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与开放教育资源的比较研究

摘要:近年来,开放教育资源以其独特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引发了一系列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文章首先对教育资源和开放教育资源的定义与类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总结各自的特点,得出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优势。

关键词: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资源特征比较研究

1 教育资源及其类型

《辞海》中资源的定义为:“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1《中国资源百科全书》的定义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资源的解释为:“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目前比较统一定义是:所谓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类需要、并可以为人类开发利用,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经由人类劳动而创造出财富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教育资源最早产生于教育经济学领域。“教育资源”一词在国内首先由韩宗礼于1982在《试论教育资源的效率》一文中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社会为进行各种教育所提供的财力、人力、物力条件”3。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的解释:教育资源亦称“教育经济条件”,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及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我国的教育研究领域中,对教育资源的界定基本都是以此作为基础的。

划分教育资源的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有多样的分类。根据CELTS-31的规定,教育资源可以分为9类:a媒体素材b题库c试卷素材d课件与网络课件e案例f文献资料g常见问题解答h资源目录索引i网络课程。

2 开放教育资源及其内容

“开放教育资源”一词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2年首次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提供的开放的教育资源,为非商业化目的的使用者讨论、使用和改编。

开放教育资源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组织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的解释:开放教育资源是教学、学习和研究资源,它存在于公共领域或是已经获得知识产权许可——允许其他人免费使用或再利用4。维基百科认为开放教育资源是免费、开放提供的教育材料和资源,可以被任何人使用,可以在一定许可下修改、改进和重新分配。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开放教育资源的修正性定义:免费、公开地提供给教师、学生和自学者的,可反复在教学、学习和研究中使用的数字化材料。

为进一步弄清楚开放教育资源的内涵,一般认为OER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内容:全部课程、课件、内容模型、学习对象、文献集和期刊。2、工具:支持学习内容开发、使用、再利用和传递的软件,包括内容搜索和组织的工具、内容和学习管理系统、内容开发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3、实施资源:促进材料公开发行的知识产权,为取得最佳实践以及将内容本地化的设计原则。

3 教育资源与开放教育资源的特征比较

3.1 教育资源的属性

(1) 稀缺性

人类对教育资源的需求量总是大于教育资源的供给量。无论哪一时期、哪一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教育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人们对教育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尤其对于优质教育资源,其稀缺性更为明显。

(2) 不均衡性

一般来说,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教育资源需求量更大,但明显发达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更多。而且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其教育资源总量也相差极大。

(3) 消耗性与可变性

教育资源的构成要素中有的具有消耗性,如物质的资源,因而教育资源必须不断进行更新和补充。教育资源又有可变性,如无形资源的思想和理念,都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4) 质量优劣不同

优质教育成果的取得,是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方面的资源集合而成的,教育参与者的能力和教学硬件条件都会影响到教育资源的优劣,造成大量教育资源的质量水平都不是统一的。

3.2 开放教育资源的特征

开放教育资源是整个教育资源系统的一部分,所以,教育资源的属性对于开放教育资源来说也是有一定适用性的。但开放教育资源本身又区别于教育资源,因此,它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1) 开放性

首先这种教育资源存在于公共领域;其次对于所有需要它的人,都是可获取的;再次大部分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再利用的。

(2) 广泛参与性

开放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可以是教育机构,也可以是个人,它增多了资源的来源途径,促进了人们的积极参与。

(3) 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开放教育资源不同于传统课堂中使用的教育资源,它广泛存在于网络中,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而是学习者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资源,所以它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4) 依托技术

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不仅仅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材料,还需要发挥硬件系统对教学的支持。

4 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潜力

自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运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浪潮。

开放教育资源鼓励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参与,鼓励每个人都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利于弥补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平衡的,开放教育资源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帮助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获取较多的资源;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有利于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时的传递到全球的每个角落;研究开放教育资源,加强对开放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使用,促进大家共同交流,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开放教育资源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而且其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这有利于完善自主学习服务体系,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的学习,有助于达到终身学习的目标;开放教育资源依托于共享平台,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这也使得对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更加的深入。

开放教育资源或称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连接的桥梁;学习者可以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真正处于一种自主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它将成为促进人们发展的强有力工具,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积极地作用;其推动知识的共享,促使教育体系走向不断的开放,对教育改革也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289.

[2] 石玉林.资源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韩宗礼.试论教育资源的效率[J].河北大学学报,1982(4).

[4]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reviewing initiatives and issues [J].Open Learning,2009(2).

作者:胡贝贝

第2篇:教育资源之教育理念的形成

【摘 要】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便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引发了一场非常深刻的教育改革实践,是对传统教育的根本性变革和超越。现代成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而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主体和重要部分,现代成人教育的发展和问题解决都应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指导。

【关键词】终身教育 成人教育 教育资源 教育质量

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理念。该理念一经提出便得到人们的响应和接受,成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引发了一场非常深刻的教育改革实践,是对传统教育的根本性变革和超越。

终身教育是指人在一生中接受的多种教育和训练的总和。首先,终身教育涵盖了教育的各种不同形式,如脱产的学校教育、半脱产的培训、脱产的远程教育和业余教育、函授教育等;其次,终身教育贯穿人们一生的各个时期,如婴幼儿期的学前教育,青少年期的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成年期的成人教育和老人教育等;第三,终身教育包括教育的各种范围,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培训等。和传统教育相比较,终身教育所注重的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人们的不断自我完善,同时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现代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主体和重要部分,在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的影响下,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有着冲破传统、谋求改革的使命,以便做到全民参与,让人们在成人教育中获得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和构建学习型社会。

一、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的现状

近来,我国成人教育发展蓬勃,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同时,成人教育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因教育观念偏差导致对成人教育不重视、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缺乏单独师资、忽视教学质量的问题;因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争抢生源导致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松散、教学质量低的问题;因未能区分普通学生和成人学生的区别导致的成人教育直接套用普通学生教学内容、管理模式的问题;因普通学校扩招和老龄化导致的总体生源减少、学生的区域分布和专业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成人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社会认可度低,成人学习积极性受打击的问题等等。自终身教育理念被提出后,现代成人教育深受影响,被终身教育所涵盖,成为终身教育的基础、主体和重要部分。

二、终身教育理念下对现代成人教育的思考

面对现代成人教育的问题、面对终身教育向成人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对成人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2.1 转变教育观念

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改变对成人教育的成见,正确看待并重视人们在一生中各个阶段的教育。社会中的个体都需要随着社會的进步而不断谋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就教育而言,不仅针对青少年阶段是重要的,对于成年的各个阶段同样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相比初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是人们自主参与的教育,是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为贴切实用的教育,是能影响成年人终身的教育。成人教育是能让人们形成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谋求进步、与时俱进的教育,为社会的长期发展提供充足人才储备。只有国家重视、社会认可,成人教育才能享有和初高等教育一样的地位,能够有充足的资源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人们才有就读成人教育的积极性。

