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统计学名词解释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旅游统计学名词解释(精选7篇)

旅游统计学名词解释 篇1

2,总体,总体单位,总体,统计所要求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事物的全体,总体单位指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即具有某种共同特征事物的基本单位。

3,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按性质分,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按变异性分a不变标志,b可变标志。

4,变异,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存在具体表现的差异性,变异中,有属性变异与数量变异。

5,变量,把数量变异的名称称为变量,按是否连续,分为连续变量离散变量。

6,指标,表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概念或范畴,1,特征2,可量性3,综合性,7,指标分类,安表现形式分为,总体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安总体特征,数量指标,质量指标.8,总量指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表明某种旅游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

9,相对指标,将两个性质相同或相互联系的指标总值进行对比求得的比率或商数就构成相对指标。

表现形式,无名数与有名数

计算方法,结构相对数=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10,环比发展速度,以报告期的前一期为基期的发展过程比较。11,定期发展速度,以定期为基期的反展过程比较。12,动态数列将某种旅游经济现象指标,在不同时间让其按先后顺序排列得到的数列,又称时间数列。

13学列平均数,动态数列各时期或时点发展水平的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而得,塌缩平均的是现象在不容时期发展水平的差异。

14,统计指数,综合反映所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状况的相对数。

15,因素分析内容,a,相对数分析,b绝对数分析,16,普查,根据经济旅游工作特定目的与任务而专门组织的一次全面调查。

17,统计分组概念,根据被研究对象总体的内在特征,与旅游统计学研究目的,将统计总体按一定标志划分为若干相异的组成部分的一种方法。

18,逐级汇总,按照一定旅游管理机制,由上而下逐级汇总,上级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

19,手工汇总,划分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20,旅游换汇率,我国提供单位本国货币的旅游产品换取的外汇数量。

21,旅游对象物资源,指供旅游者参观游览娱乐修养的地区。条件,a具有旅游价值b经专家坚定,世人公认。C可进入性,d对国际旅游者须经政府批准开放。

22旅游交通,指旅游者利用某种手段途径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空间转移过程,类型,水上陆地,空中。

23,交通统计,a车船数量构成,b车船变动量,c利用维修状况。

旅游统计学名词解释 篇2

2004-2009年,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六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提出了若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 国家旅游局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使乡村旅游成为中国旅游的新亮点。2006年, 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国家旅游局确定全年旅游宣传的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 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在“中国乡村游”基础上, 2007年, 国家旅游局又确定全年旅游主题为“中国和谐城乡游”, 宣传口号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 其内涵更加丰富, 以推动城市和农村实现客源互动、共同繁荣, 促进城乡交流和协调发展。

随着北京市民旅游活动的不断普及, 北京市民形成了三大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出京旅游 (离开北京的国内旅游) 和在京旅游 (主要指市内游和乡村游) 。这三大旅游市场之间已经产生了较强的替代关系, 在三者的竞争中, 北京市民的乡村旅游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同时, 北京郊区、郊县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接待服务体系, 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优势旅游资源, 发展前景良好。对于乡村旅游来说, 其具有最广泛的市民参与性和最大的市场基础, 对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在与出境旅游、出京旅游的对比分析中, 从需求方面可以发现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同时可以发现市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为了满足远离都市嘈杂、享受自然的需要。

二、北京市民乡村旅游的现状与特征

(一) 现状分析

1.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从历史情况来看, 北京市民在京旅游活动规模较大、发展较早, 旅游人数和收入中的很大比例都与乡村旅游有关。1999年, 北京接待本市游客人数就已突破3000万人次, 达到3130万人次;2002年, 本市游客在京旅游花费就已达到57.0亿元。“十五”期间, 北京累计接待本市游客1.8亿人次, 比“九五”期间增长22%;接待本地市民旅游收入总计为283亿元, 比“九五”期间增长70%。

根据北京市农委2004年发布的调查报告, 2/3以上的城市家庭基本每年都进行郊游活动, 且之后的旅游频度将增大。根据调查, 北京市民到郊区进行休闲旅游的情况较为普遍, 有67.3%的被访者每年到郊区休闲旅游, 其中35.1%的被访者每年去郊区休闲旅游的次数为1~2次, 16.9%的被访者为3~5次, 15.3%的被访者多于5次, 另有32.7%的被访者表示从来不去郊区进行休闲旅游。这说明郊区旅游已经是大多数市区居民的休闲方式之一, 但是多数市民每年去郊区休闲旅游的次数并不多。

根据黄金周和全年的统计数据, 可以发现北京市民的乡村旅游活动发展非常迅速。2007、2008、2009年三个“十一”黄金周, 北京市民乡村旅游人数分别为163.5万、197万、275万人次。2007年, 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612.4万人次, 同比增长19.1%;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8亿元, 同比增长27.9%。2008年, 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2703.8万人次, 同比增长3.5%;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9亿元, 同比增长4.8%。2009年上半年, 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196万人次, 同比增长9.3%;乡村旅游总收入达7.8亿元, 同比增长18%;全市直接或间接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人员超过36万人次。

2.乡村旅游形成产业链条

目前, 北京市陆续推出了《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管理公约》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等规划和标准,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乡村旅游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近年来, 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卫生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京郊农村充分利用区位、生态及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出现了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旅游, 形成了家庭旅馆、特色餐饮、观光农园、观光果园、休闲渔场、民俗节庆等乡村旅游产品系列, 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截至2008年, 北京市共有13个区县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 全市共建成了5个乡村旅游示范沟域 (房山区“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沟域、通州区“京东运河湿地休闲带区”沟域等) 、3个乡村旅游新业态混合聚集区 (怀柔区“休闲夜渤海”、密云县“云蒙风情大道”、门头沟区“京西永定河古道”) 、13条乡村旅游沟带 (密云县古北口汤河生态旅游休闲带、温榆河旅游休闲产业带等) 。全市民俗旅游村达到344个, 民俗旅游户发展到2万余户, 从事乡村民俗旅游服务的人员达到6万余人。

2009年, 北京市将投入资金15亿元, 用于荒山造林、生态修复、小流域治理和农民搬迁等工程。目前, 北京郊区县的69条沟的沟域经济规划已经完成, 下一步重点发展10条沟域经济, 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 可以说北京乡村旅游已进入产业升级换代阶段。

(二) 特征分析

1.旅游消费决策渐趋理性

北京市民的旅游消费日渐成熟理性, 一是旅游报名高峰呈现延迟的现象, 市民不再急于早早报名;二是更多市民选择在价格更低、游客更少的淡季和非高峰时期出游, 提前或推后出游时间;三是线路选择上主动避开热点地区, 以一日游、二日游为主;四是成熟的民俗旅游村客源较稳定, 新兴的民俗旅游村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市场考验。

2.出游方式呈现多元化

在稳步增长的客源中, 团队旅游明显减少, 而自助游、自驾游、背包游、家庭游等散客旅游比例在逐步增加。对于市民来说, 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摆脱团队束缚, 自主出外旅游。散客旅游中自驾游比例很高, 自驾车出游的吸引力已远远超过参团出游, 使乡村旅游的半径延伸到北京的13个区县。

3.旅游活动内容多样化

北京市民的乡村旅游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适合各类市民的游客需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乡村旅游已由最初的农家院和度假村形式, 逐步发展到游园、观光、采摘、垂钓、登山、宿营、温泉、养生、民俗活动等为主, 涉及到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从活动内容分析, 游园、观光、美食、采摘等为乡村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从出游时间上看, 每年的“五一”、“十一”、清明、端午、中秋、暑假是乡村旅游的高峰季节, 这与北京的旅游旺季正好相符。

三、北京市民选择乡村旅游的原因与经济学解释

(一) 追求旅游者利益的最大化

北京市民的旅游活动包括三种情况:出境旅游、出京旅游和在京旅游。与出境旅游或出京旅游相比, 乡村旅游更容易实现旅游者利益的最大化。首先, 乡村旅游的费用是最低的, 能够满足旅游者 (尤其是家庭旅游者) 旅游预算的要求, 因而具有支付能力的旅游者规模最大。例如, 北京市旅行社提供的出境旅游价格, 欧洲游、非洲游、美国游、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旅游价格等都在1~3万元之间, 最便宜的东南亚旅游也要几千元;国内长线旅游同样价格不菲。其次, 乡村旅游需要的时间少而且安排灵活, 不仅可以在黄金周出游, 更适于周末休闲度假, 能够满足旅游者对灵活时间安排的要求, 因而具有闲暇时间的旅游者规模最大。最后, 乡村旅游距离近, 可以住宿, 也可以当日往返, 而且交通方便, 免去了长途旅游的精力耗费, 有利于市民恢复体力、获得放松。

对于旅游活动来说, 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费用和精力, 旅游者同样要追求理性的选择, 力求以较少的成本支出获得较大的旅游产品的效用, 乡村旅游的成本是最低的。目前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出游时间过于集中, 尤其是在黄金周, 导致出游交通困难、景区拥挤等旅游质量下降的问题, 给每个外出旅游者造成负的外部性, 同时旅游价格还上升, 使外出旅游的效用大幅下降。因此, 市民的旅游消费更趋于理性选择, 更注重追求旅游的舒适性和回归自然的需求, 从而避开旅游热点地区、避开旅游高峰时期、减少长途旅行。

(二) 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旅游风险

1.有利于解决旅游产品本身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旅游是一种离开居住地前往异地的活动, 由于旅游者不了解异地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情况, 不了解目的地的各种信息, 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成本较高。因此, 旅游者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大, 旅游风险系数较大。北京市民选择乡村旅游, 则可以更方便、更低成本地获得信息, 既可以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 还可以实地考察, 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握旅游过程需要的信息。信息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对自助旅游或散客旅游极为重要。

2.有利于解决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旅行社和目的地的饭店、景区等企业, 往往比旅游者掌握的信息更充分。北京市民选择在郊区旅游, 可以相对容易地了解企业的信誉、经营资质等情况, 可以对他们的产品和价格有充分的比较和选择, 尤其是经过多次重复旅游。而在外地旅游, 故地重游的几率很小, 同一旅游者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由于距离较远, 旅游者对旅游地不熟悉, 如果受到某个商家的欺诈, 往往传播出的是模糊的信息, 而且影响范围十分有限, 新的旅游者还可能面临同样的遭遇。

3.有利于解决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整个市场中, 由于信息不对称使旅游者无法得到每一个目的地的详细动态信息, 他们要做出理性选择是十分困难的。相对而言, 北京市民选择在郊区旅游, 可以从亲朋好友、公共媒体等渠道得到反馈消息, 迅速调整旅游时间、地点等决策, 转换成本比较低。而去外地旅游则很难做到迅速调整, 转换成本比较高, 有时不得不勉强完成旅游活动。

