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原则

2022-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育孩子的原则

孩子教育世界的教育叙事

摘 要: 一个出色的教师不光要教好学生,在某些方面也要向学生学,甚至向他学生的学生学。一个在国外十分优秀的学生,回国后却不被国内的教育接受,我们认为孩子是没错的,错的是不正确的教育,是缺乏爱心和宽容心的教师。生活即教育,生活中的件件小事都是教育的素材,都闪耀着教育的智慧。用心生活,在发现中感悟教育;宽严相济,在关爱中为国育才。

关键词: 华侨新生代 暑期社会实践 教育叙事

2014年暑假,我带了一支由十名大学生组成的“华侨新生代培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青田石门中学开展为期15天的志愿服务,实践队员主要充当辅导员角色,协助石门中学做好小华侨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浙江青田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超过了20万人,随着父辈们在国外的长期定居,青田华侨新生代对祖国的认同感逐渐降低。为增强华侨新生代的爱国爱乡情怀,青田县委统战部牵头开展了华侨新生代华文教育夏令营活动。

7月7日,华侨新生代培根夏令营石门中学分营正式开课了。开课第一天,有三个小朋友一直待在教师办公室,他们坐在教师办公室的椅子上,一句话都不说。三个小朋友中有一个男孩,长得微胖,中国年龄10岁,瑞典年龄9岁,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读书,我心里默念他为小胖。另两个小女孩,都是中国年龄,一个9岁,一个8岁,都在西班牙读书,9岁的小女孩叫君悦,8岁的小女孩叫安娜。

开课第一天,三个小华侨都在教师办公室和他们的辅导员老师在一起,他们大多数时间是沉默的,偶尔会和各自的辅导员老师说几句话。7月8日,小胖开始活跃了,他一直跟着他的辅导老师邱老师,只要邱老师离开办公室一步,小胖就会跟了去。有时邱老师要去女厕所,小胖就跟到女厕所附近,等着邱老师。连续三天,邱老师有些不太适应,她就把情况向小胖的妈妈说了。7月11号,小胖的妈妈带小胖回家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小胖的妈妈又把小胖送了回来,他妈妈跟石门中学负责的老师说小胖回家说到学校不再惹老师生气了,再也不缠着老师了。等小胖的妈妈回家了,大约过了两三个小时,小胖又和之前一样,一直缠着邱老师。

我很好奇,为什么小胖会对邱老师有心理依赖呢?我是小胖老师的老师,我认为我有办法让小胖不再跟着邱老师。我拉住小胖,试图劝说小胖去教室上课,不要老跟着邱老师,他不跟我搭话,第一次我失败了。我想可能我的语气有些不对,邱老师出去了,小胖也跟了去,等邱老师再次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小胖也回来了。我俯下身子,再次走到小胖的身旁,笑眯眯地问小胖为什么不去上课,小胖说他不喜欢学写中国字。我问他喜欢什么,他说喜欢武术,他说这里的武术不好玩,他模仿了一下他第一天学到的一些武术动作,然后很兴奋地在教师办公室给我们表演了一段他认为很好玩的武术。邱老师这会在教师办公室,小胖见她在这里,跟我隔得不是很远,就和我聊了起来。

小胖说他不认识中国字,会说中国话,他在瑞典的时候,他们家里人大多数时候都说中国话。我问他在他瑞典的学校有几个中国的学生,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以前有三个,现在有两个,另外一个是他表哥,之前他哥哥也在他那个学校读,读完了6年级就换了一个更大的学校。小胖跟我讲起了他妈妈,他说他妈妈在斯德哥尔摩一个车站工作,太累了,于是就换了一份工作。他说在瑞典读书只有到了6年级才有重要的考试,在6年级之下是没有考试的,考试主要是看得了几个A,这决定他能否上更好的中学。小胖跟我说,在瑞典他现在已经读完了二年级,本来是要读三年级的,他都学会了。老师问他要不要直接跳级到四年级,小胖说可以跳级,但是要问一下自己的妈妈,老师就打电话问他妈妈要不要小胖直接跳到四年级,他妈妈同意了,小胖就跳级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小胖没有找邱老师,转而跟我很熟了,吃饭的时候他坐到了我的旁边。中午午睡的时候,邱老师带着其他小朋友去宿舍睡午觉,小胖不想睡午觉,要跟我玩,中午就和我一起留在了教师办公室。

小胖不想学中国字,我想做一番努力,很快,我的努力又失败了。小胖能听得懂中文,既然小胖不想学写中国字,我不妨请小胖教我瑞典话,我就跟他聊起了我的想法,小胖爽快地答应了。对于瑞典话,我是零基础,我想不到从哪里开始学起,就请小胖先教我数数,小胖教我读了几个数字,我都读得不是太好,小胖说换一种教法,他就开始教我瑞典话中的29个字母,他说瑞典话都是由那29个字母组成的,它们可以不断排列组合,变成很多字。他很耐心地帮我把这29个字母工整美观地抄写在草稿纸上,又教我读了几遍。

夏天的中午总是有些疲惫,我准备趴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小睡一会。小胖跟我说,要我带他去找邱老师,我劝他不要去,于是我们坦诚地聊了一中午。下午快上课时,小胖玩得有点过火,把办公室的门弄坏了,他看到其他大孩子跑到桌子上去了,小胖也往桌子上跑,两相结合,这次校长说了小胖几句,小胖哭了。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小胖的妈妈来学校把小胖接了回去,这次回去之后小胖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君悦和安娜在来华文教育夏令营之前,她们之间是互不相识的。7月8号的上午,我发现君悦和安娜用一种外语聊得很嗨。出于教育研究者的天性,我很好奇,我问她们说的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她们说她们说的是西班牙语。看到两个小华侨流畅的外语口语对话,我不免对我国的“哑巴”外语教学发出了慨叹。我试着拜两个小华侨为师,学习西班牙语,她们也是很爽快地答应了。君悦比安娜大一岁,中文稍微好一些,我说的有些中文词语,安娜还不是很理解,君悦就帮着解释。安娜的西班牙语说得很棒,我问她一些中文的实物,请她告诉我西班牙语怎么说怎么写时,她的反应速度明显比君悦快。

