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信息整合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写作信息整合(精选7篇)

英语写作信息整合 篇1

上海八中 李亦佳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英语写作训练方法比较单调乏味,相对滞后,教师多注重写作结果,而忽视写作前的引导过程。学生写作也多表现为信息处理凌乱,言之无物,所写句子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英语国家语言规范,表达不得体,少地道。目前学生写作的最大弊端就是以母语的思维来写英语作文,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中文式的英语句子。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科技逐渐取代传统的通讯手段,电脑作为一种全新的通讯工具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沟通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上通用的语言,将为地球村的人们广泛使用。现在的在校高中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的主体,运用规范、流畅的英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文化、科技交流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国家的相关考试也顺应潮流,适时修改考试大纲,在新的《全日制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写作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的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我们学习英语,主要是学习与汉语不同的地方,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接触大量原汁原味的英语,减少母语的干扰,培养高中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并适应时代的发展,笔者将依据这几年来在高中英语教学和第二轮课改中的具体实践,就“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作一小结,与广大教师共同探讨。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写作教学的优越性

我们处于信息社会,手指间鼠标的轻轻一击,就有大量的信息呈现在你的面前,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存在以下三个优越性:

1.类型多样,内容全面

网上资源包罗万象,有关政治、历史、文化、娱乐、体育、科技等多方面知识都可在网上获得详细的资料。学生可直接进入英语国家的网站,阅读到大量地道的英语,通过广泛的阅读带动写作,由知识的输入到知识的输出,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减少母语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干扰,突破学生词汇量的局限性,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2.互动快捷,便于交流

英语对我国学生而言是一门外语,用其写作缺乏一定的真实语言环境,而信息技术为改善英语写作教学环境提供了一定帮助。教师通过虚拟日常生活场景、通过远程技术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等方式,为学生英语写作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自然习得语言。学生的英语作文也因为承载了交流信息和情感而变得生动,英语成了活生生的语言,真正提高了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

3.方便快捷,材料鲜活

教材中写作材料往往受到时间的局限,显得陈旧、过时,而网络的材料则因更新方便、快捷,可为学生提供最新、鲜活的写作资料。如我在学习到The Olympic Games 时,就要求学生在网站中找到奥运会的背景知识和北京奥运的具体进程后,通过e-mail形式,给北京奥组委写一封信,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在获得动态的数据后,都跃跃欲试,写作不再是一项任务,写作的内容也不再显得枯燥、乏味,而显得生动、有内涵,真正领会到写作的乐趣。

三、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及实施过程

我在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运用任务驱动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策略,突出思维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一)通过网络技术,激活写作背景。

通过网络技术,可将图像、音响和文本的有机结合,它有利于激活英语写作背景,促进学生认知图式的构建。在起始阶段,可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用法、句型及语法项目后,逐步地进行写作训练,低起点,严要求,抓好学生写作基本功。英语教学专家哈瑞斯说:“书面表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中首要内容是单词拼写,大小写,标点及句子结构。”抓好学生的基本功,学生才有构建文章的砖块。例如,在学习New Century B1的Metropolises一课后,我要求学生以世博志愿者的身份,写一篇向外国友人介绍上海的文章。我在屏幕上显示一些关于本城市的迷人画面,并播放一段 介绍该市英文记录片,对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汇和语法作一些必要的解释,让学生在不考虑母语的情况下观其形,闻其声,然后有所感而写,彻底改变了传统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母语介入过多的问题。同时在制作幻灯片,CAI课件时,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图片中的细微环节放大,把课文对话出现的景物、人物设计在课件上,叫各组学生分别上机操作,把从图片中看到的、想到的直接输入电脑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大幅度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和交流技能,有利于他们感受活生生的语言魅力。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英文原版的文章、录像等材料的输入,让学生持续注意英语语言的表达特点与场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经常得到锻炼,因而更有效地提高其运用规范、地道的英语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利用网络搜索,重视阅读,培养写作灵感。

