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考试题库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学统计学考试题库(精选8篇)

医学统计学考试题库 篇1

设计:对医学研究来说,设计实际上是指制定周密的医学研究计划,通常包括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

1、调查设计一般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统计设计包括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计划。搜集资料的计划在整个设计中占主要地位,一般包括:(1、明确调查目的和确定研究指标;(2、确定研究对象和观察单位;(3、选择调查方法;

(4、决定采取的调查方式;(5、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6、样本含量估计。本文章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探讨血压管理对脑出血预后的的影响。研究指标为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周、2周、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css)及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神经功能评分。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10例,男132例,女78例,年龄(60.3±4.2)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T、MRI明确诊断,入院

时平均出血量(14.78±4.78),排除既往有卒中史且有明显后遗症者$有其他颅内病变及并发其他影响肢体运动、共济功能及言语功能的疾病,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也除外。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应根据a等计算允许误差的最小样本量,从而确定n所需样本量而不是随机指定。

2、实验设计要严格尊循3个原则,即对照、随机和重复原则。本实验研究组(105例)给予规范化血压控制治疗;对照组(105例)给予传统血压治疗。但实验称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 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此处不够谨慎,因为研究对象是患者,首先患者疾病比较复杂,可能并发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脑动脉瘤等,对脑出血的复发及预后均有影响,可重复性差,应绝对控制这些因素。且在临床试验中无论是研究人员或是受试者,都可能为某种原因有意无意的给试验结果带来偏倚,应采用盲法尽量减少此种偏倚。

搜集资料:即选择得到资料的最佳途径和获取完整、准确、可靠资料的过程,但此试验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css)及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神经功能评分,具有主观性,给试验结果带来偏倚。

整理资料:其目的是将搜集到的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计算统计指标和深入分析。资料整理前在次审查,无误后设计分组。

分析资料:根据研究设计的目的、要求、资料的类型和分布特征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常常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进行统计描

述,即计算统计指标,如平均值等;二是进行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部分。此实验处只给出了整体的对比,未给出具体单项对比数据可能不够呢详细。且此表格尚需要进一步完善应给出具体的卡方值,表达可能会更清楚详细。

医学统计学考试题库 篇2

一、《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实践

我们在学习医学统计学初期、接触基本概念和原理时, 可以尽量将这些概念与原理用通俗、形象、稍微夸张的生活实例联系起来, 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对比和剖析, 让看似艰深枯燥的概念原理变得有血有肉、亲近可人, 让逻辑思维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学生的脑海。

(一) 教学案例之一。

讲定量资料的集中趋势指标———平均数时, 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为什么平均数有3种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 为什么不只是小学数学里学过的平均数 (算术均数) 就行了, 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理解集中趋势和平均数的内涵, 不理解这个前提, 很多同学就对后面要讲的3种平均数公式、符号、适用条件等内容就失去了兴趣, 或者勉强听下去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给同学们举一个例子:某地报道该地人均月收入为5000元, 当地百姓都质疑, 互相打听多数人实际只有1000、2000元月收入, 怎么就变成5000元了呢?原来当地有一些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他们的收入非常高, 就把当地总收入抬高了, 一平均就使月收入水平大大提高了, 所以这5000元就是指的是小学数学里学过的平均数, 也就是算术均数的概念, 但是这个数值不能反映人们的实际感觉, 不能反映大多数人的月收入情况, 统计学里面讲的平均数指的就是大多数人所在的水平, 也就是大多数人集中的位置的数值才是平均数, 所以不是简单绝对平均就可以的,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同类型资料选用的平均数是不一样的。这样用来源于生活的但经过加工夸张的例子讲解以后, 同学们会会心一笑, 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对集中趋势和平均数的概念有深刻形象的理解, 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 为后面的学习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教学案例之二。

