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尊重老师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老师(精选13篇)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老师 篇1

如果真有家长朋友这样说,我只能说这是一种误解。

其实,对于学校不合理的规定,我从来都是这样的:坚持自己的不同看法,并通过合法渠道理智地提出建议;而在学校没有改变有关规定之前,我教育女儿一定要服从学校的规定。对于“女生不准留长发”的规定,如果不是因为当初学校对学舞蹈者“网开一面”,我也会叫女儿剪长发的。思想上保留不同意见,行动上服从学校规定,这就是我的态度。

孩子当然应该尊重老师,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孩子对老师的尊重,就不会有理想的教育。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谈到尊重的时候,首先应该是对学校老师的尊重。

作为班主任,我所遇到的绝大多数家长都很尊重我,因而在教育子女方面和我配合得很好。但我也遇到过个别这样的家长,喜欢一味地指责老师,甚至干涉老师的教育教学。比如,打电话给我,要求我撤换某个科任老师(其实,他不知道,我作为一个班主任哪有权力撤换科任老师呢);比如,要求我安排其孩子当班干部或不当干部(在我的班上,这同样不是我能做主的,而应该让全班同学投票决定);又比如,有的家长要我在安排学生座位的时候照顾他的孩子;再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说,你们老师这里讲错了那里也没有讲对,等等。

我在本书序言中谈到一个观点:家长也是教育者。这是从家长所承担教育责任的意义上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任意干预学校教育。老师和家长都是教育者,在教育使命和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但对孩子的`成长而言,这两个教育者的作用程度不是完全等同的。毕竟,从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角度看,老师在教育上显然比家长更专业更权威。不是说教师在处理任何一件教育难题方面都百分之百的正确,更不是说,家长的观点就一定不如老师。但是,从总体上说,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经验、教育技巧,决定了相对于家长而言,他就是专家!

家长不但要充分尊重学校教育,尊重老师,更要教育孩子尊重老师!

女儿总的来说是很尊重她的老师的,但也有一次因为不尊重老师而和我发生冲突。那是进入高中后不久,因为对某一学科的新老师不太适应,女儿对那门功课学得也不是太顺利,因此回家在饭桌上便免不了要埋怨老师几句,说老师这也讲得不好那也讲得不好。我开始很耐心地对女儿说:“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要让老师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口味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学生去适应老师。”可是,女儿还是不服气,那几天几乎每天回来都要说这个老师的“不是”。我一下就火了,狠狠地批评了女儿,最后我说:“你这样的态度,不可能学好功课!记住,对老师的尊重是你学好功课的前提!”当时,女儿很不高兴,但第二天,她给我写了一封信,表示接受我的批评,尽可能适应老师的教学。过了一段时间,她果真适应了新老师,该科的学习成绩也慢慢提升了,回家后也没有什么对老师的埋怨了。

我是教语文的,而且还是语文特级教师,但我从来不干预女儿老师的语文教学。中小学,女儿也曾对个别语文老师的教学表示过不满,但我从来不自以为是地对她语文老师说三道四,我总是对女儿说:“无论怎样,你应该听老师的,因为老师这样安排教学总有老师的道理。”我真是这样认为的。我当然懂语文教学,但是我不懂女儿班上的教学实际,更不一定熟悉她所属年级当年的“高考(中考)行情”,而她的语文老师则是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年的升学考试动态来设计的教学,在这一点上,我恰恰是外行,因此当然应该尊重她的语文老师。我对女儿的语文辅导――无论是经典阅读、诗文背诵还是作文指导,都是属于课外学习的辅导,而且绝不与老师的课内教学冲突,同时,也很少涉及她在学校的课内语文学习。所以,即使到了高三阶段,我也没有对她的语文复习指手划脚,我只是说:“听你唐老师的,绝对没错!唐老师研究今年的语文高考绝对比爸爸深透!”

这样一说,可能又有家长朋友会说:“你是在培养唯唯诺诺没有主见只知道绝对服从的小绵羊,而不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权威的创造者。”

不,行动上对人的尊重和精神上保持清醒的是非判断是不矛盾的。我也经常给女儿说,世界上没有完人,对于老师有时的错误需要宽容;尊重就包括了宽容别人。如果老师出现了知识上的讲解错误或你自己有比老师更好的解题思路,可以在课后有礼貌地和老师探讨商榷。事实上,女儿常常在作文中表现出一种不迷信权威(包括对家长的不迷信)独立思考的状态,但这并不妨碍她真诚地尊重老师。

作为同是教育者的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学校教育,但不要自以为是地干预老师的教学。所谓“积极地参与学校教育”,就是和老师保持密切地联系,随时向老师通报孩子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富于建设性地对学校教育提出各种建议。家长当然可以批评老师,这是家长不可剥夺的权利。但这种批评应该是通过合法渠道理性地表达,而不应该是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指责甚至破口大骂。

有一次我得知我的一位学生家长,曾当着孩子的面极无教养地骂我班上一位年轻的科任老师。我十分气愤。第二天我找来家长沟通,先是听取了他对那位老师的意见(其实,就是因为老

师严格管理了他的孩子他就不高兴),然后很真诚也很严肃地对他说:“你这样做,不但无助于老师改进教学,而且你当着孩子的面让老师受辱,老师今后在你孩子面前还会有教师应有的尊严与威信吗?这件事更严重的后果是,你给你的孩子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如果孩子也像你一样不尊重老师,后果将会是怎样的?”

