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doc_-_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共6篇)
参加人员:全体在岗民警 授课内容:
1、马克思主义“五观”:
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2、四个认同:
即: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三个离不开:
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马克思的“五观”:
1、马克思的国家观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是V.I.列宁对K.马克思、F.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它包括3层含义 :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②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③国家是机器。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国家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这3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
2、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第一,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形成、发展到消亡的客观规律。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
第二,民族和阶级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内部包含着不同的阶级,存在有阶级斗争,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往往同阶级问题联系在一起,剥削阶级总是将这样那样的民族问题打上阶级的烙印。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把民族问题的实质归结为阶级问题,那就只能严重脱离以至伤害少数民族群众,不但不可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加强民族团结,反而会给敌对势力帮忙。
第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是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社会总问题解决进程中,才能得到解决。如果我们在整个革命建设中重视民族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它就对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忽视或者错误地处理民族问题,她可能会给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巨大的破坏力,使整个革命事业受到挫折乃至失败。
第四,各民族平等的联合,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每个民族都是人类物质财富和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各民族应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全世界各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坚持国际主义的原则,同一切被压迫民族实行不分国界和民族的亲密联合,共同进行斗争,推翻实行民族剥削和压迫的反动统治阶级。
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由下列几方面内容构成:
(1)宗教的本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此问题作了回答:“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宗教的发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完善为揭示和阐明宗教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恩格斯对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宗教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展现的历史形态,先后提出过三种图式。第一种为从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到阶级社会的“人为宗教”;第二种为从“部落宗教”到“民族宗教”再到“世界宗教”;第三种为“自然宗教”到“多神教”再到“一神教”。
(3)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消亡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存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合理,使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对人成为盲目起作用的、异己的力量。“只有当实际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为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神秘的纱幕揭掉。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或一系列物质生存条件,而这些条件本身又是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
(4)宗教的社会功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是维护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本质上是历史上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统治秩序的工具。但也不否认被压迫人民在历史的特定阶段利用宗教进行反抗斗争的事实。
(5)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将随着其消亡的历史条件逐渐成熟而消亡;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实行政教分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4、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的历史观普通称为唯物史观。但这不是马克思自己用的名称。此名称乃马克思的朋友恩格尔在一八七七年始用的。在一八四八年的“共产党宣言”里和在一八六七年出第一卷的“资本论”里,都有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而公式的发表出来,乃在一八五九年的经济学批判的序文。在此序文里,马克思似把历史和社会对照着想。他固然没有用历史这个名词,但他所用社会一语似欲以表示二种概念。按他的意思,社会的变革便是历史。推言之,把人类横着看就是社会,纵着看就是历史。喻之建筑,社会亦有基础(Basis)与上层(Uberbau)。基础是经济的构造,即经济关系,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的或人类的社会的存在。上层是法制、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马克思称之为观念的形态,或人类的意识。从来的历史家欲单从上层上说明社会的变革即历史,而不顾基础,那样的方法不能真正理解历史。上层的变革,全靠经济基础的变动,故历史非从经济关系上说明不可。这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大体。
5、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马克思就“文化”的界定,提出了“扬弃”的原则。此后,马克思主义经过了列宁等革命导师的发展而得以补充,马克思主义就“文化”的界定亦得以不断完善,但是,总而言之,经典的较为公认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采取批判性继承的原则,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扬弃”的观点在文化中的通俗体现。
文化是与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的历史性的情况密切相关的,可以说,历史造就了文化,文化就某方面展现了历史。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条件下,某个社会群体或者是某些社会群体÷集团所处的文明的外在表征。
文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这是显而易见的:封建社会时代与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所反映的社会文明是不同的;而原始社会的与后工业文明时期的文化,其本质各异。
同时,文化具有一定的空间性。这一点亦显而易见。譬如,所谓之“欧美文化”与“东方文化”,其类型不同;而“燕赵文化”较之以“江淮文化”,其形态亦各异。
阶级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亦有此之别。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先进阶级是那些更符合社会的科学发展规律的社会集团,其就生产力的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那么,其所属的文化即为先进文化,与先进文化相对而言的,则是落后文化。先进文化是一个动态开放性体系。具体而言,所谓先进文化,又可以以某些标准划分为某些“亚子类”,在这些亚子类文化之间,与落后文化之间,均存在广泛联系。先进文化是鲜活的的,不断吸收正向的有力性促进发展的因素,自身才得以不断前进。
教育活动总结
我校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活动,是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党的十九大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直接负责,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阵地的作用,使广大教师和学生了解“五观”知识。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使“五观”知识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
一、领导重视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五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稳定,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努力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学校立即成立了党政领导第一把手任组长的“五观”教育领导机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五观”有计划进行。
