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基层党组织

2023-0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社区治理基层党组织

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城市社区生态环境和社区治理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发挥带来了严峻挑战。在创新社区治理中,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原有功能面临多重困境,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城市社区党组织面临的挑战,明确其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功能转向及定位。通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创新服务功能建设为主线,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治理和领导能力,加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创新功能实现路径,以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功能。

[关键词]城市社区 基层党组织 社区治理 创新

[

[文献标识码]A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首次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到党的建设的战略高度,意味着基层党建工作要以服务为核心价值导向,服务成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条主线。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力量,其功能面临着社区生态环境变化和多元化社区治理结构带来的深层次挑战,创新社区治理对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出了新要求,即客观上要求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必须以“创新服务”为中心工作,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战略目标统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从而巩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一、城市社区生态环境变化及多元化社区治理结构带来的挑战

城市社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为创新社区治理提供了环境条件,同时制约着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随着创新社区治理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走向多元化,客观上对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内在组织结构提出新要求,即要求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改善和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作用。

(一)社区生态环境变化对社区党组织功能发挥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大趋势中,社区党组织面临的社区生态环境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社区党组织生态环境是影响社区党组织工作的社区系统各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社区生态环境各要素制约着社区党组织的功能调整和实现。社区生态环境是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汲取执政资源的土壤,社区生态环境变化与社区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密切相关,社区生态系统各要素的新变化对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功能形成系统外的压力,首先,社区群众利益格局呈现出新特点。群众的利益需求呈现多层次化、多样化、群体化,群众利益实现方式多元化,要求社区党组织强化其利益整合功能。其次,社区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社区民主自治不断扩大,群众更加自觉地履行各项权利,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拓宽,要求创新社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方式,强化其领导核心地位的合法性;再次,社会文化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以关系为本位的传统“熟人社会”逐渐被社会的市场经济进程所消解,“陌生人社会”的社会基本法则建立在公德和契约基础之上而不是传统社会“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基层社会的“文化权力网络”也相应发生了变迁①。基层党组织汲取领导力的社会文化土壤正在发生变化,基层党组织要获取基层社会的普遍认同,就必须转变政党权力深入基层社会的组织形式。社区党组织如何利用和开发“差序格局”中的传统社会文化资源,去建立适应“陌生人社会”的合作共治格局,是对社区党组织的软环境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

(二)多元化社区治理结构对社区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组织基础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形式的新兴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大量涌现,“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客观上拓展了基层党建治理空间,同时也对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计划经济体制下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依靠街道制、单位制的传统一元化垂直领导方式,形成的封闭管理格局与转型后的开放式的社会治理格局产生较大差异。党的组织结构与多元社区治理结构内在契合度下降,削弱了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发挥,而社区党组织对基层社会全面整合的方式仍然存在一定“惯习”。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从“管理控制”向“服务治理”的思维未彻底转变,通过传统组织形式和领导方式在社区中发挥功能的行政化行为倾向并未彻底扭转,社区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发挥效益并不高,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要在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下不被“边缘化”,就必须主动改革和创新其内在工作系统,形成契合多元化社区治理结构的组织体系,为充分发挥其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作用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多重功能困境表现

1.社区利益协调和整合功能呈现弱化趋势。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创新中的功能基础实质上体现在对社区利益的协调整合上,“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替代,使中国社会的运行方式和发展形态发生深刻变化”。随着资源配置方式由党组织主导的行政权力配置向市场配置根本性转变,特别是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市场化,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自身在社区治理中的政治存在感明显下降,“基层党组织资源配置功能与社会个体直接利益实现的相关度弱化,是基层党组织‘边缘化’产生的功能性原因”。社区党组织配置资源的功能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利益协调中的地位。

2.服务功能流于形式化。基层党组织直接通过行政力量对社区的全能控制并不利于社区治理和自身建设,“在传统架构下,基层组织的核心功能是通过行政权力来实现对革命和生产的动员与组织”。新形势下需要通过服务来巩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同时服务也是协调和整合社区利益的有效方式,系统服务思维的树立前提是打破传统领导思维,服务能力的建设需要结合利益实现和领导方式创新,当前社区党组织的服务意识不足,提供服务内容与社区利益主体需求相关性不高、提供服务对象有限、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传统、服务功能形式化,脱离社区利益实现过程的“服务”难以成为创新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3.领导功能的实效降低。社区党组织利益协调和整合功能的弱化消弱了领导功能,对通过服务强化领导的创新领导方式认识不足,社会文化生态的变化对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认同的消解,弱化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的群众基础,政治生态环境的变化降低了社区党组织传统领导方式的有效性,依赖行政力量的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的领导效力降低,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思维及领导方式滞后于处于变动中的社区治理结构,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社区组织生态环境变化的系统外挑战下面临着内部工作系统功能困境。

(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功能困境的根本原因——内在工作系统调整不力

基层党组织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设置形式和领导方式及行为逻辑存在着“惯习”,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组织基础是创新社区党组织工作系统适应社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而中国共产党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党组织改革的衔接势必循序渐进,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型必然是一个破解多重传统障碍的战略过程。

第一,定位不准。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对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服务型”功能建设缺乏战略认识,对服务功能和其他功能关系把握不准,在实践中的服务效益有限,对“什么是服务、怎样提供服务”的认识需要加强和深化。

第二,组织障碍。在社会利益不断分化、社会关系多元化背景下,社区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居民身份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相对计划经济时期党组织掌握的有效执政资源减少了,社区党的组织设置方式没有切实融入社区利益结构之中,社区内“两新”党组织对“两新组织”的利益融入度不高,对其领导力有限,社区党的组织体系在群众利益结构中的拓展和深入不足,传统一元化垂直领导的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内部资源配置作用弱化,并且社区党组织联系群众渠道的机制弱化不利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

第三,能力障碍。限于传统思维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治理和服务能力转型滞后,社区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服务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服务意识的树立及服务能力不足,造成党组织服务内容有限、服务方式单一,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从传统领导者向执政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中表现出不适应。

三、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面临的功能转向及定位

(一)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面临的功能转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要发挥好“四句话”作用必须转变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及其实现形式,首先要找准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型方向,根据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困境分析,围绕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将服务作为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功能建设的主线,加强利益整合功能建设以夯实领导社区治理的基础。社区党组织必须改变“以党代政”的惯性思维和弱化行政化功能,树立系统服务思维和强化服务功能,才能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社区治理创新的良性互动,服务好、实现好、发展好社区群众的利益是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实践本质,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要在协调众多社区治理主体之间的博弈中凸显其核心地位,在社区中建立“和谐的利益关系”。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转型聚焦“实现服务、加强服务、创新服务”,即要以“创新社区治理服务”为主导方向,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各个功能内涵必然在服务的统摄之下,其功能实践的发挥势必以创新服务为中心而得以实现。

(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定位

建设城市社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当前综合提升社区党组织领导力的实践方向,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客观要求将服务融入到社区党组织的各项功能之中,“创新社区治理服务”不是单向化、形式化的单一服务行为,而是在与社区服务客体多向互动中提供具有实质内容的系统服务,社区党组织要树立系统服务思维和采取综合服务行为,有效供给社区公共产品、优化社区治理秩序,能扩大社区党组织领导功能和治理功能的发挥空间,巩固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1.创新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服务功能。在多元化社会治理结构中,基层党组织通过提供“服务”更能取得基层社会的认同,在“服务群众”、“服务大局”的宏观政策指引下,服务必然成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体现领导核心作用的逻辑起点,服务的本质至少应该包括三层含义:能影响和带动群众;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能促进党的事业开拓创新。定位服务功能的首要问题是明确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内容,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核心内容是服务于群众利益实现,将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提供服务与社区群众的切实利益的实现紧密联系起来,服务于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利益的实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明确了服务对象,作为服务主体的执政党决定了服务的特殊性,公共政治领域的服务不同于市场经济中的私利服务与社会领域的公益服务,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性服务所提供的是公共政治产品,这是“执政为民”的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有效举措。