学习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时, 许多同学对于“小概率思想”和假设检验的结论方式不能理解, 小概率思想是指小概率事件 (P≤0.01或P≤0.05) 在一次试验或一次抽样中基本上不会发生, 即认为概率P=0, 可以跟同学们讲这样的故事:某先生走路途中被绊倒, 起来一看, 绊倒他的竟然是一块金砖, 他欣喜若狂, 赶快打电话给妻子报告, 妻子会说:不可能, 你被一块金砖绊倒的可能性为0。被金子绊倒的可能性确实微乎其微, 是个小概率事件, 而你走一次路被绊倒的可能性就更小, 就可以直接说这个事情 (走路被金砖绊倒) 不可能发生, 即P=0, 这个就是小概率思想。但是你不能太绝对, 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的, 下结论要委婉, 妻子的结论在绝大多数时候是正确的, 但是在某些时候可能是错误的, 像这位先生就真的发生了这个事, 所以要委婉地下结论:可以认为……尚不能认为……。

(三) 教学案例之三。

在解释“同质”和“变异”的概念时, 可以强调“大同小异”, 可以沿用生物学里的“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同质”就类似”遗传”的意思, 如“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生来会打洞”, 这样用“遗传相似”的概念来解释“同质”, 指的就是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一致或大体一致, 而变异也像生物学里“变异”类似, 每个生物体都是有差异的,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在认真解释的基础上再如此用通俗形象的俚语来类比解释抽象的概念, 效果很好。

(四) 教学案例之四。

在讲解“极差 (R) ”时, 其公式是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我们可以联想到比赛时评委打分, 都会“去掉一个最高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 再将剩下的分数平均, 这样可以避免两个极端值的影响, 或以姚明或潘长江的特殊身高会影响到其所在队伍的平均身高值这样的例子来说明R不太稳定、较少应用的特征。

(五) 教学案例之五。

在讲解一些指标的计算公式时, 有时用基本公式, 有时要用加权法、频数表法公式, 可以用商店里八宝粥原料的价钱的制定为例来解释, 八宝粥由好几种价格不一的食材混合起来, 八宝粥原料的定价过程就是加权法的原理, 这样同学们就会很容易理解。

二、《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体会

许多学生在一接触到医学统计学时都会很不适应, 它重在逻辑思维, 与其他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科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截然不同, 许多同学都反映医学统计学枯燥、艰深、难于理解, 令他们无所适从, 以致早早失去学习兴趣, 作为老师, 应该要降低学科“门槛”, 在初期刚接触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应用大量通俗、幽默的生活实例和语言来进行转化, 避免其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 让医学统计学贴近生活, 而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摘不到的星辰”。

其实, 统计学本就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 人们从生活、卫生工作中发现了统计学的原理和规律, 再应用统计学来探究生活中的规律, 我们医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也不应将其游离于生活以外。医学统计学不只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 将日常生活事例融入到学习之中, 以开放、轻松、欢乐的心态来教、学医学统计学,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应该是一个更健康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教学和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顾相伶.护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企业家天地, 2011, 36 (7) :67~68

[2].吴笑雪.高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 2009, 22 (5) :24~25

医学统计学考试题库 篇3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学和医疗卫生服务研究中的基础学科,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是关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近年来,不仅在本科层次开设医学统计学,越来越多的专科院校也将其列为必修课,但存在的问题较多,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内容抽象难懂,公式繁杂,学习吃力,教学起来困难。本文结合我院实际及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成果,谈谈对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现况

我院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三校生、文史类和理工类高考生,医学统计学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只接触到解剖学、生理学等课程,尚未接触临床和检验专业课程。

1.1学生现况。

专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主要在基层医院,面对的是疾病的诊治工作,认为科研离自己太远,对以后的工作帮助不大,虽然老师强调了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但对课程结构不明白,培养目标不明确,思想上缺乏主动性。近年,大学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生源的质量下降,而对于专科学院的学生来说,部分学生缺乏有效地学习方法,难掌握所学知识。多数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且把医学统计学定位为数学课,看到数据就头痛,对课程缺乏兴趣,学习起来困难[1]。课程初期,大部分学生还是有学习激情,但随着课程越来越抽象,内容越来越枯燥,理解越来越困难,有不少学生选择了放弃,主动性逐渐丧失,变成为考试而学,甚至为了考试过关,获得平时成绩,抄作业、实验报告的越来越多。

