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大肠杆菌病诊断及防治

2022-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疾病类型

1.1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在初生的仔猪中最常见, 也称为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出生12 h后的仔猪最易发病, 一般发生在5 d龄以内仔猪, 以1~3 d龄仔猪居多。发病率高, 死亡率高达100%。

1.2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也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是仔猪哺乳期间常见病。哺乳猪仔尤其是10~30 d龄的最易患病。发病率50%左右, 而死亡率较低。

剖检尸体外表发白呈苍白色、消瘦, 被毛粗乱不整齐。胃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变化, 胃至小肠前端最为明显。胃黏膜充血, 严重者出血, 肠黏膜容易脱落, 肠系膜淋巴结轻度水肿。

1.3 猪水肿病

猪水肿病又称大肠埃希菌中毒或消化道水肿病。断乳后比较常发, 尤其是7~14 d的仔猪最易发病。发病快, 病程短, 一般持续1~2 d, 短的只有数小时。本病发病率不高, 但死亡率高, 尤其是营养良好、生长肥胖和强壮的仔猪。

这种大肠杆菌病的症状比较严重, 病猪体温一般变化不明显, 病猪面部水肿, 四肢无力, 盲目行走或转圈, 四肢划动作游泳状。死亡前口吐白沫, 最终昏迷而亡。

病变主要是水肿, 剖检时可见胃壁、肠系膜、肠系膜淋巴结、胆囊与喉头水肿, 胃大弯和贲门部水肿最严重。淋巴结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2 实验室诊断

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应在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测, 常用的有DNA探针技术和PCR技术。

3 疾病防治

3.1 疾病预防措施

在母猪分娩前7 d将产房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也要将母猪进行清洗消毒, 避免将病菌传给新生仔猪。新生仔猪需要在一个干净、干燥和温暖的环境中生活。仔猪哺乳前, 挤出母猪乳头中的少许乳汁, 以减少细菌和污物, 同时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和消毒母猪泌乳区。及时清理产房以免仔猪接触粪便, 圈舍要定期消毒。饲养人员根据仔猪生长的环境要求及时调整产房的温度, 同时注意适时通风换气。

3.2 母猪的饲养管理

在母猪产前产后2 d要适当限食, 配比要适当, 母猪要喂养全价的饲料, 但蛋白质水平不宜过高。切忌突然改变饲料, 要保证饲料的相对稳定性, 适当在饲料中添加矿物和维生素以及一些青绿饲料。保证有充足的饮用水。

3.3 猪仔的饲养管理

仔猪出生后, 最好在出生1 h内吃上初乳。初乳中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 还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它具有增强仔猪免疫力、促进消化的功能, 是仔猪出生后的天然食品。

仔猪在断奶后需要过渡一段时间再转入保育舍, 饲料也要逐渐过渡。根据仔猪生长发育的特点, 应及时在饲料中补充铁、硒等, 在仔猪出生后的第2 d, 可一次性肌注5%的右旋糖酐铁2 m L或生血素等, 提高仔猪的抗病性, 最大限度地降低仔猪的发病率。

4 疫苗预防

临产前1个月母猪接种大肠杆菌k88、k99进行免疫。

5 药物预防

从母猪产前7 d至产后7 d, 在饲料中添加大肠杆菌敏感抗生素, 可控制母猪致病性大肠杆菌, 同时母猪的乳房炎和乳腺炎的发生率也会降低。在临产前的第2 d和第7 d, 肌肉注射猪10 m L的水肿抗毒注射液, 降低大肠杆菌疾病的发生。仔猪可口服庆大霉素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

猪的大肠杆菌疾病发病急, 一旦发现采取以下措施: (1) 仔猪黄白痢可口服杨树花或双黄连等药物, 效果显著; (2) 仔猪白痢, 可肌注链霉素+乙酰甲喹, 药效显著; (3) 仔猪水肿病采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对该病进行控制; (4) 夏季发生大肠杆菌病的时候, 要及时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防止脱水。

6 结束语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在猪群中发病率很高, 预防是关键, 早期预防可以显著减少疾病的发病率, 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猪大肠杆菌的疾病防治, 要不断加强产房卫生环境的控制, 改善饲养管理措施, 来降低猪群发病率。

摘要:猪大肠杆菌病在仔猪肠道传染病中很常见, 它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 其高发病率严重影响仔猪的存活和生长。猪大肠杆菌病临床病症主要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分析了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旨在降低猪大肠杆菌发病率, 提高猪群的质量。

关键词:猪大肠杆菌,诊断,防治

上一篇:建筑施工工程中防火监督检查的思考下一篇:浅析高校普通大学生足球裁判心理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