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概率》教学反思(精选12篇)
一直以来我努力研究教学现象,期望走进真实的课堂。我所执教的这节课的内容属于概率的范畴,概率有随机的特性,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不像逻辑推理的结果那么肯定。在小学阶段增加这样的内容,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感觉到除了我们天天学习的确定性,数学里还要研究一些不确定的知识内容。这个不确定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统计与概率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从不确定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数学内容。不确定思维与确定思维的差别要尽早去体会。正是由于这节课教学内容的特性导致每次上这节课时都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这样教师就更要顺着学生思路,抓住课堂新资源的生成引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考,这也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
因此,首先,我用名片介绍自己和同学们,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猜名片游戏是学生接触“可能性”——名片的内容可能有什么?一定有什么,让学生了解到名片上有些内容是不确定的。接下来的环节让学生通过猜想:摸到的名片可能是什么属相和摸到什么属相的可能性大,然后通过摸名片的游戏进行验证,学习中相互合作。当学生摸完名片以后,我没有急于总结规律,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由发挥。在学生独立思索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逐步归纳出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这样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思路,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激起了创造性学习的动力。学生实际操作的情况往往是不同的,有些人认为:属相多摸到的可能性大是我的最佳答案,其实我的设想不是这样的,我希望学生出现“意外”——属相多摸到的次数却少,可是孩子的统计结果恰恰是—— 数量多的属相被摸到的次数多。所以当第一次统计的结果出现以后,我犹豫了,还向学生介绍另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万一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这种结果而感到茫然呢?我当时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先放一放看看这种思想占据了上风,以致后面的等可能性有三个组出现摸到的次数一样多,看似很顺利,出现一样多不正好解释数量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大吗?其实不然,这种表面现象掩盖了可能性的本质,令我感到很尴尬,幸好在第二个环节中有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于是我捕捉了这样一个新生成的资源,让学生观察后回答:为什么这个小组却出现不一多的.情况呢?没人说出个所以然来,只好教师解释,于是我就借题发挥,这种现象是我们的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两个数会越来越接近,科学家经过多次实验也证明了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
如果再次让我上这节课,首先我要对分组情况作调整,属相的比例悬殊小一点,出现“意外情况”的可能性比较大,我将从容面对学生试验中出现的“意外”。因为概率具体到某一活动时,不排除偶然性与意外性,而这恰恰就是真实可能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只有对“可能性”这两方面的特征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为学生体验“真实的可能性”而服务。我们可以把这种结果理解为可能性的“意外性”,因为“意外”才更能体现可能性的真实性。
其次,在问题解决过程给予评价。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而我们的年轻教师往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只要符合我心意(也就是恰到好处的回答)能够给与及时的肯定,而学生另一些“擦边儿”结论,教师不理不睬,大多数会清淡地说一句:请坐!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结合这节课,我会让学生通过猜想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验证,然后回忆整个过程比较统计的结果,引发学生进行评价、思考。根据教育学家研究表明: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高数学技能。
一、实施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意义
现今的信息社会, 我们随时都要面临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统计和概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国家到个人, 都应用到统计和概率, 如个人消费、投资理财、天气预报等等。当然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求不一样, 低年级对于统计和概率的教学重在给学生灌输这种观念, 重在激发孩子们对数据的兴趣, 加强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意识。比如:可能性, 一二年级的学生知道不确定现象的存在, 认识可能性的现象, 等学了相关知识以后, 再进一步学习可能性大小, 提高定量化研究的要求。通过统计和概率, 可以对今后的发展作出客观的分析。从小学让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实施数学统计和概念教学, 可以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信息处理过程, 首先学生要进行收集数据信息, 然后针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 最后得出结论。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买气球”、“抛硬币”、“统计生日”教学活动时, 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 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硬币的正反面次数、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然后全班交流把调查收集的数据整理制成统计图, 让学生根据制成的统计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并自己解决这些数学问题。最后根据统计结果, 由学生自己决定买什么颜色的气球。实施统计和概率教学, 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 我们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案例用于教学, 如天气变化、家庭电视的品牌、同学们爱看的电视节目等等, 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思考, 进行处理, 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也可以深深体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目标
