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资源教学总结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字教育资源教学总结(精选11篇)

数字教育资源教学总结 篇1

1、“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概述。

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3、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介绍及应用。

4、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检索与获取。

5、农村学校教研的组织与开展。

培训效果:

通过对网上视频的观看,基本达到了培训目的,完成了培训任务。

首先更新观念,充实自己。通过此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还要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何况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学生知识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课本,而有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渠道,如果教师不及时充实自己,不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能行吗?

其次,积极研修,提升自我。通过这次培训,我解决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互联网有着浩瀚的信息,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藏。以后我要利用搜索工具,查找更多有用的信息,帮助我的成长,帮助学生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我相信这将为我今后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反思:

数字教育资源教学总结 篇2

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底, 全国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5.8万个教学点中, 有5.78万个完成设备招标 (占99%) 、5.17万个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占89%) , 实现通过卫星或网络接收并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据了解, 该项目旨在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 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学点是我国基础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 多数分布在大山深处、边陲海岛、戈壁草原, 交通不便, 地理环境恶劣、条件艰苦, 师资力量薄弱, 却又是保证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12年,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中央财政分两次拨付项目经费共3.6亿元, 20个项目省份落实配套资金2亿元。2013年初, 各地陆续开始设备招标与安装调试工作, 为教学点配备卫星信号接收设备、计算机、平板电视 (或电子白板、投影仪) 等设备, 部分地区还配备了摄像头, 利用网络建立亲子热线, 满足教学点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交流需要。

据统计, 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迄今已为项目省份培训了1000名骨干培训者, 各地已组织培训教学点教师17.6万人。

利用数字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 篇3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66-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手段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认识也更加理性客观。鉴于此,认清多媒体教学的优劣和利弊,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对于改善课堂教学大有益处。

一、多媒体教学突显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多种媒体综合发挥作用,拥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文字规范,声音、图像兼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比如,我在讲授《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时使用了视频——众志成城,让学生在观看汶川地震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体会民族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仿真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化解难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例如在讲授《文化创新》时我引用音乐赏析:《梁祝》,让学生在优美的经典乐曲中了解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学生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创作出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让学生理解文化创新。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模拟训练、测试评分,解疑释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实现人机对话式的互动学习和操作训练。面对计算机,学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学习潜力,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总体水平

多媒体课件(软件)大都在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制作而成,充分体现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果,非常珍贵。教师之间交流多媒体课件(软件),既可以避免浪费资源、重复开发,又可以相互借鉴、集思广益,有效地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下面是我在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的途径》中运用数字资源的教学探索。

1.艺术探究:利用多媒体展示徐悲鸿《奔马图》

你知道徐悲鸿的的作画特点吗?这一特点说明我们在文化创新时必须怎么做?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生活探究: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孝道、雕塑艺术

(1)你知道古代有哪些孝道呢?怎样对待这些孝道呢?

(2)从雕塑艺术的发展看,文化创新除了继承传统还应该怎么做呢?

(3)结合上述事例,思考: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时要注意什么?

五、利用多媒体引用音乐赏析:《梁祝》节段

在优美的经典乐曲中向学生展示材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学生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创作出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

展示材料1: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学生练习曲目大多是外国音乐家的作品。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拉小提琴的一些年轻人,决心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作品。他们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出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它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思考:《梁祝》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途径?

展示材料2:美国肯塔基州州长和夫人一行15人首次来到中国考察,品尝中国肯德基店的玉米、老北京鸡肉卷、澳门蛋挞等独具特色的食品后由衷的表示,比起美国的肯德基,这里的食品更加接近中国人的传统口味,更适合中国人的食品健康结构。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能在中国一次又一次的渡过难关,并得到快速的发展。

思考:在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时,要注意什么?