(三) 有利于减少契约不完全性带来的交易成本

对于旅游者来说, 旅游时间越长、距离越远, 则涉及的旅游产品要素和企业就越多。旅游者至少要和一家组团社、若干家地接社等发生直接关系, 与饭店、景区、航空公司等若干家企业发生间接关系, 相应地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契约关系, 如旅游者与旅行社、旅行社与各个旅游产品供应商等。旅游活动存在的各种不可控因素和人为的机会主义等都会使契约难以履行, 容易出现各种违约行为, 使制定契约的费用、监督违约行为的费用和执行契约的费用较高。

相对而言, 北京市民选择在郊区旅游, 旅游时间短、距离短, 涉及的旅游产品要素和企业就少 (很多旅游者不过夜) , 甚至很多采用的是自助游, 可能只与一个目的地企业、组织或个人发生联系。因此, 不需要复杂的旅游合同, 而且发生问题后, 监督旅游合同执行的成本较低。而在外地旅游, 旅游者对当地不熟悉, 监督合同执行的成本比较高, 而且投诉是一个大问题, 旅游者需要对其所受的损失和投诉成本进行权衡, 以决定是否投诉。同时, 由于旅游产品质量难以衡量, 在投诉之后对欺诈行为的取证和鉴定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许多经营者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使欺诈者不易确认, 旅游企业之间可能出现推诿现象。

(四) 源于旅游消费模式的转变

1.由旅行社组织转变为自助旅游

这一转变使旅游者获得更大的自主性。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活动, 摆脱旅行社在组织旅游活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如诱导购物或强迫购物, 导游与游客在对当地的商品了解上体现为信息不对称, 导游对商品的宣传介绍可能会增强旅游者对消费对象的知觉, 影响旅游者的态度, 进而影响其消费行为。另外, 旅游者可以摆脱旅游团队的群体影响。在旅游团这个群体中, 个体有可能受到群体消费行为的影响, 在消费金额、消费动机等方面都与独立决策表现不一致。

2.由团队旅游向散客旅游转变

这一转变使旅游者获得对宝贵的时间资源的支配权。在旅游团队中, 旅游者是没有真正的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旅游者在做旅游决策时, 只会考虑个人或者家庭的闲暇时间。但在团队旅游中, 旅游者就得调整自己的休假时间, 以适应旅行社的行程安排, 这使出游时间选择由个体决定转变为群体决定, 由个体闲暇时间决定转向群体闲暇时间决定。群体闲暇时间的影响因素肯定多于个体, 从而缩小了旅游者的选择范围, 旅游者有强烈的动机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旅游活动。

四、建议

首先, 构建北京市民乡村旅游的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应完善乡村旅游的服务功能, 解决北京市民到郊区旅游的购票、交通、旅游信息提供、投诉处理等问题。因此, 有必要借鉴上海、杭州等地集散中心的经验, 合理进行网点布局和定位其功能, 为市民出游提供方便。2005年,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有限公司成立, 但该中心的网点和旅游线路较少, 且不完全针对乡村旅游。

其次, 重视乡村旅游的教育意义。在开展乡村旅游时, 不应只关注经济收益, 更应关注对市民, 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意义。通过乡村旅游, 使市民了解农村、农业和农民, 了解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促进城乡的和谐发展。

再次, 避免乡村的过度城镇化。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过分迎合旅游者的情况。放弃乡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资源 (尤其是野趣和自然环境) , 一味照搬城镇的模式, 必然导致旅游吸引力的下降。此外, 必须要对乡村旅游进行环境、生态等方面的评估, 避免乡村旅游过度开发、过量接待旅游者。

摘要:近几年北京市民的乡村旅游活动规模不断扩大, 内容不断丰富。北京市民乡村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已形成产业链条。市民旅游消费渐趋合理, 出游方式呈现多元化, 旅游活动内容也呈现多样化。市民选择乡村旅游从经济学原因分析其原因在于追求旅游者利益的最大化、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减少契约不完全性带来的交易成本和旅游消费模式的转变, 因此构建北京市民乡村旅游的服务体系等措施势在必行。

关键词:北京市民,乡村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1]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张辉.旅游经济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2.

[3]宁士敏.中国旅游消费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4] (美)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旅游统计学名词解释 篇3

关键词:零售业态;创新;变迁

文章编号:2095-5960(2016)05-0053-08;中图分类号:F721;文献标识码:A

从2000年至今,中国零售业态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随着20世纪初期邮购、目录销售、自动售货机等业态的兴起,到2005年至2008年间家电零售巨头大规模的全国连锁扩张;从2009年起,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网络零售的迅猛发展,到2012年至今,我国零售业从线下门店到线上渠道的全渠道整合。在这短短的16年里,零售业态呈现出了创新迭出、不同业态此消彼长、不断变迁和融合的发展趋势。

这段时间,也是我国整体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国家从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个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而这些经济变量与零售业态的创新和变迁密切相关。关于零售业态创新和变迁的研究,虽然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从不同企业的个案、不同地区的零售总体发展来解释近十年来我国零售业态的创新和变迁,但是,现有研究尚缺乏宏观经济环境的各个变量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04-2013年的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数据,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从宏观视角解释影响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的因素和变化。

一、文献综述

零售业态(Retailing Format)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式。西方学者在零售业态变迁和演化领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从1958年零售车轮假说提出一直到1976年,零售手风琴假说、真空地带假说、辩证发展假说、零售生命周期假说等先后被提出,然而,这些理论假说都只是从某一个角度对零售业态的变迁过程进行解释,它们可以作为参考,但还应对零售业态的变迁过程进行必要的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学者都试图将各种零售业态演变进行综合,零售业态演化的研究逐渐深入到零售创新研究,研究方法也从理论假说发展为定性研究和实证分析。英国学者Stephen Brown通过英国零售仓库的研究来验证英国零售业态演化和创新的假设。对英国零售业从业者的访谈和统计数据分析表明,零售业态和商业模式都是环境因素影响下的产物,没有一种业态和商业模式是不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与零售创新相比,零售业态有着较长的生命周期。而且,零售业的创新和变迁具有非常强的行业特性,与其他行业有非常大的不同。最为明显的就是,零售业的变化更多是一种持续的、不断调整和适应环境的过程。然而,对于零售业态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除了英国学者,三位西班牙学者通过销售额、投入产出比、市场集中度等统计指标,对1998年至2004年期间的西班牙便利店业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便利店的生产率是不断增长的,但是在不同连锁机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巴西学者通过观察和人员访谈,研究了巴西服装零售业态的演化过程,他们发现,巴西的服装零售业态演化成个四种不同的具体零售形式。总之,各国关于零售业态演化过程的研究目前还是描述性分析,或是以访谈为主的探索性研究,主要原因是大家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缺乏零售业的基础数据。零售企业数据又由于保密等原因很难获取,大大制约了零售领域的研究。因此,一些学者倡导,应该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零售业态数据库,更好地促进各国零售业的横向比较和发展。

我国学者很早就开始介绍西方零售业态演变的研究成果。关于零售业态变迁和演化的影响因素和过程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其试图解释环境与零售业态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环境理论就认为零售业态变迁或革新是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的函数。消费者需求、技术、竞争及法律等环境直接影响到零售业的生存与发展。自然选择理论则认为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特别是消费者、竞争者和技术发生变化时,零售组织也就相应地改变其形式。而且,零售业态的变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仅受目标消费者的构成、支付能力、购买愿望、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制约,还受到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竞争能力、企业资源优劣势的约束,更受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信心信息技术、物流配送、城市建设、社会文化观念、法律法规等发展状况的制约。因此,零售业态的变迁受制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发展真实写照。因此,在研究零售业态变迁和流通创新问题时,应当在一个更为广泛的范围内研究问题,否则在商言商,不利于从本质上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为了更好地分析零售业态演变的过程,鲍观明和叶永彪构建了一个零售业态演变的综合模型,认为业态演变的动因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和零售业内竞争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水平、政府行为或政策、相关技术和消费方式。汪建成和任丽霞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冰箱拥有率、小轿车拥有率等数据人手,分析中国零售业环境的变化和业态变迁的关系。马超通过理论综述,认为影响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六大因素是: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消费者购买力、商业竞争和科学技术。基于SCP框架,汪旭晖认为,零售业的变迁与成长的内在表现是零售业规模的扩大、零售技术的进步和零售产业组织的演进。但是,以上研究都只是基于理论归纳和总结,或只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目前,虽然零售业态研究已经深入到影响零售企业微观经营的因素来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这些研究涵盖了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和判断标准;零售业态适应性的影響因素;零售业态演化的原动力。但由于我国整体上零售业数据的缺失,对于影响我国零售业态演化因素和过程的研究,主要还是理论描述和案例研究。

总之,零售业统计数据的缺失不仅限制了我国零售领域的研究,对于世界零售学者而言都是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使零售学者的研究方法大多集中于理论构建、案例研究、描述性统计等。一方面,这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未来研究的巨大空间。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04-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试图从宏观数据入手,通过计量分析,解释影响我国这十年零售业态变迁和创新的因素和过程。

四、结果分析和局限

对于百货零售业态,可以发现,在14个指标中,只有信息投資和交通投资对于百货零售的商品销售额产生负面影响,其回归系数分别是448.26和11.66;对于主营业务利润,交通投资产生最大的负面影响,其回归系数是114.51;交通投资和信息投资对于该业态的资产有最大的负面影响,其回归系数分别是161.55和92.17。

对于超级市场,上网人数对该业态的商品销售额有最大的负面影响,其回归系数达到了278.39,远超其他的影响因素;交通投资对于超级市场的利润产生最大的负影响,其回归系数是93.06,远大于其他因素;所有指标对于超级市场的资产都产生正向影响。

对于家电和电子产品专门零售,信息投资和交通投资对于该业态的商品销售额产生负面影响,回归系数是333.93和36.75。上网人数、信息投资和交通投资对于该业态的主营业务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回归系数是70.14,23.24和14.93。所有指标对于该业态的资产产生正向影响。

对于无店铺及其他零售,存在两个显著的影响因素:快递量和批发零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它们对于该业态的商品销售额、主营业务利润和资产都有着很强的正向关系,其回归系数分别是653和339.12,是其他变量的三倍以上。而交通投资对于该业态的三个指标都是负面影响。

对于邮购和电子销售,与无店铺及其他零售的结果相似,快递量和批发零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于该业态的商品销售额、主营业务利润和资产有着正向影响,其回归系数分别是422.8和213.95,也是其他变量的三倍以上。信息投资对于邮购和电子销售的主营业务利润是第三大显著影响因素。而交通投资对于该业态的三个指标都是负面影响。

上述结果中,可以发现三个特点:

其一,以投资相关的变量对于零售业态的资产都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批发零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对零售业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二,对于无店铺及其他零售和邮购及电子零售,快递量都与其有着非常直观的正向促进作用。快递量代表物流配送程度,随着国家促进电子商务和新兴业态政策的推出,批发零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对于这两种业态产生积极影响。这些事实都与我们的直觉相符。

其三,对于五种业态的三个指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是负面影响。可能的解释之一是由于交通网络的发展和速度的提升,人们的出行不再受限于过去一两个街区的范围,郊区的购物中心、仓储超市、家居建材市场都吸纳了不少来自于原先商业聚集区的消费者,交通投资提高了人们到出行方便的任意一个零售网点购物的可能性。本文所选择的仅是具有代表性的17种业态中的五种,因此,对于这些业态,交通和仓储方面的投资分散了客流量,促进了零售业态分散化和多元化的发展。

金融统计分析名词解释 篇4

2、信用:信用是商品买卖的延期付款或货币的借贷。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这种借贷行为表现为以偿还为条件的货币或商品的让渡形式,即债权人用这种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按约定日期偿还借款或贷款,并支付利息。

3、金融:金融是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总称。

4、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是根据金融活动的机构单位所从事金融活动的同一性划分的,用以反映参加金融活动的经济主体的特征。它是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的重要组成部分。

5、存款货币银行: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及类似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可以以可转帐支票存款或其他可用于支付的金融工具对其他部门发生负债。存款货币银行可创造派生存款货币。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主要由五类金融机构单位组成: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以及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6、MO:MO是流通中的货币,它来源于中央银行发行的纸钞和辅币。MO的计算公式是:流通中现金=发行货币—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7、M1:M1是由流通中的现金儿活期存款两部分组成,又称狭义货币。其中,流通中的现金即MO,活期存款指可用于转账支付的存款。

8、M2:M2是由货币M1和准货币组成,又称广义货币。准货币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信托存款、委托存款等其他类存款。

9、准货币: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信托存款、委托存款等其他类存款,是广义货币M2的重要组成部分。准货币的流动性低于货币M1。

10、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它在货币供应量增长和紧缩时,分别起扩大和衰减作用。使用的计算机公式是:m= M2/MB,其中MB表示基础货币,m表示货币乘数。

1、证券:证券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一般意义上的证券是指用来证明或设定一定权利的书面凭证,它表明证券持有人或第三者有权取得该证券拥有的特定权益;按照性质的不同,证券可以分为凭证证券和有价证券。

2、二级市场:即证券流通市场,是已发行的证券通过买卖交易实现流通转让的场所。它一般包括两个子市场: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

3、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础是指基金设立后,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基金规模不固定;封闭式基金的基金规模在基金发行前就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的规定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

4、马可维茨有效组合:在构造证券资产组合时,投资者谋求在既定风险水平下具有最高预期收益的证券组合,满足这一要求的组合称为有效组合,也称马可维茨有效组合。

5、外汇:通常所指的外汇是静态意义下的狭义的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进行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币表示的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

6、远期汇率:远期汇率是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实际交割所使用的汇率。

7、J曲线效应:本币贬值后,会促进出口和抑制进口,从而有利于国际收支的改善,但这一改善过程存在着“时滞”现象,表现为短期内国际收支暂时会恶化,但长期来看,在︳Ex+Em ︳<1时,本币贬值使本国的国际收支恶化。

8、马歇尔一勒纳条件: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描述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货币贬值都能达到改善贸易收支的目的。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经济体(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经济体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发生的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综合记录。

2、国际收支平衡:指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基本相等,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3、居民:一个经济体的居民包括该经济体的各级政府及其代表机构,以及在该经济体领土上存在或居住一年(含一年)以上的个人及各在企业和团体。(大使领馆、外交人员、留学人员均一律视为其原经济体的居民而不论其居住时间是否超过一年)

4、经常项目:指商品和服务、收益及经济转移。

5、外债: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非居民的以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为核算单位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6、负债率: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7、贷款行业集中度。贷款行业集中度=最大贷款余额行业贷款额/贷款总额

8、利率敏感性资产:是指那些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收益率或利率能随之发生变化的资产。利率非敏感性资产则指对利率变化不敏感,或者说利息收益不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变化的资产。

1、第二级准备:第二级准备一般指的是银行的证券资产,它的特点是兼顾流动性和盈利性,但流动性一般不如一级准备的流动性强,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存款稳定率:存款稳定率是指银行存款中相对稳定的部分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其计算公式是:存款稳定率=(定期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沉淀率)/存款总额×100%,该指标反映了银行存款的稳定程度,是掌握新增贷款的数额和期限长短的主要依据。

3、资本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是指每单位资本创造的收益额,它是测度商业银行营利能力的关键指标,计算公式为:资本收益率(ROE)=税后净收益/资本总额

4、有效持续期:有效持续期缺口是综合衡量银行风险的指标,计算式是:资产平均有效持有期=(总负债/总资产)×负债平均有效持续期。当其值为正时,如果利率下降,资产价值增加的幅度比负债大,银行的市场价值将会增加,反之如果利率上升,银行的市场价值将会下降;其值为负时相反。

5、净金融投资:核算期内,各部门形成的金融资产总额与形成的负债总额的差额,等于各部门总储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差额。这个差额被称为净金融投资。

1、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指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及金融调控机制的整体概念。

2、金融制度: 金融制度是指涉及金融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体现为有关的国家成文法和非成文法,政府法

规、规章、条例,以及行业公约、行业惯例等。具体包括货币制度、汇率制度、信用制度、银行制度和金融机构制度、利率制度、金融市场的种种制度,以及支付清算制度、金融监管制度和其他。

3、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一般解释为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等。

4、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金融工具发行和流转的场所。

5、金融调控机制: 金融调控机制是指政府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对市场体系所进行的政策性调节的机制。

6、制度化统计分析: 制度化统计分析是针对政府统计部门或较大的专门性研究机构,定期地运用系统的统计数据

和资料,对金融活动整体或某一领域做全面的分析,既要公布一些系统性的统计分析数据,又要公布所做出的分析结论,其中分析的内容包括成就和问题两个方面。

7、专题性统计分析: 专题性统计分析是针对经济发展阶段或发展过程上的某一问题所进行的专门性分析和研究。

8、金融统计指标: 金融统计指标是指反映金融活动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它是以金融理论为基础设计的,也是为

描述金融活动规模、数量关系和进行统计分析直接服务的。

9、金融帐户: 金融帐户实际就是金融统计账户。在形式上,金融帐户采用会计的丁字账户,账户的项目都是统计

指示。账户左方反映金融活动的资产使用,右方反映金融活动的负债来源,其中金融资产的使用是通过各种金融资产的统计指标来反映其使用水平的,金融负债的来源也是通过各种金融负债的统计指标来反映其来源的水平的。资产使用总计和金融负债来源总计是相等的,即保持着账户使用与来源的平衡关系。

10、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 货币与银行统计体系立足于金融机构,通过反映金融机构与其他国民经济机构部

门之间的金融交易以及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的金融交易,核算出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反映货币的创造过程,揭示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原因。11、12、金融机构部门: 主要是指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和辅助性金融活动的机构单位。非货币金融机构: 非货币金融机构是指向其他部门提供除可用于作为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以外的金融服

务。它们不具备创造派生存款货币的机制。我国的非货币金融机构主要包括特定存款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外资金融机构等。

13、特定存款机构: 特定存款机构是指金融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国家开发银行和

中国进出口银行。特定存款机构可以吸收一些特殊性质的存款,如委托存款、信托存款等,但不能对公众开设可用于转帐的活期存款帐户。14、15、16、17、18、货币当局的国外资产: 主要包括货币当局持有的外汇、货币黄金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头寸。货币当局对政府的债权: 主要包括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债,以及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借款、垫款和透支。货币当局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 主要包括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贴现、回购等。货币当局对金融机构的负债: 主要包括存款货币银行在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以及非货币金融机构在中存款货币银行对政府的债权: 主要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央银行的存款。

19、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有货币信贷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又称为高能货币。对应到货币银行统计当中,就是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的储备货币,具体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即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以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邮政储蓄存款(即非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20、21、22、23、24、信贷总量: 信贷总量又称贷款总量,是国内所有金融机构对非金融机构发放的各类贷款之和,统计上与此凭证证券和有价证券: 凭证证券又称无价证券,指本身不能使持券人或第三者取得一定收入的证券;有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它通过证券信用的方式来融通资一级市场: 即证券发行市场,是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和发行程序,向投资者出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它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基对应的是银行概览资产方国内信贷项目下的对非金融部门的债权。价证券是指标有票面金额,证明持券人有权按期取得一定收入并可以自由转让和买卖的所有权或债权凭证。金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支持和推动经济发展,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售新证券所形成的市场。

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对各种产业或股票、债券外汇、货币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25、26、产业的生命周期: 产业的生命周期是指产业由产生到成长再到衰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它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威廉指标(WMS%): 该指标表示的是当天的收盘价在过去的一段日子的全部价格范围内所处的相对位置,阶段,即初级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是一种兼具超卖和强弱分界的指标。它主要的作用在于辅助其他指标确认讯号。计算公式是:n日WMS=[(Hn-Ct)/(Hn-Ln)]×100其中Ct是当天的收盘价,Hn和Ln是最近n日内(包括当天)出现的最高价和最低价。27、28、29、30、31、乖离率(BLAS): 乖离率是价格与价格的移动平均的偏离程度。在股价图上,它是指K线偏离其运动平均股票风险: 股票风险一般是指由于未来价格或者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未来价值偏离预期或预计价值的程股票收益: 股票收益主要是指股票投资所带来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股票所带来的股息(红利)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提供资产定价的描述性模型。它的主要含义是一个资资本市场线: 在证券组合理论中引入无风险资产,并假定投资者可以按照无风险利率进行借贷,无风险资线的比率。计算公式是:BLAS(n)=(收盘价-移动平均(n))/移动平均(n)。度,通常用收益分布的标准差或者变异系数来描述。股票买卖的溢价收入。产的预期收益与衡量该资产的一个尺度(贝塔值)相联系,说明资产的价格是如何依风险而确定的。

产就可以和马柯维茨有效证券组合构成一个新的组合,这些新组合在坐标轴上表现为从纵轴上的无风险利率引出并与马柯维茨有效边界上半部分相切的直线,这就是资本市场线。

32、套利定价模型(APT): 套利定价模型是将股票的收益率与未知数量的未知因素联系,即利用因素模型来描

述资产价格决定因素和均衡价格的形成机理。它的最基本假设就是投资者相信证券I的收益随意受K个共同因素的影响。33、34、外汇汇率: 外汇汇率又称外汇汇价,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也可以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1、100、10000等)来计算折合一种货币的价格。

