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思想是否过时

2022-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马克思思想是否过时

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否成熟

内容摘要 如何衡量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否成熟的标准,即确定某一思想、理论是否成熟,不能依据文本的公示性程度的序列,而应当依据它在其所属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

关键词 思想成熟的标准 文本类型序列 理论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

作 者 张凌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200020)

在讨论青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时,我们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异化劳动思想是否成熟?现在讨论晚年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时,我们又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否成熟?

讨论马克思青年时创立的理论是否成熟①,我们还可以理解,因为任何思想家思想的形成,自然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可是,为什么马克思晚年的思想仍有一个是否成熟的问题?难道不成熟问题伴随马克思终身吗?

一再讨论这个“成熟不成熟”的问题,这在其他思想家研究中是少有的。

为何在马克思研究中一再不得不讨论“成熟不成熟”的问题?原因是:否定论者只要论定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是“不成熟”的,那么这一思想就可以判定为“非马克思主义”的了。所以,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持否定论的论者要着力论证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是“不成熟”的。

为什么说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不成熟”呢?论者的理由是:“马克思是否形成所谓的‘跨越理论’,应以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正式复信为据,而不能以复信草稿(马克思不准备发表的东西)为据。”“‘卡夫丁峡谷理论’不是马克思的正式思想。……马克思仅仅是在复信草稿中提到过‘卡夫丁峡谷’问题,而在正式复信中并未提及,说明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还不成熟,他不愿意公诸于世”[1]。

我们认为,此论根本不能成立。

首先,我们要指出的是: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的复信信稿中论证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并非如论者所说,“在正式复信中并未提及”。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正式复信虽然仅有600余字,但是对首先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提出的、而后在给查苏利奇的复信信稿中进一步充分论证的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思想还是作了十分明确的表达:一是反对把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必然性的理论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二是明确肯定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而吸取它的一切肯定成果。关于后一思想,正式复信是这样表述的:“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可是要使它能发挥这种作用,首先必须肃清从各方面向它袭来的破坏性影响,然后保证它具备自由发展所必需的正常条件。”

这正是对信稿下列思想的简明概括:

如果它(引者按:指农村公社)在现在的形式下事先被引导到正常状态,那它就能直接变成现代社会所趋向的那种经济体系的出发点。

如果革命在适当的时刻发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来以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那末,农村公社就会很快地变为俄国社会复兴的因素,变为使俄国比其他还处在资本主义制度压迫下的国家优越的因素[2]。

“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也就是说,俄国在当代条件下可以以农村公社具有的公有制因素战胜私有制因素的可能性为根据、不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而获得新生——建立“现代社会所趋向的那种经济体系”的新社会。所以,这一表述是包含了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二者只是表述方式不同。

这一思想也并非如论者所说“马克思不愿意公诸于世”。这是马克思自70年代初至1882年多年研究、酝酿而凝聚的思想,他如何能不予以“公诸于世”呢?

次年的1月,即1882年1月,马克思在与恩格斯一起给《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作的《序言》中,以十分明确的语言把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公诸于世”:

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制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制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相互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公社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

通过俄国革命,俄国公社可以不必像西欧各国那样“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即不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而“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即走上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就是给查苏利奇复信信稿中论证的俄国可以通过革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立“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道路吗?

我们不应拘泥于《序言》中是否有“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表述,而应看它是否表达了这一表述中的思想内容。

其次,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指出:论者对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否成熟的判别以是否写入正式复信、是否公开发表为标准,这是不科学的。

这种方法,有的研究者作了专门概括:判别马克思思想是否成熟——是否马克思主义,应以马克思文本类型是“自主公示文本”“类公示文本”“亚公示文本”还是“非公示文本”的序列而定[3]。

马克思思想的科学价值的大小果然是依其公示性程度而区别的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以《资本论》为例。能否说《资本论》定本的科学价值比《资本论》手稿以及《资本论》有关书信的科学价值更高?显然不能。《资本论》手稿及有关书信有《资本论》定本不可取代的科学价值。我们只有结合研究手稿以及书信,才能把握马克思《资本论》创作的完整的思想。

能否说手稿中包含的而后来未被正式定本整理进去的思想就是“不成熟”的?也不能。《资本论》的三大手稿中包含的而后来未被《资本论》定本整理进去的但从今天的现实来看是很有价值的丰富的思想和理论,就决不能被视为是不成熟的。例如,人的发展三阶段论[4]就是《资本论》第一手稿(1857—1858年手稿)中提出的、从今天的现实来看是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理论。

与《资本论》研究要把定本与手稿、书信联系起来作整体研究一样,对马克思回答查苏利奇的俄国社会未来发展道路问题的复信的研究,也应当把复信正式文本与信稿结合起来作整体研究。

