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学案

2023-0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中政治必修一学案

关于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案的比较分析

【摘 要】目前,导学案教学法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随机抽取几套导学案进行比较,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案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导学案教学法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深入理解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因此,它不仅是课标和教材的重要体现,也是高中化学教师展开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本文仔细比较、分析了几套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应用的导学案,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几条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可以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借鉴。

一、导学案教学法与“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概述

在对导学案进行定义之前,需要对学案的定义进行界定。有人认为学案就是案例、学习工具或者方案,其实学案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需求、认知以及思维模式的特点,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而设计的教学指导性材料。导学案教学法主要强调的是对学案的“导学”功能,其定义有多种,但笔者认为所谓导学案,即是在相关的教育理论和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或者能力水平,于授课之前,将课程的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等进行相关融合和设计,从而指引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汲取和建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使用的高中化学教材主要有“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三种。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又分为必修1和必修2,本文主要针对“苏教版”的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展开。必修1在高中化学中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如果学生将必修1课程学好的话,将会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非常扎实的基础。因此,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引入“导学案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案的现状

本文通过对当前使用的几套“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导学案进行了详细地比较和分析,发现它们在导学案的编写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笔者将这些共性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首先,部分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由于对导学案中的栏目功能不熟悉等问题使得他们在编写的时候出现一定的随意性,甚至出现导学案中栏目名称与内容不符的现象,如下导学案的截图:

可以看出,栏目的名称是交流讨论,学习内容为氯水的实验,如果仔细看,实验内容却属于探究性质,且在实验后没有交流讨论的问题,说明教师对栏目的功能并不明确,以至于内容与名称出现错位的现象。

其次,编写导学案时,对内容的选择不科学,尤其对化学学习方法的引导比较缺乏,甚至其中的体验性学习活动过少都是较普遍的现象。同时,由于不同学校对导学案具体知识点的选择有所差异,也存在着对部分知识点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过规定要求,以至于出现相应的偏差。

最后,虽然大多数导学案都考虑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但它们对后两者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甚至一些导学案在对知识与技能的设定上明显超出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目标要求,不利于实际教学的运用。

三、优化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案的编写建议

面对当前高中化学必修1导学案的编写现状,本文建议学校和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加强教师对导学案的选择能力。在导学案的编写工作中,教师要面对诸如教材内容、学习方法和习题等多个方面的选择,而如何进行有效选择使得选择的各方面恰如好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也即需加强教师对导学案的选择能力。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尽量使知识更加形象化,贴近实际生活。在选择导学案内容时,要充分结合当前的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度,避免过度拔高要求;其次,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由于导学案突出的是一个“导”字,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尽量使得学习方法贯穿于课程的各个环节,比如,在课后环节设置“预习指导”等,从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后,在习题的设计上,能注重为考核某些技能技巧而人为设置情境,避免导致习题与学生的体验相差过远的现象。从习题的功能看,应选择知识、方法、能力统一的习题。在习题中融入科学方法,关注学生通过习题的解答形成科学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引导”功能。由于导学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和习题案,在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中,要注重其对学生的引导功能,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实践。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重要的是解决学生“是否想自主学习、是否能自主学习和是否会自动学习”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由选择,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交流、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学习活动结束后自我评价,并随时做出相应地调整,给学生提供发现个性和发展个性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还具有学科特色,实验仍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强调高中化学必修1的教育功能。由于课程标准是学校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同样,导学案的编写也不能离开这个依据而独立存在。在新课程标准中,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因此,导学案的编写同样要以此为参考依据,不能偏移过大。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十分熟悉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的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归纳出所学的教学目标,再结合不同水平层次学生学习难易程度,进行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导学案的“学习目标”栏目也可用“学习任务”栏目代替,因为学习目标虽然能够目标导学,但学生的关注度还不如对学习任务的关注,学习任务的给出可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综上所述,导学案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教师在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特点,对导学案中内容和方法进行仔细选择,从而取得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海霞.高中化学应用“导学案”教学的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2]白静珠.学案导学下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3]任俞玲.基于高中化学“三大主题”的学案编制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4]党晓鸽.高中化学教学中“学案”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5]胡协强.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中各栏目的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编辑:易继斌)