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1、100、10000等)来计算折合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35、36、买入价和卖出价:买入价即买入汇率,是银行从同业或客户那里买入外汇时使用的汇率。卖出价即卖出汇基础汇率和套算汇率: 基础汇率是一国所制定的本国货币与基准货币(往往是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选择率,是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买入价和卖出价是从银行的角度考虑的。

关键货币往往是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中的主要货币,并且与本国的国际收支活动关系最为紧密。套算汇率是在基础汇率的基础上套算出来的本币与非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37、38、浮动汇率: 浮动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不由官方制定,而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实际汇率:实际汇率是在名义汇率的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汇率。从计算方法上看,它是在现期名可自由浮动,官方在汇率出现过度波动时才出面干预市场。

义汇率的基础上用过去一段时期两种货币各自的通货膨胀率(物价指数上涨幅度)来加以校正,从而得出实际的而不是名义的汇率水平及汇率变化程度。39、40、41、42、43、综合汇率变动率: 综合汇率变动率是根据一国货币和其他各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幅度,用各国在该国对外贸结汇: 结汇是指外汇收入所有者将其外汇收入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按一定汇率付给等值的售汇: 售汇是指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用汇单位和个人,按一定汇率收取本币的行为,售汇使用的汇率资本与金融项目: 主要指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获得和出让以及生产性的资产和负债。直接投资: 指一经济体居民对另一经济体居民、企业以获得持久利益为目的的投资。它包括企业建立之初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各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作为权数,加权计算出的汇率变动率。本币的行为,结汇所使用的汇率是买入价。是卖出价。的原始投资,也包括直接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之间及与其附属企业之间的所有交易。包括股东投资、收益再投资及其他形式的投资。44、45、证券投资: 指一经济体居民对另一经济体的证券投资行为,包括不属于直接投资的股权性证券,如股票和储备资产: 指由中央当局掌握的能够直接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直接用于市场干预以影响货币汇率或达到其债务性证券,如国债、公司债、票据、货币市场工具、金融创新工具,如期权等。

他目的的国外资产。它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包括货币和存款以及证券)和其他债权。46、47、48、49、50、51、52、53、国际投资头寸: 它是反映在一给定的日期(如年末)一经济体对世界其他经济体的金融资产及负债情况的统国际贸易统计: 一国进出境全部商品的情况,包括其数量、金额,主要通过进出口商或代理商向国际贸易国际交易报告体系: 记录每一笔国际收支现金交易(通过国内银行账户或外国银行账户)和非现金交易以及外汇收支: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对方可接受的货币必须同其他国家立即结清的各种债务率: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外汇总收入(商品劳务出口)的比率。偿债率: 指一国还债额(年偿还外债本息额)占当年该国外汇总收入(商品劳务出口)的比率。外汇储备适度规模: 指现有的储备额能在特定固定汇率上融通其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预料之外的国际收支信贷资金运用率: 是指贷款余额或发放额占信贷资金总额的比例,反映信贷资金在一定时期内的运用或利

本期贷款余额(累计发放额)本期信贷资金平均余额计报表。统计当局报告而形成。存量的情况,由编制者向银行布置报表和由企业直接填报来完成。到期支付的款项。逆差,同时使该国持有储备的成本与收益相等。用程度: 信贷资金运用率=

其中本期信贷资金平均余额是报告期内的平均指标。54、55、56、=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该指标可衡量利率的变动对银行净利息第一级准备: 银行的第一级准备是指银行资产中最具有流动性的速动资产,它包括现金资产、存放中央银存款周转次数: 存款周转次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存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存款周转次数收入的影响程度。当其值为正时,利率上升会使净利息收入增加,利率下降会使净利率收入降低;反之亦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存放同业的款项,其特点是流动性强但收益率较低。(基期存款余额报告期存款收入发生额)存款周转次数越高,期周转速度越快。报告期存款平均余额

57、主动负债与被动负债: 主动负债是银行以债务人的身份,为了满足其流动性或新增资产扩张的需要而积

极主动地举借的债务。主动负债主要包括银行向外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及再贴现等。被动负债则是指银行相对以比较被动的形式接受的负债,主要指的是存款性负债。主动负债及被动负债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负债过程中银行的作用是否积极。

58、银行资金边际成本:是指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资产所支付的成本,其计算公式为:银行资金边际成本

=(新增利息+新增其他开支)/新增资产

59、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运营过程中,按照客观经济规模,运用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管理

手段,对经营的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的计划、控制与调节,使之在总量上平衡、结构上优化,从而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协调平衡。60、61、62、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没有足够的现金和借款能力而无法满足客户提款、净贷款需求和其他现金需求的危险,风险识别: 是指商业银行在其宏观和微观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识别出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净保费附加法: 是最早的定价方法,即保费=净保费+附加费。净保费是指保险公司在不考虑费用支出和利银行将被迫以高昂的代价借入应急资金,从而降低其收益的风险。或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和估计、风险控制的基础,对银行经营者至关重要。

润获得的情况下,为保证正常的损失赔偿和支付所应收取的保费金额。附加费是指保险企业经营保险业务所需的各种费用和适当的利润。63、64、65、现金流量定价法: 指是在定价时预测某一险种在未来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并据此反映该产品逐年盈利变化均衡净保费:在用净保费附加法计算保费时,如果每年的保费和保额相等,解得的净保费就叫做均衡净保险责任准备金:以保险契约为依据,为将来发生的给付而提供的基金,就是保险责任准备金。责任准情况。它根据预先设定的利润目标,不断调整保费使得利润符合目标,满足该目标的保费也就是最终保费。保费。

备金是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的负债,并不是保险公司的收入。它是保险公司依据事故发生的风险大小进行的合理分配。66、67、现金偿付能力: 现金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拥有足够的资产在公司停止运营时保证投保人所有合同规定的情景集:情景集就是一组情景的集合,情景就是一组利息率曲线集合,而每一组利息率曲线就是对不同期责任和他们在合同以外合理的预期回报。一般是通过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来保证公司的现金偿付能力的。

限的无风险投资产品的回报率的集合,在各个国家往往是不同期限的政府债券对应回报率。它用于分析公司的现金偿付能力。68、69、出险率:是指某一风险发生的概率,它是保险公司定价、责任准备金计算及其他重要环节的基础。如死亡修匀不足和修匀过度:数据修匀中,如果过于强调数据的忠实性,使得曲线凸凹不平,甚至会发生歧异,险产品中的死亡率、疾病险产品中的发病率等。

称修匀不足;同样,过于强调修匀的平滑性,而使数据失真,称修匀过度。在数据修匀中,要使平滑性和忠实性两相兼顾。70、71、资金流量核算:资金流量核算是采用复式账户或矩阵账户的形式,反映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之间以及国内与国外之间在核算期内所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的规模。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部门由中央银行以及从事金融媒介、保险以及金融辅助活动的常住法人企业组

成。非金融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不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企业组成。

72、住户部门: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其中包含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个体经济企业。

旅游统计学名词解释 篇5

12年7月

31.记账方法32.明细分类科目33.自制原始凭证34.调整账户35.财产清查 12年4月

31.试算平衡32.汇总原始凭证33.备查账簿34.结账35.会计规范 11年7月

31.过账32.原始凭证33.会计账簿34.财务费用35.实地盘存制 11年4月

31.会计要素32.财务报告33.会计职业道德34.会计凭证传递35.特种日记账 10年7月

31.总分类账簿32.账项调整33.外来原始凭证34.平行登记35.资产负债表 10年4月

31.会计科目32.收付实现制33.会计职业道德34.利润35.现金日记账 09年7月

31.会计凭证32.会计报表33.复式记账法34.会计档案35.财产清查 09年4月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 篇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农、林、牧、渔业的统计范围是:(1)农业 包括农作物种植业和其他农业。农作物种植业 包括谷物、豆类、薯类、棉、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药材、瓜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以及茶园、桑园、果园的生产经营。其他农业 包括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纤维、树胶、树脂、油料以及柴草、野生药材、菌类等及农民家庭兼营的商品性工业。(2)林业 包括林木的栽培(不包括茶园、桑园和果园的栽培、管理和收获等活动)、林产品的采集和村及村以下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竹木采伐。(3)牧业 包括除渔业养殖以外的一切动物饲养和放牧以及野生动物的捕猎和饲养。(4)渔业 包括水生动物和海藻类植物的养殖和捕捞。从所有制看,包括国有经济的各种专业农(农、林、牧、渔)场以及国家各级机关团体学校、科研机构、部队经营的农业;集体所有制的乡镇村各级办农场;农村各种经济组织经营的农、林、牧、渔业以及工矿企业家属集体经营的农业;农民家庭自营的农林牧渔业及兼营商品性工业等。

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1957年以前的农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厩肥和农民自给性手工业(如农民自制衣服、鞋、袜,自己从事粮食初步加工等)。1958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林业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产值;牧业中取消费厩肥产值;副业中取消了农民自给性手工业产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产值;渔业中增加了海洋捕捞水产品产值。1980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在副业中增加了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商品部分的产值。从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办工业产值划归工业。从1993年起,取消副业。将野生动物的捕猎划入牧业,野生植物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划归农业。

粮食产量

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家属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大豆。其产量计算方法,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及以后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做为粮食统计。其他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

油料产量

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不包括大豆,也不包括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花生以带壳干花生计算。水产品产量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的捕捞量。包括海水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以及内陆水域的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不包括淡水生植物。猪、牛、羊肉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即胴体重)的重量。

耕地面积

指年初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除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外,还包括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面积。但不包括属于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同时还包括因遭灾而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种一公顷算一公顷。

有效灌溉面积

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当年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农用化肥施用量

指本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折纯法化肥施用量是把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三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一百成份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

农业机械总动力

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包括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运输机械、植物保护机械、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和其他农业机械〔内燃机按引擎马力折成瓦(特)计算,电动机按功率折成瓦(特)计算〕。不包括专门用于乡、镇、村、组办工业、基本建设、非农业运输、科学试验和教学等非农业生产方面用的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农林牧渔业劳动力指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劳动的劳动力。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

指本期期初(末)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国营农场、农民个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大牲畜、猪、羊、家禽等畜禽的存栏头(只)数。谷物指籽实主要供作粮食的作物。这类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和其他谷物,不包括豆类和薯类作物。

(一)农林牧渔业基础情况

乡镇个数:指农村中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乡一级行政区划的数量。不包括城关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工矿区。

村委会个数:指农村中经上级政府批准,按居住地区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个数。含城关镇中的村。

乡村户数: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乡村人口数: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以上(16周岁)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