2.2 整合、充实、共享教育资源

各个学校的成人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不仅要充实,还要将所有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为了适应成人时间不固定、地点不固定的特点,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成人教育的形式能更好地摆脱时空的限制,也为校外合作提供了便利。成人教育不应只局限于某间学校。利用现代科技便捷的通讯和数据实时更新,可实施跨校修学分、企事业单位实践学分互认,如:学生可以在规定年限内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学校进修同一专业的课程,只要考核通过便可以加算学分;学生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进行所学专业的相关实践,考核通过后同样可以加算学分,而修满学分即可申请毕业。此举措大大为成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便利,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各学校各企事业单位的强项优势选择进修课程,从而得到学习时间和学习形式的灵活运用,得到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各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教育资源都能得到共享和充分的利用。这些都为终身教育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3 取消入学限制,加大教育覆盖面

终身教育倡导社会人一生都要不断地学习。可以认为,成人不管是谁,都应该有机会享受各种教育资源,获得进修的机会。当社会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实、整合和共享,那么充足而利用率高的教育资源将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在成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学龄时就辍学工作,其知识基础薄弱且参差不齐。这些人往往容易因入学考试或报考条件被挡在学历进修的门外,失去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这十分不利于社会的总体发展和进步。因此,取消入学限制,加大成人教育覆盖面,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享受这些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和进修,获得终身教育。

2.4 重视成人教育质量,形成良性竞争

成人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获得认可,寻求发展。就成人而言,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都是能运用到当前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是实用的。这不仅要求成人教学的内容要符合当代的发展,而且要求成人教育的质量必须抓好。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过硬的教育质量把关,才能让进修的成人不仅获得学历,并且真正掌握需要用到的知识技能。只有如此,成人教育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重视成人教育质量,是在整合、充实和共享教育资源的举措下、在取消入学限制的举措下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成人教育质量严格要求,学校或企事业单位的强项优势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让其共享的教育资源和提供的教育教学服务获得社会和成人学生的认可,打破同一专业某门课程无论在哪里学习均无区别而成人学生一入校就成为学校私有学生的局面,使各学校、企事业单位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不断优化成人教育的教育资源并不断提升成人教育的教学服务质量。

以上为笔者就终身教育理念下对现代成人教育的几点思考。其中,转变教育观念是根本,重视成人教育质量是前提和基础,而整合、充实、共享教育资源,取消入学限制是提供终身教育理念下成人教育的有效举措。这些思考不尽完善,希望能对终身教育理念下成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乌仁嘎,赵春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W版),2016(2).

[2]常学洲,朱之红.论终身教育背景下的成人教育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

[3]李胜,李国斌.论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J]成人教育,2012(5).

作者:华伟

第3篇:高等教育开放教育资源指南

编者按:开放教育资源是各种公共媒介下的教育、学习、研究材料,人们可以不受限制地访问、利用、再利用、重复利用、再分配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于2011年、2015年联合研发并出版《高等教育开放教育资源指南》,概述了将开放教育资源融入高等教育领域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为高等教育各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应支持。

一、前言

(一)指南的目标

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RE)旨在让用于支持教育的材料能被免费访问、重复利用、修改和共享。本指南概述了将开放教育资源融入高等教育领域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鼓励决策者对开放教育资源的系统生产、改编和利用进行投资,并将其带入高等教育的主要领域,进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降低成本。

(二)指南的理念

1.高等教育所处的情境

在全球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系统在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的入学需求,高等教育面临巨大挑战。预测显示,截至2025年,全球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将在目前1.65亿的基础上增加9800万。然而,这种增长不太可能会伴随出现用于高等教育部门的人力、财力资源的同步增长。

为了更高效地服务学生、帮助其为毕业做好准备,很多高校将信息通信技术(ICT)运用到学校管理、行政、教育项目。然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硬件、软件的获得,以及网络连接仍然是个挑战。因此,应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材料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当前环境,以确保高质量的教育。

通过全球通信系统,ICT大大促进了信息的传输,使得信息爆炸和知识共享现象出现。专业领域非专业人士的参与正不断扩展着奖学金的受益范围,而动态知识创新、社交工具和过程正变得越来越广泛,以及被接纳。这为创建和共享广泛的教育资源提供了机会,从而满足学生更多样性的需求。信息的数字化,加上日益广泛的传播,使其对知识产权概念构成了严峻挑战。出版物的版权制度和商业模式正经受考验。

开放教育资源在线访问量的日益增长进一步促进了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加上社交网络和合作学习的进步,这些都为教学创新创造了机会。

2.开放许可和开放教育资源的出现

为了保护作者的权利,开放许可已经出现在那些内容(尤其是数字化内容)容易在不经许可的情况下被复制和共享的环境中。开放许可试图让复制和共享发生在结构化的法律框架内,这个法律框架相较那些自动保留所有权利地位的版权更灵活。开放许可允许对权限进行准确说明,同时开放传统版权的限制。开放教育资源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允许人们在使用、重复使用、改编学习材料的时候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同时保证作者的工作得到承认。

一些开放教育资源的拥护者表示,开放内容的关键好处是“免费”,这是将其简单化的看法。开放内容能够为人共享,而不需经许可、不需支付许可或其他访问费用。然而,一些重要的成本因素必须考虑进去。例如,高校或相关机构若想高效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就需对课程设计、教材研发和采购等进行系统投入。首先,需投入时间,用于研发课程和教材、寻找合适的开发教育资源、改编现有的开放教育资源、版权许可谈判(如果资源不被开放许可的话)等。其次,需投入相关费用,如ICT设施(主要用于创作和内容共享)采购和保养费、宽带费用等。

为了提升教与学的质量,教育机构正在进行相关投资。他们让同行分享相关资源,丰富学生的课程。使用并改编开放教育资源的机构会发现,这是教学资源设计和发展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

3.开放教育资源的变革潜力

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不断更新的ICT基础设施对高等教育机构在资源紧张的时代提出了艰巨的挑战。因此,有计划地、系统地为教育机构提供支援,变得越来越重要:

课程、学习材料的发展和完善;

持续的项目和课程设计;

学生互动论坛的组织;

高质量教学材料的发展;

不同环境下有效评估工具的设计;

与职场的联系。

开放教育资源对于上述方面的发展能够作出重大贡献。然而,开放教育资源不会自动促使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的产生,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际举措的推行。开放教育资源促使教育变革的潜力取决于:

通过同行评审提升学习材料的质量;

利用情境化、个性化和本地化的好处;

对开放性和质量改进的强调;

促进创新能力建设,以及将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作为学术人员专业发展的一部分;

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服务;

对机构人员和预算的部署进行优化;

为当地学生服务;

让学生参与开放教育资源的选择和改编,以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使用本地开发的材料,使其获得应有的承认。

开放教育资源的变革潜力还包括机构间、国家间共享和合作所带来的利益,以及在创建新的教育模式中所扮演的颠覆性角色。

(三)指南的范畴

鉴于开放教育资源对于改进高等教育系统的潜力,在与世界各地利益相关者进行广泛磋商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英联邦学习共同体(the Commonwealth of Learning,COL)开发了本指南,以为政府部门、高等教育机构、学术人员、学术群体,以及一些质量保证和认证机构提供支持。

二、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指南

(一)政府行动指南

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政府和高校的关系存在较大的国别差异。然而,在制定高等教育政策方面,政府通常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部门要确保他们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投资能够取得成效,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本报告中,各国政府秉承这样的宗旨:希望基于项目基金开发的教育资源能够对外开放以及被广泛地利用。尽管有些情况下不强制公开,但资源共享能够增加资源的可获取性,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和透明度。相应地,政府可以利用公开许可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资源的广泛利用,从而提升公共投资的回报率。

