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特色创新工作

2023-0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社区教育特色创新工作

创新机制,打造特色,努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黄淮学院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和方法,从而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一)加强领导,以健全的机制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以“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专职学生干部为基础,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作模式。学校党委、行政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落实、年末有总结。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书记、校长全面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共产党员带头抓,教职员工人人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二)建章立制,以科学的制度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央“16号文件”下发后,学校及时制定了《黄淮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对今后的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几年来,校党委多次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研讨,对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以科学管理年为契机,提出了“出台一批制度,装订一个本子,发现一批苗子,奖励一批尖子”的工作目标,把包括规章制度、工作规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等在内的工作制度,纳入学校制度化建设中,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三)加强建设,以有力的财政投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几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设施和阵地建设。为确保工作实施,学校设立了思想政治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每年用于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费用就有200多万元。同时,学校投入1000多万元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各系(院)设立了资料室、阅报栏、学生工作网站,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大大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二、全校形成合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学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经过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导作用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严把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准入关。通过培训、学习、攻读学位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大多数都拥有了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扩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覆盖面。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学校组织社科系专业课教师每周为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讲座,社科系还设立了主讲形势与政策的“望讲坛”,校党委宣传部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设“黄淮大讲堂”,学校还先后邀请海内外知名教育家、社科类教育专家以及有关领导同志等每年为大学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30多场次。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近年来,学校公开招聘了40多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担任专职辅导员,并鼓励骨干教师和拔尖人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聘请20多名高职称、高学历、高职位的人员担任班主任。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增强新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出发,建立和完善了从高年级选拔优秀学生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助理制度。《中国教育报》分别以《黄淮学院聘“三高”教师当班主任》《高年级学长来当新生班主任》为题进行了报道。

其次,完善制度。制定和完善了《黄淮学院辅导员工作暂行条例》《黄淮学院班主任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对辅导员、班主任实行日常工作考核、岗位津贴绩效管理;出台了学生各项评优评先制度。在奖学金评定中,创造性地开展了公开、差额、匿名评审制度,候选人在评审大会上演讲展示,接受质询,现场公布结果,充分发挥了各类奖助学金的激励教育作用,使该项政策真正成为一项阳光工程、惠民工程。《中国教育报》以《破解国家奖助学金难题》为题报道后,河南省教育厅向全省高校发出通知,推广这一评审模式。

最后,注重激励。从职称评审、住房、晋级、进修、培训等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给予政策倾斜,在全校形成了重视学生管理的良好氛围。2009年10月,学校拿出80多万元重奖学生管理先进集体和个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逐步凸显特色,形成了以专职工作人员和“两课”教师为主,骨干教师、党员和其他管理人员兼职班主任、导师为辅,学生干部队伍和社团组织为补充的专兼职相结合,结构合理、政治坚定、爱岗敬业的学生工作队伍。

(三)贴近实际,重在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学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注重实效性,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大局、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学校围绕“实质融合年”“科学管理年”“和谐发展年”“校风建设年”“教学质量年”的5年发展主题,坚持通过规范教学行为严肃教学纪律。通过加强校风建设,强化了本科意识、大学意识、国际意识、创新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通过形象工程规划活动,开展了校歌、校徽、校训、校风等形象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增强了全院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广泛开展处级以上干部“下课堂、下公寓、下食堂、下基层”的“四下”活动,形成了“讲政治、议大事,讲学术、树正气,讲团结、树形象,讲稳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8年,学校荣获“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全省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强化。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不断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在学生处专门设置心理教育科,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专业心理咨询师,购置了设备,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在校园网、广播、校报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们认识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学习生活效率,增强了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竞争和挑战的能力。

扶贫助困工作卓有成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一是通过奖、助、勤、贷、补等形式,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逐年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几年来,学校累计为6160人发放了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生比例达22.46%,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连续4年被评估为优秀。二是开展“一对一、手拉手”帮扶活动。从2006年开始,学校组织196名全校科级和中级技术职称以上女教工与女大学生开展“一对一、手拉手”帮扶活动,帮助180多名女大学生走出了生活困境,顺利完成了学业。三是设立“关爱基金”“黄淮学院教育基金会”,每年组织师生进行爱心捐款。四是成立了“爱心超市”。每年的3月和9月,学校统一组织师生进行捐赠,捐赠物品全部放在“爱心超市”,贫困学生可以凭卡到爱心超市免费领取生活、学习等物品。截至目前,“爱心超市”共向在校贫困生发放衣物1267件、日用品1000多件。

学生就业质量稳中有升。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思路,建立就业“绿色通道”,推行“准就业”机制,实施带薪实习,为毕业生配备就业导师,设置20万元的创业创新基金,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等,使得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就业率连年攀升,就业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近两年,学校出国留学人数达到259人,349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占本科毕业生的16.1%。4年来,全校累计选拔22人志愿服务西部、49人志愿服务贫困县、106人参加“三支一扶”,近百名学生应征入伍。这些举措和成果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和推广,学校也连续3年被评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实现了就业质量稳中有升。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丰富,手段新颖

(一)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记入学分。每年寒暑假和节假日,全校共有10支校级重点团队、28支系(院)级团队积极参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由于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其中,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明奥运进农家”宣传队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等单位评为省级优秀服务队,“农村留守务工子女帮扶团”“大学生骨干基层挂职锻炼团”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评为国家级优秀团队。“奥运知识进农家志愿服务团”“改革开放成就宣讲团”“抗震救灾服务团”3个团队荣获河南省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绿色阵营环保社”获得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项目资助。

(二)提高第二课堂科技含量

根据把学生培养成“管用、实用、好用、耐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注重提高第二课堂的科技含量,相继制定实施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管理办法》,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实践教学项目取得了新突破。

仅2008~2009学年,学校学生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1篇,获国家专利2项;2009年学校在第七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优秀组织奖”,综合成绩在全省参展的50所高校中排第15名;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南赛区中学校有3支代表队获奖,其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河南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比赛中取得了“优秀组织奖”和7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的优异成绩。

(三)加强舆论宣传阵地建设

首先,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学校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各系(院)网页也开设了思政园地、网上党校等版块,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抢占信息时代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党委宣传部建立网络留言处理反馈制度,成立了网络评论员队伍,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还充分利用博客、论坛、QQ、飞信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其次,发挥校报等宣传载体功能。不断提高《黄淮学院报》《天中学刊》的编校质量,充分发挥校刊、校报的桥梁纽带和引领、鼓励、宣传作用,校刊、校报质量不断提高,在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各项评奖中多次获得殊荣。学校加大经费投入,校报由月刊、黑白报纸实现了向半月刊、彩色版的转变;《天中学刊》获得“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学报”“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等荣誉称号;投资20多万元更新校园广播设备;增投20多万元对宣传橱窗进行了维修,确保内容定期更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发挥党、团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56个学生社团为学生自我发展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爱心协会”“读书协会”荣获河南省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称号,黄淮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已成功举办了4期,党政班子主要负责人亲自作辅导报告,提高了团学干部的理论水平。学校注重学生党组织建设,重视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调整、健全了15个系(院)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设置,积极开展创建“五好”大学生党支部活动。以党校为依托,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截至目前,学生党员人数已达1676人,占在校生总人数的10.3%。

规划独具品位的人文景观。学校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高度重视校园环境的景观建设。

根据天中大地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中国传统特色,建造凸显天中历史文化特色的天中文化广场;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名人名言浮雕智慧广场,融思想育人与环境美化功能为一体。根据学校实际,创设石林特色文化景观,选择石头作为主体文化景观,寓意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像石头一样素质过硬、顶天立地的建设人才,培养成社会的栋梁、民族的脊梁。学校坚持“把森林引进校园”的理念,加强了绿化和景观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环境优美的校园、景色迷人的公园、生活温馨的家园。2006年,学校被河南省建设厅评为“河南省园林单位”。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本着“拓展内涵,丰富形式,挖掘功能,突出特色”的思路,着力打造黄淮大讲堂、周末文化广场、英语角、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品牌,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和层次。以“电脑精、英语通、素质高、能力强”为人才培养标准,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英语朗诵大赛、计算机技能大赛以及各种形式的演讲比赛、辩论赛、戏曲表演赛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彰显了学校的育人成效。在省市举办的各类文化教育艺术、科技制作竞赛中,学校学生多次获得殊荣。学校舞蹈队表演的《俏花旦》曾代表河南省高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大学生文艺会演并荣获一等奖。在河南省大学生艺术节中,学校获得200多个奖项。