由于本节课利用数字资源化解难点,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数字教育资源教学总结 篇4

总 结 报 告

2015年5月10日

石沟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报告

为了认真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材料的通知》及宣汉县教科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校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重要意义。最终,这套设备定于安装石沟小学处,在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后成立项目工作组:

组 长:石均章(主持学校工作)副组长:谢雪梅

成 员:岳希春 王福均 甘秀芬等同志具体负责,像抓“农远工程”工作一样抓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工作,共同努力,打好这场硬仗。

一、教学点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宣汉县五宝镇石沟村,距五宝镇学校仅4公里路程。学校现有一至四年级4个班共计89位学生,教师数为4人,学校占地面积100余㎡。学校清静幽雅、交通便利,是教书育人的理想之地。

二、设备配置情况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强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之一。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重大举措;所有设备配置满足于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

主要有卫星天线、高频头、卫星数据接收卡、PC计算机、电视机、稳压电源等设备配置情况。

三、资源建设情况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材料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实际,按项目实施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合理选择项目安装位置,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使用布线安装图,安装好强弱电的布线,规范安全用电设施。同时做好防尘、防盗措施。

2、选择一间教室,作为数字资源接收室和教学应用专用教室。

(二)项目使用管理及使用

1、项目设备属于国有资产,应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学校建立了完善项目设备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资产处置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具体实施,做到帐、物相符。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人员的作用,妥善保管项目设施设备,帮助项目教学点做好技术维护工作。

2、加强项目使用,我校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进行了的合理的布局、规范的施工,认真的实施。对设备进行了财产登记,制定制度,配备专门教师进行管理,并对教师进行了使用培训。让全体教师懂得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政策背景和积极意义,感受到国家对农村教学点的政策关怀和良苦用心,初步掌握了教学点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设备的组成、结构也有了大致了解;基本懂得了如何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学校坚持每天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做好上课记录。

四、教师培训开展

教学点数字资源项目设备安装到位后,宣汉县教育局远教办于2014年9月22日组织对教学点教师开展应用能力全员培训,确保做到安装、教师培训与教学应用同步进行。积极引导教学点的教师积极探索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同时,积极开展针对教学点的专项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教师应用资源。我校积极响应开发区远教办精神,把学校教师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落到实处,组织并开展了2次校级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全员培训。1、10月11日,第一次开展校级指导各教学点开展教师应用全员培训。2、11月15日,第二次开展校级指导各教学点开展教师应用全员培训。

3、督促、检查、评估各教学点应用情况。

五、教学组织应用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应用的主战场,特别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提高边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学校为了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学校明确要求:

1、任课教师在每一堂课中尽量使用项目,发挥它的优势。

2、教师每上一节课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3、实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资源共享,一、二年级任课教师把所下资源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上,丰富课堂。

六、保障措施

1、制定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2、加大督查力度。我校安排王林副校长加强对各位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教研活动、家访等工作的督查,定期督查与随访督查相结合,对督查情况予以及时通报,并作为教师考核依据。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为先,坚决打击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克服工作懒惰、不思进取的现象;树教师良好形象。

七、项目实施典型经验

1、加大硬件投入,为我校的“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奠定基础。

2、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即:整合IP教学资源(依托一种基于网际协议的数据广播,即IP数据广播,通过卫星接收所获得的教学资源)和录制中国教育电视台 “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通过刻录或拷贝等方式下发到有需要的班主任手中。

3、典型带路。学校通过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开展活动。青年教师,大都渴望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些教师可以很快成长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通过他们的样板作用带动其他教师的进步。

4、政策激励。通过业务考核等措施,促使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业务考核成绩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表中,作为评优、聘任依据。

5、每周要求教师至少上一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以课堂作为演练的舞台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并择优上公开评比课,以检验教师整合教育技术于实际教学中的水平。

八、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教师认识不到位,思想意识淡薄,墨守成规,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够,对新领域花费的精力不足。受传统教育思想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已经习惯了“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书本知识,能应付考试就行了,没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设计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学习。

2、存在教学点数字资源设备的使用只为应付检查而做秀的现象。很多学校将教学点数字资源设备作为摆设,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只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消极使用。