决不当着孩子说老师的不是,也教育孩子不许和老师顶撞(我女儿从没有过这样的事),这是教育孩子尊重老师的底线。

不过,说到“尊重老师”,近年来还有另一种现象:那就是一些家长热衷于和老师拉私人关系。比如请吃饭呀(通常不是说“请吃饭”而是说“聚一聚”),或者利用节假日送各种礼品,等等。总之,老想“表示表示”。

作为教师,我非常理解家长们对老师的敬意是真诚的,同时我也清醒地知道,有的家长未必是真心愿意请客送礼,只是在目前的社会风气下,他们出于某种担心(“如果不送礼,老师会对我孩子好吗?”“别的家长都送,我如果不送,孩子会不会被老师另眼相看?”)不得已也违心地请客送礼。对此,我多次对家长说:“我希望我们的关系尽可能纯净一些,这样我工作起来更有一种心灵的自由。反之,如果家长们都争相请客送礼,我会有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在对你孩子进行教育时,在处理班级事务时,总会有各种顾虑,这恰恰不利于我的教育。”

我不敢保证绝对没有热衷于收受家长礼物的个别老师,但我坚信,我上面的说法绝对能够代表绝大多数教师的真实想法。常常有家长对我说:“交个朋友吧!”我说:“不,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关系不是朋友关系。我们现在是‘战略伙伴关系’――都是为你的孩子(我的学生)的未来进行教育,这种教育需要我们双方的精诚合作,这当然是‘战略伙伴’啦!要交朋友等你的孩子毕业以后我们再交吧!”

这也是我的真话。如果孩子毕业之后,家长还愿意和我交朋友,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呢――我有许多这样的家长朋友;反之,如果家长仅仅是在我教他孩子期间要和我“交朋友”,而一旦孩子毕业之后他便不再“交”我这个“朋友”了,这样的“朋友”不过是充满商业气息的逐利之徒而已,不交也罢!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老师 篇2

一、尊重, 深刻地改变了我对学生的基本态度乃至于管理学生的细枝末节

现在, 让学生帮着收发作业, 我会由衷地说一声感谢, 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视为理所当然;找学生谈话, 我请学生坐下来说, 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学生迟到, 我会做手势请他轻轻走进教室;学生犯错误, 我不会轻易使用“请家长”这一杀手锏……尊重学生, 改变一些教育管理时的习惯, 带来的是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班级可贵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尊重, 深刻地影响我的课堂教学

现在, 讲课时我会捕捉喜欢“插嘴”学生智慧的火花, 而不是对他翻白眼;讲完课后我会习惯地问学生“我讲明白了吗”, 而不再是问“你听懂了吗”;我不会再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自顾自地赶进度, 而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 努力去创设真实、宽松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个性化的过程, 在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同时, 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了知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我正好赶在新课程改革的第一线, 我发现新课程的理念正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选修模块、研究性学习、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以尊重去解读新课程的理念, 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

三、尊重, 更重要的是养成了我反思教育的习惯

平日里的我在教育工作中保持一颗真诚、敏感的心, 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批判性的审视, 对那些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咀嚼和反复琢磨, 并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教师节, 一个已经上大学的女生来看我, 一起聊天。她说到上小学时太胆小不爱说话, 上大学后很不适应, 如果上小学时我能够上课多提问提问她, 给她点锻炼机会就好了。我说:“你那时太文静, 提问题时总是脸涨得通红, 磕磕巴巴, 我怕你不好意思, 所以尽量少你, 只要你认真听课了就行了。”女生笑笑说:“我那时是特别怕老师提问我, 我站起来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不过其实我又想让老师提问我, 毕竟对我也是一种锻炼嘛。”

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她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一直自认为当时自己少提问她, 少让她窘迫, 是在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现在重新反思一下, 这种尊重恐怕是太肤浅了, 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 只是自己想当然, 而且不提问这样的学生恐怕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省事, 怕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罢了, 骨子里还是教师为中心的习惯在作怪, 这种做法不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六年了为什么还没有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呢?为什么不多给这样的学生搭建平台, 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呢?这个问题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教育的内涵;尊重教育规律, 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教育规律而不是按个人主观愿望去实施每一项教育活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 发展学生个性;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笔者在思考中学习, 在交流中成长, 在促进了学生人格发展的同时, 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尊重、反思, 是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经过多年的教学, 我形成了一个工作成长的定式——尊重学生, 反思自己。要仔细地品味, 要以价值导向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 就像林从德教授那句:“优秀的教师=教育过程+教育反思。”

