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案件风险防范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用社案件风险防范(推荐8篇)

信用社案件风险防范 篇1

一、道德案件防范的意义

发展与稳定相辅相成,发展是核心,稳定是保障,没有稳定,发展就如从纸上谈兵,稳定是切实有效抓好案件防范工作、推动业务经营不断发展的有力保证。目前,信用社风险防范工作中主要是对硬件手段的防范,忽视了员工的思想变化、情绪变化、家庭变化、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极易形成道德风险,因此切实做好案件防范工作,特别是道德风险的防控显的尤为迫切。

二、案件防范的对策

(一)加强风险教育,提高案件防范意识

道德风险的发生,主要是员工的政治思想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加强风险教育在案件防范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展政纪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性党纪教育,进一步提高管人员廉洁合规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二是开展法治教育。对全体员工特别是新进入员工开展职业操守教育、廉洁从业教育、法规制度教育,增强员工遵纪守法、按规操作意识;

三、开展风险点教育。学习案例,警示各岗位员工自觉遵守职业操守,从思想根源上消除风险案件隐患。

(二)完善制度,强化制度落实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案件防范的前提,落实制度是案件防范的关键,两者要有机结合起来。首先根据业务发展和内控管理需要,完善案件防控工作制度,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分析案件防控形势;落实案件防控执行制度。其次从作风建设、遵守廉洁从业规定、严格执行职业操守、民主测评等各项基本制度着手,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督,将案件防范纳入高管人员考核范围,促使其重视并严格落实制度。

(三)加大监督排查力度,强化问责机制

抓好自查和互查,在加强自身监督检查和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检查的同时,对员工行为进行检查。专门监督检查部门进行专项检查,既包括人的监督,也包括物的监督,实现人机共防。一方面,对在检查中该发现的问题而不能发现,或对已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查而不报、查而不究的,要坚决追究检查者的责任。另一方面,加强员工思想排查工作,做到“班前看神态、班中看情绪、吃饭看胃口、交流看心情、下班看快慢、班后看做啥?”通过这“六看”,基本上能够及时发现员工心态是否失常,做到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将各种诱发案件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创新防范手段,强化渠道建设

不断创新防范手段,近距离的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持续关注并消除员工的不良思想;拓宽渠道建设,为员工举报违规违纪行为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径;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多层次收集案件隐患信息或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建立员工家属沟通联络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向员工家属通报情况,在家属与单位、家属与员工之间架起互相理解的桥梁,携手共筑一道稳定员工队伍思想和防范经济案件发生的后方防线。

信用社案件风险防范 篇2

农村信用合作社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随着国有金融机构从农村逐渐淡出, 它已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渠道。经历了多年的不间断的农村信用社制度演进后,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探索体制改革、改进经营管理、增强为农服务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 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 农信社金融支农的作用并未有效地发挥出来,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农信社面临的风险揭示和金融风险难以得到有效化解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 由社员 (农民和农村的其他个人) 入股组成, 实行民主管理, 以互助、自助为主要宗旨, 主要为社员提供存、贷款业务等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都属于银行类金融机构, 其共同之处在于:均以所吸收的存款作为主要负债, 发放的贷款作为主要资产, 以办理转账结算作为主要中间业务, 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农村信用社是在农村拥有分支机构最多的金融机构, 是三农的主要资金来源和金融枢纽, 其担负着服务“三农”的重任,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 国家要求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 因此其本身经营的稳健性即成为重要的前提。为更好地为“三农”提供服务, 更好地发挥支农效应, 农信社首先要对自身的风险状况加以控制, 建立科学、适用、灵敏的风险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 根据预测的风险状况积极采取适当措施, 化解风险, 这对于我国农村信用社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农村信用社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环境, 与商业银行存在差异, 导致其在资产质量、资产结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与商业银行相比都存在着劣势, 加大了它的信贷风险。也正因为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 在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与监管上就要与商业银行有所区别、有所侧重, 要针对其自身的特性, 深入进行农村信用社风险分析, 为农村经济、农业、农民提供更有效、更充分的金融服务, 并有利于监管部门的风险监管。

徐筱雯、陆桂贤 (2002) 指出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起因主要有体制性原因、行业特点、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农信社人员文化水平及素质较低等几方面。曾宪明 (2003) 指出农村信用社具有资金规模小、专业特色强、地域性经营等特点, 同时也面临着资金保障不足、融资能力不强、运营成本高及政策限制等经营性风险因素。中国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机制研究课题组 (2006) 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 提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在资金营运过程中, 因偶发性和不完全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是由于各种无法事先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而使其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邱光婷 (2007) 认为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有信息不灵通、缺乏有效管理机制、抵押担保存在严重的法律风险及金融风险责任追究不到位等。罗剑锋 (2008) 指出农村信用社脆弱性的主要成因有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和外部人干预, 主要表现为不良资产数额大、信贷风险突出, 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内部人控制严重等问题。巴特尔 (2008) 指出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主要有会计操作风险和贷款操作风险两类, 经济案件和不安全责任事件的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制度不到位、操作风险防范发力、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饶黎静 (2008) 指出了近几年农村信用社存在着存款短期化趋势和贷款长期化趋势这种存贷款期限错配的现状, 这将导致引起流动性风险、产生利率风险、加剧信贷风险, 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基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现状, 国内各学者普遍提出的改革建议主要有: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加强风险防范;完善监督机制和法人治理机制;强化员工素质;加大对农信社的扶持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服务区域特殊性、体制政策性因素、内部管理制度问题的角度, 分析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成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1 农村信用社的风险源分析

风险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 每一种风险的成因各不相同。风险的原始定义为未来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或损失, 这里包括两种含义, 一种强调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 另一种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金融风险就属于前一种。即风险不是损失的同义词, 风险中既包含对市场主体不利的一面, 也包含着有利的一面。一般情况下, 风险总是与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相联系, 不确定性的存在蕴藏风险,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又会进一步加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中国农村信用社风险①是指农村信用社在资金营运过程中, 因偶发性和不完全确定性因素引起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资产损失的可能性或是由于各种无法事先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而使其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各种风险, 它们主要表现为:

(1)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一类风险。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无法履行其按期足额偿还债务 (贷款本息) 的承诺或合同规定的义务, 给金融机构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对于我国农村信用社来说, 贷款是最主要、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

(2) 市场风险。是指因股票价格、利率、汇率或商品价格等方面的变动而导致发生未预期的损失的风险。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从事外汇、股票和商品业务相当有限, 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

(3) 操作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②:由于银行内部过程、人员或者系统的不当或者失效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虽然操作风险定义目前较多, 但越来越多的银行金融机构开始接受巴塞尔委员会的这个定义。

(4) 流动性风险。当农村信用社流动性不足时, 它无法以合理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 从而引发流动性支付危机, 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与其他风险相比, 流动性风险的成因更加复杂和广泛, 其他风险的管理缺陷也会导致流动性困难, 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

(5) 制度性风险。这是农村信用社特有的风险之一, 是指农村信用社因自身体制的特殊性, 担负着为三农服务的使命, 在经营过程中受到国家经济政策或法规变动的影响而发生的风险。

