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发展机会

2022-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金融危机下的发展机会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机会与风险

企业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开展全球化经营的主要手段,也是获取其他企业技术、市场等资源的重要战略工具。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强劲的国内需求,给并购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环境,而全球金融危机则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机会。然而,企业仍需谨慎辨识机会背后的风险,以防陷入“并购陷阱”。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三种主要类型

2008年,出于维持经济增长速度所需的资源供应、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应对新形势下产业竞争的需要,国内企业在诸多领域展开了跨国并购,其中资源、机械制造领域尤其引人瞩目。从战略动因来看,这些企业的海外并购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资源获取型、技术获取型和市场获取型。当然,技术、市场动因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1.资源获取型。资源获取型跨国并购受经济形势的影响明显。受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断调低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IMF仍给予中国6.7%的增长预期,而我国官方的预期则在8%左右。依靠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广阔的内需市场,中国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的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仍然面临巨大的能源供应缺口。欧美各能源消费大国经济停滞,能源开采加工企业必然遭遇寒流,此时,正是中国能源企业洽谈并购的好时机。同时,中国的大型能源企业都是国有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海外投资经验,具备了开展大规模海外并购的条件。事实上,一些企业已经有所行动。2008年11月,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挪威海上钻井公司ASA股权项目全部实施完毕。有关资料显示,该收购涉及金额25亿美元,成为中国企业最近成功实施海外收购的一个经典案例。在钢铁行业,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但各大钢企却一直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处于下风。如果能够利用当前时机收购、参股海外的上游供应商,中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将大为提升。

2.技术获取型。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大部分企业处于技术追赶阶段。在制造行业,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获取对方的先进技术,以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2008年下半年以来,欧美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技术领先企业先后陷入财务困境。在这些国家,金融危机正在演变为深层次的经济危机。其原因在于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唇齿相依,一旦金融体系崩溃,实体企业便遭遇“断电效应”,运营链条很容易断裂。这给了中国企业“激活休克鱼”的机会。当然,企业需要很好地把握技术的发展趋势,详细了解目标企业的技术能力,避免购买到落后的、过时的技术。目前,一些IT高科技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都是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的主力军。

3.市场获取型。跨国并购是企业快速进入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在不熟悉的海外市场通过自建销售渠道进行市场扩张是异常艰难的,海尔在美国主流家电市场耕耘多年,仍然停留于小型家电等缝隙市场。而通过收购有销售渠道的成熟企业,中国企业可以较快进入目标市场。2008年9月,机械企业中联重科携手投资公司收购了世界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之一的意大利CIFA100%股权。完成收购以后,中联重科一跃成为世界混凝土机械的行业龙头。CIFA的产品在欧美、中亚、中东、俄罗斯等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较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路。通过本次交易,公司不仅为在短时间内进入东欧、俄罗斯、印度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找到了捷径,更能节约开拓欧洲市场的高昂费用,积累资金拓展其他市场,还能通过品牌互动,迅速提高中联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二、中国企业谨慎应对海外并购风险的三项原则

虽然金融危机孕育着海外并购的机会,但企业须冷静面对“抄底”的诱惑,充分认识这场危机的本质和长期性。适时而动不等于盲动,把握机会更须严防风险。毕竟,企业并购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国际经验来看,有70%的跨国并购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些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铩羽而归,至今仍未摆脱失败的阴影。

跨国并购存在诸多实施风险和整合风险,其中前者主要是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等环境风险,而后者则主要体现为财务风险、文化冲突等运营风险。在跨国并购的诸多风险中,其实最突出的还是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其中,政治风险与东道国的政府政策变化等行为有关,包括征收、国有化、战争以及恐怖活动等政治暴力事件。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各国的反垄断法。目前,世界上已经有60%的国家有反垄断法及管理机构,但是管理重点、标准及程序各不相同,经常使并购过程旷日持久,往往需要花费高额的法律和行政费用,增加并购成本。企业在并购之前,应对东道国的相关法律进行详细了解。财务风险主要来自债务瞒报、税收窟窿、有形与无形资产的不当估价及当地运营成本低估等。不少企业并购后出现亏损,都是财务风险所致。

为严防风险,企业海外并购中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之一:谨慎投资,规模适度

并购往往能够以小搏大,即所谓的“蛇吞象”。实际上,真正的“蛇吞象”式并购是很难成功的,如果企业的相对投资规模过大,企业很可能会在整合阶段陷于财务危机,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在当前环境中,中国企业面对陷入危机的海外企业,更不能冲动。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企业估值下降不等于企业规模的骤然缩小。当企业规模与目标企业规模相差较大时,企业通常可以进行部分股权收购或部分业务收购,例如联想收购IBM的PC事业部,实际上就是部分业务收购,不能称之为“蛇吞象”。当前,中国企业进行的较为成功的收购,都是部分股权或部分业务收购。企业通过海外子公司收购时,更应谨慎投资,防止投资规模过大而拖累母公司。

原则之二:理性选择,优势互补

低价诱惑往往引发企业的并购冲动,但并购不能仅着眼于短期效益,而要看是否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中国企业应抓住这次全球产业调整的机会,发挥好产业资本的杠杆作用。在这次机会面前,中国企业的使命不在于财务投资意义上的短线“抄底”,而是要完成产业投资意义上的有效对接。企业应注重立足自身优势,突出主业,仔细辨识机会,寻求能够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创造性资产。当初,TCL、京东方在此方面都曾有过惨痛的教训。沈阳机床并购希斯则收到了很好的技术提升效果。在经济风险增大的环境中,企业要更加周密地考察目标企业,而不是草率进入。只有把握好技术演进方向,找准并购对象,才可能演绎出中国资本“激活休克鱼”的经典案例。

原则之三:全面考察,控制风险

如前面所言,企业海外并购面临诸多的环境风险和整合风险。在并购准备、实施以及整合的不同阶段,企业应分别关注不同方面的风险。在并购准备阶段,企业要全面考察东道国的环境风险,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和技术实力。在并购实施过程中,企业应进一步了解目标企业的内部流程,重点排查财务风险,以便在协议中加入补充条款,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并购难,整合更难。并购企业应对此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企业并购整合失败70%都源于文化整合的失败。进入并购后的整合阶段,企业应首先在文化和战略层面寻求协调。品牌、销售渠道、产品线的整合,也是关乎企业经营成败的战略问题。当然,并购后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都会浮出水面,例如,高管安置问题、劳工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企业耗费精力与时日进行应对。

总之,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既要大胆,把握并购良机,又要冷静考察,严防风险,切实将危机转化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机会。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责编/赵哲)

作者:王 钦 刘建丽

第2篇:消费金融风口下的创业创新机会分析

摘 要:消费金融广阔的市场蕴涵着巨大的创业创新机会,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加入其中。消费金融领域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大的机会,是最大的创业创新风口之一。对消费金融的主要产品、业务模式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消费金融领域存在的各类创业创新机会。

关键词:消费金融;风口;创业;创新;分析

消费金融对刺激居民消费、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到: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消费金融成为下一个风口,众多企业纷纷向消费金融转型。消费金融市场变得异常火热,各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应运而生,如美利金融、腾讯微粒贷、京东白条这样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迅速兴起。消费金融广阔的市场蕴涵着巨大的创业创新机会,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加入其中。消费金融领域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大的机会,是最大的创业创新风口之一。

消费金融是指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消费贷款一般是指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发放的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消费金融公司是“经银监会批准,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与商业银行相比,消费金融公司专注于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消费贷款,具有小、快、灵和更低的获客成本与更高的风控效率的特点。 与传统P2P模式的网贷平台相比,消费金融则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新蓝海,消费贷款正成为大部分人的主要消费方式,由于消费金融是依托消费场景,给借款客户实际提供的是“商品”(车、手机等)而非现金,风险要比传统P2P低得多。传统P2P借款动辄几十万、几百万,金额数量注定了其是一种风险较大的信贷产品,而个人消费金融单笔借款额更低、更分散。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投资者来说,消费金融更安全。

