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论文 篇1: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培计划”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析

摘 要:“卓越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教改项目,在此背景下,高校传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监控主体、监控制度和信息收集及反馈手段等方面产生了诸多新特点,该文试图结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新特点,从建立学校和企业二元监控组织、实施多样化的监控方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等三个方面下手,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搭建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和反馈平台,提高数据采集和反馈效率,保障教学质量监控发挥高效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卓越计划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信息反馈平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1]。“卓越计划”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教改项目,它涉及到关于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因此,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探析,对进一步做好“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1 “卓越计划”下教学质量监控的特点

“卓越计划”下人才的培养要以学校办学经验、办学特色、行业优势以及社会影响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2],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把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融入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相较传统培养计划,“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均发生转变,从侧重理论教学,转变为注重和强调实践性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卓越计划”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以下三个特点。

1.1 监控承担者的二元化

传统人才培养的主体承担者是高校本身,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监控、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局限于高校内部,目前“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大多形成了“3+1”或“2+2”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大学4年期间,累计有1~2年的学习时间是在企业度过,因此,“卓越计划”下教学质量监控任务由高校和企业共同承担。

1.2 监控制度的复杂化

“卓越计划”下高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高校对校内课程有一套系统的质量监控制度,然而随着实践教学时数的增加,企业实践教学部分的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制定要强化实践性环节部分,特别是企业监控环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制定更加复杂。

1.3 信息收集和反馈手段的多样化

高校针对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和反馈都有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如召开学生座谈会、挑选教学质量调研员、开设公共邮箱等。而“卓越计划”下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和收集涉及高校和企业两个层面,由于存在地域、办公时间等差异,原始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效率低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流行,微博、网站、微信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信息收集和反馈的效率,丰富了信息收集和反馈的手段和途径。

2 “卓越计划”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结合“卓越计划”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以培养创新能力强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学校、企业为监控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以常规检查、专项评估等活动为主要方法,以各项制度建设为依据,通过各级调控,形成闭环,通过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沟通,促进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的状态。

2.1 建立学校和企业二元监控组织

“卓越计划”下学校、企业成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二元组织。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校企应遵守“分工管理、协同监控”这一基本原则,实现教学质量有序监控。学校和企业分别建立监控小组,根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采用合理的监控手段,严把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校、企业二元监控组织的作用,保证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 实施多样化的监控方法

“卓越计划”下教学质量的监控,应由学校、企业二元监控组织统一完成,以常规检查为基本手段,专项检查为重点,针对教学全过程,实施监控。“卓越计划”下教学质量监控着重强化以下两种监控方法。

2.2.1教学常规检查

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是为了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扎扎实实做好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一个手段。基于“卓越计划”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常规检查,不仅涉及高校和企业的教学管理、理论教学等方面,还涉及校内、企业实训等实践性环节。教学常规检查要以校内和企业教学单位自查为主,结合学校管理部门的突击检查、专项检查,以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2.2.2教学水平评估

要深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重在建设”的原则,通过教学水平评估,达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监控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卓越计划”下的教学水平评估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等要素,着重开展以下两种评估活动。

第一,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卓越计划”下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应在原有评估体系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评估的权重,把企业部分纳入评估体系。应该着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3],通过对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考核,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第二,企业导师教学能力评估。企业导师是“卓越计划”下产生的新兴教师群体,担负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实践教学责任[4]。对于企业导师教学能力的评估,需要参照校内青年教师评估体系,但又不应拘泥于原有评估方法。企业导师工程背景全面,业务技能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研究较少,因此,评估过程中需强化理论部分,通过开展专业理论考核、讲课能力评估、教学研究能力评估等活动,大力加强企业导师的教学能力。

2.3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先导,严格执行为保障,全面监控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2.3.1 教学督导制度

教学督导是对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结合“卓越计划”实施的特点,高校和企业要组建一支管理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思想修养好,愿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贡献的督导专家队伍。要明确教学督导的职责和日常工作,对学校和企业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制定严格的督导计划,包含听课、参与教学文件的制定、反馈教学管理问题等一系列督导活动,完成对教学工作的监控,保障教学质量。

