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与卓越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平凡与卓越(精选9篇)

平凡与卓越 篇1

----王飙

有人赞美平凡,有人歌颂卓越;有人说平平凡凡才是真,有人说卓越才是开放在生命之树上最美的花朵;有人说生命应该像一片明净的湖泊,映日照月,澄澈安祥;有人说生命应该像一条滚滚的江河,激流澎湃,奔腾向前。这样的赞美和歌颂,常常让我困惑不已,甚至扰的让我心神难安。我不知道到底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平静的湖泊,还是应该成为一条汹涌的江河!

有一天我读书到了深夜,正想用手揉揉已觉有些酸楚的双眼,抬头却看见正从书架中幻化出一个老人,微笑着向我走来。我禁不住心头一惊,连忙问道:“不知是哪位仙人驾到,深夜至此,请问有何赐教?”老人一脸安祥地说:“我是谁并不重要。只因久见阁下困之于平凡与卓越的思索之中,神魂犹如在此岸和彼岸之间疲于奔命的小舟,老朽实在是于心不忍,今夜特来与阁下共叙一二。”

接着,老人轻捻长须气闲神定地说:“平凡者,所享受的更多的是心灵世界里的那份悠然的平静;而追求卓越的人,他们更多的享受的是心灵深处里的那份燃烧的激情。平凡者,常常享受的是一道道已有的风景线;而追求卓越的人,他们往往所享受的是在打造有着自己生命品牌的风景时挥洒激情的快感。平凡的人,更容易在世俗的幸福中陶醉;而追求卓越的人,则更渴望在不断的拚搏和攀登中得到满足。不管是平凡者,还是卓越者,他们的心灵之鸟虽然不在同一片林子里筑巢,但是,他们都在寻找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我的朋友,造物主创造了生命,你知道他最渴望人们回报他的是什么?是人类对生命的尽情的享受,这就如你播下花的种子,最渴望它回报你的是美丽一样。平凡的人,他们享受着阳光的明媚,享受月色的美丽,享受着爱情的快乐,享受着友谊的舒心,享受着家庭的温馨……在这样的享受中,他们怎能不从心里唱出一支支赞美的歌?而追求卓越的人,他们享受着梦想带给自己的感动,享受着奋斗带给自己的希望,享受着磨砺带给自己的智慧,享受着成功带给自己的自信,享受创造带给自己的价值感……在这样的享受中,他们怎能不为龙腾虎跃般的生命的活力而写出一首首颂扬的诗?”

“我的朋友,你是选择平凡平静、怀着一颗平常心地生活,还是选择点燃心灵的熔炉、意志坚定地铸造人生的辉煌,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享受生命的方式,适宜于你的,就是最好的。平凡是一首带着阳光味道的诗,你可以长吟,只要你能感受到她的美丽;卓越是一支携着滚滚江流般旋律激越的歌,你可以高唱,只要她能让你享受到生命的价值感!选择你自己渴望的生活方式吧,这就是造物主,赋予你的享受生命的最高礼遇!我的话完了。再见吧,朋友!”

平凡与卓越 篇2

柜员,银行最基本的岗位,就如一栋大厦,柜员就像其中一块普通的砖,可正是这普通的岗位却又是银行直接对外的窗口,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我们农商行的形象。不仅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还要做到操作标准,服务规范,举止得体,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我们的粗心将会直接损害到客户的利益,影响到我们农商行的形象。所以,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尽量为客户做到快捷、准确、高效的服务,让客户少等、少跑、少问,能让客户对我们为他的服务感到满意的同时,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没有挑剔的客户,只有不完美的服务,完美源于认真。我们农商行的每一位员工始终贯彻这一宗旨,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为客户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态度,令人赞许的服务效率,令人信赖的服务质量。

在两年多的工作中,笔者还深深体验到我们天台农商银行不仅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而且有一支锐意进取、精诚合作的团队,这是我们克难攻坚、获得成功的力量源泉。

平凡与卓越 篇3

解题“絮语”

我曾读过两个版本的《西点军校22条军规》,一部2009年4月出版、郝强编著,一部2011年4月出版、德群编著。两部《西点军校22条军规》(简称《西点军规》),内容大同小异,论述各有其长,后者更为精彩,是一部难得的人生旅程“路线图”。近年来,书市上多有“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三十六计与企业经营”、“谋略库”之类的“秘笈”问世,书家自鸣得意地宣传这些国学经典,“美国兵打仗带在身边,日本视为俗语常挂口头”,读后让人在淡然一笑中紧锁眉头。愚以为,我们不妨认真地读读堪称世界经典的《西点军规》,看看美国人怎样教导青年拥抱人生,实现梦想,也算是“洋为中用”罢。

近年来,因由工作关系,我接触的多是在中关村打工的年轻朋友,IT界的“蚂蚁雄兵”也好,踌躇满志的CEO也罢,抑或忝列传媒天地的“无冕之王”……无论在商场竞争抑或官场博弈,都面临着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面对人生、接人待物、克服困难、卧薪尝胆、苦中求乐等诸多问题。我读完这部《西点军规》,总的感觉,用中国古人的话说,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我们必须磨练意志。用我们这一代人的哲学观解释,就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年轻的朋友怎样从痛苦的磨练和切齿的忍耐中获取力量?如果说,《论语》可攻心,《道德经》归根为静,《孙子兵法》能益智,佛祖教化淡定……那末,读《西点军规》则可视为教你在“循规蹈矩”中去突破创新,更加贴近现实,这也正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希望中国“打工者”的群体中,能孕育出东方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那就耐着性子读读这部书,定将开卷有益,影响你的一生。