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金融包括住房消费金融、汽车消费金融、信用卡以及其他消费品消费金融;根据贷款期限不同,又分为短期消费贷款以及中长期消费贷款等形式;按接受贷款对象的不同,消费信贷又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其中,买方信贷是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发放的贷款,如个人旅游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短期信用贷款等;卖方信贷是以分期付款单证作抵押,对销售消费品的企业发放的贷款,如POS贷款等,按担保的不同,又可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等,见表1。

(一)消费金融的主要产品

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是消费金融行业的核心业务类型,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生态的信贷消费场景也成为新的增长点,因其产品服务创新性强、目标客户更具普惠性。大数据显示,国内整体消费金融市场主流利率在6%—30%,略高于商业银行有抵押贷款;行业的坏账率在1%—10%,相比发达国家2.5%—7%波动更大,见表2。

(二)我国消费金融业务模式及格局

消费服务商是中国消费金融产业链的核心。中国消费金融服务商的主要参与机构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和其他分期平台,见图1。

长期以来,我国的消费金融行业以银行消费信贷为主,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卡和消费贷款(含抵押消费贷款及信用消费贷款)两大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1981—198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6个省市的行、处、所开办了消费信贷业务,但业务量总体较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出现了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的势头,为了解决通货紧缩问题,政府鼓励发展消费信贷。199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正式要求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面向广大城市居民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以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和助学贷款为主题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国内商业银行逐步开展起来。

(二)非银行机构的消费信贷起步较晚

相比银行机构,非银行机构的消费贷款在我国的起步较晚。2004年,HC(捷信)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从2007年12月起,捷信启动在中国广州/佛山消费信贷业务。

(三)消费金融试点范围扩大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效应迅速蔓延,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为扩大总需求,维持经济增长势头,2009年银监会下发《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我国正式启动消费金融试点,北京、天津、上海、成都4个城市成为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到2010年,我国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成立。

2013年9月,银监会发布新版《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范围名单,包括重庆、武汉、西安、杭州、合肥在内的12个城市获得试点资格,但是仍坚持“一地一家”原则。2013年11月,银监会发布修订版《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取消消费金融公司营业地域限制,增加吸收股东存款业务,以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

2015年,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持续利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行业春天已至。我国在前期稳步试点、逐步放开的基础上,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消费金融市场准入,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从16个城市扩大至全国。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并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鼓励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在得到官方政策力挺后,消费金融的行业热度持续升温。各大银行、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公司等纷纷进入消费金融市场。

(四)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保持20%

消费金融自2007年在广东地区试点开始,至2016年已近9年。据银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末,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计224.23亿元,贷款余额208.8亿元,实现净利润4.66亿元,累计为135万名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而消费贷款增长更为迅猛。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消费性贷款规模为10.44万亿元(统计口径不包含房贷,但包含装修、购车、耐用品消费等),2013年为12.98万亿元,2014年则达到15.38万亿元,消费贷款正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从同比增长幅度来看,消费类信贷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14—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19.5%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9年将达到37.4万亿元,是2010年的5倍。

(五)银行是消费金融发展的主力军

从消费金融余额的角度看,我国商业银行依然是消费金融的核心参与主体,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是当前扩大我国国内需求与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结构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信用卡和其他消费性贷款等产品。

(六)信用卡市场活跃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较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住房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对刺激消费、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高速发展具有实际意义的则是信用卡市场的活跃。截至2013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达到3.9亿张,人均信用卡持卡量已经增长至0.29张,是2007年4倍。与此同时,伴随着发卡量数据的迅速提升,2013年信用卡授信额度和期末应偿金额也呈现双升态势,分别达到4.6万亿和1.8万亿,信用卡使用率达到40.3%。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金融市场变得异常火热,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大的机会,消费金融领域是最大的创业风口之一。各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应运而生,如美利金融、腾讯微粒贷、京东白条这样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迅速兴起。金融平台纷纷推出各自消费贷款产品。较早涉足消费金融的是以京东、阿里为首的电商系企业。2014年9月,京东抢先推出了行业内第一款信用支付产品“京东白条”,正式开启了其进军消费金融之路。

(一)对“美利金融”创业经营模式的分析

作为创新型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典型代表——“美利金融”,于2015年9月21日正式成立。“美利金融”是一个面向个人提供安全、可靠借款的平台。与电商系金融平台截然不同的是,“美利金融”在理财端和借款端都有涉足,因为这样能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服务。同时,“美利金融”便捷、透明、快速的理财产品,更令传统P2P望尘莫及。“美利金融”在11月5日更是宣布获得近一年来国内最大规模的A轮融资。

分析“美利金融”创业经营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对广大创业者来说,要在消费金融领域创业,不仅要有安全、可靠的产品,更要有先进的经营模式。“美利金融”一家平台拥有两个子公司,在理财端和借款端都涉足。要想控制好风险,企业必须对借款客户的开发、征信、审批、催收全流程介入,“美利金融”在这点上做得非常出色。

“美利金融”为创业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快速借贷、便捷还款、透明服务正成为其新的标签,“美利金融”正代表着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新方向。

(二)消费金融极大释放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存在创业创新机会

从消费升级角度看, 消费金融极大释放了居民的消费欲望。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大约是7.7万亿元人民币,预计中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将于2018年增长至17.5万亿元。国内消费信贷份额只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0%,而发达国家超过60%,增长空间非常大;另外,“出口-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出口红利的减弱而渐显疲态,政府也希望通过消费的方式带动消费升级。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有很多创业创新机会,前景广阔。

(三)政策红利为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提供的创业创新机会

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后,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消费金融发展,如图2。

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92号),从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消费领域的细化政策措施。以上政策的出台,为消费金融领域提供了巨大创业机会。

1. 推动了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新消费领域设立特色专营机构、完善配套机制,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设立常态化,鼓励消费金融公司针对细分市场提供特色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在各类消费集中场所通过新设或改造分支机构作为服务消费为主的特色网点。

2.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远程客户授权,实现消费贷款线上申请、审批和放贷。合理确定消费贷款利率水平,优化绩效考核机制,突出整体考核,推行尽职免责制度。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推动消费信贷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加大对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和网络消费、绿色消费等新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3.经银监会批准经营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办理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贷款,可分别在15%和30%最低要求基础上,按照审慎和风险可控原则,自主决定首付款比例。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在向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或融资租赁)的同时,根据消费者意愿提供附属于所购车辆的附加产品融资。

4.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通过金融债券发行、同业拆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消费金融机构多元化融资渠道。改进支付服务,优化信用环境,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建立消费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机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四)对消费金融的垂直细分领域存在的创业创新机会的分析

目前,整个国内的经济正处于国内拉动内需为主的消费型经济转型,而金融将会成为拉动消费的一个火车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化,80后、90后以及将来的消费主力军00后都将习惯于贷款型的消费,但国内的消费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某些细分领域消费金融市场甚至还都没有打开,消费金融的各个垂直细分领域对很多金融创业者来说存在一定的机会。

金融创业者只需要打造一个拥有强用户黏性的垂直消费场景,就可以在该场景之上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垂直消费金融。例如,在数据公司、风控模型、风控信息化系统、反欺诈、资产处置、贷款业务、资产证券化的各个方向都存在创业的可能性和市场空间。消费者、消费场景与风控体系的结合是需要创业者重点关注的。

互联网消费金融不再是泡沫,而是一个真正的机会,未来在消费金融领域将呈现一派全新的业态。创业者更要把握好机会,努力在消费金融领域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俞蓉.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策略初探[J].市场周刊,2016,(1).

[2] 周南.中国金融发展现状研究[J].商业周刊,2015,(3).

[3] 戴兵.经济贡献度攀升消费金融从幕后走到台前[J].数字商业时代,2013,(3).

[4] 许莎雯.中国发展消费金融研究[J].金融在线,2016,(4).

[5] 徐世扬.基于经济增长的消费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16,(5).

[6] 苗丽娜.中美消费信贷比较研究[J].资本纵横,2016,(2).