作者:汤亚兰

第2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学案:2章末复习

第二章 章末复习

【学习目标】

准确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推论,并能灵活应用公式与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学习重点】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

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请回顾本章所学习的内容,并完成本章知识框架图】

【探究案】

题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与推论

例1.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s内的位移是6m,则其加速度是______m/s,5s内的位移是________m,它运动最初18m的时间是______s,速度从6m/s增大到10m/s所发生的位移是__________m. 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例2.子弹恰能穿过3块叠放在一起的同样厚的木板(即穿过第3块木板后子弹速度减小为零).设

2 1

子弹在木板里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则子弹依次穿过3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 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题型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例3.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

(1)物体在OA段作________运动,加速度为__________m/s,在AB段作__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___m/s. (2)物体在2s末的速度是________m/s. (3)物体的最大位移是__________m. 总结x-t图象v-t图象各自有什么特点?分析图象问题的几个主要要素是什么?

题型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例4.甲车以加速度3m/s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s钟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4m/s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开出发点多远?

22

22 2

总结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主要突破口是什么?

题型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例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按时间顺序取0、

1、

2、

3、

4、5六个点。用尺量出

1、

2、

3、

4、5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 8.78 16.08 21.87 26.16 28.94。由此可求出2点的即时速度v=______m/s,打4点时的速度是 ,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m/s,物体做_______运动。(所标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总结纸带问题中某点瞬时速度、加速度如何求?

题型五:对加速度的理解

例6.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取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为正,甲的加速度恒为2 m/s,乙的加速度恒为-3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都做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变化快 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快 C.乙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变化率大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例7.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0~t1内速度、加如何变化?t1~t2内质点的速度、加速度各是多少?

速度22

2 3

【课堂小结】

4

第3篇: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第四课习题学案(教师版)

政治生活导学案: 第四课习题检测

制定人:王滔

审核人:张作生

王发刚

姓名:

班级:

小组:

【自主复习过程——重难点与考点回顾】 1.依法行政的含义、原因、意义 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措施

3.对政府权威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及方法 【自主检测过程——客观探查】

1.安徽省太和县公安局曾因治安拘留争议被诉上法庭,公安局长主动出庭,并要求全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旁听。从行政诉讼开始时的怕当被告、怕出庭和怕败诉,到今天的理性面对诉讼,主要说明了

A.各级政府机关增强了依法行政意识B.各级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 C.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成为公正司法的主题D.行政机关有司法机关的保护

2. 过去我们总是抨击权大于法的现象,现在看来,有的地方人情有时也大于法律,庄严的法律竟抗争不过人情。这种现象启示我们 ①必须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②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③司法机关必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杜绝权力的滥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对政府权力依法行使,理解正确的是 A.就是依法行政

B.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C.既要依法行政,又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D.就是依法治国

4.一个城管执法人员,发现几名小摊贩占道贩卖日用品,不仅影响附近商店的正常营业,还造成了交通阻塞。城管执法人员依照《城市综合治理管理条例》,没收这些小摊贩的商品。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是合理合法的,因为是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B.是合法行政,但欠合理,应当先对小贩讲清道理

C.体现了政府的高效便民和诚实守信D.侵害了小商贩的合法权益 “先定事,后定人,以事选人,干好留任,干不好让位”,山西新绛通过改革在干部中形成了“不干事不能当干部,不干好事不配当干部”的氛围,“太平官”做不下去了。据此回答5-7题 5.干部制度的改革中,“不干事不能当干部”,是因为

A.政府官员必须依法履行职责并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B.政府不能无所作为C.政府必须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D.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6.“以事选人”有利于 A.政府依法行政 B.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C.政府民主决策 D.防治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提高办事效率 7.“干好留任,干不好让位”会促使政府官员