2.巩固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功能。在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需要更新领导理念、创新领导方式、讲求领导艺术,“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作为基层党组织领导功能建设的核心价值导向,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功能的宗旨应体现在服务基层社会物质文化需求满足及发展方面,领导功能建设中不断融入现代服务元素。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功能必须扬弃传统的领导理念及方式,社区党组织应更多通过柔性服务途径减少“行政化”刚性手段来实现领导,在社区治理中党组织领导功能的首要内容是实现政治领导。第一,政治领导是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主要是领导对社区重大事项的决策,领导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在社区治理中宣传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依法领导居委会、社区群众、各类社区治理主体对社区进行综合治理;第二,城市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文化领导权直接关乎其政治领导的效力,在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基层党组织要丰富社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建立在职党员-党小组-社区党组织的纵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构建社区治理秩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础,在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中融入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地方风俗民情、时代潮流等多样元素,以占据基层社会的文化阵地;第三,领导综合服务是创新社区治理形势下需要凸显的领导功能新内涵,领导建设服务型社区自治居民委员会,引导并规范社区各类自治组织共同提供服务,领导社区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使党员要素融入社区治理机制和业务过程,优化社区整体服务资源配置,充分挖掘社区党组织领导功能发挥的基础资源。

3.强化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治理功能。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历经从社会管理主体到社会治理主体的角色转变,治理功能是城市社区党组织对传统管理功能的变革,社区基层党组织与社区群众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转向合作关系,基层党组织的传统社会管理思维与组织形式必须及时变革。随着社区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治理功能面临着新的考验。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统筹协调多元社区治理主体中领导治理活动,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必须创新传统协调和整合社区利益功能的内容和方式,把握社区利益格局新变化,优化社区治理结构的总布局,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开放党建治理格局,为多元治理主体创造有效的治理空间。同时,创建社区利益表达渠道及协调机制,利用新媒体净化社区网络治理环境,社区党组织要正确处理与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关系,建构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秩序,在平等的合作共治关系中巩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的群众基础及合法地位。

四、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功能的实现路径

社区党组织积极融入社区治理结构和业务过程是其功能实现的组织基础。增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治理结构的利益融合度,使党的组织要素主动生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生变量,实现与多元治理主体在治理业务中的多深层互动,在融入服务客体过程中提供多向化、广泛化、实质化和常态化服务,通过组织融入和创新服务根本转变社区党组织功能。以服务为主线创新路径设计,推进社区党组织的服务、领导、治理功能的有机融合,进而实现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创新中的综合功能最优化。

(一)创新社区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方式融入社区治理结构

针对社区党组织功能困境的根本原因,社区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实现必须突破融入社区治理结构的组织障碍,“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是依据当时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灵活性”。基层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才能融入变革的社会结构之中。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要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刻内涵,主动创新社区党组织服务工作机制,并结合社区利益结构和社区群众利益才能切实融入社区治理体系之中。在宏观布局上,社区党组织把党建工作与社区发展有机融合起来,通过党员-党小组-党组织的纵向组织提升党组织的整合力和凝聚力,横向上拓展社区党组织体系设置范围,将社区内“两新组织”、党员群众纳入党的工作范畴,加大党组织自身功能实现与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利益追求的兼容性和交集,实现社区党组织体系的全面有效覆盖;在具体措施方面,社区党组织充分利用自身政治优势及组织资源与“两新组织”人事上交叉任职、功能互补、部分资源互用等方式灵活融入,与多元治理主体协商融入、共同发展,拓宽社区党组织依法融入路径;在社区公共生活领域,社区党组织以网上和网下结合方式整合社区服务需求信息,社区党组织对群众利益表达的输入信息进行利益整合,以服务群众利益为目标输出处理办法和制度规定,以服务制度为渠道疏通群众利益表达,着力构建以社区群众服务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机制,使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入到群众利益实现的各个环节。

(二)以提升服务能力为中心推进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要求,城市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创新中有了明确的功能建设方向,提升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是推进服务功能建设的着力点。要以系统思维推进综合化的社区党建服务机制建设,社区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创建社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工作保障,是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第一,从管理到服务的理念转变是社区党组织服务社区的思想基础,对社区党员干部和广大党员要通过理论灌输与实践服务活动锻炼相结合,使其牢固树立服务社区理念。第二,创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党小组服务社区再到社区基层党组织服务社区治理的服务组织体系,促使党员个体到党小组再到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第三,创建社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利用新媒体拓宽网络服务渠道,协调整合服务需求信息。第四,对服务型社区党组织的建设要设立合理经费支出,建立社区党组织党费为基础、上级支持为辅助、社区创收为主的多渠道经费来源,社区党组织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引导多元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进程,最终形成服务合力。

(三)以利益协调及整合能力为核心实现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治理功能

协调社区利益关系是创新社区治理的“治本”工作,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掌握社区群众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利益实现渠道、社区组织等社区治理环境现状,基于社区实际生态环境构建多元化参与的党建治理格局。一是通过群众参与治理加强对群众利益的协调整合,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与自身利益实现的相关度,以群众的利益关切充实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内容,做到治理形式与治理内容的高度统一。践行群众路线是社区党组织融入到社区利益治理中的一大法宝,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要多样化和便捷化,将社区群众参与治理作为社区党组织的利益整合能力提升的根本动力,避免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与社区党组织治理功能发挥的“两张皮”和对立化。二是引导好多元治理主体发挥治理作用,以合理融入社会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为支点引导其发挥治理效能,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积极推动形成协同共治的多元治理格局。三是推进社区党组织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利用新媒体平台在多元文化中倡导主流文化,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满足社区群众文化需求,维护社区群众文化权利拓展社区文化治理空间,获得社区价值认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对社区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综合治理,社区党组织要关心群众利益、引导社区多元组织参与治理、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推进与社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区综合治理工作。

(四)以创新服务为契机改进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以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导向下,创新社区服务成为社区党组织巩固领导地位的重要渠道。城市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力量源于基层群众,要形成以服务社区来凝聚领导力、以凝聚领导力来有效服务社区的良性互动态势,关键在于变革城市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变革以行政化手段来领导和单向管理社区的方式。惯用行政力量解决社区治理问题,挤压了社会力量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空间,在推进形成多元治理主体过程中,城市社区党组织作为政治社会领导力量要更多地通过社会化手段引导社区治理,以政策指引、宣传说服、利益引导、民主协商等途径达成治理共识,与多元治理主体多向沟通协商,从服务社区立场作出宏观决策以协同共治社区,调动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要将创新社区服务作为改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的主线,创新领导方式要寓领导于服务之中,“领导党的方式与领导群众的方式不同,党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感觉不到党在进行领导”。城市社区党组织领导群众必须树立服务群众的态度,恰当运用领导群众工作的艺术,才能真正深入群众、团结群众、领导群众进而凝聚社区党组织强大的领导力。