作者:韩梅

第3篇: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书业发展策略初探

缘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世界经济正一步步走入“寒冬”。作为国民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出版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宏观经济的波动起伏,出版业必有切身感受。已置身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中国出版业自然无法规避大洋彼岸袭来的阵阵寒意,但同时也应看到金融危机对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双刃剑”效应,它在使出版业走向低迷的同时也给出版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金融危机肆虐蔓延的背景下,关注全球的图书出版业,探寻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寒冬”突围之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世界图书出版业

首先,金融危机使经济走向低迷,市场消费紧缩,导致图书销售量下滑。金融危机相伴而来的低薪和失业,使读者压缩了对图书、期刊等出版物的需求。美国书业研究集团(BISG)的迈克尔·黑利表示,美国的图书市场情况越来越严峻,尤其是大众图书市场。在美国出版业的大本营纽约,五大出版商2008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仅有0.5%的增长,全年的衰退已成定局。美国排名前两位的亚马逊网络书店和巴诺书店也都发布了其2007—2008年度的财务报告,虽然都宣称自己总体上赢利但是销售业绩方面都有所下滑。到2008年底美国整体图书销售仍呈同比下滑趋势,从尼尔森图书调查公司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08年12月的第一周,美国整体图书销售与2007年同比下滑6.6%,从2007年的2 210万册下降到2 070万册。其中,成人虚构类与成人非虚构类图书销售下滑幅度最大,达到20.8%。美国《出版商周刊》的报道也认为,2008年圣诞节前的图书销售并不像出版商一贯以来所期望的那样,出版商很难“圣诞快乐”。据尼尔森的调查数据,如果不排除“哈利·波特”的因素,截至2008年10月,英国图书销售额比上年同期下滑1%;而2008年11月16日至22日,英国图书销售相比去年同一时段下滑5.1%,仅售书约540万册。2008年的德国图书市场和2007年比也是处于低迷状态,其中商业街书店的销售额在2008年的前9个月同比减少3%。

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家长消减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教育图书的出版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2008年10月初,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图书出版商培生(Pearson)发布报告,显示其销售收入已经出现增长放缓的趋势。其集团财务官也随后宣布,2008年是“艰难的一年”。

其次,金融危机致使出版业融资困难,造成图书出版业资金链紧张。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的衰退以及人们普遍对未来经济的短期走势持悲观态度使得投资者更加谨慎小心,从而造成出版业融资困难、资金链紧张。2007年12月31日至2008年6月30日,美国出版商周刊股指(Publishers Weekly Stock Index)受到整体经济下挫的影响,仅有两家机构实现了上涨。从整体上看,出版商周刊股指下滑了17个百分点,低于同期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挫的幅度。书业零售企业的股指下滑惨重。百万书店集团下滑了35.7%,鲍德斯连锁书店下滑了43.7%,是出版商周刊股指中的16家机构中跌幅最大的两家公司。一路高歌的亚马逊,每股价格也从2007年年底的92.64美元下滑至73.33美元,跌幅达20.8%。 进入经济震荡最为猛烈的2008年9月,出版商周刊股指剧烈下滑近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下滑了6个百分点。银行金融的动荡导致了出版业的资金周转放缓甚至停滞,致使部分出版商在选题方面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因而更加谨慎,部分出版计划或被搁置或被取消。

最后,金融危机导致出版界裁员节流,全面压缩成本。在人员、物流、活动等方面,世界各地出版商都在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美国兰登书屋开始裁减员工。2008年10月,继兰登书屋旗下品牌双日出版社裁员16人之后,旗下品牌“南沙滩美食出版社”又裁员14人。11月20日,兰登书屋宣布,公司将冻结现有员工的养老金,同时计划从2009年1月1日起,公司将短期内不再招聘新员工,以抵御金融危机。斯科拉斯蒂克出版社也表示,准备与110名员工达成协议,同意他们以自愿退休的形式离开出版社,其中包括50多名在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出版商周刊》的报道称,据最保守估计,美国出版商2008年至少裁掉了1200位员工,其中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裁员最多,共裁员445人。加拿大兰登书屋对外宣布,将不再参加2009年6月举办的加拿大书展。其高级副总裁称,作出这个决定不仅是为了省钱,更重要的是为了集中资金来扩大作者知名度和促销图书,以有利于提高销量。英国兰登书屋公关部主任莫林·克里斯宣称将考虑减少差旅费等不必要的开支,来节约成本。哈珀·珂林斯集团也于2008年11月7日公布在2009年之前,他们不会招聘新人,以应对目前的经济环境。英国零售巨头伍尔沃斯集团也表示,他们计划进行大量裁员,并取消年终分红。此外,伍尔沃斯还有可能对其120家分店进行整顿,将其出售、关闭或缩小店面规模。

纵观全球,整个世界图书出版业无不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云之下,市场萎缩,销量下滑,融资困难,裁员节流……欧美各国图书出版业正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状况

在复杂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从金融行业开始的这场危机要波及我国出版业需要一个过程,同时由于图书商品的特殊性,以及围绕2008年我国重大事件策划出版的图书的畅销,因此金融危机对目前我国出版业的影响并不像欧美国家出版业所遭受的冲击那样大。

2008年我国重大事件非常多,如汶川大地震、奥运会、神七问天、三鹿奶粉事件、改革开放30周年等,围绕各重大事件,出版社根据自己的业务特长,相继策划推出了一系列相关图书。尤其是奥运,这对全国出版业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在奥运会还没有来临,形形色色的关于奥运知识、奥运历史、奥运精神等的图书纷纷被挖掘出版。在各大书城,“奥运主题图书专柜”、“读书知奥运——奥运主题图书展示展销”、“迎奥运出版物精品展”等自2007年开始就展开了持续的奥运攻势,如北京图书大厦专柜图书,共陈列了1000多种奥运图书。其他如关于汶川大地震的相关图书,防震减灾、航天航空等科普图书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2008年下半年的畅销书。

同时,金融危机使得经济领域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涉及经济领域的相关图书由于满足了危机中大众渴求答疑解惑的心理也被大多数读者列入了选购计划。北京图书大厦2008年9月至11月的图书排行榜上,经营管理、经济理论、证券交易、投资、国民经济等相关出版物排名显著上升;《货币战争》、《华尔街冲击波》、《次贷飓风的未解之谜》等书也在短时间内从“名不见经传”冲入总榜前20名。在中关村图书大厦,有关经济专家分析及评论方面的图书销售与同期对比增长63%;《美国怎么了?》、《逃不开的经济周期》、《金融帝国》、《华尔街冲击波》等图书销售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广州天河购书中心,《看不懂的中国经济》也成为2008年9月非文学类销售排行榜冠军。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出版业的消极影响。

但是由于与全球经济日益融为一体,国内不可能成为完全隔绝的避风港,而且支持2008年图书市场的主要因素具有暂时性和偶然性的特点,因此,危机的消极影响会在我国逐渐显现。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书店零售市场已经出现了增幅放缓的趋势。书店零售市场在2008年前三季度增幅不到7%,相比较往年10%以上的数据,增幅有所下滑。2008年10月份的图书销售码洋比去年同期下降1.87%。零售市场9个主要细分市场中,除教辅、生活和医学3个类别表现为同比上升外,其他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图书零售市场增幅放缓,图书出版业前景不再乐观,我国图书出版业已经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流。

面对金融危机,面对书业颓势,欧美各国出版集团纷纷寻求自救之策。我国出版业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应该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寒冬”突围,实现出版业的稳定发展。

三、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策略

在国外出版业萧条和国内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背景下,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出版业应该变压力为动力,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危”中寻“机”。

(一) 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国际机遇分析

1.金融危机重创了欧美出版发行业巨头,给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难得的机会,中国出版业应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抢占海外出版业萎缩后出现的市场空间,实现产业的国际化扩张。

2.为应对金融危机,欧美各国的出版业纷纷裁减人员,其中自然不乏优秀人才被裁减,我国的出版业应该抓住机遇吸纳国外高素质的优秀出版策划人才,为未来的长足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3.金融危机有助于中国的出版集团绕过欧美等国家危机前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投资,通过收购、参股和注资等手段加快实现我国出版业的国际化布局。