世界闻名的“美国陆军军官学校”简称西点军校,位于哈得孙河西岸,纽约以北约50英里处。如果从1802年3月16日根据国会法令建校日算起,至今已有210年的历史。首批学员就是驻扎在西点军事基地的现役军人。今人多用学校造就的世界名将诸如南北战争时北方联邦军将领谢尔曼、南部联盟军总司令李,以及一战时期远征军司令潘兴和二战时期太平洋盟军统帅麦克阿瑟,还有众所周知的艾森豪威尔总统、黑格将军等4000多载入史册的名人举证辉煌,其实最让人不能忘怀的应该是在1817至1833年期间任西点军校学监的塞耶将军。塞耶初出茅庐后便主动请缨,远赴欧洲悉心研究军事院校建制和防御工事。学业有成,归去来兮,正是他主持订立了“斯巴达式”严格规则和“普鲁士式”铁的纪律,为培养将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西点军校因此而名声大震。

从1866年起,由美国作战部接管西点军校,此后,一直由指挥全军的陆军少将担任学监。西点军校每年大约有1400名新生入学,从1976年起开始招收女学员。考生必须持有一名国会议员或陆军部官员的推荐信,信中要写明推荐学生到学校某一有关的专业学习。当年7月1日满17岁、不超过22岁的考生方准入校。学制为4年,专业分文科和理科、工程和军事科学。毕业后授予理科学士学位和美国陆军少尉军衔。毕业生一般至少要在部队中服役担当5年职业军官。

许多商业奇才、业界精英,乃至高端政要,多与西点军校“联袂共舞”,因缘于“西点精神”。据悉,现今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000多名董事长、2000多名副董事长以及5000多名总经理或董事一级的管理精英,毕业于西点军校。一位西点军校的老校长自豪地说,“美国大部分的历史是由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创造的!”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篇4

——电影《雨中的树》观后感

当听说学校要组织大家去看一部叫《雨中的树》的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是一部红色电影,所以有些人也就没有去。但当我看了这部电影过后,真的为那些没能去成和放弃了这个机会的人感到惋惜。这部电影让我深有感触,并为电影主人翁李林森同志感动和落泪。

影片从中国人熟悉的乒乓球推打开始,一幕接一幕,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紧凑而不繁琐,平淡却不单调,庄重并不矫情,比如,买解放鞋和打摩的时的还价、泡方便面、在小饭店就餐、追公共汽车、搭轮船、挤火车等,都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场景。这些故事,是每一个基层干部群众都会遇到的。

艺术来源于真实,也高于真实。将这么多真实的、平凡的、亲切的事串连在一起,展现出来的就不再平凡。面对生活境况和工作岗位的不断变化,李林森能始终保持着心底的崇高和真诚。这在现代社会难能可贵,也注定了李林森的平凡而卓越。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李林森那样,在纷繁复杂的诱惑和困难面前保持淡定、从容,这个社会就会涌现更多的先进和优秀。如果每一位观赏过《雨中的树》的人,都能够更加慎重地面对自己的寻常,珍惜属于自己的平凡,整个社会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共产党人和共产党的干部,首先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都要为人子、女,也会为人父、母,为人夫、妻,都有普通人的情感,普通人的职责,普通人的乐趣,但作为党的干部,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与担当,有的时候必须在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之间作出“二选一”的抉择。一个优秀的党的干部,必然多多少少要减少与家人团聚的乐趣,压缩本该属于自己的时间和享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义无反顾地无私奉献。影片中,当洪水来临时,李林森选择的是冲锋在前;当道路塌方时,李林森二话没说就迎灾而上。

正如李林森说的,人生是一条河。在干部、党员、人才个人成长中,组织部就是一条船、一把梯,他会在党的事业需要的时候,把大家送达彼岸、送往高处。但组织部也仅此而已,能走多远、能飞多高,那全由干部、党员、人才自己的表现决定。组织部和组织部长需做的是,既要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也要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照顾的干部,特别是要避免有缺点但本质尚好的干部走向歧途、滑向深渊;既要坚持原则、不讲情面,尽量让干部用当其时、不受委屈,也要让各类能人有用武之地,让普通党员、群众有归属感,保持对党的向心力。李林森的思想和精神必定不朽,他诠释的不仅是组织部长的风范,也浓缩和展现了当代中国党员干部的形象。

从平凡到卓越培训心得 篇5

这次培训中印象最深的有几个时间段,第一个是我们第二天晚上的毕业考试,是一个叫做“生死电网”的游戏;在游戏中不许说话、不许有人的心不在团队上、不许触网、必须要所有人从A点达到B点才算顺利过关。游戏中由于个子矮,于是我站到台上想将环境看的更清楚一点后看能否想出好的方法用最快的时间全部过去,结果培训师来了句“有人心不在团队,所有人全部退回去”,当时心里觉得特别气特别委屈,觉得培训师有病,难道非要大家挤在一起乱糟糟的才叫心系团队吗?但是再不满又怎样,游戏规则就是这样,培训师最大,他说的就是对的。最后所有人还是要退回来,然后再重新过,但是后面我却变老实了,就算再想出力我只能挤在团队中,不敢再随意在团队四周游荡。这件事多像7月订货会的.事呀,局方就像培训师,凡事都是局方说了算,就算心里再有不满,又能怎样,最终结果还是得按照他的规矩来。最后在所有人几乎都通过电网来到B点后,最后一个人却是无论如何都过不来了。这时培训师又改规则了,说你们可以说话了,但是无论你们用任何办法你们的队友还是过不去这个电网,除非你们能让我们助教们感受到你们是一个团队,否则这个游戏你们试一万遍都是失败结尾。结果也如培训师所说,我们试尽了各种办法结果队友还是没有过来,最后实在没办法我们只能选择最原始的办法通过呐喊队友的名字邀请队友回归,最后嗓子都快喊哑了的时候,我们终于将助教们感动了,他们帮助了我们,我们最后那位队友回归了,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二天的毕业考试。在高兴的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这就是团队的力量。犹如7月订货会的事情发生后,公司领导对我的包容与爱护,这也是团队之爱。

