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资源整合网络信息论文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和馆阿员工作方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提出以书刊自助借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点对点服务、学科信息服务和主动推送服务为重点的“读者主动资讯”服务体系,并藉此提出改善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相应对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信息时代资源整合网络信息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时代资源整合网络信息论文 篇1:

浅议图书馆的信息网络化建设

[摘 要]从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关于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出发,探讨了关于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

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已经越来越难以离开网络。如通过网络拍买各种商品,用微博分享生活的乐趣,用QQ与朋友和家人聊天,用网络发送e-mail……网络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占据着人们生活的绝大部分,可以这么说,未来的世界就是一个网络信息相互交流的世界。因此加强图书馆的信息网络化建设,使图书馆将只能在馆内借书浏览的模式变为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中自由浏览和传播的模式显得格外重要。

1 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1 网络信息技术有助于推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21 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目前图书馆采用了各种智能集成系统建立起内部网络环境,呈现出网络化、拓扑化的特征,主要设备首推计算机。相互交错的互动式信息网络使知识和信息得以交流和共享,致使计算机的互联网络普及化,这样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最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采购、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读者可以轻松地通过电脑迅速搜索到所需书籍、资料的存放和借阅信息情况,同时也使工作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方面,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由于开展了推荐新书、网上预约、催还书等业务,珍稀文献的供需矛盾和逾期罚款的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得图书馆的流通工作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搭建起的图书馆信息网络可以合理配置文献资源、网上协作采访、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使得管理所需的工作统计变得方便、快捷。与以往的手工操作相比,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1]

1.2 网络信息技术加速了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各种信息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发展(如搜狐、雅虎、首都在线等),为社会提供了庞大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使传统的图书馆不再成为读者唯一的文献信息来源。读者置身于网络信息中,犹如置身于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而且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无论是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拓展。传统图书馆所提供的有限文献信息已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知识信息需求,特别是电子出版物的极大丰富、网络环境的逐步完善,对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手段、内容、方式等都提出了挑战。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越来越广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而且使得开放式、互联网式的信息服务模式成为图书馆的新模式。随着图书馆由单一的功能模式向多功能模式的跨越,其服务的理念也发生了改变,业务手段逐渐多样化,服务范围更是逐步向全球化发展。引进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是提升信息服务的重要环节。在信息时代,馆藏的文献信息和知识含量都大大地增加了。通过建立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多种检索途径得以轻松实现,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数据库检索自己所需的资料,方便且更快捷。

1.3 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技能和信息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队伍。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对原有的图书馆服务思想和服务体系带来冲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要明确图书馆工作的使命没有改变,信息技术并非取代现有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相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桥梁、导航作用更为凸显。如果图书馆管理人员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那么资源共享将更容易实现,图书馆的工作也会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只有将传统的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人和机器相协调,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在信息网络的大环境下,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关于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鉴于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图书馆中的重要地位,以下就关于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2.1 尽快建立网络化信息系统, 向网络化图书馆转变

随着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 互联网已成为电子信息资源传播的主要载体, 视频、图像、动画、声音、视听资料的传播比以前更加高效, 同时图书馆传统馆藏特色角色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藏书种类丰富齐全,拥有政治、经济、法律及其他各门类学科图书244万册,其中古籍117 422册、善本5 818册、中外文期刊10 000多种、数字资源16.9TB。从1996年开始,该馆改变了传统的以印刷型文献为主、缩微型和视听文献为辅的馆藏结构,向集电子文献、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为一体的多元化馆藏体系发展,近年来增大了电子文献的采购力度,馆藏结构模式得以调整,优化了资源配置原则,有层次、有特色、有重点的资源体系日渐形成。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料相比,网络信息资源有很大的优势, 仅容量方面, 其数量之巨大、增速之快令人惊叹。美国的科学家曾做过统计, 互联网每天发布20 万条新信息,整个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总量超过30TB。内容丰富、数量巨大是网络信息的优势。互联网资源的内容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学科、领域、各种文体的数字资源。从总体上看,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包括了电子图书、纸质文献、网络数字信息资源(如电子期刊、各种数据库、光盘、多媒体文献等)。[2]网络信息通过其自身的关联性,如和不同网站之间的相互连接以及由此衍生的超链接,其到达的范围是不断延伸的,随时都可以变化,这种外延性属于动态性的一种。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图书馆是物质文明发展所必需的,就必须让政府高度重视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确保购书经费的落实到位,使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能够及时跟上信息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领导干部要特别重视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多方努力、下大力气、统筹兼顾,多方面筹措可供图书馆发展的资金,加大对图书馆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全新的网络化基础设施能满足数字图书馆的要求。

