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授统计学复习题(共8篇)
2004.
31. 某小学随机抽取五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一项新的数学教学法实验,获得了一系列实验测试数
据,如附表1所示。请按要求从中选择50名学生,将其实验前测试的数学成绩编制成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相应的直条图和多边图。选择学生的原则将在授课后布置
2. 请计算上述50名学生前测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S,并据此给出该校五年级学生这次数学
测试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的点估计,以及平均成绩的95%的置信区间。
3. 试确定与你学号相同的学生的数学前测成绩在这50名学生中的相对位置(提示:先求相对
分数,再查表)。
4. 根据上述50名学生的测试结果,在实验前,可否认为该校五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
浓?(理论假定:当学生的学习态度为“认真、一般、较差”的比例达到“5:4:1” 时,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0.05)
5.6. 根据上述50名学生的测试结果,试检验该校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 0.05)。对你的学号以后的十名学生,试绘制他们在实验前后的数学测验成绩的相关散布图,计算其
相应的Pearson相关系数r,并对所得的结果做简要的文字分析。
7. 假如对该校所在的某市五年级学生作了相同的试前测试,平均成绩为88分。就这次测试而
言,可否认为该校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全市水平相同( =0.01)?
8. 根据这次实验的前测结果,请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检验该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
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9. 假定你选择上述50名学生作了该项新的数学教学法实验, 实验前后的测试结果如表中的数
据所示, 请据此检验该种新教法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0.01)。
1. 题量与难度:
每年都必考一道概率大题,分值为12分,位置在第18~20题之间,难度中等或者容易.有的年份还有一道关于统计的小题,如2007年全国1卷文科13题、2007年全国2卷文科13题、2007年全国2卷理科14题(正态分布试题).
2. 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概率统计大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对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但由于题目是实际问题,叙述往往较长,不少考生读完题后对题意不甚了解,对题目中的事件及其关系也认识不清,从而无从下笔.故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各种情境的概率大题都要有所训练.
3. 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近几年高考对运算能力的考查力度有增大的趋势.对于概率题,其中的数字计算要求往往较高,考生经常算错,从而导致后面的解答也出错.为此,平时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一次算对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运算技能.
4. 概率大题的解题步骤:
(1)明确事件的确切含义.理科还要特别注意随机变量能取哪些值,取的各个值分别代表什么事件.(2)确定事件类型.把所求事件及其关系归结为下列五种事件中的某一种,并应用相应的公式求解:①等可能事件:P(A)=;②互斥事件:P(A+B)=P(A)+P(B);③对立事件P(A)=1-P(A);④独立事件:(A·B)=P(A)·P(B);⑤n次独立重复试验:.
5. 务必弄清易混淆概念间的差异:
(1)概率与频率;(2)等可能与非等可能;(3)互斥事件与不互斥事件;(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5)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6)独立事件与不独立事件;(7)第k次试验事件A发生与第k次试验事件A才发生;(8)第k次试验事件A发生与第k次试验无论事件A发生与否试验都结束;(9)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与事件A第k次才发生;(10)放回抽样与不放回抽样;(11)有序与无序.
二、文科统计(第三册·选修Ⅰ)
1. 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分层抽样.实施简单随机抽样的常用方法:(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
2. 总体分布的估计: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条形图、频率分布直方图.
3. 总体期望值和方差的估计.
三、理科统计(第三册·选修Ⅱ)
除包括文科统计的全部内容外,还有以下内容: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和方差;2.抽样方法比文科多了一个系统抽样;3.重要分布:(1)二项分布;(2)几何分布;(3)正态分布.4.线性回归.
四、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1. 注意事件A、B是否互斥
例1 (2001年全国新课程卷文科19题,理科18题)如图,用A、B、C三类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一个系统N.当元件A正常工作且元件B、C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N正常工作.已知元件A、B、C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为0.80,0.90,0.90.分别求系统N正常工作的概率P.
错解1: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P[A·(B+C)]=P(A)·P(B+C)=P(A)·[P(B)+P(C)]=0.8×(0.9+0.9)=1.44.
错解2: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P=[A·(B+C)]=P(A·B+A·C)-P(A)·P(B)+P(A)·P(C)=0.8×(0.9+0.9)=1.44.
剖析:上述错解中,把元件B正常工作和元件C正常工作看作是互斥事件,因为不互斥,所以P(B+C)=P(B)+P(C)不成立.
正解:P=[A·(B+C)]=P(A)·P(B+C)=P(A)·=0.792.
2. 忘记先选择
例2 (2006年北京理科18题)某公司招聘员工,指定三门考试课程,有两种考试方案.方案一:考三门课程,至少有两门及格为考试通过;方案二:在三门课程中,随机选取两门,这两门都及格为考试通过.假设某应聘者对三门指定课程考试及格的概率分别是a,b,c,且三门课程考试是否及格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求:(Ⅰ)分别求该应聘者用方案一和方案二时考试通过的概率;(Ⅱ)试比较该应聘者在上述两种方案下考试通过的概率的大小.(说明理由)
解:记该应聘者对三门指定课程考试及格的事件分别为A,B,C,则P(A)=a,P(B)=b,P(C)=c.
(Ⅰ)应聘者用方案一考试通过的概率:P1=bc(1-a)+ac(1-b)+abc=ab+bc+ca-2abc;
应聘者用方案二考试通过的概率:.
(Ⅱ)因为a,b,c∈[0,1],∴2abc=[ab (1-c)+bc(1-a)+ca(1-b)]≥0,故P1≥P2,即采用第一种方案,该应聘者考试通过的概率较大.
方案一的错解1:把“至少有两门及格”理解成“恰有两门及格”,漏掉了三门都考及格的情形,错写成P1=.
方案一的错解2:—些考生没有正确理解“两门及格”这个事件,不理解要考“三门”,错写成P1=P(A·B)+P(B·C)+P(A·C).事实上,A·B仅仅表示A、B两门考试都及格的概率,而与第三门考试通过与否没有关系.
方案二的错解:很多考生都错成P2=P(A·B)+P(B·C)+P(A·C)=ab+bc+ca,原因在于忽视了为完成此事,要先选两门,然后再考这两门.而在三门中任选两门是等可能事件,因此从三门中任选两门的概率都是,所以要乘以.
3. 什么是五局三胜
例3 (2005全国2卷文科18题)甲、乙两队进行一场排球比赛.根据以往经验,单局比赛甲队胜乙队的概率为0.60,本场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即先胜三局的队获胜,比赛结束.设各局比赛相互间没有影响.
求:(Ⅰ)前三局比赛甲队领先的概率;(Ⅱ)本场比赛乙队以3:2取胜的概率(精确到0.001).
解析:(Ⅰ)“前三局比赛甲队领先”到底是什么含义?是不是要求前三局都是甲胜?
答案:三局中甲恰好胜2局或者甲恰好胜3局:.