安娜的妈妈带安娜走亲戚了,有四天没来学校,我以为安娜犯了什么错,可能和小胖一样不会再来了,有点想她,心里也有点凄然。7月13号安娜再次来到石门中学时,她待在教师办公室,一句话也不说,也不和她之前最好的小伙伴君悦搭话。看到安娜,我很兴奋,试着叫君悦主动去找安娜玩。大约两个小时之后,安娜和君悦有说有笑了。7月15号,安娜说要为我画一张画,她就在我对面认真画起来了。我说我想学西班牙语,她就将教师办公室所见到的实物用西班牙语单词全部写出来了,然后教我发音,我读错了她就反复教,说我不对,直到我读对为止。后面几天在我忙别的事情的时候,安娜偶尔会突然拿着一个东西过来问我用西班牙语怎么说,有时我支支吾吾,颇难为情,安娜就笑着大声教我一遍。

7月21号是这期夏令营的最后一天,上午小华侨门在我们志愿者的指导下要进行汇报演出了。君悦长得很可爱,有两个表演节目,彩排的时候,安娜一直坐在彩排现场,为君悦加油。我问安娜节目好看吗?她说很好看。看到精彩的地方,安娜爽朗地笑,使劲地鼓掌。汇报演出结束的时候,现场是一片依依惜别的场景,安娜突然放声大哭,她妈妈想把她带出去,安娜不愿意走,她妈妈说现在回家,明年再来,安娜还是不愿意,还在大哭,在其他人都离开现场之后,安娜的指导老师牵着安娜的手找到了她妈妈。

与孩子相处的日子总是快乐的,石门中学的15天,还有另外几个没记住名字的小华侨,他们的事迹也让我难忘。7月14日,早在7:20的时候,在石门中学的操场上我看见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串葡萄。7:40小女孩拿着葡萄到教师办公室找姜老师(姜老师是我们的志愿辅导老师之一,教小华侨中华武术),8:00她又拿着葡萄来教师办公室找姜老师,8:35她又拿着葡萄来问姜老师在吗?我坐不住了,问她:“找姜老师有事吗?”她说:“姜老师上课嗓子哑了,吃点葡萄好。”我说:“等等,我给你拍张照片,告诉姜老师是谁送给她的葡萄。”她赶紧躲开了。也是这天中午,雨后,石门中学操场的一处积水处,几个小华侨在捉小蝌蚪,其中一个小女孩真诚而又急促地说:“我不把这些小蝌蚪装到有水的瓶子里带到水多的地方,等水干了,它们都会死的。”

下午,我带着十名暑期社会实践队员返回工作单外,车上我们聊起了这15天的生活趣事。我们发现国外的基础教育与国内有很大不同,一个国外求学的优等生,回国了可能是一个“差生”。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成人的错,是成人教育惯习的错。天真可爱的孩子即知即传的负责教学精神,他们对老师单纯的爱,对小生命纯真的爱总是让我们感动,久久难以忘怀。

回到工作单位,我时时忆起去年暑假在青田带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细节。和我的助理讨论后,我们认为:“好的教育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教师应怀有良善宽容之心。”“人有教育性——育人是幸福的。”“教育是爱的传递。”“对生命的珍爱是儿童的本能。”

本文系2014年丽水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以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ZJ10。

作者:徐正林 陈思佳

第2篇:点化孩子内心的教育

一、立足柔性,彰显学生本位

柔性教育其实就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支持学生。“以柔克刚,避免冲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具体做法是平等至上,用平等书写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思想之门。用宽容滋养学生的精神。

1、运用柔性惩罚

突然从最后排传来一声巨响,寻声望去原来是班上一位同学把另一位同学的铅笔盒摔在地上踩扁了,那位同学立即哇得哭了起来!平时这类小事我将双方批评教育之后也就结束了,可正巧小个子同学这几天集队和纪律的表现都很不好,我不由分说狠狠批评了他并让他写检讨书!

每个老师都有年轻气盛的时候,往往因为学生犯的一点小错就能燃起你的“无名之火”。每当这时你总是对学生厉声呵叱!作为教师,永远不要让自己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要尊重学生就要把他们当作平等的群体对待,不要让学生感到“受压迫”。不要命令学生给你做事,就算你真的需要他们做点小事,也要注意语气,尽量使用商量平等的口气请他们帮助。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切不可过于粗暴,轻轻的话语是最有力的教育;当学生表现出色的时候,微微的笑容是最由衷的赞扬;当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一句“老师相信你”是最高明的鼓励;当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热情的接纳与引导是最真诚的帮助,给学生带来温暖。巧妙运用柔性惩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定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学英语。

2、追求真实课堂

第一次有开公开课,那位刚参加工作的语文老师担心自己会出什么差错,就在课前试上了好几遍,课终于上得非常顺利,直到最后快结束时,那位教师叫事先安排好的演西瓜的那位同学谈谈感想,可台下一片安静,过了好一会,才有一位同学说:“老师,西瓜今天生病没来,你还没叫谁代替啦!”