对于这句名言我是这么理解的:在养成反思教育习惯的基础上, 在教育工作中保持一颗真诚敏感的心, 对那些细小的、微常的事情用心去体会, 用批评的眼光去审视, 对那些熟视无睹的事物去发现、去咀嚼, 及时、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 那么, 自己就会成长起来。比如我以前在课堂上经常问的“听懂了吗”转变成了现在的“我讲明白了吗”。按照课堂上学生的需要来讲课, 做到按需施教, 按照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我的课堂教学, 而不是按教材, 不是教材教人, 而是教书育人!

尊重是阳光, 尊重是一朵朵绚丽的花朵, 尊重是桥梁, 尊重是天平, 尊重是魔方……尊重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奥妙。我在想:“用什么来形容尊重呢?”我想尊重就是一个“人”字的一捺, 所以能够成“人”字永远离不开这一捺, 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 老是就那么一撇, 那么他就不能称为完人, 人贵在相互扶持、相互支持。因此我想, 尊重学生也该归结为“人”的问题。尊重可引领我们师生走向一个和谐发展之路, 走向一个幸福人生之路, 这正是现在教育的关键问题。于是我进一步这体会到了尊重教育的内涵:尊重教育的实质——尊重教育规律, 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教育规律办事, 而不是按个人意愿去实施每一个教育行为。要把尊重变成自己自觉的教育行为, 是我从教20年来的经验总结。

尊重孩子,从教育行为开始 篇3

关键词:尊重;教育行为

回首从教的经历,我蓦然发现,尊重对我教育理念有深刻的影响。它渗透到了我的班主任工作,走进了我的数学课堂,成为了我的价值导向,不断地改变着我的教育行为。

一、尊重,深刻地改变了我对学生的基本态度乃至于管理学生的细枝末节

现在,让学生帮着收发作业,我会由衷地说一声感谢,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视为理所当然;找学生谈话,我请学生坐下来说,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学生迟到,我会做手势请他轻轻走进教室;学生犯错误,我不会轻易使用“请家长”这一杀手锏……尊重学生,改变一些教育管理时的习惯,带来的是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可贵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尊重,深刻地影响我的课堂教学

现在,讲课时我会捕捉喜欢“插嘴”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是对他翻白眼;讲完课后我会习惯地问学生“我讲明白了吗”,而不再是问“你听懂了吗”;我不会再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自顾自地赶进度,而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努力去创设真实、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在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了知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正好赶在新课程改革的第一线,我发现新课程的理念正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的,选修模块、研究性学习、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以尊重去解读新课程的理念,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

三、尊重,更重要的是养成了我反思教育的习惯

平日里的我在教育工作中保持一颗真诚、敏感的心,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那些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咀嚼和反复琢磨,并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教师节,一个已经上大学的女生来看我,一起聊天。她说到上小学时太胆小不爱说话,上大学后很不适应,如果上小学时我能够上课多提问提问她,给她点锻炼机会就好了。我说:“你那时太文静,提问题时总是脸涨得通红,磕磕巴巴,我怕你不好意思,所以尽量少你,只要你认真听课了就行了。”女生笑笑说:“我那时是特别怕老师提问我,我站起来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不过其实我又想让老师提问我,毕竟对我也是一种锻炼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她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一直自认为当时自己少提问她,少让她窘迫,是在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现在重新反思一下,这种尊重恐怕是太肤浅了,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只是自己想当然,而且不提问这样的学生恐怕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省事,怕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罢了,骨子里还是教师为中心的习惯在作怪,这种做法不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六年了为什么还没有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呢?为什么不多给这样的学生搭建平台,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呢?这个问题让我进一步体会到教育的内涵;尊重教育规律,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教育规律而不是按个人主观愿望去实施每一项教育活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发展学生个性;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笔者在思考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在促进了学生人格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尊重、反思,是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形成了一个工作成长的定式——尊重学生,反思自己。要仔细地品味,要以价值导向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就像林从德教授那句:“优秀的教师=教育过程+教育反思。”

对于这句名言我是这么理解的:在养成反思教育习惯的基础上,在教育工作中保持一颗真诚敏感的心,对那些细小的、微常的事情用心去体会,用批评的眼光去审视,对那些熟视无睹的事物去发现、去咀嚼,及时、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那么,自己就会成长起来。比如我以前在课堂上经常问的“听懂了吗”转变成了现在的“我讲明白了吗”。按照课堂上学生的需要来讲课,做到按需施教,按照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我的课堂教学,而不是按教材,不是教材教人,而是教书育人!

