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资源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资源(精选14篇)

生物资源 篇1

洪雅县高庙初级中学校李永贵

近年来,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教育手段日新月异。为了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各级学校在硬件投资方面,争先恐后。今日的校园,百花齐放,草木葱浓:可谓“留恋戏蝶时时舞,早有娇茑恰恰啼”。美丽的校园环境优美,生物资源较为丰富,为生物教育实验、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挖掘利用校园生物,包括周围环境生物资源,能产生时间、经济效益,科学性强,利用推动生物教学改革和发展。

时间效益:挖掘校园生物资源,节约采集标本时间,利于进行直观教学。我们知道初中生物学知识分为五大部分,多数知识都从研究植物、动物形态结构、或从演示实验中直接获得生理知识。教学时,让学生亲眼观察,亲身动手做实验,直接获得知识比听取别人讲述或阅读有关资料间接获得知识重要。采集校园内动物、植物作为观察标本或实验器材,就地取材,保持原有生物活性,优化课堂或实验;学生才实践中探索总结,寻找规律,掌握知识,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我在从事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分类学等章节教学时,每节课利用8分钟就近校园实习安排在课前或课中或课尾。实践证明,学生会感觉生物课真切、自然、形象、生动。

经济效益:生物教学,校外远途采集标本,路途劳累,观察实物或实验材料,必然会浪费一定人力、物力,乘车运输等费用必不可少,同时还增加不安全因素。学生到校园就地实习、实践,自身获得第一感知,无形中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生物资源 篇2

一、利用本地生物资源, 巧设导言

导言是教师在新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引导学习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利用本地的生物资源设计导言, 不但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 在“染色体变异”一节, 引入本地的红枣与外地红枣相比, 为什么本地枣个大、肉厚、甜度高、品质好、价格贵、不愁销路。学生深有同感, 激起了求知欲, 随后, 教师进一步讲, 本地红枣染色体变异了, 是天然的三倍体, 什么是染色体变异呢?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学习状态。一节课学完, 学生不但解决了实际问题, 突破了难点, 还培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感到生物理论距离自己很近。

二、利用本地生物资源, 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生物知识, 比较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问题, 让学生自己思考、解疑。例如, 生长素的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抵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不同植物适宜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这两个知识点不好理解, 教师可以把除草剂 (生长素类似物) 的选择和使用效果引入课堂, 让学生自己描述出玉米 (单子叶植物) 和花生 (双子叶植物) 选择除草剂的种类不同, 使用之后苗活草死。这些现象很常见, 学生都很熟悉, 但不知道其中的生物学原理。如此一联系, 难理解的知识点就变得好懂好记了。又如, 在“顶端优势”的教学中, 可以引入棉花的整枝;讲“光能利用率”时, 可以引入本地常见的玉米和黄豆间作的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点易懂还能利用这些理论指导生活实践,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利用本地生物资源, 作为直观的教学素材

本地学生都见过小蝌蚪是怎样尾巴消失, 长出四肢, 在水中游动, 到陆地上生活的。根据这一常见的现象,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探讨这几个问题:1.总结两栖动物的特点;2.变态发育的过程是怎样的?3.什么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意义。学生通过讨论, 突破了重点难点, 培养了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四、利用本地生物资源, 就地取材进行实验

本地生物资源丰富, 可以提供很多实验材料。以生态瓶的制作为例, 农村学生都有下河摸鱼、养鱼的经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河边挖河泥、河草、捉鱼, 来制作生态瓶, 并把生态瓶放到教室, 让学生观察记录小鱼的生活天数, 最后选出小鱼生活天数最长的生态瓶, 分析其物质组成, 探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这样的实验, 学生乐于去做, 可以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同时收获了科学知识, 寓教于乐, 一举多得。

生物无处不在, 尤其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中, 生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让生物理论知识和周围的生物相统一,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农村中学生处于多种生物汇聚的广阔生物天地, 而学生对生物知识感到很难理解, 对生物课不感谢兴趣, 教师应把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生物现象与生物知识相联系, 降低知识点难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物资源 篇3

【关键词】 校园生物资源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2-023-0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课程内容分成了10个一级主题,其中有2个很重要的主题:一个是生物与环境,另一个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对于生物与环境这个主题,课程标准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态环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对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个主题课程标准建议教师积极开展对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人类种植栽培的绿色植物进行观察、探究。草地、池塘、花卉这些在校园里都是直观存在的,教师怎么能轻易放弃这些近距离且安全有效的动态生物教学资源呢?如何充分有效利用校园生物资源完成生物教学?笔者的教学体会如下:

一、对校园生物资源的利用案例

笔者校园的前面有一条宽宽的人工河流,河里有一些水生动植物,教师请同学们观察睡莲的叶片特征及茎的形态,了解这些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的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教师和同学一起对河流中的生物种类进行统计,让他们了解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观察青蛙、癞蛤蟆的形态结构并与鱼类和陆生生物进行比较,得出两栖生物与鱼类的形态结构特点;比较人工河流与普通河流在生物分布上的区别,尝试解释此人工河流能否长期保持生态平衡。通过对这条河流的组成及生物的观察和统计,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平衡都有一些深入的了解。

笔者学校临近长江,周边生态环境比较怡人,校园内的绿化非常到位,植物的种类也很繁多,这些都有利于课外学习调查和观察活动的开展。在讲土壤里小动物部分,笔者就和学生们一起带着观察工具:小铲子、收集瓶、放大镜等到校园的草地上进行调查统计。在讲种子植物时,就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笔者当地典型的裸子植物——银杏,被子植物——桃树,很直观的比较它们二者在种子结构及花的形态上的区别,形象生动,学生易理解。在讲苔藓植物时,笔者陪同学生去校园里寻找这种植物,然后独立观察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最后提交报告:说说苔藓植物为什么生长在阴湿的环境里?在探究不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这个实验里,笔者会带领学生到灌木丛和草地相对比较茂盛的环境里测量,这样比较的结果更加明显。在讲昆虫这一节时,笔者是直接将学生带到草坪上花一节课时间让孩子们捕捉蝗虫,随后下一节课说说捕捉蝗虫的经过和你所观察到的蝗虫的形态特征。在每年的春天和秋天笔者都会专门带领学生参观整个校园,让学生观察到动植物随四季变化的情形,可以观察到动物觅食和栖息的习性等。

二、对校园生物资源利用的反思

校园内的生物资源很多,但是对每一种生物资源的利用都要有特定的目的:用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使某一科学原理更加生动具体,提高学生对生物与环境进行探究的兴趣。

如在准备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进行观察时,教师和学生的心中都应有一个准确的目的。要明确这次观察的对象是什么?是校门前的河流还是文翰楼周边的草坪,在这条河流或草坪上,要观察什么?了解什么?通过观察最终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每次带学生到某处观察时,教师应提前几天就到该场所进行了解,看是否适于和便于观察,这些在走出教室门之前都要计划好,安排妥当。

生物资源 篇4

一、充分发掘地方生物资源,为开放式教学做铺垫

生物课要做到从封闭式教学到开放式教学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封闭式教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那时我国教育受苏联影响较大,推崇“三个中心论”,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这种教育思想把课堂作为实施教学的基地,教学活动大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往往局限于课堂。然而由于生物的结构、生理过程等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如果只用语言描述,课堂会变得枯燥无趣,有些知识甚至利用多媒体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应尽可能发掘当地生物资源,例如可从校园中的`动植物开始,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进行探索。实实在在的生物是感性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另外,它是形象的、具体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的限制,能够既让学生获得掌握的知识,认识更多的事物,又让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二、充分发掘地方生物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毋庸置疑,校外资源比校内资源丰富得多,有养殖场、农林场、农产品加工厂,有公园、花木场、动植物标本馆,也有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方面的素材,如三汊河湿地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生物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教师在发掘地方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当地生物资源发掘的过程中会涉及参观、访问、讲座、论坛等多种途径,学生会因此获得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有更多了解生物与社会、科学之间关系,从而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如在教学水资源时,可让学生从当地河流中取水,对其水质进行调查、检验;在教学古生物进化时,可让学生参观动物园和标本博物馆;教学传染病时,可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卫生防疫站,了解病毒产生过程……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很多更加直观形象的生物信息。

三、充分发掘地方生物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参与问题与假设的提出、方案的设计、验证和得出结论等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实验,避免纸上谈兵。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会真正理解知识,融会贯通;也只有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知识才能称之为知识。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调动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就会和谐、高效。例如在说明某种鱼类对不同的水环境均有一定的适应性时,笔者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水质饲养此鱼,并带领学生前往当地水族馆请教专业人员,以此来让学生获取生动案例和精准的答案。此外,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此鱼的结构,并与其他鱼类进行对比,找出其特点。由于此前学生已经对这种鱼有较深的了解,因此都积极地参与讨论,轻松地理解了所学内容,课堂轻松而有实效。

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篇5

1.在渔业捕捞中,过渡捕捞造成的危 害是:

A.破坏生态环境。

B.严重危害社会的可持续性 发展。

C.污染环境。

D.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2.目前为止,地球上的生物物种已被 描述和命名的有多少万种?

