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2022-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1.1 固定资产购置不合理

固定资产购置随意性强, 固定资产的采购预算没有起到按预算采购的作用, 运用年度财政拨款和专项资金缺乏统筹计划, 固定资产闲置现象突出, 造成资源浪费。验收制度缺失, 往往出现购非所需, 且无法追溯责任。

1.2 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完整, 财务人员在核算购置设备时往往只把买价列为设备购置费, 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批量购进的资产入账时存在打捆入账的现象, 对改建、扩建的建筑物所发生的增值费用, 也是只记支出而不记入相应的固定资产账户中。融资租入、捐赠、调拨的固定资产不办理入账, 成为账外资产现象普遍。

1.3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善

单位内部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导致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责任不明确, 没有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 使固定资产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1.4 固定资产的使用不得当

内部使用上, 单位职工意识淡薄, 在使用过程中不爱惜公物, 保管不善, 丢失毁坏情况严重。外部使用上, 有不少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没有经过审批即自行处理, 严重违反财经纪律。

1.5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不规范

首先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不是很明确, 造成报废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有一定量的固定资产早已不能使用或者丢失, 但会计账上还有固定资产原值。其次由于现在的离任审计将固定资产价值增量指标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之一,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报废资产的及时性产生影响。第三有些单位固定资产处置未按规定程序审批, 自行处置后未下账, 造成账实不符。

1.6 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不健全

许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进行定期盘点, 清查制度流于形式, 往往是资产一入账就脱离了监管, 一经盘点, 很多单位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 且账实不符的原因也无据可查, 资产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 造成部分资产流失无法追究责任。

1.7 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

事业单位无盈利要求且接受外部审计压力较小, 无现值考核压力, 又未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 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有效查处违规违纪。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而财政部门在预算拨付后未能继续跟踪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情况, 导致原本最为有力的外部监督力量效果不明显。

2 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2.1 提高思想认识

事业单位要加强领导重视力度, 提高认识, 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 把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加强对全体职工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培训, 强化人人参与固定资产规范管理理念。要全面实施资产管理责任制, 明确有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 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 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体系, 以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弱化的问题。

2.2 强化财会人员的业务素养, 正确核算固定资产

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培养和业务培训, 还要注意增加资产管理知识培训, 使财会人员在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上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业务水平。

2.3 完善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本单位有关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保管、处置、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同时完善奖惩兑现、责任追究方面的制度, 通过加强日常监管, 落实管理责任, 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3.1 单位内部要明确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职责, 要形成内部牵制、内部制约的制衡机制。

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法规意识、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培养, 使其能够正确履行职责, 负责好本单位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处置、清查等日常管理。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强化责任意识, 把责任落实到人, 实行绩效考评, 做到有奖有罚, 奖惩分明。

2.3.2 合理购置固定资产。

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前,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 提出下一年度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 按资产配置标准测算经费额度纳入部门预算, 严格按照预算进行采购。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应实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部门将保存完整的采购的原始资料包括合同、验收单、发票等移交财务部门及时入账。

2.3.3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规范化。

要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应当制定固定资产目录, 对每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 按照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存放地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盘点等相关内容, 发生变更要及时修改固定资产卡片。要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使用人, 发生责任人变更的要做好移交手续, 修改卡片信息以明确责任, 资产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 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 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 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并建立备查账以备查验, 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 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对于长期闲置、低效运转的固定资产应向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在系统内进行调剂,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及时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 对本单位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集成, 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

2.3.4 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清理固定资产, 对于需要报废的资产由资产使用部门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报告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联合签署意见后报单位领导批阅后按规定程序报批。事业单位处置固定资产, 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 要按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3.5 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建立资产清查制度, 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 资产管理部门制定盘点程序, 牵头组织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进行实地盘点, 将资产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进行核对, 以查实账实、账账、账卡是否相符, 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将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会签的盘点表、抽查表等报告上报主管领导, 使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资产状况有一个清晰、正确地认识, 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追究责任, 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2.4 加强内外监督

事业单位要强化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 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将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 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加强外部监督, 要将主管部门和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形成全方位的监管机制。主管部门要做好本部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登记、统计汇总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组织实施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评价考核, 将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作为单位创优、单位负责人任期考核、职工薪酬分配的条件之一, 全面实行绩效考评。财政部门应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进行评价, 实行绩效管理, 建立和完善资产与预算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促进事业单位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 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逐步提高全社会的认识, 将社会化监督作为监管体系有益的补充和完善,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高。

总之,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摘要: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条件, 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但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在诸如使用、处置等方面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亟待加强, 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 侯俊, 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百家论剑, 2009, (5) .

[2] 唐翼锋, 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经济师, 2009, (4) .

[3] 董晓东, 杜海娥,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改革的思考,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 (12) .

[4] 刘永立,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 (3) , 109-145.

上一篇:关于油气田企业制度创新的思考下一篇: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党务管理工作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