苏联学者伊•安德烈耶夫的这一见解很有见地:“对查苏利奇信中所提问题的复信草稿,就问题的范围和对其研究的深度而言,是马克思的一部独立的理论著作。它由以为基础的,是制定分析公社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的方法论原则,以及从这个角度概括马克思前些年搜集的有关俄国的大量资料。”[5]

确实,复信和信稿应作为一部具有重大理论新贡献的理论著作来看待。系列信稿与复信应看作是一部著作的系列文章,它们之间思想一致、主题一致,内容侧重点详略不同而又相互补充,构成较系统的理论,即构成以俄国为典型研究对象的东方落后国家在资本主义时代通过革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立“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的较系统的理论。正像明确《<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涵义必须联系《资本论》第一手稿对“亚细亚所有制”的论述来理解一样,理解正式复信中的“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这一论断的含义也必须联系复信信稿对俄国为什么不能重蹈西欧的资本主义老路、俄国为什么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的分析和论证来把握。

复信初稿、二稿、三稿的内容,其侧重点详略有所不同,它们是相互补充的。例如,初稿对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时代条件的论析较详,二稿对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内在根据论析较详,而三稿则对俄国公社的历史地位、其不同于原生社会的“较古的公社”的特征、未来发展应争取的前途论述则更为充分。我们只有把它们紧密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研究,才能完整把握复信和信稿凝结的新理论。

确定一个理论是否成熟、是否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不能依据文本的公示性程度的序列,而应当根据它在其所属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

人类社会的原生社会理论并不因为它是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这一人类学笔记中提出的,我们就认为它是“不成熟”的。这一理论不仅为人类历史确立了起点,而且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由原生社会到次生社会再到向原生社会复归之再生社会的规律确立了根据,为论证私有制的暂时性、资本主义的暂时性确立了根据。

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并不因为它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手稿中提出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不成熟”的。这一理论不仅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而且较之其他人类历史进程演进规律的概括,它具有更强的现实解释力,因而其重大理论价值更应予以肯定和重视。

同样,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也不能因为它是马克思在书信及书信的手稿中提出的就可以被认为是“不成熟”的。这一理论不仅在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当代社会主义和后发展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对这一理论的深入研究。

注释:

①笔者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是成熟的,它确立了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了新历史观的哲学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继荣. “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东方社会道路问题再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8、19、22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51、441

[3]何怀远. 理解马克思与文本类型置序. 学术研究,2006(1)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5]伊•安德烈耶夫. 公社二重性和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 关于马克思主义史的手稿篇章. (莫斯科:1985,第4章);译文: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第15辑:264

编辑 任健英

作者:张凌云

第2篇: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否真正读懂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摘 要]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较新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是以怀特海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后形成的。生态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是剖析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文章从有机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是否存在生态思想?”“资本主义是否是生态危机的总根源?”“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否没有贯彻到底?”“‘马克思的现代主义追随者’是否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应如何从根本上避免生态危机?”五个问题的回答作为依据来判断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否真正读懂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生态思想;生态社会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019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较新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是以怀特海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后所形成的。由于该流派把生态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把克服全球生态危机作为研究方向,把实现人类整体、人类以外的其他物种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共同福祉作为研究目标,所以也是一种国外的生态文明理论。

相较于其他国外马克思主义,该流派能够深刻揭示生态危机根源,认识到“资本主义面临着它根本无法解决的危机”;给予马克思主义高度评价,认为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没有过时,“共同福祉”乃是全人类奋斗的目标;推崇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智慧,较丰富地吸收了儒、释、道等的哲学思想,并认为“过程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有着深层次的联系”;认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希望在社会主义中国,当今中国最有可能引领其他国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这些方面都能够说明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很多重要的认识上是积极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有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学术传统及文化背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我们绝不能对有机马克思主义无原则地全盘肯定,绝不能把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实践方案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1]

