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新闻通稿

2023-0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怎样写新闻通稿

怎样写好新闻学论文

一、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写新闻学论文

新闻学学术论文包括新闻领域多科学术论文;经验体会式文章或解读性、提示性、质疑性文章;大学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硕士、博士)等等。

至于为什么要写新闻学论文,理由主要有三:

一是为了提高和充实自己。写作的前提是学习知识和调查研究。实践表明,研究与撰写论文能积极带动自觉学习和思考,促使已有知识体系和新闻实践体会同理论梳理相互结合起来,使自身的经验教训和体会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即理论高度,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功底和思想认识,增强搞好新闻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是为了促进新闻实践和发展。研究与撰写论文过程中,势必要了解并汲取他人、前人和外国的相关信息、资料以及经验、教训和体会,并在扬弃与传承相结合的基础上汲取思想养料。探索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

三是为了推进新闻学研究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正处在新兴和成长之中,新闻领域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层出不穷,很多新闻科目、领域尚存在不少“处女地”(研究空白)有待开垦。以科学发展观、世界观、学术观为指导,对其进行创造性地探索、审视和研究,是时代赋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艰巨使命和光荣任务。作为新闻工作者,大家都来研究并写作论文,将会有助于全面推动新闻学的研究和创新。

二、怎样选择论题

写作新闻学论文的研究和选题范围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包含新闻信息与采写、媒体编辑与评论、新闻摄影与图片、广告策划与创意等)、中外新闻史、新闻伦理与道德、新闻阅评(评议)、大众媒介传播等等。

以新闻理论为例,可供研究的选题就很多。仅仅依据胡锦涛同志近年来和近期先后在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社考察时的讲话精神进行选题就可以列出如下一些选题:“办报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的必要性”、“新闻宣传务必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尊重报纸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增强新闻报道和舆论导向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如何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等。

再以新闻业务为例,可供研究的选题就更多了,诸如“采写务必要亲历现场耳闻目睹”、“解析中国媒介新闻可信度”、“汶川地震媒体报道和版面编排的创新举措”、“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现况分析”、“广告刊播与媒介公信力”、“解放日报‘解放论坛’专栏言论研究”等。

至于中外新闻史方面可供研究的选题同样海阔天空。例如,“梁启超首创‘时物文体’的兴起与特点”、“辛亥革命时期的《大江报》”、“韬奋《生活周刊·小言论》专栏的社会功能”、“日本的信息与传播学研究”等等。

如上所述不难看出,科研选择论题的原则和要求不外乎这样三个方面:

首先,要尊重客观需要原则。先要考虑党中央及其主要领导所提示的有关新精神、新问题、新要求;其次要琢磨在宣传报道中尚存在着什么有待解决的难点、疑点、矛盾和问题;三要思考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受众的期盼。

其次,要重视应用原则。鉴于新闻学是一门政治性而且是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因此,在选题时务要面向实际,尽可能选择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对实际工作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以便更好地适应新闻报道改革创新的需要,推动新闻实践的不断发展。

再次,还得兼顾作者个人的主攻方向和兴趣擅长。科研选题,尤其是学位论文选题,切忌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追风逐利,而要扎扎实实,切合实际,兼顾自身的兴趣、专长和资料积累状况,以及这一选题是否便于展开和创新,是否力所胜任。

总之,在认真地综合考量上述原则和要求的情况下,进而找准契合点和切入点,才能使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完成好写作任务。在选择论题时初学者容易误入脱离实际,求全求大乃至急于求成的误区,结果落得吃力不讨好。理智的做法理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忌大忌空忌全,还得忌讳陈旧。

三、怎样才能写好新闻学论文

选题这一关过了,就可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研究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创新的基石在于信息的持续积累和储存。通过较为周密的调查研究、积极思考,在资料准备、理论准备、思想准备较为充分的情况下,自然可以进入拟订大纲而跨入具体写作的阶段了。我以为,要写好新闻学论文,写作时还得重视并力求体现以下三条要求和方法:

一是材料与观点的相互统一。大凡论文应具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从大量材料中引发出来的结论、见解或观点,它要求正确、新鲜和深刻。论据,是依据论点需要从所掌握的众多材料中挑选出来的最能说明并印证论点的材料。论证,即运用可用作论据的材料,通过证明、推理、对比、驳诘等方法来证明论点可以成立的逻辑过程,旨在求得论据与论点的相互结合。成功的实践表明,研究与写作论文应从客观事实或矛盾出发,在科学发展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详细地占有并分析和筛选材料,进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引出科学的结论。唯其如此,才能体现材料与观点相互统一,才能导致论据与论点的相互结合,才能产生说服力,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那种以观点套精神、材料与观点或脱离或割裂、爱说空话套话、搬弄现成或他人结论等自欺欺人的做法是不足为训的。

二是针对性与导向性的相互统一。一篇好论文其立论理应有的放矢,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敢于面对矛盾、问题和质疑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非分明。与此同时,还得为解决矛盾和问题提示导向性的意见、建议和办法,从而体现针对性与导向性相统一。这样,才能使论文具有创意,才能提升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增强引导力和影响力。

三是力求新闻业务研究和相关的新闻史论探索相互统一起来。在新闻学论文写作实践中长期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即将新闻业务与新闻史论人为地孤立或分割开来,以致不少论文往往是就业务论业务,就理论谈理论,就历史说历史,使论文内涵缺乏厚度、深度和新意。而正确的做法理应做到谈史论联系业务,研究业务则不忘探索相关的理论依据与历史发展轨迹。总之,唯有将新闻实践与历史理论统一起来进行探索,才能真正体现推陈出新,虚实结合,促使新闻学的深入研究和繁荣。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者:胡文龙

第2篇:怎样写人物新闻

人物新闻也称人物消息,它以精炼的语言和短小的篇幅,迅速及时地报道人物的事迹和精神风貌。它是以消息的形式专门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事迹的新闻体裁,即对人物的主要特点放大和再现,对人物进行集中突出的描绘,相当于电影中的近镜头。在选材上,则抓取现实生活中人物活动的

一、二个场面,

一、二个镜头,充分地展示生活的横剖面,描绘比较细腻,感染力强。在结构上,既不同于一般新闻,也不同于一般人物通讯,而是取二者之长,常常用一个概括性的导语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太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使读者看完全篇产生一种满足感。在角度上,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仔细观察局部特征,选择一个侧面加以报道。它与人物通讯之间有相同点,都是以人物为主要写作对象,但人物通讯内容丰富,篇幅较长。

一、人物新闻的特点

(一) 篇幅短小,叙事单一。

以精练的语言截取新闻人物最具新闻性、最有新闻价值的某一片断,展开报道。它主要报道谁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发明了什么。它也要求反映人的精神境界,但需要通过人物的活动、成果来展示,而且只要求突出其中最富有特色、最有感染力的部分,不必面面俱到。人物新闻一般五六百字一篇。

(二) 时效性强。

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正在进行的或刚刚完成的。否则就可能成为“明日黄花”。2000年7月秘鲁总统藤森宣誓就职,开始他第三个任期。几个月后,由于涉嫌参与他的顾问、情报局总管蒙特西诺斯政治行贿丑闻,被迫下台,避难日本。以后又被秘鲁政府通缉,要求引渡;再后又宣布要参加下一届总统竞选。新闻人物的言行、活动总是在变化之中。人物消息强调的就是及时把他们的动向、变化报道出来。这一点是它与人物专稿的显著不同之处。

(三) 根据人物的需要安排材料。

人物消息要求“因人写事”,“人因事显”,所用材料都要求根据描写人物的需要而安排。这是它与一般的事件性新闻的区别所在。事件性新闻一般以写事为主,间接地写人。所谓“因人写事”,通常是写公众人物。这些人最近出了什么状况,发表了新作还是演了什么新角色,度假去了还是住了医院。如美国总统布什因吃饼干被噎昏倒,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就不算什么新闻,而发生在一国领导人身上就会引起很大反响。而“人因事显”则为,消息中的人物,往往原先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因做了某事或因在他身上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而成为新闻人物。如2003年9月,90岁的美国老人盖伊•格林斯基从2965米高空跳伞庆生日,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跳伞者。他因此而成为新闻人物,法新社为此发了人物消息。

(四) 有一定的故事性,能够吸引读者。

人物消息一般都需要选择适当的情节与人物活动,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因而故事性

1 较强,读来较有趣味,如:

【新华社东京9月3日电】据日本媒体报道,小泉首相酷爱音乐,相当喜欢瓦格纳的作品,而在流行音乐中则钟情“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美国著名影星汤姆•克鲁斯日前在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面后对这位日本领导人的歌喉赞不绝口。“他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歌手,我们一起唱了埃尔维斯(猫王)的歌曲。”汤姆•克鲁斯在首相官邸和小泉会面后对记者说。