(五)构建服务考评体系推进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功能发挥常态化

科学的考评体系是推进社区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中功能发挥常态化的持续动力,《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力度,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制度,实行分类考核、动态管理。”要以服务为价值导向构建社区党组织考评体系,着力构建以激发党员干部服务热情为价值导向的服务考评体系,旨在把外在的考核推动力转化为党员干部服务基层与党组织改革创新的内在驱动力,从建立指标项目、严格考核程序、评价结果运用动态上加强考评体系管理。第一,建立指标项目,根据《意见》的“六有”目标要求和“五个服务”的任务导向,确立共性指标,结合社区实际凸显个性指标,按照考评客体层级划分细化和量化指标,社区党委、社区党小组、在职党员分层级考评,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考评指标体系;第二,严格考核程序,严格社区党组织自评、民主测评、上级党组织的综合评定程序,提升考核过程的民主参与度和公认度,坚持“多维开放考评”形成“上级考评、群众测评、社区自评、会议述职”的考评路径,构建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互相验证衔接、上级党委考核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的动态考核管理;第三,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建立考评结果运用制度,加大问责力度,增强考评结果运用的刚性保障,提高考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考评结果运用到物质奖惩、选拔任用、评优评奖等关键利益环节,实现奖优与罚劣同时并举,社区服务型党组织绩效考核与党员干部效能考核实现同步奖惩。着力建成“横向全面考评、定性定量考核、多维开放考评、科学运用结果”的社区党组织功能实现的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

责任编辑:王文俊

作者:周胜强 罗绍康

第2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区治理问题及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政府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提出,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基层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在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仍存在着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社区社会组织资金不足、自身建设与管理有待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不甚了解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沿用存在问题的分类方式,从社区居民、社区社会组织、政府三个主体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基层社区治理;问题及路径

近年来,有关社区治理的议题逐渐被纳入国家宏观治理体系的议程研

究,今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1]。许多实证研究也表明,在社区中动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的协商共治,是建立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环节[2]。伴随着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有关实践及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的广泛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在资源链接与调动方面、项目承接与实施方面、服务调查与提供方面都与政府和社区居民一起,有力地支持了基层社区治理[3]。

一、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现取得的成效

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各个方面发挥的作用可见一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信息传递者”

在我国目前这个阶段,政府和社区居民之间产生的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两者之间未能进行有效沟通[4],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政府方面,拥有着可提高社区居民和生活质量的资源,但是众多可用资源未能及时有效传递给社区居民;居民方面,由于信息获取渠道单一等原因,未能有机会获取所需资源,还会埋怨政府相关方面不作为。

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困境下,社区社会组织“挺身而出”,其不仅与政府互通有无,及时了解到政府资源方面的相关信息,而且,其驻扎在社区中或者是为社区提供服务,利用其“信息传递者”身份之便及时地将信息和资源传递给有需要的社区居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社区居民多元需求的“满足者”

近年来人们的需求也逐渐由解决温饱问题转向多元需求。社会组织的出现,一方面减轻了该社区内基层部门的负担,提高了社区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多元需求,提高了社区的服务效果。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向所在社区的社区居民提供符合其多元需求的社会服务,增加了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的各个主体间的竞争压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各个社区公共服务主体的服务水平。所以说,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方面功不可没。

(三)居民社区参与意识的“调动者”

首先,社区社会组织中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基层社区治理活动时采用“地区发展模式”,鼓励存在问题社区内的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的方式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其次,社区社会组织还在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实践中采用“冲突预防”的理念,将冲突和问题的发生扼杀在摇篮里,产生冲突和问题势必会影响社区的稳定与发展,所以此举使社区保持了一个长期稳定状态,对于社区的发展大有裨益。最后,社区社会组织在开展社区工作时,向社区居民传递“社区是我家,维护靠大家”的意识,并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能力主题的社区教育。这一举措切实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有效促进了社区的有序发展。

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分析

我们了解到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社区治理过程中,依靠自身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为基层社区治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仍旧面临着众多的现实困境,笔者根据居民、社区社会组织和政府三个主体分别做出以下分析:

(一)社區居民层面——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不甚了解

社区社会组织在某一社区内建立之初,会有许多居民不了解、不支持甚至是反对;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时,会面临着着不被理解和被拒绝的困境。从而使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内发展受到限制,生存现状举步维艰。

(二)社区社会组织层面

第一,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不足困境。众所周知,资金是一个机构能够正常运作的基础。但是,就我国现状来看,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收入表现出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和组织独立开展经营性项目的营利。所以,社区社会组织在接受前者拨款并实际开展工作时,如何在使用政府资金并对政府负责的情况下,避免成为政府的“腿”。对于假如资金出现不符合组织目标和组织价值观的情况时,若选择放弃,则很大可能将自己置于缺少项目资金的境况;若选择接受,有可能会导致虽然得到了资金,但是为社区、社区居民服务的效率及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在这种两难境地之下,社区社会组织应当如何巧妙地与政府合作,在得到政府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组织的本心和初衷,真正地造福于社区和社区居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困境。

第二,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与管理有待加强。由于国内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到至今时间仍然较短,并且由于从事社区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薪资较低等原因,我国在社区社会组织内部人才建设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突出问题:首先,在人员构成方面:组织工作人员表现出专业程度低;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其次,在组织管理方面:可能会出现社会组织自主自治功能的发挥受限或社会自组织的局部利益与政府的宏观利益相矛盾的问题[5]。

(三)政府层面——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治理应该是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合作、共同促进的“合作中的伙伴关系”,但是在我国现状之下还未能实现这种理想中的伙伴关系:政府在其自身定位、社会组织的权利和项目购买等方面仍不明确,久而久之导致社区社会组织没有发动群众的号召性,也没有经费的自主使用权,使得社区社会组织为维持其正常运行更加依附于政府,使得社会组织服务提供与项目开展等工作的方方面面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政府,这与我们建立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的目的背道而驰。

作者:赵雅琪

第3篇: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究

【摘要】现如今,社区社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有限,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关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本文分析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性的探究,旨在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启发。

【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探究

在《关于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中,强调要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建立社会治理体系,进行社会治理。中心逐渐移到基层,构建了共享治理和共享的模式[1]。根据该文件,可以知道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中,社区社会组织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一、社区社会组织的内涵与特征

根据社会组织的规模,可以分为巨型,大,中,小等。根据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组织分为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没有规定的制度,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正式组织中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政府与军队的关系。美国社会学家根据其职能将组织分为集成组织,政治组织和卫生组织,生产组织。能够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多方面发挥作用。社区社会组织是由社区居民发起和建立的,为人民服务,公共福利,慈善事业,邻里互助,文化和体育娱乐以及城乡社区的农村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和其他活动的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有不同类型,例如文化和艺术,体育和健身,公益服务以及休闲和娱乐。社会除了非营利性,自治性和自愿性社会组织的共同属性外,地区性社会组织还具有四个特征:规模小,数量大和活动范围大小,影响小。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关系有效协调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形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起到帮扶弱势群体的作用,能够促进不同类型公益性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属于具有多样化功能的组织。

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对建设一个由每个人负责,每个人都享有的社会治理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由于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公共服务的范围得到了扩大,公共服务的质量得到了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主要的地方,社区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随着经济蓬勃发展,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应对的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从时间和空间上越来越难以面对各种社会服务业务,服务质量也逐渐下降。在参与社会治理服务时,不仅能拓宽公共服务范围,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再说,因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扩大了居民的社区生活,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社区社会组织开展了社区公共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形式的生活服务,例如向处境不利的群体提供帮助,例如极端贫困,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娱乐,运动和娱乐等服务[2]。社区社会组织开展邻里互助和其他活动,以创建一个对邻居友善并帮助邻居的社区活动,气氛增强了人们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同时,有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培养了社区社会文化,促进了社区社会和谐发展。社区社会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的有关科学、教育、文化、环境的社区居民活动,使人民群众更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文明家庭、社区楷模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社区社会文化氛围。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化解家庭纠纷、邻里隔阂、土地矛盾,倡导人民群众团结互助,促进社区社会和谐发展。