尊重是阳光,尊重是一朵朵绚丽的花朵,尊重是桥梁,尊重是天平,尊重是魔方……尊重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奥妙。我在想:“用什么来形容尊重呢?”我想尊重就是一个“人”字的一捺,所以能够成“人”字永远离不开这一捺,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老是就那么一撇,那么他就不能称为完人,人贵在相互扶持、相互支持。因此我想,尊重学生也该归结为“人”的问题。尊重可引领我们师生走向一个和谐发展之路,走向一个幸福人生之路,这正是现在教育的关键问题。于是我进一步这体会到了尊重教育的内涵:尊重教育的实质——尊重教育规律,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教育规律办事,而不是按个人意愿去实施每一个教育行为。要把尊重变成自己自觉的教育行为,是我从教20年来的经验总结。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老师 篇4

作者:佚名    自:    点击数:69

尊重孩子的选择——听杨静老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有感

南京市爱达花园小学 张建华

今天,有幸听了杨静老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颇有感触.现采颉片段,与老师共同研讨.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答略)

师: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呢 请同学们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再把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

(小组讨论)

师:请小组长汇报交流

(老师边梳理边板书)

师:大家都很会看书,学习,提出的问题都有思考价值,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主要学习研究这几个问题:

a,为什么说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啊!

b,给永远比拿愉快,这里的给什么意思 拿什么意思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好吗

(一生突然站起)不好!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好,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笑脸啊我就想讨论我们小组提的问题.

师:(毫不犹豫)好,你就讨论这个问题.把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好吗

生:(高兴地坐下)

点 评:

教育笔记:尊重孩子的选择 篇5

教育笔记:尊重孩子的选择

案例描述:

开展活动前,老师都会用一种固定的方式整理纪律,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有一次,我正带着孩子们玩这个游戏,玩着玩着,我发现阳阳并没有跟着我的动作做,只见他的小手在那里“胡乱飞舞”着,我看了他一眼,用眼神告诉他这样不对,但他并没有理睬我,继续陶醉在其中„„随他去吧,等下总会跟着我做的,此时的我就是这样的想法。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阳阳可是一个“捣鬼专家”,总是喜欢做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出于他没有影响其他孩子,我也就没在意,继续着带着孩子们玩着游戏。渐渐地,他有点按捺不住了,走过来拉拉我的衣角,说:“余老师,我能和你做不一样的动作吗?”我有点生气,本以为我不理睬他,他会自己改正,但没想到,他不但不改正还跟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心想: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听话,不但不跟着老师做,还带动孩子学着跟老师唱反调,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个只有一年教学经验的我来说,着实把我给难倒了,此时的脑海里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我强行拒绝阳阳,他一定不想继续玩下去了,而且还会给其他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思虑再三,我说:“那好,你就和老师做不一样的动作吧。”

游戏又开始了,阳阳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和我不一样,我拍手,他就做舞姿动作;我做小山羊,他就学花猫,每个动作都不一样„„这时候我观察了其他孩子的表情,大家都用十分渴望、羡慕的眼神看着阳阳。几轮之后,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把游戏改成阳阳说的那样好吗?”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好——”我说:“那我们把儿歌改成:请你跟我这样做,我不跟你这样做。每个小朋友的动作都要跟老师的不一样。”游戏又重新开始了,孩子们非常地投入,他们创编了许多平时没有的动作,玩得可开心了。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仍然十分兴奋,都说:“老师,这样比以前的好玩多了,下次我们就这样玩吧!”

案例分析:

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孩子们往往通过游戏获得多种体验。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并不能因为孩子的调皮来限制他参与游戏的权利,教师应因地制宜,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需要。

1、该幼儿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想以特别的方式引起老师的注意。案例中教师以漠然处之的方式并不能让他获得满足,于是,他再次用同样的方式甚至表现的更加明显,来引起教师的注意,希望受到老师重视的欲望特别强烈。

2、该幼儿规则意识淡薄,不能尊重他人的感受。在《指南》中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中提到能关注他人的情绪和需要,可是他在第一次不遵守游戏规则时不能理解老师对他的漠然,同时在《指南》中社会领域社会适应目标2中,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中理解规则的意义,显然这个孩子没有明白游戏的规则。

3、教师在活动组织中有反思,有改进,让游戏活动更好地进行下去。起先,可能该教师存在个人主观意识,因为该幼儿在班级中是属于比较调皮捣蛋的孩子,所以教师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以自己个人偏见去对待该幼儿。但是,在游戏过程当中,该教师突然改变了先前的教学策略,让活动更加有效得进行下去。

4、教师看到了改变规则后的游戏比之前单纯的模仿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了,每一个孩子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了游戏中来,而且使孩子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发展。

