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危机公关成功案例(精选8篇)
案例主角:
百度
百度(简称:BIDU)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彦宏、徐勇两人创立于北京中关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百度”二字源于中国宋朝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
案例回放:
3月15日,贾平凹、韩寒等50位作家公开发布《中国作家声讨百度书》,指责百度文库“偷走了我们的作品,偷走了我们的权利,偷走了我们的财物,把百度文库变成了一个贼赃市场”。
3月22日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王志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这也是继50位作家“3•15”向百度文库维权以来,版权局相关官员的首次表态。“百度已经向版权管理司提交了整改报告,目前我们也委托了北京市版权局对百度进一步调查,如果违法或者违规,版权司会依法查处(http:///)。”
3月22日,百度副总裁朱光就文库版权问题接受专访,这也是百度高层首次就文库版权问题接受媒体的专访。据朱光介绍,百度一贯非常重视知识产权,针对文库涉及的版权问题,近期将有新的重大突破。朱光透露,百度从去年11月文库正式上线起,开始着手开发版权识别的新技术——“文库版权作品DNA比对识别”技术,希望从源头控制用户对侵权作品的上传。预计此项新技术将于4月中旬开始上线运行。此外,朱光特别强调称,百度将加大与出版社及版权方的合作,用合作的方式带给版权方更大的利益,推动产业共赢,用技术解决版权问题。
3月24日消息,中国作家代表、出版界代表与百度公司的谈判在北京举行。
出版界反侵权同盟称百度侵权事实清楚,要求百度赔偿一亿人民币,并提出百度文库需执行“先审核后发布”新模式(市场营销论文
http:///)。因维权方对百度提出的“技术解决手段”无法接受,单方面宣布“谈判无任何进展,完全破裂”。
百度亦表示,由于对方条件过于苛刻,“我们表示遗憾”。
香港导演彭浩翔在
总结与百度进行的首轮版权谈判时说,“今天,权利人的态度是悲痛的、严肃的,百度方面的态度是活泼的、快乐的。从态度上来讲,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
3月24日北京市版权局首次公开回应百度文库事件,指明百度对于“避风港”原则是误读和滥用,已涉嫌构成违法出版行为,对百度等资源分享网站予以行政处罚没有法律障碍,而防范此类事件的行政法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指导意见(试行)》。
3月25日凌晨消息,百度副总裁朱光对媒体透露了“版权谈判”破裂的相关情况,表示愿意与更多的版权方协商,并将继续通过多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与此同时,百度也对涉嫌违法经营的指责予以否认。
3月26日下午消息,针对外界对百度文库的广泛质疑,百度发布声明,就“伤害了一些作家的感情表示抱歉”,同时加强排查,预计在未来3天内,百度文库中文学作品类别的文档凡未获版权方授权的将得到彻底处理。
3月28日,李彦宏出席在某公开场合表示,对于百度文库的事件,他本人也正与公司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他认为,如果百度文库不能有效的清除盗版,百度文库甚至可以关掉,不过,他仍然一再强调,希望能够与众多作家达成共识,共同合作,为读者造福。
3月29日,有网友在贴吧、天涯等论坛发帖,发起了一场“文库保卫战”,力挺百度文库,呼吁网民愿自发组织删除各自以前在百度文库中上传的未经授权作品,以避免为百度文库“添乱”。此呼吁一经发出,立刻得到了众多网民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3月29日,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蔡继明与百度再次对簿公堂,要求百度关闭“蔡继明”贴吧,该贴吧大量辱骂、骚扰言论对其构成侵权。并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200万元。蔡继明与百度的死磕在今年两会关注度极高,此前,其还在两会期间提交了“拆分百度”的提案。在其看来,百度一些吸引流量、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以伤害个人和其他企业的利益为基础的。
3月30日凌晨,百度文库版权合作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包括与版权方的具体合作形式,以及对版权合作方的宣传支持等几大板块内容。其中,对百度文库对付费分成、广告分成的两种合作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
3月30日上午,出版业和作家群体反侵权同盟联合声明,表示欢迎李彦宏关于百度文库如果管不好就关掉的表态,反对百度3月26日发布的“三点声明”,质疑百度文库版权合作平台,出版业和作家群体反侵权同盟代表沈浩波通过其新浪微博发表声明,称版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虽然百度文库删除了大量文学门类的作品,但是仍有大量非文学类的侵权图书存在,数量远远超过文学类图书。并质疑其“保护费模式”,并表示“将维权进行到底”。3月30日20时,记者登录百度文库,发现文学作品一栏中的文档骤减至167份,这和三天前百度声明的承诺兑现。出版界反百度侵权同盟代表、中国文著协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表示,百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有这个举动,应该给予肯定。“虽然一些侵权作品被删除了,但侵权事实存在,产生的影响还在,如何消除这个影响?而且百度文库的版权问题还没有实际的解决方案。”张洪波说。张洪波最后表示:“如果对方有解决问题的诚意,我们愿意坐下来谈。如果对方在一定时间内还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我们已经做好了相关的法律准备,可以随时采取行动。”
4月1日,针对近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百度文库**,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表示,支持作家依法维权,对作家反映的百度侵权问题,国家版权局将根据事实依照法律进行处理。据报道,面对作家对于百度文库涉嫌侵权的“声讨”,百度相继采取了删除文库中的非授权作品、紧急上线文库版权合作平台等行动。对此,王自强指出,目前百度较为积极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并不意味着作家反映的百度侵权问题的结束。“版权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在查明事实真相的前提下,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对百度文库是否侵权依法作出处理。”
4月1日,互联网上流出《15名法律人就百度公司及其负责人涉嫌侵犯著作权应依法追究责任的声援书》。
4月6日,记者登陆百度文库发现,其文档中文学作品有7988份,较3月15日前的280万份已经删除约99%的内容,但教育、外语学习、资格考试、专业文献、应用文书、生活娱乐等其余6类作品的数量并无明显变化。
12月8日,百度文库首页改版,将版权类作品从百度文库中剥离出来,“变身”为百度阅读。
案例点评:
根据著名危机公关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游昌乔先生危机公关5S原则,对案例做如下点评: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
李彦宏表态:百度文库如果管不好就关掉。虽然维权作家们仍质疑百度,但是对李彦宏的这个表态相当认可。李彦宏的表态足以证明企业是愿意承担责任的。百度也采取一系列的举措如:百度进行技术革新——版权作品DNA比对识别技术,希望从源头控制用户对侵权作品的上传,同时删除非授权作品。项目分值:40分 评分:40分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百度很快致歉,多次承诺愿意承担责任,按照承诺删除部分非授权作品,并开发新的百度文库产品。并不断地履行承诺。但在与作家谈判过程中,作家联盟人士认为权利人的态度是悲痛的、严肃的,百度方面的态度是活泼的、快乐的。从态度上来讲,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而最终未达成统一意见。项目分值:20分 评分:10分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3月15日,50位作家公开发布《中国作家声讨百度书》对百度文库侵权进行声讨,直至3月22日,百度副总裁朱光才就文库版权问题接受专访,并做了一系列的表态和处理手段。
项目分值:20分 评分:5分
4、系统运作原则(SYSTEM):
在整个过程中,百度始终执行一个声音:维护版权。在所有对外的回应中都以此为口径,在每一次与作家联盟发生冲突时,及时作出应对措施,步步推进,最终与作家联盟和解。
项目分值:10分 评分:10分
5、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
4月1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对百度长期以来对于版权维护的积极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记者登陆百度文库发现,其文档中文学作品有7988份,较3月15日前的280万份已经删除约99%的内容,摆在眼前的事实,成为最好的证明。
项目分值:10分
评分:10分
无须置疑,广告和公共关系作为营销沟通的重要手段,各自的作用是不能互相替代的。现代营销正由传统的以广告为导向转向以公关为导向的营销。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正在面临营销观念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即只有在品牌营销中正确地将公关与广告相结合,才能使自己的营销战略获得成功。
本文选取了一些大品牌运用公共关系策略获得成功的案例,以期对国内企业有所启发。
微软:公共关系打造的品牌
不是广告,而是公共关系塑造了微软这个品牌。
全球每100个人中有95个在使用Windows系统,有90个在使用Office软件。毫无疑问,这是微软品牌的成功。微软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微软这个品牌却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队伍保障
早在本世纪初微软就建立了一支由150名经理和外部专家组成的致力于公共关系的队伍。他们的作用是形成和维护微软公司及其产品的形象。微软的高层执行官员走遍美国,与记者们见面和会谈,通过“更亲切,更温和”的方法,对公司的竞争力量避而不谈,而强调微软很重视技术革新,希望能让消费者在购买软件时有更多选择。他们还挥舞着民意测验的结果,声称美国消费者和计算机用户给予了微软最高评价。“我们得到了美国人民的支持。”微软首席运营官如是说。
公共宣传塑造品牌
不是广告,而是公共关系塑造了微软这个品牌。
在众多的微软产品中,你可以记住很多关于微软和微软产品的故事:Windows 95/NT/2000/XP,Word、Excel、Powerpoint、Xbox、.Net。但是你记得起一个微软的广告吗?标题是什么?广告说了些什么?特别是广告告诉了你那些你确实不了解的关于微软的事情了吗?
