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系毕业论文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旅游系毕业论文(精选8篇)

旅游系毕业论文 篇1

毕业旅游,大学生毕业旅游,南京旅游,常州旅游

6月是一个毕业的季节,从小学的到大学的都有,毕业了,我们可以出去旅游啊,放松一下我们的心情。

毕业旅游去哪好_大学生毕业旅游——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 2003年7月3号决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亲子票(一大一小)★暑期(7.3-7.28)门市价105元同程价86元点击预订>> 明孝陵半价票(学生票、儿童票)★暑期(7.3-7.28)门市价35元同程价32元点击预订>>

明孝陵+灵谷寺+音乐台)门市价115元同程价85元点击预订>>

毕业旅游去哪好_大学生毕业旅游——南京欢乐水魔方

深海怪兽尖叫现身!17米高的八并列三段式滑道蜿蜒辗转,好似章鱼张牙舞爪邀您共舞。闭上眼睛从顶端滑下,感受在章鱼身上穿梭的奇妙触觉。多层次的滑行乐趣与速度变化让您放松身体,挥散澎湃热情!

开园体验票(5月25号)门市价200元同程价98元点击预订>>

毕业旅游去哪好_大学生毕业旅游——南京弘阳欢乐世界

“弘阳欢乐世界”由弘阳集团斥巨资兴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大桥北路48号,弘阳广场项目B2区,地理位置优越。项目总建筑面积10万㎡,为超大型室内主题乐园与室外体验式嘉年华游乐项目相结合的顶级游乐场所。

成人票(新街口取票)门市价235元同程价108元 点击预订>>

学生票学生票(新街口取票)门市价235元同程价80元 点击预订>>

毕业旅游去哪好_大学生毕业旅游——常州天宁寺

千年古刹天宁寺雄踞常州东门外,前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后倚常州第一大公园红梅公园,是常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刹。其特点是五大:“殿大、佛大、钟大、鼓大、宝鼎大,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

成人套票(天宁寺+天宁宝塔)门市价80元 同程价 70元 点击预订>>

毕业旅游去哪好_大学生毕业旅游——中华孝道园

中华孝道园位于常州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内,总占地面积860亩,面朝太湖,背倚蓼莪山脉,园区以全国唯一的,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孝子寺—蓼莪禅寺为依托,以弘扬中华孝道精神为主旨。以观音文化和祭祖文化为特色,是集寻根祭祖、朝山礼佛、觉悟教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

成人票门市价100元 同程价 90元 点击预订>>

毕业旅游去哪好_大学生毕业旅游——溧阳天目湖铭汤温泉

冷雾温泉:引进了当今世界尖端技术和设备的冷雾降温系统,被大量应用于温泉、假山等自然人造景观,其功能为降温造雾、消毒驱虫、美化环境,并能创造出梦幻般的自然景观。冷雾从温泉区入口 到温泉区、绿茵小径、花草植物、屋檐之下四处喷洒,飘飘逸逸,像雾像雨又像风。

旅游系毕业论文 篇2

一、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要求

任何学校的专业价值都必须通过职业平台得以体现, 职业要求对于专业学习和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说, 是考量学生人力资源价值和其专业知识价值的标尺。根据整个旅游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我们将其职业要求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迅速熟悉工作环节信息和工作沟通渠道

旅游行业的工作类型非常丰富, 从普通的导游到旅游景区策划工作, 从酒店餐饮客房服务工作到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 都紧密地围绕着旅游消费产业链条产生和运转, 这就要求旅游行业的从业者, 尤其是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角色后能够非常迅速地收集工作所需的相关信息, 而且在不断变换的岗位角色中快速适应工作角色要求, 能够迅速建立旅游行业中多角色、多渠道、多种环境的沟通联系工作, 从而为工作内容的开展和工作关系的建立运行发挥主动积极作用。总的来说归纳为三点;一要迅速适应旅游行业的多种工作角色;二要积极收集掌握相关岗位工作的有用信息;三要能够在旅游行业不同类型的工作中发挥主动性角色作用。

2.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积极社会沟通能力

旅游行业所有的工作类型都是围绕旅游者和旅游事件展开的, 这就要求旅游工作从业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积极的社会沟通能力。首先, 通过自己良好的表达能力在旅游工作中积极开展旅游服务, 提供相关旅游产品;其次, 由于旅游行业的工作具有时间、空间、事件、环境、问题等因素的多变性和突发性, 这就要求旅游行业的从业者能够拥有积极的社会沟通能力和联系能力, 在旅游行业多种变化的因素中通过积极交涉、关系沟通、情况通报等方式理顺工作。

