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期末教学总结(共8篇)
在这学期里,我们地理备课组齐心协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以现代教学观念和活动单导学模式为实践指导,以推进中学地理素质教学为工作中心,切实落实学校在各项工作的要求,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以创建优秀备课组为目标,和谐共处,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工作。本学期在学校和年级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地理备课组全体老师根据学科实际和学校工作安排要求,不断摸索,大胆尝试,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各项教学工作
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活动主题就是制定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切实落实新课程理念,从常规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学生评价、科研等方面都进行了前期的规划安排。并且将其间的各项校内、校外的重要教研活动提前做了部署,这些都是有条不紊开展工作的基础。
(二)高效而特色的备课活动
备课组活动坚持每周一次,高效而有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深入教材钻研。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落实知识点,我们不仅会把多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研究,确定教学重难点,还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共同确定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探讨地理教学的最新动态、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备课时我们都会以课程标准为纲,参考其他版本教材内容,最大程度地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与精神,把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在办公室我们常就某一教材书写不够清晰的概念或问题进行探讨,教材钻研十分扎实。
2、相互学习成习惯。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一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而且,我们年轻教师经常向老前辈请教,或听课或课下讨论。各个教师也安排出一周中至少1节课作为组上公开课,以此作为直接的教师相互学习的良好平台。
(三)统一教学目标和要求,统一进度。
高一学生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分层次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们抛弃了旧教材的思路,不能对新教材过分的补充和深化,一定要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提出适当的目标。在尚未分科前,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按照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制定近期教学计划、协调教学进度。
(四)加强课堂教学的模式化
教学内容地图化。地图(图像)及各种图幅是实现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把地理信息通过图片、图像、音像等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需要突现给学生,学
生可以形象、直观、地获得一些难以直接观察、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地理信息,从而能较快感知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教学形式疑问化和开放化。该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设计程序式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进行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新问题,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条件,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而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其自己去思考探索,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结论,教师及时点评小结,指出最佳途径,揭示正确的规律和一般方法。这有利于展开学生思维,形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通过案例学习促进学生形成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的培养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过程训练化。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本模式以图作为出发点,又以图作为落脚点,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技能过程。
(五)增加了教学评价的内容。
明确指出教学评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师教学检查、对学生学习检查可采用多种方式,不单只是笔试。恰如其分地安排好地理作业(书面作业、制作模型、写地理小论文、观察月相等)对学生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课本学习的考查,还考查学生进行活动时的参与度。
(六)认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并及时反馈。
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精选课后习题,力求围绕重点、难点、考点、易错易混点选题,不布置学生做不完的作业,不布置老师无力批改的作业,不布置未经老师做过的作业。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批阅,及时反馈,及时讲评。
以上是我们地理备课组的工作总结。最后我们也意识到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
2、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3、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
4、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学生在应试的路上跑惯了,只知道解题解题。面对在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新思路上学习,感到陌生不适应。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不同组之间进行答辩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 的答案(非惟一性),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于实验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可以尝试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
