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酸雨的危害和防范措施(通用8篇)

酸雨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篇1

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的方面主要有:

1)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

2)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

3)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

4)使湖泊中鱼虾死亡;

5)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6)饮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方面:

工厂应采取的措施:

1)采用烟气脱硫装置;

2)提高煤碳燃烧的利用率。

社会和公民应采取的措施:

1)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烧煤;

2)处处节约用电(因为大部分的电厂是燃煤发的电);

3)支持公共交通(减少车辆就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4)购买包装简单的商品(因为生产豪华包装要消耗不少电能,而对消费者来说包装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酸雨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篇2

1 酸雨的涵义、形成机制及控制指标

1.1 涵义

1872年,英国化学家史密斯在《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一书中首次提出“酸雨”这一术语。“酸雨”通常指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包括雨、雪、霜、雾和露等各种p H<5.6的降水[4]。

1.2 形成机制

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钢铁和电力的快速发展,导致自然降落的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其中无机酸中的硫酸和硝酸占很大比例。该时期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物理和化学过程。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一氧化硫和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成云聚雨”,即水气吸附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在降水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体积较大的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酸雨的形成过程,可用以下2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来表示[5]。

1.2.1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S+O2(点燃)=SO2

SO2+H2O=H2SO3(亚硫酸)

2H2SO3+O2=2H2SO4(硫酸)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O2(点燃)=SO2

2SO2+2H2O+O2=2H2SO4

1.2.2 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

(1)NO→HNO3(硝酸)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O+2H2O+3O2=4HNO3

(2)NO2→HNO3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O2+2H2O+O2=4HNO3

由此可见,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是SO42-和NH4+。SO42-作为酸指标,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从酸雨分布地区的差异和形成原因来看,目前二氧化硫主要是人为造成。有研究表明,我国的酸雨是典型的硫酸型酸雨。

1.3 控制指标

1.3.1 降水酸度控制指标

降水p H是一种降水酸度的度量方法。人们通常认为,雨水的“天然”p H为5.6,并将该值作为判断降水是否受到人为污染的标示值[6]。研究表明,酸雨对农作物和森林生态的影响存在阈值。从长江以南的酸雨和酸雨与二氧化硫复合污染对不同敏感性树种在生长期的伤害阈值的模拟结果可看出,即使是敏感性树种,在酸雨与二氧化硫复合污染的条件下,其伤害阈值仍为雨水p H≥4.5,二氧化硫浓度为2.14 mg/m3。由此可见,从酸雨对树木伤害的角度分析,将长江以南地区雨水p H等于或小于5.0看作是酸性降水也是适合的。而长江以北地区,由于植物和土壤多呈碱性,因此,对酸雨更为敏感,酸雨的标准p H应定为5.5。因此,从我国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来看,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南将酸雨定为p H小于5.0,长江以北地区将酸雨定为p H小于5.5较合适。1.3.2硫和氮沉降量控制指标硫和氮的沉降量是重要的酸沉降指标[7],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控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量就是降低硫和氮干沉降量和湿沉降量。由于我国的酸沉降属于硫酸型,因此,我国酸沉降控制主要是控制硫沉降量。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气候、生态及土壤存在明显差异,不可能规定一个统一的硫沉降量控制指标。为此,引入了临界负荷值概念。所谓临界负荷值,指的是生态系统所能忍受的最大酸性物质沉降量,若实际酸性物质沉降量超过该值,生态系统将逐渐酸化,改变生态系统的整体特性,使生态系统受到损害,破坏原来的生态系统。

2 酸雨的危害

2.1 对林业和农业发展的危害

酸雨(雾)对林业和农业发展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树木和农作物的破坏方面[8,9]。酸雨(雾)损害阔叶、针叶植物的表面,降低植株抵抗灾害(如干旱、疾病、虫害和寒冷)的能力,抑制其生长和再生长。土壤长期受到酸雨的侵蚀会失去有价值的养分。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土壤中的矿物质,如硫和氮等;酸度过高,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和钾等营养元素,而土壤中Ca2+、Mg2+盐基离子比K+、Na+对酸雨更为敏感[10,11],使土壤趋于贫瘠化。同时,铝的浓度增加,使林木和农作物的养分输送混乱、生长迟缓或完全停止,继而破坏整个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阻碍林业和农业的正常发展。

2.2 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危害

生物生存环境主要包括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酸雨的沉降可造成水质酸化,水质酸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改变营养物等物质的循环。特别在生物发育过程中,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参与了生物循环。酸雨的沉降还使得重金属溶于水体中,并进入食物链,导致物种数量的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土壤和植物的危害。对土壤的危害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浇土壤中钙、镁和钾等营养元素,造成土壤贫瘠化[12];酸雨还直接损害植物新生的芽叶,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

2.3 对设备、设施及建筑材料的危害

酸雨可腐蚀建筑材料、金属表面和油漆表面等,特别是以大理石和石灰石等岩石为材料的历史建筑物和艺术品。由于岩石中的成分极易与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发生反应,并且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酸雨的淋洗频率较高,易受到酸雨的腐蚀和变色。酸雨长期侵润建筑,会腐蚀建筑物的结构,造成建筑物的坍塌。