4.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出版业萧条,并且因为融资困难,很多出版企业面临生存的巨大压力。这些都有利于我国出版业能够低成本地购买其品牌和技术,低成本地开辟发行销售渠道等。

(二) 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建议

第一,加速行业的重组整合,改变当前不合理的竞争格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整个出版业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行业洗牌,强者更强,弱者被淘汰。以此为机会,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引导、强力推动出版发行行业跨区域并购重组,使图书出版业在“瘦身”精干的同时把企业做强做大,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二,推进多元化经营战略。众所周知,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企业的单一经营风险。图书销售市场低迷将会压缩出版业的利润空间,图书出版产业应该积极开拓产业链条,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多元化经营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企业的生产、技术、市场等资源,从而有利于现有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抓住机遇,推动图书出版业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发展新的出版业态。在传统出版业方面,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较大;而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上,我国数字出版业基础薄弱,特别是对阅读器终端的开发推广不够,单位产品赢利能力不强;但是我国数字出版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抓住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大投入,解决相关技术障碍,加快推进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抢占未来出版业发展的制高点。通过政府出动、行业联动和科研推动,着手开发推进一批优势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业务,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数字出版建设格局,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图书出版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更能在短期内迅速提升我国出版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出版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抓住机遇,科学引导,重点支持,把有实力的国内出版企业打造成为“出版航母”。当前全球经济萧条,国际出版业处境不利,我国推出多项措施扩大内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为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出版企业集团提供了机遇。

(三) 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微观战术考量

第一,当前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应该重视开拓农村市场,抓住建设“农家书屋”的机遇。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扩大内需的政策。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扩大内需政策强调要改善民生,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把民生工程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广大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必然会提高消费能力,从而增加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促使农家书屋建设提速。图书出版业应该针对这一现状,在选题策划、市场营销等方面适度调整发展战略,重视开拓农村市场。

第二,消费市场的萎缩、企业经营的困难,降低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为解决出版资金链紧张问题,出版业应该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文化发展基金,多渠道吸引民间资本的注入,设立风险投资、融资担保制度,以此来保障相关图书的及时出版。例如,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充实“农家书屋”,出版企业可以争取国家相关文化发展基金,也可以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设立“农家书屋出版基金”,支持农家书系出版。

第三,出版社应该着力出版、及时推出金融危机催生的“话题式非虚构类图书”。金融危机使得经济领域成为大众关注热点,出版社应该根据读者的阅读诉求,调整选题和出版计划,有意识地加大有关金融、理财等经营管理方面图书的出版发行力度。

第四,2009年我国出版业将面临新的机遇。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各行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加大,围绕这些,各出版社可以策划推动相关系列图书的出版。根据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既可以策划一般常识性读本,也可以策划理论性、学术性较强的学术著作。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各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系列等。

参考文献

[1] 黄新萍.出版业能否挺过金融危机低迷中的谨慎乐观. http:∥www.bkpcn.com/Web/ArticleShow.aspx artid=076851&cateid=B0401.

[2] 彭致编译.欧美出版业的困局与对策.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8622193.html.

[3] 金融危机下无奈的英美书业.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8436136.html.

[4] 康慨.经济越不景气,图书业越有活头. http:∥www.news365.com.cn/xwzx/sjdt/200810/t20081029-2075576.htm.

[5] 王胡.英美出版商裁员不止《哈利·波特》出版公司亦裁人.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8769856.html.

[6] 裁员!减聘!英美出版商节衣缩食.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网. http:∥cbichina.net/cn/info/infodetail.jsp ID=7427.

[7] 蔡尚伟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00/54430/54431/8423166.html.

[8] 罗皓菱.中国书业开始过冬?图书零售10月首度负增长.北京青年报,20081117.

[9] 张晓明等.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0] 赵卫斌.新闻出版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1117.

[11] 舒晋瑜.中国出版业加快融入世界大潮.中华读书报,20080903.

[12] 韩德琴.多元化经营并非发行企业必然选择.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1117.

作者:庄廷江

第4篇:金融危机下的发展

尊敬的党组织:

转眼间,成为预备党员已有一年的光景,快要转正了,心情十分激动。在这以一年的时间里,我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在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情况下,我个人这样看待:

危机面前,更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加大投资,需要的是又好又快,不仅为当前发展做事,更要为长远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们出现了困难,作为欠发达地区,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比起内地和沿海,青海虽然起步慢、发展晚、实力弱、技术低、困难大,但是,有中央和国家支持藏区发展有关政策的支撑,我看金融危机面前,老百姓生活不会受太大冲击。

有了信心,还要看清我们的比较优势,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国农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青海农牧民则是“手中有资源,心中不慌。”这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瞄准优势,瞄准资源,团结一心,强力发展,我们就能从应对危机中学到更多东西,妥善处理好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整的关系,就能经得起统领驾驭复杂经济能力的重大考验。

机遇垂青信念坚定和准备充分的人。我们的信心来自三方面:即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领导经济工作经验,形成了具有较强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布局,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应对风险挑战的物质基础。

目前青海经济没有出现大起大落,正是我们在出现“经济拐点”时,政府及时有力地出台了应对措施,措施比较得力,对企业提倡自救与互救、顺应淘汰等策略,这也为新的一年应对复杂情况,积累了一些经验。

经济危机到来之际,科学发展观里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尤其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加大投资,需要的是又好又快,绝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新的一年,我们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瞄准方向、狠抓机遇,集中于民生、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集中于欠发达地区最薄弱的环节,尽快赶上全国拉动内需的平均投资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多做实事,多见实效,不仅要为当前发展做事,更要为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汇报人:xiexiebang

第5篇:金融危机下的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的经济形势

中国由于金融实行分业经营,资本与金融帐户受到管制,开放程度较低,因此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传播速度远不如在西方国家的传播速度快,但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金融危机仍然可以通过经常帐户传染到我国,并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速放缓。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有些已经转化为明显的不利因素。GDP连续6个季度出现回落,因此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非常大,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2.对外贸易大幅下降。长久以来,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在目前对外贸易下降而内需的替代作用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情形下,势必导致我国经济的增速放缓,企业经营面临困境。例如在广东、浙江等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省份,许多中小企业停产、歇业,一些大企业也出现较大亏损。.

3.就业形势严峻。经济增速的放缓势必影响就业。一方面是城镇新增就业减少,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2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1万人;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2008年年底有10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592万大学生毕业。

4.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据4月9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CPI和PPI同比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双双为负。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代表居民生活成本和企业原材料成本的CPI和PPI数据持续为负,应被视作是宏观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重要征兆。

从以上对欧美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全球正遭遇一场寒冬:投资锐减、股市低迷、失业率上升等等。要有效遏制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就需要各国彼此合作,共同努力。

中国的泡沫

目前房价及股指呈现虚假高昂,是被金融炒家“炒”起来的。虚拟经济指数的高涨,绝对不是经济繁荣的标志,恰恰是由于实体经济——产业经济的不景气所造成。高房价以及股市高指数背后其实都映现着金融炒作: 目前新建房空置率极高,有数字据说高达一半以上。 其实,所谓亿万“地王”的出现正是经济泡沫化的表征之一。因为某些上市企业从股市圈到的巨额资金,除了炒地皮和囤积土地保值升值以外,已找不到更好的投资盈利项目。 当今中国股市纯粹是内外大庄家的提款机。股指高昂背后映现实体经济、产业经济的高度不景气,银行及企业均有大量闲置资金通过庄家进入股市圈钱博弈。中国股市没有退市机制,再烂而不盈利的产业和股票,只要有大户坐庄,照样可以圈到钱。

2.基本生产资料要素以及消费物价,近年以来节节攀高。

一些中国经济学人也跟着美国人大谈特谈人民币币值低估的问题。殊不知,洋鬼所谓人民币币值被低估这种说法的实质是:以外币为单位以及国外物价为参照下,中国的货币单位(所谓购买力平价)以及物价普遍被低估了。

