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历史解读

2022-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时政热点历史解读

2016年历史备考:观时政热点,析长效热点

【名师简介】胡运珉,中学高级教师,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华中科技大学附中优秀教研组组长、十佳教师、武汉东湖开发区先进教研个人等荣誉称号。在《求学》、《历史教学》(国家核心期刊)、《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直接考查时政热点并非历史学科高考命题的风格,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基本能力和历史素养才是高考命题人的真爱。但鉴于历史学科独特的史鉴功能,高考试题或多或少会“暧昧”地呼应现实热点,让考生在历史问题中思考现实,在现实问题中反思历史。透过时政热点,搜寻高考长效热点(即契合时代主题的主干知识、高频考点),思考其可能出现的命题视角,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不容忽视。

一、民主与法治

【热点背景】

民主与法治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

(1)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要特别注意其中的权力制约关系,如朝议、三省六部制、内阁等对君权的限制;中央机构之间的分权与相互牵制;中央对地方的分权与限制。(2)古代中国思想家、政治家的法制观念及法律文献。

2.近代中国:

(1)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民主思想及其宪政实践。(2)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3)国民党的宪政实践。

3.现代中国: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的历程。

4.古代西方:从雅典梭伦改革到伯利克里改革;罗马法律制度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的演变;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5.近现代世界: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二战后西德、日本的民主化改造;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命题趋势】

视角1: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差异、原因、影响

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代议制、现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不同的制度都是由各个阶段的国情(如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思想因素、历史原因等)决定的,其影响也应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内、国际等角度辩证分析。

视角2:中外权力制约观念的差异

1.古代中国:在君主专制的前提下,通过相权(或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制约君权。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思想都闪耀着分权制约的光芒。

2.古代雅典:城邦公民监督和制约官吏,议事会履行立法、行政职能,但受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的制约,以及受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交叉制约。

3.近代西方:通过法制及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来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视角3:古代中外法制观念的异同

1.古代中国: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法术势结合;儒家主张德主刑辅,以德治国。其中,荀子主张礼法并用,孟子主张治国需要法制,但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儒家法制观念深受宗法观念及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2.古代雅典:法律至上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原因在于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视角4:近代西方主要国家代议制发展完善的历程、共性与个性、原因、影响

近代西方国家代议制的发展完善经历了比较长的过程。如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的行政权转移到内阁手中。工业革命后,英国进行多次议会改革。英国代议制确立的突出特点:渐进的温和变革,民众的斗争和政府的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等。议会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分权制衡、政党政治是西方代议制的共性,但美(总统制共和制)、法(议会制共和制)、英(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德(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又有其个性特征。代议制确立的原因可从经济、阶级、思想基础以及政治前提来分析,其影响可从对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对世界等角度分析。

视角5:近代中国追求民主的历程(代表人物、观念、背景、评价)

【模拟演练】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

【参考答案】

(1)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之全体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法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

(2)同:都顺应时代的要求;都重视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都付诸实践并产生了实际效果。

异:目的不同,韩非子是为了适应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分权制衡和君主立宪;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实践效果: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统治残暴,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其三权分立的思想首先被美国成功实践,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名师点拨】

第一问是“据材料概括主张(或现象、表现)”之类的问题,考生的提分法宝是逐行、逐句、逐层全面提取有效信息。第二问是比较异同类的问题,考生要注意发散思维,多角度寻找比较点,如背景、主张、目的、过程、结果、影响等。在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国别的历史人物时,千万不要忘记其阶级属性的异同。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是“效果”(或结果、影响)类问题解答的关键。“历史地评价”是指把历史人物、事件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评价,“辩证地评价”是指从积极、消极等方面全面评价。

二、反腐倡廉

【热点背景】

2013年,习近平提出“老虎”“苍蝇”要一起打;2014年,习近平强调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内两大法规,着力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1)监察制度的演变;(2)孝文帝改革、庆历新政中整顿吏治的措施,明太祖惩治贪污的措施;(3)选官制度的演变: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近现代中国:(1)国民党政权的腐败;(2)中共的党风廉政建设——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3.世界史:(1)雅典陶片放逐法,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2)罗马法中限制贵族滥用权力的规定;(3)近现代西方的权力制衡制度、文官制度;(4)巴黎公社的廉政措施——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

【命题趋势】

视角1: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演变、特点、评价

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明朝在地方设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监察、司法。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加强了皇权,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法,防止官员贪污,但君主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视角2:古代中国与近现代西方廉政建设的比较

1.古代中国:历代政权重视约束各级官吏权力;重视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以严格的法律规定惩治腐败;建立日趋完善、相对成熟的监察制度。古代中国的廉政建设以维护皇权为根本目的;强调人治;突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2.近现代西方:以分权制衡作为廉政的主要方式;通过立法加强廉政建设;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保障廉政建设顺利进行;把维护个人权利作为预防腐败的根本手段,保障个人的自由平等;重视公民的权利教育和参与能力;西方的廉政建设以维护公民的利益为前提;重视法治;突出民众对官员的权力监督。

视角3:中西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

【模拟演练】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皇权至高无上体系下进行国家活动组织管理的制度设计,这种自上而下、层层相应、运转有序的行政体制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选拔途径,并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如何 “在国家管理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参考答案】

选拔途径:世袭制(或世卿世禄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制、征辟制、荫袭制和科举制等。功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进一步巩固了儒家思想的长期独尊地位;制度化的选官标准和多种途径,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扩大统治基础和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名师点拨】

古代中国文官的录用制度主要有先秦时期的世袭制(表现为世官制,即世卿世禄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荐举制(如汉代的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评价历史事件或制度时,从政治(包括政策、制度、政局、国家)、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全面分析。

三、合作共赢

【热点背景】

合作共赢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在政治领域,中国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积极与世界各国增进政治互信;在经济领域,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积极与沿线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在社会人文领域,以“公共外交”为引领,积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友谊。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1)朝贡外交;(2)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3)郑和下西洋;(4)海禁与闭关锁国。

2.近代中国:(1)清政府的屈辱外交;(2)抗战时期中国与盟国协同作战,废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国际地位提高。

3.现代中国:(1)建国初期的外交;(2)20世纪 7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4.近现代世界:(1)殖民扩张;(2)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3)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4)三大区域经济组织。

【命题趋势】

视角1:朝贡外交与近代西方外交的差异及原因

1.差异:

中国:形成华夷观念;德威并用;没有平等的外交观念和礼仪;缺乏专门的外交机构;以中国为中心,以朝贡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宗藩体制。

西方:确立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外交体制;确立常驻外国使节制度;设立外交领导机构(或外交部);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运用国际法规范外交行为。

2.原因:

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达;长期的大一统局面,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传统的儒家思想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对世界其他重要文明缺乏了解。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间交往频繁;欧洲国家间矛盾冲突;启蒙思想、自然法的影响。

视角2:中国外交政策(或国际地位)的演变

1.古代中国的外交:对外交往悠久频繁,多是以中国为中心的藩属朝贡关系,很少给予外部真正的平等外交。

2.近代中国的外交:列强侵华,建立国家条约关系,不给予中国真正平等的外交地位。但民国政府不断地谋求外交关系的改善,取得了一些成果,尤其通过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视角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至1991年是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争霸);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目前,国际格局暂时是一超多强,新的格局尚未形成。考生要注意分析世界政治格局演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其演变与国际经济、政治力量对比有关,对国际经济、政治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视角4:大国关系的演变及原因、影响(如欧洲一体化进程与美欧关系、美苏关系、美日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苏关系等)

