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设计免费

2022-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中教学设计免费

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摘 要:在直属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是教育部为培养优秀教师而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针对免费师范生的独特性,其教育应侧重实践性,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倡导成为必然。实践性教学体系应能兼顾师范生学科——教育——心理发展的需要;符合师范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其专业精神的养成。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建立以教育学院为主导的培训基地以便有效利用培训资源,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

2007年,当中国教育改革浪潮方兴未艾之际,教育部又推出了“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重大举措,为新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抹上了浓重的一笔。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签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通知指出,国家将从2007年秋季入学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并实施免费师范教育。“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成为这一改革的新的理念。这是有别于传统师范教育的全新的要求,是一项创造性的教育发展战略,既有别于传统师范教育的单纯“免费”,又不同于直接针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单项“支教”,它是一项整合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融未来教师培养与农村师资队伍更新与建设为一体,同时也是集师德培养、教师专业化素质养成、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提高为一身的综合性工程。为达成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完成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任务,对于正在转型中的师范大学来说,无疑是一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新的任务。而且所涉及的问题很多,从宏观的政策保障、微观的学校内部管理与运行体制,到培养方案的设定、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等。西南大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便率先在全国开始探索师范生培养的新路径,提出了旨在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技能与“临床见习”经验,更新农村师资队伍的“顶岗实习支教”计划,该计划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肯定,并以文件的形式将这一形式变成为对所有师范生的培养要求,纳入了整个师范生培养计划。本文欲在此基础之上,从免费教育师范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方面,对新形势下的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

一、免费师范生的教学体系应是侧重于学生从教体验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的最大不同在于学生从业目标、任务和未来从教区域明确,在学期间无须中断学业为找工作分心,整个四年的学习时间可依据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完整规划。因此,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相比具有专业态度明确、学习时间连续、学习资源集中等优势。这些特征决定了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体制是一种定向式培养体制。但它又与传统的定向式师范教育培养体制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新型的定向式师范教育,具体表现在:

第一,它是一种“新型的”在职定向师范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从一入学开始便有了准确的工作定向与职业定位,也就是说他们将于学校毕业时直接服务于基础教育。由于未来工作性质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使得对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可采用学习和试教相互交替融合的形式来进行。

第二,它是一种实践性与针对性很强的教育。教育部规定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实施办法》要求各级政府对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中央财政对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中西部地区给予一定的支持。地方政府和农村学校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周转住房,因此,免费师范生在学期间可依据生源地的教育实践需要合理制定个体发展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第三,它是一种强化师德基础,知识、能力与态度协同发展的教育。从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对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的设定看,已体现了重实践性的特征。各学校都根据自身的实际,结合培养学校、任职单位和学生个体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制定了适合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协同发展的教育规划。如西南大学特别注重免费师范生师德的培养,在面试时强调了对免费师范生从教理念的关注。在各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中,在继承已有的服务于农村与基础教育传统的基础之上,探索新路,重点突出对免费师范生服务于农村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意识的培养和争做新时期优秀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环节训练。

免费师范生教育的独特性以及政策优势决定了其培养体系应更加侧重于学生的从教体验,这既可弥补传统师范教育中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技能养成培养模式的缺陷,也可缩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适应期,同时可合理整合教师教育的配套资源,做到培训资源间的优势互补。

二、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直接针对的是理论性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指在师范生培养与培训期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参与性、体验性、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为主,强化学科专业、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特别是未来教师“,临床”教学技能的养成体制。由于体系关注实践性特征,由此决定了这一体系的内涵主要由充满动态活动元素的基础课程、观摩课程、体验课程和实做课程以及实施基地这一系列课程的程序和保障体制所构成。具体内涵与建构过程如下:

(一)依据学科——教育——心理兼顾原则构建组合式基础课程模块

基本的理论知识是师范生能力和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保证,另外,实践教学体系也不能离开理论学习的支撑。因此,基础课程模块的设置就是为满足师范生整体理论水平的提升而设计的。但为免费师范生特制的基础课程与传统的师范教育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师范教育课程结构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育专业课程;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技能培训。而免费师范生的基础课程的构建除应体现学科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需要外,更应注重免费师范生在道德品质塑造、心理发展以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因而,基础课程模块的设置可围绕学科——教育——心理兼顾的原则进行构建。学科专业类课程是指教师任教的学科类别,其构建应能既反映学科基础、学科认知方式和学科发展前沿,又能有效地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教育类课程主要针对教师工作的职业特性和专业化发展需要而形成,这类课程的设置应有助于师范生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全面的教育技能和方法的养成。心理类课程主要针对教育活动与其他实践活动的最大不同在于其是以人与人而非人与物的交往的特性而建构的。而影响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因素是人的心理

状态。因此,这类课程应有助于师范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心理状态,以使未来的教师能调整好自己,有效地实施教育。

(二)基于认识——实践——反思的普遍认知过程规律形成教学活动序列

与其他类型的培养方案相同,实践教学体系的价值也需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而良好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规律才得以实现。从认识论角度看,人的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养成和思想的升华必然要通过不断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才能得到推进。这是人的认识不断升华的普遍性规律,而要形成适合免费师范生独特的教学活动模式必然要与未来教师职业需要、师范生的认知特性以及培训学校能提供的教育可能密切相连进行思考。现代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需要未来教师所具备的是实践性极强的知识和能力组合。从师范生的认知特性看,需要经过职业意识养成、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态度确立等几个重要的认知阶段。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实施环节在具体课程教学实施环节方面应超越传统师范教育的教学目标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重认识轻练习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应大量引入问题教学和情景教学方式,使学生学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在课程学习中自然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并加深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免费师范生的发展离不开对教学的感悟和体验,为此,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中应充实大量的观摩、见习、微型教学、实做和实习等体验式教学序列。与传统理论性学习同技能养成学习完全相分离,并采取分段的学法和做法不同,体验式教学活动序列应完全与理论性学习相融合,遍布于四年的不同时期和阶段,使免费师范生在不同的学年和学期里都能把认识——实践——反思的学习和活动方式融会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问题中学会认知,在体验中学会反思,在认识、实践和反思中不断升华自己的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

(三)以意识——观念——理念的思想形成规律为指导,养成学生的专业精神

决定免费师范生最终能否发展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关键在于能否养成他们符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态度和精神。而影响教师专业态度和精神的重要元素是能否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理念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首先表现为观念的形成,第一阶段表现为“意识”。它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主观反应。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外部信息在主体意向参与的情况下被认知和加工后形成的“信息团”,受感觉加工器、主体的需要和选择意向调控。意识的形成靠的是主体能动的对外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第二阶段表现为“观念”。它主要反映主体对事物“个”的特性的认识,是主体感性认识的结果,需要主体运用“知识”和“经验”去把握,第三阶段表现为理念,它既反映主体对事物“类”的特性及其规律的确信,也包含着主体积极的、认可的态度和信念。它融目的性和规律性于一体,是主客体的和谐和统一,是观念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现实与理想的高度融合。它是在主体的理性和德性中创生的,教师专业精神的形成以理念为基础,以理性和德性为核心。理性和德性的形成会融入太多的个体的体验和经验,因此,对免费师范生专业精神的养成需要德高望重的师范教育者的示范、引导、细心关爱和呵护。导师制、不定期的专家讲座、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报告、师范生在教育观察、见习和实习中的自觉感悟和反思都有助于专业精神的养成。

三、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强调实践教学多年来一直是师范教育的工作重点,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其效果并不如意。特别是直接针对师范生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实习与见习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不少研究者对此种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有深度的分析,特别指出现行教育体制之下,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的迫切需要与地方学校自我保护意识之间的严重矛盾。我们认为,要改变这一矛盾的现实绝非一日之功,也非某一所学校之所能,探索新的路径,实现充分有效的实践教学应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西南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探索,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的“顶岗实习支教”模式已经初见成效,为解决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技能养成矛盾提供了有力的借鉴。该模式是将师范生的教学实习时间由原来的三个月延长为半年,学校将实习学生派往边远贫困地区进行顶岗支教实习,除此而外,更重要的是,学校与当地教委共同合作,将顶岗下来的农村教师进行集中的教育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到新的教育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该模式得到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国内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国内教育界引起重大反响。其操作模式已经成为一条重要经验被国家教育部所采纳。但是在全面实施“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的背景之下,我们仍需要从一个更深的层次,探索出更易操作、更有效果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此需要建立一系列保障措施,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一)形成师范院校内教育学院与相关学院间协同的课程体系和合作并进的教学关系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其整合性,学生所应获得的是完整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体系,而非割裂的、零碎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组合。整合性的获得首先需要课程的综合性作保证。然而,传统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培养方式却是各自为政的。学院的优势主要在于学科专业优势,其结果必然会过分强化师范生对学科专业的学习、淡化教师专业学科和实践技能性学科的学习。免费师范生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负责师范生学科专业发展和负责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学院共同完成。而协同的课程体系和合作并进教学关系形成的主导者应来自于教育学院。

(二)利用政策优势建立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培养基地,与基础学校建立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

教育是艺术性的实践活动,对实际教学问题的艺术把握需要教师具有实践智慧和能力,而它们需要在不断地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在《实施办法》中也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便利条件。在免费师范生接受师范教育培养期间,通过密切联系中小学的培养内容和活动形式能更为有效地发展师范生的教育智慧和实践能力,缩短师范生的教育生涯适应期。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中,大学教师和师范生能更加真实、有效地了解中小学的教学实际,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师范生进行培养;中小学校的教师也能在与大学教师的交往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提升实践性反思能力。

(三)建立高层次、高水平的免费生教师队伍

科学的课程设计,精心组织的教学实施,高水平的引导,良好的行为示范都离不开高层次、高水乎的教师的参与。各学校应围绕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设计整体培养方案,特别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心制订教育教学计划。要严格执行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安排名师给免费师范生授课,选派高水平教师担任教师教育基础课程的教学。鉴于免费师范生培养与发展的定向特征,在各学院建立师范生培养导师制度。建立指导教师——研究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免费师范生培养联合体,实现立体的传帮带体系,为免费师范生成为未来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打下坚实的教育理论与研究基础。

(四)建立教师教育能力培养与训练中心,创设“虚拟实践教学场景”

现在的教师教育培养中,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如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实习与见习时间短,通常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而真正用于教学实习的时间则不到一个月,师范生根本无法达到未来教师的“临床”教学实践经验的要求。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实习与见习基地学校选择困难。许多学校特别重点中小学常常因不愿意打乱其教学秩序,影响其升学的原因而拒绝接收实习师范生,即使是接收了,也不能实现充分、有效的实习与见习。这使得师范生在进入实际教学之前不能感受高水平的教育要求,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教育意识。现有的“顶岗实习支教”模式虽然能够解决师范生的实习时间问题,但却因为大量的教学工作和师范技能训练的缺乏也不能很好地使其得到理论上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在继续上述途径的基础之上创设专门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中心。各学院在制定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时,应结合课程设置和建设在每一阶段设计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在教师教育能力培训中心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媒体,建设“虚拟教学场景”,利用微格实验室,实现教学观摩、实践教学、名师指导的简约化。大力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充分调动相关资源,实现理论课程教学、教学实践训练的优化。我们认为,这是当前解决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的一条有效之路。

责任编辑 曹 莉

作者简介:易连云(1963—),男,重庆奉节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

作者:易连云 兰 英

第2篇: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创新研究

摘要:积极抓好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创新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培养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要性;努力把握其适应我国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操作技能、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技能及其要求;积极创新培养方式:改革免费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创建教学技能培训中心,加强高校与实践基地合作培养,改革教学实习环节,尝试学生自主训练与志愿者指导相结合。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要素;培养方式;创新