1.2教学现况。

高职学院的教师多是承担至少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课时多,任务重,对专业的研究不深。我院医学统计学教师都是承担预防医学的教学,兼职讲授医学统计学,都是非数学专业类教师,对统计学的研究不深,也是非师范类教师,教育的方法有待提高。

1.3缺乏合适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能够让学生快速入门,并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当前,面向专科生或高职学生编写的教材非常少,对于高职检验专业来说就更少了,内容缺乏针对性,即便有专科的教材,也是本科教材的缩写版。我院选用的是马斌荣主审的人卫第6版医学统计学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属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第八轮编写教材。

2.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思考

随着医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疾病的研究,越来越依赖于统计分析,而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接触的医学原始资料会越来越多,对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越来越重要,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很必要,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思考:

2.1增强学生认识,明确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

在每门新课的绪论部分,都向学生介绍课程情况和学习方法以及考核方法,也应向学生阐明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现象的科学,是揭示数据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能指导医学生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有效地获取数据、正确的分析数据以及合理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在以后的工作中,从事临床工作或医学研究都离不开统计学,对自身非常重要。教师应避免空谈重要性,在整过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以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为例,强调统计学的重要性。如上交专业、实验报告有少数未交,这也符合小概率事件;教材中有计算错误,也符合小概率事件;查找相关论文,让学生发现统计学应用不当等,这些都在我们身边,统计学并不抽象。

2.2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适合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2]。现今的医学统计学教材,多为本科教材演变而来,或为采用普通高校的本科教材,理论内容过多,实践环节少,缺乏吸引力。应组织相关学校的医学统计学教师经常进行教学研讨,研究高职专科生的特点,分析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组织编写符合实际需要的教材。教材内容应避免理论化,强调实用性,便于学生理解,少一些推导,增加课后习题,并配有答案,增加上机实训操作。

2.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多数教师都是兼职医学统计学教学,教学任务重,尽管如此,也应加强师资培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安排教师集中培训。也可以利用帮扶途径,邀请外校高水平教师到校授课,传授教学经验,选派教师到相关高校去进修。应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师徒”式的指导培养,年轻教师多听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有经验的教师多指导年轻教师,多到课堂,帮助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4改革学生考核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只要体现在应用性和操作性,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调整考核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重考核。实践能力的考核可以从课题考核、课后考核、课前预习、知识掌握、灵活运用程度、个案分析等方面,加深对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加强对学生统计思维、分析问题的初步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反馈于教学,调整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总之,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要掌握学生情况,选好教材,调整授课内容,改革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加强统计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艳.高职高专医学统计学教学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13(9):54-55

[2]段致平,王升等.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现代职业教育,2015(15):20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篇4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是变异指标,但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 ①概念不同;标准差是描述观察值(个体值)之间的变异程度;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②用途不同;标准差常用于表示变量值对均数波动的大小,与均数结合估计参考值范围,计算变异系数,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常用于表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数,样本率)对总体参数(总体均数,总体率)的波动情况,用于估计参数的可信区间,进行假设检验等。③它们与样本含量的关系不同: 当样本含量 n 足够大时,标准差趋向稳定;而标准误随n的增大而减小,甚至趋于0。联系: 标准差,标准误均为变异指标,如果把样本均数看作一个变量值,则样本均数的标准误可称为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当样本含量不变时,标准误与标准差成正比;两者均可与均数结合运用,但描述的内容各不相同。

试述正态分布的特征?