换句话说,从外国人眼中看,中国现在不仅币值太低,而且是物价太低了,二者应当同步高涨上去(实际二者也具有必然的联动关系)。这些盲目跟着洋人喊的国内经济学人,一面在高叫国内发生“通货膨胀”,一面又在鼓吹人民币应尽快升值,也就是说让被人民币估值的全部中国物价对国外货币同步高幅度升值——这些天真的中国经济学人知道自己究竟在说什么吗?中国经济泡沫迄今维持不破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经济体系仍呈半封闭态,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物价与国际不接轨,多种经济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否则,金融风暴随时将在一瞬间,由于国际金融动荡而突发传递到中国。

人民币升值

长远看,汇率上升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加均衡发展。今年政策的重头戏是要“调结构”,一年多前,美国经济衰退之所以对中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就是因为我国的外向型经济的增长模式。2007年我国GDP增速中出口带动部分达2%—3%(从GDP恒等式来看,尚未考虑出口的乘数效应),到2009年就变成-3.9%,落差如此之大使得我国经济非常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本原因就是对出口的依赖过高。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手段降低对外需的依赖,人民币升值也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方式。此外,正是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20%多的升值,促使许多企业从沿海地区逐渐转移到内陆地区,带动了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现在内陆地区出现追赶沿海的现象,解决了返乡民工的就业问题。同时,内陆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因此内陆地区或者说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增快,有利于提振我国整体的消费增长。同时这几年当中,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出现了很大变化,较低端的消费杂项产品,包括鞋子衣服占比明显下降,而较高端的像电子设备、运输设备这类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占比也明显提高。这也显示包括人民币汇率升值在内的政策促使我们出口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

经济泡沫可能破裂中国的几个支柱性产业,轻工制造业的出口、汽车业、房地产业。可以说这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如果人民币升值,首先受到影响的便是制造业。当制造业疲软和低迷时,其相关的其他产业彩票厥艿搅跋欤耸钡氖б德时厝簧仙鞘形薹ㄕ业焦ぷ鳎

罅康呐┟窆ぞ突岱迪绱祷虼邮缕渌墓ぷ鳎隹谑找娴募跎倩岽蟠蟮亟档凸液偷胤降乃笆眨佣跋煺府的投资和相应的社会福利。

当然有很多人都在喊加大内需,但内需的拉升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首先,高昂的房价和教育支出占据了普通家庭的绝大部分收入,人们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势必减少。其次,社会分配机制的不公平化,那些消费能力巨大的中等收入的人群和企业承担了社会绝大部分税收,这无形中缩小了社会中低层次的消费能力。

内需没有一个强劲的拉升,人民币一旦升值,出口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不具有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低端制造业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长期以来依赖的出口一旦减少,而内需又无法消化出口的剩余,大量的企业就会遭遇财务危机,从而停止经营。随之而来的就是失业率的增加,随着失业率的攀升,“啃老一族”的后继收入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房屋的贷款将会成为部分人群的巨大负担,当这种失业再次蔓延的时候,违约还款的事件就会逐渐增加,这就是美国的房贷危机。

再看房价,对于中国经济现状来说,房地产泡沫非常严重,通货膨胀形势正日趋严峻。理论上,人民币升值对遏制通货膨胀是有好处的。但是人民币升值无疑会加剧开发商和投机者炒房进一步推高房价,酿造更大的房地产泡沫。同时,房地产泡沫和投机活动将进一步加剧社会财富分化,普通人财富被房地产商和银行、投机者掠夺。

只有在解决了房地产泡沫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才是安全的。否则,人民币升值可能加剧房地产泡沫扩大,一旦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陷入困境,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是灾难。

城市居民资产会缩水中国很多城市居民只知道人民币升值,出口市场将会受到影响,却不知道,热钱流进中国会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性影响。热钱流入,一是推高资产泡沫,和当年日本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一样,人民币升值对整体中国股市的影响将取决于升值的速度。如果升值是在数月或数年里逐步进行的,那可能会吸引大量投机性“热钱”流入中国,推高国内资产价格,包括股价和房价。相比之下,突然和一次性升值,可能会被视为中国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进一步证据,从而冷却国内的股价和房价。

二是输入通货膨胀,导致人民币在国内的大幅贬值。出口受到影响,社会就业出现问题,社会购买力的困窘直接影响中国的内需。城市居民应妥善安排个人财富,配置良好资产。重要的是,要打通中国中小投资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

开头

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冲击和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和冲击的面前,中国的经济从总体上说,依然保持了相当好的一

个增长势头,尽管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放慢的趋势,今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从一季度、二季度到三季度,增长有所下滑,比如一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10.6%,二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是10.1%,三季度,我们的经济增长是9%,从这个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经济跟全球经济增长一样都在放慢,但是,在全球经济明显放慢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平均或者累计依然保持了接近10%的增长速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一个层面,在货币政策方面,前面一段时间已屡次调低利率,表明货币调控的方向已由原来的从紧,变为现在的适当松动。我们仍要高度关注物价变化,继续努力防控通货膨胀,但是有必要适当地松动总量控制,这方面货币政策应该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财政政策应积极予以配合,适度实施扩张。

第二个层面,从财政政策的侧重点看,当前应在原来稳健框架之下优化结构的着力点上,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力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增加有效供给的作用,从综合支撑效应上优化经济运行现状,避免"硬着陆",并有助于增加企业层面的效益水平和增强总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具体看来,从2008 年开始,财政已带动其他资金陆续投入灾后重建,几年内将有万亿元规模的基础设施等投资,并已在近期作出了提高出口退税率的举措以阻止或减轻出口企业的颓势,同时在涉及基本民生的各项事业中继续积极投入,为社会成员消解"后顾之忧",改善心理预期,增加消费方面的有效需求。比如,在保障和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等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水平的同时,国家将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在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房地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些财政政策对于扩大内需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具体考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第一,要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进一步投入财政可用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支持和农业产业化有关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适当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直补力度。第二,财政要把优化结构的支出重点放在贯彻国家区域战略方面,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事项的落实。第三,在民众所关心的一系列基本民生方面,财政要通过支出安排加以提升,进而增强民众的信心和满意度。这包括: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如从2007

年开始实行从农村到城市的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在医疗基本保障方面,把可用的资金用于支持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基本住房保障方面,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政策的着力点已经有进步,把原来比较模糊的经济适用房概念淡化,而明确地把财政资金重点放在廉租房建设上。此外,还包括政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的支持。第四,财政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这也体现为一个战略性的选择,我国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在这方面紧抓不放,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包括支持十多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走创新型国家之路。

第三个层面,应该适当考虑结构性的税收调整。前不久,配合着货币政策的动作,利息税已暂停征收。另外,很有希望的是,随着整个经济热度上升问题不再成为一个压力,我们有机会把增值税转型推到全国,而不再限于东北地区和中部的二十几个工业城市。在优化企业所得税制方面,应该抓紧细化实施细则,有所区别地对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的经济行为和研发活动,给予所得税优惠的支持。还应该看到,我们将有更好的机会推出资源税的较大调整,虽然看起来这是对初级资源产品增加税负而会抬高其产品价格的举措,但是对于发展方式转变和引导各类主体更珍惜地使用资源,更积极地开发节约使用资源的工艺、技术和项目,是一项必须要做的重要税制改革。

第6篇: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摘要 …………………………………………………………………………………1 引言 …………………………………………………………………………………1 关键字 ………………………………………………………………………………1 1金融危机中国应面对的几个焦点问题…………………………………………2 1.1全球金融危机是必然,还是偶然…………………………………………2 1.2国际货币体制改革:是恪守单一,还是走向多元………………………2 1.3政府干预和市场原则:度在哪里…………………………………………3 1.4金融新秩序:如何重建……………………………………………………3 2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原因…………………………………………………………3 2.1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3 2.2国际金融危机一般有3种表现形式………………………………………3 2.3高度关注金融危机…………………………………………………………3 2.4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3 2.5亚洲金融危机影响…………………………………………………………4 3金融危机的影响…………………………………………………………………4 3. 1对信贷市场的响 …………………………………………………………4 3.2对企业的影响………………………………………………………………4 3.3对实体经济的影响…………………………………………………………4 3.4对电力行业的影响…………………………………………………………4 3.5对重工业的影响……………………………………………………………4 4对于金融危机,中国应如何处理?……………………………………………4 4.1政府的做法…………………………………………………………………5 4.2企业的做法…………………………………………………………………5 4.3中国的政治体制面临的任务………………………………………………5 4.4专家的看法…………………………………………………………………5 4.5中国经济……………………………………………………………………5 --------------------------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4.6货币政策……………………………………………………………………5 参考文献……………………………………………………………………………6