2.4 对人体健康的的危害

酸雨主要通过食物和呼吸等方式危害人体健康。首先,汞、铅等重金属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滞留积累,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症等;其次,干性酸沉降通过呼吸侵入人肺部,诱发肺水肿或直接导致死亡。特别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人体产生过多的氧化酶,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概率增大。

3 酸雨的治理措施

3.1 不断完善环境法规建设,加强环保执法力度

1990年12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第19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控制酸雨发展的意见》的决议;1996年,全国人大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简称“二控区”)应对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进行重点治理。因此,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强环保宣传,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进行执法,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

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负荷按行业统计主要集中在电力、冶金和化工建材等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负荷最大。因此,应加快制订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在“二控区”与大中城市禁止新建火电厂;化工、冶金等行业应着重生产的全过程监控,对工艺落后的小企业坚决关、停、并、转,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质量

我国的能源结构仍然是以煤炭为主。煤炭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了我国酸雨属于硫酸型酸雨,因此,抑制大气二氧化硫污染是防治酸雨的根本措施。我国一方面需加强新能源的开发,不断利用水电、风力发电和核电等;另一方面,受到治理技术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还不能在全部燃煤设施上进行烟气脱硫,所以严格限制高硫煤的生产和使用,要大力推行煤炭的洗选,提高煤炭燃烧前的脱硫能力。

3.3 加快二氧化硫治理技术研究,加速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目前烟气脱硫分为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和燃烧后脱硫。由于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局限性,目前各国企业主要采用的是煤炭燃烧后的脱硫方法。煤炭燃烧后的脱硫可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烟气脱硫。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完善,脱硫效率高,但容易腐蚀设备,使投入增加;干法脱硫效率较低,推广价值不高;半干法兼有干法和湿法的优点,可提高脱硫效率,因此可大力推广和应用。同时,为实现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目标,要加快国产脱硫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加快有关示范工程的建设。要加快对国外成熟的先进治理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工作,逐步实现烟气脱硫的国产化。在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不仅要重点向“二控区”倾斜,而且也要关注生态脆弱地区。此外,要加快煤炭燃烧前和燃烧中的脱硫技术的研究,在煤炭开发过程中逐级降低硫的含量,进而降低大气中的酸排放总量。

4 结语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篇3

关键词:酸雨;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X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44-2

0引言

酸雨就是雨水呈酸性,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酸雨会对环境和农业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酸雨是一种超越国境的污染物,它可以随同大气转移到1000km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科学家在人们通常认为地球上最洁净的北极圈内冰雪层中,也检测出浓度相当高的酸雨物质。因此,酸雨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局部环境问题,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受到全世界人们的普遍关注。而我国已成为东亚地区降水酸度最强、面积最大的酸雨区,且呈发展态势。已形成华东、西南、华南、华中4大酸雨区,重庆地区为西南酸雨区所覆盖。其酸雨问题一直受到重视。这里就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作以介绍,以便人们对其了解,从而使大家积极投入到酸雨的防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中。

1酸雨的形成原因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2酸雨的危害

硫和氮是營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矿物质,供植物吸收。如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当土壤中的铝被酸雨“解放”出来,成为可溶态的铝时,就会危害植物的根毛,影响养分的吸收。酸化的土壤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生物群落发生混乱和变化,从而危害农作物和其他作物的生长。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并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酸雨对作物蔬菜的可见伤害症状是,植株叶片上出现褪绿色的黄白色小圆点,不同作物蔬菜的可见伤害阈值不同,黄瓜、蚕豆的可见伤害阈值为pH值4.5,蕃茄为pH值3.5,油菜为pH值3.0,小麦为pH值2.5,水稻、大麦、萝卜、菸叶的可见伤害症状不明显。酸雨对不同作物生长影响是有差异的。水稻对酸雨的忍受性强,pH值≥2.5的酸雨仍不影响其生长;酸雨(pH值≤4.5,下同)使小麦、大麦的单株分蘖数有所减少;油菜花期对酸雨比较敏感,酸雨使萝卜、菸叶的叶片数和叶绿素含量减少;pH值<4.5的酸雨能降低蕃茄对病害(叶霉病、病毒病)的抵御能力。水稻不受pH值≥2.5的酸雨影响,酸雨使大麦产量、比对照分别减少16.4%(pH值2.5)、0.3%(pH值3.5)、7.9%(pH值4.5)。酸雨对小麦产量有轻微影响,pH值≤4.5的酸雨使盆栽油菜减产明显,酸雨使菸叶产量微有降低,pH值2.5、3.5和4.5的酸雨使蕃茄果实产量明显减少,酸雨使蕃茄果实还原糖含量降低,酸雨对萝卜产量没有影响,但能使萝卜还原糖含量减少,酸雨对黄瓜、蚕豆产量无影响。

