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共10篇)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篇1

试论导入环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宗雷雷

(吉林省珲春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 要:如今,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各科教师开始致力于探究各种巧妙、高效的课堂导入方式。那么,作为一节课的开始环节,即课堂导入,在学科教学中它究竟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呢?以高中数学为例,并结合实践,尝试对此论题进行一番说明和阐释。

关键词:导入环节;高中数学;作用;求知欲;学习目的

一、利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开始的前奏,它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这一环节,若我们能采用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方法,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我们可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在学习必修三第三章《概率》时,我们就可以引入生活中一些巧合的现,让学生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以此引起学生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节知识的学习中。

二、利用课堂导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生也应有清晰的学习目的,而导入环节则是使学生明晰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有利时机。所以,身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安排学习任务,如此便能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展开数学学习活动,我们也能由此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有关“球”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在导入环节对学生说:“同学们,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求柱体和椎体的体积与表面积,那么球的体积与表面积该如何求呢?”这样,我就使学生了解了本节课即将学习的数学内容,明确了本节课即将研究的课题,从而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球的相关知识,既帮助学生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数学知识,也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进行做了良好的铺垫。

总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对一节课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掌握各种课堂导入的方法,然后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科学的选用,使课堂导入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和实效。

参考文献:

侯秋燕。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05.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篇2

一、课前与课中相结合

1.课前备课

高中数学课区别于初中数学课, 它的起点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课前。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对下堂课的知识点要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同时,教师也应做好深入细致的备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备教材备教材不是简单地准备当堂课所需要的教材,而要把教材内容熟读、 弄懂, 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并在教材上做好标记,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如此备教材, 才能有利于教师在上课时有条不紊、高效地展开教学。

(2)备规划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对知识点的讲解顺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规划,这类规划并不一定要体现在书面上,也可以在头脑中形成初步印象;但规划必须清晰、 有条理,要突出整堂课的主要知识点,对课堂教学能起到辅助作用。

(3)备方案在教学中,我们称“备课”为预设,而课堂实际情况为“生成”,两者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偏差, 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所以,教师应在课前先拟订好解决意外情况的方案, 以便课堂的顺利展开和高效进行。

2.课堂教学

高中生的自尊心强、叛逆性强,这是他们性格的共同特点。 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采用强迫命令的方式来要求学生强化知识点, 而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达成教学目的。

(1)情境教学法高中数学中的某些知识点是深奥难懂的,这会使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与逆反的心理,导致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下滑。 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把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深入了解知识结构。 例如,在“概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中彩票”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2)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工具,如能被合理地运用,课堂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使学生对其有大致的了解,从而形成师生互动;教师也可以在立体几何等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二、教学与练习相结合

对于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 教师应该在课前就有所把控。 要把重点内容罗列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部分内容上,使学生完全掌握,直至攻克重点。 针对重点问题讲解时,教师应依据 “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集中精力破解重点内容,再通过反复练习对其加以巩固。

1.教学中:用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模仿

在重点内容教学中, 有的教师易走入误区, 即重点内容反复强调,给学生布置大量习题,通过 “以量取胜” 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其实,这种方法只能辅助教学,高中生独立意识强、叛逆心强,强迫他们只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重点内容而重复学习, 这只能降低其学习兴趣,甚至使其产生厌烦情绪。 为此,教师要注意:越是重点内容,语言越要精练、活泼、有趣,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和教学,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为此,教师要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摒弃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

传统课堂大多采用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 不但古板、效率低,而且也不利于从普遍意义上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刻意模仿为主动探究,不断攻克数学教学中的重点。

在讲授重点内容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探索、 分组讨论和全班集体谈论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探究。 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探究活动中,这样既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教学重点内容探究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简短的总结, 对学生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都要给出评价,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给出有针对性的点拨。

2.实践中:以趣味练习代替单一重复

高中数学重点内容的攻克,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配合相关的实践活动,即一定数量的趣味性练习。 上文我已提到: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是不科学的,是难以取得较好效果的。 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思路,以趣味性练习代替原有的模式,如开展数学竞技比赛活动。 高中生好胜心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数学竞技比赛是最能激发学生不服输的精神的,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练习的热情。 教师也可以设置班级内的个人或分组比赛,以 “习题接力赛”“一题多解”等展开竞技比赛,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加深印象并最终攻克,实现对知识点的有效实践。

