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经管类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统计学习题经管类(精选8篇)

统计学习题经管类 篇1

统计学是经济类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从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角度,其原理与方法可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而且是学习计量经济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统计学认识社会的作用;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有关情况,学会各种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如果统计学课程仅仅停留于知识点讲授,教学活动中没有统计学实践,那么统计学教学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因此,实践是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的重点。

1.2 培养学生观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解释、解决经济管理现象的能力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重点。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是目前分析经济管理现象及问题的主要方法,而且我国越来越重视经济数据,经济数据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统计学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数据,解读经济政策,培养经济敏感性。此外统计数据的调查与登记越来越完备,为经管类统计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

1.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路径

目前不少经管类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学与用脱节”,大大降低了学习兴趣。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活动中缺少实践的机会,学生没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感到自己仅仅学习了教材里的知识,不知道有什么用、怎么用。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当学生发现知识的用途时,将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统计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经济数据、了解经济政策、分析经济管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常用选题及统计软件操作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方法、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时间序列模型、相关分析及回归模型等六个方面,常用的统计软件为Ecxel及SPSS。本文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分析难度、专业背景知识及教学适用性,整理了每个教学内容对应实践的选题,及需要掌握的统计软件操作。

2.1 描述统计的常用选题及统计软件操作

描述统计是分析数据的基础,本科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水平的度量、差异的度量。描述统计部分的统计选题应该包括分类型数据与数值型数据,而且可以尽量取材于经济管理实际,如某超市关于顾客性别及其偏好饮料类型的调查记录、某电脑公司120天的销售额等。

描述统计中Excel操作主要包括: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直方图、用Excell计算描述统计量。描述统计中SPSS的操作主要包括:生成频数分布表、生成交叉频数分布表(列联表)、制作茎叶图、绘制多批数据箱线图、绘制散点图、用SPSS计算描述统计量。

2.2 推断统计的常用选题及统计软件操作

推断统计是统计学的重要分析方法,即使用样本数据来估计总量参数,包括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两个部分。该部分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样本容量的确定、一个总体均值的检验、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该部分的常用选题范围比较广泛,既可以选择产品质量抽样检查等实际问题,又可以使用某科目的考试成绩,让学生用样本估计总体平均分,贴近学生学习生活。

推断统计中Excel操作主要包括:用BINOMDIST函数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用POISSON函数计算泊松分布的概率、用NORMDIST函数计算正态分布的概率、用Excell进行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用Excell进行两个总体方差之比的检验。推断统计中SPSS操作主要包括:用SPSS绘制正态概率纸、用SPSS求一个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小样本)、用SPSS求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置信区间(独立小样本)、用SPSS求一个总体均值的检验(小样本)、用SPSS求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

2.3 时间序列模型的常用选题及统计件使用

大部分经济数据都是时间序列,因此时间序列模型是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统计分析方法,其主要功能是进行预测。该部分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估、平稳序列的预测、趋势预测、多成分序列的预测、ARIMA模型。该部分常用选题可以取材于宏观经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关心国家经济运行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经济数据的理解力与敏感性。如人均GDP的预测、棉花产量预测、钢铁产量预测等。

时间序列模型的Excel操作主要包括:用Excell进行移动平均预测、用Excell进行指数平滑预测。时间序列模型的SPSS操作主要要求掌握:用SPSS计算进行指数平滑预测、用SPSS进行曲线估计、用SPSS进行ARIMA模型预测。

2.4 相关分析的常用选题及统计软件使用

相关分析是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常常为回归分析的前奏。相关分析可以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关系、关系的形式及关系的强度。当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时,会应该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该部分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用散点图描述相关关系、用相关系数度量关系强度。很多选题都适宜该部分,为了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经济运行,积极使用西方经济学知识,可以把选题设定为: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社会消费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相关分析的Excel操作主要为用Excell计算相关系数;其SPSS操作主要为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

2.5 回归分析的常用选题及统计软件使用

假定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把这种关系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就成为回归分析。本科经管类专业统计学主要学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其实践主要包括: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相关分析中已经讨论了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连接性,这里可以建立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GDP为因变量,固定资产投资为自变量。回归分析的Excel操作为用Excell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其SPSS操作为用SPSS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统计学习题经管类 篇2