酸雨对农作物产生直接作用,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些影响一方面是由于酸雨和大气中的SO2对农作物产生直接作用而引起的,包括对植物叶片的损伤、生长发育的阻滞和产量降低等;更多的则是酸雨严重发生后,改变了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间接地影响农作物。比如酸雨导致土壤酸化,降低土壤肥力和生产能力;在酸性环境下,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加重等等。从而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研究成果显示,酸雨对我国农作物、森林影响巨大,1997年江苏、浙江等7省因酸雨而造成约1.5亿亩农田减产,年经济损失达37亿元;森林受害面积128.1万公顷,年木材损失6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54亿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办法对酸雨造成的农业损失进行估算。有专家认为,在没有成熟资料时,可以参考下列数据进行估算:蔬菜减产15%,果树减产15%,蚕桑业减产5%,粮食在重度污染时减产15%、中度污染时减产10%、轻度污染时减产5%。

酸雨还会破坏森林,使森林生长缓慢,甚至凋谢。世界上有1/4的森林程度不同地受到酸雨的侵袭,每年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林木被毁坏。酸雨对湖泊的危害也是很严重的,由于降落地表的酸雨在径流过程中得不到地表物质的中和,湖水的酸度增加很快。在加拿大,酸雨毁灭了1.4万多个湖泊,另有4000多个湖泊也濒临“死亡”;欧洲有数千个美丽的湖泊毫无生气,听不到蛙鸣,见不到鱼跃;酸雨给美国北部许多湖泊、河流和池塘带来了一种奇怪的结晶,这种可怕的结晶杀死了所有的鱼类和其他微小生物,迫使那里靠捕鱼为生的渔民不得不含泪弃舟登岸,另谋生路。

酸雨对人体健康能产生一定的危害。作为水源的湖泊和地下水酸化后,由于金属的溶出,对饮用者会产生危害。很多国家由于酸雨的影响,地下水中的铅、铜、锌、镉的浓度已上升到正常值的10-100倍。含酸的空气使多种呼吸道疾病增加,巴西的库巴坦市,由于酸雨的毒害,有20%的居民患有气喘病、支气管炎或鼻炎,其中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竞高达38%。1980年,美国和加拿大有5万多人因受酸雨影响而死亡,酸雨特别是在形成硫酸雾的情况下,其微粒侵入人体肺部,可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

酸雨的腐蚀力很强,大大加速了建筑物、金属、纺织品、皮革、纸张、油漆、橡胶等物质的腐蚀速度。美国每年因酸雨造成的损失达250亿美元。酸雨还是摧残文物古迹的元凶,使人类几千年来创造的艺术瑰宝黯然失色。降落到建筑物表面的酸雨跟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硫酸钙,被雨水冲刷掉。这种过程可以进行到很深的部位,造成建筑物石料的成层剥落。在地中海沿岸的历史名城雅典,保存着许多古希腊时代遗留下来的金属和石雕像,近10多年来已被慢慢腐蚀。英国伦敦英王查理一世的塑像、德国慕尼黑的古画廊、科伦大教堂,已被腐蚀得面目全非。我国柳州的柳江铁桥,由于酸雨影响,1年就需防腐一次,而在没有酸雨的60年代,3 4年才作一次防腐处理。

3防止酸雨污染的对策措施

酸雨对农业、森林和渔业以及对公共设施和人体的危害日益为人们所重视,防止酸雨污染的首要任务是遏止S02排放所

造成的污染,但是对S02排放污染的治理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且S02在空气中具有流动性,靠一地一时的治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在做好sO,综合治理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农业生产管理,以适应环境恶化。防止酸雨的主要途径:

3.1控制SO2和NOx排放

大气中的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SO2和NOx的排放量,是防止酸雨的首要环节。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完善环境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工厂不要任意排放废气,控制区域SO2排放总量。

(2)调整能源战略,一方面节约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耗量,以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尽快地利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

(3)改善交通环境,控制汽车尾气。搭乘大众交通工具(地铁、公交车)、多骑自行车、少骑摩托车或开私家车。

(4)扩大绿化面积,加强植树栽花,净化空气,减少空气中的SO2和NOx

3.2改进生产管理措施

通过生产措施的改进,可以暫时缓解酸雨对农业的影响。一是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在酸化地区酌情施用生石灰等措施提高土壤缓冲能力,缓解土壤酸化过程,在已经酸化的土壤和湖河及养殖池塘中也可以采用投入生石灰的办法进行中和恢复,并建立pH缓冲系统。二是调整种植业结构,酸雨比较严重的地方,安排种植对酸雨不太敏感的作物和林木,如桧柏、柑橘、山茶、橙、侧柏等:在对酸雨敏感的作物和林木中间种植抗酸雨树种,如桑树、银杉、金橘、樟树等树种,可以减轻酸雨的危害,因为这些植物有很强的吸酸能力,1m2的银杉可以吸收60公斤的SO2。三是推广大棚栽培方式,通过塑料薄膜的隔离,减轻酸雨对植物的直接危害。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业务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2]樊后保.世界酸雨研究概况[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4):253-265

[3]王文兴.中国酸雨成因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4,14(5):323-329

[4]王文兴,丁国安.中国降水酸度和离子浓度的时空分布[J].环境科学研究,1997,10(2):1-7

[5]廖正军,唐亮.重庆市酸雨成因及控制对策[J].环境保护科学,2000,26(4):1-5

[6]冯宗炜,小仓纪雄.重庆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控制对策.中日酸雨合作研究总结[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8,6(5):2-9