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的频数分布由υ、σ 完全决定。

(1)υ 是正态分布的位置参数,描述正态分布的集中趋势位置。正态分布以 x =υ为对

称轴,左右完全对称。正态分布的均数、中位数、众数相同,均等于υ。

(2)σ描述正态分布资料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σ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σ越小,数

据分布越集中。σ也称为是正态分布的形状参数,σ越大,曲线越扁平,反之,σ越小,曲

线越瘦高。

简述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的联系与区别?

答:

1、区别: ①在资料要求上,回归要求因变量y 服从正态分布,自变量x是可以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一般称为Ⅰ型回归;相关要求两个变量x、y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这种资料若进行回归分析称为Ⅱ型回归。②在应用上,说明两变量间依存变化的数量关系用回归,说明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用相关。

2、联系: ①对一组数据若同时计算r与b,则它们的正负号是一致的;②r与b的假设检验是等价的,即对同一样本,二者的t值相等。③可用回归解释相关。

.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及其两类错误

① 建立假设:包括: H0,称无效假设;H1: 称备择假设;② 确定检验水准:检验水准用α表示,α一般取0.05;③ 计算检验统计量: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使用特定的公式计算;④确定P值:通过统计量及相应的界值表来确定P值;⑤推断结论:如P>α,则接受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如P≤α,则拒绝H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Ⅰ型错误又称第一类错误(type Ⅰ error):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的错误,其概率通常用,为“弃真”,表示。Ⅱ型错误又称第二类错误(type Ⅱ error):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表示。为“存伪”的错误,其概率通常用

3.简述标准差的意义和用途?

标准差是描述变量值离散程度常用的指标,主要用途如下: ①描述变量值的离散程度。两组同类资料(总体或样本)均数相近,标准差大,说明变量值的变异度较大,即各变量值较分散,因而均数代表性较差;反之,标准差较小,说明变量异度较小,各变量值较集中在均数周围,因而均数的代表性较好。②结合均数描述正态分布特征;③结合均数计算变异系数CV;④结合样本含量计算标准误。

抽样误差:由于总体中存在个体变异,随机抽样所得样本仅仅是总体的一部分,从而造成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称抽样误差。

第一类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0所产生的错误,即“弃真”,其概率大小为α。

第二类错误: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所产生的错误,即“存伪”,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一般β是未知的,其大小与α有关。

构成比: 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的观察单位总数)×100%。

率:又称频率指标。它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K。

率的标准化法: 采用一个共同的内部构成标准,把两个或多个样本的不同内部构成调整为共同的内部构成标准, 以消除因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产生的影响,使算得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

计量资料: 用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对象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称为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

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P值:P 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反应结果真实程度,一般以P ≤ 0.05 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认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其含义是样本间的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等于或小于0.05 或0.01。

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 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同质:影响研究指标的主要因素易控制的因素基本上相同。

可信区间:在参数估计时,按一定可信度估计所得的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

率:又称频率指标。它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非参数检验:在统计推断中,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形式, 直接对总体分布位置是否相同进行检验的方法相关系数: 说明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指标,用r表示。

回归系数b: 即回归直线的斜率,它表示当X变动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个单位。

偏回归系数bi: 在其它自变量保持恒定时,Xi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i个单位。

决定系数: 相关系数或复相关系数的平方,即r或R。它表明由于引入有显著性相关的自变量,使总平方和减少的部分,r或R越接近1, 说明引入相关变量的效果越好

医学统计学就业前景 篇5

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统计学主要又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给定一组数据,统计学可以摘要并且描述这份数据,这个用法称作为描述统计学。另外,观察者以数据的形态建立出一个用以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以之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母体,这种用法被称做推断统计学。这两种用法都可以被称作为应用统计学。另外也有一个叫做数理统计学的学科专门用来讨论这门科目背后的理论基础。

所谓“数理统计”并非独立于统计学的新学科,确切地说它是统计学在第三个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名词。概率论是数理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但是它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而属于数学的范畴。

统计学Statistics专业毕业生,国内和国外主要从事的职业:

簿记员、会计和审计员

出纳员

证券、期货以及理财服务代理商

文职人员

精算师

福利管理员

预算分析

成本估算

数据库管理器

财务经理

投资分析师

数学家

数值分析

薪资管理经理

统计师

公卫医师医学统计学辅导:统计表 篇6

统计表与统计图是整理、表达和分析数字资料的重要工具。运用统计表可避免冗长的方案叙述。能把有关的数字列在一起,既便于计算比较,又易于发现错误和遗漏。绘制统计图可使数字资料形象化、通俗易懂,并能把资料的变化趋势和各种现象间的关系明确地表示再现,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明晰的印象。统计图只能表示概数,要想了解准确的数字,仍需看统计表。

统计表

统计表可从广义或狭义上看。广义的统计表包括调查表、登记表、过渡表及表达最后结果的统计表在内。狭义的统计表是指表达统计结果的统计表。下面简述狭义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

一、统计表的构成

从统计表的外形看,可分为标题、标目、线条和数字等;从表的内容上看,又可分为主辞和宾辞两部分。统计表中被说明的事物称为表的主辞,用来说明主辞的统计指标称为表的宾辞,统计表的基本格式如下:

表号标题(包括何时、何地、何事)

备注:

例如:表2.1是某医院用五种检查方法,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其中五种检查方法是统计表的主辞,放在表的左侧横标目位置:而检查数、检出数和检出率是统计指标,为宾辞,放在表的右侧,即纵标目位置。一张设计比较好的统计表, 将主辞和宾辞结合起来,可读成一句完整而通顺的话。如:胃镜检查48例,检出44例,检出率为91.7%等。

浅谈医学论文统计学应用 篇7

1 医学论文统计学应用的现状分析

医学统计学是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 结合医药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 研究实验设计和数字资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科学, 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和卫生事业管理诸多领域。医学科研工作者非常重视论文中的统计学应用问题。虽然如此, 但很多相关人员重视的内容还不够全面, 对实验设计方法和抽样方法重视得不够, 另外掌握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下面从两个主要方面来分析当前医学论文中统计学应用的不完善之处。

1.1 可比性的掌握和应用存在不足

不论在进行医学科研还是在撰写医学论文时, 可比性的应用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现如今医学统计学应用中均衡原则往往被忽视, 尤其是时间对比和研究技术水平的对比经常被忽视。通常医务工作者在进行医学论文撰写时, 虽然会将病例的治疗情况描述的很详尽, 分析的也合情合理, 但经常不介绍对照组, 即使对对照组有所描述, 也对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不能清楚的交代。另外论文中还普遍存在对照组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尤其要指出的是在有些文章中, 由于不合理的对照组设计, 使二者没有可比性, 从而使得出的结论缺乏科学性。

1.2 对随机化原则重视程度不够

可以笼统的说, 医学研究的现象, 大多数是随机现象, 对随机现象进行实验或观察称为随机试验。而前面所提到的随机化原则就是指在实验设计中, 对实验对象的分配和实验次序都是随机安排的。需要指出的是, 大部分医务工作者在撰写论文时, 由于对随机化原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 更有胜者由于完全不了解随机化原则甚至将随机误解为随意、随便, 所以干脆就在写文章时有意的避免随机化原则的使用。举例来说, 在论文中选择所要证明观点的病例时, 忽略了季节、地区、职业、年龄、基础疾病等对疾病的影响, 且病例数少, 因此没有代表性, 所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可靠。有的文章虽然注重了随机性, 但未提及采取什么方法进行随机化研究, 不符合随机化的一般规律, 同样也对临床参考价值没有贡献。