三、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遇到的问题

1、建设资金不充裕

社区社会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组织,故其发展需要外部的资金扶持,而政府一方面的投入难以扶持其庞大的组织。由于外部提供的建设资金不充裕,导致大多数社区社会组织的规模较小,如维权类、艺术类等性质组织,人数较少,其影响力尚不明显。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其治理结构也不完善,有许多活动只是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实质的效果。

一方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体现在公共服务能力上。公共服务能力薄弱意味着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力需要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是衡量社会组织是否具有参与社区治理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反映出他们是否有能力,他们需要在社区开展相应的服务。为了开展服务,他们需要资金支持,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但由于资金不足,在服务过程中会出现疏漏,无法保证服务质量,导致社区和社区居民的不满。调查发现,社区资金来源相对单一,服务类资金主要通过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限制较多,流程复杂。政府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仍有一定的限制,购买机制尚未形成,政府提供的项目数量也非常有限。因此,政府购买服务的规模不大,社会组织在资金方面也没有取得很大進展。此外,许多社会组织资金短缺。一些社区社会组织主要通过其会员支付会费。实际上,这些社会该组织的成员非常有限,而且还存在着资金管理不合理的问题,因此,仅靠会员费并不能满足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需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资金不足是阻碍社区治理发展的原因之一。

2、专业人才匮乏

根据调研数据表明,社区社会组织中人才结构分配不合理,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具体表现为:其一是社区社会组织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人员年龄较大,知识体系陈旧,难以与新媒体时代下社区治理的形势相适应。其二社区社会组织中具有专业能力的大学生只是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当成“跳板”,存在造成人才严重流失的现象。其三拥有专业能力的稳定性人才极度匮乏。

3、内在驱动力不足

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对政府习惯性依赖,导致其内在驱动力不足。例如,在参与公众有益的活动和公共建设方面,由于政府部门的过度干预,治理能力,建设能力导致其社区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建设能力严重受损。久而久之,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时,依赖于政府成了习惯,其内在驱动力也逐渐丧失。

4、社会参与度不高

有些社区社会组织挂靠在政府某些职能部门,带有较为浓厚的行政色彩。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大多由政府职能部门的干部负责,则导致自身独立性低、吸引力低、社会群众的参与程度低等结果。另外有些社区社会组织是不经国家认可、不受政府保护、没有法律依据的[3]。因为其不受国家保护,在资源汇集时会受到各方面的阻碍,社会参与度也就不高。

使社区社会组织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和意识。群众是否关心社区的公共事务?支持的精神决定了居民是否会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此外,如果社区居民可以在社区中表达意见,地区居民在社会组织中享有民主自治权,这有助于居民锻炼民主技能并增强其参与意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相对较大,社区内外人口不断增加,大多数居民彼此不认识,居民之间的关系也相对遥远,距离感也相对较大。而且更多的居民由于工作压力大,很多社区居民不愿意参与社区治理。此外,因为政府仍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社区发展的领导者领导人,社区治理过程过于行政化,社区社会组织缺乏自治能力,这使社区居民丧失应有的自治权,导致了公众参与意识的弱化。

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组织建设的有效性探究

1、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

为增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组织建设的有效性,资金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政府必须加大对建筑业的投资资金,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清晰公布社区社会组织的补贴标准,提高其实施方法的可操作性。政府还可以成立关于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基金;同时,政府可以利用公众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各界成员进行募捐。从各个方面来筹集建设资金,有了足够的建设资金,就促进各方面的活动有效开展,达到良好的社会治理的效果。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人才能胜任大量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专业人才是增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关键。政府应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示范培训、新媒体教学等方式向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者、社区志愿者进行各种能力培训,包括社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能力建设,日常操作等作为培训内容,引导其参加相关人员考取职业资格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给予考试人员相关考试教材以及考试培训等帮扶激励。力求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服务能力、热心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才。拥有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时,可以发挥其专业的辅助作用,提高社会基层治理水平;还可以增强社区社会组织开发项目的能力;它也可以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品牌建设,不断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3、提升独立性,增强内在驱动力

由于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存在超限度的干预,导致社区社会组织自我独立性较弱,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较强,参与社会治理的内在驱动力不足。首先应削弱社区社会组织的行政色彩,改变官民的双重属性,平衡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三者的关系。政府应该禁止对基层社会治理包揽一切的行为,可以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适当地指导,要求社区社会组织按照相应的章程完成社会治理任务,创建人民群众真正受益的基层社会治理的局面。其次,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独立组织能力。政府可以给社区社会组织对接一些活动,要求其进行调研学习。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项目意识,改善研究,项目设计、组织运转能力,从而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独立性,增强其内在驱动力。

4、多样话开展各种活动,提高自身能力

拥有了足够的建设资金、一批专业人才队伍和项目意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社区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不断提升其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增加人民群众的认同感。

例如社区社会组织可以开展以“共创平安”为主题的一些社会治理活动。开展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活动,作为第三人,化解双方当事人的纠纷,促进和谐发展;协助做好社区矫正、社区康复、疫情防控等工作;开展垃圾分类、爱护环境的活动,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的环境整洁美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可以开展群众参与社区治安巡逻的活动,保障人民生活的环境的安全性。还可以开展以“文化铸魂”为主题的一些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向,开展书法、朗诵、普及科学知识和其他群众文化建设活动,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开展文化演出、民俗展示、旅游宣传等活动,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开展有关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讲座,让人民群众更深入了解我国荆棘曲折的发展史。

5、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当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基层治理时,他们应该做三件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呼吁人民参与社会治理,做到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办事的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坚持问题导向,主要针对参与基层社区的社会组织将以发展缺陷为目的来治理发展缺陷,以发展提升为目的,有问题就去解决,有困难就去克服。坚持因地制宜,每一社区社会组织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色,制定相关的社会治理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坚持不懈地落实相关政策。

符合要求的社区社会组织应依法进行登记;规模较大但没有达到登记要求的社区社会组织应服从管理;规模比较小、组织松散、未达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对其参与社会治理活动服从政府的指导与管理。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应做到有以下三要求。其一是社区社会组织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章程,之后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社会治理。其二是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开展各种重大活动的报告制度。其三是社区社会组织定期组织向人民群众汇报工作的评议制度。

6、贯彻党的政策方针

按照有关文件的指导,要求社区社会组织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充分执行党的路线和决策部署,并遵循正确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它鼓励社区社会组织中的关键人员发展为党员,另一方面,将杰出的党员吸收为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员。社区社会组织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促进对党组织工作的有效覆盖。社区社会组织遵循党的指导,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展览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宣传党的有关知识,团结各界人民。并指导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带动人民的积极性。

结语:综上所述,社区社会组织有着扎根社区、贴近人民群众的优势,当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时,可以拓宽公共服务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服务质量,丰富居民的社区生活,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培育社区社会文化,促进社区社会和谐发展。但是社区社会组织存在建设资金不充裕、专业人才匮乏、内在驱动力不足、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增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组织建设的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强专业人才建设设计,提高独立性并增强内部驱动力,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来提升自身能力、完善治理体系、贯彻党的政策方针。

参考文献:

[1]何欣峰.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68-70.

[2]马改丽.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石家庄市裕华区为例[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1,23(01):44-47.

[3]张茜.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03):135-136.