乡村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16岁以上实际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人员,既包括劳动年龄内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员,也包括超过劳动年龄但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员。但不包括户口在家的在外学生、现役军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不包括待业人员和家务劳动者。从业人员年龄为16岁以上。从业人员按从事主业时间最长(时间相同按收入)分为农业从业人员、工业从业人员、建筑业从业人员、交运仓储及邮政从业人员、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与零售业从业人员、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其他行业从业人员。

年末耕地总资源: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田地。包括当年实际耕种的熟地;新开荒且已种植的地;“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三年以上的“海涂”、“湖田”;弃耕、休闲不满三年,随时可以复耕的地;因灾害或其他因素,虽然当年内未种植农作物但仍可复耕的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附带种植桑树、果树和其他林的地;年年进行耕耘种草的地;南方小于1米、北方小于2米宽的沟、渠、路、田埂。不包括:因灾害或其他因素,已不能复耕的地;弃耕、休闲满三年的地,或者虽不满三年,但已经成为荒地的土地;不进行耕耘,种植牧草已成为永久性草地的土地;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地、芦苇地、天然草场等;以混凝土等铺设的温室、玻璃室,导致栽培的植物体与地面隔绝的基地。

常用耕地:指耕地总资源中专门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进行耕种、能够正常收获的土地。包括当年实际耕种的熟地;弃耕、休闲不满三年,随时可以复耕的地;开荒利用三年以上的地;南方小于1米、北方小于2米宽的沟、渠、路、田埂。不包括临时种植农作物的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在河套、湖畔、库区临时开发的成片或零星土地;也不包括已列为国家和省(区、市)退耕计划但仍临时耕种的土地。常用耕地分为基本农田和零星可用耕地。

水田:指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因天旱暂时没有蓄水而改种旱地作物的,或实行水稻和旱地作物轮种的(如水稻和小麦、油菜、蚕豆等轮种),仍计为水田。

水浇地:指旱地中有一定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由于雨水充足在当年暂时没有进行灌溉的水浇地,也应包括在内。没有灌溉设施的引洪淤灌的耕地,不算水浇地。

临时性耕地:指在常用耕地以外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不能正常收获的土地。包括临时种植农作物的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在河套、湖畔、库区临时开发种植农作物的成片或零星土地。根据我国《水土保护法》规定,现在临时种植农作物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环北京、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等地区临时开垦种植农作物,易造成水土流失及沙化的土地,已列为国家或地方退耕还林还草规划,近年也要逐步退耕。这部分临时性耕地又称待退的临时性耕地。

当年新开荒地:指报告内已种上农作物的新开荒地;已开垦但尚未耕种的土地,因实际上没有利用,不计算为耕地面积。

农用机械总动力合计: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各种动力总和,包括耕作机械、农用排灌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林业机械、畜牧机械、渔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机械等。从事农副产品初级加工的村、户工业的机械动力也应包括在内。

有效灌溉面积: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农村用电量:指本内,扣除在农村中的国有经济单位的用电量以后的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全年用电总量(计量单位千瓦小时,按全年累计数统计),既包括国家电网供电量,也包括农村自办电站供电量。

乡村办水电站:指乡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办的水电站。不论其是否与其它电网并网,均应统计在内。

装机容量:指乡村水电站装备的所有电机的设备容量。如某水电站有两台各50千瓦的发电机,则该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为100千瓦。

发电量:指乡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办的水电站全部发电机组年内实际发电总量,一般都小于装机容量。

农用化肥施用量:指本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学肥料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即各类化学肥料的实际施用数量按其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比例折成百分之百计算。

折纯量=实物量×某种化肥有效成份含量的百分比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防寒、保温、保湿等使用的塑料薄膜,包括温室塑料大棚和地膜使用量。

地膜:指主要用于种植业生产中,对于田畦覆盖,以保持低温,减少蒸发,防冻防盐渍。统计时按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分别统计。使用量按实际使用量统计,覆盖面积板块地膜本身覆盖的面积和操作畦间的未覆盖面积,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乘使用次数统计。

农药使用量: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防止病虫害使用的化学药物数量,包括购买的核自产自用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以及其他化学农药,但不包括兽药、渔业用药以及土农药。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按实物量计算。

农用柴油使用量: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农业机械消耗的各种型号的柴油,不管是购进还是借入,均按实际消耗掉的柴油数量由消耗方进行统计,不包括调拨出和借出的柴油。

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由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非耕地上,也不论面积大小,均应统计。按标准亩口径统计。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指英国在本日历内收获农产品的作物的播种面积之和。计算公式为: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上年秋冬播作物面积+本年春播作物面积+本年夏播作物面积=本年夏收作物播种面积+本年秋收作物播种面积

农作物受旱面积等于从播种面积中减去下列三项后的面积:一是因灾减产九成以上的面积;二是因基建等原因而毁掉的面积;三是对多年生作物还减去当年未收获产品的面积。

复种指数:指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指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对耕地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复种指数表示耕地在一年内被用被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计算公式为:

复种指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绿肥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年末)×100%

农作物总产量是指本内生产的各种农作物总产量,不论是耕地上或非耕地的农作物产量,都应该统计在内,不得遗漏。

农作物产量应统计全社会的产量。不仅要把国有农场等国有经济和乡(村)集体经济的农作物产量统计在内,还要把农民自留地,工矿企业职工家属办的农场等生产的农作物产量统计在内。不仅要把卖给国家的农作物产量统计在内,还要把生产单位自产自用的农作物产量统计在内。

粮食总产量:指谷物(稻谷、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谷子、稞大麦、荞麦等)、薯类(甘薯、马铃薯等)和豆类(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等)的产品数量。其计算方法,大、中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不作为粮食统计。

谷物产量:指禾本科的稻谷、小麦、玉米、高粱、栗等作物的产量。

薯类产量:指用作粮食的薯芋类作物的生产量,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产量。

豆类产量:指用作粮食的豆料作物生产量,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产量。

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等油料,不包括大豆、木本油和野生油料。花生以带壳的干花生计算。

棉花产量:指棉花的生产量,按皮棉计算。3公斤籽棉折1公斤皮棉,不包括木棉。

麻类产量:指全部麻类作物的生产量。苎麻以刮皮后的干麻计算;黄红麻以生皮计算。

糖类产量:指甘蔗的生产量,以蔗杆计算。

烟叶产量:包括烤烟和晒烟的生产量合计,均以干烟叶计算。

药材产量:指人工栽培的各种药材的产量,不包括野生药材。

蔬菜产量:指各种蔬菜的生产量,以鲜菜计算。蔬菜包括叶菜类、瓜菜类、块根及块茎类、茄果菜类、葱蒜类、菜用豆类、水生菜类、食用菌、其他蔬菜等九大类。① 叶菜类;包括菠菜、油菜、韭菜、大白菜等;②瓜菜类:包括冬瓜、丝瓜、黄瓜等;③块根、块茎类:包括萝卜、胡萝卜、生姜、芥菜等;④茄果菜类:包括茄子、青椒、番茄等;⑤葱蒜类:包括大葱、洋葱、大蒜等;⑥菜用豆类:包括四季豆、豇豆等;⑦水生菜类:包括莲藕、茭白、荸荠等;⑧食用菌(干鲜混合);⑨其他蔬菜:如椿芽等。

绿肥作物:指在某种作物开花前后,利用它的嫩绿茎叶作为肥料的作物,如紫云英(即红花草)、以及专门种植作为绿肥用的蚕豆、豌豆、黄豆等。如果原计划作为绿肥作物的蚕豆、豌豆、黄豆等,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改为收取产品,在上报农作物产量时,应将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计入粮食、油料作物项下。

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的主要用于喂养牲畜的作物,如苜蓿等。有些地方在饲养地上种植的粮食作物,除种植目的就是作为青饲料用的可作为饲料作物统计以外,收获粮食产品后作为饲料的,仍应列入粮食作物项下,不得列入饲料作物内。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面积上收获农产品的数量,简称单产。

单产=农作物总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收获面积,或农作物实际占用耕地面积)

食用菌总产量:目前暂按干鲜混合统计,其主要用途为干品的如香菇、白木耳、黑木耳、茶树菇等按干品统计;其主要用途为鲜品的如蘑菇、草菇、金针菇、凤尾菇等按鲜品统计。具体食用菇占用耕地面积是指香菇、蘑菇、金针菇等搭架、搭棚种植,以及为方便生产而设置的附属设施所占用的耕地面积,与其他农作物间、套种的可按比例折算。食用菌总产量的统计时间按日历统计,可采用当地收购部门及食用菌加工部门的收购数量或典型调查推算取得。

茶叶产量:指本内生产的全部茶叶产量。包括从成片茶园和零星种植的茶树以及荒芜为垦复的茶树上所采摘的全部产量。不论自食的或出售的,都应统计在内。茶叶的产量按经过初步加工的干毛茶的重量计算。由于加工毛茶的方法不同,有分为红毛茶、绿毛茶、乌龙茶、紧压茶、其他茶。

水果总产量:指包括园林水果(老口径水果)产量与瓜果类产量之和。

园林水果:指在专业性果园、林地及零星种植果树上生产的水果(老口径水果),不论自食或出售的,都应计算在内。但不包括瓜果类,如主要作为蔬菜食用的藕、西红柿等,也不包括采集的野生水果。

水果的产量按鲜果计算,干枣、葡萄干、柿饼、桔饼等应统一折成鲜果计算。

年末实有菜园、果园面积:指成片种植的茶园、果园面积,包括原有的、垦复得和本年新植定株的面积以及调查时虽已荒芜、但只要稍加开垦、修整和培育后就能恢复生产的面积。不论树龄大小,也不论当年由有无得到收益,都要包括在内。茶园、果园面积中,不包括培育幼苗的苗圃面积。

造林面积:指报告期内在荒山、荒地、荒滩上新植的成片造林面积,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和其它林地的面积。无论是乔木林还是灌木林,凡是年末调查时经过检查验收成活率达85%以上的林地面积均应统计。但不包括补植面积、治沙种面积、经济林垦复面积、迹地更新和次生林面积。零星植树不应折算统计为造林面积,但水旁、路旁连续植栽一侧在四行以上,连续面积超过一亩以上,均应统计为造林面积。

退耕造林面积:指坡度在25度以上(含25度)的耕地停止种植农作物,并进行造林,经过检查验收成活率达85%以上的面积。

迹地更新面积:森林经过采伐或者遭受火灾毁损以后,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尚未更新的地面,称为迹地。在新、旧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面积(包括乔木林和灌木林)称迹地更新面积。迹地更新面积不包括未经人工措施的天然更新面积以及补植面积。

封山育林面积:指为达到恢复森林的目的,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灌丛、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荒山、荒地等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划界封禁,禁止或者限制开荒、砍柴或者其他有害于林木生长的人畜活动等人工辅助措施的面积。封山育林面积指实际封禁的面积,包括当年新封和历年封禁至本年尚未开放的面积。具体包括: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有林地封育和灌木林地封育、有林地封育和灌木林地封育,但不包括为保护新幼林而进行的临时性的封山。