本报告为各国政府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发挥政策决策职能,支持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鼓励和支持开放教育资源对已有的学习资源进行改编,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支持全民参与决策的提议。以上这些有助于提高所有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公平。通过设立相关项目,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创新和重复利用提供支持,将会得到持续的鼓励。

第二,采用公开许可机制。建立一个合理的国家开放许可机制并将其纳入政策,是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和加速开放许可工作的有效途径。这个机制是高校科研和教学活动领域知识产权(IPR)及版权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这样一个机制也涵盖由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机构产出的教育资源的知识产权和版权问题。

第三,建立开放标准。与上述政策相呼应,建立适当的开放标准。建立开放标准的目的是保证高等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共享性。该标准适用范围不仅包括科研和教育领域的出版物,也可包括由政府以及其支持的教育资源开发机构出版的教育资源。

第四,致力于提高重要问题意识。具体实践包括对好的实践案例的发掘、分享,以推进实施。政府要帮助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了解知识产权相关的问题,以及知识产权正如何受到快速发展的数字化和信息资源在线共享的挑战和改造。

第五,推进国家ICT和网络连接的发展。鉴于ICT在访问和共享在线资源的重要地位,该项支持将确保为高等教育系统提供持续的网络连接和师生对于ICT的获得。

第六,支持优质学习材料的可持续开发和共享。支持高等教育机构独立或者合作研发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推动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政府应该在各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如促使各地为发展开放教育资源库和索引目录而努力,建立开放教育资源质量促进机制等。没有任何一种策略能适用于所有情境,相互协调才有可能产生最好的结果。

(二)高等教育机构行动指南

高等教育机构在促使教师创建有效教学环境、自身专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材料的筛选和开发是该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在鼓励教师创建开放教育资源的同时,应引导其运用其他开放教育资源。

与传统的讲义相比,精心设计的学习材料使学生有更高的参与度。将这样的学习资源应用于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谈论、创造、实践运用、探究等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深层次学习活动。

一般情况下,在开发课程和学习资源时,教师通常会选用可获得的素材。而逐渐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库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且为新的教育资源在免除版权和抄袭纠纷的情况下得以被采纳和应用提供了机会,使其更加适合当地文化环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践证明,高校在线推出精品课程的做法,不仅能够吸引新学员、提高其知名度,而且能推进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水平提升。此外,高校在传播其科研成果的同时,能吸纳更多的科研基金。当然,高校必须声明开放教育资源的原创性以及考虑出让这些教育资源所带来的收益。

本报告给高校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制定开放教育资源整合策略。应综合考虑开放教育资源整合策略中涉及的各个要素,将所有要素融合到一系列的活动中。

第二,设立奖励机制,支持对开发、获取、改编优质学习材料的投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机制进行考察:鼓励对现有的开放教育资源的甄选和应用,必要时开发新的学习材料;在许可范围内,促进教材的出版;促进对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重复使用以及加工和重组情况的研究;在开放许可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发表他们的科研成果(在导师指导下以及符合所在单位的要求);建立开放教育资源的公众监督机制;促进校内和校际之间的合作开发;激励在学习材料开发、获取以及应用工作中作出贡献的成员;规范参与人员的职责,确保他们的努力符合课程以及学习材料的要求。

第三,在内部质量审核过程中充分认识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在出版之前建立严格的质量审核制度并执行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建立灵活的版权政策。这些政策能够为教师引用受产权或其他许可保护的作品提供便利。作为更宽泛的制度进程的一部分,这些政策将确保可行的知识产权、版权和隐私条款都具有法律效力,并且在法律合同和雇佣条件中得到精确体现。

第五,加强制度上的支持和教师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全面培养教师高效运用开放教育资源所需的一系列能力。所有的活动要围绕鼓励在组织内部开展开放教育实践活动的共同愿景而展开,这些愿景与学校的愿景、使命是一致的。

第六,确保师生都能获取ICT。努力确保师生都能获取ICT基础设施、软件、网络连接,以及开发和改编各类教育材料。对他们免费开放各种具有优化功能的应用软件,比如网页内容编辑工具、素材管理系统、各种模板和工具箱。使用这些应用软件对他们的工作成果进行管理,创建一个资源库。当然,这个资源库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对教学人员和学生开放)。在资源创建和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对资源共享和剽窃两者的不同会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给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支持,以便他们更好地使用这些系统。

第七,创建开放教育资源的存储和获取机制,并付诸实践。开放教育资源存储和获取机制的创建涉及到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存储、管理以及分享。因此,我们可以说,科研是建立在学院知识的不断积累之上的。对高校而言,与新兴的基于开放标准的全球开放教育资源库合作,无疑是创建开放教育资源的存储和获取机制的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第八,定期审查开放教育资源实践。定期的审查有助于高校明确其政策和实践的价值。审查内容包括:开放教育资源使用的程度;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对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以及对适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优质学习材料的开发成本的影响等。此外,还可以将好的实践案例刊登在营销书籍和科研出版物上加以推广。

(三)教学人员行动指南

教学人员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生在教师的统筹安排下,展开一系列学习活动。教师面临诸多挑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设计,以及选择、改编甚至开发教学材料和评价工具工作;获取优质教学材料相关的权限;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并正确对待性别差异;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转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网上获取学习材料,进行线上合作,以及发表自己的见解;广泛并且不断增长的知识基础的需要;不断更新信息素养的需要;培养目标的提高以及不断的扩招等。

无论是项目团队还是教师个人,一项重要的职责是保证教材的质量。不管是给学生指定核心教材,还是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及要求他们观看相关的视频,甚至使用他人的教学计划等,教师在教学材料的使用上都有最终的甄选的职责。教师有权利和义务对教学材料的属性(如开放性、形式等)作出选择。从这个角度讲,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行为——教师选用何种资源,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进行改编,以及如何把这些资源整合到各种教学活动中。有效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可以解决以上诸多挑战。

本报告为高校教学人员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培养评价开放教育资源的能力。浏览门户网站或者其他储存空间上已有的开放教育资源,从而增加对开放教育资源的了解和认知,以及分析各种资源分别适合于哪些类型的教学,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教师可以以已有的开放教育资源为参照,反思自身以及他人的课程教学。这样的探索和同行评价能够提高他们分享、改编资源,进而缩小已有开放教育资源中课程差距的信心,为全球知识的增长作出贡献。

第二,出版开放教育资源。对于有些教师来说,可以自发地组成合作小组,共同研发教辅材料,如课程大纲、教学手册、教材解析、课程评价工具和说明书等。久而久之,教师们可以建立一个有体系的教辅资料库。这个资料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第三,对现有的开放教育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改编。培养对现有开放教育资源进行改编和归纳的能力是有效应用开放教育资源的策略之一。随着改编和归纳能力的提升,教学人员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及为学生提供完成学习目标的多种学习途径等。以上目标可以通过充分运用不同资源库,分享改编、定位资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心得而达成。

第四,培养团队合作习惯。正如现在科研任务通常是团队合作完成的一样,教学人员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开发和重组教育资源,能够取得更大成功和更为满意的效果。