【模拟演练】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是指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国家给予经济援助和参与重建的计划。美国动用各种力量,确保这些借钱的国家不敢赖账。此计划固然使欧洲、美国得到双赢,然而在美国的主导下又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最大受益方。

材料二: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有人说,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如下:

第一,设计构想不同。美国提出并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衰败的经济,并确立自己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有助于亚洲及其他地区相关国家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有效管控分歧和争端,走上和平发展之路。第二,根本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了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经济合作战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第三,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的地位不同。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这种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且附加诸多的条件,受援国处于被动接受与附属地位;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谋求互利共赢。基于以上理由,所以不同意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的说法。

【名师点拨】

本题为观点辨析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是考生答题的基本要求。材料涉及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影响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设计构想与目标,在做比较时,考生可从设计构想、目的、影响等角度展开。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考生也可以如此作答:这种说法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道理,但实质上不科学、不严谨。从形式上看,二者确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是一种资本输出和产能输出计划,都是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都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的重点领域。然而二者在设计构想、根本目的、参与方式及参与国所处的地位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差异(参照上面的答案分别论述)。

四、中国制造2025

【热点背景】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步,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2016年,达沃斯论坛确定的主题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现代中国:“一五”计划;“大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近现代世界:两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经济;第三产业的兴起;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命题趋势】

视角1:中国艰难的工业化历程

中国的工业化历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命题:(1)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阻碍的原因;(2)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影响;(3)现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特点及经验教训等。

视角2:近现代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这几个阶段: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16~18世纪的工场手工业时期,19世纪初至19世纪70年代的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电气时代,1945年以后的信息时代。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如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发展原因(从政治前提、资本、科技、市场、劳动力、资源等角度分析),影响(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城市化进程、阶级关系、国际关系、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运用多元史观分析)。

视角三:从中西方比较的角度命题,如中西方不同阶段工业(或手工业)、城市、科技等的发展特点、原因、影响

【模拟演练】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时期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参考答案】B

五、经济改革

【热点背景】

在推进新一轮的改革中,我国的经济改革将从国资国企、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涉外经济体制四大领域入手。在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领各项经济工作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鲜明主线。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管仲改革、鲁国的初税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2.近代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政策。

3.现代中国: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4.古代世界: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5.近现代世界:阿里改革、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混合经济、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命题趋势】

视角1:中外历史上改革的原因、成败得失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从改革的阻力——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支持改革的力量) ;改革者是否有远见的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执行。

视角2:中外改革中不同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1.苏俄(联):新经济政策是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经济。

2.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3.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视角3:深化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模拟演练】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重新界定了经济特区的“特”:“保持经济特区优势的立足点……主要应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法制规范……”这一定位的时代背景是( )

A.围绕特区“姓资”“姓社”的争论

B.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消失

C.平等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完全形成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

【参考答案】D

六、国际金融与贸易

【热点背景】

2015年12月,中国倡设的亚投行正式宣告成立。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正式纳入SDR(特别提款权)。2016年1月中国正式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2016年2月4日,号称全球最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新西兰正式签署。

中国将继续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要求,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

(1)货币及金融机构:五铢钱、开元通宝、柜坊、飞钱、交子、票号、白银。(2)朝贡贸易。

2.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银贵钱贱;外国在华开设银行;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法币政策;解放战争时期的通货膨胀;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现代中国:银元之战;对外开放;加入WTO。

4.近现代世界:

(1)世界金融中心的变化: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各国的货币战、关税战;(3)布雷顿森林体系;(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5)欧元诞生;(6)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

【命题趋势】

视角1: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原因、影响

视角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历程

15至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全球化启动;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全球化得以发展;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进入白热化阶段,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化陷入困境;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发展,全球化进入制度化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但两极格局的存在,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对立,阻碍了全球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世贸组织建立,世界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在梳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历程时,要注意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视角3:全球化中中国社会的转型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西方列强的全球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被卷入全球化浪潮中,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经济方面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科学化、理性化)。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在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下,新中国成立并开始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模拟演练】

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中有一段对话,涉及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动状况。中国人问:“敝邦所用银钱,皆来自贵邦,不识何若是之多也?”艾儒略答:“西来诸商,与贵国(中国)交易,每岁金银不下百万,其所从来,有出于敝地之矿也,亦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盖其地之矿,广而且腴,计十分之土,金银且六七分也。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依据材料,指出当时世界白银的流向。你是如何理解“敝地实受多银之害”的?

【参考答案】

流向:白银先通过殖民掠夺由美洲流向欧洲,再通过商业贸易由欧洲流向亚洲。理解:金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或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名师点拨】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很重要,“皆来自贵邦”“与贵国(中国)交易”“有海外亚墨利加(即美洲)所处而进者”,揭示了“白银流向”。设问考查的是价格革命这一重要概念,考生可根据材料信息“货愈贵”,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最后复习冲刺阶段,考生要特别关注重要概念和社会转型时期,并注意中外历史之间的关联。

七、关注民生

【热点背景】

目前,我国的民生工程正在全面推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收入、医疗、户籍等方面的政策持续取得新进展: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新体系加速构建;争取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被写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

(1)涉及民生的思想:孔子主张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轻徭薄赋、不夺农时;荀子提出“君舟民水”;墨子主张“兼爱”“非攻”。(2)重农措施: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重农抑商政策;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和影响。(3)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户籍制度。(4)赈灾、社会保障措施及问题。

2.近现代中国:(1)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农民生活的冲击。(2)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3)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4)新中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5)物质生活的变迁与教育的发展。

3.近现代世界: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福利国家的建立;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农业政策;苏联斯大林模式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失误等。

【命题趋势】

视角1:中国历史上土地(或赋税、户籍)制度的变化、原因、影响

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特点:户籍制度历史悠久;普查人口;户籍登录内容日益详备;法律保障;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层管理制度相结合。

古代中国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变化(如均田制、租庸调制等经济制度的变化);政权更替和战乱的影响;加强社会控制的需要。

视角2:古代中国和近现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特点、原因、评价

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民间发起;宗族慈善,大家族主持;帮扶对象以族内成员为主(形式多样,帮扶内容广泛)。

近现代西方社会保障的特点:有一定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实行个人自愿原则,政府缺乏通盘的考虑。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资金来源多元化,一般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发展程度较高,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社会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繁多,涉及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视角3:从物质生活、习俗(或教育等)的变迁看时代(社会)或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模拟演练】

当前中国政府表示,将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这一改革思路是使中国农业摆脱一家一户在小块土地上从事生产的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 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当今中国土地流转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中国政府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的伟大意义。

【参考答案】

(1)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有利于中国农业摆脱落后的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2)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有利于中国农业的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3)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权,能使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

【名师点拨】

材料以“2013年”“2014年”为界,分为三层,关键信息分别是“摆脱……提高农业生产力”“专业大户”“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考生据此回答即可。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依然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经营方式都十分落后,要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的难度。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还跟不上工业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开拓思路,探索新的改革措施,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才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本题是人教版必修二中的课后练习“结合今日农村的变化,试分析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的改编题。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命题出现回归教材的趋势,临近高考,考生更需回归教材,不仅要关注教材正文,还要关注小字、注释、课后练习。