零星(四旁)植树:指在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等零星栽植的树木和成活的株树。耕地上的零星植树株树也包括在内。

育苗面积:指为造林和迹地更新培育苗木所实际利用的苗圃面积。包括新育苗面积、留床面积、移植面积三部分,以及用于育苗的临时性灌溉排水设施和苗床间步道的面积。不包括苗圃休闲地、固定性或永久性灌溉排水设施和道路、建筑物等面积。育苗面积应全部实测。自1990年9月起,国家统计局与原林业部规定,营养杯、营养砖育苗,可折算育苗面积。并规定育苗面积不包括死亡的育苗面积。

当年苗木产量:指当年出圃的播种苗、插条苗、插根苗、嫁接苗、移植苗以及营养杯苗、营养砖苗的Ⅰ、Ⅱ级合格苗总量。苗木如当年进行移植并出圃,则应计算移植苗的出圃数量,不得重复计算。当年苗木产量包括出圃假植的苗木。

幼苗抚育实际面积:指报告期内在同一块幼林地上,不论重复作业几次按一次计算。

幼林抚育作业面积:指受抚育幼林的实际面积与抚育次数的乘积之和而言,用亩次来表示。如幼林三亩,年内抚育了三次,其作用面积即为九亩次。如果这三亩幼林中,有二亩只抚育了二次,其余一亩抚育了三次,其作业面积即为七亩次。

成林抚育面积:只为了合理地调整林木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密度、分布空间等),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对郁闭度已达0.3以上(不含0.3)的天然林(包括次生林)人工林(经济林自开始解实起算成林),进行抚育间伐、修枝、松土等抚育工作的面积。抚育面积按实际面积统计。

林产品产量:指从人工栽培的竹木上,不经砍伐竹木的根而取得的各种林产品数量。包括生漆、棕片、五倍子、松脂、笋干、油桐籽、油茶籽、乌桕子、核桃、板栗等各种林木籽实以及修剪竹木所获得的枝叶(如荆条、柳条、蒲葵叶)等。不包括桑叶、茶叶、水果.也不包括野生的林产品。如果某些林产品人工栽培的和野生的混在一起.不易划分,则应根据它的主要来源决定其应计人林产品统计中,还是其他农业内用采集野生植物果实统计中,但不要两方面都算,以免重复。

竹木采伐:指全社会竹木采伐量,包括商品材和自产自用材。

当年(期内)出栏的肉猪头数:指当年(报告期内)乡、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国有农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供屠宰并已出栏的全部肉猪头数,包括出售和自食的部分。肉猪包括瘦肉型猪,但不包括个别地区习惯吃的“烤小堵”或出口的“乳猪”。

当年(期内)出售与自宰的肉用牛:指当年(报告期内)乡、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国有农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供屠宰并已出栏的(包括出售和自食的)肉用牛。淘汰的耕牛、奶牛也应计算在内。

当年(期内)出售与自宰的肉用羊:指当年(报告期内)乡、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国有农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供屠宰并已出栏的(包括出售和自食的)肉用羊。剥皮后作肉用的羊和淘汰的奶羊等也应计算在内。

出栏率:指分析饲养牲畜、特别是饲养肉用牲畜向社会提供畜产品数量多少的指标,它反映畜群周围的快慢,反映饲养牲畜产品的经济效果和生产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出栏率=出栏头数(包括出售和自宰的)÷期初头数(可用上期末头数代替)×100%

肉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的畜禽肉产量。即屠宰后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的重量,也叫胴体重。兔、禽肉产量按屠宰后去毛和肉脏后的重量计算。一般平均每头猪胴体重70公斤、牛100公斤、羊14公斤、家禽兽15公斤。上述猪、牛、羊、禽的单位胴体重是通过典型凋查取得,供各地计算畜禽肉产量时参考。

牛奶产量、羊奶产量:指全社会产量,包括出售和农牧民自食部分。无论是纯种牛、杂种牛、黄牛或兼用牛产的奶,无论如何奶山羊、绵羊或其他改良羊所产的奶都要计算中心产量。牛犊、羊羔直接吮食部分,不统计产量。

蜂蜜产量:指本内生产而且已经收获的全部蜂蜜产量,但喂给蜂群的蜜不能作为产量统计。蜂蜜的产量应按蜂群的所有者在原饲养地进行统计。

禽蛋产量:指鸡、鸭、鹅三种家禽的禽蛋产量,包括出售和农民自食、自用部分(如种蛋)。

年末实有桑园面积:指成片种植的桑园面积,包括原有的、垦复的和本的新植定株的面积.以及调查时虽已荒芜,但只要稍加开垦、修整和培育后就能恢复生产的面积,不论树龄大小,也不论当年有无得到收益,都要包括在内。桑园面积中也包括以桑树造林、起水土保持作用的成片桑园面积在内。以产桑椹为主而不用于养蚕的桑园,也应计人年末实有桑园面积中。桑园面积中,不包括培育幼苗的苗圃面积。零星种植的桑树,不必折算面积。

蚕茧产量:指本年内生产的全部蚕茧产量,无论自用的或出售的,都应计算在内。在计算产量时,要把土茧、改良茧和种茧包括在内,桑蚕茧、柞蚕茧均按鲜茧计算,木薯蚕茧和蓖麻蚕茧等的产量均按茧壳的重量计算。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指本期(报告期)期初(末),农村与城市的全部率禽存栏头(只)数。除科学研究单位专门用于试验研究的牲畜和军马以外,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国有农场、农民、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各种畜禽,不分大小、公母、品种、用途,一律包括在内。专业运输组织的运输用牲畜也应包括在内。但商业部门库存的和运输途中的活牲畜不进行统计。

从事农事劳役的牲畜:指本内实际投入田间生产活动,如从事耕翻、播种、中耕、浇水、施肥、送粪、拉运等农活的役畜,不包括由于年岁太小或已经衰老实际没有干农活的牲畜,也不包括专门用于其他生产(如碾米、磨面)和用于专业性运输的牲畜。有的牲畜如有时参加田间劳役,有时参加其他劳役。则只包括其中主要和经常参加田间劳役的头数。

能繁殖的母畜:指已经达到生殖年龄、有生殖能力的母畜,不论是否配种受胎,均应算作能繁殖的母畜。有的母畜虽未达到或已经超过生殖年龄,但实际上配种受胎的,也应算作能繁殖的母畜。有的母畜虽在生殖年龄内但已经丧失生殖能力的则不要统计在内。母畜生殖年龄的标准:一般是2岁以上的牛、9个月能上能下的猪、1岁以上的羊。

渔业养殖面积:指经常进行经营活动的水产品养殖的水面面积。养殖水面面积包括海水养殖面积(利用滩涂、浅海、港湾,放养各种水产品的人工养殖水面面积)和内陆水面养殖面积(已放养鱼苗、鱼种等水产品苗种并进行人工饲养中管理的池塘、湖泊、水库、河沟及其他养殖水面面积)。

淡水养殖面积:指已放养鱼苗、鱼种等水产品苗种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池塘、湖泊、水库、沟渠的养殖水面面积。淡水养殖面积中不应包括稻田养鱼面积。

有些池塘、湖泊、水库、河沟,虽然指定专人管理,也放养了一些鱼苗,但起捕的鱼类中,人工养殖的各种淡水鱼不足百分之三十,不计算养殖面积,这部分产量也不计算为养殖产量,应统计为淡水捕捞产量。

对一些大江、大河、大湖投放苗种或灌江纳苗只进行一般的繁殖保护,增殖水产资源的,不应统计为养殖面积。

统计池塘、湖泊、水库的养殖面积时,按天然形成和历史习惯来区分。

水产品产量:指本内捕捞的水产品(包括人工养殖并捕获的水产品和捕捞天然生长的水产品)产量。捕捞多少。就算多少产量,不论自食或出售的,都应计算在内。有些渔船年内出海捕鱼至年底十二月三十一日尚未回来,为了便于统计,其产量可以等返航时计算在下的产量内,不作本产量统计。水产品产量由生产单位所在地进行统计。到外地捕鱼而产品又在外地出售的,其产量应统计在本地的水产产量中,外地不统计该产品的生产量。同理,本地的水产品产量中也不包括外地渔船到本地停泊出售的数量,以免重复计算。

用作继续扩大再生产的水产品(如鱼苗、鱼种、亲鱼、鱼饵及转塘鱼、存塘鱼等)不作水产品产量统计。在渔业生产单位出售以前已经变质的水产品,不论是改作饲养肥料还是其他用途,也不作水产品产量统计。

淡水产品产量:指淡水湖泊、水库、河沟和池塘以及其他淡水水域内捕捞的淡水产品产量。包括鱼类、虾蟹类、贝类,但不包括淡水水生植物。其中:

鱼类:包括各种淡水鱼(如鲤鱼、鲫鱼、鲭鱼、草鱼、鲢鱼、鲟鱼、鲥鱼、鳜鱼、白鱼、银鱼等)。黄鳝、泥鳅、龟鳖、江豚、蛙类(只限于人工养殖的)也按淡水鱼产量计算。

虾蟹类:包括各种淡水虾和蟹。

贝类:包括蚌、田螺及其他个别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

养殖产量:指从淡水养殖中捕捞的产量。

捕捞产量:指捕捞天然生长的水产品产量。

花卉种植面积:指在大田种植的花卉面积。不包括设施及盆栽花卉。

蔬菜大棚:指由塑料膜覆盖,人能在内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大棚,按占地而积计算。

(二)农林牧渔业综合计算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是观察农林牧渔业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研究农林牧渔业内部比例关系、农林牧渔业与工业、农林牧渔业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计算农林牧渔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

农业产值:包括谷物和其他作物、蔬菜园艺作物、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以及中药材四部分的产值。

谷物、薯类、豆类产值:按各种产品主副产品的产量乘以单价的方法计算。豆类包括大豆、绿豆、红小豆、蚕豆、豌豆、芸豆等豆类作物的主副产品。大豆具体指黄豆、黑豆、青豆三类。薯类包括红薯、马铃薯等薯类作物的主副产品,不包括芋头、木薯等。大中城市(50万人以上和省会所在的城市)郊区(市辖区.不包括市辖县)作为蔬菜青吃的毛豆、蚕豆、豌豆和马铃薯(土豆、洋芋)等按蔬菜计算产值,其他地区一律按豆类、薯类计算产值,薯类计算产值。如果缺乏副产品产量和价格资料,副产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主副产品的比例来推算。目前,我国粮食作物产值包括谷物、薯类、豆类作物产值。