3. 较强的突发事件关系协调能力与处理能力

由于旅游行业工作因素的多变性, 在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开发工作中, 突发问题的产生不可避免, 这就要求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具备快速的问题反应能力, 通过训练有素的问题协调能力化被动为主动, 从而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自身的工作责任。通常来说, 旅游行业的工作要求从业者遇到突发问题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积极沟通信息, 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二是迅速开展公关协调, 将问题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三是通过自身团队或工作机制平台进行善后关系公关维护工作, 保护自身企事业品牌形象, 实现多种关系价值利益的优化组合。

二、旅游管理类毕业生求职的主要特点

目前全国每年毕业的旅游管理毕业生数量极为庞大, 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 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较大, 大量的旅游管理类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后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第二, 旅游行业本身的多类型、多层次、多链条能够适应从中专的导游酒店专业到旅游管理规划高层次学历毕业生的职业层次, 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毕业生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特点关系, 保障不同类型的旅游行业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1. 从行业一线服务岗位开始职业生涯塑造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的旅游管理类的毕业生在开始求职时, 都是寻找旅游行业的基层一线服务岗位工作, 这个情况由多种原因造成, 一是教学实践相脱节, 目前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和教学大纲要求, 毕业生掌握的旅游专业相关知识需要在实践一线岗位中进行相应的实习;二是旅游行业的行业特点要求, 从事旅游规划和旅游产品开发工作, 必须对旅游相关产业链条的导游、服务咨询及旅游销售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这就需要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后对不同一线岗位工作都有相应的工作实践, 具备基本的行业素质。

2. 性格、心态展现优于专业基础知识掌握

在旅游行业的招聘过程中, 旅游企事业单位对于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考量目前比较偏重毕业生性格因素, 心态情况的了解, 对于专业基本知识的要求反而并不高,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用人单位在旅游行业的不同类型和不同模式, 相对于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求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熟悉本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 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不高;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心理测评和性格、心态测量从而选拔性格积极, 心理素质相对稳定的从业者, 这是基于旅游业作为综合性服务性产业的性质要求, 要求从业者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的整个流程和各种问题, 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

3. 动态岗位环境考验毕业生社会生存能力

旅游行业的岗位动态性较强, 无论是导游工作、旅游销售工作还是景区规划工作, 都要求从业者能够在较长的外出工作周期中去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 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毕业生较强的生存能力, 一是能够长时间从事不同区域, 不同环境及不同类型的旅游服务工作, 例如, 导游工作外出时间长, 周期密集, 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不断变化;二是遇到各类问题时, 能够沉着冷静, 变通思维, 善于应对解决实际中的矛盾问题, 理顺整个旅游服务中的各类关系, 既保证旅游服务的质量又能增加相关工作链条的经济收益。

三、增强旅游管理类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几点建议

增强旅游管理类毕业生求职的根本方法是增强旅游管理学科的社会实践性教学, 但是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相应的训练和实习增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综合素质, 更为良好的展现学生积极的职业心态和稳健的职业作风, 从而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求职能力。

1. 加强旅游职业语言的情景训练

旅游行业招聘的过程短则数个小时, 长则最多几周时间。动态性的工作环境和耐压性的工作特点要求毕业生能够在很短的面试时间里展示出自己的整体特点, 突出性格特征, 能够在数周的现有工作岗位上承受旅游行业节奏快、频率高、效率好的工作要求, 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求职前需要进行相应的职业语言的情景训练。通常情况下, 不同场景的职业语言训练能够迅速帮助毕业生模拟不同工作岗位环境, 通过语言的展示沟通熟悉旅游业招聘的语言习惯和工作作风, 从而在面试中积极自信地面对语言交流考察;其次, 职业语言的情景训练还有助于毕业生模拟工作环境, 旅游业相关工作岗位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沟通, 通过语言环境的训练本身就是对工作场景的训练, 能够帮助毕业生在数周的实习过程中以沉着冷静的心态面对各类实际问题。

2. 丰富相关行业岗位的实践经验

旅游行业对于毕业生的实践经验要求较高, 毕业生可以把握旅游行业工作的岗位特点和要求, 提前进入相应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进行实习实践, 如果临近就业, 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工作周期较长的实践时, 可以采取岗位实践培训, 即在没有劳动报酬的前提下寻找多个不同旅游行业的工作岗位, 例如, 做三天导游实习, 跟一个省内区域团;做三天旅游咨询销售, 了解相关工作渠道;做三天旅游产品设计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 认真记录每一个工作细节中的问题和体会, 事后归纳总结心得, 这对于求职中相关问题的应对可以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3. 凸显应对突发问题的决策能力

