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学生单亲家庭特

2022-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例学生单亲家庭特

做好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

摘要:单亲家庭的学生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农村学校,这个群体的人数在不断增多,其原因就是由于离婚率的上升所导致的。这个群体的大多数学生都比较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校里也是教育的老大难。教育好这些学生,是学校目前乃至今后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教育

单亲家庭的学生一般具有这样的特点:他们往往缺少自信,上进心不强。感情脆弱,很多学生心靈是封闭的,一旦遇到问题,教师很难与其沟通,总是不能把心里话说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比较偏激,听不进教师的劝说,有的甚至很少与人交流,更重要的是这些学生中很多人对学习不重视,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成绩普遍较低,所以,这部分学生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呢?

第一,学校要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有明确的认识,要重视这项工作。过去一段时间,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性没有明确的认识,更缺少对这方面工作的研究。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学生的人数在激增,其特点也凸显出来,对他们的教育也越来越困扰着学校。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育专家开始了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研究。作为学校,就一定要对这个问题有个明确的认识,要认清其严重性,重视起这项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引导教师探究出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恰当方法。要看到这个群体人数不断增多的趋势,明确对其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长期性,要从社会稳定的大局考虑,教育好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

第二,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寻求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把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做好。学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好对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性的研究,在明确了这些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和制定出对这些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学校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要针对自己班级单亲家庭学生的特点,潜心研究,找到最佳的教育方法,开展好对班级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探究出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把单亲家庭的学生教育好。

第三,学校要开展好对单亲家庭学生家长的教育工作,与其保持良性沟通,提高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能力,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在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学校首先要开展好对单亲家庭学生家长的教育工作,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能力。农村中有很多单亲学生的家长,他们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很单一,有的甚至很粗鲁,一旦自己孩子犯了错误,首选的教育方法就是打骂,不仅孩子不能接受,更主要的是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开展好对家长的教育子女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教育子女的能力。每学期至少要开展3~5次对家长的培训学习,真正提高他们教育子女的能力。

我们学校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都把这项工作列为工作的重点之一,每学期都要开展3~5次家长培训班,每次的培训都要求讲课的领导或者教师提前认真备课,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每次的培训效果都比较好,不仅提高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教育好孩子重要性的认识。参培人员必须是学生的直接监护人,任何家长都不可以找人替代培训。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是个重大的教育课题,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好,成效还不明显,这个课题是学校教育重要的长期任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对其有明确的认识并积极投身其中,开展好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

(责编 吴 娟)

参考文献:

[1]李启宇.试论矫正农村单亲家庭学生消极心理的若干思考[J].赤子,2019(24).

作者:姜连雄

第2篇:《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

教育部规划课题

《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

《单亲 家庭中教育部规划课题

《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

《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 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了教育的完整体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和谐。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最直接的影响,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他人难以替代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在弱化、在丧失,甚至出现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从近几年我校生源的家庭状况来看,单亲家庭特别是以父母离异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在增加。一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情绪情感表现,自我认识发展,人际交往、自我控制水平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障碍相对较多且很突出,给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达成家校教育一致性上增加了难度,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探寻解决的途径、方法和对策。

我校参加研究的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家校二元整合教育模式研究》,已结题并被评为优秀子课题组,校本课题《小学部关于特殊学生教育对策的校本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在此基础上,开展《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也是对这两个课题研究的深化、拓展和提升。 通过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以达成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并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工作;培养我校家庭教育科研骨干,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我校依邻桃源居社区,通过家教课题研究,辐射带动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从建校伊始,我校就制定了“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大力支持课题成果的推广;宝安教育局教科培中心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在家教课题研究上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家庭教育在全国已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对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力量强大,富有奉献精神,对批准立项的子课题有经费支持等有利条件,带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有信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单亲家庭家庭教育问题给予了积极关注并进行过大量研究,比如,在《家庭教育学》(赵忠心著),《家庭教育社会学》(缪建东著)、《单亲家庭子女素质教育》(缪建东著)及《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文集等著作以及《中国家庭教育》、《家长月刊》、《家庭》、《中国心理卫生》等杂志中,对单亲家庭教育的教育问题或进行调查研究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是我们参考借鉴的宝贵资源,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一是研究人员主要学者、专家, 二是研究个案十分有限,研究周期短,

三是研究内容主要是现象现状描述、相关性研究和对策建议, 四是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

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对以上所提到的局限有重大突破,具体表现在: 一是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学校一线教师协作攻关、并有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研究;

二是研究个案总体具有一定规模,研究周期相对较长,更注重过程研究; 三是研究内容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供对策,而是以个案跟踪的方式,深入单亲个案家庭作切实的改善性的行动指导,切实解决单亲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

四是研究方法除了调查研究还采用更适合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个案跟踪研究,案例研究等。

所以,《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以及课题成果《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一书,是我们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指导。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紧紧围绕总课题研究目标,在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单亲家庭教育的不足和误区,分析导致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有效策略。运用个案跟踪的研究方法,深入个案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的指导,使家长形成新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并能运用新观念和科学方法教育子女,与学校形成合力,促进子女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研究内容:1.单亲 家庭中问题学生健康心理、良好行为培养以及学习适应问题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⑴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掌握培养孩子健康心理(自尊、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意志品质)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方法以及特殊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逆反、追星等)的应对策略。

⑵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 掌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包括良好生活习惯、文明行为的养成,不良嗜好的矫治。

⑶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主要针对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孩子学习适应问题,探索家庭、学校相结合的学生适应性培养模式。

2. 在家庭教育个别指导的同时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在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指导的过程中,从改善家庭物质文化环境入手,探索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途径、方法。

3. 在家校如何形成合力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 在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开展研究,学部德育主任按照子课题实施方案,组织、管理各自学部研究小组开展个案跟踪指导研究。学校课题组负责开题,培训,阶段小结,成果收集、整理、提升,结题等全程管理和全面指导工作。