2.3 重视资源建设,强化网上服务

要确保管理设备硬件和软件的基本配置,使其能够满足数据库的开发和各种程序能够正常运行,同时在数据库的建设上要尽量避免重复、浪费和空档现象。从政策上要有重点地向一些综合能力强、具有地方或专业特点的建库单位倾斜,使之形成既布局合理又有能力长期维持生产的数据库建设中心。要加强各图书馆数据库的协调管理工作,大力推荐联合建库、文献互补、成果共享、分散服务的建库方式。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有组织、系统化的数字的强大集合,除依靠海量的存储空间以外,数字资源 (包括生成、发布、传输、利用、保护等 )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败与否决定于数字资源的建设,而建立不同层次的数字资源联盟体、共同开发和享用内外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是当务之急。另外,要采用引进与开发两手抓的方针,大力引进、开发多种类型的数据库、书目库和各种报纸文献数据库、个性书库、商情库等,在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向产品化、标准化、商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3]

与以往传统纸质文献资源受区域性的限制和人们通常只能到离自己比较近的图书馆借阅书籍不同,在创新的网络时代,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人们要求可以随时随地调用网络信息资源, 不管身处何方, 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轻松实现。因此, 在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中, 除了传统的读者服务外,促使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向自动化、网络化方面发展势在必行。

2.4 加大图书馆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处在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可能是孤立发展的,这不仅要求其主动地与其他各部门加强联系,而且要求其用好文化共享工程这个大型的平台,加强其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以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去回馈广大读者。首先,在组织管理机制上,图书馆应成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协调机构,实现组织保证;其次,在共建共享方法上,可以采用独立开发、合作开发、联盟开发信息资源相结合的办法,明确利益分配原则,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后,在技术实现上,既要提供集中应用服务,也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领域、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此外,应建立数字资源的登记查询系统,避免重复建设。[4]

2.5 提高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地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

赋予图书馆“学术性机构”的性质,确定它的地位是“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很多知名重点大学的图书馆馆长均为具有博士学位的知名教授,各国的大学对图书馆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对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而言,迫切需要掌握专业、外语、计算机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把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目标,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发掘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并从数字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科学地建立有层次、阶梯形的人才发展模式。在图书馆的人员配置上,一方面,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待遇,留住现有的专业型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有计划地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使他们成为能把网络上丰富多彩的信息及时加以梳理提供给读者阅读的图书馆复合型人才。[5]当然,在目前国家的投资短时期内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图书馆首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搞好服务,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读者,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提高参考咨询工作的水平,进行项目论证、市场调研等多项服务,不断丰富服务手段。

总之,网络信息资源在图书馆界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网络信息建设和发展的成败必将决定着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实现与否。

[参考文献]

[1]黄 薇.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4):55—57.

[2]杨新宇,刘 峰.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报,2007(6):54—56.

[3]陈大同.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63—65.

[4]高 峰.浅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图书馆建设,2008(2):29—31.

[5]李 智.数字图书馆软件开发平台的首选[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45—48.