这篇文章刚读时会让人会心一笑,可再一思就会让老师们感到些许的尴尬与无奈。相信每位教师上公开课之前都曾有过整日焦虑,寝食难安的时候吧。查资料、请教名师、模仿名师课例……为的就是上出一节‘精彩’的好课。可我们相当一部分英语老师上公开课不让学生主动发问,都是循着设计的思路走。作为一节好课,只有真正放开手,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试验课也应该是柔性的,真实的。

3、丰富教师语言

真正的课堂,老师的语言要做到水到渠成。英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有过硬的看家本领——英语基本功。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听、说、读、写技能会让你颇有令人艳羡的职业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靠得就是英语老师,可以说,老师的英语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英语是很美妙的语言,英语的自然风韵,语言的柔美。英语老师是否对英语真正热爱,学生也能体察得到。在我班上每年都有几位英语出众的学生,她们热爱英语、痴迷英语,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课外英语知识的扩展上。而她们也时时注意身为英语老师的我,一位热爱英语的老师必定会带出一班同样热爱英语的学生们。

二、将“柔性”教育拓展到英语课堂之外

英语教师不光在课内不能实行“高压政策”,在课外也应积极拓展英语,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英语。在这里推荐两种笔者钟爱的课外英语教材,拓展学生的英语口语:

1、推崇《新概念》,额外的精神食粮

现在的六年级学生处于小升初的衔接阶段,而牛津6A、6B分别就只有6篇对话短文,有能力的学生完全有时间多学一些英语知识。他们可以根据原有的知识体系结合新的知识内容构建出全新的知识框架。而New Concept English则是我一直推崇的英语类读本。它分为4册,分别适合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的不同学习人群,每年有数百万的学习者,早已成为英语学习者的必选读物。新概念(一)以其全新的教学理念,有趣的课文内容和全面的技能训练,深受广大英语小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2、推荐《走遍美国》,地道的美式英语

《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S.A.)是以“电视影集”的形式呈现的,讲述了美国典型家庭Stewart一家的全景生活故事,情节生动,妙趣横生,寓教于乐,吸引学习者的兴趣。他们美语发音清晰、体态语言丰富,其效果远远超出了一般所谓的"情景会话"教材。内容以住在纽约的一家三代人的生活为中心,涉及美国各地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使学习者有如面对美国人交谈的“临场感”,接近美国文化与生活的单元,细述美国生活的形形色色,使学习者透过对美国文化和生活的体验,学到活生生的美国英语。

俗语有云:“百炼成钢”,“严师出高徒”等等,皆反映出人们对于“刚性”教育的膜拜。而现在时代不同了,人们不再依赖过于严厉的教育机制和手段,取而代之以更为宽松,认为人文的教育理念,即“柔性”教育更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柔性的教学方法、柔性的育人理念,才是更为顺应时代需要的教育管理方法。

作者:尹 园

第3篇:你可能把孩子教育成了坏孩子

我和读高一的儿子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孩子可能会交到坏朋友?儿子说:“在家庭里被冷落的孩子最容易交坏朋友,你们都很关心我爱我,那么我接触的都是学习积极、品行端正的朋友,而如果我生活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就很容易结交坏朋友。”

我对儿子的答案非常满意。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感叹孩子结交了坏朋友,把孩子带上歪路,但这些责怪坏朋友的家长都忽略了这样一点:是谁给了孩子接触坏朋友的机会?据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中,出自健康家庭的只占3%,出自溺爱家庭的占28%,而出自缺爱家庭的占69%。

有个朋友向我诉苦,他上初二的女儿,成绩虽然还在优秀行列,却迷上手机游戏。那天晚饭后,他女儿一直玩了5个小时的游戏。半夜11点,他实在忍受不了了,把孩子的手机抢过来扔了,又大骂了她,并把女儿赶出家门,女儿在外面溜达了1个小时后才回家。即便如此,朋友恨恨地对我说:“我们夫妻商量好了,至少一个月不搭理她,我们反正都上班。她真没救了!”

尽管朋友口口声声说着“教育”,但我来提炼几个关键词看看,“扔手机”“大骂”“赶出家门”“不搭理”,这哪一个关键词是和教育有关的?每个关键词透露出来的,只是夫妇在暴怒之下的情绪发泄,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甚至会让孩子更不服家长,变得更叛逆。

在家庭中,我提倡赞美教育和批评教育并行。批评的轻重,代表着让孩子知道所犯错误的轻重,但批评教育并不等同于发火暴怒。从更大程度上说,批评意味着开导,也意味着警示,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教育他是因为爱他,而不是在发泄情绪。生活中,有太多家长打骂孩子,只不过是假“教育”之名的情绪发泄而已。

没错,孩子玩手机无度确实是孩子的错,但从另一个层面说,又何尝不是因为父母同时在犯错?对手机的管控是谁从一开始就没有监督好?孩子第一次不想去学校的时候,是谁编理由帮她向老师请的假?现在,孩子积重难返了,家长又情绪失控地打骂并把孩子赶出家门,这无异于把自己的过错转嫁到孩子头上。

令人费解的是,直到次日,朋友夫妻还决定“一个月不搭理她”,想让孩子反思自己的错误。但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搭理”是一种“冷暴力”。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会让他们失望。现在,朋友女儿的成绩还在优秀之列,顶多是有厌学情绪,玩手机有点失控,还不能用坏来形容。但如果家长这样教育下去,他们的女儿真的很容易沦落为一个坏孩子。

回到我和儿子讨论的那个话题:当一个孩子让老师失望,在家里又感受不到温暖的时候,就会更容易结交坏朋友。事实上,一个孩子如果只是不喜欢上学,那么失去的顶多是更高的平台,比如一些十七八岁就在餐厅做服务员的女孩,她们固然辛苦又平凡,但她们下班后回到幸福而温馨的家庭里,对父母依旧是孝顺的,时未来依旧是有渴望的。但不恰当的教育不仅可能会让孩子成为一个不爱上学的人,而且很容易让孩子养成坏的品性,沾染上坏的毛病,成为坏孩子中的一员。

(責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作者:陈亦权

第4篇: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可是父母怎么做才对呢。很多家长都知道自己的所言所行很影响孩子,在这里小编为您推荐《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这本教育书。因为这是教育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的一本值得看的书。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