那次Windows 95品牌成功的推出怎么样?你真的认为是微软花两亿美元做广告和促销而使Windows 95成功的吗?或者是微软为滚石在电视广告中的那首《开始我》的歌向他们支付的八百万美元的功劳?
是《开始我》让人们在店门外排好几个小时的队等待Windows 95午夜的发行吗?不是。没有任何广告,Windows 95也可能会成功。它当时是一个革命性产品,微软成功利用了媒体对于它无休无止地报道和他们对Windows 95将成为“个人计算机的未来”的结论将Windows 95推上超级明星的宝座。
塑造品牌的是媒体信息。信息越多,信息越有利,品牌就越强大。这一点公共关系比广告更有利。
技术创新形象传播
为用户提供完美的创新产品,是科技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
回顾微软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一阶段是从微软创立的1975年到1995年。期间,微软一直把软件产业作为公司经营领域,依循软件产业这条路径,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软件产品多达200多种,其中就包括独占世界软件市场的Windows 95。第二阶段是从1995年到1998年,微软实施了Internet战略。微软认为,正在发生的因特网革命,其影响不仅足以与工业革命相提并论,而且将更加深刻地改变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为充分利用internet所带来的新的商机,微软进行了战略调整,实施了“以网络为核心”的产品战略。第三阶段则是从1998年至今,微软开始实施“数字神经系统”(DNS)战略,致力于建立一个渗透到企业、社会、生活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数字神经系统,把整个企业的所有信息收集起来,实时整理、分析、决策。
纵观三个阶段,微软产品更新换代之快、创新能力之强令人称道。
反盗版营销
从2008年10月,微软公司大张旗鼓地启动了打击盗版软件的“黑屏计划”。虽然这一反盗版计划是小范围的,但“黑屏”却成为当时最热门的话题。
一个技术公司正常的反盗版行动,却引起百万用户极大关注,这可能是史无前例的,而包括法律界、用户、业内人士以及媒体关于这场行动的争论扩大了这次事件的影响。
微软在启动历史上最严厉的反盗版行动的同时,又“善意”地提醒盗版用户如何逃避被验证。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让人们关注Windows系统遭遇盗版,正是微软公司此番实施“黑屏计划”的真正用意。
事实上,微软已经成功吸引了用户和舆论的注意力。“破解微软xp黑屏方法”成为百度人气上升最快的关键词。包括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等国内知名网站都为此次“黑屏”事件制作了专题报道,并针对普通消费者进行了诸如你是使用盗版还是正版,此次反盗版是否会让你选择正版等各种问题的调查,总计已经有超过百万的用户参与了调查。
名人效应
作为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自然吸引着媒体的注意,于是微软就开始充分利用这个名人。过去,盖茨只公开处理公司事务,坚持使他的私生活远离媒体的关注。然而后来,他同意在《时代周刊》的记者以及其他公众采访中多谈一些他的家庭生活。他安排时间去学校参观,并在其他公众场合露面,谈论微软的产品,并与受众打成一片。清楚的事实使微软有机会表现盖茨人性的一面,也使他能宣传他在计算机技术及其他问题上的远期观点。
比尔·盖茨曾是烧钱摆阔的奢侈者,是开放平台的反对者,卑劣粗鄙的抄袭方,是不择手段的竞争手,是创新势力的扼杀者,是对簿公堂的垄断商……他曾对慈善事业毫无兴趣,对要他投身慈善的社会呼声置若罔闻,个人声誉管理更是一团乱麻——自上世纪70年代的“西雅图MS-DOS事件”和90年代末美国政府一系列控告微软垄断案件以来,盖茨的商业手法备受争议,使他在蒙受高达80亿美元个人财产损失的同时,声誉也再度经受致命重创。一片“倒比”的舆论洪流以迅猛之势,逼向微软帝国看似坚固的岸堤,一个商业帝国因最高领导者的声誉危机近乎毁于一旦。
在公关团队的策划下,比尔·盖茨重新开始树立形象,凡事洁身自好,远离绯闻困扰。之后,比尔更为专注于同发妻梅琳达置身慈善事业,为公众重塑绝世好男的经典形象。最终比尔·盖茨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形象反过来提升了微软品牌的美誉度。
海尔:售后服务公关
在海尔,公关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科学的系统。
在海尔的发展历程中,公共关系一直是海尔企业重要的沟通方式。除了海尔的产品策略外,海尔的公关始终有目的地贯彻在企业品牌整合的每一个接触点。在海尔,公关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科学的系统。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步入买方市场,因此在当时的营销环境中,产品越来越需要通过“服务”提供的附加值,来增加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竞争最激烈的家电行业和保健品行业,服务在营销中的关键地位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这一方面,海尔抓住了先机,凭借“真诚到永远”的售后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1994年到2003年,这10年中,海尔的服务经历了十次升级,每次升级和创新都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1994年的无搬动服务;1995年三免服务;1996年先设计后安装服务;1997年的五个一服务;1998年的星级服务一条龙,其核心内容是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购买,从上门设计到上门安装,从产品使用到回访服务,不断满足用户新的要求,并通过具体措施使开发、制造、售前、售中、售后、回访6个环节的服务制度化、规范化;1999年海尔专业服务网络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星级服务进驻社区;2001年海尔空调的无尘安装;2003年海尔推出了全程管家365。
我们常说海尔服务好,其实海尔产品的返修率也很高,但就是售后问题抓得快,抓得狠,问题一旦出现,就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不惜代价。这种做法虽然成本较高,但问题的实质把握得准,对后续销售的负面影响不大。中国有句古话“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海尔正是凭借服务把个别产品存在问题的“丑事”转化为服务第一的“好事”,从而成就了中国市场家电第一品牌。
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售后服务作为销售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众厂家和商家争夺消费者的重要领地,良好的售后服务是下一次销售前最好的促销,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主要方式,是树立企业口碑和传播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海尔无疑是做的最出色的。
李宁:教科书般的奥运营销
李宁通过点燃奥运主火炬,把中国人的自豪感与对民族品牌的情愫巧妙联系在一起。李宁品牌借助这惊天一跃,开启了通往全球市场的大门。
2008年8月8日夜,当李宁在聚光灯下,天马星空般高举火炬凌空绕场一周“飞天”点燃主火炬塔的那一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恢弘画卷全部展开。刹那间,谁点燃主火炬、用何种方式点燃等让媒体和公众百般猜测的终极悬念终于解开。李宁本人也通过与奥运完美结合,把体育人与企业家联系在一起,吹响了李宁奥运营销的“集结号”。
李宁在鸟巢中“飞翔”的同时,一个无形的李宁品牌LOGO仿佛出现在观众的眼前。借此,李宁向全世界发表了走向国际化的铿锵宣言。
尼尔森在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收集的数据表明,全球约有20亿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这一数字超过了世界人口的1/3。李宁环绕鸟巢“飞翔”之时和点火瞬间,收视率超过了90%。这一数据反映了李宁点火的效果之大、受众之多。李宁通过点燃奥运主火炬,把中国人的自豪感与对民族品牌的情愫巧妙联系在一起。同时李宁品牌借助这惊天一跃,开启了通往全球市场的大门。
李宁的“飞天”托起了李宁品牌腾飞的希望,完美地突破了奥运赞助商的壁垒,成功为李宁品牌加分。香港股评家、富昌证券总经理蔺常念在接受采访时说,“毫无疑问,李宁的‘飞天’为它(李宁公司)带来了一次免费的全球广告效应”。
奥运会比赛期间,李宁的脚步没有停下。它不断地在央视奥运直播、广告以及公关方面做出努力,以扩大战果。2008年8月21日,李宁为中国体操队举行了盛大庆功晚会,央视新闻频道作了同步直播。同一天,李宁还代表李宁基金向德国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捐赠了2万欧元,用于其儿子的白血病康复治疗。通过这些公益活动,李宁既吸引了眼球又受到社会的赞誉,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双双提高,可谓一石二鸟。