3、技能生疏。对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至于敬而远之,望而生畏。很多上了年纪的教师接触电脑的时间少,平时嫌麻烦,课堂教学几乎不使用课件之类,只会点最基本的开机、关机操作,更不要说下载资源,制作课件了。

4、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贫富不均”。有的学科、教师经常使用,游刃有余,有的学科、教师很少使用,甚至不用。尤其是老教师主动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资源的意识差。

5、教学任务重,不能投入很多的精力、时间,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技能。一般是学校促一促,教师学一学,培训多少学多少。

6、教学点数字资源相关设施的有限配置,制约了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资源开展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注农村教育,关心农村教师和学生的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宣汉县教育局的关心下,在宣汉县远教办的帮助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项目建设好,应用好,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茁壮成才添砖加瓦。

数字教育资源教学总结 篇5

根据内官学区《安定区内官学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内学发【2x13】197号)的安排部署,按照要求,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安装与使用

设备于2x13年8月31日安装教学点,并能正常使用。

二、培训与效果

2x13年9月1日---15日对教学点全体教师进行了设备使用、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资源的管理、浏览资源、电子教案的制作)、数字资源的教学应用(利用数字化资源组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效整合的.教学)等集中培训,共计培训15人次,通过培训,取得了如下效果:

(一)、基本熟悉项目设备,掌握并能正常使用设备;

(二)、熟悉项目资源网站,熟悉页框架、栏目;

(三)、熟悉掌握了操作步骤,利用学科资源开展教学工作;

(四)、基本能进行资源简单加工与处理的能力;

(五)、开设了一门原来不能开设的音乐课程。

三、建立相关制度及表册

为了使设备正常使用,开好课程,建立了设备使用及维护制度,设备使用登记表,资源下载统计表等表册。

四、使用及效果

通过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师能够轻松地找到以前很难找到的资源;

(二)、学生能直观的感受教学中的演示,对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篇6

全覆盖”项目工作汇报材料

根据各级关于“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工作的要求,2013年12月中旬各教学点所有设备的配送安装调试工作已经完成,配套资源光盘配送到位,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也已基本完成。上学期末已有部分教学点教师开始通过网络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本学期开学后,该项目将全面进入实质性的应用阶段。现将该项目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教学点基本情况

XX学校现有教学点8个(其中XX教学点无学生)。

二、教师培训开展情况

2013年8月28日,我校1名教师到福州参加该项目省级骨干者培训;12月1日组织教学点25名教师参加该项目县级培训;12月25日组织教学点15人到中心校电脑室集中进行实践操作指导。

通过多次培训,取得了如下效果:

(一)、基本熟悉项目设备,掌握并能正常使用设备;

(二)、熟悉项目资源网站,熟悉学科网页框架、栏目;

(三)、熟悉掌握了操作步骤,利用学科资源开展教学工作;

(四)、基本能进行资源简单加工与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组织应用情况

根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和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各教学点都能做到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XX学校的教学点主要是由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组成(其中山桥教学点是1—4年级),所以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一至三年级(或四年级)的课程。每个教学点都根据实际情况和课程设置要求开设了国家规定的课程。

一年级开设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体育六门课程。

二年级开设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体育六门课程。

三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品德与社会、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十门课程。

已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学点数有7个。

四、保障措施

1、加强意识,健全保障机制。学校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由教学点教师、学校技术人员、参培人员等组成项目组,负责此项目的管理、安全、使用工作。

2、安装“四防”设施,确保设备安全。各教学点安装防盗门窗、柜,添置防火、防潮、防尘设施,规范安装供电线路。同时,要做好日常清洁卫生,做到室内干净整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各种线路规范、整齐,确保项目设备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2、建立设备档案,加强设备管理。学校对每样设备都登记造册,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心校与教学点每学期核对设备数量、型号,检查设备性能,加强设备管理,确保项目设备不被损坏、丢失、挪用、偷盗、侵占。

3、加强设备维护,确保系统安全。要求各教学点负责人认真填写记载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互联网管理的规定。