案例反思:

事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对于一个新教师的我来说,尊重每个孩子的选择,倾听每个孩子的想法这方面做得是比较薄弱的。新教师常常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限制孩子的自由选择,甚至忽略孩子提出的种种想法。就比如阳阳的事情,一开始我已经带了“眼镜”去看待他,所以接下来情况的发展我就在不停的限制他的选择,也没有公平公正地去对待他的选择,反而误会了他。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更不能用之前的态度去评判他之后的做法。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个主导者,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教师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善于思索问题。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启发幼儿积极动脑,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老师 篇6

其实,家长对于孩子的这种约束也可谓之是一种“关心”。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关心”似乎是不太受到孩子们的接受的,甚至可以说说,绝大多数孩子对此都是反对的。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其实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心理的不同。

虽然,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却不都是最理解孩子的人。初二的青少年普遍都有自己的主见,或许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所不为提倡的。可是,无论怎么说这毕竟也值得我们去重视,尤其是家长朋友们。再者,新时代的青少年有自己的思想、理想,他们已经不再是曾经人父母“摆布”的“木偶”了,可父母却偏偏还要把他们看作“木偶”去对待。这无疑会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一条深不见底的鸿沟。古人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我认为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更好更健康的发展,那就必须要去尊重孩子,去了解他们,去正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或建议。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乐于”在家长会向老师诉苦,但这其他家长的面揭发自己孩子的“罪行”,并且已经形成了习惯。有的家长甚至还会当着孩子同学的面训斥自己的孩子。这里面理由有很多,但最让人可气的是他们会觉得这样使他们脸上有些面子,更像个家长!嗨!除了深叹一口气我还能说什么呢?家长们,你们真的尊重、正视过自己的孩子吗?要知道,这种做法在很发达多国家可都是犯罪行为啊!

另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许多家长的不负责任。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总是不愿上补习班,给他报上了名也不去,这不是浪费家长的钱吗?其实,我觉得这与孩子的责任不太大。很大一部分责任是在于父母的。家长们都知道,孩子不愿意上补习班是因为对此没有兴趣,或是对别的事情更感兴趣。可是家长们或许不清楚在这中间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作出的与父母所要求相反的事情。比如:父母让他去上补习班,但之前却没有与他商量。孩子认为这样伤害了自己自尊。所以,就做出了与父母意愿相反的事——逃课。相反,有些父母在给孩子报补习班时则会用商量的口气征询孩子的意见,而孩子大多也都是会同意的。

尊重孩子,让教育插上翅膀 篇7

关键词:尊重;教育;翅膀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建立了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语文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语文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搭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正确对待孩子的缺失,唤起学生的自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还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当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惑”,有了认识及行为上的偏差时,正确引导他们走出迷惘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引导学生纠错是一门艺术,需要耐心与爱心。学生犯了错误,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当理智耐心地注意方法,分析处理。纠错的方法有很多,如当面指正、个别谈话、冷冻法、暗示法、感化法等。也许这些方法不能立即奏效,但不能急于一蹴而就。不管哪种方法,都应该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通过教育,把孩子引向健康成长的方向。错误是一笔财富,人总是在不断地改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走向自我完善。学生犯了错误,正是把“症状”暴露了出来,教师循此才能找到学生犯错误的“症结”所在。因此,无论学生有什么错误,教育都应该像阳光雨露,永远给予学生向上的力量。只要教师有耐心,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不断地改正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所犯的一个个错误,并逐渐地使他们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的时候,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积极推进因材施教

在进行提问时,教师还要注意做到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我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学为巧学;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在教学形式上我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获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做到教给学生深化知识,夯实基础的方法,使其变浅学为深学;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的学生,我则教给他们博学多思、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使其变学满为学而知不足;对基础薄弱、自卑感强的学生,我尤其注意引导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他们制订目标、改进策略的方法,使他们能变厌学为愿学。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同时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细心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会贯通。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去掌握和学习知识。

三、尊重学生,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支持

正确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好的课堂,打动人的往往不是它新颖的设计,而是教师的个性化价值引导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给课堂带来积极的热烈的气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存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因此,课堂评价时,可直接肯定学生:你读得很有感情。你真会思考。你回答得很有创意,以赞赏的语气评价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评价主体上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呵护童真童趣,做到教学相长。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

四、用爱搭建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教育家陶行知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成长个体,任何一次过火的指责,无意的歧視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理阴影。处理班级事务时,应谨慎对待,不能简单粗暴地呵斥和指责,也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消除学生心中的隔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把爱播撒到学生心灵的深处,让学生对同学、对老师敞开心扉,勇敢地面对自己,奋发向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烛,让我们创造无私真挚的爱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温馨、幸福的爱的暖流中茁壮成长。

没有自主性的学习,学生难免丧失学习欲望,失去学习热情,更无法奢谈什么探究性与创新性。教师要引领学生把被动学习行为转化成自觉学习行为,从“师道尊严”的理念中解放出来,尊重学生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赵殊.要重视培养儿童的想象力[J].教育探索,1997(02).

