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旅游冠名班中职教育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9年3月12日至15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集中阶段性考核在杭州举行。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安吉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杨应政,与来自江苏、山东、重庆等地的选手角逐“管道与制暖”项目全国选拔赛,并以第一名的好成績晋级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代表队。2019年8月,杨应政将披上战袍,代表中国参加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创旅游冠名班中职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创旅游冠名班中职教育论文 篇1:

中职旅游专业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模式的实践性研究

摘 要:以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旅游专业及旅游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为例,依据“真实、开放、创新”的原则,提出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模式的基本框架,介绍了学校旅游专业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举措和成果。最后,对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建设提出了发展性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模式;实践;思考

作者简介:邹六根(1967-),男,浙江湖州人,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技能教学。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发展与专业办学践行“科学发展观”,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学校坚持“面向市场、贴近市场、服务市场,创造市场”的办学思想,努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型和实务操作型人才,积极开辟中职教育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004年,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实施以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学校整体改革发展进程的战略举措,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被列入学校优先改革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旅游专业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积极探索融专业知识教学、职业技能培训、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课题研究等方面为一体的“产、学、研”实训基地创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专业队伍建设、专业文化建设、基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成功的构建了旅游专业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化”的运作模式。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旅游专业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模式的建构,源自于一个世界经典案例的启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经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被世人称之为“硅谷”,它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硅谷”科学发展的根本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10000多家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美国“硅谷”是教育科技创新与高科技企业有效对接的典范,呈现出生产、教育、技术三位一体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也随之成为“硅谷”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产、学、研三位一体化”的模式建构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坚持“真实、开放、创新”的原则,促进了旅游专业改革与发展。实训基地建设是旅游专业教育与教学本质特点的必然要求。旅游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从事旅游职业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是为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旅游服务行业所需要的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旅游教育突出的实践性、广泛的社会性、鲜明的职业性、明显的地方区域性表明:旅游职业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较强的岗位从业能力,能迅速适应旅游服务企业岗位的服务员。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旅游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旅游实训基地是创造旅游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向岗位能力转化的场所,有助于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综合能力。实训基地真实的职业岗位训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在一般课堂教学中不能获得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实训基地的旅游行业岗位氛围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旅游服务岗位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训基地实践中升华,实践“工作过程导向”的技能课程开发与学习。可见,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中具有课堂教学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

早在1958年,美国对合作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并形成了第一份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评估报告,报告指出:“合作教育对学校、学生和雇主都有重要价值,这些价值不仅应当广泛宣传,而且高等教育中的合作教育计划应当大力扩展。”这份评估报告对美国后来合作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旅游专业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模式的功能建构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图1所示)

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化”建设模式中,“产”是指企业(产品与服务),“学”指学校(技能教学),“研”指科研(研究团队)。“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是中职学校实训基地通过生产、教学、科研三个职能,实现企业、学校、科研团队在功能与资源上协同与集成。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旅游专业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模式与传统实训基地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与市场、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体现了旅游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的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图2所示)

二、“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举措

(一)实践校企合作办学,完成生产、教学、科研三大职能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为出发点,通过校内模拟宾馆(旅行社)、校外合作实验宾馆(旅行社)和“旅游行业联盟”实体等旅游专业实训基地网络,实现实训基地生产、教学、科研三大职能。“产”,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有限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旅游专业多种服务技能与能力的综合实训和全真培养,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实现社会(区域)开放,就好象图书馆、阅览室一样可以随时进出,实训基地通过学生有偿勤工俭学活动,在完成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让学生享受到参与服务技能学习与服务企业岗位的劳动成果,学生在校外实训企业拿计时工资。基地有偿的承担了湖州市劳动就业服务与保障局的宾馆专业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湖州市旅游局的景点景区导游员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湖州市旅游协会(湖州市乡村旅游分会)、湖州餐旅行业协会的各项行业技能鉴定、比赛、服务技能开发,以及旅游企业员工继续培训和技能考证等任务。旅游实训基地还有专门成立面对旅游企业需求的有偿服务团队,如:茶艺表演队、司仪队、宴会设计、挂职导游等,长期服务于旅游企业及社会部门的各项主题服务项目。“学”,基地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资源优势,在技能教学的教法程式和学法指导上进行改革创新,尝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单培养”等技能教学模式,开设“岗位能力课堂”;基地把行业专家请进岗位课堂,建立企业专家导师制和优秀技能学生导生制,进行“师傅式”和“师兄式”的技能实训教学;基地还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方向的特长技能教学,比如茶艺、营养配餐、调酒等特长技能实训教学,建立基地特长技能选修课程,培训特长技能。“研”,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立“湖菜创新与服务研发中心”,开展了紧跟湖州地域旅游行业发展前沿的适应性服务技能项目的培训与课程研发,创新研发旅游企业服务发展的新技能、新流程,瞄准旅游行业“高技术”和“新技能”的职业岗位,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比如,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开展有湖州农家乐旅游服务与创新、湖州百鱼宴主题餐饮服务、湖州江南丝乡主题导游服务、湖笔文化主题导游服务、湖州“三道茶”服务等活动,成为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创新服务社会与企业的特色。