(长沙民族職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作者:牟璐

第4篇:把党建引领贯穿社区基层治理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承担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多项重要使命,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层治理涉及面宽、量大、事多,直接面对群众,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取得了重要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以及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给基层治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鼓励它们发挥好在社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特殊优势。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努力强化社区党建引领,探索社区治理创新模式,做好党、群众、政府之间的传递者。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基层党组织备受重视,突出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群众生活实践,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是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基础要求。

多方参与,凝聚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2020年年初,一场疫情来的措不及防,社区工作竟然成了主要的防疫战场,但是社区人员有限,力量不足,于是利用在职党员回社区报道补充了社区的防疫力量,卡口执勤、测量体温、园区巡视,党员的身影坚定的站在抗役的一线。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叔叔阿姨、回社区报道的团员、党员,都积极的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宣传中,张贴海报、发放宣传页、参与宣传活动、参加桶边值守,社区的每一个工作都有大家的身影。这就是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居民群众和社区工作者多方参与、紧密结合、共同治理,共绘美好的生活蓝图。

联系群众,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社区党组织会对社区内存在的有实际困难的空巢老人由党员同志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为他们送上温暖,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

建立体系,强化群众需求的网格管理。社区建立完善的网格体系,实现地毯式全包围全覆盖,每个社区工作者都进行包楼包片制的管理,及时了解群众诉求,逐层逐级上报问题并反馈问题。将网格当成一个大家庭,作为大家庭的管理者,社区工作者应深入倾听居民的心声,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向基层党组织汇报。

基层党建引领,引领的是思想、是意识、是制度、是体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把服务群众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在哪里,党就在哪里,建立为人民服务的体质体系是基层党组织需要切实研究决定的重要内容。

我们必须深刻领悟城乡基层治理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重视发挥城乡基层治理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加快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能。

第5篇: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创新与融合综述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各基层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也正是xxx一直以来在创新理念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的努力方向。近年来,xxx探索全域化党建理念,推行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五化一推”机制,以网格化、常态化、精准化、多样化、长效化服务措施,用心用力、做真做实“双报到”,实现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居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实现了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组织力同步提升、双向受益”,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基层治理高度融合。

一、背景与起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步提高,发挥机关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城市社区居民服好务,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然而xxx各社区辖区内机关单位分布不均、机关在职党员联系群众不够紧密,把握群众需求不够精准,分工有的不明确,服务方式单一,造成了机关在职党员与群众之间产生了距离。为了破解这些难题,xxx在典型的上万人的老旧社区——xx街道白果小区试点推行“五化一推”机制,在取得一定的成效后推广到全市范围,通过这项机制的推行,大大地提升了xxx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活力。打破了区域限制,党建服务资源全域化整合,体现了开放、融合,撬动了机关力量与社区力量“治安维护共抓、环境治理共抓、楼栋管理共抓、思想意识提升共抓、服务群众共抓”。

二、做法与经过

(一)推行网格化,打破区域限制,均衡服务资源无死角。针对各社区辖区内机关单位分布不均、联系分工有的不明确等问题,我们打破区域界限,科学分配服务力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格。一是均衡布局结对服务“大网络”。按照“联系数量基本均衡、帮扶能力大小基本均衡”两个分配原则,充分考虑社区的人口数量、区域面积、发展现状,适度跨区域,统筹分配和布局机关服务力量,确保每个社区都有6个左右的单位对口联系。二是精细构建力量下沉“小网格”。坚持社区有领导、院落有单位、楼栋有党员“结对联系三必有”标准,推动联系服务工作涵盖到每个区域,确保全市每个社区都有1至2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城区的400多个院落都有1个机关党组织联系,1000多个楼栋都有2名以上机关在职党员联系。三是用心扎紧联系群众“微纽带”。建立“机关干部双重联系”制度,确保机关在职党员在联系1户困难户的基础上,再联系1户以上普通居民,在向联系户发放“联系卡”的同时宣传十九大精神,3000多户代表性住户与党员“1对1”定向互动联系,全市3600余名机关党员都明确了自己的“责任田”。

(二)坚持常态化,拉近党群距离,党员联系群众更紧密。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着力在创建制度、建立平台上下功夫,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形成机关在职党员“8小时之内管理在单位,8小时之外奉献在社区”的服务群众新常态。一是常态走访调研次数有规定。建立实施了《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走访调研纪实管理办法》,按照县级领导干部每季度1次、党委(党组)成员每月1次、其他党员每两月1次的方式,确定不同类别的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的走访调研频率,实现了走访调研常态化。二是常态主题服务时间有要求。坚持开展“机关在职党员义工服务日活动”,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集中组织在职党员开展1次主题服务活动,建好党员服务时间统计台账,确保党员全年完成义工服务时间不少于16小时,有效带动和提升社区干部抓好日常便民服务的水平。三是常态线上互动服务有平台。广泛搭建“三位一体党群掌上互动”平台,在每个楼院建立党群“QQ群、微信群、电话通讯录”,引导广大居民群众通过“线对线”、“键对键”与机关在职党员加强经常性的互动交流,形成了良性的党群干群互动氛围。

(三)注重精准化,防止大水漫灌,服务对接居民有靶向。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整合机关在职党员和单位力量,把好需求方向,做好民情“接力”,实现了服务居民精准供给。一是搭建载体请居民“精准点单”。大力推行《在机关在职党员中常年开展“双风”行动长效机制》,充分考虑居民的业余时间,以开展“居民夜话”、“坝坝会”等多种形式为居民提供“点单”渠道,社区居民通过“面对面”交谈、“背靠背”发表意见等形式谏言社区发展,近两年,先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4000余条。二是分类清理请社区“精准报单”。积极探索对接、分析、建账、上报的社区问题“四步处理”工作法,各社区党组织坚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对接机关单位,适时召开协商会,共同分析问题原因、分类梳理建账,最后精准上报问题台账,快速精准地明确了各类问题的化解责任主体。三是分类交办各单位“精准结单”。建立规范化的社区问题办结工作规则,推动各类问题精准交办、限时办结,纪检类问题交由市纪委牵头办理、党建类问题交由组织部牵头办理、民生类问题交由群工部牵头协调责任单位办理,近两年居民反映的3000多个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和及时通报。

(四)务求多样化,破解方式单一,联系服务群众更贴心。着眼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机关在职党员在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服务手段上下足功夫,以多样化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一是发挥自身特长多样服务。分类建立党员人才库,掌握他们的爱好特长,有针对性地设置治安巡逻、环境治理等志愿服务队和道德讲堂、法律明白人等公益性岗位,以“我为社区出份力”活动为载体,激励机关在职党员利用各自职业特点和爱好特长服务社区1129。目前,参与到志愿服务队和公益岗位的党员人数达到1900余人,带动了近5000名社区党员群众加入其中。二是撬动部门资源多样服务。强化反映一个问题、提出一条建议的“1+1”工作法,广大机关在职党员坚持及时向本单位党组织反映居民关注的每一个实际问题,并至少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撬动机关党组织定期组团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近两年,各机关单位先后为对口联系社区解决价值220余万元的设施设备,利用重要节气开展文化联谊活动100余场次。三是协调社会资源多样服务。实施助力对接和助力引进的“两个助力”行动,解决社区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社会资源比较丰富的机关在职党员,积极对接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服务社区群众,积极帮助引进或培育社会组织,补齐了机关单位与社区在解决“困难家庭就医难、就学难、就业难和群众参与自治程度不高”等实际问题上的短板,上百个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本土社团逐步发展起来。

