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路桥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推荐11篇)

路桥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 篇1

关键词:市政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

1 总承包模式概述

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 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 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 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 工程总承包的具体方式、工作内容和责任等, 由业主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合同中约定。

总承包模式下, 许多传统模式中的必须的程序经过了简化, 而且设计完成一部分后就可以开始施工, 由于在设计时就可以考虑施工时节省工期的方案, 因此在工期方面总承包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优势。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对合同负全责, 一旦出现问题, 责任无可推卸, 考虑到后续影响以及公司信誉, 承包商也会尽可能重视质量, 总承包合同可以实现设计与施工的互补, 在技术上可以提高工程的总体质量。总承包模式下, 在合同实施阶段, 承包商的权限较大, 有可能会利用变更, 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 因此必须加强工程变更的管理, 包括合同条款及审批手续的完善。然而总承包合同的设计施工一体化, 势必带来的项目建造过程的优化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 从这个角度来看, 工程造价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2 市政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探讨

2.1 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制度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 一直把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附加内容, 而不是把它作为项目管理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以风险管理为重点的项目管理则把风险管理整合到施工项目管理的框架体系中, 在项目承包管理全过程的每个阶段实施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析与对策、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

如某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签订合同后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情况, 对重要风险采取专门的风险预防方案, 为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对较弱风险因素则没有预先设定专门对策。因为通常项目管理各项措施能够预防,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时。则由相关人员根据经验及时进行处置。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现场风险工程师根据风险管理方案监测风险状况。并对有关人员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项目各有关管理人员将风险管理和施工管理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进行施工管理工作时, 时刻关注风险。

2.2 风险的分配措施

(1) 分配原则。

风险应和收益并存, 承担风险的一方, 应可以得到风险不发生带来的收益。如在总承包合同中因为承包商必须要承担对分包商的组织风险, 则如果承包商管理能力较强, 组织工作较好, 则它应得到较高管理费的收益。

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看, 风险分配给容易控制的一方, 一方面, 控制方可以通过有效控制风险得到相应收益, 另一方面, 可以降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费用, 是比较合理的;对于难以预计的风险, 应由业主承担;对于总承包项目, 承包商承担的风险相比其他合同体系是最大的。如果还要承担难以预计的风险, 会迫使其大幅度的提高造价, 而且会打击其作积极性;应符合工程惯例。惯例是大家公认的处理方法, 较公平合理;大家对惯例比较熟悉, 产生分歧可以较快解决。

(2) 风险转移方式。

在目前国内外较多使用的风险管理措施中, 风险转移是工程风险管理的采用最多的措施。风险转移的方式各种各样, 主要有:工程保险、工程担保、联合投标、工程分包。风险转移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而且将风险转移给他人, 也并不意味着他人一定会因此受到损失。在某些条件下, 反而可以实现双赢或多赢。

2.3 总承包主要风险管理措施

(1) 地质勘察。

在投标之前, 投标单位一般不愿意投入资金与人力进行相关的地质勘察。合同签订后, 中标单位发现地质情况存在问题时, 往往为时已晚, 于是便会利用合同条款寻求补偿,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来规避这方面的风险, 一是在投标前, 由各投标人自行进行必要的地质勘察工作, 将来对于未中标的单位予以适当的勘察补偿费。或者由业主委托单位进行地质勘察, 届时为投标人提供详细的勘察资料;二是在签合同时, 双方共同制定一个合理, 适度, 经济的勘察方案, 当实际情况同调查结果有很大出入时, 业主再给总承包商适当补偿。

(2) 现场条件变化。

现场条件变化条款规定业主应该承担现场条件出现未预料情况的风险, 在合同中加入这种条件就可以使承包商在报价时不列入现场条件不可预见费。这种做法可以使业主收到较低的报价, 而万一遇到未曾预料的现场条件, 承包商也可以获得补偿。

(3) 承包商的选择。

对总承包商的选择必须慎重, 如果承包商选择不善, 将会对总承包合同带来极大的危害, 不但不能发挥总承包合同的优势, 对于造价控制及工程质量都不能保证。除对总承包商的财务能力, 技术能力, 管理水平以及业绩与信誉进行细致的考虑外, 还应对承包商的总承包合同的经验, 履约情况, 设计能力及设计与施工的配合能力进行评价。

(4) 合同执行及支付。

总承包合同失去了传统承包合同中固有的多道检查监督机制, 业主在合同执行过程中, 对设计和施工的影响较弱, 虽然也可以审批设计的每个阶段, 从而保证质量, 但是也减弱了设计施工合同工期方面的优势, 还要承担许多风险, 如果经业主批准的设计有缺陷的话, 责任将会由业主来负责。

总价被承包商接受以后, 一般不得变动, 全部风险由承包商承担, 这种支付方式也是总承包合同的主要支付方式。采用成本加酬金, 全部风险由业主承担, 在支付时业主应当认真分析总承包商的估算, 对总承包商提交的成本单据, 业主应认真审查, 确定是否应当予以报销。先支付总承包商设计费用, 在设计工作完成, 作出可靠的工程费用预算时, 再确定合同价格。

(5) 变更。

总承包模式变更的原因主要有现场条件, 业主要求改变, 技术变化等, 合同一般都有变更条款, 变更条款允许承包人根据合同延长时间, 追加付款金额, 也给业主留出了必要时进行变更的余地, 总承包合同中承包商的报价是按照业主提出的要求做出的, 但是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有一定的余地, 这种情况下业主和承包商可能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 由于这种原因引起的变更是否在补偿范围之内, 业主和承包商将会引起一定的争议, 因此签约时, 业主和总承包商应尽可能明确合同变更的详细要求, 并取得一致意见。

3 结语

项目管理在市政工程建设中是非常必要的, 采用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模式, 就是业主单位以一定的总包价格, 要求总承包单位在一定的工期内, 按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组织施工, 并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实体的承包形式。本文主要探讨了市政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相关问题, 对于进一步深化市政工程建设施工具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继德.项目总承包模式[J].土木工程学报, 2003 (9) .

[2]冯金珠.浅谈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措施[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09 (27) .