联想:彪悍的小y创造的奇迹
“彪悍的小y”及其一系列行动,让联想Ideapad Y450笔记本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增,被主流媒体的评论为:一次成功的网络营销事件。
2009年为推广联想Ideapad Y450笔记本,中国本土公关公司——蓝色光标精心策划了一个“彪悍的小Y”的公关事件,成功推广了该款笔记本。
“彪悍的小y”最初出现于天涯社区。天涯社区是一个综合性虚拟社区和大型网络社交平台,不仅是华语圈首席网络事件聚焦平台,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全球华人网上家园。2009年9月7日到2009年9月29日,天涯出现了一个名为“彪悍的小Y”的ID,并发布了抢沙发(网络上,第一个跟帖的人称为“坐沙发”)的宣言。在蓝色光标的策划下,“彪悍的小y”这个ID在短短2天时间里抢占了天涯近三千个沙发;他在天涯的单网点击超过1,300万次,网友回复超过17,000楼,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
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彪悍的小y”无所不在的印象。天涯论坛上任何有关小y的帖子,“彪悍的小y”都会及时回复。之后又有小y八卦天涯各大教派如数家珍,可谓“无所不知”。在国庆60周年前夕,“彪悍的小Y”又发起了一场为祖国生日收集祝福语的活动。将小y成功塑造成了“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形象。不仅如此,自2009年9月9号起,电众互动和搜狐IT合作推动的真人版“80后小y追求前台美女”的励志故事,在搜狐Chinaren上投放。
“彪悍的小y”及其一系列行动,让联想ldeapad Y450笔记本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增,在《新闻晨报》、《南方周末》及新浪等网络主流媒体的评论中,这是一次成功的网络营销事件。最后,联想Ideapad Y450笔记本国内总销售量超过130万台,成为了2009年最火的一款笔记本电脑。
IBM:人机大战博美名
对于IBM公司来说,通过“人机大战”引发媒体的炒作,从而产生巨大的商业效应才是最终目的。
1997年5月,IBM公司出资110万美元举行了一场国际象棋的“人机大战”。对战双方是IBM公司设计的超级计算机“深蓝”和杰出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该赛事顿时成为世界媒体的焦点。
最终的比赛结果正如大家所知,“深蓝”以3.5:2.5的比分取得胜利。然而,人们的热情却并未随着比赛的结束而褪去,一场关于人脑与电脑究竟孰优孰劣的争论在全球蔓延开来。有人说“深蓝”的胜利表明机器总有一天会统治人类;有人说不管比赛结果如何,最终的胜利者仍然是人类,因为“深蓝”毕竟是人类研制的。实际上,对于IBM而言,是“深蓝”或是卡斯帕罗夫取得比赛的胜利都并不太重要,人脑与电脑孰优孰劣也无须争论,真正令IBM感到兴奋的是如下的几项收获:
1.“人机大战”期间,全世界每天有1000万人次通过国际互联网访问IBM公司的网站,关注棋局的发展;
2.飙升的“人气”和媒体的关注使IBM公司的股票大幅度上扬,其收益净增2亿美元;
3.“深蓝”的出色表现证明了IBM公司的强大实力,再次证实了它在IT界的领军地位。
这些即使是几千万美元的广告费用也未尝能达到的宣传效果,却让IBM公司凭借几局棋赛轻松实现,不动声色地成为“人机大战”的最终赢家。
IBM公司的收获绝非意外,“人机大战”乃是它多年来精心策划的一个公共关系活动。对于IBM公司来说,通过“人机大战”引发媒体的炒作,从而产生巨大的商业效应才是最终目的。公共关系的力量在这场IB M公司的商业游戏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广告相比,公共关系能够以低廉的成本让公众增进对公司及其产品的了解。
麦当劳:重视公共关系对品牌的塑造
麦当劳所做的一切公共关系行为,提升了它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赢得了较高的美誉度。
麦当劳非常重视公共关系,麦当劳的一项着意塑造的便是麦当劳在汉堡包界的权威,如发表全国性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平均一星期吃多少汉堡包——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好几位,连美国肉食协会都视这项资料为法典。
麦当劳还主动创造记者采访机会,参加公益活动,获得公众注意。在麦当劳的公关手册中,还提到在各个不同市场应采取的不同手段,如在以家庭为主的市场可将汉堡包所得捐给当地的学校做乐队制服,手册还指导加盟者如何争取报纸报道各店的活动,如何争取照片上报等。麦当劳每年捐出4%的营业所得,约5000万美元用于各项赞助活动,麦当劳总裁透纳曾说:“使我们的名字出现在公众面前,而创造一个足以抵消卖汉堡包的企业形象。我们的动机99%是商业性的。”
在连锁店的公共关系中,社会关系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由于连锁店各分号一般以一定区域的居民为目标顾客,它便需要和所在地的政府、社会团体或单位以及全体居民保持和睦的关系,根据各分店附近的商圈特性,人潮特性制定公关策略。如麦当劳就要求各连锁店主参加当地的公益活动,如学校乐队,童子军医院等。坐落在北京王府井的麦当劳分店还组织员工打扫天安门附近的地面。麦当劳还专门设有“麦当劳叔叔之家”,大部分建于儿童医院附近,专门提供免费或低价的住宿环境,招待病童的父母。
麦当劳所做的一切公共关系行为,进一步提升了它在世界人们心目的形象,赢得了较高的美誉度,同时,还培育了一大批忠诚的顾客,获得了较高的顾客满意度,为麦当劳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竞争优势。
可口可乐:靠公关策略走出困境
比利时的一家报纸评价说,可口可乐虽然付出了代价,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1999年6月初,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中小学生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发生了中毒。一周后,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本国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已经拥有1 1 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历史上鲜见的重大危机。
1 999年6月1 7日,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依维斯特专程从美国赶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18日,依维斯特便在比利时的各家报纸上出现——由他签名的致消费者的公开信中,仔细解释了事故的原因,信中还作出种种保证,并提出要向比利时每户家庭赠送一瓶可乐,以表示可口可乐公司的歉意。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比利时国内同期上市的可乐全部收回,尽快宣布调查化验结果,说明事故的影响范围,并向消费者退赔。可口可乐公司还表示要为所有中毒的顾客报销医疗费用。可口可乐其他地区的主管,如中国公司也宣布其产品与比利时事件无关,市场销售正常,从而稳定了事故地区外的人心,控制了危机的蔓延。
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设立了专线电话,并在因特网上为比利时的消费者开设了专门网页,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比如,事故影响的范围有多大,如何鉴别新出厂的可乐和受污染的可乐,如何获得退赔等。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可口可乐公司都牢牢地把握住信息的发布源,防止危机信息的错误扩散,将企业品牌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随着这一公关宣传的深入和扩展,可口可乐的形象开始逐步地恢复。不久,比利时的一些居民陆续收到可口可乐公司的赠券。孩子们拿着可口可乐公司发给每个家庭的赠券,A高兴地从商场里领回免费的可乐。商场里,也可以见到人们在一箱箱地购买可乐。
中毒事件平息下来,可口可乐重新出现在比利时和法国商店的货架上。
比利时的一家报纸评价说,可口可乐虽然为此付出了代价,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丰田:公关营销成就品牌
丰田在创造顾客现实和潜在需求方面可谓一绝,它主要借助促销和公关两个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刺激现实需求,培养潜在需求。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80年代初,北京机场路附近树起了一块广告牌,广告牌上一排清晰的大字“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的这句广告语一出,就受到媒体和营销界人士的大力吹捧,丰田汽车的名声也响彻了中国大地。这句广告语甚至惊动了当时并不活跃的中国市场,仅1980~1986年,我国用于进口轿车的资金就超过了建国30多年对整个汽车工业的投资!