(Ⅱ)“本场比赛乙队以3:2取胜”到底是什么含义?
这样做对吗?∵乙队以3:2取胜,∴最后一场一定是乙胜,因此.
答案:乙队在前四局比赛中胜两局且在第五局比赛中获胜.
4. 第k次试验事件A发生与第k次试验无论事件A发生与否试验都结束混淆
例4 (2008年全国1卷理科20题)已知5只动物中有1只患有某种疾病,需要通过化验血液来确定患病的动物.血液化验结果呈阳性的即为患病动物,呈阴性即没患病.下面是两种化验方法:
方案甲:逐个化验,直到能确定患病动物为止.
方案乙:先任取3只,将它们的血液混在一起化验.
若结果呈阳性则表明患病动物为这3只中的1只,然后再逐个化验,直到能确定患病动物为止;若结果呈阴性则在另外2只中任取1只化验.
求:(Ⅰ)依方案甲所需化验次数不少于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的概率;(Ⅱ)ξ表示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求ξ的期望.
解:(Ⅰ)分别用Ai、Bi表示依甲、乙方案需要化验i次,则:
∴PA)=P (甲2乙2)+P (甲3次及以上)=0.2×0.6+0.6=0.72.
说明:本问有较大难度,一是对题意不甚理解,二是对相应于化验次数的事件不清楚,从而导致概率计算出错.比如依方案甲,只要做到第四次化验,那么无论第四次化验呈阳性还是呈阴性,都能确定谁是患病动物了(呈阳性就是第四只,呈阴性就是还没化验的第五只),从而试验也就结束,不必再进行第五次化验了.这里的P(A4)、P(B2)、P(B3)的列式都非常容易出错,比如P(A4)错为,误以为第四次化验必须呈阳性.
(Ⅱ)ξ表示依方案乙所需化验次数,ξ的期望为Eξ=2×0.6+3×0.4=2.4.
5. 多乘了
例5 (2009年全国1卷理科19题)甲、乙二人进行一次围棋比赛,约定先胜3局者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比赛结束.假设在一局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乙获胜的概率为0.4,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已知前2局中,甲、乙各胜1局.
求:(Ⅰ)甲获得这次比赛胜利的概率;(Ⅱ)设ξ表示从第3局开始到比赛结束所进行的局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解析:(Ⅰ)记A表示事件:甲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它包含了两个互斥事件:第3局和第4局都是甲胜,第3局和第4局中恰有一局是甲胜且第5局也是甲胜.由题知.
(Ⅱ)ξ的可能取值为2,3.则P(ξ=2)=0.6×0.6+0.4×0.4=0.52,P(ξ=3)=1-P(ξ=2)=0.48.
所以ξ的分布列为
错解:很多考生没能正确理解题意,多考虑了前两局的概率×0.6×0.4而误得:
(Ⅰ)0.31104.
(Ⅱ)0.2496.P(ξ=3)=1-P(ξ=2)=0.7504.所以Eξ=2.7504.
事实上,由于前两局已经发生了,故前两局就是确定性事件而不是随机事件了,解答本题时就不应再包含前两局的情形,这是学生最辨别不清楚的地方之一.要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
6. 两个随机变量ξ、η
例6 (2008全国2卷理18题)购买某种保险,每个投保人每年度向保险公司交纳保费a元,若投保人在购买保险的一年度内出险,则可以获得10000元的赔偿金.假定在一年度内有10000人购买了这种保险,且各投保人是否出险相互独立.已知保险公司在一年度内至少支付赔偿金10000元的概率为.
求:(Ⅰ)一投保人在一年度内出险的概率P;(Ⅱ)设保险公司开办该项险种业务除赔偿金外的成本为50000元,为保证盈利的期望不小于0,求每位投保人应交纳的最低保费(单位:元).
解:各投保人是否出险互相独立,且出险的概率都是P,记所有投保人中出险的人数为ξ,则ξ~B(104,P).(题目中连随机变量是谁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考生根据题意自行设定和引入随机变量ξ,这是一个难点)
(Ⅰ)记A表示事件:保险公司为该险种至少支付10000元赔偿金,则A发生当且仅当ξ=0,,又,故p=0.001.
(Ⅱ)法1(在随机变量ξ的基础上再引入一个随机变量η):该险种总收入为10000a元,支出是赔偿金总额与成本的和.故支出为10000ξ+50000.
设盈利为随机变量η,则η=10000a-(10000ξ+50000),盈利的期望为E(η)=10000a-10000Eξ-50000,
由ξ~B(104,10-3)知,Eξ=10000×10-3,(Eξ=np)
Eη≥O⇔a≥15(元).故每位投保人应交纳的最低保费为15元.
法2(根据期望的意义解题,只引一个随机变量):设出险的人数为ξ,则ξ~B(104,0.001),
∴平均出险人数Eξ=np=10(人).
∴平均赔偿1000×10=105(元).
设每位投保人缴纳的保费为a元,则平均盈利的期望=1000×a-105-50000≥0,解得a≥15.
7. 正态分布和线性回归(这部分内容为理科独有,形式上较为复杂,但考查的却很基本,相对来讲算是好拿分的)
例7 (2007年全国2卷理14题)在某项测量中,测量结果ξ服从正态分布N(1,σ2)(σ>0),若ξ在(0,1)内取值的概率为0.4,则ξ在(0,2)内取值的概率为______.
解法一(数形结合):根据题意,正态分布的密度曲线的对称轴是x=1,
∵ξ在(0,1)内取值的概率为0.4,∴ξ在(1,2)内取值的概率为0.4.
①市场上某种食品的某种添加剂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②检测某地区空气质量;
③调查全市中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 今年我市有近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1 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1 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B. 近4万名考生是总体
C. 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D. 1 0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
3. 有甲、乙两个箱子,其中甲箱内有98颗球,分别标记号码1~98,且号码为不重复的整数,乙箱内没有球. 已知小育从甲箱内拿出49颗球放入乙箱后,乙箱内球的号码的中位数为40. 若此时甲箱内有a颗球的号码小于40,有b颗球的号码大于40,则关于a,b的值,下列正确的是( ).
A. a=16 B. a=24 C. b=24 D. b=34
4. 某次射击训练中,一小组的成绩如表所示:已知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8环,那么成绩为9环的人数是______.
5. “服务他人,提升自我”,七一学校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来自九年级的5名同学(3男2女)成立了“交通秩序维护”小分队,若从该小分队中任选两名同学进行交通秩序维护,则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是______.
6. 跳远运动员李刚对训练效果进行测试,6次跳远的成绩如下:7.6,7.8,7.7,7.8,8.0,
7. 在读书月活动中,学校准备购买一批课外读物. 为使课外读物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学校就“我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从文学、艺术、科普和其他四个类别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位同学只选一类),如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 本次调查中,一共调查了______名同学;
(2) 条形统计图中,m=______,n=______;
(3) 扇形统计图中,艺术类读物所在扇形的圆心角是______度;
(4) 学校计划购买课外读物6 000册,请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学校购买其他类读物多少册比较合理?