2. 研究对象分别从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的单亲家庭中选定。经过普查,初中部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的数量达到研究最小规模的要求,并且学部各级领导和相关班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此研究高度重视,故决定在中学部选定10个有代表性的研究个案(另选10个作为对照组),作为子课题研究对象。小学、高中选定的个案作为校本课题研究个案。为了保证研究个案在研究周期内的稳定,初中部在一年级选择,小学、高中不受此限。

3. 选择个案前,先由各班班主任摸清本班单亲家庭问题学生家庭情况,然后遵照总课题实施详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动员,选择个案应注意:家长自愿报名并愿意积极配合参加研究,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较突出并且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不到位、存在误区等因素造成的,重点要吸纳网迷、非智力因素不良造成学业不良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家庭。

4. 研究教师的选择是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个案所在班级,优先选择班主任,同时选择具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经验(比如,重点选择参加过《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教师)、有爱心和责任感、善于沟通的优秀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5. 每个研究个案(研究家庭)配两名教师,组成一个小组,每三个或两个小组配一名心理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开展合作研究和多向交流。

(二)研究方法 按照总课题实施详案中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指导、规范研究方法在子课题研究中的运用。

1.调查研究法

参照总课题组提供的调查表,做好前期、中期、终期三次家庭状况问卷调查,做好家庭和家长状况的调查、孩子成长现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2.个案跟踪指导法

每个研究小组每月进入家庭一次,进行深度家访指导,做好访前计划,访后纪录和小结。在课题研究全过程应有至少十四次家访记录和简要小结,作为个案指导研究的依据和支撑材料。其中详录次数应占50%以上。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反思研究,参与者就是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一边研究,一边反思,一边改进,一边总结、推广。

4.比较研究法

一是对经过个案指导和未经指导的参照对象进行横向比较,探索个案指导的不同特征和效果。二是对个案家庭前测和后测的纵向对比,可以证实个案家庭进步的方向和幅度。

5.案例研究法

把个案指导中的问题和现象描述、分析和诊断、方法策略指导以及归纳、反思、提升融合在一起,形成研究案例。通过一篇篇研究案例体现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和改善性研究的生动过程。

五、具体实施步骤

本子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06.12-2008.12),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2日至2007年4月30日)。学习领会关于申报教育部规划课题《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通知精神,建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选定要研究的子课题项目,填写、上报子课题立项申请表;完成子课题开题报告并召开开题会,制定实施方案,发到三个学部,选择确定个案家庭,确定学部研究人员并进行研究培训,组织问卷调查。

第二阶段:介入个案家庭进行实践研究阶段(2007年4月21日至2008年9月30日)。个案指导教师至少进行14次深度家访指导;每一个月进行一次研究情况检查,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并进行专题培训,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总结;其间,到2007年12月至少完成7次深度访谈,到2008年8月完成全部14次深度家访。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各学部上交课题研究总结、个案指导实录,子课题组进行分析总结和理论概括;申请结题,完成子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接受个案指导的单亲家庭、家长、孩子具有了显著的变化和进步,个案家长基本合格率达80%以上,问题学生转化率90%以上。

2. 形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有效策略、步骤以及特殊问题的个别策略。

3. 培养家庭教育科研骨干和家庭教育指导骨干,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课题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4. 通过课题研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5. 完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编印《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优秀案例集》。

七、课题组的组成

课题领导小组:

长:周

杰(清华实验学校校长、中教高级) 成

员:解巨钊(副校长) 刘

凯(副校长)

的问题学生家庭

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了教育的完整体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和谐。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最直接的影响,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他人难以替代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在弱化、在丧失,甚至出现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从近几年我校生源的家庭状况来看,单亲家庭特别是以父母离异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在增加。一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情绪情感表现,自我认识发展,人际交往、自我控制水平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障碍相对较多且很突出,给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达成家校教育一致性上增加了难度,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探寻解决的途径、方法和对策。

我校参加研究的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家校二元整合教育模式研究》,已结题并被评为优秀子课题组,校本课题《小学部关于特殊学生教育对策的校本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在此基础上,开展《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也是对这两个课题研究的深化、拓展和提升。

通过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以达成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并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工作;培养我校家庭教育科研骨干,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我校依邻桃源居社区,通过家教课题研究,辐射带动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从建校伊始,我校就制定了“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大力支持课题成果的推广;宝安教育局教科培中心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在家教课题研究上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家庭教育在全国已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对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力量强大,富有奉献精神,对批准立项的子课题有经费支持等有利条件,带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有信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单亲家庭家庭教育问题给予了积极关注并进行过大量研究,比如,在《家庭教育学》(赵忠心著),《家庭教育社会学》(缪建东著)、《单亲家庭子女素质教育》(缪建东著)及《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文集等著作以及《中国家庭教育》、《家长月刊》、《家庭》、《中国心理卫生》等杂志中,对单亲家庭教育的教育问题或进行调查研究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是我们参考借鉴的宝贵资源,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一是研究人员主要学者、专家, 二是研究个案十分有限,研究周期短,

三是研究内容主要是现象现状描述、相关性研究和对策建议, 四是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

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对以上所提到的局限有重大突破,具体表现在:

一是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学校一线教师协作攻关、并有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研究;

二是研究个案总体具有一定规模,研究周期相对较长,更注重过程研究; 三是研究内容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供对策,而是以个案跟踪的方式,深入单亲个案家庭作切实的改善性的行动指导,切实解决单亲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

四是研究方法除了调查研究还采用更适合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个案跟踪研究,案例研究等。

所以,《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以及课题成果《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一书,是我们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指导。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紧紧围绕总课题研究目标,在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单亲家庭教育的不足和误区,分析导致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有效策略。运用个案跟踪的研究方法,深入个案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的指导,使家长形成新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并能运用新观念和科学方法教育子女,与学校形成合力,促进子女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研究内容:1.单亲 家庭中问题学生健康心理、良好行为培养以及学习适应问题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⑴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掌握培养孩子健康心理(自尊、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意志品质)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方法以及特殊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逆反、追星等)的应对策略。