万众瞩目丰田杯
1980年,丰田公司利用足球热在日本和全球各国不断升温,发起一项足球赛事。这项赛事后来成为一项常设性比赛,定名为丰田杯,获胜的球队可以得到荣誉和奖金,当场最佳球员可以得到一辆丰田豪华轿车。除此,丰田还积极参与其他国际体育赛事,如丰田车队参加各种拉力赛,对各项世界大赛的赞助等等,丰田借此扩大了其在世界各国爱好运动的人们中的影响。
丰田汽车学校
为了开辟市场,丰田甚至开起了汽车驾驶学校。1987年6月,首汽丰田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心在北京成立,另外,丰田还每年在中国各地举行丰田生产方式讲座和培训,这些无疑出于丰田在日本建立丰田汽车学校同样的想法。
丰田小姐
1997年上海国际汽车展上,丰田汽车前的美女成了展览会最引人注目的风景,人们纷纷涌至丰田汽车的展位前,欣赏由漂亮的新款汽车和优雅的小姐构成的绝妙景观,丰田展位成为光顾率最高的展位,丰田的努力和创造得到了高额回报。
丰田中国大使
老子曰:“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福与祸是一对相伴相生的患难兄弟。因此知福方能知祸,知祸方能知福。经济繁荣与经济危机也正式如此,要深刻的理解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机理,不妨先站到经济危机的反面——经济繁荣上去看一看。
一、经济繁荣时是消费升级
在经济繁荣的时候我们总是在谈“消费升级”,所谓消费升级就是消费者由于收入的增加和文化涵养的提升,不断的一步步升级其所消费的产品档次和品牌档次,通过放弃之前消费过的中小品牌,转而消费高品质、高价格、高品位的大品牌、超级品牌、甚是奢侈品牌产品,来改善生活的品质,来彰显自身的身份、地位和品位。经济繁荣之时,消费特点是向大品牌集中。
因此,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企业不光要做产品品质,而且还要做品牌品位。通过广告和明星代言来拉升品牌档次,以满足消费者的内心对身份、地位、品位的情感需求。其本质都是在不断的通过品牌升级来迎合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需求。
二、经济危机时是消费退流
那么当危机到来的时候,从宏观来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停滞,经济增长的减速,甚至是倒退。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工作不稳定了,工资缩减了,手中的钱少了,消费起来便有后顾之忧,存钱储蓄以备不测的中国传统生活观念又将重新回归。
经济状况的现实迫使消费者,特别是城市中产消费者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重新选择实惠主义的生活方式,暂时的将大品牌、超级品牌、奢侈品牌抛到一边。回归到中小品牌的消费上来,这种现象叫消费退流。
经济繁荣时是消费升级,不断的向大品牌集中,经济危机时是消费退流,原来相对集中的消费不断的向中档品牌分流。由此可见,经济危机是大品牌的危机,中小品牌、新品牌的福机。
三、危机中的顾客关系管理
(一)大品牌如何保有消费群
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大品牌的问题是如何保有现有消费群体,使其不向下流失。思考点应该站在问题源头处,从源头顺流而下,抓住本质。消费者退流的本质是购买力的下降,再也不能长时间维持高消费。
1、强化会员与俱乐部。通过会员折扣,贵宾内部价等形式,稳固住一批忠诚客户,作为品牌的群众基础。
2、加强服务。在不加收服务费基础上,加强服务。将服务做到产品价值中去,从而做大产品价值。产品价值大了,而价格不变,也是一种降价形式。
3、情感营销。中国人想来重视情感,好面子,讲究的是礼尚往来。危机时刻,考验的是企业深度营销的能力,如何将顾客关系深化是企业应该着重思考的一个方面之一。如何将买卖关系,上升为亲朋关系,将客户做成朋友。
(二)中小品牌如何承接回流消费群
退流下来的中高端消费群,不得不重新面对原来不屑一顾的中小品牌。从而面临一个在众多的中小品牌中,重新选择、重新体验,进而建立信任、建立忠诚的过程。
面对消费者的重新选择,企业等客上门,不如主动拉客。要想方设法让退流消费者与自我产品建立第一次成功沟通。
如果是食品,则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消费者吃上第一口,在终端建立消费者试尝试吃台就尤为重要了,特别是一些新品类商品更是如此。如果是用件商品,则要强调终端的现场体验,通过体验产品功能,让消费者与产品之间建立成功沟通,而后一回生,二回熟。
消费者便是企业的民心,得民心者方能得市场。
一、解决方案:危机整合公关
为了挽回由于发霉内衣事件对南极人品牌所造成的影响,也避免对今后的保暖内衣及相关产品如休闲、羽绒正常销售产生危害,并避免将来竞争对手在此事件上做文章打击南极人,建议南极人公司的危机公关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与经销商沟通,要求北京经销商承担本次“发霉内衣事件”的原因责任,对消费者和新闻界发布:是由于其在仓储过程中的不正确操作,导致了内衣在前一段多雨水季节产生霉变,是经销商操作失误原因。这样可以让南极人总公司从发霉内衣的始作蛹者身份脱开,而以一种高姿态来进行危机公关;
2、给外界以南极人公司积极介入本次发霉事件的态度:立即无条件“召回”本次销售的所有发霉内衣,消费者可以凭借发霉内衣的“购买凭证或单据”,在经销商的各个指定销售网点进行以“发霉南极人内衣换取一件„梦樱花‟内衣”活动;
3、对召回的产品进行集中销毁;或者在展开回收活动的同时对新闻媒体发布消息:将在南极人的网站上设立投票表决信息,向全国的消费者征求对回收回来的内衣进行处理的方法,可列出几个解决方案供选择(如“由南极人公司将收回来的衣服进行消毒清洗,再通过慈善支援等基金会转赠西部边远贫困山区的农民”等方式,以发扬南极人的积极参加社会福利公益活动的精神,并通过这种方式证明了南极人对自己的产品有着极大的信心——即使是发霉的产品,也是优质的产品,当然这种处理方法要得到基金会和消费者的同意,尤其是消费者的赞同;再回收的时候,就向消费者灌输是将他们退回的产品去支援边远山区的人民,也能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对南极人态度的转变)。无论是采取集中销毁,还是转赠边远山区的农民,在这过程中都需要积极扩大此事件的宣传力度。
二、采用本方案的优势
此举有以下五个好处:
1、在内衣行业首先以行业领导者的身份展开“召回”活动,引发新闻大战:使新闻界正面报道南极人品牌;使消费者认为南极人公司是一个负责任的公司,对南极人品牌产生更大的认同感,让消费者在今后更加放心的购买南极人品牌内衣(因为我们是有保障的,可以召回劣质产品),让南极人产品在消费者购买时成为第一首选品牌,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肃清本次事件对南极人的品牌影响。
2、引发行业震动,在宣传上将南极人带入一个新的行业高度和品牌高度,借此配合南极人的行业洗牌宣传,创造行业领先的口碑和形象,让新闻界再次替南极人做免费的宣传活动,并成功的将新闻媒体界的注意力从内衣发霉事件话题转移开去;
3、对“召回”的内衣,进行集中公开销毁,并让新闻媒体以及执法机关参与此次销毁活动,以扩大事件的正面影响力和媒体的报道力度,再次公开宣传南极人的“剪、退、换”的3.15承诺,以提高南极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购买以及使用的保障力度。
4、对北京的“召回”事件在全国终端进行全面宣传,印制海报、宣传单页以及展架进行分发,要求各个终端积极扩大南极人的事件处理过程,让全国消费者知道我们所做的是第一品牌所必须做的事情,直接对该区域内的竞争对手产生致命性的打击;而我们实际上只是对此事件做正常的宣传,并没有承诺以后或者在全国的销售终端实行“召回”制度,但是这样保证了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产生正面的想法。
5、对“梦樱花”品牌进行了适当的宣传,并通过此次事件,“梦樱花”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出现,扩大了“梦樱花”的知名度。(如果梦樱花在北京没有代理商、或者北京经销南极人内衣的代理商本来就是“梦樱花”的经销商,则此条可行,否则就有两个考虑:
2)“梦樱花”在北京没有代理商:可顺势要求其同时经营梦樱花品牌,因为本次的“召回活动”肯定可以使梦樱花名声大皂,异军突起;就算其不打算经营“梦樱花”品牌,也有利于将来“梦樱花”在北京和全国各地的招商活动。此举活动也可以消化“梦樱花”的库存积压问题。
三、采用本方案的可能性成本控制
对于以“梦樱花”更换南极人内衣的成本承担问题可以这样考虑:
1、梦樱花现在的供货价格是“3.2折买一送一”,也就是单件价格为“1.6折/件套”,可以提供给经销商以“1折”供货折扣,让其进货来进行“召回”活动;南极人公司自己“承担0.6折”的“损失”,并协助其解决这一问题;
2、如果经销商不同意承担这1折的条件,可以向其说明整个活动最大的直接的受惠方是北京的南极人保暖内衣市场,为了今后的“暴利”并加上南极人公司高层对其进行公关和安抚,肯定可以考虑接受这一问题解决方案;如果其还是不同意,也可以考虑从其广告投入返还上着手进行说服;或者可以考虑延长其北京市场的经营期限来进行引诱。并可将其积极的事件处理姿态进行宣传,也有利于其在今后的北京市场拓展以及自身经销商形象的树立。