写是语言输出的最佳表现形式。要想写出自然,优美,有较强可读性的文章就必须有足够的英语语言信息。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只记住一连串无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写作中势必会错误频频。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习得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民俗、历史、价值观念等,写出地道,有欣赏性的文章。世界著名的外语教学理论家Stephen Krashen在Power of Reading-insight from the Research中指出:外语学习过程中,外语书读的多的人,其读写能力比读书量少的人强。网络资源对英语写作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为师生增加更多的机会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在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为学生精挑写作主题,有计划的向学生介绍一些作文体裁和格式。注重选用写作主题的真实性,生活性,广泛性,符合现代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背景。在近几年的高考的英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题型主要有:看图写作,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对图片进行描述。根据中英文提示写一段短文。书信。或设置情景,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表达;或提供一封英语书信,让学生读后写回信。信息转换。指导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有关主题,进行大量的阅读。德国学 者泽尔博士提出学生是积极的“信息处理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情意系统的动力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言语活动。所以,我注意学生习作的布置有趣现实,启发学生英语思维,积极利用网络搜索进行大量的阅读。必要地,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背一定数量的各种体裁的范文,能规范学生的遣词造句,为以后的英语写作奠定基础,少写一些母语式的英语。整合信息,形成自己的想法,进行写作。发挥同学协作能力,就同一个相关主题重新整组,将数张网页构成一个材料组,建立一个子网站,同学间交流资料,交换写作心得。教师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对学生作文认真批阅。教师批改是写作教学有机组成部分。批阅时在学生的作业上做上记号,结合一定的批阅记录,归类统计,如:搭配不当,语法错误,不合习惯等,使学生能独立思考,自行订正。广大师生在网上可就一篇文章一起来探讨,达到了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三)发挥网络快捷作用,缩短学生英文写作交流的时间和距离。平时教学中,我总注意就课文中一些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写出有建议性的信件,以e-mail方式与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交流;此外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利用网络与英语为母语的人结交笔友;其次让学生上网在中学生英文报论坛中投稿,我所教的班级有多名学生的文章在英文报上发表,郭倩同学更成为该报的特邀小记者;同时我还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竞赛,比如英语周知识竞赛、上海市作文比赛等等,对报名的同学,我在比赛前通过e-mail给他们进行辅导,电子邮件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参与竞赛,树立了学生自信心,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和胆量,更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增强了用英语进行交际和驾驭英语的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多媒体与英语写作教学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点。作为教师,要能够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终身学习,在实践中转变教学方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使用必要的多媒体技术,让多媒体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 作用,而不是取代师生交流。我们要利用自身的优势,走在变革的前列,担当时代的开拓者,把英语写作教学推向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Jack Chin.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ituation Analysis[R].California: The Gordon Moore foundation, 2001(4)3.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 [M].

英语写作信息整合 篇2

要想写好英语作文, 必须有足够的素材作为支撑, 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因此,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素材积累, 并有意识地加以整合, 为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积累、整合英语素材, 以帮助学生奠定写作基础, 提高写作能力。

一、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对词语进行适当的分类

要想使文章写得生动、自然, 语言流畅是前提条件。没有丰富的词汇量, 要做到语言流畅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试想, 不管脑海中想的语句多么优美、多么富有哲理, 却不知道单词怎么说, 不知道单词怎么写, 是多么令人懊恼的一件事?无奈, 学生只能运用自己拥有的有限词语来写作文章, 表达浅层次的内容, 往往是写了一大堆, 却不知所云, 甚至错字连篇, 语不成句。这是很多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原因。

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对词汇教学丝毫不能放松, 在教授课文中词语的同时, 要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对相关的词语进行适当的介绍, 对于高频词语要求学生加以记忆。如在进行词汇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词语进行适当的分类:描写人的外貌的、性格的形容词有哪些、名词有哪些等;表达人的思想观点、看法意见的词语有哪些等。进行整合归类后, 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安排短文的写作练习, 如要求描写某个人的外貌特征、剖析某个人的性格特点等, 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学习的词汇, 并学会如何运用这些词汇, 从而为作文写作储备下丰富的词汇。

二、注重基本句型句式的练习, 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英语写作是由一个一个的句子组成的, 既包括单句, 又包括复句;既有主动句, 又有被动句;既有祈使句, 又可以包括感叹句、倒装句等。要想文章写得出彩, 就要各种句型句式合理使用, 用丰富的句型句式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传达出自己蕴藏的思想感谢。

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句型句式的教学, 使学生熟练掌握, 并能灵活运用。练习可以从简单的句型句式开始, 慢慢过渡到复杂句型句式的练习。但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 在考试中, 应尽量用短句表达, 这样既能突出文章简洁明快的风格, 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出现, 可以取得高分。但在平时的练习中, 要严格要求, 力求做到每种基本句型都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促进写生水平的提升。

三、进行语法知识积累, 提高写作准确率

不管是学习汉语还是学习英语, 都离不开语法知识的学习, 在写作过程中, 语法运用得正确与否, 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写作水平的高低。该用过去时态而用了现在时态, 该用完成时态而用了进行时态, 都会使表达的意思出现偏差;一个词出现在句子的不同位置, 表达的意思就会不一样, 就会令人产生疑问。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英语语法教学, 努力使学生摆脱汉语语法的桎梏, 逐渐认识到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的不同, 从思想上根除中国式英语是思维, 以英语式思维学习英语, 掌握语法, 不断练习, 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四、积累整合关键句, 提升写作效率

平时的英语写作练习时间要求比较宽松, 学生可以慢慢构思, 慢慢打磨句子。而在高考中, 英语写作是最后一部分, 面临时间的严格要求, 加上有的学生在前面几部分耗费的时间过长, 而留给写作的时间就比较短了, 因此, 学生不免会手忙脚乱。要想使学生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 写出高水平的英语作文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关键句的积累整合, 使学生在用到时能够信手拈来。例如, 文章开头句可以积累如下:

1.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不言而喻……)

2.It can be said with certainty that...可以肯定地说……

3.As the proverb says... (正如谚语所说的……)

4.There'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毫无疑问, 无可否认)

文章结尾句可以整合如下:

1.I will conclude by saying... (最后我要说……)

2.Therefore, we have the reason to believe that... (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

3.All things considered... (总而言之……)

……

五、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 阅读和写作关系密切, 不可分割。广泛阅读的过程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基础, 是培养英语语感, 提升英语写作表达技巧的途径。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尽可能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在阅读中丰富写作素材, 在写作中发现阅读的技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时要求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改写, 二是要求学生广泛搜集范文进行仿写。

(一) 对阅读文章进行改写

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改写, 既需要对文章有充分的理解, 也需要自己对语言进行是适当的组织。高中英语教师在完成阅读教学后, 可以指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改写, 要求学生在改写时注意人称、时态、直接引语、间接引语、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变化, 写出语言得体、内容完整的文章。

(二) 广泛搜集模仿范文进行仿写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 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一话题, 搜集优秀的范文, 然后参照范文进行仿写, 使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 斟酌词语的运用、句式的选择、段落的安排等。然后不断变换话题, 不断搜集范文, 不断仿写, 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培养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模式和风格, 提高写作策略和技能。

论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 篇3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 语文教育心理学 写作教学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着力强调的一个新观念。这预示着语文教学将越来越多地渗透和发展信息技术。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多重对话的展开和合作学习的进行。它所提供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知识,它的超文本、超链接方式又有利于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积极地开发并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教会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高效学习,最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仅是教师能够做的,更是教师应该做的。笔者试从语文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从识字教学中的“识写分流”和写作心理中的写作模型两方面论述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语文写作教学。

一、“识写分流”与信息化背景下的写作

(一)“识写分流”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识字教学以“四会”(会读、会讲、会写、会用)作为学生识字的质量要求。会读,指看到字形能读准字音。会讲,指了解字(词)义并用语言文字解释意思,后调整为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会写,指认清字形,正确书写。会用,指能把写过的字词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加以应用,如说话、造句等。这是识字最高的质量要求[1](P132)。自1949年以来,我国众多的识字教学试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和注音识字三种影响最为深广。除此之外,“识写分流”策略也开始进入教育领域。

2001年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简化识字教学要求为“认识”和“会写”两种。并且在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实施建议: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一、二年级要多认少写。[2](P16)自此,各地陆续出版语文新教材,在全国多套语文教材中,低年级识字教材呈现“识写分流”的编写形式。

(二)“识写分流”的编写设想及其识字心理分析

“识写分流”策略,也即“多认少写”“先识后写”策略,可以从数量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认识。就数量而言,要求“认识”的数量多于“会写”的数量,在识字总量上呈现“多”“少”之分;就时间而论,部分汉字先要求“认识”后要求“会写”,在识字和写字要求的达成时间上存在先后,是为“先”“后”之论。

“识写分流”策略的提出充分考虑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小学低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的手部肌肉和神经发育还不够完善,写字比较费力,而这一阶段恰恰是儿童识记汉字的黄金时期。“识写分流”策略的取向正在于提高识字效率,使学生尽可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

任何理念的提出都有其背后的深层用意。要想深刻理解“识写分流”,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识字心理。识字心理是指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掌握汉字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就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识字的本质就是记住汉字的音、形、义,并且让这三个因素相互沟通,使神经联系过程可以在任何一方进行。[1](P131)从识字心理的角度来看,“识写分流”中的“认识”汉字所需要的心理过程是记忆中的“再认”,其实质是要求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四种联系。而写字所需要建立的心理过程是记忆中的“回忆”,尤其是表象的回忆,其实质是建立音、形、义之间的六种联系,并掌握其程序性知识。“识写分流”是将掌握一个汉字需建立的六种联系分解:先建立四种联系“形→音、义”的联系,即“认识”汉字;再建立剩下的两种联系,达到“会写”汉字。

(三)写作教学中的尴尬及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救赎

“识写分流”策略的确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认识”了更多汉字,便于其阅读并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但这种“认识”只强调学生建立对某个汉字的四种心理联系而非本应具有的六种,所以在“认识”的汉字数量增加的同时,其质量(另两种联系未建立)也可能随之降低。

这同时也就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在现实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会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在面对题目时可以滔滔不绝地陈述观点,而一旦要求其动笔“写作”又变得茫然无措了。

面对这种学生“会说、会认、不会写”的尴尬,信息技术显示出了其特有的力量,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了此难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键盘输入代替了硬笔手写,中小学生只要熟练掌握任意一种拼音输入法,就可以在“识别”汉字之后将其准确地应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同时,这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速度。实践证明,熟练的键盘“书写”速度要远远高于硬笔手写的速度。

当学生们发现自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且发现这种“思想积淀”的价值时,写作就是他们“乐学”而非“怕学”的了。