三、整体与个体相兼顾

高中数学中有很多知识属于难点内容, 有的是班级内普遍意义上的难点(整体问题),也有的是个别学生的难点(个体问题)。 因此,教师不仅要致力于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水平,还要了解每名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中找出每名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并通过个别辅导来帮助他们突破难点,走出困惑。

1.提升整体水平

一般而言, 高中数学课堂的难点讲解应安排在每堂课的后半部分。 对于当堂课难点的把控,教师应注意两个步骤:一是课前预估,二是课上感知。

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过程中, 要对堂课的难点问题做出大体的评估,但这种评估的依据则来自于教师本人的工作经验,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 因此,教师还需在授课的过程中感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适当调整 “ 难点” 的界定。 教师要想精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就要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一方面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地从学生的表现中获得反馈信息,在课堂的后半部分把难点内容罗列出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一些高中生在面对数学课堂中的难点内容时,会表现出不自信,教师更要注意这部分学生的反应,多给予他们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调整好心态后再迎难而上,突破难关。 教师也可以优秀生榜样的力量来激活全班学生“抓难点”的热情,引导最先突破难点知识的学生上台为全班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既给优秀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又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和互助,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可谓一举两得。

2.关注个体学生

一个班级中, 学生的数学成绩总是参差不齐的。 对此,教师要关心每一名学生,争取做到谁都不掉队,但这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教师要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关注知识点之间的差异性,对待学生要做到细致、敏锐而富有耐心。 对于那些数学成绩欠佳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很简单的知识,对他们来说也是 “难点”。 教师要重视这种现象,利用课堂或课后辅导的方式帮助后进生提高成绩。 同时,有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差,但在堂课中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佳,往往出现“思维短路” 现象,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自主课堂

随着高中数学自主课堂教学的推进,其有效性教学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一下高中数学自主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让学生先来

课前准备是自主课堂的重要环节,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是自主课堂成败的关键。这里的课前准备不是简单的预习,而是对课堂内容要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允许甚至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奇怪的想法。所以我们认为自主课堂有效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课前做好充实准备,让学生先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动”起来

以高中数学必修2的《三视图》(第1课时)教学片断为例:

(一)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古诗《题西林壁》入手,引出课题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都有什么感觉?

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都得到不同的效果。

(在我让全班学生来朗诵这首诗时,很多学生在笑,数学课怎么上成语文课了?觉得这节课是个谜,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跨越学科界限,让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师:回答得非常好。可能有些同学会纳闷,今天老师上数学课怎么会念起古诗来?其实,这首诗隐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它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在此,我想先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需要三个同学的帮助,请大家参与。

(二)观察实物小实验,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创设学生欲知、欲究、欲得、欲进的各种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一开始就能进入一种主动、活跃的心理状态。同学们的参与及思考的热情如此之高,主要是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以及参与实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乐趣。在这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动”了,课堂也就“活”了。

三、多种学习方式的指导,引导学生“动”起来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获取利用信息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在今天看来显得更加精妙。

(一)学会自主学习

如果你相信学生,就让学生充分自主研究,你会发现学生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以高一《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推导》教学片断为例。

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急于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而是先让学生自主探求点P(-1,2)到直线l:2x+y-10=0的距离|PQ|。学生自觉开动脑筋,寻求了多种方法。在教学中,不应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

(二)学会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变为学生群体参与、互助交流、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动”起来,在“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三)学会探究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应当说,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四、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妨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渠道,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想,大胆实践,大胆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营造一种思维活跃、气氛民主、秩序井然、紧张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动”起来。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这有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如具有丰富的教学功底、面带微笑、和蔼可亲、语言艺术等;还有赖于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入,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思考。

(二)应该构建一种互动型课堂

课堂上要有学生感兴趣并乐于参与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效率,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要避免单调死板,应多样化,可以是个体自学、小组学习、全班学生优化组合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眼、口、手、耳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要非常重视各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要让学生自然地动起来。

(三)应该构建一种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主、基础知识习得为载体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目中有人”,把自己视为教学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敢于实践,勤于思考,不断总结教学得失,有意识、有方法地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只有激发学生肯“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向阳.数学课程标准观照下的差异教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2]宋淑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调查报告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