3、如果对经销商展开了成功了说服,则南极人在本次发霉内衣事件中的直接经济损失将减低到最低:梦樱花供货价格的0.6折部分。而如果经销商不同意“1折”的处理方式,即使由南极人自己进行此次活动的执行,也有利于“南极人”自身的品牌形象和“梦樱花”的形象的建立。
四、危机整合公关解决的目标与结果
采用此整合解决建议处理本次危机公关活动,可以达成以下结果:
1、将保暖内衣行业带入一个新的高度,将南极人品牌带入一个新的高度——首推服装召回;(实际上只是在此次活动中召回)
2、提高南极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使南极人品牌一次性在消费者心目中立于不可动摇的领导者地位;
4、严重打击竞争对手的销售活动;
5、对后期的南极人广告宣传方向也产生极大的改变(由新闻媒体做免费的新闻报道,由终端做直接的扩大宣传),节约在全国和各个地方媒体的内衣广告投入支持转而进行整体性的品牌塑造。
6、一举将“梦樱花”和“南极人”品牌并提,实现南极人公司在内衣行业“两条腿走路”的战略目标。
7、减低了本次发霉内衣事件的负面影响力,和其将会对未来南极人内衣销售的影响;并将其转化为南极人内衣一个极好的转折点,减少了将来因此事件而导致的极大部分潜在性问题的发生。
8、随着消费者的参与,有可能将南极人的网站做成行业性的网站,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在将来发布信息的时候,就多了一个自己拥有的渠道。
五、对全国经销商的后期控制
3月22日晚间,国内漏洞研究机构乌云平台曝光称,携程系统开启了用户支付服务接口的调试功能,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包括信用卡用户的身份证、卡号、CVV码等信息均可能被黑客任意窃取。
正处于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表示质疑的关口,加上安全漏洞关乎携程数以亿计的用户财产安全,舆论对于这一消息表示了极大的关注,用户由此引发的恐慌和担忧亦如野火一般蔓延开来。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从“泄密门”事发至截稿时止,以“携程+安全漏洞”为关键词的新闻及量高达120万篇之多,按照危机事件衡量维度,达到“橙色”高度预警级别。
3月22日晚23时22分,携程官方微博对此予以回应,称漏洞系该公司技术调试中的短时漏洞,并已在两小时内修复,仅对3月21日、22日的部分客户存在危险,“目前没有用户受到该漏洞的影响造成相应财产损失的情况发现”,并表示将持续对此事件进行通报。
这一说法引发了用户的重重回击。认证为“广西北部湾在线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的严茂军声称,携程“官方信息完全在瞎扯”,并附上信用卡记录为证。作为携程的钻石卡会员,他早于2月25日就曾致电携程,他的几张绑定携程的信用卡被盗刷了十几笔外币,但当时携程居然回复“系统安全正常”。他以强烈的语气提出,携程应该加强安全内测,“尽快重视和处理用户问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微博得到了网友将近900次转发,评论为150条,大多对其表示支持。
3月23日,携程官方微博再以长微博形式发表声明称,93名潜在风险用户已被通知换卡,其余携程用户用卡安全不受影响。
不过,其微博公关并未收到很好的成效,不少网友在其微博下留言,以质问语气表达不信任的态度:怎么证明携程没有存储其他客户的CVV号?怎么才能确认用户的信用卡安全?……面对质问,携程客服视若无睹,仅以“关于您反馈的事宜,携程非常重视,希望今后提供更好的服务”等官方话语加以回应。
在舆论对其违规存储用户信用卡信息、并未能妥善保存的重重压力下,3月25日,携程发出最新声明承认此前的操作流程中确有违规之处,今后携程将不再保存客户的C V V信息;以前保存的C V V信息将删除。
3月26日,21世纪网直指“携程保存客户信息属于违反银联的规定,携程不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无权保留银行卡信息。另一方面,PCI-DSS(第三方支付行业数据安全标准)规定了不允许存储CVV,但携程支付页面称通过了PCI认证,同样令人费解”。
《21世纪经济报道》更是简单明了地表示,在线旅游网站中,只有去哪儿已经引入该认证标准,“此前携程曾有意向接入该系统,但是公司工作人员去考察之后发现,携程系统要整改难度太大,业务种类多且交叉多,如果按照该系统接入而整改会使架构都会有所变化”。
针对上述质疑,携程一直保持着沉默,而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忍不住跳出来指责其“闭着眼睛撒谎”。3月27日,《中国青年报》更是发表题为《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丢哪儿了》的署名文章,谴责企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有限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的权利”。
案例点评
根据著名的危机公关5S原则,对案例做如下点评: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项目分数:40分 评分:5分
“泄密门”被曝光后,携程坚称“网络支付是安全的”,并表示携程用户持卡人的所有支付信息,“均按照国际信用卡支付安全标准要求,经过加密处理”,并将“泄密门”原因归结于“个别技术开发人员”的疏忽。对于用户的质疑始终含糊其辞,最后在重重压力下承认此前的操作流程中确有违规之处,然而此时携程的品牌形象已经受损。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项目分数:20分 评分:5分
危机发生后,携程不断通过官方微博对事件进行回应,但并未受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用户的继续质疑,携程客服没有拿出解决问题应有的诚意,而是以“关于您反馈的事宜,携程非常重视,希望今后提供更好的服务”等官方话语加以回应,其敷衍塞责的态度导致危机更加激烈。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项目分数:20分 评分:5分
危机发生后,携程在当天及时给予回应,这一点符合速度第一原则。然而,由于其解决问题的态度缺乏诚意,引发公众的更多质疑,危机愈演愈烈。
4、系统运行原则(SYSTEM)项目分数:10分 评分:0分
危机发生后,携程仅仅是通过官方微博进行了回应,对于用户的质疑也没有更多具体的举措,不符合系统运行原则。
5、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项目分数:10分 评分:0分
在整个危机处理过程中,携程始终在自说自话,没有邀请权威第三方为自己证言,不符合权威证实原则。
魔术这个东西不可当真,自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就令社会一片哗然,随及暴露出的质量问题更是触目惊心。达芬奇事件暴露出洋品牌家具在入境、生产、销售几个环节都面临监管缺失。上海市工商局经调查,初步认定达芬奇家居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部分产品不合格、多数产品不标注产地和材质三大问题。据了解,达芬奇家具进入中国,间一直没有“遭遇”执法部门的质量抽检。
达芬奇家居就造假事件召开发布会。总经理潘庄秀华在现场声泪俱下讲述从零开始的“创业史”,坚称公司代理的意大利品牌产品均是原装进口,同时承认其美国品牌与国内工厂合作过。这是什么意思呢?表述的意思还是坚称“我们是有高贵血统依据的”,是消费者们太敏感而已。达芬奇家俱事件上,意大利主要的经济媒体之一《24小时太阳报》称,“这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以次充好的行为,而是借用一个完完全全假冒的意大利商标,将大量质量极其低下的产品以高价卖出,利用的就是中国消费者盲目追求意大利高档奢侈品的心理。”
真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
随着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一些暴发型的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一下子高涨起来,非“洋”不吃,非“洋”不买,虚荣的神经刺激了市场一些企业的迎合,纵观近年来,很多国产品牌也爱穿“洋马甲”来误导消费者,
为谋取暴利,企业为自己起个“洋名字”,用名字提高身价,并进行误导宣传,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往往会被忽悠,纷纷一掷千金,花高价买的其实只是个“洋标签”。即便是在国内代工生产,洋品牌的身价好介也没有降下来。