如果能够通过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践和实习, 体会突发问题从产生到结果的过程能够提升自身的紧急应对能力, 如果临近求职, 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 最好的方式就是善于总结前人的工作经历和心得, 寻找相应的导游工作日志或工作心得, 通过自身归纳和总结分类分析, 模拟相应环境, 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 在整个求职过程中, 凸显出自己对于突发事件应对的感受理解, 可以帮助毕业生塑造良好的协调决策形象, 增强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实力。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要求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及行业针对性强的实践能力, 主要在于旅游管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该良好把握旅游行业发展的职业要求, 从职业素养、择业观念、实践能力进行自我塑造和能力提高, 增强旅游管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求职,职业要求,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丹彤.浅谈高校和大学生促进就业的途径与策略——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0.1

[2]王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法探索[J].民风, 2008.17

论饭店如何用好旅游院校毕业生 篇3

关键词:饭店;旅游院校;毕业生

饭店行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人才的含义更多地体现在员工的整体素质上。多项调查显示,尽管近年来饭店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在上升,但与我国旅游业的地位和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在未来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饭店员工素质偏低,就容易造成服务质量下降,竞争手段单一,缺乏发展后劲。

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饭店对毕业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是一种短期行为,而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与考虑。饭店要依据自身条件和需要,选取一所或几所院校作为自己较为密切的合作对象,从而做好时间、人员、费用、管理、培训、使用等方面工作的衔接和安排。为保证实习工作的长期稳定性,饭店应有专门的负责人员或工作小组、培训人,在组织形式上给予保证,并有相应的实习管理条例,以便有章可循。

二、规范实习管理

饭店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经营状况,确定毕业生的实习时间和人数。在经营旺季,毕业生数量可多一些,但在平季或淡季要适当控制;实习时间较短的,可就近接纳,实习时间较长的则可跨区选择。安排实习岗位时,应尽量克服困难,在饭店能够接受的时间周期内,为毕业生创造在主要业务部门轮岗的机会,可适当缩短对毕业生的培训。对毕业生的考核管理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如实评价学生的表现,管理中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对比较优秀的毕业生,只要本人愿意,可提前签定聘用合同。

三、开展有效的培训

学生到饭店实习,如果抱着“我是一名毕业生,不是饭店员工,将来毕业也不一定留在饭店”的想法,就会影响实习。相反,如果毕业生有“饭店是我家”“店兴我荣、店衰我耻”的想法,将自己看作饭店的一员,在工作中就会从各方面真正从饭店的利益出发,尽心尽力来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饭店可让毕业生多参加饭店开展的集体活动,培养毕业生的团队精神,使之融入饭店这个大家庭中,相信毕业生会全心全意为饭店利益着想,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对工作尽心尽力。

四、实行情感管理

可以预计,随着饭店对毕业生资源价值的进一步了解,优秀的毕业生会成为各饭店所争夺的对象。饭店要在这一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为毕业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实习环境。不仅要关心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发挥才能、实践理论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要使他们能通过实习环节,学习到真正的本领。只有这样,饭店才能持续、有效地开展毕业生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五、制订科学薪酬体系

饭店接收毕业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节约成本,因为毕业生对薪酬要求不高,而且比较固定。但随着饭店毕业生项目开展的日益成熟,许多毕业生在工作中与正式员工发挥着同样的作用,毕业生薪酬问题值得关注。饭店应在“节约成本”上做一些让步,并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坏干好一个样的薪酬标准,将毕业生能力、工作绩效评估与其薪酬挂钩,充分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六、完善规章制度

毕业生一旦走上实习岗位,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举一动,在服务对象的眼中即代表企业的行为,因此,毕业生应当与全职员工遵守同样的规章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必然手段,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得毕业生对自己的个人素质、技术、分工、职责的要求都有章可循。相对学校来说,企业的规章制度可能更为严格,因而要加强对毕业生遵章守制观念的灌输,使之明白违反制度可能会引起的严重后果,这也是对初次参加工作的新人必须强化培训的一个方面。

总之,饭店人力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饭店发展的一个瓶颈,拥有一支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经过系统理论教育的本专类旅游专业的大学生队伍就成为饭店提高自身素质的捷径。所以,饭店如果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利用好毕业生,既有助于院校实习目标的顺利实现,又有利于饭店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丽伟.专业实习——饭店企业、学生、学校的三赢[J].饭店现代化,2004(7).

[2]张建宏.用好毕业生[J].饭店现代化,2005(8).

[3]马明.浅谈饭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J].泰安师专学报,2001(3).