路桥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 篇2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对策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因素的影响,造成财务状况不确定,从而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发生背离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是由于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导致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带来的风险,具体包含筹资和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等。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大体可归纳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部分。外部风险具体体现为:

1.政策与市场风险。近年来,国家实施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导致施工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增加;有的项目承接后迟迟不能开工;有的项目业主资金短缺,风险转嫁;投资规模的压缩,影响施工企业的业务拓展。

2.项目投标风险。工程招投标大多是进行现阶段施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原有的地区和行业保护被彻底打破,承揽任务越来越艰难,而业主(投资方)不断提出各种履约、保证金等方面的资金担保要求,致使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影响资金周转,增加了企业资金成本。同时,价格竞争,低价中标现象严重,严重扭曲了招投标的真正意义。施工单位因此产生“靠低价中标,靠索赔盈利”的片面认识,同时也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3.资金回收风险。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低价中标、不合理合同的签定,使得企业常常处于垫款施工、贷款施工的困境。债权债务得不到及时清理回收、往来账款核对与确认,施工企业之间多年形成的三角债积重难返,不可避免地形成不良资产和坏账损失,导致资金成本上升,管理成本和隐性损失增大,因而大幅抵减利润,甚至引起经济纠纷。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使企业的资本运营和资本积累受到严重制约。

4.合同风险。许多工程项目业主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机会,迫使施工企业签下不平等的施工合同。比如签订“闭口合同”,材料一次性包死等。

内部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

(1)项目风险评估机制的欠缺。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前,首先要进行项目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综合决定是否继续投标工作。但在实际过程中,施工企业对相关项目财务风险评估机制缺乏,使得项目执行过程中有关资金的筹措、资金的调配和工程价款的收回难以保证,极易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内部控制风险。施工企业从项目承接开始到完工,牵涉到经营、生产、财务等环节。但是在施工企业内部推行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容易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比如:内部责任合同签订不及时、承包主体责任义务不明确;成本控制乏力,财务收支计划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等现象,容易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

(3)项目成本控制风险。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是不是实行预责任成本管理办法和全面成本控制,是否能够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对项目部间接费的核算和控制能否制订出费用开支计划等情况直接影响到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有酿成财务风险的可能。

(4)工程分包风险。施工企业承揽到工程项目后,由于自身施工能力有限,对部分工程采取分包形式,但是往往缺乏对分包单位资质的严格审查,存在个别分包单位套取工程预付款后失踪,给施工企业造成损失的情况。另外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混乱,导致分包单位借用资质的现象很多。

(5)质量安全风险。随着工程中标价的降低和企业向外分包工程的增多,一些项目为了降低成本,对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的投入能省则省,安全教育应付差事,安全设施形同虚设,安全资料造假多、现场实际监督少。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其损失往往远远大于正常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投入,甚至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美誉度,进而影响企业市场开拓能力。

三、路桥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合同管理,合理承接工程任务。施工企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把好工程承揽关,建立起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信用管理,有选择地承接工程项目。对垫资施工的项目,要小心谨慎选择业主信誉比较差、报批手续不完整以及需要缴纳高额保证金的项目,防止招标方利用高额投标押金骗取资金或变相垫资。施工企业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从企业自身实力和项目投资盈亏预测中确定企业的风险承受度,最后决定是否投标以及以何种标价投标。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和研究,仔细推敲合同的每一项条款,对涉及到的验工时问、计价方式以及工程结算等条款时,对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一定要慎重,防止签订不平等的承包合同条款。

2.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方法,加强企业施工成本管理,降低项目成本风险。施工企业成本一般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分包工程支出组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合同的工期、施工现场的条件等影响因素,优化施工企业的组织设计,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尽量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企业成本;其次,要健全企业的材料物资管理制度,对建筑材料的采购、入库、出库、耗用等环节要严格控制,实现材料的计划采购、良性采购;再次,要根据所选定的施工方案,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方法,切实加强和落实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和责任,真正分解到参与施工的各个部门和环节,把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最后要尽可能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节省材料、节约时间,降低工程成本,从根本上降低项目成本风险。

3.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和风险控制机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企业应当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高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风险控制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培训相关的财务风险观测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监控,不仅要建立健全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会计记录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还要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未决诉讼和担保业务等潜在风险进行防范,要对企业项目的经营、生产、财务等环节及其相关的制度、定额等要素进行控制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风险控制机构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4.重视工程项目结算管理,加强对工程拖欠款的管理,降低工程款回收风险。施工企业在施工完成后,要及时办理相关决算,并且做到准确合理、真实可靠。对于因设计变更等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或者搬运费用等要及时办理现场签证,追加合同条款,确保竣工时收入的足额结算,从而保证应收账款的回收和周转率。对于竣工结算后形成的工程拖欠款,应制定应收账款催收责任制度,明确应收账款回收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督促应收账款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清欠,制定应收账款催收办法和激励措施,制定应收账款的债务重组方案、诉讼实施方案等。

5.加强工程分包管理,预防工程分包风险。为规避因分包工程带来的风险,施工企业应适当发展自己的劳务企业,并注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队伍的素质,打造自己的劳务品牌。对于特殊的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领域,在施工企业缺乏施工经验或无法顾及时,可考虑专业分包。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分包商要进行资质、业绩、资源、资金、诚信等进行严格的综合考查,对施工合作中信誉不佳、履约能力差、施工能力弱、抗风险能力不足的分包商一律不予使用。其次要规范分包合同管理,公开透明办理工程结算。最后要将分包队伍纳入项目部的管理体系,将分包单位视同为自己的作业队伍,严格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起“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6.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对分包项目收取质量安全保证金。施工企业必须设置专职质量安全员,由总公司直接管理,加强对其培训,强化对其工作的考核监督。其次要加强对各工程项目的检查和监督,对发现问题的坚决要求改正,加大其违规处置力度。企业有必要将质量安全控制指标列为对项目考核的关键指标,质量安全出现问题,直接影响项目有关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最后对分包项目收取质量安全保证金。在施工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后予以退还。

参考文献:

[1]郭子炀: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J].山东电大学报, 2008,(02).

[2]王 玲:浅谈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大众科技, 2008, (10).

路桥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 篇3

从工程项目的准备工作开始,就要以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市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准确判断未来工程进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风险,如招投标风险、合同风险、施工质量风险等,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判断其级别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

3.2把握投标报价的措施

施工企业必须摆正自己的态度,明确自身责任,在对工程实际情况彻底掌握后绘制与实际相符的图纸;项目清单必须与招标剂量规则保持一致,投标方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招标方提供的图纸和计量规则对自身资产能够承担的程度进行考量;施工企业要摆正态度,正常竞争,杜绝压价投标等情况出现,要深刻认识到压价投标的利害关系,政府也要加强管理,杜绝压价投标行为。

3.3规范合同管理

首先,合同在拟定的时候必须要经过双方共同的探讨,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合同拟定好以后,还要以市场实际的施工物资报价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核和监督。其次,一定要以公平公正的原则签订合同,必须在双方对合同内容全部认可的情况下才能签订,杜绝合同中的隐患风险,防止出现纠纷、索赔等情况的出现。同时,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与合同内容不符的情况,施工企业应该以合同为依据进行索赔,保障自身的利益。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合同变更或者解除的情况,应该根据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责任划分,并加大审查力度,追本溯源,以强有力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

3.4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大多数都是由于相关的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素质不够造成的,因此,必须要让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加强施工技术培训。只有高水平、高技术、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对施工质量进行保障,加快工程进度、推动企业发展。

3.5加强施工材料价格管理

必须要对施工材料市场进行详细的考察和掌握,预测其价格走向,如果存在涨价风险要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如在合同中拟定开口价或以期货交易的形式进行转移风险,同时,也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加快工期进度,如增加人力投入等,让材料价格带来的影响尽量减小。

4结束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结构发生转变的新形势下,工程企业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措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工程经济管理是工程企业预防经济管理风险,增加利益降低损失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促进工程企业在新形势下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要对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如招投标风险、合同风险、施工质量风险等,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文翻.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J].商品与质量,(26):3.