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我们要学会总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高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多数学生才十五、六岁,所以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能成人化,以引起学生共鸣。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1. 根据公转的远日点和近日点的认定判断季节(图1)
一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速度最快,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七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速度最慢,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2. 根据昼夜长短情况判断季节(图2)
一年中,北半球处于昼长夜短是夏半年,昼短夜长是冬半年,南半球相反。
3. 根据日出和日落方向判断季节
全球各纬度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极昼区除外),则太阳直射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昼短夜长,是冬半年。
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则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是冬半年。
4.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判断季节(图3)
日出早于6点,日落晚于18点(如C),为夏半年;日出晚于6点,日落早于18点(如A),为冬半年。
*注意:日出日落时间为地方时(图4)。
5. 根据科考时间和臭氧空洞判断季节
南极科考在北半球的冬季去,同时南半球为夏季,而北极科考是北半球的夏季去。南极的臭氧空洞是在9—11月出现最大。
6.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判断季节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7. 根据北印度洋的洋流判断季节
北印度洋海区: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海水自东向西流,形成逆时针的环流;夏季西南受季风影响,海水自西向东流,形成顺时针的环流。
8. 根据季风风向判断季节(图5)
我国东部盛行东南季风,为北半球的夏季,盛行西北季风为北半球的冬季;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为夏季,盛行东北季风为冬季。
9.根据气候特征判断季节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从而判定所在地的季节。如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7月 (夏季) 炎热干燥, 1月 (冬季) 温和多雨 (图6) , 而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1月 (夏季) 炎热干燥, 7月 (冬季) 温和多雨。
1 0. 根据海陆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
1 1. 根据等温线的弯曲判断季节(图7)
在图示的北半球的气温分布图中,当陆地等温线向北或高纬凸出时,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反之为冬季。
同样,南半球的等温线陆地向高纬(南)凸出时,为南半球的夏季(1月),海洋向低纬(北)凸出;反之为冬季(7月)。
1 2. 根据雪线高度的变化判断季节
冬季雪线下降,夏季雪线上升。
1 3. 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季节(图8)
在季风区的河流因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地中海式气候则是冬季河流流量大,夏季流量小。
1 4. 根据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判断季节
在夏季降水多的地区, 在河流的入海口盐度低,如长江、尼罗河、恒河、密西西比河入海口在夏季盐度低,冬季盐度高。
1 5. 根据农事活动判断季节
华北地区的冬小麦秋分种夏季收,而澳大利亚的冬小麦在南半球秋分种夏季收。我国舟山渔场冬季带鱼汛,夏季墨鱼汛。
利用经纬线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定位方法。
根据经纬度及其变化规律来确定区域位置,常用的规律是:经度值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度。纬度值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在复习的过程中,必须掌握一些带有控制意义的重要经纬线,利用这些经纬线对题目中的设定区域进行准确定位。我们可以选取下表中的10条经纬线判读,应熟悉的内容有:这些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要地形区、气候区、主要海域及主要国家。
了解各大洲的经纬度位置,有助于学生快速进行区域定位。
学生还可以选取下表中的8条经纬线进行中国的区域位置判读:
二、相对位置定位法
有些地理事物可能一时辨认不出,可采取与周围地理事物相比较(方向、距离)的方法,确定其地理位置。中国的区域位置判读辅助点:1.四至点:最西端(73°E) 最东端(135°E) 最南端(4°N) 最北端(53°N) 2.一些重要城市如北京的经纬度。如知道北京(40°N,116°E)的位置,如果题中提到某地(45°N,125°E),可根据其在北京的东北方向判断其在东北平原。
三、利用轮廓定位
每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轮廓特征,结合地图册将大陆轮廓、洲界、国界、省界等描一遍并熟记形状。如意大利半岛像长筒高跟靴踢足球;伊拉克国家像芭蕉扇;云南省像开屏的孔雀、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等。熟记下列陆地海岸线(海峡、运河、海湾)和岛屿海岸线(岛屿、群岛)的轮廓特点,也非常重要。
1.重要海峡(13个):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朝鲜海峡、土耳其海峡、麦哲伦海峡、莫桑比克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英吉利海峡、德雷克海峡、台湾海峡、曼德海峡、巽他海峡
2.重要半岛(16个):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雷州半岛、阿拉伯半岛、索马里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南极半岛、拉布拉多半岛、佛罗里达半岛
3.重要海湾(6个):几内亚湾、波斯湾、孟加拉湾、亚丁湾、比斯开湾、墨西哥湾
4.重要岛屿(12个):台湾岛、海南岛、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大不列颠岛、冰岛、爱尔兰岛、格陵兰岛、纽芬兰岛、新西兰岛、火地岛、塔斯马尼亚岛
5.重要群岛(10个):阿留申群岛、日本群岛、马来群岛、加纳利群岛、亚速尔群岛、极地群岛、西印度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
四、利用山脉、河流、湖泊、交通线等地理现象或事物定位
掌握下表中的河流、湖泊、交通线的形状和山脉的位置,有助于学生快速进行区域定位。
五、典型区域特征定位法
根据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来定位。
六、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
根据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