作者:欧 健

信息时代资源整合网络信息论文 篇2:

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与馆员工作创新

摘 要: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和馆阿员工作方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提出以书刊自助借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点对点服务、学科信息服务和主动推送服务为重点的“读者主动资讯”服务体系,并藉此提出改善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校图书馆 服务模式 对策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使高校图书馆为用户服务的方式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尤其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信息的快速与远程获取成为现实。从表面上看,减少了用户对图书馆在物理空间与时间上的依赖,但在本质上却要求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的物理空间与时间上进行拓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图书馆的“坐等用户上门”服务模式,再加上图书馆员服务观念滞后、服务内容有限和服务手段落后等因素,使得传统图书馆已难于满足用户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如何深化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更好地开展馆员信息服务工作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和馆员服务工作创新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从四个方面提出现代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对策。

1、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馆员工作特点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藏书以保存为主, 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 往往把师生或读者放在次要位置。可以说传统的图书馆在服务模式、服务观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等方面形成了制约图书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1 封闭型建设模式

由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受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有限,形成“小而全”、“大而全”、“备而不用”的自我封闭的服务体系。其次,有限不均的资源分配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上客观上造成图书馆建设的不均等与不平衡,每个高校的图书馆都试图建立自己的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因此自我独立发展、限定服务对象和范围必然导致了它的封闭。

1.2 被动型服务方式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一般是等师生或读者上门,所有的服务基本是以图书馆馆舍为中心,主要的服务方式也只是:馆内阅览、书刊外借、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由于机制、经费、人员、设备的限制,服务工作有许多局限性,同时也束缚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思想,缺乏积极主动的服务精神,不仅远远适应不了高校师生对信息和知识多方位、多层次的需要,而且难以满足文献综述、统计数据和学术前沿为一体的知识信息集成化、精品化的需求。

1.3 浅层次文献服务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以收藏、加工、保存图书、期刊、资料等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为主。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文献流通方式是一本图书、一种期刊、一份报纸等;为读者提供馆藏专题文献,馆藏专题文献又是以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信息单元为主。通常图书馆很少对文献信息做深加工,更少对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数字化整理。

1.4 劳动密集型文献管理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文献的加工,主要是对整体文献的加工和处理, 也可称为“粗加工”。工作人员从书刊的采、编、加工、入库、管理, 主要是从事重复性劳动, 工作繁琐, 劳动强度较大。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果, 往往是以图书的流通量作为唯一的标准。

1.5 缺乏复合型管理服务人员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服务人员由专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要求不仅具有丰富的图书馆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然而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很多是学校教职工的家属,虽然也汇集了各专业、各层次的读者服务工作人员,但在业务能力、服务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缺乏复合型人才。

2、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综合体系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网络信息环境的要求,图书馆馆员服务工作由原来的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变成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图书馆服务工作首先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采用多种手段传递多载体文献信息,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服务可以变原来“需求提供”的简单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主动开展读者信息需求的调研、跟踪读者、摸清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及时提供信息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该服务模式也被称为“读者主动资讯”服务模式,这一服务模式的主要内涵是面向读者,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主动向读者提供一步到位的文献信息保障服务[3]。

2.1 “读者主动资讯”服务模式体系

我国未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将会更加丰富多彩,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会动摇,未来信息服务模式将体现出主动性、个性化、自助性、共享性、集成化等特点及趋势,伴随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三网合一”脚步的迈进,自动化基础管理平台、海量存储平台、电子资源平台、信息资源加工平台、信息传递平台的建设,图书馆在开展信息服务模式方面日趋完善。“读者主动资讯”服务模式体系正是应对网络信息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提出的。

“读者主动资讯”服务模式体系主要由书刊自助借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点对点服务、学科信息服务和主动推送服务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其必将加速信息资源的传递与交流,助于高校图书馆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从而使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以促进学校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乃至学校及图书馆自身的蓬勃发展。