8. 为了从甲、乙两名选手中选拔一个参加射击比赛,现对他们进行一次测验,两个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为了比较两人的成绩,制作了如下统计图表:
(1) 请补全上述图表;(请直接在表中填空和补全折线图)
(2) 如果规定成绩较稳定者胜出,你认为谁应胜出?说明你的理由;
(3) 如果希望(2)中的另一名选手胜出,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应该制定怎样的评判规则?为什么?
参考答案
7. (1) 200 (2) 40,60 (3) 72 (4) 900册
8. (1) 甲射击成绩的中位数:7,方差:4;乙射击成绩的平均数:7,中位数:7.5,方差:5.4;甲第8次命中环数为9环;
(2) 由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甲比较稳定,故甲胜出;
(3) 如果希望乙胜出,应该制定的评判规则为:平均成绩高的胜出;如果平均成绩相同,则随着比赛的进行,发挥越来越好者或命中满环(10环)次数多者胜出. 因为甲、乙的平均成绩相同,乙只有第5次射击比第4次射击少命中1环,且命中1次10环,而甲第2次比第1次、第4次比第3次、第5次比第4次命中环数都低,且命中10环的次数为0次,即随着比赛的进行,有可能乙的射击成绩越来越好.
(1)企业筹集资金决策分析
(2)企业资金结构优化研究
(3)企业筹资方案的合理确定
(4)资本保持有关问题的研究
(5)企业资金筹集的困难及对策
(6)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研究
(7)营运资金的管理研究
(8)成本控制方法的探讨
(9)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0)财务分析方法研究
(11)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设计
(12)责任会计体系研究
(13)内部核算问题研究
(14)内部结算体系的建立
(15)内部审计有关问题的研究
(16)会计电算化有关问题的调查、分析及研究
(17)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18)应收帐款、票据管理有关问题的研究
(19)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研究
(20)价值工程的应用研究
(21)成本核算与控制问题的调查研究
(22)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23)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分析
(24)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调查、研究
(25)企业内部考核体系设计
(26)财务管理机构的优化研究
(27)内部银行、内部承包问题的调查
(28)财务职能的发挥研究
(29)内部分析问题的调查分析
(30)比较会计模式研究
(31)对具体会计准则问题的研究
(32)新会计领域的介绍、研究
(33)对当前合并会计报表存在问题的研究
(34)具体会计准则的意义及问题
(35)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研究
(36)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37)会计准则建设问题研究
(38)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39)论审计质量控制
(40)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
(41)内部审计问题
(42)企业集团税收问题研究
(43)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发展趋势
(44)企业购并会计问题研究
(45)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
(46)社会经济环境对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影响研究
(47)责任会计的理论与在企业中的应用
(48)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的相互结合与应用研究
(49)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50)企业内部管理的业绩评价研究
(51)中西方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
(52)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会计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53)对发展我国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探讨
(54)行为会计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55)投资决策风险分析
(56)我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对比分析
(57)财务管理软件应用研究
(58)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9)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之研究
(60)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研究
(61)电算化审计浅议
(62)会计信息系统设计
(6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的形式及选择
(64)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65)会计委派制的利弊分析
(66)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67)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68)知识经济与会计教育改革研究
(69)环境会计理论研究
(70)责任会计理论研究
(71)具体会计准则研
《统计学原理》课程复习题
一、单选题
1、考虑全国的工业企业的情况时,以下标志中属于不变标志的有(A)
A.产业分类B.职工人数
C.劳动生产率D.所有制
2、社会经济统计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B)。
A.差异性B.同质性C.大量性D.社会性
3、在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A)
A.100%B.120%C.400%D.1200%
4、某地区抽取3个大型钢铁企业对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C)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
5、某表厂为了解手表产品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D)。
A.普查B典型调查C 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
6、假定其他变量不改变,研究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是(A)
A.偏相关B.正相关C.完全相关D.复相关
7、下列这组数列15,17,17,18,22,24,50,62的中位数是(C)。
A.17B.18C.20D.228、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越(C)。
A接近+1B接近-
1C接近0D接近∞
9、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5元,6元,则两个企业职
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A)
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一样的D.无法判断
10、(C)是标志的承担者。
A.变量B.总体C.总体单位D.指标A)
A.年龄B.学历C.民族D.性别
12、某商品价格上涨了5%,销售额增加了10%,则销售量增加了(C)
A.15%B.5.2 %C.4.8 %D.2 %
13、某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是480,则该组的组中值应为(D)。
A490B500C510D52014、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所配合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使(B)。
(YY)0B(YYˆ)为最小
ˆ)0 C(YY)为最小D(YYA2iiii15、以下不是参数特点的是(D)
A.确定B.已知C.唯一D.不唯一
16、不属于专门调查的有(A).A.统计年报B.抽样调查C.普查D.典型调查
17、今有N辆汽车在同一距离的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资料,m表示路程,x表示速度,确定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速度的平均数公式是(C)A.xB.xf
NfC.N
xD.m mx18、一个统计总体(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19、某灯炮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采用(D)
A 统计报表B 重点调查C.全面调查D.抽样调查
20、现象总体中最普遍出现的标志值是(A)
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D.频数
2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C)
A.之和B.之差C.之积D.之商
22、平均指标中不属于数值平均数的是(A)
A.众数B.几何平均数C.算术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
23、派氏指数公式的特点是同度量因素固定在(D)
A.基期B.初期
C.末期D.报告期
24、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
资总额增加(B)
A10%B 7.1%C.8.4%D.11%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作用是什么?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按某种标志将总体划分薇几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组。
统计分组的作用有:(1)划分社会经济类型。(2)研究总体内部的结构。(3)研究
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什么是抽样调查?有何特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的形式,它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被研究的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用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
有两个特征,(1)调查单位按随机原则,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2)可以从数量上推算总体。
应用有几个方面(1)对某些社会现象不可能或不比要进行全面观察时,可采用抽样调查;(2)实际工作中,为了研究问题,往往需要掌握一些额资料;(3)应用抽样调查资料对全面调查进行检验、验证、修正或补充。
3、简述典型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典型调查是在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借以认识现象总体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种调查单位少、省时、省力、方法灵活、重点深入的调查方式。不仅重视现象量的方面和数量关系的深入分析,也可以从质的方面深入分析数量和数量关系的形成原因。
典型调查既是一种搜集资料的调查方法,也是一种深入、细致地研究现象规律的研
究方法,其作用如下:(1)可以研究新事物,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典型调查结果结合基本统计数字,来推断总体的指标
数值。(3)可以对具体问题深入分析,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
4、什么是平均数指数?社会经济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平均数指数?
平均数指数就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通过对个体指数计算加权平均数编制的总指数。平均数按计算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加权算术平均和加权调和平均,按权数不同,又可分为综合指数变形权重的平均指数和固定权数的平均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生产指数、股票价格指数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常见的平均数指数。
5、统计有哪三种涵义?三者间有何联系?