[4]李祝舜.饭店管理专业实习改革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2).

[5]季永峥.毕业生的角色[J].教育与职业,2001(6).

毕业旅游注意事项 篇4

请大家仔细阅读一下旅游注意事项,谨记安全第一,旅游第二!!!!!!

一、行程安排:

6月1日,早5:30准时从内大南校区出发,13:00左右(如果没有高速堵车)到达野三坡,下午的行程为鱼谷洞(溶洞),晚上为篝火晚会(随机);6月2日,上午的行程为百里峡,下午为漂流(北大河),晚上为印象野三坡民族歌舞表演;6月3日,吃完早饭后去当地的土特产超市(非强制消费),10:00左右返回呼和浩特。

请大家6月1日早5:20准时到校门口停车处集合,早走早到。

二、住宿:

独立卫生间,独立卫浴,三人间(较大)为主,二人间(较小)为辅。

三、餐饮:

早餐:粥+馒头+四个凉菜(可能是咸菜)+鸡蛋;正餐:10人=12菜+1汤,12人=14菜+1汤(主食管饱)。

四、交通:

共两辆车,55座(新闻班+编辑班)、45座(汉语班)。需要方便的同学可以等待车辆到高速公路服务区休息的时候下车;班里已经为晕车的同学准备了晕车药、塑料袋,需要的同学请找陈一娇;不要在车上随便丢垃圾,请大家把垃圾放在身边的塑料袋里。

五、自备物品:

1.出行前切记带好有效学生证(生活委员周四晚提前收齐)和身份证(自身携带)等有关证件;

2.请提前准备好往返汽车途中的食物与水,其中食物需准备6月1日的早餐与午餐、6月3日的午餐(由于大巴车上没有开水设备,大家不要买桶装方便面),班里会买几件矿泉水,同时建议每位同学自带一个水杯,到景区宾馆多喝白开水;

3.请带好洗漱用品(为了卫生起见,毛巾+牙具请自带,毛巾多带几条);

4.适时的衣服(鉴于上次去五一水库的经验,请大家多带几套衣服,包括较厚的上衣与裤子)和防滑的旅游鞋(不建议穿有根的鞋),以防滑跌;

5.带好雨具,所需衣物、防晒品等,自备好常用药品,如伤风感冒药、创可

贴、泻立停、晕车药、花露水、藿香正气水等(以上药品班里皆有准备,个别同学如有特殊情况请针对自身情况自己准备);

6.有条件的同学带上或借上相机;

7.因为是月初,请大家为自己的手机充好话费,带好充电的器具,保证手机在任何时候都是开机状态。

六、安全注意事项:

1.过马路,登山,照相等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牢记安全第一;

2.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晚上不可以单独外出,一定要结伴而行;

3.不要理睬当地的拉客者;

4.旅游时勿过量饮酒,由于自带的啤酒一路颠簸,开启瓶盖的时候千万注意安全;

2.行走陡峭山路时要小心谨慎,溪边戏水,勿超警戒水位线,不习水性者(俗称旱鸭子),勿下水;

3.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大景不放过,小景不留连,拍照不用慌,先对身后望;

4.记好导游电话及车牌号,以免与团队分离,遵守导游规定的集合的时间地点,在不减少旅游景点的条件下,导游有权调整游览顺序;由于不可抗力造成客人损失的,客人自理。

5.行程中有漂流(地点为拒马河)等活动项目,身体状况不佳者切勿参加,患有心脏病、肺病、哮喘病、高血压者切忌从事水上、高空(缆车自费)活动。参加水上漂流时,请按规定穿好救生衣,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漂流中不得下水。

6.请保管好自己的钱、财、物(贵重物品随身携带),景区人多,时刻注意人身和财物的安全。

2009级编辑出版学班委会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 篇5

关键词:乡村旅游 本质特征 文化旅游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 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 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 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潘新华,刘平安.延安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改革与战略,,(138):28.

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旅游学刊,2005,20(1):63.