2.2 书刊自助借阅服务

书刊自助借阅是指读者按照提示自行完成文献的阅览外借手续,而不经过图书馆员的柜台服务。自助借阅是一种管理制度,可以在馆内或馆外实施,如自助借还机、自动借还系统、无人图书馆等的应用。自助借阅不仅仅出现在图书馆中,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非图书馆实施的自助借阅案例。这些服务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图书馆借阅服务能力的不足,并对图书馆的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3 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包括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和新型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网络在线咨询、短信息咨询、手机图书馆互动咨询、微博咨询、可视化咨询等方式纷纷涌现,为用户提供全媒体时代实时、高效、便捷的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有同步参考咨询服务和异步参考咨询服务。同步参考咨询服务是参考咨询馆员在线实时解答读者的咨询问题,实现实时交互的智能化服务。异步参考咨询服务是基于用户的提问和专家的回答同步实时的,目前主要采用Web表单、E-mail、网页你问我答、FAQ、BBS等几种方式来实现。目前这一模式因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而在高校图书馆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2.4 个性化信息服务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主要特点的第三代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主流。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包括: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个性化知识决策服务、个性化信息检索等。

2.5 点对点服务

点对点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传统的到馆借阅服务模式和新兴的移动服务模式。传统的到馆借阅服务模式指馆内阅览书刊、文献资料复印、馆内参考咨询、纸质版书籍外借等服务内容,这早已不能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目前主要是移动服务方式。移动信息服务的广泛应用使得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和认可,移动用户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例如,用户还可以用移动终端登陆图书馆网页,检索馆藏书目信息,查询最新上架图书,了解图书馆电子资源订阅收录情况,甚至在线阅读书刊报纸等移动图书馆服务,是现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2.6 学科信息门户服务

学科信息门户(Subject based Information Gateways,SIG),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它根据特定用户需求,经过组织、有序化和专家排选等步骤,将特定学科或主题领域的信息资源等进行加工处理与整合,为用户选择质量高、专业性强的信息资源,同时为用户提供浏览、检索、导航等增值服务的专门性知识。当用户对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信息资源有需求时,图书馆按照一定的资源选择标准,针对特定学科或主题领域,通过灵活整合和组织,对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检索和选择、组织,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文献信息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支持个性化集成定制服务。从上述学科信息门户的内涵和服务内容可以得出,SIG作为获取专业信息资源的方法,具有专业性、集成性、可靠性和知识性的特点。

2.7 主动推送服务

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积极开展信息定制与主动推送服务,不仅根据用户需求接受信息定制服务,还开展主动推送服务,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习惯及以往需求预测与分析用户潜在需求,定期通过E-mail、短讯等途径主动向用户介绍图书馆的最新服务动态和最新馆藏资源情况,推荐本馆的最新信息服务,并时刻接收用户实时反馈的信息服务,对服务效果的反复评估做出理性反应,改善服务模式。

3、以“读者主动资讯”服务体系为核心,增进图书馆员服务工作的对策

3.1 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强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读者主动资讯”服务体系是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运行的,要发挥“读者主动资讯”服务的功效,就必须建立起一套适合高校图书馆发展和服务的信息化系统。该系统首先要能够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资源的开发。图书馆在资源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扩大信息资源对科研工作的覆盖面,在信息资源的采购过程中,科学的计划采购信息资源。其次,该系统要能够促进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整合分散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建立起“读者主动资讯”整个服务体系。最后,该系统要能够促进高校之间信息服务资源的共享交流。网络环境下一个图书馆的网上信息资源同时也可以成为别的多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信息加强不同馆间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和优势互补,开展馆际互借、加强资源交流与共享。

3.2 转变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营造图书馆线上和线下的良好服务氛围

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已经转变为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和知识传递服务为主的模式。图书馆的职能和本质属性是“服务”二字,图书馆的宗旨是“读者第一”、“一切为了读者”。这就需要从观念上转变服务观念,有了正确的服务观念,才能更好的做好现代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同时,图书馆员的服务由文献传递者转变为信息导航者。信息时代的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共享许多信息资源。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员的服务不能只停留在“存”和“取”的服务上,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这也要求图书馆馆员无论线上与线下,服务工作都要到位。

