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究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财经类院校非统计专业核心课程《统计学》的立体化教材,其建设目标定位是:以统计学学科知识为基础内容,以课程教学为基本形式,以综合素质培养和实际能力训练为基本目标,努力贯彻先进教育理念,遵循学习认知规律,合理规划立体教材结构,争取建成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形式多样、系统完整、服务完善、使用方便的《统计学》综合性教学资源与服务体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学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究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统计学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究论文 篇1:

关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 要:随着新课标第二次改革趋势的到来,大批教育工作者开始全力探究课堂教学新方法,旨在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引導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相结合,提高高中学校的生源质量。且教育者既对前人们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借鉴,自我也进行了大胆设想,从实践出发,促使学生在深入探究学习问题的同时,掌握基础知识要领,并塑造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保持学生源源不断的进取心。本研究从新课标背景的角度出发,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措施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在促进教学方式改革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 引言

现阶段高中生普遍面临着高考压力,且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时普遍是机械式的记忆和背诵,就连解题步骤也是靠背诵,教师在教学时也注重效率,过多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不仅缺乏思考的机会、实践练习的机会、独立探究的机会,也缺乏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这样导致了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下降,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这种现状,注重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授课形式进行创新,注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结合课程内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最终让学生在一种最自然的状态下开发自己的智力。

二、 整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改革的依据,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宗旨、要求、内容,完善教案设计,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反馈、教学评价进行综合设计,提高教案的可执行度,确保课堂教学可以顺利进行。教师也要对教材整体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明确哪一部分是学生基础了解,哪一部分是学生深入学习,哪一部分是学生灵活运用的,吃透教材,合理教学。且要提高自己灵活运用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明确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和关键知识,让学生既容易学习,又可以深刻理解,全力帮助学生攻克难关,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例如,教师在讲解测量模块知识问题时,学生直接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直线测量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这方面的距离公式,让学生通过生活现象进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解答测量塔的高度习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平面几何学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转换的方法计算这一类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知识点去解决自己不擅长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和利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看到教材新旧知识之间的练习,引导学生巧设联系来解决问题。

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独立思考也是高中数学方法中常用的方法,独立思考可以让学生产生新想法、新思路,让学生学会“动脑子”思考问题,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符合目前素质教育阶段的考查形式。且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自我预习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时,可以在一种熟悉的状态下学习新知识,也能促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充分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自己的擅长点积极展示自我,在思考后及时总结、归纳学习方法。教师也可以利用学案导学法,在课前给每一位学生都分发一些导学案,促使学生根据导学案来预习,且做好课堂笔记,对于自己陌生的、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明确重点和难点,进行有层次的学习。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习优异者作为小组长组织学生之间独立学习,让学生为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根据目标和计划自觉投入到学习之中。

四、 加强学生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馈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表现、探究结果给予的一种评价和总结,是一种积极的动机导向,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和欲望,提高学生自信心,也可以让学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审视自己的表现,查看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及最后的学习成效等。教学反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反馈,让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教师也可以通过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或者语言肯定和表扬学生作为反馈,让学生正确审视自己的错误,及时改进,提高学生的上进心。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督促、提醒,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学习进度,保持一定的解题节奏,高效率、高质量的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保持专注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课堂知识消化和利用情况利用课后小测验和课堂小测验进行教学反馈,将学生思考方式、学习效率、知识点的擅长点和不足之处都容纳进测试之中,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随时保持反思,通过及时的反馈让学生主动尝试、探索,逐渐提高自学能力和水平。

五、 以学定教,创新教学方法

以学定教是和传统教学方法相反的教学形式,是要求通过转变教学方式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为学生组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自我探究、自觉练习,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教材知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智力水平、学习经验进行结合,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增强才干。教师也要看到教学效果是对学生表现的一种主观反应,因此教师要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表现上,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够独立讲解知识,用自己的观点分析数学问题和现象,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做到真正的吸收利用。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多种课堂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将自己的经验及时分享给同学,相互进步。