文献标识码:A

自2007年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以来,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是其未来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所应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和素养,也是其成为我国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生力军的关键。为此,切实加强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创新,大力提升其实践能力,努力推动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促进师范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要性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技能又被称为教育技巧,它是“教育艺术的构成要素。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练就的一种熟练的灵活多变的实际操作本领”[1]。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其教学技能是指高校和学生为了实现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促使其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具备一系列教学实际操作技术的能力或行为方式的总和,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技能。它是师范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最为核心的素质和能力,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表征,其高低决定着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也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因此,要充分认识培养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重要性。

(一)保证国家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公平战略的实施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自1997年高校实行招生、收费并轨和自主择业后,师范生所享有的优惠政策被逐渐停止,师范教育开始出现弱化倾向,师范生生源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从教能力优势弱化,教师队伍出现了结构性资源短缺。”[3]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大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公平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大了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的力度,大力改善师范院校办学条件、实验设施;加强了实习基地建设,实行师范生免费入学和享受优先就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免费师范生培养机制创新,着力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为此,师范院校必须抓住这一契机,吸引优秀青年,特别是有志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师范生,把他们培养成理想信念坚定、能力突出、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就是要抓好教学技能培养和创新,努力促进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教学设计、操作和研究能力。

(二)促进高校免费师范生全面成才

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是播种理想、培养教学技能的关键时期,也是规划未来人生的重要阶段,培养其优秀的教学技能是为其将来走上教育之路,坚守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的根本要求,也是其全面成才的基础性工程。邓小平曾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关键在人”[4]。教育事业办得好不好,关键在教师队伍。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5]。没有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就很难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全民素质之所系。但现阶段“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教师队伍还处在数量缺、水平低、观念旧的状态”[6]。因此,免费师范生能否成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战线上高素质的一员,最为重要的就是他们是否有较强的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操作技能、课内外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教学反思技能、教学研究技能。这些技能不仅直接决定着免费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胜任教师这个职业,也决定着其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我国未来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免费师范生只有具备了优秀的教学技能,才能促进其自身的成才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免费师范生必须集中精力学习,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实践,努力培养和练就一身熟练的教学实战技能,保证其全面成才,为未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三)推进高校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改革

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特色的显著标识之一,为了突出这一鲜明特点,高校必须把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创新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国办发[2007]34号)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人格健全,素养深厚、基础扎实、理念先进、技能突出”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努力把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方式的创新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改革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实习环节,强化实践训练,包括对免费师范生的班主任工作能力训练、课堂教学综合操作能力训练、教师口语训练、书写能力训练等;加强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学技能培养与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相结合,积极探索综合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既要保持传统部属师范院校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优势,又能满足“重技能、强能力、高素质”的职业培养新要求,使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熟练的教学技能技巧,努力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现代教师素质的要求。

二、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其要求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师范生教学技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一个系统(如图1),由师范生所必备的职业技能构成。免费师范生作为享受国家免费政策的学生,更应该掌握好这些技能要素及其新要求,以引领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其中,最为基础的是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内外活动技能,最为核心的是课堂教学操作技能,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则是其发展技能,它们共同促进免费师范生职业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教学设计技能要素

所谓教学设计技能,是指师范生(教师)能科学地运用一定的教学原理和方法,准确地分析、处理教材,并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方式和行为的总和。这是免费师范生必备的、首要的、基础的技能要素。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运用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操作原理,对教学的对象、内容、教材(含课程标准、考纲)、教学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的环节、策略和方法,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通常是围绕一门课程或一堂课为中心所进行的教学设计。主要有:第一,分析教材。包括对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和考纲的分析。200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各门学科新的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和评价的纲领性文件。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该学科的课程标准,努力把握该门学科的性质、任务及具体教学要求,在充分领悟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包括深入分析教材体系和内在知识结构,建构出教学知识网络体系,充分把握教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明确每部分知识和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分析和处理教材内容奠定基础;还要注意分析和处理教材内容,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和热点问题,并找出其突破的方式方法。第二,设计教学目标。包括设计出科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向。第三,设计教学内容。这是一项优化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包括优化讲授本学科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观点、公式、定理等,建构课堂知识体系。第四,设计教学方法。针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合理的教学方法。

(二)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技能要素

所谓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技能,是指师范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需求,科学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相关课外活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和行为的总和。这也是免费师范生必备的、基础的教学技能要素。它要求免费师范生(教师)能适应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加强对学生各种课外活动的组织和辅导。包括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科技竞赛活动、各种读书会、撰写小论文、小制作比赛、组织各种社会参观和调查等。免费师范生(教师)要能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方案的设计,明确各种课外活动内容选择要求,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调查、实验、实习、讨论、评议、制作和创作等。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免费师范生要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具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指导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其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多学科理论和能力的培养,提升其课外活动的组织和辅导能力。

(三)课堂教学操作技能要素

所谓课堂教学操作技能,是指师范生(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方式和行为的总和。这是免费师范生能熟练把握并灵活运用的、最为核心的技能要素。根据国家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人、板书、演示、讲解、提问、反馈和强化、结束、组织教学和变化技能等九项技能。其中,免费师范生需要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以下课堂教学操作技能:第一,熟练地进行课堂导入。课堂导人是教师在组织新的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的行为方式。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集中注意力。这就要求导入要形式多样、变化有趣、引人入胜。第二,科学地设计板书。板书是教师将教学内容以凝练的文字或图表等形式展现在黑板上,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言语和行为方式。它要求版面设计合理、书写工整而规范,文字图表准确而富有条理,这就需要精心地进行科学的设计。第三,较为熟练地操作教学多媒体和进行教学实验演示。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标本、模型、实验的演示把事物的多种形态、结构或变化过程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第四,透彻的讲解。透彻的讲解要求免费师范生能较好地运用清晰的语言和教学方法,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富有启发性地讲授本学科的知识概念、原理和观点,引导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中最为关键和突出的一项技能。第五,灵活地驾驭课堂和组织教学。好的课堂教学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秩序。这就需要免费师范生能科学地运用教学体态言语和课堂管理技巧,灵活地应对和处理课堂发生的各种突发问题,有序地组织和管理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如果课堂管理不善或灵活驾驭不够,就会出现课堂管理混乱,严重地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第六,即时地反馈和强化教学信息。反馈是教师通过教学和传递信息之后,需要从学生方面搜集和了解其学习效果好坏的信息,以便即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其学习效果。强化教学信息则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和增强学生的学习或行为朝着更好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免费师范生能掌握教学反馈的技能和技巧,做到反馈要即时,强化要恰到好处。第七,画龙点睛地结束新课。恰到好处地结束新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余味无穷的作用,它是教师完成一堂新课或教学活动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并转化为行为方式的根本要求。具备这一技能是免费师范生未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核心技能的关键。

(四)教学反思技能要素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师范生(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运用科学的教学原理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理性地分析和审视,总结其教学得失、找出改进和提高对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这是促进免费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技能要素,它是其通过自我觉察、反省、反思来促进其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升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类型主要有课前反思、课后反思和课中反思等。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反思其自身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反思其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全面,在教学中是否达成或存在哪些问题;反思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否处理得当,理论知识讲解是否有误;反思教学活动及其环节的组织与开展过程是否恰当,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做到了即时、科学和有效。教学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即时有效的个人反思,也可以通过学校或教研组的集体听课、评课、说课、赛课等形式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技能技巧。免费师范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教学反思技能,有利于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地改进其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因而,具备这一技能,是促进免费师范生发展成为优秀教师或教育家的重要支撑。

(五)教育教学研究技能要素

所谓教育教学研究的技能,是指师范生(教师)要能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教育学原理,对在教育教学或实践中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科学论证、撰写相关论文和专著的行为和能力的总和。这也是免费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所必备的发展技能要素。它具体包括研究课题或论文题目的选择、确立、文献搜集、调查分析、数据统计、撰写论文或专著等一系列行为方式和能力,这是免费师范生必备的发展技能要素。正如顾明远先生指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教师就要研究教育策略,提高教育技能”[7]。免费师范生掌握这一发展技能,既是适应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免费师范生自身成长为优秀教师或未来教育家最为突出的一项要求,它是免费师范生区别于传统师范教育培养“教书匠”的根本所在。因此,免费师范生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更要初步掌握一定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学会撰写简单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为未来走向科研型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免费师范生掌握了这“一核双基双发”的教学技能要素,就如同一只只能展翅飞翔的雄鹰!这些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没有“双基”就如同雄鹰没有“双足”,无法人地走动,免费师范生就失去了胜任教师这个职业的基础;如果没有“双发”就如同雄鹰没有“双翅”,无法上天飞翔,免费师范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未来职业发展;而核心的还是课堂教学操作技能,如果没有这“一核”就如同雄鹰没有头和躯干,那么“双基双发”就失去了依托,免费师范生就不能上好课或站稳“三尺讲台”,从而失去立足之地,更谈不上成长为优秀教师或教育家。可见,这“一核双基双发”是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共同促进免费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当然,免费师范生也只有具备科学而优秀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内外活动技能,其入地的“双足”才有力;具备高超的课堂教学操作技能,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才有根基和方向;具备良好的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技能,其发展的“双翅”才能上天翱翔。

三、创新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方式

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而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培养过程。它不仅需要免费师范生通过理论学习、实习观摩、体悟反思,不断地统整自身的认知与外在行为,逐步建构优秀的教学技能;更需要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以“确保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落到实处,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师范,激励更多优秀青年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8]。

(一)改革免费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

2007年以来,各部属师范院校为了认真落实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充分体现其示范性,都纷纷制定了新的免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其课程设置和结构体系,大力提高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比例,加大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力度。北京师范大学“构建起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为架构的模块式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9]。调研显示,其免费师范生的课程结构和体系主要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构成,而教师教育课程比例提升到了20%,着力加强了教学技能的培训和实习环节,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东北师范大学对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整体改革,突出了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的“四结合”:即注意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要同我国基础教育课改相结合,注意同实践教学相结合,注意同本学科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相结合,注意同国内外教育教学法的改革相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则通过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加大教师教育课程在实践基地进行教学的力度;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体系则以“主修专业课程加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进行设计,加大了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其中非教师教育的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比例达到了1:3,以突出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我国基础教育的需要;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作了重大改革,其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也采用了模块式的设计,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发展、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自主创新学习等六大课程模块。这种模块式的课程设置“立足于综合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立足于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立足于教师的终身学习,强调通识教育的基础地位,强调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整合,强调课程学习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师范生从事教育的信念和责任,注重培养师范生的综合能力、学习能力、从教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10]。同时,这些举措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高校因人设课(有教师就开,没有教师就不开)的随意性和局限性,有助于提升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但各高校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其课程结构和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免费师范生的实际需要,切实提高免费师范生培养的质量。

(二)创建教学技能培训中心

为了进一步加强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财政部、教育部启动了教师教育专项项目建设,加强教师教育创新平台的建设,包括数字化课程、数字化的案例库、远程教育资源中心等。各院校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创立了教学技能培训中心。如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了师范教育书院,加强了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华中师范大学创立“教师职业能力拓展中心”,主要从师范生的基本功包括口语能力训练、书写能力训练、信息能力训练、教学能力训练、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训练和拓展;西南大学创建了师范生技能培养实验中心,着重加强了微格实验室和网络远程视频教育平台的建设,微格实验室对提升免费师范生技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条件,而网络远程视频建设则将中小学优质课堂资源与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课堂有效合一,实现了中小学课堂与高校课堂的有效链接和互动,极大地丰富和整合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观摩的效果,促进了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发展;陕西师范大学也创建了“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并建立了配套实验室,努力实现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从知识范式转向能力范式。创建教学技能培训中心,极大地改善了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办学条件,有力地保证了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科学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在实际利用这些先进的实验条件和设备时,还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运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进一步细化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程序和步骤,提升其培训效果。

