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中医护理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干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将其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单序号为观察组,双序号为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及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胃脘痛中医护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胃脘痛中医护理论文 篇1:

胃脘痛病人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在胃脘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胃脘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组,各43例。A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B组在A组条件上加入中医护理方案。结果:经过14天护理,B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对脾胃气虚型胃脘同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还能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对患者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脾胃气虚;胃脘痛;中医护理;临床应用

胃脘痛的临床治疗上多采取西医的诊断以及治疗办法,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为帮助胃脘痛患者减轻疼痛,降低疾病对生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胃脘痛患者86例进行中医护理研究,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结果。以下为主要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胃脘痛患者86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确诊为慢性胃炎并且与脾胃气虚寒症的诊断标准相符。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A、B组各43例。A组:有23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均值为(39.8±7.3)岁;B组:有21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均值为(37.7±7.8)岁。比较两组资料,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治疗方法

A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遵照临床医师的嘱咐合理指导患者用药,做好患者日常生活护理,例如嘱咐其添加衣物,避免着凉加重病情;休息充分,保持卫生。

B组在A组条件上加入中医护理方案。

1)情志护理:中医理论指出,“恐伤肾、忧伤脾”,因此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情绪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患病者而言,良好的情绪可提高治疗配合度,尽快康复;而负性情绪(恐惧、焦躁)则极易影响患者使之失去治愈信心,或治疗时配合度低,促使疾病反复,增加痛苦[1];此外,护理人员需掌握患者情志不畅的主因,尽最大能力帮助其解决;告知家属主动关爱患者对其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对患者足三里、太冲穴等按揉,确保尽快解郁疏肝,改善情志。2)饮食护理: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结合患者喜好为其进行饮食指导,饮食方面需确保以易消化清淡为主,尽量保证软质少渣食物,多食用山药、瘦肉等健胃补中食物;进食量方面合理控制,多餐少食,避免粗暴饮食,减轻胃黏膜刺激。3)症候护理:患者四肢受凉时做好保暖措施;若出现纳呆、舌苔白以及胃隐隐作痛等表现需及时行止痛和胃、保暖健脾等干预[2]。4)对症护理:a.穴位贴敷:选取吴茱萸、芥子、肉桂以及白芷等药材混合,将适当的生姜汁加入其中,拌成糊状,使之形成长度与宽度均保持在1cm左右的药贴,贴于神阙穴、中脘穴等部位,时间保持在六至十二小时,1次/2d。b.艾灸干预:将两小根艾灸点燃,于木盒中插入,艾灸中脘穴以及神阙穴,并对患者神情加强关注,如有不适即刻停止,0.5h每次,每日两次;c.穴位按摩:选取卧位,于中脘、内关等部位通过点按法行按摩干预,时间保持在15分钟。对患者腹部行顺时针缓慢按摩五分钟。

1.3疗效评定标准

利用GQOL-74 生活质量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表(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表对患者护理前、护理后2周的生活质量情况、疼痛表现、焦虑情绪表现、睡眠质量进行评分[2]。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组护理后的质量情况高于护理前,且疼痛表现、焦虑情绪表现、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评分,P<0.05。B组护理后的质量情况、疼痛表现、焦虑情绪表现、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A组,P<0.05。如下表所示。

3 讨论

脾胃气虚型脘痛患者会在温度升高、进食时痛感降低,并且在饥饿时,痛感会加强,所以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是应重视该疾病的这一表现,对患者展开症候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症候护理就是对患者进行温中健脾、镇痛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做好患者保暖以及保温工作。饮食护理就是改变患者的饮食方案,为患者制订更为健康、恰当的日常生活饮食方案,以免因不合理膳食因素为疾病治疗增添不利影响。中医的治疗特点是利用针灸、穴位按摩或敷治的办法刺激患者穴位,以达到通经活络,活血祛瘀、温中散寒的作用[3]。本温通过研究发现,B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要高于A组,护理后的B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焦虑评分情况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情况低于护理前,P<0.05。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在于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有效从多角度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干预,并且加上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还能纾解患者心理压力,结合中医治疗特点,减轻患者病痛,进而提高睡眠、对患者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对脾胃气虚型胃脘同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还能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对患者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劉妍.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价[J]. 系统医学, 2017, 2(2):147-149.

[2]王琳, 魏建华. 胃脘痛(脾胃气虚型)中医护理方案方法、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2):8230-8230.

[3]韩静. 胃脘痛(脾胃气虚型)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9):155,159.