七、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判断定位法
根据比例尺大小确定区域范围大小;利用图中河流、山脉、等高线、沙漠、城市等图例、注记辅助判断定位。
八、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定位法
根据题干或问题中的区域大致范围或自然、人文特征辅助判断定位。
由此可见,在进行区域定位的训练时,应该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先粗后细、从大跨度到小跨度、先总体后局部循序渐进地进行。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他们在头脑中逐步构建一幅带有经纬网的地图,多读、多看同时还要多练、多画。在复习时,要讲究方法:1.做好复习计划,不要急于求成。2.注意系统性。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去进行,通常的做法是方向从西向东,从北到南,从整体—局部—整体观察;内容上从自然到人文,侧重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矿产、城市等方面观察,做到全面、周密、不遗漏、不重复。3.多比较。熟记特殊点、线,把不同的点、线、面进行对比,找出异同。4有些区域地图可以用一种方法定位,有些区域地图则需要同时使用几种方法进行定位。
2016春初中地理老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根据学校对课改的要求和统一部署,初中地理科开展了高效课堂改革,通过将近两年来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我们已感受到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合作探究、敢疑善思”的指导思想下,地理课堂变得高效,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两条腿踏踏实实地前行:学习研究与实践探索
在课改之初,对于什么是高效课堂,我们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如何改?目标是什么?我们几乎无从下手。因此,学习和了解当时国内外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改革动向和实践经验是我们的“学前课”。就像写字从一笔一划开始,我们的课堂实践也从高效课堂的基本形式开始,多少有点“邯郸学步”的无奈和尴尬。但是,“改革才是出路”“不改不行”的压力和要求下,我们始终努力地走着,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初中高效课堂示范课暨研讨活动”中,莫克燊的示范课尽管多有不足,但在“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上走出了成功一步,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一个范本。
通过半年多的高效课堂改革工作,我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原则:教学必须服务于学生,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由示范课和研讨会开始,我们科组全面推进“高效课堂”的常态化实施工作,并且配合学校,进行“推门式”抽查,检查教师落实课堂改革的情况,检查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可以看出大家已经完全转变了课堂教学的观念,“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到了本学期,第七周GUAN老师的公开课《世界的气温和降水》和第九周XIAN老师的公开课《世界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类型》,可以看到“高效课堂”的模样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发生明显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也突显出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地理“信风”带:建构模式之下的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常态化
信风(trade wind)是在赤道两边的低层大气中,北半球吹东北风,南半球吹东南风,这种风的方向很少改变,它们年年如此,稳定出现,很讲信用,这是trade wind在中文中被翻译成 “信风”的原因。这里借助这个地理专有名称,来表达地理科组两种的常态化行为:“东北信风”的教学研究和“东南信风”的课堂教学实践。初中地理科组最年轻的GAO,是这样说自己的:“我的教龄只有短短的三年,这三年中我像挤干水的海绵,孜孜地吸取着课堂改革的方法和经验。”“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一是通过网络。我收藏了几个知名的教育网站,每当闲暇就上来阅读有关的教育文章;我也关注着一些教育名家的理论,如经典的像魏书生、李镇西、俞敏洪等,还有现在比较流行的钱文忠等;当然还有更多时间关注着关于高效课堂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上网看一些视频公开课等。二是虚心向优秀的老师请教,除了听本地理备课组老师的课外,还经常跨年级跨学科听课,积极参与评课研讨。三是积极实践,大胆创新。”
而“老教师”CHEN和XIAN老师,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始终站在课改前线上。正当年的关妍静老师更是显示出她非同一般的活力来。
从“被改”到自觉行为,由偶尔为之到常态化地进行,现在,教学研究已经成为了我们科组每位老师的工作习惯,教学创新正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高效课堂”已是常态化的“现在进行时”。
在2013年,省地理教学论文评比中,我们初中地理科组结合“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和课堂实践而撰写的论文中,CHEN老师的《浅谈梅里尔“首要教学原理”视觉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获一等奖,XIAN、GUAN和GAO老师也获得了三等奖。
三、地理“指南针”:课改收获和问题并存,目标仍然在前方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们对“高效课堂”的认识逐渐清晰,实施起来也逐渐轻车熟路。我们认识到,高效课堂应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看,既从学生角度又从教师角度看。
从学生角度来讲,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而从教师角度来说,则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而目前,我们的地理课堂实践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关注学生仍然不够。本学期,学校在学生中进行了“十大高效课堂”的评比,初中地理老师一个都没评上。这或许是一个令地理老师尴尬的结果,也更是引起我们地理老师反思的结果。虽然,这是由学生评的,学生只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兴趣,自己心中或家长心中对不同学科的重视程度来评的。地理,这样的一个从义务教育的学科设置看来,本来有着自身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考试,特别中考还是让地理边缘化了。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 早的是:
A.5月1 日
B.7月1 日
C.8月1日
D.10月1 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A.春分日至秋分日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