(二)建设专业特色文化,实现旅游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说:“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旅游专业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以弘扬学校“骆驼精神”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为基础,引进企业文化,传承行业精神,体现旅游职业岗位脚踏实地、刻苦耐劳、敦厚诚信、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矢志不渝、负重奋进的职业素养与精神。旅游专业定单班以企业名称冠名(浙北酒店班、天煌酒店班、新国旅班等),校内基地中建有旅游行业服务技师文化和全国优秀导游员文化,校内基地过道回廊有优秀毕业生创业文化和技能优秀学生文化,学校校园中轴线上有2005年以来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的学生精英选手的手模建成的“星光大道”,环湖大道上有学校20位优秀毕业生足模建成的“创业成才足迹”,基地还建有中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国历代工匠文化、浙商湖商文化,基地还建有感动中国60年的全国劳模文化和中国十大青年技师文化,基地实训室还建有师生作品文化,旅游专业活动文化,师生技能比赛文化等。旅游专业实训基地通过挖掘专业、行业与企业的文化资源,设计旅游专业的文化形象,提炼专业的文化精髓,把富有魅力与激情、具备熏陶与激励作用的旅游专业实训基地文化细化为旅游专业师生的共同价值观,以此来熏陶铸就“宽容、欣赏、开放、沟通”的旅游教师文化,和“创业、进取、诚信、合作”的旅游学生文化,潜移默化地为师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养料和水分,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文化引领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旅游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引进企业6S管理,打造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品牌

旅游实训基地建设全面引进和推行企业化的6S管理。旅游实训基地通过对旅游专业师生“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等6方面训练,旨在全面提升旅游专业师生在“效益、效率、素养”等方面的整体水平。旅游实训基地实行6S管理源于企业6S管理文化和宾馆的“5常法”管理,形成学校旅游专业特色6S管理。旅游实训基地建立了6S管理的各项标准与评价体系,编制了《旅游实训基地6S管理培训手册》,成立基地6S管理领导小组,通过宣传发动、学习深化、达标检查、专栏曝光、奖惩激励,6S管理深入师生人心,成效显著。

旅游实训基地6S管理要求:在“整理”中,要区分“有用品”和“无用品”,对“无用品”首先杜绝在采购中的浪费;其次,是对“无用品”再区分为“边角料”与“废料”,对“边角料”可以再利用,而“废料”则回收。例如,宴会设计工作室的鲜花用料就得重复利用于实训。这不仅是节约了成本,更是全面提升了师生的效益意识。在“整顿”中,通过定位定量,一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实训所需的物品与器皿;二是器皿的定位与服务流程相结合,注重省时省力、便捷快速。在“清扫”中,实训环境得到优化与美观。在“清洁”中,设施设备得以正常高效运行。在“素养”中,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范做事,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范的素质,营造团队精神。在“安全”中,重视全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树立“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建立安全的实训环境。

经过旅游专业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实践,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旅游实训基地形成了独特的6S管理模式。2009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召开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现场会,与会领导、专家和中职学校校长等280余人参观考察了实训基地,与会代表对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全国首创实训基地6S管理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号召全省中职学校学习该校先进经验,通过两年时间完成6S管理在全省的推广。6S管理是校企合作深度推进的必然,是学校实施战略管理和品牌建设的必然,也是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面向市场办学、贴近市场育人、服务市场改革、创造市场发展”核心办学思想在基地科学管理中的创新实践。6S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全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整体职业素养。

