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计划20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教学计划20(精选8篇)

高中教学计划20 篇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教育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促进教学民主化和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除了遵循《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之外,我校还结合自身的办学情况,从实际出发,适时提出了极富新马特色的《“20+20”高效课堂建设方案》。针对新马的教学实际,既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也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既强调学生学的精彩,也强调教师讲的精当;既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也强调个体独立思考;既强调理解,也强调运用,努力寻求学与教之间的动态平衡。随着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可能会延长,教师点拨的时间可能会缩短,但“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的核心目标不会变,追求学生学习高效的初衷不会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决心不会变。努力实践《魅力新马行动计划》,建设效率新马;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创设幸福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师在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并运用于教学,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为学生创设一种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和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获得和提高语文的能力。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各地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出来,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步伐很快,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我校也有一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努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能更新,因此,改革的步伐不大,成绩不明显,跟不上先进地区的改革步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校提出《“20+20”高效课堂建设方案》,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现在我们教师的现状:

1、每次考完试之后,总要听到有些老师这样的叹气:“这些题目我上课都讲过了,学生还是不会,真不知怎么教了。”“唉,这道题我没讲,不知学生会不会做?”为什么有这样的叹气,值得我们思考。

2、我们老师都很勤。你看我们老师们:讲课勤说、练习勤印、练习勤讲,作业勤改,测试勤测;辅导勤、抢时间勤。这些勤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了吗?没有,换来的只是一个字“累”。你看,作业改好发回去,测试改完发回去,学生关心的是什么?是分数,看完分数就往抽屉一扔,你说:“我们这么勤改作业、测试到底换来啥?”练习一大堆,整天题海战,学生整天忙着做练习,他们拿什么时

间来思考、质疑、归纳、总结?不会思考的学生那还不成“书呆子”一个?在社会里,“书呆子”能把学习搞好吗?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特别是高考的压力,高中教育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还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作为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以学生为活动中心的同时老师还要扮演好参与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这一教学理念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寻求知识。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拥有学习知识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语文教学中长期使用“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他们的能力发展。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本身,同时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表达情感、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给予学生文化熏陶。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中心”让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增加语文知识的吸收,提高语文学习的技能,以此来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并最终达到综合能力和自信心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员均有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经历。组长余少波长期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研究和新教材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副组长宋时巧有二十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骨干成员李雪生多年从事课堂教学效率和评价研究,参加新课程标准专题学习,撰写相关论文多篇。骨干成员李张锋在写作教学研究方面有独特的思考。

2、课题组成员为了搞好本课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组内重新组织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并进行多次集体讨论;到图书馆或在互联网借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比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思想录》《互动教学》《优质课课堂教学实录》《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以及高中所有必修、选修教材;购买了相关的教学光盘;查阅有关国内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章。

3、本课题研究资料的获得途径包括校图书馆、查阅网上资料。研究经费方面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每年除向课题组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料外,还同意课题组购买相关资料予以报销,而且提供一部分经费。为了保证有充足的研究时间,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以外抽出时间进行集体讨论、分头撰写论文,并定期召开例会;在假期里集中时间进行课题研究,按照分工撰写论文。此外,本课题研究严格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并进行定期总结。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课题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这一特定平台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科学的学法指导、师生互动来实施教学的活动。而“高中语文”对其作了学段和学科上的限定。

本课题所说的“实效性”不是简单狭隘的分数量化,而是以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素养的生成量为主要参照,以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语言等与学生的情感要求、思维状况、活动方式及强度、接受能力的和谐性和一致性为旨归,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思想素养、思维素质的同步协调发展。

(2)支撑性理论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力求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大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各领域(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必修课教学、选修课教学等)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全新的观照,在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

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高中语文新旧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江苏省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嬗变;新旧课堂教学的目标性比较;新旧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比较。

(2)高中语文分领域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

主要包括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必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和选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达成途径研究。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单位时间内(课时)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素养的生成量;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语言等与教学内容的高度一致性;

第三,单位时间内(课时)教学内容、方法与学生情感要求、思维状况、活动方式及强度、接受能力的高度一致性;

第四,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效果;

第五,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价研究。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1、研究思路和过程:

本课题预定用二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申报阶段、比较研究阶段、分领域研究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共四个阶段。

申报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比较研究阶段(2008年8月-2009年2月):重点研究新旧课堂教学在目标、理念、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方面的不同。

分领域研究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1月):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阅读、作文、必修课、选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工作;进行实效性达成途径研究。完成中期各子课题研究报告。

总结鉴定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5月):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刻录研究课光盘。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比较研究法。对新旧课堂教学从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找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比较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研究。

(2)分析研究法。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挖掘其实质,总结其特点;分析国内同领域研究的得失,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类研究法。将总课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分阶段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别的研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比较,并互相借鉴。

(4)实践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课堂为阵地,大力开展优质课评选和观摩活动,并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撰写教学心得

6、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新旧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2月宋时巧

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5月孙彪

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8月李雪生

必修课、选修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10月 王海燕王平

课堂教学实效性达成途径研究 论文、优质课展示 2009年12月 王评吴红娟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报告 总结报告 2010年2月闫新华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论文集 论文集 2009年4月 洪业剑张杰

高中教学计划20 篇2

一、问题的发现:教案编写前创新理念的产生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幽默”, 具体涉及“什么是幽默”、“笑话”、“喜剧”、“喜剧职业”等, 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都围绕“幽默”这一中心话题设计。幽默的内容应该用幽默的方法上, 那么, 怎样把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 (Warming up) 上喜、上笑, 让学生在喜中学, 笑中学, 乐中学呢?为此, 笔者进行了大胆地改革, 经过尝试,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问题的解决:编写教案、实施教学

第一步 (师生共同备课的过程) , 成立“剧组”, 设计“剧本”形式, 构思“剧本”内容, 然后编写“剧本”。笔者提前一周让全班同学根据这一单元的内容——“幽默”为主题, 设计一台“综合幽默大全”小品或短剧, 当学生听了笔者的意图后, 先是一阵惊愕, 一片哗然, 继而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 有的想当演员, 有的想写剧本……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 笔者把全班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和特点分成了七个不同的“剧组”, 每组2~10人不等。

第二步 (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 , 具体物色各组成员, 并分配具体工作, 进入关键的排练阶段。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安排适合他们的角色和工作, 使之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 展示他们的才能。剧组人员的具体分工如下:

第三步, 登台表演 (展示能力, 分享成果, 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 , 过程如下:

第一节 (a funny clown show滑稽小丑秀)

(配以滑稽音乐和解说) 音乐略。解说词:Everyone, attention, please.Now our class will have a funny show.First, let the famous clown in our class give us a funny show!Music, please!

音响组播放背景音乐, 装扮成小丑的杨海龙同学举着写有clown的牌子上台开始表演, 他用各种滑稽可笑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引得满堂大笑, 然后小丑退场。

第二节 (a humorous sketch show幽默小品秀)

解说词:Next, two comedians, come out, please!

接着, 个矮、瘦小的王吉高和高大、肥胖的严雷出场, 他们相互取笑对方的外貌和奇怪的着装, 相互斗嘴, 以便达到逗笑的目的, 果然教室里又是一阵爆笑, 最后, 两个演员在一片笑声中退场。

第三节 (a funny cross-dressing show男/女扮女/男装秀)

解说词:Now, we have two clothes models offer us awonderful modern clothes show.Please play the music.

背景音乐起 (某模特秀音乐) 在节奏明快的流行DJ音乐声中, 性格内向、长相秀气的男生叶玉雷穿着女生服装迈着猫步走上台来, 后面跟着性格外向、泼辣刚强的女生苏菲身着男生的夹克和牛仔裤用模特步法也走上台来, 相互交替走了几步模特, 引来一片笑声和掌声。

第四节 (a living stereotype show生动的典型形象秀)

解说词:Here come three people from different nationalities!Can you guess which nationality each of them comes from?Music, please!背景音乐起:一段新疆维尔族音乐;一段藏族音乐;一段阿拉伯族音乐。伴随着音乐, 王保基等三名同学分别穿着维尔族、藏族和阿拉伯典型服装登台了, 伴着各自民族的典型音乐, 各自做了几个代表本民族的典型动作, 全班同学兴奋激动, 又是一阵掌声和笑声。

第五节 (an amusing crosstalk show有趣的相声秀)

解说词:At last, let’s enjoy an amusing crosstalk showby Fan Zhengbin.

最后, 由范正斌表演英语绕口令表演 (绕口令的内容见课本) 。

表演完后, 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

三、本节课实现的教学目标

四、课后反思:教案实施的效果和得失

没想到, 笔者搭台让学生当俏演员唱戏的一堂课, 却成了与学生最快乐、最轻松也最满意的一堂课。本节课最成功的有两点, 一是教学方法的大胆改革, 二是摆脱了课本的束缚。没有了束缚, 就拥有了自由, 师生就能以平等的身份出现。不过, 这无疑对教师是个挑战:教师对课本内容必须烂熟于心, 必须预先猜测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可能”, 还必须在艺术方面有灵活的总导演能力。不足之处是课堂气氛过于活跃, 感觉有些失控。

参考文献

高中教学计划20 篇3

当然,这几个高中生并不是全新地创造了这种药物,因为达拉匹林并不是一种新药,它在美国曾从13.5美元一片一夜间涨到了750美元,公司老板马丁·什克雷利成为全美国人人喊打的对象。BBC就用了标题:《马丁·什克雷利你看到没:澳洲的孩子们重新创造出了救命药!》。悉尼先驱者报则写道:“悉尼学生完胜Martin Shkreli 这个全世界最遭恨的人!”

马丁·什克雷利到底是谁?