统计学的三种涵义是: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实践是人们为认识客观
事物,通过实验或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并作出解释的活动,统计实践活动的结果就是统计资料,它与统计资料是工作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统计学是关于数据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与统计实践活动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时间,反过来指导实践。
6、数值平均数与位置平均数是依据什么来划分?这两类平均数间有什么异同? 根据计算过程不同,平均指标分为数值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通常将采用一定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得到的平均数称为数值平均数,他们是算术平均、调和平均和几何平均;位置平均数主要是通过数量标志值所处的位置确定,它们是众数和中位数。
数值平均数根据数据计算所得,精确性较强,但抗干扰性较弱,容易受到异常值的影响,位置平均数依数量指标位置而定,抗干扰性强,但数据信息含量少,精确性却较低。
7、什么是重点调查,它适用于什么场合?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取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的调查。所
谓重点单位,是着眼于经济现象的量方面而言,它们在所研究现象的标志总量中却占较大的比重,在总体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重点调查就是通过调查重点单位情况,来反映被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它适合于调查对象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的情况,即存在少数单位,能比较集中地从数量上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由于重点单位与一般单位差别很大,重点调查的结果不能用来推断总体的指标数值。
8、什么是随机原则?在抽样调查中为什么要遵循随机原则?
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抽样调查为什么要遵守随机原则?首先,只有遵守随机原则才能使被调查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有同等机会被抽中或抽不中,当抽取足够多的单位时,样本就能够反映出总体的数量特征,从而增强被抽中单位对总体的代表性。其次,遵守随机原则才能计算抽样误差,并把它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而达到推断总体的目的。
9、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标志和指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标志是相对于总体单位而言的,而指标是相对于总体而言的;标志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之分而指标都是用数值来表示和计量的。
标志和指标的联系在于: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来得,而当研究目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变成统计单位,则相应的指标就变成了标志,反之亦反。
三、计算题
试问哪一个市场蔬菜的平均价格高,并说明为什么?
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mx1x=3.2 3.2(元/千克); 0.90.81.53.63.23.0
乙市场的平均价格为:(计算与甲市场同)
xm = 3.25(元/千克); 1x乙市场蔬菜的平均价格高,是因为其价格较高的B品种的成交量大于甲市场的成交量所致。
2、为扩大内需,银行多次降低存款利率,5年的年利率分别为7%、5%、4%、3%、2%,试分别计算在单利和复利情况下5年的平均年利率。
xx
n = 1.071.051.041.031.021 4.2% ;
5复利情况下的平均年利率为
xx=
.071.051.041.031.021 4.19%。
3、某地区某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资料如下:
求该地区某年城乡居民平均储蓄存款余额。
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概率P=0,则表示 B A某事件必然发生
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以上均不对 3.抽签的方法属于
D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二级抽样 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B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等级资料
D分类资料
E有序分类资料 5.
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
治愈
显效
好转
恶化
死亡
治疗人数
该资料的类型是: D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
E数值变量资料 6.样本是总体的 C A有价值的部分
B有意义的部分
C有代表性的部分
D任意一部分
E典型部分
7.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C A统计设计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分析资料
E以上均不对 8.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C
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 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
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
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B A抽样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责任事故
E以上都不对 10.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D A对照的原则
B随机原则
C重复原则 D交叉的原则
E以上都不对 第八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1.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B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全距
E率 12.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 C
A
X
B G
C M
D S
E CV 1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B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E以上均不对
14.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 C
A 5
B 5.5
C 6
D lO
E 12 15.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D A全距
B标准差
C方差
D变异系数
E极差 16.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医学95%正常值范围
A A
X±1.96S
B X±1.96SX
C μ±1.96SX
D μ±t0.05,υSX
E X±2.58S
17.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B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 E以上均不对 18.正态分布是以
E
A
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B 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C 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 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19.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 B
A从未患过病的人
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C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
D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E以上都不是 20.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E
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
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第九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21.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
A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
B抽样未遵循随机化原则
C被抽取的个体不同质
D组成样本的个体较少
E分组不合理 2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
E A 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 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 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 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 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23.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C
A 10
B 20
C 9
D 18
E 19 24.t检验结果,P>0.05,可以认为
B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B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C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E以上都不对
25.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
D
A资料应具备可比性
B下结论切忌绝对化
C根据资料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
D分母不宜过小
E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 26.在一项抽样研究中,当样本量逐渐增大时
B
A 标准差逐渐减少
B 标准误逐渐减少
C 标准差逐渐增大
D 标准误逐渐增大
E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逐渐增大
27.t<t0.05(v),统计上可认为
C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性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E以上均不是
28.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中,检验假设(H0)是 B A μ1≠μ2
B μ1=μ2
C X1≠X2
D X1=X2
E X1=X2
29.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
A.Sx
B.S
C.x
D.CV
E S2 30.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C
A两者相等
B后者大于前者
C前者大于后者
D不一定
E 随样本例数不同 31.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理论上有95%的总体均数在何者范围内C