是不是国内企业起步晚,想攫取第一桶金呢?于是我们就有了:施恩奶粉,阿诗丹顿热水器,欧典地板,乔丹(中国)运动品牌,卡姿兰化妆品等… …我想起因是有这一层意思,于是他们“挟洋自重”,以假“洋品牌”伪造身份卖天价,所采取的诸多卑鄙手法以谋取私利,商人逐利本质如此,但是令国人愤怒的是假洋品牌们却一点儿也不争气,不光是在商标名上造假,宣传方式上造假,而且在产品质量上也不肯下一点儿的功夫,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一旦在媒体上曝光就是“见光死”,完全经不起考验。令人不解的是在召开的发布会上是总是有理,总之是“有一些原因”,而不是“我错了”。
假洋品牌是在市场基础的,因为我们企业对洋商标的盲目崇拜,加上社会风气一直存在对洋品牌的盲目信任,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盲目追求洋品牌的消费观,刺激了假洋品牌们敢于铤而走险。难道是说我们企业想走向世界,向世界知名企业学习,为了品牌传播的国际化?就必须要取一个洋名字?起名倒也罢了,还是宣称自己的是某世界级大知名企业的旁系分支,技术和工艺一脉相承?自己企业倒是不张扬,躲在一边闷心发大财?这是什么行为?这已经不是企业不自信的表现,而是失去了企来的商业道德底线。即使是我们不自信,想通过国际化的品牌背景完成现代企业革命?也不能一假遮百丑,连质量也顾不得了。然而我们发现,丰田汽车公司即使因为“召回门”事件,但是依然在中国卖出了84.6万辆汽车,同比增长了19%。从某种角度证明,是中国消费者对丰田的品牌力的自信,这一点目前我们大多数企业做不到。
一、品牌危机的定义及特征
基于品牌的内涵, 危机的本质, 最根本的是基于各类品牌产生危机的事实现象。品牌危机的定义是:品牌所代表的产品 (服务) 及其组织的自身缺失或外部不利因素以信息的形式传播于公众, 从而引发公众对品牌的怀疑, 降低好感甚至拒绝与敌视并付诸相应的行动, 使得该品牌面临严重损失威胁的突发性状态。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 破坏性
品牌危机会破坏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品牌的感知、识别、联想与忠诚, 也会损害到品牌的市场力量, 并进而给企业的品牌价值带来损害。
(二) 突发性
企业的品牌危机总是在意想不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 它具有突发性的特征。企业品牌危机一旦发生, 就会像一根牵动社会的“神经”, 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应, 令社会各界密切关注。
(三) 低可见性
品牌危机的低可见性, 一方面容易导致企业产品的顾客、社会公众等对危机事件本身的恐惧感, 引起品牌危机效应的扩散;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企业管理者往往必须在缺乏充分、准确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再加上决策时间方面的限制, 管理者很难做出果断、正确的决策。
(四) 关联性
品牌、传媒、公众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 品牌及其企业的自身缺失或外部不利因素, 被传媒以信息的形式公布于公众之中。当公众体验或知晓有关品牌的负面信息时, 并觉得品牌侵犯了他们的权益时, 那么公众就可以拿起武器向品牌开战。同时品牌与传媒之间也产生了一种紧张关系。所以当品牌出现危机时, 不仅要处理好与公众的关系, 还要处理好与传媒的关系。
二、企业品牌危机的成因分析
企业所遭遇的危机各有不同, 具体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不过, 从大的方面来讲, 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内因, 二是外因。其中内因是主要的危机来源, 大多数危机看似是由企业的外部因素导致的, 但其根源还在企业内部, 只有少数危机纯粹是由于外部原因所致。本文分别从品牌自身变化和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企业品牌危机的成因。
(一) 品牌自身方面所引发的品牌危机
1.产品质量因素
产品质量危机易出现的两种情况分别是因产品自身质量问题和因行业或科技标准更新所引发的质量问题。
产品自身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产品品质引发, 这类突发性品牌危机通常是由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企业自身的失职、失误, 或者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缺漏, 而造成产品在质量上出现问题, 从而引发的品牌危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年代, 不断提高的科技检测手段, 各种监督部门及公众对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 使由技术的缺陷导致的质量问题也愈发凸现, 其结果可能会让消费者心理上产生极大恐慌, 甚至视品牌为“公害”。这类危机的直接后果是公众不信任感增加, 销售量急剧下降, 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击。
2.组织内部问题
组织危机的主因是组织管理的危机事件, 具体的表现形态包括缺乏诚信、团队分裂、资金链断裂、主要领导人的过失行为曝光, 关键领导人的缺失, 公司的高层人事变动, 售后服务等问题一经披露, 也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品牌危机, 其中服务类突发性品牌危机是指企业在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 由于其内部管理失误、外部条件限制等因素, 造成了消费者的不满, 从而引发的突发性品牌危机。
对企业而言, 优秀员工流失使组织各项职能活动遭到巨大影响甚至被迫中断, 正因如此, 人才流失才被看作是品牌危机的原因之一。
3.营销问题
营销方面的危机主要表现虚假宣传和商业欺诈, 这种危机对品牌形象、产品信誉十分有害, 导致公众对品牌丧失信心。
4.品牌策略失误
品牌策略失误主要表现在品牌的不恰当延伸方面。品牌延伸是一把双刃剑, 极有可能引发危机。品牌延伸中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当表现: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位置多是依赖名牌的品质形象。在品牌延伸过程中, 若原有品牌扩展到的新产品与原有产品的品质形象不一致, 就有可能因此扰乱品牌标定下的全部产品。
(二) 外部因素所引发的品牌危机
1.信誉危机
它是企业各种危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企业由于在产品质量、包装、性能、售后服务等方面与消费者产生纠纷甚至造成消费者重大损失, 使企业整体形象严重受损, 信誉降低, 进而被提出巨额赔偿甚至被责令停产, 企业从此陷入危机。人们所熟知的“比利时可口可乐的腹泻事件”、“三株口服液事件”、“瑞典红牛饮料事件”都属这一类危机。
2.行业株连引发的危机
行业是同行企业共同生存的小环境, 行业的景象也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 需要密切关注和监视, 以确保企业在一个良好的行业环境中发展。行业间恶意诋毁、假冒伪劣商品的威胁, 对品牌都可能产生株连危机。
3.政府调查或罚款可能带来危机
当政府机构开始对企业可能出现的错误做法展开调查时, 危机就隐约出现了。初步的检查会引发对企业全面的调查, 从而导致一些有严重影响的惩罚。任何司法机关对企业进行的调查和诉讼都会引起这种情形的发生。如果事情很大, 惩罚持续时间长, 它会对企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除了政府的调查和诉讼外, 企业的员工、顾客、投资方、竞争对手、社区居民等都可能会对企业提起诉讼。
4.公众因素
公众的群体意识、社会责任感、民族意识在加强, 他们向著名企业挑战不仅为自己还为了广大的消费者。在国际品牌的危机中容易引起公众的民族情结也是危机愈演愈烈因素。
三、品牌危机管理的研究
品牌危机管理是从品牌危机预警防范到危机后重振的全部管理过程。
(一) 防范与准备阶段
企业如何进行品牌危机的防范, 是品牌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 也是其第一要旨。它不在于如何处理已出现的危机, 而在于如何辨别企业品牌运营过程中哪些因素潜伏着危机。企业全体员工在对待品牌危机上应该具有“忧患意识”, 时刻警惕破坏性因素, 密切关注有关未来品牌危机的信息, 并尽量为潜在的品牌危机做好准备。该阶段包含以下几个过程:
1.识别品牌危机成因要素, 制定危机管理预案
对品牌危机要素的识别是品牌危机管理的起点。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 识别品牌危机成因要素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 企业品牌危机可表示为如图1的系统分类图。