A. 150。

B.180。

C. 210。

D.160。

【布置作业】

1.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2.做社会调查

【教学反思】

海洋生物环境资源保护措施 篇6

近几年来,过度的海洋开发及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使海洋生物资源减少,有些种类甚至灭绝。所以,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现阶段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措施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法制上

(1)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专门立法,使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有法可

依。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

(2)健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即在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完善相关

配套措施的立法。

(3)提高海洋行政执法效率,建立健全统一的各部门协调机制。

(4)加强海陆一体化管理,防治海洋污染,从源头改善海洋环境。

二、经济上

(1)严格控制过渡捕捞,保护近海、浅海渔业资源,积极开发外海、深海

渔业资源,稳步发展远洋渔业。

(2)加强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防污管理,对船舶及钻井、采油平台的管理者,进行防污教育,增强其防污意识,提高除污救灾技能。

(3)合理规划沿海城市工业区,做好污水净化监督,同时认真合理规划沿

海旅游区开发,不过度开发沿海资源,不过度接待游客,及时清理沿

海垃圾。

(4)认真实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1、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利用。

2、全面贯切“科技兴海”战略。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高中生物教材图片资源综述 篇7

课程改革中生物教材的编写增加了插图的数量,插图的形式更加多样,插图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地位也有所提高,使生物教科书的版面设计更加新颖,更赏心悦目。插图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运用,能更好推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但在调查中发现,师生对插图重视不够,运用方法也单调;有的生物教师对新教材中插图难以适应,难于掌握插图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科学系统地对插图的分类和功能、以及使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教科书使用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2. 教科书插图的分类及其功能

插图是教科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插图蕴涵着大量的知识信息,知识不同教科书插图也形式多样,那具体包括哪些类型?又各自具有什么样的功用?

2.1 插图的分类学研究

教科书插图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为便于教学,从组织形式上进行分类,大概可以有以下类型:

独立图:采用单幅图或者照片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幅图就可以提供全部信息,如白化病人的照片,可以让读者从照片中读出病人的主要症状,非常直观。

发散图:围绕一个教学内容,以此为中心,用多幅图,从不同角度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让学生多角度更加全面了解事物。比如蛋白质的功能部分,分别列举了毛发,肌肉,抗体,酶,红细胞等图片,来说明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序列图:事件的发生都有特定的时空界定,以事件在时间上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每幅图表现其中的一个环节,几幅插图连接起来,即为完整的主题。如群落的演替,细胞的分裂,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操作都是用多幅图来展示其全过程。

不同内容的插图如:实物图、人物图、示意图、景物图都可以归结到以上种类中,总之,深刻认识教科书插图,把握其表达特征,准确使用插图的前提条件。

2.2 插图的功能研究

教材中的插图有很多种,自然的功用也不一而足,简略言之如下几种:

2.2.1 点缀装饰功能:

为增加美观而编排,如每章章首,作为文字背景的图片。

2.2.2 可视化功能:

具体来说,插图让文本所叙述的目标或事件可视化;有些内容是学生通过文字难以掌握,不能想象的,比如显微镜下的细菌,只需一张图就能提供足够的信息。

2.2.3 思维导向功能:

图片引导思考,符合认知心理学,利于学生由浅入深,掌握学习内容。如酶的发现过程,利用多个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层层深入。

2.2.4 总结概括功能:

教材中在章节后,通常布置了概念图,用来总体表示各个概念或者过程之间的关系,对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概括作用,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如物质运输方式,细胞结构等等。

3. 插图的教学应用

如果我们恰到好处地利用插图辅助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生物知识的理解、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拓展视野肯定大有裨益。以下就来讲讲图片资源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3.1 借助插图,导入新课

生物教材中不乏实物图片,比如某些取得卓越成绩的科学家,漂亮的自然景观,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都是导课的好素材。

比如,生物学家沃森与克里克、孟德尔等的肖像图片,拉近了科学家和学生的距离,倍感亲切,增加了解,激发热情,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

再如,多种细胞的显微照片,使学生体会到细胞种类的多样性,进而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可激发学生对生物世界的进一步探索。

3.2 借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能量流动”时,先让学生观察能量流动示意图,分组讨论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自己如果是鲁滨逊,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的策略考量,有时学生会争论的面红耳赤,接下来带着问题和期待听课,会使学生更认真,主动性更强,效果也更好。