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
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旋造成 D.暖锋造成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10.图中P、K处分别是: A.冷锋、冷锋
B.暖锋、暖 锋 C.暖锋、冷锋 D.冷锋、暖锋
11.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 确的是:
C
D A
B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B.乙 C.丙 D.丁
右上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21.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图15)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沉积岩 B.②是岩浆岩 C.③是变质岩 D.④是岩浆
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2~23题。
图A-06
图A-07 22. 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23.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24.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读右图回答18~19题。25.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6.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 读下图,完成27~28题。
27.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M
28.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29~30题。29.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合理开发水能
D.积极植树造林 30.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C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影响该分 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
的原则。
32.读右图,回答问题。(6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 的是
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
环节,④表示
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 表示
作用。
33.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1)判断A、C、D三地的纬度:
A
C
D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
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3)从A到D的四幅图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是。
34.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图中甲、乙两处,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
,图中乙处中 ....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
(填“上升” 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
。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
;此时长春刮
风。
3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18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臵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分)。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期末测试
1— 5 BBCAA
6—10 DCDBD
11—15 CBABB 16—20 CCDBD 21—25 DCBCC 26—30 BAABC 31.(6分)
(1)温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3)因地制宜 32.(6分)(1)乙(2)南
寒
(3)(地表和地下)径流
水气输送(4)变质作用 33.(6分)
(1)0°
66.5°
90°(2)赤道
平分(相等)(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34.(9分)
(1)甲
反气旋
上升(2)甲
(3)①
后
前(4)长春
偏南风(南风、西南风)35.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
(1)整体
(2)西风带
(西南风,风向略2分)
(3)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4)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1.掌握洋流性质、分类及其分布规律,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自习、合作及探究, 提高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地理与现实生活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从地理角度看问题以增强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教学难点:洋流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法、版图引导法。【教学过程】
导入:洋流视频短片。
知识点一:洋流定义及成因。
洋流:海洋里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运动的海水叫洋流。
主要动因:大气运动。知识点二:洋流的性质。
根据水温可分为暖流、寒流。
暖流:水温较流经的海区水温高 (一般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索马里寒流除外) 。
寒流:水温较流经的海区水温低 (一般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 。
探究1: (1) 只考虑太阳辐射的海水等温线图, 分析判断所属半球。 (2) 暖寒流流经的海区等温线图, 判断洋流性质及流向, 注意观察流向与弯曲方向的关系。
自己动手做一做:红笔代表暖流、蓝笔代表寒流, 并标上洋流的运动方向。
方法总结: (1) 首先判断南北半球, 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 越靠近赤道海水温度越高。 (2) 其次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 (3) 最后根据暖寒流概念来判断。
知识点三:洋流的分类。
按形成的主导因素: (1) 风海流:是洋流的最主要成因。世界上大多数洋流为风海流。 (2) 密度流:由各海域因海水密度差异而引起的海水流动。 (3) 补偿流:可分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教师补充:洋流流向除了受盛行风、密度差异、补偿运动的影响外还要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的影响。
读图说话:读出世界洋流分布图中各洋流的名称 (提供世界洋流图) 。
探究2:在北印度洋海区, 一艘自西向东行驶到中国的船只会选择在何季节出发?