达拉匹林(daraprim),是一种专门治疗寄生虫感染的药,针对的是患有艾滋病、疟疾、癌症、妊娠综合症等免疫系统缺陷的病人。对于这些病人,这种药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所以这种药被世卫组织认定为世界高尖药。

马丁·什克雷利,这位80后曾经是美国的一位对冲基金经理。2015年,他偶然发现了达拉匹林,当时达拉匹林的价格是13.5美元一片。

在股票市场磨练出的“华尔街狼之嗅觉”,让马丁发现,大多数患者服用达拉匹林的时间不超过一年,所以即便大肆加价,达拉匹林的总体开销仍然与其他类似药品的花费不相上下。

而世界上仅有一家公司拥有生产达拉匹林的配方,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他毫不犹豫地花费5500万美元购买了达拉匹林的所有权,成为美国唯一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管会)批准的此类药物生产商。

买到“救命药”的第二天,马丁·什克雷利便上调了达拉匹林的价格,从13.5美元/片直接涨到了750美元/片,之前一盒400多美元的药,现在需要2万,合人民币接近14万……翻了50多倍,一年就让他赚了数亿美元。

几个高中生让垄断成空

这种疯狂的行为让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吃不起药,不得不到处买黑药续命。但马丁·什克雷利不以为然,全世界人都怒了,把他的Twitter都给喷瘫痪了。也有一些人采取了其他方式,要跟这个“大奸商”对着干。

其中,就包括开始提到的那几个澳洲高中生。去年9月,他们秘密成立了对抗马丁·什克雷利研究小组。他们中的主要成员都是澳洲的亚裔中学生。他们决心要自己研制出被垄断的达拉匹林。“这是救命的药,但是那么多人却买不起!这太不公平太丧失人性了!”

几个孩子先把想法告诉了他们的化学老师、化学博士后Malcolm Binns。Binns老师被他们的善良和爱感动了,“合成药物是一件非常困难而且危险的任务!你们必须考虑清楚我才能同意!”

孩子们花了几个晚上去图书馆和网上搜集资料,写了一份详细的项目计划给老师,包括达拉匹林的相关知识、可能需要的原料、实验过程。

Binns老师被学生们的聪明才智给震惊到了!他马上找到校长商量,校长震惊之余,立刻决定将学校最好的实验室借给他们,并让Binns老师亲自指导,并肩作战。

得到支持的孩子们兴奋异常,天天泡在实验室里,不过很快他们发现,他们的化学知识根本不足以应付那么复杂的实验。

合成达拉匹林最常用的方法和配方都已经被垄断,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可以。其中最关键的成分叫乙胺嘧啶,他们连他的化学公式 C12H13ClN4都不知道咋读。

于是,他们把剩下的高中课程都自学完了,然后开始研究大学甚至研究生的教材,边学边进行实验,前几次实验都不出意外地失败了。

但没有人因为实验失败而丧失信心,孩子们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一个由比尔·盖茨资助的开源数据库,其中有不少关于疟疾治疗的最新学术论文。

几个十五六的毛孩子竟然啃起了世界最顶尖最难懂的医学论文,然后还给作者发Email,作者感动之余决定加入这个童子军研究小组。

在悉尼大学的化学家A l i c e Williamson博士的支持之下,悉尼大学和孩子们所在的悉尼文法学校组成了联合实验室,孩子们技能全开,小组成员之一的Austin Zhang同学说:“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让我们充满了激情!”

经过整整一年的反复实验,终于在上周三,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励志故事有了结果。孩子们终于成功合成了非常纯净的达拉匹林!完全可以与马丁·什克雷利垄断的相媲美。

最重要的是,他们合成出来的3.7克药物的成本还不到20美元,在美国,这些重量的价格高达11万美元。

也有专家认为夸大其词

日前,澳洲皇家化学协会确认了他们的成果,而善良的孩子们在得到确认消息后,第一时间将配方和实验方法免费公布在了网上。

这下更热闹了,几个孩子花一年时间研制出的药品,彻底打了奸商Martin的脸,也戳穿了之前他宣称涨价是因为制药成本太高的谎言。

人们纷纷在社交网络上@他,让他解释说明,而直到这时,Martin还在狡辩,说什么“我们的产品产量高、纯度高、规模大……”

“我们还有劳动力成本,难道找几个高中孩子来制药?”

但就是这几个高中孩子,让一家世界知名的医药公司颜面无存,澳洲的多所著名大学,也纷纷抛来橄榄枝抢这几个孩子。

而Martin也似乎是作恶太多,终遭报应,他之前在证券公司做的时候涉嫌证券欺诈,现在已被带走调查。

此事在全世界引发轰动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质疑声。

在科学杂志网站(sciencemag. org)写博客的知名制药专家德雷克·罗伊(Derek Lowe)认为,达拉匹林在实验室中并不难制造,这几个悉尼的中学生只是完美地遵循了一个合理的实验室制作该药物的步骤,把东西做了出来。

德雷克·罗伊说达拉匹林也不是什么“神药”,这只是一个“通用名药物”(可以理解为阿司匹林这种中国很多药厂都可以生产的仿制药),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诞生。由于美国药物政策的一个漏洞,才被什克雷利夺取了定价权并高价销售。

而且,即使达拉匹林非常重要且在全世界都很昂贵,也并不能够在实验室制作并销售,否则在美国这种专利保护完善的市场卖,肯定会被重罚。

这几位澳大利亚中学生被推崇,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对“奸商”很不满,“达拉匹林风波”真正暴露出来的是美国药监局FDA在药品政策方面存在漏洞。

高中教学计划20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美,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形式美和语汇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2:初步了解中国画的程式美和笔、墨表现方法及构图法则。教师通过讨论演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联想,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会水墨画山水欣赏的方法,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和诗意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并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欣赏与感受中国文人画之“颠峰”;领略古代“江南才子”的“触景生情”,从而“借题发挥、挥写胸臆”,以至吟诗作赋、觅得佳句之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教学重点:领悟蕴藏在中国山水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材分析:

水墨画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东方的哲理和美学观念滋养了它的精神内涵,中国的材质工具——宣纸和笔、墨造就了它的表现形态。

千百年来在艺术家的千锤百炼,使其内外交融,炉火纯青,铸就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气派和鲜明文化特征的绘画艺术,与东西方各画种共呈于世界艺术之林。在继承传统中发展,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她延续和弘扬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价值。

教学过程:(导入)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诠释

(活动一: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欣赏)

经典中国古代水墨画山水欣赏:黄公望与他的《富春山居图》 ;赵孟睢度祷锷肌 1: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语汇是诗化的境界 2:中国画自古便有很强的线条美感

用心

爱心

专心 1 3: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审美趣味

(活动二:表述这样的几道题,应该怎样画)4: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构图的民族形式 5:中国古代山水画技法的程式美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质感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叫做皴法。6: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笔法:中锋、侧锋、逆顺、点、粗细、顿挫、方圆、疾徐、转折

墨法 :浓、淡、乾、湿、枯、皴、擦、点、染、焦墨、浓墨、破墨、淡墨、积墨、宿墨、泼墨。

(活动三:演示技法)7:中国古代山水画知识总结

以画为主,在一幅作品中加上诗文、书法、绘画以至印章的等艺术手段,也是中国画极为新颖的一个特色。它的形成过程很漫长,首先是提倡画中有诗,也就是追求画像诗一样的富有抒情味并且带有诗的韵律,也像诗那样的善于创造美妙的意境而做到“画外有意”“意趣无穷”,给读者以充分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同时,这些又是表达作者的个性,体现与众不同的风格的一个很好的阵地。这样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完善使得中国画成为了以画为主体并有诗、书、印相辅相成的一门小型的“综合艺术”。8:感悟中国古代山水画家的灵感 9:表演中国画创作过程: 1:章法或布白(高远、深远、平远)2: 起笔(九朽一罢)3: 注意山石结构(笔墨 虚实)4:勾、皴、擦、点、染5:题款(诗情画意)6: 黔印(调整画面)7:装裱悬挂(活动四:演示山水画创作过程)10:思考与交流

1: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绘了月光下的荷塘,“月光如流水一般,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乳白;“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更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树色一例阴阴的”,这是深浅不同的墨色;“树梢上那隐隐约约的一带远山”,这是几不成墨的背景;只有一点亮色,天上那蒙着一层淡淡的云的满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是怎样一富素淡朦胧,清幽美妙的水墨山水画。

2:马致远《秋思》描绘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用心

爱心

专心 肠人在天涯。”全曲以四个画面,四个场景组成。共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十二个名词,作者将这十二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名词巧妙的拼合联结起来,组成了这四幅优美的画面,你能画出来吗? 作业:

1:写一篇有关中国画的赏析文章。

2:根据以上文章提供情景构思一幅中国画。(草图)11:交流、展示、小结。

教学资料

自由引导人民(法国)德拉克洛瓦

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4~1863.8)于1816年到巴黎学画。先进入古典派画家格罗的画室,后又研究普吕东。这幅《自由引导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260厘米×325厘米),取材于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事件。画上所展示的这幕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是他在自己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这里除了参战的市民、工人以及那个象征阿莱尔的少年英雄之外,画家在正中还设想了一个象征自由的女性形象,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里吉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擎飘扬着的三色旗,正转身号召民众向君主专制王朝冲去。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也是这幅三角形构图的制高点。德拉克洛瓦选择这个造型优美的自由女神形象作为全画的主人公,是他浪漫主义想像力的表现。在创作上,德拉克洛瓦追求的是个性解放。在社会改革上,他向往的是自由、平等。而要反映对被压迫民族的同情,要热烈歌颂人民群众争取自由的斗争,就必须选择具有象征意义的理想形象。采用历史或神话素材正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色,因此,他在这里选择“自由女神”被认为是最合适的象征。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右侧那个身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是大学生,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对自由的渴望(有人认为这就是画家本人),在他身后有两个高举战刀怒形于色的工人形象。前景上除了倒毙在瓦砾堆上的禁卫军尸首外,还有一个受伤的青年匍匐着想站起来,仰望着女神手中的三色旗。远处是处在晨雾中的巴黎圣母院。如果仔细观赏,还可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也极其紧凑,色调丰富炽烈,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拾穗者(法国)米勒