国际上早就将统计与概率的初步知识纳入到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 在我国以往的数学课程中, 教学统计与概率主要是对制作统计图表的技能训练、单纯记忆过多的术语和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 这样的安排很难让学生体会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的联系, 很难感受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标准》首次明确提出了统计与概率的教育目标, 即“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 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以随机观点来理解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 形成数学思考和分析的意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三维目标来考虑, 可以做如下阐述。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 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学会用统计的思想提出问题, 理解问题, 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策略,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感与态度目标:积极参加统计的数学学习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统计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与人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统计的过程和结果;初步认识统计与概率的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是新增的教学内容, 教师对于这部分的内容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只能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把握。所以加强培训是开展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关键, 通过培训, 解决教师自身对统计和概率知识的缺乏, 更好的开展备课。其次, 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要进行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 收集数据很重要, 而这部分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小学生又比较活泼, 如果控制不好, 整个课堂就会凌乱不堪, 另外, 这部分活动占用时间较长, 很多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 都是由自己采集数据, 提供给学生处理。这样做是节省了时间, 但是信息处理的流程不完整, 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完成这个过程, 如收集数据的时候, 可以分组, 可以将这部分过程放在课外, 教师予以指导就行了。另外,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材不成熟, 特别是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教材时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基于此, 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充分了解教材编写者的理念和意图的基础上, 对教材就行二次开发, 比如降低难度, 活动选取学生身边的内容, 选择一些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收集数据的活动, 自己编写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辅才能真正适合教学, 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31-01
统计与概率主要是研究生活中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统计与概率在小学数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结合点。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在此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重要意义
现今的信息社会,我们随时都要面临大量的信息和数据,统计和概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与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理”的思考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简而言之,人们在生活中要用到概率论的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概率更大了,因此在小学教学统计与概率是有意义的。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概率与统计教学,首先,它会涉及解决问题、计算、推理,以及整数、分数、比值等知识,这实际上是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和运用过去的旧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像概率这一类学习内容本身是充满挑战性的,一些概率游戏本身就是对思维的一种挑战,学生接触这类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学生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后,实施小学数学统计和概率教学,它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由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刚刚起步,作为一个新的知识点,难免会在教学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实的解决好他们,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小学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作为小学阶段新增设的学习内容,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来看,主要引导学生经历一些如对不确定现象有初步的体会、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开性、对可能性的大小做出描述,并和同学交流等等之类的学习过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刚刚开设,很多教师之前没有教过这门课程,没有经验,有些教师是自身概率知识水平不高,对教材的了解不够深入,使得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很难准确把握各段概率教学的深浅度。另外,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课程安排中,往往都是在学期的结尾课程,使得许多教师为了节约课上的时间,很少在课堂上组织实验活动,只注重对知识技能的教授。最后,由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编排上注重逻辑,很少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学生学起来显得非常枯燥,不利于教师有效的开展教学,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带来阻碍,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三、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有效策略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重要意义早已不言而喻。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那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带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乐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如实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应是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设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更加的突出主体性和针对性。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碍于教材内容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偏大、过于抽象等特点,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比较吃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做适当调整,从实际生活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适当的修正教学内容,使之在内容的层次性及梯度上更加的清晰化,以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目标更加的明确,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3、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要想搞高效的教学,那么我们就得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在小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要着重遵守好以下几个原则。①实践性原则:统计和概率的研究对象是生活常见的东西或事件,教学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多引导学生实践,让学生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有利于他们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及对数据信息的理解、推理和判断。②过程性原则:一些著名的河流的长度;气温、雨量记在小学阶段的各个概念计的结果。应该注重形成概念的全过程,培养以随机的观点理解世界的观念。③趣味性原则:我们不能把概率与统计的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而应以有趣的方式呈现。教学中,只有教师如实的遵循好以上几个原则,我们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实效。