4、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建立项目设备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建立项目技术人员培养制度,保证项目设备有人管理、维护。

5、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活动,使教师熟练掌握数字资源的应用技术,有效运用教学设备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学科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字教育资源教学总结 篇7

“数字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给传统的书本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使传统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就数学教学来说,这机遇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数学教学。数字化数学教学的巨大价值:从学生方面说,利于学生产生快乐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仅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素养,更是要交给他们一张“数字时代的通行证”;从教师方面说,增大课堂容量,节约了教学时间,容易突破教学重、难点,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数字化教育资源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情境,以情激趣,以趣促学。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体积”这个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时,我把《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插入课件中,要求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想一想“乌鸦喝到水的原理是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明白了“体积”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

二、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化抽象为直观

利用数字化技术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动的直观性都是很突出的,而数字化技术能为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运用数字化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

例如,“圆的面积”这一课重点就是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是难点所在。为了化难为易,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先在电脑大屏幕上画一个圆,然后采取分步推进的方法。第一步:把圆平均分成3份,4份,6份……16份,让学生试着拼一拼,看能拼成以前学生的什么图形。第二步:用课件形象直观地把切开后的图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演示出来。第三步:展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并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找出所拼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汇报完后,教师在屏幕上闪烁圆的周长的一半和近似长方形的长的关系,圆的半径和近似长方形宽的关系。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增大信息量

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是数学教师的任务,而数字化教育资源正是学生拓展思维,丰富知识,走向世界的窗口。比如可以通过上网搜集教学所需要的资料,经过教师整合、处理后,建构资料库,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相应的资料,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Flash展示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学生对年、月、日的产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产生了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其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进而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

浅析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字绘画教学 篇8

关键词:数字绘画;基础教育;美术教育;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69-1

数字绘画,通俗的讲就是用电脑绘画,指以电脑及多媒体为工具而创造的不同于一般纸上绘画的视觉艺术。这是一种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绘画手法,它运用各类绘画软件或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完成绘画作品。作为一名一线美术教师,对于数字绘画也有着无限的热情,力求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字绘画发展之路。

一、数字绘画的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外都有大量人员从事着数字绘画的工作,多为插画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家装设计师等。无论是数字绘画的先进理念,还是绘画软件的开发利用,国外都更胜一筹。而我国的数字绘画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虽然从事人员数量庞大,但领先企业并不多见,其主要原因还是人员不够专业。

在我国,一般学生考入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才开始接触到数字绘画,经过短短几年的学习,既要熟练掌握软件的应用,又要培养美学能力,着实勉强。而学习是具有连贯性的,数字绘画在基础教育(这里主要指中小学教育)阶段的空缺应该得到弥补。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已经开始接触数字绘画,但仍没有普及。

二、数字绘画的优势所在

与传统绘画形式相比,数字绘画省去了纸材、画具,可控性强,方便了修改、复制;节约了创作成本,节省了资源。数字绘画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图形模板工具”准确把握形体;可以通过“倒色工具”,快速地把一整块颜色均匀填满,还可以轻松搞定色彩渐变;而至于质感的表现,无论是枯枝还是嫩叶,无论是麻布还是丝绸,选择好适合的“画笔工具”可谓应有尽有,强大的模仿能力极大地方便了作画者预期理想的实现。

三、基础教育阶段要普及数字绘画,应加强三个主观“程度”

1.学生对于数字绘画的认知程度和对硬件、软件的接受程度。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对于数字绘画,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只有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才有助于学生对于数字绘画认识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学生习惯于传统画材,一时间对于手绘板这种高新科技产品还不适应,往往眼睛总是盯着感应笔,致使屏幕上的画面效果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对于数字绘画软件却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尝试。而对于绘画软件的选择也应以简洁、方便为主,不宜使用专业性太强的软件。

2.教师的认知态度和学习程度。

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本身对于数字绘画的认知态度就相当重要了。美术教师在以往的个人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必然接触过数字绘画。他们主观上是否提倡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某种程度上大大决定了学生数字绘画的普及性。