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当以巴比松画派为先驱。在这个画派中,最能真实地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与矛盾的,应首推米勒。这幅作品便是他表现此类题材的系列作品之一。这幅表现农民境况的《拾穗者》在沙龙展出后,引起了资产阶级舆论界的广泛注意。一些评论家写文章说,画家在这里蕴有政治意图,画上的农民有抗议声。有人评论说:“这三个拾穗者如此自命不凡,简直就像三个司命运的女神。”甚至还耸人听闻地说:“这三个突出在阴霾的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刀枪和1793年的断头台。”在被法国革命风暴席卷过的巴黎,一幅画、一篇文章往往会被从中附会出政治色彩。发人深思的是,《拾穗者》何以能产生如此大的震动?据同代人回忆,米勒是允许他的革命伙伴按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作品的主题的。这一事实,足以说明米勒对于当代革命事件至少表示过同情。此幅《拾穗者》的草稿有二十余幅。可见,米勒在艺术上对法国农村现实的表达,并非只体现一种安于天命的思想,而是寓强烈的呼声于无声之中。米勒的一位艺术辩护人朱理·卡斯塔奈里曾这样来描述这幅画:“现代艺术家相信一个在光天化日下的乞丐的确比坐在宝座上的国王还要美……当远处主人满载麦子的大车在重压下呻吟时,我看到三个弯腰的农妇正在收获过的田里捡拾落穗,这比见到一个圣者殉难还要痛苦地抓住我的心灵。这幅油画,使人产生可怕的忧虑。它不像库尔贝的某些画那样,成为激昂的政治演说或者社会论文,它是一件艺术品,非常之美而单纯,独立于议论之外。它的主题非常动人,精确;但画得那样坦率,使它高出于一般党派争论之上,从而无需撒谎,也无需使用夸张手法,就表现出了那真实而伟大的自然篇章,犹如荷马和维吉尔的诗篇。”这段话给我们欣赏、分析和研究这幅《拾穗者》提供了一个精彩的历史见证。它的力量产生于真实,因为它不是谎言,就能使敌人丧胆,让人民振奋。这就是米勒这一幅《拾穗者》的艺术意义所在。

兰亭序(东晋)王羲之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王羲之51岁风格成熟时的代表之作。它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耀着我国魏晋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历代书家无不奉之为圭臬。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绍兴),遂为浙江人。他是司徒王导的侄儿,初为秘书郎,累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被尊为“书圣”。会稽佳山丽水,当时不少名士居于此地,吟咏性情。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山阴兰亭(故址在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流有东山再起名满天下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名理精湛游心物外的高僧

用心

爱心

专心 支遁,以及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等41人。这天风清云淡,名士们分坐在蜿蜒的溪水两旁,司令的人将斟满的酒杯从上游顺流漂下,停搁在谁的跟前,谁就得饮酒赋诗。宾主兴致盎然,成诗37篇,众公推王羲之作序以存念。这篇流传千古的美文妙墨,当时即以蚕茧纸、鼠须笔乘兴所作。手稿共28行,324字,前松后紧,间有顺手涂改数处,极为自然随意,达到了“心手双畅”的圆融境界,加之酒后微醺,如有神助。醒后曾再书,竟不能复得。此帖传为唐代冯承素双钩廓填本,纸本,故宫博物院藏,素称“神龙本”。千百年来,流传有绪的《兰亭序》已深入人心,并孕育了以“中和”为极则的书法审美观念。其书势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用笔秾纤得体,遒丽天成;章法如斜反正,纵横自如。文中“之”字重复达二十多次,然字字意殊,极尽和畅变化之美。从书法美学上讲,表现为空灵、自然,以韵为尚;流露在笔尖墨端,则是任情适性,天真烂漫。

早春图(北宋)郭熙

《早春图》是宋代郭熙的代表作之一,它敏锐地展现了严冬刚过,大地复苏的细微变化。远处峰峦高耸,山谷间雾气弥漫。中景楼阁,瀑布高悬,涧水奔流。近处河流刚刚解冻,渡口山路上旅客行色匆匆,枯瘦清简的松树有主有宾,攲正多姿,新芽初绽。画家运用纯熟的技巧,展现了季节的特点,细微地表现出悄然而至的早春气息,环境优美舒畅,意境深远。《早春图》山水灵秀,构图幽奇,变化多端,既有“春山艳冶而如笑”之姿,又给人“可游可居”之感。虽然篇幅不大,所画之图是兼具三远的全景式山水,但布景立意,妙合自然,几乎无懈可击,体现了郭熙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也是郭熙绘画理论的一个很好诠释。郭熙是宋代杰出的画家和卓有建树的山水画理论家。他的理论成就见于其子郭思辑录的《林泉高致》一书。他主张继承前人的成果,反对“局于一家”和“蹈袭”;主张“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他认为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不应仅限于技术的追求,一个优秀的画家还应力求做到“所养扩充”、“所览淳熟”、“所经众多”、“所取精粹”,要广泛接触生活,深入实践,师法自然,并且还要撷取典型,创造典型,绘制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世界。他指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认为自然山水变化万端,远近深浅、风雨明晦、四时朝暮,无不相异。对于山水画的构图,他认为“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至于溪谷桥径、渔艇钓竿、人物楼观等,都须分布合理。特别重要的是,郭熙阐明了山水画构图取景的三种形式:“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把理论成功地运用到自身的山水画创作上。

用心

爱心

专心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清人宋荦《论画绝句》中提到的这位王希孟,是中国绘画史上有大成就画家中最年轻的一位。王希孟就创作了这件宏幅巨制,时年18岁。《千里江山图》是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画家留下的惟一的作品。它以一匹整绢画成,交替运用深远、高远、平远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展现江山之胜。画面上,江山千里,气象万千。峰峦冈阜,苍莽起伏,江湖河港,浩淼无垠,气势雄浑壮阔又秀丽多姿。中间巉岩邃谷,飞瀑鸣泉,花红柳绿,茂林修竹,景色清幽,曲折入微。山水之间,设置有山村茅舍、寺观庄园、桥榭亭台、渔舟小艇,众多人物撒网捕鱼、驱车赶马、幽居闲适、游历赏景,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所有这一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虚实得体,既紧凑严密,又景致开阔,把南北方山水的特点糅合于一图。较之隋唐的青绿山水,都大大跨进了一步。内容上也摆脱了唐代青绿山水中习见的殿堂楼阁、仙山海市、游乐宴享等题材,而描画现实中的水村野市、游艇客船等场景,标志着大青绿山水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潇湘奇观图(北宋)米友仁

明代董其昌曾说:“唐人画法至宋乃畅,至米又一变耳。”“诗至少陵,书至鲁公,画至二米,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其中的“米”,便是指米芾、米友仁父子。米芾长住江南,尤其对镇江一带的云山烟雨,饱游饫看,形诸画面,创造了“米氏云山”。其子米友仁,字元晖,绘画克绍父风,画史上对米氏父子有“大小米”、“二米”之称。二米多作江南平远景色,突破前人运用线条表现峰峦、云水、树木的画格,另辟蹊径:山石不作轮廓,用清水润泽出大貌,再以淡墨渍染,然后用稍浓墨笔破出并皴出大体层次,趁湿以大水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叠垛。山的上部用墨稍浓,用笔密;山的下部用墨稍墨渲染。树木枝干多只用浓墨一笔画出,以大浑点作叶。山脚坡岸用浓淡适中的水墨横扫,多数不加皴斫。整个过程随意而自然,表现出江南山水云雨微茫,丘陵晦明,丛林隐现的意境,大大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从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中,可窥见米氏云山面貌。作品以“迷远法”构图,图中云雾占有大半。卷首云海弥漫,山峦隐约可见,远山坡脚随着云气的浮动变幻,逐渐显露,并重叠起伏地展开,远处峰峦终于出现在团团白云中。中段主峰耸立,林木扶疏,表现出远近层次。卷尾山色又隐入淡远之中,近处山冈上杂树丛集,草庐隐现,结束全图。全卷云树掩映,峰峦明灭,处处体现出生意郁勃的造化生机,表现了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特殊韵致。画面水墨淋漓,少见笔触,形象不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含蓄自然,浑然一体,给人留下了远景云山迷蒙的印象。

用心

爱心

专心 鹊华秋色图(元代)赵孟睢

《鹊华秋色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值得珍视的一幅作品。图像本身的笔墨、结构语汇及围绕此图的种种跋文,都构筑了此图丰富的文化内蕴。赵孟睿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亡后,身为赵宋皇室的赵孟羁妓颇芗崾匾琶衿冢芫庸氏绾州(今属浙江),精研诗、史、乐、书、画,以“吴兴八俊”之首的地位,活跃于江南文人圈中。然而,32岁时,他还是应元世祖忽必烈征召,赴京做官。此举在当时颇为轰动,尤其在南宋遗民士大夫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对他失望、不满者不乏其人。但不管怎么说,随着赵孟畹巧鲜送荆沼谔ど狭苏饪橛肽纤胃艟税倮茨甑脑彼瓮恋亍1292年,他被任命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此图所描绘的鹊山、华不注山,即当时济南府附近的两座名山。此图为横卷,分三段构图,右首之突兀山峦即为华不注山,它拔地而起,巍巍于旷野之上,超然奇峭,颇有卓尔不群的气派。山前有一排稚松,树干笔直,浓淡相间,增强了山体向上耸立的气势。中段的一丛杂树处于整幅画面的最前方,位于一方较圆整的坡岸之上,树木枝干粗壮,然种类、姿态各异,其枝叶或郁茂或光秃,色泽或火红或黄绿,丛树生长也依坡岸而斜向远退,与整幅画面纵向递退的动势相吻合。坡岸自身也施青绿重彩,变化丰富,使得这一组画面在前景中的位置显得十分突出。左首一段,远景中平坦、圆浑的屏障式山峦为鹊山,庄严含蓄,其平缓的造型与华不注之尖峭形成对比。鹊山前方的中景和前景中分置茅屋三间,式样简单朴拙。屋顶的赭红与缀满红叶的树林相呼应。前景中的茅屋则为数株垂柳掩映。屋舍周围一派田园风光,水畔有渔网置陈,河荡中渔舟荡漾,渔人劳作,空场上有山羊五头,亦施赭红,造型可爱,富装饰意趣。北方秋季散淡、宁静的氛围,充溢着整个画面,含蕴着丝丝缕缕的乡愁吧!此画非对景写生,而是赵孟1295年重归南方,在故乡吴兴为好友回忆北方佳景时,特意作的。