第五,寻求对开放教育资源技能提升的制度支持。教学人员需具备相应的技能,才能有效开发开放教育资源,如教材设计能力、课程开发技能,以及基于技能和专业能力的整合策略之上的开放教育资源定位、选择和改编能力。不管对团体还是个人而言,都应获得专业技能发展的制度支持。

第六,利用网络和实践社区。教学人员可以通过对已有在线资源的使用和社区协作实践,以更好地开发、改编和共享开放教育资源,而且可以在社区里探讨教学经验。同时,此种实践社区能够为已有资源库的资源发布提供极佳的平台。

第七,鼓励学生参与。鼓励教学人员利用学生对于开放教育资源的反馈提高教材的质量,鼓励学生发表作品,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作出贡献。鼓励学生利用开放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在更高水平上,开发他们的课程。

第八,通过出版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出版,尤其是以公开出版物、期刊,及其他媒介方式的出版,能促进学科知识的增长。出版的内容可以包括对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重复使用、重组等相关经验的共享,如何鼓励学生参与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等。

第九,对现有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提供反馈。对现有开放教育资源,尤其是符合学习目标、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资源的数量以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提供反馈,这是促进开放教育资源使用的法宝。

第十,更新知识产权、版权和隐私政策。教学人员应获得这些问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建议,并熟悉知识产权和版权相关的制度政策和合同协议。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应十分清楚一些权利和条件,包括工作过程中的作品创造,以及这些作品如何与他人共享或被使用相关的权利。教学人员要了解这些政策如何对他们的权利产生影响。

(四)学生团体行动指南

随着高校职能的变化,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积极的国际公民意识、就业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转换能力、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是培养未来学生的新趋势。学生面临的关键挑战包括受教育成本(包括教科书)的逐渐增长、如何甄选适合的满足学习需求的课程或者项目。通过使教育内容更加透明化、降低获得成本等方式,进而有效使用开放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生应对这些挑战。

在合理的支持下,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教研人员开发教育资源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收集、改编和开发资源的潜能。

为了促进自身角色变革,学生团体必须努力提升他们所受教育经验的质量。尽管构建有效的开放教育资源环境的主要职责在于教研人员,但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学生团体应该意识到这其中的相互关联,并且自觉地融入这个体系,并和这个体系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积极互动。

本报告给学生团体的建议如下。

第一,了解开放教育资源的现状,积极倡导开放教育资源。在仔细研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英联邦学习共同体颁发的《开放教育资源基础报告》(A Basic Guide to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以及本指南,了解开放教育资源的教育和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学生团体应积极提升对开放教育资源改善教育的相关认知。学生团体应积极支持和倡导开放许可下由公共基金资助的教育材料的共享,以及充分理解自身作为知识生产者和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所扮演的角色。当然,学生团体还可以和国外关注相似主题的学生团体进行合作。

第二,鼓励学生发表作品,丰富开放教育资源。在学院方针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公开发表作品,从而为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作出积极贡献。学生作品集也可作为有效的学习资源供人们使用,同时帮助人们区分资源共享和剽窃的不同。

第三,通过社交网络积极参与开放教育资源质量保障工作。学生团体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开放教育资源的社交网络环境建设,通过对内容的评论,从而为确保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应充分认识到ICT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团体应参与决策过程,以确保ICT选择的有效性,以及符合现有开放的标准。

第五,鼓励学生参与,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开发。学生团体应该积极支持和推进相关策略,允许学生和教研人员进行合作,共同提供、改编和开发开放教育资源。此外,学生团体可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开放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或者自己开发课程,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身所拥有的受教育经验的本质和质量。

(五)质量保障机构和学术认证机构的行动指南

随着高校办学的多样化以及学生、研究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增大,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核心要素。

尽管在质量评估和认证时,外界的评估起着主要的作用,但确保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是高等教育机构自身的主要职责。在教学质量评估时,质量保障机构通常会考查学院所发表、改编以及使用的教育资源(包括开放教育资源)。因此,质量保障机构在确保开放教育资源使用政策的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认证机构要充分认识开放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以保证资格认证的公平、公正。质量保障机构和认证机构的使命是紧密相连的,认证机构通常要依赖保障机构提供的信息。因此,认证机构也很有可能考虑学历颁发机构所出版、改编、使用的教育资源。

本报告为质量保障机构和认证机构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提高对开放教育资源的认识,并且了解开放教育资源是如何影响质量保障和认证过程的。质量保障机构和认证机构的专业人员要认识到开放教育资源在促进高校教育资源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要聚焦在知识产权和版权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增强对开放教育资源许可选项范围的了解。

第二,积极参与开放教育资源相关问题的研讨,尤其是产权问题。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一样,质量保障机构和认证机构也将对开放教育资源政策发展产生影响,尤其要关注开放教育资源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考虑开放教育资源在质量保障和认证过程中的作用。随着开放教育资源的普及,确保质量保障和认证规则及过程能够促进开放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评估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以及建立开放教育资源和高校教学实践整合的评价标准,是很重要的。

第四,把开放教育资源作为质量保障和认证的良好实践。如果高校认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是良好的实践,那么外部质量保障机构可能会对他们所涉及的范畴进行重新定义。这样能确保其工作重心转向在监管开放教育资源融入内部质量保障实践活动的同时,将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创新和使用引入制度文化中。

编辑 许方舟

作者:张瑞瑞 吴婷

第4篇:整合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传统的教育意识当中学校才是一个接受教育,和进行知识传播的场所,但在当下为了提升我国国民的素质,提升国民对时代发展的认识,让他们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从而提升国民的幸福感。社区教育也是当下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根据社区当中所具有的资源,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对整合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进行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服务社区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实施策略

引言:社区在我国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其中有大量的设施设备供社区居民使用。在进行教育服务的过程当中,就可以有效地利用该资源进行教育,来使当前的社区教育更加地有效。但在实际的教育服务当中,由于不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状况,或是服务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导致社区教育的实效性较低,因此在进行服务社区教育当中,就要从实际出发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整合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的意义

(1)提升国民素质

提升国民素质是我国在发展过程当中较为注意的一部分,但实际的效果不够明显。国民的素质提升较为的缓慢,教育也一直被放在校园内,并未在其他方面进行专项教育活动。而进行社区教育就打破了这一弊端,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国民的素质,通过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分析社区民众的教育需求并结合当下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教育服务,在提升社区居民基本素质后,让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知识和信息能够贴合时代发展,能够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所淘汰。

(2)培养优质人才

在社区居民当中,不乏有一些技术工人,或是对某一技术感兴趣的居民,但他们缺失接受教育的途径和资源,无法使自身得到更好地发展。但在社区教育服务的过程当中,教育培训机构或是教育人员,就能够根据该社区居民对某一项技术,或是几项技术的掌握情况开展相关的技术教育,为这一类居民提供技术指导以及该技术的发展状况。通过开展该教育服务能够提升社区居民的工作能力,帮助该社区培养优质的人才,从而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让他们能够通过这样的教育服务,使自身得到有效的发展。

(3)扩大学习机会

在当前的社会中,虽然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在教育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上文中笔者提到,当下的教育主要还是集聚在学校内,而对于平常的居民来说,他们所能接受教育学习新知识的途径较少。由于社区内难以进行学习的群体主要是中老年阶段的居民,他们的时间有限,获取学习的信息渠道也有限,因此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在此社区教育就能够帮助社区居民来进行学习,能够扩大他们的学习机会,解决他们想要学习却不知怎么学习的困扰。