在对待哲学的态度上,要按照“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做到辩证看待、清楚区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因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描述共同福祉时,把“人类以外的其他物种以及地球生态系统”做了特别强调,那么把生态作为重要研究内容的有机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就是我们剖析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否真正读懂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1 马克思主义是否存在生态思想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国外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是否存在生态思想这个问题,存在着两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存在或者不重视生态思想: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依然具有“普罗米修斯主义”的影子,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关于生态方面的内容只是只言片语、零零散散,生态方面没有核心内容可被继承或联系;奥康纳(James O’Connor)等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只有稍微提到生态方面的内容,但这些内容不是过于空洞就是过于抽象,对于中心思想而言,生态这方面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意义[2];岩佐茂等认为在马克思那个时代,当前面临的许多污染还未出现,那时提出的生态观念与当前已完全不同,不够深刻,不够有洞察力。[3]另一类观点则非常肯定马克思主义存在生态思想。这类观点由于实践的检验,已经让许多学者认识和接受,有机马克思主义就属于这一类观点。但与这一类观点中其他学者不同的是,有机马克思主义不认同“一切尽在马克思那里”的看法,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于“人与自然”为讨论中心的生态思想仅仅是夯实了优质的基础,如果“一切尽在”的话,就没有扩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生态思想的必要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看法并非独创,是生态社会主义流派中福斯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诠释的延续,甚至直接引用了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提出的人类与自然关系“新陈代谢断裂”论据来证明马克思著作具有生态思想。[4]但是这不能说明有机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存在生态思想这个问题看法上与生态社会主义一致,因为生态社会主义阵营中还存在认识上的暂时分歧。[5]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是存在生态思想的,也正是如此,被有机马克思主义给予高度评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才有了正本清源、可供挖掘的宝藏。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正是在被长期关注和探索下,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内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维度之一。事实证明,正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識,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中國在实践上所取得的重大的成就,正是在“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才有可能完成的。[6]

2 资本主义是否是生态危机的总根源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生态社会主义与我们的观点一致”。有机马克思主义延续莱斯(Willian Leiss)、拉比卡(George Labica)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的“市场评估”眼界有限,只能看见局部和眼前的利益,“自由市场”为争夺利润而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变得具有盲目性,导致阿格尔(Ben Agger)指出的“过度生产和消费”,从而在生态方面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有机马克思主义笔下“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如克沃尔(Joel Kovel)形容的“癌细胞扩张”,只注重利润,造成“岌岌可危的生态状况”,存在着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所说的“生态与资本主义对立”的客观事实。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和环境破坏之间存在根本的联系”,资本主义已演变为“危及人类生存的致命弯道”。有机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是否是生态危机的总根源”这个问题上,与生态社会主义有着较强的契合度,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生态危机的总根源,与生态主义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到“工业化、城市化”等表面现象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积极性。此外,“资本主义是否是生态危机的总根源”是生态社会主义着墨最多的地方,在这个问题上生态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意见一致,没有分歧,所以可以说生态社会主义与有机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7]。

3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否没有贯彻到底

有机马克思主义虽然一方面承认马克思主义存在生态思想,但另一个方面又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思想仅仅是提供了可供挖掘的基础,并没有一直贯彻下去。有机马克思主义还试图寻找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没有一以贯之的原因,提出马克思主义在《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些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只是想“试图利用黑格尔哲学的范畴证明辩证唯物主义学说”,并没有想“很好地贯彻到底”。实际上,这种认识体现出有机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在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主义就发现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使改造世界的劳动发生了“异化”,而这种“异化”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相互对立的关系——“当生产过程与自然循环发生对立时,生态危机也就由此爆发”。由于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以出于时代任务的考虑,当时马克思主义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首先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改变资本主义世界,而后才是全人类的解放——建设社会主义世界。[8]

4 “马克思的现代主义追随者”是否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受到欧洲现代主义的影响,具有现代主义深刻的烙印;但马克思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能洞见到后现代思想,将包含生态学思想的后现代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前提下的。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经典马克思主义”仅是“马克思的现代主义追随者”,是只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现代思想,而忽视了包含生态学思想的后现代思想的追随者,“经典马克思主义”既不承认马克思思想包含着生态思想,也没有把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而只是把自然界概括为“阶级斗争的背景”“唯物主义的‘质料’”。客观地说,有机马克思主义眼中所谓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确存在过,但只是特定的历史时期或特定的国度的特殊思想倾向,但是在当前马克思主义中的生态思想在被不断挖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比较“经典马克思主义”而产生超越感的理解方式对于完整地理解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9]。

5 应如何从根本上避免生态危机

基于对于造成生态危机根本原因的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要走消解二元对立同时将生态和社会主义原则有机融合的“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的首倡者并非有机马克思主义,早在20世纪末期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民主党就已经提出了针对试图超越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第三条道路”。虽然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出“第三条道路”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背景与社会民主党的相似,但由于有机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应对和解决生态危机的有机生态思维方式,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不同。“第三条道路”的提出既是有机马克思主义对怀特海有机哲学主要思想及“亦此亦彼”思维方式的继承,也是当前生态客观实际迫切的现实诉求。有机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部分理论的吸收和坚持”“对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的认识”“对共同福祉目标的追求”等方面体现其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其提出的“采用全面测评社会进步的整体性指标”“传统农耕法和新农业技术结合”“本土化及手工化工业制造”“兼顾工人利益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管理”“以信贷而不是以资本为基础重塑银行业”等具体措施存在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足的情况,其“主张混合制”“超越公私二分法”“超越价值中立的教育”三个明显的特征也暴露出其在理论上存在折中主义无原则、无立场的事实。“第三条道路”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辩证看待,其合理的部分是应该肯定的,其局限的部分也值得我们认真反思。[10]