日出·印象(法国)莫奈

莫奈在巴比松画家户外作画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画天空、大气和人物在大自然的光照中的复杂色彩。为避战乱,莫奈离开法国,住在阿姆斯特丹,后又到英国。英国的雾都伦敦刺激了他的画瘾,他渐渐学会表现藏在烟雾中的景物。他在海德公园、泰晤士河上画了许多写生作品。散漫的光线极易发挥画家的小笔触功力。1871年,在离开伦敦以前,他又对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的作品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深感透纳的外光表现是非常出色的。同年,他回到法国,决心投入到乡间大自然的田野、天空与江河的描绘之中。他在阿让特依住了约六年。在那里描绘河水的闪烁色彩。1874年,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摩里索等画家决定组织一次独立沙龙。他们借用摄影家纳达在巴黎市中心卡普辛大道35号的一套工作室作为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厅,把展览会取名为“无名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参展的画家共30人,莫奈就在这次展出中拿出了他这一幅震撼画坛的习作《日出·印象》。《日出·印象》展出后,受到社会的公开攻击。那位以“印象”来讽刺这幅画的《喧噪》周刊的记者路易·勒鲁瓦,本来是以此指责莫奈“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可是这个名称从此竟彪炳画史,变成了极富号召力的光辉符号。在“印象主义”一词中,贬义内涵已消失殆尽,尽管当时展厅上的70幅画连一半也没有卖出去。《日出·印象》是莫奈描绘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天空的微红被各种色块所渲染,水的波浪系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的。三只小船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显得模糊不清。船上的人或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到船似在摇晃缓进。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由于它在印象派画史上的意义,此画习作也就长期被看成是一幅完成之作了。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法国)达维特

雅克·路易·达维特(1748~1825)出身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最初的老师是其亲戚——罗可可画家布歇,后来又拜在皇家美术院教授维恩的门下。毕业时因创作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游学,在那里他爱上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作品。回到法国后,他很快接受了狄德罗的激进思想,对封建王朝的腐朽现象深恶痛绝。当资产阶级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时,他便以古代英雄为题材,创作了这幅《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这幅画原是1784年国王路易十六的订件。达维特没有按照统治者的意愿去画,而是加强英雄人物的刚毅决心。荷拉斯,是古罗马时代的一个家族。古罗马在建立共和制的历史时期,罗马人曾与比邻伊特鲁里亚的古利茨亚人发生战争,但是双方的人民却有着亲密的通婚关系。为了避免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厮杀,双方统领达成协议,各选出三名勇士来进行格斗,以胜败来判定罗马城与阿尔贝城的最高统治权属谁。格斗以罗马的荷拉斯三兄弟战胜而告终。这个题材,早在17世纪就被法剧作家高乃依写过,它的主题思想是个人感情要服从国家利益。画家在这里表现了荷拉斯正送自己三个儿子奔赴战场,为祖国而战的时刻,他把剑握在手里,准备分发给他们。分发之前,三兄弟伸出右手向宝剑宣誓。年迈的荷拉斯举起右手,表示祝愿,祝他们旗开得胜!这时三兄弟向武器庄严地喊出“不胜利归来,就战死在沙场!”的誓言,画面的右角,是三勇士的母亲、妻儿和姐妹。母亲担心这次出征凶多吉少,哀痛得心如刀绞;一个女人搂着自己的孩子泣不成声;而勇士的那个姐妹(最右侧一个)的心情,此时更为复杂,她已经许嫁了古利茨亚

用心

爱心

专心 人,双方的厮杀将对自己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论何方死伤,都将是自己的不幸。画家在这里采用多侧面揭示人物心理状态的手法,使这幕悲壮的戏剧场面具有丰富的可读性。妇女的哭泣与前面三个勇士的激昂气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更加强了主题的思想性。画上三组人物,老父亲居正中,构图显得稳定。这场宣誓,激情的焦点是在父亲手中的刀剑上。背景是三个带有多立克柱式(也译多利亚柱式)的拱门,它与前面三组人物相适应,使人物、环境显得更加庄严。他们为了民族兴亡,为了罗马的共和制, 将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这是多么值得可歌可泣!当这幅画在罗马完成时,在意大利立即产生了强烈反应。在这种政治局势极度敏感的时期,达维特的艺术受到了革命政党的注意。不久,达维特加入了资产阶级左翼的雅各宾党,并很快成为该党领袖罗伯斯庇尔的战友,后又被选为国民议会的议员,担任了议会的主席。这个时期的达维特,像有一把火照亮着他自己,这把“火”正是巴黎发生的革命暴动。他的另一幅名作《马拉之死》,也是在这种火把照亮下完成的佳作。

审美自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自律现象和个人风格的出现。2.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3.欧洲19世纪几个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创作观念和风格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审美趣味,对艺术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2.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风格和形式的发展逻辑;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形式之美的;了解中国的书法和文人画的主要观念和基本的发展规律;了解19世纪西方艺术的几个代表流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

3.教学重点与难点: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二.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9 这课内容比较难理解,我设计了让学生用粉笔临摹书法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讲解,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艺术家的创作过程的录象,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习语境。

3.问答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目的,有思考的学习。

4.讨论式教学法

学生讨论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艺术家个人风格和情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审美的个性化差异。

三.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学生讨论、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1.导入: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请学生临摹《兰亭序》,教师在来临摹,然后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之’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换一下,会不会影响全篇的效果。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没有外在的目的。

2.教师展示作品: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请同学阅读教材第38页,依据教材中的分析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从作者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绘画形式、创新之处等进行比较。

3.学生思考并回答。

4.教师总结,并点明教学主题“审美自律”。完成第38页的“思考与交流”。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5.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9页元、明、清时期的美术现象。

6.引导学生从作品的题材与内容,表现方式,这些因素与艺术家的人品以及内心感受之间的关系,对美的认识,创作主体意识带来绘画领域中的什么变化等五个方面来进行认识。

7.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并对文人画进行介绍,总结。

8多媒体展示文人画作品,老师和学生一起按照“意象美术”的欣赏方法来进行欣赏,着重要理解艺术家为什么要创造这些形象,是表白心迹,还是超脱世俗,还是反叛社会等等。

用心

爱心

20周年高中同学聚会发言稿 篇5

20周年高中同学聚会发言稿

各位同学们,各位老师们,大家好!

很高兴再次与大家在XX相聚,非常感谢聚会组织者给我们这次二十年后团聚的机会,非常感谢,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就让一切感谢都在不言中,我就直奔班会主题,谈谈“二十年来的变与不变”。

“江山易变,本性难移”,但想想二十年来的我,变化太多,不变的很少。一个老婆,一个儿子没变,乡情,同学情谊,师生情,亲情都没变。除此之外,尽是变化,这些年来,感觉自己就像小河里的一粒小石子,不断被冲刷,逐渐被磨得越来越平,如果当年有些棱角,出些“杂音”的话,现在则是越来越少。

俗话说“名不正则也言不顺”。先从名字说起吧,众所周知,我叫刘XX,是父母给的名字,但上大学后就自己起了个名叫刘XX,后来进入外企,为了便于交流,又起了个洋名叫“BAKER”, 但时间久了,大家叫习惯了就当中国名字叫“贝克”,也有人喊“贝总”。这是关于我名字的变化。

顺便介绍一下我这些年的经历,我是1992年考上天津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天津工作的居住,算起来到今年刚好二十年。大学刚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营汽车厂,但那时工资待遇很低,不足以谋生,为了生计,工作不到一年,就跳槽来的一家台湾企业,干了几年,又通过招聘进入一家英国企业,因为在当年,欧美企业的待遇相对较好,我在这家企业一直干到现在。

看到在做的各位老师,我想去了另一个变化,记得当年白老师英语课,上课先抽查英语单词,我是经常记不住,非常怕抽到我,每遇点名,低头不敢仰视,当时长为自己记性不好苦恼,感觉记性不好是自己一个很大的弱点,直到上大学也是如此。但后来,乃至现在,我发现,越是当年费尽记住的东西,记得越牢,越难以忘记,我是记得慢,但忘的也慢。到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当年的缺点而今变成优点。

高中生优秀议论文20篇 篇6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是真真切切体会到杜牧那怀才不遇的感慨。

人们总是一味地高呼着:“只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但这个时代的脚步的快伐是我们所能轻易触及,而又轻易去踏足的吗?我想“事与愿违”大概就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话”上的精辟遐思„„

实现梦想的人并不是从未有过,我并不持有反对,但没有实现梦想的“先知者”又何尝不占多数?深受其害的后者,我也是一份子。

金钱、名望、地位,就是这个社会评价人层阶级的迂腐手段,同时它们也占据了梦想的先前条件。没有了金钱,就没有实现梦想的动力;没有名望,就失去实现梦想的推力;没有地位,就丢掉实现梦想的人力。三者就像是“天生三对”,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我想大家听了我一番说教也是切有体会,现在的中国确实已经渐渐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不久的将来必会走上发达国家的道路,引领世界的潮流,人民的生活也将更加文明富裕。但,没有某样事物是十全十美的,我们所存在的这个国家的小社会也是,太多的社会弊端,严重地阻碍了梦想者、才华者前进的轨道。好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还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智慧者,真正所谓的先知者。

现今社会的种种弊端已经严重地埋没了千里马潜在的才能,扼杀了社会的人才,就如高考的造假状元一样。如果金钱、名望、地位就能买到的物质层次,甚至是虚情假意的精神层次的东西,那这些东西对人们的存在价值、生存意义又有什么用? 我必须要强调声明,我并不是要批评什么,或者讽刺什么,我只是想用这些简陋平凡的词句,改变什么。想必也有什么人也受到了社会弊端的残害,而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我想告诉你,虽然现在你的梦想难以实现,但也不能怨恨什么,你必须要去改变,改变迂腐人们的思想,改变“它们”,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金钱什么的所买的到,名望、地位,不是我们所要生存重要的目标。