A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差
B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差
C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误
D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误
E以上都不对
32.同一自由度下,P值增大 C A
t值不变
B t值增大
C t值减小
D t值与P值相等
E t值增大或减小 33.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D 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
B两样本均数相近
C两样本方差相等
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
E两样本例数相等 第十章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与推断
34.构成比的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之和
C
A一定大于1
B一定小于l
C一定等于1
D一定等于0 E随资料而异 35.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C A为了进行显著性检验
B为了表示绝对水平
C为了便于比较
D为了表示实际水平
E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36.某医院某日门诊病人数1000人,其中内科病人400人,求得40%,这40%是B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绝对数
E标化率 37.四个样本率作比较,x2>x20.01(3),可以认为 A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样本率与总体率均不相同
38.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 D A行数×列数
B n-1
C N-k
D(行数-1)(列数-1)E行数×列数-1 39.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__________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 E A T<5
B T>5
C T<1
D T>5
E 1 P≤0.05 B P≥0.05 C P<0.05 D P=0.05 E P>0.05 41.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B A 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 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 C 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D 二者之间的可比性 E 分母不宜过小 42.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 D A 构成比 B 相对比 C 绝对数 D 率 E变异系数 43.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 A A构成比 B 相对比 C绝对数 D率 E变异系数 44.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 D A使大的率变小,B使小的率变大 C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 E起加权平均的作用 45.在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 C A μ1≠μ2 B μ1=μ2 c π1=π2 D π1≠π2 E B=C 46.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 D 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 B两个构成比的分子和分母 C两对实测数和理论数 D两对实测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 E两对理论数 47、统计学上通常认为P小于等于多少的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会发生:B A、0.01 B、O.05 C、0.1 D、0.5 E、1.O 三、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21、反映均数抽样误差的统计指标是: A、标准差 B、标准误 C、变异系数 D、全距 E、方差 22、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 A、±1.96S B、±1.96S C、μ±t0.01,υS D、μ±t0.05,υS E、±t0.05,υS 23、当自由度v→∞时,tO.05值:C A、≠l.96 B、<1.96 C、=1.96 D、>1.96 E、=2.58 25、作单侧检验的前提是:D A、已知新药优于旧药 B、已知新药差于旧药 C、不知新药好还是旧药好 D、已知新药不比旧药差 E、已知新旧药差不多好 26、用一种新药治疗高血脂症8例,观察治疗前后红血清成固醇的浓度变化,欲知该药是否有效,宜采用:A A、配对设计t检验 B、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C、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t检验 D、两样本均数比较u检验 E、x2检验 27、对两组大样本率的比较,可选用:E A、u检验 B、x2检验 C、四格表确切计算概率法 D、以上都不对 E、A,B都可以 29、在t检验中,当t>t0.05 v时,则结论为:C A、P>0.05 B、P≥0.05 C、P<0.05 D、P≤0.05 E、P≤0.01 30、两个 作t检验,除样本都应呈正态分布以外,还应具备的条件是:B A、两 数值接近 B、两S2数值接近 C、两 相差较大 D、两S2相差较大 E、以上都不对 31、抽样调查男生和女生各100名,并分别统计出身高与体重均数,其中同性别的身高与体重均数不可作假设检验,是因为:A A、资料不具备可比性 B、身高资料不呈正态分布 C、体重资料不呈正态分布 D、样本含量较小 32、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C A、10 B、20 C、9 D、18 33、对两样本均数作t检验,n1=20,n2=20,其自由度等于:C A、19 B、20 C、38 D、40 E、39 四、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与推断 46、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下列指标属于绝对数的是D A、甲区的急性传染病人数为乙区的1.25倍 B、甲区某年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为382/10万 C、甲区占某市急性传染病的比重为18% D、某区某男身高168厘米 E、甲区某年急性传染病的死亡率为52.2/10万 五、统计表与统计图 47、比较某地1990~1997年肝炎发病率宜绘制:C A、直条图 B、构成图 C、普通线图 D、直方图 E、统计地图 48、下列关于统计表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E A、标题位于表的上方中央 B、不宜有竖线及斜线 C、备注不必列入表内 D、线条要求三线式或四线式 E、无数字时可以不填 49、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年度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A A、条图 B、线图 C、直方图 D、圆形图 E、直条构成图 50、描述某地某地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B A、条图 B、直方图 C、线图 D、百分条图 E、统计地图 《医学统计方法》试题三: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10题) 1.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2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数,则本次研究总体为:C A.所有成年男子 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 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 D.120名该市成年男子 E.120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 2.医学统计的研究内容是 E A.研究样本 B.研究个体 C.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D.研究总体 E.研究资料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3.总体应该由 D A.研究对象组成B.研究变量组成C.研究目的而定 D.同质个体组成E.个体组成 4.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 D A.变量 B.参与研究的数目 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 D.总体的统计指标 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 5.调查某单位科研人员论文发表的情况,统计每人每年的论文发表数应属于 A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总体 D.个体 E.样本 6.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反复多次观察,绝对不发生的事件 B.在一次观察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 C.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D.发生概率小于0.001的事件 E.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7、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D A、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 B、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 C、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 D、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 E、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8、以舒张压≥12.7KPa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资料。B A、计算 B、计数 C、计量 D、等级 E、都对 9、红细胞数(1012L-1)是:B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10、疗效是:D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答案:1C 2E 3D 4D 5A 6B 7D 8B 9B 10D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3题)1.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是:B A.=0 =0 B.=0 =1 C.=1 =0 D.=0 =不确定 E.=1 =不确定 2.描述计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 :A A.平均数 B.相对数 C.t值 D.标准误 E.概率 3、一群7岁男孩身高标准差为5cm,体重标准差为3kg,则二者变异程度比较:D A、身高变异大于体重 B、身高变异小于体重 C、身高变异等于体重 D、无法比较 E、身高变异不等于体重 4、随机抽取某市12名男孩,测得其体重均值为3.2公斤,标准差为0.5公斤,则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C A、3.2±t0.05.11 ×0.5 B、3.2 ±t0.05.12 ×0.5/ C、3.2 ±t0.05.11 ×0.5/ D、3.2±1.96×0.5/ E、3.2 ±2.58×0.5/ 5.某组资料共5例, X2=190, X=30, 则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D A.6 和 1.29 B.6.33 和 2.5 C.38 和 6.78 D.6 和 1.58 E 6和2.5 6.