2.3.2 校企双导师制

“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实现,首要任务是培育一批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融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校内专业教师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人才培养的规律;企业兼职教师具有极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结合两者的特点,通过严格的遴选,组建一支既有工程科学知识又懂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至关重要。

3 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和反馈平台构建

“卓越计划”下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和收集要结合高校和企业两个层面,由于校企地域、办公时间等客观存在的差异,传统监控通过召开会议等原始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的方式效率低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遍运用,搭建学生、企业与学校三方联系的网络平台非常必要。三方平台可以加强学生、高校、企业间的互动,三方可以更快、更直接的获取信息,为更好的构建学生、学校与企业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三者互联的网络平台如图1所示,该网络平台设计与应用含企业与学生基本信息、教学任务与安排、实践信息等信息查询,同时建立教师与学生互动、各类数据平台和各类程序应用。该平台可在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加强三者的互通,为“卓越计划”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4 结语

“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全面深入研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工程已有成功教育理念,更应符合我国高等教育自身特点和条件,由政府导向、高校实施、社会支持三位一体,制定严密科学的教学监控体系,对走出全面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双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学生学业管理改革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225-226.

[2] 刘国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探析[J].教改新视野,2011(21):25-26.

[3] 吴朝建.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全开放实验教学探析—— 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8-111.

[4] 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作者:缪芸芸

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论文 篇2: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以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组织框架、保障体系、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政策措施及具体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注重培养“素质好、上手快、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机械工程师,达到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为深入进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全面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管理模式;政策措施;保障体系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高校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及行业企业需求,建立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实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

作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企业签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学生实习实训合作协议,2011年正式启动哈尔滨理工大学与浙江新亚集团、哈尔滨哈影电影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挑选有志愿的学生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就培养方案、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学生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深入的实践探索。通过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试行,深入探索国家发展、企业需求、人才培养及学生愿望之间的联系及矛盾,探讨从学校至企业良好过渡的培养方法,达到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深入实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管理模式

1.组织架构

为了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运行和管理,学校成立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主管校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机械动力工程学院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分别由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系、中心主任组成。同时,成立校外专业实践基地代表委员会,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企业总经理、总工程师等企业技术人员组成。

2.保障体系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目前已成为学校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评为首批黑龙江省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及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学院目前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与实训教学中心”及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黑龙江省教育厅还在我校本专业建立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人才培训中心”,为进行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同时,专业还在省内外建立了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浙江新亚集团、哈尔滨哈影电影机械有限公司等20余个教学实践基地,从而确保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所设置的各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

专业立足学校办学特色,坚持以培养满足机电行业实际需求的实用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校企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国际合作交流,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针对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在“订单式”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

成立由企业与学校相关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管理委员会,完成各项章程的制定、日常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成立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由资深教授及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制订教学的发展规划,参与制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项目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组织运行与改革工作。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下设理论教学部、创新实验部、工程实训部、毕业设计部及生活管理部。教学运行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政策措施

1.学校层面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出台的主要政策措施

学校始终把“构建新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落实建设经费。

学校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给予优先支持,设立了“教改工程”专项经费及“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经费;同时,学校在实习、实训、创新实验、教材建设、毕业设计等方面都将给予相应的投入和资助。学校非常重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从岗位设置、资助经费、教师聘任、职称评定、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加大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支持学院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压缩理论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工作,支持学院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领域专家来校授课讲学及派遣教师到企业研修等,支持学院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遴选、学籍管理及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通过设立激励奖学金等政策,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及资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2.院系层面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出台的具有典型性的政策措施

(1)支持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压缩理论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工作。

(2)学院每年选派2-3名教师到企业进行研修,这些教师通过同企业的项目合作、入驻企业进修、攻读博士后等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其中部分教师还取得了国家认可的工程技术人员师资培训资格证书。

(3)学院每年选派2-3名教师担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的班主任,对这些教师在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教学工作量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