⑵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 掌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包括良好生活习惯、文明行为的养成,不良嗜好的矫治。

⑶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主要针对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孩子学习适应问题,探索家庭、学校相结合的学生适应性培养模式。

2. 在家庭教育个别指导的同时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在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指导的过程中,从改善家庭物质文化环境入手,探索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途径、方法。

3. 在家校如何形成合力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 在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开展研究,学部德育主任按照子课题实施方案,组织、管理各自学部研究小组开展个案跟踪指导研究。学校课题组负责开题,培训,阶段小结,成果收集、整理、提升,结题等全程管理和全面指导工作。

2. 研究对象分别从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的单亲家庭中选定。经过普查,初中部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的数量达到研究最小规模的要求,并且学部各级领导和相关班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此研究高度重视,故决定在中学部选定10个有代表性的研究个案(另选10个作为对照组),作为子课题研究对象。小学、高中选定的个案作为校本课题研究个案。为了保证研究个案在研究周期内的稳定,初中部在一年级选择,小学、高中不受此限。 3. 选择个案前,先由各班班主任摸清本班单亲家庭问题学生家庭情况,然后遵照总课题实施详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动员,选择个案应注意:家长自愿报名并愿意积极配合参加研究,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较突出并且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不到位、存在误区等因素造成的,重点要吸纳网迷、非智力因素不良造成学业不良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家庭。

4. 研究教师的选择是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个案所在班级,优先选择班主任,同时选择具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经验(比如,重点选择参加过《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教师)、有爱心和责任感、善于沟通的优秀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5. 每个研究个案(研究家庭)配两名教师,组成一个小组,每三个或两个小组配一名心理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开展合作研究和多向交流。

(二)研究方法

按照总课题实施详案中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指导、规范研究方法在子课题研究中的运用。

1.调查研究法

参照总课题组提供的调查表,做好前期、中期、终期三次家庭状况问卷调查,做好家庭和家长状况的调查、孩子成长现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2.个案跟踪指导法

每个研究小组每月进入家庭一次,进行深度家访指导,做好访前计划,访后纪录和小结。在课题研究全过程应有至少十四次家访记录和简要小结,作为个案指导研究的依据和支撑材料。其中详录次数应占50%以上。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反思研究,参与者就是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一边研究,一边反思,一边改进,一边总结、推广。

4.比较研究法

一是对经过个案指导和未经指导的参照对象进行横向比较,探索个案指导的不同特征和效果。二是对个案家庭前测和后测的纵向对比,可以证实个案家庭进步的方向和幅度。 5.案例研究法

把个案指导中的问题和现象描述、分析和诊断、方法策略指导以及归纳、反思、提升融合在一起,形成研究案例。通过一篇篇研究案例体现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和改善性研究的生动过程。

五、具体实施步骤

本子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06.12-2008.12),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2日至2007年4月30日)。学习领会关于申报教育部规划课题《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通知精神,建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选定要研究的子课题项目,填写、上报子课题立项申请表;完成子课题开题报告并召开开题会,制定实施方案,发到三个学部,选择确定个案家庭,确定学部研究人员并进行研究培训,组织问卷调查。

第二阶段:介入个案家庭进行实践研究阶段(2007年4月21日至2008年9月30日)。个案指导教师至少进行14次深度家访指导;每一个月进行一次研究情况检查,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并进行专题培训,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总结;其间,到2007年12月至少完成7次深度访谈,到2008年8月完成全部14次深度家访。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各学部上交课题研究总结、个案指导实录,子课题组进行分析总结和理论概括;申请结题,完成子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接受个案指导的单亲家庭、家长、孩子具有了显著的变化和进步,个案家长基本合格率达80%以上,问题学生转化率90%以上。

2. 形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有效策略、步骤以及特殊问题的个别策略。

3. 培养家庭教育科研骨干和家庭教育指导骨干,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课题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4. 通过课题研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5. 完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编印《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优秀案例集》。

七、课题组的组成

课题领导小组:

长:周

杰(清华实验学校校长、中教高级) 成

员:解巨钊(副校长) 刘

凯(副校长)

第3篇: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案例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案例

一、事件的背景

我班男生甲,13岁,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在他7岁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9岁时,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甲从小就在家庭矛盾激烈争斗中成长。父母离异后,甲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由于夫妻感情的破裂,心情十分伤感,又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使甲自卑,苦闷。消极悲观的心理,造成甲对家庭无归属感,放学后不想回家,沉迷于游戏,经常逃课,学习成绩极差。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教育,使甲行为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我行我素,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发生争吵。离异的家庭使甲心灵受到创伤,离异的家庭造成了甲脾气急躁,情绪易激动,言语粗鲁。

二、事件的主题

资料显示:一个从缺乏民主、缺乏平等、缺乏关爱的家庭走出的孩子,很难从他身上找到责任感、同情心,会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陷。因此,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成为社会关心的焦点。

社会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的后果是离婚率越来越高,使单亲的孩子越来越多,无形中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的麻烦。 教育无小事,细节贵如金!成功的生命教育往往是从教会孩子做每一件小事开始,而不是告诉孩子们一个抽象的道理。生命教育中有许多被忽视的教育细节,影响孩子的一生,也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生命教育细节,能在生活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事件的过程

我针对他的情况,认真翻阅分析甲家庭情况,又通过与他的谈心和周围同学的了解。尤其是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曾是甲的邻居,对其的家庭比较了解。在全面掌握了甲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家庭生活教育情况后,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甲脾气性格以及目前的表现,与目前的家庭状况以及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我首先从指导家庭教育着手,开展对他家庭教育的指导系列工作。

1、培养积极情绪,为开设绿灯作准备。

首先,让学生坦然面对现实,理解单亲家庭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记得生态体验之《不要想老虎》,活动中主持老师不停地让大家不要想老虎,最后大家满脑都是老虎。该体验告诉我们过分地强调只能让教育失效。其实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希望老师把他当成普通的孩子来对待,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绝对不过一分也绝对不保留一分。这样的平等会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班级的一份子,没有被孤立,不特殊。