一、目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常出现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偏理论, 课程间重复内容过多, 阐述浅显

目前高校统计学课程教学偏重于统计定理讲解、公式掌握和习题训练等的传授, 学生采用死记硬背方法学习, 很少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掌握统计理论、统计公式, 但是无法将这些理论和公式运用到具体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长时间以来, 由于经管类学生有半数学生来自文科, 数学底子薄, 教学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统计部分, 对推断性统计描述不够重视, 而推断性统计是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的重要内容载体。而且, 即使包含推断性统计部分, 也是各种数理公式和各种分布推导等遍布章节, 与描述性统计内容割裂, 与经济管理类的案例联系少, 课后习题与统计学专业教材课后习题差别不大, 没有突出推断性统计在经济方面的应用。另外很多的教学内容与前面或者后续的课程重复, 例如, 线性回归在《应用统计学》、《统计预测》、《计量经济学》中相继出现等, 缺乏整体性。

(二) 教学方法较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制, 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电子教案传授。电子教案虽然可以将一些概率分布等直观地表达出来, 加深学生的理解, 但是仅通过粉笔黑板加电子教案式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 形同于直接灌输, 学生往往上课只带耳朵、不带脑子, 采取左耳进、右耳出的方式应付课程, 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应用过程脱节, 统计学理论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脱节, 不利于统计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 考核方式不合理

多数考核中平时成绩在整个考核中约占比40%, 比重过低;而期末闭卷成绩占比60%, 比重过高。因此学生平时学习松散, 导致课堂出勤率过低, 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直接旷课现象严重。另外, 学生考前几天突击式复习, 虽然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不能真正地掌握统计学理论知识, 更谈不上有效地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平时的作业、期末考试命题方面涉及的内容也偏重于统计学理论知识, 较少涉及到实际的知识应用。显而易见, 这样的考试内容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更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一) 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教学

统计学课程中有较多的定理、定义, 抽象的理论原理讲述、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烦琐的统计计算, 因此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如果采取灌输式教学, 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 丧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更谈不上让学生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方式, 尽量以启发式教学来让学生成为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角, 主动思考问题, 加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要求学生解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主地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老师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完成。在引导过程中, 重点应放在告诉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是一种考虑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干巴巴地灌输学生一条条的理论知识点。因此老师课堂教学中应多多尝试采用参与式、开放式、提问式、竞争式教学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作用和教学组织者的作用, 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发现问题, 进而去共同“解决问题”。

(二) 加大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占比

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增加教学兴趣, 便于学生理解内容, 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 教学过程中要多使用案例教学, 每章都必须要有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统计知识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中。因此如何选择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案例的选择不仅要求要能精准地体现知识点, 而且要与时俱进, 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 有针对性地挑选案例, 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运用专业知识理解统计学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注意收集案例, 形成自己的案例库。在案例教学时, 应多以学生讨论为主, 以老师引导为辅, 因此老师要认真准备案例, 要养成学生敢于争辩, 敢于和老师讨论的习惯, 进而形成互动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 构建三者为一的教学体系

学生要学好统计学,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努力学习理论知识, 而且需要走向社会去组织有效的调查获得一手数据, 还需要到实验室学习如何运用统计软件处理得到的数据, 探索数据背后的规律性。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包含课堂、实验室和社会于一体的三维教学体系, 使学生不仅要掌握统计学的理论知识, 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问题, 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教室、实验室、社会融合的教学体系能起到相互弥补的作用, 只有构建三者为一体的培养模式, 才能够真正地培养出有应用能力的、国家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四) 考核方式多样, 题型丰富多彩

要侧重平时的考核, 避免期末定终身, 平时与期末比例应调整。可以适当提高平时成绩比重, 比如平时比重提高至60%, 期末考试成绩比重降低至40%。平时考核要包含多个方面, 如小测验、期中考试、出勤、实验报告、组织统计调查、撰写统计报告等方式。平时成绩中增加上机实验操作, 选用普及程度最广的EX-CEL软件工具进行操作, 使每个学生都能较系统地掌握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布置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选定某个社会关注问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调查设计, 完成调查问卷、数据收集、整理和调查报告。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挑战杯大赛以及省级的大学生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等, 学生在参赛过程中, 会得到充分的锻炼。期末考试方面, 考试题型应当更加丰富, 除了常规的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还应当增加主观综合分析题, 考察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区分度, 更重要的是将偏向考试能力的培养调整为偏向应用能力的培养。客观题应避免烦琐的公式计算, 要体现出统计基础知识的掌握,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要避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就能取得高分的情况出现。