以下指标中那一项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离散程度。D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极差 E.第50百分位数 7.偏态分布资料宜用下面那一项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C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方差 8.下面那一项可用于比较身高和体重的变异度 C A.方差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全距 E.四分位数间距 9.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 到+∞的面积为。C A.97.5% B.95% C.50% D.5% E.不能确定 10.下面那一项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E A.对数正态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E.正态 11.对于正态分布资料的95%正常值范围,宜选用(B)A.±2.58s B.±1.96s C.±2.58 D.±1.96 E.±1.645 12.做频数表时,以组距为5,下列哪项组段划分正确 A A.0一,5一,10一,… B.0—5,5一10,10一,… C.一5,一10,一15,… D.0—4,5—9,10一,… E.5一,7一,9一,… 答案:1.B 2.A 3.D 4.C 5.D 6.D 7.C 8.C 9.C 10.E 11.B 12.A 13.A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13题) 1.抽样研究中,S为定值,若逐渐增大样本含量,则样本:A A.标准误减小 B.标准误增大 C.标准误不改变 D.标准误的变化与样本含量无关 E.以上都对 2、12名妇女分别用两种测量肺活量的仪器测最大呼气率(l/min),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无差别,可进行:D A、成组设计u检验 B、成组设计t检验 C、配对设计u检验 D、配对设计t检验 E、X2检验 3.比较两种药物疗效时,对于下列哪项可作单侧检验()。C A.已知A药与B药均有效 B.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 D.不知A药与B药是否均有效 E.已知A药与B药均无效 4.两个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 |u|=1.98,则统计结论是 D A.P <0.05 B.P <0.01 C.P >0.05 D.P =0.05 E、P <0.005 6.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去用药后数据和用药后数据减去用药前数据,两次t检验 A、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B、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C、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D、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 E、t值符号与结论无关 7.下面那一项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C A.CV B.S C.Sv D.R E.四分位数间距 8.两个小样本数值变量资料比较的假设,首先应考虑。E A.t检验 B.u检验 C.秩和检验 D.t检验和秩和检验均可 E.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秩和检验 9.抽样误差是指 D A.总体参数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B.个体值与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 C.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D.样本统计量与总体统计量间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 11、统计推断的内容: D A.是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是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a、b均不是 D.a、b均是 E、以上都错 12、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 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时,P 越小,说明:C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不同 答案:1.A 2.D 3.C 4.D 5.C 6.C 7.C 8.E 9.D 10.B 11.D 12.C 13.C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与推断(13题) 1.描述分类变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B A.平均数 B.相对数 C.变异系数 D.相关系数 E.百分位数 2.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这一指标为:C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动态数列 E、不是相对数 3、构成比有个重要特点是()。A A、百分比总和必等于100% B、百分比总和必小于100% C、百分比总和必大于100% D、以上均不对 E、以上都错 4.标化后的总死亡率()。A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 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C.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E.以上都不对 5.关于相对数,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D C A.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B.常用相对数包括相对比,率与构成比 C.计算相对数时要求分母要足够大 D.率与构成比虽然意义不同,但性质相近, 经常可以混用 E.计算相对数时不要求分母要足够大 6.随机选取男200人,女100人为某寄生虫病研究的调查对象,测得其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0%和15%,则合并阳性率为_____C_____ A.35% B.16.7% C.18.3% D.无法计算 E、30% 7.对两地的结核病死亡率比较时作率的标准化,其目的是:D A.为了能更好地反映人群实际死亡水平 B.消除两地总人数不同的影响 C.消除各年龄组死亡率不同的影响 D.消除两地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 E、以上都不对 10.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B 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离散程度和变异程度 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D.二者之间的可比性 E.分母不宜过小 12、检验适用于比较:D A、两个率差别的显著性 B、多个率差别的显著性 C、两个或多个构成比差别的显著性 D、以上都可以 E、以上都错 13、某研究者对50份痰液标本,每份分别接种在甲乙培养基上,观察结核杆菌的生长情况并想比较两种培养基的培养效果是否一致,资料见下表。问应该选择的统计方法是:C A.确切概率法 B.四格表资料的 检验 C.配对计数资料的 检验 D.行乘列表资料的 检验 E.配对计量资料的t检验 甲培养基 乙 培 养 基 合计 ﹢ ﹣ ﹢ ﹣ 合计 答案:1.B 2.C 3.A 4.A 5.D 6.C 7.D 8.C 9.C 10.B 11.A 12.D 13.C 统计表与统计图(4题) 1.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A)。A.普通线图 B.直方图 C.直条图 D.散点图 E.统计地图 2.某医院收集了近期门诊病人的病种构成情况资料,宜绘制:B A.直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半对数线图 3.图示某地某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宜绘制: D A.条图 B.百分条图 C.圆图 D.直方图 E.线图 4.比较1995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白喉、乙脑、痢疾的病死率,选择的统计图是 C A.直方图 B.半对数图 C.条图 D.线图 E.百分图 答案:1.A 2.B 3.D 4.C 医学统计方法习题四: 4、脉搏数(次/分)是: B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5、疗效是: D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9、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属 E A、相互对照 B、标准对照 C、实验对照 D、自身对照 E、空白对照 10、统计学常将P≤0.05或P≤0.01的事件称 D A、必然事件 B、不可能事件 C、随机事件 D、小概率事件 E、偶然事件 3、一组变量值,其大小分别为10,12,9,7,11,39,其中位数是:C A.9 B.7 C.10.5 D.11 E、12 4、描述一组对称(或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趋势时,最适宜选择的指标是B A.极差 B.标准差 C.均数 D.变异系数 E、标准误 7、横轴上,标准正态曲线下从0到1.96的面积为: D A.95% B.45% C.97.5% D.47.5% E.49.5% 9、一份考卷有3个问题,每个问题1分,班级中20%得3分,60%得2分,10%得1分,10%得0分,则平均得分 C? A、1.5 B、1.9 C、2.1 D、2 E、不知道班级中有多少人,所以不能算出平均得分 10、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A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E、以上均不对 6、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D A、资料应具备可比性 B、下结论切忌绝对化 C、根据资料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D、分母不宜过小 E、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 10、造成均数抽样误差的原因是 A A.个体差异 B.群体差异 C.样本均数不同 D.总体均数不同 E以上都不对 12、确定假设检验的检验水准后,同一资料 B A.单侧t检验显著,则双侧t检验必然显著 B.双侧t检验显著,则单侧t检验必然显著 C.双侧t检验不显著,则单侧t检验也不显著 D.单、双t检验结果没有联系 E以上都不对 2、某种职业病检出率为:D A、实有病人数/受检人数100/100 B、检出病人数/在册人数100/100 C、实存病人数/在册人数100/100 D、检出人数/受检人数100/100 E、以上全不对 3、说明一个地区死亡水平的指标主要是:D A.病死率 B.死因构成比 C.死因顺位 D.死亡率 E.上述都不对 4、相对数中的构成指标是说明: B A.反映事物发生的严重程度 B.事物内部构成比重C.两个有关指标的比 D.动态变化 E.以上都不是 7、某地某年肝炎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10.1%,这是一种什么指标:B A.时点患病率 B.构成比 C.发病率 D.集中趋势 E.相对比 8、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但不能治愈其病,则发生下列情况:A A.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B.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C.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D.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E.该病的生存率增加 11、出生率习惯上用:B A.百分率 B.千分率 C.万分率 D.