二、扎扎实实的“五观”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使全校师生对“五观”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增强各族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观念,推动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学校开展了以下教育活动。
(1)通过升旗仪式对全校广大师生进行“五观”教育。
(2)发挥广播、板报的阵地作用,学校广播站定期向全校师生宣传“五观”知识。
(3)通过每天下午的政治学习,有计划地对教职工进行“五观”教育知识等的学习。
(4)为把“五观”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落实到实处,学校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教育上,引导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在全校组织了以“五观”知识为主题的班会课。
在“五观”教育工作中,学校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五观”教育学习和研讨活动,并结合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学校内掀起了一个旨在树立“五观”教育学习高潮,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
托里二中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华民族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民族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在当代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的一个重大问题,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得到正确解决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这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八十多年的比较中,以及外国处理X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不断推动解决民族问题实践的发展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动民 族工作实践的发展。进一步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崭新的民族理论,全面总结和系统概括 了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主要包括: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不断增多,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少数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不断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X小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作出贡献;X族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与问题交织在一起,在处理X族问题时要注意贯彻党的政策。这些基本观点形成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论在中国发展的过程。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X族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才开创了我国X族工)作的新局面。而这一切都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实践的发展。
二、科学阐明了民族问题的内涵,的根本的途径能否对什么是民族问题给予回答,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怎样解决X族问题以及!能否解决好X族问题,因而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关系。”这一科学论断,把“发展”的范畴(入民族问题,是关于民族问题理论上的最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最突出的为我们正确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正确观察和研究当前民族地区存在的各种困难和矛盾,进而制定正确的政策措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发,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同繁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我国,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国的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全国实现了现代化,没有个民族的共同振兴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纪之交,党中央在“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基础上,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关系全国发展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X疆稳定,关系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战略任务。十六大明确要求,西部大开发要在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西部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地方,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实施民族地区大开发;实现西部大发展,就是实现民族地区大发展。西部大开发明确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处理好民族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指出我国的民族问题必须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的全局中来解决,解决好民族问题又有利于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各族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加强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坚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和硕县第一小学
撰稿人:车梅 时间:2014年11月24日 ──────────────★────────────
和硕一小三年级开展“五观”“四个认同”教育活动
(通讯员:车梅)为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和加强民族团结的一系列重要文件、讲话精神,将讲话精神和自治区、自治州有关会议精神在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落实到行动上,有力地推动学校“五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2014年11月24日,和硕县第一小学以开班会的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四个认同教育”和“五观教育”。
通过班主任的精心讲解,学生进一步坚定了跟党走,跟社会主义走的决心和信心,班会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通过学习,学生们也更加明白要珍惜新疆来之不易的繁荣发展的局面,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牢牢记住“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和五观”思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拥护党、拥护祖国、拥护人民。
我校开展的“五观”
“三个离不开”教育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由校支部直接负责,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的作用,使“五观”,“三个离不开”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文化阵地,使“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知识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
一、领导重视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稳定,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努力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求取得更大的成效。学校立即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领导机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五观”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的有序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扎扎实实的“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工作,使各族师生对“五观”,“三个离不开”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增强各族师生的马克思主义“五观”观念,推动我校的“五观”教育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学校开展了以下教育活动。(1)通过升旗仪式对全校300多名广大师生进行“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的作用。
(2)发挥广播、板报的阵地作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向全校师生宣传“五观”,“三个离不开”知识。
(3)通过每星期三下午的政治学习,有计划地对教职工和退休教师进行“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知识等的学习,参加学习率达100%。