任何风险都有它的源头, 发生的导火索。整体考虑, 我国农村信用社风险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服务区域特殊性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分支机构众多, 承担着支持三农的任务, 是为将近8亿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力军, 也是唯一与农业和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 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户、农业经济组织和农村工商户。农村的经济发展欠发达, 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风调雨顺则农民硕果累累, 收入颇丰, 倘若发生自然灾害诸如干旱、雪灾、洪水等, 将给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严重影响农村的经济, 由于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季节性, 春耕时节农户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播种, 就会将存款取出, 甚至贷款, 此时农信社的存款将会大量减少, 由于农户存款在农信社负债中占有很大比重, 因此易产生流动性风险;秋收时节则农户会产生大量闲置资金, 那么农户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增加储蓄, 此时农信社的存款将显著增加, 资金充裕。农业的这种弱质性和季节性就会加大农村信用社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农村的信用评价机制和道德机制尚不健全, 借贷双方信息沟通渠道不完善, 农民的信用意识淡薄, 容易产生逾期未还贷款, 增加不良贷款, 加大农信社的信贷风险, 使农户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另外, 农村的经济金融欠发达, 加上配套系统和专业人才的缺乏, 也限制了农信社各项业务的开展与创新, 使得业务结构比较单一, 收益性资产几乎全部是贷款, 不利于其分散风险, 一旦贷款资产出现风险, 将给农信社的经营造成严重打击。

1.2 体制政策性因素

我国农村信用社自上个世纪50年代设立起, 一直在改革发展的路途上探索前行着, 寻求一个经营模式以更好地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从第一阶段由农业银行代管的模式, 到改革开放后与农业银行脱钩, 由人民银行直接负责监管, 制度几经改革, 仍然存在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 而且由于农业银行撤出农村市场后遗留下了大部分不良贷款、亏损坏账, 这使得农信社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造成不良贷款长期居高不下, 给农信社的经营造成困难。另外, 农村信用社是集体金融机构, 其在国家政策下担负着服务三农的使命, 但业务的扩展等一些方面受到限制, 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农村信用社实际中已渐渐背离了合作制的初衷, 地方政府为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给予村办、乡办企业一定的金融支持, 会对农村信用社造成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 将风险转移到农信社上, 导致不良资产上升, 增大农信社的信贷风险, 这些都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虽然政府已给予了农信社较大的扶持, 但仍不是很有效, 农信社在税收、遵循法规上仍与商业银行相同, 这对于农信社的发展和支农的效应是不利的。

1.3 内部管理制度问题

我国农信社的规模小、机构分散, 沿用国际通用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其特殊情况, 三会制度的建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而且社员并不关心信用社的经营与发展, 社员和三会一层的权利与责任不对等。目前, 我国县级联社的三会一层的组织框架已经建立, 但理事会监事会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信社的内部权力集中, 决策等权利由较少几个领导行使, 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 农民社员的所有权没有真正的得到体现, 使得一些业务的执行力不够, 比如贷款的前、中、后三阶段审查, 部分农信社的执行流于形式, 调查不详细, 审批不严格, 贷出后管理滞后, 有些贷款审批甚至由一个人决定, 这将加大农信社的信贷等风险。加之, 农信社的硬件设备及技术等方面与商业银行存在着差距, 易造成不合规业务程序的发生, 加大了农信社的操作风险。

然而风险的来源是复杂多变的, 每一种风险的成因各不相同, 而且各风险因素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某一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可能会导致其他风险的同时发生, 引起风险扩散, 因此, 我们需要结合农信社的风险源, 对其各类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及时评价和预测农信社的风险水平, 做好风险警示工作, 实行全面风险管理, 以防范风险爆发造成巨大的损失。

2 对策建议

2.1 提高资产质量, 改善负债结构、降低不良贷款率

近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存款逐渐增加, 但负债结构还不甚理想。农村信用社吸收的负债大部分是农民的储蓄存款, 导致较高的资金成本, 同时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带有政策性质, 其宗旨是不断扩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 为其发展提供优惠便利, 然而农村的区域经济普遍欠发达, 农业产业的效益比较低, 这使得农村信用社的高成本资金的付出无法取得高收益。同时随着近年来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和不良贷款核销力度, 资产质量已有明显改善, 不良贷款绝对额和相对额逐年下降, 但不良贷款率仍然较高。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则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2.2 通畅结算渠道, 提高服务水平

农村的支付结算系统没有实现现代化, 手工程序延长了资金在各联社网点之间流转的时间, 而且在农村部分网点没有实现同城票据转换, 使得农村客户结算难、汇款慢, 资金结算效率低下;另外, 高科技设施和人才投入的匮乏, 也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因此健全支付结算体系, 通畅清算渠道, 提高资金结算效率, 并注意农村的金融服务机构较少, 快速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对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效。

2.3 加强信息传递, 避免道德风险

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前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资格及担保方的状况等方面的审查不能松懈, 完善审核程序, 避免存在信息不对称, 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了解有限, 可能出现判断错误, 借款人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

2.4 产权制度不明晰

目前已经有部分农信社的产权明晰和法人治理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仍需要继续向前探索, 进一步加强体制改革, 坚持服务于三农的原则和方向不动摇。

2.5 统一支农的政策性目标与商业盈利目标

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机构, 应在商业化经营目标下开展各种业务, 追求盈利。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即担负着为“三农”服务的使命, 有一定比例的贷款是投放在三农领域内的, 也要尽量选择优质客户, 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徐筱雯, 陆桂贤.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 2002, (12)

[2].曾宪明.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性风险因素探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

[3].张北阳, 陈守东.金融衍生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 2009, (2)

[4].中国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机制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机制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4)

[5].罗剑锋, 杨青, 潘安娥.农村信用社脆弱性分析[J].经济理论研究, 2008, (18)

[6].饶黎静.辖内农村信用社存贷款期限错配现状及成因[J].华南金融电脑, 2008, (12)

信用社案件风险防范 篇3

很多同志在涉及这个问题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一种被动的、消极的态度去对待,甚至有些人认为,把银行卡视同现金保管就可以解决信用卡安全问题。事实上,信用卡的风险要远远大于现金,如果在使用中疏于防范,那么给持有人所带来的损失要远远大于现金的丢失。

面对这个问题,身为持卡人的每个人都务必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银行卡安全使用常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才能够有效的防患于未然,避免银行卡诈骗的风险。而事实上,无论不法分子行骗的手法多么隐蔽,作案的方式多么狡猾,银行卡犯罪依然是有规可循的,只要我们能够找出其中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相关的风险点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持卡人自身权益遭受侵害。下面我们简单的归纳一下常见的几种利用银行卡行骗的类型:

1、盗用他人银行卡。此种犯罪行为比较常见,通常为犯罪分子偷窃,骗取,抢夺等方式获得他人银行卡,然后假冒持卡人进行消费或与特约商户的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套现。

2、利用高科技手段获取持卡人卡片信息制作伪卡。利用偷窥,骗取或其他各种高科技设备等手段窃取持卡人的卡片信息及密码,然后制作伪卡,并利用复制的信用卡进行消费、提现或转账。

3、偷换银行卡。在持卡人背后窥视取款过程,待持卡人办结取款欲取出卡时,以提示“持卡人丢了钱”为诱导,转移持卡人视线,在持卡人视线离开ATM机的瞬间,将自己事先制作好的伪卡替换,尔后套取持卡人存款。