十万分率 E无所谓 12、百分率作比较,有1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其它都大于5,C A只能作校正卡方检验 B不能作卡方检验 C作卡方检验不必校正 D必须先作合理的合并 E可作四格表精确概率法 1、关于统计表的列表原则,哪项是错误的A A、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的右侧;纵标目是分析指标,列在表的左侧 B、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不宜有斜线和竖线 C、数字右对齐,同一指标小数位数一致,表内不宜有空格 D、标题在表的上端,简要说明表的内容 E、备注用“*”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2、要反映某一城市连续五年甲肝发病率的变化情况,应选用C A、直条图 B、直方图 C、普通线图 D、百分条图 E、圆形构成图 3、、描述某地某地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B A、条图 B、直方图 C、线图 D、百分条图 E、统计地图 4、对某市七个区的SO2年平均浓度作比较,应绘制()图:B A.构成图 B.直条图 C.直方图 D.线图 E.曲线图 33、某医生在进行科室病例资料统计时,拟用算术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应当选用什么样的资料: C A.个体差异较小的变量值 B.个体差异较大的变量值 C.性质相同的变量值 D.性质不同的变量值 E.差异相同的变量值 34、变异系数是表示资料的:D A.变异数 B.对称分布 C.集中趋势 D.相对变异 E.平均水平 36、下列是有关参考值范围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E A.参考值范围应根据正常人范围的95%来制定 B.如果随机测量某人的某项指标,其值在正常人范围的 95%之内,那么应认为此人的此项指标正常 C.如果某项指标超出了参考值范围,那么其应为不正常 D.求正态资料的参考值范围,精确度越高越好 E.所谓的正常和健康都是相对的,在正常人或健康人身上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病理状态 38、18.关于统计资料的列表原则,错误的是 B A.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的右侧;纵题目是分析指标,列在表的左侧 B.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分析指标后有斜线和竖线 C.数字右对齐,同一指标小数位数一致,表内不宜有空格 D.备注用“*”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E.标题在表的上端,简要说明表的内容 参考答案: 1、A2、C 3、C 4、A5、A6、A7、C 8、C 9、B 10、C 11、D 12、E 13、B 14、B 15、A16、E 17、B 18、C 19、C 20、C 21、B 22、A23、C 24、C 25、D 26、B 27、A28、B 29、D 30、E 31、A32、D 33、C 34、D 35、C 36、E 37、E 38、A39、B 40、C 41、D 42、B 43、D 44、E 45、D 46、A47、A48、D 【阅读课本,回忆知识点】 中考复习,需进行全面系统的阅读.可能大家会有疑问:这么多内容怎么阅读呀?这里介绍阅读“三步曲”:第一步翻看目录,尝试串一串.抓住目录,加以分类、整理、综合、构造,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图.如下列框图中留有空白,请同学们想想应填什么. 第二步围绕线索,用心记一记.围绕知识网络线索,用心记一记核心的知识. 例如: 1.收集数据的方式有____、_____两种.____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_____,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2.最常用的统计图有____、___、___、___四种.这四种统计图各具特点____: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____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变化规律;____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____分布规律. 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 3.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____.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正中间位置的数(或正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____. 4.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差称为____. 5.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____;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____. 6.在记录实验数据时____,称为频数._____称为频率.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是: (1) ___; (2) ___; (3) ___; (4) ___; (5) ___. 第三步展开联想,努力想一想.充分回忆教材中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教师对课本例题、习题引申和适当变形的情景,对遗忘度大的例题、习题自己要重新推演计算,进一步体会其解法的特点. 另外复习要善于进行交叉比较、综合运用,打通知识点和各章节间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复习,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考题回放,把握重难点】 重点一: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的意义及求法,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集中与离散程度. 例1 (2009成都)为了解某小区居民的日用电情况,居住在该小区的一名同学随机抽查了15户家庭的日用电量,结果如下表: 则关于这15户家庭的日用电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众数是6度B.平均数是6.8度 C.极差是5度D.中位数是6度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的求法. 【答案】D. 例2 (2009吉林)某校七年级有13名同学参加百米竞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梅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13名同学成绩的(). 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极差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的意义. 【答案】A. 例3 (1) (2009年宁德) 在本赛季NBA比赛中,姚明最后六场的得分情况如下:17、15、21、28、12、19,这组数据的极差为___. (2) (2009长沙)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均是9.2环,2方差分别为s2甲=0.56, s2乙=0.60),.s2丙=0.50, s丁=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本题分别考查了极差的计算方法与方差的性质.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方差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小,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小,数据就越稳定. 【答案】(1) 16; (2) D. 重点二:频数、频率的概念及求法,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例1 (2009内蒙古包头)某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的30名学生,测试了1分钟仰卧起坐的次数,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示计算,仰卧起坐次数在反思:(1)频数(率)分布直方图中频数、频率的计算方法:频数=样本容量×频率;(2)在绘制频数(率)分布直方图时,组距是一个固定值,也就是说,已知矩形高的比,实际上是各小组频数(率)之比.15~20次之间的频率是(). A.0.1 B.0.17 C.0.33 D.0.4 解析: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认识和频数、频率的求法.仰卧起坐次数在15~20间的频数是30-5-10-12=3,其频率为,所以选A. 例2 (2009安徽) 某校九年级学生共900人, 为了解这个年级学生的体能, 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1min的跳绳测试, 并指定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对这次测试结果的数据作出整理, 下图是这四名同学提供的部分信息: 甲:将全体测试数据分成6组绘成直方图(如图); 乙:跳绳次数不少于106次的同学占96%; 丙:第 (1) 、 (2) 两组频率之和为0.12,且第 (2) 组与第 (6) 组频数都是12; 丁:第 (2) 、 (3) 、 (4) 组的频数之比为4∶17∶15. 根据这四名同学提供的材料,请解答如下问题: (1)这次跳绳测试共抽取多少名学生?各组有多少人? (2)如果跳绳次数不少于135次为优秀,根据这次抽查的结果,估计全年级达到优秀的人数为多少? (3)以每组的组中值(每组的中点对应的数据)作为这组跳绳次数的代表,估计这批学生1min跳绳次数的平均值. 解:(1)第 (1) 组频率为:1-96%=0.04, ∴第 (2) 组频率为:0.12-0.04=0.08.这次跳绳测试共抽取学生人数为:12÷0.08=150(人). ∵ (2) 、 (3) 、 (4) 组的频数之比为4∶17∶15,可算得:第 (1) ~ (6) 组的人数分别为6、12、51、45、24、12. (2)第 (5) 、 (6) 两组的频率之和=0.16+0.08=0.24,由于样本是随机抽取的,估计全年级有900×0.24=216(人)达到跳绳优秀. 评析:本题难度中等,试题取材于实际生活,采用的是最常见的条形统计图,涉及的是跳绳这个最常见的话题,将图形、数据、文字等多种信息形式综合为一体,需要考生对各种不同信息“互译”转化,才能顺利解答. 重点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的特点和画法,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与统计表分析问题. 例1 (2009新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电子仪器厂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1)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反映了一厂、二厂各类人员数量及工业产值情况,根据统计图填空: (1) 一厂、二厂的技术员占厂内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___和___; (结果精确到1%) (2) 一厂、二厂2008年的产值比2007年的产值分别增长了___万元和___万元. (2)下面是一厂、二厂在2008年的销售产品数量占当年产品总数量的百分率统计表,根据此表,画出表示一厂销售情况的扇形统计图. (3)仅从以上情况分析,你认为哪个厂生产经营得好?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了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的特点,扇形图画法和从统计图、统计表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1) (1) 18%,8%, (2) 1500, 1000. (2) 如上图,∠AOB=72°.(3)一厂生产经营得好,因为从题目给出的信息可以发现人少产值高. 例2 (2009齐齐哈尔)为了解某地区30万电视观众对新闻、动画、娱乐三类节目的喜爱情况,根据老年人、成年人、青少年各年龄段实际人口3∶5∶2的比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众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统计图. (1) 上面所用的调查方法是 (填“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 ; (2)写出折线统计图中A、B所代表的值; A:___;B:___; (3)求该地区喜爱娱乐类节目的成年人的人的热点.解决这类数.问题须将不同统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全面调查 (普查) 与抽样调查的概念, 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扇形统计图与圆心角的计算方法.