六、 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

高中数学知识中有许多数学家的介绍和历史事件,数学家的数学研究和探索,反映了我国的数学成就,也反映了数学在国家建设上、社会进步上发挥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塑造数学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在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关注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内涵,从思想上认可数学,肯定数学的实际作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提出新问题,提出新的数学理论,促使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例如,在高中数学的几何学知识模块中有关于国外数学家欧几里提出并建立的公理体系,他的数学思想方法给后人研究指明了方向,促进了我国数学领域中数学方法研究的巨大进步。他的理念也对我国的科学研究、数学发展、理性思维研究都产生了作用,另外,部分章节知识的最后都有一些数学故事和科学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闲暇时间进行阅读,领悟关于数学的奇妙。感受到我国数学建设在教育界的影响,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七、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数学实例,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深入理解知识的应用原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生动、形象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展开数学新知识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也能主动从生活场景中发现数学现象,总结数学原理。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统计学模块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自身出发,先用统计方法对学生进行一次大调查,对学生的生活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作为样本对象,自己查找资料,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归纳,最后运用统计图或者统计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其中频率可以进行详細的计算。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样本,让学生参考样本数据进行估计、撰写,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辅导学生,帮助学生解答疑惑,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看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会用数学思维去看待数学问题,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八、 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数学的实用功能,要求教师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观点去分析生活现象,用理性思维去分析判断,既提高辨别能力,也提高逻辑能力。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调查,从学生生活中找寻可利用的教育元素,并结合课程知识进行设计,融入趣味性的生活题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公共交通问题、旅游、环境问题、垃圾处理、消费等融入到教材对应的知识中,为学生创设丰富、有趣的互动性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之中,让学生在一种新鲜感的刺激下,产生行为动机,提出更加深奥的问题,总结出更加新颖的数学定理。教师也可以利用导入新课的方式,让学生开门见山的接触自己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或者利用循序渐进的诱导方式,让学生自我观察总结数学定理,以及实践操作的间接方式,让学生独立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这些方式可以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关注,激发学生对新课探讨,促使自己产生独立探究的动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九、 结语

总而言之,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目前高中教师探究并解决数学课堂教师教学问题、学生学习问题的途径,也符合新时代发展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学校这个教育大家庭,发挥课堂的作用、教材的作用,并结合学生自身,从不同的领域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为重构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魏爱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0):206.

[2]杨彦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27):87-88.

[3]李志坚.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解析[J].高考,2020(34).

[4]孙雪.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解析[J].考试周刊,2018(2):89.

作者简介:

石莉君,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

作者:石莉君

统计学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究论文 篇2:

《统计学》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财经类院校非统计专业核心课程《统计学》的立体化教材,其建设目标定位是:以统计学学科知识为基础内容,以课程教学为基本形式,以综合素质培养和实际能力训练为基本目标,努力贯彻先进教育理念,遵循学习认知规律,合理规划立体教材结构,争取建成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形式多样、系统完整、服务完善、使用方便的《统计学》综合性教学资源与服务体系。

1.《统计学》立体化教材建设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基础

立体化教材的基础是优质的纸质教材,因此优化教学内容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这需要有创新意识,有提出新问题的敏捷思维和解决新问题的独到见解。作为以统计数据为基础、以统计方法为指导、以统计软件为工具的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我们要根据统计学学科的发展、专业建设的需要、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在不同层面上不断研究探索,提出解决矛盾的新方案。如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多数教材仅涉及古典内容,连篇累牍地介绍如何计算序时平均数。随着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开展,原来间断式的数据已经被连续式的数据所取代,序时平均数的实际使用也就越来越少,而与此同时充满活力的现代内容层出不穷,如ARIMA模型在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我们将古典内容压缩,引进现代内容,不仅充分阐明基本思想,也把如何应用写入教材,而把历史沿革和细节描述放在相关的资源库中,供学生自己阅读参考。