阳芳.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形势与战略选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40(40).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索.西南师大学报,,35(8).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杭州 休闲产业 问题 对策

休闲产业是涵盖、观光、休闲、度假以及与此相关的餐饮、住宿、、通讯、文化娱乐、纪念型工艺美术品等多方行业的综合产业;又是能优化和美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从1999年提出的“游、学、住、创业在杭州”到2001年的“休闲之都”和“女装之都”,再到2002年提出打造“会展之都”与2005年实现的“茶都”和“动漫之都”。而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举行更是将杭州的休闲产业带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总的来看,杭州休闲起步虽然只有五六年时间,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杭州的休闲产业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已形成了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健身、休闲餐饮和都市购物等五大休闲场所。休闲产业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05年6月底,杭州市已有210家星级饭店,数量列北京、上海之后,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并拥有各类旅行社318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杭州美誉度和知名度在国外市场的扩大,杭州的入境游人数已连续三年排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

杭州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杭州拥有理想的区位优势与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资源、人文资源与深厚的休闲文化底蕴,地区经济的发达、休闲设施的逐步完善与已经颇具规模的消费场所,这一切都是杭州发展休闲业的有利条件。但休闲业在杭州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杭州在休闲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休闲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深刻理解。虽然杭州已经初步形成了五大类旅游休闲场所和设施,如以宋城、杭州乐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类;以五大博物馆和浙江图书馆等综合性文化设施为代表的文化娱乐类;以黄龙体育中心等为代表的体育健身类;以杭州大厦和武林女装一条街为代表的都市购物类;以“楼外楼”和“张生记”等新老酒家和各类休闲吧与茶室为代表的休闲餐饮类。但休闲旅游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有些人造景区和娱乐场所虽然经济效益不错,但对外地游客来说,在其它地方也可找到替代者,难以形成强烈的吸引力。总体上看,杭州休闲产业还缺乏文化资源与休闲项目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没有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意义上的创新性组合开发。目前杭州文化休闲项目依然处于分散的、浅层次的、粗放式的阶段。

基础薄弱,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不高。目前杭州市的饭店经营方式以观光型、商务型为主,没有突出体现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一些度假村打着休闲的牌子,却没有具备休闲度假村的条件和设施;导游服务水平、技能跟不上,不能开展针对性的服务;景区建设缺乏休闲设施,可供游客长时间逗留和游览的景点不多;而专业学校很少有针对休闲业开设的培训课程。

缺乏品牌推广,国际知名度不高。一直以来,杭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例如在近邻日本,杭州的知名度除了低于北京、上海、西安、桂林之外,还低于苏州,甚至大连、长春、哈尔滨。在韩国,更是低于青岛、烟台等地。旅游形象缺位的直接后果就是入境游各项指标不尽如人意。杭州有许多值得自己骄傲的荣誉,如中国重点风景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居民治安满意率最高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国际最高奖等等,可是很少向外宣传。杭州的一些旅游宣传资料内容单薄,游客无法轻松便捷地找到所需信息,无法让游客在杭州的时间变得很充实,无法长时间的留住游客。

因此,杭州休闲产业的当务之急是立足资源优势,把入境游作为扩大杭州休闲产业国际知名度的突破口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努力提高杭州休闲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专业人才不足,经营管理知识欠缺。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新型的朝阳产业,和其他行业不同,休闲产业人才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外语要好,信息要通,还要具有国际休闲市场的开拓和应变能力。杭州休闲产业在最近几年才得到较快的发展,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依然比较欠缺。一方面缺乏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产业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缺乏素质较高的休闲产业服务人才。人才是根本,人才的缺乏将限制杭州休闲产业的充分发展。

资源缺乏整合与有效利用。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是西湖,它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画桥烟柳,山色葱茏,混然天成,形成了中国境内“西湖天下景”的独特旅游风光。而另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则构成了中国江南水乡最具特色的黄金旅游线。此外,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杭州,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据统计,西湖风景区内遍布65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类人造旅游娱乐项目近百家。应该说,杭州的休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缺乏整合与有效利用,甚至有部分资源存在开发不当的现象,严重损坏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

国内高端市场与国外市场开拓力度不够。西班牙的马德里市只有400万人口,但每年吸引着近6000万国外游客,旅游收入占到国民收入的10%;2004年,杭州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016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却只有123万人次。“杭州国内市场做得太安逸,没有海外市场也能过得很舒服,所以杭州对海外市场的开拓还不够。”西班牙专家JoseAntonio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原因。杭州应该利用国内旅游市场份额高的优势,吸引国内富裕的旅游者来杭州游玩,做好了国内高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国外远程旅游者,对抢占欧美的旅游市场非常有利。

进一步提升杭州休闲产业发展水平的对策

塑造休闲产业品牌

要注重休闲与文化的结合,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形成杭州休闲产业的品牌个性。

将休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是休闲业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使杭州的休闲产品具有特点和品牌的竞争力,最好的办法是给休闲产品注入文化品位和人文含量。运用文化内涵的深化来提高品牌号召力和亲和力,形成品牌个性。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最典型的现象在杭州都有十分突出的表现,如古人类的文化——良诸文化;物产文化——丝绸茶叶等的文化;宗教文化——东南佛国;文化——飞来峰石窟等;民俗文化——西湖香市、钱江观潮等。从文化角度来看,“清水绿山、丝府茶乡、东南佛国、文物之邦”16个字高度概括了杭州的文化积淀,同时也是挖掘、开发,进而形成杭州休闲旅游品牌个性的方向标。