浅析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篇4

【内容提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现代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所以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有效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也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合同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经济目的,对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导、监督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因此,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必须妥善解决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工程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合同分析合同履行

企业合同管理既是一种为了取得经营效益的经济活动,也是一种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的法律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内容完善、履行良好的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防止财产流失、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中工程合同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工程合同管理重要环节分析

我国法律要求,任何一项工程须有合同约束,即共同认可的书面协议以约束双方的行为,从而保证交易安全。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主要有四个重要环节:规范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全过程跟踪、合同运行质量分析、科学的档案管理。注重合同的过程管理既是为防范企业自身风险,也是对工程进度、成本与质量的跟踪落实。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必将能够引进更多的工程施工企业,扩大承包商的选择范围,真正做到择优选商,扩大竞争,降低经营成本,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1.规范合同的签订行为,保证合同本身合法有效

“财富的一半来自合同”是西方的一句谚语。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要求,工程建设施工,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如果合同签订不规范,将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埋下风险隐患,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签订合同时,须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对合同条款认真推敲,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并选用规范的合同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填写合同文本时还要注意下列事项:按照符合合同目的实现的要求填写,不出现缺项、落项;合同条款要条理清晰,语言准确,涉及企业利益方面的条款要认真核对;在合同签订时要避免在需有权人签字处出现代签的不规范行为,保证合同签订的有效性。

2.对合同履行进行跟踪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无法预见的干扰,干扰可能来自业主方、设计方或合同本身的缺陷等,导致合同内容需不断补充,即“合同变更”。如果能够对合同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将实际情况与合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在合同履行中的偏差,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就能降低发生合同纠纷的几率。特别是当因合同变更造成停工、返工、窝工时,要注意收集整理证据,以便索赔时有据可查。

对合同实施状况进行跟踪,必须强化履约意识。要约一经承诺,即具有法律效力。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合同履行的情况,根据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适时运用撤销权、变更权和不安抗辩权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违约行为要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即采取仲裁或诉讼手段,尽最大努力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

3.合同运行质量分析

工程合同签订后,施工单位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全面履行自己的合同责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做到随时查阅合同,加之合同条款繁多,条款之间的联系复杂,增加了企业对合同内容理解和掌握的难度,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合同进行细致分析和分解就显得极为重要。分析就是关注合同履行中的重点部分,评估工程建设各项活动的法律后果,并将措施和要求分解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工程施工的全程能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

4.科学规范的合同档案管理

与其他合同相比,工程合同的资料复杂繁多,但部分组成相对固定,且有自成一体的解释顺序,若企业有科学规范的合同管理体系和档案管理系统,则可快速便捷地查询合同资料;相反,如果管理失范、混乱将导致查询无从下手或效率低下。所以企业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合同档案管理系统,对各种合同资料进行及时全面的收集整理,快速进入档案系统,包括合同相关的各种文件、会议记录、设计变更、来往信函、设计方的索赔报告及其他意见等。

在工程合同管理的合同签订、履行跟踪、运行分析、资料归档四个环节中,以合同签订为重点,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化解经营风险;以履行跟踪与运行分析为切入点,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不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以合同归档管理为信息化建设的要点,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提高管理效率。

二、工程合同管理常见的问题

1.合同签订不规范。工程项目的合同谈判通常是以招投标方式进行的,招投标文件是有效控制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资金投入的法律性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在施工合同签订后,招投标文件的作用往往流于形式,使得施工合同与招投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无法及时掌握施工进度的有关情况,许多签证及变更手续没有经过有效确认。同时还存在招投标文件中部分重要内容没有转到施工合同中,合同条款本身有缺陷,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分歧时,解释不清,推卸责任,不积极解决问题。

2.合同变更事项多、随意性大。工程范围扩大、工程量增加、设计变更、设计失误、设计文件交付延迟、工期改变(包括推迟开工和提前或延迟竣工)、材料代用、设备材料供应延误等事项导致合同变更,且随意性大。

3.履行迟延问题严重。一是设计图纸未及时下达,现场施工条件限制,交叉施工,互相牵制相互影响工期。二是基本建设过热,劳动力组织难度大,工人技术水平跟不上发展要求。目前,民工荒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可能会因劳动力不足而延误工期。三是施工方承担项目过多,施工组织不到位,劳动力分配不合理,严重影响工期。

4.合同资料管理不规范。合同文本分发管理不规范,发放记录不准确,合同文本及资料丢失,无法掌握准确的合同履行要求。

三、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1.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工程交底不清,工程设计不规范,施工准备不足,施工组织不科学,施工企业能力不足,自然环境影响。

2.经济方面的风险。一是对设计图纸、工程质量、合同条款以及成本因素分析、研究不足,造成价格波动大。二是对国家劳动力市场政策调整以及物资市场价格变化给工程造价造成的影响分析、研究不足,给施工带来一定影响。

3.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合同条款表述不完整,缺少担保、索赔、保险、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关键性条款;由于选择分包商不当或分包合同有漏洞,分包商违约;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发出错误指令;施工企

业不执行项目管理制度、指挥错误等。

4.违法违规的风险。发包方对施工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违反或规避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被追究法律责任。

四、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规范化的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合同管理体系是以专业管理为核心,合同管理为纽带,科学有序地组织工程建设,其他相关环节紧密配合,分步把关。多层次、全方位的组织体系是影响合同管理作用与效能的决定性因素。工程管理单位对合同的来龙去脉最为清楚,是管理体系的核心,反映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由工程管理单位详细掌握涉及到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合同变更的前因后果,一旦发生争议和纠纷,由其统一解释、协调,相关单位予以配合。

2.规范合同签订,强化风险意识,划清风险界面,保障双方利益。将合同谈判与合同文本签订紧密结合,把招标文件中的重要内容转化为合同的条款。合同双方应强化合同风险意识,比如,固定总价合同并非承诺对价格绝对不作调整,施工企业依经验和驾驭建设工程施工的能力,在承担了一定风险后,将正常范围以外的风险在业主与自己之间进行合理分摊,建设单位应适当接受。当然这需要施工方与建设单位在合同中预先就允许调整物资、材料的种类、价格标准、调整幅度等作出明确约定。从根本上来说,采用固定价格合同时应考虑优先适用于履行周期短、物资材料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的小型工程,此类工程价格变动的几率和幅度都会很低,建设单位与施工方由此而引发争议概率小,符合双方的利益。