(三)加强高校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培养

为了提升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各院校积极探索高校与实践基地合作培养的新模式,实行“双导师”制。高校负责专业理论的教授、学术研究、专业实践活动的指导;实践基地主要负责课堂实践教学、班主任管理等各项技能的指导和培养。在北京师范大学,每20名免费师范生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中小学优秀的技能导师。技能导师主要来自于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名师和教改专家,通过座谈会、讲座等形式指导学生,并在教育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华中师范大学建立了“集生源地、研究基地、服务基地、实习基地、远程教育基地”五位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陕西师范大学则从100多所中小学实习基地聘请了240位资深教师和知名校长担任兼职的实践导师;西南大学建立了“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西南实验区”,形成了集“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培养实验区,加强了实验区的远程教育平台和示范性的教学信息化学校建设,为免费师范生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提供了资源平台,还聘请了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特级教师担任实践指导专家,加强对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指导,从而“实现师范生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强化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训练,实行师范生实践技能一站式培养”[11]。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师范生培养“重理论,轻技能”的不良倾向,提高了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实效;但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高校和实践基地共同培养人才的协调机制,厘清高校和实践基地各自的职责范围和任务,逐步形成高校和实践基地的有效协作机制和合力。

(四)改革教学实践环节

教学实践环节包括教学见习和实习两个环节,它是帮助免费师范生感知教学理论、进行技能、方法、能力训练的一个过程。2007年以来,各部属师范院校都对免费师范生的见习和实习环节进行了大胆改革,包括延长免费师范生教学实习的时间,由原来传统师范生的10周改为半年的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改革教学见习、实习的方式等。华东师范大学探索了“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的新方式,要求免费师范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定期到实践基地进行见习,大四上半年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陕西师范大学把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有机结合,每一个学期都要组织免费师范生到实践基地进行教学观摩和调查;北京师范大学则注重对“见习”进行专门研究,包括见习方案的设计,制定了科学的见习标准、见习的组织与管理办法等;西南大学对免费师范生的实习模式做了重大改革,不仅教育实习时间延长为半年,在实习方式上也采用了“学院集中”,学校“顶岗支教”、学校“混合编队”等多种形式,有的学院还尝试了从大二到大三进行“长效见习机制”,促使免费师范生经常到中小学课堂进行实地观摩,并接受实践指导专家的技能指导。这些改革不仅有助于免费师范生坚定终身从教信念,培养职业意识,也有助于免费师范生增强职业修养,提高教学技能。当然,高等师范院校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师范生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努力探索实践育人的新方式,切实增强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五)尝试学生自主训练与志愿者指导相结合

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不仅要依靠高校培养,更需要免费师范生的自主训练和培养。各高校尝试了学生自主训练与志愿者指导相结合培养的新方式。学生自主训练主要是通过免费师范生的个人自主训练和小组集体训练等方式,提升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在实践中,西南大学有学院正在探索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自主训练与志愿者指导相结合,即依托“未来教育家志愿者协会”,从一些有一定实践教学经验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中选拔一批志愿者担任免费师范生自主训练的指导教师,这些志愿者或指导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技能技巧,定期地指导低年级免费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低年级分为7~8人的若干自主训练小组),包括指导低年级免费师范生的教学语言训练、板书训练、教学体态言语训练、课堂讲课能力的训练等,该方式实施三年多以来,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主体性和实效性,但还需要在实践中加强对志愿者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逐步“建立指导教师一研究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免费师范生培养联合体,实现立体的传帮带体系”[12],以切实提高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积极创新培养方式,大力提升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让免费师范生在未来职业生涯和教育优先发展的这一广阔天空中,像一只只雄鹰一样,自由翱翔,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的宏愿!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55.

[2]温家宝,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07-03-06(1).

[3]黄蓉生,徐辉,高校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观照[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2).

[6]顾明远,从师资现状看师范生免费[N],光明日报,2007-05-16(11).

[7]顾明远,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N],天津教育报,2009-09-16(3).

[8]袁贵仁,完善免费政策,创新教师教育[N],光明日报,2010—06-21(7).

[9]刘川生,为了免费师范生健康成长[N],光明日报,2010-06-21(7).

[10]陈时见,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培养模式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11.

[11]黄蓉生,为了那份责任担当[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6.

[12]易连云,兰英,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7-19.

责任编辑 曹莉

作者:邹绍清

第3篇:论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目标设计的优化

摘要:我国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即将面临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对免费师范生的影响意义重大。然而当前,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目标存在缺乏关注度、实效度、清晰度及区分度等困境,这将严重影响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要开创新局面,首先要优化教育实习目标,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出发,运用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来思考如何设计,并在建构目标时有机融合教师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从而真正发挥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价值和功用。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目标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时至今日,免费师范生教育实施已两年有余,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已就读大三,并即将在大三年级第二学年或大四年级第一学年展开教育实习。在教师专业化日益成为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的今日,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教育的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历来被视为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纽带,其价值、功用及存在的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有学者指出教育实习的三个基本问题:教育实习应该给学生提供什么内容供师范生学习;教育实习应该运用哪些核心目标来帮助学生学习;教育实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到什么程度?[1]归结起来,三个问题实际上共同指向了一个诉求,即教育实习目标。显而易见,目标在教育实习中意义重大。然而,6所部属师范院校在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目标的设计上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怎样消除这些问题?为此,鉴于理论界对教育实习目标探究偏少的现实,本文立足于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试对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目标存在的问题、原因及重构思路进行初步探讨,以引发研究者对此问题的更多关注。

一、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目标设计存在的现实问题

1.目标缺乏关注度,流于简单及肤浅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在高师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2]然而当前,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环节在现实中缺乏有意识地当做“课程”来进行精心、系统地设计并加以实施。这种“课程身份”的缺失,一方面导致对影响教育实习目标确立的各方面需求关照不够,如社会对新型教师的呼唤,及免费师范生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等,从而容易使实习目标显得深度不够、广度不足;另一方面它可能导致整个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在没有目标指引、监控及评价的状况下“自然运行”,从而使教育实习被迫卷入实习场所(通常是中小学)的秩序和轨道之中。为此,教育实习未能真正意义上获得“课程身份”,实习目标得不到足够重视,必将全面引发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降低,以及教育实习诸多价值、功能被搁浅于形式之上。

2.目标缺乏实效度,落后于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特定历史时期的课程目标必须代表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并保证各方的有效需求。就教育实习目标而言,当前国家、社会对免费师范生具有较高的、不同以往的新要求,免费师范生往往被定位为“未来的教育家”角色。这种变化要求部属师范院校的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目标对此发展趋势作出必要反应和调整。而以往实习目标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未能将目标置于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教师专业化的框架内进行思考,往往过于抽象,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且有脱离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的嫌疑。“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态度的转变。”[3]这就意味着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目标要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展开,深入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从而更好地发挥课程目标所具有的指引、激励和评价的功能。

3.目标缺乏清晰度,欠缺可行性与操作性

一般认为课程目标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然而不管是行为目标还是表现性目标,都必须在得到明确、规范叙述基础下才能得到切实地实施。反之,如果目标比较抽象和模糊,就无法真正引导和调控整个教育实习过程,往往使得整个实习容易处于茫然、无头绪的状态。然而,在以往教育实习目标的表述中,频繁出现诸如“素质”、“实践能力”、“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一些比较宽泛、不够明确的术语,这不仅导致师范生在目标理解与把握上模棱两可,且在真正实施过程中也欠缺可行性与操作性,最终导致这些目标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得到实现。由此可见,如果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目标继续沿革当前的教育实习目标话语体系,而不作全面深入的重新建构,则不免大大影响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质量。

4.目标缺乏区分度,免费师范生群体特点凸显不足

作为系统意义上的教育实习目标,其本身应当不断趋于开放及变革的态势之中,也只有这样的系统才能对外部不断变化的环境做出灵敏和及时的反应,从而保持自身的生命力和鲜活力。然而当前,部分高师院校往往为了“省事”“省力”或者“省心”,采用“千人一面”的教育实习目标,简单地沿袭之前的蓝本,而没有现实地关照免费师范生群体的特点以及他们在教育实习中所应获得的不一样的东西。众所周知,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其主旨是为了解决我国农村教育问题,大多数的免费师范生在毕业之后将直接面向各个省份的农村教育。因此,他们对农村及其教育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异常重要,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去留走向。毋庸置疑,如果免费师范生培养机构能在教育实习目标中思考这些特殊之处,并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有效得到实现,则必然将更好地吻合国家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出发点,也将更好地对免费师范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体验和职业引领。

二、优化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目标设计的思路

既往教育实习目标往往从师范生培养方案中演绎而来,并非真正建立在需求评估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设计而出,为此,其科学性、可行性值得反思。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要建构科学合理、体现时代精神的目标体系,必须依靠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1.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建构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目标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地位得到确立和巩固,教师专业发展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4]在教师专业发展呼唤下,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是免费师范生培养机构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所谓教师素质被看作是教师拥有的以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5]实际上,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以一种结构形态而存在的。一般认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含三个部分:一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二是对于有效实践运作的自主性;三是基于专业责任所应有的价值与态度。[6]其中专业知识包括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实践技能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等;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伦理等。毋庸置疑,对于免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可能的。教育实习作为职前教师教育环节中的重要一极,其目标必然应该对教师知识、能力和信念等素质培养有所观照。一方面,对免费师范生专业技能,即教学技能的培养依然应该是教育实习目标体系中的核心;另一方面,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免费师范生热爱教育尤其是热爱农村教育的高尚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感同样不容忽视。

2.以课程开发原理为指导设计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目标

按照“泰勒原理”,学习者本身、当代校外社会生活和学科专家的建议是确立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实际上,“泰勒原理”充分表明课程目标的制定并非是一个封闭运行和固守单一来源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听取多方声音的过程。

泰勒对课程目标确立的论述对当前制定教育实习目标具有较强借鉴意义。其一,在考量免费师范生的需求时,目标设计者可以在实习之前充分评估免费师范生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结构,以及学生对于实习的认识和期望;其二,当前社会正朝着学习化社会方向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也对教师提出很多新的挑战,要求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成为研究者、终身学习者等等,这必然要求教育实习目标对此作出必要反应。只有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才能够把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目标集中到教师专业发展上面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教师。其三,就专家而言,需要咨询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和教育实习研究的专家,听取他们对于实习的理论设想以及目标预期,这可以保证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目标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当然,通过以上途径得到的教育实习目标,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甄别,使之系统化,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以求更好地引导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

3.从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视角设计教育实习目标

教育实习并非只是师范生直接地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对号入座”的过程,也不是用教学实践去验证某种教学理论正确性的过程,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去教学现场感受真实的教学情境的过程。“教学理论的学习在于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并以此观照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也即教学实践。”[7]而教学实践也不是某种教学理论教条式的应用,不是某种教学经验或技能的重复表演,而是“一种与正确计划相联系并坚持正当行为的践行过程,即教学智慧不断显现的过程。”[8]为此,教育实习应当是教学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整合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没有割裂理论与实践,而是“课程”中的一种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在免费师范生实习目标设计上不能贸然倒向理论或者实践一方,而是力图寻求平衡点,将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值得指出的是,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在教育实习目标中有机融合诸如乡土课程开发、农村课程资源利用、农村中小学教学手段运用等理论及实践点必要而且重要。

当前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目标所面临的困境,孤立地看,是由于对教育实习目标重视的不够,对免费师范生群体特点的认识不足,以及高校课程的学术倾向等原因造成。然而,如果我们站在课程开发的视角来看,不能不说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缺乏被当作一门“课程”来进行精心规划和设计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为此,提前关注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并从目标入手来开发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课程,必能开创出免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嘉弥.师徒式教育实习之理论与实践[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3:16.