什么样的努力,就会获得什么样的收益。社会需要公平,人人平等地竞争不要妄想着靠着所谓的人际关系或者金钱收买,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利润。上天的神奇造化正是我们所感叹的,她总是巧妙地安排了每个人一生的机遇。从前有两个小生命在同一天降临在了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境遇,一个孩子从小享受着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一个孩子从小就扛起养家糊口的重大责任。两种不同生活的人,成就了不同未来的人。后者最终成为了一个公司的大老板,前者成为了这个公司的普通职员。

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不能,也要想着,哪怕努力还是无法成功,还需努力。总有一天,你会遇上欣赏你的“伯乐”,社会弊端也许也会不复存在。

我们要改变,就要从自己的思想开始改变,从上下一代的思想开始改变,从„„改变。公平地竞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脚踏实地地努力。

这样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还会遥远吗?记得,我们还需努力,还需改变,还需“变革”„„ 2.屈与迁

人的伟大,不在于他为某件事壮烈死去,而在于他能够为某件事

一个作家

胡说:

人的伟大是价值的体现,而不是死与活。

活着,为了度乐,卑贱的活,死了,为了国家,轰烈的死。难道死了比活着伟大吗? 我不喜欢将屈原与司马迁相比较,就像不喜欢将群人们相比较谁群一样。屈原与司马迁都是悲剧的主角,比较他们就是比较他们的悲剧,是多么让人难过的。两人的成就与伟大,是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方位,不同的时代。就像质量与深度的比较,时间与空间的比较。有一定联系,却不可相比。

可以说,在历史上两人都是浪花,影响到了浪花的方向。

司马迁身受宫刑,一生不得志,却有志。于是,作为一个有身份的人,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杀,而是不自杀的理由。他需要理由,因为他不仅要期满自己,更要期满别人。他不怕别人的指指点点,都怕做不到“不辱先”,于是,对世人,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任庞书”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得以说明。司马迁的伟大便从此得到体现.他卑贱活着,为了自己的理想,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它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人们不叫他公公,叫“太史公”。不论是《史记》,还是纪传体通史,都在历史上发挥极大作用。

忽然,又想起鲁迅先生的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便是说了他的成就与《史记》的地位。看见了离骚,又想起了屈原,便想起了《离骚》。

屈原的生活,却也有自己的不幸,身怀报国之情,空有满腔热血,却不得发挥,在破败楚国城墙中,一次次试图修补,却无发完成,最后,却被这即将倒塌的城墙压在下面,流亡23年。23年的流亡与失望,无情厮打屈原的信心。希望一次次燃烧和浇灭,榨干了他骨子中的理想,可以想象,屈原的命运有多凄惨,身怀济世报国之才,救国兴城之心,却被流放。地位的巨大落差屈原承受着,被误解的痛苦屈原承受着,一切一切都压在一个老人的身上。屈原的心早已被岁月侵蚀的破败不堪,只剩下最后的信念苟延残喘。如果他到秦国,一定十分的幸福。可他没有,如果说他的卑贱为理想活着,这便是体现。在《九歌》《天问》等作品中,都有他的理想折射。他听到楚国灭的信息,他的心思了他我们无法要求一个老人做什么。他的生命已尽,无法再做什么了。理想也完全变成不可能!如果他年轻,他一定会去复国,可他老了。他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写了传世的《离骚》,并将它传了出去—否则我们也不会知道。他自杀了。他是圣人,圣人的处境我们无法明白,他是悲剧,主角的理我们不会清楚。他为了让世上更多的人“清楚”,他自尽了。他成功了,它的价值在

这一刻体现,世人为了纪念他,有了端午节死后,他暝目了,他死,为理想而死,依然伟大,并不是什么消极。司马迁本人对他十分推崇,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用屈原自比。

屈原与司马迁一死一生,皆尽是追求理想的两种不同方式,怎么能说谁伟大与不伟大呢? 屈原与司马迁都很伟大,不仅因为他们实现了理想,更多在于他们的追求与结果。

屈原为理想可以死,司马迁却可以卑贱的活,我们呢? 3.不要规矩,自成方圆

世道天天在变,江湖总是不安。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言足以概括今之文学江湖。话说数载前,老前辈们举办“新概念”,以武会盟。武林新秀韩寒横空出世,以一支凌厉的笔击败各路豪杰,群雄皆服,文坛俱惊。韩寒一役成名,一时拜服者甚众,隐然有成门立派之势。

自此,江湖乱矣。

有韩寒之例,各路少年豪杰无不将“新概念”视为成功之捷径,趋之若骛。纷纷抛了陈规,弃了旧俗,自立起门户来。有狂傲不羁派,有叛逆的,有哲思的,荒诞不经,大言不惭„„真可谓应有尽有。倒是令老前辈们始料未及,竟有些招架不住了。而江湖似在一夜之间改弦易辙。校园的条条框框开始散架,学院派的规规矩矩惨遭抛弃,在“新概念”及其后的各种武林英雄会的引领下,“80后”们纷纷抛弃了书上所教的写作规矩,自成方圆而去。

史载:80后天下,自此成矣。

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踩一代人。就在80后巨浪正要回落时,踏在浪尖上的另一巨浪汹涌来袭。

在不久后的一段时间里,世人皆叹:天下尽归非主流矣。

此言不虚,90后的大浪来得比80后更汹涌、更猛烈。而且,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口号——“非主流”。非主流者,自成主流也!这些人非主流得十分彻底。老前辈的老规矩自然已不放在眼里,就连新前辈的也毫不理会。而是自成规矩,自画方圆。本着“宁可天下人与我同,不可我与天下人同”的理念,立异标新,努力地做被追随者而非追随者。

噫!经两代人的闹腾,江湖已是纷纷扰扰,难得安宁。只是不知能否真领得百年风骚。也不知再过数载,“千年后”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画出何种方圆? 4.生活色彩

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内心的感慨;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激情的澎湃;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时代的情怀。

青春,是一片浮华的烟云,可他们总是说弥足珍贵,我们更是不停的用时间来灌溉,用整个灵魂去疼爱,它的记忆犹如一把刀刻在你的启示录上,成了永远抹不去路程的足迹。尽管有时叶的散落风的离去你会感到些许痛楚,但在十年或几十年之后这将会成为你懂得快乐的源泉。

一段没有结局的故事,会是怎样?看着一对对老夫妇携手走过夕阳的美景消失在街的尽头,他们会比现在的年轻人更懂得去把握生命的历程。紧紧挽住爱人的臂膀,懂得了些许的纵容,心里怀揣的却又是另一种感激之情,彼此心灵相通,感情相拥,执手永恒。

青春的光芒与夕阳的美景永相贮存,镜中的花,水中的月,如此的美景如此的莞尔,就连肖邦的夜曲也唱不出内心的感慨。

为何那泉水总会从泉眼中涌出,而逍遥的涌向四周不受拘束,浩渺的歌总能唱出每个人的心声,虽说听者有心,但从你的双眸中流露的是你对过往遗憾。明明说好的那是一个终点,适合不适合都不许轻念,有太多美好的东西,谁的一生不会放弃些许?你拥有着一种适合自己的环境,充斥着不同色彩,把自然揽入胸怀,原来生活会如空气般新鲜。

人未变,心未变,彼岸的灯火阑珊,月色的庭院,当隔岸的杨柳飘洒在你的胸间,你我爱的只是各有差别。雨随风落,飘洒的树叶不曾遗忘,落叶归根的情怀,又将贮存在新的一片天。我们说蝶的变化是美丽,蝶的退化是遗憾,然而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本质,在唱响生命美的同时,还需要历练。

唱出激情的你,澎湃的犹如滚滚江河,栀子的岸边永远留存着一场豪迈的送别。

也许,飞蛾扑火,最终化为颤动的云烟,你能为之感叹得不到什么?一种追逐,是快乐的放任。落花,流水也未尝不是一种感悟的沉积,就像风雨的天空会带给你心境的波澜,人由景而伤,有感而伤,只是心已远。

昙华素艳掩不住它的娇姿,却又抓不住它的繁华,一夜的惊喜,一夜的湮灭,挥挥洒洒随风而去,却又归于尘土,或喜或悲,又似一种循环。为感伤之事而伤感,为愉悦之事而快乐。

有人说:“生命薄如蝉翼,不知何时命运会把我们吹响哪个岸边。”既然如此,我们不如随着风的摇摆,唱出时代的情怀。

人生,我说,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生命的色彩。5.玉不琢

曾几何时,各地涌现大量神童,有几岁出书的,也有几岁写歌的。可如今,当年的神童仍在社会上叱咤风云的又有几个?时间吞没了他们。正如一块璞玉被不断打磨,加工,最终却只留下光鲜的外表,内在毫无内涵可言。

的确,现代人是不幸的。为物质所累,为红尘所蔽,新为形役,终日碌碌。人们被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充斥着。渐渐,我们忘记了老祖宗留下的祖训,物质多得过剩,心却只剩下一片荒芜。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先人,那些为理想奋斗的人。因为不加修饰,李白才能仰天长啸“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傲气,给一个盛世留下了他的记号;因为不加修饰,五柳先生才能静坐于菊花丛中让诗意随风吹向远方,让自己的心得到解脱;因为不加修饰,朱自清才能挺直身板大声说道“宁死不吃救济

粮”,让气节在困境中得到诠释。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没有被社会的污垢沾染,在嘈杂的社会上保持一份璞玉应有的本质。

是谁说“玉不琢,不成器”?正是有了打磨,人们才失去随性;有了雕琢,人们才失去自然;有了精细,人们才失去朴实。我们便如同那璞玉般,在社会上被打磨,被锤炼。但人总是会被不利的条件影响的。所以我们的性格中多了些庸俗,多了些肤浅,多了些圆滑。最终失去了璞玉本应该有的本性。渐渐,我们忘却了我们该有的归宿。