3.3 巧用插图,突破教学重难点

利用插图有时可以更容易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让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

如“突触的信号传递”这一知识的学习中,首先可以基于“神经肌肉接点结构模式图”,讲解突触的结构,引出突触中信号传递特点的有关思考,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3.4 运用插图,辅助重点知识的复述

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有重点,有条理地对知识进行叙述,提高对知识的系统认识。

在教学“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等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操作过程,鼓励他们在边看图边复述,把知识内化。通过这样练习,插图印入脑海,锻炼学生概括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3.5 应用插图,构建知识网络

教材中有一部分图片具有很好的概括总结作用,充分利用,便可容易地建立起知识脉络。比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常见免疫器官的两个图片,整合一下,让学生掌握三道防线并列举主要内分泌腺及其激素的作用。学生会对免疫调节有个整体认知。

3.6 应用教材插图,进行情感教育

新教材中有大量反映我国科技生产的图片、科学史插图、科学家肖像图等,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些插图进行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是非常生动活泼和有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善于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它心理素质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讲授“遗传因子的发现”时,可以结合本章的章节插图,介绍孟德尔生平、遗传理论的建立过程以及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要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必须要有执着的精神。

结语

教师应重视教材,重视插图,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在教学中形成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终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正威.《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生物学通报.

[2]赵占良.《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科学探究能力目标解析》.生物学通报,2007.5.

[3]卢一安.《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使用的几点体会》.生物学通报,2007.8.

[4]陈赛玲.《高中生物新教材5个版本中旁栏内容的探讨》.生物学通报,2007.5.

重视乡土生物 用好本地资源 篇8

关键词:生物教学 乡土生物 本地资源

从生活中学生物,现在已经成为业内共识.生活,对学习者来说,可以分为“熟悉的生活”、“次熟悉的生活”和“陌生的生活”,而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涉及到这三者.“熟悉的生活”通常包含学习者所处生活环境和过去所处生活环境的一些生活,这里面有居住地的生物.如,一个初中学生,在居住地生存了十三四年(有的因为迁徙,时间可能短点),对本地的生物已然了解不少.“次熟悉的生活”也涵盖本居住地的生活,但它已涉及到学习者居住地以外的生活.比如,一个泉州学生就会对诸如厦门、莆田的生物处于“次熟悉”的状态.“陌生的生活”更多地应指的是远离学习者居住地的生活,也包含过去的陌生生活.

一、重视乡土生物,用好本地资源是学习生物的一条捷径

人的认知规律是从熟知推知未知.“熟悉的生活”是学习的最佳平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乡土生物,引导学生从乡土生物入手,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重视乡土生物,从乡土生物导入,有许多好处,实在是学习生物的一条捷径.

1.乡土生物,可使学生对生物产生亲切感.我们经常说生物在我们身边,学生并不太理解、不能接受.我们若把统编教材的内容和乡土生物相关内容对接,学生就会确实感知到生物就在自己身边,就与教材没有了“隔”.不“隔”等于在登门入室时少了一个台阶,学习者更容易入门,于是学生学起来就更有兴趣.在教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章第3节《生殖器官的生长》中的“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给2005级学生上的时,笔者只采用教材里的桃花,学生反应一般.给2006年级学生上这个内容时,笔者增加了羊蹄甲,学生看到羊蹄甲显出兴奋的神情.笔者让大家挑选一种花解剖,结果大部分同学选了羊蹄甲.反思这个情况,笔者以为:桃树虽然也是一种普遍栽种的果树,但在泉州普遍程度并不是很高,有些学生甚至没有看过桃树开花.而羊蹄甲是学生所熟悉的,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有好几株树,学生看过它们开花.这种花花期长达一个多月,花朵硕大,是一种很好观赏的花.学生对羊蹄甲花显然比桃花熟悉.

2.乡土生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一节前,笔者便利用星期六带学生到附近的洛阳桥旁,实地观看那里的红树林工程.洛阳江的入海口,有着几百公顷的滩涂,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政府花巨资在这里种植了红树林,覆盖了滩涂.现在红树林已经长大成林,有效地保护了滩涂,同时成了一个旅游观光的项目.学生看到红树林中间的螃蟹和江上的海鸟,对生态保护工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更有兴趣了.在学习教材内容时,大有举重若轻之感.学生由此举一反三,联系到自己所在的村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景,由此提升了环保意识.