4、张贴虚假公告。在自助设备上粘贴虚假的升级公告、紧急通知,诱骗持卡人按照虚假公告上的内容操作,将资金划转到不法分子的账户中。

5、改装自助设备。在自助设备上设置障碍或改装,造成持卡人以为吞卡或设备故障,而后不法分子采用热心帮助或欺骗持卡人拨打公告中虚假的银行值班电话等方式骗取持卡人的密码,待持卡人离开后,取出卡片迅速提现后离去。

6、商户收银人员银行卡欺诈。商户收银人员在持卡人用银行卡结账的时候,通过使持卡人在空白签购单签字或重复刷卡扣账等手段对持卡人进行欺诈,甚至以帮持卡人去收银台结账为借口,进行卡片掉包。

7、发送虚假短信。不法分子通过移动工具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所谓“银行卡咨询中心”等名义,向持卡人发出虚假交易短信,诱导持卡人打电话询问并核实交易,借机窃取卡号及密码等账户信息,然后通过伪卡将客户的资金取走。

上述罗列的几种典型银行卡欺诈的方式是比较常见的,此外,犯罪分子通常会组合上述各种欺诈招数,采用混杂并用的手段加强行骗的隐蔽性,实现其诈骗目的。对于犯罪分子花样繁多的行骗手段,普通持卡人要想完全分辨、鉴别,肯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下述风险提示来加强自我保护与防范,从而避免风险的发生。

风险提示一:签字

持卡人在拿到新卡时,需要即时在卡片背面签字,签字时应尽量采用个性签名,避免使用易于模仿的正楷签字,此外,该签字应与银行卡申请表格上的预留签字式样保持一致。

风险提示二:密码

持卡人在拿到密码信封的时候,应该注意检查信封是否完好,如果密码信封有破损或拆开的迹象应该立即向发卡行要求调换。

银行卡在启用后应立即更改初始密码,密码选择应注意避免电话号码、生日、门牌号码等易于破译的数字,另外还要注意不要将取款密码和电话查询密码混淆或设置成相同数字。

密码是用于持卡人身份验证,也是办理银行卡业务的“防盗锁”,因此尽量不要将密码书面保存以防泄露。密码应仅为持卡人所知晓,任何情况下持卡人都不可以告知他人,包括发卡机构或银行工作人员。

风险提示三:消费单据与使用凭证

ATM凭条、消费单据、存取款单以及对账单等银行卡原始凭证不可以随意丢弃,应注意妥善保管,避免泄露银行卡卡号、有效期等关键信息。

另外,原始凭证是处理银行卡使用出现纠纷时处理问题的依据,如果无凭无据将导致持卡人的被动局面。

风险提示四:定期对账

重视银行邮寄的对账单,并妥善保管,不可以随意丢弃或撕毁,应该养成按月对账的习惯,通过将信用卡使用的各种原始凭证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可以及时发现错账或盗刷情况,发现账款不符要即时查询,以防止钱款损失。

风险提示五:保护个人资料

一般所说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生日、身份证件号码、特征、指纹、婚姻状况、家庭情况、教育程度、职业、病历、财务状况等足以识别该个人的资料。持卡人应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资料特别是身份证明文件的安全,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假冒身份申请信用卡。

此外,持卡人的身份证件应尽量与银行卡分开存放,以免同时丢失被不法分子假冒身份使用银行卡。

不要委托他人代办银行卡,不要将身份证件转借他人使用。

提供个人身份证件的时候,建议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如:此复印件仅供申请某某银行银行卡使用,并在压角处加盖名章或签署个性签名,以防止身份证件被挪作他用。当接到来自银行要求确认资料的信息时,若感觉有异,应主动致电给发卡机构证实,以防止不法分子假冒银行工作人员骗取个人资料。

风险提示六:卡片信息的保密

银行卡密码、卡号、有效期、CVV2安全验证码都不可以轻易示人,以免因卡片信息被窃取后不法分子制作伪卡,此外将银行卡转借他人使用也是发卡机构严格禁止的。另外凡是涉及到卡片信息相关资料的单据都应妥善保管或处理,不要随意丢弃。

风险提示七:紧急情况处理

银行卡丢失应该及时挂失,如果银行卡被ATM吞卡后无法及时取回也可以采取挂失的方式以保障安全。

任何时候不要轻信ATM设备附近张贴的公告或通知,不可以轻易与其留下的联络方式进行联系,所有的银行都有其专用固定的客户服务电话号码。

建议持卡人将银行卡卡号及客服电话另行抄录并妥善保管,以便出现紧急或意外情况时可以及时联系。

风险提示八:网上支付

不要在网上随意填写真实的个人重要资料,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调查问卷或会员注册等方式骗取持卡人的相关资料。不要在不安全或陌生的网站购物,最好选用数字证书方式进行网上支付。请持卡人正式注册银行网上客户。

风险提示九:ATM取款

在ATM上输入密码时应注意利用遮挡物,如提包、书报杂志、手或身体挡住他人视线,谨防不法分子偷窥密码。

操作时注意ATM是否有异常及改装痕迹,特别是在刷卡或插卡部位和键盘部位,通常不法分子会利用胶水、夹子、胶布等东西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导致吞卡假象或窃取卡片信息。

碰到ATM操作异常,不要将银行卡交给陌生人测试。

使用ATM前,应观察ATM附近是否有摄像头,一般银行安置的摄像头都在隐蔽处,并且镜头对准取款人的位置,不会拍摄到ATM屏幕及键盘的内容;若确认摄像头对准输密区时,应立即终止交易或放弃在本机交易,另找一台ATM机进行。

在选用ATM时,应尽量挑选银行的自助设备,或者选择繁华地区、商业机构内部等位置的设备,同时观察ATM周围是否有可疑人士;在操作ATM时,注意不要让陌生人靠近。

一般情况下,ATM吞卡后会打印出凭条,持卡人持凭条领取银行卡,对于非正常情况下的吞卡,ATM不会打印出吞卡凭条,因此持卡人遇到ATM吞卡时,在没有取得吞卡凭条前不要轻易离开ATM,应及时拨打客服电话求助,切不可轻易相信ATM附近张贴的电话号码,此外,向发卡机构拨打求助电话无须提供银行卡密码。

风险提示十:POS消费

收银员刷卡或压印签购单时,以防银行卡误用或盗用,应确保在你视线范围之内,以防银行误用或盗用。

签名前,务必核对消费金额及卡号正确无误,不要在空白的或填写不完整的签购单上签名。

完成交易后,确认收银员交还的银行卡是否本人卡片,以防掉包。

签购单填写有误需要重新压印时,应将有误签购单当面撕毁,POS交易已经取得交易授权且打印出消费凭证的,应请收银员立即刷卡办理取消交易,并向商户索要和保留打印的凭证或者要求商户出具退货或交易失败证明,以免日后纠纷。

信用社案件风险防范 篇4

10月8日,联社召开会议学习“案件风险隐患清查与治理活动方案”的各项工作内容,并在会上部署四项自查的工作,动员全体职工引起高度重视。

在会议上,领导班子传达了省联社对这次工作的指导精神,制订领导小组,清查内容涵盖四项、对会计结算业务、柜台业务、现金库房管理、信贷业务、安全保卫,机制转换四个方面进行重点检查。会后,我回社立即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执行这次工作部署,深刻领会周理事长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我在八里信用社担任负责人的职务,负责信用社全面,这次清查的四项涵盖信用社全部的方面,首先自己要高度重视,其次要认真对待搞好个人的自查。