自己动手画一画: (提供世界地图) 学生合作探究找出规律, 进而引入知识点四。
知识点四:洋流的分布规律。
(1)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在北半球呈顺方向流动, 在南半球呈逆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寒流, 西侧为暖流。 (2) 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 西侧为寒流。 (3) 南纬40°附近, 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4) 北印度洋海区, 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 海水向西运动;夏季顺时针, 海水向东运动。
方法总结: (1) 洋流模式图可利用一个“无意义”分数式联想记忆, 中间分数线为赤道, 分子“8”, 按笔顺代表北半球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0”, 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流向 (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 。 (2) 洋流的分布规律应用程序化:先想想“在哪里”, 遇到问题时要先考虑所要解决的问题分布在“中高纬还是中低纬”, “位于大洋东岸还是大洋西岸。”再想想“是什么”。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 判断洋流性质是暖流还是寒流, 洋流流向是流向高纬还是流向低纬。
知识点五:洋流的地理意义。
(1) 影响气候:
问题: (1) 南美洲大陆太平洋沿岸的荒漠从南纬30°向北延伸至南纬3°, 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直逼海岸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 西欧海洋气候范围最大、最典型的原因是什么?
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 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
全球性大洋环流促进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2) 产生渔场:
问题: (1) 为什么暖寒流交汇处的海区能形成大渔场呢?秘鲁渔场又是怎么形成的? (2) 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有哪几个?
探究3:我们能否根据四大渔场的成因, 找到其他可能存在的大渔场呢?
知识补充: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形原成因。 (1) 寒暖流交汇:沿岸 (冷) 流与黑潮 (日本暖流) 。 (2) 浅海大陆架:鱼的饵料丰富。 (3) 有河川径流 (长江和钱塘江) 注入利于饵料生长。
(3) 影响航运:
问题: (1) “泰坦尼克号”沉没, 是因为漂浮在北大西洋的冰山, 它来自于北极地区 (格陵兰岛) 的大陆冰川, 巨大的冰山靠什么力量的推动不断向南移动呢? (2)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 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 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第二次去美洲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 为什么两次横渡时间存在这么大的差异?
教师补充:顺洋流航行节约燃料, 加快速度。
探究4:郑和下西洋, 为什么总是选择冬季出发, 夏季返回?
(4) 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案例:2010年5月5日,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海底部油井漏油量从每天5000桶, 到后来达2万5千至3万桶, 演变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原油漂浮带长200公里, 宽100公里, 而且还在进一步扩散, 排污行动可能会持续数月。
加快了净化速度, 扩大了污染范围。
知识补充:“厄尔尼诺”现象。
【教学反思】
关键词:乡土地理;优化;地理教学;教学设计
乡土地理教学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独特的作用。为了解会宁县地理教学对乡土地理资源的利用现状,笔者特意咨询了几位当地的地理教师,他们的大致说法是:“只听过‘乡土地理’这种说法,就是没有相关资料和教材。”;“关于乡土地理我们不讲具体的小范围,一般说的很范,上课的过程中不涉及”。由此可见,乡土地理教学及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在当地地理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此本文以甘肃省会宁县为例,选取其境内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并结合高中《旅游地理》(人教版选修3)中第二章中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相关教学内容来进行案例设计,以引起对《旅游地理》相关内容、乡土地理教学及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视。
一、会宁县可开发利用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
乡土地理教学资源的形式多样,既有自然地理资源,也有人文地理资源,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绝不仅仅指乡土地理教材。会宁县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其境内有20多处战斗遗迹和1000多件革命文物等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红色遗迹,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会师旧址是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对甘肃省会宁县境内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简单的分类,详见表1。
表 1会宁县可开发利用的乡土地理资源分类表
类型资源概况与地理教学的结合
自然类
地 质
地 貌地质——构造复杂,多以变质岩和花岗岩为基底,其上广泛沉积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系黄土。
地貌——可分为: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地貌;黄土堆积侵蚀梁峁顶面残塬地貌;河谷平塬地貌三种类型。可用于人教版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相关教学中。
可应用于“河流地貌的发育”相关内容的教学中。
河流祖厉河——黄河上游支流。源出会宁县南华家岭,向北流经会宁县、靖远县,在靖远县内注入黄河。结合当地干旱为主的气候特点,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河流水文特征等相关教学结合。
人文类
旅游资源桃花山——省级森林公园,峰顶高1944米。现有洞窟14窟,庙宇建筑20余座,集风景与宗教于一体。
铁木山——又名香林山、石虎寺,主峰海拔2404米,为境内最高峰,有“旱塬秀峰”之称。
“红色旅游”资源——红军会师纪念塔、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长征胜利景园纪念馆等。
文物遗址——牛门洞新石器遗址、郭蛤蟆城遗址、西宁城遗址等。
主要可与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的相关教学相结合。
小杂粮基地
“中国小杂粮之乡”——主要包括糜子、谷子、荞麦、莜麦、豌豆、扁豆等,是全省杂粮的主产区。
可用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区位的选择”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如可让学生结合家乡“小杂粮”基地的建设来分析本地发展“小杂粮”的区位条件。
下面笔者把会宁县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和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的相关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乡土地理教学设计。