3.3 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开展信息化时代的深层次服务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的加大,就使得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是信息服务的主体,是信息的重现者和再造者。高校图书馆馆员需要掌握计算机系统日常管理、维护与使用,快速具备一定的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传输能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也要做好教育培训,提高馆员信息素质。作为高校图书馆应从整体上采取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的办法,统筹规划。首先,做好专业培训,高校图书馆根据人才结构现状和实际工作需要,大胆选拔一批专业技术好、思想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的馆员,有计划地送出去定向重点培训,使他们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重点补充更新知识结构,逐步成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学术带头人,或现代技术应用的业务骨干和主体力量;其次,通过在职教育,引导不具备网络知识的馆员通过参加成人教育、在职研究生、电大、函授、自考等在职教育形式,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和岗位自学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铸造高素质馆员联合体。最后,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公开招聘,形成“ 优胜劣汰”的局面,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使馆员时刻保持创新意识,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馆员信息素质提高得越快,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步伐就越快。

4、结语

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和馆员工作方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书刊自助借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点对点服务、学科信息服务和主动推送服务构成的“读者主动资讯”服务体系,是符合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建设的要求。信息时代给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体验和氛围,图书馆馆员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是开展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和服务工作创新的关键之举措。高校图书馆必须抓住发展机遇,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实现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推动图书馆事业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玉华 肖久玲.学习型社会视野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向[G].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2(4).

作者:谭晖

信息时代资源整合网络信息论文 篇3:

论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利用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图书馆建设趋向更加明显,而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基础就是信息资源建设。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数字图书馆的打造必须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通过信息资源的优化建设,奠定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资源基础,带动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文章主要探讨了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情况,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后期建设。

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以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信息资源建设是系统性的工程,资源建设相关理论、对应流程、标准规范、系统架构及知识产权等都涵盖其中。因此,各高校要想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关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规范的信息资源建设流程,带动信息资源建设实践,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打造奠定资源基础。

1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三大原则

1.1坚持标准化原则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基于一定的标准,走规范建设的道路。标准化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描述语言的标准化等。其中,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是信息化基本结构的统一规范描述,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并以其为参考,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间信息资源的传输切换。数据描述语言主要是用来描述数字化信息基本特征的代码系统,描述语言的标准化能够促进用户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有效沟通。坚持标准化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原则,有利于资源的传播共享,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协作配合。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资源建设时必须坚持标准化的原则,制定统一标准,基于国际标准协议进行特色数据资源库的构建。

1.2坚持特色化原则

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坚持标准化原则的同时,必须凸显自身特色,建设与众不同的特色数据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封闭式收藏模式,其更关注图书馆在区域内的特色彰显,应在地区图书馆信息网内有计划、分层次及有侧重地收藏信息资源,尽可能地凸显本馆特色。数字图书馆的协作收藏和资源共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而其协同发展的基础载体是网络。只有各具特色的数字图书馆才能形成完整多元的数字图书馆体系,实现各馆馆藏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带动特色资源的传播与共享,提升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生命力。

1.3坚持共建共享原则

数字资源库是开放共享的体系,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将是共建共享的项目。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可能囊括所有的信息资源,只有通过共建共享,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各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在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协作发展、互为补充,从而构建起整体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信息检索,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优势的凸显。因此,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根据整个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计划进行自身信息资源的补充与开发利用,最终与其他数字图书馆相融合,实现信息的补充与发展。