[2] 张迎春.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8).

[3] 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85.

[4]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

[5] 黄小莲.教师专业素质建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之谱系[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

[6]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8:266.

[7] 徐继存.教学理论反思与建设[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129.

[8] 郝芳.教育实习: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碰撞[J].当代教育科学,2006,(13).

作者:林克松

第4篇:高中教育教学资料类专题资料免费下载

《帮助中学生学会交际的168个故事》扫描版【27.6MB】 http:///book/lizhi/30985.html

《东田特级教师辅导:人教新大纲版:高中数学视频讲座》共30碟/更新至第16碟【9.4 GB】 http:///ziliao/33843.html

《新课标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随书光盘/配套电子书【5.5GB】 http:///jiaocai/31083.html

《北大附中附小远程教育学校:高中学习资料汇总》视频讲座【8.8 GB】 http:///jiaocheng/shipin/30384.html

《决胜2010高考总复习》视频讲座【8.8 GB】 http:///ziliao/30408.html

《高考数学总复习串讲》共49讲【5.5GB】 http:///ziliao/29203.html

《高考母题探秘——数理化语生英地》【5.9GB】

http:///jiaocheng/shipin/27296.html 《新课程高中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与示范:高三英语总复习》共12讲/更新完毕【5.6 GB】 http:///ziliao/32924.html

《2006年高考状元学习方法讲座》共7讲【7.4GB】 http:///ziliao/30387.html

《三年高考满分作文大看台》扫描版【41.7 MB】 http:///book/jiaoyv/33966.html

《高中物理学习词典》【799.2KB】

http:///kejian/huaxue/11015.html

《学习轨道论电视教学片》共10讲/更新完毕【5.2 GB】 http:///ziliao/35178.html

《新课程高中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与示范:高三物理总复习》共20讲/更新完毕【5.8 GB】 http:///jiaocheng/shipin/32619.html

《中学英语新教材语法精讲(初中部分)》【217.7MB】 http:///yingyv/yvfa/27259.html

《记忆超人速记英语高考词汇》MP3【107.9MB】 http:///yingyv/cihui/18985.html

《奥数精讲与测试 三年级》扫描版【10.5 MB】 http:///book/jiaoyv/33173.html

《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牛津译林版【213.8MB】 http:///yingyv/fanyi/19208.html

《2011绿色通道高考总复习:教师用书课件》高考全套PPT课件【761.9 MB】 http:///ziliao/30386.html

《玩中学》儿童学习软件(8CD)【1.6 GB】 http:///ziliao/26932.html

《高中化学竞赛指导》文字版【5.2MB】

http:///book/jiaoyv/354.html

《东北师大附中网校:高中学习资源汇总》视频讲座【272.3MB】 http:///ziliao/29212.html

《高考3500词词汇表+牛津朗文VOA释义词汇》(牛津词典编者;朗文词典编者;Merriam-Webster Inc)文字版【2.8 MB】 http:///yingyv/cihui/2777.html

《奥数教程 三年级(第四版)》扫描版【62.1 MB】 http:///book/jiaoyv/33175.html

《北京四中网校高三高考-英语-全套视频讲座》2009年最新版【1.7GB】 http:///yingyv/xiezuo/19122.html

《中学生学好英语的奥秘李阳》【358.9MB】

http:///yingyv/yousheng/18708.html

《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处理技能强化训练》扫描版【28.8 MB】 http:///book/jiaoyv/32901.html

《高考英语作文—高分必背》【2.7GB】

http:///yingyv/tingli/18455.html

《奥数教程 2年级(第2版)》扫描版【12.7 MB】 http:///book/jiaoyv/33176.html

《中学教育的动态数学软件》(GeoGebra for veket)4.0.38 中文版(附中文教程+附视频教程)【178.4MB】 http:///ruanjian/app/32236.html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艺术欣赏美术全一册【)19.6MB】 http:///book/wenxue/784.html

《李阳5分钟突破-高中英语》(Conquer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in 5 Minutes)磁带转MP3【760 MB】

http:///yingyv/yuedu/18589.html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高中语文)已更新到第五碟》【2.7GB】 http:///ziliao/28825.html

《奥数精讲与测试 二年级》扫描版【9.7 MB】 http:///book/jiaoyv/33174.html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体育与健康》随书光盘+配套电子书【1.3 GB】 http:///ziliao/28737.html

《高中化学解题捷径》文字版【2.3MB】

http:///book/jiaoyv/313.html

《全国中小学心理辅导获奖作品课堂实录.我的青春我做主.高中部分》【14.7 GB】 http:///ziliao/29021.html

《油漆式速记训练系统(初中版,高中版)》原版光碟内容,打包压缩【266.4 MB】 http:///yingyv/liuxue/19023.html

《2005年高考状元学习方法精粹》【2.2 GB】 http:///ziliao/28860.html

《融会贯通学习软件系列之高中版》高中版【2.7GB】 http:///ziliao/26700.html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扫描版【289MB】 http:///book/lishi/32277.html

《2010版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大纲版)》【141.7MB】 http:///ziliao/29143.html

《百灵鸟高中英语听力先锋I》【381.9 MB】

http:///yingyv/tingli/19263.html

《2008年中考卷集合(所有省市地区)更新2008高考卷集》(examination paper assembles of 2008)word版【66.8MB】 http:///ziliao/27833.html

《人教版高中英语朗读与听力mp3》【39.3MB】 http:///yingyv/tingli/18477.html

《美术高考突击训练营丛书》扫描版,全6册【80.9 MB】 http:///book/jiaoyv/298.html

《中学教育的动态数学软件》(GeoGebra for veket)3.2.47 中文版(附中文教程+附视频教程)【387.9 MB】

http:///ruanjian/hangye/15842.html

《新课程高考三维设计丛书光盘》1.0【963.3MB】 http:///ziliao/30291.html

《6个月,从最后一名到高考状元.iso》【2GB】 http:///ziliao/30192.html

《中学生魔法作文风暴》【236.7MB】 http:///ziliao/27238.html

《高考状元的屠龙宝刀》扫描版【12.2MB】 http:///book/jiaoyv/294.html

《101网校高中英语语法一遍通》【172.2MB】 http:///yingyv/yvfa/19003.html

《新概念早读英语(高中版)DISC 1and2》(NEW CONCEPT MORNING READINGS ENGLISH)MP3【178.1 MB】

http:///yingyv/yuedu/19244.html

《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解说(中学版)》【2.2 GB】 http:///ziliao/27234.html

《精英英语-高考听力突破 听力材料MP3》(Elite English Listening Tapes)【1.5 GB】 http:///yingyv/tingli/19251.html

《高中课程自学系统2007》(Learning System Mastering High School 2007)【10.4 GB】 http:///ziliao/27422.html

《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学版2007年第三期》【6.3GB】 http:///zazhi/27474.html

《高考工具--名师点题》清华大学出版社【2.7GB】 http:///ziliao/27196.html

《清科题库智能出卷系统高中版 语数英物化生》版本号:3.0.6【1.9GB】 http:///ziliao/26710.html

《李阳疯狂英语:高考作文成功之路》(Successful NMET Writing)【68.2MB】 http:///yingyv/cet46/19719.html

《2010年江苏省高中英语口语等级测试纲要(MP3)》【146.8 MB】 http:///yingyv/kouyv/19262.html

第5篇:高中语文必修五免费版教案全集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指定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要求全班同学标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然后补充介绍如下: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 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 半枯焦。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也可以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 “林冲发配”等等。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 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 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 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林冲性格的转变的?

三、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 引子,第1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作用: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 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 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四、分析林冲的性格

① 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 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 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 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②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 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③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 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 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④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 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⑤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 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板书

林冲性格发展示意图。 逼上梁山 杀死陆谦

听说陆谦到沧州 (奋起反抗) (复仇怒火燃烧) 心下慢了

沧州遇旧 接管草料场

(善良安份) (随遇而安,得过且过)

第二教时

一、 复习巩固 指名复述故事情节及林冲性格变化过程。 二.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 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 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 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1)直接描写风雪。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 “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2、 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 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 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 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 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 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 《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 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认真体会、反复咀嚼的地方。

二、布置作业

课外选读《水浒传》的精彩章节,或阅读全书。 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 渲染浓重气氛 风雪 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衬托 烘托人物形象 【补充资料】

一、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二、《水浒传》的结构和语言(茅盾)

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 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如杨志的故事。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是不同的。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用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 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就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故事发展的逻辑是这样的,但小说 结构发展的逻辑却从一连串的一正一反螺旋式地到达顶点。杨志一行人还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的精明的对策。读者此时急于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或是“硬取”?如果“软取”,又怎样瞒过杨志那精明的眼光?这谜底,直到故事终了时 揭晓,结构上的纵横开合,便是这样造成的。 „„自然,《水浒传》也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时民间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在纸上„„

(节选自《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鉴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七十一回本《水浒传》第十回。《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作品,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活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非常 激烈,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年代。传说他和元末的农民起义军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参加过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明王朝建立后,他在史实、民间传说、话本、剧本的基础上,编写创作出这部文学巨著。

《林》,写的是林冲终于被逼走上梁山的故事。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超群。其父做过提辖,岳父也是教头,家有贤妻,生活美满。这 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使他安于现状,软弱妥协。妻子遭人调戏,他正要怒打歹徒,一看是高衙内,提起的拳头又自行放下,慑于权势,忍辱息事;对头布下陷阱,赚他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他仍逆来顺受,不想反抗。两个解差在途中百般折磨,他甘受凌辱,“野猪林内几乎丧命,他反劝鲁智深勿杀解差,仍然幻想能够“挣扎着回来”;他一直委曲求全,但总是得到对头更加凶恶狠毒的迫害。节选部分着重表现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飞跃。

①《水浒》,在统治集团腐朽凶残、官吏土豪无法无天、广大人民苦难深重的典型环境中,描写各个英雄人物走上梁山的不同道路,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典型性格。《林》这个节选部分,则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由陆谦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狠毒谋害林冲,又具体地揭示出统治阶级凶残永无止境、善良人民委曲不 能求全的社会环境,揭示了促使林冲思想性格产生飞跃的典型环境。 ②本篇开头写出林冲发配到沧州以后遇到李小二的情景,表明了林冲当年救过李小二,小二不忘相救之恩,常常往来。这不但增强了作品的生活实感,而且为后文描写陆谦、富安在小二的酒店出现,小二夫妇窃听谈话,告知林冲,作好了捕垫。叙写这些,看似脱离故事主干,实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 的必要的情节安排。

③本篇从李小二的视点,描写陆谦、富安在酒店出现的情景,写出二人在沧州的出现。通过描写二人鬼鬼祟祟地让小二去邀请管营、差拨,他们之间交头接耳地诡秘交谈中泄露出“高太尉”这个名字,差拨还表示“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似明又暗地表明了二人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来谋害林冲。这样写出二人在沧州出现,不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而且自然地引出林冲听小二述说情况后,断定二人来害自己,突出了尖锐激烈的矛盾,过渡到描写林冲对二人 追来谋害的反应。这样安排情节,既揭露了高俅及其爪牙的阴险恶毒,又给具体描写林冲的反应提供了条件。

④本篇多次描写朔风大雪,虽然着墨不多,很好地起到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林冲得知陆谦买通管营、差拨谋差他性命后,反被“抬举”去看管大军草料场。他带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寒的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满天低压的乌云,凛冽呼啸的寒风,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渲染出天地茫茫的环境气氛,烘托着林冲前途未卜的心情。