(五)着眼长效化,避免动力不足,注重约束激励增活力。建立工作长效机制,通过激励来促进,凭借约束来兜底,提高机关在职党员抓服务落实的自觉性,推进服务工作持久长效。一是以“强化考核”促长效。建立居民小组、社区、机关党组织“三级评议”制度,每年根据机关在职党员社区服务的现实表现情况、纪实印证资料和参与服务登记情况据实评议,并专题公示评议结果,让干得好的脸上有光、干得不好的红脸出汗,广大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工作落实落地落细。二是以“强化约束”促长效。?坚持两个“四不一否决”硬规定,对于服务社区和社区居民不行动、不主动、不尽力、不见效的机关在职党员,一律取消当年评优选模资格;对于组织发动工作不用力、解决居民反映问题不尽责、支持社区工作不主动、群众评议口碑不好的机关单位,一律按比例扣减年度综合考核分。三是以“强化激励”促长效。坚持“双强两优先”、“三好两倾斜”激励办法,营造浓厚的比学赶拼氛围,一批服务主动性强、服务措施针对性强的优秀机关党员,有的被优先评选为先进,有的优先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凡是单位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发挥好、与居民联动服务机制好、三级评议综合等次好的,在分配评优选模名额比例上和单位绩效待遇考核加分上都予以了倾斜。广大社区居民在机关党员的带动下,自觉动手洁美家园、主动互帮互助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

三、成效与反响

近年来,xxx通过探索“五化一推”服务机制,引导机关单位资源力量全面下沉、深度融合,培育形成机关党员进社区服务的“五化一推”党建品牌,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社区党员干部群众民主规范自治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力量由分散化向集中化转变,共建工作由碎片化向系统化成型,治理服务由粗放式向精细化提升,社区基层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全市社区撬动驻区单位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基层建设,吸纳3000余名机关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岗位,带动20000余名社区党员群众共建共治,培育发展近100个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推动解决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3000多个。为推动xxx加快转型发展,连年荣获全省文明城市、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市等荣誉夯实了基础。该经验做法在四川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片区务虚会上进行全省推广。

四、经验与启示

近年来,xxx坚持在全域化党建格局下,全面整合驻区机关单位工作力量,实践探索“机关党员进社区、五化联动抓共治”的工作模式,采取网格化、常态化、精准化、多样化、长效化等五化措施,引导机关单位资源力量全面下沉、深度融合,培育形成机关党员进社区服务的“五化一推”党建品牌,从中得到三点启示。一是要出政策,为社区治理提供有利发展和保障的环境。社区治理离不开政策支持,尤其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各级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为社区治理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xxx印发的《关于在城市全域化党建格局下全面推广“五化一推”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机制的通知》中,明确了奖惩措施,提高了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要转职能,强化社区自治特性、实现社区自我服务。面对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公共需求,必须给予社区更大的自由空间。近年来,在实施“五化一推”机制的同时,xxx针对社区行政负担较重的问题,逐步清理和整合在社区开展的行政项目,让社区干部有更多的时间走近居民,有更多的精力与机关单位对接并服务居民。三是要搭台子,建立起多元主体的互联、互补、互动机制。如何最大程度激发各个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是影响社区治理成效的关键因素。xxx实施的“五化一推”机制从机关党员联系居民网络的建立,到走访的常态长效,服务的方式和精准等都形成了全方位的框架制度,达到了机关单位与城市社区互联、互补、互动的效果,促进了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未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五、探讨与评论

城市社区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党和国家许多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城乡社区治理作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部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把中央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到位,才能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把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城市社区治理全过程各领域,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市社区全面贯彻落实。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用党内基层民主带动基层群众自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区文化和精神塑造。二是必须坚持精准服务。要提高居民群众议事协商能力,尊重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谋划创新路径向居民群众问计,落实创新举措靠居民群众参与,衡量创新成效由居民群众评判。有效增加城市社区服务供给,健全城乡社区服务机构,优化社区服务资源配置,创新社区服务供给方式,切实推动服务上水平、居民得实惠。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完善城乡社区基础设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方式创新。要注重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着力理顺社区工作关系,依法厘清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责边界,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四是必须坚持资源统筹。要探索建立城市社区的治理资源统筹机制。坚持城市社区治理和机关单位下基层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注重以强带弱、以先促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促进城市社区治理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城市社区与机关单位结对共建,实现基层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人才互动和信息互通,不断扩大城市社区治理受益面。

第6篇:社区基层党组织基本规范

社区党组织建设基本规范

(一)健全基本组织

1、基本组织。根据社区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建立社区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按期换届选举。

2、延伸组织。建立社区大党委;在符合条件的居民小区(网格)建立党组织;建立“两长四员”队伍;在社区群众团体中建立党组织。

(二)建强基本队伍

3、选优配强。社区“两委”成员5—9人,有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有1名大学生,符合“一好双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社会管理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标准。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

4、教育培训。社区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区及以上组织的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他社区“两委”干部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街道组织的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5、岗位管理。社区党组织书记每月至少参加一次街道党工委召开的会议,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明确任务。建立“一诺双评三考”制度,社区“两委”成员每年公开服务承诺,做好实事登记,年底公开述职,并接受党员群众民主评议和上级党组织考评。

6、党员队伍。分类管理社区党员,对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定责;及时接转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其社区表现情况。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每年至少培养3名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有1名发展对象。

(三)开展服务活动

7、服务职责。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提供服务。推进区域化党建,抓好辖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商务楼宇党组织建设。

8、服务平台。按照“五务合一”的要求,建好用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面积不少于每百户20平方米,配备便民服务、党群活动、电化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室及设施,确保场所面积充分满足群众需求,确保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9、服务项目。为党员提供党务咨询、党组织关系接转、党费收缴、流动党员管理等党群服务。开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人口计生、低保、综合治理、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组织发动社区志愿者,开展经常性服务居民群众的志愿服务。开展“三必到五必访”活动,联系帮扶困难党员、老党员、留守儿童、孤寡(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开展民情走访、谈心说事,及时化解居民矛盾。

10、服务活动。每季度组织党员进行一次集中活动。落实活动“课程表”,组织发动居民利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职能部门进社区开展服务群众活动提供必要的协调和帮助;配合街道驻社区干部开展“岗在社区、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

11、服务机制。建立街道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实行社区干部公开承诺、轮流值班、错时服务制度。落实社区代办服务制度。建立社区“两委”包片联户制度。

(四)完善基本制度

12、“三会一课”制度。按规定组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议和党小组会议,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

13、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14、民主议事制度。对社区重大事项组织居民按照“四民工作法”的要求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15、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整改提高。

16、财务制度。实行“社区帐、街道管”,财务手续齐全,管理规范,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17、党务、居务公开制度。每季度公开社区“两委”作出的重大决策、社区重要事务,财务运行情况,群众反映的问题办理、解决的情况等。重大事项及时公开。

18、工作全程记实制度。对社区党组织召开会议、开展活动、为民服务等各项工作情况进行全程记录。

(五)落实基本保障

19、工作经费。规范使用社区工作经费和党员活动经费,社区工作运行经费不少于30元/户,党员活动经费不低于100元/人。切实用实、用好20万元惠民项目资金,用于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0、激励保障。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专职成员、其他专职工作人员报酬不低于上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并按国家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按规定缴纳公积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两委”成员报考公务员。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参加劳动模范评选。

(六)加强组织领导

21、加强对社区居委会的领导。领导和指导好社区居委会工作,支持和保障社区居委会充分行使职权。

22、发挥各类组织作用。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开展服务,形成加强基层管理和服务的合力。