汤姆•克鲁斯此次前往日本是为了推广新片《最后的武士》。他在影片中扮演一名在19世纪被日本政府雇佣的美国军官,帮助训练日本士兵使用现代武器。汤姆•克鲁斯称,他已经邀请小泉参加影片的首映式。

二、人物新闻写作的要求

一 要选准新闻人物。人物新闻中的对象大多是具有较强的新闻性的人物。造林英雄很多,但马永顺就十分典型,因为他曾经是一位伐木英雄。再比如,某一位残疾青年自力更生、在林区发家致富,其年收入虽然只有五万元,但比一位健康者年收入10万元更具有新闻价值,更能吸引读者的关注。

二 不要贪大求全。由于篇幅的原因,人物消息最好在一篇报道中写人物的一件事,一个侧面,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其余简单地作背景交代。所谓材料精当,一事显人。下面的这则人物消息只介绍了秘鲁总统减薪的事,有关他的其他情况则一字未提。这样做可以使文章比较紧凑,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人物写生动。

【埃菲社利马7月9日电】据今天公布的官方公报说,秘鲁总统亚历杭德罗•托莱多的薪水已经削减了55%。

公报说,托莱多的月薪经过两次削减,第一次是根据部长会议的决定削减30%,第二次是总统主动要求削减25%。他的税前月薪是18900索尔(合5400美元),扣税后月薪为12813索尔(合3660美元)。

公报指出,第二次削减25%是捐助性的,托莱多把这笔钱捐给了秘鲁擦鞋匠联合会成员子女的教育基金。

社会各界批评总统的高薪待遇,他们说原来的高薪超过了发达国家领导人的薪水,一个穷国的总统薪水不能定得这么高,因为这个国家有54%的居民生活贫困,大多数人每月的工资都在200美元以下。

既概括,又具体。

尽管人物消息篇幅有限,又只要求一事一议,但在写作时也要力求既有概括性叙述又有具体描写,主要运用概述和白描的写法。形象性的描写有助于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品性特征。这两者应该有机地结合,不能平均用力量。对关键性的材料、新颖的材料多加笔墨,而辅助性的材料则几笔带过。《日本经济新闻》是这样写朝鲜新总理朴凤柱的人物消息的:

【《日本经济新闻》9月4日报道】被选为北朝鲜新总理的朴凤柱,在北朝鲜领导班子中属于同金正日总书记同时代的“年轻人”。从其经历来看,他是由一个从事基层生产的工人到党的干部,然后进入内阁的,走的是一条精英之路。

一位韩国官员回忆说:“尽管他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但可以说他是一位典型的实业

2 家。”

去年10月朴凤柱曾作为北朝鲜经济考察团成员访问韩国。在试坐新干线试验列车时,他直言不讳地说:“这车太舒服了,技术性能相当先进。”在参观制鞋工厂时,他看得非常仔细并不时提问,还不断地拿起成品仔细端详。

上个世纪60年代,朴凤柱在平安北道的食品工厂当经理,1983年他开始担任重要职务——在北朝鲜惟一的石油厂负责党的工作,此后历任党的轻工业部副部长,党的经济政策研究部副部长等职,1998年被选为最高人民会议代表并开始担任内阁化学工业相。

这篇消息仅短短几百字,其中用1/4的篇幅描述了朴凤柱访问韩国时的表现,还加了引语,突出了朴凤柱是个从基层上来的实干家的特性,这一描述使整篇人物消息随之生动起来。

四、通过事实表现人物。

虽然人物消息主要是写人,但需要注意通过事来表现人物,所谓“以事显人”,应该精选事实来表现人物,立脚点仍在人物身上,要避免详略不当,喧宾夺主。 人物消息要求“因人写事”,“人因事显”,所用材料都要求根据描写人物的需要而安排。这是它与一般的事件性新闻的区别所在。事件性新闻一般以写事为主,间接地写人。所谓“因人写事”,通常是写公众人物。这些人最近出了什么状况,发表了新作还是演了什么新角色,度假去了还是住了医院。如美国总统布什因吃饼干被噎昏倒,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就不算什么新闻,而发生在一国领导人身上就会引起很大反响。“人因事显”是指消息中的人物,往往原先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因做了某事或因在他身上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而成为新闻人物。如2003年9月,90岁的美国老人盖伊·格林斯基从2965米高空跳伞庆生日,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跳伞者。他因此而成为新闻人物,法新社为此发了人物消息。

在实践中,有时写了一篇人物消息后,记者常常会觉得意犹未尽。新闻人物的传奇经历、闪光精神,甚至是精彩的话语,都没有写进去。这些材料在记者的脑子里来回翻滚,让他“憋”得慌。大凡做过记者的人都有这种感受。好了,现在告诉你一个“一吐为快”的妙计——写人物通讯。所以,人们常常把人物通讯作为人物消息的补充报道。

第3篇:怎样写好新闻

如何写好文章

今天能跟大家有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非常荣幸。前些天,付党组跟我联系,想我跟大家讲讲关于新闻写作方面知识。我想了想,其实真正新闻写作应用只是一个方面,我们更多的的信息、公文写作,我这里主要跟大家聊聊有关写作方面的问题,其实我本人也是门外汉,谈不上讲课,只能跟大家一起交流,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讲得不好,请大家原谅,如果哪些地方说错了,请大家批评指正。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写作的重要性;二是如何写好文章,谈谈自己的体会;三是举几个案例。

一、写作的重要性

写作是一件苦差事,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说法:“头世造了恶,今世来写作”。为什么是件苦差事呢。

一是花时多。一篇文章从开始到完成有熟悉情况、收集资料、提炼主题、草拟提纲、材料选择等工序,并且其中还有多次的修改完善。要写好一篇文章,首先就必须花时间去熟悉这件事,在新闻写作上,这就叫作采访,在写总结等方面的文章,那就叫收集材料,只有把事情弄清楚了,才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事情了解后,那就开始写,如果是大的文章,首先要写提纲,搭建文章结构,如文章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说什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叙述。简短的文章,那只要心里想想就够了。文章提纲出来后,最后就是写的过程,文字表达能力强的,速度会很快,如果文字功底不扎实,写起来会很吃力。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去年我们写一篇关于黄溪村整村推进的文章,那么首先就得去采访,

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然后收集关于整村推进的相关政策和黄溪村的介绍材料。这些外业做完后,开始提炼文章主题,也就是黄溪村的经验在哪。我们认为整村推进首先要解决群众增收的问题、居住问题和村班子建设问题等,后来我们按这三块来写,从采访到写稿,最后反复修改,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这篇文章刊登在九江日报头条,标题就叫《山溪潮涌》,

二是用脑多。通俗的讲就是伤脑筋的事,文章的每一道工序,都得用脑思考,有时还得冥思苦想。因为我们把头脑里的想法用文章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个简单过程,而是一个使思想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一般来讲,要写一篇文章,提炼一个观点,但这个观点在脑子形成的时候还是有点模糊,有许多细节还没有想到,如果写成文章,这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因为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以至每一个标点,都摆在纸上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到底是清楚还是不清楚,是深刻还是肤浅,是严整还是杂乱,都明白显示出来了。所以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写不下去的情形,因为这就暴露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写好一篇文章,还要讲究章法,也就是要考虑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分层次,分段落,这实际上就是整理自己的思想,使它具有清晰的条理。有时,为了表达一个明白的意思要费许多周折,这往往是因为这个意思在自己头脑里本来还是比较模糊的,而在找到了最恰当的字眼和语句来表达的时候,这个意思才真正明确起来。写文章,是一个用脑的过程,非常的辛苦。

三是修改多。写文章的时候,往往是思考、修改、再思考、再修改的过程。有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因为对一件事的认识,

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情形也许是有的,但如果不是粗制滥造,那至少要有这两个条件:第一是对书面语言这种工具十分熟练,能够得心应手;第二, 更重要的是,所表达的思想已经预先酝酿得十分成熟,连一切细节都考虑到了。但是,事实上对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即使一次能写成的文章仍然可以继续修改。通常我们写成一篇文章,总是要经过反复的推敲、修改,甚至几次重写。这是为了使我们的思想取得最适当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是为了使这种思想愈来愈明确和完备。

所以写文章是一件苦差事,正因为苦,因为难,所以许多人都不愿写。但写作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豪不夸张地说,他是我们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通常对一个人的评价是“会写会说”。首先把写放在第一位,证明写作的重要性。

一是写作无处不用。领导讲话、工作总结、活动方案、经验介绍、新闻宣传等等,都离不开写作。办公室的人工作内容基本有三分之一是写作,所以没有写作能力,是很难做得出色的。

二是写作人才紧缺。据我了解,现在各个单位,基本都需要文字人才,有的还很迫切,现在报社的记者非常的吃香,许多单位都想把他挖过去。因为工作既要做功也要唱功,有的单位领导经常抱怨,我们的工作是做了,有的还比其它部门做得好,但就是宣传不够,没有会写的人。有的单位为了一个汇报材料,还要请人写。

