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随笔(精选8篇)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据我校二类高完中学生大面积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在优生极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我校学生升学率,我谈谈我校高中物理教学的个人观点:
一、正确理解<<考试说明>>中的考试目标
根据普通高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了以下四面目标:
1、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高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知识能力离不开知识基础的载体作用,离开了基本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谓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就是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⑵,定量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物理活动的特征等.⑶,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2、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出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
生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规律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3、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学生在阅读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念,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4、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本目标的试题有的需要物理学,化学,生物,其中一个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回答,有的需动用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尤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试题,因为现实性问题常常是综合的.二、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物理教学
其实现实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生的联系都是综合性问题,创新综合的思路非常重要,但我认为高考综合的知识点难度并不会比单科的知识点的要求高,题目不深挖,不铺开,但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思维,信息处理实践机会,具体的讲,要求教师,第一,要遵循现行普通高中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其教学目的要突出以培养学生迎新精神和提高教学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物理教学活动要注意与化学,生物学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防治运用,坚持以学生为方便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物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物理学教学过程 ,第三,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主动学习精神.三、打开图书馆,阅览室的“门”
物理教学必须联系实际,在抓基本知识点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到地联系生活生产和科研实际,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的资料,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开设讲座,讲物理史故事,将现代科技新成就 ,如激光的广泛运用,全息照相的妙用,光纤在现代通信中的作用等,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增强现代意识,提高学生素质.四、具体做法
高一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力学基础没打牢固,后面的知识理解起来就困难,高二是关键,我校学生一旦渡过高二,退学的学生就少了,信心也不会失去,高一教学首要任务是如何由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的学习,如何由初中的简单学习过渡到高中的理解性学习是我们高一教师首要任务。即不能单一降低难度,也不能标高过度。高二物理
在平时的阅读课上, 我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 或默读或个人自由地放声朗读。每节阅读课我都留给学生默读的时间, 此时教室里虽然静悄悄一片, 而学生的大脑却处于亢奋状态。默读能让他们真正进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过去老师喜爱齐读, 学生因为要做到读得整齐, 所以无法用心感悟、体味课文, 只能是“和尚念经”罢了。而默读, 因为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 恰恰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心灵体验, 真正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魅力。
课堂阅读教学中, 我还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的读课文的时间, 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 且慢启发”, 慢慢走出以往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误区。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 不能快节奏, 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和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以往的阅读课上, 我总是重点讲文段大意, 忽视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分析。这样学下来, 学生对课文内容是掌握了, 可一旦知识点出现在新的文章当中, 学生就一头雾水, 不知怎样去读了;同时课堂气氛也较沉闷, 成了我的个人表演。学生提不起兴趣, 我也毫无激情。于是我改变思路, 先布置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 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 文章内容提纲挈领, 都串联了起来, 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了。再附上相关知识点的考题进行实战演练, 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又学会了答题的方法, 还学得有兴致, 并能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2. 加强语言教学。
语言是一门工具学科, 它不同于数学, 语言教学要求语言代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 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代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言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 我认为, 语言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代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 能说会道, 是一个人睿智、思维敏捷的体现。现代语代教学, “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 我注重学生课前阅读训练教, 让学生课前阅读、准备, 每堂课课前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之间互听互评, 共同积累, 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