2、指导创设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

解铃还需系铃人,孩子最初的老师就是父母。单亲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有教育的重责,其实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和关爱起到的作用,针对甲离异的特殊家庭,我认为甲家庭的问题关键在于甲的生父与母亲,只要他们改变了教育方法,为甲创设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环境,一切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于是我多次与甲的生父和母亲进行交流,指出他们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离异家庭造成家庭的缺损,家长的情感,情绪以及感情上失落,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离异家庭的缺损还导致孩子心灵上的失落和创伤。作为离异的家庭,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以重新构建新家庭成员之间亲情,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的生存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的观点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并达成了共识,决定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

通过我的谈话,以一个母亲的爱去关心甲,真诚地与甲交心。母亲之爱给了甲温暖,他和他母亲的关系靠近了。甲的父亲也每星期看望甲一次,并与其交流沟通,这种平等的亲和关系,促进了甲的发展,加深了父母子之间的亲情。

甲的父母亲文化程度都不高。但为了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他们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孩子购买学习参考书;增设了写字台、书橱。每星期孩子回家后母亲尽量抽出时间来与孩子交流,检查作业,复习功课,营造共同学习的家庭学习氛围。与甲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的建立,为甲改变,为家庭改变创造了重要的前提。

3、营造和睦融洽的班级氛围,为她们提供锻炼平台。

作为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我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我与甲的交谈中,我以倾听的方法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矛盾情绪。然后再对甲过激的情绪进行正确指导。

我为了让她感受到学校就是家庭,老师就是父母,同学就是兄妹,创造活动的环境。让她们置身于集体活动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消除她的孤独感。平常的学习生活我们可以有意的让他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任务和参与班级某些决策,培养他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集体责任感,当他尽到自己的力量勇敢承担责任时,及时的给他微笑和鼓励,从而培养他的独立能力,使其了解每一个人都要在社会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长大后才能自觉地担当起对社会和对家庭应负的责任。甲是我班的文艺委员。

四、事件的结果

一年来,通过我对甲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对甲正确教育引导,使甲本人和家庭状况产生了系列的变化。家长改变了教育方法,母亲无论工作再忙,都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小孩,进行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上的指导,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的氛围。甲与其父母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父母子之情已经建立,家庭亲子关系加深,使家庭充满快乐幸福。家庭成员之间平等、和睦相处,一个温馨的家庭已形成。甲的脾气性格有了明显的改变,性格开朗,与同学之间争吵少了,网吧也不去了,上课专心听讲,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事件评析

通过对甲的指导使我体会到:

1、离异后一定要从重建家庭成员亲情的关系着手,为建立一个平等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新环境而共同努力。用对孩子加倍关心和爱去抚平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和家庭缺损。

离异家庭,无论是哪一方承担子女,都要共同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担,不能因为自己是法律上的局外人,孩子最初的老师就是父母。离异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有教育的重责,离异家长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育子方法,不然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良影响。当这些影响反映在孩子学习上时,其实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和关爱起到的作用,远远不及父母的。这正是验证了中国的古话:解铃还需系铃人。问题起点在父母处,只有父母配合学校的工作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离异家庭的父母一味的采取逃避的态度,只会恶化孩子的情况。

2、教师对单亲家庭的心理教育辅导十分重要。

班级工作如果有牢固的心理基础,很容易收事半功倍之效。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现象领域内进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开展心理诊断,能客观地、准确地鉴别问题学生的心理病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人际关系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心理学家李·索克语),这种心理伤甚至影响一生,心理阴影很难抹去。

红灯停是无奈的,绿灯行是大家所等待的。我很庆幸,我班单亲家庭的学生能坦然面对自己及周围的环境,正视红灯。能微笑地融入班集体,珍惜绿灯。并且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舞台,并在舞台上演绎着他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健康向上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倡议: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点偏爱。

第4篇: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报告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父母离异或其他变故形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目前学校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比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对学生本人的发展及学校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应引起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师应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发展,了解他们的特点,并施以耐心的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成长。

一、单亲家庭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学生普遍具有的心理特点

第一,失落、自卑

这一点大多体现在女生和性格内向的男生身上。这些学生常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的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提不起精神。在人际关系中,他们封闭退缩,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情绪苦闷。他们的这种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因为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了不起的人。而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没有这种优越感,同时,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件不光彩的事,因而产生自卑感。生活的不顺导致他们上课时情绪很难调动起来,反应也没有其他同学强烈,课后言语较少,极少参与同学们的活动,整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失落感很强。

第二,疑虑、敏感

有些单亲家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褒贬不理不睬,但对涉及自身的一些问题又相当敏感,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爱说谎话,有时又表现得自尊心特强,受不了外界的任何意外刺激,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尊重关爱。在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情绪波动明显,对自己灰心失望,无精打采,心情抑郁,严重的还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行为。

第三,嫉妒、厌倦

有的单亲家庭学生出于对其他拥有完整家庭的同学的嫉妒,想方设法地诋毁、诬陷、为难他人。曾有这样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趁交卷之际,拿走同学的试卷并偷偷撕毁。

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对生活产生厌倦情绪。他们中有的对外界事物不再感兴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完全失去积极进取的精神,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生活的效率急剧下降。这类学生认为自己读书无望,不愿与人打交道,知心朋友越来越少,逐渐自我封闭。

第四,冷漠无情,憎恨心强

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不仅是失去一方在心理上产生的失落和自卑,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对人间真情产生了怀疑。他们中有的人有这样极端的想法: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但他们竟然分道扬镳,甚至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那人间还有什么真情?因此他们逐渐变得冷漠无情。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充满了憎恨,憎恨他们的争吵,憎恨他们不顾及自己的成长和感情,或憎恨一方不履行其责任,这种由爱到恨的感情变化过程对其心理发展会产生很多负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习和生活都不会太感兴趣,对同学和老师冷漠无情。