(五) 教学内容跟上市场需要的步伐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 各种统计软件的出现,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旧的学习方法和教学内容可能不再适合当今的大学生。与前几年教材相比较, 国外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原理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调整。最典型的是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已经十分方便, 教材中传统的利用手算的一些简捷公式和方法已经过时, 如讲授均值时, 要着重于与实际结合起来, 讲清楚各种均值的应用范围, 而不是去介绍这些公式如何的理论推导, 在计算均值时可采用软件计算等。如讲授统计分组频数分布, 可以考虑如何画出洛伦茨曲线及如何计算基尼系数。那么就有必要从实际调查数据出发, 讲清频数分布、累积频数分布的含义, 然后自然过渡到运用EXCEL做出洛伦茨曲线, 再到基尼系数的求解,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统计学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也应以经济案例讲解为主, 最好是这些知识讲解时与学生自己的调查方案数据有效结合, 在知识点讲解上避免枯燥的数理统计推导, 运用案例讲清统计思想即可。另外加强推断性统计部分的教学为后续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但是在讲解时要多运用经济管理类案例, 或者与学生的调查问题案例结合起来。如讲解假设检验时要通过案例讲清楚不拒绝和接受原假设的区别, 犯两类错误的严重比较时也要结合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教材内容较多, 受到课时和后续课程的影响, 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有所取舍, 如回归分析可放置在计量经济学中讲解, 注意避免教学内容与后续课程的重复。

因此, 对于经管类专业的统计教学, 要以统计思想为主线, 以实际案例为依托, 以软件操作技术为手段, 突出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构建教室、实验室、社会三者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统计学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立足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各种原因, 其教学往往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普遍反映课程难度大、枯燥无味。针对出现的问题, 本文就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几点看法, 希望能为其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初旭.浅析财经类专业中统计学的改革与现况[J].商业教学, 2014, (2) .

[2]董瑞.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与设想[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6) .

[3]巩红禹.关于财经类高校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3, (5) .

[4]李玉萍.立体化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大学教育, 2014, (4) .

统计学习题经管类 篇3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学知识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科学等多个社会领域,发挥了重大的应用价值。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学科,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来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以及预测对象未来发展,其内容设计面广、理论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对于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在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中,都会涉及到很多社会经济方面的数据,也会涉及到一些大数据分析。因此,统计学课程如何适应学校学习与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需要,成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学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统计学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制,教师通过粉笔黑板加电子教案式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形同于直接灌输,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往往较差。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能够将统计学原理介绍的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谨,常常更注重基本原理的演绎和统计方法的选择,而忽略了统计学在我们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的讲解,这样就更加剧了学生认为统计学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工作、职业发展没有关系,进一步影响学生对于统计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经管类统计学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理论的讲解,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在讲解过程中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导致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其就是一门简单的数学理论课目,没有实际的操作价值,从而忽视统计学在经管专业的地位。此外,教学材料普遍存在着知识面很广,但是不够精的现象,大多数统计学教材中没有建立统计思维的培养板块,只是在培养学生学习理论上的统计方法,并且教学所涉及的理论内容与经管专业学生所实践的内容不相符,导致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考核方式不合理

统计学课程考核中平时成绩在整个考核中所占比重过低,而期末闭卷成绩所占比重过高,因此学生平时学习松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现象严重。学生考前几天突击式复习,虽然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不能真正地掌握统计学理论知识,更谈不上有效地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平时的作业、期末考试命题方面涉及的内容也偏重于统计学理论知识,较少涉及到实际的知识应用,这样的考试内容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