①依法行政 ②审慎用权 ③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 ④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日前,江苏省公推公选产生的21名省管领导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打破了以往“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选拔方式。公推公选领导干部的方式

A.有利于体现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B.不利于增强政府权威 C.不利于政府依法行政 D.有利于推进法制建设

9.2005年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地厅级。这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将初步形成制度,并做到经常化、规范化、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表明

①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在依法行使权力方面的建设②政府扩大了系统内部的监督范围③反腐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④政府按法定的程序行使权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004年6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据此回答10-11题 10.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

①维护公民的特权②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④保障人权,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法治政府的标志是

①依法行政 ②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③法制健全 ④以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在我国,保证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A.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13.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制,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一监督体系内容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B.司法机关监督 C.中国共产党监督D.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14.2004年12月,深圳市长、局长轮流走进电台直播间解答市民的刁钻尖锐的问题,及时解决了市民存在的问题。政府市民对话“民心桥”,有利于 ①政府做到对人民负责 ②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政府加强立法工作 ④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2000-2004年上半年,国家审计署审计经济责任共查处违法违规金额3912亿元,损失 浪费金额252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398亿元。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为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从制度层面预防治理腐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家积极责任审计工作有利于 A.加强廉政建设,治理腐败 B.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C.加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 D.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系 16.对“阳光工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体现 ②政府推行 “阳光工程” 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③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增强 ④“阳光工程”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是因为 A.只要有权力,就可以做到为人民服务

B.权力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于人民,也可以伤害人民 C.权力不受监督和约束,必然导致滥用权力,滋生腐败 D.我国公民有监督权

18.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

政治生活导学案: 第四课习题检测

制定人:王滔

审核人:张作生

王发刚

姓名:

班级:

小组:

①是规范约束政府及其人员行政执法行为的需要②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需要③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为政府依法行政奠定法律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

①政府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增强②政府自觉地接受人民的监督③提高政府办事效率④政府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群众查阅政府文件,有利于

①群众了解政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群众增强对政府的了解和信任③提高政府办事效率④群众对2.2010年6月16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指出: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今后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增强预算的透明度,还要创造条件,逐步公开政府决算,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行政,使以上措施成为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认为应如何强化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政府的政策和行为进行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自主检测过程——主观探查】 1.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生效实施。这标志着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进一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6月28日,全国行政工作会议召开。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政府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防治政府

(1)为什么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10分)

①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2分)②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分)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2分)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2分)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分)

(2)应该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12分)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3分)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行使有规、监督有效。(3分)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3分)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3分)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发扬民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效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二靠法制,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2)依法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等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第4篇:高中政治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政治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

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清楚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认识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理解个人和社会的辩证统一。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勇于战胜自我。 【学习重点】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习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 Ⅰ 预习案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1.社会提供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2.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1. 2. 3. 预习自测

1.十万大军,一张“名片”。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用激情和责任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用志愿行动为当代青年引领了生活时尚,也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这说明( ) A. 奉献社会的目的是彰显自我价值 B. 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该考虑个人价值 C. 要在奉献和创造中实现个人价值 D.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2.为世界奉献一场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把庄严承诺和爱国热情化为奉献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材料中“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表明( )

A. 庄严承诺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标志 B. 投身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D. 奉献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自我价值 3. 青岛有个“微尘”,数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每次都不留真姓名。他(她)总是以平常心对待社会的赞誉,一贯以低姿态回避媒体的追寻,却一次次向需要帮助的人们献上爱心、伸出援手。这给我们青年学生的人生启示是( )

①实现人生价值并不排斥追求个人利益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要在为社会、为人民的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仅仅依靠人民群众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4. 经过4年沉默,中国男子体操队似火山爆发,一举夺得29届奥运会团体冠军。不知有多少无名英雄默默无闻的付出,才圆了中国体操男团的冠军梦。这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 )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 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 C. 个人的艰苦奋斗 D. 自己的坚定信念