第五,逆反心理和反向行为

有的单亲家庭学生因为觉得父母离异很不光彩,再加上受到同学的歧视,就会慢慢地对父母、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尤其是当重新组合的家庭里有偏心的现象出现时,就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比如不愿同父母谈话,执意不听父母的忠言劝告,一味地与父母对着干,甚至产生对父母的报复心。有时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有些同学把不满压抑在自己的心头,但压抑过久,超过了心理承受的临界点时,反而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如有的学生在教室里最安静的时候突然大叫,或搞恶作剧作弄他人,或在活动中过分显示自己,想以此吸引他人的注意,存在严重的人格裂变倾向。

二、学校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第一,关爱为先,以爱心滋润孤寂的心田

在学校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的人。老师应该主动经常地找他们谈心,不仅谈学习,也要谈他们家里的实际情况。最好不在办公室里,而是在草坪上、大树下、池塘边,告诉他们生活的知识、学习的窍门,这种看似无心实是有心的关爱很有效。还要组织和动员同学们主动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或许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都想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关

爱。教师要做的就是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学生之间培养起真诚的感情。你关爱他,他就愿意把心里话和你说,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也容易接受。他们同样在老师身上感受到缺失的父母的温暖。我曾教过的两位女生从初中开始就出现严重的厌学,精神颓唐,经老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最终两人都考取了本市的重点高中,后来一直保持品学兼优。

第二,激励为主,肯定长处,因势利导

少年是刚起航的帆船,进取和信心是鼓起风帆的浩浩长风,使之在人生的激流中,奋勇前行。教师就是要及时地发现和肯定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校男生中曾有两位出名的“问题学生”都身体强壮,一个学习散漫,妄自菲薄;另一名脾气暴躁,看谁不顺眼,上去就是一顿打。老师在严肃地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缺点的基础上,又分别指出他们各自身上存在的优点。一位能说会道,说话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性,一位体育成绩优秀。希望他们能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他们听后很感动,改变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重新认识了自己,鼓起了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他们毕业后一个当上了某厂的供销员,成了厂里的业务骨干,另一个中专毕业后入伍,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第三,主动沟通,架起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

家庭不仅是学生吃饭和休息的地方,也是度过一天中三分之二时间的场所。改善和优化家庭环境是改变学生不良心态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家庭状况的掌握和了解,主动与孩子家长联系。一方面要说服家长承担起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家庭的不同情况,要求家长克服生活挫折带来的不良情绪,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及时消除误解和疑虑。教师还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多报“喜”,少报“忧”,维护他们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以提高他们的“家庭地位”。实践证明,这种沟通虽困难较大, 一两次难以奏效,家长普遍抱有抵触情绪。但久而久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究会取得效果。而这种效果一但产生,便会发生持久而巨大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长期生活,因而教师应倾注较大的精力。

第四、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进行教育

如同治病,教师如同医生。好的医生治病应是一人一方而万万不能千人一方。因而在摸清学生家庭背景详实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因人制宜的办法制定出具体的

教育措施和方法是达到教育效果的关键。孤僻、冷漠型的孩子大多处在单亲离异家庭,我们应该视之为子女,当他们的父母亲,从学习、生活上主动关心爱护他们,充当他们家庭的一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用和风细雨的工作方法,滋润他们的心田。还要从他们父母身上着手,通过家访,端正其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说明不论后父后母都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都有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从学生内部和外部共同作用,既培养了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又改变了孩子不良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得以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第五、多方配合,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网络

教育是全方位的,不仅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每一段时间,也覆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学校教师应更多地关心体谅这些遭受家庭变故,感情脆弱且敏感的孩子。教师在教育时应出言谨慎,切不可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加重其精神负担。班级应多开展一些富有针对性的活动,以提高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除了政治上关心外,经济上也要给予他们必要的照顾,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业。镇、村和社区要把这些家庭的帮扶和孩子的教育放到议事日程上,开展结对帮助活动。各机关工委、团委、妇联等组织,也应向这些孩子伸出温暖之手,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使他们从小就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觉得人际关系的和睦、可亲,对社会和他人产生好感。总之要使家庭、学校、社会一起“联手”共同关心、爱护离异单亲及重组家庭的孩子,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的社会氛围,开创他们美好的明天。

第5篇: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

对策分析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家庭中夫妻之间离婚、一方死亡、遗弃、分居或其它原因等,形成了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目前我国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据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共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有310.4万对,增长8.0%,比上年增加0.2个千分点。通过数据能看到高居不下的离婚率,造成了每天8504个家庭一分为二。

目前,单亲家庭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是“教育欠缺”。家庭是子女最早受教育的场所,子女在父母的教育下成长,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诲,了解、 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守则,孩子的品格培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都是来自与家庭教育,因此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时原本要父母双方来共同承担的教育,如果父母缺少一方,就可能会出现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因此,积极开展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工作就是我们教育人和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重大问题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

单亲孩子缺乏自信、冷漠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现象十分明显,由于世俗的偏见,单亲家庭的子女认为父母离异总是不光彩的事,自卑感便油然而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从不谈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既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此外,单亲家庭中孩子敏感多疑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显得突出一些。他们对许多事情都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猜疑别人是不是不信任自己,对他人产生怀疑,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困难。

因父母离异并由此而带来对父母及周围成人的不信任感。他们内心的问题不愿意向父母或其他成人诉说,这样使其交往减少,交往减少又强化其认识上的偏差,结果使幼儿自卑、抑郁、孤独,心理健康严重受损。