八、传统文化

【热点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主席说:“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知识延伸】

1.古代中国:

(1)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

第2篇:时政热点历史选择题训练

【热点1】全球金融风暴:一场在大洋彼岸刮起的始料未及的金融飓风,几乎波及了全球经济的各个角落,远至挪威偏僻的小岛,大到世界顶级的金融巨头,广至全球的金融市场,不断遭受冲击,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回答1-3题。

1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在几个月内很快波及世界,酿成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国也受到明显的影响。这充分说明

(

)

A 美国对世界各国经济起支配作用

B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c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大

D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2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股市遭受重创,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全球化的再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受到的损失最大

B、发展中国家处于完全不利地位,面临最大的经济风险

c、发展中国家应该尽可能减少对发达国家的金融依赖程度

D、为了维护本国金融安全,不要对发达国家开放金融市场

3 近期一本财经图书《货币战争》名列畅销书榜首,但其中部分观点倍受争议。该书作者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为获取暴利而阴谋制造的结果。对此,你认为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应该是

(

)

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金融市场极不稳定②政府干预社会财富分配,导致财政不堪重负③联邦政府权力过大,在经济活动中没有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④超越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消费模式,加剧了生产和需求的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热点2】新中国60华诞:1949年是中国命运的拐点,这一年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纪念新中国60华诞,是纪念我们的先烈,也是昭示后人,1949年是历史长河中的瞬间,却是最重要的瞬间。我们不能忘记。回答4~6题。

4 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

A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日军占领南京,血腥大屠杀的历史见证

c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南京光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5 2007年,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B 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c 力挽狂澜 进京赶考 日出东方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D 力挽狂澜 日出东方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6 朱德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

(

)

A 创建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B 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热点3】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正是这30年,中国人才真正告别了传统,迈入了现代社会,它是中国历史转折的里程碑。回答7—10题。

7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表现在

(

)

①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 30年前从小岗村发轫的中国农村改革,让中国农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温饱甚至是小康。30年后,中国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再次蓄势待发,中国农村即将翻开新的更加美好的一页。对下列两幅图片的相关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

)

A 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B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c 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

D 农民得到了实惠,但不利于工业化建设

9 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征集“改革开放30周年10大流行语”揭晓,分别是“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 ① “北京奥运”、“炒股” ② “雄起”。其中①和②兩条是对其余8条产生决定性影响和准确的概括,它们应该是

(

)

A 西部开发 解放思想

B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

c 对外开放 大国崛起

D 人世 市场经济

10 右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你认为最有可能属于

(

)

A 过渡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热点4】民族团结:今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周年。1959年3月28日,对历史来说,不过是短暂的一天;对西藏而言,却是一个新旧社会的分水岭。从这一天开始,雪域高原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从此土崩瓦解,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挺直腰杆成为自己和国家的主人。回答11~12题。

11 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

)

①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②实现了藏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③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④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⑧④

D ①②④

12 2008年3月14日,少数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萨制造了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大量的事实清楚地表明,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的。我们和达赖集团的矛盾,本质上属于(

)

A 民族问题

B 宗教问题

C 人权问题

D 维护祖国统一和分裂祖国的问题

【热点5】海峡两岸关系:1949年后,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造成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两岸同胞相隔咫尺海天。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经过30年的努力,直接“三通”终于梦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浓

墨重彩的一页。

13 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的来临。首倡两岸“三通”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时间和机构是

(

)

A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

B 1981年國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c 1982年外交部

D 1984年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

【热点6】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三十年的发展总体上保持着健康、积极的发展势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更应携起手来,共度时艰,共担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萨科奇以法国总统和欧盟轮值主席的双重身份会见达赖这一长期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政治流亡者,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对中法双边关系造成了严重损害。回答14-i5题。

14 2008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就中美关系发表演讲时说:“我们坚信,无论谁入主白宫,中美关系都要向前发展,历史的潮流不会逆转。”这是因为是

(

)

A 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和益,也顺应时代潮流

B 中美之间的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 中美之间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 中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失

15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却遭到了劈灭性的破坏,“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右匿昭示国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战争劫难,这场战等浩劫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热点7】2009年周年大事:五四运动90周年;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60周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1929N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80周年;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建立等。

16 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下图)。对该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寓意民众团结的重要性

B 反映了画家对卖国贼的痛恨

c 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

D 反映了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这场由美国金融动荡带来的全球性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地区经济之间难以完全脱色,全球经济将不得不面对“环球同此凉热”的现实。

由“华尔街金藏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2 c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各国应合力共渡难关,任何旨在促进个别或少数经济体增长的保护主义措施都将有害于全球经济的振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持续多久,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的共同努力。

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趋利避害,使得全球经济健康发展,很值得关注。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如何从全球性角度合作应对这场危机”的能力。

3 B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不断尖锐化 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

反思历史,可以从中汲取防范和处理危机的智慧。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多少有点类似。面对经济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4 D本题以历史事实的要素(国民政府的覆灭)为考点,要求在理解图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识记。其有效信息主要包含在题干的文字说明中,图示作证明作用。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庆之年,本题主要是引导考生关注重大历史事件。

5 A解题的关键在于将关键词对应重大的历史事件。

日出东方: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一支用先进思想武装的新生政治力量,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决定力量。

星火燎原:标志是“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全国农村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鼓舞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力挽狂澜:标志是“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经过14年的艰苦努力,付出了无数鲜血与生命的代价,终于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路线,自己选择自己的领导人。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灯塔指引:标志是“中共七大”。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达到了高度统一,是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进京赶考:中国革命胜利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主席在离开西柏坡进京时。将这一行程比作“进京赶考”。

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整体感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微观把握。

6 D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井冈山道路的理解,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7 A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现化化内涵的理解。现代化一般主要指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一个现代化社会,不仅是经济高度发达,其政治、文化也应该是高度发达的,同时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8 D“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所谓的“三农问题”,其实就是农民问题,而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本题主要是引导考生关注民生问题。

9 B 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的把握,并借助时代的流行语感受30年来的沧桑巨变。

10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本题要求准确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间接考查了对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这个概念的准确理解。

11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本题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建立和发展的理解。1965年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西藏人民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实现了西藏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深刻地改变了西藏的贫穷落后面貌。

12 D以达赖为首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西藏地方政权早已被西藏人民自己建立的民主政权所代替,西藏的命运和前途再也不可能由达赖喇嘛和迭赖集团来决定,而只能由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来决定。这是西藏不容否定和动摇的客观政治现实。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西藏打砸抢烧事件”本质的认识。众所周知,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认为西藏有独立的根据,也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承认达赖的所谓“流亡政府”。

13 A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本题主要是引导考生关注海峡两岸ll三通”的启动,两岸“三通”的实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凡是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凡是有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情,不管面临多少困难,遇到多少阻力,花费多少时间,终究都会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得到实现。

14 A中美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歧决定了两国关系仍将处于竞争与合作的曲折发展进程中。

中美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本题主要是引导考生要从长远、全局的角度来看待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