林冲来到草料场,那“四下里崩坏了”的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寒冷难耐,只得出门沽酒,“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 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沽酒后,“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肆虐的狂风,飞扬的大雪,茫茫的原野,渲染出险恶凄凉的气氛,烘托着林冲踽踽独行的凄惨心情。

朔风大雪,林冲才难耐寒冷,只得出门沽酒;大雪压倒了朔风摇振得动的草屋,林冲才只得到古庙栖身,并且为免风雪侵袭,掩上庙门后,又用大 石头“靠了门”;因而得以免被陆谦等人放的那把火烧死,并且隔门听到陆谦等人自己说出恶毒用心、凶狠行径。这样一门之隔,仇人相遇,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矛盾斗争达到了顶点。 ⑤本篇细致描写出了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飞跃过程。

林冲被屈衔冤,饱受折磨,被发配到沧州以后,本来安心作囚,希望能够再回东京。但高俅并不因林冲遭际悲惨、逆来顺受、安心作囚而放松对他的 迫害。陆谦、富安又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必致林冲于死地。听到李小二述说陆谦等人鬼祟情景后,林冲为对头追踪而至、继续迫害而既惊且怒,脱口说出“休要 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且“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他心中燃起了反抗的怒火,带上了武器,急欲报仇了。但“街上寻 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反抗怒火已经不像前几天那样猛烈。他对派他去看管大军草料场,起过疑心,还是“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了,而 且准备修理草屋,好度严冬;虽然未忘携带武器,却也又想安心作囚。寒冷逼得林冲到市井沽酒,风狂雪骤,天地茫茫,英雄困厄,可悲可叹。雪压厅倒,林冲只得到古庙栖身。草料场起火,他“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一门之隔,仇人相遇,陆谦等人不打自招,和盘托出了恶毒用心、凶狠行径。烧了大军草料场又是个死罪。仇人逼得林冲想安心作囚也不可得,统治阶级的恶毒凶残打掉了林冲对他们的幻想。林冲奋起反抗了。他一扫以前的委曲求全之态,思想性格 发生了质的飞跃。他大喝“泼贼那里去”,石破天惊,鬼蜮丧胆,陆谦等想跑却迈不开步;他略施武艺,如虎搏狗,手刃仇人,陆谦等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才显出了他那英雄的本色。从此,林冲坚定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成为梁山一员叱咤风云的大将,以他那超群的武艺歼丑除恶了。

作品细致地描写出林冲思想性格飞跃的过程,反映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这也正是林冲这个典型性格深刻社会意义所在。 .....................................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教学目的】

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难点】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点评、研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 歹毒:(阴险狠毒)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 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

三、解题和介绍创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必须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 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作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人丑恶的本质。

四、结构分析

明确: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一)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4段)。

(二)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5段至倒数第3段)。

(三)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最后两段)。

五、解析第一部分。

思考: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 讨论归纳:

提问1: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是否仅仅为了引人发笑? 明确:作者是用"形"显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恶的思想,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

提问2: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

明确: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伞",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 提问3: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 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让学生咀嚼体味)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 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 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并找出描写别里科夫动作,神态和语言的代表性语句。 2.完成"思考和练习"三,体会讽刺手法的特点与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

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难点】

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点评、研讨。 【教学过程】

一、讲析第二部分。

思考:第二部分有几个相关情节?

明确:在别里科夫恋爱过程中,有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及一命呜呼这样几个相关情节。

提问1:在这些情节中,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

讨论归纳:这一部分描写的特点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刻画出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诚惶诚恐,害怕新事物,反对生活中哪怕是 微小变革的思想性格。例如:"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这荒唐的别里科夫的逻辑说明 了他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再如,他从楼上跌下来的时候,"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这种奇特的心理状态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点。

提问2: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

提问3:从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讨论归纳:在小说中,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柯尼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 的矛盾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鞭笞和讽刺了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尽管别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动腐朽势力的灭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

二、讲析最后两段。

学生个别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画下关键语句,并思考其含义。 提问1: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明确:"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提问2: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归纳: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三、讨论课文中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 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讽刺以外,作者还用了一些传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或选一幅较幽默的漫画让同学们写一段话,练习幽默讽刺的手法。

.......................................契诃夫

3、*边城·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归纳人物形象特点。

2、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3、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教学重点】

理解翠翠身上集中表现出来的“爱”和“美”的人性特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 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 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 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责沈从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 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 奖的终审名单。

二、《边城》解题

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三、赏析课文

阅读课文,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人物形象和环境美。

1、投影资料

“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象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祺 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归纳小说语言的特点。 提示: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写景优美舒展, 写人亲切真挚,叙事更是如歌如诵, 和如诗如画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谐

2、小说哪些地方体现了人情美

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提示:《边城》以大量篇幅展开着民性淳朴的风俗画,待人以诚,乐于助人,受人之惠必以物回赠,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就连吊脚楼的妓女,升年个千毫年个也浸润着边民的淳厚等等。这些乡村社会淳朴的民性,是小说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 小说中的人性美和环境美是相得益彰的。表现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明。当然传统文明上一一种封闭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中有很多美德需要我们去继 承,但农业文明也必然有它的缺陷。那些含蓄、优美、勤劳、淳朴可爱的人们,由于不善表达,不善争取,因此也不免打上孤寂的色彩,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3、分别用一个词概括翠翠、傩送和祖父的形象特征,并说出理由。

《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纯粹的美”和“清洁的灵魂”是这篇小说的人物特征:

翠翠的形象是清纯。十五岁的纯美少女她纯真聪慧、像一只小鹿那样活泼健美。恬静、温柔、纯净、灵动、忠贞,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 力,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这样美的人性的悲剧就更令人伤感和哀婉。她对爱情的追寻却总是在梦境状态,如同期待那每夜都会入梦而来的傩送的歌声。

傩送的形象是勇敢。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责任感强的人。他和翠翠是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著地为翠翠唱歌求爱。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爱。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弃一切,远走他乡。 祖父的形象是淳朴。他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古朴、带点狡猾的老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怜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

(解说理由时必须结合文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加以阐述。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即可。)

四、学生总结

要求学生结合课堂讨论的内容,对这篇小说作总体的概括

明确:小说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满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作者笔下的小镇,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没有等级功利之争,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外公对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 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都代表了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在自然的明净之中,更有人情心灵的明净。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隐含了对现实生活古老美德和价值观失落的痛心,是对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希望。

...............................................沈从文

4、*哦,香雪·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的之2 ,难点:目的之3。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 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 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 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 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 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 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 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 沉、真切,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 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 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第二课时

一、 读赏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 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1、 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 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 心的兴奋,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3、 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 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 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 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 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铁 凝 第二单元

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 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 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 “↗”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

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

1、

2、

1、2顿读,如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学生朗读。

明确: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 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 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 ——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 “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及韵脚,尝试背诵。

五、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 提示: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

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学生复听一次录音,细细品味。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结合

二、三段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不少于500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突破难点,理解述志中渗透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

二、难点突破

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 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 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 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

三、小结: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四、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 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2.“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之

词性 例句 释义

代 词 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们,代江东父老 君将哀而生之乎 我 之子于归 这、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这样的人,这类人 结 构 助 词 悦亲戚之情话定语中心词之间,的 感吾生之行休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何陋之有 宾语提前标志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中心词与补语间,得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标志 音节助词 怅恨久之 无实义 ② 以

词性 例句 释义 介词 既自以心为形役 让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用 王语暴以好乐 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余船以次俱进 按照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 带着

连词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同 “而” ,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 同 “而” ,表并列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表目的,来 中丞匿溷潘以免 才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因为 ③兮

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 ④而

词性 例句 释义

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通“尔”,你的 连 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表假设,如果 门虽设而常关 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 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 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 表承接 ⑤来

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 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明确: 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 寓形宇内复几时? B. 将有事于西畴. C. 复驾言兮焉求? 明确:A 省略句, “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B介宾结构后置;C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还出去干什么呢?”

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4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 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行

例句 出处 释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走、离开、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出师表》 实行,做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五人墓碑记》行为,品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 将要 琵琶行 古诗一种体裁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háng)行列 ② 引

例句 出处 释义

引而不发 成语 开弓、拉弓

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端起 乃引匕首提秦王 《荆轲刺秦王》举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赤壁之战》率领、导引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游黄山记》吸引

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召引、召请 令查出引入上谕中 《谭嗣同》引用、援引 李凭箜篌引 诗题 乐府诗体名 3 乘

例句 出处 释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左传》驾、乘车 乘虚而入 成语 利用、凭借 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顺着

乘鄂渚而反顾兮,秋科之绪风 《涉江》 登上、升 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 冒着、顶着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信陵君窃符救赵》 (shâng)辆,量词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左传》 (shâng)数词,四 4 策

例句 出处 释义

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 竹制的马鞭 策扶老以游憩 《归去来兮辞》拄着 退而论书策 《权书》 写字用的竹简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计策、策略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读本》P266第93课《世说新语》五则,并思考这五则作者的认识是否全部可取,哪一则的意义比较深远. [板书设计] 归心似箭(一) 归去来兮辞 天伦之乐(二) 自得其乐 田园之乐(三) 综述情志(四) [延伸阅读]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1. 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2. 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3.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 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答案:1.C 2.B(①用来 ②把 ③因 ④用来)

3.D 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4.A ...................................陶渊明

6、滕王阁序·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 宇文新洲之懿范 懿:yi 美好

B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崇阿:a 高大的丘陵 C 云销雨霁 霁:ji 天气晴朗 D 逸兴遄飞 遄:chuan 迅速 2.断句品韵: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二二式”。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 “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E **对**: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时? F 主谓结构相对: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G 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H 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六.讲读课文第一段:

(一) 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1.豫章故郡(见注释)。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3.控蛮荆(见注释)。

(二)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 故:旧 2.地接衡庐 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6.千里逢迎 千里: 数量词作名词,远道而来的客人。 7.高朋满座 高:尊贵

(三)简析第一段: 1.首句由名称的沿革,道出历史的久远。 2.二三句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四五句,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六句,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 5.七八九句,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十句,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问题: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7.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这样写,既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又为后文详写做好了铺垫。 8.背诵本段。 七.讲读第二三段:

(一)典故理解:

1.钟鸣鼎食之家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二)补充注释:

1.青雀黄龙之轴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 2.彩彻区明 彻:普照 3.雁阵惊寒 惊:被„„惊扰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序:时间。属:是。

5.潦水尽而寒潭清 而:因而。尽:干涸。寒:寒冷。清:澄清 6.烟光凝而暮山紫 烟光:山岚。凝:凝聚。暮:傍晚。紫:呈现紫色。 7.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体势:态势,形势。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段意思: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景观。笔触转细,渐入佳境,让人赏心悦目。

(1.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 (2.第二句:写秋水即秋色的特征。

(3.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 (4.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自然环境和气势。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所处山水形胜之地。

2.第三段意思:近距离地开始了穷微尽妙、绘声绘色的描写,进一步写滕王阁环境之美,将滕王阁及周围景色推上美的极致。

(1.第一句:两个三字句,由外到里,由上到下,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虚实结合。

(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6.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问题: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 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 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课后,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 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4. 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①“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②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八.背诵2~3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1~3段中的典故,分析4~6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典故(略)。 二.分析第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2.而难并 并:会聚一起。

3.穷睇眄于中天 穷:望尽。中:最高处。 4.极娱游于暇日 极:尽情。娱游:欢乐。 5.兴尽悲来 兴:兴致。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7.屈贾宜于长沙 屈:被„„贬谪。 8.所赖君子见机 赖:依赖。 9.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10.穷且益坚:且:反而。 11.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二)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