(三)有明显的恐惧感、悲伤感离异家庭的幼儿特别易怒,有明显的恐惧感、悲伤感。他们为父母离异而感到羞耻,觉得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为此,他们常将这些归罪于父母,甚至痛恨双亲,特别是当离异中的某一方常向幼儿灌输另一方是多么坏的信息时,这种痛恨的情绪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情绪和情感不稳定,离异家庭的孩子情绪上常大起大落.较多恐惧,焦虑,忧郁,悲伤等情绪,情感脆弱,过度敏感,多愁善感,固执,好走极端,有时过分冲动,不考虑后果。性格上孤独冷漠,早熟,对人戒备心重,防范意识强,甚至有抵触和敌视心态。

(二)孤僻冷漠,逆反仇视

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逆反心理多半是由于受到或害怕受到别人的伤害而形成的。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希望借助自己的逆反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单亲带给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抚平的,并且负面影响明显,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致使他们的心理开始出现失衡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孩子开始出现孤僻冷漠、逆反仇视的心理。

(三)情绪不稳,厌学严重

家庭内部气氛的不和谐是导致单亲家庭孩子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单亲家庭中,由于家长自身产生的消极情绪,家庭气氛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造成孩子紧张、焦虑、暴躁等异常情绪。在孩子的眼里,家庭中的欢声笑语少了,父母对自己的百般呵护少了,感受到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巨大压力。由于经常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导致孩子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成绩不理想,进而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 家长应做到

1、摆正心态,调整不良心理情绪。

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如果单亲家长长期处于抑郁、消沉、悲痛的情绪之中,那么将对子女的情绪产生消极影响。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就是消除子女不良情绪的前提。因此,单亲家长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痛苦的现实中走出来的,面对并解决新问题。尽量避免在子女面前怨天尤人,逃避困境,用坚 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采取宽严适度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的缺损往往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损,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偏差,因此对单亲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加强理性,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不要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情感,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这种溺爱、怜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而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因此,单亲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安排好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子女学会自信、自立、自强。

3、家长要对孩子给予理解。

首先,家长自身要明确单亲家庭是一种正常而普通的家庭模式。端正对孩子的看法:孩子虽不幸但不是“可怜虫”;孩子是无辜的,不应视作“累赘”,或视作怨恨对方的“出气筒”;孩子是家庭的成员,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培育孩子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要让孩子理解离婚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可以学学美国人对孩子说离婚的方式:爸爸妈妈会像以前一样爱你,只是不再爱对方了,这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与你无关,你要像以前一样快乐的生活!特别要强调离婚不是孩子的过错,不要对孩子说“你爸爸不要你了”之类的话。

4、要保证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爱。

家长应在生活上,尤其在孩子的心灵上倍加体贴和关心,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感情,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对孩子遇到的困难和烦恼表示理解,帮助解决,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对待,尽量弥补孩子缺少的父爱或母爱,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安慰。

5、再婚也是让孩子得到完整的家庭关爱的很好的方法。 其实现在继父(母)基本都能够视另一方的孩子如同己出,只要再婚的双方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和爱心,让孩子感觉幸福的再婚家庭是很多的。 孩子应做到

1、坚强面对现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单亲亲家庭的生活状态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亲子女能否抱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单亲子女要通过自我学习和心理调节,重新振作起来,坚强地面对现实,勇敢地面对生活。如果遇到挫折或困难,要向家长、朋友或者老师寻求帮助。此外,要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用诚恳、乐观的态度多接触同学,多交朋友,和同学老师取得心灵上的沟通,相信老师和同学也会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你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从而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之中。

2、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业余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局限,能扩大知识面,在培养能力、激发兴趣、等方面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能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单亲子女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单亲子女活动的积极性,转移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可以使他们及早发现自己的闪光处,为建立自信心提供良好的机会。 学校应做到

1、了解家庭情况,因材施教

要对单亲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学生的表现, “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学生,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2、开展有益的活动,增强学生自信心。

只有彻底摆脱自卑心理的束缚,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完全的解放,潜在的才能才会被发挥出来。因此,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校园集体活动,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子女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给他们表现自己才能的空间。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单亲家庭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从中获得集体的力量,以此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建立心理教育与咨询机构。

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以及咨询治疗机构。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不仅要使单亲家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还要教育其他同学与同龄伙伴间建立正常交往关系。另外,应及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要剖析原因,对症下药,及时疏导,矫正不良的心理及行为,使其养成自信、自尊、自助的良好个性品质,增强奉献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1.教师要及时与孩子父母做沟通,说服其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孩子摆脱心理困境。 2.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注意对待孩子的错误言行,要坚持正面教育。

3.单亲家庭的孩子相对而言更加敏感,在这方面,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多鼓励、表扬。 4.帮助孩子形成对离异这种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有的孩子思想负担重,怕教师知道家中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教师应帮助他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

通过以上措施能让孩子提高自信心,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在关爱和信任的氛围里逐步树立起来自信、自尊、自强,取得长足的进步。

总之,单亲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只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在学习上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就一定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第6篇:单亲家庭小学学生成长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号

XXxkt—xxxl00

5课题名称

单亲家庭小学学生成长的个案研究

负责人

桂荣

所在单位

新城区坤中巷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带班多年发现,班级内的单亲家庭学生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对孩子们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让我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家庭的破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变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课题研究意义:

据我在班里调查,和各班班主任交流,每个班里这样的孩子还不少呢!所以,就这个问题我想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来帮帮这些孩子,实在不忍心他们长大后一无是处或是人格有缺陷。

这些孩子就学,给了社会、学校,乃至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是这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呢?很多老师发现,班里的这些孩子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很多教师也都逐渐发现了这类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例如,一部分学生长期受到家庭的冷落,在学校消极,不参加集体活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的态度。性格孤僻、灰暗;还有的学生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在情绪控制上较为困难,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等等。这些情况,对于学校管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都提出了问题,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学校教育组成。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单亲家庭通常指父母离婚的家庭,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单亲家庭的范围应该是更广泛的。孩子他们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有父母离婚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的、有父母一方或双方监狱服刑或强制戒毒的、有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身边的。我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指小学生中父母离异、父母离世的孩子,他们由于家庭的原因造成了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有所缺陷,在学校的活动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于他人,造成了他们有自闭、自卑、叛逆等心理问题表现,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就是了解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长情况,尤其是心理发展方面。了解单亲家庭在孩子们成长中的影响,从而在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孩子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准备阶段:XX.6——XX.8

为丰富课题研究时的理论基础,我在学校图书室找了许多相关的书籍,如《儿童心理与教育漫谈》、《简明心理学辞典》、《小学教育大全》等,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其次,走访班主任、家长、任课教师等途径,了解我校单亲家庭中学学生成长现状,选取六名典型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逐步收集其生理、心理、学业、人际关系的方面资料,因人而异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XX.9——XX.