油料产值:包括花生果(带壳的干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和其他油料作物主副产品的产值。但不包括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的产值。

棉花产值:指籽棉和棉杆等主副产品的产值,但不包括木棉。

麻类产值:包括黄红麻、苎麻、线(大)麻、亚麻、苘麻、剑麻和其他麻的主副产品产值。但不包括野生麻类产值。

糖类产值:包括甘蔗的蔗杆产值,甜菜的块根产值。甘蔗包括糖蔗和果蔗,甜菜不管块根用途如何,都要计算在内。

烟叶产值:包括烤烟、晒(土)烟等干烟叶的产值。

其他农作物产值:包括青饲料、绿肥、牧草、桑叶及采集的野生植物等的产值。这些作物的产值一般以产量乘单价计算。青饲料和绿肥一般没有价格,也缺乏产量数据,其产值计算可按播种面积乘平均每亩种植成本来计算。种植成本是指种植作物所耗用的种子、肥料、农药、修理费、机耕费等费用。每亩种植成本可用抽样调查(或重点调查)的方法取得,播种面积可从农业生产年报取得。桑叶产值按饲养家蚕用的桑叶量乘价格计算;而饲养用桑叶量可以根据生产每担蚕茧耗用的桑叶数量来计算。野生植物采集的产值按采集的各种野生药材、纤维原料、油料、淀粉原料等原料产品(即未经加工)的数量乘这些产品的单价计算。产量数字可从收购部门了解并应加上自留部分。

蔬菜产值:包括叶菜类、瓜菜类、块根、块茎菜类、茄果菜类、葱蒜类、菜用豆类、水生菜类、食用菌类及其他蔬菜的产值。按各种蔬菜的产量分别乘以这些蔬菜的价格计算。其中食用菌类产值按各种食用菌类产量(干鲜混合)分别乘其单价计算。

花卉及其他园艺作物产值:计算商品性的鲜切花和盆栽类观赏植物的价值。城市中生产鲜花的企业产值按销售额计算,乡村及农户为出售而培植的花卉,按出售收入计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直接用商品量乘价格的方法计算;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工商、税务、农业等部门了解,或者通过住户调查资料进行推算。

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产值:按各种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的产量分别乘其价格计算。

中药材产值:指人工种植的金银花、红花、黄芪、甘草、枸杞等各种药材的主、副产品产值。如果缺乏产量资料,可以按种植面积推算;也可以和收购部门研究,按收购额推算。

林业产值:包括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木材竹材采运以及林产品三部分的产值。

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目前采用以费用代替生长量计算产值,即按从事人造林木各项生产活动的成本计算。也就是说,先从林业生产统计报表中取得下列六项资料①育苗面积;②造林面积;③零星植树株数;③迹地更新面积;⑤幼林抚育面积;⑥成林抚育面积。然后分别乘以上述各项生产活动的每亩成本求得(零星植树按每株成本计算)。林业生产中的其他费用,如造林前的调查设计费用和护林防火费用等和林木生长的关系比较间接不包括在内。按新的行业分类标准,零星植树、迹地更新、幼林抚育、成林抚育等项作业归在林木的抚育和管理小类。

木材、竹材采运产值:包括木材采运、竹材采运产值。指对林木和竹木的采伐,并将其运出山场至贮木场的生产活动。2003年以前,林业产值中仅包括村及村以下木材、竹材的采运活动,从2003年定期报表开始,原来划归工业部门的木材竹材采运活动划归林业。因此,该指标为全社会口径木材、竹材的采运活动,木材、竹材的产量资料,可以从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年报中取得,其产值按各种林术、竹材采伐产量乘以产品价格计算。

林产品产值:林产品是指从天然林和人工林地进行的、不需砍伐而取得的各种林木产品和其他野生林产品的采集活动。各种林产品的产值按产量乘价格计算,不包括桑叶、茶叶、水果和食用菌的产值,它们是属于种植业的产值。林产品的产量资料,可以从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年报中取得。

牧业产值:包括牲畜饲养、猪饲养、家禽饲养、狩猎和捕捉动物以及其他畜牧业五部分的产值。

牲畜饲养产值:包括年内出栏的牛、羊、马、驴、骡等主要牲畜的产值和奶、毛绒等牲畜产品的产值。牲畜的产值均按出栏量计算,包括淘汰的耕畜、奶牛。牧区冬季饿死、冻死的羊只,三头折一头成年羊计算产值。死亡的只数只在牧区计算,而且只算冬季死亡只数,农区一般不必计算。

牲畜的产值=本年牲畜出栏(出售和自宰)头数×每头牲畜平均毛重×单价(毛重)

各种牲畜产品的产值按各种牲畜产品的产量乘该产品的价格计算。

牛奶、羊奶产量中只包括人工挤出的数量,牛犊、羊羔直接吮食的数量不应计算。羊毛、驼毛、鬃毛、肠衣等产量中不包括屠宰牲畜后所获得的产品。

牲畜出栏和牲畜产品产量资料,可以从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报表中取得。出肉率由省统一调查确定。

猪的饲养产值:包括出栏肉猪的产值和猪的副产品产值。出栏肉猪的产值按出栏头数乘以平均每头的价格计算。猪的副产品产值不包括肉猪屠宰后所获得的副产品。

本年肉猪出栏头数与猪肉产量由当年畜牧生产统计年报中取得,出肉率由省统一调查确定。

家禽饲养产值:家禽饲养的产值包括家禽主产品的产值和蛋类、羽绒等家禽副产品的产值。家禽产值一般可按各种家禽的出栏只数乘成年家禽价格计算;蛋类产量包括孵雏用的种蛋数量在内;宰杀后所获得的羽绒等产品就不应当再算产值。

狩猎和捕捉动物产值:包括野生动物的捕捉、兽皮、毛皮的生产。按捕猎所得产品(如虎皮、豹皮、狐皮、鹿皮、鹿角、野鸡、野鸭等)的数量乘以价格汁算。其产量可从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年报中取得,但应注意,不要把人工饲养的产值包括在内。

其他畜牧业产值:按产品乘以价格计算。对于以取得毛皮为目的的毛皮兽饲养业,以毛皮产量乘价格计算产量。其他动物急性病的产品产量一部分可以从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报表中取得,一部分可以从收购部门了解。

渔业产值: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及其他四部分的产值。淡水产品产值:按捕捞的天然淡不产品和淡水养殖的水生动物产品产量乘以这些产品的价格计算。没有捕获而留在水中的数量不计算产值;鱼苗和鱼种的培育是渔业生产的一个过程,不是渔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因此不计算渔业产值。

从外地购回水产品屯养后出售,不能计算产值。它已属商业活动的一部分,就如食品站收购肥猪代宰代售一样道理,而且产地已经计算在渔业产值内,应避免重复。

计算渔业产值所需的各种产量资料,可从水产统计报表中取得。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产值等于农林牧渔服务业营业收入。普查年份资料来源于基本单位普查,非普查年份主要是通过测算增加值,然后用上增加值率来反推得到产值。

农林牧渔服务业不变价产值用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产值除以以1990年为100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现价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指在农林牧渔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计算中间消耗有两个原则:一是其计算的口径径范围要与总产值保持一致,即与总产值相对应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二是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低值易耗品。某些小农具即使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但价值在50元以下,也作为中间消耗处理。固定资产的消耗,则不应计人中间消耗而以折旧形式直接计入增加值。中间消耗分为对物质产品消耗和生产服务支出。

物质消耗:指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和发生的各项支出的费用。按实际购买价格计算。

生产服务支出:指生产过程中,各部门对农林牧渔生产提供的劳动服务。

旅游统计国际建议及对我国的启示 篇7

一、旅游统计国际建议

旅游的相关概念和定义的国际建议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目前,世界旅游组织作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协调相关的国际组织起草国际旅游统计建议。

《2008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及《2008年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①是目前旅游统计方面两个最重要的国际标准和规范。这两份国际标准强调相互结合,在旅游统计的基本概念、产业与产品分类体系、游客分类、旅游消费与供给的测度等方面保持一致。《2008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聚焦于游客活动及按货币和非货币指标对游客进行的计量,包含了旅游各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提供了旅游统计的基本框架;《2008年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提供了测度旅游经济贡献的框架,并提供了将旅游统计与《国民账户体系2008》相联系的标准。现对两个国际建议分别说明。

(一)旅游统计基本框架

1. 与旅游统计相关的概念框架。

旅游作为一种需求方的现象,对经济的贡献可以从游客活动及其对获取货物和服务的影响角度来测量。从供给方观察,可以将旅游理解为主要为了满足游客需求的一系列生产活动,或者由游客消费其大部分产出的一系列生产活动。《2008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建议从需求方和供给方两个方面编制旅游统计,以便为分析旅游及其经济贡献提供更好的统计基础。表1列出了旅游统计的基本概念框架。

旅行指旅行者的活动。“旅行者”指不管目的如何和持续时间多长,往返于两个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人。游客指出于任何主要目的(商务、休闲或其他个人目的,而非在被访国家或地点受聘于某个居民实体),在持续时间不足1年的期间内,出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某个主要目的地的旅行者。旅游指游客的活动。旅游是旅行的一部分,游客是旅行者的一部分。对于旅游与旅行,游客与旅行者的区分,对于旅游统计至关重要。

2. 与旅游统计相关的分类。

(1)旅游形式分类。对于某个国家(基准国)及其居民来说,《2008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建议通过以下3种基本形式对旅游进行区分:

国内旅游,包括居民游客在基准国内的活动,该活动为本国旅游的一部分,或出境旅游出行的一部分。

入境旅游,包括非本国游客在入境旅游期间在基准国内的活动。

出境旅游,包括本国居民游客在基准国外的活动,该活动为出境旅游的一部分,或本国旅游出行的一部分。

与以上3种基本旅游形式对应,游客分为国内游客、入境游客和出境游客,旅游支出分为国内旅游支出、入境旅游支出和出境旅游支出。

(2)旅游支出分类。旅游支出指为了旅游性出行和在旅游出行期间,为获取消费品和服务而支付的金额,以及供自己使用或馈赠的贵重物品的金额,包括游客自身的支出,以及由他人支付的支出。由于旅游支出的产品分类通常基于游客直接提供的信息,为了便于游客理解和填报,最常见的方法是要求游客根据其目的对支出进行分类,《2008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建议旅游统计与分析中,采用如下分类,该分类符合《按目的划分的个人消费分类》(COICOP)。