对于数字绘画教学,教师能否得心应手,还需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拓宽专业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

3.学校的支持程度。

学校的支持对于一门课程的开设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里的支持可以分为物质上和精神上两种。物质上的支持,主要指学校硬件设备的完善有助于数字绘画教学的开展;精神上的支持,则是指学校是否重视对学生数字绘画教育的培养,可以作为校本教学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造新鲜理念。

四、发展行之有效的中小学数字绘画

1.轻技法,重激趣。

数字绘画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作画意图,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更多的时候被视为是一种绘画工具。而想绘制出更好的作品,还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意。

2.结合教材,弥补材料的不足。

数字绘画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作画材料的不足,充分体现教材的价值。正如:在教授苏少版美术第13册第5课《当一回蔡伦》、第14册第9课《奇妙的肌理》等课时,由于工具材料的不充足,阻碍了这些课程的有效实施,使得学生缺乏对于版画、肌理等画面效果的认识。数字绘画软件中,强大的模拟工具可以直观的、快速的实现,对于教材的充分运用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后盾。

3.整合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新课改以来,从中小学美术教材的编写就不难看出数字绘画正逐步被引入日常教学中。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对于数字绘画的掌握更加重要。

数字绘画的特点要求美术教师既要具备相当的美术素养,又要具备信息技术的能力。但由于美术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理解的不够,会造成数字绘画与信息技术无法很好融合,不能达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美术创作的教学目标。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数字绘画教学,美术教师应该结合自身信息能力,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以促进新型教学方法的实行。

4.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发掘数字绘画的最大适用性。

学校可以结合不同的办学理念,合理开设数字绘画课程,发展自身特色。正如,我校高中美术班教学中,在教授素描、色彩的理论学习阶段,运用了数字绘画把作画步骤一步步通过软件中图层的分解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有效地理解素描、色彩的绘画技法。而在普通班的美术教学中,利用兴趣班的教学形式教授数字绘画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掘数字绘画的适用性,为学校全方面的美术教学服务。

数字教育资源教学总结 篇9

使用制度

一、落实专人负责“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下载、使用登记工作。

二、按照有关“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下载的要求,完整下载教育资源,分类分科目进行存盘,以便其他教师随时需要。

三、未经允许,不得在计算机上安装与办公、教学无关的软件。

四、未经允许,不得修改或删除计算机上的办公软件的设置。

五、定期浏览下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适用学校教学。

六、做到每月整理存盘的下载资源,标注清科目、年级,以便教师使用。

七、管理人员要负责“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分类,编制目录,负责对资源库的管理。

数字教育资源教学总结 篇10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实施的有关文件精神,整体提高我校教师利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及资源的教学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此培训方案。

二、培训目标

为学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责任人提供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与维护方面专项培训;为学校的全体教师提供不同层面的技术、理论和应用培训,使其了解“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能够利用工程所提供的软硬件资源为学校教学服务。

三、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朱明如

成员:金星

金正曙

汪正军

组长:负责组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包括培训内容的选定、培训人主持人的确定,以及培训的后勤保障等。

成员:主要是配合组长按时参加校本培训,不缺席,认真记录,学习。

四、培训的组织形式与管理

本次培训由学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实施。按照学校制定的校本培训工作方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培训。同时做好档案建设工作。

建立培训管理

制度、健全培训档案,使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校本培训安排

培训对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责任人、学校各学科教师

培训地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室

培训时间:从2015年9月开始

培训负责人:朱明如、祁贤兵(乡中心学校电教员)培训内容:

第一次

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的简单操作:长虹触摸一体机的正常使用等。第二次

畅言教学系统的使用 第三次

东方中原电子白板的使用说明 第四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第五次

校本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应用

五、培训要求

1、按时出席,不迟到,不早退;