41、全面了解研究对象,通过家访、电访、信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弄清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成员,父母的教育态度,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2、课间与学生群体聊天,掌握全面的情况,通过平时对他们的观察以及分析有关的各种资料,形成对他们的情况。

3、与任科教师商讨交流辅导意见,争取各任课老师的帮助,从而保证辅导目的的达成。

4、找一些热心的同学帮忙,主动接近他,吸引他的注意力。

5、对前期研究过程进行阶段总结,形成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

6、反思课题研究前半期的成果与不足,完善后半期的研究方案,适当调整研究策略。

总结阶段:XX年5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价,撰写报告,整理研究资料,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论文、随笔、叙事、记录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第7篇: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欧 霞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单亲学生的数量大有增长的趋势,特别是离婚的年轻化,致使小学里的单亲学生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学习、品德各方面不乏有出类拔萃者,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单亲家庭子女在学校中的表现比较落后,成为学校工作的难点,为深入做好单亲子女的教育工作,本人在从事基础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座谈、家访、观察学生作品、阅读学生日记等多种方式,对小学单亲家庭学生的数量、形成原因、心理特点及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调查,就小学单亲家庭学生教育及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本论文由四大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论述了课题的研究意义,课题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是分析单亲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表现。第三部分是单亲家庭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第四部分小学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针对社会的不良环境给小学单亲家庭学生带来的影响,建议社会应该营造正确的社会舆论,合理引导单亲家庭学生,并建议应建立指导单亲子女教育的专门组织机构,为这些单亲家庭乃至于单亲家庭的孩子们,而且这一点不仅仅是对单亲小学生而言,应该面对所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实现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营造单亲子女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小学

单亲家庭学生

教育

对策

一、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自60年代以来,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问题就因离婚率的急剧上升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万物复苏,百业俱兴。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解体了,我国的离婚率急剧上升。离异家庭的增多导致单亲儿童人群的扩大,法律赋予公民自由结婚和离婚的权利,却无法考虑孩子在家长离异后的情感缺位。因此,单亲家庭作为社会高速发展的副产品,不可避免的产生,留给孩子们的是灾难。这是社会的缺憾,需要依靠社会化的进步来净化。学校,正是这种净化的催化剂。单亲家庭给予孩子的,或者是极端的溺爱,或者是无端的指责,更有甚者,对孩子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如何帮助和教育这些孩子,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颜龙秋(2004)认为中小学和幼儿园要积极挑起帮助和教育单亲学生的重担。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严格性、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的系统影响,除了按常规对单亲家庭学生施以教育外,还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特殊心理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必要的强化教育。

二、 单亲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表现。

由于单亲家庭父母经历了离婚或丧偶的痛苦,身心俱疲,许多时候,他们不能正视自己的过去,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 父母双方相互推卸责任,结果谁也不管子女,挖空心思宣传对方的不是;一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连孩子上学都不加理睬,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歧途。

(二) 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一些离异方为下岗职工,多属于这一类。

(三) 有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法管教子女。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

(四) 有的家长管教不得法,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教育方法简单,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孩子经常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等不良品质。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有些孩子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温暖”,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五) 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着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在经济上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导致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瞧不起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六) 单亲家庭的家长们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这一类学生大多烦躁、逆反。

三、单亲家庭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 。 通过问卷调查、平时观察、心理测评、谈话等手段,我们对他们的心理与思想品德进行了分析、综合,归纳出以下特征:

(一)强烈自尊与盲目自卑相交织。这些学生极需要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要面子、讲义气,自尊心很强。但由于家庭或家长的声誉不好,难以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加上过份敏感,别人的一言一行稍有不慎便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其自尊极易转化为盲目自卑,内心焦虑而紧张,久而久之,导致情绪低下,不再热心集体荣誉与集体利益,意志消沉,失去自信。

(二)自立自强与意志软弱相冲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成人感 与独立欲望日益增强,尽管家中变故导致自己变成了单亲或离异孩子,但他们大都比常人家孩子早知事,极愿意独自去处理家中大小事务,向往自立,渴望自强。但由于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又无社会经验,往往一遇困难,就显得无助、退缩,少有人具有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和耐性。在学习中易表现出一两次成绩不好就放弃的现象,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此外他们抗诱惑力差,意志软弱,盲目跟从他人易犯错。久之,自立自强欲逐渐消失,软弱懒散习气加重。

(三)争强好胜与失败挫折相矛盾。特殊的家境原因,促成了他们强烈的争强好胜欲望,随时都希望展示自己的能力与强人之处,力求时时处处不比别人差,这本是好现象,可由于缺乏完整、科学的家庭教育与指导,有时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去追求强和胜,往往付去了了很多,而得不到应有的成果,情急之时,无形中挫伤了自己,心理上遭受打击,个别不坚强的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多次失败,他们不找自身原因,反把这些挫折与失败归咎社会、家庭和他人,而产生仇视心理。

(四)兴趣低下与追风心理相混合。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参考,少数学生兴趣分散、低下,面窄且波动不定,对高尚型的人与事和智力开发型的书籍与活动没兴趣,而对浅陋、低俗的故事,兴趣则很大。追求奇异发型、奇装异服、时髦打扮,追风追星倾向重,但也不持久,时间稍长,就会发生转移,见异思迁,无甚专注力,易受人控制,而且言行日见粗陋,品行日愈低下。