作为常用基本工具的统计分析软件,大型的有SAS、SPSS,小型的有MINITAB、EXCEL,纸质教材的承载量是有限的,因此一般只择其一,不求其全。然而,立体化教材的空间足可以将所有的软件都纳入其中,不仅可以提供软件本身,还可以提供各种软件的使用说明及相应的大量的数据、算法和案例。

由于数据环境的变化和统计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统计方法也在不断创新,统计学丰硕的科研成果为统计学教学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内容。纸质教材无法时时吸纳动态发展的内容,立体化教材却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憾,利用资源库可以无间隙地吸纳这些新内容,不断地呈现新方法,及时丰富课内外教学内容。

2.《统计学》立体化教材建设以创建课程网站为载体

《统计学》立体化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是课程网站,网站又包含着功能各异的资源库。

(1)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通过优秀纸质教材、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的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化教材的主干内容,为师生提供各种教学服务。

教学资源库的重要主件之一是教材。虽说大多数统计学教材,具有相同大纲结构、章节目录,但是不同理念下的创作会赋予其不同的内涵。纸质教材具有良好的基础性和稳定性,以纸质教材为“蓝本”的讲授是大学课堂中的基本形式,教材中的知识点也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展现自身教学魅力的出发点。为了让教材有更大的传播面,方便携带,往往将其电子化,以电子文本形式提供。

教学资源库的重要主件之二是电子教案,它是为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课件,也可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其优点是开放性好,便于教师在每一轮的教学中不断更新完善。由于电子教案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各个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故需要开多个展示窗口,通过这些窗口,教师间可以进行交流切磋,感兴趣的学生能开阔眼界。

配套习题集是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习题应少而精,力求突出重点,难易适度,知识覆盖面广。同时习题类型应多样化,如用填空题、是非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作图读图题和计算题等,这有利于减轻学生对单调题型的厌倦感。另外可以利用引人入胜的进阶引导方式,一步步地将学生带入更高层次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充分体现趣味性和启发性。

试题库建设是实现考教分离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更加客观、公正地评判教学效果,可使考试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开放智能化的题库平台,可动态增加或修改,教师可以随时生成形式各异的试卷,学生可以随时生成需要的模拟试卷。

作为立体化教材的组成部分的扩展教室空间的组件,如课程的全程录像、便捷的留言板、直接交流的聊天室,都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为社会青年提供可能的学习空间,让自主学习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

网络课程可以作为承载教学资源库的一种展现平台,但它更适合于学生量较小的专业课。对象每年有四、五千人要研修的统计学这样的学科基础课,用网络课程模板则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我们的方案是以课程网页作为载体,将共同的资源,如电子教材、习题库、试题库等放在一起,让具有个性特征的电子教案用网络课程模板去展现,同时也将网络课程设为网页上的一个按钮,便于示范阅览。

(2)学科资源库

统计学的教学不是孤立的,它基于统计学的学科发展。学科资源库是以统计学学科研究的组件为基础,按“数据”、“工具”、“方法”模块,同时结合自身的研究课题和服务项目而建设的服务型、综合性的平台。在“数据”中,我们提供历年全国和各地区的统计年鉴。在“工具”中,我们提供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AS、SPSS,MINITAB、EXCEL等,及其使用说明。在“方法”中,我们提供统计学中方法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

学科资源库建设的关键是避免海量信息的无序堆积。我们按照诸如专家论点、学术动态、论文著作、媒体报道、生活万象等专题组合各种丰富的素材,构成系统的案例资源库。通过开放性的资源平台满足师生对课程的要求,确保背景资料提供的有序途经。

学科资源库的建设不受容量空间和建设时间的约束,可以随时增减信息资源,有利于实现统计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把方法原理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有机结合,把原理阐述与实际数据操作有机结合,最终使学生感受到课程的实用性。