(四)开展项目情景技能教学,提高旅游专业服务技能教学质量

旅游实训基地采用“项目·情景”技能教学的实训方法,旅游实训基地让“项目·情景”技能实训变成了可能与特色。实训基地的“项目·情景”技能教学与实训,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技能岗位,以旅游服务岗位工作过程的服务技能需求为导向,技能实训通过“岗位服务项目”来设置“真实情景(或模拟情景)”开展技能教学与实训,实现技能教学目标。实训基地的“项目·情景”技能教学与实训是通过“项目元技能”整合优化后的“项目技能”为主要目标,以实际(或模拟)技能岗位实践情景为主要载体,注重技能实训的基础、过程、实用和个性,调动学生“听、观、问、做、思、创”等主动性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适应能力、综合素质等提高,完成学生从情感品质到技能水平的整合提升,达到技能学习主体地位和主体品质的有机相融,最终形成学生适应旅游服务工作实际流程需求的基础技能、特长技能、特色技能和终身发展能力,为提高旅游专业服务技能教学质量服务。(图3所示)

“项目·情景技能教学”是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旅游专业历时十多年的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对提高旅游专业技能教学效益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项目·情景技能教学”成果2008年获得第三届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子课题《一个专业,二重目标,三级分流,四项进出》,2004年曾经获得第二届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12月在省教科院、市教育局、市人事局的主持下,“项目·情景技能教学”项目进行高级研修与推广活动,正式在全省全面推广。

(五)提升专业教师素养,建设双师型-服务型-专家型梯队

完全实现旅游专业实训基地产、教、研三大功能,还有一个决定因素是专业教师队伍。几年来,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专业教师培养上合理的形成了从“学校双师型教师”到“企业服务型教师”,再到“行业专家型教师”的科学梯队。

首先,“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注重对专业教师的培养,通过4种形式予以实施。一是师傅传帮带,以专业部、专业教研组为单位,建立校内专业教师培养机制,通过技能拔尖型教师来影响带动青年专业老师。二是企业岗位实训,先做企业岗位学徒,再当校内技能教师,在实战岗位技能的操作过程中学真功夫。三是技能竞赛引导,辅导学生竞赛或者教师自己参加各种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基地建立了竞赛辅导机制,以竞赛促技能。四是外派进修学习,基地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岗位前沿技能,分批分期派出专业教师骨干去德国、法国、日本等行业技能发达的先进国家进行中短期的技能培训。基地“双师型”教师比例早已达到100%,并且全部取得高级技师和技师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5人,高级考评员4人。

其次,“企业服务型教师”培养。基地坚持市场化办学思路,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两大终极目标——“技能教学有效”和“服务企业有效”,基地通过“内练硬功,校企合作”的技能品牌教师策略,打造学校专业服务品牌和专业教师品牌。基地创设了教师服务企业的平台,努力把教师推向市场。实践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培养,开拓行业联合办学市场,承接对外服务,引进企业文化,所有这些改革举措和发展,使教师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教师服务企业和岗位夯实了基础,促进专业教师成为“企业服务型教师”。比如:旅游实训基地建立了“湖菜服务创新研发中心”,与大观园(饭店)共同研制的“湖州太湖宴”主题名宴在苏、锡、常、湖四市餐饮文化节中被评为“太湖名宴”。

最后,“行业专家型教师”培养。我们认为职业学校教师的最终品牌是“行业专家型教师”,深知培养“行业专家型教师”对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职业学校技能教学的产品(学生)和它能够提供企业的有效服务,要做到持久的终极有效,必须要具备一支能够处在行业发展前沿的专家型教师队伍。他们可以理解,甚至做到引领行业技能发展方向,深知行业岗位技能的核心与岗位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在企业甚至在整个行业中领导技能水平。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努力实现产、教、研一体化,通过建立由职业学校和规模旅游企业组成的行业联盟,以“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等形式的技能实践创新机制,推进“行业专家型教师”的培养与成长。比如,基地教师为合作企业湖州饭店的名宴名菜——“百鱼宴”进行再创造,旅游基地教师被湖州市长兴县聘请为农家乐旅游服务开发顾问,湖菜服务创新研发中心正在进行以“营养膳食+主题文化”服务为特色的湖州地方菜系的整理、保护、开发、创新等研究工作。