关于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李忠华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专业 2010级)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下,针对于中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经济与金融的发展前景的考虑,首先通过对金融危机下,中国所面临的几个焦点问题的分析,继而讨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政策、企业、金融市场和就业方面的影响,并接用图表描述。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国如何应对这次困境,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焦点问题;影响;经济发展;措施

About financial crisis of Chinese

Li Zhong-hua (Fujian farming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East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tudy specialized 2010 grade) Abstract: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China, in the world on this big stage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spect consideration, based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 faces several focus problem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n discuss in China policy, enterprise, financial market and employ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cinch chart describe. On this basis, through how to deal with the dilemma of China,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Focus problem; Influe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sures

引言:

有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当今金融危机理论基本上是承认是这样。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从国际经济和中国之间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问题、影响及其处理的措施。

1金融危机中国应面对的几个焦点问题

1.1全球金融危机是必然,还是偶然

目前,众多学者们正在深入研究和分析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对此出现了--------------------------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制度说”、“政策说”和“市场说”等多种解释。“制度说”认为,高度自由、过度竞争的经济制度和金融危机体系是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制度原因。“政策说”则认为,长期的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全球金融危机形成的政策基础。“市场说”则从更微观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他们认为,金融的过度创新和监管的相对滞后,金融工具的结构化、衍生性和高杠杆趋势,导致了金融市场过度的流动性,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程度,是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针对上述的三种解说,笔者认为他们的解释都有道理,并不能主观上否认其中的任何一种说明,它们只是从不同的方面、层次上阐述金融危机,并且它们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科学、准确的阐释金融危机,对中国如何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1.2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恪守单一,还是走向多元

改革现有的单极国际货币体系是现在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也可能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最重要的金融制度变革。在一定时期,单一的货币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贸易的活跃。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贸易结构的重大调整,其结构的不稳定也日益出现。然而建立具有制衡机制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是半个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的内在要求。在重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的过程中,中国应发挥自身经济地位相应的作用。 1.3政府干预和市场原则:度在哪里

在当今金融危机下,不少人存在理论上的误解,认为各国政府应对此次金融危机采取包括收购部分金融企业股权的措施是国有化,由此过分夸大政府的作用。而实际上政府无论以何种方式干预,都是对实体经济系统性危机做出的反应,是一种对市场功能缺失的校正。在世界经济大国美国下,中国在金融危机的发生及演变过程的表现上又有巨大的差异。美国从次贷危机——次债危机——金融结构和投资机构财务状况恶化,而且目前的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出现的问题不具有这样的逻辑特征。 1.4金融新秩序:如何重建

金融新秩序的重建,是各国政府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时所考虑的核心内容,中国也 不例外。正所谓的乱世出英雄,在经济大乱之时必有大治,大治则必有大制。因此对于中国及其他国家来说,应考虑下面三个问题。首先,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改革和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行为准则,增加市场及产品德透明度;其次,改革当今的金融组织,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完善组织内部,救助体系和金融职责;最后,促进金融市场体系的改革与格局调整。

2国际金融危机及其成因

2.1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资本市场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资本和技术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之而来的波动和因此而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全球金融市场的急剧动荡为主要特征,金融资产价格波幅之大,传播范围之广,为前所未见,这种剧烈的波动及其附带的扩散效应就是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2.2国际金融危机一般有3种表现形式

货币危机指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面临大规模的抛压,从而导致该种货币的急剧贬值,或者迫使货币当局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维护现行汇率;外债危机是指一国不能履约偿还到期对外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门的债务和政府债务;银行危机是指--------------------------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由于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导致个人和公司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挤兑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离中国并不远。从历史上看,上个世纪末是金融危机多发时期:从最早的1992年欧洲金融危机到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再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近的有2000年的南美金融危机。其中以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具备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当然破坏力也最具全球性质。 2.3高度关注金融危机

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传导输送系统,国际资本市场的安全性和效率非常令人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及其触发的全球范围的市场动荡不安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直到今天其影响仍在继续,这足以说明国际资本流动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对它的成因以及对策的研究是关系到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2.4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如果简单的列举,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贸易收支巨额逆差;外资的过度流入;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过早的金融开放。但是在实际中这些因素往往是综合起来起作用的。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子来具体分析就不难看出,是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导致了金融危机的总爆发。具体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增长很快。但长年的高速增长也积累了严重的结构问题,这些国家都注重于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忽略了对结构问题的解决。“地产泡沫”破裂后造成银行坏帐呆帐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银行呆帐的增加大大影响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危机之前一些金融机构已经濒临破产。

2.5亚洲金融危机影响

从外部看,其它资本市场,如日本股市的复苏和美元的持续走强,都使得一部分原来流入东南亚的外资撤离,构成了对这些亚洲国家货币的强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巨额国际资本的高流动性和高投机性终于搅起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具有广泛和巨大的影响。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子,它对各国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负面影响。由于在进行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的调控和管理得当,那次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对中国造成直接影响。但是不管如何,我国仍然感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种种间接影响。

3金融危机的影响

3. 1对信贷市场的影响

中国金融市场的主体仍然是信贷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于预防风险等因素的考虑,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出现一定的惜贷现象,信贷增速下滑。2008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合计)比上年增长15.23%。其中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96%;金融机构中长期累贷款(本外币)比上年增长18.46%,增速比上年回落4.16百分点;金融机构工业贷款(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49%,增速比上年回落9.8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关于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中长期贷款以及工业贷款的增速下滑明显。 3.2对企业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达经济体系身陷衰退,世界经济举步维艰。“全球型经济寒潮”的侵袭不少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CSR项目预算的消减,大型企业受到影响 失去订单和价格的支撑,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减产、停产,甚至企业倒闭,裁员潮流爆发。

--------------------------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3.3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实体经济也受到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整体增速减慢。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下滑,第二产业增长明显放缓。除了第一产业受到国家支农政策的影响出现上升之外,国内生产总值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速在2008年均出现明显的下滑。

3.4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对于我国的电力行业。2008年以来,我国用电需求整体增速放缓。2008年10份更是出现了多年来少见的全社会用电量与上一年同比负增长。第二产业电力需求下降明显,主要是化工、建材、冶金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前10个月用电需求增速均回落2~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家电、汽车等消费品行业的持续疲软使得其对钢材、冶金、有色金属以及化工等产品的需求大打折扣。

3.5对重工业的影响

工业发展受阻,重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明显。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增加幅度比上一年回落5.6个百分点。10份经济的下滑趋势更为明显,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比上年同期回落9.7个百分点。

4对于金融危机,中国应如何处理

4.1政府的做法

对于政府来说,各方联手,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是大势所趋。在国际上中国应同各国政府加强引导和监督,并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完善中国自身的经济制度,鼓舞企业的创新,对于宏观调控应注意把握,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2企业的做法

在金融危机下,针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有不少的社会领导者指出,金融危机的发生是那些为了赚大钱,追求利润最大化,却忽视了社会责任的企业。因此,中国应引以为戒,企业们应该做一个诚信和负责的利益追求者。企业在市场运作中应采取谨慎、稳妥和负责任的态度,充分顾及整个经济平稳运行,认真应对各种风险和隐患,完善企业本身的制度,增强科技技术的投入运用。