又想到了在童话故事中的指出皇帝真实面貌的那个小孩,他大胆指出了皇帝的错误,却被大人制止了。这就是我们所受的教育,在世俗的眼光中长大,最终也变成和大人一样的人。

保持自己的个性吧。

玉不琢,才不会失去本身的淳朴光泽;玉不琢,才有直视社会的尖锐棱角;玉不琢,才会有凌驾一切物质之上的勇气。

古之成大器者,均能坚守一份不被污染的秉性,这才是挣脱所谓传统的束缚的勇气和突破。懂得了生命的目的,明晓了生命的真谛,看透了生死轮回,厌倦了浮世繁华的我们才能尽力保护自己的本性。涤尽心灵的尘埃,剥去世俗的光环,割舍物欲的孽障,弹出生命的轻响。于是,我们找到了真实的自我,活出至性至情。

玉不琢,是一种态度。

更是一种智慧。6.英雄悲歌

“自古英雄出乱世”依照此言,似乎所谓的“英雄”应该是古而有之„„

对于乱世,先秦是的吧,虎豹之师,远攻近交,于是一个荆轲挺身刺秦,一柄最快的剑,一颗最恨的心,成就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千古英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识时务而螳臂挡车,无异于自取灭亡!由此观之,脍炙人口的英雄荆卿充其量亦只是个了得的“侠客”罢了„„

铁骑飞将——赵之李牧,一生英勇,可谓英雄——匈奴闻其名而胆丧,风靡旗倒,抗衡于强秦而面不改色,将军夜引弓,终使秦师弃甲而逃„„然李牧的抗旨不遵却给他扣上了个“不忠”的名号!历史的车轮缓缓碾动,一时间战火弥漫,群雄四起。曹孟德白手起家,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又“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谓“英雄”。但同时,又有这么一批人站出来,以为不屑,斥之曰“奸雄”,于是乎——京剧舞台上,鼻子上一块白的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真正的英雄,孰是孰非?“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一句千古的绝响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深思„„霸王,仲卿,典韦,嵇康,叔宝,太宗,鹏举,成吉思汗„„一个又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中晃过,接踵而至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否定。篇二:高中生优秀议论文20篇

高中生优秀议论文20篇 1.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是真真切切体会到杜牧那怀才不遇的感慨。人们总是一味地高呼着:“只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但这个时代的脚步的快伐是我们所能轻易触及,而又轻易去踏足的吗?我想“事与愿违”大概就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话”上的精辟遐思?? 实现梦想的人并不是从未有过,我并不持有反对,但没有实现梦想的“先知者”又何尝不占多数?深受其害的后者,我也是一份子。

金钱、名望、地位,就是这个社会评价人层阶级的迂腐手段,同时它们也占据了梦想的先前条件。没有了金钱,就没有实现梦想的动力;没有名望,就失去实现梦想的推力;没有地位,就丢掉实现梦想的人力。三者就像是“天生三对”,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我想大家听了我一番说教也是切有体会,现在的中国确实已经渐渐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不久的将来必会走上发达国家的道路,引领世界的潮流,人民的生活也将更加文明富裕。但,没有某样事物是十全十美的,我们所存在的这个国家的小社会也是,太多的社会弊端,严重地阻碍了梦想者、才华者前进的轨道。好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还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智慧者,真正所谓的先知者。

现今社会的种种弊端已经严重地埋没了千里马潜在的才能,扼杀了社会的人才,就如高考的造假状元一样。如果金钱、名望、地位就能买到的物质层次,甚至是虚情假意的精神层次的东西,那这些东西对人们的存在价值、生存意义又有什么用? 我必须要强调声明,我并不是要批评什么,或者讽刺什么,我只是想用这些简陋平凡的词句,改变什么。想必也有什么人也受到了社会弊端的残害,而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我想告诉你,虽然现在你的梦想难以实现,但也不能怨恨什么,你必须要去改变,改变迂腐人们的思想,改变“它们”,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金钱什么的所买的到,名望、地位,不是我们所要生存重要的目标。

什么样的努力,就会获得什么样的收益。社会需要公平,人人平等地竞争不要妄想着靠着所谓的人际关系或者金钱收买,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利润。上天的神奇造化正是我们所感叹的,她总是巧妙地安排了每个人一生的机遇。从前有两个小生命在同一天降临在了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境遇,一个孩子从小享受着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一个孩子从小就扛起养家糊口的重大责任。两种不同生活的人,成就了不同未来的人。后者最终成为了一个公司的大老板,前者成为了这个公司的普通职员。

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不能,也要想着,哪怕努力还是无法成功,还需努力。总有一天,你会遇上欣赏你的“伯乐”,社会弊端也许也会不复存在。

我们要改变,就要从自己的思想开始改变,从上下一代的思想开始改变,从??改变。公平地竞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脚踏实地地努力。

这样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还会遥远吗?记得,我们还需努力,还需改变,还需“变革”?? 2.屈与迁

人的伟大,不在于他为某件事壮烈死去,而在于他能够为某件事

一个作家

胡说:

人的伟大是价值的体现,而不是死与活。

活着,为了度乐,卑贱的活,死了,为了国家,轰烈的死。难道死了比活着伟大吗? 我不喜欢将屈原与司马迁相比较,就像不喜欢将群人们相比较谁群一样。屈原与司马迁都是悲剧的主角,比较他们就是比较他们的悲剧,是多么让人难过的。两人的成就与伟大,是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方位,不同的时代。就像质量与深度的比较,时间与空间的比较。有一定联系,却不可相比。

可以说,在历史上两人都是浪花,影响到了浪花的方向。

司马迁身受宫刑,一生不得志,却有志。于是,作为一个有身份的人,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杀,而是不自杀的理由。他需要理由,因为他不仅要期满自己,更要期满别人。他不怕别人的指指点点,都怕做不到“不辱先”,于是,对世人,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任庞书”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得以说明。司马迁的伟大便从此得到体现.他卑贱活着,为了自己的理想,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它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人们不叫他公公,叫“太史公”。不论是《史记》,还是纪传体通史,都在历史上发挥极大作用。

忽然,又想起鲁迅先生的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便是说了他的成就与《史记》的地位。

看见了离骚,又想起了屈原,便想起了《离骚》。

屈原的生活,却也有自己的不幸,身怀报国之情,空有满腔热血,却不得发挥,在破败楚国城墙中,一次次试图修补,却无发完成,最后,却被这即将倒塌的城墙压在下面,流亡23年。23年的流亡与失望,无情厮打屈原的信心。希望一次次燃烧和浇灭,榨干了他骨子中的理想,可以想象,屈原的命运有多凄惨,身怀济世报国之才,救国兴城之心,却被流放。地位的巨大落差屈原承受着,被误解的痛苦屈原承受着,一切一切都压在一个老人的身上。屈原的心早已被岁月侵蚀的破败不堪,只剩下最后的信念苟延残喘。如果他到秦国,一定十分的幸福。可他没有,如果说他的卑贱为理想活着,这便是体现。在《九歌》《天问》等作品中,都有他的理想折射。他听到楚国灭的信息,他的心思了他我们无法要求一个老人做什么。他的生命已尽,无法再做什么了。理想也完全变成不可能!如果他年轻,他一定会去复国,可他老了。他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写了传世的《离骚》,并将它传了出去—否则我们也不会知道。他自杀了。他是圣人,圣人的处境我们无法明白,他是悲剧,主角的理我们不会清楚。他为了让世上更多的人“清楚”,他自尽了。他成功了,它的价值在这一刻体现,世人为了纪念他,有了端午节死后,他暝目了,他死,为理想而死,依然伟大,并不是什么消极。司马迁本人对他十分推崇,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用屈原自比。

屈原与司马迁一死一生,皆尽是追求理想的两种不同方式,怎么能说谁伟大与不伟大呢? 屈原与司马迁都很伟大,不仅因为他们实现了理想,更多在于他们的追求与结果。屈原为理想可以死,司马迁却可以卑贱的活,我们呢? 3.不要规矩,自成方圆

世道天天在变,江湖总是不安。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言足以概括今之文学江湖。

话说数载前,老前辈们举办“新概念”,以武会盟。武林新秀韩寒横空出世,以一支凌厉的笔击败各路豪杰,群雄皆服,文坛俱惊。韩寒一役成名,一时拜服者甚众,隐然有成门立派之势。

自此,江湖乱矣。

有韩寒之例,各路少年豪杰无不将“新概念”视为成功之捷径,趋之若骛。纷纷抛了陈规,弃了旧俗,自立起门户来。有狂傲不羁派,有叛逆的,有哲思的,荒诞不经,大言不惭??真可谓应有尽有。倒是令老前辈们始料未及,竟有些招架不住了。而江湖似在一夜之间改弦易辙。校园的条条框框开始散架,学院派的规规矩矩惨遭抛弃,在“新概念”及其后的各种武林英雄会的引领下,“80后”们纷纷抛弃了书上所教的写作规矩,自成方圆而去。

史载:80后天下,自此成矣。

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踩一代人。就在80后巨浪正要回落时,踏在浪尖上的另一巨浪汹涌来袭。

在不久后的一段时间里,世人皆叹:天下尽归非主流矣。

此言不虚,90后的大浪来得比80后更汹涌、更猛烈。而且,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口号——“非主流”。

非主流者,自成主流也!这些人非主流得十分彻底。老前辈的老规矩自然已不放在眼里,就连新前辈的也毫不理会。而是自成规矩,自画方圆。本着“宁可天下人与我同,不可我与天下人同”的理念,立异标新,努力地做被追随者而非追随者。

噫!经两代人的闹腾,江湖已是纷纷扰扰,难得安宁。只是不知能否真领得百年风骚。也不知再过数载,“千年后”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画出何种方圆? 4.生活色彩

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内心的感慨;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激情的澎湃;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时代的情怀。篇三:高中生优秀议论文20篇

高中生优秀议论文20篇 1.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是真真切切体会到杜牧那怀才不遇的感慨。