6 结 论

生态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是剖析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否存在生态思想?”“资本主义是否是生态危机的总根源?”“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否没有贯彻到底?”“‘马克思的现代主义追随者’是否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应如何从根本上避免生态危机?”等问题上证明其还未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从有机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解读程度上来看,有机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其“折中主义”“缺乏革命勇气”“对社会主义原则坚持没有把握主要”等缺点也容易让人对其是否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困惑。未来,有机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要更加客观和全面;对整个欧洲哲学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界限的判断上需要更加准确;在“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需要以更加明确的态度呈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这样才能保证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而不是偏离路线。

参考文献:

[1]Philip Clayton&Justin Heinzekehr.Organic Marxism: An Alternative to Capitalism and Ecological Catastrophe[M].Claremont:Process Century Press,2014.

[2][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63.

[3][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M].韩立新,张桂权,刘荣华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04.

[4][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刘仁胜,肖锋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

[5]Michael Redclift,Graham Woodgate.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Sociology,2nd Edition [M].Northampton:Edward Elgar,2010:106.

[6]陈永森.生態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其啟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7).

[7]陈永森.略论生态社会主义的共性与个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8]陈博影.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J].理论观察,2017(3).

[9]卜祥记,罗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局限与实践困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9):78-90.

[10]孟献丽.有机马克思主义“第三条道路”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9):103-114.

作者:陈博影 李大清

第3篇:马克思在今天是否仍适用

马克思主义在今天是否仍然使用

生命科学学院09生乙王妮婷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思想的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曾经是科学的,由于时代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就完全不适应了,完全“过时”了。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过去的东西,它有利于理解上一个世纪的问题,但不是今天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陈旧的思想武器,无法应付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国的问题不能依靠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他们还以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出现某些失误和挫折为理由,公然断言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了对当代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宣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也已经“过时”。

其实不然,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宣传和教育,马克思主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它是我们构建共同理念和精神支柱的现实基础。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仍不可或缺,仍有其重要的适用性。

首先,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调整政策内容,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阐述仍适合于当代资本主义弊端的解决。其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仍保持其充沛的生命活力。马克思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果,应当坚定我们对其“适用性”的信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最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不但适用于中国国情,并且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体现出巨大的理论威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针对性和生命力,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光明前景。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正是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才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仍至关重要。要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中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无疑是十分艰巨的。我们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设创新型国家,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要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的生机活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等,都离不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所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仍旧使用,人类社会的发展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第4篇:“天生苹果”是否与马克思相悖?

我认为,首先,“天生苹果”具有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其次,它在未被采摘之前,是自然力作用的结果,此时,他还不算是劳动产品,到后来的采摘、运输、售卖,该“天生苹果”注入了人类劳动,才能真正算作是商品,是劳动产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如果商品中没有人类劳动,则没有价值。所以可见,劳动是商品的属性是不可置疑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没有挑剔的。

另外,价格与价值是不同的概念。马克思说过自然界不存在价格,“天生苹果”的价格是在市场中确定的,我想如果该“天生苹果”的质量与某“人工苹果”差不多的话,该“天生苹果”所有者是不会以比他低的价格出售的,这在西方经济学的利益最大化下也说的通。

其实,“天然苹果”与农民辛苦种植的苹果的区别在于:前者在采摘之前是自然力作用的,后者是凝结了人类劳动的成果。那么直至采摘、运输、售卖,这两种苹果所凝结的人类必要劳动时间就不一致了,他们的价值就不一样。 如果假定“天生苹果”是常态的话,那么在市场的决定下,最终将不会存在人工苹果,苹果的价值也将变为零,这也证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因为在马克思的客观价值论看来,商品(亦或是产品)交换的基础是存在等量的无差异劳动量。!现实中,我们也会发现投机只是偶然的,而那些通过偷苹果来卖的人也是极少见的,毕竟他们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

另外,我还想到,西方经济学中关于机会成本的问题,即你的土地在培育该“天生苹果”的过程中,就失去了在那一小寸土地上种植其他产品的机会。但是我却不知道给怎么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融合,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解疑!谢谢!

第5篇:

上一篇: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题下一篇:诗歌鉴赏景情反衬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