三、“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模式的实践成效

旅游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模式建设的品质,直接关联学校整体发展的可持续性。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模式从建构到整个实践过程,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化”建设及其成果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基地建设的特色文化,引领实训基地持续发展

旅游专业实训基地特色文化引领下的基地科学实践,为专业和基地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实践表明,这种文化引领,已经推动了旅游专业,甚至学校管理的深刻变化。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工匠文化、创业文化、专业文化、国学文化、浙商文化、师生个性文化、主题文化带的建设,引领着学生职业意识的提升。历代工匠、浙商碑廊、劳模技师引领着学生成才方向。专业文化、创业文化引领着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创业意识培养。国学文化画廊教会学生“学做人、会做事”。主题文化带中的“巧手撑起一片蓝天”是2005年以来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的60名学生的手模做成的星光大道,“创业成才的足迹”是20名毕业生创业者的脚模,引领着学生创优争先、励志成才。

(二)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形成实训基地品牌效应

近年来,我校旅游专业参加国家省级技能大赛,师生已经获全国第一名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第一名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专业教育教学成果国家一等奖1项,省人民政府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厅一、二等奖7项。1999年,邱占华同学在全省中职学校首届旅游服务技能大赛中荣获第一名;2004年,学校旅游专业改革成果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专业校本教材《湖州导游文化基础》荣获中央教科所一等奖;2006年,王建芳同学在全省中职学校学生旅游服务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07年,沈晓丽同学在全国中职技能大赛中,获第一名并获金牌;2008年,《项目情景技能教学研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岗位能力课堂的实践性研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

(三)广泛联合的社会培训,开拓实训基地实训市场

作为湖州市首批区域性综合公共实训基地,旅游实训基地依托湖州市国家职业资格等级鉴定所,湖州市旅游培训基地、吴兴区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基地等培训资质,为旅游行业及企业承担了全部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并举办了湖州市首期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班。

旅游专业实训基地“产、学、研三位一体化”建设,已经在各方面增强了旅游专业办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由于旅游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及企业化管理,正在引发旅游专业甚至学校的两项重大的变革,一是全面推进专业教育教学和管理各个领域的标准化建设。二是全面推进“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的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中职技能实训基地培训模式,开发与建设实训基地模式下的企业“终极有效”的技能实训课程,将成为实训基地建设较为重要的后续研究课题。一种成功的实训基地模式,才能让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更具强大生命力。

市场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职教发展的主题是创新拓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旅游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正在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实力、活力、魅力与潜力,努力实现旅游专业与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2]张静.高职旅游酒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构想[J].工会论坛,2005(7).

[3]金柏芹.抓实训基地建设促职业技能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3(19).

[4]王应海,史小波,金曦.关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6).

责任编辑 吴学仕

作者:邹六根

创旅游冠名班中职教育论文 篇2:

名校之花迎春开

2019年3月12日至15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集中阶段性考核在杭州举行。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安吉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杨应政,与来自江苏、山东、重庆等地的选手角逐“管道与制暖”项目全国选拔赛,并以第一名的好成績晋级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代表队。2019年8月,杨应政将披上战袍,代表中国参加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多年来,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坚持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不仅培养了许多像杨应政这样技术过硬的学生,还有不少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开公司当老板,真正实现了学生人人“升学有望、就业有技、创业有道”而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与推崇。在桃花盛开的春天,记者走访了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去了解他们的具体做法。

校园有韵 管理有度 办学有品

天目山有两条支脉,向浙江东北部逶迤延伸,形成盆地。盆地内气候宜人,花香四季。这里就是寓有《诗经》中“安且吉兮”之意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就坐落在安吉县孝源街道的职教路上。