第二个是培训中有一个叫“感召”的活动,就是做义工,让温暖陌生人的心。我们队的活动定义是“抱一抱,将爱传出去”。我们来到了黄花机场,刚开始真的很不好意思,始终没有人跨出一步,但是我们有一个好队长,她勇敢的迈出了无数步后,我们大家终于也鼓起勇气陆陆续续的跨过了那条叫胆怯的线,抱到后面我们甚至都上瘾了,因为看着一张张本来愁眉不展的脸,在与我们拥抱过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时自己也变的很开心、很满足,这大概就是爱的力量吧。

第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第三天结业典礼上,培训师要求每个队必须要表演一个节目。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排练,也因为我们队没有特别有特长的人,于是我们一致决定跳兔子舞,简单大家又都会。在台下看别人表演时,我一直在想怎么样让这个平常的舞变得不一样起来,想了很久,我觉得还是要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才最有氛围。于是安排排在最后最高大的那只“公兔子”在大家跳到讲台边上时去喊麦,邀请大家一起上来跳,把气氛炒热。结果安排完没一分钟,队里就有个人来了句“我觉得就我们队最差”,当时听完我气晕了,本来想说她几句的,最后想想还是算了,有些事别人说不一定有用,自己去感悟出来的效果才最好。最后我们的舞蹈果然很成功,大家都参与进来了,玩的也很嗨,现在那个妹子在我们队的群里也比较活跃了。我觉得并不是所有人天生就比较有团队意识的,很多人都是后期感受到领悟到什么叫团队,最后才慢慢有团队意识的。在这方面我还有不足,以后要多下功夫。最后呢还有一句话是我特别想分享给大家的“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微笑,首先就要学会给予别人微笑”共勉!

让更多的师生从平凡走向卓越 篇6

——王崧舟“新成功教育”扫描与解读

作者:陶继新

毋庸置疑,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已经响彻了整个中国小学语文界,无数小学语文教师对他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崇拜感。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崧舟的诗意的悠远境界还远不止于小学语文这一层面,它早已向管理等诸多领域延伸,且悄然优化着人的生命状态。

走进他的人都清楚,王崧舟的诗意,已经从语文学科迈向了全方位的教育视野。

而“新成功教育”,无疑是王崧舟诗意教育中的又一个奇迹。初入拱宸桥小学的尴尬

2001年前,王崧舟还在浙江上虞一个小学任教,当时他没有现在的名气。可是,那是他的蛰伏之地,正如“卧龙”躬耕于南阳一样。在1990年到1995年期间,他静心教书,读书,锻炼自己,修养自己,以待天时。他一点儿也不急,沉住气,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有静就有动,有伏就有起,有小就有大,有付出就有收获。他从来不相信名师可以速成,他深信孔子所言:“勿欲速,勿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不利则大事不成。”直到1996年“王崧舟语文教学艺术展示周”和1998年《万里长城》观摩课,王崧舟才一鸣惊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人气指数一路攀升,引来粉丝无数。可是,他没有沾沾自喜,他认为这也是生命的必然,那是生命过程中一个小小的果实,要想到成功的辉煌殿堂里游,还要有文化的积蓄。

2001年,杭州市拱墅区面向全国引进教育人才,在众多的应聘者中,王崧舟过关斩将,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区引进来的第一个教育人才。

有人说,这次王崧舟榜上有名,没有任何悬念。因为在知其根底的人看来,他待势而发,发必有中。而且,这里会给他提供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海阔天空任所之。

王崧舟也是抱了巨大的期待来到这个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古老而又年轻的都市。

他走马上任的拱宸桥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可是,它的薄弱与无名,令这个远道而来的新校长惊诧不已。百年历史,没有留下任何文化斑点;在当地人的心里,它更是黯淡得了无光彩。如果说默默无闻还可以接受的话,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却真地让王崧舟倒吸了一口冷气。

一是师资软:三十多位老师,只有一个教坛新秀,而且正准备调走。人心不定,缺少自信,何以保学生?又何以谋发展?想由薄弱变优质,无疑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是生源差:经了解,学校的生源由三部分组成,各占三分之一。一是下岗工人的子女,家庭经济困难者占了很大比例;二是外来务工者子女,父母多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学校想要配合也只能匆匆而过;三是普普通通的职工子女与城郊接合部的农民子女。拱小的生源结构,被人戏称为“三驾马车”。有人甚至断言,这么一所边缘化的老校,除了苟延残喘、等待自灭外,任何人都没有回天之力。

这位四海讲学、大名播撒于中国大地的教育名人,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困境、且多能游刃有余于破解之道的王崧舟,无疑步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这是不是不重视引进的人才?这会不会将王崧舟击倒? 不是!不会!

区委、区政府旨在通过王崧舟这个特殊人才,让拱宸桥小学起死回生,进

第1页 而成为品牌学校。可以说,这种特殊的安排里,有着特殊的信任与期待。

从来不怨天、不尤人的王崧舟,在感到任重而道远的时候,开始从心里感谢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厚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怀着悲壮的情结,王崧舟踏上了突围的征程。

“他山之石”与“为我所用”

王崧舟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人,他自己的生命经历就是一个奇迹。而创造奇迹的关键,需要矢志不移的决心,也需要解决主要矛盾的智慧与谋略。

拱宸桥小学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再也负载不起任何的风浪与波折。所以,王崧舟必须寻找一条最少风险的突围之路。他一贯反对教育上的“立竿见影”;可是,对于拱宸桥小学的师生来说,还就是要让他们尽快看到成功的希望。

不是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有没有可供借鉴的“他山之石”?王崧舟想到了成功教育的发源地——上海闸北八中。这个现在已经很有名气的学校,当年与拱宸桥小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样的老工业区,一样的城郊结合部,一样的“三架马车”拉来的生源,一样的失败阴影在校园与家庭中挥之不去。而且,闸北八中的刘京海校长系上海首届功勋教师,拱宸桥小学的王崧舟校长则是昔日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刘京海可以成功,王崧舟为什么不可以;闸北八中能够从薄弱学校变成优质学校,拱宸桥小学当然也能跃进品牌学校的行列!