小学数学六环节教学策略解读 篇4

第一环节:课前预习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探究和感悟,并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操作要领:本环节开始阶段,先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预习,学生形成预习习惯,知道如何预习之后,可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写一写预习日记,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起来。

注意事项:

1.预习提纲要有针对性,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提纲可以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从1.预习内容;2.你对例题的理解;3.对书本解题的理解及个人的了解;4.对预习内容的疑惑等几个方面入手。

2.教师要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思考题的引导下,有目的、有任务、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阅读关键部分,从而更好的理解教材。

3.开始时注重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更应注重后续的检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预习和学会预习。

4.预习过程中的习题选择也很重要,出示预习提纲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而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这一步很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检验前面自学的结果,又为后面教师点金作好准备。

第二环节:课上汇报

教学目标: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要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理念,充分创设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的空间,通过学生在组内交流,以及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与他人交流,构建对知识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以解决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等。本环节先小组交流自己预习的收获,再把自己预习的知识在全班内汇报,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相质疑,相同意见不要重复,教师要积极参与,调控布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特别是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上,学生达成共识,形成科学结论。基本程序是:课上小组交流——试做练习,自主展示——形成结论

试做练习的环节。在这个步骤的实施原则上,重点是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教师带来问题呈现出来,未做任何地讲解,而只是单纯靠学生自己预习或是小组交流把它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信心,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学生的盲点充分暴露,以便让教师在下面的讲解中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破,提高课堂效率。

自主展示的环节。在学生试做的基础上,我们只是单纯地看到问题的解决结果,而学生的思考过程,需要借助学生的表达,帮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是否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对知识的认识能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并且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更多的是站在提出问题,以便达成共识的角度去审视。讲出做对的道理就是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做错的地方,也就是学生学习感到困难的地方,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画龙点睛,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纠错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让学生通过汇报,提问,释疑这样的流程得以让学生对本课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学生讲得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形成结论。在学生交流,汇报,讨论,释疑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形成科学的结论。

第三环节:解决困惑

教学目标:提出还存在困惑的地方,使学生进行二次回顾,清扫认知障碍。

操作要领:围绕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导语,使学生将自己困惑之处提出后,进行解答,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惟上、不惟书、不惟师的学习态度。

本环节学生反馈自主预习中的困惑,先让学生讲解,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解惑。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提出的困惑,可以不必将时间平均分配,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教材编写的规律进行讲解,有的可以一代而过,有的可以进行补充或完善,也有的可以指出学生去解决的道路或方法,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第四环节:重点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多变的安排练习,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进行练习,也可让学生根据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己出一部分练习题做,使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基本程序是:基本练习——综合应用——拓展提升

基本练习,是应用的最低目标,要求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答案,要重视过程,强调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环节:达标检测

教学目标:通过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达标检测。通过检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发现自身的不足。教师及时查漏补缺,对不达标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六环节: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归纳梳理,完善认知,感受收获

操作要领:可以是师生共同总结所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也可以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感进行评价。

淄博市高中教学三课型五环节 篇5

淄博市学案导学三课型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第一部分新课授课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拔。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生学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1、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的联系,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意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法律和方法。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2、进行变式训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

3、学生做完学案后上交,教师全批全改,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部分复习课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拔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1、按照考试大纲对知识点和能力的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式提纲和针对性练习题,以学案形式呈现。

2、学生按照学案内容自主完成学习提纲和针对练习题的内容。复习巩固知识要点,掌握主干知识和规律。

二、重点难点、合作探究

1、对通过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的难点疑点,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争辩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2、对合作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感到疑惑的问题,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提出。

三、知识梳理、点拔归纳

1、教师结合课堂上学生讨论情况和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的突出问题、重点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2、教师结合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关理论和规律进行归纳、拓展。

四、典例评析、深化提高

1、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学生出示有针对性的例题和探究性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对难度较大的,小组内可进行合作学习。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结果和思维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规范的解答问题。灵活的应用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1、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2、教师及时巡视,把握学生的训练状况,并适时评析,对重点的内容进一步强调和拓展。

3、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典型的问题要在错题本上做好整理记录。

第三部分讲评课基本环节

基本环节: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拔—梳理巩固。

一、自查自纠(教师对试卷必须全批全改,并对典型问题和出错较为集中的问题作好记录)