(4)为把“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落实到实处,学校把这项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教育上,做到了平时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思品课与班队会相结合,少先队思想教育与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教师的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宣传了“五观”教育的重要性,把“五观”,“三个离不开”知识和江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精神引进了教材,引进了课堂,引导师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邀请相关教师来校对教职员工进行“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的讲座,使300多名师生对“五观”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
(6)要求教师、学生熟知“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内容,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知识问答。
(7)充分发挥各学科教研组的优势,在教研组内通过自学、讨论、集中学习等方式,开展了“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研讨活动。
(8)在全校各年级以上班级组织了以“五观”知识为主题的班会课,学习参与率达100%,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五观”教育工作中,学校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学习和研讨活动,并结合学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在学校内掀起了一个旨在树立“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学习高潮,并有重点分阶段地完成了“五观”,“三个离不开”教育学习的各项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
苏木塔什乡中心小学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沿河民族中学历史组陈玮
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阶段特征并能概述有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2、分析并能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3、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做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要求,实事求是并果断正确的确定处事方法。【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收集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真实体验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体会青年学生们为国牺牲的精神;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2、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调整政策,扭转局面的史实。培养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重点 难点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教 学 过 程
法制教育渗透点
1、导入新课。师:在专题三我们已经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大家还记得它们分别是哪些阶级领导的吗? 生:„„
师:对,我们说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也被称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今天呢,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崭新的阶级——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投影: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2、教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板书)
师:通过概念我们知道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同学们结合视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五四运动因何而起的呢?
师:看了刚刚那段视频,它所反映的是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德国侵占的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这一外交失败直接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因此我们说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就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五四运动爆发了,率先走上街头的是谁啊? 生:青年学生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五四运动的过程。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于5月4日在天安门集合,高呼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各地学生纷纷罢课响应。这一阶段,运动的先锋是学生,运动的中心主要是北京地区。看材料:四号下午,京中学生三四千人聚集天安门,到东交民巷各使馆;„„学生即到曹宅,曹逃避,章宗祥刚在曹宅,受了一顿饱打,京中舆论,颇袒护学生,但是说起官话来,总觉得聚众打人放火难免犯法„„惩办被捕的学生30多人(大学为江绍原等22人)——《陈独秀书信集》
学生们正义凛然的爱国游行示威运动,怎么会被政府惩办逮捕呢?因为学生们在游行示威过程中的过激行为确实触犯了相关法律,北洋政府借此惩办逮捕学生想镇压学生运动,息事宁人。回顾历史,联系现实,我们青年学生继承了五四爱国精神。在今天的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上,也走上街头大声疾呼钓鱼岛的主权不容侵犯,但出现了一些打砸日货的不好现象。我们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做到理性爱国呢?大家可理解下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行示威法》: 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第二十九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犯罪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等等。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做到理性爱国、合法爱国!到了第二阶段时,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士,配合学生的罢课行动。师:下面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的资料卡片,想想卡片反映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来什么作用呢? 生:„„ 师: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同时,这也给了北洋军阀政府很大的压力,于是北洋军阀政府被迫做出了让步,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并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团也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这是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成果。那大家来思考两个问题,五四运动能取得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取得的成果中你能判断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生:„„ 师(总结):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投影:表格“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师:我们刚刚讲了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那么,它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异同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表格,同学们可以结合着上节课学习的辛亥革命,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点。
师: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不再经历枪林弹雨,不再需要上街游行,相反我们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享受和平与安定的生活,虽说我们今天远离了1919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可是五四精神坚决不能忘,什么是五四精神呢? 投影:史料链接: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师:我们可以把五四精神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而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正是受到五四精神的影响,再加上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开始了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改造中国的新道路。于是,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就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下一个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投影: 材料: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投身罢工运动,成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马列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将《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10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教 学 过 程
师:
请从材料中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答:„„
师: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支持与帮助