试题以“三类节目的喜爱情况”为背景, 贴近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 它充分体现了从现实情境出发, 考查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1)抽样调查;(2) 【考题预测,整合知识点】 1.关注应用,倡导“学以致用” 能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认识世界,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和处理身边的问题,是每位同学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从试卷中,我们看到单纯的统计量的考查基本已经退出了舞台,而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加强对应用意识的考查,这类有时代气息的试题,已成为主角. 例1根据《某市统计局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5年底该市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约为190万.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接受幼儿和小学教育的总人数是___万人; (2)已知接受小学教育的人数比接受幼儿教育的人数的5倍少2.6万人,那么接受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人数各是多少万人?(写出解题过程) (3)根据本题提供的材料,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请写出两条. 解答:(1) 87.4; (2)设接受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人数分别是x万人、y万人. (2)根据题意,得,解之得. 答:接受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人数分别是15万人、72.4万人. (3)例如,接受普通中学教育的人数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3%;接受普通中学教育的人数比接受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人数少,等等. 反思:此题将统计知识与方程进行整合,构思新颖,第(2)小题还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2.少考算,多考想,关注统计观念 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目标,而统计技能是统计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统计观念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统计技能,因此在数学学业考试中进行有关统计技能的考查十分必要,但笔者认为试题书写量、运算量都不会过大.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类试题删繁就简,不堆砌技巧,突出了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活用,考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和思维空间. 例2经市场调查,某种优质西瓜质量为(5±0.25) kg的最为畅销.为了控制西瓜的质量,农科所采用A、B两种种植技术进行试验.现从这两种技术种植的西瓜中各随机抽取20颗,记录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kg): (1)若质量为(5±0.25) kg的为优等品,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表: (2)请分别从优等品数量、平均数与方差三方面对A、B两种技术作出评价;从市场销售的角度看,你认为推广哪种种植技术较好. 解答:(1)依次为16颗,10颗; (2)从优等品数量的角度看,因A技术种植的西瓜优等品数量较多,所以A技术较好; 从平均数的角度看,因A技术种植的西瓜质量的平均数更接近5kg,所以A技术较好; 从方差的角度看,因B技术种植的西瓜质量的方差更小,所以B技术种植的西瓜质量更为稳定; 从市场销售角度看,因优等品更畅销,A技术种植的西瓜优等品数量更多,且平均质量更接近5kg,因而更适合推广A种技术. 统计表的设计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最后阶段的错题统计表分为两种:一种为教师错题统计表(图略),另一种为学生错题统计表(以下简称“表一”)。 表一中的“知识清单”是指学测要求掌握的各类知识点的简称,其排列顺序参考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或相关优质教辅书。“模一错误”即为模拟卷一中错误的知识点,在相应的位置做标记。 统计表的使用 教师统计表的使用 第一步:教师根据批阅情况在纸质表的题号后画“正”,每一份作业出现错误就在相应题号处加1。这样,1次作业,哪些题错误率高,哪些题错误率低,一目了然。这种操作方式加大了教师评阅作业的工作量,尤其在繁忙的学测复习最后阶段。实际操作中也可以把表格发给学生,每个学生只需花1分钟就将自己的错误情况反馈给教师。由于在完全匿名的情况下完成的统计,客观性也是比较强的。两种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交叉使用,灵活应变。 第二步:就是将教师错题统计表反应的结果进行分析,所得错误数除以班级人数,即可得到错误率。错误率超过30%的知识点就是需要重视的薄弱环节。教师要将这些知识点发掘出来,然后精心备课,逐个击破难点。 如下面这道题: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面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此题答案选C,学生中错误率达到80%。经过分析,此题的考点为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关系理解不透,对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以及呼吸速率的关系分辨不清。仔细分析知道,光照下植物吸收的CO2值即为光合作用的净值,也就是光照下有机物的积累量。呼吸量即为黑暗中的有机物的消耗量。通过将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减去黑暗中的呼吸量即为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在备课中,笔者除了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详加分析外,着重比较了如何判断实际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 笔者又添加了与之相类似的例题辅助课堂教学,如下题:下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图乙至戊表示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植物细胞内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气体交换的几种不同情况。请据图回答: (1)在图甲中的B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 (2)该植物叶肉细胞处于乙图状态时,对应图甲曲线中的 段; (3)如果A点时CO2释放量为aμmoL /m2·S,C点时CO2吸收量为bμmoL/m2·S,则在C点时O2的产生量为 ; (4)C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和 ; (5)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图甲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在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则A点 (填“上移”“下移”或“不动”),C点 (填“上移”“下移”或“不动”),C点变化的原因是 。 此题甲图为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乙丙丁戊是在微观基础上理解实际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2)(3)小题与错题紧密联系(1)(4)(5)又是原题的拓展和变式。 第三步:在课堂分析的基础上适时配上相关反馈练习。这一步的关键是选好一张配套模拟卷。好在学测模拟卷的题型都非常相似,通过教师的筛选总能找到与前次试卷内容比较雷同的试卷。通过对这份试卷的批改可以直观地反馈出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统计——分析——强化——反馈”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习题分析时,一张试卷一讲到底的模式,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复习效率。 学生统计表的使用 学生统计表的使用是这样的:每个学生手上有一张表格,每张模拟卷上的错误知识点都在表格相应位置做上标记,几次下来就可以发现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还要加工,哪些严重不足。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每张表格所呈现的信息是不同的,基础好的同学可能只有几个知识点不清楚,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做记号的知识点就比较多。 在统计的基础上,教师避免了“一言堂”,节约了课堂时间。所以,在找到自己的弱点后,就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和消化试题。笔者会留出20分钟以上的时间给学生,前面一半时间不许相互讨论,一定要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查阅课本认识知识点,后一半时间留给小组相互交流,或者教师进行指导。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杜绝懒惰和依赖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小组内部教学相长。 统计表的意义 帮助分清矛盾主次 用好教师统计表,可以了然班级的作业错误情况,分清主次,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使教学目标更明确。分清矛盾的主次还能为教学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其他3门学科的复习节约宝贵的时间,从整体上提高学测复习效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学习知识相比,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长远的意义。学生通过学生统计表的使用,学会用归纳总结的眼光去看待复习,不仅在生物学习中得益匪浅,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长足的帮助,甚至对其一生也是有深远影响的。 促进独立思考主动学习 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要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就需要个性化处理的时间。每节课教师都留有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和小组交流的时间。这样将时间分块,既能两头兼顾,又能给基础差的学生以紧迫感,促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逐渐由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通过教师的统计、详解和再练,学生在相同知识点处的错误率明显下降。通过使用学生统计表并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相信通过实践并不断改进,合理使用这两张错误统计表,不仅能助力生物学测复习的最后阶段,还能在生物学习的其他阶段,以及其他相关的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 【函授统计学复习题】推荐阅读: 企业会计学函授试题09-08 函授本科报名09-19 卫生统计学复习笔记07-25 统计学习题经管类09-23 医学统计学习题答案12-03 统计学原理 考试 复习 小抄10-27 函授班级鉴定评语06-01 函授本科实习鉴定07-01 统计学习题集含答案10-06 浙江党校函授学院代码05-29中考复习指导之七:概率与统计 篇7
函授统计学复习题 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