1、发放答案,对照自查。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解题过程与结果。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二、合作交流

1、对于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实施合作学习。个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2、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讲座情况,掌控学生思维的脉搏。

三、问题汇报

1、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时间汇报。

2、对各组展示的问题,教师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形成的原因,理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师点拔

对学生所提较为集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问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实施重锤敲击。

五、梳理巩固

1、学生梳理错题解答的规律与方法,完成满分卷。

2、根据试卷中出现集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在课后投放一组对应的补偿训练题(注意针对性),以强化对试卷中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训练题的选择要注意对错题进行变式处理,通过改变条件、背景或设问,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增强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篇6

一、语文活动化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要载体一种语文教学策略。其明显特征表现为:活动化教学要求教师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有利于学习语文的教学情境,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充分挖掘学习潜能,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进而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发展智力。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发现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活动化”教学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生动,学得更具有现实意义。进行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研究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转型,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活动课开展方式的探究

高中文言文相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加大,学生的兴趣不高。如果采用单调的教学方式,那么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较为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本人就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探究相应的教学活动方式。

(一)、初学课文,以“读”激发学生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学生拿到一篇文章之时,可先让学生自由读,在初次的朗读中校正字音,初步理解文意。再者就是范读;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古今不同,有些是通假字,这些需要教师范读或者听音频加以矫正。如韩愈《师说》一文中,“或师焉,或不焉”一句中的“不”应读“fǒu”,“句读”中的“读”应读“du”。荀子《劝学》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中,“生”是通假字,不读“shēng”而应读“xìng”。通过老师的范读或者听音频,能使学生掌握住音节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再引导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分组进行竞读,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一面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学生会以十足的兴趣和信心去学习。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通过自读,诵读,竞读,评价……读多了,要求背诵的篇目自然也可以做到了,并且能领悟其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熟读课文,注重文言知识积累并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认识,基本意思能够把握的基础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言知识进行有效的积累。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养成积累文言知识的习惯呢?本人认为可以采取卡片知识归类的方式。

例如在《段太尉逸事状》中,涉及到的虚词较多,例如“以、且、则……”可以让学生按照制作卡片的方式,将这些字的用法、意义和例句归纳起来,卡片上可以加上自己的创意,有留修改的空间,这样学生能更积极地参加到字词的积累当中来,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自然就加深了对字词的理解,再用一节课让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相应的提点,让学生自我修正和补充,将学过的文章的相应虚词也归纳过来,对过往知识也进行了一次复习和系统化,真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做法。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探究性学习。所谓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合作讨论主动探究问题、自主获得知识。这个环节的作用在于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在过程中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那么在这一环节中,问题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内容,设置的探究题目有所侧重。人物类的侧重在人物形象的探究,事件类的侧重对事情的看法或者细节的探究,议论类的文章侧重对于观点的看法和评价。

在《鸿门宴》中,我设置的探究题目是:“结合项羽在鸿门宴的表现,你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否喜欢这个人物,理由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了文章后,让他们思考项羽这个人物,从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去分析人物,看出性格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再者,还可以设置探究题目:“从文章中你觉得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得天下者是刘邦,而不是项羽,假如项羽卷土重来,你觉得历史会改变吗?”这个问题主要是想通过刘邦和项羽的对比,让学生放开思维去假设,去探究人物的命运是怎样形成的。探究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可以设置问题:“郑庄公和母亲姜氏最后和好了吗?如何理解“遂为母子如初”?“郑庄公发出‘不及黄泉,无相见’的誓言后,为什么会后悔?“悔”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入学习,对人物的深度探究,庄公和姜氏只是表面上的“和”,其实内心仍是“不和”。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养成对待人物、事件要深入思考的习惯,会更全面地看人看事。

(三)、精读课文,可进行个性写作,表演话剧或者演讲

在文言文的学习后期,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那么这个时候就可采取一些活动,让学生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行动,通过个性写作,表演、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评价能力。这里重点谈下我对话剧表演的看法。