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积极融资,改善师生生活和学习设施。近年来,学校新增校舍面积29.78万平方米,学生生活用房面积增加11.66万平方米,教学用房面积增加7.1万平方米,教职工用房增加了11.2万平方米。学校与驻马店市共同投资7100万元、建筑面积为3.4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已经落成,成为驻马店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在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学校图书馆被授予“2008年度全民阅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几年来,通过强有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笃德、修身、敬业的道德要求已经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涌现出一批如建筑工程系学生乔书华、经济管理系学生葛淑真等家庭困难学生通过自强自立提前还款的先进典型。截至目前,学校贷款学生提前还贷率已达74.56%。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仅2008年,学校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关注社会热点,主持完成校级社会调研课题20多项。在汶川地震期间,学校师生捐款22.89万元,自觉缴纳特殊党费和特殊团费16.26万元,学生还组织了一支志愿服务队奔赴四川灾区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抗震救灾活动,周雪等同学被授予“河南省抗震救灾杰出志愿者”“河南省抗震救灾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作者系黄淮学院党委书记)

责编:赵 东

作者:张力奎

第2篇:立足职教特色 创新发展中职德育工作

3月16日至17日,惠州西子湖畔,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团省委和省妇联等五个部门联合召开,充分体现了各有关部门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各部门对广大中职学生健康成长、进步成才的关心和爱护。

在会上,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海指出,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我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必然选择;是我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我省发展壮大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客观需要。省教育厅巡视员李小鲁强调,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大局。

“一个主题” “两个机制” 构建广东特色德育工作模式

近年来,我省中职学校主动适应现代技能型人才需求,科学构建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了富有广东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总结这些实践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广东中职德育工作大发展,不断开创中职德育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主题得到贯彻。自2008年开始,全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明理、立志、勤学、成才”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以此为载体强化道德实践。一是以“明理”为主题,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心灵。“我让父母感动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我想对你说”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切地体会和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教育之情;团体心理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重建自信;朋辈互助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为人之道和交往之法。二是以“立志”为主题,引导学生志存高远、规划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育职业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三是以“勤学”为主题,引导学生追求真知、敢于实践。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技能;“争先创优、激励成长”活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四是以“成才”为主题,引导学生勇于创业、报效祖国。“创业之星”巡回报告会帮助学生领悟“有志者事竟成”的真谛,树立创业精神。如今,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已成为我省中职学校自主德育的有效载体,强化了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在第五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我省中职学校近6000份作品获各类奖项,2所学校获组织工作特等奖,17所学校获优秀组织奖,25所学校获组织奖,惠州商业学校作大会书面发言。

两个机制得到落实。省教育厅通过科学构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机制,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构建教育行政主导与专家学术支撑相结合的工作机制。2009年,省教育厅成立了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指导委员会,并依托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设立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和有效运作,既充分发挥专家在调研、科研、培训、指导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提高了中职学校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又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在决策、管理中的主导优势,确保了教育行政推动德育工作的力度。二是构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培养培训机制。以专业成长为主题,通过中职学校校长(书记)和班主任轮训的制度、名班主任培养工程、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建设了一支专业能力强、奉献精神好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队伍。

回眸2009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一项项德育难题被破解,一个个德育品牌建设成果喜人。如惠州商业学校的“阳光1000成长计划”、佛山市陈村职业技术学校以“城市化意识”为核心的学生文明素质培养模式、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利用优秀电影资源提高德育实效性”、肇庆职业学校“德育管理全程网络化”、东莞市东城职业中学“构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江门幼儿师范学校“利用团体辅导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效能”、云浮罗定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小步子程序教育法在德育中的应用”等成果和经验,凝聚了广大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智慧,深刻影响着中职学校德育实践,也让广东中职德育发展蓄满后劲。

“六个坚持”“三个强化”开拓广东德育工作新局面

2010年,是广东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关键一年。我省中职教育将全面加强“软实力”建设,促使内涵提升,增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这之中所提到的“软实力”就包含着德育“软实力”。

宋海在会上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职德育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中职教育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促进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大批德技双高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二是要坚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形成有职教特色、高水平的学校德育模式;三是要坚持教育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自我育德的主动性;四是要坚持专业技能传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五是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实际效果;六是要坚持规范管理与指导服务相结合,拓展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李小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中职学校要深刻理解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提高思想认识上抓落实,在强化工作措施上抓落实,在完善工作机制上抓落实。要按照宋海副省长的讲话精神,促使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进一步强化中职学校德育重点,突出抓好“三个重点”。重点抓好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学生敬业爱岗、诚实守信、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培育学生严谨认真、勤勉负责、刻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具备科学健康生活的基本素养。重点抓好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学会规划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自觉学习提高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重点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应对挫折、适应社会、成就事业的信心和能力。

二是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在“两个发挥”上下功夫。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学生考核评价方法,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三是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突出抓好“三个加强”。加强对学生在实训实习中的教育、管理和保护,充分利用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环境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校企文化对接为切入点,促使校园文化提升品位、丰富内涵和凸现职教特色,全面营造良好校园育人环境。加强校园网络教育与管理,建设融思想性、职业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将网络建设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四是要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切实做好“四项工作”。要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做好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切实推动德育工作上水平。

李小鲁还要求,各中职学校要着力探索建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机制,完善齐抓共管、合理联动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以及服务保障机制,为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会议还就《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四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这些文件搭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框架体系。

责任编辑郑蔼娴

作者:魏家坚 邱 丽

第3篇:国内先进省份创新方法工作特色比较分析

摘要:创新方法推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助于促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本文从政府对创新方法工作引导的角度,将创新方法工作分为政策措施、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服务企业的措施做法等四个方面,研究分析国内先进省份创新方法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并提出了我省进一步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方法;先进省份;工作特色;工作建议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是从源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利器。创新方法工作核心是为科技创新提供方法支撑,落脚点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近五年来,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启动了创新方法工作。其中,广东省、河北省、江苏省等省份走在了全国前列,新疆、黑龙江省、重庆市等省份工作也独具特色,均探索出了适合区域自身发展需求的创新方法推广模式,被科技部和国内各省公认为是创新方法工作先进省份。

山东省2009年启动创新方法工作以来,稳中求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山东省全面推进创新方法工作的体系仍不完善,在政策支持力度、多部门协同推进、项目支持、企业试点等方面,与国内先进省份存在一定差距,并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认真分析先进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山东省创新方法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基于关键要素的创新方法工作特色比较分析

创新方法工作的推进离不开政策、人力、资金、物质等多方面的支持。我们应用关键要素分析的方法,将创新方法工作分为政策措施、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服务企业的措施做法等多个方面,采用年度工作报告查阅、致函调查、电话咨询、网络检索等方式,研究分析先进省份的工作特色、好经验、好做法,以资参考。

2.1 政策措施

2.1.1 国家出台的创新方法工作相关政策文件

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科协四部委联合出台总体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1],支持创新方法工作。

图1 与创新方法工作相关的国家政策文件

科技部将创新方法工作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2008年之后的各类主要科技政策文件(如图1)。

其核心内容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推进创新方法宣传与普及;二是引导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各类企业深入应用创新方法,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2.1.2 先进省份创新方法工作相关政策文件

先进省份也相继将创新方法工作纳入主要科技政策文件,作为引导省内各市、各企业开展好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要保障。具体如表1。

2.2 组织管理[12]

2.2.1 国内各省创新方法工作组织管理共性做法

目前,国内各省创新方法工作组织管理的共同做法是:厅主管处室指导,省情报所(或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具体实施,各市科技局、相关高校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全省创新方法工作;省内相关高校为创新方法工作提供人才保障;成立创新方法研究会,作为创新方法工作的支撑平台。

2.2.2 先进省份创新方法工作组织管理特色

具体参见表2。

2.3 经费投入方式与额度

创新方法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经费投入是创新方法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国内先进省份积极落实配套经费,保障本省工作的有序进行,走在全国工作的前列。先进省份落实配套经费的方式与投入经费额度,如表3。

2.4 服务企业的措施做法

企业是创新方法应用主体。引导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实践应用,面向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应用创新方法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速创新方法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一批企业创新人才,培养试点企业,形成示范效应,已成为各省企业创新方法工作的共识。

2.4.1 国内各省企业创新方法工作共性措施

国内各省在企业创新方法工作中,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企业创新方法工作的的共性措施可归纳为:为企业开展普及培训班、报告会,提高企业对创新方法工作的认知度;启动企业创新方法试点工作,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指导试点企业采用理论培训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模式,务实开展应用工作;帮助企业培养创新工程师,建立企业创新团队等。

2.4.2 先进省份企业创新方法工作特色措施

先进省份引导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工作的典型做法与服务企业的特色措施,具体如表4。

3 山东省创新方法工作情况

3.1 山东省创新方法工作主要成效

山东省创新方法工作取得了具有鲜明山东特色的成效,具体表现为:

3.1.1 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创新方法推广基地

情报所基地重点开展人才培养、国内外合作交流、相关政策法规制定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分别建立了理论教学基地,为全省创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三家推广基地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形成了鲜明的创新方法推广基地建设的山东特色。

3.1.2 以数字化动漫技术推广创新方法是我国创新方法推广模式的新探索

山东省正在承担的创新方法动漫项目,以创新方法为核心,动漫为载体,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向最广大范围的受众群体推广成熟的创新方法,是一项在我国从未做过的工作,是对推广创新方法工作的创新。有望在2014年完成动漫开发工作,并进行推广模式的新探索。