内容简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那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呢?教育是一门学问,如果家长在不知道“什么是好孩子”之前,便盲目地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去教育孩子,甚至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就会毁了孩子而不自知。

对家长来说,“教育”比“养育”更重要。父母提供给孩子的不应只是物质的满足,孩子需要的也并非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你真棒”。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郑委,提供给中国家长最有效的教子原则,不仅告诉你“怎么做”成功父母,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么做”的理由。多年来数十万家庭的成功实践证明,书中的教育原则科学高效,操作方法简单实用,既能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也能使父母在教育的互动中与孩子共同成长,享受家庭的欢乐。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大多数的中国家长在成为家长前是没有经过学习和培训的,这《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能切实帮助家长解决这一问题。更新你的教育理念,让你的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真正幸福的好孩子!

第5篇:德国人教育孩子原则(共)

德国人以严谨,规则,守信闻名于世界。德国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有人把他总结为:德式教养铁规则,教出自律好孩子!

铁规则1:不要多「帮」孩子做,而是多「让」孩子做

铁规则2:孩子有十个缺点,父母要为其中五个负责

铁规则3:教养孩子,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铁规则4:告诉孩子:跌倒了,自己站起来

铁规则5:不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暴力的种子

铁规则6:学习如何争辩,是成长的第一步

铁规则7:学习爱与被爱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铁规则8:让孩子在碰撞中成长,而不是在呵护中长大

铁规则9:不以自己的经验,取代孩子的感受

铁规则10:教育孩子社会没有绝对公平,只有规则与秩序

第6篇:家长课堂:孩子行为约束的三大原则

新浪教育 微博

有些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怕他受委屈,对孩子没要求,或有要求却不严格,态度不坚决。比如快吃饭了,孩子要吃冰淇淋,妈妈说:“饭前不要吃冰淇淋。”但孩子打开冰箱取冰淇淋时,妈妈却又听之任之,所以,孩子会发现,只要自己一坚持,妈妈就会让步,以后孩子的行为就可能更加肆无忌惮。

该“宽”的时候应当宽一点

孩子行为约束有3大原则

比如给孩子安排足够的玩耍时间,并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感受到父母的可爱可亲、通情达理,孩子对父母提出的要求就更容易接受,更乐于遵守。

“宽”也意味着及时表扬和肯定孩子好的行为。表扬和肯定会让孩子心情愉快,知道哪些行为是该做的、如何做,于是父母期待的好行为就此塑造和保留下来;而批评和责骂只能告诉孩子“你不能这么做”,但没告诉他“你该怎么做”。

行为约束的简单原则:

1、清晰具体提要求

你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他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把你的这些目标细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要求。然后,让孩子清楚你对他的要求,并向他解释这么做的理由。比如,每天最多只可以吃一支冷饮,看30分钟电视,因为这样不会伤害身体(眼睛)健康。

2、以身作则教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父母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训练孩子,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将针对孩子及大人的规则分别列出来,贴在墙上,互相监督执行。严于律己、善于克制的父母向孩子提出要求时,会更具有权威性。

3、宽严并济做规矩

有些父母该让孩子玩时不让玩,提出的要求又过严过频,朝令夕改,使得孩子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就疲沓了。

而当孩子开始调皮或不遵守这些规定时,就要及时警告或提醒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纠正。让他们知道父母在这一点上是不会轻易让步的。

帮助孩子学会克制,学会等待,使他们能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天赋,也使他们步入社会后,显得更有礼貌,更受人欢迎。

第7篇:十九原则让你的孩子懂规矩

怎么给孩子立规矩?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规则。他们需要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他们和别人怎么相处。他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他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他们“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立规矩的19条原则。

案例:

5岁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着急:“明明,快点,我要迟到了。再不快,妈妈被开除怎么办?”

明明好象真的不关心妈妈似的,仍在慢慢地“品尝”那点粥。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明明妈妈在叹气。

晚上,明明的妈妈生气地把明明的事告诉爸爸。爸爸更加生气对明明说:“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

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明明妈妈只是告诉明明,“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她并没有传达出来。

第二,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

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明明妈妈告诉明明,“我要被开除了。”可是,事实是,也许她每天都这么说,开除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如果这样,就等于说了谎。孩子更不把她的话当真。甚至,也许孩子还巴不得她呆在家里呢!我儿子小时候最盼的几乎就是我不上班,被开除在家带他。所以,明明的妈妈如果估计出一个合理的时间,比如30分钟,让明明吃饭,吃不完,就不让吃。这可能比说“我被开除”要好。

第三,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四,自己能解决的事就别再告诉配偶。

明明早上吃饭慢这件事,明明的妈妈作为一个成半人,应该能够自己解决。她把这件事告诉明明的爸爸,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想,我妈妈也就这么回事,能把我怎么样?她什么都得靠爸爸。

第五,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

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惩罚一定要及时。

第六,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

明明爸爸的话对明明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如果明明的爸爸说:“今晚你别吃肉”(假如明明爱吃肉),那效果会比这么说好得多。

第七,立规矩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他。

比如,明明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他: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他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八,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

第九,立规矩,要把道理讲清楚。

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他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第十,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

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的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十一,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

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第十二,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

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十三,规矩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

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从数学角度来看,一次不足以称为习惯;习惯是多次积累的后果)。

第十四,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

儿子三岁后的那个夏天,有一阵子他要求每天吃两次冰激凌。我对他说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他不理解。我就依着他每天吃两次,一个星期过后,他开始咳嗽、流鼻涕,还吐了两次清水,说他“难受、不舒服”。我告诉他这就是冷饮吃多了的后果。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要求过一天两次冷饮,而是主动约束自己,只吃一次。