3.加强合同履行动态管理,完善制度建设,落实责任。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导致合同延迟履行,其中有业主方的原因,也有施工企业的原因。作为工程管理单位应该加强合同基础管理工作,定期向合同管理部门提供合同履行报告,对各工程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归纳、整理。对于有关工期及设计变更的情况报合同管理部门备案,以便合同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合同的履行动态。由于施工合同管理贯穿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在质量、安全、技术、人员、物资等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4.开展合同运行分析。对合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记录,搭建工程管理与合同管理单位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其相互间能更及时地发现合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也为合同履行评价及对施工企业评价提供详实依据。

5.规范分包合同管理。总包方负有协调和管理责任并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对分包的工程要严格管理,督促分包商认真履行分包合同。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应将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工程款结算及支付的时间和方法明确、具体地纳入相应条款。

路桥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 篇5

关键词:风险防范;合同管理;工程管理

0引言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 篇6

一、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筑工程合同的主体是建设单位双方, 是工程项目开展的基本依据, 合同双方都应该严格遵守。其主要内容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工期、材料以及目标等。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合同由建设单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建单位以及相关监理部门进行管理, 对合同规定的具体内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

(一) 做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防范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

建筑工程合同是建筑市场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的产物, 其在促进建筑市场规范化、有序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 建筑市场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约束, 缺乏相应的具体条款和内容, 常常导致工程质量低下和其他严重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房屋建筑市场的不断繁荣, 这种情况显然不适应新的形势与需求。因此, 我们便开始寻找提升建筑市场管理质量以及规范性的方法。房屋建筑合同管理以及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由此凸显。

此外, 我国的房屋建筑市场正在逐渐与世界接轨, 正在更大程度地参与世界竞争, 这给我国房屋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 加强合同管理, 做好风险防范, 从更加全面的视角审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增强发展的潜在竞争力迫在眉睫。

(二) 做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防范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建筑工程开工之前签订项目合同, 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和基础, 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合同签订的主要目标是保证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安全施工;能够权责明确, 全面地对建筑工程相关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合理划分和明确规定。因此, 做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以及风险防范是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工期、质量、工序、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 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以及要求也在合同中具有明确规定。

二、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的现状

(一) 相关规定不到位, 评标方法不合理

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质量有所提升,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单位在进行施工招标与投标时所使用的评标方法不符合实际要求, 存在严重缺陷, 给合同的顺利签订与实施埋下隐患。当工程出现问题时, 合同不能提供相关解决依据和方法, 给合同双方造成诸多不便。很多情况下, 合同对企业实力与社会信誉、工程报价、主要材料用量、工期标准、施工方案、质量标准等权重系数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所用的评标方法标准不够恰当, 缺乏实际操作性, 企业自主定价权的目标难以实现。

(二) 对于合同纠纷的处理缺乏有效性

在合同实施过程中, 其很多时候并没有发挥相应的约束性、实现预期目标。合同纠纷的处理往往缺乏相应的有效性, 与合同预期背道而驰。合同双方履约合同的意识淡薄, 承发包双方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违约行为, 导致合同的实施大打折扣。基于目前建筑市场的发展形势, 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 这也给合同纠纷的处理带来麻烦。目前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结合建筑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 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主要有四种:调解、和解、诉讼、仲裁。经营性的调解机构在此领域内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不能够作为纠纷处理的补充方式。同时,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仲裁机构也严重缺乏, 即使可以找到仲裁机构, 相关仲裁人员素质也令人担忧。

(三) 合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管理质量不高

合同的签订不得出现不公平或违规、违法等问题, 审查备案便是保证合同签订公平的重要环节。发包方应在签订施工合同后, 主动向主管建设的部门提交合同备案的手续, 完成审查备案环节, 以保证合同的公正。但是, 审查备案环节也常常存在问题, 相关人员玩忽职守, 很多存在明显违法条款的合同也能顺利备案, 这严重影响了合同公正性。此外, 合同双方并不完全按照备案合同进行权利与义务的约定, 而是私下签订黑合同, 严重干扰合同的公正性, 扰乱建筑市场的秩序, 破坏建筑市场的发展。

发承包方都未认识到合同的严肃性, 也缺少对合同进行管理的专门人才, 导致合同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另外, 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前未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合同的订立主观性很强而实用性不强。

建筑工程的施工及监理人员在履行合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通常不认真阅读合同, 对合同的具体内容没有了解, 不根据合同具体内容履行职责, 而是以自身经验作为依据自以为是的履行合同。引起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向执行合同的人员交底, 合同的签订流于形式。这就导致了建筑的施工者与监理人员主观臆断, 甚至出现违背合同约定进行施工的现象。

三、做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

(一) 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

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相关制度是做好合同管理的重要基础, 是避免责任推诿的重要措施。很多时候, 合同的管理、审核、复核以及公正等未受到重视, 也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相应的制度保证。在建立相关制度的前提下便可有目的地发现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做到及时解决。同时, 还可以借鉴同行的相关经验, 加强学习, 通过完善的制度保证合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序性。岗位责任制是保证合同管理质量的重要制度之一, 只有在权责明确的制度下, 工作人员才能恪尽职守, 竭尽全力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保证其他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 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督

合同的动态监督是监督合同实施的重要过程, 也是督促相关人员履行合同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合同结束后, 合同管理人员应及时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主要工作包括建筑工程项目合同资料的收集、保存、整理、分类、登记、编号、装订、归档备案。这一工作是合同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直接关系到合同管理的质量, 关系到合同档案管理程序化和规范化能否实现。

合同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对建筑工程合同履行情况与具体的工程实施计划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只有对合同的履行情况和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对比, 才能获得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 才能对合同的履行状况做出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价, 才能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以期不断改进。

(三) 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前提下的市场经济, 是以人为本的市场经济, 我们应该对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具有清醒认识, 确保这一重要主体的素质, 保证合同管理的质量。强化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提升其对合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关键问题。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严格把好人才进入关。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专门招聘合同管理人员, 不应使用其他人员兼职进行合同管理。同时, 还应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进入考核, 为合同管理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不得出现滥竽充数现象。第二, 对合同管理人员实行定期监督和培训, 以帮助其认识到合同管理内容的变化和新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不断地了解市场变化, 不断地进行法律法规学习, 保持合同管理的时效性。

(四) 重视合同文本形式与内容

合同文本的签订缺乏应有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会给合同管理以及合同执行带来很多不便。由合同文本错误而引起的经济纠纷事件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合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 类似问题严重影响合同执行质量, 也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和房屋建筑市场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在拟定合同文本内容之前应该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 合同管理人员要对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查研究, 做好整体把握, 从更大程度上保证合同的拟定依据合理, 保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

同时, 还应注意合同内容的科学性及实用性, 明确掌握合同订立的具体时间, 约定好双方的权利及义务, 对相关工作的顺序进行科学与合理安排, 合同中应该规定的具体内容包括工程的具体期限以及索赔要求、责任的分配等, 这些内容应该以严谨的语言落实到合同字面上, 同时要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招标工程都是合法的, 符合我国相关建筑法的规定。