(五)不信任人与逆反情绪相交融。由于年龄小,分辨力差,家庭、社会、邻里、同学当中的诸多不当言语和行为,常挫伤与刺激他们,使他们对任何人都持不信任心理,认为这是对他们的嘲弄和不公平,因而怀疑一切、自我封闭,逐渐与他人对立、敌视,乃至对抗,谁的话也不听。在品质上表现为阳奉阳为、任性,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势,动辄打人骂人,一天天地走向惰落,步入邪道。

四、 单亲家庭学生的现实表现。

根据我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认为单亲孩子的“特别”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类型:

(一)忧郁型。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或者根本就没有监护人,很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少言寡语,胆小怕事,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整日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旷课、流失和辍学等现象。

(二)随意型。部分单亲家庭的监护人总感觉对不住孩子,从而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的满足,无形中滋长了孩子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多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合作意识差,自控力差,合作能力低,逐渐成为班级的“另类”。

(三)怀疑型。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在父母离异时被当作“累赘”踢来踢去,其幼小的心灵被蒙上阴影,以至于对任何事物都抱怀疑态度,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学习上无上进心,学习成绩差。

(四)烦躁型。部分单亲家庭的监护人把孩子视作一种负担,对孩子缺乏必要的爱心和耐心,甚至少数人将孩子作为自己的出“气筒”,朝打暮骂,使孩子逐渐变得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

五、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一种三位一体的良好环境,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家长应树立责任意识,注意教育与爱的统一 。

(一)作为单亲学生的家长,无论孩子的抚养权是谁,无论婚姻的过程与结局如何,都应该树立起责任意识,承担起教育与爱的责任:不要向子女隐瞒真相,更不能恶意去中伤对方或者阻止没有抚养权的一方前来探望子女。更不能因为觉得自己有一种负疚心。更想以为子女付出更多来补偿子女而放弃对子女的正当要求。对孩子的未来应确立起适度的期望值,同时注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其身正,勿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勿从”。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为此,我们每期的家长会专辟一个时段,再单独培训单亲学生家长,重点是培训特殊家庭的教育方法和特殊心理知识。通过举办单亲、学生家长学校、专题讲座、报告会和定期对家长进行家访、信访、谈心等方法,要求家长为了孩子努力做到:

1、每月一次书信交流;

2、每周一次情感沟通与谈心;

3、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家庭矛盾不当着孩子面争吵、处理,不出现任何违反道德的事情;

4、树立平等、民主意识,相互间要多些理解,多些尊重;

5、关爱与温暖代替声色俱厉与呵斥等途径较大地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二)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爱的补偿

作为专职的教育重要机构,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在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爱的补偿:要理解、尊重、信任单亲家庭学生,保障单亲家庭学生的隐私,创建友爱互助式的教育氛围,可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气氛,可以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消除过强的自尊心,缓解心理负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友谊,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的纯真的友爱。作为教师,有义务承担起对这些学生的保护和教育任务,发挥教师良师益友的作用,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关注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生活,建立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档案,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多同他谈心,帮助增强学习兴趣,改变其不良学习的态度。让单亲、离异家庭学生时刻感受到集体温暖,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和最有效的方法。让他们感到“单亲不单,离异不异,隔代不隔”。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努力营造以人为本、温暖和谐、文明上进的育人环境。经常举办一些高尚的智力型的讲座和逆境中奋起的模范人物的事迹报告会,定期召开此类学生座谈会,开展心理咨询,开解学生心结等,热情关注与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心理状况。

2、在各班建立单亲、离异家庭学生“特访联络卡”和“成长记录卡”。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校与老师们的关心与温暖,产生幸福感;

3、班级建立“听、开、寻、树”思想工作机制,即定期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听取心声,体贴学生;开启心结,引导学生;寻找亮点,表扬学生;树立信念,激励学生”。把这个机制列入班级工作常规和目标管理之中;

4、开展班级“温馨家庭”活动,每逢他们的生日,由班主任、班委会组织大家给他们开展“生日庆祝”活动,让他们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体验到家的温馨;

5、重大竞赛评比活动,班里多让他们参与,鼓励取得成绩,培养其成功欲、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

6、科任教师在每班负责一个单亲离异孩子的思想教育,做到定期谈心谈话,指导生活真谛,提供学习方法,辅导学习一次,每期单独带他们外出进行一次参观、旅游、野炊、义工等有意义的活动;

7、班委会组织帮助他们的各种小组,如“学习小组”、“情感小组”、“生活小组”、“文体俱乐部”、“心声倾吐热线”等。所有这一切使学校德育教育深入到了他们的心理和心里之中,体现了人事关怀。正如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

(三)社会应营造和谐的氛围,共同关心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

社会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资源,健全社区互助网络,营造和谐的氛围,形成教育合力:可以以社区为单位,由街道、村委会牵线搭桥,开展结对子活动,关心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教育,给予单亲子女以关怀、同情、帮助,注意保护这些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歧视、冷落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了解家长及孩子的思想状态,并及时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共同商量、研究,关心、教育好每一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坚决杜绝“5+2=0”现象在这批孩子身上出现,学校加强与孩子所在社区及其主要亲属朋友邻里的联系,建立联系网,互通信息。请他们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尚态度关爱孩子、不歧视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在经济上、生活上、学习上、情感上援手帮助他们;发现孩子行为不端、怪异时,真诚教育开导他们;上学放学时多送一句温暖的问候语;当孩子家人不在家,倍感孤独时,就将他们接到自己家中来,一句适时的表扬鼓励之语,可以驱走他们心中的苦闷,有时会改变他们的人生态度,甚至成为其一生的转折等,使孩子在双休日、节假日里仍然享受社会的温暖和生活的快乐。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学校内外沟通,给他们以更多的爱,使他们内心感受到社会、学校、家庭都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促使他们克服并逐步消除不健康心理,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民俗旅游研究背景下一篇:工作业绩思想政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