《统计学》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成果不仅成了学校提供给本校师生的一种综合性统计学的教学资源,而且也搭建起了向社会传播统计学知识的平台。它所构筑的教学支撑平台,使传统授课方式发生转变,教学手段可以更加灵活多样,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它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宽广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为在校学生、社会青年提供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最大程度地满足师生及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网络把多方主体联系在一起,使教学多方互动,现实中的问题反馈及时为课程提供鲜活的案例,让课程更具有现实性。

3.《统计学》立体化教材建设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为目标

统计学是一门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论课程,提供了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知识。对财经类院校非统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统计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理论公式的缜密推导,而在于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适当的方法,有效地采用计算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即要培养其统计分析的综合应用能力。

与传统教材相比,立体化统计学教材因其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能够提供多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形式:

(1)自主式学习。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不同,其对统计学内容的认知能力也各不相同,他们的学习过程因人而异,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的统计学立体化教材使学生自己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掌握控制学习进程与内容,个性化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效果更佳。

(2)探索式学习。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积极尝试、探索的过程。同样的数据,从不同的分析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分析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统计学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对数据资料收集能力、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以及正确预测决策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努力进行探索。立体化教材大量采用统计案例教学连接统计理论与实践,充分利用各专业中遇到的实际事例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与练习,能调动学生进行探究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式学习。对于大型的数据调查与数据处理单靠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要学会使用一个大型的统计分析软件依靠一个人的苦苦追寻,也不如集体探讨的效率更高。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的智慧与思维都能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与人的沟通与交流。《统计学》立体化教材中对江苏省人口普查、农业普查数据的处理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几年来,《统计学》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不但使课程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学思想观念发生了切实的变化,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地位与关系发生了切实的变化,教、学、练、考的重点与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计学课程教学不断改革、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进程与动力越来越强,这为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切实的优质支撑平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管于华

统计学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究论文 篇3:

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双创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摘要:伴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实力的双创型人才成为教育培养的新目标。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资源愈发凸显其重要性。作为研究数据的学科,统计学专业也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提出教学内容、方法、目标的“三新”教学改革思路,通过课内调整课程结构,引入项目驱动,优化教学内容,课外引入实践平台,系统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使其具备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成为掌握大数据处理能力的应用型新型统计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创新;创业

Teachingreformofstatisticsentrepreneurship

andinnovationtalentstrainingunderthebackgroundofbigdata

GongShanshan

AnhuiJianzhuUniversitySchoolofmathematicsandphysicsAnhuiHefei230601

1背景

十九大以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在不断推进,为了适应这一进程,地方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随之调整。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新型应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已经进入爆发式海量数据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经作为重要的因素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很多国家和企业已经视大数据为最重要的财富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把获取并准确应用大数据作为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大数据具有规模大,结构复杂,数据变化快,数据信息分析复杂等特点。这些新特点要求必须使用更科学的方法对日益复杂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从而揭示数据后的规律和内涵。大数据背景下,相关人才缺口凸显,统计专业作为数据科学的基础,面临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统计人才在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都面临更高的要求。

如何结合时代的新发展,社会的新要求,培养出适应新形势下的合格统计人才?亟须对已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科学的创新与改进。

本文以《统计学》课程为例,阐述为适应新要求培养统计人才的教学改革措施。《统计学》是统计学专业核心基础课,是一门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数据的学科,是数据分析的根本和灵魂,在当今以大数据和云数据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越发展现出其重要性。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要求能扎实掌握统计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快速在大量数据源中正确、及时获取数据并应用互联网新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统计模型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具备比以往更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更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对统计学“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在互联网+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对数据及信息获取途径也更多元化。若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则无法及时提供新技术和新信息,课本内容与实际应用不接轨,陈旧的内容无法吸引学生,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课程教学效果难以达到,为此,教学内容和方式也要针对新形势做出新改变。为适应大数据的时代特征,提出了采用教学“新手段”,建立课堂“新角色”,实现学生实践创新“新能力”的“三新”的教学改革思路。