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统计与概率教学,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探究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过程,使之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东辅 唐华军.上海与加州数学课程标准小学统计与概率比较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6
这周第一次让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也是第一次教学生手把手的画统计图。
教后感觉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这册教学让学生绘制的统计图一般都是在方格中,一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
2、会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里所包含的信息。
学生问题:
1、学生对于一小格代表几个单位还是能准确把握的,有时代表2个单位,有时可以代表5个单位,有时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代表100甚至1000个单位。孩子们把握的比我前期预测的要好。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以长方形的周长教学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教学可以略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并说说理由。在正方形的周长教学中,可以拓展,出示8分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想象,如果围成正方形,那么边长可以是几?今天学生猜测:32分米、2分米、8分米,在学生的讨论中,马上否认了32分米和8分米。而对于边长为2分米的,让几个学生合作,一起把长8分米的绳子拉成一个近似的正方形。使学生直观认识到正方形的周长就是绳子的长,正方形的周长拉直了就是一条线,体会到周长一条线,为能以后与面积一个面的比较做好铺垫。同时可以继续利用这根绳子,如果这根8分米的绳子,要围成一个长方形,大家猜测它的长和宽可以是几呢?也可以让学生一起示范动手拉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从而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时在拉的过程中体会到,不管形状怎样变,长加宽的和是不变的。
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基本出现的方法是:方法一:长+宽+长+宽;方法二:长*2+宽*2
;方法三:(长+宽)*2在这三种方法中,需不需要优化?想想还是需要优化的,因为(长+宽)*2这种方法对于以后逆向思考的题目作用非常大。比如已知周长,求长和宽,就需要这种方法作基础。那么在优化的时候,如何进行优化呢?怎样优化才能水到渠成?还是没有很好的方法。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乘法口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利用教材中的“购物”情境,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通过“购物”这一活动,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因为列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列竖式计算乘法。
本节课我还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思维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得每一个学生对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能够独立地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通过这样的交流、比较、合作,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
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从整数到分数是数学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这一节认识几分之一是放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也是为认识几分之几做铺垫。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起分数的概念,知道并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分不到整数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学情分析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上的突破,接受起来不算容易,为了能使他们更容易的接受本节课,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并让学生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
一、会读会写。
难点:初步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意义,能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教学教具
白纸、月饼(或苹果、蛋糕)、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接拿出4块月饼,让同学们说说把它平均分给2个人的时候一人几个?当有2个和1个时又是怎么分给两个人?(让学生动手分一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揭示课题,当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后,每人得到半个,那半个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个新的数——分数来表示。(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学生思考后会有可能得出:
1、两个
2、一个
3、半个„„.【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同时,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二、探究体验P92
1、认识1/2 ①组织学生感知认识1/2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半,每一半就是整块月饼的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让学生用一个圆表示二分之一。板书一个圆的1/2(用途色部分区分来表示 学生认真观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板书:1/2 ②指导学生读写1/2 A、教师示范写二分之一
在写二分之一时,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然后在横线下写数字2,最后在横线上写数字1,这个分数就读作:二分之一。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所以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B、组织学生写1/2 C、组织学生读1/2
2、认识1/4 教师再提问,如果我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四个人又该怎么办?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出四分之一,写和读出1/4。
3、动手操作。
自己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出纸的四分之一并用斜线画出来。
(小组交流讨论:你拿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4?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4?)