我的疑惑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解决。 Ⅱ 探究案

探究一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二活者,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想一想,为什么奋不顾身地工作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探究二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有一位科学家:“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罢,首先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要把一切献给党!”同事根据他的理论和实验的数据整理出多篇论文,并经他反复修改,他的名字总署在最后;单位进口的先进设备,兄弟单位派人来学习,他毫不保留地让人观看;他为外单位同行提供大量的科研资料,无私地帮助他人工作。 “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这位科学家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探究三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她,是不幸的,出生九个月得病,周身瘫痪,历经大小三十多次手术,只能靠固定在体内的三根钢棍支撑身躯,时时都在忍受痛苦的煎熬。

她,是坚强的,从糊墙报纸上学认字,用头和手配合练写字,刻苦钻研,求职求是,自谋生路,乐观豁达,用微笑面对每一天。

她,是非凡的,全身心地奉献于他人与社会,以超人的毅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被誉为“心灵天使”。 她说:我生命的遗憾太多了,我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使那些有条件享受生活的人过得更幸福、更美好。

她的成功之路是怎样走出来的?人生价值的实现除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外,还需要买哪些主观条件? Ⅲ 检测案

一、选择题

1. 北京某地铁站旁,有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志愿服务站点”,这些退休老人在为行人提供义务指路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快乐。这表明( )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客观条件 ③索取和奉献是统一的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④ C.③④ D.②③ 2.“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传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幅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引导

C. 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 D.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3.“生不逢时”的观点在一定意义上所包含的哲理是( ) A.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和家庭环境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D.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4.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作“志愿者”,从对孤寡弱残人士的照顾到城市交通秩序的维持,从法律援助到心理咨询,无不出现他们辛勤的身影。“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②人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人生价值就在于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有些人有优裕的物质生活,行有豪车,住有豪宅,吃的是山珍海味,但他们并不觉得幸福和开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A. 人的欲望无穷,无法满足

B. 物质生活是次要的,人的精神生活更重要 C. 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D. 离开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6.教育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唤起人们的潜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重要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这说明( ) ①个人活动决定社会的发展 ②人在社会面前是消极被动的

③社会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的价值的基础 ④提高个人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7.已故文坛泰斗巴金曾今说过:“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快乐,你就到人民中间去吧,你会相信在苦难中仍然有着欢乐。”他还谦逊地说过:“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11年来,巴金老人以“李尧棠”的本命为希望工程捐款56万余元。材料蕴含的人生哲理是( )

A. 苦难和欢乐只是一种个人体验 B.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C. 个人对社会的精神贡献大于物质贡献 D. 主观因素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 8.高尔基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破事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 ) A. 时间能决定认识 B. 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非选择题

目前,全国的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多,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来小打小闹的木雕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小杨也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第5篇: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文化创新》复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山东省菏泽一中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文化创新》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必修3 设计人:吕凯 审核人:许书枝 日期:2013-1-9 【考纲及课标要求】

考纲要求: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课表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复习引领】

本课是文化生活的核心点,在整个文化生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文化具有重要的反作用,要求我们去创新,文化创新又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道路。对本课的复习可以通过“一二三四”进行掌握:一个核心——文化创新;两个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两点意义;处理好三个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四种错误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守旧主义。 【知识梳理】

1、 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2、 促进文化创新的原因?(必要性和重要性)

3、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 根本途径: (2) 基本途径: (3) 主体:

(4) 在哪些方面创新: (5) 坚持正确方向:

4、 文化创新和文化继承的关系?

1

5、为什么要要进行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怎样去交流、借鉴、融合?