这是一所由县政府投资6.5亿元打造的基础设施完善、实训条件完备、图书馆藏丰富的崭新校园。2015年9月,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搬迁至安吉县教科文新区、毗邻浙江科技学院安吉校区的新校园。学校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教学楼、实训楼、旅游与培训楼、科技综合楼、体艺馆、宿舍楼、图书馆、餐饮中心、标准运动场等教育教学实训场馆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另外,旅游培训楼内还设有旅行社和准三星级宾馆。学校规模和设施建设水平,均位居全国同类学校前列。

除此之外,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水平也处于浙江省中职学校领先地位。学校中心机房采用华为9312核心板卡级高性能交换机为网络基础硬件,通过光纤连接到各弱电机房,再采用6类双绞线连接到各个用户终端,初步建成了以万兆为主干、千兆到桌面的网络基础干路。以中心机房的AC控制器为控制中心,下连190多个AP,能较好地提供无线连接需求。学校建有高清录播室,所有教室及机房配有短焦投影及电子白板系统,初步实现了高清录播、短焦投影、电子白板、电脑和手持终端之间的智能联动和数据交换共享,满足了“互联网+”背景下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全程信息化的要求。

不仅如此,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还是首批国家级重点学校、国家旅游专业教学示范点、浙江省首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浙江省中职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浙江大学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和湖州市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基地。除此之外,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还拥有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旅游服务与管理),3个省级实训和创业基地(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专业、绿园旅行社),4个省级骨干示范、特色新兴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特色家具设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成为了全国唯一一所县级职业类学校的世赛基地——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国家集训基地。

除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十分雄厚。教师总数199人,专任教师185人,占比92.9%,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85人,占比100%;中级及以上职称125人,占比67.6%;高级职称 47人,占比25.4%。专业课教师97人,占比52.4%,其中双师型教师93人,占比95.9%;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56人,占比60.2%。

学校有3个专业教学部,68个班级,学生加上教职员工,有三千多人,这么多人学习生活在这个偌大的校区里,地面上竟然干净得看不见一片纸屑和一个烟头,这让记者感到很惊讶。大风起于微末,细处方见精神。由此足见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内部管理之到位,人员修为之良好。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该校以学校章程为基础,以浙江省中职名校建设为目标,制定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实训管理、实习管理、社会培训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对校园平安建设,学校更是常抓不懈,连续多年被评为县5A级“平安校园”。

升学有望 就业有技 创业有道

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之所以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一直坚持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而且升学率和就业率都非常之高。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这主要归功于他们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多样化且行之有效的办班模式。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既有以高考升学为目标的本科预科班、高考班,也有以就业为导向、学习专业技能为主的职业高中班和高级工班,还有和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开设的五年一贯制大专班(“3+2”大专班),2019年学校还将与浙江科技学院合作开设中职生“直通”本科的“中本一体化”班和国际化合作办学的中德合作班(汽修专业)。

本科预科班学生以升入优质高等院校本科专业为目标,参加浙江省高职单独考试,实行“单招单考”。高考班是学校按照专业组建的高考班级,以升入高等院校为目的,参加浙江省高职单独考试和高校的自主招生,随着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高等院校(含本科)对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选择参加中职学校高考班学习是通向应用型大学的最佳途径。职业高中班的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以强化专业技能为主,文化课相对减少,第三年进入企业实习并成为企业准员工,毕业后可直接上岗,成为正式员工。高级工班在校学习四年,通过考试获取高级工证书(在校期间也可兼修成人大专的学习并通过考试合格后获得成人大专文凭),第五年进入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后,以深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的身份毕业。而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开设的五年一贯制大专班,前三年学生在校学习,完成相关教学计划后,三年后参加相应的入学考试,并取得合格的成绩,后两年到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学习,完成学业取得大专文凭。与浙江科技学院合作的中职生“直通”本科的“中本一体化”班,学制则为七年,前三年在学校学习,三年后参加全省统一测试,合格者,后四年进入本科院校的浙江科技学院学习,毕业后可获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采取国际化合作办学的中德合作班学生,在校期间将采用中德诺浩紧缺技能汽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小班授课的教学方式和教考分离的考试模式开展教学,学制三年,三年后通过相关考试,毕业后可同时获得高中学历证书和德国职业院校的技能证书,并推荐到各大知名品牌汽车企业就业。多样化办班模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多元选择机会,给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最适合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位学生的将来都有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校长叶冬意对记者说:“我们采取多样化办班模式,目的就在于,要让学生在这里好升学升好学,好就业就好业。”为了达到“好升学升好学、好就业就好业”的目的,把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两条腿走路的路走好走稳,在升学教育方面,学校专门成立了高考升学部,并集中优质资源,组建各专业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团队,确保高考教学质量,同时借力县教研室力量和县内普高教学资源,实行单招单考、职普融通、中高职衔接、中本一体化等教学;在就业教育方面,通过开办订单班、冠名班、与合作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采用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有82家企业与学校建立了紧密而又稳定的合作关系。