2、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3、遵守机房一切规章制度。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起一支能够胜任“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设备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以点带面,逐步带动学校教师具备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设备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及信息素养,从整体上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2、强化管理,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把教师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教学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3、以每月两次教研形式,促进和带动教师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让教师想用,会用,能用。

霍山县乌牛河小学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对策 篇11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与质量 技术指标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001—04

1 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意义

1.1 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电子百科全书、电子期刊/书籍、各类教育网站等,其主要形式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这些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汇集起来,形成一个丰富的知识资源库。这个知识资源库范围更大,包含的内容也更多,可以供学习者进行多元化的选择,随时随地方便使用。

1.2 改革教学方法,紧跟社会发展趋势

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有效的利用已有的学科研究成果非常有好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产生,对于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使其具有更主动的学习欲望。除此之外,学生可以有更广阔的想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单向传播为主的教学方法,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与余地,充分调动积极性、自主性,对教师的看法及意见提出挑战,形成以辩而学的方式,既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同时也是对教师不断进修与学习的鞭策。这也就应了我国古代的“教学相长”的道理,是一种良性的学习模式。

1.3 教学信息化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基于具有资源管理功能、用户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功能及其他辅助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基础之上的,这几个大的功能里分别包涵了如资源检索、资源下载、更新、用户身份认证、使用导航等很多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教师讲台授课,学生听讲做笔记的学习方法,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模式的更改,都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潮流,即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学习爱好及学习需求为重点,有选择有主次的进行学习。

2 农业大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2.1 为农业类高校所重视,成为建设重点

数字信息化教学资源作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的信息教学模式,可以支持农业院校在科研、教学和生产方面快速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很早就认识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成立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主导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依托自身力量制作的电视教材和多媒体教材多次获得国家、部、省级奖项,在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技术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农业大学于2003年开始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建成了以校园网络系统、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双向多媒体教学系统、身份认证系统等一系列在内的数字化校园。农业类大学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都反应迅速并且发展较快。即使是西北边陲的新疆农业大学,也在2006年对校园的基础网络建设、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可以说,数字化校园对于全国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的改变已经为各所农业大学所重视,在以一批211重点农业大学的带动下,全国的农业类高校都在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长远的进步。

2.2 受到外部的支持

目前,农业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得到了网络公司、图书出版社、杂志社等来自外部的支持。从农业类高校的自身特点来看,对于农业、畜牧业等周期较长的课题,往往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将漫长的过程进行整理压缩,设计适合学生及老师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料,如果只依靠农业高效来自主完成这些工作,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及效率低下。而有来自外部专业技术公司的支持,这些可以简单高效的完成。同时,对于资源库中的资料保密、网络安全等也需要有专门的网络公司来确保。

2.3 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析

2.3.1 资源版权问题不明朗

由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包括高校现有图书馆资源转化、教师自行收集整理,与其他学校、同行间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信息资源买进等等,一定会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目前,在各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对于资源版权人权益也没有做好保护工作。

以农业大学为例,学校的众多资料均是来自于很多专家学者的实践经验及知识积累,他们在田间地头或者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将这些知识整理为完整的信息资料后,用于学校或者同行业的资源库中,成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然而,一旦整理成文后,其他人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使用,侵害了知识版权人的利益。

曾经发生在2002年的北京大学教授陈兴良状告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一案,经过法院审理判决,确定了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的侵权行为,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至此以后,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版权问题屡次被摆到桌面,不仅给版权人造成了危害,而且对于各高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蒙上了阴影。

2.3.2 教师资源建设性积极性不高,流于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依赖程度很高的知识来源。但是专家学者在实践过程中辛苦总结整理出技术知识资料,在没有任何积极措施的前提下,很难使其心甘情愿的贡献出来。尤其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重建不重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得很多为此付出心血的知识著作人感到没有价值,也影响了他们的资源贡献积极性。教师的这种资源建设积极性不高的态度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影响很不好,一方面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可以节省老师的很多物力人力,在分类整理归纳后,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很方便的调取使用;另一方面,也是对个人学术成果的宣传与推广,对于加强彼此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非常有促进作用,也能进一步推动学术发展。