3.乡土生物,是点拨时的钥匙.教师在授课时从乡土生物入手,只要稍加点拨,就能激活学生的印象,把生活原生态与教材知识连接,学生较容易吸纳.学习生物多样性时,笔者要求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本地海洋生物.因为泉州濒海,所有学生对海都熟悉.于是大家就纷纷列举了海鸟、海鱼、海贝、海藻等几十种,笔者随后再用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告诉他们除了大家列举的,海洋、陆地和天空还有数不清的生物.

4.乡土生物,能帮助学生记忆.根据认知规律,人对与熟悉的事物相近的内容记得快,记得牢.从乡土生物入手,就是用熟悉的事物牵引出陌生事物,学习者当然会迅速记忆,深刻记忆.

乡土生物,可以培养学生爱乡情感.《生物课程标准》顺应时代要求,提出生物课程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也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感的形成.生物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时,当然不能是简单的说教.在学习教材内容时联系相关的乡土生物,会使学生油然产生对家乡的认同感.他们固有的乡情就会得到增强.有了爱乡之情的他们自然会对了解家乡的生物充满渴望.

5.乡土生物,有助于乡土生物的保护.认知了乡土生物后,学生知道了乡土生物的价值,加以引导,就会增强保护意识.比如,知道校园里的水杉是珍贵树种之后,有同学提议成立水杉观测小组,防止水杉遭受虫害和其他破坏.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这样的环保意识,我们的环境何愁得不到改善?

6.乡土生物,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养成.乡土生物近在身边,如果加以组织,让学生组合小组(3-5人一组),制定计划,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居住地开展调查,就会较快地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等.如,笔者组织生物小组,调查华侨大学校园的树种.学生在调查前认真讨论,制订方案.小组成员又作了细致分工,明确任务.调查资料汇总后又作了核实.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乡村的学生可以从接触的农作物研究种子如何发芽、如何生长;通过观察牛犊、羊羔的出生及成长过程,培养观察、思考与发现的能力.

二、重视乡土生物,用好本地资源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材问题.就现有教材看,除统编教材外,还有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等.如,泉州市历史有泉州乡土历史,地理有泉州乡土地理.它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调查资料表明,泉州乡土历史和泉州乡土地理对学生学习这两门课起了很好的作用.因此,重视乡土生物,编一编乡土生物,肯定也是大有益处的.但编的内容不应该追求大而全,可以遴选比较有地方特色的内容.比如,泉州可以侧重于海洋生物.生物包容面很大,对一个初中生来说,认知水平毕竟有限,而乡土教材是统编教材的辅助材料.就教材地位而言,面面俱到,便有可能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2.学法问题.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能力.要认真引导,给予知识支撑.给予适当的知识,是为了向学生提供学习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能搭建“高楼大厦”.

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外,还要交给学生方法.比如让学生进行调查,要先教会他们调查的方法.当学生懂得用实地勘察、访谈、查阅乡土资料等方法时,学生就能少走许多弯路,直奔调查对象而去,就不会因为调查过于繁杂,造成他们过于沉重的负担,削减他们的积极性.

3.评价问题.引入乡土生物,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土生物、从而了解生存环境.所以评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情况也是必要且重要的.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从应试教育阴影中走出来的学生来讲更具有现实意义,否则,他们会因为没有评价而认为乡土生物可有可无,不加于重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重视乡土生物还应该注意适时、适量等问题,不一一列举了.

祖国幅员辽阔,各地生物资源同中有异,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必然会让生物教学锦上添花.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势必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妙园.《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研究》

[2]朱朝义.《乡土生物的教学体会》

[3]徐敏.《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生物学教学的尝试》

[4]王兆芬,刘海刚.《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浅析》

生物资源 篇9

周云吓

摘要: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开发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议题,开发生物校本课程要立足于当地社会环境,学校实际,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知识体系的现实情况积极探索。

关键词: 生物校本课程现实开发利用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出现标志我国中小学开始告别长期单一国家课程,逐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学校、地域、文化及经济环境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地方性,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有其独特的规律性,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基础,社会进步为主导,充分反映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体现社会进步的优秀成果。校本课程还要立足于学校所在地区发展状况、学校设备、学校管理、师资等现实,脱离现实的校本课程是空洞,不符合实际,是难于实现的。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开发利用。立足本土,开发资源,形成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要从当地社会生产中挖掘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生物校本课程素材。云霄县地处南亚热带,其独特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孕育了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蕴涵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以保护红树林湿地、湿地水鸟、优质水产种质资源为主要对象的湿地类型保护区,是我国回归线以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红树林湿地,其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物群落,珍稀的濒危物种等在环境保护、教育和科研领域都有十分重要作用,是我校师生开展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我校老师与其他校老师联合编写《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校本课程教材一套。