15 B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惨遭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

2009年是中法建交45周年,回顾这45年走过的进程,中法关系总体上是好的,本题重在引导考生关注目前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中法关系。

16 c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构图简单,寓意明显:广大人民集中力量,一起朝着三个卖国贼吹气,人民的“气力”集中在一起,把三个卖国贼吹得人仰马翻、四脚朝天,画家对卖国贼的痛恨、对人民团结力量的赞叹跃然于画上。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五四精神的理解,提高考生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意识。

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

《唐本草》亦称《唐新修本草》,有时简称《新修本草》,是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编修成功的,由唐朝政府颁行,这是国家颁定药典的创始。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而外国最早的药典——牛伦药典是1546年由牛伦堡政府刊行的,比《唐本草》晚九个世纪,所以《唐本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新修本草》原指三部分文献,即《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据多数文献记载以上三部分共五十四卷:《本草》二十卷,《本草目錄》一卷、《药图》二十五卷、《药图目录》一卷、《图经》七卷。《本草》部分是讲药物的性味、产地、采制、作用和主治等内容,《药图》是描绘药物的形态,《图经》是《药图》的说明文。《图经》和《药图》早已失传,无可考见。仅有《本草》这一部分,宋朝以后虽也不再流传,如今只有残卷本,但其内容绝大部分保留在后世本草中,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新修本草》实际就单纯指《本草》这一部分内容而言。

作者:郭仁贵

第3篇:整合时政热点材料 促进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讲述人类社会过去的实践活动,由于教学内容发生在过去,历史教学往往容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引入时政热点材料,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发挥时政热点材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夯实知识基础,促进历史学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由此看出,加强历史教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而将教学内容与时政热点相整合,是其中一个有效的重要途径。因为它既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加深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正确认识,对学生主动学习历史具有促进作用。

2.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

时政材料具有新、鲜、活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或多或少会了解一些时政热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这些材料,加以分析、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如在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通过介绍“神九”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来导入新课,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3.培养爱国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上述《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青年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关心时政、社会的良好习惯,从更宽阔的视野、更高的境界,理解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逐渐化作自己的日常行动。如结合古代史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设立三沙市将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的行政管理和开发建设,保护南海海洋环境,培养学生祖国领海疆域、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

二、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时政热点材料,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教师要注重对时政热点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之余,历史教师不仅要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去丰富自己,而且要养成关心时政热点的好习惯,通过整理将其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信手拈来、无缝对接。如从2012年香港新特首梁振英的选举产生和就职,涉及香港回归、“一国两制”、首任特首等内容。材料种类可以五花八门,除文字外还可以是视频、漫画、照片等。只要教师做有心之人,不断积累更新时政素材,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2.利用时政热点材料,创设情境,培养能力

在复习历史时,教师要关注热点问题。因为热点问题往往是中考历史命题的背景或切入点。将时政材料与历史史料相结合,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促进他们能力的提升。如下列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1942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12月23日,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

材料二 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材料三 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

——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

本材料题围绕今年的时政热点,以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为线索,从1942年到2012年,时间跨度长达70年,可以考查的知识点有:中美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日;1972年尼克松访华(今年是40周年)等。同时涉及时政热点,即台湾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为相互尊重、支持、合作及互不干涉内政。

3.整合时政热点材料的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选择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时政热点问题。

二是应符合历史教学特点。历史教学应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展思想教育、陶冶情操,不可花太长时间来介绍时政热点,否则将出现暄宾夺主、偏离历史教学目标的现象。

三是引入方式不拘一格。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选用恰当方式引入时政热点材料。

总之,历史教师要坚定信念,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将时政热点与历史教学有机整合,不断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作者:曹国华

第4篇: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4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4: 国台办否认两岸2012年签署“和平时间表”

【背景材料】

对于大陆开出2012年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备忘录时间表的说法,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在11月11日上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只是一种揣测。

有记者提问:近期有一个消息,指大陆有对台决策的官员表示,在最近几个月两岸有可能会签署ECFA还有MOU,之后大陆方面会借这个基础继续推进两岸的政治对话,并且有望在2012年签署两岸的和平协议备忘录。目前大陆方面是否已经开出了这样的一个时间表?

杨毅回答:我们多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本着“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双方已经就多项经济议题开展了协商,并规划要增加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但同时,我们也主张,两岸应共同努力,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破解两岸之间存在的复杂、敏感问题。

【课标链接】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考点链接】

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国时,吴国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省晋江县管理。

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

明朝时,郑成功于1662年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

清朝康熙帝时,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1943年、1945年中、美、英分别发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规定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台湾归属的规定完全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和意义。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得到国际公认。

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1982年发表的《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都承认一个中国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以来,同160多个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2.列强侵略台湾

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两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军队都曾侵犯过台湾。1858年的《天津条约》将淡水(今沪尾)、台湾(今台南)开辟为通商口岸;1867年,美国入侵台湾;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1884年法国进犯台湾;1895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3.台湾人民的抗争

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1874年,台湾人民顽强阻击日军进攻;1884年,刘铭传打退法军的进犯;1895年,刘永福的黑旗军和丘逢甲,徐骧领导台湾人民

4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的反对日本割台的斗争;1947年台湾省人民举行二二八起义,反对国民党统治。 4.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

近代台湾的凄惨命运是近代中央政府的腐败统治和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共同造成的,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重要表现,是落后挨打的真实写照。

当今台湾问题的存在,是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反共反人民立场的结果;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二战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败逃与盘踞台湾,美国全面扶植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再度分裂状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台海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1954年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面对战争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于1954年、1958年两次奋起还击,炮击金门国民党守军,两次台湾危机由此产生。美国推行“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这是台湾问题至今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5.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

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是由于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阻挠。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是台湾问题最大麻烦的制造者,是祖国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

6.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改革开放,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祖国统—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7.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宣布要武力解放台湾,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现。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表示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但未能推行。

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和平统

一、三通。国防部宣布停止炮轰金门。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主张第三次国共合作,就台湾问题发表九点声明,系统地阐明了我们对台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在此指导下,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 【热点训练】

1.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统治机构是 A.台湾办事大臣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行省 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的意义是

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我国开始了对台湾行使主权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康熙帝令清军进入台湾,打败郑氏势力。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祖国统一的立场 B.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统治区域 D。驱逐了外国侵略势力

4.2003年11月18日福建省晋江市为纪念清廷统一台湾320周年而落成了一位著名将军的雕像。该将军是

4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A.徐骧 B.郑成功 C.施琅 D.刘铭传

5.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 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

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6.19世纪70年代,台湾危机加深,清朝刘铭传指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攘以根据。”此后,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台湾危机”指中法战争 B.各国主要指美国、日本

C.清政府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D.清政府意识到列强图谋侵略台湾 7.近代历史上,台湾被从中国分割出去是在 A.道光皇帝在位时 B.咸丰皇帝在位时 C.同治皇帝在位时 D.光绪皇帝在位时

8.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下了《七子之歌》的慕名诗篇,强烈地表达了盼望祖国统一富强的愿望。诗中“七子”,除大连、旅顺、威海卫外,还包括①天津②香港③宁波④台湾⑤上海⑥澳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④⑥