统计学课程开设时间比较悠久,课程内容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要使得学生有效、自信、轻松地接受课程内容,要考虑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设法采用多种形式,多应用启发式教学,重点通过引入大量案例,如当前经济社会热点、经典的统计应用案例、统计方法的来源和思想等,尝试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更深刻理解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条件和分析思路。此外,还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如学生讲课、游戏互动、课堂讨论、小竞赛等,活跃课堂气氛,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将统计学知识与其所学专业的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定量的大型实验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经济管理专业问题,实验作业的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本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同时兼顾目前社会经济生活实际,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某一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认识,使他们具有成就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热情;二是教师必须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给学生示范应用统计学相关的具体方法,比如下载数据中国的数据资料,从新闻和广告等大家熟悉的渠道获取素材,使学生真正在实际生活中领会统计工作的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学生对国内外经济、政治生活了解不多,对企事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接触较少的弊端。

(三)考核方式多样化,题型丰富化

统计学课程考核中要侧重平时的考核,避免期末定终身,平时与期末比例应调整,可以适当提高平时成绩比重,比如平时比重提高至60%,期末考试成绩比重降低至40%。平时考核要包含多个方面,例如小测验、期中考试、出勤、实验报告、组织统计调查、撰写统计报告等;平时成绩中增加上机实验操作选用普及程度最广的EXCEL软件工具进行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系统地掌握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布置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选定某个社会关注问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调查设计完成调查问卷、数据收集、整理和调查报告,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考试题型应当更加丰富,除了常规的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还应当增加主观综合分析题考察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区分度,更重要的是将偏向考试能力的培养调整为偏向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避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就能取得高分的情况出现。

结束语

总之,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面对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考核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赖流滨.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1:226-227.

[2]段俊.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2:247-248.

政务公开内容(经管统计站) 篇4

一、工作职责: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资金、财产、会计资料等。负责各种票据的管理,完善票据的领用、保管和缴销制度,负责发票审核工作。

二、办事依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制度;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和下达的通知、指示文件等

三、审计工作程序:

1、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2、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调查取证,取得证明材料。

3、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提出审计报告。

四、村帐镇管:实行村帐镇管,规范村级财务制度,确保集体经济的有效使用和监督。

五、审计收费标准:

1、审计期限按审计总额的千分之一收取;

2、罚款收缴:定性贪污处罚本金的20%,挪用公款的处罚本息金额的10%-15%。

七、统计工作流程:

1、接收上级部门报表,将数据内容按各业务专管部门进行分解;

2、按时收集各部门数据。统计数据必须经本单位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3、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后报出统计表。

经管类读书心得报告 篇5

这本书是一位兼顾医生工作,同时完成留学哈佛,考取MBA 的学者的著作,讲述在那样的情境下,我们该如何安排时间、如何兼顾工作和学习。

这本书首要的便是讲述了如何有效的制定目标,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是一件事的开始,也是动力与根本。许多人是迷茫的,即便他们自己有目标,但依旧无法有效的完成,因为,目标并不是随便制定的,它有各种特征与类别,比如灵活目标与非灵活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等。每个人对于不同的事务,应当按自己的实际来制定,不适合,空泛的,终究也只是浪费精力。

作者在此书中给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管理时间和提高专注力的技巧。人的一生是短暂的,黄金时间更是珍贵而短暂,提高专注力或学习的效率,便尤为重要,当然,不能因为努力而努力,合理安排自我,控制管理自我,才是长久之道。

经管类会计专业论文选题表 篇6

1.从国有资产流失案例分析不做假帐

2.电子商务与网络财务探讨

3.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会计体系

4.浅谈成本控制在我国零售业中的运用机制

5.企业诚信与财务舞弊的再认识

6.浅议基于财务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建

7.网络会计研究

8.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9.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

10.浅谈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

1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方案

12.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与问题对策

13.电子商务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趋势

14.公司治理评价问题探析

15.中小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可行性研究

16.浅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预防

17.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选择

18.谈市场经济下的会计监督

19.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会计政策的选择

20.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1.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22.会计信息失真研究

23.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缺陷分析与深度构建

24.股票期权在公司激励中的应用研究

25.论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建设

26.财务报告信息失实的成因分析

27.论我国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国际化

28.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29.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30.论会计业务的谨慎性原则

31.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32.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会计模式