第十五,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他吃青菜,告诉他吃青菜的好处,他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他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馅饼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他看着眼馋。有时他会主动要求吃一些,还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好,不得病。”

第十六,有些我们看着不恰当的行为。

比如,说“狠”话(“我要拿枪把他打死!”)、咬人打人,更正无数次也不见效,甚至发脾气、惩罚孩子都没有用,就干脆“冷处理”好了,多给别人道歉,少对孩子做过激反应。这些行为是阶段性的,孩子在试探自己的力量。过激的反应倒会强化他的印象,感到自己有能力激怒他人,就更不愿意放弃了。耐心等一段时间,他看着观众反应不强烈,也就索然寡味,不再“表演”了。

第十七,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约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气行为统统斥责为“犯错误”。

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到在他看来,向你身上泼水什么的,是非常好玩儿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恼火,而是和缓地告诉他,“我知道这样挺好玩儿的,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衣服湿了会让我不舒服,请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泼水了。”

第十八,记住,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成年人)。

不要时时处处紧绷着阶级斗争的弦,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怕有什么差池。大的规矩有了,小处不妨宽松一些。苛求完美只会把你变成碎嘴婆子,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让孩子心烦意乱,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你对他的规范越精简,起的作用越大。

第十九,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慎用惩罚手段。

打孩子是万万要不得的,暴力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的心里埋下恐惧、愤怒和仇恨的种子,也在教导孩子一切问题都可以运用暴力来解决。其他的惩罚手段也不可多用,尤其要注意,行为和惩罚之间一定要有通顺的逻辑关系,比如,“你要是把弓箭对着别人发射,我就必须没收它,不让你玩儿,以免你伤害别人。”做出这样的承诺之后,一定要履行诺言,而不是威胁了又威胁,雷声大雨点小,让孩子觉得你只是在吓唬他,久之他也就不把你当回事了。曾经有几次,Sam闹着在吃晚饭之前吃甜食,我对他说,如果他现在吃甜食,就没有晚饭吃。他马上不吭声了,因为他知道,妈妈绝对说话算数,为了一口甜食而损失晚饭,实在不划算。

这些原则应该是适应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总在犯错误,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常常不知怎么办。不过也许让孩子和我们渐渐建立有秩序的规则,对孩子和我们都有益。

第8篇: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根据什么原则确定?

如果母方有特殊原因,实际上不能或不愿抚养子女的可以随父方生活。特殊原因主要是指: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等。

解决子女抚养问题的总原则是: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一、子女随父方还是母方生活

协议处理

离婚家庭的子女随父方生活还是随母方生活,可以由双方在离婚的时候协商决定。如果双方是协议离婚,应在离婚协议书上写明关于子女随哪方生活。

在离婚之诉中,如果双方就子女抚养问题达成协议,一般法院会尊重其协议,但是双方协议由父方或母方抚养子女对子女正常生活有严重不利的除外。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应该尊重双方协议。

子女不足两周岁

如果离婚家庭有不足两周岁的子女,那么考虑到子女较小,更加需要母亲的照顾,有的可能尚处于哺乳期,所以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但如果母方有特殊原因,实际上不能或不愿抚养子女的可以随父方生活。特殊原因主要是指: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等。

子女在两周岁以上

离婚家庭的子女在两周岁以上,且双方同争子女抚养权的,法院应同等的考虑双方的情况,看子女随哪方生活更有利于其成长。

子女随父母中其中一方时间较长,对这一方较有感情,则孩子应随这一方生活;子女随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中一方生活时间较长,或与之感情较深,也可以作为决定子女随父方还是母方生活的理由。法院在调节或判决的时候会考虑到这个因素,如果子女与祖父母关系较密切,那么一般判决随父方生活,相反,则随母方生活。当然这是在双方其他条件均等的情况下。

如果某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有吸毒、偷窃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况,那么子女自然不适于与之一起生活。

另外还要考虑父母双方哪方更需要孩子。例如,其中一方已做绝育手术或已经丧失生育能力,那么在这方抚养孩子无不利因素时,应优先考虑这一方;再如,一方没有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则应优先考虑前者。

子女在十周岁以上

在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在离婚案件中,处理子女随谁生活的问题上,应考虑到子女的个人的意愿。但是这并不是说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意选择随谁生活,法院一般在父方母方同争抚养权,且双方都具有抚养子女的条件时,才考虑子女个人的意见。

对于成年子女随哪方生活的问题,法院则会更多的考虑子女的意见。

依据以上法律,如果您有权要求子女随您生活,那么无论您是在协议离婚还

是法院判决离婚时,都请针对实际情况与您的律师协商,以最大限度的争取您在子女抚养问题上的合法权利。

二、子女抚养关系的变更

抚养关系可以变更

子女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离婚时协商或判决所依据的双方实际情况,可能会在子女成长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变化,所以法律出于保证子女的健康成长考虑,允许离婚夫妇以协议或诉讼方式变更与子女的抚养关系。

离婚后,非抚养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双方无法协商一致的,非抚养方应另行起诉。

可以变更抚养关系的情况

出现如下情况的,可以提起变更抚养关系之诉:

(1)原抚养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原抚养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3)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

(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所以,当您的离婚子女现在的生活状况不利于她或他的成长时,希望您能及时向您的律师咨询,以法律手段解决变更抚养关系问题。

三、关于子女的抚养费

抚养费给付方式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应向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给付方式一般有两种:按月给付和一次性给付。

按月给付是考虑到父母的收入一般是按月结算的,所以按月给付抚养费比较方便,而且按照生活周期给付有利于保障子女正常的生活。

一次性给付是在非抚养方的收入不稳定或居住地不固定,可能长期拖欠抚养费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支付方法。

离婚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决定抚养费给付方法,可以选择除上述两种方法以外的其他方法给付抚养费,例如按年给付,或按收入情况给付。