三是写作能出成绩。一篇稿子见报了,一篇文章在哪个刊物发表了,这都是看得见的东西,另外,我们还可以收获一点点稿

费。

四是写作可以出名。东西写得多、写得好,读者可以通过你的文章了解你,领导因为文章写得好格外赏识你。

所以,写作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想争得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写作应该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写好文章的一点体会

写文章跟建房子差不多,要打基础、搞设计、运材料、搭框架、砌墙体。

(一)练基本功,我个人认为就是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每天写1000字。

坚持每天写作,至少写1000字,写什么内容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要停笔的写。我们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最低的要求就是要能够很容易地将你采集到的素材和你对事情的思考,用文字顺畅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受众。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这项工作是做不好的。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写作是我们的基本功,也是看家本领,必须要不间断地练习才行。即使今天没有写作任务,也没有什么稿件需要交,那么,也不要让自己的笔停下来,你可以写一天感兴趣的事,一天的见闻,文章的感想等。

我是这样做的,每天坚持写一点东西。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早上有时间,早上写,中午有时间,就中午写,如果今天没

有完成,晚上抽时间都要写一写,每次写的时间在10到30分钟,有时写一天的见闻,有时写点感受等等。

著名作家契诃夫死后,他的夫人发现他的一摞笔记本中记了很多一段一段的话,其中不仅有契诃夫平日里看到、听到的事物,还有他所感悟和思考的东西,其中有一些已经写入到他的作品中,而更多的并没有写入作品。于是,他夫人将这些笔记整理出版,就是有名的《契诃夫手记》这本书。

2、坚持每天细读5条新闻。

坚持每天学习,至少细看5条新闻。将每天你认为重大的新闻事件记下来。而后,对一些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跟踪看下去,既看事件的进展,也看媒体对事件报道的方法和步骤,从中体会新闻写作的一些规律。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从事文字写作的同志,在看新闻的时候,最好不要只看热闹,而要动用自己的大脑,对一些新闻进行思考,从自己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释。我也有这样的体会,比如前些天我看了《江西日报》里的一篇新闻《赣县项目进度表催人一路跑》,我觉得这标题非常新颖,也非常的实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联想到今年强工是效益提升年,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所以我就取了一个标题《一企一策 双帮双促 修水把企业扶上马再送一程》,把我县服务企业描述得较为形象。这就是多学习给我们的启示。

3、坚持研读主要领导讲话和重要文件

我们工商的同志可以多学习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进行认真研读,掌握其精神实质。钟书记2月27日在全市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把九江打造成长江中游特大城市的讲话我进行了认真研读,就可以掌握他的脉络,精神实质。可能在坐的学习过这篇文章,这篇讲话写得很精彩,是我们学习的范本。

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展开:一是打造长江中游特大城市,极为必要,正当其时,讲原因;二是打造长江中游特大城市,要把握关键,突出重点,讲做法;三是打造长江中游特大城市,要注重处理好“五大关系”,讲关联。

其中每一小点,都是层层推进,有理有据,入理三分,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学习学习。

我们读懂了领导的讲话,写文章的时候就不会跑偏。能够紧跟领导的意图和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能学到他们的文章是如何展开的,帮助自己的写作。

4、坚持每月至少上一至两篇稿子

不管写得好不好,但积极投稿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我们的稿子没有刊登,也不要泄气,要认真分析原因,跟其它的稿子相比,我们还有哪些差距。另外经常与投稿部门多联系,建立感情,咨询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稿子。只要我们锲而不舍,上稿是一定没有问题的。

5、坚持用自己的语言

现在网络时代,写文章也更加便捷了,要写什么文章,输入关键词搜索,相类似的文章便出来了。这些文章可以借鉴,模仿,

但不能是拿来主义,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风格。如果一味地抄别人的东西,那永远是不能提高写作水平的。

五个“坚持”,如果大家做到了,我们的基本功就会越来越扎实,写作也不会是一件难事。

(二)提炼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不管写什么文章,都有一个主题,即使一个申请,一个报告都含有主题,新闻也不例外。

前年匡建二老师到修水采访政法系统主题教育活动。经过了三天的采访,掌握了大量的材料,有缉毒民警面对歹徒持刀而奋不顾身扑上去的场景;有井冈山学习感动流泪的画面;有带病工作的事迹等等

采访完以后,匡老师跟我谈起稿子的构思,文章主题就是“正气歌”。他讲:“上井冈山学习、群众测评、面对歹徒持刀挺身而出、处理违纪干部、表扬先进典型、禁赌、军训等,其目的就是树正气,压邪气,这就是文章的魂。”

所以我们写文章,首先要立意。然后根据我们的立意进行材料取舍。该详则详,该略就略,该取则取,该舍则舍。 “详处细致入微,略处一笔带过”。 明末清初的哲学家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三)收集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我们会感到无话可说,

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所以没有材料,文章是写不好的。收集材料可分为三个途径。

一是观察

观察依据对象划分可分为人物观察、环境观察。

人物观察,其中心是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要善于从外在的行动语言窥见其内心性格,要善于捕捉细节。

环境观察,一般要讲究观察的位置和角度,讲究观察的精细和准确,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往往涉及到场面描写。

二是体验

有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写新闻没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很难写到位。也很难感动读者。

三是阅读

我们平时收集材料,主要是通过阅读,要把收集到的材料进行认真研读。去粗取精,找到规律,找到核心。

(四)搭建提纲

文章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文章标题。取好了标题,文章就写好了一半,所以取标题非常的重要。

如何取好文章标题。

一是要具体,有个性。我个人认为,标题不能大而空。比如工商局为企业做好优质服务,某某单位成绩斐然等,这些都非常的大,不具体,今年我县在江西日报发表的头版头条,是一个返

乡创业的稿子,刚开始的标题是《给政策、给荣誉,修水返乡创业正当时》,后来江报编辑改过来,《修水2000多名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带动就业2万余人》,就更具体。

二是要生动,吸引人。就是栩栩如生。在表达上,力求富有变化,应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使之产生更佳的表达效果。例如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修水好标题,梁少清的,10个鸡蛋1度电,朱少华的一根拐杖10万棵树,荣茂凡的七只茶杯八岁了,樊健军的雕只山鹊飞深圳。唐育之的《老区人民真好样,哪行赚钱干哪行,修水溪口2000泥腿子外出打工》。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文章鲜活、醒目、

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2)结构安排。这个因人而异,有的提纲列得非常的清楚,有的却只打个腹稿。但无论哪种情况,提纲都是要有的,以下这些内容不能少,一是写作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二是确定重点,哪些是重点写,哪些可以一笔带过;三是如何开头与结尾;四是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等,这些都要考虑清楚,如果事先没有考虑清楚,那文章写起来很慢,有时还会做无用功,改来改去。

(五)丰富内容,也叫选材的原则

选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用最精当的材料把主题表现得充分、突出、深刻。主题是依靠材料来表现和深化的,所以材料的任何失误都会自然地影响到主题。

一是选择典型的材料

典型材料就是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写文章没有充足而典型的材料,如同空中楼阁,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毫无说服力。现在我们写文章,材料运用要加强,往往说教的多,叙事的少,给人很空洞,很苍白的感觉,也不吸引人。

二是选择新颖的材料

我们坚持新颖,有新材料就不用旧材料。说今年的事,不能把去年以前的数字和例子拿出来。

三是选择真实的材料

所谓真实,是指材料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我们不能凭

空制造材料,这是一个严肃性的问题,没有材料另可不写,也不能造假。

总之,文章写得好不好,首先要自己满意。

三、举几个例子

这几个例子是值得借鉴的。

1、赣县项目建设表催人一路跑(江西日报版面头条) 记者3月1日在赣县采访时,3次看到项目建设进度表,报表上记载着项目的概况、进度、负责的县领导等内容。

第一次见到项目建设进度表,是在赣县梅林镇章贡村村民赖从芫的家里。2011年12月,章贡村的征地拆迁工作进入安置阶段,赖从芫不仅主动腾出了自家的房子作为安置办公室,还和镇里的干部一起,走访家家户户,从测量到商量,乐此不疲地忙着。赖从芫说:“安置点项目关系到村里人的切身利益,我得关注,更要协助。”谈话间,他拿出了那张项目建设进度表,上面标注着章贡村安置点项目的基本情况。如今,城南大道、贡江大道先后竣工,村里的安置逐步“收官”。

在赣南客家名人公园民俗园的建设工地上,赣县城投公司副经理钟维海随身带着项目建设进度表。由他“领衔”的赣南客家名人公园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成为赣县乃至赣州的一张“名片”。

第三次见到赣县项目建设进度表,是在赣县政协副主席、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陈火生的办公室里。说到项目建设,陈火生拿起项目建设进度表,指出了自己负责的项目的近况和远景。