云霄的种植业、养殖业非常发达,是全国著名的枇杷之乡,也是泥蚶、锯缘青蟹的重要养殖基地。丰富的乡土资源开发,使学生亲近自然,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了解社会,热爱家乡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从学校实际出发挖掘校本课程资源

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要从学校实际出发,选题要注意可行性和实用性。所谓“可行性”即是我们的选题必须注意到两方面:一方面所需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是具备的或是经过努力可以得到的,再一方面就是注意选题要适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负担状况。对不同的年段的学生要安排不同活动的内容,工作量也不宜过大。例如我们在七年级学生进行《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时,要根据我们地区的花期表及有关书籍上提供的昆虫活动时间来安排学生活动。根据课题《植物的根、茎、叶生长规律》安排学生到学校的小菜园对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生长进行

记录,最后懂得蔬菜、水稻、甘蔗、水果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规律,从而懂得如何施肥、灌水、施药等。

实用性的考虑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内容相联系,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要将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要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谈会等方式,让学生确定兴趣的知识。例如,我们选择《学校食堂饮食营养调查》,学生学习了人体需要营养物质,认识到不可偏食,通过学校食堂饮食营养调查,在调查过程中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偏食的危害性,并促使学校食堂合理安排伙食。这一课题是与学生身体健康直接联系的,是一个能吸引学生的活动课题。例如《荔枝、龙眼、枇杷的高产栽培技术》这一课题是与学生毕业后关系密切课题,因为本地区家家户户种有荔枝、枇杷、龙眼。学生的家庭种植者都在寻求种好荔枝、龙眼、枇杷的高产技术,学生在这方面受家庭影响很大。当教师说到为什么有些年份龙眼、荔枝少结果或不结果。即使讲到花芽分化的知识,植物激素的知识,温度的知识,植物体内碳氮比例较高深的生物知识,学生也都一直追问到底,非弄清楚不可。在实行嫁接、压条育苗等实用操作技术时,学生都逐项去操作活动,说到施肥、落水、疏花等方法,更是非弄清楚不可。

从以上两条原则出发即可行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课堂生物知识和我们所能接触到的生命现象,以“为什么”或“怎么样”为题,就能开发到大量的校本课程。从学生的兴趣、需要挖掘校本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要将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与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及知识的形成过程结合起来。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应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学生所提到的课题来源广,但发现适当的有价值的主题却很困难,关键是缺乏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指导学生生成主题,关键在于教师要确实转变对自己、对学生的看法,要充分尊重学生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及发展需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精神,使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得到释放,学生发现的问题就可能成为主题。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聚焦热点、难点,质疑这些事件背后的意义,引发问题思考。关注自身成长中的困惑,关注日常生活,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现实,理解现象,多问为什么,就会发现有意义的主题。例如学生曾提问这样的问题:被虫吃过有虫眼的蔬菜就是安全无毒的吗?这说明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由此可以尝试将有关绿色食品的知识作为一个主题。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成为主题,什么样的问题能成为有意义的校本课程主题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论证:第一,主题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对学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识是否能产生实质影响。第二,主题是否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在学生能力、经验与教师教育要求、教学条件之间寻求平衡。主题的选择应基于并高于学生,落实于基本的教学条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筛选。优先选取具有较大育人价值,能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校本课程资源。从各种信息媒体收集校本课程资料

从各种信息媒体获得知识也是学生知识体系构成的重要来源,在日常信息媒体中常会出现有关生物与环境的种种信息,有些信息可以转变为校本课程。例如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水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对动植物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可以从实验《模拟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作为探讨《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预防》课题的切入点,既切实可行又可操作性强,小中见大,印象深刻。又如课题《家庭洗涤剂与水体富营养化》则是从日益严重的水体污染影响百姓日常生话的水体污染,影响百姓日常生话的蓝藻大规模爆发事件受到启发。对教材进行拓展性开发校本课程

教材是学生知识体系构成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具有简约性、概括性的特点,许多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只能一带而过,这些内容在实践中往往应用广泛,如果进一步探讨、延伸,使之具体化,则成为一个个校本课程,如可以将《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作为课题,让学生到本地公园—将军山公园游玩,把将军山公园的植物进行分类,然后编写《将军山公园绿悠游》小图册。