二、整合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的有效策略

(1)结合教育需求,开展社区教育

为了使社区教育服务能够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应先对社区相关的教育资源进行调研,并对社区的居民进行调查,了解居民所需要的教育,然后将教育内容进行分类,让居民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学习,从而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让社区居民能够接受到实质性的教育。而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一方来说,了解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是开展教育服务的必要条件,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制定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让社区教育服务的人员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提高教育服务者的信心,促进社区教育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相關的教育机构首先应从一个社区的物质教育资源入手,在开展社区教育时应结合该社区的实际环境,让社区教育贴合该地的实际资源。如教育机构可以利用社区的活动中心进行知识的讲解,开设社区图书馆引导社区居民进行阅读,利用社区的健身场所开展体育教育活动,还可以利用社区的网吧,或是信息技术室来开展教育等等。其次,还需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教育需求,提供有效的教育课程。在了解的过程当中作为教育机构就可以通过走访,或是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合作,给居民发放问卷调查来了解居民的教育需求。通过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能够有效的结合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服务,使社区教育能够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提高教育的质量。

2019年重庆市南岸区社区教育学院开展“你点课,我送课”活动——公益课程进社区,引领区域社区教育特色发展,不断提升内涵发展,努力满足市民多层次多元化学习需求,积极服务区域“三生三宜”(生活、生态、生产,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市建设。在峡口镇、涂山镇、长生桥镇、鸡冠石镇、迎龙镇、南坪街道、花园路街道、海棠溪街道进行社区学校、社区教学点、社区居民需求调研,根据他们提出的课程需求进行课程筛选与确定,联系区域内学校、培训机构、社区中邀请相应的教育人员,共同制定了“2019南岸区社区教育学院春季课程表”。

(2)合理分配时间,保证教育需求

在对社区居民的实际状况分析时,我们发现开展社区居民教育服务,主要的对象为一些中年人或是老年人,每个居民的休息时间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这也是在进行教育服务时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使社区教育服务能够科学的开展,在进行教育课程安排时,就需要合理的分配时间保证居民教育的需求。在安排课程时间时需注意要根据居民的需求为准,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可以把教育课程按照类型来划分,或是按照社区居民的年龄来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年龄来划分课程的具体时间。

在涂山镇福民社区,我们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后,发现该社区当中有一大部分的老年人,他们对使用智能机感到很吃力。我们开设了《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课程,又根据老年人的学习能力,采用“讲20分钟,手把手教10分钟,答疑10分钟”的方法,确保老年人真正学会使用智能机,使老年人日常通讯生活更容易,同时也能使老年人跟上时代的潮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在天文街道水云路社区点课《心理健康卫生普及》。此课程由民办培训机构公益提供,讲解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并教会学员识别自己或身边的人的情绪或心理健康问题,同时选择有效的渠道寻求帮助。同时还开设了《儿童注意力训练》,参与活动的儿童均为小学生,以社区学校为中心,此类课程均在放学后进行,增加儿童素质教育的维度,课程受学生和家长喜爱。

其次,在社区当中还存在这一些上班族,他们所能接受面对面授课的时间较少,这时作为教育服务提供者就可以与该地区的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创建地区性的社区学习平台,在该平台上发布相关的课程,引导一些没有时间接受线下教育的社区居民进行线上教育。在该平台不仅仅只是用于一些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帮助一些出不了门的老年人进行学习,如开展社区新闻区,生活常识教育区,防诈骗教育区等等。

(3)及时检测结果,提升教育效果

为了使社区教育服务能够有长远的发展,在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服务后,还需要及时开展教育检测,对教育的结果进行追踪寻找教育过程当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教育的实际效果。为了使教育能够有一个良性的发展,我们发现在对教育进行检测时,不仅仅只是在教育服务彻底接受后进行,还需要在教育服务中进行,这样就能够及时的调整教育的方向,使社区教育能够更加的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在进行结果检测时还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可以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对比来得出结果,或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居民自己说一说社区教育的效果。

南岸社区教育学院以人为本,需求导向,激发市民自主学习活力,开办“你点课,我送课——居民参与乐呵呵”项目,为社区内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多元化教育服务,每年常态开展,居民等点课320多课时,参与人数1万人次,并逐年提升,辐射面广,参与度高。2019年,“你点课,我送课——居民参与乐呵呵”项目获得重庆市终身学习活动品牌。2020年又获得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三、结束语

社区教育是当下教育的又一方向,作为教育培训机构,提升国民的素质是教育企业的责任,为了使社区的人民能够真正的接受到教育服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增加服务的有效性,合理的分配时间保证教育需求,并进行检测对教育的效果进行追踪,对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寻找不足,为以后的社区教育服务积累经验,促进该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小东. 略说社区教育视角下的成人教育[J]. 文教资料,2021(14):153-155. DOI:10.3969/j.issn.1004-8359.2021.14.062.

[2] 周宏丽,田志鹏,张宏民. 环境教育融入社区教育的路径研究[J]. 成人教育,2021,41(3):41-44.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21.03.006.

[3] 張海定. “十四五”河南社区教育发展构想[J]. 中国成人教育,2021(7):54-58. DOI:10.3969/j.issn.1004-6577.2021.07.011.

[4] 崔珍珍,王甲乐,赵新元. 我国社区教育研究热点的文献可视化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21(1):66-75.

[5] 邵晓枫. 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亟需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J]. 教师教育研究,2021,33(4):38-43.

[6] 顾建亮,吕丽丽. 探索社区教育资源促进家校育人[J]. 中国成人教育,2021(6):67-72. DOI:10.3969/j.issn.1004-6577.2021.06.015.

[7] 李盛聪,韩忆娟,李宜芯. 社区教育游学课程的价值与重构[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3):81-90.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21.03.010.

作者:虞雁南

第5篇:浅析城乡教育资源差异与教育公平

【摘要】本文在关注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差异的基础上来探讨教育公平问题,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教育的现状,提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从而更好地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

【关键词】城乡教育资源;差异;教育公平

一、城乡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城市还是农村教育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城乡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城乡学校师资力量不均衡

现阶段我国的城乡教师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教师受教育程度方面,城市教师的受教育水平高于农村教师,城市中的教师几乎都是专科以上学历,很大一部分是本科学历,甚至一些重点中学已明确要求只有研究生学历才可以参加招聘。而反观农村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是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有很多小学的教师都是民办教师转过来的,而本科教师一旦有所成就也会走向城市。近年来,一些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农村优秀教师通过考试走出农村,从乡到镇,从镇到市,一级一级向上走,这种现象被人们戏称为“洗脚进城”。

在教师技能培训方面,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去参加一些交流会和讲座等,在正式施教之前也没有上岗培训,而且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不能很好的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没有经过自己的实践摸索,使得教师自己很难驾驭,教学效果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城市教师每年甚至每月都有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会和讲座,定期去学习,正式上岗前有专门的培训期。对于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大学期间就有专门的微格教学考试,所以对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