面对案件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同员工签订了《案件风险隐患清查与综合治理承诺书》,通过开会,达成共识,认识到案件防控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同时以对事业、对自己负责的精神,成立了防控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八里信用社基本情况:全社共有营业网点一个,员工7人。这次工作具体实施包括 “清除黄赌毒”,推行承诺责任制,努力培育好职业生态环境,认真落实各项要求,了解职工的工作外生活情况,防范案件的发生等工作。

自查时间自ⅩⅩ年10月1日开始至ⅩⅩ年11月10日结束,自查时限ⅩⅩ年1月1日到8月31日,以这段期间办理的柜台业务和信贷业务为自查范围。

通过自查发现会计出纳方面存在的问题:

1、柜员一日三碰库不够规范,已经通知各柜员碰库按照要求规定,仔细认真,规范操作。

2、金库钥匙存在交叉使用现象,已经开会,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杜绝再次发生。

3、委派会计存在接尾箱现象,已经通知并杜绝再次发生。

4、一户结算账户无身份资料,已经通知并做销户处理。

5、ⅩⅩ年1-8月个别月存在现金超库存现象,已经无法纠改,9、10、11月份没有超库存现象。

1123科目存放农业银行10万元为历史遗留问题,形成沉淀资金,不能够整改。

2、贷款业务情况

今年1-8月份我社累计发放大额贷款5笔,金额768万元,均报县联社理事会审批。目前已经收回两笔(其中一笔没有还清)172万元,余额596万元,剩余4笔。

(1)贷前调查情况。信贷员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了了解。对借款人提供的会计报表等财务资料进行核实,实物抵押、质押存单(5000以上)核保是双人会同实地进行的。

(2)贷款审批情况。审批手续和审批程序合规。

(3)贷后检查情况。对大额贷款使用进行严格监控;贷后检查做到实地查看、定期走访,时间和要求符合省联社办法规定,但贷后检查填写有个别不及时现象,已经督促相关信贷员补上。

(4)贷款担保情况。保证人在当时具有担保资格及资产实力;保证合同合法有效;抵押合同合法有效,内容齐全完备;抵押物符合规定、进行了登记;不存在无效抵押、超权抵押、抵押不足、无抵押物、重复抵押等现象;质押合同合法有效,内容齐全完备;权利质物(存单)办理了止付手续,交信用社妥善保管;不存在质押不足等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抵(质)押物权证明,无账实不符情况。

(5)贷款收回后管理情况。贷款收回真实,不存在收回贷款不入账、违反规定减免利息等行为;贷款档案资料按规定管理。贷款中自查发现的问题:

借款单位原贷日期到期日期金额问题科目 ****************** ****************** ****************** ****************** ****************** ****************** ****************** ******************

问题二:ⅩⅩ年发放1231科目17笔,金额168000.00元,没有财产共有人签字及有效证件。

清单如下:

姓名原贷日到期日金额科目 *************** *************** *************** *************** *************** *************** *************** *************** *************** *************** *************** *************** *************** *************** *************** *************** *************** 1255科目2笔,金额***元,没有财产共有人签字及有效证件。其中(张希望ⅩⅩ年11月6日到ⅩⅩ年11月6日到期贷款***0元少财产共有人签字及有效证件,质押率不足。腾云英ⅩⅩ年8月1日贷款12000.00元质押率不足。)

因为ⅩⅩ年发放贷款没有要求财产共有人签字及有效证件,得到联社的要求后我社立即组织信贷员通知走访贷户补齐手续,但是由于有的贷款户常年在外经商因此我社存在上述情况。

问题三:息朝海2003年9月12日贷款15000元,质押物为保险单,质押无效。

我社已经认识到上述情况的严重性,这次自查出来的缺少财产共有人签字的贷款户我社还在积极整改中,自查小组已经抓紧落实,责任到人,并将整改后的报告及时报告清查办。

重要空白凭证管理方面:

入库管理情况。重要空白凭证按种类开设表外科目分户,指定库管员负责,遵循“先入库,后领用,再使用”并及时入账,对外勤人员领用的重要空白凭证专门登记,每日核对。

使用及销号管理。重要空白凭证不存在预先盖好印章备用问题;无跳号使用现象。

出售管理情况。客户购买重要空白凭证时,在领用单上加盖单位预留银行印鉴,与预留印鉴核对一致。

作废与销毁管理情况。重要空白凭证因故作废的处理符合规定,按规定上缴。核对与交接管理情况。每日营业终了,柜员按规定核对重要空白凭证,账实是否相符; 印、章管理

业务印章管理情况。业务印章和业务公章、个人手章按规定使用、保管管理。不存在将业务印章交他人代盖或代保管问题。

安全保卫方面存在的问题:

值班期间早7:00到7:50分守库人员洗漱、吃饭等原因室内有空岗现象。已经通知全体职工加强防范,杜绝再次出现这样现象。部分监控录像资料保存不完整,已经报告县联社保卫部。金库未达到标准,混凝土结构不是六面浇铸不达标。

营业厅玻璃门壹扇损坏,不能正常开关。营业室卷帘门已经损坏不能使用。

营业厅后面两面窗户不合规定,应该为铁皮窗或防弹玻璃造成硬件防范不达标。

消防设施不齐全,没有灭火沙、铁锹等。

以上自查出的问题,我们要专门开会,责任落实到人,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反馈给清查办。

通过认真自查发现诸多问题,在学习和领会联社周理事长关于此次活动相关讲话文件精神的同时。我社要狠抓案件防治,确保工作安全,使内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再次提高案件防控意识,我们对这次工作不能掉以轻心,确实统一思想,确保不出差错。

自己认真进行检查的同时,做到警钟长鸣,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做到拒腐、防腐,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隐患苗头,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加强内部流程控制。

信用社案件风险防范 篇5

(一)规章制度健全及落实情况

1、案件防控体系建设情况

(1)我社于ⅩⅩ年5#月#日成立了风险隐患清查与案件综合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组长xxx,成员xxx、xx,工作职责明确,“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2)县联社同信用社签订了责任状,信用社同职工签订了责任状,有案件防控体系专题会议记录,认真执行了案件防控体系的具体实施意见,能够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开展了案件防控行动。(3)认真贯彻落实了银监会防范操作风险“十三条”意见、十项措施、“十个联动”、“六个重点环节”等内容,做到了全员熟知。(4)自5月份开始,共进行了两次案件防控检查,均有检查工作记录、报告、总结及整改意见。(5)按照本社和县联社的排查制度及日常行为考核制度,每月对职工进行一次风险排查活动,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员工的日常行为,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案。

2、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落实情况

(1)规章制度较健全,具体有《xx信用社岗位分工》、《xx信用社会议制度》、《xx信用社卫生制度》、《xx信用社财务开支制度》、《xx信用社贷款审批制度》、《xx信用社值班守库制度》、《xx信用社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等44个制度办法,覆盖了各项业务品种、岗位和环节,并能相互制约。(2)通过周会等形式,经常对员工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使每位员工都能熟知自己的岗位职责和相关规定,并且都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3)经常对员工进行监督和排查,没有发现员工有违规情况。