4、让学生发现分数:你们利用你们自己手上的纸张折出你们自己想要的分数并写出来。
(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分数写下来)学生有可能得出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5.比较分数大小
拿出刚才月饼的1/2和1/4,让学生观察谁大谁小。
观察教材上的图片,观察1/3和1/4谁大谁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相同的物体,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反而越小)同桌合作,折一折纸,验证规律。
【设计意图】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对平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4,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P93做一做:
2.P96第2题,涂色的部分对吗?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四.梳理知识
乘数最关键之处就是把0前面的数字进行计算,再根据乘数的总共有多少个0就在积的添上几个0.在教学的时候发现了这么几种情况:例如500×36,学生在用竖式尝试笔算的时候,会出现2种不同的方法,现将错误的算法演示如下;把500在竖式中写在上面,
5|00
×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0|00
但他的笔算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讲,他对于乘数的简便计算已经掌握了,但对于计算的.算理却不理解.
其次学生对于乘数的0前面有两位数相乘的时候会产生这样的错误
140
×1500
___________
70
14
____________________
21000
(一)冬青小学孙武昌
今年接收的学生底子较弱,口头表达能力其差,数学语言没有几个能流利的说出来。实在是一个非常不行的班。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似乎也被过去的老师的磨灭的干干净净,上课的情绪是非常的厌倦,难以调动。再加上这几年,我都是从一年级开始带学生,跟班上的好处就是不怕学生不熟悉你的教学特点。而这个班,虽说只是三年级学生,可是厌倦数学的态度已经可以比拟六年级非常厌学的学生态度了。头痛!
如何使这样的一班学生,重新喜欢学数学,激发出他们学习兴趣与激情呢? 这两个周我都在不断的试图了解这班学生,试图去了解他们的想法与过去的学习状况,可是毕竟我在他们班的时间有限,了解到的信息也仅仅限于曾教过他们的老师的意见。实际情况如何,我到现在还是不清楚。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这儿要涉及到试商,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学生的作业错误率较高,计算速度也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让学生掌握试商、调商的办法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有让孩子明白: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把除数看成整十数的办法,这样有时正好,有时却需要一次、两次的调整,这就需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为了教学方便,我通过查找料,整理了一些试商方法,如下:
(1) 同舍同入法 把被除数跟着除数一起舍或入,然后试除,例如,112÷28,如果把除数看作30,则被除数看作120(同入);如果把除数看作20,则被除数看作100(同舍)。
(2)三段法 把除数首位的下一位数划分为三段:1、2、3为下段;4、5、6为中段;7、8、9为上段。下段,上段按四舍五入法试商,中段看中间数试商(即除数是几十四、几十五、几十六时,看作几十五去试除),用中间数试商,需要熟记中间数的倍数,要求较高,一般,仅当除数是十几、二十几、三十几时,中段才用15、25、35去试除。
(3)口算法。有些除法的商很容易由乘除法的口算得到,例如:75÷ 15,商是5;100÷ 25,商是4。
(4)同头无除试商法。当被除数与除数的首位相同如:843÷85(即“同头”),但前两位又不够除(即“无除”)时,一般可以用9或8作初商,例如,112÷13,初商9,商过大,再改商为8,当除数是几十而又同头无除时,还可以按除数与被除数前两位的差找商:差1、2试商9,差3、4试商8,差 5、6试商7,差7、8试商6,初商过大再改商。例如,112÷14,14和11差3,试商8。
(5)折半法。当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的一半时,可以用5或4去试商。例如,247÷ 46,被除数的前两位24比除数46的.一半稍大,用5作初商,又如,227 ÷46,被除数的前两位22比除数46的一半稍小,用4作初商。
共8分)1.(2分)判断对错:
下面是五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美术成绩记分单. 从表中看出,得“中”的人数最多. 2.(2分)判断对错. 如果我想了解我们班同学的兴趣爱好占全班百分比情况,应选择条形统计图较好. 3.(2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4.(2分)要表示某市近几年出生人口数的变化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二、填空题(共7题;
共15分)5.(1分)常用的统计图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5分)豆豆家元月份各项生活支出共1500元,请计算出各项支出填在表中。(单位:元)支出项目 文化 水电气 赡养老人 食品 服装 其他 支出钱数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7.(1分)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
①整理数据。
②画出纵轴和_______,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_______。