2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导思路

2.1加强文献资源的整合建设

对于高校数字图书馆来说,其建设的重点是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建设。信息时代,文献信息资源载体多元,除了纸质文献,还有电子文献及网络信息等。高校数字图书馆应加强不同类型文献资源的建设,将现有的馆藏资源进行电子化处理和信息化加工,实现与重点专业学科的关联,实现馆藏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具体来说,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契合重点教学任务,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调查与分析,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学科优势选择使用频次高、学术价值突出的特色馆藏资源,使文献资源在校园网及图书馆局域网的辅助下实现全文信息检索,为高校师生提供跨时空、跨地域的文献信息服务。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制定藏书发展政策,突出重点学科专业属性,坚持以原始馆藏文献为科研支撑,围绕学科发展收藏有学术价值的文献资料,系统采集与学科发展历史及现状趋势相关的文献资料,加强资料的权威性审核。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重点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进行文献信息价值的探讨,多方征集文献建设意见,确保文献信息价值的有效性。高校图书馆还要加强重点学科数据库的构建,坚持重点学科的核心主导地位,以原始馆藏资源为数据库建设基础,积极构建有学科特色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实现重点学科文献资源由传统服务环境向现代网络服务环境的转变。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是简单地把传统文献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电子资源,而是要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转化,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容量的扩充。

2.2打造高效优质数据资源库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促使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应与数据资源库建设结合起来,发挥互联网的共享优势,建设免费的数据资源库,作为开放服务的资源体向广大师生提供科研支持和文献帮扶。数据资源库的建设优化也会带动馆藏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有效信息资源的共享,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设重点学科专题特色数据库。高校图书馆必须凸显自身的特色性,与其他性质的图书馆区分开来,针对特殊的服务对象提供特殊的专项服务。高校是学术科研的主要阵地,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凸显自身的学术特色,走专业数据资源库建设之路。高校图书馆建设专业特色数据库是为了更集中和更深层次地展示本校的学科特色,基于師生的资源检索需求开发专业的数据库。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数据库除了要依靠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更要求高校师生充实完善专业学科信息资源,不断进行查询与检索,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在专业的信息整合中实现与现有数据资源的融合。二是要开发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这也是数据资源库建设的重要内容。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是通过数据库系统进行互联网访问的资源载体,对各类信息资源加以整合,指引用户进行检索和查询。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要求图书馆必须基于本校的专业学科设置和重点学科项目,多途径、多角度地搜集信息,进行信息资源的筛选与重组,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

2.3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筛选

信息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除了要保证实体馆藏信息资源的学术价值与文献参考的精准性,也应关注虚拟馆藏信息的学术价值、适用性和实效性等问题。不同于实体馆藏资源,虚拟信息资源的使用环境是网络,其在馆藏服务上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高校数字图书馆必须加强网络资源的整合与筛选。网络是一个开放的整体,对于高校师生来说,网络信息含量大、信息来源广,对于高校师生的学术研究具有非常大的信息帮扶作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涵盖量大,有时其信息容量甚至超过十几个数字图书馆,而网络的开放性特征意味着其信息量还在不断地扩充和增加,因此,网络信息资源是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支撑。但是,網络上也有很多负面信息、虚假信息,网络信息的发布是鱼龙混杂的,因此,如何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充实到高校图书馆现有的馆藏资源体系中,为高校的学术科研服务,这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和教师,最终目的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因此在信息整合与筛选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基于不同读者群体的需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有目的、有侧重地选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指引用户进行网络查询和利用。为了扩大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数量,高校图书馆应重点建设以学科专业性为核心的数据资源库,针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差异和检索目的的不同,高校图书馆可以加强数据资源库的使用指导培训,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

3结语

高校是教育科研的主阵地,高校图书馆理应契合时代要求,做好数字化的转型应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具有现实必要性,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优化重点在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坚持标准化、特色化及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带动文献资源的信息化;加强资源库建设,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帮扶;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做好优质信息的筛选,促进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完整构建。只有多管齐下,做好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利用,才能助力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2]赵莹莹.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3]单祎.云环境下江西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4]于秀静.基于云计算的安徽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平台建设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5]化明艳.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模型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6]付宁.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9.

(编校:崔萌)

作者:赵颖星

上一篇:诚信教育活动发言稿下一篇:大学生元旦晚会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