据了解,近年来,赣县坚持每年实施100个重点项目,形成了“一个项目部、一名县领导、一支队伍、一张倒排工期表、一套

奖惩激励举措”的工作机制。

2、丰城人当好人很吃香(江西日报(南昌) 本报丰城讯 (记者胡光华 通讯员游四清)丰城努力打造“好人文化”,让好人有荣誉、有地位、有待遇,让道德力量影响感动每一个人。4年来,该市有20人获“中国好人”称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好人已形成一种独特的“好人文化”,成为该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日前,即将大学毕业的“中国好人”蔡杜怡在丰城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该市总部经济基地实习。3年前,他和父亲蔡明飞在海南勇于救人。为表彰父子俩的英雄壮举,丰城为他们在城区购置了一套住房,并解决了蔡杜怡上大学的费用。目前,该市已建立关爱好人和英模长效机制,在家庭抚恤、家属就业、子女教育、老幼抚养和住房保障等方面倾斜。

让好人吃香,让好人有好报,才能在社会形成争当好人的氛围,这是丰城市打造“好人文化”核心理念。该市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开辟“好人专栏”,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精神文明创建成果汇报文艺晚会,让好人代表登台领奖,让道德模范现身说教。近年来,每年奖励好人的资金超过百万元。

该市积极开展一系列以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为主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目前,全市共推选道德模范2856名,确定市级“身边好人”357人,评选出市级道德模范143人。全市中小学也纷纷成立学雷锋小组,争学雷锋做好人。一种向好人看齐、做有道德之人的好人文化氛围在全市形成。

总之,文无定法,各有千秋,但要写好文章,就要下真功夫,这是不变的宗旨,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其实写文章也是这样,完全是靠日常的积累,到要写的时候才会下笔千言。

第4篇:怎样写新闻报道

一、什么是新闻?

关于这个概念在近代和现代新闻事业中有三种含义:其一,指新闻纸;其二,指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机构每天发布的消息;其三,指新闻报道题材。从广义上讲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录音报道、电视报道、新闻纪录电影片和电视新闻记录片等各种纪实性的题材和形式。

对于新闻的定义其实还有好多,尽管我们每天接触新闻,但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人人都认同的定义。不管怎么说,在我国有一个普遍认同的定义,就是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的所说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当然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对于新闻的本源认识也不一样。这里,我就不再讲了,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找这方面的书读一读,进一步理解新闻的含义。

二、新闻的特点:

概括起来有四点:真实性、思想性,时间性和典型性。新闻必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这一点必须是我们坚持的。报道必须有事实依据,是真实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凭空臆造或道听途说。现在有许多不符责任的报道,包括每年评出的十大假新闻就是明显的事例。假新闻误道听众,损害新闻媒体的声誉,同时也害人害己。所以新闻一定要坚持真实性原则。

如果说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思想性就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抨击什么都是我们写新闻时要涉及的,正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企业的中心工作,宣传建设和谐社会所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就是我们当前宣传的主旋律。

新闻姓“新”。一般性的、常规性的报道希望大家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我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新闻不是旧闻,失去了及时性,你所写的新闻就没有新鲜感,别人就不爱看。但对于敏感性的报道,要选择时机,力争最佳时机,最佳效果。这一点上,我们的新闻机构和基层党组织都会认真把关。那么如何做到“新”呢?首先它是人们未知的事实,其次是大家关心,关注的,能满足人们的知晓欲望。新意从那里来,是靠妙笔生华吗?不是。是靠记者和通讯员观察和捕捉。因为新闻要反映的就是生活的种种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新闻。

典型性也就是指导性、引导性。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的政策需要宣传,社会正义需要维护,社会公德需要倡导,这就需要我们发现典型,表扬先进,来促进工作的全面开展。例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并被改变成影视剧,进一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能量。

三、新闻的五要素:

现在,我们在了解了什么是新闻,新闻有哪些的特性之后,来分析以下构成新闻的要素:

吴官正在全国省(区、市)巡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深入开展巡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全国省(区、市)巡视工作座谈会3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在会上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巡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吴官正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能否正确行使权力、清正廉洁,直接影响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加强对他们的监督,既是严格要求,也是关心爱护。巡视工作要向县(市、区)延伸,切实加强对这一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的监督。

吴官正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巡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巡视组要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必须掌握,对被巡视地区和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要有总体估价。当前,要着重了解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党风政风、执行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掌握情况要准确真实,既注意发现地方和部门存在的问题,帮助被巡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查找不足、改进工作,又要了解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发现为民、务实、清廉的优秀干部。对巡视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和线索,要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对腐败问题要坚决查处,决不手软;对不适合担任现职、需要调整和交流的领导干部,

1 要及时提出组织处理的意见和建议;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打招呼、早提醒。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提高巡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巡视干部要加强学习,严于律己,谦虚谨慎,自觉接受各方面包括被巡视地区和部门的监督。

这个新闻发生时间:5月31日;

什么地点:在北京。

什么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

什么事:进行全国省(区、市)巡视工作

为什么: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我们听了或看这个新闻,就知道新闻说了什么。这几个要素缺一个,我们都会感觉不舒服,听(看)不明白。这五个要素就是新闻的五要素。俗称:“五W”,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所以我们在写新闻时候要牢记这五要素,在文章中看是否交代清楚,如果自己看不懂,说明缺了项了,就该检查,及时补上。

四、新闻的分类

按文体划分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具体分类中又有好多。在新闻报道中细分为消息、通讯、调查报告、专访纪行、新闻述评和报告文学。在新闻评论中分社论、编辑部评论、特约评论、短评、编后、杂文等。我们常用的就是消息和通讯。我们着重讲消息和通讯的写法。消息是新闻报道常用一种题材形式。因其报道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教、医疗消息等,但不管写什么,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消息。我们经常见到有,领导访问、经济指标的完成、工程剪彩、文艺体育活动等。像我们矿工报的《简讯》《新闻快递》《短消息》《标题新闻》等都是典型的消息。像年初前后,集团公司纪委和直属机关纪委发的年度重点报道就是以述评消息出现的。

如何写新闻报道

新闻也称“消息。”是一种传递迅速,文字简明的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报道,新闻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快、实、新、短。“快”就是要迅速及时,讲究新闻的时效性,事实发生同分开见报之间的时间越短越好。“实”就是用事实说话,要安全真实。“弃”就是思想鲜明,有的放矢。具体表现为材料要新,要把人物、新事迹、新经验、新创举等新鲜事物报道给人们,扩大人们的视野,认识要新,新闻所反映的思想,说明问题,要富有新意。“短”就是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的结构一般有以下五种的基本组合而成。(1)灵活鲜明的标题。(2)引人入胜的导语。(3)深化题旨的文体。(4)有的放矢的背景。(5)恰到好处的结尾。

新闻的写作应重点掌握前面交代过的五个组成部分,即标题、导语、文体、背景和结尾。

一、精心拟制标题

新闻的标题是其“眼睛”,是期内容的主题,是全文的精华。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新闻大多采用多种标题。如范文《遭遇车祸》:

我很小的时候,就在电视上看到过车祸的惨状:几辆车子撞在一起,里面的人死的死,伤的伤,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所以我十分害怕车祸,常为一家人祈祷一路平安。不料,目前爸爸却遭遇了一场车祸。

那是一个星期天,爸爸去绍兴办事,坐上了一辆破旧的招手车。招手车为揽客,一路开开停停,一会儿急刹车,一会儿一个急转弯,险情不断,车上乘客吓得心惊肉跳,纷纷提醒驾驶员开得慢一点,可驾驶员不理会。当车使到福全镇的十字路口时,车祸终于发生了。只听“嘭”一声巨响,招收车的车头和另一辆急速开来得卡车身中间撞在一起,卡车读顿时四脚朝天,招手车玻璃则全部震碎,车头凹进,驾驶员满脸鲜血,坐在驾驶室里目瞪口呆。这时车厢里乱成一团了到处是哭声、喊声、呻吟声。爸爸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只是脖子上和腿上略有擦伤,他连忙下车找电话,向110报了警„„

听爸爸讲完他遭遇的惊险一幕,我真想对所有驾驶员说“:小心开车!”