【误区警示】

1、 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事情,只有文化工作者才能创造出文化作品。

2、 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 注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不同。

4、 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

5、 文化创新过程中,继承传统和体现时代精神之间是矛盾的。

【典型例题】

1.(2011安徽,8)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11 广东,30)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1北京,25)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

4、(2010广东,37)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2

【复习检测达标】

1.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步伐的加快,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全新形式的文化艺术成果。这说明( ) A.文化引导并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B.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新时期,人们不断寻求新的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目前,京剧以短小、形象、活泼、表演灵活的艺术特点活跃在戏剧舞台上,深受群众的喜爱。这说明(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版的“快乐驿站”推动了小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儿童版的“动漫西游记”再次推动了动漫行业的进步。这说明: ①文化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实现繁荣与发展 ②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③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④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也显示了强大的世界魅力。假如请你写一篇关于我国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的文章,你认为下列最有可能在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有( )

A.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舍弃传统文化 B.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认同外来文化 C.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D.加强交流 借鉴融合 走向文化同一 5.迈克·杰克逊,生在美国,而他的舞蹈及MTV,却风靡了全世界。他的舞蹈动作中的踢踏舞,虽然在20年代盛行于美国乡间,然而其原始来源则是原属于英伦三岛中的爱尔兰的民族舞。由此可见( )

A.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D.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6.孔子学院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主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和而不同”指的是: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逐渐走向融合 D.中华文化和别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7.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评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8.电影史上的“1905年现象”似乎正在中国发生。那年,欧洲电影占据了美国70%的票房,现在中国票房前三名的电影也都来自美国。不同的是,那年美国人发起了一场罕见的“护国运动”。在电影层面上复兴中国文化,更需要电影人的努力、政府更大力度的扶持,同样需要中国人的文化自觉。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 )

A.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 B.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C.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特色 D.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9.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的构思主题是“东方之冠”,它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鲜明 3 地表达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与气质。这启示我们(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 B.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民族精神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10.所谓山寨,通俗地讲就是盗版、克隆、仿制等。近些年来,快乐女生、达人秀等电视节目就是一种山寨文化。有专家指出,如果一味模仿,山寨文化是没有出路的,这是因为( ) A.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发展必须对传统文化彻底否定 D.博采众长对文化发展意义重大

11.根据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2月18日在京发布的《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仅为美国的1/10。据此有人认为,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同以前的文化一刀两断,自主创新,不拘于前人。这种主张( )

A.具有革命性质,符合马克思主义 B.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 C.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D.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12、看漫画“观众锐减----中国戏曲的共同难题”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破解中国戏曲发展共 同难题?(10分)

13、 “向祖国献礼为全运喝彩”第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于8月30日至10月30日在济南举行,演出的艺术品种涉及话剧、儿童剧、舞剧、杂技、曲艺、歌舞,京剧、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等17个门类;表现题材涉及古今中外,对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挖掘整理,汇聚齐鲁艺术精华,集中展示山东文化艺术发展所取得的最新成就。丰富的文艺活动、众多的艺术院团搭建起省内外以及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的平台,为省城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纷呈、多姿多彩的艺术飨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本届艺术节给我们创新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启示?(7分)

4

第6篇: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精品学案

情景导入

2011年1月24日,山东省审计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要求,各级审计部门要推动构建统一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促使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置于审计监督范围。山东省审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农业、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关系社会稳定和谐的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民生工程的审计监督,揭露查处挤占挪用、截留坐支、损失浪费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思考:为什么要加强对政府收入的审计监督?如何进一步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一、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原因:权力是一把。用得好则造福人民,被滥用则贻害无穷;

(2)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

①才能提高行政管理和工作,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行为,保证; 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和的政府。

2、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1)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

①一靠,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参与权、和;

②二靠,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它包括:

①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国家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的监督;

②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法制、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

二、为政府的“阳光工程”喝彩

1、什么是“阳光工程”:向群众开放政府“红头文件”的查阅

2、政府为什么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1)原因: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政府的基本要求

(2)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

②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一、全面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可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但总体看包括六大类别,这分别是: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包括听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质询,行使撤销权、视察权等 ②人民政协的监督。政协可以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也可以通过调查和研究,主动向政府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还可以视察工作。③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包括新闻舆论、调查、采访;社会公众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④司法机关的监督。即法院、检察院分别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⑤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包括上级政府、监察、审计、法制等部门的监督。⑥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政府与其他行政机关一样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其很重要的方面是通过纪委组织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来实现的。