(2) 评估品牌危机成因要素
前面进行了企业品牌危机成因系统分类, 我们需要进一步对识别出的品牌危机成因要素进行排序。该排序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由某一品牌危机成因要素导致品牌危机的可能性、影响后果的严重性, 以及对该成因要素进行防范与处理所需应对资源的多少。
(3) 制定品牌危机管理预案
当企业认为必须对识别并评估出的若干重要品牌危机成因要素进行管理时, 就需针对每一特定品牌危机成因要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品牌危机管理预案, 以便为将来的品牌危机防范、准备、应对过程提供指引。
2.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培育与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是构成企业能安度品牌危机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企业能否安然度过其面临的品牌危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就是看其在发生品牌危机时已经建立和积存起来的信誉。例如, 1999年的可口可乐公司在欧洲事件爆发后的处理行动有些迟缓, 但这次品牌危机仍能在短短的两周内获得平息, 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自1885年以来逐步形成的良好品牌形象, 及可口可乐公司引领消费者而形成的无可比拟的品牌忠诚度。换言之, 如果企业能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 为其品牌建立良好的信誉, 那么当品牌危机来临的时候, 企业至少多了一张挡箭牌。
3.注重品牌创新与品牌开发
当品牌缺乏创新而逐步老化时, 企业也会因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变化的需求而引发品牌危机。试想当厂家本身对自己的品牌失去兴趣, 不再创新、缺乏广告创意时, 消费者对品牌兴味索然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由于品牌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关联, 许多品牌可能伴随产品消长而消长, 但品牌与产品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来延长品牌的寿命, 重振品牌, 使品牌价值得到保值和增值, 更好地回避品牌老化带来的品牌危机。
在另一方面, 企业也可以通过采用正确的品牌策略来弱化品牌危机的影响。如企业可以通过开发多个独立的品牌, 从而避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压缩某一特定品牌危机对企业整体品牌运营及品牌价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4.唤起“全民危机意识”, 加强全员危机训练
强化危机意识 (包括品牌危机意识) 的对象不应该仅仅是企业中的某个人、某个部门, 而应是企业内部所有的员工与部门。企业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使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真正关心品牌的运营发展。另一方面, 企业在灌输危机意识之余也不应该忽视了对员工的相关培训和预案的演练。企业要组建一个品牌危机管理小组, 由具有危机处理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并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灌输和执行, 以及组织短期培训、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 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危机培训, 增强企业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5.建立有效的品牌危机预警系统及预警指标体系
唤起全员危机意识, 可以提高企业上下的警惕性, 但是, 仅有这种忧患意识是不足以防范危机的。为了有效防范危机, 还必须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 疏通信息沟通渠道。信息是品牌危机防范的生命。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标准, 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 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 做到上情下达, 下情上达, 内通外达, 信息交流畅通无阻;此外, 建立品牌自检自诊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地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检查、剖析和评价, 第一时间发现薄弱环节, 及时采取措施, 减少乃至消除发生危机的诱因。
(二) 反应阶段
尽管预警防范在先, 但再周详的防范也可能会出现遗漏, 品牌危机还是可能会爆发。品牌危机一旦爆发, 便会迅速破坏品牌形象, 并且使企业出现人心散乱的危险局面, 因此, 企业必须及时、果断地做出科学而有效的决策, 圆满地解决危机, 使企业及其品牌尽快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重塑品牌及企业的良好形象。
1.确认品牌危机, 采取紧急行动, 控制危机的蔓延
在寻找品牌危机发生的信息时, 管理人员最好能听听企业内外各种人的看法, 并采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观点” (POV, Point Of View) 来看问题, 与自己的看法相互印证, 果断采取措施, 尽量把潜伏的危机事件消除在萌芽阶段。
2.全面调整策略, 积极处理危机, 弱化危机负面影响
在尽力控制危机的发展之后,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从危机反应状态进入积极处理状态, 以求得迅速平息危机, 弱化危机负面影响。此时, 企业必须果断地调整管理重心, 全面周详地部署企业的品牌危机应对策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成立品牌危机指挥中心
品牌危机处理小组一般由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如首席执行官) 、公关人员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致力于尽快弄清品牌危机的真相, 并准确确认品牌危机的性质、范围及其原因, 提出解决方案, 并领导、协调企业完成两个危机管理任务:一是调动企业内外资源处理危机;二是负责内外沟通。
(2) 进行积极真诚的内外部沟通
完美的沟通是指经过传递之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 它在成功的品牌危机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
(三) 恢复和重振阶段
品牌危机消除后, 企业的危机管理工作并没有结束, 还要及时进行危机总结, 以便亡羊补牢, 做好危机后品牌形象的调研、分析和评价:一方面要了解危机给品牌形象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品牌美誉度及忠诚度的受损程度及恢复情况如何?研究企业应该重新树立一个怎样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要把危机来源及危机处理过程加以总结归纳, 强化这方面的工作, 必要时通过制度建设堵住危机发生的漏洞, 使企业今后不再重蹈覆辙。
危机处理对品牌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 但如果处理得当, 则反而可能因祸得福。至少会树立该品牌负责任、关注社会公众利益、讲求信誉的良好形象。这种与损失并行的收获对品牌的后续发展极有好处。故在成功的危机处理案例中, 企业品牌形象非但没有受到破坏, 反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 危机后的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 重塑品牌形象。常用的措施有:切实落实兑现承诺, 加大品牌促销力度, 强化品牌形象, 适应市场变化, 进行品牌更新等。
参考文献
[1]王海斌.市场营销管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2]白晓君.危机公关中的关键要素[J].经济师, 2005 (2) .