他为了精心拟制标题,把所要写的重点内容作为新闻的标题,这样能吸引读者。

二、倾神写出导语

万事开头难。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其作用是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最重要的事实表述出来。以紧紧地抓住读者。导语是新闻的精华、灵魂,是新闻最重要的开场白,导语在新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担负着统帅全文的任务。如范文《萧山窃得大彩电一到柯桥就被擒》

1月20日凌晨4时许,绍兴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一号巡逻车的民警叔叔在巡逻过程中,发现柯桥纬二路中泽桥路段,有一辆萧山牌号的摩托车,载着一台34寸大电视机,车上还坐着两个人,形迹十分可疑,于是便拦车进行盘问,结果乘坐的两人,前言不搭后语,明明是34寸进口索尼电视机,却说是29寸西湖电视机,漏洞百出。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高峰及他的队友们,马上意识到两人盗窃嫌疑较大,立即将人和电视机带回大队。

经审查,两嫌疑犯交代了电视机系从萧山市衙前镇一农家中窃得的,后叫了一辆出租三轮摩托车,准备把电视机运到柯桥轻纺城汽车站再返家过年,没想到马上栽在了柯桥巡特警的手里。两名窃贼分别叫王国平、杨刘,男性。系重庆忠县人。经与萧山衙前派出所联系后查实,头一天晚半夜该地确有34寸的索尼电视机被盗,价值近万元。现此案以移交萧山警方处理。

小作者一开头就点出了时间、事由,开门见山,读者一看到开头就了解事情的概况,并带领读者看出其原因。

三、全力写好文体

文体是新闻的主干和中心,是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所在。它承接导语自然而具体地展开新闻的事实和内容,围绕主题,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写作新闻文体时,首先,须同导语前后呼应,协调一致,不能转向生发,横生枝节。具体说来,导语中提出的问题,要文体中要有具体事实来回答,导语中概要列出的主要事实,在文体部分要予以具体展开,导语所作的论断,在文体部分要用事实予以说不得明,其次,用事实说话,写出充分的事实材料。如范文《使用假币实不该》: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用假币在坑害别人,我就亲眼见到了一幕。

2月7日下午1点钟左右,有两个穿西服的青年人,鬼鬼祟祟地走进一家小店,把一张崭新的100元假币“叭”的一声放在柜台上,说要一包香烟,当营业员拿起钱来时,觉得这张人民币有些不对劲——太薄了。

那两个青年人见此情景,忙催营业员快一点,说这钱是真的„„把营业员说得左右为难。

最后,营业员没做成这笔生意。但如果营业员的警惕性不高,粗心大意收下假币的话,那个损失只有他自己承担了。

糟蹋农田不文明

大家都知道田地是用来耕种的,可是,有些人却把田地当成垃圾箱。

寒假期间,我通过实地走访,发现了种种不文明现象:有些人把田地当成足球场,在田地上跑来跑去,把别人辛辛苦苦耕耘好的地踩得不成样子;有些人把一些垃圾都统统丢进田中,有的小孩竟然还在那里打泥仗,不仅把地踩得乱七八糟,而且在地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

我想:田地是用来耕种的,诸如乱倒垃圾等是不文明的行为。

以上两则新闻都围绕主题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第一则是以《使用假币实不该》的主题而进行具体叙述。第二则是以《糟蹋农田不文明》的主题来叙述的。叙述得简洁明了。

四、详细交代背景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的历史状况,周边环境,用其他事物的关系以及内外联系。一篇新闻中的背景材料有分量要适宜,不可喧兵夺主,因而写背景材料时要注意:首先,背景材料要为主题服务,又是一种说明性、对比性和注释性材料。其次,背景材料不是新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否出现,在何时何地出现,要根据文章主题的决定需要或穿插在导语、文体或结尾中,或集中在一处交代,或分散在若干处点明,如果确无必要可免写。新闻中的背景材料主要有,对比性材料、说明材料和阐释材料。如范文《远亲不如近邻》

我家住在一个有6户人家的大院里。在天井,一眼就能看见一盆碧的"大家葱"。说起这盆"大家葱",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那盆葱原来是我家邻居卜爷爷养的,卜爷爷像老朋友似的每天都照顾它,就拼命向上长。邻居们要煎鱼呀,烧肉呀,就会摘上几段添色加味。

卜爷爷病倒住院了,几天下来,那盆葱也没以前那样精神抖擞了。也不知道是谁的号召。没过

3 几天,邻居们就担任起照管葱的任务了,连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也来帮忙。给葱儿浇浇水,当然,我也不例外。

一天,葱儿又恢复往日的样子,长得更高.更绿了。

几天后,卜爷爷病愈出院了。他走进院门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葱,看了后他大吃一惊,葱比以前长得更好了。他捏捏胡子说:“葱儿你可得感谢邻居呀,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呀!”我们站在一旁,都甜甜地笑了。从此,我们管那盆葱叫“大家葱”。

做一个诚实的人

秋天里,有一天我想到书店里买本新书《上下五千年》。在书店的柜台前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这本书。我急忙从书柜里把书拿出来,在翻看的过程中不小心把其中一页彩图给撕破了。我决定把这本书买下来,可是一看价格才发现我带得钱少了。这可怎么办呢?我赶紧把书合起来,看看周围的人,他们都没注意我,营业员阿姨正在忙碌着,也没注意我。这时,我心里矛盾了,是跟营业员阿姨说一声该怎么赔就怎么赔吧,还是偷偷走掉算了。我在书柜前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情不自禁地走到柜台前,对营业员阿姨说,我不小心把书撕破了,看看该赔多少钱,阿姨看了看说,算了,既然不是故意的,而且还主动承认了错误,就不要赔了。我拿出一元钱还是要赔给阿姨。阿姨推让总不肯收。回家的路上我总是想着这位很温和的阿姨。

五、水到渠成的结尾

结尾就是新闻的结束,是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它阐明新闻事实的意义,揭示事件发展的趋势,加深读者的理解和引起读者的思考。新闻的结尾无固定的格式和写法,常用的写法有结论式,前瞻式、解析式、启发式、号召式、鼓励式等,结尾要力争写出新意,在深刻、含蓄、发人深省中结束全文,切忌出现画蛇添足的赘笔。范文如下《钱清镇校强师资优管理再创教育新局面》、《滥贴广告要严罚》和《乱放鞭炮吓坏人》

本报讯绍兴县钱清镇中心小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近专门召开了“强师资、优管理,再创教育新局面”为主题的个分校长会议。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调动教师积极性,镇校校长李文泉要求全镇各小学认真落实“教师聘任制、工资结构制、校长负责制”的各项改革政策,在具体教育中落实“科教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宗旨,走切合实际的素质教育新路子。在本学期要重点抓好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同时抓好校长队伍建设,更好的带领全体教师走向教育现代化。李文泉还要求各校继续发挥科研室和教研组的作用,重理论,重实践。丰富科研成果,发展和深化教研课题,为进一步优化钱清镇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滥贴广告要严罚

现在我们走在街头巷尾,随处一看,都可以看见贴在墙上、柱子上的广告纸。这些广告纸虽然很漂亮,广告词也相当精彩,但是贴在公共场所却极不雅观。有些厂家为了赚到更多的钱,索性在树木上也贴上了广告。

不知这些厂家想过没有,这样做虽然能招揽更多的顾客,但却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而且看上去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与此同时还影响了周围的环境。

所以,希望有关部门要好好整治一下,将以上情宽况以改善。

乱放鞭炮吓坏人

春节快到了,政府实行了“双禁”制度,可许多小孩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要放鞭炮。还有些小孩利用放鞭炮来吓唬人。

去年12月30日的中午,一名高年级学生去上学,路上看见一个小孩在放鞭炮。正当她走着,忽然“嘭”的一声从背后传来,转头一看,那小孩向她做了一个鬼脸便跑了。原来小孩是故意在吓路人呀。

其实这样做很不好,不仅吓人一跳,还会伤到人。如果是一名老人,那这一吓也许就将他吓出心脏病来,多危险呀,

总之,希望朋友们注意放鞭炮时的安全!

《钱清镇校强师资优管理再创教育新局面》的新闻是用了鼓励式结尾;《滥贴广告要严罚》是用了号召式的结尾;《乱放鞭炮吓坏人》是用结论式的结尾

第5篇:怎样写好校园新闻

怎样写好校园新闻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那么校园新闻也就是学校里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意义的事实所作的报道。它具有一般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校园新闻同一般新闻一样,结构一般由5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不可缺少的3部分。背景和结语有时隐含在主体当中。

标题浓缩核心内容。新闻的标题就如人的眼睛,要能传情达意,表达出新闻的核心内容,帮助读者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以吸引读者了解详情。有的新闻还有主标题和副标题,但不可缺少的是正标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写校园新闻采用一个正标题也就足矣。现在很多读者爱浏览新闻的标题,标题新颖别致,就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标题对新闻来说非常重要,“题好一半文”,也就是这个道理。

导语扼要揭示核心内容,先声夺人。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主要是告诉读者这条新闻的内容是什么,制造适当气氛,使读者乐意读下去。它要求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以便先声夺人。

主体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简明。主体是新闻的主干,它要承接导语,用实在的、典型的、具体的材料印证导语中的提示,对导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

背景烘托和深化主题,不喧宾夺主。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就是它的背景。好的背景能烘托和深化主题,同时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背景只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不能喧宾夺主,也不是每条新闻都一定有背景,要根据需要而定。

结语要简要概括,进行评论或提出希望。结语是整篇新闻的收笔之处,它的作用是阐明事实的意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味。一般有对事实结果简要概括,对主要内容进行评论和根据报道的内容提出希望3种形式。

那么,如何写好校园新闻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可以说在校园里,我们开展的各项活动非常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活动中的重要信息,便可以写成一篇新闻。所选角度要新颖。同样都是思想大解放,我们就不能人云亦云,我们要抓住学校独树一帜的做法,标新立异地真实报道出来,这样叫别人看了,就知道我们学校是如何做的以及所取得的效果。尤其现在提倡创造,我们应该从“新”的角度出发,报道出这则新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经得起考验,不能让人认为这则新闻是胡编乱造的,给人一种虚假之感。

第6篇:怎样写好新闻通讯?