3.1.3 为企业技术创新培养了一批人才和师资队伍

通过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培训企业科技创新的管理和研发人员9600余名,其中105人进行了深入学习和实践,12人达到了培训师水平;出版教材3部,发表论文10余篇;应用TRIZ累计解决技术难题330项,申请国内专利585项,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了全面提升。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先进省份创新方法工作相比,山东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创新方法工作相关政策空白;经费投入总体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创新方法应用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4 山东省创新方法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国内先进省份的工作经验与特色模式,对山东省创新方法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借鉴作用。为进一步做好山东省创新方法工作,建议如下:

4.1 加强创新方法工作政策措施引导

4.1.1 创新方法工作政策措施的切入点

根据山东省创新方法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的切入点有:与科普工作结合,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山东试点工作结合,培养企业创新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培育工作结合,提高企业专利产出能力;与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开发结合,发挥创新方法的科技支撑作用。

4.1.2 具体措施

为充分发挥政策措施引导作用,将创新方法工作纳入“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主要科技政策文件。联合省内相关部门出台推进全省创新方法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全省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引导各市、各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方法工作。推进创新方法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的结合,在省内创新型企业认定,科技项目立项、鉴定、验收、奖励等环节,将创新方法的应用效果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创新方法工作的积极性。

4.2 强化创新方法工作组织管理

进一步完善山东省创新方法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 “全省创新方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山东省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统筹推进创新方法工作。

加强省科协、省知识产权局、省教育厅、省委党校、人社厅、财政厅等省直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务实合作,形成多个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成立“创新方法工作实施小组”,由省科技厅牵头,相关省直部门、部分高校、试点企业等参与,负责具体的实施与管理工作。

组建山东省创新方法研究会,搭建创新方法领域管理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平台,促进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研究、推广与应用。

组织高校、科研单位定期召开创新方法基础研究、理论教学和应用研讨会,构建我省学术交流平台。

4.3 进一步加大对创新方法工作投入力度

加大公共财政对创新方法工作的投入,是创新方法工作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省承担的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配套经费有望今年落实到位。目前经费投入方式是针对科技部项目配套。

建议山东省从长远考虑,形成稳定的创新方法工作经费投入机制。具体投入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在省财政科技工作事业费中增设山东省创新方法工作专项,用于开展全省创新方法宣传普及、政策措施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同时支持试点企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成果转化等,形成示范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以科技主体计划立项形式,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方法基础研究与应用。

4.4 加强企业创新方法应用引导工作

4.4.1 创新方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我省创新方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创新方法培训师资库、咨询专家库、创新工程师库,实现企业人员与专家的交互对接,为企业研发提供直接的创新支持与服务。

4.4.2 企业创新方法工作体系建设

加强企业创新方法工作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开展试点应用。建议省科技厅研究制定“山东省企业示范工作方案与示范企业管理办法”,明确示范企业遴选标准、操作流程和验收要求,使企业创新方法工作规范化管理。

4.4.3 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邀请国内外优秀创新方法专家来我省为企业进行咨询服务;组织省内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人员到国外以及国内先进省份考察学习创新方法研究状况、企业创新方法应用情况。

4.4.4 推进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通过组织创新方法普及培训班、提高班、研讨班等活动,加强企业创新工程师、咨询师团队建设,为创新方法推广提供人才保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宣传示范企业的工作成效、经验做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中国科协. 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科发财〔2008〕197号,2008.

[2] 科学技术部.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国科发计〔2011〕270号,2011.

[3] 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教育部等.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国科发政〔2009〕269号.

[4] 科学技术部. 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国科发计〔2012〕89号.

[5] 科学技术部. 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科发政〔2011〕178号.

[6]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 粤府办〔2011〕84号.

[7]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冀政函〔2011〕124号.

[8]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2013年全省科技工作要点. 冀科计〔2013〕3号.

[9] 中共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改革的意见. 冀发〔2012〕22号.

[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新政办发〔2011〕168号.

[11]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和战略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渝府发〔2011〕66号.

[12] 科技部条财司等.创新方法区域推广应用工作报告汇编.2011.

[13]2013年广东省科学事业费项目申报指南[EB/OL]. http://www.gdstc.gov.cn/HTML/kjyw/tzgg/1365499784279-5334158106459648177.html.

(责任编辑:姚 英)

Comparative Analysis about the Main Features of Implementing Innovation Method in Advanced Provinces

ZHAO Xian,ZHANG Darui,LI Shuqiang

(Shandong Ins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Jinan 250101)

作者:赵贤 张大瑞 李树强

第4篇:新世纪社区“提高工作创新能力 打造社区特色亮点”

时间:2011-10-19 来源:新世纪社区居委会 已点击: 15716 新世纪社区“提高作创新能力 打造工社区特色亮点” “提高工作创新能力 打造社区特色亮点”是新世纪社区工作的源泉。今年以来,社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着“五心五桥”工程,按照“多型”社区的建设目标,把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宗旨上,依托社区综合服务大厅,举全社区之力,倾心打造的服务型品牌——“民情流水线”工程。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效率运行、高标准服务”的工作思路,采取管理集约化、服务窗口化、形式多样化的运行方式,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劳动监察与仲裁、党团服务、再就业服务、社会救助等16项涉及企业和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全部下沉到一楼的社区综合服务大厅,通过7个服务窗口与辖区企业、居民实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一站式”综合服务。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使各窗口之间密切合作、衔接连贯。无论服务对象办理的业务程序多么复杂,在这里就像操作流水线一样,转几个窗口,就能使他们的所需、所困一次性受理,一次性办结,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服务效率。“民情流水线”服务体系运行10个月以来,已优质办理公众服务事项共计 630余项,其中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76人,办理困难群体就业援助认定13人,办理老年人优待证175人,办理社会保障卡18张,报销城镇居民医疗费3万5千元,为社区困难家庭办理临时救济补助、特困人员办理大病补助8672元„„做到了让居民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新世纪社区全力打造“民情流水线”服务体系,以人为本地推出各项惠民服务新举措,赢得了民心民意,不断深化和拓展了服务型社区的品牌效应。同时,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十分注重挖掘辖区潜力,突出社区的特点,有效整合社区资源,指导社区各小组在文化、党建、双拥等各方面寻找结合点和突破口,坚持“一栋一特色”打造社区工作亮点,使社区小组、楼栋特色工作竞相争艳,各施所长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一、巩固老特色、创新新特色,带动社区工作全面提升

今年我社区党建工作将以创新工作为目标,以“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为宗旨,在开展“黄手帕”活动的基础上,巩固老特色,创新新特色,开展“三个必访”活动,即党员和居民下岗失业必访,党员和居民家里发生重大事情必访,党员和居民有思想问题必访。以“三个必访”活动为契机,改进社区工作人员的作风,紧密结合社区实际,本着 “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认百家人、解百家难”的服务理念,工作重心下移,深入社区,与居民“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建好居民小组网络,选好居民小组长,进行登记造册,划分社区干部包干责任区,社区两委要求工作人员对自己所分管的片,每季度入户一次,其中重点户每月入户一次,入户率为100%,入户调查结果准确详实。通过入户,全面掌握本片计生流动人员、育(孕)龄妇女、低保困难户、优扶对象、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等业务部门要求的重点人口信息,为开展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也为即将开展的全国人口普查奠定基础。

二、以提高自身素质带动社区服务提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辖区居民,提高社区人员的素质,规范在工作上的礼貌用语,社区制定了社区接待用语的座右铭:说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做事勤一点;理由少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度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并建立了“今天我当家”制度: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每人当家一天,谁当家谁就主动接待来社区办事的居民,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解释记录工作,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示上级领导。这样既加强了每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时也锻炼了统筹领导社区工作的能力。建立新世纪社区QQ号: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目标,让社区有了一个新的思路,结合新世纪社区的现状,面向辖区居民建立了一个“新世纪社区QQ号”,通过网络把一些国家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及时传达到千家万户,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社区的工作性质,功能,以便调动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中来。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的实施,社区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三、以开展特色服务带动社区工作提升

1、搭建再就业服务平台:

今年办事处根据我社区的实际情况,为社区搭建了以再就业服务为平台的特色服务,我社区有新世纪小区、泰山新村、胶鞋厂、中房大厦、周城大厦五个院落,以无业人员和失业人员居多。辖区内又有八方电器、电脑城、电动车市场等商业市场。我社区结合这一优势,把解决无业人员、失业人员、大学生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当做本社区工作的当务之急。社区服务站无偿提供服务,对低保户、单亲家庭、夫妻下岗、4050人员优先安置。

3月18日我社区配合办事处在世纪电脑城门前已成功举办了一次招聘会。结合这一次的经验,我社区通过以通知、黑板报、腾讯QQ等形式通知居民来社区登记求职信息,做好求职人员台帐。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一家家的找单位,通过朋友、同事找单位等各种途径寻找就业岗位,做好台帐。再接再厉,我社区准备在4月20日在七里河万年青门前准备再举办一次招聘会。七月份大学生毕业,我们准备找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单位,针对大学生搞一次招聘会。