2.城乡教育投入不合理

一直以来,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几乎都投资在城市,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城市教育的进步。现代化的实验室、图书馆、微机室、多媒体室、塑胶跑道在城市校园里拔地而起,一些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比一般大学的条件都好。城市的博物馆、艺术馆、展览等都免费向学生开放。农村的学校只有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操场上是荒草丛生,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在几个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上你来我往。学校有一座像样的教学楼就很不错了,男生的宿舍就在班级,晚上几个课桌一拼就是床,女生的宿舍夏天热冬天冷。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连课桌书本都难以齐全,铅笔都快握不起来仍然舍不得扔。农村学生没有什么艺术类的课程,他们放学或放假在家,除了作业就是一堆的家务和偶尔的田间劳动,还要带弟弟妹妹们,他们的知识养分汲取只有课堂的几个小时。

3.城乡居民家庭教育意识差异

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儿童早期价值观念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给予孩子的不仅是物质方面,还包括精神方面。现实中城市和农村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城市居民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知识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他们很注重对孩子各方面的培养。鼓励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拥有强壮的身体;注意孩子的音乐和美术熏陶,培养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注重提高孩子的国际化交流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而对农村父母而言,能够让孩子上学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能力了。一方面,农村父母大多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有的甚至还是文盲,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提供的仅是物质层面的。在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足够的钱上学,能够吃好、穿好,他们的义务就算尽了。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以及艺术方面的天赋都是孩子自己和学校老师的事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远远低于城市,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孩子的教育都落在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严重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是最易冲动的群体,而父母的甚少关注往往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完善,他们走上社会越轨道路的几率非常高。可见,城乡家庭的教育意识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城乡教育的质量。

二、如何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1.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目前农村教育与城市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必须依靠国家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依法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自从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中央启动新一轮的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特别是农村的危房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学的硬件设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要加快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建设,扩大远程教育的范围,实现现代技术“班班通”;通过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工程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功能齐备的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器材室等。努力实现各个学校的现代化水平,逐渐消除农村薄弱学校,减少城乡学校在硬件设施上的差距,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使广大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加大力度对城乡的教师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立稳固的农村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以要搞好教育必须有稳固的教师队伍做后盾,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更需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特别是农村及其偏远地区。

(1)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今年中央财政支持的特设岗位计划增加到5万名,实施的范围有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扩至中西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对愿意服务农村教育的大学生实行代偿贷款和退还学费,并在服务期满后给予考研、公务员等方面的优待,对那些愿意扎根农村的则是给予更优惠的待遇。

(2)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改革“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目前教育部的政策规定:教师工资分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政府要扩大农村教育的拨款,建立各项激励制度,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002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实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教育的环境,但是随后的发展表明该项政策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国家要加大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以“省级统筹”为主,落实农村教师各项福利待遇。

3.建立政府、高校的联动体系,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要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农村教育的现状,不能仅将标准定在城市,从而变得城市化。因此,农村实施的教改既遵照国家新课改的教学标准,又要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农村的实际,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新课改教学,尤其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应该提倡教师大胆自如地表现出农村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时高校在自主招生的时应该充分兼顾农村和城市的生源,适当向同等条件下或条件稍差一点的农村学生倾斜,以弥补因基础教育质量形成的城乡差距。

4.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资源,推动农村教育的城市化进程

2008年我国实行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考试,已有一大批人成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利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发展农村教育,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建立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

三、小结

农村学校由于经费、师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国家各项教育政策的落实无法像城市学校一样到位,从而使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处于劣势。要进一步采取有利措施,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各项改革措施,保障教育公平,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调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教育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而使城乡孩子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胡向东,曹学平.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教育资源配置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08,(8).

[2]赵玲,秦旻.从教育原则看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现状[J].中国商界,2009,(6).

[3]夏仁栩,冉飞,李景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2009,(5).

[4]沈超.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教育公平[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09,

(7).

[5]新华网.教育改革专题. http://www.xinhuanet.com/. 2009-7-14.

作者简介:汪清(1986-),女,安徽巢湖人,安庆师范学院青少年成长与发展援助服务中心助理研究员。

作者:汪 清

第6篇: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辨

摘要:人才强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才竞争成败与教育改革有直接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四种教育概念的内涵,着力引导现代教育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

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的基本概念有相似性特征,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本文在理清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对教育发展的启示。

1.基本概念辨析

1.1超常教育

我国超常教育的概念是1978年“少年班”这一事物发展而来的教育,超常教育对象是对某方面有超常能力学生的教育,超常教育为了适当教育对象的超常发展提出的教育。超常教育在本质上贯彻了差异化教学与分层教学的理念,强调在集体教育的理念下满足学生的特殊发展需要。首先,超常教育有加速教育的特征,以个别录取的方式进行某领域的快速教育,跳级学习、提前毕业是超常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次,超常教育有短期培训的特征,有时超常教育不脱离正常的集体授课制,把超常生集中起来进行短期培训。例如,我国风靡一时的奥林匹克数学班教学等。但是,超常儿童的鉴定仍然是制约超常教育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后天教育环境中有效的改变超常儿童的弱点是教育工作的难点。

1.2英才教育

英才教育由于地域不同,因此对英才的理解不同。一方面,英才教育是流于欧美的教育理念,英才教育主要指的是某方面获得高度评价的群体。英才教育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价值,强调从受教育者的权力、财产和地位等构建教育类别,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是英才教育的主要倡导实施者。另一方面,英才教育的理念通常可以理解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能够完成高水平的任务,具有较好的创造性的教育对象。英才教育的概念是不断拓展的,英才主要指的是在某一领域有特殊能力的专才。英才教育是与大众教育相对应的理念,但其本意更多的指的是对有天赋才能的人的教育,现代英才教育理念更多的指向于对幼儿的某项专长进行培养,注重每个孩子都是专才,“天生我才必有用”成为新时代英才教育理念的最好注解,注重培养幼儿的使命感和做人做事性格魅力。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较好,德国在倡导优化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更注重运用英才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专业性技能。

1.3天才教育

天才教育主要指的是针对高智商天才开展的教育,通常指的是对智商超过140的群体开展的教育。这些天才在某个特殊领域通常有独特的本领,天才即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也有一个根据天才特点进行独特培养发展的过程。历史上英国的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在天才教育理念下培养了牛顿、达尔文、英王伊丽沙白一世等科学、政治等精英。美国与前苏联也开展过天才教育。天才教育的理念不应理局限在天才儿童教育的观念里,天才教育本质上是特殊教育,是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优化资源配置而制定的独特培养策略,天才教育不是通过遗传因素来决定开展的教育。当前天才教育的范围还小众化,是对智力处于中上等且身心健康儿童开展的教育。天才教育主要培养儿童的特殊才能,注重发展幼儿的某些天赋,现代天才教育的理念逐步的转变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天才教育的内涵也由单一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价值,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价值的整合,达到从关注传统的自然禀赋到关注后天学习环境的目标,注重以多种方式推动幼儿智能多元发展。如果说天才教育是注重发展幼儿的某些天赋,那么超常教育则赋予天才教育以具体的形式,基本质上都是对幼儿某些特征的培养。