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心态,这种心态从王崧舟来到这所学校的时候就已悄悄地向全校师生心里蔓延。

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必须迅速。立即组织教师到上海考察,虚心向刘京海校长请教,诚心向闸北八中教师学习,深入学生之中,详细了解他们走向成功的内在原因。令王崧舟惊喜不已的是,洋溢在闸北八中整个学校的自信,正是拱宸桥小学走向成功的希望所在。这,甚至很有些诗意!

满载而归后,马上消化吸收,拟定学校整体改革方案,确定办学信念:实施“新成功教育”,为每位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渐渐地,人们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新成功教育”的“幽灵”开始在每一个教师的脑际游走。

成功从举手开始

这时候的“新成功教育”,尽管还没有多少学理方面的归纳与梳理,也没有现在的清晰与自觉,可是,将“新成功教育”的口号喊出来,则可以让沉睡在失败温床上的老师们眼前一亮,心头一振,从而看到成功的曙光。王崧舟说,先“扯起一面大旗,认准一个方向,锁定一个目标”。随之,便矢志不移地在“新成功教育”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扛大旗的人,当然就是王崧舟本人。在他信心百倍、一往无前行进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自觉地向这面大旗聚拢,跟随着他,也信心百倍地一往无前。

要想成功,必须有一个成功的心态。但是,很少尝到成功喜悦的师生,当然不可能拥有这种心态。

新成功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要培植学生的成功心态,让学生有一个异常自信的生命状态。为此,王崧舟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坚信自己、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实现自我。”并通过各种手段将这种理念内化到师生的心里。

王崧舟刚到学校,第一次听课,他发现,当老师提问一个并不特别困难的问题时,全班只有三个学生举手,真真正正的是“和者盖寡”。王崧舟感到奇怪,刚才他们对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讨论,而且大都可以正确回答。可是,当王崧舟问起旁边一个学生为什么不举手的时候,那个孩子反而紧张起来,支支吾吾

第2页 地说:“一回答问题我就害怕。”此事对王崧舟触动很深,为此,他组织了一次无计名问卷调查,探究不举手的“结”究竟在哪儿。调查结果,怕举手的竟然高达九成学生。怕的原因五花八门,根本原因还是缺乏自信。于是,他提出一个口号——“成功从举手开始”。为了营造这种“举手文化”,学校首先改变了教室的环境布置——正面墙上,中间是一幅宣传画,画面是一双双高举如林的小手,小手上方是一句温馨提示语——“今天你举手了吗”,画的两边是“相信自己”“一定成功”八个大字。同时,对教师讲成功文化,也告诉孩子,成功并不神秘,拥有自信,人人都可以成功。与“举手文化”相呼应的,就是紧随其后的“鼓掌文化”。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为之热烈鼓掌。结果,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鼓掌的声音越来越响。学生被这种“鼓掌文化”激发起了自信,而自信又给予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开始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而且真的能够成功了。就这样,举手,举起了一片成功的蓝天。

不只有“举手文化”,激发学生自信的“新成功教育”标志几乎无处不在。一进校门,“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每天成功一点点”、“做最好的自己”等大字标语赫然醒目。时间一长,师生对这些格言式的话语不但熟读成诵,而且也悄然定格在他们的心里,外化为走向成功的坚实行动。

在每个楼梯的拐角处,学校还专门辟出一块“成功足迹展示墙”,哪个学生作业写得好、书法写得好、画画得好、表现好,就能光荣上墙。课间,师生们在这里驻足观赏。墙上有名的学生,在大家的赞叹声中,心里不由自主地升腾起自信;未能上墙的学生,也开始心向往之,力争自己“墙”上有名。

“新成功教育”的物态文化载体还有:大型宣传橱窗、十二月成功雕塑群、运河文化长廊等。

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也变成了展示“成功之星”的舞台。第一步:宣布“成功之星”;第二步:“成功之星”上台接受表彰;第三步:其中一位“成功之星”在老师的推介下展示自己的成功;第四步:同班3-5名同学上台从不同角度介绍“成功之星”;第五步:“成功之星”带领全校师生在国旗下庄严宣誓。

仪式热烈而庄重,它激荡起的不只是某个成功之星的喜悦和自信,也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学习成功之星,渴望自己成功,成了全校学生的共同心声和美好愿景。

为每位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为每位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是王崧舟2005年升华归结而成的办学宗旨。但是,它的诞生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因为其核心思想在他的心里已经盘旋了很久很久,由于没有找到表述其要义的恰如其分的语意系统,才没有让它过早地浮出“水面”。多年来,王崧舟寻寻觅觅,终于有一天,蓦然回首,才有了“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教育顿悟——为每位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有人说这是灵感闪现,其实,没有多年的深层思考与不懈探索,就不可能邂逅这一特殊的“巅峰时刻”。

一心:核心是涵养成功心态

所谓成功心态,就是永远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即使一时失败,也当作成功之前的热身。有这种心态的人深信:“失败者,成功之母也。”面对失败,没有灰心丧气,没有裹足不前,而是满面春风地继续前行,去迎接成功女神的光临。在这种人看来,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自己的前进,也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这种心态一旦形成,就会在心里积淀成一种积极的能量,百折不挠,永往直前。王崧舟认为,涵养学生的成功心态,就是为他们一生走向成功锻造了高贵的精神品质。

三最”:最近发展区、最佳发展区、最好的自己

一是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特别是教学实践研究,第3页 王崧舟发现,只有课程与教学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抵达高效学习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尽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为此,王崧舟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起点分析,然后再确定发展目标。这样,“因材施教”才能在教师那里落地生根,学必有获才能在学生那里化成现实。

二是培植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智能优势,这便是他的最佳发展区。这就要求学校教育,首先不是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当学生之长得到充分发挥并得到肯定的时候,心里就会升腾起一种特别的自信。哲人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自信,就是学生撬起更大、更多成功的支点。

三是做最好的自己。受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的启发,王崧舟提出“最大的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人的成败与否,关键是能否做最好的自己。人各有异,所谓的最好也是因人而异。就目标而言,有底线要求,即六年学会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这是共性目标。但也有上线要求,即通过努力可以抵达自己认为“最好”的那个目标。为此,他提出了十类目标。这样,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满怀信心地朝着自己既定的上线目标行进。