4.3中国的政治体制面临的任务

在金融危机下,新的历史时期面前,中国的政治发展面对了很多新的挑战。多种行业在这次风暴中受到很大的打击,例如钢铁、煤矿、电力等能源价格的下滑及其产量的下降。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之后所面对的资源与环境的约束,这将如何转变中国现有的生产形式和消费方式,以及最终如何转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问题。为此,中国的政治体制面临四个方面刻不容缓的任务:其一,扩展政治体制的合法性基础;其二,必须结合中西方的政治制度与实践,创造新的政治制度与政治过程的新形式;其三,政府必须确立为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必须完成的阶段性任务;其四,必须有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为这种新的政治模式提供“第一推动”。韩国汉城大学国际学院赵英男教授通过对中国特色民主与其他东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研究得出中国也在实施东亚发展型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而不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模式。因此,在当今的形式下,制定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模式显得尤为具有代表性,这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一个机遇。 4.4专家的看法

根据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政治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王缉思教授认为:在日益错综杂乱的--------------------------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世界政治中中国将扮演四种角色,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各个文明之间的交融,保障国际格局的平稳过渡,倡导合理的国际规则和秩序。中国的外交战略,首先依据的是本国国情是主权、安全和发展三个方面的国家利益,同时也需要考虑金融危机子啊的国际趋势和世界对中国的期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教授、中国政治足额会顾问赵宝煦先生认为,以和为贵是当今世界谋求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这个特殊的境遇中,中国更应继续坚持自己的国际战略,即应继续坚持我们的国内建设和改革,在发挥推进世界经济发展作用的同时,也要在社会、文化和政治层面上发挥作用。 4.5中国经济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世界经济动荡,而经济仍安然无恙。有人心存嫉妒,对中国遭遇金融危机的影响幸灾乐祸,但也有人对中国寄予希望,指望中国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这是社会过高估计中国的实力。中国不是向美国那样,它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就要积累,这种局面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在解决燃眉之急时,应该着眼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企业的改革创新,预见到危机过后的发展机会,把危机变成机遇。中央已斥巨资四万亿元投资公共事业,改善民生事业,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来扩大内需,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不能被他国的舆论所误导,中央财政上对于宏观问题除了投资基础设施、提供就业机会,从而间接扩大内需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四个方面的制度。对于人民的当务之急是人人有工作,有正常的收入。 4.6货币政策

从货币政策来看,2008下半年以来中央银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方向:一是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二是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5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基准利率,4次下调人民币存款的基准利率,这些措施为稳定经济全局其道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适度宽松的基础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国计民生、中小型企业和技术的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增加就业岗位。 结论:

参考文献

[1]吴晓求. 关于金融危机的十个问题.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1)

[2]张春华. 责任御寒: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思考. WTO经济导刊,2009,(1) [3]庄俊举. “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研讨会综述. 国际政治研究,2009,(1) [4]李仲周. 应对金融危机,切忌平均主义. WTO经济导刊,2009,(3) [5]吕帖,余剑.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经济管理,2009,(4) [6]张杰. 中国金融成长的分析.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7]米建国,李建伟.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 管理世界,2002(4) [8]易纲.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 经济研究,1996,(1)

[9]王钦,黄速建,刘建丽.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的影响. 经济管理,2009,(4) [10]郭清马. 开放条件下投机攻击的策略分析.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3) [11]陈炳才. 对国际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的重新认识. 金融研究,2007,(5)

--------------------------精-------

文档

第7篇: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 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857年由美国开始,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由美国开始,爆发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中东国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

时光飞逝,如今,金融危机再度笼罩世界。

在大洋彼岸的华尔街,在经受着席卷而来的巨大金融危机风暴洗礼之后,转瞬之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危机引起了银行倒闭、工业萧条、全球股市重挫、破产风波接连不断,不仅如此,还直接导致金融从业人员的就业率下降,美国零售业从2008年开始陷入低迷。

现在,这股金融风暴正在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除了美国人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其他国家的百姓生活也同样会因此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再次陷入金融危机笼罩下的阴影之中,惶惶不安。

虽然爆发经济危机的不是中国,但这并不代表在这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可以独善其身、毫无顾虑。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百姓的生活所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加明显起来。这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受金融风暴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国股市。中国股市仅8个月时间就跌去百分之六十三,市值损失近20万亿,在1800多点探底后,原本反弹形势比较乐观,但在全球大势影响下,中国股市不可避免地随之下行,这场灾难无疑是实实在在的砸在了中国股民的头上,大部分股民的是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二、在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房子的成交量持续下滑、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也直接导致老百姓对于购房的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

三、在美国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大背景下,美元走势会对国际油价产生巨大影响。近阶段,由于美元贬值原因,带来以美元计价的国际油价的极度飙升,也直接导致国内油价的大幅度提升。这直接对中国百姓的生活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的有车一族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就不得不提高了生活上的开支。石油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物价的上涨,这就间接得造成了百姓的经济损失。

四、中国的许多外贸公司也受到了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牵连,提早进入寒冬。由于欧美市场需求大幅减少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汇率波动,导致一些外贸公司开始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广东等沿海城市最为明显。企业的倒闭直接导致大量员工的失业,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家庭收入的流失,生活质量的下降。

五、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而言,当然也决不会成为一场万劫不复的灾难,它也同样存在着好的一面,在消费观方面,中国消费者终于认识到,“美国式消费”终究是由美丽的泡沫堆积而成,提前消费也要有“度”,中国人传统的消费方式是不能丢的。

六、通过这次的金融危机,很多百姓有了风险意识,他们不再在经济虚高的大环境下自我陶醉,毫无顾及的疯狂投资,而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投资模式,理财方法。这样做从长远角度来看,是弊大于利。

虽然欧美国家正在经受的金融风暴与我们相隔甚远,但是,从全球金融一体化日趋紧密的角度,美国金融风暴的袭来,对于每个中国百姓而言,都会产生不同

程度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是,中国百姓不能因此而惶惶不可终日,而要从中有所感悟,从容面对,防患于未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场世界金融危机中不退返进,才能在风暴面前立住脚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今年重点推进的改革任务,一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继续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激发市场投资活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四是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五是推进服务业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六是加快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快推进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领域改革,改善居民支出预期和消费意愿。七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八是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九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十是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措施,认真督促落实,确保顺利完成今年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动社会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扩大投资需求,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会议还决定,对现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进行调整。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项目资本金比例,同时适当提高属于“两高一资”的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项目以及电解铝、玉米深加工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认真评估项目,在提供信贷支持和服务的同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第8篇:世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酒店业

08年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撼动了整个世界金融风暴,迫使中国企业面对前所未

有的错综复杂环境。不容置否,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行业,中国酒店业也因此蒙上了

一层阴影。

一、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酒店业

面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饭店的“冬天” 即将到来或已经来临。

(一)酒店行业的整体状况

简单的一句话来说,酒店需要靠客人的登门光临而生存。酒店客源大的来分有两类,一类是

来自企业的客源,另一类是休闲旅游的。休闲客源受金融危机影响,消费者收入减少,开支

将更加谨慎,旅游相对也会减少,尤其是入境旅游滑坡更甚。而对企业客源来讲,企业将减

少预算,就会按低标准选择酒店。特别是大型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奖励旅游将被大幅度取消,

一些商务会议和商务差旅也会因此减少,酒店缺失了这部分的客源,收入也将下降。

(二)不同类型酒店所受影响状况

不同类型的酒店他们的管理模式不一样,经营模式不一样,因此所面临的危机也有所不

同。下面来看一些酒店管理者的观点和看法。

速安居(国际)连锁酒店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谢浩认为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以高端消费为

主的五星酒店,娱乐会所和高档餐饮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和风险。而以商务散客为主要市场

的经济型酒店则影响不大。

同样锦江集团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金融危机对锦江酒店确实具有一些不利影响。尤其对高