五月份,我社区将和人口普查相结合,以进“百家门,知百家事”了解居民就业意向,做好辖区内无业人员的登记工作,立求做到本社区无业人员情况清,有单位的就业单位清。

下一步,在社区门口设置招聘栏,把各单位的招聘情况公布。另外把社区的二楼做为就业工作的平台,做好求职人员、招聘单位等资料的台帐。可以在这里举办小型的有针对性的招聘会,为更多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2、开展激情广场大家唱:

随着夏季来临,越来越多的居民到新世纪小区19号楼前的广场乘凉,社区将组织居民每月一次卡拉OK大家唱活动,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文体活动生活化:

社区将通过入户,挖掘社区人才,组建一支文体队伍,每月组织一次体育比赛,例如:打羽毛球、篮球、跳绳等体育项目,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以便社区更好的开展工作。

四、以各种特色活动来彰显社区活力

志愿型社区:新世纪社区注重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作用,成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为核心的社区志愿者队伍领导小组,健全了组织网络,规范了制度章程,使社区志愿者活动在社区遍地开花。今年以来,该社区党员、青年、大学生、居民等6支志愿者队伍120余人,共参加环境治理、扶残助困、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6余场次,惠及居民群众近千人。健康型社区:社区拥有健身队伍3支,其中包括小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老年晨练队。该晨练队队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组建于2000年。10多年来,由原来的几十个人发展到目前的百余人,最多时达到200多人,现已成为小区参加人员最多,坚持活动时间最长,组织纪律最好的一支晨练队伍。近年来,他们的广播体操、健身秧歌、竹板舞、扇子舞、通络操等20多项健身项目在辖区内很优秀,彰显了老年人健康文明的形象。帮扶型社区 :面对社区里残困家庭和低保户较多的实际,社区开展了“零距离、结对子、解难题”活动,居委会干部包干联户,社区志愿者、党员与残困家庭结对帮扶,动员邻里之间相互照应,互帮互助,努力做到帮助残困家庭不遗余力地服务困难群众不留空白点。爱心型社区:社区针对辖区空巢老人多的实际,提出了“一键通”即:“一个电话,服务到家”的服务理念,确保辖区空巢老人遇有紧急情况有人救助。同时,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定期走访慰问空巢老人,开展整理家务、采买生活用品、免费健康查体等爱心服务,为空巢老人们解除了后顾之忧;针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的实际,居委会通过多种渠道为下岗人员提供再就业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公益性岗位,使弱势群体走上了自强之路,在社区内营造了“爱心互助”的和谐氛围。奉献型社区:自2008年起,社区党支部每年都开展“党员奉献周”活动,向社区全体居民展现党员风采。“党员奉献周”活动的宗旨是“党员做奉献,群众得实惠”,活动于每年九月第二周举行,通过广泛开展慰问贫困户,家政服务,清脏捡乱、文艺演出、工艺品展览等多种活动形式,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为带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各项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文明型社:社区一直把深入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来抓。今年以来,该社区先后组织居民200余人开展了庆“三八”、庆“五一”趣味运动会,引导居民广泛开展健身运动;组织开展“消夏纳凉”社区文艺演出,让社区群众自娱自乐;深入开展“创建干净美好家园”活动,号召广大居民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努力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自觉告别不文明行为,共同创造文明、整洁、舒适、优美的社区环境。法制型社区:创建和谐社区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让社区里的居民群众都懂法,都能依法办事。为此,社区居委会努力创建“法制型社区”,制定了详细的法制讲座日程表,邀请了检察院、司法所的专业人员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定期为居民群众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该社区还专门成立了法律知识宣传队,通过出黑板报、做宣传牌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此外,居委会还充分调动社区内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积极性,组建了“五老”关爱小组,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让他们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发挥出独特优势。双拥型社区 :社区自2000年以来,分别与周边驻区部队建立了长期共建关系。6年来,该社区组织辖区企业和党员干部慰问部队12多次,累计赞助部队慰问品价值人民币6万元。共建部队也先后30次参与社区各项志愿活动。军民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取得了双拥工作的长足发展。诚信型社区:今年年初,社区提出了“诚信型社区”创建口号,开展了“踏实做人,共铸诚信”活动,得到全体社区居民和商业户积极响应。一年来,该社区通过组织居民群众和商业户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的“三德”宣教活动和举办文艺汇演,文明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广大居民商户的诚实守信意识,号召大家共同携起手来,踏实做人,共铸诚信,让诚实守信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诚实守信之花在社区绽放异彩。平安型社区:社区是流动人口集中、情况较复杂的社区之一。多年来,该社区以平安建设为抓手,创新载体、加强管理、深化服务。通过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楼院”、“平安单位”、“平安社区”、“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并将这些创建活动与宣传防火防盗知识、开展法律讲座、慰问弱势群体以及民事调解、党员义务巡逻等活动相结合,加强宣传,深入走访,着力解决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居民创建平安家庭、平安社区的知晓率达100%,社区平安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学习型社区 :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弘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新型学习理念,优化社区资源,加强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加强社区党员、专业人才、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促进社区与各相关单位的双向服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黑板报、市民学校等载体广泛宣传,引导社区居民确立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倡扬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努力使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人人是学之,处处是学之所的学习型社区。服务型社区:社区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知民心、体民情、解民忧的桥梁。为使来办事的群众进一门,解百事,今年4月份,社区建立了综合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失业登记、低保救助、职业指导、家政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窗口,很好地顺延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全心全意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为使社区工作者自觉接受居民的监督,该社区公开“诚信服务,请您监督”的服务承诺,赢得了居民的信赖和支持。党建型社区:近年来,社区通过党员活动室、流动党员服务站、党员责任区等活动阵地,以及开展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一帮

一、为党旗增辉、为社区奉献、帮贫困、聚民心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个党员成为社区政策的宣传员、环境卫生的督察员、社区治安的巡逻员和爱心奉献的志愿者,凝聚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了新时期党员的良好形象,在全社区形成了党员带头发挥作用、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风尚。科普型社:社区从加强宣传入手,利用社区黑板报和科普长廊等载体,积极推进“科教进社区”活动。今年以来,该社区通过开展科普知识讲座、节水知识宣传,举办“科技在我身边”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的科普宣教活动十余次,吸引了社区居民和青少年学生的广泛参与,受教育群众达1100余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举措,增强了居民的科普知识,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在辖区内营造了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关爱型社区:社区多年来坚持实施暖心工程,广泛动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共建单位为辖区困难家庭和老年人送温暖、献爱心,努力建设关爱型社区。今年年初,该社区提出了“居民困难对我说,我尽全力来解决”的服务承诺,开展了以真心助岗、孝心助老、热心助残、爱心助困、诚心助乐为内容的“五心”工作法,热心帮助社区特殊群体解决生活难题,深得居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第5篇:围绕医学教育特色创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07年12月10日 作者:黄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E-mail推荐

】【关闭】

编者按: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12月1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宣布成立。医学教育分会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全国44家从事医学教育的院校组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为医学教育分会揭牌。医学教育分会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当前医学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热点、新问题,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成立大会当天,举行了首届医学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来自全国11所医学院校的代表交流了医学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本文以综述形式反映他们的创新探索。

围绕医学教育特色创新思政工作

“医学教育承担着培育我国医学人才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医学生作为我国医药卫生战线的预备队和生力军,其思想政治水平影响决定了今后卫生行业整体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重视和加强医学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医药卫生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和谐卫生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成立大会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敖英芳如是说。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一向重视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首届医学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有11所高等医学院校或高校医学院(部)在大会上交流了开展思政工作的经验。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仅采取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模式,而且结合医学教育和医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形成了富有医学教育特色的思政工作方式。

职业精神——敬业、奉献与责任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第一条就规定了医学生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是医疗实践的核心,敬业精神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对一组共同价值的承诺、自觉地建立和强化这些价值,以及维护这些价值的责任等。”

加强爱心和责任心教育,培育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道德规范,是按照现代医学要求培养合格医学生的需要。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教育是职业精神培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医生是一个特殊而崇高神圣的职业,选择医学就选择了奉献和责任,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学术和医术,还要富有爱心和责任。今天的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决定着未来的医生的质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黄红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选修课从医学专业与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出发,开设了医学发展史、医学与美学、医患关系等二十多门课,强调将崇高的医德与高超的医技完美结合才是一名合格医生的应有品质。

“博极医源”,将追求卓越的责任心与诚实、正直、严谨的科学态度传授给学生;“床边教育”,关爱病人、尊重病患的理念体现在实践教学中,让医学伦理课更加生动具体。他们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请本院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教授来到学生中,从医学生的社会责任、50年行医生涯所见所闻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举办桂希恩先进事迹报告会,定期派优秀学生跟随桂希恩教授进行社会实践。学生们深受桂希恩教授人格魅力感染,深切感悟到“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真谛,进一步体会到面对新的时代应如何去学习、去思考、去寻找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去承担医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大学精神——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红说:“当前,卫生改革不仅使卫生系统的同志感到压力和责任,也使得我们这些从事医学教育、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医学院校感到莫大的压力和责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到今天,对医学生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等为重要内容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因为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天的医生。”