2现状分析

目前统计学课程存在如下问题:

2.1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课时偏少

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天生就与实践应用紧密相关。而现有的教学模式延续了数学类课程传统的侧重理论讲解的特点,并不能完全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而且由于学时较少,缺少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有限的课堂学习导致学生对课程只能是泛泛而学,仅能对基本概念,方法做出粗略了解,缺少实践机会无法真正深入领会统计的思想和方法。作为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和总领性的课程,统计学与后续很多专业课程紧密相关,本课程学习不扎实,将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后续进程。

2.2教学手段单一,方法落后,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够

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仍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这种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至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成为老师的独角戏。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与学生交流途径也很缺乏。仅限于有限的课堂及短暂的课间,学生在课外学习时有了问题不能第一时间与老师交流解答。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反馈情况也仅限于作业及卷面表现,对学生的实时学习状态,学习需求不能及时掌握,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2.3课程内容单一、滞后,不能与时俱进

目前统计学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以介绍传统统计理论为主,具体的数据实例很少且数据量小。对大数据处理所必不可少的统计软件介绍也很少,讲授内容与实际结合少,跟不上新时代、新技术的变化,面对学生很难将之应用于统计实践。这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统计创新人才是极为不利的。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三新”教学思路,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三方面入手全方位对统计学教学过程和模式进行改进。

3“三新”的内容与优势

3.1教学手段改进:“新手段”

搭建新媒体教学环境,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以及无线网络等移动网络技术建立新媒体智慧课堂,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实现课程内容及时发布,并利用网络将大量课程拓展资源通过平台发布,拓宽知识外延。使教学内容不仅有书本内容还有更广泛的相关知识。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信息获取方便,推送能力强的特点实现课堂内容的及时更新,利用“微课”等方式使得课堂内容时刻与最新数据、最新方法接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教学过程延伸到课后,提高师生交流效率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依托于网络大数据,也可对学生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大数据收集,这个收集过程对统计学专业学生而言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比如对学生先修课程成绩、学习时长、学习兴趣值、课程分数等数据可以由学生实现数据收集,数据展示并进行相关性数据分析,一方面通过教育大数据反馈让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状态,学习兴趣所需,及时调整教学侧重点,有的放矢地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数据可以让教师全维度、更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把握教学节奏。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学到的统计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实操演练。同时也通过对网络上实时大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学以致用,以此加强了对大数据时效性、关联性的理解,使学生的统计能力更适应大数据环境。

为了适应大数据大量数据分析的特点,课程结构的改革也要及时跟进。大数据的特点要求利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成为统计人的必备技能,因此理论课必须配合对应的实验课程。如在刚开始学习统计学和抽样调查等入门课程时可配套安排学习excel和spss实验课程,随着知识的深入,当课程教学进展到回归分析,多元统计等时可以学习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更复杂的数据分析。后續开设机器学习和探索性统计分析课程。统计理论课和实验课程相辅相成。

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可以应用大数据平台和形式进行优化。以往的考试都是一张试卷定终生,试卷内容只考理论考计算,现在利用多媒体可引入机考,学生可以在考试中涉及更接近实际问题的数据考题,考试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统计水平。而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学情数据,根据试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知识覆盖度、难度等级等数据设计更为科学全面的考题。考试的公正性、合理性大大提高。总之,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多媒体的新手段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提升学习兴趣。

3.2教学方法改进:“新角色”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入翻转课堂。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角色不再是以往老师教为中心,而是建立学生为课堂主体,老师引导的“新角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再只是单纯教授课本理论知识,而是让课堂成为探索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课堂。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学生的三位一体的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中遇到的数据分析和数据问题引入课堂,与课堂知识教学过程相互结合。课堂不再是与实际脱离的空中楼阁,课堂教学的方法相应改变。学生以实际问题为指引,在老师的引导下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理论。