星级酒店的影响比较大,对经济型酒店如锦江之星的影响比较小。

民族饭店总经理陈国尧则对金融危机持着一种客观、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

内,受物价上涨的影响,酒店的盈利空间将会有所缩小,客源也会有所减少。

(三)酒店哪些方面受到影响

1、客源、入住率、收入

在讲到酒店行业的整体状况时,我们知道了酒店客源在危机的影响下减少很多。客源少了,

入住率自然也会跟着下降,那收入就不用说了必然是减少的。

例如,据四川省旅游局09年1—3月份统计,四川省五星级酒店的入住率为38.9%、44.21%、

38.03%,同比下降9.32%、11.42%和22.48%。再例如受金融危机影响,上海星级酒店入住

率也节节下跌,9月、10月五星级酒店的入住率仅为60%左右,分别同比下跌了12.05%和

12.34%。

2、餐饮部、吧台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股市和楼市大跌,老百姓财富缩水,一些较高档的消费能省的就省了;另

外,由于证券、房地产等行业利润下滑,商务宴请消费锐减;在加上酒店的客源也少了,因

此到餐厅就餐和到吧台引用酒水饮料的客人也减少了。

例如,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少华介绍,今年下半年以来,深圳市餐饮行业已有

5%的酒店关门歇业。

3、酒店用品

酒店用品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对酒店的旺盛需求,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酒店面临“寒冬”,为

了减少开支,企业开始压缩成本。而对于星级酒店,当短期内的盈利空间降低的时候,酒店

项目的投资也开始暂缓。

据调查,广州市酒店用品企业的订单平均减少了30%。

第9篇:浅议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在下国的经济曾经率先从金融危机的暗影巾解脱出来,很多行业曾经成功地重新进入迅速开展的时期。但是,经济的迟缓复苏并不意味着这场经济危机曾经完全地过来,相反,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全球经济并没有停止基本性改善,实体经济依旧不时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下国企业的开展面临着愈加复杂的环境与要挟。

一、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的涉及的范围和影响水平,都是人们所意想不到的,虽然在下国实行的是有方案的市场经济,但是在全球化的整个运转进程中,还足棚对迟缓和不成熟的,虽然在下国参与全球化的步伐也比拟慎重,日子绝对较短,但在下国的经济依旧防止不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宏大冲击,但是假如讲仅仅关于那些以对外贸易为主,并且是相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的话,这一场危机具有史无前例的消灭性,这次危机带给中小企业的宏大影响次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的出口成绩遭到了十分严重的打击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然后进一步地涉及到全世界各个地域,但是由于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出口大国,因而,随着美美元的升值以及美国公民的购置力的下降,中国的出口企业就会遭到严重打击,还有一些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他们面临着更大的障碍,逐步招致产品销路不迟滞、产品积压,以致于资金周转困难。

(二)融资环境好转,融资难度加大

金融危机发作当前, 融资环境逐渐好转,中小企业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在下国的银行不只需求进步融资的规范和本钱,与此同时,在下国的融资额度也在分明地降低,而这种状况中小企业而言,他们最缺乏的就是资金,目前的这种做法对中小企业的开展带来了更多的不利,以致于关于当前的开展更是难上加难。

(三)消费群体的购置力下降,企业产品的销售相当困难

金融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产品的原资料本钱不时上升,物价也随之下跌,这无疑是不可以防止的,关于大局部的消费者来讲,支出降低,就意味着购置力的不时下降。金融危机正在有形地影响着广阔消费者的心思,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生活与开展都需求依托消费者,可是,在整个金融危机的影响的背景下,消费者需求适当的去思索缩减一定的消费开支,同时进一步控制本身的消费愿望。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小企业营销环境

(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困难

目前,在下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很多的成绩,例如制度不健全、抵押担保机构少等成绩,这进一步形成在下国中小企业不容易取得银行的存款、融资途径少、难度大等成绩,但是,这也成为不时困扰中小企业开展的十分重要的缘由与成绩。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成绩变得愈加锋利。

(二)原料本钱的上升,使中小企业的利润进一步减小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整个原资料的价钱全而下跌,与此同时,整个农副产品的价钱也出现出大幅度的提升,而这些条件间接地电话号到了中小企业的消费本钱上升;第二,新《休息合同法》进一步标准了在下国的中小企业的用人制度,进一步为维护工人的根本权益,进步了工人的支出,但这在一定水平上添加了在下国中小企业的用人本钱,使在下国中小企业的运营困难进一步地加大;再次,随着生态环境不时好转,在下国的各级政府不时地加大了环保力度管理环境成绩,他们进一步要求中小企业需求对污水停止处置、废气停止回收污染等,关于净化环境、排放不达标等等有相似成绩的企业采取限期整改、依法封闭等措施。

(三)市场总需求下降,中小企业的销售范围减小。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间接影响到在下国中小企业,使得他们的全体的出口数量下滑。这为目前在下国中小企业的出口带来很大妨碍。随着目前在下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不时增加,使得国夕J、市场依赖程性高的中小企业出现消费力下降、利润减小的趋向与形态。因而,面对逐渐增加的市场份额,在下国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水平变得愈加剧烈,进而使产品价钱不时地下降,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减少,使得他们的生活压力以及难度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开展和生活的空间遭到了要挟,步入了进退维谷的地步。

三、金融危机抵消费者购置行为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在下国的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很大的改动,他们的消费心思愈加成熟,并在其影响下消费行为愈加感性,并且出现出如下的变化:

(1)消费者在停止产品的选购时开端愈加关注企业将来的开展前景及其品牌名誉。金融危机之后,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请求破产,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世界知名企业的破产与重组等,如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中国社科院关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标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在下国有40%的中小企业曾经宣布开张,40%的企业行将宣布破产;虽然中西部的开张比重较小,但沿海地域的开张比重要大于内陆,所以关于整个行业的开展来讲是不容悲观。

(2)消费者开端愈加感性消费者对将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和过多的担忧,是经济危机给消费者心思上形成的最大冲击,虽然当经济渐渐地恶化时,消费者的不再有这种恐慌的心思,但是消费者如今的心思会更倾向于理财和财富保值,收入会更有方案性,消费观愈加感性,当企业的产品推出一些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时,他们会依据本人的真正需求的东西来选购商品,并且目的明白,愈加关注物美价廉的商品.即使是商家针抵消费者购置频率比拟高的生活必需品推出各种方式的促销活动,也不会超出本人所料想的购置范围,消费者具有了更强的抵抗力。

四、中小企业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营销战术

(一)养精蓄锐地规划和完善营销战略

为了加强市场营销程度,中小企业必需从很多方面做出改动,例如,改动传统守旧的营销观念、开发并壮大本人的营销队伍等。养精蓄锐地规划和完善营销战略是企业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中小企业开发营销战术的基本动身点。依照常理,为了施行营销战略,中小企业必需先要有一个明白的运营目的,为了应对外部和内部环境变化,就愈加需求一些具有战略性和指点意义的营销战略,众所周知,良好的营销战略是停止下一阶段营销任务的前提保证。

(二)改动传统的营销理念

据有关资料引见,来自一家调查公司的对几百家的中小企业的200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相当一局部中小企业的指导们持有这样一种观念,即他们觉得公司机构最重要的是财务会计部门,市场营销只能排在第二位,而且绝大少数的人觉得,市场营销只不过是复杂地“将企业消费的产品卖出去”而已。这从一个正面反映了在下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理念的缺失和看法水平的单薄,这样一种形态基本不能够创立一个真正的营销时代,在下国绝大少数的中小企业指导们都知晓市场营销的长效定律,也就是只要经过临时的理论才干真正表现市场营销的效果,较短日子内很难会有什么作为,所以,他们甘愿将心血投入到管理企业财务和维持良好的现金流。

(三)采取组合营销战略.坚持营销的合理投入

在金融危机的激烈影响下,中小企业的刻板的思索往往是先是增加费用收入,把缩减营销费用当做首要目的。但实践上,缩减营销费用将使企业堕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与之相反,在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应战时企业反而应该适当加大营销开支。由于当行业中绝大少数企业都在缩减营销费用的时分,企业本身所需的营销本钱会大大降低,关于投入营销开支无疑是件坏事,假如企业此时依然能继续不时地停止合理的营销开支,籽会有意想不到的播种,而这从某种水平上也为企业树立品牌开拓了路途。

上一篇:如何欣赏体育比赛下一篇:铁族金属与钼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