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思考

2022-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金融风险概述

1.1 金融风险的定义

金融风险指的是与金融有关的风险。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 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 一旦发生系统风险, 金融体系运转失灵, 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1.2 金融风险的来源和类型

金融风险来源于金融行业运营的方方面面, 也与金融的系统性特征有关。从金融风险产生的单一要素来看, 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作业风险、行业风险、由区域法律法规或政策改变带来的风险、人事调动造成的风险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风险。从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来看, 则体现为经济结构造成的风险、市场环境风险、证券和股票风险以及贸易风险等。无论是哪种金融风险, 风险的最终表现都是支付危机, 即:或是无法清偿到期的国外债务, 或是银行系统已不能满足国内存款者的普遍提存要求继而进一步导致挤提甚至是银行破产。

1.3 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必要性

西方国家最近一次金融风险爆发导致希腊等多个国家经济链条完全断裂, 不仅使政府遭受危机, 并且严重影响了公民的生活, 即为金融风险危害的写照。西方经济学家最初认为金融风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但是, 我国的财政宏观调控政策使国家在多次金融危机中安然渡过, 这证明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能够有效减少经济规律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 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风险方法和控制, 成为目前金融行业发展乃至国家经济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

2. 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策略

2.1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调整经济结构

我国经济制度已经完全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 经济本身的特征, 即金融风险的不可避免性, 成为目前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国家对重要经济命脉的掌控虽然能够减少或者延迟金融风险的来临, 但市场经济机构的健康程度才是规避金融风险的关键, 经济结构越健全, 流通于市场中的货币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支付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就越低。市场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为我国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提供方向, 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是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 因此, 优化产业结构, 增强宏观调控效果是规避金融风险的第一个策略。我国目前采取的产业集中转移策略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一种表现, 2010年, 国务院发布了中西部低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书, 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 这是政府运用货币政策的同时综合运用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谋求全国经济协调发展, 用以防范金融风险的策略;提升人民币购买力, 促进消费, 是我国采取的第二项金融风险防范和规避策略, 具体表现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不断协调资源配置, 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的方向, 引导社会消费能力提升上。例如, 国家对节能减排的电器、车辆给予一定的补助和优惠政策, 引导公民的消费方向和消费水平、加大社会保障的资源投入力度, 使公民更愿意将财富用于社会保险购买、控制房价, 按照房地产经营状况以及银行承接的房屋贷款情况不断调整公民购房标准, 刺激刚需。

2.2 加强对金融行业活动的监管

金融风险的产生于金融行业自身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金融行业的系统性特征决定了一旦业内某一家或几家大型银行、信托机构发生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则直接引发区域或全国性的金融危机, 由于国家间的金融贸易往来, 金融危机会扩展到全球。除了经济结构失衡导致了金融风险之外, 银行监管的失控、漏洞和无力, 使银行投机活动乘虚而入, 成为引发危机的导火索。这意味着, 加强对金融行业活动的监管, 是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关键。内部控制是防范化解银行风险的根本。在目前操作风险突现的情况下强化内部控制是银行业自身采取的必要的防范措施。一是在完全识别风险的条件下根据业务处理过程的风险环节建立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起制度防线;二是建立从上而下且相对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 使其能完全行使监督权力, 以达到必要的监督效果;三是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 达到处分一人、警示一片的效果;四是加强后续检查, 把日常业务操作和日常业务监督纳入检查范围, 使检查制度化、经常化。金融行业的活动面向全社会, 因此, 除了内部控制之外, 加强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管理以及建立社会监督系统也是极为必要的。国家可以通过完善金融法律和法规、进行不定期的会计信息检查等方法, 进一步控制金融行业中的违规行为;而公民则可以通过银行信息举报、银行信誉评估等方式, 进行金融活动监督。

2.3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金融是依附于商品经济的一种产业, 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发展的结构、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的阶段决定了金融业的业务结构、总体规模和先进程度。所以, 一个平稳、健康的国民经济环境对于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公民参与社会金融行业的发展, 为金融风险规避筑起一道坚实的堡垒, 来源于社会的资金被集中利用, 进而形成社会闲散资金的价值再创造, 从而提高国家资金储备量, 使国家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经济结构调整。因此, 丰富金融产品, 提高金融技术、完善金融服务是进行金融风险防御的有效策略, 我国各商业银行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网络金融的发展也为现代金融服务的进步提供支持, 公民通过各种理财产品的购买, 不仅能够满足自身的财富增值需要, 还能够拥有更多的资金满足生活的需要, 进而形成了国内经济环境的平衡发展, 这是金融行业主动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举措;全球化经济局势的确立使经济环境发展面临了来自于国外资本注入的挑战, 同时, 国外资本注入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股动力。平衡国际贸易的收支, 使全球化经济局势成为我国经济环境发展的有利背景, 是目前改善国家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之一, 我国目前采取的措施包括向国外进行产业投资, 如石油业的跨国发展等, 还包括了国外资金技术引进条件的优化, 如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些行为都为国际间的金融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也为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

2.4 提高金融行业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

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不同国家造成的影响完全不一样, 最近一次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普遍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而美国、德国在金融危机中却能够迅速脱身, 在经济结构、金融行业活动监管、经济环境区别不大的情况下, 这些国家在金融危机中能够迅速恢复, 最大程度上减免了风险, 有赖于国内金融行业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的提高。相较于其他国家, 美国和德国的金融行业发展更为科学, 为我国防范和控制金融危机提供借鉴, 即, 通过市场经济行为和一定的国家政策促进银行自身进行改革, 从而适应银行规律和银行全球化趋势, 这是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的基础。我国金融行业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 加快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 使国有银行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当中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 并借鉴商业银行的组织模式, 以科学的、民主化的管理模式促进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行为改革, 这样的改革措施能够使国有银行迅速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 使银行内部的管理者、理财工作人员等充分发挥自身工作的积极性, 促进银行自身实力的提升;第二, 加强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 发展银行自身对金融危机的研究能力, 通过经济学研究的参与, 为金融风险规避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建议, 进而从金融行业自身运营过程的调节, 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3. 在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中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金融业和经济具有系统性特征, 但在同一时期爆发的金融危机, 在不同区域造成的影响不一致, 能够对金融危机进行主动防范和迅速处理的国家、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 其前提都是对金融风险形成了客观的认识。因此, 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无论是政府还是金融行业、企业, 都应该主动掌握与其相关的资料, 为风险预期提供依据;此外, 金融风险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形式不一样, 风险的危害也不一样, 金融行业以及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合适的防范措施, 合理利用资源, 有的放矢地应对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 金融风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十分严重, 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 需要国家、地方政府、金融行业以及国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摘要:本文对金融风险进行简要叙述, 并从我国现实条件出发分析了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策略, 希望本文能够为金融业规避风险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金融风险,防范,控制

参考文献

[1] 许佳淇.对我国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的思考[J].统计与咨询, 2007 (10) :101-102.

[2] 赵鑫男.谈地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J].商场现代化, 2014 (03) :130-131.

[3] 刘媛杰.关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04) :105-106.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下一篇:电网事故处理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