医学即人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医学更强调对人的关怀。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人文素质,增强人文精神。高品位的大学文化是医学院校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途径。大学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示范性,而且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特点,更易于学生接受,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不同的医学院校在各自不同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与内涵的大学精神,成为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资源。

山东大学医学院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广智求真、博施济众”、“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优良学风和传统。它既包含着勇于探索、追求无限的科学精神,又包含着关爱生命、奉献社会的人文情怀,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他们把人文医学的有关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齐鲁杏林论坛”、“医学名家论坛”,教育师生精修文理、注重实践、朴实厚重、严谨治学、大悲恻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使他们时时感受到身上所担负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责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

地处边远贫困地区的新疆医科大学,总结50年办学历程认为,学校之所以能在办学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取得巨大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建校初期一大批来自内地沿海著名医学院校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扎根边疆,奉献终身。各族师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把内地一流医学院校严谨治学的办学传统继承传承下来,形成了“团结奉献、自强不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新医大精神。

建校初从上医来到新医大的王师贞教授,组织上只让她在新疆工作三年,她却割舍了骨肉亲情,把毕生献给了新医大。姚秉礼教授不仅献出了终生,最后又将遗体捐给了解剖教学。学校用发生在身边的鲜活事例开展新医大精神教育,将大学精神具体化,使大学精神形成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实践精神——服务社会,培育爱心

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明确社会责任、知识服务社会是医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各医学院校注重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在实践中培育医学生的爱心。

山东大学医学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居委会、敬老院、智障学校等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开展义诊咨询、医疗保健、政策宣讲等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进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引导学生服务社会,增长才干。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医学生所学专业实际,一方面增强学生实践检验真理、课本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奉献社会的热情。去年该院六支小分队分赴湖北省秭归、浠水等县市进行“青春红丝带”行动——防治艾滋病“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志愿者们走进艾滋病人贫困的小屋,贴近接近绝望又怀有希望的患者,为他们进行心理疏通和疾病防治知识指导。

与艾滋病人零距离接触让学生们感到震撼,更明白了医学生所担负的是怎样一种社会责任。社会实践使他们锻炼了能力,锤炼了意志,升华了品质。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结合医学生专业特长和最佳学生党日团日的争创活动,寓思想教育于社会服务之中。学生们走出校园,与吸毒青年面对面交流,与法轮功练习者面对面交流,到临终关怀病院服务,到麻风病康复村服务,组织骨髓捐献,到山区小学开展保健服务,等等。这些服务型、实践性强的党团员教育形式收到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效果,培养了党团员服务社会的热情,并内化为个人素质。

搞好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突出重点强化实效的具体体现。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生思想实际结合得更紧密,如何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真正取得实效、长效,还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和探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钱海红认为,从医学教育的对象讲,以现代医学生为代表的青年医务群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来的医学生成长规律,是一个亟待深入认识的领域。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研究医学生特点,有利于我们了解工作对象,掌握工作技能,更新工作观念,总结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本报记者 黄文)

《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0日第6版

第6篇:突出特色 创新载体 促进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网上交流材料

板桥中学闫自平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我校将以“素质教育特色校”的创建为抓手,立足学校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创新活动载体,精心组织实施。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推动我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要以学习研讨提升课改品位。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校本教研意识,以“五课系列研讨”(备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说好一堂课,评好一堂课,反思好一堂课)和“月末相约新课堂”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优秀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日记展评等活动,抓实抓细教学常规管理和过程管理,把课改的理念和思想贯穿在日常教学中,细化到具体教学行为上。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校本教研新机制,认真开展以“教师每年阅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确定一个研究课题、上一节观摩示范课、发表一篇学科教学论文、开展一次针对教师或学生的专业讲座”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要以评价改革引领课改方向。本着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目的,逐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办法,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作用,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促进教师和学生和谐发展。

3.要以教学督导落实课改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的作用,全方位开展课堂教学督导和教学常规督查,建立例会评课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落实三级督导评价在教师考核中的杠杆作用,促使广大师生养成良

好的教风、学风和班风,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4.要以学科教研提升课改质量。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教学观念,继续深化“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的教研理念,坚持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开展教研的方向,坚持把解决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作为教研的立足点,坚持把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教研的着眼点,坚持把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进作为教研的切入点,全面提高校本教研成果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效益。

二、强化措施,突出特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突出实践特色,加强德育工作研究。进一步深化“问题学生导师制” 课题研究,从校内“问题学生”确定、帮教转化、导师职责及工作落实,校外已毕业“问题学生”进行跟踪回访,调查近期表现等,逐步探索完善“问题学生”教育方法,建立“家校共建、大小牵手、文明共创、和谐相处”的“问题学生”教育方法。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扩充和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2.创新德育理念,丰富德育内涵。实行“一线贯通”、“三情相融”、“四德并存”的德育教育方法,即: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将国情、县情、校情和爱德、公德、诚德、孝德教育融入到各项活动之中,充分利用班会、队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随手文明大行动”、“家乡名胜探访”、“1+X假日争星”、“少年模拟法庭”、“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系列活动和“学会感恩尊敬师长”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文明养成教育。

3.践行一铭三岗,推进学生自治。确立以“一铭三岗”为主要内容的学生教育、监督、管理模式。“一铭”即“道德铭”,采用“座右铭”的形式,针对学生实际,适时地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名言书写在教室“思想明灯”栏内,进行晨、午、晚三诵活动,让他们牢记古训、身体力行,谨遵名言、守住道德底线,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使之内化为自觉

行为,达到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目的。“三岗”即“文明监督岗、纪律监督岗、安全监督岗”,选拔富有责任心和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监督岗成员,让学生管理学生,实现了“道德自律、行为自治”的德育目标。为细化学生素质评价工作,学校建立完善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核心的综合考评机制,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通过日常管理、星级评定、学科成绩、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使学生做事有目标,行为有约束,使他们的品德在“自我体验→尝试错误→自我评价→自我感悟→自我内化→自我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提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切实增强教职工工作合力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和《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精神,科学设置工作岗位,盘活用人机制,积极为教职工创设平等的竞争环境、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和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创新用人机制、激励竞争机制和师生评价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来改善办学行为,使办学行为更能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更加遵循教育规律,更能促进人才的培养。

2.创建人文校园,促进学校人文化管理。在学校规章制度刚性约束的基础上,围绕“目标激励人、榜样引导人、事业发展人、情感温暖人、活动教育人、生活关心人、制度规范人、氛围熏陶人”的人文校园建设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师生,理解师生,信任师生,支持师生,改变死看硬守、高压政策的传统管理方法,切实解决好师生的实际问题(包括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业务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教师的个人生活、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打造一支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心、勇于拼搏的上进心的教师队伍,积极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干事创业环境,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四、争建并举,内涵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紧抓项目建设时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做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项目工程沼气厕所建设收尾工作,狠抓工程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进度,真正把项目建成一个能源节约型、高效实用型的工程,统筹解决学校用厕卫生和厨房卫生环境改善等问题。争取项目资金,修建集师生灶、餐厅、礼堂为一体的综合楼一幢,附带配置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电教活动室等教学辅助用房,彻底改变食堂经营模式,解决学生吃饭场所,增加饭菜品种花样,提高寄宿生伙食标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2.打造绿色校园,加强文化环境建设。秉承园林风格,继续发扬移沙建校精神,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宗旨,以创建“省级绿色学校”为目标,在大量栽植白杨树、风景树的基础上,尽量引进优良树种,丰富树木品种,不断培植“树”文化,彰显学校“教书”与“育人”并重,“立德”与“树人”同行的办学思想。通过整理完善校史、创建校史室、制作宣传展板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国情、省市县情和校情教育,增强爱国情感,传承校园精神,提高学校绿化、美化的档次,增强人文内涵。

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根据实际,有计划、分步骤改造多媒体投影教室,加快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做好技术服务工作,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高标准装备物理和理化生实验室,规划扩建活动场地,添置体育艺术器材、实验教学用具和图书等设备,为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供坚强的后盾。

教育是为了明天的事业,是值得我们为之拼搏奋斗的事业。只要思想解放了,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今后,我们将按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举措,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再铸板桥中学新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第7篇:创新教育模式 打造特色学校

——中馆驿镇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中馆驿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06年,座落在镇郊旮旯里的一所名不见经传的私塾,解放后,改建为一所农村小学。几经易址后,1996年建成为镇中心小学。经过镇小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由一所村办小学发展为“管理理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一流、育人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的镇窗口学校。学校分为小学部和附属幼儿园两部分,小学部现有15个教学班,近800名学生,幼儿园幼儿近300名,全校教职工59人,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