我们以《鸿门宴》为例,学生在深入学习了课文后,可以分组进行表演。组内学生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的任务。第一组是负责写剧本,为文言文进行改编,变成话剧,这个时候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熟悉话剧的写作,主要在语言和动作中突出人物的性格。第二组学生作为演员,根据剧本,挑选角色,揣摩人物性格,进行排练。第三组学生是后台人员,负责相关的道具和演员的准备工作。第四组学生是评委,负责制定评价标准和执行评价。这样,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到话剧的活动中来,再统一进行表演比赛,由各组的评委学生组成评委团,让学生自编自导,在表演中,学生有自己的演绎和理解,我们可以从中形成评价,这样,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而对于以后文言文的阅读也能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以上这些,就是本人在文言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活动渗透的一些设想和尝试。文言文学习,是学生高中阶段一个很重要也很棘手的内容,如何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希望本人的这些思考和尝试,能有一定的效果。教学相长,通过学生的活动,我们教师可以能得到更多的启发,探究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改进,力求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林志坚《高中语文活动的实践与启示》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0卷第2期

【2】张琳《新课程背景下高语文教学中语文活动课程的创新》2009年下旬

【3】王红芳《浅谈诵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教育科学2011第四期

【4】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篇7

一、把握组织教学环节

这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师教课准备阶段,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通过组织教学,可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准备,并稳定学生情绪,为顺利开展教学提供保证。特别是高中政治教学,主要是逻辑分析,学生若走神或未听懂,则易于导致课堂沉闷,缺乏生机,因此教师应注意组织教学。这要求教师做好如下准备:第一,研读教材。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内容纵横衔接与联系,把握重、难点,并找出教学切入点、突破口,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第二,有序设计,充实内容。设计梯度性问题,由浅及深,由理论到实际。同时,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留出自主体验与学习空间与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疲惫情绪。第三,注意教学艺术。教师能够驾驭课堂,并灵活解决突发性事件,善于精彩生成,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违纪行为,应巧妙引导其改正,而不是责骂。第四,重视思想教育。政治教师需确定每个单元的德育要求,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渗透德育教育,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如学习《多彩的消费》一课时,德育目标为:利用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例,渗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针对环境污染等问题,诱导学生树立环保与绿色消费理念。

二、重视新课教授环节

新课教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新课教授之前,教师需重视复习提问,以测评或提问形式来导入新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在内容编排上,高中政治前后知识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抓住这一关系是展开复习提问的前提。一般而言,复习提问有如下几种方法:①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知识,引入新知;②旧知总结,引入新课;③由检查提问切入,引入新知。由于各知识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逻辑性,在新课教授过程中,若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同时加以提问,则可启发学生明白本课内容,以旧促新,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突出新课重、难点;同时,消除知识陌生感,吸引学生注意力,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当引入新课后,则进入了新课教授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教师需要突出重、难点,注意详略讲解,并依照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概念,增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在知识讲解时,教师不应局限于某一种方法,而需整合多种方法,如关系法、对比法、分层法等。当然,在新课教授中,教师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加大知识容量,增强教学趣味性、直观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学习《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时,教师可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知识,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怎样的?这一分配制度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呢?从本课《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我们则可获得答案。活动1:提供感知材料,引导合作探究。教师可讲讲《分粥》小故事,提问:和尚们为何都愿意接受这一分粥方法?这样分粥可让他们一直满意吗(说明原因)?如何使他们持续地愉快生活?联系课文思考:①公平含义及其意义;②我国收入分配是怎样实现社会公平的。活动2:教师可播放视频——新闻报道《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讨论:①百姓如何看待这一现状?②政府又通过什么措施来处理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视频内容认识我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措施与意义。活动3:如何解决我国劳动者收入低以及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思考:①效率含义;②效率与公平的联系,等等。

三、注意知识巩固环节

在新课教授后,教师也需重视巩固环节,通过练习当堂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知识运用。当学生学习知识后,若没有及时运用,则遗忘较快。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新课巩固环节,强化学生新知训练。如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强化记忆,运用政治原理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知识。亦或当堂测试,以检测学生知识把握情况。当然,教师需要对练习了然于心,熟知所属内容,以正确评价学生练习,恰当点拨与提示,让学生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加深知识理解与记忆。另外,教师还可在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解题方法,以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如选择题答题要领:四审五排法。其中,“四审”包括:审题干,审设问,审题肢,审题肢与题干的关系。而“五排”则是:排谬法,排异法,排重法,排倒法,排乱法。如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主要矛盾,其原因是(A B E):A.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B.我国阶级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C.我国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排重);D.地主阶级已被消灭(排乱);E.剥削阶级与剥削制度已被消灭;F.我国的根本任务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排倒);G.国际竞争重点已转向综合国力竞争(排异);H.敌对分子与敌对势力已被消灭(排谬)。