酸雨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篇4

一、前言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自此反应了人们对环保意识越来越重视。但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环境问题,却忽视了对人们危害日渐明显的“隐形杀手”电磁辐射污染的重视。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二、电磁辐射污染的种类

电磁辐射污染源来自俩方面,一类是来自天然的电磁辐射:如果自然界中雷电、火花放电等都会引起电磁辐射,这些辐射对于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强烈的,但不是普遍存在,反而是对通讯和仪器设备的干扰十分明显。还有一类是人为的电磁辐射,主要包括各种电磁辐射系统、广播电台发射台、导航系统、电视发射源和微波接受站等。人为的电磁辐射随着人们对这些设备的频繁使用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三、电磁辐射的危害

在我们生活当中这些电磁辐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比如通讯、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的辐射污染,交通系统电磁设备的电磁辐射污染,电力系统的电磁辐射污染。像现在,移动电话的使用已经是特别普遍,不管是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几乎都是人手一部。随着移动电话用户的增加,手机电话所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危害这一问题越来越暴露了。长期使用手机的人,会有疲惫、头痛等现象,甚至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手机辐射除了破坏人类的身体健康外对医疗设备、飞机正常飞行等也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还有,电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电脑使用频率高的人的更能明显的看到自己因为接收电脑辐射而产生的身体上的变化,电脑辐射容易使眼睛疲劳、视力降低、头痛,甚至对妊娠和胎儿的有着很明显的危害。在生活中,像我们经常使用的电磁炉、微波炉、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磁也都存在着电磁辐射,同样也在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四、如何预防辐射

在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去预防辐射对我们的危害,尽量做到把危害减到最低限度,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以下是我咨询了相关专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寂寥,提出的几方面的建议:

1)加强宣传电磁污染的危害,引起人们的重视。

必要时采用一些方法,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指定的空间和范围,可以采用屏蔽室、屏蔽衣、屏蔽头盔和屏蔽眼睛、屏蔽罩等防护措施。

2)在生活中,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3)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对电器的操作使用。当电器不用时,应该把电源关掉。

4)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性。

5)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的紊乱。

钨极氩弧焊危害及安全防范措施 篇5

氩弧焊影响人体的有害因素有三方面:

(1)放射性 钍钨极中的钍是放射性元素,但钨极氩弧焊时钍钨极的放射剂量很小,在允许范围之内,危害不大。如果放射性气体或微粒进入人体做为内放射源,则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2)高频电磁场 采用高频引弧时,产生的高频电磁场强度在60~110V/m之间,超过参考卫生标准(20V/m)数倍。但由于时间很短,对人体影响不大。如果频繁起弧,或者把高频振荡器做为稳弧装置在焊接过程中持续使用,则高频电磁场可成为有害因素之一。

(3)有害气体——臭氧和氮氧化物 氩弧焊时,弧柱温度高。紫外线辐射强度远大于一般电弧焊,因此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臭氧和氧氮化物;尤其臭氧其浓度远远超出参考卫生标准。如不采取有效通风措施,这些气体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是氩弧焊最主要的有害因素。

二、安全防护措施

(1)通风措施 氩弧焊工作现场要有良好的通风装置,以排出有害气体及烟尘。除厂房通风外,可在焊接工作量大,焊机集中的地方,安装几台轴流风机向外排风。

此外,还可采用局部通风的措施将电弧周围的有害气体抽走,例如采用明弧排烟罩、排烟焊枪、轻便小风机等。

(2)防护射线措施 尽可能采用放射剂量极低的铈钨极。钍钨极和铈钨极加工时,应采用密封式或抽风式砂轮磨削,操作者应配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加工后要洗净手脸。钍钨极和铈钨极应放在铝盒内保存。

(3)防护高频的措施

为了防备和削弱高频电磁场的影响,采取的措施有:1)工件良好接地,焊枪电缆和地线要用金属编织线屏蔽;2)适当降低频率;3)尽量不要使用高频振荡器做为稳弧装置,减小高频电作用时间。

(4)其它个人防护措施

艾滋病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 篇6

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以上就是从个人,儿童,家庭,社会四个方面来讲解艾滋病的危害之大,大家不仅要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同时还应该全面了解其有关常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同时一旦身体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努力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才是关键。

返回目录>>>

●  艾滋病预防措施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所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5-时间才发展成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2-3年内死亡。

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呆咬等途径途径传播。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2、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热线进行咨询。

4、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5、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器具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6、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疼情和帮助。家庭和社会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危险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维护社会安定。

7、传染源的管理: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HIV抗体,医疗卫生部门发现感染者应及时上报,并应对感染者进行HIV相关知识的普及,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应进行消毒。

8、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取缔娼妓。严格筛选供血人员,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严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共用针具注射毒品。不共用牙具或剃须刀。不到非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

9、保护易感人群:提倡婚前、孕前体检。对HIV阳性的孕妇应进行母婴阻断。包括产科干预(终止妊娠,剖宫产)+抗病毒药物+人工喂养。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操作程序,避免职业暴露。出现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粘膜进行冲洗;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包扎。然后立即请感染科专业医生进行危险度评估,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如需用药,应尽可能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还需进行职业暴露后的咨询与监测。