(三)分析第四段内容: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言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四)分析第五段内容: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反成自己坚定的意志。

5.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问题: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五)背诵这两段。 三.分析

六、七段:

(一)讲解典故,了解内容。(略)

(二)补充注释: 1.一介书生 介:个

2.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3.有怀投笔 怀:心思。 4.奉晨昏于万里 奉:侍奉。 5.接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

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胜:美好。再:第二次。 7.兰亭已矣 已:过去。 8.奉承恩于伟饯 于:在。 9.是所望于群公 是:这。于:对。

10.敢竭鄙怀 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三)分析内容: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暗示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 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第二句。 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6.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四.全文内容:

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 五.写作特点:

1.文笔优美,意境高远,变化有致,起伏跌宕。

2.由略到详,由粗到细,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景到情。 3.长于用典,语言自然隽永,妙趣天成。 4.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5.善用借代、通感、夸张、婉曲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饶有滋味。

第三课时

一.再理结构:

第 一 段:扣“洪 府”, 地势雄伟、物产珍异、 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第二、三段:扣“秋日登阁”, 楼阁壮丽、山川胜景, 秋景特色,流光溢彩

第四、五段:扣“饯”, 宴会胜况,人生遇合 借古勉今,穷且益坚

第六、七段:扣“别”, 自叙遭际,谢主引宾 二.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

“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 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

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

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三.本文骈俪句式有何特点?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俪是“男女成对”之意,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是骈文的共同特点,但这篇序文尤为突出。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即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间,平节与仄节相对。

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仄仄。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为:“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如此讲求音律,又不影响意义表达,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四.语言揣摩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评析:

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 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运用:

(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

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 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

(翻译)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 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运用:

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王 勃

7、逍遥游·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初步了解庄子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3、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4、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 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归纳“则”“乃”“而”的用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

1、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理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教学方法】导读、启发、讨论、总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庄子及其文和道家思想;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落实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大约在公元前369年,“天崩地坼”(李泽厚语)血雨腥风的战国,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当时叫“蒙”的小国,一位思想家带着他的第一声啼哭诞生了,他,就是我国历史上与老子并称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周。

对于庄子我们并不陌生,高一时就拜读过庄老先生的《秋水》,我想请教的是出于《秋水》的成语及其意义是否还有同学记得?(望洋兴叹:看到别 人的伟大方知自己的渺小;后多比喻要做一件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贻笑大方:被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的人笑话了;现表示被内行人笑话。) 既然并不陌生,我们是否能够遥想一下庄子的形象呢?(答案具有开放性,大致要点:曾垂钓于濮水,曾向监河侯贷粟,曾以卖草鞋为生,著《庄子》“十余万言”[《史记》语],是一位被褐怀王的隐士高人。) 可以让学生多介绍相关的故事。 明确知识:

1、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2、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 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3、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 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4、《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鲁迅: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今天我们再一次接触庄子,我们要通过《逍遥游》了解庄子的哲学世界,走进庄子内心的深处。

二、初步感知课文

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读音和断句:

北冥( míng) 鲲鹏( kūn)抟(tuán)迁徙(xǐ) 坳堂(āo)草芥(jiâ) 夭阏(â) 蜩蝉(tiáo) 舂粮(chōng) 蟪蛄(huìgū)大椿(chūn)斥鴳(chì yàn) 泠然(líng) 万仞(rân) 蓬蒿(gǎo)

三、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相关存在的疑难问题(字词)。

四、选三个学生读,随时正音,纠正错误,学生初步理解内容即学生谈本段讲了什么。

五、学生再读课文,看图说话。(等于翻译课文)明确:

1、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学生讲图,随时翻译文章,点明重要词语的意思。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如?

明确: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 学生讲图,随时翻译文章,点明重要词语的意思。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彭祖——众人;鹏鸟——斥鴳。 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学生讲图,随时翻译文章,点明重要词语的意思。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明确: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当都被世俗所累;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

六、附录,以下内容最好在课文梳通中加以落实。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说这只鸟在海翻腾激荡的时候,就乘风迁徙到南海。

2、《齐谐》是书名,齐国的志怪之书。文章是引此为证,说明鹏之高翔奋飞是有根据的。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巳矣。”意思是说:天色苍苍茫茫,究竟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由于它无限高远没有边际的缘故呢?大鹏朝下看也不过这样的罢。

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知,通“智”。年,寿命。本句意思是说:小智不能理解大智,小寿命不能理解大寿命。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译为凭什么知道是如此呢?

6、“而彭祖乃公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特,独。匹,比。彭祖,名铿,尧臣,封于彭城,历虞、夏到商,年八百岁,故以久寿见闻。全句大意:然而只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现在却独以长寿闻名。众人还都希望同他齐寿,不是太可悲了吗?

7、“汤问棘也是巳。”汤,商朝的建立者,亦称成汤。棘,汤时的大夫。汤曾向棘询问有关宇宙的道理。原文是:

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汤王有“物各有极,任之则条畅”的话,与《逍遥游》所持的思想一 致。庄子肯定性重述其问,也是为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运用鹏举万里而图南与斥 的“彼且奚适”之问对照,进一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8、“此亦飞之至也” ––—这样也就达到了飞翔中最得意的境界。

9、“此小大之辩也” ––—这就是小智与大智的区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理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诸子散文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影响最深。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便是庄子。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 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世嫉俗,痛恨黑 暗现实,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由于庄子生活在战国乱世,诸侯各国征伐不已,暴主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不可能实现,他看透了这个社会的一切。于是他开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这是怎样的“自由”呢?希望我们能够在《逍遥游》中能够窥见其中的 点滴。

二、理解文章内容。

1、听读全文前,提醒学生思考: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 读毕,学生总结出三个“笑”字,分别在第

一、

二、三节。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 斥鴳笑之 宋荣子犹然笑之。

2、弄清三个“之”,我们就能知道笑的对象了。下面,就请大家解读三个“之”。 明确: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 所指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3、全文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由三“笑”构成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三大板块。

三、先看第一板块。请大家朗读第一节。

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

明确:因为大鹏“图南”,必须有“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条件。

2、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为什么反对? 明确:大鹏、野马、尘埃,以及天地间的生物,都是靠大自然的气息“相吹”的。而蜩与学鸠同是属于“生物之以息相吹”之类。差别只在于“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罢了。事物的大小不一样,所适的远近不同,它们所凭借的条件(即所待)也是有区别的。所适越远,所要凭借的条件就越是充足,如将要“图南”的大鹏必须有“风斯在下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的条件;而“决起而飞,枪榆枋”的蜩与学鸠所凭借的风(或其他条件)比起大鹏就小多了。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有所待,因而都不消遥。

3、本段中其实有一句话可以证明以上的内容,而且这句话是作者写鹏如何大,如何飞至九万里的目的,是哪一句?

明确:“天之苍苍,„„亦若是而已矣。”就是说,人们仰而观天,苍苍而无所至极;殊不知九万里高空的鹏俯而下视,也如人们仰视苍天一样。在 九万里高空的鹏把地面的人、物看得很渺小,但地面的人或其他小生物看远在至极的高空的大鹏不是一样的渺小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完全泯除了事物的大小。在他看来,世间的万物都是一律平等的。鲲鹏之大,尘埃之小,都是有所待,因而都不逍遥。

4、齐读第一节,感悟内容:鲲鹏凭借风力、蜩与学鸠笑鲲鹏和作者反驳蜩与学鸠。 板书:蜩与学鸠 否定以突出 大鹏

四、再看第二板块,请大家朗读第二节。

1、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

明确:斥鴳认为,鲲鹏要飞高,才依赖于风力,而自己不追求那样的高度,所以能够摆脱对外力的凭借,自己能够自由地“腾跃”“翱翔”。

2、那么,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呢?你认为庄子是否赞成“小大之辨”? 明确:“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不是庄子的观点,相反,他认为这是世人的成见。因为他觉得“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 乎!”意即像大年之大年的彭祖,不知自己本性的“众人”却非要去“匹之”,这不是很可悲吗!这里,庄子仍进一步阐发要泯除大小之见,对任何事物不要虚妄分 别的观点。即使是“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的大鹏,在斥鴳看来,也不屑一顾,它并不像 “小年”的“众人”去匹“大年”的彭祖那样去做一些徒劳的事,而是以“我腾越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满足了,因而它自得其乐地笑了。

这里的“笑”就代表了庄子的笑。庄子是借斥鴳笑大鹏来喻自己笑那些持有“大小”成见和以小慕大的人。 庄子为何用斥鴳来喻自己呢?这是由于庄子的时代背景所限。他常常托别人或别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古今人物,禽兽鱼虫无一不成为他借用的对 象。他之对己、对人、对物根本就没什么分别,只不过他有时在明处,有时在暗处,有时当场导演,有时幕后指挥,但是“每一个场合中,必然隐藏着一个庄子” (张默生) 板书:蜩与学鸠、斥鴳 否定以突出

五、最后看第三板块,齐读朗读第三节。

1、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 因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怎样?

由“斯已矣”“虽然,犹有未树也”可知,作者对他也是否定的。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列子来进一步否定他。

蜩鸠与大鹏都是有所待,蜩鸠却去讥笑大鹏,这不可取;同样,如果大鹏去讥笑蜩鸠的话,是否可取?

人类中,那些凭着自己聪明的才智、良好的行为、高尚的道德、强大的能力就能够称效一官,投合一君,取信一国的人,虽然他们都以达到目的为满足,但因为是有所待,所以与消遥的境界来说实在相差太远了,理所当然要被比他们略高一筹的宋荣子所笑。

但庄子对宋荣子的“笑”并不完全赞同。宋荣子尽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但却“未数数然也”。他仍是始终“未树”消遥境界。 再如比宋荣子更高一筹的列子,他能“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但和宋荣子一样也是“未数数然”的。他能御风而行,虽说免去步履之劳,可是没有风,不是也无能为力了吗?所以庄子说他“犹有所待也”。 齐读第三节,感悟内容。

板书:“知效一官”等四种人 否定以突出 宋荣子、列子

六、到此为止,我们了解到,作者对“笑”鲲鹏和别人的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

1、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肯定呢? 明确:也都作了否定。否定后者好理解,关键是否定前者不好理解,因为“鲲鹏展翅”早已作为积极的意象被人们广泛引用。但在本文中,作者在讲 述这一寓言故事时,突出的不是鲲鹏本身,而是风力,“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对风力作用的突出,实际上就是对鲲鹏的否定。作者写了“笑”的双方,对“笑”的一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作了否定,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顺便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是的,本文也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板书:“知效一官”等四种人 否定以突出 宋荣子、列子惋惜以突出 蜩与学鸠 否定以突出 大鹏 惋惜突出

2、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明确: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

3、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只有任其自然,随变是适,无乎所待,以游无穷,这才是逍遥游的理论境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了,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怎样才能摆脱有待,达到无待呢?庄子强调,根本的一点是要认识到,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 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不知道“以道观物”、“道通为一”的道理;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无所不适、无所对待了。庄子进而提出了 最彻底的“无己”的方法,即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我的对立,忘记一切,直到忘记自己。无己而后无所待。 板书:蜩与学鸠 否定以突出 大鹏惋惜突出

“知效一官”等四种人否定以突出 宋荣子、列子 惋惜以突出 “至人、神人、圣人”

七、小结: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以三“无”(无己、无功、无名)作结,有力地论证“无所待”观点。

至于“无所待”的境界怎样才能达到,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读读《逍遥游》的后半部分。 板书: 蜩与学鸠 大鹏 “至人、神人、圣人”

远胜世俗依然“有待”的绝大自由 世俗很感满足的极小自由 惋惜突出 否定以突出 天人合一的绝对自由

“知效一官”等四种人宋荣子、列子

八、学生讨论:你对这样的境界有何看法?