(4)积极创造条件选派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行应用型人才教育交流与进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

(5)每年聘请1-2名国内外业界人士作为外聘教师,积极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及业界专家来院开讲座、教学。

(6)学院在场地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成立学生科技创新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赛,使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到科技创新、自制实验设备等活动中。

(7)积极组织职业技能认证培训工作。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认证培训可获得数控加工技术高级技工证书、AutoCAD全球认证证书等资格证书。

(8)鼓励专业与企业的产学研密切合作,建立20余个教学实践基地,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为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构筑一个开放式的系统,通过1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和培训,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师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3.企业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为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工程化教师队伍是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保证[3],应实现在4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有5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工程经历的教师讲授的要求。[4]

(1)校内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工程教育培训,以拓展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工程教育视野为目的。深入开展工程教育教学体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培训与交流。[5]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教育技术、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交流和研讨。特别是要聘请具有工程教育经验的名师及企业高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为校内教师进行工程教育培训,培训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工作量核算、职称晋升等环节。

选送教师到企业轮训或挂职,开展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训。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功能,进一步完善训练项目、内容和方式,制订短期培训、长期挂职等相应制度,分期分批安排我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轮训。在引进工程专业师资时,优先引进有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人才。要特别加强从企业引进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学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

(2)聘请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选择不同专业背景、工作特长的企业人员参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与修订工作。聘请各实习基地的高管作为企业教学的管理人员,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工作管理、生活管理以及与校方联系等工作。聘请实习基地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教学的专职教师,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授课、实习指导、工作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工作。邀请大型国有、外资、合资企业及创新民营等不同企业的高管和技术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学生开设企业管理、团队精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报告和讲座。聘任具有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师等作为校内教学的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负责校内实验、工程训练、技能训练、设计训练等实践内容的教学工作,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支持。聘任人员由学院统一管理与考核。

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体实施效果

为满足社会及企业对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院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中挑选有志愿的学生参加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与政策措施、培养方案、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学生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深入的实践探索。

首先成立了由学校主管校长、企业负责人、学校及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同参与的管理委员会,完成各项章程的制定、日常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成立了工程实践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由专业教授及浙江新亚集团、哈尔滨哈影电影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联合培养的发展规划,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践项目、毕业设计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组织运行与改革工作。同时,成立了综合办公室,负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理论教学、创新实验、工程实训、毕业设计及生活管理日常具体工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部分,其中企业学习阶段的管理尤为重要。[6]试点班学生在温州新亚电子公司、哈尔滨哈影电影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企业阶段的学习,实习期间企业技术人员与学院指派的指导教师合作,结合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进行了包括企业管理、员工素养、5S管理、设备操作等企业培训和数控技术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根据企业产品特点,结合企业生产研发需求,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拟订了试点班的毕业设计题目,所有的题目均围绕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开发新品遇到的困难而设立。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及试点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与广泛的好评。

五、总结

为满足社会及企业对机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浙江新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哈影电影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组织架构、保障体系、教学运行和管理体系,学校层面及学院层面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探索学校到企业良好过渡的机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管理与政策措施,为推进机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前还没有太多的成熟经验和模式,必须依靠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入实践和探索。高校应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达到培养“工程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培养出“素质好、上手快、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机械工程师。

[ 注 释 ]

[1] 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8).

[2] 朱高峰.协同性、开放式、立体化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1).

[3] 王力军,李继怀,卢艳青.现代工程教育模式的偏离与理性回归[J].现代教育管理,2011(3).

[4] 王向红.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1).

[5] 鲍惠英,刘智强,汪红波.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2).