作者:陈苗苗

胃脘痛中医护理论文 篇2:

中医综合护理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干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干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将其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单序号为观察组,双序号为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及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及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医综合护理 肝胃气滞型 胃脘痛

[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rehensive nursing Liver gas stagnation Epigastric pain

First-author’s address: Yangji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Yangjiang 5295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24.021

胃脘痛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一种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具有病程缠绵反复、难以治愈的特点,给生活质量形成严重影响[1-3]。

我国传统医学对胃脘痛对胃脘痛的病因、病机及证型都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更是将其纳入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之一[4-5]。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情志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气机生降受阻,故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增多趋势[6-7]。本研究探讨了中医综合护理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的干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的诊断标准[8];中医诊断及分型符合主症见胃脘胀痛,两胁胀满,易怒,喜太息,次症见胸闷纳差,泛酸,舌苔薄白、脉弦[9];胃镜下可见明显的炎症表现。排除标准:胃穿孔及幽门梗阻;黏膜重度异型增生;心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疑似恶变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妊娠或哺乳期;精神类疾病等原因所致无法配合干预。根据就诊顺序将其进行分组,单序号为观察组,双序号为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在常规三联疗法的基础上给予疏肝理气的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及回答患者和家属的疑惑问题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1)情志干预。耐心向患者讲解肝胃气滞在胃脘痛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告知常见症状,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日常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告知患者保持宽松心态的重要性,劝导患者切勿思虑过度或大喜大悲,并戒愁戒怒;鼓励患者积极勇敢地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通过回忆过去愉悦的经历等方式转移自身对疾病的注意力,并时常进行自我暗示;引导患者积极和家属或护理人员进行倾诉,必要时也可大声将自己的忧虑说出来,以排解内心苦闷;讲解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及应对方法,帮助建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指导家属或亲朋多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使患者获得充分的亲情支持。(2)日常生活干预。保持病区的安静和整洁,定期开窗通风,增加患者就诊时的舒适度;指导患者按时作息并劳逸結合,适当参加运动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指导患者根据天气变化加减衣物,尤其注意避免腹部受凉;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注重时辰养生,上午七点至九点为辰时,胃经当令,在此期间禁忌摄入冷饮,否则会导致血流不畅,加剧疼痛。(3)中医饮食干预。指导患者食用一些疏肝理气的食物,如佛手、山楂、桃仁等,禁忌摄入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等;伴随热症患者可摄入清热去火食物,如黄瓜、绿豆等;伴有寒证则可摄入温补散寒的食物,如红枣、生姜等;伴有虚症可摄入温胃健脾的食物,如山药、核桃等。(4)穴位贴敷。采用生姜、柴胡、川芎、黄芩、黄连、陈皮、木香、川楝子、半夏、茯苓及颠茄流浸膏做成2 cm×2 cm的正方形敷贴,主穴选择胃俞、中脘及足三里,配穴依据患者病情而定,在乙醇灯上对敷贴背面进行加热后粘贴,4 h后取下,若遇过敏等现象,可在2 h后取下,1次/d,5 d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再继续下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5)中药热敷。取小茴香、吴茱萸、降香等制作成重要热奄包,每次使用前在微波炉中加热至40~45 ℃,将热奄包放在疼痛最盛的位置,直至热奄包完全冷却后撤走,1次/d,5 d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 d再继续下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6)穴位按摩。取内关、胃俞、中脘及足三里等穴位,使用拇指指腹先对穴位按压2~3 min,询问患者,出现酸、麻、胀等感觉后在反复按揉5~10 s,后以中脘为中向外辐射用指腹反复揉压3 min,单次按摩时间为15~20 min,2次/d,7 d为一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7)耳穴埋豆。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脾、胃、交感等穴位进行耳穴贴压,2次/周,两耳交替进行为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干预效果。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分,主症无、轻、中、重对应分值为0、2、4、6分,次症无、轻、中、重对应分值为0、1、2、3分,分别在干预前后各进行一次评分。治愈: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积分减少75%~94%;有效:症状积分减少30%~74%;无效:症状积分减少<30%[10-11]。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于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及物质生活4个维度,各维度评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1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0~78岁,平均(48.94±15.81)岁;病程2~21年,平均(6.27±2.05)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8分,平均(5.16±1.32)分。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0~72岁,平均(48.07±14.23)岁;病程2~18年,平均(6.12±2.01)年;VAS评分3~8分,平均(5.09±1.20)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890,P<0.05),见表1。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及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及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传统医学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13]。《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指出肝与情志关系甚密。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集阴阳气血为一体,为气机生降之根。胃主受纳而通浊降阴,脾主运化而升举清阳,两者平衡协调,与肝共系机体气机,维系胃肠功能。当前社会节奏较快,生活压力剧增,情志过劳,忧思恼怒过极,至肝之疏泻受阻,气机横逆,脾胃升降失常,胃气通降受阻,困于中焦,不通则痛[14-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及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综合护理中,情志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避免精神刺激过大,防止情志大范围波动,并帮助患者获得有效的精神支持,保持心情舒畅,减轻情志因素对肝胃刺激[17-18]。日常生活及饮食干预可提升患者舒适度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病情得到快速恢复,有助于情志上放松;穴位贴敷可调畅气机,使气血通路得以疏通,从而缓解疼痛[19-20]。以行气理气为主的中药热奄包热敷能在短时间内平衡气血阴阳,并调整脏腑功能,迅速消除或减轻患者胃痛症状。穴位按摩遵循内病外治的原理,可疏通经络、调节阴阳,使机体气血通畅[21]。耳穴压豆可调畅气机,维系脾胃的生降和肝的疏泻。故中医综合护理既能减轻情志因素对肝胃功能的影响,还能有效调节脏腑阴阳,疏通气血通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且该护理干预方式简单易学,适宜在临床大范围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金卫红,高雪萍,浦良发.子午流注中药离子导入在胃脘痛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8):745-746.