在“说”的过程中, 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 那就是“读”。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在理解的基础上, 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 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同时, 用“读”帮助记忆, 培养语感, 陶冶情操。此外, 让学生进行摘记, 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 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言教学中, 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即学完一个单元, 学会自己归纳, 学懂了一些什么, 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 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3. 以书为纲, 以生为本。
3.1 确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 建立发散式教学模式。
我认真钻研教材, 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 掌握知识的逻辑, 能运用自如, 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 怎样才能教好。在以语文教材为纲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 让学生紧紧抓住桃树, 在领略墙内春色的同时, 把头探到墙外, 去欣赏墙外的无边风光。
3.2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 而不是被动的。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 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 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 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 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为此我注重考虑教法, 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 以课堂为主阵地。
课上的45分钟是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战场。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课上的效率, 我还特别注意学法的指导, 以老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采取多样的授课方式,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在的学生有一种心理我们不能忽视, 那就是争强好胜, 他们极富挑战性, 而且相对于他们早熟的心理, 仅凭课本的那点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和打动他们, 所以我就经常设置一些竞赛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 自告奋勇, 共同参与, 在这一次次的挑战中, 学生的兴趣浓厚了, 信心增强了, 我因势利导, 让他们去看一些知识性强、娱乐性强的栏目, 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主动性。如此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 注意信息反馈, 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同时,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产生了愉悦的心境, 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科学探究。
5. 作文评讲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都是强调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在现在的高考制度之下,高中语文的人文性缺失非常严重。这就造成现今高中语文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教育缺乏对于人性的探讨,丧失了精神世界的交流,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笔者认为在应试的压力之下,高中生更应该去保持一份学习的初心,去不断学习语文中的人文价值,使自身的生命更加丰满。
一、人文价值学习的必要性
1.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精神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人品性的重要指标,这种精神的有无也能影响一个人生命的厚度,对于高中生而言其也是衡量品格的重要指标。
2.语文教育的特殊性所在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充满人文关怀以及内涵丰富的作品,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不自觉的受其影响,通过一定的学习则能提升自身的品格,有助于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养成。
3.现今语文人文的缺失性
当今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性的缺失。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更多的传授是应试的知识点与技巧,而同学们受其影响只是机械的记忆,完成知识的储备,即使在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时,其目的也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方式就不能体会到教材编著过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二、如何在高中学习中去做
1.以自身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蕴含人文性
新课改对于学习的主体进行了很明确的说明,即高中语文学习的主体就是同学们。为此,高中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针对于这一方面的学习,同学可以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让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去更多的注意这一方面的内容。我们还可以自由结成小组,每周可以选一位伙伴,让他来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认可,从而使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学习中得到认可,这样大家就能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自己更多的自发去感悟学习过程中所渗透的人文色彩。
2.提升课堂效率,适当地加入课外阅读
高中生的学业比较紧张,而且还要兼顾其他学科,尤其是大部分同学就将学业的重心放在了那些丢分比较多的科目上,很少有同学会在意高中语文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而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很多文章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无论是历史故事、散文,还是名人传记等,作者所创造出的文章不只语言凝练,而且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每一句话都渗透着人文精神。为此,作为同学应该改变以分为主的学习,去充分的挖掘教材内容。同时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没有一定的阅读功底是很难说得上具备人文精神的。对此,笔者认为同学们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每周读一篇文章,抄写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然后再写出自己阅读完后的心得体会。积少成多,聚水成河,这样坚持下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就能够提升对于文章的鉴赏能力,最终培养起一定的人文素养。
3.举办多种活动,使语文教学更加有趣
语文学习是一项有意思的活动,为此,在基本培养了语文素养以后,同学们也要举行一定的活动,来展示每一个同学学习的成果,进而激励他们更多的去学习。如笔者就经常协助老师举行读书会,故事会等。让同学们将自己一定阶段所读到的故事在好友之间分享,这样的活动不仅会让同学们受到激励与鼓舞,在彼此的交流中,我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透彻,从而达到交流读书感悟与经验的效果。
4.尊重彼此观点,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
高中语文课堂的授课主体的同学们,而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去学会应用,而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交流对于同学们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之间要重视平等交流,去真正明白彼此的需求。当同学们说出自身的想法的时候,作为同学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与观点,与他们进行平等有效的交流,而不能因为自己觉得问题简单而对其爱答不理。