2、各种监督的法律效力:①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及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法律效力。②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具有民主监督的职能,社会与公众有民主监督的权利,但不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效力。③中国共产党的监督,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可通过党规党纪对党员干部进行有效制约,并可向权力机关提出相应建议,最终形成强有力的监督。

二、全面理解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理论依据: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确保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利。

2.必要性: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滋生腐败。

3.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①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巩固练习

1.在我国,保证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A.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中央纪委监察部于2010年10月28日统一开通了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进一步拓宽网络反腐渠道。而举报网站开通之日就被“刷爆”,足以说明人民群众对“网络举报”、“网络反腐”的高涨热情。据此回答2—3题。

2.这一举措旨在加强行政监督体系中的

A.国家司法机关监督B.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C.行政系统内部监督D.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3.政府接受监督是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只有接受监督才能:

①保证权为民用②保证政府清正廉洁

③提高行政水平和效率④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4.济南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2月25日顺利闭幕,在大众网、舜网等各大网站的“2011年济南市两会专题”网页中,、“请问区县长”、“请问局长”、“民生直通”等栏目均创下了颇高的点击率。这说明

①人民的民主素养提高

②政府权力的行使离不开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

③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不断增强

④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已经完善

A.①②B.③④C.②④D. ①③

5.打开各级政府网站,“政务公开”这一栏目都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相关内容也会及时更新和丰富。这一做法有利于

①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②维护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

③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④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

6.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施行6年来,从国务院到地方,行政问责制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我国问责方式已经由“上级问责”转向“制度问责”,问责对象由行政首长扩大到党政领导,问责范围也已从安全生产领域、群体性事件向其他领域全面扩展。根据中纪委副书记李玉赋通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2009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对70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有何现实意义?

实时反馈

对本课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

参考答案

1——5D C A D B

6. (1)实行”行政问责制”是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有效方式.(2)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第7篇: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6

5.张家界天门中学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导学案 编号: 06总课时:课型:预习+展示上课时间:2013.10主备人:伍芳莉审查人:廉基军审核人:

班级:组号:姓名: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4.必须坚持一切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构建第一课知识体系:

【预习案】

- 1 -

5.张家界天门中学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导学案 编号: 06总课时:课型:预习+展示上课时间:2013.10主备人:伍芳莉审查人:廉基军审核人:

班级:组号:姓名: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探究案】

探究一:自主探究问题。

探究二:

世界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拿出个人财富的4%左右去消费,而有调查显示,我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为了“面子”,花在奢侈品上的财富早已超过了40%。我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多在20岁到40岁,而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多在40岁至70岁。其实,真正买得起奢侈品的年轻人只是少部分。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我国一些年轻人在奢侈品消费方面存在认识误区的原因。

【课后拓展】

1.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有人存在就一定会有意识

B.意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C.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D.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

2.思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花朵,在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思想的能力。从哲学上看()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扩展、加深

3.(2013·济南外国语入学考试)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也是一个闰年。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属于水物,它的产生与农业对水的需求有关。这说明() A.龙的形象没有客观基础 B.龙的形象源于客观存在 C.错误的认识来源于想象 D.需求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4.(2013·济南外国语入学考试)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必须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完善农业投入长效机制。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业的冲击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再次提醒我们,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始终应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这主要表明 () A.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人类的活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5.(2013·洛阳期末)2012年5月11日,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案》。国家将根据猪粮比价的变动情况,分别或同时启动发布预警信息。说明意识活动具有()

A.目的性B.计划性C.自觉选择性D.主动创造性

6.2012年5月1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全国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合肥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强调弘扬劳模精神,是因为() A.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性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7.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中的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③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人的意识活动与客观物质之间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 2 -

上一篇:村安全生产实施方案下一篇:医院感染隔离制度