要重视对教材中拓展型知识的应用,对教材的应用要由原来的“教”转变为“用”教材,如果我们把对教材的开发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就会形成教材拓展性校本课程,生物教材中的实验、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实际上就是拓展性校本课程资源,有计划将学科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其成为规定课程以外的课程,例如在编写《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校本课程中,我们就可以把开展有关保护区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成果有机整合到教材里。

总之,学校应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资源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教师要提高对校本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和开发利用能力,立足现实的生活、学习实际出发,不断积累,逐步深化,不断优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发一套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校本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生物资源让水永葆青春 篇10

纳豆,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保健食品,为大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位于熊本县首府熊本市的大微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地将纳豆菌用于净化水质、防止霉斑等。

公司将一种名为BB菌的物质封入多孔质材料中,制成一定的形状投入水中,便能大幅改善水质。BB菌是纳豆菌的同类,是数种微生物集中在一起的微生物群。只要碰到水,封在多孔质材料内的菌就会涌出来,并且每30分钟分裂一次,水中的微生物、病原菌等有机物成为其营养源被分解。BB菌可在10到65摄氏度下,以及pH值3强酸性和pH值11强碱性的严酷条件下存活,而且对人体和动物无害。因此,公司入口处的鱼缸自9年前投入由BB菌制成的净水圈后,至今未曾更换过水。

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日本馆周边的蓄水池内放置了该公司制成的生物净水圈,保持水的清洁。大微生物科技公司经理岩下智明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上海成立了办事处,期待与中国的企业、政府开展合作,将该技术应用于中国。岩下说,他们还打算与另外一家拥有独门秘技的公司合作,解决水中含有金属离子的现实问题。

有望与大微生物科技公司开展合作的是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风投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一种名为“Sacran”的物质,这种多糖类物质的分子量高达1600万,具备超级保水能力和粘性,更神奇的是,它还能吸附水中的稀有金属。

2006年,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了这种全新的高分子物质。它来自熊本地区生长的水前寺藻。水前寺藻在日本九州地区阿苏山脉流淌的地下水中生长,是一种可以食用的珍贵蓝藻,其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然而,随着水质恶化以及水量减少,水前寺藻现在已经属于濒危物种,熊本县内也只有一户人家在养殖。

西藏生物种质资源库正在筹建 篇11

1月16日上午, 西藏科技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 就2013年西藏科技工作进行部署。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孟德利出席并讲话。据了解, 2012年西藏安排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资金1.6亿元, 安排科技项目75项, 申请专利数量达191件, 1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岗青说:“去年西藏加快科技平台建设步伐并取得重要进展, 拉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扩园工作进展顺利, 工厂化育苗、智能控制等现代农业技术开始广泛示范应用, 那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并正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特色林果为重点的昌都三江流域葡萄园基地建设、察雅新卡乡——澜沧江沿线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建设已经启动, 同时西藏生物种质资源库正在积极筹建。”

岗青介绍, 今年西藏还将加强科技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 打牢区域科技创新基础。“今年我们要抓好西藏 (拉萨) 科技孵化器和西藏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支持拉萨市开展创新城市建设, 协助拉萨市申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积极扶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 建立健全科技平台建设、运行、管理、评价等配套办法, 加强自然科学博物馆建设管理, 建设自然、科技和文化高度融合的博物馆。还将支持西藏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 实现西藏创新基地建设新突破。加强具有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扶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

生物资源 篇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它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媒体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等等),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以下谈谈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除教材、教学参考书外,还有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教具(挂图、模型)、多功能白板、投影仪、音像资料等。它们是完成生物课程的重要保障。

1、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理解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了解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顺序;审视教材内容和教与学的矛盾,确定教学的侧重点。

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比如,有关生物体的结构:细胞的结构、根尖的结构、叶的结构、花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实物或模型具有真实感或立体感,可以作为首选的课程资源;挂图或多功能白板具有图像清晰,各种结构名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可以在观察实物或模型后用来进一步观察和识别。关于动态过程的内容,可选择相关的动态模型,如:心脏搏动与血液循环模型、人体呼吸运动模型、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教具等;也可以选择视频或动画,可以使一些原本枯燥的、抽象的原理变得亲切、生动、直观、形象。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学生主动参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设计富有创造性的探究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比如,在学生掌握了使用显微镜方法后,组织学生学会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西红柿果肉细胞、鸭趾草叶表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以及人体细胞的其它永久玻片。又如:学习制作培养基,培养菌落;学会鉴定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鉴定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淀粉以及了解种子中淀粉的存在的部位;鉴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等。学生在实验室中,分享着成功与失败,体验着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活动。