一、提高认识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源动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意识到要想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体现新时代教育气息,就必须要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努力追求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的教育风格,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办出自己的特色。2006年,我们成立了以校长叶代学同志为领导的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小组,研究部署特色学校创建规划,制定创建计划,确定可行性方案,全体教师共同出谋划策,听取主管领导教益,吸收经验,博取众长,为顺利进行特色文化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特点鲜明的办学理念是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行动指南。

特色学校的本质是学校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首先体现在办学理念的个性化。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一定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它凝聚了这所学校的个性风格、文化品味和人才培养等特色。选择和确立办学理念是学校实行校本管理、追求特色发展的首要任务。于是校领导及研究小组的成员们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又结合我校校舍比较紧张,功能设施较差,学校近1000名学生百分之八十是农民子女,百分之三十是“留守儿童” 的实际情况,把“文化立校、生命关爱、促进成长、全面发展”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出发点,定位了“阳光教育”这样一个特色发展的办学方向。同时,我们学校教师队伍比较年轻,而且有过快乐教学的尝试,于是确立了“让教育充满阳光”的办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发动全体师生,集思广益,征集校风、学风、教风、校训等,经过征集、研究、讨论,我们最终确立了“博学、厚德、创新、笃行”的校训,“阳光、快乐、文明、和谐”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求实”的教风、“乐学、善思、求实、创新”的学风。这些个性鲜明的办学理念是全校师生教育思想的结晶,是学校办学的方向选择、目标定位、特色所在的理想和价值追求,也是引领学校朝着特色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创新特色教育发展策略实现教育的跨越发展的强力支撑。

学校因地制宜,提出了符合本校实际的“1342”教育发展策略,即构建一个网络,抓住三条主线,推进四个创新,实现两个突破。构建一个网络,就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学生的成长不能单靠学校的教育来完成,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职能,搞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和合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坚持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的参与、协调和监督职能。家长委员会成员须拥护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儿童教育事业,经家长学校推荐,学校审核聘用,由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代表广大家长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向家长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组织家长学习教育管理知识。推行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和举办家长学校,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增进了相互理解,增强了教育效果。

抓住三条主线:一是大力提升办学条件。我镇学校布点分散,基础条件落后,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面对现实,我们不悲观,不等靠,千方百计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争取政府、民间投资和社会捐助。近年来,我校有效利用社会捐赠和政府投资资金300万元,相继建成多功能小礼堂1个,师生食堂1座、学生宿舍1排,新建幼教楼两栋,学校建设达到了市级规范化标准。二是全面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单位的教育工作干好干不好,关键是看这个单位的干部教师队伍有没有活力,有没有朝气。我们通过业绩考核和民主评议,推行能上能下的干部用人机制。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制定了人才培训计划,结合实际扎实开展教研活动。获得市级优质课6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地级骨干教师8人,获市级优秀教师4人。三是积极推进学校管理改革,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过程管理力度,改变了过去校长只当传话筒的传统陋习,强化了单位组织在过程管理中的指导、监督职能,建立了联校与各单位协同操作、目标考核和过程指导相结合的学校管理新模式。

推进四个创新:一是创新育人环境。校园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校园环境布置得好,就能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收到熏陶和感染。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室内外墙壁、宣传橱窗、数字屏幕、移动展板,精心打造校园和班级文化,在内容选择上,要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和教育性,让学生置身其中,受惠于心。二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渠道。构建高效课堂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我们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实验,在广泛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尝试和探索,推出了“四步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了“读、思、议、练、归”五步教学法:“读”是初读教材,发现问题;“思”是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议”是交流讨论,共同提高;“练”是尝试应用,拓展练习;“归”是前后联系,归纳升华。不论是“五步教学法”还是“四步一体课堂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锻炼的空间,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新理念。三是创新校园活动。学校在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4610”要求,搞好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通过创造性地开展校园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很好的成长平台。学校组织开展了“弘扬家乡文化,我为家乡添彩”活动,激发了学生立志成才、发奋学习的热情,学习氛围空前浓厚。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制订了“星光教育”工程,通过“创星”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内组织了书法、绘画、歌唱、文艺舞蹈、科普等多个“社团”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参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创新学校管理。具体表现在

1、目标管理机制。学校根据学的总体目标,制定月目标、周目标。并将分节落实 到各职能部门,划分出具体的责任目标。责任到人。由值周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进行日检周评月积累,为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积累材料。

2、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通过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做好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备课管理注重实效,防止用单一的备课模式来要求所有教师。教案管理注重激发教师的创造性,突出教师自身的优势,有利于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对教科书内容的调整,要以坚持新课标为前提,不得随意拨高或降低教学要求。上课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立、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我校的对话教学落到实处。作业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实践性与操作性的作业。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己设计作业,注重多样化,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杜绝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习辅导管理。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利用节假日和其他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3、评价制度。建立激励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多方法、多途径、多角度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评价中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师中,建立三级评优标准。评选校级名师、区、市级名师和市级以上名师。每年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师教育目标,明确教师评价标准,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采取群众评议与领导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逐级评价。对校级名师不限名额,凡是能够很好地胜任和完成素质教育任务,成效明显的均可评为校级名师。谨慎有序地进行备课改革,鼓励“一案多改”、“教后反思”。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不断提高教师的评价制度。按照合格小学生的人才规格,改革学生评价的方法与途径,采用更科学化的、人性化的评价途径和方法。通过教科研手段不断加强评价机制的研究,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构建适应21世纪合格小学生发展的新型评价体系。坚持课堂随机评价,日常管理性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和学期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形式。

4、教科研管理制度。坚持教科研工作校长亲自负责制,由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教务主任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资料收集与整理。加强对课题的形成性管理,制定阶段性实验计划,注意跟踪测量与分析和阶段总结,积累数据和资料,建立课题档案。积极参与上级科研部门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交流研究成果,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科研工作质量。

实现两个突破:一是搞好学校建设、塑造学校新面貌实现新突破,二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教育良好社会形象实现新突破。

四、独具特色的七彩课程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基础。

有特色的学校才有活力,有特色的课堂才有生命。学校要求教师树立 “人人都是阳光教育的实施者”的观念,通过制定阳光课堂评价标准,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以阳光般积极的态度走进教室、走近学生,尊重生命,关注成长,以阳光般的热情去温暖每一位学生,以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研究每一堂课。每学期的教学活动月成为阳光理念生长的土壤,教学活动月以促使顺迈课堂成为学生收获的殿堂为目标,要求每位教师都能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打造阳光课堂。我们尝试运用“学案式”教学模式,探索更为轻松、开放的教学模式。同时,为了让阳光教育这一文化精神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动力,我们把阳光教育向校园文化活动延伸,把校园文化活动与师生成长相对接,建构系统性、系列化活动园地,全力打造阳光校园。我们把校园文化活动分为七品,组成七个板块,以七个色彩命名,并制定活动方案,打造具实的七彩校园,形成稳定的、常态化的学校文化活动。具体有:

“一彩”红色系列——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倡导品行合一;

“二彩”橙色系列——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做到知行合一;

“三彩”金色系列——开展“争做最美少年”的校园每日一星评比活动;

“四彩”绿色系列——开展铸班魂,创建班级文化活动;

“五彩”青色系列——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促进专业成长;

“六彩”蓝色系列——开展校本研究,“构建快乐和谐课堂”;

“七彩”紫色系列——建设校园文化,实践环境育人。

五、培养阳光教师、培育阳光学生是创建特色学校的灵魂。

阳光学校需要阳光教师,实施阳光教育,我们首先在全校开展争当阳光教师活动。何谓阳光教师?我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是,外形阳光。具有活力、健康的外在形象,不断提升职业品位,内外兼修,以教师的魅力来提升教育的魅力。二是心态阳光。善良、真诚,合作,关爱学生。三是专业阳光。要具备教育智慧,在教与学的灵动中,激活学生生命活力,实现教学相长。为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学校施行阳光化管理,做到从生活上关心教师,在感情上关爱教师,在心理上疏导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大力开展学习型组织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把“联席会议、名师引领、结对帮扶” 三个制度落到实处,通过名师引领、师德汇报会等活动,培养一支甘于奉献的高素质班主任队伍,为实现“自我提高,借鉴提高,引领提高,抱团提高”的目标,我们把“树根理论”作为提高“组织学习力”的有效途径,以学习求发展,强化六个功能: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组织学习,学后行为,持续学习,快乐学习。以岗位大练兵为契机,开展学年团队的集体备课、学科团队的教学研讨等活动,发挥团队力量,使教师们在团队中共同成长。

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七彩校园注入了生命和活力。从2008年起,学校坚持社团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孩子们的的生活,锻炼了他们的体魄,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逐渐形成了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跆拳道精神。学校的国旗班,升旗仪式上国旗班小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威武挺拔,感受着国歌、国旗的庄严与神圣。校合唱团、舞蹈团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同时,为培养学生阳光健康心态,我们把学生的爱国、爱家教育,做人做事的养成教育与班级教育工作相结合、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阳光学生”系列化主题活动。学校制定了“阳光学生”的评价标准,我们还大胆创新评价,以评比“星级学生”、“阳光学生”取代了传统的“三好学生”评比,从学业、心理、品德、个性等多方面拓展了从传统的“三好学生”评价标准到“十好学生”等多个评价标准。学校按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年段,分别制订了《阳光学生评价指标》,采用多元评价及星级制的形式,每学期进行二次评选。同时,将评比标准纳入每位学生的评价手册,鼓励每位学生争当星级阳光学生。