2.3.3 数字化教学资源没有统一的技术指标体系,可供互通、共享性差

虽然我国有CELTS(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作为教学资源标准,但是其内容较宽泛,涵盖了不同的教学资源,其中CELTS—31是其子标准,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致的标准,在资源查找、评估、获取和使用方面提供最大效率的支持,然而,由于具体的细化标准尚不完善,加上随着社会发展各高校间的科系设置等日新月异,CELTS—31并不能完全满足现在高校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及发展。

现在,农业类大学基本是“各自为政”,根据学校自身的学识经验及认识,对不同的资源进行归类、定义,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一方面相同的内容被归入不同的类目,另一方面重复的建设添加相同的资料,导致无论是校内还是校际间的互通性都较差。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他们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则是按照校内入口与校外入口两个端口进行资源查询链接,其中作为与校际间主要联系的校外入口,主要分为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多媒体及区域数据图书馆几个类目。这种划分方式也存在如同华南农业大学一样的缺陷,即划分标准不明确,比如同样一篇文章,在数据库里找得到,在电子图书里也找得到;相反,另外一篇类似的文章,就极有可能只能在数据库里找的到,而在电子图书或者电子期刊里找不到,这就增加了资源查找的难度,同时也造成了时间与资源的浪费。南京农业大学还特别开辟了一个叫做“南农文库”的板块,其中的资料汇集了南农人撰写并捐赠给图书馆的资料,而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已被各种数据库收集,此处的新类目,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会浪费使用者的时间与精力,应该重新做下协调。

2.3.4 Web 2.0 技术应用待完善

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Web2.0技术,是基于基础的通讯技术之上,建设信息化平台的有力工具。它具有用户分享、信息聚合、兴趣点归集及开放的平台等显著特点,对于信息源的多样化及个性化发展有着很好的扩展作用。农业高校师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结合田地、畜牧养殖、水产等实地性考察性的经验,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情景模拟再现,通过具有实践经验的人用Web2.0技术将场景再现,也是节省精力、快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教学资源是严肃而又有严格的形式的,像博客、即时信息这种个人论坛式的信息传播源,其严肃真实性有待考究,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其实只要在建立好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大框架内,对这些个人行为或者是小规模的团体行为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规范措施,那么,这些技术将可以很好的实现资源的更新换代与知识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比如教师可以建立跟人的教学网站群,同时将网站以站点的形式与学校的资源库链接,学生及其他老师可以通过资源库的平台来访问某教师的个人网站,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

3 农业大学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版权人利益,尤其注重版权传播过程

就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而言,现有的数字信息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等规章条款。这些法律条款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日益兴起及迅猛的发展环境中,已经难以适应版权保护需要。要想确保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知识版权这一瓶颈性问题。因而,在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各高校确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于引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首先进行知识产权的辨别,合理使用;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网络使用的信息资源做出明确的使用规定与保护措施。

农业大学的教授专家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别的行业有所不同,由于其知识的获得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因而一般很难被复制,产权划分较清晰,但是在传播过程中,容易被人剽窃盗用,使版权归属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因而,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措施时,在明确版权人基础上,对流通过程加以规范,确保版权问题不在流通环节发生。

3.2 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增加将实地考察资料变为数字资源的动力

农业大学教授专家知识的取得,由于其农业、畜牧业、林业等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这一知识获取过程结合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他们对自己的成果也是非常重视,然而,如果不能转变现有的资源使用模式,就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该从政府、学校、教师自身三方入手。(1)满足教师合理的主观愿望,从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开始,保护教师贡献教学资源的行为,使其愿意将珍贵的教学资源拿出。(2)对于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及评价机制进行完善,注重使用效率及效果,增强知识版权人的自豪感与责任心,同时也是尊重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劳动者的创造积极性。通过这些方式来转变教师自愿参与的思想,提高积极性,增加动力。