2 完善医学论文统计学应用的具体措施

1) 医务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统计学在对医务工作者进行培养时, 应将统计学视为扫盲和过关的内容之一, 高度重视, 认真学习。由于近年来统计学在不断发展, 这就更要求工作人员不断的进行统计学知识的充实和更新。在撰写论文时, 首先应区别论文是否需要采用统计学, 如果只是解决定性问题或尚不具备定量研究条件者, 就不必也不能作统计分析, 如果牵强附会, 勉强地用统计学, 只能起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效果。但如果需要进行统计处理, 我们提倡在科研设计阶段向统计专家咨询, 争取使文章展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在撰写医学论文时注意灵活应用统计学技巧。首先, 正确描述样本信息, 搞清楚定性和定量这两个基本概念, 对于定性数据, 通过描述应用率、构成比等相对数来定性, 同时可计算其标准误差来描述样本统计量的可靠性;对于定量数据, 可从平均水平和离散程度两方面进行。其次, 把研究设计和搜集资料这两个过程当作撰写医学统计学论文的必要步骤, 如果对研究的设计不够重视, 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数据无法进行统计分析, 甚至结论严重偏性。另外, 如果在数据统计分析之前, 没有搞清楚研究的变量类型, 没有搞清楚研究的设计类型、数据的分布类型和研究目的是什么, 就不可能对统计分析方法做出正确选择。最后, 要经常研究样本, 但要清楚地了解研究样本不是最终目的,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样本的信息来推测总体的特征;

3) 结合科研课题进行统计应用能力训练。评述医学期刊所用统计方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为了不死记硬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灵活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 要经常在撰写论文时注意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实践应用, 也可以经常分析文献中的统计学方法及作者的统计分析过程, 在评述优劣的同时去粗存精, 取长补短。还应从具体实例入手, 使相关工作者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对所学内容能学以致用。当然, 在撰写医学统计学应用论文中, 为了提高统计学应用知识的准确性, 我们不得不借助电子软件, 比如说统计软件之类的。另外, 还由于在撰写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医学论文时, 需要用到复杂的统计学, 如果不通过计算机基本就无法计算, 比如偏相关系数,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之类的非得用软件计算不可。所以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是必须的。总之, 虽然现如今医务工作人员在进行医学科研和撰写论文时对于统计学的应用仍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可比性的掌握和应用存在不足, 对随机化原则重视程度不够等。但只要医务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统计学, 在撰写医学论文时注意灵活应用统计学技巧并结合科研课题进行统计应用能力训练, 就能达到医学论文统计学应用的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熊林平, 陆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学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卫生统计, 2000, 17 (1) .

[2]Zhou X.H., Obuchowski N.A., and McClis h D.K.Statistical Methods in Diagnostic Medicine[M].John wiley&sons, NewYork, NY, 2002.

[3]张文彤.SPSS11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

[4]倪宗瓒.卫生统计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4.

医学统计学考试题库 篇8

关键词:SPSS软件;医学统计学;教学

现代统计学创立于17世纪的欧洲,于20世纪初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入快速发展期。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它能够帮助人类正确分析所占有的信息,从而逐步认识数量化的客观世界,在各领域科学研究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我国卫生部科教司于1983年编印的《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汇编(第一辑)》中已将医学统计学列为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是培养研究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课程之一。

一、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研究生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方法,研究医学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方法的学科,是统计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理论基础较为抽象、深奥。而在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中,大多数医学专业开设的高等数学课程学时有限,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加之不同院校、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医学统计学教学参差不齐,使得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医学生面对抽象的统计学理论、复杂的统计学计算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教学的逐步开展,更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普遍认为统计学枯燥、抽象、难懂,导致自信心不足,极大影响了学习积极性,使得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2.传统医学统计学教学重点难以突出。医学统计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统计设计原则和思维方法,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因此,医学统计学教学重点应该是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用途、统计学处理结果的正确分析及科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而目前医学统计学理论课教学内容陈旧、手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多局限于单个统计学方法的介绍和典型实例的验证,主要教学内容突出體现在公式意义、计算过程等内容的讲解,对统计学方法体系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医学统计学就是数学、就是计算,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统计公式的记忆、结果的精确计算等方面,忽略了统计方法选择、结果解释与评价等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二、SPSS统计软件的优势