(二)存贷款等业务情况

1、账户管理情况(1)单位存款账户的开立符合规定,共有单位存款账户12个,无存款人多头开户情况。(2)个人储蓄账户实行了实名制,资料内容齐全,开立个人结算账户符合规定,资料齐全。(3)单位存款账户预留印鉴卡片的使用、保管符合规定。(4)大额存款支取共##户,###万元,符合规定,无存款不入账、支款打白条情况。共计办理存款支付业务@@@@笔,付息@@@@万元,无存款不付息、息外付息现象,按照规定对大额人民币支付交易建立了台帐,加强了管理。

2、贷款业务

(1)贷前调查情况。1-8月份共发放贷款@@@@笔,@@@万元。贷款调查人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贷款用途有充分了解,有内容详实的调查报告。对借款人提供的会计报表等财务资料进行了核实,实收资本真实;贷前调查、核保坚持双人实地进行。(2)贷款审批情况。按规定设立了贷款审批小组,成员设置合理,审批手续和审批程序合规。按照《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审批办法》、《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咨询办法》进行了信贷业务的审批和上报咨询,1-8月份上报联社审批贷款@笔@@@万元,信用社审批小组审批贷款@笔@万元,贷款审批手续和审批程序合规,无超权限或越权审批情况;不存在账外放款、超授信额度发放贷款情况;授信条件发生变更后,均重新决策或变更授信;按照“先落实授信条件,后实施授信”的原则,发放贷款无逆向操作;贷款合同等资料均执行面签,面签真实。(3)贷后检查情况。信贷员对贷款使用进行了严格监控;均出具了能够反映借款人信用风险预警信息的贷后检查报告;贷后检查做到了实地查看、定期走访,时间和要求符合省联社办法规定;不良贷款按规定转入有关科目核算;对到(逾)期贷款按规定进行了催收,无超诉讼时效的贷款。(4)贷款担保情况。1-8月份共发放保证担保贷款30笔102万元,保证人均具有担保资格及资产实力;保证合同合法有效,各项条款约定明确;借款人、保证人不是关联方,无关联企业相互担保情况;1-8月份共发放质押担保贷款73笔194万元,合同合法、有效,内容齐全、完备;质押品符合规定,权利质物办理了止付手续,不存在质押不足等问题;定期、不定期盘点质押物权证明,无账实不符情况。(5)贷款收回后管理情况。贷款收回真实,不存在收回贷款不入账、违反规定减免利息等行为;贷款档案资料按规定管

理。

(三)会计出纳业务情况

1、会计出纳操作管理

(1)会计操作管理情况。建立了完善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从而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会计岗位设置实行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不存在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完成会计全过程的业务操作的情况;建立和实行了会计差错责任人追究制度。(2)出纳操作管理情况。建立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发生出纳错款事故按规定处理;出纳库存现金账实相符;现金入库保管、交接手续严谨;每日盘库,并做到账账、账款、账实相符。

2、柜面业务管理

(1)相关硬件及人员配备达标,符合柜员制管理规定,无柜员在本台席为自己或代相识人员办理业务情况;营业机构业务操作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相互监督制约。(2)密码管理情况。建立健全了密码管理制度,柜员密码严格保密,定期或不定期更换;授权卡密码保管符合要求。(3)授权管理情况。严格执行了业务操作分级授权制度,柜员权限及级别的设置能够满足业务操作相互制约的需要;柜员严格执行了顶岗及转授权制度;授权人员认真检查授权业务的合规性,授权操作手续合规。(4)人员交接情况。人员变动、短期离职有交接记录;出纳款项、重要空白凭证、印章、钥匙等交接手续清楚,钥匙交接无交叉现象;有监交人进行监交。

3、对账管理

(1)基本规定落实情况。坚持记账与对账分离;账务核对程序符合规定;委派会计按月检查往来对账、银企对账等情况;对未达账项进行跟踪核对。(2)内部对账情况。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全部相符;办理资金清算业务按照文件要求设立经办、复核、事后检查,防止一手清。(3)银企对账、符合规定,按时签发了“余额对账单”并限期收回,收回的对账回单齐全。

4、现金管理

(1)现金收付管理情况。配备了负责现金出纳业务的专职(兼职)管理人员,岗位设置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开展了本外币反假防假的管理工作;制定了现金限额相关制度、规定;柜员按照“先收款后记账,先记账后付款”的规定办理业务;柜员现金账实相符,无白条抵库等现象;柜员在办理柜面现金业务时,在客户视线内进行;营业期间大额现金及时锁入保险柜(箱);长短款按规定进行了处理;日终时,柜员尾箱双人加锁入库保管。(2)大额现金管理情况。建立了大额现金支付台账,共支付大额现金59笔,787万元;大额现金支付均经有权人审批;大额现金的列支用途符合现金管理的规定;对大额可疑资金支付及时上报;一般存款账户无支取现金现象。(3)现金(有价单证)库(箱)检查制度执行情况。①柜员坚持“一日三碰库(箱)”制度,做到账款、账实相符。②委派会计坚持每月查库至少三次,主任查库一次.③查库内容是完整;检查结束在《查库登记簿》记录;查库人员与管库人员同签章。④柜员因休假、短期离职等原因进行了交接;交接内容完整;有移交人、接交人和监交人三方签

字确认。(4)库房钥匙、密码管理情况。①库房管理坚持“双人管库、同进同出”;库房钥匙坚持“钥匙分管,平行交接”原则。②库房门禁系统和保险柜有两种以上,且至少有一种组合密码锁;密码由管库员会同单位负责人共同设定,密封、加盖印章后办理登记了签收手续,由单位负责人妥善保管;库房密码做到了及时更换,库房管理员变动时,更换了密码。(5)库房物品管理情况。库房内放置的现金、有价单证、代保管抵(质)押品等均有登记,分别立户,详细记载。

5、重要空白凭证管理

(1)入库管理情况。重要空白凭证按种类开设表外科目分户,指定专人管理,遵循“先入库,后领用,再使用”并及时入账,重要空白凭证账实相符。(2)出库管理情况。重要空白凭证出库手续符合制度规定;出库的重要空白凭证实物与出库单数相符;对外勤人员领用的重要空白凭证专项登记,每日核对。(3)使用及销号管理。柜员在《重要空白凭证使用登记簿》详细记载领、发、销、存情况;重要空白凭证不存在预先盖好印章备用问题;无跳号使用现象。(4)出售管理情况。客户购买重要空白凭证时,在领用单上加盖了单位预留银行印鉴,与预留印鉴核对一致,出售的支票填写开户社名称及帐号。(5)作废与销毁管理情况。重要空白凭证因故作废的处理符合规定,按规定销毁。(6)核对与交接管理情况。每日营业终了,柜员核对重要空白凭证,做到了账实相符;委派会计按旬、主任按月对重要空白凭证使用、保管、库存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全面,有检查记录。重要

空白凭证交接符合制度要求;

6、印、押(机)管理

业务印章管理情况。从上级部门领回的业务印章和业务公章,按规定使用、保管管理。不存在将业务印章交他人代盖或代保管问题。无擅自刻制业务印章问题。

7、委派会计制度实施情况。

对委派会计的管理实行了日志制度、学习制度和报告制度,定期对委派会计的履职情况进行检查,制定了委派会计考核办法并建立委派会计人员工作考核档案,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