人们总是一味地高呼着:“只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但这个时代的脚步的快伐是我们所能轻易触及,而又轻易去踏足的吗?我想“事与愿违”大概就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话”上的精辟遐思„„

实现梦想的人并不是从未有过,我并不持有反对,但没有实现梦想的“先知者”又何尝不占多数?深受其害的后者,我也是一份子。

金钱、名望、地位,就是这个社会评价人层阶级的迂腐手段,同时它们也占据了梦想的先前条件。没有了金钱,就没有实现梦想的动力;没有名望,就失去实现梦想的推力;没有地位,就丢掉实现梦想的人力。三者就像是“天生三对”,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我想大家听了我一番说教也是切有体会,现在的中国确实已经渐渐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不久的将来必会走上发达国家的道路,引领世界的潮流,人民的生活也将更加文明富裕。但,没有某样事物是十全十美的,我们所存在的这个国家的小社会也是,太多的社会弊端,严重地阻碍了梦想者、才华者前进的轨道。好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还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智慧者,真正所谓的先知者。

现今社会的种种弊端已经严重地埋没了千里马潜在的才能,扼杀了社会的人才,就如高考的造假状元一样。如果金钱、名望、地位就能买到的物质层次,甚至是虚情假意的精神层次的东西,那这些东西对人们的存在价值、生存意义又有什么用? 我必须要强调声明,我并不是要批评什么,或者讽刺什么,我只是想用这些简陋平凡的词句,改变什么。想必也有什么人也受到了社会弊端的残害,而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我想告诉你,虽然现在你的梦想难以实现,但也不能怨恨什么,你必须要去改变,改变迂腐人们的思想,改变“它们”,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金钱什么的所买的到,名望、地位,不是我们所要生存重要的目标。

什么样的努力,就会获得什么样的收益。社会需要公平,人人平等地竞争不要妄想着靠着所谓的人际关系或者金钱收买,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利润。上天的神奇造化正是我们所感叹的,她总是巧妙地安排了每个人一生的机遇。从前有两个小生命在同一天降临在了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境遇,一个孩子从小享受着衣食无忧的快乐生活,一个孩子从小就扛起养家糊口的重大责任。两种不同生活的人,成就了不同未来的人。后者最终成为了一个公司的大老板,前者成为了这个公司的普通职员。

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不能,也要想着,哪怕努力还是无法成功,还需努力。总有一天,你会遇上欣赏你的“伯乐”,社会弊端也许也会不复存在。

我们要改变,就要从自己的思想开始改变,从上下一代的思想开始改变,从„„改变。公平地竞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脚踏实地地努力。

这样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还会遥远吗?记得,我们还需努力,还需改变,还需“变革”„„ 2.屈与迁 人的伟大,不在于他为某件事壮烈死去,而在于他能够为某件事

一个作家

胡说:

人的伟大是价值的体现,而不是死与活。

活着,为了度乐,卑贱的活,死了,为了国家,轰烈的死。难道死了比活着伟大吗? 我不喜欢将屈原与司马迁相比较,就像不喜欢将群人们相比较谁群一样。屈原与司马迁都是悲剧的主角,比较他们就是比较他们的悲剧,是多么让人难过的。两人的成就与伟大,是表现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方位,不同的时代。就像质量与深度的比较,时间与空间的比较。有一定联系,却不可相比。

可以说,在历史上两人都是浪花,影响到了浪花的方向。

司马迁身受宫刑,一生不得志,却有志。于是,作为一个有身份的人,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杀,而是不自杀的理由。他需要理由,因为他不仅要期满自己,更要期满别人。他不怕别人的指指点点,都怕做不到“不辱先”,于是,对世人,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任庞书”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得以说明。司马迁的伟大便从此得到体现.他卑贱活着,为了自己的理想,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它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人们不叫他公公,叫“太史公”。不论是《史记》,还是纪传体通史,都在历史上发挥极大作用。

忽然,又想起鲁迅先生的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便是说了他的成就与《史记》的地位。看见了离骚,又想起了屈原,便想起了《离骚》。

屈原的生活,却也有自己的不幸,身怀报国之情,空有满腔热血,却不得发挥,在破败楚国城墙中,一次次试图修补,却无发完成,最后,却被这即将倒塌的城墙压在下面,流亡23年。23年的流亡与失望,无情厮打屈原的信心。希望一次次燃烧和浇灭,榨干了他骨子中的理想,可以想象,屈原的命运有多凄惨,身怀济世报国之才,救国兴城之心,却被流放。地位的巨大落差屈原承受着,被误解的痛苦屈原承受着,一切一切都压在一个老人的身上。屈原的心早已被岁月侵蚀的破败不堪,只剩下最后的信念苟延残喘。如果他到秦国,一定十分的幸福。可他没有,如果说他的卑贱为理想活着,这便是体现。在《九歌》《天问》等作品中,都有他的理想折射。他听到楚国灭的信息,他的心思了他我们无法要求一个老人做什么。他的生命已尽,无法再做什么了。理想也完全变成不可能!如果他年轻,他一定会去复国,可他老了。他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写了传世的《离骚》,并将它传了出去—否则我们也不会知道。他自杀了。他是圣人,圣人的处境我们无法明白,他是悲剧,主角的理我们不会清楚。他为了让世上更多的人“清楚”,他自尽了。他成功了,它的价值在

这一刻体现,世人为了纪念他,有了端午节死后,他暝目了,他死,为理想而死,依然伟大,并不是什么消极。司马迁本人对他十分推崇,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用屈原自比。

屈原与司马迁一死一生,皆尽是追求理想的两种不同方式,怎么能说谁伟大与不伟大呢? 屈原与司马迁都很伟大,不仅因为他们实现了理想,更多在于他们的追求与结果。

屈原为理想可以死,司马迁却可以卑贱的活,我们呢? 3.不要规矩,自成方圆

世道天天在变,江湖总是不安。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言足以概括今之文学江湖。话说数载前,老前辈们举办“新概念”,以武会盟。武林新秀韩寒横空出世,以一支凌厉的笔击败各路豪杰,群雄皆服,文坛俱惊。韩寒一役成名,一时拜服者甚众,隐然有成门立派之势。

自此,江湖乱矣。

有韩寒之例,各路少年豪杰无不将“新概念”视为成功之捷径,趋之若骛。纷纷抛了陈规,弃了旧俗,自立起门户来。有狂傲不羁派,有叛逆的,有哲思的,荒诞不经,大言不惭„„真可谓应有尽有。倒是令老前辈们始料未及,竟有些招架不住了。而江湖似在一夜之间改弦易辙。校园的条条框框开始散架,学院派的规规矩矩惨遭抛弃,在“新概念”及其后的各种武林英雄会的引领下,“80后”们纷纷抛弃了书上所教的写作规矩,自成方圆而去。

史载:80后天下,自此成矣。

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踩一代人。就在80后巨浪正要回落时,踏在浪尖上的另一巨浪汹涌来袭。

在不久后的一段时间里,世人皆叹:天下尽归非主流矣。

此言不虚,90后的大浪来得比80后更汹涌、更猛烈。而且,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口号——“非主流”。非主流者,自成主流也!这些人非主流得十分彻底。老前辈的老规矩自然已不放在眼里,就连新前辈的也毫不理会。而是自成规矩,自画方圆。本着“宁可天下人与我同,不可我与天下人同”的理念,立异标新,努力地做被追随者而非追随者。

噫!经两代人的闹腾,江湖已是纷纷扰扰,难得安宁。只是不知能否真领得百年风骚。也不知再过数载,“千年后”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画出何种方圆? 4.生活色彩

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内心的感慨;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激情的澎湃;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时代的情怀。

青春,是一片浮华的烟云,可他们总是说弥足珍贵,我们更是不停的用时间来灌溉,用整个灵魂去疼爱,它的记忆犹如一把刀刻在你的启示录上,成了永远抹不去路程的足迹。尽管有时叶的散落风的离去你会感到些许痛楚,但在十年或几十年之后这将会成为你懂得快乐的源泉。

一段没有结局的故事,会是怎样?看着一对对老夫妇携手走过夕阳的美景消失在街的尽头,他们会比现在的年轻人更懂得去把握生命的历程。紧紧挽住爱人的臂膀,懂得了些许的纵容,心里怀揣的却又是另一种感激之情,彼此心灵相通,感情相拥,执手永恒。

青春的光芒与夕阳的美景永相贮存,镜中的花,水中的月,如此的美景如此的莞尔,就连肖邦的夜曲也唱不出内心的感慨。

为何那泉水总会从泉眼中涌出,而逍遥的涌向四周不受拘束,浩渺的歌总能唱出每个人的心声,虽说听者有心,但从你的双眸中流露的是你对过往遗憾。明明说好的那是一个终点,适合不适合都不许轻念,有太多美好的东西,谁的一生不会放弃些许?你拥有着一种适合自己的环境,充斥着不同色彩,把自然揽入胸怀,原来生活会如空气般新鲜。

人未变,心未变,彼岸的灯火阑珊,月色的庭院,当隔岸的杨柳飘洒在你的胸间,你我爱的只是各有差别。雨随风落,飘洒的树叶不曾遗忘,落叶归根的情怀,又将贮存在新的一片天。我们说蝶的变化是美丽,蝶的退化是遗憾,然而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本质,在唱响生命美的同时,还需要历练。

唱出激情的你,澎湃的犹如滚滚江河,栀子的岸边永远留存着一场豪迈的送别。

也许,飞蛾扑火,最终化为颤动的云烟,你能为之感叹得不到什么?一种追逐,是快乐的放任。落花,流水也未尝不是一种感悟的沉积,就像风雨的天空会带给你心境的波澜,人由景而伤,有感而伤,只是心已远。

昙华素艳掩不住它的娇姿,却又抓不住它的繁华,一夜的惊喜,一夜的湮灭,挥挥洒洒随风而去,却又归于尘土,或喜或悲,又似一种循环。为感伤之事而伤感,为愉悦之事而快乐。

有人说:“生命薄如蝉翼,不知何时命运会把我们吹响哪个岸边。”既然如此,我们不如随着风的摇摆,唱出时代的情怀。人生,我说,总想为你唱支歌,唱出生命的色彩。5.玉不琢