5.建立评价标准,更好的完成学习计划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给同学发布一定的学习任务与对于同学一段时间学习的成果进行一定的评定。而在新课改以后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机械重复的任务与以分数为本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在实际评价同学们的过程中,并不只以同学们所取得的书面上的成绩为主,而应该更多的侧重于对于同学综合能力的评价。应该考虑到每一个同学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整个初中语文的教学体系能够真正服务每一个同学的成长,使每一个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人性化,从而使同学的学习方向也不单单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全面发展,这对于同学们人文精神的培养很有益处。
三、总结
讲与练的关系,一般提法是“精讲多练”,即用“精”和“多”解决这一对矛盾。其实“精讲多练”是我国广大教师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学过程双边活动的特点。它克服了教学中单纯“先生讲学生听”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精讲,即把精华的内容,不但讲得深刻,而且讲得精彩,研究精讲的教学艺术,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一种美的满足和享受。物理教师要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特别是不容易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以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讲授给学生。精讲不是少讲,而是好与少的结合。这是我们在备课中最为耗费心思和要着实下功夫的地方。所谓“多练”,是学生的练习要多一些,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才可能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多练的含意有三:一是指一定数量的练习;二是经常性练习,即“学而时习之”;三是多层次、多形式、多种方法的练习。“多练”实质上是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深化。根据心理学的遗忘规律,新旧知识的前后干扰现象等,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练习,才能保证学生灵活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练”的目的是利用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掌握规律以及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如何精选或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练习题,是备课中应认真研究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明白,精选,尤其是设计习题是一项既费精力又需要有业务水平的工作。每道题目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具有科学性,题目中所设置的物理情境,既要符合物理实践又要有新颖性和针对性,还要符合教育心理学要求,在修辞方面和使用标点符号上都要规范化。总之,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精选或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是很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正、误、漏、缺,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解题思路,并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扩展和活化,这种“练”和那种盲目地、机械地、大量地、毫无选择地搞题海战术的“练” 是有原则区别的。所以“精讲多练”的“多练”是相对于精讲而言的。
早在正式授课的第二节以后,我就陷入了一种学生的反应和生活常识层面跟不上我的思路的矛盾境界。每次上课前都花很多时间去修改、调整思路和实例,希望能有所改变,然而总是事与愿违,上完课后都觉得效果很不好。由于自己把教学看得很重,迟迟未有定调的上课方式与日渐消疲的学生情绪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总是纠结与此导致的心情不佳直接反映到备课、教学的低效,反过来更加剧了这种不安感。日子在这样燥郁的氛围中一天天过去。 直到我开始放弃教学,选择重新听课,在一节指导老师传统教学课堂和一节实习同事的日常黑板教学课堂之后,突然顿悟了一般:原来课堂气氛成这样就已经可以了。现实中每个老师的课堂大多数都是比较平淡的,有人讲话、有人开小差、也有人发呆,但这应该才是最正常的课堂状态。之前的我过于追求全神贯注似的愉快氛围,一旦哪一点有所欠缺便会放大无数倍的自我责备,然后旧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接踵而至。 突然想开之后的一切都默默的变得顺畅起来,像是注入了新鲜活力般每天都精力旺盛,心情愉快。而备课也竟然变得简单起来。最重要的是,开开心心上课的我也带动着每个班级的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之前的一切问题在我对教学的态度改观后竟然如此轻松的逐个解决了。觉得很是神奇,同时又倍感欣喜。 但是在两节课后,我还是发现了新的问题。这问题来自于我的学习习惯。我总是习惯把课本的内容按自己的思路图形化或流程化,再按照自认较为顺畅的逻辑思维连接起来,相当于用自己的话将知识重新模块化后再输出。这使我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有更好的把控,但缺点在于,这种方式较为脱离课本,一旦中途卡壳或是什么原因会存在遗漏重点的问题;而且顺序不遵照书本,对于一些基础差又不抄笔记的学生来说复习会比较困难。 可由于这种思维性的讲解我认为会更符合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因此不太舍得改用传统顺序教学法。后来发现,只要提前设计好笔记的版式,按照大纲的顺序往下走,各节点再采用分散式导图教学就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上更便于记忆的思维性讲解。在实验了一节课之后,效果反响还不错。而且后面的知识可以按照前一章的框架进行备课,即省时又高效。 经过这阶段的经历与思考,一直说态度决定成败,这次开始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有的时候,摆正心态,轻松应对比什么都重要。当你调整到本初状态,期望值合适的时候,往往回馈会变得更加赏心悦目
一、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高一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量和冲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等,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例如: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建立都是如此。
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等等,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篇二:高中物理教师教育随笔
我们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我校开始大力推行“一主多辅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则提倡教师走进课堂,相互辅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我们集体智慧的发挥,需要我们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在这一年里,我们八年级的几位教师之间紧密地合作,坦诚互助。彻底没有以前彼此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我想,我们教师必须像现在这样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因为我们物理学科也可能一项课题会涉及到数学、地理、化学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我们科学组的亲密的互动关系,引发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同时,在与不同学科老师的协作、交流中,我们做有心人,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不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教物理的也要研究化学、生物、数学、地理等知识,以改善单一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做一名综合型教师。
过去,我们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我们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平时工作中,我们几人根据教学需要,创造性的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为此,我们在每节课备课前,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并写详细的学案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这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是一种挑战。因为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同时,我们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不过这样,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发挥创造性教育智慧的空间。