(四)安全保卫业务情况

1、安全保卫的组织领导和日常管理

实行了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制定了各类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制定了覆盖安全保卫各方面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安全保卫及重要岗位从业人员对有关法规、制度及时了解和学习,熟悉应急预案规定的处置方法,掌握应急防范技能。守库及安全保卫人员落实了轮换、值班、交接等制度要求,值班人员履职尽责,无违规违纪现象。款箱交接、枪支交接、钥匙交接等关键环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有关登记及时准确。对公安机关、监管部门和上级单位日常检查中指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2、营业场所安全管理

营业场所安防设施、消防设施达标;防弹玻璃、电视监控、防尾随用缓冲式电控联动门等必要设施到位;计算机房安装防盗门和出

入控制装置;建立与公安机关110联网报警系统;营业场所视频监控系统有效,非现金业务区安装了监控设备。所有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时间符合规定。

3、金库安全管理

信用社案件风险防范 篇6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经济效益不佳,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

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维

系着我国经济的命脉和经济安全。信贷风险形成主要有外部经济环境、客户、银行三方面的因素。从银行管理的角度出发,更可将其认为来自银行

外部因素和银行内部因素。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国有银行的商业

化全面改革以及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将以制度性信贷风险为

主向市场性信贷风险为主过渡,反映了计划性金融体制向市场性金融体制的转变。本文对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信贷风险不良资产信贷资产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规则的逐步确立,虽然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由于改革尚未触及根本,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仍居高不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

期积累的不良债权是制度缺陷和改革不彻底导致的,是政府、企业、银行三重行为扭曲并耦

合在一起的必然结果。我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完善已

高的法规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体制,实施风险转移制

度,从商业银行自身改革入手,真正化解信贷风险。

1.统一制订信贷风险的衡量标准,使风险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统一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具体讲应包括: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资料,企业的信用状况及有

无违约记录,企业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财务管理

状况及有无违纪记录,企业经营水平及市场发展前景等。一般说来,银行必须每一年或半年

对现有信贷客户进行一次信用等级评审,并对照原有评级进行调整。统一信贷资产分类方

法。为了实现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新的贷款分类方法应尽早制定细则予以实施,使

我国的信贷资金分类真实反映其

质量状况。统一银行贷款方式的选择。人行应结合不同时

期的国家宏观经济资料,定期发布行业经营信息,明确哪些产业已经出现风险,在此基础上

提出相对统一的贷款方式建议,以供商业银行选择。此外,根据国家宏观要求,对一些产业 的贷款方式可以作硬性规定,以期通过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商

业银行正是通过在真实信息下正确选择贷款方式,调整自身信贷结构,消化不良资产,优化

资产质量,提高经营层次。

2.建立科学高效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管理机制。

一是硬化信贷管理体制,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通过考核资本充足

率、存贷比例、资产流动性比率、贷款质量、资产利润率等量化指标制约

商业银行的资产

规模、结构和风险度。二是强化信贷原则和贷款决策程序,建立贷款评估决策机制。银行

要定期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状况、经营状况以及偿债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以此作为贷款的

审查与批准的标准,严格掌握企业借款。三是坚持从制度入手,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坚

持依法管贷,依法维护债权安全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法律知识培

训,学习各种有关信贷、经济方面的法律规定、条例,提高法律意识,从传统的按习惯操

作业务向依法管贷转变。其次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内容办事,对各种贷款

申请、借据、合同担保书、抵押书等凡涉及法律明确规定的内容、条款要一丝不苟,坚持

执行。既要依法规范自己的业务活动,也要依法规范客户的各种行为。四是全面实行审贷

分离和按贷款风险程度划分信贷审批权限的分级审批制,实行贷款签批责任人制和岗位权

责制约。银行今后应逐步建立以“权限管理、体制约束、风险度量”为核心,以企业净资

产或抵押为授信依据,充分运用量化指标预测和评估贷款风险,按风险度高低划分审批权

限,实施部门、岗位和程序三项制约约信贷风险管理分法,从而实现从“贷款审批权限下 的数量管理”到“贷款风险界定贷款审批权的质量管理”的转变。五是建立贷后稽核制度

和信贷岗位离任审计制及岗位调换制,加强对信贷人员的管理,严防违规行为和工作疏忽

现象发生。

3.转变风险防范观念,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一是建立以风险控制为目标,防范风险与转化风险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制度。借鉴西方银行

先进的风险控制方法和经验,根据上述贷款风险衡量新标准,力争使每一笔贷款都能置于

银行的风险监督之下,及早发现贷款风险发生的征兆,以便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二是建

立健全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监测考核力度,认真做好企业

信息反馈工作。银行要采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企业档案查询系统,连续记录企业基

本生产经营情况、贷款使用情况、经济效益情况,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进行电脑分析,及早

发现风险苗头,提出预警信息,采取防范化解风险的对策。三是建立信用风险评估机制。

依据借款人的经济实力、资产负债情况、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及管理能力、经营业绩、市场

进入情况等确立企业风险等级,除对信用优良的企业可发放部分信用贷款外,其它均采取担保、抵押贷款等方式。四是对历史遗留问题,实行“新老划断,分类管理”。对过去的贷款,凡没有办理合法有效的抵押或担保手续的,要对照《担

保法》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对新发放贷款。要严格贷款管理

与发放程序,明确第一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制”与“永久责任制”,坚持谁调查谁负

责,谁放款谁收回的原则,坚决卡住风险发生的源头,把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4.建立风险转化与保障机制,合理处理信贷风险。第一,建立信贷风险转移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

可采取更换贷款方式的方法将

风险转移给借款人或担保人;另一方面可由银行和借款企业及其担保企业分别向保险公司

办理资金和财产保险,对贷款发生风险时,由保险公司按投保情况给予经济补偿,从而实

现风险转移。此外还可以采取根据贷款性质将风险转移给地方政府的方法。即根据贷款合

同条款规定,几由地方政府承诺的项目,当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债务时,地方政府要负责

组织还款。第二,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首先,对企业原有的债务可采取债务重组的方

式,明确原有银行债务的数额、承继人、偿还期以及偿还方式,制定具体的偿还计划。其

次,银行可根据逾期贷款率、呆账贷款率等指标,在税后利润中计提一定的资金作为贷款

风险准备金,当风险发生以后以弥补损失。最后,督促企业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

资金,专户储存,建立贷款风险基金。第三,采取份额分散、对象分散、期限分散、行业

分散等方式,建立风险分散机制。份额分散,即对贷款额度巨大的资金项目。采取银团贷

款的方式。使国有商业银行只承担有限份额。对象分散,即对某一客户的贷款不能超过该

行资本总额的一定比例,要实行贷款最高限额管理制度,防止风险过于集中。期限分散,将贷款按一定比例分散到几种期限不等的贷款中,通过长、中、短期贷款的互相搭配、协

调运用,分散由时间因素而发生的风险。行业风险,指银行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需要

适时地将贷款分散在不同行业,避

免因个别行业的大起大落给银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5、实施信贷审批人员专职化制度,完善经营人员激励机制。一是审批人员专职化。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并无专职的信贷审批人员。信贷审批人员

往往是由有一定行政职务的行领导或部门领导担任,审批人员不能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审核

分析,审批工作只是其繁琐行政事务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参考西方一些商业银行的工作方