33.论会计委派制

34.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

35.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

36.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探讨

37.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

38.新形势下我国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9.论中国绿色会计

40.论人力资源会计

41.论企业改制过程的会计业务处理

42.论企业破产清算会计

43.论企业的适度负债经营

44.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研究

45.发挥注册会计师鉴证作用 健全财政监督管理职能

46.完善审计执业环境 促进审计事业发展

47.如何做好财务审慎调查

48.会计师事务所为何难逃假帐怪圈

49.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50.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几个建议

5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税收的影响

52.论会计委派制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性

53.浅谈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

54.关于分部信息披露的探讨

55.谈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及改进设想

56.企业财务报告与知识经济

57.新经济时代财务报告发展的趋势

58.融资模式效率比较与我国融资模式的选择

59.对建立财务分析系统的构想

60.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61.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范围和组织形式

62.重塑会计诚信

63.关于完善与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探讨

64.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研究

65.上市公司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分析

66.试析新会计准则的亮点与隐忧

67.新准则下利润质量的探讨

——以某上市公司为例

68.浅议由金融危机反映出的企业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

69.关于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的探讨

70.“借鸡生蛋”——试论负债经营利与弊

71.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分析

72.金融危机对xx企业理财的影响及对策

73.公允价值应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

74.对新会计准则下投资收益的再认识

75.利用会计政策(或估计)变更进行利润操纵的原因、手段及治理对策

76.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77.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78.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79.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80.试论会计环境

81.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82.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83.投资者保护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84.上市公司关联信息披露现状研究

85.我国会计国际趋同问题研究

86.法务会计研究

87.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研究

88.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研究

89.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财务报告研究

统计学习题经管类 篇7

管理统计学课程是近年来经济管理类专业新开的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经管类学生能够把统计学知识应用到经济管理中来解决实际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有更高的需求,因此管理统计学的开设满足经管类学生及企业的需求。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出现了,同时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改进,出现了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程,这些对传统的管理统计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围绕大数据时代下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对经管类专业管理统计学教学展开研究。

1 大数据时代对管理统计学教学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管理统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意识到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有不同点,其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思想等也有不同,需要当加大应用性教学,使经管类学生能够具有处理大数据的意识和方法。另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软件操作、数据分析能力,需要从根本上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传授理论知识的授课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授课模式。大数据对管理统计学教学的影响主要有:

1.1 影响管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

(1)数据收集方式和内容变化。以往的数据收集方法主要有统计调查和实验方法,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收集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数字、文字等结构化的数据。大数据时代,统计数据的产生方式呈现多样化,如有网站浏览痕迹、监控视频、GPS系统等产生方式,产生的数据多为非结构化数据很难用二维表格表示,如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HTML、各类图像和音频/视频信息等[1]。结构化数据出现,统计数据的收集方式和内容将会改变。

(2)处理数据的对象和方法发生变化。管理统计学中推断统计学的参数估计方法和假设检验方法,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利用样本数据的信息来估计或者计算总体参数情况。大数据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2]。在大数据下,样本即为总体,处理数据不再仅仅依赖样本进行数据的推断统计。另外依靠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发生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法就失去了处理大数据的意义。但一些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如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仍然是是可以使用的。虽然这些传统的分析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大数据领域,但是它们在处理规模较大的数据集合时,效率无法达到用户预期,且难以处理复杂的数据[3],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管理统计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传统的处理数据的方法,还需要掌握一些新的数据处理方法。

1.2 影响管理统计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挑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在传统教学中,授课内容是由教师在课堂完成的,而学生的知识内化是学生通过课后的作业、实验等方式来实现。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各自作为独立团体来自己的“任务”。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统计学知识的讲解,满满一节下来,学生可能对知识点还一知半解。微课、慕课教育方法的出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统计学的知识,这就突破课本和课堂的限制。传统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想,学生是跟随者,新的教学技术的出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微课、慕课等学习资源对知识点随时学习和复习,老师设计项目、布置任务,学生采用组建团队等方式,通过网络学习,完成任务,形成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学的教学模式。

(2)挑战“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管理统计学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中统计学概念、知识点以及方法是或者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但在实际中,为了让学生清楚某些理论和方法的内涵,老师会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这些知识,比如在讲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理解所用的统计量,老师就需要把概率与抽样分布进行讲解,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缩短了实践教学时间。上机实践时间的减少,会使学生只能掌握软件应用的一些“皮毛”,没有掌握将统计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方法和工具,这与开设这门课的初衷相违背。因此,安排大量的上机,才能使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工具,具有数据分析的能力。