总之,学校通过调动并融合高校、企业、行业、协会、街道社区和国际化合作办学等众多社会资源,有力搭建起了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实现了学生人人升学有望、就业有技、创业有道。

教研有法 服务有力 育人有效

教学、教研和社会服务是学校的三大任务,也是衡量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多年来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在教学、教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可圈可点。

毕业生质量的高低,是检验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近3年来,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毕业生升学率95.1%,就业率98.7%以上,专业对口率90.2%,中级工获得率99.3%,双证率99.1%,企业满意度95.6%,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典型。如主动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患者的“安吉骄傲——美丽学生琚长辉”;“湖州市见义勇为勇士”,并登上年度“浙江好人榜”的美丽学生任代晖;“最美湖州人——杨应政”等;2015级财会班学生任慧仙,高一年级时因身体状况原因住院治疗,出院后无法跟上学习进度,后转学进入学校财会专业学习,仍抱有升学愿望的她,通过自身努力和教师辅导,最终考取了宁波大学;2012级机械班的学生朱孟强,理论基础扎实,实操技能娴熟,在美意(浙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倍受公司器重,把他从生产车间提拔到工程部的重要岗位,并出资对他进行外派培训,毕业后他留在公司,还担任工程部工程师的重任。学校像琚长辉、任代晖、杨应政、任慧仙、朱孟强这样优秀的毕业生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同样也是业绩突出,亮点频现。如旅游组邵吉、楼小青教师领衔主编了浙江省旅游专业课改成果教材《饭店服务与管理》《中餐服务》《客房服务》;财会专业教师董春娣参与编写了浙江省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成果教材《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周学勤老师获得浙江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理论研究奖;杨青老师主编的《爱上创新》,还获得了浙江省首批中职课改A等校本选修教材;冯亚蕊老师的《直面高三,勇敢向前》更是荣获了教育部2016年度中小学安全教育精品课程。

在为社会服务方面,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更是不遗余力。多年来,学校充分利用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实训基地,并成立安吉县绿园职业技能培训公司,专门负责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类技能培训,近三年累计培训20519人次,年均6839人次,达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的2.5倍,其中高级工和技师培训每年600人次以上。为相关企业解决技术支持和服务21项,并有5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由于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职业教育界影响日盛,每年来此考察学习的兄弟学校络绎不绝。

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历年来一直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通过多年的办学积累,特别是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得到了省教育厅、省教科院的充分认可,并作为样板学校向全省推广,为此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浙江省中职德育教育基地学校”“浙江省禁毒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并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跨入了浙江省名校建设的先进行列。

学校优秀毕业生2016年度安吉骄傲获得者琚长辉的父母,在回答浙江省电视台记者时就曾这样说过“是学校改变了我们的孩子”。的确,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一所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好学校。

采访结束,记者驱车离开了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窗外,春风和煦,花枝摇曳,而此时人们称其为“職教二十条”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职教改革春风,也正吹拂着祖国大地。职业教育的春天早已来到,相信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这朵名校之花,将迎着这股春风,开放得更加灿烂。

作者:杨青 孙支惠

创旅游冠名班中职教育论文 篇3:

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职业教育的精髓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校企合作;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校企合作是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关键是使校企双方都有开展合作的积极性,集团化办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长春长吉图职业教育集团几年来的运行充分证明了这点。要使职教集团健康、科学、可持续运行,需要政府来主导和协调,需要职业学校主动组织,需要企业积极参与,需要社会各届的关心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集团化办学