1.4资优教育

资优教育属于地域性的概念,资优教育主要指的是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开展的优质儿童的教育。泛指对有一定的思维力、能够进行思考、判断、推于是活动幼儿开展的教育。资优教育与天才教育从本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资优教育也不是针对特定集团儿童开展的教育活动。但是,资优教育不会使人们像天才教育一样产生误解,资优教育的概念更有科学性,资优教育强调做好教育准备工作,注重集中教育工作的注意力,强调构建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资优教育更注重满足幼儿的自主发展需要,强调培养幼儿的多种兴趣,注重在提高幼儿思维清晰性的基础上达到优质教育目标。资优教育的分类多样,包括智能资优教育、艺术资优教育、创造力资优教育等。资优教育更关注幼儿的特殊才能。港台地区的资优教育还是大众化的教育,不设置教育门槛。

2.指导启示价值

2.1尊重学生个性

无论是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还是资优教育,都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资源供给,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教育在信息化、创新化的时代已经发展到新阶段,现代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能力层次进行教育资源的供给。首先,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与资优教育都有阶段性的特征,都注重个人潜能素质的开发。其次,四种教育方式教育注重对学生个体的鉴别,强调挖掘出学生身上最优势的资源,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第三,多维评价与以用为本成为新时期教学的指导理念。因此,超常教育、天才教育更注重向资优教育与英才教育的方向转换,我国更注重拓展英才教育的理念,强调在满足大众需要的基础上,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特长,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目标。

2.2优化教育模式

无论是天才教育、超常教育、英才教育或资优教育,其本质上都是围绕着幼儿的性格特征和资源禀赋给开展才针对性教学活动。从本质上都强调在后天给优质幼儿以积极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目标,首先,应当设置弹性的教育机制,注重合理的调整优质幼儿的教学进度,能够以适当的方式,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效的教学形式来压缩减化教学内容,控制不利的教学因素,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目标。其次,资优教育与英才教育更注重分组教学,强调构建有效的班内分组或者自组教育群体。超常教育与天才教育更注重某些特别课程的供给,强调强化提供超越一般的教学内容,教师更注重运用个别指导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特征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第三,现代教育更注重在微课、慕课机制下打造兴趣培训班,强调建立各种教学实验班,丰富各种类型的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相关知识的目标,引导学生全面提高个性化活动能力水平。

2.3强化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工作有效性,还要在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理念辨析的基础上优化学制,科学的设制课程,在优化知识供给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下功夫,注重以必修课为主,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活动内容。其次,实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更好的发挥班级授课制与个体指导的具体价值,从而形成完善的指导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

结论: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概念在本质上有相近的特征,应当顺应每个人的具体教育需求,注重将天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在挖掘学生潜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曹原.美国英才教育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2]施建农,徐凡.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5.

[3]蔣明珊.普通班里的资优教育之一:我的研究经验与观点[J].资优教育季刊,2010(115):1-7.

作者:范静怡

第7篇:数字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摘要:信息化环境下使用数字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我们已司空见惯。但数字资源、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源是外延和定义都不同的三个概念,一线教师常常将它们弄混并不加区分地应用。本文从课堂应用入手,着重?U述了三者的转化过程及教学应用时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数字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2-0089-02

信息化时代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信息的数字化。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不可能不使用数字资源,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丰富,哪些数字资源可以成为教育资源,哪些教育资源可以纳入课堂成为教学资源已成为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 ● 数字资源≠教育资源

通常,把利用信息化终端设备看到听到的都称之为数字资源,可简单将其划分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含动画)等。一般来说,一线教师除了手中有限的与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外,更多地是利用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数字资源。听课中,笔者发现,教师将原生态数字资源放置在课堂中充当教育资源的情况比比皆是。

笔者认为,网络数字资源在升级为教育资源之前,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筛选。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寻找所需教育资源是一线教师的常规做法。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取舍”体现了教师对学科性质的把握和对教材的理解。一位教师在讲《满江红?抒怀》一课时,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中的音频来感受诗文的节奏,这个视频中的朗读是表演性质的朗诵,听着让人很不舒服。且不说提倡语文教师课堂上范读课文,单从数字资源的选取来看就很不恰当。

2.下载。确定数字资源并下载。文本、图片的下载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再赘述。视频下载是一线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笔者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种下载工具和下载方法。“硕鼠”“稞麦”是两款性质相同的下载软件,适用于国内大多数主流视频网站,具体使用方法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自己下载摸索使用。另外,还可以等网上视频全部播放完毕后,在IE缓存文件中寻找视频文件。当上面的下载方法都无效时,教师可以使用“快剪辑”“喀秋莎”等录屏剪辑软件进行选择性录屏,这样可得到需要的视频。

3.处理。从教育资源专网上下载的可能是教育资源,但从公网上下载的数字资源绝不是教育资源,必须根据课程性质、教材目标、教学过程等需求进行技术处理才能成为教育资源,如截取、增效、重组等。将网络原生态的数字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直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是教育资源应用的大忌。一位教师讲《生物育种》一课,用下载的某日《新闻联播》视频导入新课,长达半小时的新闻联播中介绍我国生物育种发展状况的仅有几十秒。教师课前对自己提供的资源并没有进行截取,“东拉西拽”了一分多钟学生才看到了预定的内容。

这里的“筛选”体现的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素养;“下载”和“处理”显现的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那是不是经过了上面三个步骤后形成的教育资源就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呢?答案是否定的。 ● 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可以把具有教育属性的数字资源统称为教育资源,但不能说“差不多”的教育资源就可成为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在将一个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学资源之前,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审视。这是将拥有的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做的。首先,要审视教育资源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的契合度。这是资源应用的关键,契合度越高融合度就会越高。其次,要考虑教育资源的放置位置,是放在课前创设情境,还是放在课中优化课堂结构,或放在课尾梳理总结。不同的教育资源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作用不同,效果也不同。在听课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应用教育资源方面都存在“跟着感觉走”随意使用教育资源的现象。在初中思想品德《自觉维护正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用《好汉歌》引入,并让学生找出《好汉歌》中反复出现的一句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与教学主题“自觉维护正义”的教学目标是相悖的。这样不加审视地随意使用数字资源对教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2.加工。一个教育资源在纳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学资源之前,教师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我要用这个资源?我用这个资源干什么?……使用资源的目的和作用等搞清楚之后,教师一定要动手对即将纳入课堂教学的教育资源进行适度加工,使之契合教学目标,将其提升为教学资源。即使使用《好汉歌》这样的短资源也不能让其全部呈现,应该截取与教学目标最相近的那一小节,大概就几十秒的时间。对于网上得来的较长的数字资源,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进行加工、重组的工作就更不能少。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阿炳与二泉映月》一课时,一位教师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纪录片《二泉映月的录制过程》。此片以人物专访的形式呈现,时间很长,这位教师将此纳入教学过程中,但没有进行任何加工重组,而是边讲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拖拽”观看,将一个极具使用价值的教育资源分割得支离破碎。这样使用资源给教师的警示是:缺少加工的数字资源很难与教学目标直接融合。

3.诠释。教师将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应用目的和作用,其次要做好资源的诠释准备工作。此项工作对从长篇电视连续剧中截取的视频资源来说尤为重要,某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课时,从电视连续剧《戚继光》中截取了一段大战前戚继光的阵前训话,时长约3分钟。学生看完后,教师问:“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一个女生脱口而出:“帅气!”全班哄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教师播放截取视频前,既没有对视频前后背景及截取视频本身进行简要介绍,也没有提醒学生看视频时重点观察什么。学生看到的只是1个年轻英俊的男演员在队伍前走来走去说着话。“帅气”的答案就不难解释了。课后调查更发人深思:笔者随意问了5位学生,“那个年轻的男演员扮演的是谁”?只有一位学生答出来了,还有4位学生竟然说不知道。