[2]王雨春.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小学教学参考,1996(12).

[3]杨红霞.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J].新农村,2008(11).

[4]郭双映.浅谈美术教学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10).

老师如何与孩子沟通 篇8

熊廷香

积极聆听 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例子: 学生:英语对我而言太难了。老师:英语并不难学,你的问题是,第一次遇到困难你就放弃努力了,现在再试试看。这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时不愿意先聆听,急于将学生本来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自己马上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上,这就导致了师生沟通的败笔

一、爱心是基础。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

二、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三、教师体态语的应用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意识的做着体态语的沟通,而平时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与学生交往接触瞬时,他们的体态语也是无意识的。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容貌秀美,声音柔和,会增强她对学生的亲和力;而身材高大,留着小平头的中青年男教师很容易让学生畏惧;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也许受到学生更大的敬重。当然教师的体貌特征主要是天生的,教师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最根本的一点还于内在的学识修养。在体态语的应用中,最常用的是眼神的运用和面部表情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老师 篇9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学生家长听屈开老师关于《如何走进孩子心灵》的讲座。

屈开老师首先提出了一个让许多家长震惊的观点“孩子有病,家长吃药”。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非常学习优秀的孩子为什么变得厌学。一次这个孩子放学回家对妈妈说:他后面的同学和他说话,他回头告诉同学下课后再说,让老师看见了就批评了他,还不听他解释,他很生气。他妈妈直接批评他不应该顶撞老师,孩子当时就没有了和妈妈沟通的心情,从此再也不爱学习了。如果这位妈妈换一种方式也许就不是这种结果。孩子身上的缺点和毛病,要从家长身上找原因,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屈开老师给我们讲正确的做法应是找出自己小时候上课时说话的情景和他找到共同点,打动孩子,再同孩子讲解决的办法,这样孩子就不会有抵触情绪,愿意和家长沟通。屈开老师还讲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例子,同时也告诉家长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没有唤醒的孩子,还有如何教育才是正确的.方式。 我以前教育孩子的做法和老师例子中的不良做法很相似,不听孩子解释直接批评,只看成绩不看原因,一切必须按照家长的意愿办,同时又希望孩子能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这样的教育存在很多矛盾。通过听老师的讲座后,认识到自己以前的错误,要依据孩子的个性,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教育孩子,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多和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让孩子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使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

【相关阅读】

教师讲座心得体会

学习《幸福着学生的快乐》讲座心得体会

教育如何实现对儿童的尊重 篇10

【关键词】成长危机;尊重儿童

当前,人们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了儿童成长的各种需求,以及提高我们教学意识,改变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尊重,这个词也被引进了儿童教学的范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尊重儿童,我们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的孩子又面临着怎样的困惑和危机呢?

一、成长危机

1.生存的危机

1.1 2011年11月16日九时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发生重大事故,本该承载9人的校车却挤进了64人,致21人遇难。

1.2去年一组名为“有意思”的照片引起了一片轰动,照片上一名女教师双手揪着一个小男孩的耳朵,凌空将他提起,孩子满脸的惊慌与痛苦,老师却说“太好玩了”,再看看其他学生,有的被用胶带粘住了嘴,有的被倒插进了教室的垃圾桶里。仔细上网查查,这类型的报道并不在少数,想想如果我们的教育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如何才能培养出儿童健全的人格?

2.童年的缺失

卢梭在《爱弥尔》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早就一些成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会早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再看看我们的儿童,每天奔波于各种辅导班,面对这无休止的作业,考试,竞赛:“华数”,“奥数”,“剑桥英语”……高压政策之下,本该美丽的童年却被“郁闷”,“心烦”这类词所取代。

3.学校教育的强制性

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虽然我们一直在进行课改,随着时代的变迁,从不同角度去平衡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的主体性。但由于传统“教师中心”的观念的影响,学生在遇到自己觉得不公平或者不满意的待遇时,却选择了忍气吞声,有的甚至因此而埋下了仇恨。

课程设置的局限性。之前我们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比较严重,本该唱歌跳舞活泼乱蹦的年龄,却被识字,算数,英语等课程占据着,于是各种病态发展显露了出来。人们渐渐意识到了这样做的弊端,开始提倡改革,2010年九月省教育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等变相教材,严禁‘小学化教学。

二、探讨对儿童的尊重

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尊重儿童的个性,教会儿童尊重别人的人格,理解别人,每个人都有内在价值,都有内在发展的可能性,每个人都要认识到自己的生存价值和人生尊严,每个生命内在的力量,内在发展的要求是推动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前提。”