高中作文教学三个注意环节 篇8

现结合本人一学年来几次作文教学的课堂实际情况,来具体地谈几点看法。

一、作文教学,重视课前的诊断与分析

在基础年级时,作文讲评课前这个环节处理粗糙简单,往往一发了之。如果是自己批阅,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往往大体上还能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如果遇到阶段考试流水批阅的作文,往往只关注低分作文存在的问题,忽略中间分数段出现的问题,找不到大面积提升作文的方法与途径。高三这学年我尝试先将老师初步批阅过的作文发下去交予学生自行诊断与分析。采取自评,同桌互评,小组研讨等方式诊断个人以及小组在本次作文中的问题。几次运作下来,学生思考积极了,小组间讨论活跃了,慢慢的同学的评语也由枯燥变为生动,由“外行”到“内行”。而作文课堂问题分析环节也由学生的自主发言替代了老师的“武断”。逐渐的,学生参与作文课堂的热情在课前便被点燃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把握节奏》的作文评讲前,我让同学们前一天晚自习,自主分析后再小组讨论。在自己的作文空白处写下评语后再交上来。第二天的课堂上,我首先就把好的评价的作文在班级做了展示。如,许多组学生就指出在作文中没有明确《把握节奏》的内涵即把握什么节奏。另外还有同学指出,立意角度不明或层次浅等问题。如角度太大的,把握人生的节奏,把握生活的节奏等;如层次太浅,把握音乐的节奏,把握练习的节奏等。

二、作文教学,重视课堂思维的激发与调动

语文教育家顾振彪先生曾说:“启动思维操作是牵住了作文训练的牛鼻子。”没有思维就没有灵动的作文,思维训练应是作文训练的一个核心环节。

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审题时的思维,立意的思维,选材的思维,论证的思维。在课堂上,我尝试先让学生说出拿到作文题时,当时的思考是怎么样的。现在经过自主反思后,新的思考是怎么样的。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铺设台阶,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探究、质疑,使他们的思维火花去相互碰撞,从而产生的思维火花的“亮点”,转化成全班学生思维的亮点,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是教师们应着力关注的课堂教学环节。升格学生的作文中,教师更应在引导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想问题的方法,遵循事件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去修改自己的作文。例如,在写《沿途的风景》这篇作文时,班上一位同学作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校园风景的文字:“……进入后我为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宽敞的校园,宁静的气氛,清洁的道路,翠绿的树木,一幕幕映入眼底,浓厚的书香氛围给宁静的早晨蒙上了一层飘缈的面纱。学校仿佛仙境般在模糊的雨气中若隐若现。早晨的校园,静的连掉一根针的声音都听得见”。显然“惊呆了”,这个表达情感变化的短句是后面看到了所写校园景物的结果,那么校园雨中的宁静清新,细雨蒙蒙,绿树林荫,能给小作者以这么大的惊奇吗?显然是用词不当。应该引导学生沿着学生的思路,一路问下去,眼前的景物使你害怕吗?是你感到奇怪吗?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为什么呢?换个词看怎么样?“陶醉了”行吗?教师在不断沿着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修改,要从实际出发,以写真、写实、写情理之中,要顺着学生写作的思路出发,看学生想怎么表达,想表达什么?表达出想表达的内容了吗?为什么?怎么才能表达出来,这个词用的好吗?不好,换什么词好?为什么?比如:“我惊呆了……”是什么使你惊呆了?到这个程度吗?雨中校园的景致是恬静的,清新的,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心旷神怡的,不应是惊呆了,换成“陶醉”了,就与眼前的景物描写相吻合了。