一、通讯的涵义: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西方传媒中没有“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近似于我国的通讯。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有几点区别:从容量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消息容量小,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较严,消息选材宽。从结构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从表达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灵活自由,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二、通讯的特征

1、容量大: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幅可以稍长。

2、样式多:此点可在通讯的类型中详见。

3、写法活:结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自由,语言形象生动。

有些教材将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作为通讯的特征,并不准确。新闻性是通讯所具备的,但与其它新闻体裁无相异;文学性也非每篇通讯必备;通讯固然在表达方式上灵活自由,议论、抒情的运用多些,但通讯毕竟仍以叙述、描写为主,很多通讯并非一律要直接体现“报道者”的意志,而应以客观为佳,故评论性也非通讯之特征。

三、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1、访问记。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过程为主线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强,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2、专访。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问题、特定对象进行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涉及面不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3、新闻小故事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要求一“小”,二有“故事”,三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繁多人物,不必横生枝节,求精悍、生动。

4、特写。将生活中某特定画面放大,集中突出描绘事件和人物某些片断、细节和部分,给人以深刻印象和强烈感染。

5、大特写。抓住社会热点事件、人物或现象,对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

6、集纳。把表现一个主题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7、侧记。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8、巡礼。边走边看,巡游浏览,很自由地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告诉受众;讲求动态感、现场感、亲切感;常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有较多议论和抒情。

四、通讯的写作方法

1、通讯的主题: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列宁在做新闻编辑工作时,很重视选择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这通常被认为是通讯确立主题的准则。

“政治上重要的”,即指选择和确定通讯主题时,要抓方向性、决策性的问题。也就是吃透“上头”。“为大众所注意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考虑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急人民所急、想受众所想。即要吃透“下头”。“涉及最迫切问题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回答、提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紧要的问题,要注意其及时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

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宏观分析等于飞机上看北京城,真是美丽、壮观极了,但仅此还不够,要写出其美和壮观,须得下飞机去游历一番。

再次,“变换角度,作多面透视”。就是说在提炼主题时,宜多角度对事实进行观照,全面把握事实的本质特征,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来表现。

2、通讯的结构: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

空间并列式。如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今夜是除夕》。开篇后,分别写了五个地方的人们做着日常工作的情况——在中央电视台:不笑的人们;在长途电话大楼:传递信息和问候;在红十字急救站:救护车紧急出动;在北线阁清洁管理站:“城市美容师”的话;在妇产医院:新的生命诞生了。

性质并列式。即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料。如《人民日报》1995年4月19日头版头条《浦东,璀璨的“双桥”格局》就是如此。文中三个小标题,分别揭示“双桥”格局的三个侧面:南浦、杨浦两座桥――基础建设由小到大的跨越;金桥、外高桥两座桥――城市经济功能由低到高的跨越;改革、开放两座桥――城市开发机制由旧到新的跨越。

群相并列式。即按不同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

对比并列式。将正、反的人物或事件并列,从对比中见主题。

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此结构有纵横交叉式和蒙太奇式两种。

3、通讯的表达方式。通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又不局限于此,亦可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方法。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自己的个性,即:

叙述的具体性和直接性。通讯因较详细而深入报道人物和事件,故而事实的叙述宜具体、形象、生动。但不宜过于铺张、不能沓散零乱、不必过于舞文弄墨、转弯抹角。

描写的直观性。通讯是新闻体裁,描写不能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修饰和夸大形容,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通讯中抒情、议论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处作诱导、关节处作渲染、衔接处作粘合、结尾处作点晴。其旨或在揭示本质、升华主题;或在使事实、形象生辉;或在阐明事物之内部联系;或在激发启示读者。

通讯语言要准确简洁,又要生动形象,文中人物语言应有实录性,不可虚拟。

4、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

(1)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可写正面人物,如先进、英雄、有突出贡献的人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人物通讯写作有几点需注意: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二忌“有魂无人”。即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三忌“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没有特色。四忌“褒一贬百”。不宜用“水落石出”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应用“水涨船高”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五是写“全人”。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所谓“软与硬”,指既要写关键性“大”材料,又不忽略小事、琐事“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所谓“正与反”,是指既有“正像”又有“反像”,有七情六欲。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父母病危不回家、妻子难产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说“对不起”;做菜时,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此外,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它展开。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此种通讯虽以写事为主,但同时不能忽略写人,不要见事不见人。

事件通讯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A、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

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全貌,但又不能从头至尾、事事俱现,记流水帐。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能抓住对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写作前,应分析手头材料,是否能满足一篇通讯的需要。一般而言,一篇事件通讯至少应有一至三个骨干性材料。有一个骨干性材料可写成一篇“小通讯”;三个以上可写中型通讯;多组材料,可写中等篇幅以上的通讯。

B、写好事件的高潮。没有高潮,事件就“死”了,就平淡无味。高潮是矛盾之焦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处,应调动多种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C、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事件是事件通讯的核心,事件离不开人,写好关键人物,有助于把事件写活。

D、在记事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点出事件的意义。善于寓情于事、寓理于事。

(3)工作通讯:是谈工作经验教训的通讯体裁,有较强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工作通讯侧重于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要反映新闻事实,往往带有现场活动。这使它区别于一般总结性文章并和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同的方面。它与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异处在于:要将事实作经验性概括,对问题发表议论,对矛盾提出解决办法,有一定的评论色彩。

工作通讯写作要求有三点:一要有现实针对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如社会前进过程中新冒的问题,实际工作中长期积累而未引起注意的问题,长期存在但悬而未决的问题,人民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注意的问题等,都是有现实性的问题。二是具体、透彻地阐述问题和经验。三是夹叙夹议,有理有据。或用议论作点晴之笔,点出问题之所在,或是运用背景材料同事实对比,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或是作者直接发表意见。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其议论应求深入浅出、有理有据。

(4)风貌通讯:又叫概貌通讯,是反映社会变化、建设成就、地方物产、风土人情的一种通讯。

风貌通讯题材广泛,有的侧重于写社会风貌,有的侧重于写自然风貌,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其报道对象,既可是一国一省之类的大题材,也可是一村一店之小题材。其形式灵活多样,报上常见的有“见闻”、“巡礼”、“纪行”、“侧记”等。

风貌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A、抓住特点、突出“新”和“变”。风貌通讯重写新的见闻,能提供新信息、反映新变化。着眼于“新”和“变”,写出事物的新情况,揭示事物的新变化,是此类通讯的重要特征。

B、善用对比衬托。写新要突出“变”,通常运用背景材料,选择事实和数字,作今昔对比,这是较常用的手法。有时还可用民谚、故事衬托事物变化。

C、丰富知识,增添趣味。风貌通讯常运用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也应注意以扣主题、关联现实、恰到好处、避免冗杂。

D、叙论结合、情景交融。风貌通讯可灵活调动多种表达方式。边叙边议,叙论结合;也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摘 要:从写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写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看如何写好人物通讯。

关键词:人物通讯;新闻;真实

想要写好人物既要活灵活现地展现报道人物的精神风貌,即写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又要写出一个让读者可亲可近可学的人物,即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还要巧妙地运用语言再现人物的形象,即写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这样一个真真切切地人物才会树立起来。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可以升华读者的情感,悲时能催人泪下,喜时能愉悦开怀。

那么一篇成功的人物通讯的艺术魅力缘于何处呢?