[2]张萍,黎军.小周天火龙灸联合脾虚贴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8):626-629.

[3]万晓燕.中医护理方案对胃脘痛患者临床症状及护理效果的改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0):1365-1367.

[4]涂志红,吴耀南,陈一斌.柴胡疏肝散化裁干预肝郁气滞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8,17(4):61-63.

[5]张萍.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6,31(1):50-52.

[6]黎妍,罗伟生,禤传凤.罗伟生教授干预胃脘痛临床经验[J].陕西中医,2019,40(5):658-660.

[7]杨君,秦英.舒缓颗粒干预肝郁气滞型老年胃病的临床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5):521-523.

[8]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32(6):738-743.

[9]岳建彪.超微肝胃百合汤、消痈溃得康颗粒联合常规干预对肝胃气滞型胃溃疡患者的疗效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1):62-64.

[10]吴健.穴位贴敷对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4):2002-2004.

[11]吴强.芍连胃乐片干预肝郁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J].西部中医药,2017,30(10):77-78.

[12]夏含笑,杨佳佳,颜银肖.健康教育干预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111-113.

[13]杨小丽,徐春霞,付丽,等.中药联合西药干预不同中医证型胃脘痛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7,38(1):41-42.

[14]崔丹阳,巩阳.对比观察荜铃胃痛颗粒与气滞胃痛颗粒对肝胃不和型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起效时间[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6):412-414.

[15]王之园,雷武.柴夏芩姜汤干预肝胃气滞兼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7):80-81.

[16]吕瑾,梁春红.疏肝愈疡汤干预肝胃气滞型胃溃疡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24):3666-3668.

[17]韦增琼.情志护理在肝郁气滞型胃痛护理的效果分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6):84-86.

[18]曾霞,王小,刘雅男.胃脘痛中醫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6):4091-4093.

[19]徐倩,熊振芳,周琼,等.中医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32):4051-4053.

[20]刘永芳,于红.隔温阳益气饼灸联合穴位贴敷干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8,40(5):598-600.

[21]周媛,胡艳宁,张媛媛.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5):392-394.

(收稿日期:2020-02-24) (本文编辑:田婧)

作者:周小玲 梁倩华 梁圣慧

胃脘痛中医护理论文 篇3:

谈内科中医护理

【摘 要】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和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及融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的医学卫生事业取得了较迅速地发展,逐渐由过去的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发展,内科就完全走向了现代化。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之作用。

【关键词】内科护理;手段;护理标识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 中医护理在医学中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加强无痛针刺、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及灌肠器、离子导入机、刮痧器具的改进;还需要对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研究,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自身,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科研验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用具的科学性的基础上,运用高科技使某些中医操作用具现代化,如电针就是中医操作用具现代化的一个成功典范。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 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 特需内科的护理:所谓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的病人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它是内科护理的一种方式,也是特需病人的需要。这些特需患者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的各种事业单位并担任一定的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患者以及周边地区国家的外国人。对于特需病人的护理。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应该对特需患者进行多元化的护理。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首先,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便于治疗和护理管理;(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掌握护理对象所在地区的语言(有时甚至是方言)以及他们的文化习俗;(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还要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特需护理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2 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跌倒、猝死及出血等症状。对予以上三类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总结出以下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1)对上述三类患者进行患病程度的评估:具体的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状态、有无眩晕、检查有无明显的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是心内科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的技术类的能力;(2)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中医医疗强调辨证论治,辨证施护亦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提出护理的基本法则,再根据这些法则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理、法、护一致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护理专家们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医病证的护理分科已越来越细。

3 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3.1 辨证施护流于形式: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中医幕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而影响施护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中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比较套路化,从护理病历书写发现,同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千篇一律;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实施与否,效果如何,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3.2 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尽管巾氏护理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效果可靠,但在中医院的使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有:(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局限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在中医院也只是在传统中医科或内科应用相对较多。(2)护理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F进行,然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3.3 护理记录缺陷:临床护士往往注晕操作,忽视记录,所做的操作没有及时记录时间、方法、效果,中医操作记录还应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等。目前有关中医整体护理质控评估体系的设置、行业内规范化以及中医护理病历的内容、格式的具体要求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冉加L护士工作的繁忙导致了记录的流丁形式。

参考文献

[1] 刘蓉蓉.论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及重要意义HEALTH WORLD2010,04(8)

[2] 付庆华,谢晗飞,江雪琴.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2008(4)

[3] 伊文波,佟丽华,韩凤珍,方秀娟.期刊论文.脑出血微创术后内科护理新进展-中国医学创新,2009,6(17)

[4] 刘萍,潘光明.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

[5] 刘文红.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中围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

[6] 朱水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探讨,2001(2)

[7] 张广清.中医护理现状及科研展望. 中华护理杂志.

作者:洪霞

上一篇:套期保值会计学论文下一篇:基层卫生工作要点(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