1、明确: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庄子认为,世上万物都受到限制,社会上的人被生死、寿夭、得失、荣辱、贵贱所牵累,没有自由可言,其原因在于“有己”,“有己”则“有 待”,只有做到“无己”才能进而达到“无功”“无名”。所谓“无己”,就是忘掉自我。在庄子看来,人和万物都是得道而生,形体只是道的寓所,人如果拘于形体,必然会受到外物的束缚,达不到恬淡自适的境界。所谓“无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只求保身全生养亲以尽天年而无建功立业的理想。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俯仰随我,置声名与舆论于不顾。达到“无己”“无功”“无名”,便是在头脑中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 合为一,超越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现实的绝对自由。庄子的这种思想,实际上是在现实中无法摆脱的“心为形役”,即“心”与“形”的矛盾,而超现实地在精神上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对人的精神的肯定是对的,但这种“绝对自由”的超现实性恰恰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现实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庄子的哲学其实就是人生哲学。在庄子看来,“有待”和“无待”意味着人生的两个层面,物质形体的活动总是有待的,而无形的精神活动可以是 无待的。人生世间,难免神为形累、心为物役,应该通过“无用”、“无己”的“道德”修养,使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缚,从自我中提升一级,达到无待的自由。

2、专家的看法:

然而,我们必须了解庄子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道行者,也非逃离现实生命的乌托邦理想的人。他的见解是基于人类无止境的餍欲与物化的倾向所引起 发出来的;同时,鉴于个人的独存性已消失与被吞噬,遂于洞察人类的处境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没有这种感受的人,自然无法体会庄子。因而庄子哲学对于读者来说,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无法得到大众一致公认的,同样的一句话,有人会视如智慧之言,有人会以为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庄子的 哲学不是写给群众看的,庄子的说话也不是说给群众听的,他的声音有如来自高山空谷。 读庄子书确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吱吱喳喳、跳跳跃跃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有如争吵不休 的猴子。看他书中大鹏小鸟的比喻、河伯海若的对话,以及井底虾蟆的设喻,你会觉得他简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类历史的时空中,孤鸿远影,“独与天地精神往 来”。

从庄子哲学的恢宏气象看来,也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的思想角度,从不拘限于枝枝节节,秋毫之末;但他并不抹杀精细的分析,否则就犯了《秋水》篇中所说的“自大视细者不明”的毛病。他往往从整体处观察事理,从各个角度作面面的透视。

九、课文小结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 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 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 周

8、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作为教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朗读,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文章之美。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要重点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步骤】

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预习检测

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ǔ)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î) C、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yì)日薄(bï)西山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ï)门衰祚(zuî)薄 更(gēng)相为命 分析:B责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职之意,或称“到„当„官职”。

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学生读以下文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 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 慢”。

第6篇:长沙县5年内启动高中免费教育

发布:2012-11-26 8:33:30|

本报讯(记者 刘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县城„大班额‟、农村学生寄宿和教师结构优化等问题,启动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支持驻县高校发展,规范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教育强县。”昨日,长沙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透露,长沙县将在今后5年内启动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自2007年以来,长沙县教育累计投入10亿元,完成131所学校校舍改造,新建校舍面积41万平方米,新建松雅湖中学、中南小学等9所中小学校,县城“大班额”问题逐步缓解。引进优秀教师470名,师资结构得到优化,对农村偏远地区教师实施补贴。

2012年,长沙县预计财政总收入150亿元。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累计达181.75亿元,年均增长34.51%。今后5年,长沙县将保持GDP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长沙县。

长沙县分管教育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沙县经济快速增长使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成为现实。教育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争取在全省早日启动这项工作。

第7篇:SOLID EDGE软件现已向所有高中教育工作者免费开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SOLID EDGE软件现已向所有高中教育工作者免费开放

作者:

来源:《工业设计》2012年第11期

作为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持续投资的一部分,Siemens PLM Software公司今日宣布,其用于3D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Solid Edge®软件高中版现已向全球所有高中教育工作者免费开放。该软件致力于帮助教师和辅导员向学生更好地展示当今全球制造业正在使用的工程与产品设计工具,并鼓励他们追求STEM事业,从而缓解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中技术人才短缺的全球性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以从/plm/solid-edge-highschool 免费下载一个为期12个月的学术站点许可证。Siemens PLM Software公司主流工程软件业务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 Karsten Newbury表示:“包括我们客户在内的全球制造业需要一支稳定的工程人才大军,他们应懂得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创造出可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应对各类挑战的新产品。通过对STEM教育的长期承诺,我们希望培养出未来的发明家和创新人才。学生步入高中后,他们便会开始考虑与高等教育和未来事业相关的决策。免费的高中版Solid Edge将帮助教育工作者让学生接触先进的CAD设计,让他们慢慢了解未来可能投身的事业。”

高中版Solid Edge软件是此前推出的学生版Solid Edge软件的升级版本。学生版向全球各学术级别的全日制和在职学生免费开放,深受欢迎;现在的高中版让教师和辅导员在课堂内外也均可使用Solid Edge。西门子希望通过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易用、易学的最新3D CAD技术,帮助教师提升学生对STEM的兴趣。此外,通过免费提供这些学术版Solid Edge,西门子旨在帮助学校解决预算长期紧缩的问题。高中版Solid Edge包含Siemens PLM

Software独有的同步技术,它将直接建模的速度和灵活性与尺寸驱动型设计的精准控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学校将能使用Solid Edge的全功能模块进行制图、钣金、镀面和高级装配设计,为期12个月的免费许可证每年均可续期。

第8篇:免费设计

展厅史馆免费设计策划-周年巨献

十二年,或许对其他行业的企业来说不算太长,而对于迅猛发展仅10几个年头的展厅史馆工程领域来说,则是难能可贵。2012年,正值大连红方块展览展示成立12周年,红方块为回报业界的美誉、新老客户的关爱,总结多年来展厅史馆领域的服务经验,推出展厅史馆提供免费策划设计服务。

据悉,红方块展览展示策划有限公司专业致力于展厅史馆工程领域,主要包括各类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体验馆,各种主题类专业展厅。十二年来,红方块展览公司的专业足迹遍布全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万科馆、航空馆,以及达沃斯会议主场展示等工程都受到了业内的广泛赞誉。近年共完成各类保密性较强的大型展厅史馆工程20多项,取得了非凡的工程业绩!

周年庆典上,来自某部队的领导对记者说:“红方块具备展厅史馆‘文案监史’的设计流程,在充分了解部队历史的角度建史馆,同时具备保密业务流程和保密设计系统,给部队首长留下了深刻印象。”

红方块总经理阎海军先生表示:Red diamond公司拥有自主展示制作工厂,公司由设计到施工一条龙服务,提升工作效率,为客户大大节约了项目支出。此次推出免费设计策划理念,也是站在甲方角度为其提供最大化优惠。

记者点评:免费设计源于红方块的自信,源于对展厅史馆行业的深入理解。修建展厅,策划设计先行,这是展厅史馆公司及客户的共识。红方块公司以优秀的策划设计团队为先导,免费方案使甲方排除在设计成本的可控能力上的困扰;以强大的展览工厂为后盾,一流的工程质量更是红方块展览经得住业界考验的王牌。

第9篇:心灵感应魔术免费教学

魔术, 感应, 心灵, 教学

方法:(1)邀请三位观众同你一起进行三种不同的试验,每人作一种。先请他们从房间里随便找几件小物品放到一位观众面前的桌子上,比如他们找来一个烟灰缸、一只别针、一

支钢笔和一盒火柴吧。

(2)拿出你随身带身带的一只小笔记本和一只铅笔,从本子上撕下三张空白纸,分别画上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并按这个排列顺序放到另一位观众跟前的桌子上。

(3)请第三位观众把伸到口袋或钱包里掏出的一把零钱,不要数它便握紧在手中,把手伸

到桌面上。

(4)现在你实际上已经开始你的试验了。向大家说明你的第一个试验叫“透视法”,就是

说你可以看到任何藏起来的东西。

(5)拿起小笔记本和铅笔来,对手中握着钱的观众说:“我可以透过你的手看到你手里有多少钱,现在我就把它的数目写下来。”显然,你不可能写出钱的数目,因你现在并没弄清楚。你在本子上面画一个圆圈。(注意:本子要拿高一点,不让任何人看见你在写什么)

(6)撕下画圆圈的一页纸来,对摺两次,对观众说这就是试验A,你要在这张纸上面标上一个字母A。而实际写上一个字母C。(注意:决不能让观众看到你写的字母。然后这张纸扔进一只纸盒子或是一只不透明的茶杯里盖起来,谁也不要动)

(7)接着,请那位观众把手中的钱放到桌上,数给大家看,比如是五分吧。

(8)转向第二位观众,对他说:“我们现在进行一种‘传心术’的试验。也就是说,我有一种能力,可以接受你头脑里的物体的形象。现在就请你在桌上摆着的几样东西中看准一样,把思想集中在上面,但不要告诉我是哪一样。等我把接受到的形象写在纸上后,你再

拿起自己想的那样东西。”

(9)你做在若有所思的样子,打开小本子写起来。你当然不会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东西,而是把刚才第一位观众手上的钱数五分写在纸上。写完以后,同样把一页撕下来、对摺两次后告诉观众,这就是试验B,你也要标上顺序。实际上,你在这张纸上写了一个字母A,

再将它扔进纸盒里盖起业。

(10)现在,你可以请第二位观众把他想的东西拿到手中,假设他拿的是那盒火柴吧。

(11)你再转向第三位观众,向他解释你要同他进行一次“先知法”的试验。就是说,在他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前,你就能够预知事情的结果。

(12)注视一下第三位观众,然后提笔在本子上写起来,这一次你写的是先头一位观众拿起的东西--一一盒火柴。写完撕下来,对摺以后告诉观众这是试验C,也要编上顺序。但你在上面写上字母B后,立即放进纸盒中去。

(13)现在三个试验的结果都写在纸上了,其中的两个--钱数和火柴盒万无一失,而最开始你在纸条上画的圆圈都是你自己的抉择,所以你必须用巧妙的办法引导第三位观众在三个图案中选定这张圆圈。下面是使你成功的方法。

(14)告诉第三位观众,请他指一下三个图案中的任何一个。现在可能会表现以下几个情

况:

(15)第一种情况:如果他指的是中间那张圆形,那么情况很简单,你只要把两边两张捡起来撕掉,同时对观众说:“既然你挑了这一张圆形图,其他两张就没有什么用了。”

(16)第二种情况:如果他指的是其他两张中的任何一张,比如是一张三角形吧,你马上把它拿起来撕掉。你可以对观众说:“我把这一张撕掉,现在还剩下两张,请你从中间随

意拿出一张来。

(17)如果他拿的是那张圆圈,你就拾起桌上的那张正方形撕碎,并且说:“好的,这张圆形就是你挑定的图案了。那么这张正方形没有什么用了。”

(18)如果他拿的是一张正方形,我立即从他手中接过来,一边对他说:“很好,这一张我们也撕掉,现在就剩下桌上的一张圆形了,”一边将正方形撕掉。这样,无论观众怎样指图案,你最终总是说他选择了那一张圆圈。他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十分满意,决不会意识到你是在“强迫地”引导他做了这抉择。

(19)现在,你把纸盒中的三张纸条倒出来,请观众根据上面标的字母找出三个试验的答案来。事实证明,你预先指出的三个试验的结果都是准确无误的。观众将会对你的“预言

感到吃惊!