教师成功是校长最大的成功

与学生一样,教师也渴望成功。在王崧舟看来,成全教师是做校长最大的成功。实施“新成功教育”的第二个年头,学校就开设了“新成功教育讲堂”,一直坚持到现在。讲堂每次一个主题,每周五集中两个多小时,由一位教师开讲,全校教师听讲。这一讲,令王崧舟惊喜不已。原来认为未必讲出特色的教师,竟然滔滔不绝,让听者感到欣喜莫名。特别是那份自信,那种获取成功之后的快乐心境,让所有听讲的教师为之振奋。于是,争先走上讲坛、意欲再现精彩的教师多了起来。讲堂上,老师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行动纷涌迭出。讲堂后,老师们又将这种心态带进课堂,影响和感染更多的学生走向成功。

每到期末,王崧舟还会向老师们颁一次“大奖”,美其名曰“拱小奥斯卡”。王崧舟认为,老师们努力工作了一个学期,绝大多数应当受到奖励。可是,传统的奖项太过单薄,获奖人数也是寥寥无几。为此,学校设立10多个不同奖项,由教师自主选择、自主申报,诸如:学科教学质量优胜奖、成功班主任奖、教育科研标兵奖、教坛新人奖、优秀辅导奖等;另外,还专门设立一个开放的奖项鼓励教师自由申报。一位班主任老师在开放奖项中填了个“家长口碑奖”。他的理由是:“本学期我带的班获了不少奖,比如成功班级奖就有好几次;本学期我还收到四封家长表扬信。”经学校核实,言实相符,就向他颁发了“家长口碑奖”。从此,这个奖项就成了常规奖项。

王崧舟认为,让更多的教师从不同层面获奖,可以激发更多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可以让他们感到成功就在自己身上,在当下,也在未来。

学期结束的时候,有的学校大都要教师写工作总结。而王崧舟发现,这种流于形式的总结意义不大,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于是,取而代之的是人手一份、天天相随的《教师自主成功修炼手册》。内容包括:目标规划、步骤安排、自我修炼、清晨四问、静夜四省、心灵暗示、自我评估等。手册借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帮助教师自我分析专业成长方面的优劣势,确立各自的发展目标,通过影响力黄金表、每月反思记录、自我激励等方式,帮助教师自主成功。这样,老师们就会自主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其实,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力,只不过有的时候因为目标不明或者目标错位而使得潜能在无谓的事务中消解了而已。有了明确目标,则可以朝着目标前行,并在抵达目标的时候,感受成功的喜悦,再向另一个高远的目标前进。这种良性循环,会在教师的心里生成一种正向能量,会使他们感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会对学生及学校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4页 小学教师的职称一般是三级:小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和中学高级教师。但是这个职称系列存在不足:阶梯太少、周期太短,有一部分顶尖的教师三十五六岁就能拿到中学高级教师,但退休还有二十几年,职称对他们就失去了激励作用。于是,王崧舟就在学校搞了一个内部的“职级教师”:在一级到小高之间放一个台阶,叫“新锐教师”;在小高到中高之间放一个台阶,叫“先锋教师”;在中高上面再放一个台阶——“首席教师”。职级教师有评审标准、有福利待遇,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无疑起了更持续、更科学的激励作用。这个拱小独创的“职级教师评审制”实施之后,激发了更多教师向上求索的自信心。于是,学校的发展开始驶上快车道。

2005年,拱宸桥小学出乎意料地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同年,拱小培养了一位省优秀教师、四位杭州市教坛新秀、一批区骨干教师。更重要的是,一批虽然没有评上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者,已经待势而发,朝着他们选定的目标快速而行了。况且,当教师感到自身成长,有了成功感觉的时候,名誉地位已经退居“二线”,得之泰然接受,失之也不遗憾。这种淡泊名利的心境,这种追求卓越的心态,比一时一地的成功更具意义。

2009年初,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首次面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公开评比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示范校,王崧舟带着拱宸桥小学的“新成功教育”参加评审,在40多所学校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冠。人们认为,这是出人意料又是情理之中的。拱宸桥小学的文化品格,并非因为这次评比才崭露头角的,而是在长期积淀了深厚文化的一种必然结果。王崧舟校长对儒释道三家文化都有研究,即使如《周易》这种形上的著作,也可以得其要道。同时,他又是一个对现代文化情有独钟者。这种东西兼容的文化视野使他成为一个地道的文化学者,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校长与教师。而学校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与首席官,就应当是校长。有着如此文化品位的校长,当然会对学校文化建设有着独到的见地与特别的行动。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评比,也不是为了外在的作秀,而是一种心灵的需求,一种自觉的文化担当。况且,在他的引领下,全校教师也因文化的力量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文化的核心就是以文化人,当经典文化一次次地濡染着教师心灵的时候,他们就有了特殊的文化品格。与此同时,他们也因文化的不断升值而优化了自己的生命,有了不同于一般教书匠的文化意识和关怀。他们对王崧舟的追索,因了文化的相连而成为一道文化风景。所以,他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有物质形态的,有制度层面的,更有精神意蕴上的。有有形的,更有无形的。这些几乎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更是学校发展的魂兮所系,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根本。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举夺魁,在知情者看来当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有努力就有收获,有奋斗就有成功。现如今的拱宸桥小学已经陆续获得了多项省部级荣誉,比如:浙江省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红旗大队、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一级站、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等,而且勇往直前地向全国进军,成了中央教科所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中华诗文诵读实验龙头学校、全国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学校。

“新成功教育”“新”在哪里

“新成功教育”的成功已经有目共睹。那么,它是否是对“成功教育”的克隆呢?答案是否定的。学习他人经验,如果全然“拿来”,不但没有自己的东西,也会失去生命应有的创造力。用王崧舟自己的话来说,之所以在“成功教育”之前冠以“新”字,即在提醒、引导和激励全校师生要善于吸纳、巧于超越、重在本色、贵在创新。

那么,“新成功教育”究竟“新”在什么地方呢?