如何将文化转化为休闲生产力是关键。首先,杭州需要一个集约式地展示杭州历史与现代文化的、具有休闲旅游观赏价值的核心项目。这个项目,能让国际的休闲旅游者通过它得到个性化的休闲愉悦,并在短时间内直观的了解杭州的历史与现实的各类文化的精粹。其次,依靠杭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风景开发杭州的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和景观房产。再次,用重视历史的信息、借助名人的光环效应和开发独特的地域文化等来挖掘文化的内涵。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要充分利用杭州举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与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极好机会,与上海联手发展国际休闲业,共建“世博圈”,以提升杭州休闲产业的层次和国际力。

杭州具备休闲产业的条件,但由于杭州的城市知名度在国际上不高。正如世界休闲组织秘书长来杭考察杭州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时所说,“杭州与其他城市相比,杭州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世界上许多人都知道的北京、西安、上海,却很少有人知道杭州也是中国的主要大城市,而且是非常美丽的胜地。另外,杭州始发的国际航班很少。”

然而,杭州的另一个优势是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并号称上海的“后花园”。我们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借用上海国际知名度的延伸,来提高杭州的国际知名度。杭州可以与上海联手发展休闲业,休博会的一些项目也可以让上海直接参与,甚至还可以将一些项目放到上海去举办。当然,另一方面,我们杭州也可以积极协助参与上海的一些休闲与会展活动,比如担当上海的一些大型休闲会展活动的协办或承办者等。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取得成功,这正是与上海联手发展休闲产业与会展业,提升杭州休闲产业知名度的大好时机。并且还可以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其他城市一道打造“世博圈”。

开发设计新的休闲项目

目前,在国际上不少人已从传统的海滩度假转向参加各种乡村文化和风情风俗活动。文化设施、公园、主题娱乐场所等新的休闲去处和服务项目不断出现。杭州可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开发、设计新的休闲项目,如富有冒险性的空中跳伞、飞行模拟、森林旅游、水上活动等,带有科普性的科幻、未来世界生活、海族馆,鼓励人们回归的农事活动,锻炼与开发动手能力的技工作坊,各种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等。小型休闲项目的运作可考虑以民营为主,政府应鼓励股份制休闲娱乐公司,鼓励中小型的投资,以个性化的特色丰富休闲业的品种。同样重要的是,政府应借鉴引进海外对休闲业的管理模式,这不仅能满足市民的需要,也将吸引海内外来杭人士。

发展多元经营的休闲

浙江有着非常发达的民营经济,民间有着巨额的资本,他们出于经济目的,有着强烈的投资欲望。所以我们正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吸纳民营资本来促进杭州休闲产业的发展。比如宋城集团和横店影视城就是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杭州休闲产业的成功案例。

以旅游业为例,可将旅游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采用委托经营或买断一定时限的经营权等方式,由国有股份公司或民营公司等投资经营,以解决资金筹集、经营管理等。同时,旅游产品也应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休闲、游乐、度假旅游,满足游人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休闲需要。

强化人才引进队伍建设和相关软硬件建设

一方面要实施大旅游与休闲产业人才培训计划。推出针对旅游、会展等专业人才的引进政策,加强人才储备;利用在杭旅游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提高大旅游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素质,如旅游与节庆策划人才、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目的地信息化人才、小语种(韩语、泰语等)导游等。

另一方面,要抓好杭城休闲业软硬件建设,按国际标准搞好相应的配套设施。要使杭城成为休闲之都,必须要在道路建设、公共、通讯信息、购物街区、业务、宾馆饭店、渡假区、新闻传媒、文化设施、公共厕所等方面按国际标准进行大力投资建设或改建。有专家指出,一座“休闲之都”整个接待设施至少30%要吻合国际休闲这个条件和标准,且整个城市建筑格调、色彩、尺寸都要围绕休闲这个中心转,市民的素质、游人的观念和生活的环境也要围绕休闲这个中心转。另外,政府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城市及市民的文明程度,让来杭客人真正体验到“亲切感、舒适感、安全感、文明感”,从而提高城市的形象。