2 大数据时代管理统计学改革设想

2.1 大数据时代管理统计教学改革原则

(1)传递大数据统计思想。传统的管理统计学教学中,传递学生统计处理的思想,只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传统的统计学理念来解决实际管理中的问题。大数据时代数据具有海量、结构多样等特点,这和一般意义上的统计学数据是不同的,因此需要让学生在认识一般管理统计学中总体与样本、推断统计、因果关系等内容外,还要具备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无样本性、复杂性、容错性等意识,使学生既有处理一般数据的能力,也具有识别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能力。

(2)加强应用型教学。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变得更加复杂。如何能够利用软件海量的、无规则的数据或者一般统计学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这十分重要。因此,经管类专业管理统计学教学改革应两方面着手,一是以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为目的的理论课教学改革,主要是教授学生掌握分析数据分析的知识,使学生具有分析数据的理论知识;二是以培养学生软件操作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改革,主要使学生掌握操作统计软件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的处理实际问题。因此加大应用型教学,让学生能够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一般统计学数据乃至大数据进行处理,并用统计学理论知识进行数据分析,这是势在必行的。

(3)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微课、慕课的出现,可以使教学方式有“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每章节开始前,通过网络上的包含知识点的微课和慕课,学生进行课程的预习和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只用通过案例来把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运用,让学生进行讨论进而灵活掌握这些知识点。这样对于管理统计学理论课来说,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枯燥的管理统计学知识点,而且可以大大节省时间,进而就增长了管理统计学实践课时间。从管理统计学知识点的接触、学习、掌握、案例应用到上机实践操作,都可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

2.2 大数据时代的管理统计教学改革的内容

2.2.1 基于“慕课+微课”的统计基础知识教学

大数据时代下,经管类专业开设管理统计学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能够利用数据,统计软件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因此对数据的分析能力是不可缺少的。获得统计学的数据之后,如何去分析数据,并利用分析结果去解释相关的现象,也是学习统计学的根本目的[4]。在管理统计学理论授课中,要以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为目的。因此,在授课前,教师需要把每一章节中的重点知识,做成微课或慕课,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项课前预习和学习,这样可以增加对数据分析知识点的讲解时间,大数据时代除了一般统计学知识讲解后,还要增加海量数据收集方法、收集来源等的大数据收集内容;增加海量数据的筛选、海量数据的非常规化处理等方法的数据整理内容。因此在做统计数据类型微课时,除了提到传统的结构化数据类型,如文字、数字等,还要提到大数据时代的非结构化数据,如表格、图片、音频等数据;在做关于数据收集、整理微课时,除了讲解传统的统计学数据搜集整理方法外,收集来源还需要增加大数据方面的数据、资料的来源和收集方法的教学内容;在做数据分析微课时,既要提到传统的数据方法,还有提到大数据处理方法,如:索引、散列等方法。

2.2.2 根据专业背景,利用“微课”实现课程与课程间的衔接

管理统计学作为经管类的专业基础课程,除了有概率论、管理学等先行课程外,具体到每个专业也有其后续课程,比如经济类专业和财会类专业开设的会计电算化、投资学等课程,营销专业开设的市场调查与分析等课程,都需要用到管理统计学中的知识,因此在讲解管理统计学理论知识时,结合不同的专业背景和需求,做成微课,比如根据章节重点,把经济类专业投资学的案例做成微课,吸引学生去思考探索;营销专业需要掌握市场调查问卷设计、统计调查、数据收集以及数据处理、分析的知识,那么就结合市场调查与分析的整个过程,做出一系列微课,让学生课下利用微课对市场调查有更直观的认识。在大数据时代讲解管理类统计学理论知识时,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是很要必要的,利用微课的方式授课可以大大缩短授课时间,并能有效提高效率。