1 职业教育“集团化、立体式”办学的内涵

“集团化”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其内涵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生产规模比较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比较大的经济运行实体,以规模优势来提高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将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职业教育,目的是吸收多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教育的运行质量和办学效益;“立体式”是指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从学习就业、学历提升和终身技术教育等多方面为受教育者提供服务的新时期职业教育理念。

2 “集团化、立体式”办学的载体——长春长吉图职业教育集团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是吉林省内办学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办职业学校,国家首批285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专业设置紧扣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涵盖了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加工制造类17个专业,重点建设了汽车、轨道交通、会电、计算机四个国家级示范专业;基本形成普通中等职业教育、“3+2”高等职业教育、自学考试“三教合一”办学机制,初步建成通向就业岗位及更高学历教育的立交桥。

基于建立校企长期合作运行机制的现实需求,同时顺应我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战略实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为发挥各自优势、充分调动大家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经长春市教育局批准,长职校牵头组织“长、吉、图”区域内的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163家单位于2010年10月成立了吉林省内唯一大型综合性职业教育集团—— 长春长吉图职业教育集团。在职教集团内通过科学利用适龄生源、劳动力资源、职业教育资源、社会人才需求资源,有效解决两大矛盾(学生择校与学校招生、企业招工与学生就业)与四大难题(学生择校难、学校招生难、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优质、人才利用高效、社会发展和谐、促进长吉图经济发展、推进吉林省小康社会进程。

3 長吉图职教集团的“集团化、立体式”办学模式

通过纵向、横向和垂直三个链条,在集团范围内形成“集团化、立体式”的办学模式。

(1)纵向链条(学习就业链条):生源基地(初高中、劳动力输出基地等)—— 培训基地(学校、社会培训机构)—— 实训就业基地(企事业单位)。

(2)横向链条(学历提高链条):中职—— 大专(高职)—— 本科。

(3)垂直链条(终身技术教育链条):终身技术教育(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和社会各阶层技术人员就读职业教育。(见图1)

长吉图职教集团内各理事单位通过产教互动、教学互动、校校互动和城乡互动,实现学校和工厂融合、教室和车间融合、教师和师傅融合、学生和学徒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招生与招工融合及育人与增效的融合。

4 开展“集团化、立体式”办学的成果

长吉图职教集团成立以来一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已任,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积极致力于“集团化、立体式”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系统推进了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利益共享机制建设为基础的产学结合的校内外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骤;加强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培养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合作多赢为基本原则,探索了中高职衔接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地方政府和集团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校内汽车文化广场、机械文化广场,开创了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天地、新内容和新方向,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内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办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其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日益显现的社会效益受受到了教育部、吉林省教育厅和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充分肯定。目前肩负着要为吉林省乃至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的使命。

4.1 突破体制机制约束,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创吉林省中职教育品牌

先后与一汽集团、吉刚集团、长春轨道交通集团、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南湖宾馆、洲际酒店集团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成立了35个订单班、冠名班、理实一体班、王红军学徒班、国家大赛班,学生一次性稳定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全年“滚动招生、滚动就业”,在订单培养、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下,不断创新“集团化、立体式”办学模式,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与企业共同开展符合双方自身利益和集团发展的“政府主导的动力机制—— 引导校企长期合作、互惠双赢的利益机制—— 驱动校企通力合作、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促进校企全面合作、严谨周密的约束机制—— 规范校企健康合作”和“和谐融洽的情感机制—— 奠基校企长期合作”等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建设了一批稳定的校内外生产型实训基地,为集团学生的生产实习、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及企业员工的业务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构建了互通网络和互动机制,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和及时良性的互动机制确保了长吉图职教集团的发展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升级“走”,围绕企业的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明确了以后的改革方向是“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

4.2 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开展“职普对接、中高职对接、中职本科对接、校企校合作办学”等方面的科研、探索和实践

集团理事单位中的初、高中学校是集团的生源基地校,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集团与初、高中生源基地校广泛了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职普对接”的探索和实践。职校所有的实习、实验设备对生源基地校学生免费开放,为他们提供实践技能课的场所和专业老师。普教的学生在二、三年级分流时直接对接职教,家长、学生现场参观、实地考察,直接快捷地选择最优质职教资源,避免了普教的学生流失,又为职教的招生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基地校生源已占学校年招生总数的80%。其中与长春市55中和长春养正高级中学的合作是最成功的“职普对接”典型案例。