由于社会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必然会有一些科技前沿知识,环境教育知识等随机的闯入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不断补充,使教学内容变的更加开放,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注重文字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和一切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为了顺利开展物理教学,我首先积极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等。同时,我也充分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等。我们全家都特别喜欢逛光谷图书城。每次去,我都要挑上几十元的教育教学书籍。平时我也注重阅读的积累,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得的资源,从去年安装网线以来,我几乎每天都到网上去搜集的知识、了解中外科学专业知识。课堂内不懂得知识也到网上去学习一番。我想,物理课程资源需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我们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平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在这一年里,我注重言传身教,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班级的物理成绩在每一次考试中表现出色,这是最让我欣慰之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创造辉煌。
篇三:关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随笔
讲与练的关系,一般提法是“精讲多练”,即用“精”和“多”解决这一对矛盾。其实“精讲多练”是我国广大教师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学过程双边活动的特点。它克服了教学中单纯“先生讲学生听”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精讲,即把精华的内容,不但讲得深刻,而且讲得精彩,研究精讲的教学艺术,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一种美的满足和享受。物理教师要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特别是不容易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以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讲授给学生。精讲不是少讲,而是好与少的结合。这是我们在备课中最为耗费心思和要着实下功夫的地方。所谓“多练”,是学生的练习要多一些,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才可能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多练的含意有三:一是指一定数量的练习;二是经常性练习,即“学而时习之”;三是多层次、多形式、多种方法的练习。“多练”实质上是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深化。根据心理学的遗忘规律,新旧知识的前后干扰现象等,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练习,才能保证学生灵活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练”的目的是利用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掌握规律以及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如何精选或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练习题,是备课中应认真研究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明白,精选,尤其是设计习题是一项既费精力又需要有业务水平的工作。每道题目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具有科学性,题目中所设置的物理情境,既要符合物理实践又要有新颖性和针对性,还要符合教育心理学要求,在修辞方面和使用标点符号上都要规范化。总之,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精选或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是很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正、误、漏、缺,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解题思路,并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扩展和活化,这种“练”和那种盲目地、机械地、大量地、毫无选择地搞题海战术的“练” 是有原则区别的。所以“精讲多练”的“多练”是相对于精讲而言的。
篇四:关于高中物理教育教学随笔
一、教师与学生的困惑
高一物理新教材要求每周只有2节课,课时大量缩减,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研究和学习,适应新的教育教学要求。
教师的困惑:①课时少,难以完成教学任务。②教学内容多,不能完全由教师讲授,而让学生自学的内容较多,就好像教师不能尽职尽责似的。③教师的教学设计起点较低,但结果往往偏高。④课前延伸与课上展示、合作、探究结合不默契。⑤学生主动性差,耽误课堂时间。⑥学生回答问题不确切、不恰当时,教师怕耽误时间,干脆替学生回答现象等。
学生的问题: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表现在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课前不预习、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略了听课的真正任务,顾此失彼,被动学习。②学生在练习、作业上,慢腾腾,不讲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心思不集中,作业、练习效率不高。 ③学习缺乏条理性,由于时间少,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定律、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死记硬背。
二、几点建议与思考
1. 给新生的建议
物理是中学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它经典而抽象,虽然来源于生活和实验却很难理解,因此许多学生望而却步,那么,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呢?我的建议如下:
(1)做好课前延伸
课时量减少,课余时间增多,就要做好课前延伸。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2)课上学懂每个知识点
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为了学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教材;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教材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阅读,了解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一般会比教材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3)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较多,物理现象和过程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4)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若有矛盾就说明还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教材。在弄懂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学生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2. 几点思考
(1)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或只满足于让学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学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要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素质培养,不断地进行探索、实验、总结和完善提高。