二、案例——“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选修3《旅游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属于七个选修模块中人文地理的分支,与其他几个选修模块相比,本模块侧重于人类活动的精神侧面,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学生对本模块的相关知识更感兴趣。《旅游地理》内部结构主要包括:现代旅游及其作用、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开发与保护、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五部分。案例选取的“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属于第二章“旅游资源”中第一节教学内容,重点讲解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性,是本模块的基础,本节内容的学习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夯实了基础。
2.设计思路
该教学设计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设计中应用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课堂的活跃性和生动性,让学生个体最大可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由学生集体合作完成相关的主题,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旅游资源的内涵,举例说明当地有哪些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搜集当地旅游资源的信息和资料;能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当地旅游资源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旅游资源进行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培养其交流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搜集自己所熟悉的当地旅游资源材料,加深其对家乡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类型;难点:旅游资源特性的理解。
5.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启发式、探究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6.教学过程设计(表2)
表2“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教学设计表
课 题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及宣传资料;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4-5组。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入多媒体播放当地民歌“喊一声会宁我的家”影像视屏,此视频中含有会宁县特有的红军会师纪念塔、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图片素材。
学生仔细观看视屏并发现与本节课教学主题相关的旅游资源。
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影像视屏,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当地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旅
游
资
源
的
内
涵展示“会宁县旅游景点分布图”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上部分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图中主要有哪些景点?各景点中有哪些景观,这些景观是否是旅游资源?通过读图得出:主要景点有红军会师旧址景区、会宁县博物馆、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东山森林公园等;这些景观是旅游资源的原因: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利用“会宁县旅游景点分布图”及各景点景观图不仅让学生对“旅游资源”形成感性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旅
游
资
源
的
类
型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上“旅游资源的类型”部分内容,结合教材中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表述,说出课前所搜集的当地旅游资源中哪些是人文旅游资源?哪些是自然旅游资源? 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所搜集到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共划分为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两类;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并口头阐述小组合作成果以及旅游资源划分的依据。在学生收集当地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进行比较分析,并能说出两类旅游资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小组合作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旅
游
资
源
的
特
性展示会宁县2001-2011年年均接待游客数量变化图,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旅游资源的特性”部分内容,理解教材中对旅游资源的特性的描述。思考:近十年来会宁县年均接待游客数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观察会宁县2001-2010年接待游客数量变化图,并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近十年来会宁县接待游客数量在逐年增加,增加的原因是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具有非凡性和独特性等特性。通过读图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目的在于锻炼学生读图技能和在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讨论解决问题,在于培养合作意识。
课外
探究探究内容:搜集甘肃省主要旅游景点并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分类。
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结语
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因此,要求教师因地制宜,从家乡所在的区域内去挖掘、整理乡土地理资源要素,并把其与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原理、方法及规律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到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有益于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化学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一
本年度我担任高三(3)、(4)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并兼高三(3)班的班主任工作。感觉压力很大,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在教学工作中,我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以下是对这一学期化学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分析学科特点,研读考纲,多做高考题,提高复习的信心
二、制订周密的复习计划并坚决贯彻
我们高三备课组统一计划: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稳扎稳打,打好基础。这阶段复习主要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本教材为线索,《金版新学案》为教辅,进行系统的复习。考纲规定的考点,近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师生应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平时的练习