曾几何时,各地涌现大量神童,有几岁出书的,也有几岁写歌的。可如今,当年的神童仍在社会上叱咤风云的又有几个?时间吞没了他们。正如一块璞玉被不断打磨,加工,最终却只留下光鲜的外表,内在毫无内涵可言。

的确,现代人是不幸的。为物质所累,为红尘所蔽,新为形役,终日碌碌。人们被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充斥着。渐渐,我们忘记了老祖宗留下的祖训,物质多得过剩,心却只剩下一片荒芜。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先人,那些为理想奋斗的人。因为不加修饰,李白才能仰天长啸“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傲气,给一个盛世留下了他的记号;因为不加修饰,五柳先生才能静坐于菊花丛中让诗意随风吹向远方,让自己的心得到解脱;因为不加修饰,朱自清才能挺直身板大声说道“宁死不吃救济

粮”,让气节在困境中得到诠释。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没有被社会的污垢沾染,在嘈杂的社会上保持一份璞玉应有的本质。

是谁说“玉不琢,不成器”?正是有了打磨,人们才失去随性;有了雕琢,人们才失去自然;有了精细,人们才失去朴实。我们便如同那璞玉般,在社会上被打磨,被锤炼。但人总是会被不利的条件影响的。所以我们的性格中多了些庸俗,多了些肤浅,多了些圆滑。最终失去了璞玉本应该有的本性。渐渐,我们忘却了我们该有的归宿。

又想到了在童话故事中的指出皇帝真实面貌的那个小孩,他大胆指出了皇帝的错误,却被大人制止了。这就是我们所受的教育,在世俗的眼光中长大,最终也变成和大人一样的人。

保持自己的个性吧。

玉不琢,才不会失去本身的淳朴光泽;玉不琢,才有直视社会的尖锐棱角;玉不琢,才会有凌驾一切物质之上的勇气。

古之成大器者,均能坚守一份不被污染的秉性,这才是挣脱所谓传统的束缚的勇气和突破。懂得了生命的目的,明晓了生命的真谛,看透了生死轮回,厌倦了浮世繁华的我们才能尽力保护自己的本性。涤尽心灵的尘埃,剥去世俗的光环,割舍物欲的孽障,弹出生命的轻响。于是,我们找到了真实的自我,活出至性至情。

玉不琢,是一种态度。

更是一种智慧。6.英雄悲歌

“自古英雄出乱世”依照此言,似乎所谓的“英雄”应该是古而有之„„

对于乱世,先秦是的吧,虎豹之师,远攻近交,于是一个荆轲挺身刺秦,一柄最快的剑,一颗最恨的心,成就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千古英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识时务而螳臂挡车,无异于自取灭亡!由此观之,脍炙人口的英雄荆卿充其量亦只是个了得的“侠客”罢了„„

20分钟练字课的教学策略 篇7

一、内容选择策略

1.练字先练姿。姿势训练应是每堂写字课必练的内容, 是小学阶段写字教学必练的重要内容。姿势主要包括写字坐姿、执笔姿势以及运笔姿势。良好的写字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需要, 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常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 这种要求只是基本的, 需教师经常作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2.先识后写, 以写促识。20分钟写字训练内容应选择语文教材上刚学过的生字、生词。字体要入楷书, 高年级可以入行书。我们在最初的时间里加强对学生的识记刺激, 巩固识记生字、生词的保持量。学生把字写好了, 生字也巩固了, 真是一举两得。

练写内容宜少, 不宜多。从写字的量来说, 每节20分钟写字课以练写3个左右的生字为宜。就拿识字量较多的二年级来说, 每学年识写600字左右, 以每周练15个生字计算, 一学年约练660多字。因此不存在课后字表中生字练写不完的问题。实践证明, 在具体练写某一字时, 以5、6遍最好。

二、教学指导策略

1.入格与出格。“格”, 这里指供练字的框儿。小学生常用的练字格有田字格、米字格、回宫格、九宫格等。其中最常用的多为“田字格”。

先入格后出格。教师在低年级进行范字指导时, 要在字格中示范———入格;到了高年级可以脱离字格进行范字指导———出格, 逐渐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汉字的书写布局能力。从学生角度讲, 遵循从描红、仿影、临帖, 到在无字格中自由书写, 这就是学生练字的“先入格后出格”。

从出格到入格。在写字教学中, 可以解决字的关键笔画、难写部位的写法, 培养学生观察的深刻性。当教师展示无格范字 (出格) , 学生观察, 头脑中形成格中“字象”, 然后在格中写下来“入格”。再观察教师格中的范字, 通过对比找出书写差距, 以此提高学生观察的准确性。写字教学中的入格与出格是相对的, 根据教学对象、内容的不同, 要灵活运用。

2.议与练。在写字教学中要做到边议边练, 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议—练—再议—再练。后者“议与练”是前者“议与练”的深化和巩固, 而每一次议都是以观察为前提的。学生练字前, 先观察, 然后说说该字的结构、难写的偏旁、笔画以及在格中的位置等, 以达到练前心中有数。这比教师反复讲解如何书写, 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练了几个字后, 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写的字中, 哪个字比较漂亮, 哪个字写得不好, 不好在哪儿?如学生在写三、四个“庙”后, 请学生说说写的“庙”字存在什么问题。

生:广字头的“点”偏左了。

生:“由”中的竖写得有点长。

生:“庙”字显得有点散。

生:第二笔横写得过长、过斜。

学生敢于说出书写的不足, 说明他具备了一种“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写字, 初步具备了“鉴”字能力。教师也从学生的议中, 得到反馈信息, 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3.个别辅导与全体指导。使全体学生写字达标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 还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于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讲解示范后, 还可以手把手地教;对于书写优异生, 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书写要求。

4.书写氛围情境化。认知与情感是课堂教学中相互交织的两条主线。写字课中, 通过播放悠扬的古典音乐, 进行音乐渲染, 创设写字氛围, 使学生心静如水, 进入良好的写字境界。进行书写前, 教师运用简短、精练的言语调动学生书写的激情, 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练字态度定势。写字指导要讲究趣味性、直观性。笔者常把写出的字当作造出活生生的“人”。比如“葛”字, 学生常好把最后一画封死口, 教师为此设计了这样的语句:怎样让“葛”字中的人呼吸畅通呢?我们把末笔的起笔、收笔处不接触到其他笔画就可以了。再如教写“村”, 左边的“木”字很懂礼貌, 把“捺”这条腿收回来变成“点”, 让出位置给“寸”站立。

5.书写过程清晰化。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 还要求学生把字写“美观”。这个“美”体现在字要有神韵、有力度。对于小学生来说, 要把字写美, 就要把每一笔画、部件书写到位。在用笔起、行、收过程中, 有提与按、转与折、快与慢;部件的穿插、搭配都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过程。教学上, 可让学生用书空的办法, 跟随教师进行动态的描写, 也可采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演示笔画的形成, 部件的搭配过程。

三、书写评价策略

1.批改符号化。目前作业批改使用等级评定法。运用恰当的批改符号, 可以使书写批改做到有针对性, 提高信息反馈的实效性。如, 在字上画一个“0”表示好字;用“×”表示错字;用“”、“/”分别表示字左歪、右斜;用“口”圈在字外, 表示字太大;在字上画“口”表示字太小;在字上方或下方画“——”表示字偏下或偏上写了。当学生看到这些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 便知道哪些字写得好, 哪些字写得不够好, 不好在什么地方也一目了然, 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加强的那些方面。

欧盟让·莫内计划实施20周年 篇8

让·莫内计划由欧盟委员会于1989年创立,其目标是通过向全世界的高等教育机构推广欧洲问题的教学、研究和讨论,促进欧盟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以及人民与文化间的对话,并提升对欧洲一体化的理解和认识。该计划下设7个项目,由欧盟委员会提供资助。

1. 让·莫内欧洲课程

该项目为有关欧洲一体化(含欧盟对外关系)的短期课程,每学年课时不少于40小时。该项目最多可获得3年共21 000欧元的资助。

2. 让·莫内教授

让·莫内教授专门从事欧洲一体化研究,且承担该专业每学年至少90学时的教学任务。该项目最多可获得3年共45 000欧元的资助。

3. Ad personam 让·莫内教授

“Ad personam”源自拉丁语,意为“给予个人”。该项目资助在其居住国家之外的国际教学和出版领域取得较高成就的让·莫内教授、在欧洲一体化领域有多年从业经验或背景的教授。该头衔可随教授本人迁移,最多可获得3年共45 000欧元的资助。

4. 让·莫内卓越研究中心

该中心是大学里已建立的欧洲一体化学习和研究的跨学科机构,是汇集科学、人文以及文献资源的欧洲研究中心。最多可获得3年共75 000欧元的资助。

5. 专业协会

支持从事欧洲一体化教学和研究的教授学者组成联合会,可最多获得3年共24 000欧元的资助。

6. 相关研究

支持与欧洲一体化有关的信息交流与研究活动,如通过国际会议、研讨会、圆桌会议等形式,促进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讨论、反馈和理解。可最多获得1年共40 000欧元的资助。

7. 让·莫内多边研究小组

至少由3个国家的3名让·莫内教授组成跨学科的研究小组,协作开展欧洲一体化研究。可最多获得2年共80 000欧元的资助。

让·莫内项目评选基于四大标准,分别是申请者资格、项目水准、影响力及相关度、创新点。

根据欧委会提供的最新材料,我国目前已有两个让·莫内卓越研究中心,分别是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共有6人获得让·莫内教授称号,分布在中国人民大学(1名)、复旦大学(1名)、武汉大学(2名)、四川大学(1名)和澳门大学(1名),其中复旦大学戴炳然教授曾获欧盟2008年度“让·莫内奖”。

参考资料:

[1] http://ec.europa.eu/education/news/news1673_en.htm.

[2] 欧盟委员会有关会议材料.

(作者单位: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处)

上一篇:“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怀”主题教育总结下一篇:县旅游扶贫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