学校特色建设是教育的创新工程之一,其绩效并非朝行夕现,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也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不够理想。但我们会抓住机遇,按照市教育督导室的科学规划,遵照教育局的工作部署,突破自我,抢先作为,积极出题答题,会将“特色教育”赋予创新的内涵,增添新的活力。

第8篇:创新管理 办特色教育

创新管理

办特色教育

—保康县歇马镇欧店小学

管理家休斯说过:“目标是成就的标尺,成功的尺度,激励我们前进的有影响的,而且有价值的东西。”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创新型人才,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宗旨,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强化目标管理,人文管理,勤政,务实,团结,敬业,逐步提高管理品位,知名度和学校生命力。

一、目标管理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千个师千个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校长对学校实行目标管理,实质上是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转换为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使全校师生的智慧发展符合于社会和学校自身的需要。依据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源于师生客观实际,制定出具有强大诱惑力的发展目标。遵循可测性,便于调控管理,达到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估的鲜明的衡量标准。整体构建具有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机制的框架,着力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1、加强领导,建立管理网络

为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学校建立了以校长负总则,副校长和教导室为主导,校委会挂点蹲班的教学管理网络。形成室——组——个人、工会——少先队——班级、后勤处——食堂——寝室三条线。副校长、教导室主任分别兼任语数教研组长。各机构部门紧紧围绕校长这磁石般的圆心,形成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观念;既有统一步调又有各具特色的灵活局面;进而形成集体与个人双向互逆影响的良性循环。他们用扎实的工作态度作表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求质量,用高远的眼光谋发展。学校领导带头和教师一起开展教学研讨,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的热情,实现了“众人划浆开大船”空前局面。

2、建章立制,确立教学目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制度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对师生的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并对校内的人际关系起着一定的协调作用。合理的目标具有方向性,催人直奔目的。学年初,我们依据县、镇具体要求,及时修改《欧店小学教学教研管理目标》,确定了本的教学标高。对常规的五大环节、教学档案资料管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及奖惩标准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课堂教学行为十不准》中的“不准将手机带进课堂”,“不准在教室和走廊上吸烟”,“不准在上课间喝水”,“不准坐着讲课”……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行为准则,有效地保障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3、规范流程,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备课是关键,上课是核心,作业批改是手段。于是我们在常规管理工作中做好、做实了“五抓”工作:

①、抓课前准备设计。教案是每节课堂教学的蓝图和要点,为创造性

1 的完成教学任务做好准备。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师用书》,并对照《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预设好教案,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关注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

②、抓课堂授课训练。“导”师指导得体,犹如在音乐厅上的大合唱,即可奏出和谐悦耳的歌曲,轻松自如效果明显。在提高课堂效率上我们的做法是坚持“三要”原则:一要多读(如语文每节课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二要精讲(讲究讲课质量);三要多练(每节课不少于15分钟)。

③、抓作业布置批改。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掌握的分水岭和实验石。因此要求教师在作业布置和批改上要坚持“一课两练”制度,即一课时或一课书坚持完成《优质课堂》,《练习册》。同时语文教师对家庭作文、写字、听写、摘抄等,都不留空白,做到全批全改

④、抓检测统考反馈。质量检测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便于及时发现教学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教导室统一保管试卷,总体监控教学进度,查验测试过程。教风,学风根本好转,工作出现了赶、比、超的大好势头。

⑤、抓辅导矫正提高。辅导是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开学初,每位教师制定培优辅差计划,并认真做好较祥记载,单元评讲后矫正提高。做到培优有目标,辅导应及时,耐心而细致,全体都发展。

二、科研兴校为学校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科研可以为教师插上腾飞的翅膀。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认为:只有通过科研,才能促使教师去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获得教研信息,去思考、分析、探索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去交流汲取营养,认识不足,增强紧迫感走出经验的迷宫,跳出自满的圈子,去改革,去创造进取。学校在发展规划中明确把兴校之策定在教育科研上。在科研兴校方面抓好了“两个转变”和“两个确立”。即由科研少数人向全员化转变,确立了人人参与的意识;由个人研讨向集体合作转变,确立了发挥集思广益的群体力量。

1、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为了丰富教师的知识底蕴,教师每周写笔记不少于500字,每学期不少于1万字,在今年春季的读书活动中教师人均写自学笔记在5万字以上,加上撰写的心得体会和教学反思,一年来教师的自学笔记在10万字以上。在加强自学的同时,我们还积极筹措资金,派教师们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和研讨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必须做到“三个一”:写一篇汇报材料,讲一节汇报课,开展一次专题讲座。要求教师自觉主动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得失,撰写案例分析、教学后记,以便在校级、镇级交流。自去年9月以来,有1篇论文入选国家级刊物,1篇论文入选省级刊物,还有1篇论文在省级、1篇在市级、2篇在县级、17篇在镇级获奖,其中赵相明老师撰写的质量分析选编入镇级的《教学通讯》。

2、开展活动,提高素质。学校坚持课堂教学练课达标活动:合格、创优、创新。落实师为指导,生为主体,练为主线。(1)媒体展示。

每年五月、十月为我校电教培训月,活动结束,交流体会。(2)全员炼课。依据方案有序地开展炼课活动。教研组长总体做好炼课活动安排,及时公布教师炼课时间,教导处组织全体老师参与听评课。炼课结束后,上交炼课材料(教案、说课、反思文章),每学期每人炼课不少于1节,中青年教师不少于2节,在本熊坤明两次参加镇级讲课,1次参加县级讲座,邹大泉在镇级主讲心理健康综合实践课,贺圩老师在镇级主讲音乐示范课。(3)发挥网络。组织观看名师王崧舟、李月娥等课堂教学视频,评议借鉴经验,发展提高自我。

3、围绕课题,开展研讨。坚持课题实验与联校研讨相结合是我们开展教学科研的总体框架。在学校总课题的引领下,每位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课题。为了研有成果,我们邀请县实验小学吴素华老师到我校主讲略读课文《猴王出世》,我校熊坤明老师开展了同课异构的研讨,与此同时,和梅花小学开展联谊活动,能集中群体智慧来研究一个课题,活跃了农村教研气氛,花钱少收益大。4月18日在实验小学开展的高段语文研训活动,熊坤明老师就略读课文对参训教师进行了培训。不少先进的理念和经典的做法得到了与会领导和教师们的好评。5月16日,熊坤明又参加了歇马镇首轮教导主任课堂竞赛活动,被在场的领导和教师誉为“激情高手”,获得了很高的赞誉。一批中青年教师在活动中迅速地成长起来,邹大泉和熊坤明成为县级优质课教师;张正剑、贺圩、赵相明、张志强等上升为一级达标教师,成为我校教学工作的中流砥柱。

三、校园文化为学校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小学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艺术教育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我们除了按标准设置音乐、美术课程以外,我们还增加了综合实践课和选修的兴趣课、特长课,其内容包含了绘画、体操、书法、舞蹈、手工编制等多个活动小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长。

1、书香活动。进了校门,名人名言、警示标语,三自经 、百家姓随处可见。每周一的“综合阅读”课都能落到实处,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在文化艺术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每生每周完成200字以上的摘抄,接受教师检查批阅。真是师生共尝,墙里开花墙外都香。

2、班级文化。少先队大队部紧密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力求从小处入手,着力把读书活动推向深入化、群体化、多样化:(1)组织“书香班级”创建;组织“天地杯”、“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 、“书信大赛”、“读书解惑”等征文活动;开展“首义精神耀千秋”讲故事比赛,手抄报设计比赛……不同形式的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热情,提了学生朗读能力。

3 (2)充分发挥了宣传阵地的积极作用,积极创新班级文化,构建各自的特色:如一年级的“文明树”;二年级的“金色的童年”;三年级的“我能行”和“我真棒”;四年级的“行为习惯养成歌”;五年级的“学习积累和五星创争”;六年级的“作文展示台和书画展示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挥了他们各自的特长,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3、课间特色。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把全校学生共划分三队六组,即读书活动小组、德育工作小组、文艺活动小组、书画活动小组、体操组和科技组。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校园集体舞的普及和规范以及竞赛工作,同时,还充分利用早操、大课间、小课间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体操、眼保健操的体育锻炼活动,真正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教育理念。自从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和“希望风帆”普及以来,师生一齐锻炼,形成山区教育教学的特色,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本学年我们在大课间活动中,各班都有了自己的项目,如一年级的踢毽子;二年级跳绳;三年级的转手帕;四年级的走高跷;五年级的竹竿舞;六年级的呼啦圈花样和YO-YO球花样表演。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在活动中得到了艺术的熏陶。