抚养费数额的确定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的确定,要根据子女正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抚养费的数额应能维持子女的衣、食、住、行、学的正常需求。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非抚养方的实际收入,一般每月抚养费应占非抚养方月收入的20%-30%,最高不超过50%。

抚养费数额的变更

决定抚养费数额的客观因素可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以,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子女生活时,法律允许双方协议变更抚养费数额。就变更抚养费数额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提起变更抚养费数额之诉。

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子女生活的情况指:子女求学所需学费、生活费增长,或子女患病需要治疗费用等。

抚养费的给付期间

一般情况下,抚养费的给付期间是从离婚之日起到子女成年之日止。例外情况可以延长或缩短给付期限。

延长抚养费给付期间的情况是指,子女虽然已经成年但仍不能独立生活的情况。例如子女尚在校就读,再如,子女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缩短抚养费给付期间的情况是指,子女虽然尚未成年但已经满了16周岁,并且有了独立的经济收入,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综上所述,如果按照法律规定,您可以为孩子争取更多的抚养费,那么建议您及时与您的律师沟通,以保证您和您孩子的合法权益。

四、非抚养方对子女的探望权的保障

探望权的立法基础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长久生活的感情

新婚姻法第一次规定了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对子女有探望权,抚养方有配合的义务。这无疑是立法的重大进步。

在以往的实践中,很多不懂法的当事人认为:夫妻离婚后,孩子随一方生活,就可以永远割断与另一方的关系,有些人甚至以不要抚养费为条件,提出与另一方永久断绝关系。事实上,子女与父母的亲缘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为离婚而受到限制。探望权的行使正是基于亲属权而产生。

即便非抚养方与子女于实际上并没有血缘关系(收养子女、婚内非婚生子女等),也不能影响其探望权的行使,这是基于非抚养方与子女长期生活所产生的感情,这再次说明了立法的人性化。

探望权的行使

离婚时双方最好能就探望子女事宜达成书面协议,约定何时何地以怎样的方式行使探望权,这样既可以避免抚养方不配合探望,又可以避免非抚养方频繁探望对子女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抚养方拒不配合非抚养方行使探望权的,非抚养方可以提出探望权之诉。但对于探望权之诉的判决结果能否强制执行,法学界存在争议,这主要因为探望权属于人身权。例如,李某离婚后子女一直拒绝他的探望,为此他提出了探望权之诉,但由于子女不愿意被他探望,所以每月他行使探望权时都必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种做法违背了被探望人的意愿,所以法院最后中止了探望权的执行。

探望权一定要本着对子女有利的原则行使,如果子女愿意探望,不应阻止探望;如果子女不愿意探望,也不宜强制探望。当然这是指十周岁以上有一定辨别能力的子女。

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探望权

《婚姻法》没有提出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有探望权,但是现实生活中祖父母、外祖父母要求探望权的事情还是不少的。

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探望权,应该从父母的探望权行使中得以行使,也就是说在非抚养方的父亲或母亲探望子女时一起探望。不宜单独以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名义提起探望权之诉。

第9篇:幼儿园教育的原则教案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教学目标

1.识记概念: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2.理解并能运用幼儿园教育的八大原则的理论分析幼儿园教育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幼儿园教育的八大原则的理解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理解概念的含义和八大教育原则的基本内涵。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幼儿园教育工作有何规矩(原则)? 【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幼儿园教育原则?遵循教育原则有何意义?

原则即要求。幼儿园教育原则是教师在向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意义:教育避免盲目性。

(二)幼儿园教育八大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1)基本观点:教师要将儿童作为具有独立的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他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

(2)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游戏权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2)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3)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

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3)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发展(集体、小组、个别活动)

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5、保教结合的原则

(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2) 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1)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

(2)充分利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 (3)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

7、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1)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对于感性知识少、直接经验缺乏的幼儿来说,幼儿必须通过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人交往,实际操作物体,逐步积累经验。

(2)幼儿园的活动不应当是单一的。因为活动的内容形式不同,在幼儿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8、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1)一日活动包括:

教师组织的活动:幼儿的生活活动、幼儿的劳动活动、幼儿的教学活动、幼儿的游戏活动、幼儿的体育活动、

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自由游戏、区角自由活动、室外自由活动。 (2)注意: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二 、通过案例研讨,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八大原则,并学习运用八大原则分析幼儿园教育实际现象。

【案例呈现】(学生人手一份材料,阅读思考讨论) 案例1:

起床了,孩子们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这时,龙龙走到我身边,很不好意思 地对我说:“宋老师,我出汗了。”看到他那紧张的样子,我马上意识到,他可能尿床了,但又不好意思对老师说。我随他来到床前,看到被子确实湿了好大一片。我安慰他说:“出汗了没关系,一会儿我帮你把被子晾干了就行了。你先去拉尿。”过了一会儿,我悄悄地把他带到无人的消毒室里,帮他换上了干净的裤子,他腼腆地笑着对我说:“谢谢宋老师!” 案例2:

我班有个叫纯纯的小朋友,经常有人会告他的状。“老师,纯纯拉我的椅子。”、“他推我。”、“他抢我的玩具。”每当这时,我总是把他拉到身边,大声呵斥一番。但小家伙总是翘起小嘴巴,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对我充满了敌视,坏毛病总也改不了。但在一次活动中,我有了意外的收获,改变了对他的教育方法。那是一次在小区内的散步活动,我带着孩子们悠闲的走在小路上,孩子们很兴奋,纯纯看到一些野花就蹲下来,对着花说着什么,我觉得很诧异,问:“你对花儿说什么?”他回答:“我对花儿说,你开得真好看。”“你为什么蹲下来悄悄说?”“在花儿面前一定要蹲下来悄悄说,这样花儿才听得见。”听了他的话我感慨万千,是呀,连孩子都知道说话要蹲下来轻轻说,而我在教育孩子时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常常把孩子比喻成祖国的花朵,然而在“花朵”面前,我们又有几次蹲下来悄悄地对他们说话呢?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试着用蹲下来悄悄说话的方式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以朋友的身份处理每一件事。这样无形之中,我和孩子们之间形成了亲密、相互尊重和依赖的情感。在与纯纯的交流中,他渐渐改变了对我的看法,能主动亲近我,我乘机友好地向他提出意见,他能微笑着点头。如今,我们之间有了一种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他都能心领神会。 案例3:

这几天,大雨刚过,下课后我发现孩子们在玩泥巴,有的捏小兔、有的捏小鸡等不同的大体形状,这些作品虽然不很逼真。可我能看出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于是我走到他们中间说:“小朋友,你捏的这些小动物像吗?有的摇头,有的说不像┄┄为什么不像呢?过了一会儿,有的孩子说没有好好看看鸡的样子,有的说没有好好看看狗的样子等等。趁此机会我便对他们说:”以后我们再观察动物时,要认真看一看,做任何事情要细心,另外你们在玩耍时不要把泥土弄到身上。他们一个个点点头。 ——思考:教师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育原则? 案例4:

金色的九月,我的班级来了四个淘气鬼,他们是安安、波波、乐乐和小天。每天他们一到幼儿园,活动室里便闹哄哄的,我一会儿叫安安,一会儿叫乐乐,可他们仍像没听到一样,又是我甚至想,我们这个班要是没有这几个孩子就好了。 后来,我静下心仔细观察这几个孩子,发现他们这几个孩子都挺聪明的,每个人还各有所长。安安喜欢听故事,平时再调皮,一听到我讲故事,就乖得很,听得特别认真,我就经常利用讲故事,教育他不打人,懂礼貌。小天画画得好,我奖励他的画拿来展览,这对他的鼓舞很大,从画画入手,我鼓励他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事情都要这么认真。波波自理能力强会自己穿衣服,我奖励他一朵小红花,他把小红花带回家后,爸爸妈妈也表扬了他,在我们的鼓励下,他也很快改掉了睡觉不安静的不良习惯。

说来奇怪,自从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之后,再也没有像以前的那种感情,而是觉得他们像其他孩子那样,挺可爱的。

——思考:分析教师为什么前后的想法有了改变了?他是如何教育幼儿,使幼儿的行为发生改变的? 案例4:

3岁的小班男孩A,3月来每天入园时紧紧抱着父母不放,教师从父母手中接过孩子时,小A大声哭闹,使劲用脚踹老师;待父母刚离开,他就挣开老师,跑到活动室窗口对着外面大声嚷嚷:“老师打我!老师打我!”引起老师极大的不安和烦恼,虽未理会他,但孩子的父母听到叫喊,又立即返回,百般哄劝,如此反复几次,小A仍哭闹不休,最后勉强与父母分离,但整个上午都在幼儿园哭闹,吃饭室出现恶心呕吐表现,中午也不睡午觉,小便次数增多,说肚子痛。

——思考:分析该儿童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案例5:律动游戏:小松鼠进行曲 目标:

1、学会认真倾听乐曲,感应乐曲的固定拍。

2、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旋律,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准备:

音乐CD、 图画一幅 、场地布臵 过程:

一、出示小松鼠出游的故事图片,讲述故事: 师:美丽的秋天的到了,松鼠妈妈,想带小松鼠去秋游,他们要排队去,还要去采好吃的果子呢!你们听——小松鼠进行曲

现在我们也来扮演可爱的小松鼠们去秋游了,来!亲爱的小松鼠们,你们想去么?想去的话,就和松鼠妈妈我一起来做秋游前的准备吧!

二、律动:准备与出发

师:想去秋游的宝贝,和妈妈一起快快起床穿衣喽! 听音乐,启发幼儿创编动作,如:穿衣、扣扣、穿裤、穿鞋、洗脸、刷牙、梳头……

三、行进步伐与路线

师:去秋游的路可不好走,宝贝们先跟妈妈一起来活动活动小手小脚,锻炼一下本领,才能跟妈妈出门。 幼儿模仿老师原地踏步或转换不同方向,引导幼儿想出新方法。

四、勇敢者的道路:行进步伐与路线训练

师:宝贝们,我们本领练好了,让我们踏着松鼠进行曲出发吧!

1、走山路(蛇形路线)

2、过河(双脚分开走)

3、钻山洞或上山坡(跪在地板爬)

4、通过矮树丛(可通过室内的桌子,肢体弯曲及蹲低走)…… 练习过程中,引导幼儿创造出跟多的步伐和路线。

五、提果子或合作抬果子回家,创编洗果子、吃果子等。

——思考:本案例中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与小学教学有何不同?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学是否具有活动性的特点?采用了哪些活动形式?

案例6:

4岁的贝贝吃饭时总要坐在保育员腿上,让人一口一口喂他吃。上幼儿园的孩子,吃饭应该是力所能及的。我对他说:“贝贝乖,坐在桌边来,自己吃饭更香!”他哭喊着:“我不会,我不自己吃嘛!”。我轻抚着他的额头说:“贝贝诗歌聪明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哪行,我教你好吗?”贝贝头摇得像拨浪鼓:“有人喂我吃,我干嘛要学呢?在家里,都是奶奶喂的!”