提高休闲产业和休闲消费的质量

马克思曾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来建造。” 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得到美的享受,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笔者的理解,其实“美的规律”就是要“尊重自然”,对于我们杭州而言,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不能破坏杭州业已形成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根据这一论断,在休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在休闲产业和休闲服务等方面,如何具体实现“美的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消费的质量,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就要在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各个方面都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例如,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如何重视生态平衡,加强环境保护,反对那种掠夺式的所谓“开发”?如何开拓、营造一个优美的人文环境,充分创建有地方特色、高层次的人文景观和休闲活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享受?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开发休闲资源,必须开发真正具有文化品位的优势资源,必须用先进的文化来引导人们的消费导向,决不能开发“文化垃圾”,用低级庸俗的东西来误导人们的休闲生活。(如杭州的苏小小墓:慕才成为“摸财”。)“要把文化融入到休闲中去”。要创新休闲方式,改变过去人们传统的“吃、喝、玩、乐”的休闲理念,要把休闲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将积极健康文化的休闲方式融于杭州的旅游休闲中,创新传统的休闲方式。

加强城市间合作

对于杭州休闲产业而言,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国内其他城市,更主要是来自于国际竞争。我国已加入 WTO,对外开放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壁垒将逐步被拆除,我国休闲产业将面临外国同行更为直接和激烈的冲击,休闲经济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和国际接轨。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既有新的机遇,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面对入世,面对竞争,当务之急是我们必须打造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代表市场发展方向的休闲产业“航母”——企业集团,从而使我国休闲产业走上规模经营之路。

旅游系毕业论文 篇7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旅游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逐渐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旅行社、旅游景区和酒店等旅游行业急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给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然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旅游管理本科生并不把旅游业作为他们就业的首选行业, 旅游管理甚至成了对口专业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同时, 毕业生的高流失率更加大了人才供需矛盾。对此, 本文剖析其原因, 研究其应对策略, 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 缓解人才供需矛盾, 促进旅游业稳定发展[1]。

1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当前,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大, 人才缺口却有增无减。旅游业的就业前景可谓广阔。可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身上却出现了“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传统观念来看, 旅游业是一种服务型行业, 存在社会对服务行业的偏见, 家庭和个人认同度不高,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的本科生不愿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 并不把旅游业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职业, 因此出现了“有业不就”和“转入他行”的现象。

2 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2.1 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自身的因素

2.1.1 旅游行业自身特点与毕业生期望落差大

旅游行业包含旅行社、景区、酒店等劳动力较多的企业, 而这些企业往往都要求从基层做起, 比如导游、服务员等, 工作辛苦, 酬薪也不高。现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自尊心高, 家庭条件不错, 并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拥有一定的学历后, 认为理应从事管理性的岗位。此外, 由于旅游业具有季节性、波动性和脆弱性的特点, 淡旺季的差别及突发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比较大。企业应急招进毕业生而缺乏长远规划, 毕业大学生因此缺少重视、成就感, 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旅游行业从基层做起的特点, 以及社会对旅游服务业的偏见, 这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相距甚远, 导致“有业不就”或“转入他行”[5]。

2.1.2 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许多大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就是即将毕业但又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即将毕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对服务行业缺乏正确的理性认识, 不仅在物质环境上难以适应, 心理上也存在落差, 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 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评价, 认为自己大学四年已经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 有着对未来工作的美好幻想, 毕业后就应担任相关管理职务, 有理想的酬薪, 可事实相差甚远。使得他们对本行业的忠诚度和认同度降低, 导致“高流失率”出现[2]。

2.1.3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有效的旅游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对旅游管理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 将旅游管理等同于旅游, 是旅游职业的一种。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的选择或是被调剂而选的专业。选择之后, 又没有明确的旅游职业规划, 除了毕业后想当导游、酒店相关工作的, 其他的对自己的就业没有明确的想法。通常是在学校里盲目的考证, 往往没有针对性, 忽视了职业实践和规划, 对未来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4]。

2.1.4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不足

虽然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是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 但是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有经验的人才, 另一方面认为高校的专业教育、专业设施滞后, 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并未打牢, 大众化的教育使得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流、口语表达等应用能力不够强[5]。

2.2 旅游企业单位缺乏长远用人眼光

目前旅游业本身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吸引力逐渐下降, 同时当下旅游企业用人具有功利性和短期性, 因而大学生在旅游业的就业意愿比较低。但是,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企业越来越需要经验丰富、高技术管理人才, 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因缺少经验而处于劣势, 尽管毕业生拥有较高的素质、专业水平, 但是企业吝啬用人成本, 毕业生提升的机会少, 因此埋没了毕业生的发展潜力。许多毕业生因为熬不过“培育期”而转入他行[4]。