四、结语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是影响建筑行业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关系到施工合同双方经济效益的关键。其在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国家接轨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对此我们应该具有清醒认识。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而在各行各业的综合表现来看,建筑业始终保有巨大的发展活力和动力。直至今日,建筑业依然属于我国发展势头较好的行业之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出现大量的建筑合同纠纷,给各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工程进度,非常不利于建筑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给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埋下隐患。

据某地人民法院统计数字显示,仅从2010年初至2012年8月,该法院共受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89件,立案标的达3100余万元。合同纠纷涉及范围广、牵涉利益方众多、涉案金额巨大,严重损害了企业各方的经济效益。尤其所涉及案件多涉及居民住房建设项目,合同纠纷导致的建设工程多次延期严重影响了项目工程的交付使用,给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困扰,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加强对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积极运用有效技术手段来规避合同风险带来的损失成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燃眉之急。

一、合同纠纷产生原因

我们根据相关司法渠道发布的统计信息来看,目前国内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主要集中于甲乙双方、甲乙丙三方甚至多方利益在合同制定、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冲突以及某方或多方未完全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从而损害到其他方的利益。如某住宅小区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合同规定甲方(竞标单位)委托乙方(施工单位)对该项目进行施工,合同约定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后,甲方一次性付给乙方工程款200万元,但由于甲方在经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使其无力及时支付工程款,双方协商多日未果。因此乙方将甲方诉至仲裁所,要求甲方一次性支付所有工程款并赔偿乙方相应损失。在实际生活中,这类合同纠纷层出不穷,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产生这些合同纠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合同约定权利、义务不清

建筑工程合同是约定承包人和发包人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在该文件中,双方应明确各自应当履行的义务以及享受的权利。然而,在实际合同的签订过程中,由于合同双方或一方法律意识不强或缺乏相应专业知识,导致在签署合同时过于强调一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忽略了合同的公平合理性,由此导致合同对双方的约束力产生巨大削弱,合同很少或根本不能约束另一方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导致合同纠纷的出现。

最常见的工程合同纠纷如农民工集体承包工程项目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没有与发包方签署正式的工程合同或者签署的工程合同仅有自己应当负有的义务而没有严格规定自己应当享受的正当权益和发包方应当严格履行的义务,常常导致项目竣工时工程款无法得到及时支付。这便是近年来社会反响非常强烈、社会影响非常恶劣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二)阴阳合同的签订

所谓阴阳合同,便是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签订的两份以上的内容不尽相同的合同。签署双方因为各自利益关系,在工程施工之前,签订一份对外公布的权利、义务清晰的合同,即所谓“阳合同”,又称“账面合同”;但同时双方又签订一份秘密合同,合同重新制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该合同一般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但为各自利益没有公开出来,即所谓“阴合同”。阴阳合同实质上是一种违规合同行为,如发包方与承包方主要负责人在签订合同时双方签署一份“阳合同”公布给各自集体组织,但私下制定一份“阴合同”来为自己谋取更多更大的利益空间,这份合同一般包含有回扣、红包等为私人牟利行为。

但在实际合同履行中,由于“阴合同”一般由口头表述存在,并没有纸面依据来对双方进行约束,这就导致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常因利益分配冲突而造成合同纠纷,且这种纠纷常很难找到确凿的证据。如某甲方在跟乙方签订合同时约定乙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由此谎报建设成本,高出的利润双方进行分成。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方并没有跟乙方进行利润分成,且在工程验收不合格时甲方拒绝承认“阴合同”的存在。甲方认定乙方偷工减料从而造成质量不合格,需要对此负全部责任。如此,便造成了严重的工程合同纠纷。

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加强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以应对由于建筑工程合同纠纷而产生的风险成为建筑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国内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经验,本文认为,在实际建筑商业经营活动中,我们应当做到:

(一)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合同双方应当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在合同签订合同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办事,不违规、不越界,在合同的制定和履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平等互惠的原则,不签订任何形式的阴阳合同,不在合同中动手脚、耍心眼。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权,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工程合同的制定需要标准化管理

合同的内容制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严格、明确规定双方所应享有的权利,所应履行的义务以及违反合同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得合同对双方的活动具有真正的法律约束力;合同的规格要严格依照国家的有关标准,使得其能够准确的作为单方或多方违约时维权的有力证据。

(三)应当建立起强有力的索赔制度

各地政府部门、法律机构、公会、社会媒体舆论等组织需建立起强有力的索赔制度,使得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违约行为时,被侵权方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对侵权方进行索赔,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目前社会上新建立起许多为农民工讨薪组织、协会,建立起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受理制度,建立起侵权追责组织和体系,但仍不能满足广大的社会实际需求。在这一方面,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四)发展建筑工程担保体系

在建设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引起由于建设施工问题或者企业经营问题导致的资金不足或资源匮乏,在这个时期,如果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建筑工程担保来平衡自身的经济现状,会避免很多由于甲方资金链断裂而引起的工程款支付拖延等合同纠纷问题。在这方面,美国为我国树立起了表率。

美国建立有完善的工程保证担保和工程保险机制,使得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甲乙双方能够有充足的资本进行合同义务的履行,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也可以效法美国,在社会上广泛推广建筑市场保障体系,保障建筑工程合同各方的合法权益。

总结: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其引起的危害,研究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控制措施,在实际建筑工程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双方应本着平等互惠、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證合同的透明与公正,并在严格的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各自义务,推动项目建设施工的进行以及自身经济的发展。在本方利益受到损失时,应当以合同为依据依法向侵权方提出合理要求,在协调未果条件下,可以诉储法律武器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 江晋宁,浅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6.

[2] 张书巧,刍议建筑工程的合同风险与防范对策[J],江西建材,2014,02.

[3] 张云颜,浅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3.

[4] 朱忠权,新形势下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

[5] 贺心富,关于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策略[J],科技风,2014,01.

作者简介

路桥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 篇8

现代工程项目通常具有作业周期长,风险因素多等特征,人力资源风险是工程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人力资源风险,将会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针对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风险的控制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风险的表现形式及类型

1. 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风险的表现形式。

员工大量离职,特别是一些重要岗位的员工;资本所有者之间、管理者与具体操作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之间、决策者与管理者之间关系紧张;缺乏团结,影响工作效率;出现性骚扰、工作场所暴力等侵犯人身权利的违法事件;流失人才,特别是一些高层管理人才;高层管理人员出现意外;产生罢工、怠工事件或者劳资纠纷等。

2. 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风险的类型。

一是质量风险。质量风险是工程项目中的主要人力资源风险之一。如在个别工程项目中,虽然人员数量很多,但一些关键的技术人才突然离去,或高层管理人员流失,这样就会为工程项目带来人力资源质量风险。二是数量风险。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人员短缺问题,都属于是人力资源数量风险。三是管理风险。人力资源具有很大的潜能,但如果缺乏激励机制或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体质不完善,就会导致人力资源的潜能无法充分发挥,即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二、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风险的产生根源