三、作文教学,重视课后的延伸与实践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评讲往往就停留在课堂上,课后这一环节处于“空白”状态。最多让低分的作文复作,就结束了一次作文教学。这样粗糙地处理往往浪费了语文作文教学的许多功能。如德育功能。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备的学科,是一块教育学生的宝贵阵地。记得在评讲《面对自己》这篇作文后,我就乘势让学生写了一篇随笔,写给将要参加高考的自己。因为在高考紧张的复习运考中,学生们的心情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候哪怕对自己一个小小的错误认识就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学生接到任务后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去写,在同学们的随笔中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一位女生,在两次模拟考试中,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步,在她的随笔中就流露出对高考的一丝丝担忧与惧怕。课下我就借机找她谈了话,我说要像你的作文中写道的哪些人——刘伟,史铁生,海伦凯勒,贝多芬……那样也勇敢地面对你自己。听后,她自己也很是感动。后期的学习期间她又找回了信心,成绩有了提升。另外,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现在的学生长期学校生活使他们远离了社会,使他们生活能力变差。表现在对社会一些问题往往没有一个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人云亦云。生活中全是家长“包办”,自立能力差。我就有意识地尝试利用作文这块平台,开发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记得在《主流与另类》的作文课堂评讲中,许多同学举了“小悦悦”这个事例,都一致认为那“十八位路人”道德败坏是社会的“另类”。我就当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记者私下访问中许多人对那位拾荒老太太行为表示不解?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看待?”班上绝大多数同学缄口不语,少数站起来发言的也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于是,我就让学生去看一下发表在报刊上的评论文章,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度,看问题的深度。另外,平时还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演讲,作文比赛中,还鼓励他们将自己所写的有关母爱、父爱的作文拿给自己的父母看,增进彼此情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板块。作为一位年青教师,我正在不断地改进自己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升自己的作文教学水准。力争让自己的作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篇9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本次“有效教学模式”的培训学习,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环节一: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先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从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区分教材中的主要内容、难点和重点问题,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只有带着目的听课,学生才会有充分的准备接受课堂教学,才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所以在学习时,学生有必要提前预习新内容。其实不仅是学生需要预习,教师更需要“预习”,备课就是教师的“预习”。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总结经验的过程,只有不断收集资料,不断处理教材、确定教法,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备课不仅是讲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环节二:课堂学习。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带着问题,集中精力去听老师讲解,就能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环节三:课后复习。大教育家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这都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复习。课后复习的目标任务是:查漏补缺、夯实“双基”、提高能力、促进发展。在获取新知时,学生一时间难以牢固掌握,有的可能还属于“夹生饭”,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复习,加以巩固和消化。同时,利用复习,还能重新构建和巩固单

一、零散的知识,使其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

环节四:作业检测巩固。作业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课外延伸,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作业是对知识掌握的反馈,是学生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促进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可以通过作业,巩固和深化已学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抓住重点问题,不能脱离课堂知识,不能漫无边际,要有针对性。同时作业量不宜过多,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要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效率,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篇10

摘要:高中政治教学,要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贵在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互动,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到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来。在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有效的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反响,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使得高中政治教学更加积极有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会形成师生友好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达到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教学有效性

在高中政治课必修教材中,不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政治学,以及文化板块,都有着很强的逻辑性。而高中政治也是围绕这几个板块展开学习和讨论的,所以教师在对政治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各个环节的实施和方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反响,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课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和效果。

一般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基本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导入;探讨;备课;小结。结合自己在云南省昆明是宜良县第二中学的实习学习,我将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探究实际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

一、迎合时政热点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有利于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导入过程)

列宁曾经说过:“每个宣传员和鼓动员的艺术就在于用最有效的方法影响自己的听众。”高中政治教师要想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有效的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对知识有高度的认识,在情感上也有相应的认同,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时事性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时政导入法导入新课。时事政治资源是政治课程资源中 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具有时效性强、更新快、容量大等特点。在实习期间,就自己上课过程中的反应来看,课堂上用一些热点、焦点新闻做开头,学生会因为对新闻事态的关注而急欲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很容易就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的热情。

2、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对于娱乐新闻,明星八卦等新闻内容比较感兴趣,他们自身也关注这一类新闻,这中类型的导入符合高中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兴趣爱好,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反响与共鸣。

3、或者,就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和学生户籍所在地的时政新闻,由于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普遍的关注程度也比较高,以这一类型作为导入过程,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认识实际,积极思考,有效的参与到政治教学课堂中来。

4、通过这些时政热点、学生关注的娱乐新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列,实例作为政治课堂的导入部分,可以让学生深切的感觉到政治理论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结合,可以为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所使用的。