返回目录>>>

●  个人怎么预防艾滋病

1、现在的人不管男女都喜欢打耳洞纹身,在选择这样的场所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能保证卫生,使用的器具要保证消毒的,因为打耳洞,纹身会直接就出血液,器具不卫生不消毒会很容易感染艾滋病毒。

2、不要到一些涉足色情的场所及一些如网吧,酒吧等人口密集的娱乐场所,以免被人欺骗或者是扎针感染艾滋病毒。

3、不共用私人物品、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4、树立正确的性道德、性观念,在与他人交往中自尊、自爱,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正确使用安全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艾滋病;

5、如不慎有过不安全的血液、性接触,可及时向各级疾控中心寻求帮助。

酸雨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篇7

一、渔业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在养殖鱼类实践中,许多基层鱼医反映,为鱼类治病的药物,现在有很多中成药,但从治疗效果上来说,还是西药快,所以抗生素就用得多,特别是部分中小规模的养殖户用药更不规范。我国水产养殖业部分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还比较低,不懂得合理防疫、科学用药的方法,凭经验饲养、凭感觉用药问题也很突出。随着鱼类疾病复杂化,诊断难度加大,滥用药率更高。再加上部分养殖户不能严格执行休药期,更易造成水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另外,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也是抗生素残留的“罪魁祸首”。因鱼类长时间低剂量摄入抗生素,可以削弱胃肠内有害微生物,抑制、杀死致病菌,增强抗病能力,同时可以刺激鱼类脑下垂体分泌激素,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从而加快增重速率,一些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饲料中往往会添喂抗生素,进而增加了水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安全隐患,这样一来,不仅威胁人类健康,也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品抗生素残留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生抗药性。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可降低养殖成本,但若是为了达到预防和促进生长目的,对养殖动物长期使用低于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将会加速耐药细菌出现。耐药菌在养殖动物中出现并传播,将使大规模养殖动物成为庞大的耐药基因储藏库。这会使养殖动物的疾病抵抗力越来越差,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形成恶性循环。

2. 影响食用安全。有关专家指出,一些抗生素蓄积在鱼体组织中,这些残留药物可通过水产品直接蓄积于人体或通过环境释放蓄积到其他植物中,并最终以各种途径汇集于人体,导致人体慢性毒性和体内正常菌群的耐药性变化。人体经常摄入低剂量的抗生素残留物,会逐渐在体内蓄积而导致各种器官发生病变。

3. 引起疾病感染。有关专家介绍,抗生素在作用于病原菌的同时,也会杀灭机体内有益微生物,若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机体菌群失调,微生态平衡破坏,潜在体内的有害菌则趁机大量繁殖,而引起内源性感染;抗生素的使用使体内一些敏感菌灭亡,造成在体内一些微生物附着点上形成大量空位,为外界耐药菌趁虚而入提供机会,从而导致外源性感染;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水产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还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起各种消化道疾病。

4. 降低免疫力。在水产饲料中使用抗生素添加剂,在起到促生长作用的同时,也会造成免疫抑制,使鱼类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发病。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中,各种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不无关系。

二、渔业抗生素残留的防范措施

1. 源头治理,依规依法使用抗生素。减少、限制水产品抗生素的残留,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保持水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多数基层渔业部门干部反映,减少水产品抗生素残留,首先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减少把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鱼类生长。鉴于“有抗食品”(有抗生素食品)的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慎用抗生素联盟,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我国也应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定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范围、对象、用量、期限、用法,以及休药期等,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和未经国家批准的药物;限制或禁止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对违反抗生素类药物使用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2. 科学监控,严格控制抗生素残留。尽管我国针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在生产、销售环节还没有做到严格的监控和限制,仍难以完全限制“有抗水產品”(有抗生素水产品)上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尚未建立完善的限制抗生素药残的门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抗生素类药物残留监控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对用于鱼类的抗生素类药物、饲料、添加剂,食品安全部门应统一监测、控制,以切断残留源头,消除危害。同时,水产品经营企业应严格按照GMP、 HACCP等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良好的水产品原料供应基地,控制好每个生产环节,把好质量关,以提供健康卫生安全的水产品。

3. 规范使用,减轻抗生素残留危害。减少抗生素残留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休药期就是最后停止给药日至水产品作为食品上市出售的最短时间。对于允许使用的抗生素和饲料药物添加剂必须严格执行休药期,在休药期和间隔期内的食用水产品不准上市。但是,目前由于没有有效的检测和监管,这些制度难以有效落实,因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

4. 严格检测,限制药残超标水产品进入市场。要建立水产品抗生素类药物残留的常规检测制度,凡是抗生素类药物残留超过最高限量的水产品都属于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水产品在上市前应对抗生素类药物残留作常规检测。食品卫生检验和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以及兽药管理部门,应加快建立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制度,并以法规形式规定将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列为日常工作。在加工、销售环节应设立准入门槛,限制抗生素残留超标的水产品进入市场。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但对这些鱼药残留检测的标准方法还未完全建立,检测也缺乏快速筛选和确认的方法,国产快速筛选鱼药残留试剂盒的产品仍很少,从而制约了鱼药残留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因此,应在鱼药残留监测方法的研究等方面加大投入,以满足目前的检测需要。