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风险的根源复杂多样,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社会人文形态、经济发展形势、国家政策变动等因素。都可能会为工程项目带来人力资源风险。此外,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策略、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风险的主要根源。如竞争对手突然改变人力资源策略,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强,这样就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再比如,行业发展呈现不景气的局面,也会导致人力资源流失。

而导致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风险的内部因素主要有:经营管理理念僵化、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重视、项目管理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存在不足、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人员招募不力、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人事任用不当、缺乏有效的培训、工作条件令员工不满、缺乏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及员工之间关系不和谐等,例如,在个别企业中,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员工薪酬制度、绩效考核体系,这样一来,很容易引发人力资源风险。

三、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风险的控制策略

1. 建立人力资源风险应对机制。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为防控人力资源风险,一定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同时要积极借鉴兄弟单位的工作经验,进而对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策略进行规划,归纳出一套人力资源风险应对机制,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要结合项目情况,灵活运用人力资源风险应对机制,总之一定要做到“事前未雨绸缪、事中处乱不惊、事后总结经验”,尽可能降低人力资源风险对工程项目的负面影响。

2. 严格把控人力资源的入口。人力资源风险不仅仅存在于项目的启动器、成长期、成熟期、终止期,而是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各个阶段。因此,在人力资源的招募阶段,就要做好人力资源风险的防控工作,只要严格把控人力资源的入口,就可以有效降低人力资源风险的发生率,如企业在招募人力资源时,一定要充分落实人力资源面试等工作,要多吸纳具有发展潜质的员工,对于一些资历不足的人员,一定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

3. 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一旦员工离职或管理人员跳槽,将会给工程项目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就要善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一定要重视员工的发展,关注员工的成长,重视员工的福利,并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采用科学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一种“企业离不开员工,员工不愿意离开企业”的局面,培养员工忠诚度,增强企业凝聚力。

4.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科学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潜能,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在构建激励机制时,应从精神、物质、职业生涯等各方面入手,这样可以使表现出色的员工再接再厉,也可以促使其他员工努力工作。

5.构建学习型组织。对大多数员工而言,其离开项目组织,因为该项目无法满足他们学习和成长需求。当员工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时,就很容易离开项目组织。因此,为了避免员工流失,应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员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并且为他们提供持续成长的学习条件。这样,员工在组织中找到了学习和进步的空间,就会更加忠于项目组织。

四、结语

工程项目在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任何一类风险都可能给工程项目带来严重的损失,人力资源风险是工程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必须要切实做好防控工作,才能确保工程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本文在此分析了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风险的表现形式、类型及产生根源,并提出几点控制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浅谈工程审计风险的防范 篇9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工程审计风险的几种常见形式的基础之上,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搞好审计风险评估、定期评价审计质量、落实审计责任制、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强化事前事中审计七个方面论述了防范工程审计风险的可行性对策,为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工程审计风险防范体系,提高工程审计质量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工程;审计;风险;防范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每年用于工程建设的投资额高达数万亿元之多,这对扩大内需,拉动和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工程建设日益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由于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具有审计周期长、审计内容多且技术经济性较强、审计方法复杂、审计范围广以及审计要求高等一系列特征,因此建设项目审计的风险也比较大。因此,工程审计风险的防范工作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笔者在此对工程审计工作风险的防范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的常见形式(一)工程立项不规范。

在工程确定、准备阶段,个别企业无立项报建手续,擅自动工修建,项目竣工后,未进行质检、竣工验收等就交付或投入使用。建设单位为争取工程项目立项,少缴规费,少报投资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装饰标准,致使项目实施、竣工后严重超概(预)算;甚至违反有关文件规定,要求设计单位扩大规模和提高设计标准,增大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而这部分增加的概算投资,建设单位又没有报原审批部门予以批准。

(二)招标投标走过场。

少数工程建设单位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将一个项目分为若干个小项目,签订多个施工合同,使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要求进行招标的政策底价,以规避施工招标。有的单位将依法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进行变通处理,采取邀请招标或违反程序,先施工后招标投标。在工程招标过程中,有的单位对投标施工企业资质等审查不严,施工企业之间出借法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同一施工企业的相关人员分别代表几家施工企业投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工程单位自行采购的重要设备、材料,多数符合招标条件却未通过招标采购,而是直接通过“询价”方式采购,给审计正确计价带来了困难。

(三)合同签约简单化。

不少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在签定工程承包合同确定合同价款时,往往存在相互讨价还价的现象,或在几家施工企业不规范的报价基础上简单加以比较,确定合同价款,随意签订包干价合同,导致合同条款不严肃,内容不完整、价格过高,缺乏约束力。甚至有的建设单位为照顾关系,未经总承包单位同意,任意肢解发包工程。

(四)施工收支欠合理。

在工程施工阶段,建设单位自供材料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之内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材料市场价格信息、难以把握,致使材料价格普遍偏高,给事后审计计价收费造成很大困难。有的建设单位管理失控,监督不力,导致不遵循施工合同规定或偷工减料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建设单位违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虚列工程建设成本、未经批准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列支建设单位管理费等,财务收支会计核算不规范。有少数单位虽然也单独建账核算,但制度与制度之间在适用会计科目上缺乏衔接,资金拨入科目不正确。

(五)竣工结算漏洞多。

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合格后,有的建设单位“我行我素”,未经审计即同施工企业办理工程财务决算。有的为逃避审计机关的正常监督,擅自委托中介机构对其实施审计。有的建设单位不重视控制设计变更,不办理设计变更的审批手续,没有正式的设计变更通知单,没有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与投资增减的记录。工程量不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和竣工图尺寸计算,造成竣工结算工程量增加而多报工程价款,导致政府资金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六)依据混乱,审计操作困难。

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综合性特征。有时就同一个问题的要求各相关单位的文件规定不一样,相互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审计操作十分困难。另外,建设项目施工签证不实、不全也是潜在影响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隐蔽工程部分,假签证现象仍有存在。

(七)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从事建设项目审计的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之外,还应具有深厚的工程技术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建设质量等技术性工作的审计。但在现实之中,审计人员大多为财务人员,不了解工程结构和施工要求,无法完成与施工技术内容有关的审计工作,致使建设项目审计难以达到应有的质量标准,审计目标难以实现。

二、工程审计风险防范的主要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所谓工作环境,是指影响工程审计工作开展和对其产生作用的外部条件,它是与审计实施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步骤以及审计法规法律不同的因素。要科学的处理好这些因素,应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被审计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工程审计人员在实施工程项目审计之前,要客观、全面的掌握被审计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不仅要了解该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划资金、开工日期、竣工日期、施工地点、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单、设计联络单、现场签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合同、工程结算书、竣工验交证书、主要设备和主要材料的发票、施工单位资质证、取费许可证、市场准入证等与工程结算有关的相应的资料;而且要了解该工程项目单位财务状况、管理制度,甚至了解人事管理、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情况。