1.树立全新的儿童观

人身安全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生命安全的保障,近年来,校车事故和虐童事故的频繁出现,要求我们不断地加强安全意识。作为校方,必须不断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素质,加大对教师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则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形成一种政府为主体,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互动协调的整体性保护机制,加大对侵犯儿童权益的惩罚力度;另外,政府可以对校车进行统一的管理,由专人负责监管,校车司机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确保每个学生的人身安全。

2.学校教育的转变

转变课程设置和基本教学方法。杜威曾提到“为了儿童的课程”应该是儿童“生动的和个人亲身的体验”,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东西,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手和脚来探讨世界。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注意让儿童有兴趣去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己的感知去获得成长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转向手脑并用的研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充分发挥自己的大脑去不断创新。

一切从学生需要出发,注重儿童的成长特性。例如在教具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教具的大小,尺寸,重量方面,都要从儿童的能力来考虑,每一个教具的单独和联合使用,都要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尊重学生差异,正视学生犯错。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犯错误正是他们不断成长的一个标志。不能因为某个阶段的表现,就做出优差之分。教师应该不断去了解自己的学生,尊重儿童天性,摸索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3.家庭观念的转变

尊重孩子,珍惜孩子的幸福童年。卡尔·威特曾经说过:“小孩的童心和童趣,应该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尤其应该受到自己父母的尊重”。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奚落和嘲笑孩子,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作为父母应竭尽所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成长空间,用足够的耐心,陪他们度过每个阶段的成长,容忍每个阶段的错误,解决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拔苗助长”。

【参考文献】

[1]王京晶.试论我国儿童与儿童成长教育,中国集体经济·社会视野,2009.04(上)

[2]玛利亚·蒙台梭利著.单中惠译,童年的秘密,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3]于冬青.遵循童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1月

【作者简介】

尉利青,女(1986.8.23)汉族,山西吕梁人,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教育学,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幼儿园老师如何给孩子立班规 篇11

家有家法,班有班规。如果没有规矩,宝宝做什么都会拖拖拉拉、浪费时间。比如吃顿饭要1个小时,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做事会显得懒惰、效率极低。

3-6岁的孩子逐渐的开始有自我意识、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明确生活中的一些规矩,能帮助孩子们适应社会规则,更能养成好习惯。贝聊是免费的家园共育平台让家校沟通更顺畅。

1、不可以有粗野行为

把泡泡糖黏在同学的凳子上、用玩具蛇吓唬女同学、抢夺他人的玩具、说粗话打架„„究竟哪些是粗野行为呢?早教师分析,采用暴力行为和言语恐吓,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就是典型的粗野行为,这类行为一定不可取。贝聊小黄鸡守护计划,防止幼儿走私,提升幼儿园安全指数。

专家认为,之所以将杜绝粗野行为作为学龄前孩子必学的首要规矩,是因为这是成长期的孩子在没有遇到指引前,为解决问题都会产生的原始意识。如果帮助孩子树立这一规矩,他就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成人后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2、分内的事情自己解决

同样是四岁的孩子,有些吃饭、穿衣、整理书包都依赖大人,而有些孩子已经开始照顾弟弟妹妹。贝聊找幼儿园让附近的家长更容易发现你的幼儿园,助幼儿园免费招生。有些家长总是以为:孩子还小,生活自理能力差点没关系,他大一点自然会学会。当孩子今天说自己上厕所,明天要妈妈帮忙时,大人并未在意;孩子主动要求报的兴趣班,去了不到一星期就耍赖不好玩,大人也并不劝阻。儿童心理研究者认为,父母的态度,将纵容孩子习惯性地将分内的事情当“甩手掌柜”。贝聊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让家人少一分担心。

专家分析,当孩子两三岁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个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自己做的决定要承担后果。长此以往,孩子会学习理清“分内事”和“分外事”,会主动接受“分内事”,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耐性的良好时机。

专家认为,针对容易退却、做事虎头蛇尾、爱推脱责任的孩子,一定要加强他们“自己事自己动手”的意识,这对他们今后的职场竞争非常有帮助。

3、“先来后到”是天经地义的事

在幼儿园时,不服从老师的分配,也不管园里的纪律,见到喜欢玩的、喜欢吃的,上来就抢,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在“排队守秩序”一课上败下阵来的。上贝聊找幼儿园就能认领属于自己幼儿园的免费官网,让自己的幼儿园更具竞争力。

给孩子立下规矩,要求他们时时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吃饭时先坐好可以先吃;午休后上厕所、洗漱也是先到先得;玩游戏也要排队守规矩。从细节帮助孩子形成“先来后到”的习惯,还能避免自私,形成平等交往的观念。

4、无论是谁做错事都要道歉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为了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除了哭闹,还对小伙伴拳打脚踢;不小心破坏了别人的东西,也觉得没关系而不道歉。