1 写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

好的人物通讯在打动读者的同时,还要反映出时代的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主题是通讯的灵魂。选择一个准确、恰当的主题,才能将人物通讯写得深刻、生动,才能增强读者的吸引力。

通讯的主题,是在采访、写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般是:先有素材,后有题材,再有主题。

1.1人物通讯要以写人为主,写出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

写人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有感染他人的力量。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人物的本质意义。

1.2先进人物,不仅要写事迹、经历,而且要透过事迹和经历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物的灵魂之窗,思想之光。

例如,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中写到:“胡昭程走了,可他的办公桌上,还静静地躺着:指南针、皮卷尺和规划图”。“他每到一所学校都先拿规划图看施工是否走样,再掏出卷尺量一量房子的规格是否合乎要求,然后拿出指南针,看采光通风是否合理”。他对质量不放心,对500箱瓷砖一箱箱地检查,从上午8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整整用了12小时。“”胡昭程下乡从不领补贴,局里造了节假日加班的补助表,胡昭程挥笔划去自己的名字,等等。通过这砦描写,使报道的画面感强烈,充分展现了作为教育局长的胡昭程一腔热血倾事业,两袖清风为人民的崇高形象。 1.3人物通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采写对象自身的魅力,并非采访对象选得好,作者的眼光,观察的角度以及真实地再现人物内心世界也起到很大作用。

郭梅尼的人物通讯既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豪言壮语,文风朴实,但却有一种拨动读者心弦的艺术感染力。她笔下的人物之所以具有打动、感染读者的魅力,全在于一个“真”、一个“情”字。所谓“真”,是真实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人物的喜怒衰乐,活生生地写他(她)们作为普通人的性格,他(她)们固然具有超出常人的坚强、勇气、追求和理想,也有常人的苦恼、失落、彷徨和痛苦。写女地质学家金庆民在南极冰原独自一人的孤独,写残疾青年的自卑与苦闷……这些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不仅没有削弱人物的形象,反而丰富了人物的个性,也多一个侧面衬托出他(她)们克服自我达到理想境界付出的代价。

2 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

一般说来,人物通讯主要是写模范人物的,所表现的模范人物愈真实,愈像,就愈有感染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物通讯是所表现新闻人物的文字化的素描,是其基本相貌、性格、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复印或传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采访对象的贴近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何所谓贴近?贴近,意思就是接近、亲近。也就是说,人物通讯的写作要完全忠实于新闻人物的实际,最大限度地贴近新闻人物的性格、身份、情感等等,写出真实可信的“这一个”来。

“贴近”是新闻真实的必然要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人物通讯的生命。“贴近”是新闻规律的本质体现。“贴近”也是增强新闻感染力的客观需要。宣扬先进典型人物的目的在于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增强人物通讯的贴近性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环节。 3 写出一个鲜活生动的人

世间人世百态,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生活轨迹,都有有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在报道时,要注意寻找报道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据此提练报道主题,这样写出来的报道才真正是“这一个人”,是人物真实形象的反映,避免“千人一面”之流弊。在成功的人物通讯中,人物各具特点,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与记者根据人物特点确定主题,精心选材挖掘出这一个与其他人的“不同”来,很有关系。有了这个最能表现人物本质的素材,一个鲜活的人物就会跳出来。

普便存在的事例不能全面地展现一个人物,往往一些细小的情节才能把人物的精神境界和内心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

抓住细节,善于捕捉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是写活人物通讯的关键。 抓细节,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常常要有几根支柱,这就是能够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几个光彩的细节,人们读过这篇通讯后,久久不能忘记那几个细节。有了这几根支柱,这篇通讯就立起来了。可想而知,细节在人物通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3.1人物通讯有了细节,可以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特征,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典型,使作者笔下的人物丰满、细腻、生动。

3.2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有助于增强通讯的可读性。

人物通讯产生一般化、概念化的写作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缺乏细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精彩的细写,是顺应读者心理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剌激,使人物通讯吸引读者,强化读者的印象和记忆。

3.3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有助于增强新闻的可信性。让读者感到又是那么真实可信。

因此,在写人物通讯时要挖掘和掌握细节、并善于应用细节。到现场精细地观察,是抓取人物细节的有效手段。一些好的细节,往往是记者在现场精细地观察获得的。善于观察是一个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英国的泰晤士报总编辑每当召见新来记者时,都要问他到总编办公室来共爬了多少级楼梯,答不上来的要下楼重新走过。这种注意培养记者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猎取细节的本领的做法,值得借鉴。善于运用细节,能深化人物的主题。当掌握细节之后,还必须仔细选择。在选择细节的过程中要服从文章的主题,符合人物的个性。如果在写人物通讯时,细节运用不当,偏离主题,往往会弄巧成拙。

语言,升华人物的思想境界。语言是思想境界的表达手段,人物通讯要写出人物形象的心灵美、个性美,就必须写好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语言。所谓个性化的语言,就是从语句的思想内容、遣词造句到语气腔调都符合说话人的身份与性格。

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性格是人们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是打在人们行动、行为上的不同个性烙印。可见,人物性格只有通过其具体行动来表现。人物行动写得成功与否,是人物通讯能否产生感人力量的关键。

作者如果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那么,既使对人物不加以鉴定式的赞语,读者也自然得出应有的结论。这种结论是读者自觉地接受的,而不是外加的,更不是强加的。

综上所述,可见写好一篇人物通讯要从全方面推敲,分析,挖掘出令读者喜欢看,愿意看的看点来。 基层通讯员如何写好新闻(2009-02-07 12:36:37)

标签:新闻定义 新闻小故事 体裁 线索 ii

分类:新闻知识

■认识新闻 I新闻定义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II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作为新闻内容的表达方式。

★可分为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分析评论等。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III新闻要素

★消息的五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结构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消息的标题常利用多行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和副标。 ■发现新闻 I耳闻目睹

在日常生活中,当接触一切事物与人,都应有一种职业的敏感,时时考虑这些人或事是否可成为新闻。 II查阅资料

善于从全县文件、部门材料、会议、网络或其他新闻媒体的报道,在了解信息的同时,还要善于去发现新的线索。只要有敏锐的眼光,随时可能发现新闻。特别是文件、简讯、总结等材料里面蕴藏了很多新闻,而每次会议都会传达很多信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定可以找到一些有新闻价值的线索。 III深入群众

通过与领导同志、亲朋戚友的接触,在同他们的交往中获取新闻线索,这是获取新闻线索的一个最大的和永不枯竭的源泉。一个人接触的生活面总是有限的,而周围人群则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直接参与社会生活,了解到的事实也多,与之接触,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线索。

IIII学会比较

比较可以是横向的,拿这个地方的情况同那个地方的情况比比;也可以是纵向的,拿这个地方现在的情况同过去情况比比。通过比较,从中发现相异之处。一般来说,相异之处越大,成为新闻的可能性也越大。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本部门的背景情况。 ■再现新闻 I深入采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深入采访何证了真实性,避免了闭门造车,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例子可用 II选好体裁

好马配好鞍,一个适当的体裁,能恰如其分地再现新闻,若是材料少,只是想告知,地选消息;若材料多,想树立典型,选通讯。 III选准角度

所谓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取向或侧重点,也就是采写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选择的角度不同,所揭示的新闻主题不同,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报道效果。

新闻角度一般分为采访角度、选材角度、选题角度和表现角度。选择新闻角度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巧。 ■发表新闻 I保量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写的多,这是提高命中率最可靠的办法。 II保质

质变是追求的目标,稿子好,这提高命中率是有效的办法。 III保持联系

主动与编辑联系,能第一时间得到约稿权,第一时得到栏目走向,能得到优先采用的照顾;研究投稿的时效,抓住适当的时机;研究栏目的特点,对准适当的栏目等。

第7篇:怎样写活人物新闻

唐小平:

各位朋友们:下午好!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本我写的书《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二十篇》。我觉得,人类阅读的目的不外乎是两个,一个是有趣,一个是有用。其实,我写这么本书的初衷除了展示铁路职工的形象外,还希望这本书能够对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有所帮助。

(一)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是一个铁路企业报的记者。我供职的单位是广州铁道报社。我们报社是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党委主管的一家企业报。我在报社工作了差不多14年时间。在我的新闻生涯中,采写人物通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这10多年我写了上百篇人物通讯稿。我采写的人物通讯都是铁路一线干部职工。我采写的这些人物分布在铁路系统车机工电辆各个部门,他们的事迹平凡普通。但在采写这些铁路一线干部职工的故事时,他们深深打动了我。

对于社会大众来说,铁路这个部落比较神秘。铁路职工这个群体,可以说一方面既为大众熟悉,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铁路职工并不真正了解。“铁老大”是社会对铁路固有的形象。社会对铁路的批评声音很多。社会大众对铁路不了解的是,铁路其实承担了很多企业不该承担的业务和职责。铁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铁路企业一直以“半军事化企业”自称。铁路的企业精神一直倡导的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可以说,我们铁路企业的干部职工是一个用特殊材料做成的群体。铁路职工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我很为我们铁路企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铁路人是承载铁路发展的脊梁。作为铁路企业报的记者,我的责任是记录铁路的历史,记录铁路职工的奉献精神。这本书中共收录了我采写的32人物新闻稿。其实在整理这些人物新闻稿时,我觉得自己仿佛在一部阅读铁路人的心灵发展史。我觉得这些一线人物充分展现了广铁职工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展现出了新时期铁路人的精神。

这本书的书名,最后确定为《铁道线的笛音》。这也表达了我自己的一个小小愿望。就是希望社会大众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铁路职工的精神境界和生活状态,了解铁路职工在的奉献和付出,了解铁路这个特殊的平凡部落。 作为一名铁路企业报的记者,我希望挖掘铁路一线劳动者身上的美,去谱写这些平凡普通的劳动者。我觉得,能够为铁路一线劳动者著书立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的原因。