9.在张学良将军的生平事迹中,如同郑成功“确保台湾入版入图”的爱国义举是 A.宣布东北易帜 B.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C.发动西安事变 D.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0.1943年11月底,当常德军民浴血战日寇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正在开罗举行会议并通过了《开罗宣言》。《开罗宣言》对中国而言最大意义是

A.表明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重要因素B.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D.取得美英对中国抗战道义上的支援 11.历史上哪次国际会议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 A.巴黎和会 B.开罗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2.<开罗宣言>规定台湾应归还中国;《波茨坦公报》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杜鲁门在1950年1月5日声明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1950年6月25日,他又声明“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对日和约的签订”。这些表明

①台湾问题是美国远东太平洋的重要内容②美国政府一直主张台湾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③美国历届政府对台政策和中美三个公报原则一致④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违背了国际公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13.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②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③两岸相互投资设厂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最能表明的是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15.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对此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谈判是两党对等谈判②统一后两党继续合作 ③国民党不以地方代表参加会谈 ④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4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阅读下列材料: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

(2)明清时期,为维护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 (3)明末以来,台湾与祖国经历过哪几次分离与回归? (4)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17.2004年1月27日,胡锦涛主席在法国国民议会发表的演讲中指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台湾同胞和祖国大陆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将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努力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坚决反对‘台独’,绝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我们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一道,为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而共同努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历史上曾有三次被迫与祖国大陆分离,前两次分离是怎样造成的?与前两次分离相比,第三次分离有何不同? (2)中国的完全统一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5.CBACA 6-10.ADDAC 11-15.BDBBD 16.(1)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回归祖国;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再次回归祖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盘踞台湾,台湾再次出现与祖国大陆分离局面。

(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7.(1)第一次: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第二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不同点:前两次是由于外来侵略而造成的,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第三次是国民党坚持反共立场造成的,属于内政问题。(2)中国的完全统一必将实现。理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促进统一的英明的方针和政策,如“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本原则确保完全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统一并以统一为历史主流的伟大民族,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渴望祖国完全统一;港澳顺利回归,繁荣稳定,成为“一国两制”的范例。

第5篇: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范文模版)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

西部开发新政策

【背景材料】

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16日上午在成都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中国将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温家宝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10年前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近10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保障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进入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课标链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热点训练】 一.选择题

西南各省自古以来为祖国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回答1—4题。 1.根据“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治水方针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芍陂 B. 灵渠 C. 都江堰 D. 郑国渠 2.下列描述,能够说明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是 A.“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B.“苏湖熟,天下足”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扬一益二” 3.元明清三朝均在四川推行过

A.行省制 B.改土归流 C.土司制 D.三司制 4.红军长征的下列史事,没有发生在今川西的是 A.四渡赤水 B.翻越雪山 C.穿过草地 D.飞夺泸定桥 二.非选择题

5.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三农”问题更突出,“三农”工作更重要。 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1)据材料一,“图①”的水利工程修建时属哪个诸候国?请在“图②”中选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应地理位置的代号。

材料二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四川金堂县农民分配土地”图。

(2)据材料二,在当时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四川对“富农”实行了怎样的政策?试概述这次“土改”所产生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和安徽首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 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3)据材料三,概括由四川、安徽开始发展到全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原因和改革的方向。

(4)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历史因素。

6.战争与和平在人类历史上多次交替。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这交替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途径。阅读下列关于双流机场发展历程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修建,道面为泥面,可供小型双翼飞机起降。1944年扩建,跑道长1400米,用石灰、卵石拌合碾压,可供15吨以下飞机使用。1956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划归民航使用。

材料二:1959年至1960年机场进行第一次扩建,跑道长2200米,可供伊尔18机型、全重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1967年又将跑道延长至2600米,仍只能供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 材料三: 1994年至2001年,机场先后对飞行区和航站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飞行区等级指标达到4E,跑道延长至3600米,可起降世界上包括波音747—400在内的各型飞机。2004年,新建39000平方米的国际候机楼竣工使用。 (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双流机场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修建双流机场的主要原因。

(3)1959—1967年双流机场扩建期间,四川铁路、公路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试各举一例。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流机场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 (5)从双流机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7.茶马古道上曾经留下过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其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的象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材料二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阅读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指出七律《长征》所反映的工农红军的精神。

材料三 为纪念红军长征,经中共中央决定在四川松潘川主寺兴建红军长征纪念碑。该纪念碑占地19.27万平方米,1988年4月动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邓小平亲笔题名。主碑耸立于3100米元宝山顶,高41.3米,三角立柱体,象征三大主力红军,一位红军战士铜像双手高举,左手执鲜花,右手持步枪,成“V”字形,欢呼胜利。1440块红色花岗石精雕细刻组合成九组大型群雕,分别为开路先锋、勇往直前、团结北上、山间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礼、前仆后继、回顾思考、英灵会聚。它们气势宏大,规模空前,栩栩如生。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修建选择在四川的原因。

材料四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摘自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3)指出材料三中的“万里长征”包含的内容。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为争取该长征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哪些要求?

材料四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指出材料四中的“新长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以及新长征中“新”的含义。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北130多公里沙漠深处,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1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址。尼雅古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在《汉书•西域传》中被称为精绝国。„„目前在尼雅已发现了150多处遗址,在出土的汉文木简中有不少要求配水和对水资源严格控制的记录。出土文物中不止一见的有木制的锁钥,还发现过一只陶蚕。在挖掘出的尼雅贵族墓地,其随葬的有汉朝丝绸艺术精品锦、绫、罗等,其中锦纹是汉代统治阶级使用的典型的、带有“长乐大明光”等字样的图案。另外还有颇具罗马艺术风格的华丽毛织品。

材料二 丝路古道驼铃悠悠,新亚欧大陆桥车水马龙,„„。新疆从古至今作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的新疆也依靠独特的地缘优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世界商流的汇集点和焦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尼雅古国文明形成的原因。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使新疆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商流的汇集点和焦点?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1)秦国。B (2)答:政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意义: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答:原因: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方向: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4)答:历史因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新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运用和推广;统治者或执政者实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6.(1)①抗战时期,机场规模小,设施简陋,主要用于军事;②社建探索时期,机场规模有所扩大。

③社建新时期,机场规模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并走向国际化。 (2)日本侵华; 政府迁都; 战略大后方 (3)成昆铁路或宝成铁路;康藏公路。 (4)对外开放;市场需求;西部大开发。

(5)战争也可能是发展机遇;和平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政策促发展;抓住历史机遇; 7.(1)一是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二是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共决定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反映红军藐视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红军在四川经历时间最长、跨越空间最广、是长征的主体;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充分展示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体现最充分;许多重要的军事、政治活动都在四川展开;可以带动四川经济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1)政治: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政治和军事管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从中原地区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还学会了植桑养蚕和纺织,发展程度较高。对外关系:与西方等国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重要,居丝绸之路的要冲,逐步形成了古国文明。

(2)①在新疆地区开展土地改革、民主改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新疆跨入社会主义。②建国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人民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坚持改革开放。

第6篇: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西部开发新政策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

西部开发新政策

【背景材料】

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16日上午在成都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中国将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温家宝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10年前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近10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保障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进入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课标链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热点训练】 一.选择题