3 大数据时代管理统计实践教学改革

3.1 利用“慕课+微课”,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构

在大数据时代,管理统计学实践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统计知识理论课与软件操作实践课需要进行合理安排。一是在完成理论知识讲解后,就安排上机实践,老师设计的微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理论知识点进行梳理,便于学生复习回顾知识点;(2)通过例子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数据操作分析中,达到理论课指导实践课,实践课复习理论课的目的。二是引入案例教学,统计学教学既强调理论学习,又强调实际操作,而案例教学正是连接统计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5]。因此教师需要针对理论课的内容设计出案例慕课,案例慕课可以使学生在课下按照实验提示和步骤进行案例操作分析和研究,老师只用在课堂上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和分析案例的每一步骤即可。老师设计的案例慕课包括:案例设计的背景,案例设计的目的,案例设计的重点难点,案例设计的步骤,案例的结论,案例的总结等。学生通过案例慕课的学习,课下对案例做出操作分析,课堂上利用案例掌握理论知识点,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熟悉软件应用的双重目的。三是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在实际授课中,使用微课和慕课,可大大优化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安排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可为2:1,或者达到1:1,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来掌握软件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2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不断提高统计软件应用水平

以EXCEL、SPSS、SAS、Eviews等为主的统计软件其在处理一般统计学问题如建模型、预测等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要求学生不断提高软件应用能力。首先除了掌握一般统计学软件的操作,还要有处理海量数据的思想,让学生有不断创新、接触操作新软件的意识,例如针对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微课,包含传统常用的统计软件外,也要提到大数据处理工具,如R,Excel,Rapid miner等工具。其次根据不同专业背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按照“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总结”的思路,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出相关的项目,项目的题目要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研究确定,这既保证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6]。项目一旦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实施数据的收集、数据的筛选分组整理、数据的处理方法的甄选、统计软件的选取与操作,数据结果的分析等完整过程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水平,最后在老师的参与下,对每个学生组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找出存在问题,不断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

4 总结

在经管类管理统计学改革中,要结合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特征和现代教育技术,根据不同专业背景,利用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方法,除了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知识外,更多使其具有大数据的思维,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另外,作为管理统计学的教师,首先要有大数据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有实施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是管理统计学改革的基础。在大数据时代和现代教育方法下,以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为目的的理论教学改革,和以提高学生软件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改革,使经管类学生在大数据时代具有较好的处理管理、经济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怀庆.大数据时代对本科经管类统计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4,31(3):35-37.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袁杰,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张引,陈敏,廖小飞.大数据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z2):216-233.

[4]李春宇.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4(1):254-255.

[5]何丽红.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J].实验室科学,2014,17(6):75-78.

ERP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8

一、ERP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开设ERP课程,必须让学生提前熟悉掌握各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将这些看似独立的专业知识有效整合到一起,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集中运用到ERP管理系统中,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与理解。

(二)熟悉企业的整体流程

ERP为综合实验教学搭建了一个仿真模拟平台。这个平台模拟现代企业内部的整个运作流程,并且将企业运行中所涉及的各项业务以板块的形式展示出来,给经管类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让他们不仅通过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了解企业运作情况,而是可以很直观的深入了解、熟悉、掌握企业内部运作行为的模拟企业行为环境。其中,ERP沙盘的演练,更是将企业浓缩到一个版面内,极大开阔了学生视野,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与链接,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ERP课程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实训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差异性在于:它不是“一对多”的授课模式,更不是按部就班的遵照老师的步骤进行机械化实训操作。ERP综合实训教学体系要求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参与到ERP课程中去,通过分组分版块,逐一进行练习与操作。在模拟企业业务流程的背景下,让学生扮演其中各个部门的主要行为操作人,通过相互协作,真实再现实际营运管理流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ERP综合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实践性教学作为现代高校教学系统里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渐被广大院校重视起来,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目前,许多学校已经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设置了相关的ERP课程,也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作为一项综合性质的实践教学,ERP课程对知识的整合性要求非常高,ERP管理系统里所涉及的所有相关知识,都必须让学生提前掌握。而高校教学存在侧重性,针对各专业展开课程教学,无法兼顾到所涉及知识的其他专业内容,各个学科之间交叉知识点很少。另外,采用ERP教学方式,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库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有些院校经管类专业并没有开设,这样就给ERP实践教学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二)教学师资相对短缺