第5页 王崧舟认为,“新”是与“变”维系在一起。包括拱宸桥小学在内的整个拱墅区正在变化——原本在南面的拱墅区政治文化中心正逐步向拱宸桥地区转移,区领导希望在这里培育出自己的品牌学校,与新中心相称。而拱宸桥小学,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在。上世纪90年代末大面积旧城改造,拱宸桥小学从拱宸桥边迁移到拱北小区,按照城市规划异地新造,硬件设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这种变化,给学校师生,给学生家长,给周边居民,都带来了新的希望。

“新”是与“诗意”联系在一起的。王崧舟不是刘京海,他的诗意是属于“这一个”的。大凡在小学语文界工作上一段时间的老师,提起“诗意语文”,几乎都会顿生敬仰之情,而且会说出王崧舟教学上的很多经典之作。可是,对于诗意的要义,人们未必能够知晓。王崧舟认为,课堂教学只停留在求知层面的话,那是低级的学习;如果再有了科学的引领,再有了道德的诉求,当然就会更上层楼。可是,这还不是教育教学的至高境界。如果将学习,特别是整个人生,当成一种审美之旅的话,整个生命状态将妙不可言。学生学习求知,形成智慧与道德,不应当是一场心力交瘁的苦役,而应当成为走向未来的幸福之旅。而人生的旅途也是如此,尽管生命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甚至是坎坷与灾难,可是,它阻挡不住人生向审美境界迈进的脚步,而且,乌云过后会是晴空,灾难过后也会迎来生命的曙光,正所谓“你的伤痕会帮助你。”诗意人生,早已成了王崧舟的生命潜流,它撞击着你的心扉,让你在行进路上,感受生命的诡奇与多彩,让你领略生命时空虽然有限,却可以演绎出万千精彩的美丽。

“新成功教育”所追求的,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学业成功,它以诗意人生的实现作为教育的终极成功。即不但能够走向成功,还能够享受走向成功的生命过程。

“诗意”之下的生命不但是自由的,还是审美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可以进入到自主探索且高效创造的巅峰状态,完成有着巨大超越意义的“裂变”,感受令世人甚至自己都惊诧莫名的突围与腾飞。王崧舟的“新成功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循序渐进的教育,有的时候,还会有一种超越常规的突变,给人以生命的突围。所以,它让人看到生命不但有常态,还有神奇的非常态,还有可以产生魂魄相荡甚至是凤凰涅磐的“再生”奇观。

破解这一奇迹,不能只观其诗意的表层,还要探究其深层的底蕴。仅有学识是远远不够的,王崧舟独特的悲悯情怀与生命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属于他的生命感悟,则是他超越常人的内在密码。这种感悟几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它却几乎无时不在起着作用。这让他能够透过万千纷繁的外象,去感受人生的真味,去体悟当下的幸福,追求永远的精神彼岸。

《周易》有言:“日新之谓盛德。”“新成功教育”就是在“日日新,苟日新”的变动过程中,越来越走向成功的。用王崧舟的话说,“新成功教育”不是一潭池水,而是一汪流变不居的活水,它永远在流淌、永远在洗涤、永远在交汇、永远在澄明中超越自身。

看来,王崧舟的“新成功教育”虽然也有“拿来”的成分,可从本质上说却有着超越的意义。人非生而知之,却可以学而知之,教而善之,困而突围之。从平凡走向成功,当是生命的本然,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从平凡走向卓越的人。可惜,很多人都缺乏这种生命的自觉。于是,人生在世,就有了平庸与浑噩,就有了终生挥之不去的遗憾。王崧舟在想,助人成功,就是一件善美之事。那么,帮助整个学校的师生甚至更大范围的人成功,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美之事。看来,王崧舟追求的还不仅仅是自己的成功,他还一直在践行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道”精神。所以,他学校的师生,全国慕名而来的校长与老师走进王崧舟的时候,不但可以从他那里学到管理与教学上的

第6页 方略,还可以登临智慧与品质的殿堂,去领略其“无为而治”的玄妙与真实。

令人可喜的是,教育主管部门拨出专门经费,已经在拱宸桥小学成立了“王崧舟工作室”。以校长个人名义设置工作室,这在全国似乎还不多见。于是,“王崧舟工作室”成了一道风景线,许多老师以听过他一堂课为荣,每年千里迢迢找他拜师、指点迷津的小学校长、老师络绎不绝。王崧舟成了名人,跑了100多个城市,开观摩课800多堂,讲座200多场,渐渐名满天下。

然而,王崧舟依然守持着一份特有的宁静,特别的觉醒。在管理与教学上,他有着一种举重若轻的从容与淡定,正所谓“大智闲闲、小智间间”。这种巨大的生命能量,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滋养和润化的学校师生的精神生命。他的“新成功教育”理念与精神,已经融化到每个教师的心里,他们都因有了与学校发展的生命维系的志业精神的支撑“不令而行”,在新成功的路上勇猛精进。

王崧舟简介

王崧舟,男,浙江上虞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开发基地”电视教学片主编、“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国家级远程培训”小学语文主讲教师、“浙江教育资源网”特级教师工作室首批专家、“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拱宸桥小学校长。

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王崧舟一直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开创了“诗意语文”教学流派,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让师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大地。他先后应邀赴全国29个省份160多个城市开设观摩课800多节次、讲座200多场次,形成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派语文教学风格。他的语文课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

王崧舟还一直潜心于小学语文教育科学的研究,先后出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流派》、《王崧舟小学语感教学法》、《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王崧舟讲语文》等多部教育教学论著,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王崧舟从事学校管理20多年。他认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应该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专业导师。他提出“新成功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战略,并全面实施旨在重塑以“成功心态”为核心价值的学校文化、为每位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的整体教育改革。在王崧舟的领导下,拱宸桥小学由一所区内的普通小学一跃成为杭城的一所新兴名校。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红旗大队、杭州市实验小学等。