(2)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物理的入门、基本物理知识的落实依然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要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方面上下功夫,不仅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还要从其产生的背景,建立的过程以及具体应用上展开教学与探索,使知识点完整、立体、丰富,使学生真正理解。也只有在这种全方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3)注重学生基本物理习惯的养成
学习物理的一些基本习惯必须要养成。从答题情况看,这里需要强调三方面:一是严格作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用图表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从答卷情况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较差,需要加强训练。三是规范解题过程。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
(4)继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近年来,我校一直在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规定实验的有关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3. 我们的追求
(1)精心编制学案,做好课前延伸的准备工作。认真组织学生课前预习,预习学案或者收集检查或者课堂检测,让学生重视课前延伸,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2)课堂教学遵循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三先三后”的策略,即先学后教、先练后教、先考后教;注重课堂教学的七个环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自我小结,当堂达标。
(3)我们教师应努力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4)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教师的引导是多方面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引导;自我监控能力引导;探究性学习引导;个别学习引导;学习方式多样化引导等。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为现在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①课前预习、阅读自学的习惯。通过阅读教材,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②总结归纳的习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③练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后学会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的好习惯。④有错必改,建立错题本的习惯。
(5)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面对的是严峻的挑战,单靠个人的能力,出现的许多疑惑问题是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所以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备课,分担问题,分享成功,通过不断的交流获取教学信息与灵感。而新课程的实施,尤其是信息技术运用的加强,又使教师的备课任务加重了。如果备课组共同努力,分工合作,每个教师都把自己最好的成果拿出来与大家交流,通过教学材料的资源共享,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研究中。
篇五:高中物理新教师教学随笔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定律、定理的发现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说在初中物理启蒙教学中,注意培养观察实验,是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深造和应用打下基础。1. 应重视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实际生活和生产的物理现象,物理现象处处都有,随时都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如:露、霜是怎样形成的?雨后为何会出现彩虹?人在沙滩上走路为什么比在公路上走路要费力呢?保温瓶是怎样保温的?电是怎样发出来的?为什么人走进深水区有漂浮感觉?为什么功率大的灯泡灯丝较粗等等,观察后,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有的问题暂时还不能解释清楚的,可以给一些提示,等今后学到那部分知识后回答,给学生一个悬念,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爱观察、善提问、勤思考的好习惯。
2. 对课堂中的演示实验,应给学生交待清楚,怎样观察每一个实验过程和所显示的物理现象,使用什么仪器,怎样操作。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对演示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归纳总结出结论来。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实验,首先应介绍本实验的过程,即让小车在同一高度的斜面自由下滑后在不同的表面(毛内、棉、木板)上滑动,观察小车的运动路程长短,让同学思考小车为何在不同的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引导同学分析,得出由于不同表面的光滑程度,对小车运动阻碍也不同,然后再提出假设,如果表面绝对光滑,没有任何阻力小车会怎样?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防止学生把演示实验当作看把戏,不联系物理知识去进行观察和思考的不良习惯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除上述培养阅读教材,观察实验的习惯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维,不懂就问,做好笔记,讨论问题,大胆发言,课后复习,归纳小结等好习惯。如果学生掌握了上述学习方法,就好比拿到了打开物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不仅可以消除物理难学的心理,而且可以自由地遨游在物理知识海洋,学得更轻松,学得更好,学得更快乐!
篇六:高中物理新教师教学随笔
作为一个新手物理教师,刚刚踏上讲台还是有些不适应,不知道该如何上好一节课。好在,学校很重视对新教师的培养,给我们每人配了一名师傅,我们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同时,还安排一些很有经验的老教师来听课,这又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开学没多久,我就被安排上了两次公开课,通过课后向师父们请教,觉得收获颇多,主要有:
1、能多角度解决问题。在新授或讲习题时,如若讲了一遍学生仍然不懂时,不是按照原来的方法再讲一遍,而是要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路进行讲解。否则的话,不懂的学生仍然不懂,那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2、利用错误帮助提高。提问或练习时,不免有学生会回答错误,不是立刻判定错误,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应该利用学生的错误解释原因,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与掌握。
3、适时引导非时时引导。新授课上,需要适时地引导,而非时时地引导。要学会适时的放手,相信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做到,也不要要求太完美,希望通过十几分钟的新授,全班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可以让已掌握的学生带领未掌握的学生学习。
4、教师语言要准确、精练而丰富。语言表达准确是作为一名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如果教师对知识都模棱两可,如何让学生学好呢?语言精练是为了用最少的课堂时间得到最好的课堂效果,是课堂效益最大化。语言是否丰富可以显示一名教师的知识储备量的大小,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干瘪的课堂语言必然比较单调,那么课堂对于他来说就不会有太多的吸引力。教师就应该利用多彩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乐于学习。
5、新教师要多钻研教材。毕竟作为新教师的我们对于教材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教材的内容看似简单,可要明白它背后真正的含义却非是一日之功。只有你真正读懂它,你才能得心应手地在课堂上挥洒自如。
我知道我是幸运的,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如此多的学习机会;我知道我是幸福的,刚刚走上岗位,就有这么多的前辈给予指点;我也知道我是要奋进的,前辈们的指点与希望是我前进的动力。我会努力做一名好教师的!