①套餐旅行、套餐度假和套餐旅游

②膳宿

③餐饮

④本地交通

⑤国际交通

⑥娱乐、文化和体育活动

⑦购物

⑧其他

(3)旅游产品和生产活动分类。旅游产品,主要指属于旅游支出对象的产品,即游客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生产活动,指服务于游客并且与游客直接联系的主要生产活动。旅游特色产品指至少满足以下一项标准的产品:①产品的旅游支出应在总旅游支出中占有显著份额;②产品的旅游支出应在经济体内该产品的供应中占有显著比重,即如果没有游客,该产品的供应将不再有意义。旅游特色活动指以生产旅游特色产品为代表的活动,旅游特色活动构成了旅游产业。旅游特色产品和旅游特色活动一般作为国际比较的核心类别。

《2008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提供了根据上述8个支出分类进行分组的,以《产品总分类》(CPC)和《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为基础的可作为国际比较的旅游特色产品和旅游特色活动列表,涉及141个CPC小类产品及对应的活动。表2是用于旅游卫星账户各表中的旅游特色消费产品和活动类别,对应于旅游特色产品及相应的旅游特色活动,其中1~10类是国际比较的核心类别,11、12为国家特有类别,每个国家可以利用国家特有的旅游特色产品和活动,完善本国的旅游产品和活动。

(二)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TSA)统计框架

1. 概述。

旅游卫星账户是指在国民账户之外,按照国民账户的概念和分类单独设立的一个账户,从需求角度和供给角度分别测度旅游消费和旅游供给,并通过一系列账户、表和总量测度旅游活动的直接经济贡献以及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分之间的联系。《2008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国民账户体系2008》(SNA2008)《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BPM6)和《2008年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在基本概念上保持一致,旅游卫星账户就建立在这种一致性之上。完整的旅游卫星账户可以提供:

(1)宏观经济总量,如旅游业直接总增加值、旅游消费总额等,用以说明旅游业的规模以及直接经济贡献;

(2)旅游消费的详细数据,以及这种消费是通过哪些产业、如何通过国内攻击和进口加以满足的,并考察这些旅游消费和供给是如何连接的;

(3)旅游业的详细生产账户,旅游就业、旅游产业与其他生产性经济活动的联系;

(4)关于旅游业的经济数据与其他非货币信息之间的联系,如游客人数、停留时间、旅行目的等。

2. 旅游卫星账户表式。

根据《2008年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旅游卫星账户由10张表组成,这10张表来自《国民账户体系2008》的供给使用表。包括3张旅游支出,表1、2和3分别侧重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按产品和游客种类分列;表4将境内旅游支出(入境旅游支出和国内旅游支出)与旅游消费的其他部分结合起来,得到境内旅游消费总量;表5列示了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生产账户。形式上符合《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的格式;表6是旅游卫星账户的体系的核心,详细描述了旅游供给和消费,并且得到旅游业直接增加值这一总量;表7关于旅游产业的就业情况;表8关于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旅游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9是按产品和政府级别分类的旅游业公共消费;表10为一些关于旅游的非货币指标,包括旅游人次、住宿设施接待能力、交通工具等。《2008年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建议根据原始数据的情况分阶段编制旅游卫星账户。

3. 主要总量指标。

(1)境内旅游支出:指在编制国境内游客的旅游支出。

(2)境内旅游消费:除了境内旅游支出外,境内旅游消费还包括与自用度假住宿相关的服务、旅游实物社会转移以及其他的虚拟消费。

(3)旅游产业总增加值:属于旅游产业的所有基层单位的增加值合计,而不管其产出是否全部提供给游客。

(4)旅游业直接增加值:指编制国的旅游产业及其他产业为满足境内旅游消费需求、在向游客直接提供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增加值。该指标一般用于作为旅游经济影响的国际比较。

(5)旅游业就业:指旅游产业或其他产业生产,与游客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严格相关的就业,这种就业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得到。

(6)旅游业固定资本形成:旅游业驱动的投资可分为以下3个主要类型,旅游业专有固定资产、旅游产业在非旅游业专有固定资产上的投资、旅游业相关的基础设施,旅游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可根据分析侧重点形成不同的总量。

二、我国现行旅游统计体系

(一)常规旅游统计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旅游局遵循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颁布的《旅游统计的方法建议》开始建立我国的旅游统计制度,经过30多年发展,数次修订,形成目前《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目前常规旅游统计工作主要包括旅游行业统计和旅游市场统计两部分,由国家旅游局负责组织实施。

1. 旅游行业统计。

统计范围为旅行社、星级宾馆和旅游景区等传统旅游企业,调查指标主要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和财务经营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基层单位基本情况、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及入境游客情况、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情况、旅行社财务状况、星级饭店接待情况、星级饭店财务情况、旅游景区接待情况、旅游景区财务情况,以及旅游教育培训情况等。

2. 旅游市场统计。

包括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旅游市场的统计调查。国内旅游抽样调查为季度调查,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抽样调查两个部分,采用电话调查方式,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国内游客人数、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城镇居民旅游花费、农村居民旅游花费。入境旅游统计,全国入境旅游总人次通过公安部对各边检口岸入境人次数汇总得到,各省(区、市)的入境旅游者过夜人次数通过汇总住宿设施的相关接待数据得到。入境游客支出,通过入境游客花费情况抽样调查推算,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入境游客人数、入境过夜游客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及构成。出境居民人数统计,包括出境总人数,旅行社组团出境旅游人数等。数据来自于公安部出入境统计。

(二)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

国家统计局2015年7月颁布《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5)》,该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旅游及相关产业特征有关活动的再分类。该分类参考了《2008年国际旅游统计建议》关于旅游活动的定义和范围,还考虑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旅游活动的特点、特色,纳入了如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就医保健旅游服务、旅游教育服务等活动。作为我国旅游领域的第一个“统计分类”,该分类首次明确了旅游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建立起旅游产业与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分类是开展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等工作的基础。同年,国家统计局按照《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对2013年、2014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进行了核算。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进行核算。核算所需的数据来源于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和旅游及相关产业消费结构一次性调查结果。主要结果是:2014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7524亿元,比2013年增长11.5%(未扣除价格因素),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3.3个百分点,比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现价增速高0.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33%,比2013年提高0.13个百分点。

三、对我国旅游统计的启示

我国的旅游统计体系与旅游统计国际建议相比,在旅游统计概念框架、指标范围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

我国目前的旅游统计非货币指标较多,旅游常规统计内容多为非经济指标,旅游人数指标、住宿业、旅行社、景区等行业规模指标在旅游统计中所占比重较大。旅游支出类指标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分类比较笼统。对于旅游就业、旅游固定资本形成等方面的统计还相对薄弱。根据旅游统计国际建议,旅游统计指标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旅游需求的指标,包括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旅游支出和旅游消费。第二部分为关于旅游供给的指标,即描述那些提供游客所购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的指标,包括各个旅游产业对旅游产品的提供,按行业分列的总产出、中间消耗、增加值,以及就业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第三部分为一些描述旅游特征的非货币指标,包括按旅游方式、游客类别、停留时间统计的旅游次数;关于住宿业的规模指标;交通工具以及属于旅游产业基层单位的数量和规模等。建议参考国际建议,完善我国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丰富价值量指标,实现与国民账户的衔接,对旅游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定量评估、监测和预警。

(二)建立能够及时反映旅游活动对经济影响的总量指标

《2008年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指出:一种活动的经济影响通常用该活动产生的增加值来计量,这种计量能够确保在比较和汇总不同生产活动时不发生重复。对于反映旅游业发展状况的指标,常规旅游统计一直围绕旅游收入开展统计调查,多年来,旅游界一直使用旅游总收入,即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和,作为衡量旅游业发展的指标。但是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看,旅游总收入既不等同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最终消费概念,也不等同于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增加值概念,属于生产法中总产出的概念,不属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因此无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

2015年,国家统计局首次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对2013年、2014年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进行核算,从增加值角度测算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但目前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核算还存在着核算周期长,时效性不强等问题,建议尽快建立与三次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②相对应的核算方法,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反映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此外,建议对分地区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方法进行探索,统一核算方法,增强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三)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统计

1. 建立出境旅游支出统计体系。

我国入境旅游统计和国内旅游统计随着入境旅游市场和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分别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1997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开放以来,一直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即双双位居全球第一,从出境旅游市场开放到全球第一位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但是,与迅猛发展的出境游市场不相称的是,我国一直未建立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的消费特征和消费评价的出境旅游消费调查。目前,出境旅游数据一部分来自于公安部出入境统计,主要指标包括出境人次、目的、出境方式、首站目的地等,另一部分出境消费数据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银行卡境外消费等可获得的数据进行推算,有必要尽快建立出境旅游支出统计体系。

2. 完善国内旅游统计。

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大旅游市场统计制度的建立基本遵循国际建议,能满足国家级反映这两大市场的统计数据需求和用于国际比较的数据需求。入境旅游统计国家与地方在调查方法、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推算方法等方面基本一致,因此入境旅游数据国家和地方基本一致、可比。但是,对于国内旅游市场统计,一方面国内旅游市场近年来迅速繁荣壮大,另一方面相关的统计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地方接待统计,国家与地方采用的抽样调查方法、统计角度完全不同,造成国家与地方数据不一致,各地之间无法进行横向比较,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

(四)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拓展数据来源

目前我国旅游统计主要采用定期报表、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数据。国内旅游2008年前采用住户调查,2008年开始采用电话调查,对被调查对象采取回忆式调查方式,回忆式调查可能使调查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国家级和地区级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使得数据无法衔接。数据来源以统计报表或调查直接获取数据为主。《2008年旅游统计国际建议》建议可以利用行政记录和经济普查来收集旅游数据,将不同来源的数据结合起来,带来更全面的信息。

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旅游网站、社交网络、移动运营商、旅游监管部门每时每刻都在生产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挖掘分析后可以用来进行游客客源地分析、停留时间统计、游客行为分析等,大数据可以作为旅游统计的数据来源之一。但现阶段由于标准不统一和分析手段的制约,导致这些数据的利用率低下。可以通过构建旅游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研究制定旅游元数据标准,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更好的发挥数据的应用效能。

摘要:旅游统计是全面测度旅游发展,评估旅游活动对经济影响,制定和实施旅游政策的基础。《2008国际旅游统计建议》及《2008年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是联合国关于旅游统计的最新国际建议。本文梳理了旅游统计国际建议及我国旅游统计现状,提出应遵循国际建议,完善我国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改进调查方法,丰富数据来源,促进旅游统计一致性等建议。

关键词:旅游统计,旅游卫星账户,国际旅游统计

参考文献

[1]联合国.2008年国际旅游统计建议,2011年.

[2]联合国.2008年旅游附属账户:建议的方法框架,2011年.

[3]旅游统计调查制度,2015年9月.

[4]常莉,康蓉,李树民.世界旅游组织与我国旅游统计体系的比较,统计研究,2005.

[5]马仪亮.对旅游业几个重要问题的经济学分析,经济地理,2011.

上一篇:共产党员是一面旗帜下一篇:问道课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