第7篇: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先进事迹

**新村社区成立于2002年,同年设立党组织,2012年5月成立党委,下设五个党支部。目前常住居民2573户,本地人口6432人,外地人员2000多人,涉及13个民族,现有党员193名。社区曾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江苏省绿色社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江苏省科普示范社区、江苏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社区、**市利用社区资源为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示范点等荣誉。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创新开拓精神强,群众基础好。

党委书记从事社区工作十多年,有较强的社会管理能力,作风正、形象好,注重学习、勤于服务,在群众中威信高。党委成员6人,居委会成员9名。班子健全、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明显;书记、主任"一肩挑",并配备党务副书记。班子成员均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主团结,勤政廉洁,创新开拓意识强,奋发向上干劲足,团队协作精神强。

社区党委围绕实际开展党建,有一个不断丰富党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好思路。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党员作用,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社区党委成员经常走访居民群众,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每年每人为居民群众解决几个实际问题。社区创建自办的"乐龄之家"目前已形成格局,社区养老的新形式正在逐步推进。

二、党员活动正常有序,管理制度健全规范。

目前社区党委共设五个党支部,支部书记原则上有党委成员兼任。党委建立例会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以及党员教育活动、组织发展等制度。成立党员管理服务站、党员教育管理网络、党员志愿者服务社以及党员分类管理制度等,每月组织开展学习教育、为民服务等公益活动,得到党员、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述职制落实到位,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党群议事会等民主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实行党务、居务公开。社区工作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比较完善,有通过固定达标的党员活动阵地,各类设施配备齐全,远程教育站点建设达标、运转正常;综合利用活动场所全方位为党员和居民群众提供各类服务。

社区党委创先争优、党员设岗定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全面开展,党员党性观念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好。社区党委每年组织大型志愿者服务活动在6次以上。党员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加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组织教育、监督和管理,党员活动参与率在85%以上。

三、居民自治充满活力,活动丰富实在,居民满意度高。

社区党委注重发挥居委会自治作用。居委会采用直接选举形式换届选举,确保居民选举权;涉及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项,提交议事会或代表大会讨论,确保居民决策权;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制度健全,实行居务、财务等及电话公开、公示,按照《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等民主管理制度,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依法参与社区事务、财务和集体资产等方面的自治管理,确保居民参与权;经常召开各类座谈会、听证会,听反映,顺民意,确保居民监督权。居民满意率均在85%以上。

社区各类群众组织活动活跃,如社区常青树合唱队、彩虹吉他队、各类文化志愿者队伍经常组织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为居民演出;党员义务维稳巡逻队、环境卫生巡逻检查队、义务网吧检查队、文明引导员、楼道长等经常巡回在社区;社区捷信服务队、百帮服务社、老舅妈工作室,楼道长等志愿者队伍经常组织开展各类为民服务活动;辖区单位自觉组织党员、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开展关爱老人、义务理发、法律咨询、义诊、家电维修等公益活动,居民参与率高。

四、社区服务便捷高效,社区氛围文明祥和。

社区党委在健全公共体系、强化窗口一站式服务的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服务管理站和教育管理网络、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体现便民、亲民、便捷、高效服务。如社区党委为居民提供创业就业培训、咨询、联系落实工作等服务,确保就业率在98%以上;随时掌握居民动态信息,围绕居民需求意向提供健康、计生、法律、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培训和服务;建立楼道长管理服务、老舅妈咨询调解服务、百帮服务社等志愿者服务组织,经常性开展服务居民活动,解决居民所需;经常开展慰问走访、党员募捐、义卖捐赠、关爱服务老人、保洁保安员履职培训等活动,提升人居环境和居民满意度。

社区党委十分注重对居民的素质提升教育,如开展公民道德教育,邻里互助,家庭和睦,评比文明家庭,尊重关心外来人员、少数民族等活动,提升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社区党委定期召开居委会、派出所、治安联防、小区保安联席会议,每月召开共建单位沟通协作会议,共商促进社区平安稳定、和谐发展事宜;建立由社区民警、治安协管员、巡逻员、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129人组成综治网格化管理员队伍,完善技防群防群策群力机制;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的环境卫生、车辆停放、网吧检查、夜间义务巡逻等群防群治举措及各项美化、绿化、亮化,维稳保平安、促和谐活动,老社区呈现文明祥和景象。

五、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社区党委、居委会不断创新社区服务和管理模式,通过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的各项工作中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如通过在组织网络的拓展中提升管理、服务;通过在搭建居民参与的平台过程中提升管理、服务;通过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的实践中提升管理、服务;通过在强化居民自治、深化民主管理、维护居民权益的过程中提升管理、服务。在提升管理服务的同时彰显党委的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社区党员、居民对社区党委、居委会的工作有了较高的评价和肯定;对社工的勤奋努力和社区的变化有较高的评介和肯定;对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较强;社区"自治、互助、共建、分享"的和谐社区理念已逐步在居民观念中形成和扎根。社区各项工作科学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第8篇:**社区集中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师市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社区党总支按照兵师党委、街道党委部署,开展集中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通过集中整顿,做到辖区内党组织应建尽建,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做到基层党组织都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每名党员都能得到党组织的关怀、监督和管理,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进一步焕发活力,为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更加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集中整顿时间

这次集中整顿,从3月1日开始到4月20日结束,整顿期

限到6月30日止。

四、成立领导机构

成立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工作

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五、集中整改具体措施

(一)依照取长补短、互帮共促的原则,开展支部结对

共进活动。进行走访谈心,了解每个支部的组织生活、思想

动态、党员家庭等情况,支部之间结成对子,通过这种以强

带弱、互帮互助的形式,推动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二)加强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以“支部在于活动,

党员在于联系”工作方法为桥梁,先从收取党费工作入手,

提高党员的组织性、纪律性,保持党员的思想觉悟不裉色。

(三)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结合社区党总支收缴第

一季度党费的工作,筛查流动党员,及时更新了流动党员信

息库,加强流动党员的动态联系。

(四)查找“口袋”党员。社区党总支多方位探访辖区

内的“口袋”党员,及时办理了“口袋”党员的组织关系接

收手续,并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六、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保障整顿工作有序开展。社区党总支要

把集中整顿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保障整顿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结合实际,确保工作成效。要把集中整顿工作与做好当前社区的重点工作相结合,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切实把集中整顿的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社区 二0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第9篇:某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汇报材料

北京路街道 &&&&社区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汇报材料

------扶危济困 情满社区

北京路街道 &&&&社区位于 &&&&三公里半附近,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辖区范围东起合丰街,南至铁路桥,西至垃圾处理厂,北至北京西路,共有有452户1011人,流动人口多为外来务工人员,这里的居民住的都是平房,分布零散,居民经济宽裕度不高,人口流动性较强,是一个平安和谐,团结友爱的社区。

社区现有工作人员7名,由汉族和哈族两个民族的同志组成。虽然社区地处偏远,环境简陋,但全体工作人员不畏艰苦,克服种种困难,紧密地团结在社区党支部周围,用赤诚的心和温暖的情牢牢稳定着社区的和谐与安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生活的赞歌。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全力做好社区工作

为不断增强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实基层工作,打牢执政基础, &&&&社区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推进基层组织建设“15663”工程,坚持以自治州党委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紧跟街道党工委的思路,以四类管理法为重点,

以不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居民文体活动为契机,以努力把社区打造成服务居民的第一平台为己任 ,不畏艰苦,不怕困难,脚踏实地,勇于挑战,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得到了辖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支持。