西南各省自古以来为祖国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回答1—4题。 1.根据“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治水方针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芍陂 B. 灵渠 C. 都江堰 D. 郑国渠 2.下列描述,能够说明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是 A.“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B.“苏湖熟,天下足”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扬一益二” 3.元明清三朝均在四川推行过

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A.行省制 B.改土归流 C.土司制 D.三司制

4.红军长征的下列史事,没有发生在今川西的是 A.四渡赤水 B.翻越雪山 C.穿过草地 D.飞夺泸定桥 二.非选择题

5.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三农”问题更突出,“三农”工作更重要。 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1)据材料一,“图①”的水利工程修建时属哪个诸候国?请在“图②”中选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应地理位置的代号。

材料二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四川金堂县农民分配土地”图。

(2)据材料二,在当时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四川对“富农”实行了怎样的政策?试概述这次“土改”所产生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和安徽首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 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3)据材料三,概括由四川、安徽开始发展到全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原因和改革的方向。

(4)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历史因素。

6.战争与和平在人类历史上多次交替。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这交替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途径。阅读下列关于双流机场发展历程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修建,道面为泥面,可供小型双翼飞机起降。1944年扩建,跑道长1400米,用石灰、卵石拌合碾压,可供15吨以下飞机使用。1956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划归民航使用。

材料二:1959年至1960年机场进行第一次扩建,跑道长2200米,可供伊尔18机型、全重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1967年又将跑道延长至2600米,仍只能供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 材料三: 1994年至2001年,机场先后对飞行区和航站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飞行区等级指标达到4E,跑道延长至3600米,可起降世界上包括波音747—400在内的各型飞机。2004年,新建39000平方米的国际候机楼竣工使用。 (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双流机场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修建双流机场的主要原因。

(3)1959—1967年双流机场扩建期间,四川铁路、公路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试各举一例。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流机场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 (5)从双流机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7.茶马古道上曾经留下过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其所罕见的艰难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材料二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阅读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指出七律《长征》所反映的工农红军的精神。

材料三 为纪念红军长征,经中共中央决定在四川松潘川主寺兴建红军长征纪念碑。该纪念碑占地19.27万平方米,1988年4月动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邓小平亲笔题名。主碑耸立于3100米元宝山顶,高41.3米,三角立柱体,象征三大主力红军,一位红军战士铜像双手高举,左手执鲜花,右手持步枪,成“V”字形,欢呼胜利。1440块红色花岗石精雕细刻组合成九组大型群雕,分别为开路先锋、勇往直前、团结北上、山间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礼、前仆后继、回顾思考、英灵会聚。它们气势宏大,规模空前,栩栩如生。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修建选择在四川的原因。

材料四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摘自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3)指出材料三中的“万里长征”包含的内容。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为争取该长征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哪些要求?

材料四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指出材料四中的“新长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以及新长征中“新”的含义。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北130多公里沙漠深处,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1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址。尼雅古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在《汉书•西域传》中被称为精绝国。„„目前在尼雅已发现了150多处遗址,在出土的汉文木简中有不少要求配水和对水资源严格控制的记录。出土文物中不止一见的有木制的锁钥,还发现过一只陶蚕。在挖掘出的尼雅贵族墓地,其随葬的有汉朝丝绸艺术精品锦、绫、罗等,其中锦纹是汉代统治阶级使用的典型的、带有“长乐大明光”等字样的图案。另外还有颇具罗马艺术风格的华丽毛织品。

材料二 丝路古道驼铃悠悠,新亚欧大陆桥车水马龙,„„。新疆从古至今作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的新疆也依靠独特的地缘优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世界商流的汇集点和焦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尼雅古国文明形成的原因。

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使新疆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商流的汇集点和焦点?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1)秦国。B (2)答:政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意义: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答:原因: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方向: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4)答:历史因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新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运用和推广;统治者或执政者实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6.(1)①抗战时期,机场规模小,设施简陋,主要用于军事;②社建探索时期,机场规模有所扩大。

③社建新时期,机场规模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并走向国际化。 (2)日本侵华; 政府迁都; 战略大后方 (3)成昆铁路或宝成铁路;康藏公路。 (4)对外开放;市场需求;西部大开发。

(5)战争也可能是发展机遇;和平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政策促发展;抓住历史机遇;

7.(1)一是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二是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共决定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反映红军藐视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红军在四川经历时间最长、跨越空间最广、是长征的主体;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充分展示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体现最充分;许多重要的军事、政治活动都在四川展开;可以带动四川经济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1)政治: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政治和军事管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从中原地区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还学会了植桑养蚕和纺织,发展程度较高。对外关系:与西方等国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重要,居丝绸之路的要冲,逐步形成了古国文明。

(2)①在新疆地区开展土地改革、民主改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新疆跨入社会主义。②建国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人民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坚持改革开放。

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第7篇:2016考研政治:年度国内时政热点梳理解读

2016考研政治:年度国内时政热点梳理 国内时政(含领导人讲话

1、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李克强讲话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繁荣发展的新动能,就蕴涵于万众创新的伟力之中】。

2、习近平1月13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3、2月9日消息: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内涵,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渠道程序,对新形势下开展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作出全面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4、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3月28日上午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要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5、4月,从“2015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获悉:2013年,我国新增机器人达到3.7万台,一跃成为全世界当年增加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大约5.6万台,其中有1万多台是国产的。【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

6、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1日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重要演讲,【高度评价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强调中巴要不断充实两国命运共同体内涵,为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发挥示范作用。习近平介绍中国和平发展理念,阐述中国对南亚睦邻友好政策,表示中国愿同南亚国家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发展、共同繁荣】。

7、4月21日上午10时,中国(广东 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 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 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标志着我国自贸区建设正式迎来“2.0”时代。加上上海,我国由南到北四大自贸区“连点成线”,勾画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8、4月22日上午,亚非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表示各国应该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

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强亚非合作,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5月4日上午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坚持开展两岸协商谈判、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坚持为两岸民众谋福祉。习近平就此提出5点主张。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

沟通。第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10、当地时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普京热烈欢迎习近平应邀前来出席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习近平感谢普京的盛情邀请。两国元首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中俄关系和彼此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充分交换意见,【一致同意中俄要共同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

11、2015年5月7日至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对白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长王毅介绍此次出访情况,此访聚焦两大主题,【一是与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民一道,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守护和平果实,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以联合国宪

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二是进一步推进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政治互信与务实合作,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三国发展战略的对接融合】。

12、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13、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百米“飞人大战”中,有着悠久田径传统的美国俄勒冈大学见证了中国田径的历史突破,【苏炳添以9秒99的成绩摘得铜牌,成为首位跑进10秒以内的中国选手】。

14、第七届海峡论坛6月14日在厦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俞正声说,【本届论坛以“关注青年、服

务基层”为主题,充分体现了论坛面向两岸基层民众的方向,彰显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15、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的各国代表团团长。习近平指出,中国提出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目的是推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标志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步伐,展示了各方对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各方团结合作、开放包容、共谋发展的务实行动。

16、7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俄罗斯乌法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出席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步伐,切实行动,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成员国安全和稳定,充实务实合作内容,巩固世代睦邻友好,保持开放互鉴,在新起点上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实现新跨越】。

17、7月13日,第四十五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的2015国际超级计算大会上发布,【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再次位居第一。这是天河二号自2013年6月问世以来,连续5次位居世界超算500强榜首】。