③根据_______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_______顺次连接起来。
④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_______,并标出图例。
8.(1分)要体现某市的居民收入多少,应采用_______统计图,要观察一个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采用_______统计图. 9.(1分)11+12+13=_______×3 10.(3分)下面是一辆旅游车往返于动物园和旅行社的时间和路程情况统计图。(1)旅游车经过_______小时到达动物园,游客在动物园参观了_______小时。
(2)在_______这个时间段旅游车行驶的速度最快。
(3)旅游车前4小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千米/时。
11.(3分)在92、93、95、93、90、98、94、93、96、91中,平均数是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众数是_______。
三、选择题(共12题;
共30分)12.(2分)从下面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小熊猫有()只 A.14 B.13 C.12 13.(2分)由9、0、3这三个数组成的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
A.540 B.81 C.621 D.61 14.(2分)下面是某品牌冰箱在甲、乙两个商场的销量情况统计图,根据图片这个品牌的冰箱在甲、乙商场哪一天的总销量最大? A.星期三 B.星期六 C.星期天 15.(2分)第三季度的平均月产量是()。
A.195 B.190 C.185 16.(2分)天才幼儿圆里的小朋友的体重最重的是32.3千克,最轻的是23.6千克,这些小朋友的平均体重可能是()。
A.34.5千克 B.29.8千克 C.21.4千克 17.(2分)要反映某地的气温变化情况,应绘制()。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18.(2分)六(1)班在六一儿童节前要评选一名市三好学生,采取一名学生只投一票的方式进行评选,投票结果如下表。
下面最能表示这个投票结果的是图()。
A.B.C.19.(2分)一桶油用去60%,还剩20kg,这桶油原有多少千克?列式是()。
A.20×60% B.20÷60% C.20×(1-60%)D.20÷(1-60%)20.(8分)下表是二年级学生喜欢的图书人数情况。
种类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其他 人数 18 12 8 4(1)喜欢()的人数最多。
A.连环画 B.故事书 C.科技书 D.其他(2)喜欢()的人数最少。
A.连环画 B.故事书 C.科技书 D.其他(3)喜欢故事书的人数比喜欢连环画的少()人。
A.10 B.6 C.4 D.8(4)喜欢连环画的和喜欢科技书的一共有()人。
A.30 B.20 C.26 D.12 21.(2分)一个圆形花坛内种了三种花(如下图),用条形图表示各种花占地面积的关系应该是()。
A.B.C.D.22.(2分)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5,如果每个数增加a,那么这四个数的和是()。
A.15×4+a B.15+4a C.(15+a)×4 23.(2分)某品牌鞋店上周销售各种尺码的女式皮鞋情况如下表:
尺码/厘米 21.5 22 22.5 23 23.5 24 数量/双 1 10 36 57 24 10 这家鞋店应多进尺码为()厘米的皮鞋。
A.22 B.22.5 C.23 D.23.5 四、综合题(共5题;
共58分)24.(13分)下面是2016年6月份的天气情况。
(1)数一数,再填空。
(2)涂一涂。
(3)_______天最多,_______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_______天。
25.(14分)下表是王老师统计的阅览室部分图书的统计表:
(1)_______种书最多,_______种书最少,相差_______本。
(2)4种书平均每种_______本。
26.(9分)我国1997、1999年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如下表。
类别 年份 国 家 级 省 级 市 级 县 级 1997 124 392 84 326 1999 155 404 138 449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1997年我国哪类自然保护区最多?1999年哪类最多?(2)1999年我国各类保护区均比1997年()。
(3)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7.(9分)填空。
(1)根据上图填写不同图形的个数 _______个 _______个 _______个 _______个(2)_______的数量最多,_______的数量最少。
(3)球比正方体多_______个,比长方体少_______个。
(4)四种图形一共有_______个。
28.(13分)下面是2016年天云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表。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男生 8 10 12 21 31 38 女生 12 16 20 26 37 45(1)请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2)_______年级学生近视的人数最多。一至六年级女生的近视人数有_______人。六年级女生近视的人数比男生多_______人。
(3)通过本次调查,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建议? 五、解答题(共9题;
共108分)29.(13分)下面是三年级各班同学参加书法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 平均每个班级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有多少人? 30.(11分)某品牌汽车店上周星期一至六销售情况如下图。
(1)把上面统计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销量/辆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2)星期_______卖出的汽车最多,星期_______卖出的最少。