给学生提出以下两个要求:
回归课本,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回归教材,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做一道题会一道,通几道。
练习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练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或者模糊的知识点,要马上复习,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四、分析学生每次考试情况,对症下药。
每次考试,都是一次练兵,重要的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五、反思
1、知识复习中,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让知识点融会贯通,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个能力还有点吃力,有待提高。
2、例题、习题的选择讲解还不够典型,今后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这样才能学生学得轻松,效率高。
3、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多鼓励、表扬学生。
4、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5、还要多做题,多反思,多学习。
高中化学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二
本人2002年毕业于河西学院化学生物系,2003年8月进入武威第十六中学任教,14年来,我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给学生授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对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认真备课
1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并提高他们的各种技能。
2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备教法: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上课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利用问题以及化学各种实验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语言我尽量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老是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引发学生学化学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做到以学生为主,锻炼其各项技能并发展其发散性思维。
三作业的布置
结合本节课,找出重难点,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选编习题,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认真分析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做到有的放矢。
四努力方向
工作中不足之处
(1)在分层次教学方面做得不好,一味的想让所有人都懂,忘了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了。
(2)后进生面较多,培优补差工作需要各前辈教师多多引导。
(3)课后时间要利用,很多学生都是上课听一下,下课后没有把化学当一回事。
针对这些情况,我以后一定会做出改正:在教学时,我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同科组老师的课(尤其是同级的老师),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学会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布置作业。
努力减少后进生,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充分利用晚自修的时间,在晚自修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例如小测、在规定时间内做练习卷并做简单的讲评。
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教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知识,那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改进不足之处,争取更大的进步!
高中化学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三
本学期化学科组的工作重点是: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加大对2009年高考备考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使备考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高考再创新辉煌。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以规范和健全教学常规管理为基本保障,认真开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我们高三化学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力争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好效果。
一、高考后的思考
针对我校学生的化学科基础与全省化学科考生的差距,本科组同仁深感责任的重大,唯有全体教师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抓高考,才有可能与别人争短长,我们才有出路。为此,我们全体科组教师做到了:①每一次的科组活动,都有关于高考备考的话题,包括短期的复习情况小结、近期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高考题型研究、平时训练题的组织、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研究、每次模拟考情况分析、各地信息题的归纳整理和运用等等。②全体科组老师都将承担对学生的辅导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义务为高三化学班的学生解答学习上的疑难问题。③虚心向名校教师学习,促进我们的科组建设。
作为高三教师,我们在工作中,已经做到了正确指导学生们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复习方向和复习方法,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循序渐进,能做到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能做到学而后能用,用而后不忘;在学法指导的同时,高三化学老师也善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特别是对某阶段的成绩出现波动的学生,施以关注和关爱,使之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与全省的化学考生比较,我们的学生毕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考试的出错率方面、试卷卷面的整洁方面、考试的临场发挥方面、考生心态稳定方面、对学科知识的全面把握和运用方面,我们都存在不足;这些的不足,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考场的发挥和化学成绩。
二、科组老师的成绩点评
本科组老师年富力强,充满朝气,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学生评教活动中,绝大多数老师能获得学生的好评。教学经验丰富,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经常引导学生去归纳概括所学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头脑中的化学知识网络化、板块化、系统化,以利于学生的记忆保持。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好学,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在指导高考工作中,细心细致,能深入研究广东的化学科特点,精编阶段性复习资料,加强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能比较到位地介绍高考,提高学生的高考意识和高考信心。