领导解难题。在大清查、大排查工作期间,冒着炎炎酷暑,市委、市政协、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联系点领导带领下派干部深入社区各处,就社区网格化管理平面图绘制和门牌编制问题进行现场办公,了解入户大清查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为 &&&&社区送去4000元专项资金,落实门牌号挂牌工作,鼓励大家发扬连续奋战的精神,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切实做好社区的民族团结、维护稳定工作;市政协、市委组织部领导多次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认真听取社区干部的汇报,解决社区工作的种种难题;北京路街道党工委领导经常深入社区,与社区干部进行座谈,及时了解大清查、大排查工作进度和动态,为社区干部提供一切必要的工作条件。

二、 不断增强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 社区党支部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从解决各族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想群众 2

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真心实意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社区党支部在节庆假日都会协调社区结对帮扶单位看望社区五保户、低保户、困难家庭及孤儿等送上了上门慰问活动,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走访慰问 &&&&社区贫困户彭春平家,贫困生吴峰等。

社区党支部注意关心社区弱势群体,在全国助残日等特殊节日开展送温暖送关怀等。陈玉莲是一名老党员,社区党支部长期关心帮扶她,点滴的邦助深深感动温暖着困难老党员,做为一名社区共产党员,陈玉莲积极发挥模范作用,带领身边的群众积极为社区做事。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关爱残疾孩子发展特殊教育”活动。给辖区1名回族智障儿童送去学习生活用品,给鸿祥老年公寓的残疾老人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

三、认真落实错时工作制和全程代办制度。

&&&&社区工作人员住地离办公地点较远,交通不方便,为了按时上下班,不给工作带来影响,总是自备干粮解决吃饭问题。尤其“7.5”事件后,社区干部每天入户到深夜,只能打的回家。居民问他们为什么不给联系点领导或街道反映交通问题时,他们坚定的说:“我们是为社区解决问题的,不是制造困难的。党和组织信任我们,我

们要不辱使命,完成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光荣任务,让党满意、让群众满意。”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社区干部们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从不气馁,严格服从市委、街道党组织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集思广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认真做好入户清查工作,用高昂的斗志,不懈的努力,高质量的完成了大清查、大排查工作及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社区的平安贡献了自己微薄的力量。

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破难题

在工作中, &&&&社区干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认真做好现阶段维稳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与社区片区长们一道积极探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区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根据市委、政府部署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群众、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摸排清查工作;另一方面深入到每一户居民家中,积极思考和探索流动人员管理、社区群众的就业、出租房屋的管控,以及如何建立维稳工作长效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从更高更远的层面上,为社区居民做好服务。

一是绘图解民忧。 &&&&社区干部深入居民家中,在走访宣传,了解民声,听取民意的过程中,有居民反映本辖区居民家中大部分没有门牌号,有门牌号的也是老号,朋友走访不好找,信件报纸无法及时送达,非常不方便,治安管理存在很

大的困难,居民盼望能家家户户都按上门牌号。就这一问题,社区干部及时向市联系点领导和市委分管领导汇报,按照指示及时与地名办负责人、辖区派出所等领导共同研究,制定出方案,绘制社区网格化管理平面图,市委组织部和帮扶结对部门还从有限的经费中拔出专款,落实 &&&&社区门牌号挂牌工作。每到夏季辖区居民都要为饮用水犯愁,有的甚至连续几天都没有水吃。 &&&&社区党支部积极主动和农七师有关部门沟通,和居民商议、做思想工作,联系挖掘机定路线,终于接好了水管,切实解决了辖区居民的实际困难。

二是采集电子照片解民困。针对社区流动人口多、变动大的实际,社区工作人员对入户任务进行分工,各负其责,填表同时,向居民宣传“7.5”事件的性质,号召大家要擦亮眼睛,认清形势,明白是非,加强民族团结,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遇到政策咨询及时进行解答。社区干部们时常把“你好”“请问”“麻烦”“谢谢配合”等礼貌用语挂在嘴边,深得群众的满意。在入户过程中,一些居民反映社区工作人员一个月入户次数太频繁,每次还要照片,有的有相片,有的没有,愿意给就给,不愿意就说没有,居民的入户表上经常出现信息不全。针对社区工作人员平时入户收集居民照片比较困难的突出问题,社区干部及时开会研究这一问题,并征询街道领导同意,达成共识,免费为辖区所有居

民采集电子照片。一方面可以威慑犯罪分子,另一方面可以为辖区居民建立电子档案,解决贫困人员照相难的问题,更便于社区干部尽快熟悉住户。在入户过程中,大家对全辖区的居民逐一采集照片,对填表有错项漏项的,重新补录居民调查表,确保居民信息资料准确完整。此项工作得到市委分管领导的高度赞扬,社区采集电子照片工作已走到了其它社区的前列。她说:“社区基本工作做的好,说明居民信任我们,入户调查,采集电子照片,掌握居民基本情况,加强了和居民的感情交流,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做好了铺垫。”

三是巡查解民危。“大清查”工作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坚守各自岗位,带领巡逻队进行日夜巡逻,为社区安全把好第一关,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排查期间,有许多居民反映有住户失窃的现象。经调查核实,确实有一伙人称“吊钩党”的偷窃团伙,在五公里辖区范围内活动。他们利用钓鱼钩从窗户住户家里,将衣物钩出,然后盗取钱财,成为影响这片辖区安全的一大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我社区党支部提出整合全体下派干部、北京西路派出所片警、社区义务巡逻人员,每日23:00——凌晨2点,对辖区内的重点场所、重点工作户拉网式排查,连续四天四夜执勤巡逻,终于将这伙偷窃团伙震慑住,此后社区再也没有出现居民住户家被吊钩偷窃的现象。居民紧张的

心情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辖区住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五、结对帮扶,扶危济困暖民心

社区干部始终把反分裂斗争作为政治责任,把维护稳定工作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做好“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三库八册” 信息的采集录入、PIS系统完善登记录入等工作。

在摸底过程中将了解到的居民困难及时向社区帮扶单位和领导汇报,积极寻求解决之策。李德明是回族老大爷,家境非常贫困,双目近视,平常以筛沙子打短工谋生,另一名身患宫颈癌的居民王秀琴,因丈夫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的钱已经耗费殆尽,家境非常贫困,本人已经放弃治疗。得知这一消息后,社区党支部成员积极通过朋友牵线搭桥联系上了 &&&&道德模范、扶贫帮困先进典型、雷锋车车主唐怀东。看望并慰问这两名贫困户,为他们分别带去了两袋面粉及200元现金,两位居民感动的说不出话来,从自己家简陋的菜园中拔出了一把青菜双手送到唐怀东和社区干部的手中,说“感谢社区干部们,感谢雷锋,感谢好人,祝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2009年6月26-27日,我社区党支部联系市同济医院为 &&&&社区居民免费体检肝、胆、脾、肾、等项目,有200多位居民享受了此次体检。正是由于社区干部们及时掌握和了解居民、群众反映的热点、

难点问题,认真解决居民、群众存在的困难,努力为居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最基层的居民群众得到实惠,为全市政治稳定、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2009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辖区居民的全力配合下,被评为流动人口管理先进社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优良单位,2009年度信息报送先进集体。

&&&&社区党支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市委和街道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抱着对本职工作的那份热爱和执着,扎实勤恳,兢兢业业,倾力付出,我们坚信,我社区工作必将推陈出新、亮点频闪、特色鲜明,必将会早日打造成为 &&&&“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示范社区。

&&&&社区党支部 2010年3月1日

上一篇:怎样写新闻通稿下一篇:银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