四、平安校园创建孕育着良好的人文环境

1、环境育人,齐抓共管。⑴、安全、文明的育人环境,是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在抓学校安全工作上,首先大力加强事故、防范、警示教育,并将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师为主体的“夜间巡逻小组”等组织。同时做到“安全三优选”即人员分配优先;安排工作优先;资金投入优先。学校于9月12日在全县同级学校中唯一的率先安装了8只电子眼,实行校园内24小时安全监控。(2)、去秋学校在人员非常紧张情况下安排了专门门卫,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同时,补充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层层签定了安全合同。为确保学生校外安全,实行走读生中午在校进餐,防患于未然。

2、开展活动,寓教于乐。10月27日,少先队开展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为了突出“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学校不仅在大门口、厕所通道、篮球架柱、楼梯道等处张贴“注意门口有车辆行使”、“出入慢行”、“注意安全,关爱生命”、“讲究卫生,洁净校园”、“上下楼梯靠右行”等行为警示语和张贴安全套图对学生进行感染墨化。于11月中旬、5月中旬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事故自护安全知识”教育和演练。每天早操完毕齐呼“注意安全,关爱生命”,以提醒学生增强自护意识。3月2日还请派出所王家宝同志来校上了“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培养国家‘四有’新人”法制教育课等。各年级均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开办了家长培训班,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达到了家校联手护航保证孩子良性发展目的。张贴世博会套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远大理想教育。组织重

4 大节日庆祝活动、唱红歌等活动,以活动育人。

3、硬件建设,创造条件。为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底韵,使师生在较舒适的环境中工作成长,我们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一年来,就投资近12万元,改造原教管会食堂二楼防水和改电;做学生晒被架;装修党员活动室和支部办公室;旧教学楼改电;西南楼翻修;硬化地面105 m²,装修电子备课室20m²、购置东芝复印机一台、联想电脑一台、高级组合音响一套、校园文化建设、维修去冬严重冰冻损坏设施等,6月16日争取到上级配置儿童篮架一副、电子钢琴一台。至此,使校园环境改善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春华秋实,一份辛劳,一分收获。通过民主测评欧店支部没有不合格党员,并推荐上报“我身边的党员”一名(向祖国)、“最满意的教师2名”(向祖国、邹大泉)。工作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如:邹长秀老师临近退休工作不退色,站好最后一班岗。阮联成元月上旬在上班途中腰摔伤,没误一节课。黄世国、张自民等老师身体有病,坚守岗位。张志强、熊坤民、邹大泉等老师长期工作兢兢业业,不怕吃苦等。全体教师都能做到服从大局,不挑拣工作。教师主动关心学生的事例就更多了。如:邹大泉、胡世荣、王义荣等给贫困生杨溢、李永香、龚圣敏买衣服和学习生活用品。高长国等老师对学生进行帮扶资金达1千多元,陈远梅、张志强等老师对生病的学生进行照顾不计其数。食堂工作人员从没叫苦,大家通力合作,师生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教学点教师蔡笃玖在今春严重干旱时节,五里之外运水整整一学期,为学生他无怨无悔。

一句话,学校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关键是管心,科学化、理性化管理使全体教职工同舟共济,营造出辛勤舒畅、奋发向上的整体心理氛围。3月30日,教育局副局长汪忠宁来校检查工作时说“学校布局管理还好”。5月11日教育局副局长严霆来校检查工作时又对我们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年,我校获县教学评估一等奖,综合成绩居全县第二名。霍桑说过:“人生包括两部分:过去的是一个梦;未来的是一个希望。”我们将以这次教学评估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创新管理,更新观念,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铸造特色教育。

第9篇:突出党性教育特色 创新党性教育方式

加强党性教育是我们党强化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建党近90年的历程表明,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考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绝大多数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具有高度的党性修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党性教育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党性教育水平,使党经受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党性面临的考验

当前,新环境、新任务、新问题向党员干部提出了增强党性的新要求。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党性和理想信念面临着新的考验。

第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考验。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给党员干部的思想带来了巨大、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和各种错误思潮以及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着党员干部。在一些党员甚至领导干部中产生了“信仰危机”,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动摇。有的甚至推崇民主社会主义,极力主张西方式的民主、自由、人权、多党制,看不清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等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才能经受住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考验。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国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侵入,使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面临着新的考验。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弱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缺乏政治坚定性,不能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政治上不能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搞实用主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不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等。有的奉行享乐主义,热衷于吃喝玩乐,讲排场,摆阔气,甚至以权谋私,最终走向腐化堕落。这些突出的问题,虽然不是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主流,但也会对我们党的肌体产生消蚀作用。因此,要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第三,长期执政的考验。长期的和平执政环境,使党面临着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考验。个别党员干部经受不住应有的考验,有的政治上缺乏应有的清醒;有的忘记了党的宗旨,个人利益至上,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一边;有的经受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堕落为犯罪分子。近年来,一些大案要案、窝案串案的暴露,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历史使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国内问题和社会环境,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加强新形势下的党性教育,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已成为全党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新时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特点

党性教育,就是按照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对党员所进行的启发、培养、改造和锻炼。新时期的党性教育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突出了目标的先进性。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标准和境界高于普通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自身的表率作用上,还体现在对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影响、帮助和引导上。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必须注重充分发挥率先垂范作用,使之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献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创造一流业绩的先进分子。

二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体现了内容的系统性。系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不只表现在某个问题、某个方面或某个局部,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它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理论修养、作风修养、纪律修养、道德修养等丰富内容。其二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各个方面又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既不可分割,又不可替代。

三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启发了他们的自觉性。党性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启发党员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过程。要树立修养的自觉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善于“慎独”和“自省”,谨慎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

四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注重了实践性。党性教育需要从书本中吸取理论和知识营养,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到社会实践中去磨炼。只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五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凸显了时代性。新的历史条件对党性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的时代特征迫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迫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迫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迫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严守纪律保持廉洁作风,迫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六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具有长期性。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党员干部的党性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牢固不等于现在牢固,现在牢固不等于永远牢固。因此,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时的事,而是入党后一辈子的事。要向周恩来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要把握新的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使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地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

三、新时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方式的创新

党校是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性教育在党校教育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它统领党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贯穿于党校教育过程始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握党性教育的时代特征,充分认识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挖掘红色资源,不断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打造党性教育知名品牌。

一是挖掘资源,从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党性教育创新。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我们省委党校充分利用中国革命圣地这一宝贵资源,挖掘延安时期革命历史和党的优良传统,与现代干部教育培训相结合,积极探索现场教学新模式,把系统讲解、重点点评、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相结合,突出用活的延安精神与时俱进地培训干部,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使受训干部通过延安这个特殊情景的体验感悟,最终使党性修养得到增强。

延安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实事求是。我们通过实事求是地解剖历史、解剖现实,打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一方面让学员了解党在延安时期的辉煌功绩,另一方面客观辩证地分析我们今天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而给学员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现场教学之前,我们专门了解学员的工作性质、人员构成,这样在分析解剖现实问题时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充分的说服力,从而使学员更好地领会延安精神的精髓,运用延安精神去破解发展中的矛盾,推动科学发展。

二是坚持分类分级别培训,建立和完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党性教育体系。主要是针对党员干部中的不同群体提出不同要求。对中高级干部,要求应更高、更严,强调研究性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能力;对一般干部的要求,应该是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党性锻炼,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对思想理论部门的干部,其理性思维、理论功底、传播能力的要求应比别的部门的干部更高一些;对普通党员的要求,重点应该是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在整个理论武装工作中,不同的对象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方式的设计、学习教材的编写上,也应当有所不同。

我们从学员工作和思想实际出发,以学员需求为导向,以坚定信仰为中心,以提升能力为目的,以互动学习为途径,紧紧围绕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运用案例式、研讨式等现代教学方法,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抓好学员自学、讨论、学员论坛、社会调研和成果转化五个环节,创新培训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

三是借鉴现代培训模式,推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创新培训方法,借鉴先进的培训方法和技术手段,全面推行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双向交流等形式的教学,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完善以互联网技术和党政信息平台为主的教育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了一个覆盖全省的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确保开展干部培训工作的经常化、组织化和网络化,全面提升理论武装工作的技术水平。学员工委安排专人搜集整理“百家讲坛”、“三秦大讲堂”的精彩专题,制作成mp3和mp4格式,提供给主体班次的学员,使学员随时都能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深受学员好评。

四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升党性修养熔炉功能。加强忠诚教育、责任教育、道德教育和反腐教育,努力提高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学方针,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实践能力,使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变成马克思主义生动实践的过程,成为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过程。通过进一步开展现场模拟、体验式教学,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强化学员管理,加强课程考核、组织纪律考核、党性分析考核和小组支部鉴定,健全完善党校教育考核的评估体系和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加强革命纪念基地、反腐倡廉基地、拓展训练基地、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努力加强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师资建设和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上一篇: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下一篇:刚换的轮胎会爆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