篇七:高中物理新教师教学随笔
教师的教学应该有法但无定法,关键要在得法,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实验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事半功倍的目的。现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进行如下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以及模型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改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材的内容知识点有3块:1电热器;2活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3焦耳定律。
显然重点在第二部分,但是这是一个教师的演示实验,没法像学生实验一样与学生有很多的互动。因此虽然是演示实验,我尽可能的安排学生来操作,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操作投影出来给其他学生看。那么可能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有三个——电流、电阻、通电时间。其中只要做两个,“通电时间”对学生而言有生活经验可以说明,但是这样也省不了时间。 难点却在后面得出焦耳定律后,研究电功和电热的关系。本章的标题就是《电功和电热》。有很多的公式要给出来。但是肯定没时间扩展开来,因此只安排了一个电动机的计算题。
下面就是制作课件了。首先网上下载了至少20个课件,但是很多是重复的。因此,细节上基本没什么差别。
课前的引入方案有两个版本很吸引人:1一个学生星期天在家是看电视还是做作业的,怎么检验?(答案就是摸一摸电视机的后盖)2火灾的严重后果----其中有多少百分比是由于导线老化引发的。看来都很精彩,可是在我校的课前讨论中都指出不好:因为第一个引发“诚信”问题,第二个可能引发恐慌。最后就拿了一个电热水壶,展示给学生看:请学生判断是否加热过水?
知识点1讲电热器时,图片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6个家用电器用于加热的: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炉、热得快、电暖气、电吹风。(没有用书上的电热油汀。因为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我在试上的班级里,就有学生说是电脑的主机箱!)总结工作的特点,得出电热器的原理。再考考学生,作为电热器的发热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这里只能总结得出——导体、熔点高的特点,电阻率大的特点还不能说。
知识点2活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还是以电热水壶为例,问题1为什么电热水壶的发热板通电发热了,导线通电没有发热呢?引出第一个猜想:导体通电产生的热量可能与导体电阻大小有关。问题2是用多用插座连接多个用电器引入的。发现接了很多用电器后,插座的电源线也着火了,这是为什么呢?引出第二个猜想:导体通电产生的热量可能与电流大小有关。那么还有其他可能影响这个热量的因素吗? 引出探究的课题,列出3个猜想。那么探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比较导体产生的热?这时肯定不能用手去摸的。原因学生都想得到:怕烫伤、触电等等。那么得用“转换法”比较才行。于是引出用煤油吸热来比较温度变化间接比较电热。类比还有其他方法:加热封闭气体,比较液柱变化;加热蜡烛油的熔化快慢;比较夹在电热丝上的火柴谁先燃烧?„„
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比较三个因素对电热的影响。学生都知道用控制变量法。那么请学生设计一个电路完成实验。学校实验室有“焦耳定律演示仪”是加热空气的方法。拿学生电路分析讨论可行性,优点,改进意见等,为了奖励做题的学生,就请他来连接电路,我控制摄像头对着他的操作。这样,其他学生不至于没事可作,可以观察他的连线,纠正错误操作等等。但是事实上这很浪费时间,你无法预料会用多长时间„„。所以安排两个探究,分别是电流和电阻对电热的影响,时间的探究就没有安排课堂试验。最后就是总结三个因素的影响,得出焦耳定律,下面是本节的知识点3。
列出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符号物理意义、物理量的单位。列举一个简单计算的例题和一个变形公式的例题。练练公式的简单应用。再给出一个相同规格的三个用电器——电风扇、灯泡、热水器,比较相同时间内,转化得到的内能谁最多,为什么?
因此,下一个关于电吹风的计算题就简单多了,用焦耳定律求电热、用W=UIt求电功、再把两者相减就是转化得到的机械能。
总结电功和电热的关系。只有当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时,电功才等于电热。因此,计算电热还可以从电功的角度去求,公式又多了几个;但是还有其他能量参与转化的话,电功>电热。
最后说说电热的危害和防止,因为这部分内容,教材的安排是“生活、物理、社会”阅读部分的。
看来,课的容量很大,我就是讲到这里下课铃响了。可是一堂完整的课,还应该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可是没来得及用幻灯片显示,只好就板书总结了。
1首先上这堂课的目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探究是本节课的目标——因此,肯定是要“探”的,才能探出规律。有探究实验,虽然是演示实验,但是也要带领学生观察现象、总结结论等等。
2课前导入。要遵循的原则有2个:1用实物很诚信;2要吸引学生的兴趣。 3猜想不要顾忌学生说出意料外的猜想,不可避免要往下猜的!另外不一定要拿出依据。(我采用的方式是引导学生猜想的,没有放手让学生瞎猜,这也是很好的方法。)。
4设计实验部分。这里是锻炼学生的好机会,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省略,好好把握。电路图的画法、接线的方法„„但是作为演示实验,大多数学生在等待,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操作步骤,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实物展台,老师自己连线,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不如省下时间,着重现象分析。前面设计过程做好铺垫,交代学生要观察什么现象。(我也觉得很费时,但是这样不就是全程老师在灌输知识了吗?没有互动?)