2.3 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旅游人才市场需求

相对于其他老的院校, 逐年增加的旅游管理院校在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相对滞后,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层次主要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除博士外, 各个层次的界限比较模糊, 培养教育模式基本相同, 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老师实践知识和能力有所欠缺, 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但是旅游业最重要就是实际经验的, 并不符合当今旅游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按照这种模式来培养出来的学生, 很难适应新一代的旅游企业要求[1]。

3 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大学生要建立正确的旅游行业择业观, 要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在认清当前旅游行业的就业形势下, 以了解自己为前提, 确定自己今后所要前进的方向。根据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提高自己现有的能力水平, 制定好旅游职业规划, 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学习, 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调整自己的心态, 从基层做起。

3.2 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的对策

旅游行业的用人单位应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营造出公平竞争的工作生活环境, 把目光放长远, 对本科毕业生充满信心, 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潜力, 提供与其自身相适应的职位, 使其才华能够施展, 采取奖励晋升的方式, 吸收更多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此外, 建立完善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 重视本科毕业生的人才培养, 健全各方面的制度体系, 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3.3 改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对策

高校应培养一些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以改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旅游行业实践经验的状况。在教学中, 应当增强对旅游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 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行业的变化和就业方面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 增强校企合作, 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平台。通过实践锻炼, 有利于旅游企业的人才需要和旅游企业的发展需要。

4 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学生、高校、企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本文从学生、高校、企业三方面入手, 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希望能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丽华, 邹先锋.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9 (6) :23-25.

[2]徐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

[3]周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12) .

[4]温雅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J].高职高校研究考试专刊, 2013 (30) .

旅游系毕业论文 篇8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跳槽率;原因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很大。因此,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也较高,但学生对酒店行业的忠诚度不是很高。据调查,大多数旅游专业毕业生在进入酒店工作一年内会离开酒店而从事其他行业。造成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较高流动性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文化意识也不断进步,酒店服务业也是一门正当的职业。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酒店行业是一种伺候人的行业,尤其是学生的家长,他们认为孩子在酒店工作既没有面子,也不会有多大出息。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对酒店行业缺少认同感,大多数旅游专业毕业生会选择其他行业。这无疑是旅游教育的一种失败,应该引起学校乃至社会的深刻反思。

二、中职学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

中职学校在培养旅游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说: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新时期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科学文化素养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学校要实践这一培养目标,只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鉴于此,学校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旅游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要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让学生明白“行行都能出状元”。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这直接造成了孩子缺少责任心和独立生活能力。因此,旅游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品德。其次,应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择业观。思想决定行动,不同的意识形态会有不同的行为。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首先,老师可以利用班会课开展一些相关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念,让学生明白频繁地更换工作不利于自身长远的发展,要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再次,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让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课程,同时,还可以举行一些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征文比赛或演讲比赛,强化学生这方面的意识。一个成功的人生,一定是一个成功规划的人生。总之,中职学校在培养旅游人才方面,必须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三、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生源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单亲家庭,因此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较差。在单亲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通常比较自卑、缺少安全感和责任心。当他们进入酒店工作时,常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刚开始收入低工资不够花,而工作强度大觉得很辛苦。于是他们想找到一个工资高又轻松的工作,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他们自然选择了频繁地跳槽,因此,学校一定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四、酒店自身管理方向的原因及对策

酒店管理者在管理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每位员工在工作中都能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大多数饭店经营者和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员工创造的经济价值,漠视员工的利益和心理需求,结果是酒店留不住员工,不断地招收新员工,这无疑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

笔者认为,酒店经营者和管理者应该重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酒店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尊重员工,多为员工着想。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需求,他们一定会用努力地工作来回报酒店。这样既符合员工的利益也有利于酒店自身的长远发展。其次,要为员工创造升职的空间,让员工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人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之后,会产生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在酒店工作的员工也会有个人升職和发展的需求。作为酒店的管理者,应重视员工这方面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继续学习和升职的空间,这样才会留得住员工,让员工全心全意地为酒店工作。再次,饭店经营者应尽可能地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饭店经营者要想留住员工,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只有不断地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才能留住员工,才可以避免频繁地招工对酒店服务质量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要培养合格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必须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要想毕业后能有好的发展,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酒店要想留住员工,必须重视员工的心理需求,为员工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资福利待遇。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人们传统观念的转变。只有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的高跳槽率,实现我国旅游业的长远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玮.浅谈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现状.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8).

[2] 郑明东.浅析中职生就业现状与就业单位用人需求的矛盾.

[3] 郭晓丽.中职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就业动态及对策.新西部.2010(1).

[4] 王秀梅.转变实践教学模式,适应就业市场需要——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反思.教师.2011(26).

上一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下一篇:卷烟社会库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