二、灵活运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 当的、有趣味性的资源。例如:在学习《社会行为》一节时,引入故事“刘邦与项羽在楚汉战争中,项羽败退至乌江边,看到由蚂蚁组成的大字‘霸王自刎功于乌江’,最后自刎于此。这是刘邦军师张良的一计。”从故事中,你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吗?它们不同成员之间有什么特点? 又如:在学习《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时,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欣赏或动物搞笑视频的观看,让学生投入到动物世界的趣味生活之中。接着提出,假如:这人世界没有动物会怎样?学生的兴趣盎然,气氛热烈。

三、重视网络课程资源,启迪心灵,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仅靠有限的书面材料难以满足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和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充分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利用网络获得更多的生物科学进展的最新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如,在学习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结合今年入秋以来,天气转冷,很多的候鸟由西伯利亚飞往南方,候鸟在经过湖南、江西边界的罗霄山脉时,遭到了人们拉网式的捕杀。你对此有何感想?同学们讨论热烈,学生对保护的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得于提升。此外,在网络中,还可以获得与动、植物有关的趣闻、图片、视频、课件等教育资源,通过筛选和剪辑应用到自己的生物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和家庭资源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实验的材料在实验室中是没有的,教学经费又存在问题,教师尽可以地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如:与同学们一起抓鼠妇、挖蚯蚓、抓小鱼、拾凋落的紫荆花等生物材料来完成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利用家庭资源学习酒的酿制、酸奶的制作、泡菜的制作等等。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初步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了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获得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生物资源 篇13

对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创新问题的思考

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利用丰富的长白山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走政府统筹规划、开发技术创新体系、贸工农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的产业化之路.

作 者:刘志明 金华 作者单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吉林,延吉,133001刊 名:农业与技术英文刊名:AGRICULTURE & TECHNOLOGY年,卷(期):29(5)分类号:P968关键词:生物资源 开发 创新 长白山

加强集体备课,开发生物教学资源 篇14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推陈出新,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以需要人们组成团体, 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共同合作, 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通过集体备课开发并积累特有的生物教学资源,服务于生物教学。

二、集体备课的内容与形式

教师需制订出各单元(章)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学情分析、教学措施和学期教学进度等内容。

集体备课的成果呈现形式主要有: 特色公开课、课件、教学设计、习题作业、教案、教育教学论文,等等。

三、集体备课的方法

1.编写具有适用性的课堂提问教案

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及大纲、考纲要求, 确定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关键并且一一找出,弄清楚知识的内在结构, 理清知识的脉络,在脉络的关节点处设置问题;要重点突出而不面面俱到,要以训练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形成问题知识串, 以引导学生全员高效参与学习。

(1)课堂提问(问题)类型:回忆性问题、说明性问题、分析性问题、 巩固性问题。

(2)课堂提问(问题)要求:1要有针对性,使教学内容有的放矢;2要有新颖性,不拘泥于教材内容,使学生有发挥个性思维的空间;3要有思考性,直接在课本上找得到答案的尽量少问,适当增加能发挥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4要把握好难易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循序渐进,设计一些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的问题;5设计的问题要求具体、明确、严密,不能含混不清,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2.建立能体现高考动向的作业体系

(1)适用习题类型:1巩固课堂所学(课时练);2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小测);3研究高考动向(专题) 适用习题。

(2)选编原则:1所选题目要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要能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水平;2所选题目要能训练学生审题的严密性;3所选题目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做到练会一题,会做多题; 4所选题目要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建立一个清晰、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体系, 使学生在今后面对问题时可以迅速、准确提取知识解决问题。

3.整理、完善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适用课件库

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般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录像的教学课件,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件制作要求:1注意课件的适用性、科学性、艺术性;2课件简洁明了; 3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定在哪个环节上使用。

4. 教师通过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开展特色公开课,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1)教师开发并积累自己特有的教学资源,熟悉各个章节、各个课时的内容与教法,精心设计各课时的课堂提问,打磨好不同类型、不同时间段上的公开课;研究课堂教学技巧,形成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 最优化。

每次公开课前,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开课教师简要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训练习题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讲授、 训练内容及评价标准等,实现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开发并积累自己特有的教学资源,服务于生物教学中。

(2)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要不断加强学习,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素质,努力做高效课堂的实践者,走科学发展之路,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上一篇:学会感恩作文600字集合下一篇:阳光代表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