二、写作模型与信息化背景下的写作

(一)写作的认知模型

写作是以书面语言表达观念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智慧技能。弗劳尔和海斯(L.Flower & J.Hayes,1986)提出了写作过程的认知模型。这个模型将写作设想为一组思维过程,作者在这些过程中组织思想并构成篇章。弗劳尔和海斯的模型,并不关注作品本身,而是强调写作过程中应用的程序。[3](P270~274)他们认为,写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作者确定一个问题空间,然后运用有关这一问题的心理表征,最终达到他们的目标。这个过程由任务环境(task environment)、学生的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和学生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包括若干成分。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读者意识”

在弗劳尔和海斯的写作模型中,任务环境包括学生的写作任务和外部贮存两方面内容(其中,写作任务含有“主题”“读者”“动机线索”三部分;外部贮存包括“已写出的内容”和“外部资源”两部分);作者的长时记忆包含三方面内容,分别是“有关主题的知识”“有关读者的知识”和“有关修辞的知识”。在此,“读者”出现了两次,也就是说,无论是在任务分析、还是在作者所存有的长时记忆中,“读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与我们的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却是有背离的。

所谓读者意识,即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设定并贴近读者对象的一种自觉的心理过程,也即作者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它要求写作者在进行写作行为之前以及整个写作过程之中,始终主动设想读者将如何阅读,会产生怎样的阅读效果,这个效果与自己的写作动机是否一致等,并以此来调整和矫正自己的写作行为。[4](P112)

一直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都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就是从来没有培养过学生的读者意识。中国学生的读者意识似乎是自动生成的,并且是高度统一的,那就是教师。也正因此,写作失去了其最大的交流功能,仅变成了任务。学生提作文色变、厌恶写作者众之。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看到了希望。博客的出现使写作的读者多元化,使单纯的表达变成了有趣的互动过程。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弗洛伊德认为作为社会人的做事动机之一就是“渴望伟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足以启发我们把学生写作的读者群扩大到社会,扩大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充分调动写作主体的积极性上下工夫,在激励学生个体发表欲上做文章。

当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文章是被众多不同层次的人欣赏时,他业已在无形中培养着自己的“读者意识”;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文章是在和其他人进行心灵的交流而不是等待老师的分数时,他的“假话”“空话”“大话”就少了,真情实感也就出来了。一个愿意并能够用“心”去说话的人,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社会人,也是我们写作教学要培养出来的人。信息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做到了这一点。

现以一位八年级(相当于初中二年级)学生的两篇作文为例来看网络信息技术下的写作与传统意义上写作的不同。

案例1

……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因为它使我们认识到了人类的伟大,因为它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精神;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因为它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强林的根基,因为它是我们伟大的党所倡导的精髓。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学习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真正在我们的国家发扬光大吧!

案例2

Turn around (题目)

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回头,回头,然而,看到的,只是每天都存在的街道上的景物。

为什么回头,去看那什么也没有的空虚?我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固执地,回头看,想把那一刻路过的人,固定的物留在我的眼里,永远不去。

留在我眼里的是:那一刻时间的固定,仿佛停在了那一刻,不再流动——

这是时光的刻痕,留在我指间。

生命中那些温暖的人或事,不可能永远存在。但是,就算没有永恒,是不是还可以对着流星许愿:希望幸福永伴我左右。

在这2007的最后几天,我在回想,这一年的我,是否已没有了遗憾,想来想去,似乎是没有了。

回头回头,不可能永远都去看过去,未来一定有更多的魅力,去发现。

站在时光洪流浪尖的我们啊,是否真的已经长大?

站在抉择十字路口的我们啊,是否要选择一条正确的路?

DARING,我们会长大,安慰自己,去走下去,别再回头。

我祈祷,别再TURN AROUND.

Why the sea is blue;the sky is high; why cant we be loved?

所选的两则案例,例1是学生考场作文的最后一段,例2是学生当晚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的文章,迥然不同的文笔风格中透出其所面对的迥然不同的“读者”。

例1的读者毫无疑问是阅卷教师,他想要看到的是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向先进学习的端正态度,因此,口号标语式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例2的读者则是多样化的,他可能是我的朋友,我的兄弟姐妹,我的父母,也可能是与我素不相识的他/她。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是我的心灵之家,是我可以尽情诉说心声的地方。所以,我可以说我自己想说的话,我可以发表我想发表的观点,我是用心在抒写我的人生,不必任何人给我打分,不用“优”“良”“中”“差”来对我进行价值判断。“如果你支持我,那请给我留言,我一定会及时回复;如果你不支持我,那也没有关系,感谢你这次的点击。我用我的风格记录我的生活,这是我的地盘,所以我做主。”(选自该生博客主页上的主人寄语。)