当教学中加入了“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这两个因素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变得比传统教学过程更难把控。笔者认为,教师恰当使用数字资源,必须提升两种能力:一是将数字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能力,因为数字资源不等同于教育资源;二是将教育资源升级为教学资源纳入自己教学过程的能力,因为教育资源不等同于教学资源。当然,任何能力都是从失败中不断积累的,但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反思与总结。

第8篇: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摘要:当前,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三大难题是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医保体制改革,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上学难,现在是情况是上学不难,而上好学难。买房难在国家控制房价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某些城市房价任然很高,一般的老百姓包括工薪阶层仍然不能偿付高额的房贷。我们要让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孩子可以在家门口得到更好的优质的教育,让我们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关键词: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

当前,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三大难题是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医保体制改革,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上学难,现在是情况是上学不难,而上好学难。买房难在国家控制房价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某些城市房价任然很高,一般的老百姓包括工薪阶层仍然不能偿付高额的房贷。我们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主要指向的是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而且由于教育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被视为是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的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有效地推进了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近3年医保经费投入更是加大,包括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全区城乡中小学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进行提质改造扩容,对农村学校进行调整、合并。产生了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的效果。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多种因素,全国范围内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比较突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区内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1、学校布局有待改善。一些地区、乡镇只有一所初中。近些年来,除新建的一些私立学校外,公办农村学校数并没有增加,相反有所减少,很多学生到城里或者更好的地方去上学了,造成一些学校超规模办学,二是农村学校布局有违国家教育部办学行为规范中关于“优先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和“不加重农民负担”的规定,将一些边远的村小或教学点撤除,归并到中心学校,一些

六、七岁的孩子,离开父母的照顾,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读书。不能让这些孩子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

2、教育投入资源分配不均衡。国家曾投入过大量资金改造农村学校危房,使农村学校校舍、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许多境内外教育慈善机构、希望工程、爱心人士也积极捐助,乡镇、村、组也进行了自筹,但后续投入没有跟上,许多

村小仍然没有多大改观,一些山区的中心学校没有教职工单人宿舍,几人合住一间集体宿舍,没有卫生间,没有厨房;学生寝室十分拥挤,政府集中采购的学生单人铁床,铺板的质量差,学校没有学生洗澡的地方,很多学生一个月不能洗上一次澡;配置给农村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大多是摆设,如仪器室、实验室等根本不能用,一些用不上的仪器设备,甚至没有地方放。

3、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由于城区学校扩招和部分老师退休,师资紧张,每年都要调入一批学历高、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老师,而且还有年龄限制,采取笔试、面试,体检合格后,择优录取。拒招刚从院校毕业的大专毕业生,以致一批又一批年富力强的农村优秀教师被调走。一些机关单位以事多编制少为由,频频向农村学校借调老师,造成农村学校严重缺编。一些学校没有能力请人,则只好给老师加课、加负责寄宿生的工作量。平均每个教师的课时负担是21节,班主任还要负责寄宿生的早晚自习,500多名寄宿生,由教师轮流担任生活老师,陪学生在寝室睡觉。

4、教师待遇不均衡。校际之间分重点与普通学校,班级之间分实验班、科技班、普通班,学校、班级被分成三等九级,受教育者在义务教育阶段受到不公平待遇;教育者也因这些人为造成的差别,导致劳动对象分配不公平。农村中学,招到的新生是经城里好学校挑选几次后剩下来的,城里的优秀生也被选进了重点学校,进了重点学校的好学生又被优中选优进了重点班。于是出现好学校能聘到好老师,招到好学生,年年先进;差学校配差领导,安排差老师,招差学生,与先进无缘。好学校年年把教育成果制成大喜报,放在政府大厅向领导报告。农村教师的福利较差。据反映,绝大多数山区教师一年到头没有任何福利。为解决农村教师青黄不接的问题,2010年给农村学校安排了一批特岗老师,在艰苦环境工作了几年,新老师却靠借债维生,以致部分年轻人在失望之余,干脆放弃这令人羡慕的职业,另谋出路。

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不良影响

1、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招生压力越来越大。由这些学校的教学环境、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相对要差,尽管严格实行划片招生,但仍有许多家长舍近求远,优先选择到这些学校就读,导致学校招生压力越来越大。

2、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重。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较差,家庭作业必须在家长或晚上到老师家里去辅导才能完成。农村学校的老师课时负担重,加上照顾寄宿,一日三餐、早晚自习、洗澡洗脸盖被等等,备课和批改作业全靠加班加点。

4、助长了择校风和教育乱收费。农村的孩子,家长们都希望送到城里,为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留下来的都是家长抱着无所谓,或是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让孩子留在农村上学,择校风越来越盛,县城的学校因生源爆满伤脑筋,农村偏远的学校因生源不足头痛。各学校在按区域划片、按班规、班额招生后,由于择校生的原因,在开学前都要招一批收费生。导致了大班额的出现和收取择校费的现象屡禁不止,而且越收越离谱。

三、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公共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建议

1、严格执行政策。要严格遵照执行中央、省、市、区近年来制定的有关义务教育的条例、规章、标准,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等等的一系列文件中,就如何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公共资源,缩小城乡、校

际、班级差距,解决学生择校和学校借择校收取择校费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不折不扣、认真执行。对那些喜欢搞对策的学校、学校领导、个别老师,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处罚。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淡化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位置和作用,并引导他们从太多的光环中走出来,作为领导者、管理者应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帮助发展。

3、切实解决好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的问题。一要立即清退机关事业单位以各种理由从农村学校“借”来的老师,清退农村教师到城里支教的现象。据反映,目前从农村一所学校“借”到城里支教的老师达十几人多人,理由是这些县城人手不够。建议编制管理部门对这些“借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如果确实事多人少,就应该因事设编,给予增人增编,不能不顾工作需要而硬撑着不给编,所增人员可以从教师队伍中调入,并及时补录新的老师,以解决当前农村学校存在的有人拿教师工资、没人干教育工作的问题。二是城区学校从农村学校招聘老师应采取“双向交流”的办法,做到有进有出。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职工生活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以优于城区教师的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四是采取定向委培。加大对本土教师的培养力度,解决当前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

4、严格规范编班、补课、办班行为。一要严格按照省厅的规定控制班额,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二要取消初中入学考试和按入学考试成绩编重点班,均衡配置平行班之间的生源质量;三要确保课堂教育质量,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和校外办班补习;四要禁止学校以家长“自愿捐款”的借口收取择校费,并将查处收取择校费的工作纳入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职责范围,由教育局督查室对收取择校费的监管查处工作实行问责。

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施城乡有别的教育发展战略,让更多的城镇人口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更多的农村人口接受中学特别是高中或者中专教育,鼓励更多的农村人口接受大学教育,对于提高城乡整体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就业人口工资的边际作用将会十分显著,并进而达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更好的促进教育公平。

上一篇:离婚程序下一篇:景点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