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根据社会创新创业的需求有的放矢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生获得主动探索知识的“新角色”。教师的“新角色”则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和辅助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先把知识体系分解并和项目实例结合,引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原理进行探究,再组织学生主动在项目进展中进行实例应用和知识拓展。在此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模块发挥学生主动研究和探索的能动性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

3.3教学目标改进:“新能力”

新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的“双创型”能力的统计人才,为此可从课内,课外多形式、多角度加强。

课内可通过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与企业对接,使企業除成为学生实践基地外还可针对性提出一些项目需求,教师将这些实际问题进行拆解,形成若干课题,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逐步应用所学知识推进项目进展。这个过程既加强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又能将知识应用实践。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势必会有一些新的课本之外的问题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需要主动扩展知识范围,主动学习的能力被激发出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通过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夯实课程内容之余也提升了学生实际统计应用能力。同时提前的项目流程也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实践打下基础。

例如,某服装企业通过校企对接提出希望能获取用户对中西式男装的市场需求。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将任务分解为若干项目。其中一组项目组就根据企业调查目的设计了关于中西式男士正装的市场调查问卷。问卷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他们动用网络工具进行词云搜索,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出反映用户喜好及服装特色要素等的问题。调查过程不仅用到统计逻辑设计问题,也需要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快速对相关背景进行了解。学生获取的知识是多样的,随后教师对问卷进行把关指导,从理论角度对问卷逻辑及细节进行指导,这一过程学生是对统计理论进一步消化及深化的过程。后续学生利用学习的统计抽样技术设计抽样框并利用网络及多种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这个过程学生真实感受到统计学收集数据的过程。最后应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将数据条理化,可视化,如各种风格的喜好度数据、人群年龄特征等。并把获得的数据反馈给企业。企业再根据需要进一步对数据提出分析需求,如各年龄段的消费需求因素。为了解决此问题要运用统计学理论建立数据模型,运用数据挖掘工具将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学生除了应用传统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外,还应用灰色预测等新方法,最后得出分析报告。通过报告反馈的需求,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收到了很好效果。

课外鼓励学生多参加相关实践活动、竞赛活动,如参加市场调查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鼓励学生将竞赛过程与理论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竞赛中遇到的问题拿到课堂和学习平台上来研究讨论,通过学习解决问题。课堂也变为创新创业平台。课堂、赛场、项目紧密结合,学习效果实现最大化,许多学生将课堂项目作为作品参加市场调查大赛并获奖。学生不仅收获了企业的认可也获得了比赛的肯定,深受鼓舞。竞赛活动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机会,也为创业能力打下了基础。创业能力培养不仅要有相应知识储备,也要有科学的组织方式,而无论课堂项目驱动还是竞赛过程都是模拟创业实践过程。通过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学生有了成就感和体验感,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出双创“新能力”。

4结语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及统计学课程特色,采用组合式、多元化教学方式,将《统计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由课堂衍生到课外,由书面理论延展到实际运用,最终实现提升学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统计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位一体培养图

为实现以上“双创型”人才目标,需要建立学校、学生、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思路。学校通过改进教学体系和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社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创业需求,学校课程与社会需求特点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举并进,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社会提供创新型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常文潇.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挑战[J].统计与管理,2017(7).

[2]孔晓瑞,刘梦玲,靳俊娇.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6,000(018):4142.

[3]魏瑶.经济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统计学专业建设的教学探讨[J].财富时代,2020,000(001):105.

[4]吴群英,蒋远营,张浩敏,等.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统计学专业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000(043):10110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8jyxm0588);安徽建筑大学重点质量工程项目(2017jy07)

作者简介:宮珊珊(1979—),女,汉族,安徽淮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统计学、应用数学。

作者:宮珊珊

上一篇: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方案下一篇:手术室实习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