2、科学借鉴以往工程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

应科学借鉴以前工程审计人员的审计文书,从中分析审计问题的内容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实施工程审计工作界定范围、判断重点;同时,也为合理配备工程审计人员和合理分布审计力量做好准备,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和避免审计风险。

3、保证工程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避免来自方方面面的干预。

“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基础,也是避免审计风险的根本前提。如果审计的各项工作从一开始就无法保证其独立性,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有的让“关照”,有的让“照顾”,那么,可想而知,最后的审计结果只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领导重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工程审计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不仅在人员、经费、办公条件和设备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定期研究解决工程审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审计部门要针对工程审计的特点,结合审计署“八不准”的规定,主动取得工程、财务、生产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可。

(三)搞好审计风险评估。

把风险评估作为一个必须的工作环节引入审计计划,按照风险大小确定审计项目的先后顺序,明确审计要点,确定降低审计风险的措施与方法,以便根据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最大限度地控制审计风险。要明确不是对一切预计会发生审计风险的行为一律回避,要站在宏观的角度,考虑是否通过审计分担风险,能够使项目风险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控制,从而在更高的利益驱使下,审计风险变成一种可承担风险,在一定意义上讲,承担是对审计风险的一种更有效的控制。

(四)定期评价审计质量。

经常严格考核和评价审计质量,可以有效督促审计人员提高审计质量,避免审计风险。目前有一种倡导的做法是实行审计人员和程序交叉复审,即由其他审计人员对初审人员的审计过程实施再审计,检查初审人员在执行政策法规和定额标准方面的情况,尽量发现和克服初审中存在的问题。

(五)落实审计责任制。

对被审计单位,要求其认真履行审计承诺制。对审计部门和人员,要严格审计工作责任制度,实行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按照“谁审计,谁负责,审计组长负总责”的原则,审计人员对所审事项负责,主审人员对主审项目负责,审计组长对审计项目全面负责。

(六)加强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一是要大力培养具备审计、财务基础,熟悉工程技术的“通用型”人才。二是要聘请有关专家参与审计。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更新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定额标准、规定,经常了解建筑市场行情和发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同时,审计人员还要适应审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逐步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和网络审计,提高计算机审计应用软件的使用水平,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七)加大力度,强化事前事中审计。

在工程项目立项前,审计人员应会同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拟邀请投标的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诚信度进行测试、评估。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的要求,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突击检查,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质按量进行施工,材料购进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监理和甲方代表的签证是否属实,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有关领导,并及时进行纠正。

路桥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工程经济风险;防范管理

一、概要的管控思路

低碳经济延展中,面对着多层级的疑难。工程经济这一范畴的潜藏风险,包含不适宜特性的能源构架。为此,有必要明辨这种构架之中的弊病,着力限缩风险。累积着的资源状态,凸显出煤多油少、储备着的气体缺失。未来时段中,煤炭仍被拟定成资源架构中的主体。只有着力去发觉新颖能源,才能限缩碳排量,有序调和原初的产业结构。

从现状看,经济拓展的速率正在提快,城乡范畴以内的基础设施,都凸显了递增的倾向。配套架构下的设施建构,会耗费掉偏多的钢筋水泥、关联着的电能等。这些能源根基,供应了进展之中的稳固保障,不能完全摒除。这种态势下,只能经由不断的创设,接纳先进特性的科技路径,来拓展城乡以内的低碳经济。这样做,能促动能源成效的提升,充分运用存留着的现有资源。

缩减排放之中的碳强度,优化原初的工程构架。多层级的产业技术,应被着力提升;依循跨越式特性的进展路径,实现这一范畴中的跨越。经由惯常的高碳路径,变更成新时段中的低碳路径,是应被考量的疑难。

二、辨识现有风险

(一)施工流程特有的风险

工程特有的施工时段,是整体范畴以内的侧重阶段。低碳经济预设的本源指引,要求限缩施工时段以内的事故概率,缩减这一时段的负面干扰。这是因为,工程建造这一时段中的多样事故,会缩减拟定好的工程质量,拖延设定出来的工期时限。这种态势下,工程关涉的多重主体,都承受偏多损失。

例如:缺失明晰的规制机制,或者没能预先去拟定建造中的规划。拟定好的进度报告,也没能被完善。真正去建造以前,没能配有完备的前序流程。除此以外,各区域以内的多重工程,有的缺失应有的查验、细节特性的质量管控。选出来的建造现场,没能指派专门特性的人员,妥善予以监督。项目选取出来的监理主体,若没能依循给出来的规程,审慎予以监管,就会拖延预设的工期,带来潜藏着的多样损失。

(二)投标范畴之中的风险

低碳经济关涉的转型时段中,应当接纳新颖特性的根本理念,依循规制之中的招标流程,选出合规的建造单位。然而,投标及附带着的报价,也没能规避风险。自由竞争态势下,工程建设依循的参与路径,就被拟定成惯常见到的招投标、接续的报价等。

从现状看,建筑工程这一范畴以内的行业,担负了偏多压力。企业为限缩原有的成本,促动利润水准的升高,惯常预设特有的压力价格,争取中标时机。除此以外,投标时段中的拟定情形,与真实态势下的这种情形,通常很难契合,以至拓展了风险。投标及特有的报价,没能被审慎查验,也会添加建筑范畴以内的行业风险。这样的态势下,建设企业惯常发觉了亏损,缩减了应有利润。

三、最佳的管控路径

低碳经济促动之下,应当明晰变更着的经济风险;在这样的根基上,摸索出风险限缩的可行路径。具体而言,风险管控依循的总体路径,包含如下层级:注重本源的减排及节能,注重拟定这一本源方案;投保单位特有的信任,应被审慎维护。慎重查验总体架构下的工程报价,协同承接企业,来提升原有的经济收益。这样做,能建构总体态势下的最大利益。

(一)拟定最优方案

在初始时段的竞标中,可以选出低碳特性的最佳选址。前期时段之中的节能规划、带有环保特性的侧重点,都应被考量。选出来的最优地点,应与本源的低碳原理契合。采购进来的多重材料,应能缩减周边区段中的污染。有序查验选出来的建造场地,排除接续的建造干扰。采纳新颖特性的科技途径,缩减没能预制的、没能被明晰的风险。这样的预测,应被建构在互通及信任的根基之上。拟定好的投标方案,应能获取认可,明辨正确的认知。

(二)报价时段中的管控

低碳经济架构以内的转型,应能协同企业,寻找出共赢的最优路径。变更惯用的市场模式,工程范畴以内的各类企业,应能自主参与。接续发展依循的路径、环保及节能特性的路径,都应被侧重接纳。企业应辨识自带的独特优势,把低碳指引之下的节能设计,当成拓展动力。采纳减排及节能,来拓展原有的生存空间。

带有科技特性的节能路径,便利了初始时段的图纸拟定、设计之中的精准估量。企业应明辨潜在特性的多重成本,变更误差特性的估测数值。采纳累积着的经验,化解多样的疑难。这样做,能拓展报价时段中的洽谈空间,存留更多余地,这也限缩了潜在损失。