为逐步探索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运行机制,集团积极开展“中高职对接”和“中职本科对接”等方面的科研探索与实践。先后与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及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开展了“校企校五年制高职集团化办学新模式、中高职对接实验班、3+4中职与本科分段一贯制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等改革实验项目,为其“集团化、立体式”办学模式创新又增添了浓抹重彩的一笔。

4.3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培训,为剩余劳动力转移、军转人员和失地农民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免费培训和就业安置服务

长吉图职教集团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已任,积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先后与双阳区就业局、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台经济开发区、绿园经济开发区、吉林省退伍军人就业指导中心等多家劳动就业部门合作,为军转人员、失地农民、城镇待就业人员等提供技能培训2000多人次,并在培训结束后安置到一汽集团、长客集团、锦湖轮胎等大型企业就业,为加快我省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城乡劳动力技能水平、就业安置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4.4 体贴家长、方便学生,提供多层次教育服务,为开展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集团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分别与北京交大、吉林大学、吉林建工学院、吉林工师、长职院签约,通过成立自学考试服务中心、“3+2中高职对接、对口升学、中职本科对接”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养方式改革与探索,来提高学生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约六成中职毕业生可获得大专学历,部分基础好、肯用功的学生在中职毕业时已经开始自考本科的学习。与吉林交职院、吉刚集团三家联手,成立了“3+2”高职实验班、与吉林工师联合计划成立“3+4中职与本科分段一贯制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實验项目”。其中“定向培养、订单就业、职教师资班和企业工程师班”等是他们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下职教改革的创新之举。招生、就业、学历提高一条龙,让学生搭上学习、就业和职业发展的直通车。

4.5 引企入校,送教下企,校企深层次合作奠定职业教育发展正确方向

集团聘请一汽集团高级技师王洪军、吉林大学教授于秀敏、长春轨道交通集团副总经理苏秀宇、吉林省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吴东风等企业和高校专家为客座教授,定期到学校为各专业师生进行专题讲座、开展学术交流、参与专业发展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在“订单培养、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各专业均在集团内企事业单位找到了自己的合作对象,在行业协会专家、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计划制定、行业专家进校园、企业专家进课堂、专业教师下车间、学生上生产线等方面的合作项目如期顺利推进。集团成员之间通过产教互动、教学互动、校校互动和城乡互动,开始体现了学校和工厂的融合、教室和车间的融合、教师和师傅的融合、学生和学徒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招生与招工的融合及育人与增效的融合。

4.6 通过活动凝聚发展动力、寻找合作机遇、谋划集团未来发展

为快速推进“集团化、立体式”办学模式,增进理事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凝聚发展动力、寻找合作机遇、谋划集团未来发展,同时调动理事单位参与集团活动的积极性,长吉图职教集团建设了宣传网站,先后在集团范围内开展了“长春长吉图职业教育集团标识征集活动、长春长吉图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论坛暨校企合作研讨会、长春长吉图职业教育集团招生工作经验交流会、长吉图职教集团职普对接考察学习班、长吉图职教集团2012上海研讨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达到了增进友谊、强化合作、共同发展的目的。成员之间的来往、交流与合作更是随时随地开展,“互助、和谐、共荣、发展”是集团事业发展的主题,也得到了大家的共识。

长吉图职教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集团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集团内职业学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各自的优势,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走出了一条由重点职业学校牵头,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参与,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以“职普实质对接、中高职教育对接、校企深层次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地区劳动者素质为目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集团化、立体式”新时期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用踏实的脚步和崭新的亮点诠释了“人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新时期职业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要求职业学校应与企业长期稳定合作,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但企业行为的动机和目标与职教行为的动机和目标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关键是使校企双方都有开展合作的积极性,集团化办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长春长吉图职业教育集团几年来的运行也充分证明了这点。要使职教集团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来主导协调,需要职业学校主动组织,需要企业积极参与,需要社会各届的关心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09]号.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作者:王家青 华海鱼

上一篇:体育局竞训工作总结下一篇: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