SPSS全称为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统计软件包之一,在自然、社会科学各个研究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在统计学理论及实践教学中拥有明显的优势。

1.软件操作方式简便。SPSS统计软件包采用菜单加对话框的操作方式,多数情况下无需使用专用的程序语言,界面设置较为人性化,只需通过鼠标点击即可完成统计分析,更易被非专业人员掌握。其结果输出形式简洁,可读性强,能够通过激活文本、统计图、统计表等编辑器进行编辑,也可直接导出至Word、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系统使用。

2.数据处理功能强大。SPSS统计软件包可以直接读取SPSS、Excel、dBASE、ASCII、Access、Foxpro、SAS等数据文件;能够对数据进行名称、类型、结构等修改,变量变换方式全面;可以合并不同数据库生成新的数据文件;数据库保存、导出形式多样。软件处理数据量大,可以满足各种科研、教学数据分析的需要,并能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

3.统计分析方法全面。SPSS统计软件包通过不断的版本升级,增加新的统计分析模块,完善统计分析功能。目前,SPSS除具有描述性统计、单变量分析、非参数检验、统计图形绘制与编辑等常规统计学分析功能外,还拥有多元相关与回归、Logistic回归、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生存分析、分类树、时间序列分析等完善的多因素统计分析功能,上述功能均可通过菜单实现。对于如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部分菜单中未提供的统计功能,则可以利用简单的编程予以实现,进一步增强了软件的适用性,使SPSS软件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更加灵活高效。

三、SPSS软件融入传统医学统计学教学体会

1.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为SPSS软件进入医学统计学课堂提供了硬件支持。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依靠各种现代化的媒体设备,使传统静态的理论课教学形式动态化,极大地提高了课堂上信息的占有量,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课时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医学统计学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统计软件教学提供了技术平台,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链接灵活调用统计软件参与数据分析,使现代化的计算分析工具与传统的统计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统计理论及方法如何在专业领域中应用,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SPSS软件与医学统计学教学同步进行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相互补充,突出了教学重点。一般情况下,SPSS统计软件常常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研究生或本科生中开设,这容易使软件课教学脱离了统计学基础而成为单纯的软件使用说明,很难使学生对软件有更深入的理解,结果学生在日常使用统计软件时,难免会出现虽然能操作但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方法错误这一现象。将SPSS统计软件引入医学统计学理论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繁杂的公式记忆和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使其注意力转移到对统计学方法的理解和对统计结果的分析判断上,充分体会到统计学解决问题后所带来的快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医学统计学理论、方法的学习也可以提升学生对SPSS软件各种分析功能的认识,实现不同功能的及时比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不同分析方法对统计资料的要求,有效避免统计分析方法的误用,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3.SPSS软件引入医学统计学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培养目标是使医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医学科研中的统计设计、分析与评价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统计思维。传统医学统计学考试受到时间等因素制约,只能就一些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等简单、局限的内容予以考核,却忽略了对统计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考查,不利于综合评价学生的统计学学习水平。将SPSS软件应用到统计学考试过程中,可以使考试内容不受数据量、统计方法种类的限制,使学生专心于严谨的统计学思维过程,而不必分心于机械的计算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最大限度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实现对学生统计学学习水平的科学评价。

总之,将SPSS统计软件教学与传统的医学统计学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统计软件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优势,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还可以保证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良好及评价方法科学。

参考文献:

[1]黄文华,刘晓丹,夏欧东,等.强化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精英[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3):272-274.

[2]宋桂荣.七年制医学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1):76-78.

[3]马桂锋,王金才,杨蕾,等.基于B/S的卫生统计学动态WEB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72-73.

[4]徐媛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统计学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5(1):55-57.

[5]王锐,陈长生,徐勇勇,等.统计软件SPSS教学的经验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5):425-427.

[6]周康,徐秦,薛茜,等.医学统计学课程改革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3,26(4):397-398.

作者简介:史宝林(1973-),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上一篇: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发言稿下一篇:部分学生的家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