三、常规工作回顾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前,本科组已经拟定好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各个备课小组也根据本年级的教学实际,拟定了教学计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我科组始终坚持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三落实。活动内容主要有: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的制定与检查落实;教育理论、教学大纲、高考大纲的学习与研究;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优课、研究课的集体备课与评议;教学目标的研讨和习题的编制;高考的复习计划的专题研究;期中、期未教学情况小结与教改经验交流;实验教改的研讨切磋……
我们高三备课组,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确立教学要点、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教学步骤和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全面启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网上的化学实验资源,把研究性学习贯彻到每一个课堂教学中。各备课组按章、节研究教材重点、难点,探讨教学方法,分析学生情况,做到辅导教师、学生、辅导计划内容、活动时间的四定四落实。在各年级的教学上我们做到五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典型例题和演示及学生实验、统一单元练习、期中期末统一流水阅卷。各备课组的组长承担起组织和模范带头作用。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点,高三备课组,主要立足于高考第二轮复习研讨、几次高考模拟考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高考热点考点的突破、学生考试心理的辅导等方面;
四、后语
团结协作、互相支持、无私奉献、虚心好学是我们高三化学组良好组风,也是我们的特色。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大家都主动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更新与再学习,并且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人有困难,大家出注意、想办法。这一切保证了我们高三年级化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特别是对于指导高考班的复习,本组同仁更是体现出了无教研活动,群策群力,全面支持高三老师,研究对策,提高高考复习效果。
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们努力了,我们奋斗了,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工作成绩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无限负责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建设多作贡献。
高中化学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四
面对自16年来高考化学试题难度逐年提高的现实,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年级组的统一部署,组织了一年来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分析学科特点,提振复课信心
化学虽属于理科,但又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它研究的是物质的个性,知识显得比较杂乱,而且化学教材大多属于叙事式写法,例题少、公式少,但高考中的计算却在逐年增多,同时,该学科的学科特点明显,化学用语多。针对这些,我从一开始就把打基础,强化学科能力放在了第一位。
二、采用章节和专题相结合的方法,扎实推进复习进程,提升学生能力
我结合多年从事高三教学的经验和高考试发展的实际情况,从题型、方法和知识等角度出发,将高中化学的全部内容整合成二十三个专题进行复习。在每个专题的复习中,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再提炼出知识要点和题型方法,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将悬空的知识和技能再次细化,此后让学生练习感悟,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每一专题的知识、题型和方法。在整体内容的安排上,我将工具性知识、理论性知识靠前安排,而将载体性知识、自成体系的知识靠后安排。通过这一流程的复习,学生不再感觉到化学是那么凌乱,面对题目的时候,不再感觉到茫然。为学生构建起扎实的完整知识体系。
三、向课堂要效率,向考练要效果
课堂仍然是复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就等于丢了复习。抓课堂是实施有效复习的关键。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关于这一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谈过了。我在复习中狠抓限时练习和综合考练。我将作业根据题量和难度,让学生限定时间来完成。同时,我们认真命制或选择了年级组织的十五次考试所需的试题,在第二学期,我还自己选择命制了十二套化学试题,利用晚自习等时间进行检测。这些做法,使教学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四、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届高考已经结束,对化学复习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
2、知识复习中,如何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再由此上升为学生的解题能力?
3、例题、习题的选择讲解,要精心设计,要有梯度,要有逻辑;
4、要注意提升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5、要强化学科规范,要强化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6、考前一周,最好能将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一下;
7、综合成绩的好坏对学生的高考总分至关重要,建议从十二月开始每周能给综合科目排一次大练习。
高中化学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五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一(4)班的化学教师,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和教法还要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讲解做到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精心布置作业、做到全批全改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布置作业,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
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其次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注重学习能力培养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高中地理期末教学总结】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07-04
案例教学实例高中地理11-22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计划06-08
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反思09-12
高中地理老师教学计划09-21
关于2020高中地理青藏地区教学教案09-15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05-31
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07-27
乡土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