孩子们和老师的矛盾该如何解决 篇12

我女儿今年六年级,在学校成绩很优异,平时也是很个很有想法很有主见的孩子,今年开学,学校因为考虑升学压力,换了个班主任。

新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思路和前任迥然不同,严厉很多,批评也很多,引起了班级大多数孩子的不满,比如老师会说诸如此类的话:“我后悔教你们这个班级,这么不听话,调皮捣蛋。”孩子私下议论,你既然后悔就不要来啊。

我从孩子微博上看到很多抵触的语言,也经常和她说老师苦口婆心是为你们好,不要和老师唱反调,但这个年纪的孩子逆反心很强,加上同学之间经常议论,心态受很影响。我也和老师通过电话,老师说我家孩子很优秀,也委婉指出孩子还是念叨前任老师,他也很无奈等。

本以为这些问题可以随时间化解,毕竟感觉老师还是蛮关注女儿的,但今天突然无意得知几个孩子集体在谋划给校长寄一封建议书,上面提出了若干对新老师的看法,比如建议老师表情不要太严肃,不要老是只看重分数,不要太多废话等,总的来说建议书内容还基本不太出格,用词也还算恰当,条理也很清晰,表达了希望和老师做朋友,希望老师改变的想法。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老师 篇13

纵观全国教师队伍,老教师逐年退休,年轻教师成了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素养也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现在的年轻人大都离孩子、家长心目中的好教师有一定的差距。要快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自己: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学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由于有的学校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年轻教师基本功不深,特别是三笔字不过关及课外知识面窄,稍微遇到些课外知识就得百度。那么要成为好教师,我们就应该有一河的活水,甚至是整个海洋。所以说,一个好教师,自身素质是关键。在工作之余,年轻教师应该不断学习,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作为教师,平时应去读大量的课外书,除了课本上的要会,其他方面的知识当教师的也要了解,若琴棋书画都拿得出就最好。

此外,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要有自己的特长,比如:懂书法、会跳舞、唱歌好等,在上课的时候把自己的特长展示给学生,学生自然会心生敬佩,他们就会以教师为榜样,自然在上课的时候也就更认真。有一位书法功底强的语文教师,他在全县办过个人书法展。班上的学生都知道他的书法字漂亮,上下课总是喜欢围着该教师转,东问问西问问,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样一位教师的喜爱,这就是所谓的魅力,年轻教师身上缺的就是这样一份魅力来吸引学生的眼球。目前,宁都县正在抓教师、校长和班主任的培养,培养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养,因为只有提高了年轻教师的素养和能力,他们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才能提升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用友情提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现在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课外和课内都特别的怕教师,教师很难和学生平等的对话。教师仅仅从课堂和日常生活中去认识、评价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感受和体验他们只会向自己信任的朋友倾诉。很多教师其实也尝试过放低身段和学生交朋友,但是很多时候都不能把握好一个度,要么太放纵,学生不听使唤,要么是表面上的朋友,学生没有从心里认可你。如果我们教师一直抬着身段,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所以,要想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就要打破这一惯性思维,要放下“尊者”的架子,和学生坦诚相待,与之平等相处,这样就会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这样也就巧妙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愿意把心目中的事情和教师分享,同时教师还可以清晰地认识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便于在教学上因材施教。所以年轻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不要怕交了朋友学生就不把你当教师看,反而会更加尊重这样一位良师益友。

三、用心去关爱,用真情汇聚孩子们心目中好教师的形象

年轻教师要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师,除了自身修养还不够,还要用心去关爱他们。如果一名教师爱他的学生,学生可以从你的眼睛里读到关爱,读到感动,自然而然你在孩子们的形象也上升一个台阶,学生也愿意听你的话,自然课堂的效率也更高。所以,年轻教师在校园里,要时刻的去关注学生在做些什么,他们的心情如何;课堂上,要看哪个学生表现好,哪个学生表现不好,及时对他们提出恰当的要求;生活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聊天,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给予关心,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

另外,教师还要在关爱中学会赏识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到自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比如,在学生很久没有回答问题,突然又肯来回答问题时,那么教师就要大张旗鼓地表扬一番,让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兴趣。如一位平时很听话的学生,但就是上课不愿意说话,不愿意来回答课堂中的问题。结果有一次,教师问了一个课外知识题,班上的同学都无言以对,这个恰好又是他课外看到过的,这时候看到他东张希望的神情,并且有举手的动向。教师直接把他点了起来回答,结果回答得特别好,在课堂上教师当众表扬了他。在以后的课堂上,这名学生一改以前的作风,课堂上发言也更大胆了,所以年轻教师要学会认可学生。

上一篇:某某镇普法工作总结下一篇:燃气蒸汽锅炉节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