法,审批工作可由专职人员担任,其根据自己的判断,独立地提出意见,仅对信贷项目负

责。这一方式的优点在于,它迫使信贷审批人员把全部精力集中于信贷审批工作,深入分

析每一个信贷项目,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审批人员可由专人进行管理,并设审批会议制度

对其表现进行评判。对审批人员的

任职资格应有所规定,如一定的工作年限,一定的技术

水平等等。但更为重要的是专职审批人这一制度本身产生的压力与动力,可以有效提高目

前国有商业银行增量信贷资产的质量。二是对信贷经营部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防范风

险并非对银行信贷业务束手缚脚,而是要激励为银行效益努力工作的员工,约束损害银行

利益的做法。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激励与处罚并重。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首先强调的是

要加强激励机制,提高开拓市场能力,使责任与利益二者紧密相联,以增进经营人员在艰

苦市场环境中积极开拓的动力,从信贷源头降低风险。

二、完善对信贷企业的制度建设,实施银企共担信贷风险制度,从根本上降低信贷风

1.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择优抉择”的原则,盘活贷款存量,优化贷款增量。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信贷风险要有一个认真、清醒、全面的认识,不能谈虎

色变,实行一刀切。要主动改进服务,主动送贷上门,大力支持和倾斜;对转制后扭亏有

望的企业,要积极推行“支帮促”活动,实行“一厂一策”;对资不抵债,长期亏损或扭

亏无望的企业,鼓励和促进其改制,把债务落实到新的经济主体,明确承贷主体。要想方

设法盘活现有信贷资产质量,严把新增信贷资产质量关,多渠道多方式提高资产质量,降

低经营风险。

2.实行企业与银行信贷风险共担制度,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实行企业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自筹资本金制度。

几企业新上固定资产项目,必须自筹

30%~50%的资本金,并存入主办银行账户,实行监督。凡企业自筹资金未落实到位,有关

部门不予立项,银行不予申报项目,不予发放贷款支持。实行企业贷款预交风险保证金

制度。凡是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应扣除10%~20%的补偿性余额留存银行。所谓补偿性余

额,即企业贷款时,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款额一定百分比

计算的最低存款额。通过补偿性余额的留存,从企业角度来讲,可以增进其信用意识及积

极主动还款意识,提高偿债能力;从银行角度来讲,可以降低风险,补偿可能透支的贷款

损失。

3.进一步完善贷款证制度建设。贷款证是企业法人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 的资格证明书。贷款证的实施,增加了企业负债的

透明度,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提高贷款的科学性,优化贷款结构。目前可从以

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一是扩大发证对象,将目前单一的贷款证形式加以丰富;二是制

定统一简化的领证手续,延长贷款证使用年限;三是尽快实现贷款证管理的电子化。

三、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增强政府为银行创造宽松环境的积极性,减少因政府行政干

预而带来的信贷风险

针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对国有商业银行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理顺与地方政府和银行的关系。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地方经济,而银行资

金也是用来支持国家与地方经济

建设的,二者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银行应加强宣传,做好对地方政府的解释工作,互相体谅,共同发展地方经济。地方政府更要大力促使企业

改革创新,增强企业自身活力和竞争实力,以保证偿还贷款本息,真正减轻银行负担,为银行创造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当然,银行在资金宽裕,不违背信贷政策的情况下,适当地对地方予以信贷倾斜,扶植一些地方优势项目,促进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煦晖,《当代经济杂志》,2014年第4期

2、刘成宁,《福建金融杂志》,2014年第9期

3、谢赞春,《内江科技杂志》,2014年第2期

4、姚木健,《南方金融报》,2014年12期

小议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防范 篇7

1、会计管理风险。

由于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并缺少科学的管理手段, 导致金融机构遭受财产损失。例如内控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结算制度、会计决算制度及会计操作制度等存在缺陷, 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或执行不力等等。

2、会计人员素质风险。

造成金融机构财产损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会计人员业务技能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例如:有的会计人员在进行结算时, 由于其业务素质低无法甄别票据的真伪;还有的会计人员丧失会计职业道德, 利用职权盗窃、挪用资金使信用社蒙受财产损失和名誉损失。

3、会计操作风险。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或由于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执行, 或因会计岗位设置不科学, 或因会计电算化不健全而导致金融机构遭受财产损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农村信用社部分地区尚存在诸多不利情况, 如点多面广、人员匮乏、业务规模小、业务纷繁复杂、资金实力弱等, 所以在很多信用社中, 岗位分工不合理、一人多岗的现象比比皆是, 导致很多制度形同虚设, 增加了会计操作风险, 如全力分离制度、换人复核制度等,

4、会计核算风险。

所谓会计核算就是指在信用社业务经营活动中所反映、核算的过程, 而因会计核算或会计管理违规操作而带来的风险即为会计核算风险。会计人员每天经手巨额的资金, 像业务受理、凭证审查、账务处理、财务核对等都属于会计核算环节, 一旦某个环节失控, 或是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那么就会带来会计核算风险, 从而使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加大。像账务处理风险、账户核对风险等都属于会计核算风险。

二、农村信用社存在会计风险的原因

1、规章体制不健全。

虽然农村信用社已建立了新的规章体制可是很多旧的规章制度仍然存在, 会计人员的职能因受新旧制度的冲击而无法确定, 一方面会计要照顾到集体的利益, 负责管理农信社业务经营,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 会计又要根据法规制度对账务核对进行严格管理, 在两方面的冲突下, 会计人员为求自身利益而不惜违规操作制造虚假信息, 这样就形成了会计风险。

2、内部监督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监督体制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只做表面文章, 根本没有深入到农信社业务的各环节中。在进行监督检查时, 经常漏掉对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检查, 另外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动态缺乏监督, 尽管在内部监督中发现违规问题, 可是却违法不究, 容易产生包庇心理。长此以往, 违规者容易产生侥幸心理, 这样就形成了会计风险。

3、人员素质不高。

归根结底, 会计风险就是人员的风险, 当会计人员缺少职业道德、法制观念不强、业务素质低、人生观与价值观不正确时, 他就容易受外界物质和金钱的诱惑, 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法操作。

三、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1、加强会计规章制度的建设。

对于与现有业务和发展不相符的相关规章制度及业务操作流程, 应该根据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实际业务发展状况进行重新制定, 使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同时在建立规章制度时, 应注意其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 从而使农村信用社的内控管理工作更加有章可循。

2、加强信用社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监控。

信用社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监控除了有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外, 还有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反馈及动态监控信用社的经营状况。风险指标体系的指标除了有存贷比率、贷款收息率外, 还包括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等, 通过这些指标能反映出信用社所面临的风险情况。只有建立健全会计分析制度及信息反馈制度, 才能真正发挥这些指标的预警作用。首先, 制定定期分析制。比如, 挑选各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风险委员会并实施例会制, 每月或每周定期分析信用社的运转情况, 预测和发现问题。其次, 开通信息反馈渠道。如果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时, 发现问题或质疑风险分析会结果, 则可直接向上级领导提出异议。

3、制订简单完善的操作流程。

基于信用社会计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操作流程势在必行。首先, 使会计人员对本岗位的职责及细节了如指掌;其次, 可以最大化地使会计人员的工作消耗及操作隐患降到最低;再次, 有利于会计人员操作速度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制定操作流程时, 要严格遵守科学化、简易化的原则。第一, 制定岗位标准作业指导书和岗位操作流程图, 按照业务的不同进行分解, 在关键环节做出明确标注。第二, 综合分析常见的操作失误案例, 并给出规避方法, 提高会计人员对操作失误的预见性。