具体来说,建立有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元化评价体系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措施。从资源库的内容、形式、个性化设计、安全性及可扩展性几个方面制定出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同时根据这些评价指标设计出一套完善的实用性强的评价方法,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做出有效的评价,注重实用,是非常有利于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的。

3.3 统一技术标准,提高高校间资源共享度

据调查显示,由于国内高校的层次分布原因,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也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以农业大学为例,隶属于国内“211”高校的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都具有较完善的基本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及具有完备的技术功能的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在资金投入也比地方高校或者其他同类学校具有更多的优势。因而,在课程大纲、教学课件、音频视频资料等方面,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需要进一步互通有无,扩大交流,形成开放式的资源共享。鉴于当前科目划分越来越细化、知识分类程度越来越高的现状,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划分也逐渐变得细致,因而,要实现校际间的资源信息共享,必须将同一类型的高校在院系设置、科目划分上统一标准,进而可以在教学资源规范化方面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我国曾经制定的CELTS标准,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只是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在扩大高校间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国防部设计的“可共享课程对象参展模型”,创建可供不同课程共享的可重用构件,从而使使用者准确高效的寻找所需资源。

3.4 加大与外部技术支持的合作力度,将实地考察结果顺利转化为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设置离不开外部的协助与支持,如计算机技术支持、网络技术支持,目前很多高校由于资金限制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规模所限,一方面没有能力承担费用,另一方面仍是以自己的专家教师建设为主。但是要发展正规的数字化信息平台,还是需要有专门的外部公司与高校进行合作。

对于农业高校而言,由于涉及到农业、林业、渔业、畜牧等各方面,许多知识与技术在校园里得不到实现,而实地考察的费用及精力牵扯太大,并且由于周期长等原因不容易实现,因而,可以通过与网络技术公司等合作,将课程资料及实地考察学习资料录制成音频、视频,再通过教师的进一步整理,可以形成方便实用的教学资料,从而节省很多人力物力。

3.5 政府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的扶持对于高校信息化资源建设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国家的各级政府部门应切实掌握高校目前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政策。

与此同时,还可以对于高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在平等的基础资金扶持上再根据各高校的实施情况,对于资金利用不到位的高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必要时采取惩罚措施。从政策上保障,从资金上扶持,对于高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近年来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以“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头等大事来抓,从2007年的建设新农村,到2012年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些政策的提出,都与农业大学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农业大学作为培养农业人才的直属高校,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国家可以考虑在政策、资金上对农业大学进行相应扶持。

对于国家来说,则应建立专门的机构与体制来负责这一方面的事务。从资金专项拨款到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进度跟踪及效果检查,来监督、引导高校行为。对于资金建设不到位或者是其他问题,都要及时的予以查明,做到奖惩分明,引导高校形成良好的建设秩序及和谐的资源库共享运作氛围。

4 结语

对于农业类高校来说,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任重而道远,这其中既有技术因素,也有制度因素,既需要高校自身在协调资源建设及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做出努力,也需要外部企业的合作,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扶持。

农业类大学与当今我国政府大力关注与发展的“三农”有着密切关系,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农业高校肩负的责任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如何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来提高自身的软实力,更好的担负起培育人才,服务“三农”的重担,是摆在农业类大学面前的一个难题,而当务之急是建设完善的有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因而,与其他高校一样,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是目前农业高效的主要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琴.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223.

[2]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3—86.

[3] 山东农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60d022d9a58da0116d174907.html.2010.9.

[4] 常青.农业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创新与发展——以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2011(02):101.

[5] 王雅华.数字信息作品著作权保护中的法律问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0):24—25.

[6] 柯和平.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与管理[J].远程教育杂志,2006(4).

[7] 赵立杰.数字化信息组员共享中的知识产权问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175.

[8] 詹向阳.网络资源库的可用性指标设定及评价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5):58—61.

[9] 李秀娟,邓小昭.国内211高校E—learning资源与服务的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39—43.

上一篇:浙江大学2013年春季温州大专本科学历教育招生问答下一篇:一枚异国邮票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