(三)管控中的规制拟定

工程建设这一范畴内的企业,都应拟定明晰的低碳制度。在制度特有的层级内,助推低碳路径下的工程进展。创设常态化特性的人力培训,让单位以内的职员、选出来的管理者,都能接纳低碳指引。变更偏旧的认知,明辨根本方向。环评机制及这一范畴的三同时,应当结合查验得来的工程实情,妥善予以整合。例如:采购进来的建造原料,应当慎重查验它的环保水准。变更惯常用到的环境策略,提升拟定好的竞标额度。

除此以外,建构起来的规制体系,还应涵盖配套特性的节能减排。在建造场地以内,分出明晰的绿化带、环保特性的隔离地段。着手去建造前,可以预设应急态势下的多重方案。这样做,缩减了间断特性的停工损失。预设带有针对特性的化解方式,防止风险拓展。

结束语:低碳经济关涉的风险管控,应注重惯常见到的细节,凸显本源的防范理念。这样做,为风险管控及特有的防范,供应了总体指引。

参考文献:

[1]李志宏.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 [J].生产力研究,2012(06).

[2]申亚峰.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研究 [J].科技资讯,2014(16).

路桥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 篇11

1 建设工程合同法律风险分析

1.1 合同主体不合格的主体, 应当是具有相

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合同主体不合格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 但不是合同当事人, 即当事人错位, 当然是不合格的合同主体。另一种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 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 同样是不合格的合同主体。合同的主体就是工程的发包方和承包方, 合同主体不当之处主要表现在:工程发包方和承包方缺乏合同履约意识, 既不认真研究制订合同条款, 又不严格履行合同。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因为缺少制约手段, 违约情况严重, 致使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1.2 合同条款不平等工程承包本来应以合

同为约束依据, 而合同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平等性。但在工程承包实践中, 业主与承包商很少有平等可言。鉴于当前的工程承包买方市场的特点, 个别业主常常倚仗着僧多粥少这一有利的优势, 对承包商蛮不讲理, 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业主部门。在签订承包合同时, 业主常常强加种种不平等条款, 赋予业主种种不应有的权力, 而对承包商则只强调应履行的义务, 不提其应享有的权利。比如索赔条款本应是合同的主要内容, 但在许多合同中却闭口不提;又如误期罚款条款, 几乎所有合同中都有详细规定, 而且罚则极严。承包商如果在拟定合同条款时不坚持合理要求, 则会给自己留下隐患。

合同文字不严谨就是不准确, 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 进而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发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合同, 应当反映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反映只有靠准确、明晰的文字来体现。可以说, 合同讲究咬文嚼字。但有些合同由于一些人为的或客观的原因, 对一些合同条款拿捏不准或措辞含混不清。还有些合同对承包商的义务规定得非常具体, 而对其应享有的权利则笼统地一笔带过, 甚至对有些关键事项含糊其词。比如有些工程承包合同中在有关追加款额的条款中写道:“发生重大设计变更可增加款额”这类字句。那么, 何为重大设计变更则并无细则说明。一旦出现类似情况, 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往往便会视情随意曲解。

合同内容不完备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 加上翻译问题, 使得这些合同文本存在不少疑问。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合同, 由于这些国家过分强调独立自创, 通常不愿意沿用国际上普遍遵循的条款, 而他们自己制定的一些法规或合同条例往往很不完善, 遗漏事项颇多。致使在合同履约过程中, 承包商常常找不到合法依据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比如有些国家的合同中没有价格调值公式, 致使承包商无法获取对因通货膨胀所造成损失的补偿;还有些国家的合同中不写明汇率保值条款, 致使承包商可能遭受汇率贬值的风险。对这些问题承包商要特别注意, 必须要在合同上加以补充、完善, 堵塞漏洞, 以免造成损失。

合同管理不到位部分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防范工程承包合同风险意识不强, 致使在合同履约过程中遭受到一些本可避免的损失。有的把应当发出的诸如双方有关工程洽商、变更的书面协议或文件没有及时发出, 给以后索赔造成困难。有的对合同签证确认不重视, 对应签证确认的没有办理签证确认, 当发生纠纷时, 因无法举证而败诉。有的对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应当追究的没有及时追究, 当诉诸法律时才发现已超过了诉讼时效, 致使损失无法挽回。有的对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 一味地怕单方面停工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敢行使抗辩权, 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 使发包方的欠款数额越来越大, 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2 防范工程承包法律风险的主要对策

2.1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组织网

络, 是指企业要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 配备合同管理人员, 使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专业化、正规化, 使建筑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 延伸到各个角落。建筑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订本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 检查监督本企业各类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履行;宣传贯彻有关合同法律、法规, 培训合同管理人员;审查合同, 防止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参与解决合同纠纷;总结推广合同管理经验等等。合同管理人员的组成应以法律顾问为核心, 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购销人员组成。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 并接受负责管理合同的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

2.2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制度网络制度网

络, 一是指企业就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 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二是指建筑企业各层次都应有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活动及其运行过程的行为规范。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合同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制订合同管理制度, 是搞好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的保证。这些合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委托代理制度;合同考核制度;合同用章管理制度;合同台帐、统计及归档制度。同时, 还要将这些合同管理制度与建设工程合同投标报价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

2.3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合

同管理人员素质:一是选好合同管理人员。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需要具备现代化管理知识, 精通合同法律法规, 熟悉工程实施全过程, 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抓好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随着建设市场的发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不断完善, 对取得从业资格的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显得尤为重要。三是选派有发展前途的业务骨干到有关院校学习深造, 委托培养这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对合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高精确度、技术性很强、极为复杂的工作。合同管理人员, 只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成绩合格取得从业资格后方能上岗。

2.4 积极推行合同管理目标制合同管理目

标制, 是各项合同管理活动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最终目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在工程项目承包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等工作, 促使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互相衔接、密切配合, 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保证工程项目经营管埋活动的顺利进行, 更好地发展和繁荣建设市场。合同目标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 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为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行为实施有效管理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合同订立前的管理、合同订立中的管理、合同履行中的管理以及合同纠纷管理。

2.5 大力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制度推行合同

示范文本制度, 一方面有助于当事人熟悉有关法律、法规, 使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 避免出现显失公平和违法条款;另一方面便于合同管理机关加强监督检查, 提高合同的履约率, 维护建设市场秩序。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各类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 对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作了全面、准确的规定和约定, 可操作性强, 有利于防止当事人主观上的疏漏, 有利于合同的正常履行, 也能有效地防止合同纠纷的发生。因此, 在订立合同时, 最好能够使用合同示范文本, 以提高合同文本的质量。对于一些自行草拟的合同文本, 也应当在审查时注意对照示范文本, 防止错漏或产生歧义。

摘要:慎重分析研究合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 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尽量避免承担风险的条款, 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 都可以有效地防范工程承包中法律风险的发生。

上一篇:初中化学实验室总结下一篇:诗朗诵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