工合理衔接、教学环节顺利实施。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构建针对实践教学所涉及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实训项目的综合评价体系,兼顾量与质的综合考评手段,制定合理的评价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管理办法,遵循实践教学的客观真实性、科学合理性以及灵活适应性等基本原则,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考核,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运行的监督,促使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以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或具备“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较丰富广泛的教学资源,较先进完备的技术设备及专业实践环境,是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三个重要的基本条件。

首先,教师队伍是教学实践体系的执行者,是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者,由于实践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因此建设责任心强、实践指导能力强、业务技能熟练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首要保障。学院应开阔领域、广开渠道,将更多的具备专业理论、实践操作能力,并且熟练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青年教师,输送到企业机关等实践生产第一线,逐步培养一支科学完备的实践教学“双师型”业务骨干教师队伍。其次,加强实践教学所需的设备设施、环境场所等硬件建设,充分利用广泛的实践教学资源。教学场所以及教学仪器设备建设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基础学科对教学设施环境的要求虽不及专业实践教学特点鲜明,但其自身的综合性决定了实践环境的灵活多变性。因此加大校内综合实验室和仿真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合理统筹规划综合实验室建设,注重学科发展的前瞻性与实践教学的持续性,将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相匹配,在功能、设备购置等方面注意专业和技术发展的方向,建立兼顾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实践教学任务的综合型实验室,保证实验室场馆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资源共享。构建多维度、多广度的立体实训平台,包括网络实践平台以及实体校外实训基地等。基于校园网络搭建网络实训平台,实现实践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系统资源立体化,部分实训实践项目模拟训练虚拟化,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在线完成实践任务,从而辅助理论知识的构建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重视和加强校外实体实习基地、创业基地的建设,弥补校内实践条件的局限,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走出学校,深入社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更专业的讲师请入校园指导实践,将更优秀的人才推广至生产前沿检验实践效果,力争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性、专业性、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

作者:尹亮亮 王晓波

上一篇: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精选2篇)下一篇:教研活动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