尽管案例1的语言流畅,排比使用恰如其分;尽管案例1的政治觉悟很高,生活态度很端正,笔者想,我们的教师还是更渴望看到案例2中的孩子。因为这里的她才是真实的,因为这里的她流露出的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才是纯粹的,因为这里的她是用心在说话,是在真正地体悟生活与生命。而我们写作教学的目的,不正该如此吗?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外部资源”

如上所述,写作者对外部资源的认知是其写作模型中任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说写作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可广大中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较为单一,写作意识也不强,很少有直接经验可以让他们敏锐地捕捉并及时地记录。对学生而言,写作素材的搜集与积累是难点,以往大力倡导的剪报、摘抄费时费力,阅读、保存和更新更是繁琐。现代信息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麻烦,搜索引擎的横空出世使网上搜索资料变得异常简单,而且素材的丰富是我们以往所不能想象的,网络保存及更新资料的便捷也是传统方式无法企及的。

此外,网络信息技术还在写作教学的众多方面显现了其特有的优势。例如,它可以帮助教师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彰显新课程“以学生为本”“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网络教学,可以将所有学生的反应及时地通过电脑反馈给教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无论怎样都只能关心到部分而非全部学生的状况。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或学绩不良的学生而言,这不啻为福音。它有利于信息的充分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对话,也有利于作品的交流与传播,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档案袋的建立。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我们应当把它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一个突破口,花大力气进行研究试验。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插上腾飞的双翼。

注释:

[1]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具体的“弗劳尔和海斯的写作模型”可参见吴庆麟:《认知教育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4]鄢明定:《试论实用写作中的读者意识》,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第9期。

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实验方案 篇4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中小学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正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是当务之急。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Technology),既将其作为一种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是施教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结构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基础教育的实验改革作了不少,成效并不显著,其原因是基本上没有触动传统教学结构这个症结,因而没有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上产生根本性的突破;何克抗教授指出,由于忽视教学结构改革,使得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几十年来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抑制了我们几代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因此,把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培养,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建立一种新型的,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2、信息化是教学结构改革的突破口。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旧的传统教学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连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其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由于新技术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在不断探索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突破口,力图建构一种全新的教学结构,以及相应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经过我校3年多的实践证明:从计算机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入手,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英语学习的能力有机地整合起来,相辅相成,让学生终生受益。

三、研究目标: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⑴、基于传统手段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学

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即灌输对象,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面,参与程度,实际上难于达到施教者的初衷。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交互式学习方式,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者全体参与、全面参与。交互性学习媒体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和智能化反馈、检测功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内驱动力,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全体学生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多媒体教学网络、Inter、BBS、E—mail、ICQ、Newsgroup等功能构成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够实现实时的点对点、点对面的信息反馈,支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协商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民主参与和自主活动,也有利于教师关注个别,体现因材施教。

⑵、交互式学习方式提供的生动形象的知识内容,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提供的多种感官的刺激,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率。

⑶、个性化自主学习,是人们一直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理想化模式。基于学习资源和建构主义学习策略的网络交互式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出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学生在一种没有心理负担的主动、自觉、自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

协作式学习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

分析综合的机会,通过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集思广益,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2、培养想象、激发想象、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是课题研究目标之一。参与

是创新的前提,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给学生的参与提供广阔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3、随着信息技术教育与英语学科的课程整合,传统的教学中的优秀成分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有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模式研究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

(二)专题研究

1.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

2.信息技术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途径。

五、研究的基本模式和实现途径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基于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一种课程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

它是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这些课程在实践中要力求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习语言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做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

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要逐渐由信息技术单列转向把信息技术课时直接安排给学科老师中的计算机“高手”,由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直接进行整合,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借助网络学习的手段,老师随时把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组织学生自己解决或者和同伴协作解决。

六、组织与实施

(一)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明确指导思想,配备人员,分工协作

(二)提交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制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步骤。

(三)学校指导每位实验教师结合自身教学选定子课题,与平时教学研究与改进配合,积累资料,分阶段完成研究任务。

(四)教学指导与重点指导结合a)作为地区性课题,每学期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更新观念、提高素质能力的培训。

b)学校针对需求确定重点课题与重点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与指导。

c)要适时开展优质课展示、说课、评课等实验成果阶段交流活动,形成研究氛围,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d)阶段性成果汇报与展示每学期开展一次。

e)总课题组建立实验研究专题性网站,实行网上交流与合作研究。

七、研究进度

1.2002.10:制定研究方案,落实子课题承担负责人。

3.2003.8-2004.7:课题实施阶段;课题终期验收。

八、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优秀论文

《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的研究》

《重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作用》

3.系列多媒体课件

4.课题研究综合性网站

天津宝坻区黄庄中学英语组

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实验方案飞雪

论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 篇5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特殊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扩充学生的知识来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等方面都十分有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

目前我们一直在倡导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面向新世纪新环境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为了学生能起到主体性、创造性的作用,这种模式发挥创设了良好的教学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方式