[3]王铭霞, 王金桃.企业危机管理预案及设计[J].商业研究, 2005 (2) .
[4]张辰.危机管理与有效沟通[J].江苏商论, 2004 (9) .
[5]张玲.品牌危机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关键词:品牌危机;企业文化;系统
我国企业在品牌的打造和经营过程中,围绕着潜在的或业已面临的品牌危机的处理上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以下这样几个误区:
首先,我国企业对品牌及品牌危机的内涵认识不全面。国内许多企业对品牌的认识仅停留在“品牌即商标”的层面,所谓打造品牌也无非是设计和注册几个商标,简单的将品牌和商标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将商标设计的新颖、独特,使人过目不忘即可;对品牌危机或者根本无所了解,或者对品牌危机认识非常肤浅,以一种“一招鲜,吃遍天”的心理泰然处之。所以企业在设计商标时,根本不考虑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特点,不去挖掘本民族文化中优秀的成果,过分追求新、奇、特的标志,严重背离自身特点,忽视用户和消费者的情感,有些甚至严重违背了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致使企业花大气力打造的标志,严重背离了社会需求的心理,只能造成一厢情愿的结果,得不到社会公众的认同,也使企业品牌在一开始就处于一种高危状态。
其次,我国企业的品牌危机意识不强。国内一些企业在这几年的市场熏陶中,虽然有了一定的品牌危机意识,在注意到品牌所带来的显著效益的同时,对于如何正确处理潜在的品牌危机缺乏全面地认识。在品牌经营中,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适合于本企业的完整的品牌危机处理的预案,它们的品牌危机知识都是来源于报刊、杂志上的空洞的理论,尚涉及不到真正的品牌危机处理;还有一些企业虽然有一些相应的品牌危机意识,但对本企业品牌自身的定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定位及调整、完整的品牌发展战略等没有全面的思考和认真地研究,缺乏较为完整的品牌危机意识,其结果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使企业在较低层次徘徊,根本谈不上将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也就无法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去化解所面临到的品牌危机了。
第三,我国企业在品牌的保护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不尽人意,势必为品牌危机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有一些企业认为所谓品牌保护就是进行商标注册,只要将本企业的商标注册,即可一劳永逸,如果出现假冒现象,向行政管理部门或法院投诉,由这些部门通过自己的职能的发挥,就能收到整顿市场秩序,保护注册商标的效果。这种做法是将品牌保护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政府部门身上,而没有意识到作为品牌的拥有者,在自己品牌的保护中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四,在面对业已来临的品牌危机是缺乏积极稳健的处理方法。从近几年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分析,无论是“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还是在其之后的“苏丹红”事件,以及光明的“回炉奶和早产奶”危机,无一例外的反映出品牌危机已成为企业在其经营中所要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重大问题。但在这些危机来临之际,我们的企业又是如何应对和处理的呢?有的企业在危机来临时抱着侥幸的心理;也有的企业显得惊慌失措;还有一些企业再出现危机时,通过对他人的产品进行贬低,已达到抬高自己产品(或品牌)身价的目的;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在面对品牌危机时,表现出一种特有的霸气,对普通社会公众的批评和诉求嗤之以鼻,置之不理。所有这些现象都十分清晰的表明,我们的企业在面对已来临的品牌危机时,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稳健的处理方法,其结果只能使企业品牌的美誉度被降低,大量忠诚的消费者逐渐消失,最终导致已开拓的市场渐渐萎缩。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我国的企业在品牌的打造和经营中,对品牌危机应有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和实际准备,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品牌危机处理办法,并使其形成为一种长效机制,以此来保证企业品牌的健康发展。
1 在创建品牌时应突出其文化特色
一个企业开始创建品牌时,就应该将文化的内涵融入到品牌中,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及产品文化,来赋予本企业提供给社会公众的产品(或服务)以文化的意蕴,从而创建出既富有传统底蕴又具有现代特征,既包含企业自己的经营理念又符合社会大众情感的特有品牌,用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影响社会,并以此提升本企业品牌的附加值和产品的竞争力,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是一种特有的品牌保护手段。因为品牌的背后是文化,产品是暂时的,文化是永恒的,只有文化的,才是经典的。虽然产品会被模仿,商标也会被假冒,但品牌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是不可能被复制的,这种品牌所具有的文化以深深植根于最初的创建者的策划、产品、营销、服务等各个具体环节中,他人的模仿也只能是东施效颦,有其形而无其神,终将会在市场大潮的荡涤下暴露无遗。所以,在品牌的创建中,赋予品牌以文化的意蕴,不仅是企业将其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向社会充分而精致的展示,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保持企业青春和活力的过程,而且也是企业所采用的一种特有的并且是长效的品牌保护方法。
2 注重对品牌的法律保护的延伸
首先,通过商标注册的方式对品牌进行保护,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保护手段。我国商标保护采用注册原则, 即谁先通过商标注册的方式对品牌进行保护,使对品牌保护的一种基本的、也是目前国内企业常用的方法。但对品牌的法律保护如果仅局限于这一种方法,不仅是不全面的,而且也不能真正起到保护品牌的作用,应注重对品牌的法律保护的延伸。在品牌保护中应充分利用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如专利法、版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来构筑一个品牌保护的完整的法律框架,在相关法律的运用中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杜绝各种假冒、仿冒或雷同现象的发生,真正起到保护品牌的作用。
3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品牌危机处理系统
品牌危机处理系统是在企业品牌的经营过程中,对有可能危及品牌正常经营和发展的特殊情况,事先做出估计或假设,并拿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或当品牌危机出现时,能及时找到原因并顺利与以化解危机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品牌危机处理系统,对一个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在企业建立品牌危机处理系统并有效运行后,先由管理人员对市场进行调研,通过估计竞争对手可能采用的对品牌造成危害的手段,以及今后市场的走势,消费群体结构性的变化,国家政策与法规的调整等危及品牌的因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拿出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一旦发生类似情况即可及时运用,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在品牌危机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后,管理人员应密切注视客观环境和市场的变化,注意观察每一个细节,积极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当出现品牌危机时,能用平时积累和整理的资料及时查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的决策。否则,如果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遇到问题后,临时找材料进行分析,并做出决策,可能不仅于事无补,甚至在错误的决策引导下,最终会毁掉一个品牌乃至葬送掉整个企业。
4 有效和妥善处理品牌危机
【品牌危机公关成功案例】推荐阅读:
十大危机公关案例10-07
双汇公关危机案例09-10
危机公共经典案例11-15
公共危机管理瓮安案例分析07-08
媒介品牌案例07-10
品牌广告案例09-06
童装品牌策划案例07-21
品牌农产品案例11-26
党建品牌典型案例11-28
李宁品牌重塑案例分析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