我从贝贝的父母口中了解到,他们中年喜得贵子,将贝贝视为掌上明珠,年逾花甲的奶奶也是溺爱贝贝的坚强后盾,贝贝在家过着返来张口、衣来伸手、养尊处优的“小皇帝”生活。

弄清了贝贝过分依赖的原因,我就开始实施“对因保教”措施。首先,取得贝贝父母的合作与理解,使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幼儿园一致,尽量让孩子自己吃饭,学会生活自理。其次,我与班里其他老师合作,采用“以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利用其他孩子良好进餐行为进行示范,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往,让贝贝建立羞耻心和荣辱心。同时,注意安排贝贝与年长儿童交往,让他在哥哥姐姐的良好榜样强化下,习惯成自然。最后,我们注意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鼓励贝贝在一日生活中自主选择,培养他的独立意识,提供心理支持,增加自信心。对他的合理要求及时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不予理睬,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对他的点滴进步表扬和奖励。

运用了以上综合的保教方法,贝贝终于能自己吃饭了,而且还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思考:案例中“保”体现在哪?“教”体现在哪?保和教是否应分开进行?怎样体现保教结合的原则? 案例7:

家园合作的教育与社区合作的教育:

(1)我们班的梅天润妈妈是医院的助产士,同时也是我们班“家长助教“的积极参与者。为此,我想利用这个家长的优势资源,切合幼儿的实际认知,和家长一起设计了活动”我从哪里来?”让幼儿知道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以及以及如何出生。课堂上,“医生老师”身穿白大褂,结合形象的图片,给幼儿作了生动的讲解,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医生老师”还让孩子们戴着听诊器,相互听听心跳,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获得了知识,教育效果非常理想。

我们还可以尽最大力量去挖掘一些家长资源,如欢欢的爸爸是解放军,我们就邀请他来园和孩子们一起玩“军事游戏”;清清的奶奶开饺子店,我们就请她来园教孩子们做饺子,做团子;还有在孩子们的节日或者其他大型的活动时,需要家长帮助和支持的,都可以邀请有空闲的家长来园助教等等,家长的参与,为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也增加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弥补了课程中的不足。

(2)在班级“博客”网中,我们还将孩子平时在园参加的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如采野花、拾稻穗、摘桔子、参观市博会、图书馆等)及时传到网上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边观看“活动掠影”边交流活动后感受,……就这样,家长有了参与共育的感悟。于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们发挥自己职业资源的优势,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素材:身为演员的宇斌妈妈组织孩子参观了锡剧院,了解了我国的文化国粹;在铁路部门工作的家长,则组织孩子乘坐轨道火车观看家乡、游览“江阴长江大桥”,还参观了专门用来摆渡火车过长江的大货轮;在医院工作的尤家渝妈妈带来了许多眼睛内部结构图片,并向孩子们生动形象的讲解了“眼睛为什么会近视?” ……在家长们的鼎力支持下,孩子们先后参观了:污水处理厂、硕放飞机场、汽车修理厂及解放军叔叔住的军营……。学到了在园内学不到的东西,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体验。 (3)与社区合作学习 主题一:自己去买菜

主题学习活动“好吃的食物”正开展着,带着兴奋的心情,孩子们出发到了菜场,看着红红绿绿各式各样的菜,他们都迫不及待的买了起来。有的孩子很快就买好了,拿着自己的“战利品”开心的炫耀着;有的孩子却在东逛西逛,东挑西挑,不知道买什么好;有的孩子还剩下一毛钱,就去买了一个鹌鹑蛋;还有的几个孩子把剩下的钱合在一起买了个大蒜头,分开一人一半……当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成果走在回幼儿园的路上时,个个兴奋的议论着自己买的菜,还说晚上回家要叫妈妈烧。

在幼儿园附近的菜场也为幼儿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幼儿在整个买菜的过程中,通过与菜场中人与物的相互接触、了解,生活经验得到丰富,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交往、操作、判断和合作能力,而这样的效果,在教室中模拟演示是不可能达到的。通过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幼儿主题学习活动中,让幼儿在开放的、真实的情景中自由的探索、发现,获得感性体验,积累丰富生活与学习经验。 主题二:农家乐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孩子们背起书包,进行我们今天的“农家乐”活动。在玩得意犹未尽时,孩子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地方——垄沟,怎么过去呢?大家跃跃欲试。顽皮的苇苇来了个助跑,跳了过去,他兴奋地喊着:“加油,快跳过来。”在他的鼓动下,萧萧鼓足勇气往前跳,只可惜没成功。于是,青青提议:想别的办法过垄沟。有的搬来稻草铺在沟里;有的从路边找来废木搭成独木桥;有的问农民伯伯借来了竹梯、铲子架在沟上作为通道……当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获得了成功时,大家欢呼、雀跃,共同分享这成功的喜悦。

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充分地运用了原始材料,创造性地玩,体验到了自然环境带给孩子们的各种运动能力的挑战。当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时,在他们身上迸发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成人难以想象的。

主题三:大班在开展主题学习活动《有用的植物》时,带孩子们去乡下挖红薯。孩子们在红薯地里看到了书上所看不到的一切,包括红薯长在哪里?红薯的叶子是怎样的?红薯地为什么要垒得这样高高低低?怎样的工具能够又快又好的挖到红薯?等等。在农田里,孩子们惊奇的发现了许许多多在菜场里见过的蔬菜,他们好奇的问这问那。农村的教育资源启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丰富了孩子的学习内容。

——思考:以上案例中幼儿园利用了家庭和社区哪些教育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对幼儿教育有何意义?

【问题研讨】

1、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案例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看待?为什么?这些案例遵循或违背了哪些幼儿园教育原则?做详细记录后由小组代表做总结性发言。

2、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归纳。

三、课后作业

1、请学生到几所私立、公立幼儿园进行对比调查,了解其一日活动的内容安排,思考其活动是否很好地贯彻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为什么?提交一份调查报告。

2、在科学活动《认识菊花》中,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来组织教学?写下你的设计思路。

3、从网络或社会生活中搜集关于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反面例子的资料,谈谈社会和家庭、幼儿园等如何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提交一份读后感。

上一篇:社团联合会组织介绍下一篇:盆底康复人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