(原载于《人民教育》,2010年第18期。)

平凡中追求卓越 平淡中演绎精彩 篇7

——讲述教师自己的故事

华阴市康营初中 邢娟娟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没有出生入死的光荣经历,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是,我信守我讲台上的承诺,忠诚我所选择的事业。教育像一片浩瀚的海,博大、澎湃、而又精深。可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却无所谓惊天动地,面对的就是一件件平凡小事。因此,只有热爱工作,关爱学生,做好工作的一点一滴,才能演绎教育生活的精彩。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不需要感召世人的豪言,需要的是一腔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和一颗献给三尺讲台的爱心。

在平日的教学,我深刻懂得,经常与学生交心谈心,倾听孩子们的诉求和心声是跟班、带班的必修功课。当代的学生不需要居高临下、板着面孔训人的“严师”,他们最反感的是分数、纪律这些一听就令人发怵的话题,他们期待与你攀谈兴趣爱好、校园热点、家庭状况、近来的想法甚至是实时明星等等。有时,哪怕是找一个违纪的学生谈话,我也会从家常话题切入、循循善诱、旁敲侧击,因为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他们叛逆的年龄,只有设身处地的真诚和温馨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为了融入他们,让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不再对我设防,大多数时间我会和我的学生在一起,就像朋友那样,共同探讨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即使他们犯了错,也不会把他

们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迫使他们“低头认错”。以尊重为前提,遵循以爱动其情、以理晓其心、以严导其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引导其自尊、自爱、促其进步是我的育人准则。我享受与学生所分享的,我快乐他们所快乐的,感同身受他们的点点滴滴。不倦的努力也为我带来了无尚的收获和荣誉,从教12年,做了十年的班主任,带了11届九年级学生,荣获市级、市级以上荣誉17次、学校荣誉若干次。荣誉不能代表一切,可是一名教师特有的荣辱感常常促我自觉自省。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优秀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这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直所坚信和坚持的。因为我爱我的学生,所以我更加耐心;因为我爱我的学生,所以我更加关心;因为我爱我的学生,所以我和学生更加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作为一个老师最大的乐趣和动力。因为我爱我的学生,所以面对他们我总是很耐心,不厌其烦。2003年的某个月不知那的“经济风”忽然光临了我们这个本来宁静的校园,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班就先后有3个学生突然辍学,踏上外出务工的淘金路,我突然若有所失,好像谁突然将我心爱的孩子从我身边夺走。我心爱的孩子,不应该这么早就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力,我决定家访,我先来到素有华阴“两不蹬”的上云霄村,遍寻村中,终于找到了正在田间农忙的学生家长。于是使出浑身解数,摆出大至天文地理小至油盐酱醋等众多道理,然而,始终无法说服学生家长“经济是第一位,一切向前(钱)看”的经济效益绝对论。这天,我充满了委屈怏怏离去。第二天早读辅导的时候,我又想起了我那三个学生。我忽然若有所悟,我和我所爱的学生原来是这么亲近。我知道我应该再次出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落和再出发,终于在我数遍那沿路一石一草之后,我一名心爱的学生回来了!重新回到了我的课堂。另外两个学生也在我不懈的坚持下,重回校园。在我的鼓舞下,他们三个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中学。感谢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爱,她让我对我的学生充满了耐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每次家访,我总会先表扬孩子的闪光点,再适当提一些改进意见,因此我的家访得到了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尤其像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他们因为缺乏家庭的温暖,从心里便有异于常人的自卑感,内心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理解。有一届学生甲(化名)便属于一个单亲家庭。他的父亲为了生计常年奔波,可是生活的窘迫让他的父亲脾气暴躁,时常因为家庭琐事,便对孩子恶语相加、侮辱体罚。孩子对父亲的一次次失望变成了绝望,终于无法继续忍受父亲的粗暴教育,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我很庆幸,平常自己与学生们无间的沟通,才使他们与我无话不谈,凡是有什么不愉快的都会告诉我。在他服下大量安眠药之前,先与我和他的玩伴通了电话,我当时感觉孩子的语气不对,立即打车赶往他家,同时,电话告知他的父亲,才得以及时采取了措施,避免了悲剧的发生。通过多次家访和电话沟通,与他父亲深入交谈,引导他的父亲用鼓励代替责罚,共同鼓励、促进孩子进步,渐渐地甲(化名)的爸爸慢慢地改掉了打骂孩子的坏习惯,经常主动与我联系。甲(化名)呢,也慢慢恢复了自信,懂得生命了珍贵,一点点地进步了。翌年,他顺利的参加了中考。虽然我不能决定这个孩子的未来,但我却能用我的真诚和信心影响这个孩子的将来,无论以后他会作何选择,但我相信,珍爱生命对他来说已是根深蒂固的选择(为了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事件不能详述,人物也采用化名)。

我认为,学生没有优生和差生之别。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要相信孩子》的一文中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有一颗相同的自尊心,都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相同的“爱”,平等而公正的“爱”。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本来就因为学习不好,对老师心存芥蒂,一个优秀的老师能够很好的消除这种芥蒂,使“后进生”重拾自尊,迅速迎头赶上。从教12年,我深深的体会到表扬和鼓

励对一个“后进生”的巨大魔力,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积极表扬“后进生”的进步事实,不失为一种激发“后进生”努力学习的有效方法。有一名“后进生”,他叫梁楠,对我的印象尤为深刻。梁楠一直被他大部分任课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是最不适合学习的、学习最不开窍的,各科成绩总是徘徊在30分左右。我采取鼓励他、表扬他,帮他发掘他优于他人的闪光点,使他树立自信感。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一次又一次的向前掘进,终于在2004年,梁楠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当前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育人先育德。德育工作是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是这样告诉我的学生们: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多关心他人,你才能得到他人更多的关心。爱,当你给予他人的,你就会得到更多的。有耕耘才有收获,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正是因为我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付出,我班学生在我的感染下懂得了关心、关爱别人,在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不懈的德育养成教育,终于开花结果。2008年11月8日,我班学生刘喜平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一部手机,上交学校后的第二天,便找到了失主,失主是康营村的一位村民,他非常感激,给我们学校送来了感谢信。2012届毕业生雷阁,学习优秀,乐于助人,常常在学习间隙时间,向同学传授学习技巧、与大家分享自己好的学习经验,好几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因此而得到了提高。雷阁同学也因为品学兼优,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