18、7月20日至21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下简称“金砖银行”开业仪式系列活动在上海举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出席了金砖银行开业系列活动,并在21日举行的金砖银行开业仪式上,与上海市市长杨雄、金砖银行行长卡马特共同启动了金砖银行,标志着金砖银行正式开业。金砖银行预计将于2015年底或2016年初启动运营。

19、7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全体院士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问候和敬意,李克

强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

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我国发展的竞争新优 势】。 20、7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 对郭伯雄组织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报告》,【决定给予郭伯雄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 嫌严重受贿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授权军事检察机关依法处理】。

21、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天津港 “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习近平对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8 月 15 日再次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 出,确保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承担 好的重要责任。要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 要健全预警应急机制, 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 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 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努力推动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各生产单位要强化安全 生产第一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22、国家主席习近平 8 月 29 日签署主席特赦令,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六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对参加过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等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

2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9 月 3 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 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 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引起强烈反响。广 大官兵纷纷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关于裁减军队员额 30 万的决策 部署,坚决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

革,努力开创强军 兴军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24、北京时间 9 月 6 日晚,2015 年女排世界杯在日本落幕。中国女排以 3-1 力克 日本队,以 4 分优势力压同胜场的塞尔维亚摘得冠军,同时携手塞队拿到首批里约奥运 入场券。【此次夺魁是中国队获得的世界杯第四冠,也是球队在时隔 11 年后第八次荣 膺世界冠军】。

25、50 年栉风沐雨,50 载春华秋实。9 月 8 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 2 万人欢聚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 【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50 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

26、【世界经济论坛夏季达沃斯年会于 9 月 9 日至 11 日在大连举行,本届年会的 主题为“描绘增长新蓝图”】,来自 90 个国家的政要和企业家共 1700 多位嘉宾参会。

27、9 月 20 日 7 时 01 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 发射,成功将 20 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任务的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长征 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填补了我国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空白,而且创造了中国 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28、国家主席习近平 9 月 25 日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会谈后,两 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习近平介绍了两国元首会晤的具体成果并强调,经过 36 年发展, 【中美利益深度交融,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肩负责任更加重大】。双方应该合作和能

够合作的领域更加宽广。中方愿意同美方一道,以锲而不舍、积土成山的精神,推动两 国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习近平强调,努力构建新型大 国关系,实现双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方向】。 习近平指出, 中美双方在南海问题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 双方都支持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支持通过对话管控分歧,支持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美两国主管部 门就共同打击网络犯罪达成重要共识,同意加强案件协查和信息分享,各自政府都不从 事或在知情情况下支持网络窃取知识产权, 探讨推动制订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合适的国家 行为准则, 建立两国共同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 设立热线电话。

29、国家主席习近平 9 月 28 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 70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 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

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 合国的崇高目标。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 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30、2014 年 10 月 15 日,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近日,这篇重要讲话公开发表。习近平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 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 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创作无 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 导】。这篇重要讲话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 义,讲话公开发表为广大党员、干部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提供了基本文献。

31、当地时间 10 月 21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唐宁街首相府同英国首相卡梅 伦举行会谈。【双方积极评价中英关系发展取得的成就,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 热点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 21 世纪全球全面战略 伙伴关系,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

32、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 11 月 7 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 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 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 人的首次会面。习近平就此提出 4 点意见:【第一,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第 二,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三,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第四,坚持同 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3、【2016 年 11 月 12 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届时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纪念孙中 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

34、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 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国家主 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共促亚太繁荣》的重要讲话,强调亚太是拉 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我们应该立足当前、 面向未来, 运用亚太经合组织这一重要平台, 推进合作共赢,让亚太继续引领全球增长】。

35、中共中央 11 月 20 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 100 周年】。中共中央总书

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 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 往开来中推进。我们要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 于先辈的新业绩。这是我们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最好纪念。

第8篇:【时政热点】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及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5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一)内容

会议研究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5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全会认为,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全会高度评价“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认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让更多台湾普通民众、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受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二○三○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全会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全党要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刘晓凯、陈志荣、金振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王敏、陈川平、仇和、杨卫泽、潘逸阳、余远辉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王敏、陈川平、仇和、杨卫泽、潘逸阳、余远辉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完)

(二)独家解读五中全会的8大变化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今天(29日)闭幕,会议公报发布,干货颇多,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点:

1. 30年来首度由总书记向全会作五年规划说明;

2. 理论指导的表述出现重要变化;

3.全面二胎等政策出台,成为三中全会改革的“2.0版”;

4. 首度阐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地位;

5. 新一届决策层的发展理念再有重大调整;

6.社会公平成为“十三五”关键性目标;

7. 国际上制度性话语权被提到罕见高度;

8. 人事变动无意外。

1、习近平亲自就“十三五”规划建议向中央全会做了说明,这是1985年以来,第一次由最高领导人对五年计划(规划)建议作出说明。

此间历次审议五年计划(规划)建议的中央全会,向全会作说明的都是时任国务院总理。

“五年计划”源自苏联,是计划经济时代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详细中期计划。2005年,为适应经济体制已全面转向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决定从“十一五”(2006—2010)开始将“计划”改称“规划”。

五年规划由中共中央全会提出建议,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其地位形同法律,是中国规格最高、领域最全、涉及面最广的发展规划。由于其主要涉及经济社会领域,这一领域按照惯例由总理分管,由总理向中共中央全会说明相关问题也成为惯例。

2013年以来,党中央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的直接领导,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经济治理上的分工出现明显调整。在涉及经济的战略方向、大政方针上,决策权全面纳入执政党的体系;国务院在经济治理上更多侧重于技术和运行层面。

“十三五”规划由习近平向中央全会做说明,再次确认了这种分工格局的变化。

2、对现实工作的理论指导,其表述出现重大变化。

公报在谈及四中全会以来的工作,以及“十三五”期间的部署时,都使用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表述,这一表述方式非常罕见。

自1997年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以来,高层较少在针对现实工作的文件中提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直至去年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总结中央政治局工作时仍然使用的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高层在针对现实工作的文件中,重新强调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信号。

高层借此向“左”和“右”两方面的不同声音强调,改革不意味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背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则不是被“冻结”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执政党的治国理政进程之中。

最高领导人曾经反复强调,不能因为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也不能因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央全会公报中的再次出现,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强调“两个不能否定”的最新佐证。

3、三中全会改革“2.0版”出炉。

与去年的四中全会集中研究依法治国问题不同,五中全会讨论的“十三五规划”,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从会议公报来看,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全面渗入“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进程之中,五中全会部署的若干工作是对三中全会改革的“升级版”。

五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决定,最引人关注、和民众生活关系最为直接的,莫过于全面放开第二孩生育和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两项。

这两项改革剑指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最为敏感的问题——“人口老龄化”。

“全面二孩”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只是五中全会强调的系列改革的缩影,进一步改善宏观调控,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价格;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都是对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改革任务的延伸和深化。

三中全会改革“2.0版”,重点着眼于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问题。相较于三中全会《决定》,五中全会更加突出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互动、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联动。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三中全会确定“单独二胎”,并没有在会议公报中宣布,而是在公布会议正式文件即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时才对外透露。此番全面放开二胎在会议公报中公布,反映出决策层在计生这个长期以来存在顽固既得利益的领域有坚定的改革意志,进一步向外界表达了要打破过去利益窠臼加速改革的强烈意愿。