4、招聘高素质人才, 优化会计队伍。

信用社一般设在农村, 那里的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会计人员每天要面对大量的资金, 其品德的重要性毋庸赘述, 因此在选拔人员时, 除了要考核其专业知识外, 更应该考核其品德。首先, 在面试时可以邀请一些领导或专业人员, 通过人才测评工具来考核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及发展潜能, 以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要求。其次, 招聘成功后有个试用期, 在这期间应特别留意员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旦发现其有拜金主义思想或道德缺陷时应立即开除。

四、结语

总而言之, 虽然我们不可能彻底清除会计风险, 可是我们可以通过防控或化解方式将其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信用社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纷繁复杂, 其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 建立健全内控机制, 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降低会计风险, 信用社才会更加健康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孔鹏.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会计监督的思考[J].农业经济, 2011 (7)

[2]张长友.影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的因素及完善[J].南方金融, 2010 (1)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防范浅谈 篇8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微贷技术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16-02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银行业焕发了蓬勃生机:国有银行甩掉历史包袱集体上市、股份制银行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金融资金势如洪水,源源不断如潮水般涌入市场,给我国各行各业注入充实的血液。然而2008年的经济危机给我国特别是江、浙、闽、粤等省的经济致命打击,而后4万亿资金的注入也如强弓之末。回顾种种金融发展历程,突显出金融在我国市场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微观上清晰地显示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在金融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农村信用社,做为国家基础金融机构的主力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三农”建设的主导力量,其自身信贷风险防范手段与措施是稳定农村金融、构建和谐发展的的重要前提,也关系着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支农政策的稳固落实。

2013年,中央号文件强调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做为农村金融机构主力军,客户群体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其主要业务种类的发展和应用。微贷技术,顾名思义,即贷款额度较小,面对的客户群体主要是金融市场中刚发展起步、资金需求额较小的相对低端客户,比如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涉及“三农”的贷款。它的技术应用,无论是客户群体的针对性,还是经营理论的应用,均符合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需求,可以有效提高客户市场覆盖率,降低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促进小微业务的健康发展。

1 微贷技术发展历程及应用

IPC技术指小微企业信贷技术是由德国IPC公司发展应用而来,IPC公司是德国一家专注于为刚起步发展和规模较小的企业提供专业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以微小企业贷款业务为主的银行提供一体化咨询服务,进而为微小企业提供融资,通过20余年的经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小微客户群体和专业的金融服务经验,并在该行业中有着过硬的服务质量和口碑。据资料显示,近年来,通过该机构在10余个国家运作的微 小贷款项目分析评价,其项目平均不良率小于3%。IPC主要有三个核心指标:一是通过企业经营分析,考察借款人还贷能力;二是通过对经营实力和经营者主观背景分析,全面深入衡量借款人的还贷意愿;三是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控制。主要包括风险防范理念、业务操作流程和风险防控措施等方面。

在实践操作中,微贷技术从战略方向与定位、客户群体性质、营销理念和模式、考核制度的优化、风险核定要素等方面进行明确定位,无论是营销思路、担保方式,还是贷款调查方法和要素,均与传统贷款操作有明显差异。

①战略方向与定位:微贷即针对小微企业和商户、涉及“三农”的农户,以及现有小微客户的下游公司与企业的客户群的资金需求,在兼顾风险防范和实际可操作性的同时,对其量身定制相关金融产品。

②客户群体性质:作为小微客户,其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一般不超过50万元,多为夫妻店或家庭作坊,产品单一、经营信息不透明,没有最基本的财务报表和经营帐务,资金需求量一般也在50万元以内,从具体发放信息显示,大多数不超过30万元。

③营销理念和模式:针对小微客户自身特点,确定以“小微为核心、以点带面、服务社区、方便快捷”的营销理念;在营销模式上,可通过“扫街”行动、开展农村信用工程、评定“信用户”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销,合理发掘市场资源,以合理、适用的理念和较强的专业操作性,确保“微贷”项目的顺利开展。

④考核制度的优化:合理的绩效考核是激发员工积极性、确保业务正常开展的保证,相对传统信贷业务考核办法,微贷业务考核应有相应的侧重点和突出激励措施,比如业务笔数和绝对额的考核、发生额和余额的考核等,具体措施应该结合绩效奖励和风险措施及责任追究两个方面。

⑤风险核定要素:作为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客户群体不同,风险关注点自然不同。做为微贷业务来讲,自身客户性质和担保方式,已经决定了该业务相对于传统的规模性企业贷款来讲,经营信息不透明程度高,只有通过强化针对性调查和丰富的调查经验相结合,才能具备“火眼金晴效果。

2 核心指标分析

2.1 企业经营分析,考察借款人还贷能力、深入衡量借款

人的还贷意愿

作为微贷业务,对借款人的经营分析已不能按照传统分析方法进行风险剖析。做为小微客户,多为夫妻店或家庭作坊,产品单一、经营信息不透明,没有最基本的财务报表和经营帐务,资金需求量一般在50万元以内,从具体发放信息显示,大多数不超过30万元。俗话讲,思想决定行动。考察借款的还贷能力,应从其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客户源决定其还款能力:做为一般客户群体而言,无非为城区居民、商户和农户三类。从收入稳定性来讲,城区居民相对稳定、但收入一般;农户稳定性相对较差,收入途径狭窄,所以,同样是微贷客户,客户类型的比重应适当把握。

②有同行无同利:考察中应就借款人的家庭情况、经营规模、收入状况和其同行相对比,了解其真实经营状况和抗风险能力。农村商业银行而言,开展信用工程、建立信用档案是确保风险评价连续性的主要方式。如在农户贷款中,贷款额度与其授信额度有关。在实践操作中,授信额度以申请人教育年限、田地数量、大棚或养殖等规模为评价基础,所以,在相同行业中,应通过实地调查,结合上述要素分析评价后才能确定是否发放或额度的确定,也适用于微贷业务操作。

总的来讲,有了收入了可靠来源、经营已规模,经营具备了经营可持续性,有了可观收入,客户的还贷意愿和能力的风险随之化解。

2.2 扎实落实“三查“制度,强化内部操作风险控制

银行与企业、客户经理与客户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涉及人品、性格特点、经营状况等方面的彼此认知程度。贷款的风险把握和决策,即是解决银行与客户之间彼息信息不对称的过程。“三查”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是增加相互认知、彼此了解的有效方法与手段。作为微贷业务,不论是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还是贷后管理阶段,传统调查与管理方法有所差别:特别是在贷前调查阶段,对借款人的人品和口碑要有初步评价;对涉及经营中的水、电、原材料等可从小处入手,认真查看即可掌握和推算大致的营业额和收入状况;同时,要从其上下游客户端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得出客户的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小额贷款理念的提出适用于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的金融机构的业务定位,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的拓展,IPC技术,做为微贷业务指导,已在小型金融机构得以开展和应用。信贷风险对于信贷从业者来讲,既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鸣警钟,但最终的风险把控,仍然跳不出“人”的因素:依然受限于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风险意识、受限于基层业务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梁志宏.对小额贷款公司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J].金融发展研究,2010,(8).

上一篇:面试银行大堂经理的自我介绍下一篇:煤矿电工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