5得出结论的过程,都是直接引入焦耳定律,这里太顺利了。事实上,实验得到的是一个定性的结论,不是焦耳定律那样的定量公式。因此这里缺乏必要的过渡。可以把电功和电热的关系提前到这里来,推导焦耳定律的准确性。再必要的说明一下,焦耳当年得出结论,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总结出来的,并非,从公式推导出来的。
6要不要拿出纯电阻电路这个概念?我认为在学生理解的情况下,概念越少越好。白炽灯是不是纯电阻?
7课堂语言不要问“是不是”、“有没有”等一个字就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都没有思考的难度了。另外物理课不是语文课,不要搞齐声朗读这种形式来强化概念。 在教师干部作风双整学习活动中,我学习了学校作风整顿文件精神,学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内容,在学习中一边做笔记,一边和同事们的教育,地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谈出了对学习的认识,这次整风学习,对干部作风整顿工作的认识,变被动教育为受教育,在学习活动中,反思和别人的批语意见,我有如下认识。
政治思想。要系统地学习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思想,学习十七大精神。在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干教育,踏踏实实育人才,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参加课程改革。在工作中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创新,教育的过程管理,把工作落到实处,做满意的教师。
教育教学要有雄心。教育是一项平凡而的工作,系民族兴衰和存亡。要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绪,从点点滴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对待学生要有耐心,问题学生要给他(她)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学生的自信心,精心营造育人的一片蓝天。“教师,用爱点亮学生心头的明灯,开启沉重的心扉,责无旁贷,任重道远。”“爱就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有的知识和学问,更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的无私奉献的爱。”“教师在教会学生做人和学会知识的,还要让学生知道先相信你,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教师,日常工作要政治理论学习及学习,工作,以过硬的本领来好交办的日常工作,并且要更新教育工作理念,工作要、,勤动脑,多,力求工作上创新,有新。
近来,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小三门”也算终于熬出头, 踏上了和“语数外”平起平坐的台阶。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与新的跨越。新课程明确指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 我们要从学生的现有审美能力出发, 教育教学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生活世界, 不能过多地讲述背离学生现有生活的美;课堂教学方式也要由以前的被动接受式转化为现在的探究、合作式, 这样的学习方式, 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增加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
表面上看美术似乎是门独立而富有特色的学科, 但其实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因此, 我们要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譬如:语文课要讲述黄河的波澜壮阔, 只用语言文字是难以表达清楚的, 这时可向学生展示黄河的图像。许多知识如果运用图形图像来阐明的话, 就更具体形象了;因为图形图像首先在视觉和意识上使人产生美感,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教学内容, 并且在教学中无形地渗透了美的教育, 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任课教师之间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配合各学科之间的教学, 或许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剂良药。现代社会的美术教师, 一定要朝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寻找、确定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 我们要结合其他课程的特点, 让学生在美术学科里能学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二、让学生明白学习的互动性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互动的过程。
(1) 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由于教材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 那么在传授的过程中, 怎样才能让静态的教材“活起来”呢?这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注入一定的学习方式, 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具有情趣的、充满活力的, 有机地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那么的快乐, 由此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带着自己的兴趣和思想去体验和感悟新知识, 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创造性, 也只有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 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课堂中, 学生学习与教师传授从形式上像是两军对垒, 这个阵势使得学生总是惧怕教师的威严, 显然对学生学习兴趣也有某种程度上的扼杀。所以, 在上课的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使得学生亲近教师, 愿意倾心聆听教师的上课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经常沟通, 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爱好, 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教师的风格, 消解师生间的误会,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可以让师生间更加和谐地相处。
三、倾注教育情感于课堂中
美术课要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具体包括了认识的活跃、情感的兴奋、意志的努力等多种心理成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天生的, 而是在一定的氛围和环境引导下产生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这一过程中, 要倾注自己的满腔热情, 运用自己的专业魅力, 以触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
四、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也是体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充分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 从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例如在素描教学中, 让学生触摸实物, 通过手的触觉, 体验实物的质感;画水果花卉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通过嗅觉感知水果花卉的芬芳美丽;变换实物的角度,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各个角度的变化区别, 然后通过绘画体验, 发现画面上的物体与实物之间的差别。只有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 才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逐步获得对新知识的感悟和认知。