4、全会首度系统阐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地位。

去年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在全会公报中写入“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五中全会公报延续了这一提法。

更引人关注的是,五中全会公报在总结“十二五”(2011—2015)期间工作时,特别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这一段话看似平常,但是首次在中央委员会公报中,明确将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理念、思想、战略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这表明,最高领导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按照以往惯例,相关理论未来有望被写入党章。

5、新一届领导层对“发展观”进行了新的阐释。

五中全会公报形式颇有新意,它不再像以往历次中央全会公报一样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平行展开,而是阐述了下一个五年规划期间的发展理念。

公报指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一表述,表明了最高层对中国发展路径新的理解。

2004年到2005年,“科学发展观”理论基本成熟。“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在五中全会公报中,虽然强调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但关于发展理念的表述远远超出科学发展观的范畴,反映了最高决策层在发展问题上的新思路。

总的来看,“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在既有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中已体现得相当充分,新一届决策曾更加侧重的是“创新”“开放”和“共享”。

“创新”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其中既涵盖了以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创新,也涉及到以“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的技术创新。

可以预见,在“十三五”规划中,先进装备、互联网、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被置于更重要位置。

6、社会公平成为“十三五”期间关键目标。

公报强调要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相关表述的核心,主要是强调要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在区域发展上,在“十三五”期末要消除目前标准下的贫困县;在分配机制上,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待遇;在教育上,中专教育要免除学杂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中阶段要免除学杂费,表明中国正在朝“十二年免费教育”的方向迈进。

在2020年目标制定时,“十三五”强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时没有提出的。“十三五”期间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要“双翻番”,意味着人均收入增速应大致和人均GDP增速持平甚至超过后者的增速。这也反映出高层重大决策的思路,要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经济发展的目的指向民生改善,通过民生改善来保持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而不能单纯追求GDP数字的增长。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特别注意。在关于坚持“共享发展”的表述中,全会指要“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1995年以来中共历次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一词,这表明了决策层在更大力度上推动社会公平的意志,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三中全会提出的逐步提高财产性税收的方向将进一步落实,房产税甚至遗产税等改革可能逐步提上议事日程。

7、强调提高在国际上“制度性话语权”。

公报在谈及“开放发展”时,除了延续以往关于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贯表述外,还明确表示要参与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这表明中国政府愿意以“责任”和“权力”对等的原则,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各类经贸游戏规则的制定。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公报提及要“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重大战略,都是中国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的载体,最高领导层要通过包括“一带一路”“亚投行”、中欧、中非、中国——东盟等层面的合作,打造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政经网络,打破西方对国际关系网络体系的强势垄断,以争取自身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可以预见,与上述全球战略有关的投资,将在“十三五”期间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8、人事调整无意外。

此前所有被中央政治局开除党籍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处分,全部在本次全会上得到确认,在现任中央候补委员中得票最高的刘晓凯、陈志荣、金振吉递补为中央委员。这是中央委员会的规定动作,在外界意料之内。

五中全会没有对中共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任何调整,最高层权力结构继续保持稳定

(三)会议解读

关键词1——全面小康

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专家解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十三五”是百年大业最关键的冲刺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全面小康不仅要追求发展的速度,更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要让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更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国家治理理念现代化的重大推进。

关键词2——经济速度

全会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专家解读:未来5年将有什么样的“中国速度”?有经济学家测算,要实现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增速需要达到6.5%。作为发展中国家,适当经济增速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如何将GDP在内的若干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统筹考量,考验政府的智慧。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期,必须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十三五”期间还会面临较大的稳增长压力,仍需要依靠改革释放红利、破除困难。

关键词3——创新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专家解读: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创业的政策,全民参与创新、创业的意愿空前高涨。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认为,属于中国的创新、创业“黄金时期”已经来到。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宁家骏等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通信、高铁、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步入从量变到质变、从产业规划到发挥市场力量推动的崭新阶段。

关键词4——协调发展

全会提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专家解读: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表示,过去发展的不协调造成了区域、城乡和群体之间的差距,形成了各种社会矛盾。未来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整体推进,尤其是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从而真正推动中国向软硬实力兼具的大国迈进。

关键词5——绿色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专家解读: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相对薄弱的领域。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长远未来。

关键词6——开放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专家解读: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开放的视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国际限制,刺激生产要素跨空间的流动和配置,形成全方位的主动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李扬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借助对外开放平台,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还应着重统筹自由贸易区内外发展,重塑国内市场经济体系和全球合理经济体系,推进国际多领域互利共赢。

关键词7——共享发展

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专家解读:公报提出的实施精准扶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内容,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要害,对能否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实现脱贫攻坚等目标,不仅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和任务设计,更要在财税、金融、民生保障等领域打好“组合拳”,建立相互协调长效机制,激发社会各界“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能动性。

关键词8——二孩政策

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专家解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在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减少的背景下,这一政策积极调整既顺应了群众对生育二孩的普遍需求,也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这一政策并非对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而是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节点的政策新选择。全面放开后,预计每年新增出生人口不会超过600万人,并不会对当前人口形势产生太大冲击。

关键词9——加强党建

全会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

专家解读: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此次公报中不是就发展说发展,而是大篇幅涉及党的建设,将中国发展与党的领导紧密结合,明确了共产党在国家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落实四个全面的新布局下,中国发展好坏与领导核心直接相关,因此,加强党的建设以及明确新时期治党管党的基本思路和办法,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10——反腐斗争

全会提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专家解读:“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国家走向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更需要过硬的干部作风保驾护航。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严管就是厚爱。在未来5年,加大反腐力度、完善制度体系将是党的重要任务。随着新的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洁自律准则等出台,对于党员干部权力的监管将更有针对性,反腐将走向精准化,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

第9篇:2018中考时政热点解读专题四:典型人物、红船精神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在道德建设实践中,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品德高尚、群众认可度高、示范引领作用大的先进人物,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树立了道德标杆。2017年11月9日,2017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出炉。

设问:

1、典型人物身上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坚强的意志。

2.在我们周围总有许多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集中表现为什么精神?他们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我们周围有这样的人,他们在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集中表现为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奉献就意味着付出代价,有人付出金钱;有人以辛苦为代价;有人付出智慧;有人以牺牲健康和生命为代价„„他们这样的意义是: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

3、青少年应该如何向优秀人物学习?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承担责任;提高创新能力;磨砺坚强的意志,敢于面对人生挫折;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将个人的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需要结合起来。

4、道德模范的评选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哪一方面的建设?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各自的地位是什么?

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 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展示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为全党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直抵灵魂的党课。总书记在瞻仰红船时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设问:1.习近平主席为什么提出要发扬“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的集中反映;伟大的红船精神是激励共产党人团结协作、战胜强敌与困难、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不竭力量之源;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不竭动力;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扬“红船精神”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有利于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等等。 3.作为当代青年,你准备如何把“红船精神”发扬光大?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国成才;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崇敬英雄模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时刻关注国家和家乡的发展,增强为国家和家乡奉献的责任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热心公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乐于奉献;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上一篇:高中教学设计免费下一篇:食品安全总结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