5. 宣传引导,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宣传,使整个社会充分认识到水产品中抗生素类药物残留的危害性。水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技术的相关培训,推广规范处方用药制度;还应加快抗生素类药物安全信息网络建设,认真分析整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向社会公布有关抗生素类药物残留方面的安全信息,使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接受更广泛的社会监督。

6. 科技创新,大力推广绿色健康鱼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鱼药生产企业应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尽快研制出能够在功效上可以替代而且对人和动物健康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环保药物,并以高效低残留新制剂替代残留量大、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以减轻药物残留的危害。还要大力开发更多的绿色、安全的水产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确保养殖者利益;重视中草药、微生态制剂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药物或药物添加剂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其中中草药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残留少等诸多优点,且来源广、成本低,在目前全面提倡健康养殖的新形势下,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和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鱼病防治方面,更应大力推广。

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 篇8

(1)立即切断电源。可以采用关闭电源开关,用干燥木棍挑开电线或拉下电闸。救护人员注意穿上胶底鞋或站在干燥木板上,想方设法使伤员脱离电源。高压线需移开10米方能接近伤员。

(2)脱离电源后立即检查伤员,发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直到医生到达;首先,要尽快把他仰面放平进行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时,抢救人员骑跪在触电人员身体上部(注意不要压在其身上),双手按在触电人员胸部上下反复按压,按压的速度每分钟30-40次,或按这样的速度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直至触电人员有心跳,有呼吸为止。心脏按摩,抢救人员双手按在触电人员的左胸心脏部位有节奏的按压,每分钟60-70次,直到有心跳为止。

(3)对已恢复心跳的伤员,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以防心室颤动再次发生而导致心脏停跳。应该等医生到达或等伤员完全清醒后再搬动。

触电应以预防为主,严格按操作规程用电,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1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进行部分停电检修或新设备安装时,工作许可人应在工作地点四周设置网状围栏,将停电设备与带电设备隔开。围栏上每侧应至少悬挂一个面向工作人员的“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防止走错工作地点,误登带电设备。

1.2工作票签发人必须熟悉设备情况。工作地点邻近若有带电设备,必须在工作票上填写清楚,并对工作负责人交待清楚,提出具体的安全措施要求。

1.3在办理工作许可手续之前,任何工作人员不准进入工作现场,不得进入遮栏内或触及设备。在办理许可手续后,工作负责人必须始终在现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当工作地点分散,监护有困难时,要增设专责监护人,及时制止违章作业行为。

1.4工作班到工作现场后,应由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向工作人员宣讲工作票内容,使参加工作的每个成员都知道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停电范围、邻近带电部位、现场安全措施、注意事项、分工和责任后,方可开始工作。迟到人员开始工作前,工作负责人应重新详细交待以上各项内容。

1.5在电气设备上进行检修,工作人员在攀登设备构架前,首先应认真核对设备名称、编号、位置,检查现场安全措施无误后方可开始。因故离开工作现场返回工作地点时,必须重新核对设备名称、编号、位置,确认无误后方准继续工作,以防走错间隔,误入其他带电间隔。

1.6在带电杆塔上做刷油漆、除鸟窝、除风筝、紧杆塔螺丝、检查架空地线、查看金具、检查瓷瓶等工作,必须填用工作票。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及其所携带的工具、材料等与带电导线最小距离应不小于《安规》中所规定的安全距离。不能通过作业人员低头、弯腰、蹲姿、坐姿等方式来满足安全距离。如工作需要又不能保证安全距离时,应按带电作业进行,工作人员应具备带电作业

资格。当地电位带电作业时的安全距离还不能保证时,应将带电设备停电,验明无电压,装设接地线后,方可进行工作。

1.7油漆工、土建工等非电气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在线路杆塔和变电站、升压站构架上进行不停电工作时,必须填用第二种工作票,且工作范围严禁小于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其具体要求应详细填入工作票内,发电厂、变电站、线路工区应指派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员在现场进行监护,并明确工作票由监护人收执。工作前,监护人应向工作班全体人员详细交待现场安全措施、带电部位和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8严禁在带电的10~35kV线路杆塔横担上和一侧停电、一侧带电的隔离刀闸上进行油漆、防腐等工作,以防在工作过程中不能确定安全距离而触电。

1.9当与电气设备的安全距离不符合《安规》要求时,必须装设遮拦或网门并锁好,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禁移动、拆除、跨越遮栏。

1.10在电气设备上进行高压试验,应在试验现场装设遮栏,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并派人看守。非试验人员不得靠近,试验人员也应离开被试设备。加压过程中应集中精力,不得触及试验的高压引线。试验时不得进行其它检修、维护等工作。当被试设备两端不在同一地点时,两端都要派人看守。