(一)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教学和学习整合实验。通过课堂和实践教学表明,课程整合后,学生在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和计算机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主要做法通过发送E-mail,应用Authorware、PowerPoint软件等手段进行教学整合。例如:利用幻灯片制作图片,英语课本中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书上画了一些学生做各项运动的图片。我要求班上学生仿照课本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做运动的图片,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对电脑中的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应用。另外,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进行英语实践教学。在习作中要求学生给朋友写一封电子邮件说明课文中的“你下周不能拜访的原因”,让学生模仿书中电子邮件的格式写,并告诉他们如何发电子邮件,给他朋友发一封电子邮件。

(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推广与应用,带动了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促进了教育模式地转化。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同样是课程整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整合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首先是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发展。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英语学科教学当中的,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思维意识,是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旨。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Unit 9 When was he born ?),我先让学生在网络上找到书上画的一些体育明星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把这些体育明星的资料纪录在本子上,上课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英语对这些体育明星进行介绍,然后从每一小组中抽出一名同学进行总结,这样不仅活化了知识材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是探究性教学模式。所谓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当前学科教学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这主要应用这种模式来开展了英文习作探究。英文习作是英语教学的其中一环,运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来开展英文习作探究,主要利用网络信息进行语法词章的判析。譬如,学生的习作中如果出现单词错误或者语法拼写错误,电脑都会在出错的方位呈现红色的下划曲线。只有更改了错误红色的下划曲线才会消失。这有助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认知,规范英语习语。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优点

(一)现代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丰富多彩、知识广泛,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知识。目前,中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相对有限,但所涉及的知识却十分广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己动手或调动学生从网络中下载相关资料,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对相关信息进行精心的选取和编辑。选取的材料应对教材内容有所扩展或补充,应作为教学同一题材课文内容的辅助材料,指导学生利用这些课外材料更好 地了解作者的观点、篇章结构和课文的中心思想等。同时,利用信息为英语课堂变成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舞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可以把文本、音频、视频、图像、图表、图形、动画、影片等各种媒体信息综合一体化进行加工处理,以多渠道、多信息 的工作方式为语言教学提供丰富、直观、真实的语言材料,为以课堂为主的外语学习创造了栩栩如生的语言环境,营造了语言学习氛围。

(二)现代网络信息的全面性和发展性,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不断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网络信息全面广泛,英语课本中也有体现着广泛的知识来源,学生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利用到英语学习中来,这种自主的学习训练,可以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 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意义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将各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技术手段用于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英语这门课程是学习外来语言,中西方文化存在更多差别,所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总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展示手段,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还是一种辅助工具,解决如何学的问题。把信息技术同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英语学科课程和创建和谐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段少敏,胡淑娟著.计算机及其网络在辅助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时代教育.2012(6)

[2]王宏伟.信 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整合之我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3)

作者简介:

英语写作信息整合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能力,整合方式

一、引言

整合指相邻知识之间交叉、渗透、融合而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系统。 高中英语写作存在三种状况: (1) 学生对中学期间所学的语言知识训练、运用不到位, 无法养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 学生对写作持有畏惧心理和不良的写作习惯。 (3) 教师在写作训练中缺乏系统性。 因此, 通过听力、对话、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有机整合,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整合方式

(一) 听力教学

“听是一种主动、积极的交际行动, 和主动、积极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1]。 《新概念英语》的作者在介绍该书的使用说明中强调:“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 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 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 ”很明显, 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 在外语学习中是基础的基础。 为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使其获取更多的信息, 从而为表达打下基础, 从学生上高一开始, 我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同步听力磁带, 融听、读、写为一体, 特别注重听与写的训练, 这就要求学生在听得懂的同时还要写得出。 此外, 我选用《高中英语必听》作为每周一节听力课的训练教材。 该书选材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 有小故事、对话及人物介绍;有英美家庭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知识等。 听力材料语言地道, 由英美人士朗读, 语速由慢到快, 循序渐进。 具体做法是:事先选出听力材料中的生词, 教师领读几遍。 在排除生词障碍后, 第一遍学生以听为主, 把握所听内容的大意;第二遍学生边听边写;第三遍校对所听、所写的内容。对于听与写的效果检查, 采取学生互相对照、教师抽查、适时讲评的方法。

(二) 对话教学

塔夫不仅强调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之间的重要联系, 而且指出教师必须在教授写作的同时, 帮助学生提高并丰富其口头表达的技能, 因为口头形式往往包含大量近似书面语的结构和措辞。

1.在对话教学中, 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 以第9单元对话课为例:

第一步:让学生阅读对话, 了解大意, 抓住中心, 对话介绍买电脑的事。

第二步:根据对话中心, 依据原文信息主线设置问题, 再提问让学生回答, 形成关键句。

(1) What do Jenny and Mei Ge do?What are they doing now?

(2) What computer does Jenny prefer to buy?What is it like?

(3) What computer does Mei Ge prefer to buy?What is it like?

(4) Can they agree with each other?What do they do then?