[6]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隋秀凛 吴秋凤 段铁群 王义文 于艳秋

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论文 篇3:

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培育

摘要:近些年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市场经济逐渐的壮大,目前社会对于卓越工程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以此为背景,教育部门下发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相关方案,促使高校提高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水平,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大批量、高素质、高水平的卓越工程师作出贡献。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本文首先阐述培育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其次分析培育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实施方案,最后研究培育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社会责任感培育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日益的进步,在科学研究和发明上对工程师的专业要求、工程师的相关素质要求越来越多,将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增添到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当中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高校培养优秀工程人才的重要方法,高校必须从专业的角度对卓越工程师进行分析与研究,制定专业的培育方案,给予人才自身的优势特点,研究社会市场行业发展的背景,将人才的优势充分的在行业中展现出来,积极培育卓越工程师优秀储备人才,并加强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

一、培育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培育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是至关重要的,工程师的工作环境是在较为开放的系统中进行的,工程师的工作范围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自然、地理、人文、科研等各个方面。尤其是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在工程活动的实施中还存在着很多现实社会要求与情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目前社会生活中现代工程的项目活动越来越多,但是工程师的对待施工工程的情感价值中出现了较多的功力主义,而且有些社会工程活动,完全摒弃社会所需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施工活动完全凌驾于社会责任感之上。例如在建设桥梁上,卓越工程师在工程建设和设计中,如若将社会和人们赋予的情感寄托所摒弃,那么会在今后建筑工程出现相关的质量问题,这样一来,将会严重的损害卓越工程师的形象,并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

现阶段,科学技术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促进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活动对于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建筑和设计的工程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例如在项目工程实施中,卓越工程师必须要先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考察,并在设计工程时要注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防止工程建筑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以至于影响当地的自然生态。深化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对与整个工程项目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工程师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积极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对卓远工程师自身情感价值的升华。

二、培育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内容

卓远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就是指工程师自身对于社会发展所应该树立的正确的道德情感标准,以及应该对社会所尽的义务和责任。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活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任何的形式活动都脱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因此卓越工程师在举行形式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活动的展开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对于社会是否尽到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不应该单纯为自身的利益做出有损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事情,卓越工程师树立的社会责任感其中包括积极维护人们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保护国家和集体的相关利益,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责任,并认真遵守工程师的职责要求,树立自身的正义原则,积极维护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秉着风险精神不断的为国家社会、人们服务[2]。

三、培育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的实现途径

上文阐述可以看出,打造卓越工程师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为社会输送综合性人才,更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培育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人才的打造,需要教育的支撑,而衡量一个“卓越工程师”是否“卓越”,不能仅凭借单一的评价指标来进行评估。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需要具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基础,这就需要其具备优质的人格素养。因此,打造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首要就应当从教育入手,即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增加素质教育,也就是人格的教育。高校有着诸多的专业,但所有专业都可以以素养的教育作为基础,比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统文化和审美艺术等等,将所有人文类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并纳入到“卓越工程师塑造计划”中,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目标与人格目标融为一体,使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使学生形成优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之上开阔视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够与时俱进,即为人才的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又顺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保证“卓越工程师”的质量[3]。

其次,良好的教育需要依赖优秀的师资团队。众所周知,任何阶段的教育都在倡导素质教育,而人文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师资力量将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这就需要教育者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的创新,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力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创新性地加强开展人文素质教学活动。另外,还要将具有高水平的教育者也纳入到人文素养教育活动之中,以多种方式来拓宽师资建设渠道,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优秀教育队伍。

最后,就是要为卓越工程师的培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和氛围。高校的文化建设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校园文化不仅包括硬件设施,同样还包括校园的氛围等等“软实力”。其中硬件设施主要涉及到校园建设中的建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校园的历史传承,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着校园的文化。但最为主要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还是校园的风气建设,优质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底蕴能够创造出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的校园生活注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全面提升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耳濡目染的作用,这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校方还应当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以实践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国情,以便于更进一步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通过对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和相关方案进行分析,培育卓远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是一项繁杂而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学活动,对于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卓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可以有效的促进工程事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工程师整体队伍的素质水平,不断的提高国家工程技术水平,不断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放勋.论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2:26-29.

[2]林健.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6:7-21+30.

[3]刘丽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视域下工程伦理教育的探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C],2014:2.

作者:周玉华

上一篇:银行客户经理个人总结(3篇集合)下一篇:食品安全半年工作总结3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