(二)采访人物新闻的五条秘籍

一、掌握提问的技巧。

为了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记者必须熟练地掌握提问的技能和技巧,才能使采访活动成功。采访中,记者要较好地组织起提问,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采访中,提出的问题尽量要具体细致,不泛泛而谈。可采取闭合式和半闭合式、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相结合的提问方式。

采访提问的注意事项:第

一、提问要简洁;第二,提问要具体,问到点子上;第三,提问要得体,贴切。不要问外行话。实践中,采访提问可采用正面提问,侧面探问,反面激问的方式。要通过得体贴切的提问,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和感情,才能获取我们想要的素材,使采访成功。

二、采访必须深入现场。(要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感受。)

采访必须深入现场是我采写每一篇人物新闻坚持的原则。

采访中,只要能到现场的,必须尽可能到现场。做到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感受。这首先是对新闻事实作亲自调查核实。同时,到了现场,你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才对会人物产生感性认识。这是文字材料和间接采访不可能获得的。我采写的人物新闻稿都是在深入现场后写出来的。

在写人物通讯时尤其如此。你如果不亲身到采访对象的生活环境,亲身去感受。就不会对人物产生感性认识。听说访谈与深入现场相结合起来,会使得采访更全面,了解人物更真实。

三、观察贯穿于采访的全过程。

观察是采访的一种方法。现在已经广泛运用到了采访实践中。 采访不仅是口问笔录。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调动全部器官,像雷达一样获取信息。不仅仅是眼睛观察,更要用脑袋观察。采访中,要将观察贯穿于采访的全过程中,无论是在和采访对象面对面谈话时,还是在休息的空当,要时时当有心人。才会有收获。

我采写的许多稿件,观察采访法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观察,往往会发现许我意想不到的细节。在采访周福林这个人物典型时,我在他办公室和他作访谈时,随手翻看他的工作日志本时,发现扉页上写着“做明白人,办扎实事”8个大字。 我觉得这8个字能特别能体现他的性格特点。这是周福林的工作精神和态度,也是当代铁路人苦干实干精神的真实写照。于是,我就把这个写到了文章中。如果我当时不留心观察,可能就会漏掉这个生动的细节。

四、侧面采访与正面采访相结合。

这点在典型人物通讯的采访中尤其重要。人物通讯的采访,如果仅找采访对象访谈,写出的稿子常常会失于片面、单调。因为任何人和事物都是立体的,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地去看,写出的人物才会丰满。要了解一个人,也必须从他身边和周围的人入手。只有全面综合了大家的评价,才能形成对一个人客观、综合的评价。

我们采访人物新闻,也要做到多多采访,尽可能地找更多的人了解主人公。通过众多人的口,我们才能了解一个立体、真实的人物。

五、带着感情采访,打开人物心灵的宝库

面对采访任务,我们绝不能居高临下地为了采访而采访,为了任务而采访。而是要带着感情去采访,把采访看作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过程,是一种朋友之间的谈心,要真正将自己融入到采访对象的生活和情感中,设身处地地去想他们所想,问到他们的心坎上,只有这样,才能谈出一些比较朴实,反映真情实感的话语,才能达到预期的采访效果。

只有带着感情去采访,才能打开人物心灵的宝库,才能挖掘出最真实感人的素材,写出的报道才能打动读者。

(三)写活人物新闻的五点感悟。

采访完成后,到底该怎么写成新闻稿,才能展现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写活人物呢?根据书中的内容,我提炼出了五点感悟。

1、抓住人物性格特点——使人物更鲜活。

我们写人物新闻时,一定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去写,要写出人物的独特性。

我曾经写过几篇有性格特点的人物通讯。2003年,在采写《“牛劲”站长——记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株洲北站站长易甫生》这篇稿件时,我就注意去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P112页)

“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温文尔雅的外表,作为江南最大编组站的一站之长,易甫生给人的感觉很温和。他的办公室内最醒目的是摆在办公桌上一尊奋力欲往前冲的铜牛。易甫生说,自己属牛,也喜欢牛,抓工作就得有点牛劲。”——开头几笔就勾出了易甫生的性格特点。

通讯主体三个部分分别以“铁牛”严抓安全, “猛牛”跑营销

“憨牛”真心待职工为标题,围绕这三个特点展开叙述。有展现人物的每个性格特点时都配有具体事例。每个事例中包含着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上描写。生动体现了易甫生抓安全如铁牛般严格、跑营销如猛牛般有韧劲,对待职工如憨牛般蕴含着拳拳爱心。一个有性格,有爱心,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铁路基层领导形象跃然纸上。

在写一线人物时要力求抓住其特点采写。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写出人物身上最闪光的性格特点,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2、 选取最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要写活人物新闻,遵循三个字“讲故事”。要做到故事故事再故事。

我们采写先进人物,不能简单罗列事例、堆积业绩,而是应该通过生动的故事,通过典型事例和形象细节来支撑,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有血有肉,人物形象才有立体感。人物通讯如何做到故事化呢?要正确选取最能够表现人物特点、最吸引人的故事情节。

1)、《用生命诠释职责》P57页这篇通讯中,开头引入了一个最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读下去。

“快放手!”对挡住去路、双手拦腰抱住自己的对手,歹徒恶狠狠地抽出尖刀猛刺向他的胸部、颈部„„ 歹徒至今仍百思不得其解,暴行竟不能使眼前这位便衣警察屈服。满身是血的对手靠着墙根,吐着粗气,双手还是死死地抱住自己,直到火速增援的警察赶来„„

歹徒被制服了,民警易长庚却倒下了,他慢慢松开双手,仰面倒在了日夜守护的岗位上。

这是2004年2月9日凌晨发生在株洲火车站站台上惊心动魄的一幕。连日来,三湘大地的人们都在传诵着英雄铁警易长庚的故事。„„

这个故事情节再现了易长庚牺牲的过程。也充分展现了铁路警察易长庚临危不惧的精神。

提供独特的新闻视角,用个性化的语言,写出吸引人的新闻故事是媒体转型的方向,也是记者写好人物新闻的努力方向。

3、写出打动人的细节——细节使人物更鲜活生动

人物通讯写作要善于捕捉和运用细节。普便存在的事例不能全面地展现一个人物,往往一个细小的情节才能把人物的精神境界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抓住细节,善于捕捉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是写活人物通讯的关键。

抓细节,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常常要有几根支柱,这就是能够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几个光彩的细节,人们读过这篇通讯后,久久 不能忘记那几个细节。人物通讯有了细节,可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特征,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典型,使作者笔下的人物丰满、细腻、生动。

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还有助于增强通讯的可读性。有了精彩的细节,人物才能活起来。没有细节的故事就显得很假,有细节的故事就显得真实,多增加细节,可大大增强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4、多种表现手法并用,增强人物的感染力(要表现,不要陈述)

人物通讯是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的报道方式。在写作中,要充分调动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手段,来增强人物的感染力,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1)叙述是基本的表现手法,要做到详略得当,交代好重要情节和基本要素;如果整篇通讯全部是叙述的语言,就会显得平淡。

2)增加描写手法,可以大大增强人物通讯的生动性。

站长刘东风50出头,人长得精精瘦瘦的,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线。他搓着双手,一个劲地说:“怎么也没想到你们会到这里来,太欢迎了!”

《夜宿易家桥》通讯稿P168页中,增加了对湘桂线上五等小站易家桥站站长的描写,几笔就把一个基层小站的站长形象生动勾勒出来了。通讯员说,把这个站长写活了。

3)采用议论和抒情的表现手法,可以增强人物的感染力。

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上,要多作形象描写,避免冗长沉闷的叙述,要以描写为主,把描写和叙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要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这样才能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

5、融进作者的感情——使人物形象立起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必须融进作者的感情,只有融进了作者感情的通讯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原中国青年报记者郭梅妮说过:“那些没有溶进记者感情的稿子,只能算是一篇人物谈话的记录整理,只有把人物的事迹溶进记者的血液里,从记者的血管里流出来,那才算得上是好作品。”

著名记者穆青在谈人物通讯写作时说:“要使读者动感情,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如果记者不感动,那就不可能感染读者。”当年穆青采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是流着泪采访流着泪写作的。

心中一定要有激情。要认同这个人物。否则是写不出好稿子的。心中有激情,写出的稿子才会有特色。人物才会有血有肉。

在写作人物新闻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讲出吸引人的故事,写出打动人的细节,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融进作者感情去写稿。做到真实呈现人物性格特点和事件发展过程。才有可能把人物新闻写活,写得富有感染力,才能使人物形象立起来。

作为铁路企业的一名记者,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挖掘铁路普通劳动者身上的闪光点,写活铁路人物。

再次衷心地感谢大家!

(该文为唐小平5月10日在湖南读书会的主题发言

上一篇:河南省南水北调下一篇:社区治理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