揭秘心灵感应术

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关于心灵感应的传说和记载就没有间断过,无论是中国古人的解梦术,还是吉卜赛人的水晶球,无论是欧洲古堡里的潘多拉魔盒,还是神秘莫测的塔罗牌,都给人类带来了无数惊讶与疑惑:心灵感应究竟是人类的本能还是凭空的创造?真有人拥有心灵感

应的超常能力吗?

Z1+B8g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珍妮收到了美国军方签发的丈夫死亡通知书,此后,珍妮无数次梦到丈夫在一个迷雾笼罩中的狭小房间里呼唤自己,她开始了漫长艰辛的寻找之路,辗转数年后,终于在法国的一个废弃庄园里找到了和她梦中一样堆满尸骨的地窖,其中一具遗骸左手的无名指上有一枚刻着J&M的戒指,正是他丈夫莫林的…… 人类自有历史以来,关于心灵感应的传说和记载就没有间断过,无论是中国古人的解梦术,还是吉卜赛人的水晶球,无论是欧洲古堡里的潘多拉魔盒,还是神秘莫测的塔罗牌,都给人类带来了无数惊讶与疑惑:心灵感应究竟是人类的本能还是凭空的创造?真有人拥有心灵感应的超常能力吗?

作为一种神秘的、从未经过科学证实的交流方式,心灵感应从古至今一直是人梦寐以求的。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千古绝句流传至今,其中的“心有灵犀”,就是用来形容人们即使不用语言表达,也能相互理解对方所思所想的意思。

中国人惯于将大脑思维称之为心绪,言为心声,相由心生,心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超越了生理上的意义,而成为人们一切思维和行动内在动力的代名词。 早在文艺复兴前的欧洲,那里的宫廷魔术师们就开始演出心灵感应的魔术,这些神奇的表演使贵族们为之倾倒,由于心感术的秘密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人们也开始生发出种种奇特的想象和猜测。在当时的一幅画中,一位坐在椅子上的贵族妇女被蒙上了眼睛,一个可爱的小天使悬浮在她的耳侧,在她的对面站着一位魔术师,正在解读这位妇女的心灵,看上去魔术师正是从小天使那里得到了信息。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人们对于心感术的迷惑和崇拜。 在人们耳熟能详的阿拉伯传说故事之中,那些用水晶球施展强大心灵感应魔法的巫师们让人们印象深刻。

在昏暗陈旧的房间中,那一颗剔透的水晶球泛着幽蓝的光线,只要巫师们对着它念上一段咒语,你心中所有的想法都能被一一探知。

这些带着诡异色彩的传说,总是能够让人们既有些恐惧、又感觉刺激,而水晶球也成为施展心感术不可或缺的神秘道具,于是,心感术与水晶球便顺理成章地被魔幻师们搬上了舞台。

上个世纪初,美国著名魔幻师霍瓦德在芝加哥进行了他的心灵感应魔术演出,一时之间,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讨论着关于心灵感应的话题。一位观众被邀请与霍瓦德背对背坐着,在一摞普通的扑克牌中抽出一张并记住数字和花色,然后再次将这张牌混入其他的牌中,然后将牌交还给霍瓦德。在此期间,背对着这位观众的霍瓦德一直盯着他身前摆放的水晶球,但是当霍瓦德把这一副牌摊开来的时候,其中一张牌居然缓缓升起,经过那位观众确认,这就是他刚才所选的那张牌,人们被这种难以理解的现象所震惊,却又找不到答案能够解释。

1925年,中国的第一代魔王张惠聪在上海的演出轰动了全国,他正是利用神秘莫测的水晶球来解读观众的内心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魔王张惠聪站在舞台中央,他的身前放置着一尊水晶球,在舞台灯光的照耀下显得绚丽而神秘,张惠聪首先让助手将预先准备好的纸条散发给观众,请观众们将所想的事情或者想问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助手将纸条收集上来交给张惠聪,而他却在没有看过这些纸条的情况下,当场将它们投入火堆中焚烧掉,然后,他通过水晶球传递给他的信息一一说出了刚才被烧掉纸条上的内容,当他每次说出一张纸条上的内容时,台下都会传来一片惊呼声,几乎所有看过他表演的人都毋庸置疑地相信,张惠聪真的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超自然能力。

张惠聪凭着他的水晶球感应术的表演在上海名噪一时。 在这之后的20年里,没有人能够解释张惠聪究竟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直到有一天,张惠聪当年的助手终于站出来说出了水晶球感应术背后的秘密: 原来,张惠聪的助手在将台下观众的纸条收集好后,在转身的一瞬间,将事先准备好的另外一叠纸条与观众的纸条调换,其实,张惠聪烧的只是助手交给他事先准备好的纸条,观众真正写好的纸条却被助手转移到了安放水晶球的桌子下面,当张惠聪假装仔细从水晶球里面获取信息时,其实已经通过水晶球的折射,看到了助手放在桌子下面真正来自观众的纸条。这个水晶球魔术只是采用了一种叫偷梁换柱的魔术手法。

就在魔术师们不断为人们编织梦想的同时,种种亦真亦幻的心灵感应术的出现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他们开始致力于研究和证明心灵感应是否存在。 美国生物学哲学博士莱恩就是其中之一。 1941年,莱恩博士在美国创建了颇具争议的心灵感应实验室,他采用齐纳卡片测试法,检验除了听觉、视觉等等这些常规感官之外,人类是否还有可能通过大脑直接传递出信息。

这些卡片有5种不同的图案,每种5张,假如一个测试者在这25张图片中猜对了超过5张图案时,那么就视为他可能具有心灵感应的超能力,因为能在25张图片中猜对5张,已经超出了数学中的运算概率。在测试中,曾经有人一次猜中全部25张的内容,全部猜中25张的这种可能性,在数学概率中几乎是千万分之一,而莱恩博士的测验从来就没有超出过一万人。 1943年,莱恩博士又开始用掷骰子的方法来试验心灵感应是否存在。他让接受测试的人用手抛掷骰子,并记录下骰子最终落下的结果,几十万次的实验表明,接受测试的人所扔出的点数,和心中希望出现的结果的吻合程度也大大超过了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的概率,莱恩博士因此认为,心灵感应是的确存在的。

虽然这两种测试方法貌似游戏,试验过程的严密性和试验结果也受到大部分传统科学家的批判和置疑,但这些争论不仅没有让心灵感应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更加激发了人们的热情,大多数人更加热切地希望知道,人类是否真的有心灵感应,而那些神奇的心灵感应现象,究竟是人为的还是本来就真实存在的呢? 2001年,中央电视台《戏迷俱乐部》的节目播出了一位叫傅腾龙的魔术师表演的心灵感应魔术,这次表演让很多相信有心灵感应存在的人再次兴奋起来。

为了切实了解傅腾龙的魔术过程,我们请傅腾龙与他的助手在现场做了一组测定实验。

我们的工作人员将一摞普通的扑克牌洗了几遍之后交给了傅腾龙,他缓缓将牌打开,坐在长桌另一端的助手,距离傅腾龙6米左右,此时她只能看见纸牌的背面,为了防止傅腾龙利用手上的动作让助手知道牌面,我们决定蒙上助手的眼睛。

第一组试验中,助手在看不见牌面的情况下全部猜对了纸牌的花色和数字,这有没有可能是傅腾龙在提问的时候,利用喉语在和助手说话呢?

为了加大难度,我们在连续不让傅腾龙说话的情况下,给他的助手带上耳机,播放音乐,干扰并阻断助手的听觉。

试验结果让我们大为吃惊:在隔绝了我们能想象到的多种信息传递方式后,傅腾龙与他的助手竟仍然毫不费力地相互传达出信息。

他们究竟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交流呢?难道真的是大脑与大脑之间直接沟通吗?

傅腾龙告诉我们,这段表演是目前魔术界的一个高度机密,出于种种原因,他很难将其中的奥秘和盘托出,但是他可以通过对一个类似心灵感应魔术的揭密,间接地让观众猜出其中的秘密。

傅腾龙要做的魔术叫“隔夜修书”。 中国古代曾有“隔夜修书”的故事,讲的是一名书生他能在当天晚上修书一封,到了第二天,书上所写的事都会一一应验,在常人看来,这个书生就是一位能够跨越时空感知未来的先知。傅腾龙说他能将“隔夜修书”实现。

傅腾龙在一张纸上写下一个数字,我们的一位工作人员随便选择了其中一堆牌,没有想到的是,这堆牌的第一张就是傅腾龙刚才写的……傅腾龙似乎提前预测到了这位工作人员将会选择的牌,其中的秘密在什么地方呢?其实,秘密就在傅腾龙分牌的一瞬间。在傅腾龙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只有分牌的时候手接触到了扑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将3张“8”分在了这三堆牌的上、中、下三个位置,无论你选择那一堆牌,他都会让你在相应的位置找到8,比如第一堆牌放“8”的位置在最后一张,当你选择第一堆牌的时候,他会让你将整堆牌全部都翻转过来,第二堆牌放“8”的位置在第一张,当你选择第二堆牌的时候,他会让你只翻第一张。但是在这之前,为了证明这里没有做过手脚,他会让你翻出其他两堆牌的相应位置,以证明只有你选中的这个位置上才有

“8”,这个心灵感应魔术的秘密,就是事先的巧妙设计和分配。

有这样一个故事,或许能让我们窥见一些奥秘,在18世纪的欧洲,一位贵族向宫廷魔术师询问魔术的秘密,魔术师欣然答应了……

魔术师递给贵族一个橘子,请他将橘子握在任意一边的手掌中,然后将这只手臂高举,用手背贴住自己的脑门进行冥想。在这些动作进行的过程中,魔术师始终背对着这位贵族,他看不见橘子究竟被放在了哪一只手,但是他告诉贵族,只要不断地冥想,自己就能够接收到橘子位置的信息。

当贵族冥想结束,朝魔术师伸出两个紧握的拳头时,魔术师几乎是立刻就准确指出了橘子所在的手。

贵族感到十分惊讶,魔术师告诉贵族:当一个人长时间举起手到头顶的时候,手臂就会供血不足,与垂下来的那只手臂相比,颜色就会白一些,当你把手放平在我面前的时候,橘子一定是在那只相对比较白的手里。

魔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感应,它来源于魔术师对生活的观察和创造,也就是通过人们难以察觉的感官传递方式,将信息进行接收或是反馈,由于魔术所使用的手法难以被人们一眼洞穿,再加上魔术师的刻意引导,往往使得观众自然而然地相信了这就是心灵感应。

从魔术师的角度来看,心感术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手段,或是严密的编排就能够实现。但在科学家的眼里,要真正将心感术付诸实践,使它受益于人类,却是更为艰难而复杂的过程。

在为众人难以理解的科学研究过程中,一些大家颇感有趣的实验品在不断地诞生,它们是人类不断发掘自身本能、拓展自身感官界限的结果,它们的诞生与电话之父贝尔的第一声呼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假如心灵感应真的是人类的一种有待开发的能力的话,那么人类或许面临着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的诞生,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德国科学家制造出来的“心灵感应打字机”,它能将使用者心中所想,通过电脑打出字来。

心灵感应打字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脑电波传感器探测使用者的脑部活动,然后把他们心中所想变成电脑屏幕上的文字。虽然,现在用这台机器打字速度还很慢,但科学家相信,有朝一日其速度将能够赶上甚至超过普通打字的速度,从而给办公方式带来一场革命。 科学在高度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身的探索和研究从未停止,采用科学手段对心灵感应现象进行研究,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与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认识上的革命的发生有着惊人的相似,人们对于心灵感应的认识也从起初单纯的敬畏,到开始对它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进而想方设法利用它造福于人类,实现人类心灵相通的愿望。

上一篇:挂职干部座谈会下一篇:时政热点历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