例如,当我在实习过程中在讲到《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部分内容时,很多了解和关注时政新闻的同学就纷纷讨论到那一段时间习近平主席多次出访他国,与众多国家元首会面等相关新闻。接着引入中、日、美三国纷繁复杂的国家关系让学生讨论,我国的对外政策是怎么体现我国的国家利益的?学生对国际上的一些敏感话题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同时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共同思考拉近了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课本的理论与国家外交实际是相互结合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创建开放的合作学习氛围(探讨过程)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而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式教学,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课本理论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政治课堂,从而为以后的课堂师生互动打下良好的课堂基础。

例如,在实习过程中,在听取同组学生讲课讲到《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中提到了关于消费的话题,这节课从教学难度上来说并不大,但是很容易把课堂变成纯粹的理论灌输。同学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课本上所讲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原则,而是让他们回忆身边的人和事,自己归纳总结父母师长的消费理念。同时,针对学生的观点可能各不相同的情况,一起实习的同学在课堂上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和情境探究教学方法。在开放的课堂讨论氛围中和情境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中各种消费行为的见解,从而体悟出正确的消费原则。

这种生活化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这种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相连,课堂中的学习是真实生活情境的折射,反过来在对真实生活的体验中又强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这种策略和模式为师生互动提供了重要途径,让师生在探究知识与获得体验的过程中共同分享课堂教学的成功和喜悦。

三、教师课堂预设要以学生为主线(备课过程)

所谓的备课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备课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确立教学目标、梳理整合教材、设置教学环节、设计问题情境、选取教学方法以及制作所需的课件等。在新课程改革过程 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在这样一个前提下,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达到学生知识水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双重提高。

2、梳理整合教材。高中政治学科教材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但整个政治课程的基本体系还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梳理与整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同样需要以学生为主,整理出适合学生记忆和归纳的教材知识点,以一个学生更易接受的体系作为知识的依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3、教学环节设计和问题情境。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这一环节面对的是显示中的学生,直接的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该环节时,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教学环节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在实习的过程中,在备课期间查阅相关的资料,总会发现许多看似十分精彩的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但结合实习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学生都能够接受。所以,在教学环节设计和问题情境设计上,不是追求花哨和精彩,而是实用和学生易于接受相结合。

4、所需课件制作。优秀的课件制作往往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课件制作同事也体现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投入程度。俗话说,一切为了学生,在课件制作上也是如此,课件的逻辑性,思考性要紧密的与学生相结合,重点突出,能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

这些准备活动构成了教师对整堂课的预设。预设总是很美好的,而实际的课堂并非像预设的流程那样按部就班,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要进行有效的互动。要做到有效互动,关键是教师在备课的期间,就要以学生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同时,一堂好课,应该是理想和现实的完美衔接。要在课堂上处理好瞬息万变的课堂实际情况,解决好突发问题,让师生的互动更加有效。

四、在课堂小结中升华情感(课堂小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高中政治教学的目的就是除了较好掌握政治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正 确的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到达这一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传递是隐性的,教师可以再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合理的情境,将知识进行总结,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使学生宏观上形成思想政治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框架,微观上把握知识点的细节,同时升华情感,将情感态度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口述本课的相关知识,或者在黑板上书写本课的框架结构的形式,将整堂课的内容升华。同时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对相关价值观的引导。正面的、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到哲学部分,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时候,我将课本知识经行小结,在结合学生生活终于到的困难与失败的列子,让学生应用相关知识,发表可以如何对待和思考的看法。用这样的方式,就将新课标相关目标传递给了学生,学生也很容易接受。

总结:要追求有效的课堂互动,需要师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都做到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世界设计相关环节和问题,让学生以更简单和更轻松的方式与老师互动。教师要不断积累身边的素材,不断储备和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如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要做到问题指向明确、针对性强,不能不着边际、过于空泛。而学生也要参与教学,勇于发表自己对某个观点的看法。在这种互动中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加迎合学生,做到互动的有效。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切忌批评挖苦,打击学生信心,可用婉转的语言重新设问。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尽量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接纳新观点。长期坚持这种良性循环,教师与学生就会形成教学对话的新模式,从而促进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建立积极有效的互动,使师生双方教学相长。教师处理好各项设计或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才能让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庆节经典演讲稿下一篇:协会简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