1.11对由于高压试验而拆开的设备引线,必须用结实的绳子绑牢,防止引线摇晃触及邻近带电设备而造成触电。

1.12在发电厂厂用电室和变电站高压室内进行停电清扫母线工作时,应先将备用电源、联络线电源、多回路电源等一侧带电的或有可能来电的间隔停电。如特殊情况不能停电,则必须将一侧带电的间隔上锁并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标示牌,将停电的母线三相短路接地后方允许工作。

1.13在电

气设备上进行的工作,必须按工作票上所列工作项目进行。严禁在工作中擅自扩大工作任务,超范围工作。如确实需要利用停电机会一并处理设备缺陷,增加工作项目和内容,必须由工作负责人征得工作许可人同意,并在工作票上填写新增工作任务后,方准进行新增项目的工作。若工作需要变更或增设安全措施,则必须将原工作票作废,填用新的工作票,并重新履行工作许可手续。

1.14工作人员工作完毕撤离工作现场后,如又发现问题需要处理时,必须请示工作负责人。当工作负责人尚未向工作许可人办理工作终结手续,安全措施尚未变动,尚未到计划完工时间时,经工作负责人同意后可进行处理。如已办终结手续,应重新办理工作许可后方可进行。

1.15严禁采用口头打招呼或口头转告等方式代替工作票及其工作许可手续。

1.16变电值班人员必须在检修人员全部撤离工作现场,办理工作结束手续后,方能向调度值班员汇报,申请拆除接地线。地线拆除后,检修人员、运行人员不得再接触电气设备进行工作,以防突然来电,造成伤亡事故。

1.17变电运行人员在电气设备停电后进行清扫等维护工作时,必须填用《变电站运行人员参与设备维护工作单》,并确认设备已停电,做好防止高处坠落的安全措施,至少有2人一起工作,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18在变电站及发电厂的户外开关站、户内高压室、厂用电室等高压带电场所进行部分停电的工作,需使用移动式梯子时,不应使用金属材料(如铝合金)制成的梯子,宜使用木质或绝缘性能好的梯子。

1.19在电容器组上或进入其围栏内工作前,必须先断开电容器电源,验明确无电压,将电容器逐个多次放电后接地,方可开始工作。

1.20在与运行的架空线路有较长路段平行敷设的停电架空线路上进行检修

工作时,必须先在工作地段加装接地线后,方可工作。挂接地线时,应先接接地端,后接导体端。以防感应电压伤害。

1.21在平行线路或同杆架设多回路线中部分线路停电的工作,登杆前应认真核对线路名称、杆塔编号、标志、色标,发给工作人员相对应线路的识别标记,明确哪一条线路是停电线路,验明线路确无电压,挂上接地线后方可登杆塔工作。

1.22攀登杆塔和在杆塔上作业时,每基杆塔都应设专人进行全过程监护。对有触电危险或施工复杂、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还应设专责监护人,专责监护人不得兼任其他工作。

1.23各供电企业应制订双电源管理制度。双电源用户必须要装设双投开关或双投刀闸。所有低压用户,均应视为反送电的电源,工作前必须采取防止反送电的安全措施。

1.24在配电变压器台架上进行检修工作,必须先拉开低压侧刀闸,后拉开高压隔离刀闸或跌落式保险,然后在停电的高压引线上和配变低压侧刀闸的线路侧三相短路接地。防止用户乱接线或使用没有双投刀闸闭锁上网的小型自备发电机从低压侧反送电,危及配网作业人身安全。

1.25配电线路分支线停电检修,由工作负责人到现场组织工作班人员进行的倒闸操作(如停送电、验电、装拆接地线及挂标示牌等),必须填写操作票,并在监护人监护下进行。操作跌落式开关及刀闸时,必须使用试验合格的绝缘杆并戴绝缘手套,严禁用手直接摘、挂跌落式开关的绝缘管。

1.26在电力线路上进行检修工作时,必须先将检修线路停电,经验明确无电压,在工作地段两端及有可能倒送电到停电线路的分支线上挂接地线。

1.27配电线路施工,必须考虑其上方交叉线路是否需要停电。应把动态的导线大幅弹起考虑在内,不能只作静态的测量。如果动态不可靠,则必须将上方线路停电,以

防发生群伤亡事故。

1.28配电线路施工,必须防止与其下方交*的380/220V线路作拉锯式磨刮后,配电线路带电而导致群伤亡事故。

1.29基建施工中需要运行线路停电,必须由运行线路的管理部门负责向调度办理停电、工作间断、恢复送电等手续。运行线路管理部门必须到现场核实情况后,向调度申请或报告,以防工作人员触电。

1.30农网改造工程竣工后,必须认真检查旧线路是否已经拆离,防止新旧线路混接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1.31锯电缆前,必须先核对电缆的名称、编号、位置是否相符,确证与电缆图纸相一致,并证实电缆确无电压,用接地的带木柄的铁钎钉入电缆芯后方可工作。打铁钎时,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1.32在带电设备周围严禁使用钢卷尺、皮卷尺、线尺对导电体进行测量工作。

1.33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场所,如生产现场的检修电源、绝缘等级为Ⅰ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电源等,应安装漏电保安器。