平凡与卓越 篇8

为提高各个分公司的经营质量,加快实现由优秀到卓越的管理升级,温馨巴士公司于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在温馨巴士会议室举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培训。隧道分公司主要领导、各科室负责人及部分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交通质量奖评审主任张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准确、全面地理解掌握卓越绩效模式产生的背景及意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卓越绩效的评价要素和实施指南,让我们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以前我们谈质量,谈管理,往往都是片面的。抓质量只抓末端产品质量,而不重视过程的质量;抓管理只抓设备生产的管理,而不重视对人的管理;抓效益只抓企业效益,而不重视环境负担和社会效益;抓目标只重短期效益,而不重视长期战略。这些管理上的片面性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必将使企业处于被动状态。

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恰恰是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企业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卓越经营管理模式。

卓越绩效管理中一个最重要的的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员工是组织之本,一切管理活动应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中心,促进员工的发展、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员工绩效管理,就是落实“以人为本”,就是激励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鼓励员工更好、更快、更多、更省的完成战略实施计划。刚刚参加完卓越绩效考核的隧道分公司稽查科科长董云昌便把正向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这一点运用到了日常工作中。从世园会服务回来的丁明玺刚刚接手处理投诉的工作,从来没有接触过处理投诉方面工作的小丁有时会感到迷茫,对于有些问题的处理不是很明确。知人善用的董云昌发现这一问题后,便采取了正激励的方法。小丁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向董云昌请教,董云昌都一一作答,并且鼓励他多学多问。小丁在处理投诉的时候,设身处地为乘客着想,同时又体谅驾驶员师傅的辛苦,尽量向乘客解释,舒缓乘客情绪;董云昌看到了便表扬他心思细腻,换位思考。慢慢小丁建立起了自信,明确了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换。

卓越绩效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的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以人为本只是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基本理念的其中之一,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着远见卓识的领导、战略导向、乘客驱动、社会责任、合作共赢、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等基本理念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把握好努力的方向,使我们隧道分公司更快更好发展。

同时希望公司能多组织这样的培训,让更多员工受益,享受公司给我们的“隐形福利”,提升隧道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把温馨服务落到实处,为乘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条件。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平凡与卓越 篇9

企业首先是“做人”,企业的“企”,上面是人,下面是“止”,如果“人”的理念素质落后了,企业也就该“止”了,无数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对企业来说,要实现基业长青,提升竞争力,员工必须做好本职工作。不找任何借口,做好本职工作,强化的是每一位员工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这是最起码的,最基本的团队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不找任何借口,就是敢于承担责任,不寻找借口,就是永不放弃,不寻找借口,就是锐意进取……,所以要做一名优秀的员工千万不要找借口,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能力用到努力工作中来,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属于哪些不寻找借口的人。

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责任到此,请勿推辞!”。每一个优秀的.员工都应该记住这句话,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不找任何借口,把本职工作做好。

对那些在工作中推三阻四,整日报怨,寻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的人,对那些没有激情,总是推卸责任,不知道自我批评的人,我们都应该大声而严肃的告诉他,记住,这是你的工作!我们之所以平凡,不是我们能力不够,而是因为我们都给自己找借口,没有全力以赴的做好本职工作,原来应该做得很完美的事情却只用了一部分的时间与精力,只发挥了部分能力,最后,只能敷衍了事,自然就不会优秀。

在任务发供电企业,如果做不好本职工作,就不可能卓有成效。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可使你变得优秀,还能让你今后更卓越。

如果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尽一已之天职,那以许多人的成就累积起来,便极为可观!有了众人的努力,就像千万片雪花可以滚成一个雪球一样,就能在世界上汇成一种无比的力量了。

今年是大唐集团公司的效益年,做为洛河电厂的一名运行集控单元长,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围绕集团公司加快一个转变,抓好两项建设,促进两个提高,实现一个目标和分公司坚持一个中心,确保两个实现,推进三项建设,提高四种能力的方针,在厂部、分场的正确领导下,开展好班组的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努力为洛河电厂效益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班组的管理工作,提倡运行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天,运行规范,经济至上”的中心思想,树立“操作零差错”的理念。要求班组人员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按照操作票上的程序来规范操作,精心调整,不断调整,不断完善,能掌握各种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措施,提高分析和处理异状况的能力,力求操作零差错,杜绝忙而出错,力争完成本机组长周期运行。同时充分利用优化运行,辅助经济决策系统,搞好本机组的优化运行货币化工作,与其他班组开展竞赛,奖勤罚懒,激励本班职工勤检查,勤分析,勤调整,努力降低发电煤耗电耗,厂用电率和补水率,不断提高机组的整体经济性能。

2、强化缺陷考核管理,实现缺陷发现、登录、消除、验收的闭环管理,要求班组成员发现缺陷及时,填写正确,通过正确的设备编号进行缺陷录入。设备缺陷从发现至验收过种中,要有对应的缺陷工作票,有票无缺陷可视为隐瞒缺陷,缺陷消除若无工作可视为违章,努力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

3、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充分发挥班组各岗位的技术作用,开展技术业务学习,特别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抓好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树立“五个零”理念,在分场的正确领导下,学习好各种大扰动的技术操作要领,努力控制住机组在大扰动下的零非停,实现班组人员的工作潜能的最大化,创造出最佳经济效益。

4、抓好班组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要形成向安全要效益,没有安全就不可能有效益的工作思路,严格控制差错,两票合格率达到100%,开展好班组安全活动,安全警种常鸣,坚持不懈,预防于未然。

上一篇:2023年中考英语试题分析下一篇:预习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