第三步:将以上关键句适当组合成短文。 其间, 应根据短文内容需要对关键句的成分用词, 以及句子间的连接过渡给以修正、补充, 使形成的短文要点齐全, 中心突出, 语句通顺。

第四步:修改, 完善, 最后形成小短文。

2.围绕单元话题的对话和讨论, 通过记笔记整理内容要点, 确定探讨话题的切入点及背景材料。例如:Don’t spend too much time on TV.

(1) 师生间交谈, 教师提出who, what等问题, 使学生思考, 帮助打开头脑中的材料库。

(2) 小组讨论。

(3) 确立写作框架:

(1) waste a lot of time,

(2) reduce outdoor sports,

(3) do harm to eyesight,

(4) some programs are not suitable for students.

(三) 阅读教学

舒伯特指出: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聚地, 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 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 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 因此, 要把写作贯穿于课文教学中, 在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书面交际的能力。 “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 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2]。 在操作中, 阅读课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渗透在阅读的每一个阶段。

阅读前:收集、整理资料, 可以提问的形式进行。 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 且人称、时态要做相应的变化, 这样既能搞懂本意, 又能用同义句表达, 提高表达能力。 阅读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和学习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文章的体裁与框架及文章的话题内容等。 阅读后:该阶段教学的重点是语篇建构, 包括复述、改写、缩写与语篇相关话题的讨论、仿写、相关命题写作, 直至创造性地自由表达。

三、结语

“ 研究表明, 80% 的学生学习困难与压力过重有关, 解除这些压力, 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3]。 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 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调查发现, 76%以上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 教师通过写作训练与对话课、听力课和阅读课的整合, 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变枯燥的语言学习为愉快的语言交流。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4:35.

[2]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20.

英语写作信息整合 篇7

关键词:博客 大学英语写作 模式设计 优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3-0064-03

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四、六级考试中作文向来是最低分。[1]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外语类教材信息滞后,学生对教材的写作内容失去兴趣;很多教师仍然恪守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把语言知识的运用放在首位,以写作结果为最终鉴定的出发点。[2]近年来,许多教育专家、学者把博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外语教学中。什么是“博客”?它应怎样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它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有什么样的作用?本文将对此加以探讨。

一、博客及其功能

博客是一种简单易用的网络工具。博客一词来源于英语blog,特指一种网络个人出版的形式,通过个人化的日志将日常的思想与信息即时记录并发布,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且不断更新。

邢富坤的研究认为,博客在现代外语教学中有以下功能:第一,博客是有效的认知学习工具;第二,博客是有效的情感激励工具;第三,博客是有效的情景创设工具;第四,博客是有效的协作交流工具;第五,博客是有效的评价反思工具。[3]博客的以上功能为其在外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最早由瑞士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提出。他坚持用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唯物辩证法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逐步建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为主”,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建构获取知识意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

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博客辅助大学英语写作的模式设计

1.设计思路

该写作模式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目的在于形成良性的读写相互结合的循环,既重视写作创作的过程,又重视写作的成品分析。在写前的计划准备过程中,博客化的多重链接可以让每个学生以互联网为视野,精选相关的、有价值的内容,缩短由占有资料的差异所引起的作文质量差别。[5] 对写作过程的研究主要涉及构思、自主写作、网上互评、定稿等写作步骤。

2.基于博客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基于博客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基于博客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如图1所示。

3.设计措施

对博客写作过程的研究主要涉及计划、表达和修改等环节。“过程写作”(process writing)的四个阶段是一个交互循环的过程。以技能培养为主的(performance-oriented)教学计划意味着系统地培养学生自发解决问题的技能(Flower & Hayes,1977;Flower,1980)。体现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将意识到写作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因此,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过程写作”可以被描述为一个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经历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洞悉每一个不同阶段的写作本质。如图2所示。

(1)构思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后,指导学生进行写前构思。首先可运用头脑风暴、自由写作等技巧指导学生就一个主题形成多种观点,并以图示记录;教师启发学生将这些图示利用树枝分叉、魔方六边等技巧进行思路梳理,教师可运用Inspiration软件移动各种图示,为写作者构思自己的作文提供视觉的思维过程范例。

(2)自主写作

在自主写作过程中,重点注意预制语块的构建。成人二语学习者语块习得研究发现,学习者会同时使用一些不可切分的惯用法,而对其他惯用法加以分析,然后将分析过的序列重新词汇化。[6] 学生利用网络的语料库进行预制语块的自我构建,可提高他们英语写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3)网上互评

学生独立完成作文初稿,并进行学生间网上互评,教师对学生个别指导。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自主搜索(或拷贝)教师本单元提交的体裁范例及与写作主题内容相关的资源;自主完成初稿,进入作文交互阶段。在老师提供的作文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引导下,生生间可交换互读各自的文章,并按规定进行互评、互改。网络写作平台的作文交互可以是一对多、多对一等任意组合模式。学生相互间进行的评价既可是对同伴作品的反馈,又可作为大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作文的高级思维实践活动。而在写作者交互期间,教师可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阅读和面对面的作文指导,既减轻了书面批改量,又能增强其针对性和师生一对一的情感交流。