1.34手持式或移动式电动工具的临时电源,应使用装设有漏电保安器的放线盘。手持式或移动式电动工具的绝缘,宜采用等级为Ⅱ类的双重绝缘。

1.35生产现场各种用电设备和电动工具、机械,特别是检修现场临时使用的砂轮机、电钻、电风扇等,其电机或金属外壳、金属底座必须有可靠的接地。

1.36采用接零保护的单相220V电气设备,应设单独的保护零线,不允许利用设备自身的工作零线兼作接零保护。

1.37380/220V动力、照明配电箱中提供给设备保护接地用的连接点必须可靠接地,禁止处于无接地的悬浮状态,以防引发人身触电事故。

1.38生产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其高、低压侧接线柱必须装设护罩,以防误触碰。不停电更换焊条,必须戴焊工手套进行。

1.39在潮湿或水面上等恶劣

环境下进行电焊时,焊工必须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或穿橡胶绝缘鞋,采取防止触电措施后方可开始工作。

2防止高处坠落措施

2.1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戴安全帽,并要扎紧系好下颚带。没有下颚带的安全帽不允许使用。

2.2上杆前应先检查登杆工具,如脚扣、升降板、安全带、梯子等是否牢固、可靠、完整,以防登高过程中下坠时失去保护。

2.3凡高处作业(2m及以上)须使用安全带并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后须检查扣环是否扣牢扣好。

2.4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当使用3m以上长绳时,应加装缓冲器。

2.5在杆塔或变电设备的构架等高处作业,必须使用带有后背绳的双保险安全带,安全带应系在电杆及牢固的构架上,防止安全带从杆顶脱出。在杆塔、构架上作业转移位置时,不得失去后背绳的保护。

2.6在变电站、升压站设备上进行检修、装设接地线、清扫等工作,上下构架应使用工作梯,并有人扶持。禁止依靠不受力、不牢固的瓷柱等设备作为梯子支持物,防止瓷柱断裂及梯倒伤人。

2.7脚扣、升降板、梯子等登高工具应按规定每半年试验一次,外表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并做好试验、检查记录。凡试验、检查不合格的登高工具,应立即报废,严禁留作备用或降低要求使用。

2.8安全带应作定期试验。外表检查每月一次。静负荷试验按2205N(225kg)拉力拉5min,每半年一次。试验后检查是否有变形、破裂等情况,并做好试验、检查记录。不合格的安全带应及时淘汰。安全带使用期限按《国标》规定为3至5年,发现异常应提前报废。

2.9高处作业应先搭建合格的脚手架或采取其他防止坠落措施。在脚手架工作面的外侧和斜道两边、斜道转弯处,应设置1.05m高的栏杆,其下部内侧加设0.18m高的防护板,以防坠物伤人。

2.10脚手

架踏板厚度不能小于5cm并满铺在脚手架上,不应有空隙和探头板,跳板中部应设有支持物,两头要绑扎。脚手架相互间连接要牢固,脚手架板跨度间应无接头。

2.11非专业工种人员不得搭拆脚手架。工作负责人应对所搭的脚手架进行检验合格并出具证明后,方准使用。

2.12检修工作负责人应每日检查所使用的脚手架和脚手板状况,如发现缺陷须立即修好。长期停用的脚手架,在恢复使用前应经检查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13脚手架应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传递绳应使用干燥的麻绳或尼龙绳,禁止使用金属线,以防触电和感电下坠。

2.14在高处上下层同时作业时,中间应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以防落物伤人。传递工具应使用工具袋。高处作业下方应设置围栏或遮栏,并悬挂警告牌,不准其他人员通行和逗留。

2.15生产场所的井、沟、坑、孔、洞,必须覆以与地面齐平的坚固盖板。施工中的预留孔和检修中需打开的孔洞,应加装可靠的临时盖板,未加盖板前必须设置临时围栏,悬挂标示牌等。临时打的孔洞,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原状。防止工作人员误踏孔洞,发生坠落事故。

2.16生产厂房内外工作场所的照明应充足。特别危险的地方、设备检修和临时施工区域尤应加强照明,以防碰撞摔跌。

2.17电梯安装过程中,电梯口应用坚实的竹、木或围栏与正常的通道相隔离,并悬挂警告牌,防止误打开电梯间大门,踏空坠落。

2.18生产厂房装设的电梯、起重设备使用前应经国家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并取得准用证。电梯、起重设备应制订安全使用规定和定期检验、维护、保养制度,并设专责人负责维护管理。

2.19在施工中安装平台时,应同时安装好防护栏杆。在固定平台安装梯子时,必须同时安装好防护栏杆。楼梯踏板应选用花纹

板。直钢梯高度超过3m时,应装设护笼,以防上下梯子时坠落。

2.20锅炉安装过程中,必须分层悬挂安全网,无法安装安全网处,必须拉设安全防护绳,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要特别做好设置安全设施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随着钢构架不断往上安装,必须同时完善每层梯子、平台、步道、栏杆等设施。

2.21进入锅炉内检查或检修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等,应首先查看上部受热面是否有掉焦可能,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开始工作。防止焦渣遇冷脱落下坠伤人。

上一篇:范本解聘合同下一篇:瓶盖小动物教学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