五、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要尝试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把上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已有认知融合起来, 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 找准切入点, 然后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验、感悟和认知。比如《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一课中, 教师在讲授《在激流中前进》一画时, 可以利用各种条件来让学生感知船夫在渡黄河时的艰难险阻, 同时配上一定的音乐背景, 如《黄河船夫曲》, 让学生想象一下船夫在渡河时的心境, 既拓宽了学习的内容, 让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 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各种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 又是相互联系的。
关键词 作文教学;习作能力;实践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更新习作教学的理念,解决作文教学难题,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
一、练笔与积累同步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望很旺盛,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习作教学中,我常常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行小练笔,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猜字谜比赛或成语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学会场面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这些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而且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习作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真正做到心有所思而写,情有所感而发。让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习作的源泉。另外,写读后感也是一个练笔的好方法。我们班的学生都已养成了每天写读后感的好习惯,他们会每天坚持读一篇文章,可以是一篇童话,也可以是一篇散文,还可以是寓言、古诗、小说、神话……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两句或者是一段话甚至一篇完整的读后感、一首小诗……但一定是自己心里最最想要表达的东西,言为心生嘛。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课内的要积累,课外的也要积累,所以我建议我的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厚厚的摘抄本,把课文里的好词好语句抄写下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另外我还建议我的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引导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分类,比如:写景的,写物的,写人的……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四个……摘抄自己喜欢的好句,可以是一句、两句……但是必须们每天坚持。这样到习作的时候学生无论写什么,脑海里就会涌现出无数的词句,大可信手拈来,文思泉涌,何愁写不出好文章呢?
二、修改与互评并行
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本单元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便打破教学常规,在学习第一篇课文的同时便向学生渗透习作方法。比如在完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时,我便在学习本单元第一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同时向学生渗透 “保护生态环境”这类作文的习作技巧,首先要求学生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好词好句以及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资料,然后为本次习作拟一个提纲,根据提纲试着完成本次习作。老师要提醒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结尾要注意画龙点睛。接下来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并继续渗透不同的课文不同习作技巧,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和课文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反复的修改,之后再让你的同桌或要好的同学帮你再做修改,这时学生的作文卷面已经缭乱了,老师就让学生工整地把原文誊抄在作文本的后面,然后交给老师,这时老师不必急着去读他们的半成品,而是去读读他们的原文,再看看他们所做的修改,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一个学生的习作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需要我们这些引导者不停地去发现、不停地去发掘,他们一个个都是习作的千里马,而我们就是他们的伯乐。当然,这时候我们作为伯乐就要辛苦一点,拿着这些半成品去和每一个千里马交流,对他们的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哪个词用得特别棒,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生动优美……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是很满意的地方老师应以商量的语气说:“xx同学,这里我会这样……来写,你呢?你一定会有更好的写法吧?”用鼓励的语气让学生对他的半成品再做加工,最终成为文采飞扬的佳作。但这时也往往会有个别的同学会存在懒惰思想,老师见机定要及时引导:“xx同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唐代诗人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贾岛被带去见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没有怪罪他,还为他出主意说,用“敲”字好,“敲”字更能体现夜的寂静。大诗人写诗都要反复琢磨,反复推敲,更何况我们写作文呢?”孩子都是听话的,他会觉得老师说的确实是道理,于是也很乐意地继续修改作文,有困难的地方问问同学或和老师谈谈。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任务完成了,一篇篇佳作也随之诞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我班学生都已养成积累与修改的好习惯。平时的周记或小练笔都会进行认真的反复的修改,然后再拿来给老师品读,希望老师再给改改。积累与修改双管齐下让我班的学生不再厌烦习作,而且还偷偷地喜欢上了它。
在作文批改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采取互批互改的形式。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互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几年来的几点拙见,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练笔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掌握习作技巧和方法,训练学生修改和互评的能力,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随笔】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工作10-27
高中物理学法讲座07-13
高中物理认识运动10-18
高中物理史总结11-05
高中物理教学特色理念06-22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设计10-15
小议高中物理教学方法06-10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格式07-28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反思11-11
关于高中物理复习方法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