(3)如果每个 表示2辆汽车,上面的数据应该怎样表示,填写在下表中。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销量/辆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4)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31.(19分)先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再回答问题. 青松岭小学的少先队队员,积极参加春季植树造林劳动.各中队种树的情况如下表:
从上面的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少先队员参加植树造林劳动的情况.(1)青松岭小学有几个中队的少先队员参加了春季植树造林劳动?(2)青松岭小学的少先队员,在春季植树造林劳动中栽种了几种树?(3)哪个中队种的油松的棵数最多? 32.(10分)下图是张叔叔1个月工资的安排情况统计图。(总工资:4000元)(1)张叔叔每个月各项花费共多少元?储蓄多少元?(2)张叔叔想要买一台4500元的电脑,他需要几个月的存款才能买到? 33.(18分)统计全班一星期阅读课外读物的册数。
(1)把上面统计的结果填入下表。
类别 少儿文艺 连环画 故事大王 册数 _______ _______ _______(2)阅读连环画的册数比故事大王多多少册?(3)同学们最喜欢看的课外读物是什么?(4)全班一星期共读了多少册课外读物? 34.(9分)观察复式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三年级某班本学期体检视力统计表。
4.2以下 4.3-4.6 4.7-4.9 5.0以上 男生 2 4 5 14 女生 1 3 7 17(1)视力为_______的人数最多,有_______。
(2)视力为4.3-4.6的人数是_______人。
(3)5.0以上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有_______人,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4)这个班级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人? 35.(10分)下图是某超市5月份甲、乙两种洗衣粉销售情况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时间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甲种(袋)乙种(袋)(2)哪种洗衣粉的销售情况要好一些? 36.(10分)下面是张集小学六(3)班第一小组女生的身高统计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身高/厘米 142 143 140 154 145 144 168(1)这组女生身高的平均数是多少?中位数呢?(2)你认为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代表这组女生的身高比较合适? 37.(8分)下图是曙光小学四(2)班同学体育达标评定统计图,请看图填空。
(1)上图中每格代表_______人。
(2)四(2)班体育达标的人数中得_______的最多,有_______人未达标。
(3)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4题;
共8分)1-1、2-1、3-1、4-1、二、填空题(共7题;
共15分)5-1、6-1、7-1、8-1、9-1、10-1、10-2、10-3、11-1、三、选择题(共12题;
共30分)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0-2、20-3、20-4、21-1、22-1、23-1、四、综合题(共5题;
共58分)24-1、24-2、24-3、25-1、25-2、26-1、26-2、26-3、27-1、27-2、27-3、27-4、28-1、28-2、28-3、五、解答题(共9题;
1、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上,再加上平常中的普通计时法的影响,所以造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2、我把信息窗1的两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放在一节课中进行教学,教学时把时间的计算当成了教学的难点,结果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没有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而且连两种计时法的转化方法也没掌握。
3、没有跟学生讲明两种计时法的意义,也没有对两种计时法进行对比,所以造成学生两种计时法的混淆。
4、课堂中教师讲得较多,学生进行操作的时间过于仓促,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
【三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概率》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1-17
三年级数学上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06-04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09-30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10
三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的周长教学反思12-03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后随笔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12-05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教学反思12-24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北京版《统计》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