ERP课程不是专只哪一类课程,而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质的实训课程,这就要求老师的.整体素质必须高,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准确熟悉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然而,高校老师一般并不熟悉企业内部运作,更不可能拥有经营管理的实战经验,也就无从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方面相关的演示与指导。

三、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过程

鉴于ERP软件市场的多元化和各大高校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总结一些学校在ERP平台下开展实验课程所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取得的宝贵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特点,现拟构建出符合我院经管类专业未来发展的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一)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教学大纲与计划

我院要求经管类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ERP软件进行业务操作,注重培养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ERP管理系统处理各项复杂的问题。根据这样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首先,应该明确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比例,有效把握学生对ERP软件整体认知情况。其次,在ERP实验教学大纲中着重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设计实验项目、创造实验项目以及解决实验项目,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任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最后,规划教学进程,以实验模块为单位分开授课,并根据计划内教学目标有重点的突出重要内容,做到层次分明,加深理解。

(二)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极大决定了教学结果的成败,特别是有关实验性课程必须要借助这个“东风”才能够完成高校最终的实践性教学目标。ERP教学任务需整合一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融入一个ERP教学体系中,这就需要单独成立一个ERP教学团队共同来完成这一任务。ERP教学团队中应该分设理论教学、实验指导、软件操作、实习督导、技术维护等不同岗位,分别在不同阶段、不同模块中扮演重要角色,极大提高了教学整体资源的利用率。为了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内容、更好与企业进行双向沟通与合作,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岗位学习与考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的积累与巩固,体验ERP实施的真实效果。同时,也可以引进企业中具有ERP实战经验的人员以他们切身体验给学生进行交流与示范,让学生从中加深对ERP软件的理解。

(三)细化ERP教学内容,分阶段开展实验课程

ERP平台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现代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为了更加有效地完成这一项重大实践课题,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目标,现制定出一套完整的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由于ERP软件的复杂性,高校教师应该分阶段开展教学任务,才能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到ERP管理平台的实用效果。

1.理论知识储备

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安排在大一学期期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理论授课和多媒体软件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关于ERP软件的发展演变,熟悉ERP的基本结构,掌握ERP软件理论操作,以及通过ERP实现对整个企业运营流程管理的核心理念。同时,ERP课程里所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可以同步展开教学,并在ERP理论课上进行有效的串讲与归纳,为了有效开展后续的实验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ERP沙盘模拟

在完成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在大二学期期间内进行ERP沙盘模拟训练。ERP沙盘模拟公司内部的整体结构和运营情况,并将它们完全浓缩展示到模拟沙盘上来,可以清楚反映各个部门的业务活动,直观地展现出企业实际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加深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不仅如此,ERP沙盘能够让学生根据不同兴趣爱好分组、分角色进行实际演练操作,模拟营销、管理、财务、生产、信息、物流等多个重要角色,并采取有效机制、制定决策和战略合作等办法与其他小组共同模拟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活动。采用这种体验式互动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各种环境下企业的生存现状以及实施决策的全过程。

3.ERP软件实战操作

不同于ERP沙盘模拟的身临其境与直观明了,ERP软件模拟系统通过电子技术将许多烦琐的中间步骤以及监控过程都放到后台由系统自动完成。这种情况下,通过大二学期的ERP沙盘模拟实验,能够让学生熟悉、明白整个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对接下来大三学期的ERP软件实战演练是十分必要的。ERP软件实战模拟训练主要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业务数据,模拟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运作情况。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对ERP沙盘模拟下各管理环节的亲身感受,真正学习有关ERP软件的操作与执行。ERP软件平台可以设计不同的企业环境、岗位职能以及业务流程,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模拟的条件去经营一家企业,并在经营的过程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战略统筹规划的能力和寻求企业稳定经营的发展方向。可以说,ERP软件的应用,强化了学生对ERP管理理念的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岗位实习锻炼

到了大四第二学期,是时候检验一下实践教学成果。通过之前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模拟实战经验,学生去企业岗位进行实习锻炼可以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学到宝贵的工作经验,真正体会到ERP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可以联合校外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可以提供大四学生进行上岗、顶岗实习。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实习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了劳动资源,解决了招聘困难的尴尬境遇。

(四)强调考核评价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上一篇:董事述职报告下一篇:语文六上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