师:在这样的条件下,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消息泄露后,会议遭到了上海法租界巡捕的袭扰,于是就转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进行,次年又召开了中共二大,这两次会议分别确立了党的纲领,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面两者材料。(投影)
材料一 中共一大纲领:
一、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党纲领如下: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材料二 中共二大纲领: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师:请根据材料,指出中共一大和二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的主要差别是什么?二大为什么修改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说明了什么? 生:····· 师:二大制定了最高纲领和一大制定的革命纲领基本是一致的,本质上都是社会主义革命纲领,但是二大制定了最低的革命纲领,这是根据当时的国情提出的,属于民族革命纲领,它同旧的民主主义(三民主义)相比,更为彻底,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此以后,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那么,这个新又体现在哪里呢? 生:····
师: ⒈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领导 ⒉彻底的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⒊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⒋新的前途——社会主义 ⒌群众基础——工人、农民 6.新的革命力量—国共合作 师:刚刚我们说到中国的革命力量开始建立起革命联盟,那么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他们要建立起革命联盟,又是怎么建立的呢,结果如何,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个子目的前三段内容,然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投影:探究学习问题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因 问题
2、合作形成的标志(国民一大)问题
3、合作形式(党内合作)
师: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了。1926-1927的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直捣南京上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革命自此宣告失败。
师: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略
师:
1、革命联盟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右派分子背叛革命。
2、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位,一再妥协退让,放弃了革命力量的领导权,这也表明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不成熟,实践上缺乏斗争经验。
三、农村包围城市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到底向何处去,成了不少人思考的一个焦点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又是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教 学 过 程
投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
问:你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上八一标志的来历吗? 答:„„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投影:
南昌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后来的人民解放军将帅。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有8位元帅、4位大将都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这还不算未被授予军衔的周恩来等中共重要领导人。——金一南:《南昌起义枪声背后》,《世界军事》2006年第8期
同学们可能注意到了,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名单中,没有毛泽东的名字。当时的毛泽东正在筹划着另一场重要的起义——秋收起义。起义前,中共在汉口召开了一次会议,由于会议在8月7日召开,因此称八七会议。会议上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秋收起义发动了。投影: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请回答:我们可以从词中得到哪些关于秋收起义的信息? 答:„„
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在文家市做出决策,向农村挺进,到达井冈山地区,成功地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投影:“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香。” 师:从这首红军的歌谣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
师:同学们刚刚说现在农民生活大大改善,这都归功于当时中国在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我们知道农民问题的核心就是土地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就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使得革命力量壮大。
师:与此同时,中共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苏维埃政权也进一步巩固了革命力量。
根据地革命力量的迅猛发展使得蒋介石政府大为恐慌,于是先后对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先四次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都成功的粉碎了围剿,但是第五次围剿由于受到王明左倾思想的影响,使得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这就是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师:在长征路上开了一个关乎中共生死存亡的会议,这就是遵义会议。投影: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在长征途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大批骨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在红军长征宣告胜利不久,在西安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那就是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中华民族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师: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生:和平。
可是当时的蒋介石政府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漫画。投影:这是作于1947年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画中的人物一手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正在磨刀霍霍。漫画寥寥数笔,揭穿了抗战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
面对蒋介石的阴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当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进行了解放战争。
通过近三年的解放战争,特别是1948年底到1949年初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欢呼声中挥笔写成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投影: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学习探究:“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生:„„
投影:图片:安平县农民保家独立团及中国解放军露宿上海街头 师:“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并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获胜的根本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⒈国内:
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⑵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国家发展扫清障碍。
⒉国际: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民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少年立志,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年抱负,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概,从毛泽东诗词中我们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足迹,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成长探索的艰辛历程。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doc_-_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推荐阅读:
马克思高等教育出版社06-12
马克思主义考博09-10
马克思06-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07-20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11-18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06-11
马克思主义问答题06-22
马克思主义分析题答案06-28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07-0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