(4)定稿

经过写作者自己实践、感知同伴的作品后,由教师指导全班作文的反馈活动。教师通过大量阅读学生作品,对学生作文水平有了大致了解,然后进行全班范围的讲解和指导。通过阅读同伴的作品和教师点评后,写作者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有要好好修改自己的文章的渴望,此时的修改往往可见到作文水平的明显提升。定稿的文章再次提交到网络交互区供共享,优秀的文章由老师选入优秀作文专区。

四、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以博客英语写作教学系统为平台,在实验班进行了两个学期的英语写作教学实验。同期对照班由教师采用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即教师命题、学生一稿完成,写前总体介绍写作方法。之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的写作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

1.受试

本研究中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受试为某师范院校大学二年级学生,共88人,他们的教育背景基本相同,在学习和认知能力上大致相当。实验班(45人)和对照班(43人)在实验前的写作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学实验前基本上是同质的。

2.测试步骤

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随机抽取了我校大学英语I试题库的一套试题,对两班学生进行一次前测(pre-test),测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写作占15分。评卷采用密封后统一阅卷的形式;实验结束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第二次写作测试(后测,post-test),测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为100分,写作15 分。评卷也采用密封后统一阅卷的形式。

3.实验结果分析

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写作前测与后测的数据。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写作水平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有无显著性差异。

(1)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与后测的独立样本t-检验

如表1所示,实验前测,在等方差假设下F=0.212,显著性概率Sig.=0.626>0.05。两个班的方差相等;t=0.162,t分布的双尾显著性概率Sig.=0.851>0.05,说明两个班的前测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写作水平相当。实验后测,在等方差假设下F=3.184,显著性概率Sig.=0.065>0.05,两个班的方差相等;t=3.680,t分布的双尾显著性概率Sig.=0.001<0.05,说明两个班的后测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的英语写作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

(2)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的写作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如表2所示,从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的写作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实验班的内容、结构、语言方面的成绩较实验前有显著提高。可见,基于博客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尽管对照班也有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小于实验班,两者有显著的差异。在网络的帮助下,实验班学生的内容部分的成绩明显提高,与对照班相比有显著差异。这说明通过网络互动和网上资源,学生不仅可得到同伴的反馈,还能找到足够的材料充实内容;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在组织结构方面有显著提高。但实验后,两个班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因为教师在写作训练中无论是对实验班还是对比班,都特别注重语篇结构的讲解,尤其注重语块的讲解与训练,因为语块有利于增强选词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语篇组织能力,因而实验班和对照班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实验班学生语言表达成绩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有显著提高。尽管对照班也有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小于实验班,两者有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语言表达方面成绩的进步是因为运用网上辅导和师生、生生相互反馈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五、博客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势

该写作模式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目的在于形成良性的读写相互结合的循环,既重视写作创作的过程,又重视写作的成品分析,其优势如下。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环境的优化组合

充分发挥网络的教学优势,促进教师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为主”向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转变;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实现“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的英语写作教学。图3、图4是传统写作模式与博客写作模式的对比。

2.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

博客能提供可供交流的环境,支持写前阶段的讨论、交流,以及写作过程中老师的在线评价和同学互评,由此使得写作成为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博客有发表和投稿的功能,目前也有许多专门的网站,如沪江博客、英语写作网等都支持博客写作,学生通过投稿或留言,有机会获得名师点评。[7] 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使得发表在博客上的作品有了更多的读者,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学生”单一的作文阅读和评价模式,有利于学生写作动机的提高。

3.建立写作档案袋,促进反思型学习

博客写作优于传统英语写作课的特点之一是,写作者的写作成果能被很好地保存起来,写作档案袋可以自然生成,有利于学生进行持续的反思、对话和评价活动,长此以往,可以间接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六、结语

运用博客写作平台,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进行了整合。将博客作为写作平台,比较容易创设真实的写作情景,促进为交流而写作的目的的实现。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互动性、管理简单性,便于老师监控到学生写作的各个过程,从而帮助、促成写作的最终实现。博客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我们提供了语言输出的环境,利用这一网络工具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尽管利用博客学习写作还处在探索阶段,但它具有互动强、效率高的特点,符合我国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需要,应通过实践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立非.我国英语写作实证研究:现状与思考[J].中国外语,2005(1):50-55.

[2]姜炳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过程写作教学法”再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13-16.

[3]邢富坤.博客与现代外语教学[J].现代教育技术,2007(1):38-41.

[4]钟志贤.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J].外国教育研究,2005(1):54-59.

[5]于夕真.写作认知心理过程的研究与博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7(8):76-78.

[6]王立非,张岩.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的语块使用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4):36-41.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下一篇:医疗扶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